技术不确定性论文

2024-11-05

技术不确定性论文(共12篇)

技术不确定性论文 篇1

1 引言

汇率不确定性对于技术进步的影响是目前国际经济学界逐渐引起重视的一个新兴话题,该主题的研究源于对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下汇率不确定性这一问题的探讨。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直接或间接的浮动汇率均导致各国汇率不确定性增大。经济增长理论指出,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主要是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由此所产生的主要疑问为:汇率波动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如何?

在已有文献中,对汇率不确定性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以及就业等方面,而关于汇率不确定性对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则为之甚少。因此本文对于汇率不确定性与技术进步关系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2 模型与数据

根据该领域中实证分析文献,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计量模型如下:

模型[1]中,i,t分别表示国家和时间,TFP为全要素生产率,V表示一国的汇率不确定性,用直接标价法的名义汇率即期减前一期与前一期的比值计算而得。αi,μt分别表示国家和时间固定效应,εit表示随机扰动项。控制变量Xit为:贸易依存度open用进出口总额与GDP比率来衡量,政府规模cg指政府支出与GDP的比率,投资invest指投资与GDP的比率,人力资本human为人力资本指数,城镇化水平urban为城镇人口在总人口占比。运用1960-2014年96个国别面板数据,来自于PWT8.1、IMF和WORLD BANK。

3 实证结果

表1中的第二列,本文将控制变量加入到基准模型中,结果显示,汇率不确定性的系数显著为负,这意味着汇率不确定性对一国技术进步具有抑制效应。此外,其他控制变量的符合与现有文献相符。本文以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为标志,将1960-2014年划分为两个时间段:1960-1972年和1973-2014年,结果呈现在表1的第三至四列。从估计结果看:汇率不确定性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在两个样本之间表现一致,且与总样本回归的影响符号一致,但在系数大小上有所差异。从固定汇率制到浮动汇率制,汇率不确定性对技术进步的抑制影响有所减小。这可能是因为:在固定汇率制下,由于缺乏有效的汇率市场及风险对冲工具,汇率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汇率风险对一国的负面冲击比较显著;此外,固定汇率制下,多数国家的企业没有较高价格竞争优势,在汇率不确定下缺乏技术进步的动力。为提高研究的准确性,本文进一步考虑汇率不确定性的内生性问题,使用实际汇率波动、人力资本滞后一期值和城镇化滞后一期值为工具变量,基于工具变量的2SLS估计结果报告在表1第五列。从中可以看出,进一步考虑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结论依然稳健。

注释:()内为t统计值,***、**、*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变量显著。

4 总结性评述

汇率不确定性与技术进步这一问题自提出以来,相关理论与经验分析的结果均莫衷一是。本文运用1960-2014年96个国别面板数据进行考察,结论表明:汇率不确定性对技术进步有抑制效应,且浮动汇率制下其抑制效应要小于固定汇率制。

参考文献

[1]安辉,黄万阳.人民币汇率水平和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基于中美和中日贸易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9(10):83-93.

技术不确定性论文 篇2

一、能否以受让人所在地为履行地

最高人民法院6月15日的《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纪要》(以下简称《纪要》)第二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技术合同的履行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技术转让合同以受让人所在地为履行地。”在此后的三年半时间里,人民法院都是按照这个规定执行的,实务中没有发生太多的问题。直到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施行。该《解释》吸收了《纪要》的绝大多数内容,但在第五部分“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有关的程序问题”中,没有涉及地域管辖的内容。换句话说,《解释》没有吸收《纪要》有关“技术转让合同以受让人所在地为履行地”的规定。那么,是否可以再继续沿用该条规定呢?

笔者的意见是不可以再适用该条规定,理由不仅在于《纪要》不属于司法解释,不能在法律文书中直接引用;更在于《解释》没有“技术转让合同以受让人所在地为履行地”这样的规定。《解释》是在《纪要》出台后若干年,借鉴了后者在指导司法实践方面的成功做法和成熟经验,吸收了后者科学合理的条文作出的。其摒弃这条“技术转让合同以受让人所在地为履行地”,则意味深长。应该说,对技术转让合同,在履行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情况下,直接规定以受让人所在地为履行地,尚欠周全。个案事实情况差别很大,不宜一概而论。《解释》不再作出这样硬性的直接规定,意味着我们不得简单地将受让人所在地作为合同履行地,进而由此简单地确定管辖法院。

二、能否直接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第(三)项确定履行地

合同法六十二条第(三)项规定,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有观点认为,技术转让合同应当以履行技术转让义务的一方所在地为履行地。笔者不敢苟同。因为,适用该第(三)项规定的条件是,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规定仍不能确定。而第六十一条规定的内容,是当事人就履行地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所以说,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第(三)项不能首先直接适用于确定技术合同履行地。

三、如何正确适用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确定履行地

技术转让合同履行地在民事诉讼程序法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应当根据合同法等实体法的规定加以确定。合同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可以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履行地。对合同条款、交易习惯,在实务操作上同样存在争议的空间。

技术转让涉及专利权、技术秘密的转让、实施许可,合同条款主要内容是转移技术成果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往往规定了专利证书、技术资料的交付、技术培训、协助指导等,转让人提供技术成果,受让人支付转让费或者使用费。笔者认为,对合同条款和交易习惯的理解,应围绕专利权、技术秘密转让、实施许可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面展开。具体约定内容不同,履行地就不同;具体交易习惯不同,履行地也不同。就笔者的司法实践经验,个案中确有约定在转让人所在地的,也有约定在受让人所在地的。譬如,约定专利证书、技术资料在转让人处移交,技术培训也在转让人处完成,而没有约定协助指导的,则应当确定转让人所在地为履行地。反之,则应当确定受让人所在地为履行地。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法院不能因转让人的协助指导在实体审理中往往被确定为合同附随义务,且往往在受让人处完成或实际上已在受让人处实施,就认定受让人所在地为履行地。如此认定,则又落入了前述《纪要》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中,有违《解释》不作受让人所在地为履行地的规定。对于技术转让合同约定“若受让人需要,转让人可以协助指导”、“若协助指导,差旅费由受让人支付”之类内容的,不能就此推定不能排除该技术转让合同在受让人处履行,进而确定受让人所在地为履行地。此种约定,是假设性约定,如合同尚未履行到这一步,即发生纠纷成讼,现以此为定论确定履行地,有失公允。我们应探究民事诉讼法关于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案件的真义,乃在有利于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而履行事实是最恰当的角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还是以转让地法院管辖为宜。

知识拓展:

一、技术转让合同

1、技术转让合同的概念及特征

第一,技术转让合同的标的是现有的技术成果。

第二,技术转让合同为双务合同、有偿合同、诺成合同、要式合同。

第三,依技术转让合同所转移的是技术成果的使用权或所有权。

技术资产折现率确定方法分析 篇3

关键词:技术资产 收益法 折现率

1 概述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能否保持技术优势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和赢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因素,因此采取技术引进、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技术交易形式无疑是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的途径。研究技术资产评估的技术路线,无论对资产评估理论的研究,还是指导评估机构评估实践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现行评估实践中技术资产评估更多地使用收益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技术资产评估实践中对于收益法的应用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评估参数选取缺乏依据,要么参数确定过于随意,要么选取的参数根本不附合实际,致使评估结果与客观实际造成较大差异。

由于收益法应用的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实践中越来越多地被评估人员用于操纵评估结果,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折现率的操纵。

折现率的确定是技术资产评估过程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因为折现率的微小差异,会给评估结果带来数以万计,甚至亿计的差异。可以说,折现率的确定问题也最多。比如,有的评估人员用“打算”评估的值来“确定”折现率,折现率的高与低只能视“打算”评估的值高与低来决定了,其随意性可见一斑。

2 折现率的本质

折现率是将资产的收益还原为资产的价值的一种比率,一般用相对数表示。折现率的本质是一种投资回报率,是投资者在对投资风险基本了解的情况下,对投资所期望的回报率。市场期望回报率是各投资主体在现实资金市场上进行投资所应获得的平均回报率。这也是进行某种投资方式的决策者所需考虑的机会成本,这种投资回报率就会成为进行投资的尺度。

折现率与资本化率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适用场合不同。折现率是将未来有期限的预期收益率折算成现值的比率,用于有限预期收益还原。资本化率则是将未来永续性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永续性的折现才是资本化,它反映的是投入资本的回收过程,而有限时间的资本化是折现。

折现率和利率也不同。利率是资金的报酬,折现率是管理的报酬。利率指标是资金(资产)本身的获利能力,与使用条件、占用者和使用用途没有直接关系。折现率则与资产以及所有者使用效果有关。

折现率确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风险累加法、行业平均利润率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及加权资金成本法等等。

3 风险累加法分析

风险累加法是折现率确定中最常用的方法。一般来说,折现率应包含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和通货膨胀率。

无风险利率是投资者获得的最低的、也是最安全的利率,也称安全利率。由于国债的发行是以政府的信誉为担保,能够按期还本会息,且利率受资金市场供求变化影响很小,利率相对稳定,其作为无风险报酬率是适宜的。

所谓风险报酬率是指风险补偿额相对于风险投资额的比率。风险可能带来超出预期的收益,也可能带来超出预期的损失。一般来说,投资者对意外损失的关注程度要强于对意外收益的关注程度,因此,技术资产预期收益的风险主要指无法达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根据评估理论,风险报酬率一般指行业风险报酬率、企业经营风险报酬率和企业财务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的确定基本上有三种方法:①根据评估人员的评估实践经验判定拟评估的技术资产风险报酬率,此种方法确定的风险报酬率带有很大的主观性。②以行业收益率来确定风险报酬率,多以国家计委(现发改委)和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为依据。但是,由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制定与资产评估所需要参数的目的不同,考虑角度也不同,因此,其并不能真实反映行业的风险报酬率。③以上市公司行业统计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建立行业收益率。该方法适用性往往受到一定限制。

由于技术资产评估基本上采用现行价格(评估基准日价格)进行收益的预测,如果价格仅仅只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折现或资本化计算中可以抵消,或者说已经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所以,确定折现率可以不考虑通货膨胀率,这样折现率通常采用无风险利率加风险报酬率来确定。

采用风险累加法的关键是要准确判定各项风险报酬率。目前,在评估实践中,用风险累加法确定折现率的方法应用非常广泛。由于受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的限制,现成的相关参数数据很少,所以用风险累加法确定折现率对评估人员的经验、专业知识、分析判断能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不同的評估人员对于同一项目的分析理解会有不同,因此也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下面是某评估人员对某项技术资产折现率确定过程的归纳:

从中可以看出,该项目折现率最终确定为10.46%,不用去看应不应考虑通货膨胀率,就以风险报酬率的确定而言,数值确定多少完全取决于评估人员,这里取6.50%,取8.50%可不可以呢?如果取10%可不可以呢?应相应的评估规范而言,无论取多少,都是评估人员的事,如果没有证据表明其纯属故意,由其造成的评估价值严重与事实不符,是没有哪个部门或个人会对其追究法律责任的。

4 行业平均利润率法分析

行业平均利润率反映的是一个行业或同类企业的资金平均获利水平,也可以作为折现率的测量方法。行业平均利润率代表了行业内投入资金期望获得的最低财务盈利水平,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产业发展不均衡,行业平均资金利润率和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有较大差别的行业较多,使该方法的利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且,正如前所述,不能直接以《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为依据确定折现率。因为我国的证券市场在逐步发展,上市公司的公开财务制度为行业平均利润率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所以可以根据从证券市场上选取该行业企业的有关财务资料加以合理的统计分析取得一个客观合理的实际收益水平。

5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分析

目前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比较认可的折现率的确定方法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该种折现需要与针对所有者权益的现金流匹配使用。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来确定折现率的公式如下:

式中:

Ri——资本报酬率,即折现率。

Rf——无风险报酬率。

β——调整系数,是行业风险报酬率与股票市场风险报酬率之间的相关指数。

Rm——股票市场报酬率。

α——非系统风险,指特定企业的风险补偿以及与企业规模大小有关的风险,具体操作时可取1%~4%之间。

从上述风险报酬率确定因素来看,主要是确定β因素,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不规范、不完善、不发达,也没有估算β值的专职服务机构,就是能计算出β值也与实际有较大的偏差,对于不是公开上市的企业β值就更难确定。因此多数被评估企业没有发行或上市股票,难以直接确定β,因此运用CAPM模型的条件不太成熟。但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借鉴CAPM模型来确定权益期望收益率将成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晶,高建设,宁宣熙.收益法评估中折现率研究[J].管理世界.2011(4).

[2]周海珍.浅论收益法中折现率的确定[J].中国资产评估.2001(4).

[3]汪海粟.无形资产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技术不确定性论文 篇4

一、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技术不确定性内涵及表现

科技型企业在成立和成长的过程中伴随着对于技术的探索、研发和产品试制等活动, 因此, 创业板中小型科技企业首先是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一旦投入到实际的生产运营, 并能适应市场需求, 由于其先进性, 可以为创业板科技型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但技术不确定性也是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技术不确定性是指科技型企业在技术发展的方向、速度以及所能达到的最终结果方面存在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非概率型的, 创新企业通常并不能确定在所进行的诸多研究开发领域中新的技术突破将在哪一个方向以何种速度开始。

一项科学技术从研发直至开发出产品, 并进入市场主要经过三个阶段, 见图1。

技术化是技术向产品转化的第一步, 是由纯基础研究向应用性研究过渡的过程;产品化是指比较成熟的技术向样品生产这一过程;商品化是指通过科研与生产的融合, 实现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商品, 是科技成果上市交易的产物。

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技术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是技术开发的不确定性。一项技术从科学原理到完全应用于生产, 中间要经历多个层次产品, 每个层次产品都是在前一层次产品基础上完善的, 是前一层次的科技产品生产的继续, 目的在于使科学转化为技术, 并使技术接近生产, 使之成为成熟的生产技术[3]。技术开发的不确定性表现在: (1) 技术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但科学基础本身也存在不确定性。 (2) 科学技术的应用也是不确定的, 很多原理和理论往往只能用于基础研究, 而且在实际的转化中, 也难以把握技术的最终运用方向, 另外, 技术本身可能因成熟程度不够而难以直接应用于生产。 (3) 技术研发成功的时间也难以确定。 (4) 技术能否最终研发成功也是不确定的。根据WIND数据库的数据可以计算出, 在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中, 制造业企业占据了78%。例如, 机器人 (300024) 是一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成套供应装备商, 其拥有自己独立的技术研发体系, 以完成未来机器人市场领域的研发。从未来科技发展前景看, 机器人 (300024) 是极具投资价值的, 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其技术不确定性对投资的影响。机器人技术是涉及机械学、传感器技术、驱动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一门综合性高新技术, 这些基础科学知识本身以及未来的发展是存在不确定性的;另外, 机器人 (300024) 的技术研发成功率难以确定, 技术研发成功的时间和结果也难以确定。因此, 在创业板市场上, 科技型企业的技术不确定性是较大的。

其次是生产过程的不确定性。生产阶段的任务是把上一阶段的成果变为现实生产力, 生产出新产品或实现新过程并解决大量生产组织管理问题和技术工艺问题[4]。截至2010年11月7日, 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共有138家, 其中制造业企业有89家, 信息技术业企业30家。一般说来, 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的产生流程比较复杂, 这一阶段需要生产工艺、原材料、仪器设备、生产资金和人员的全面配合。缺乏上述任一因素的支持, 技术的产品化就难以成功, 而且上述的因素本身也存在不确定性, 这就决定了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生产过程本身的不确定性。

最后, 市场的不确定使技术的不确定进一步加剧。一项技术的技术效果能否得到市场的承认, 只有等到产品进入市场后才能确认, 并且市场的需求是多变的, 这就使得技术有可能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高新技术的“高”和“新”也是相对于其他普通技术而言的, 高新技术的技术寿命是不确定的, 随着时间的演进, 一项高新技术就可能变为普通技术, 这可能使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沦为毫无竞争力的企业。例如, 柯达本是传统胶卷制造行业的老大, 但是由于数字技术的出现更好地适应了消费者的需求, 致使柯达的消费市场日渐萎缩, 但是其竞争对手, 如佳能、索尼、尼康等企业却后来居上, 柯达失去了原有的竞争优势。对于我国创业板科技型企业, 这种问题也是存在的, 如信息技术行业中的软件业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 企业很难确保其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能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一旦出现更新更好的技术, 企业将会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因此, 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使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技术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强。

二、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技术不确定性对于中小投资者决策的影响机理

(一) 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投资者的不确定性决策

任何一种决策只要包含有不确定性特征, 该决策总是存在风险的, 在不确定性决策中, 决策者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自然状态的出现是不确定的, 二是某一自然状态下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因此, 惟一能提高决策结果的方法是改善决策者的信息状况, 从而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化解这些不确定因素[5]。

对于决策者来说, 事物的不确定性程度主要取决于: (1) 决策者或决策分析人员的知识水平或结构 (K) ; (2) 信息的收集状况 (Im) ; (3) 时间因素 (t) 。不确定性程度与决策者或决策分析人员的知识水平及结构呈反方向关系, 与信息搜集情况呈反比例关系, 与时间因素呈反比关系。用函数来描写不确定性程度与这三者的关系, 可以用公式1表达[6]。

投资者的知识水平越高、结构越合理, 创业板企业信息的搜集的越多, 时间越近, 则越有利于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这种正确的投资决策表现在投资者可以利用自身的知识与所搜集的信息, 对个股进行合理估值, 并进行合适的时机选择。但是由于中小投资者自身的限制和信息的缺乏, 致使中小投资者难以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二) 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技术不确定性对于中小投资者决策的影响机理分析

中小投资者是指“投资金额较少, 信息搜寻的平均成本较高, 在信息不对称中处于劣势地位的非专业个人投资者”。可将中小投资者的行为特点归结如下:第一, 噪声交易者倾向。中小投资者错误地认为他们掌握了有关风险资产未来价格的特殊信息, 这些信息噪声可能来自于技术分析师、股票经纪人或经济顾问的一些虚假信息, 并且对这些未来信息表现出过分主观的错误看法, 或者是在选择证券组合依据某种不正确的理念;第二, 知识存量有限, 学习成本高昂。投资者的知识存量包含投资专业知识和投资经验积累两个部分。而中小投资者在这两部分与机构投资者相比都有较大差距;第三, 非理性预期的羊群行为倾向[7]。中小投资者往往被动盲从的投资, 缺乏对个股投资价值的分析和研究, 没有明晰的投资的策略, 追随其他投资者, 这种投资行为在市场上有很强的传导作用。

根据中小投资者本身的特点并结合投资者不确定性决策的知识, 可以得出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技术不确定性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使中小投资者决策的不确定性加强。

首先, 中小投资者知识存量有限, 学习成本高昂, 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技术不确定性使中小投资者更难以降低投资的不确定性。决策的不确定性程度与决策者的知识水平与结构呈反向关系。因为知识水平与结构是认识事物与处理信息的基础,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知识水平越高, 结构越好, 投资者在某一投资决策上的确定性越大, 所以获利的可能性就更大。但中小投资者知识存量有限, 学习成本高昂, 在认识事物与处理信息方面有天然的缺陷。具体到创业板投资来说, 中小投资者对于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技术不确定性方面缺乏相应的知识, 因此对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估值就存在偏差, 偏差越大, 就越有可能在高位上买入价值低的企业的股票, 因此创业板科技型企业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 不确定性大;相反, 机构投资者拥有相关专业人士, 在知识存量和结构方面比中小投资者更具优势, 因此对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估值就有可能更准确, 其投资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不确定性程度更低。

其次, 技术不确定性使中小投资者对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信息搜集和处理的成本更高, 致使创业板市场投资不确定更大。一般说来, 不确定性的改善与相应的成本是呈正比的, 不确定性程度改善的越高, 相应的信息成本就越高。按照斯蒂格勒 (G.J.Stigler) 的观点, 信息成本应包括时间和“鞋底” (Shoe) 两个部分, 前者指信息搜寻所耗费的时间, 后者则是指交通成本和其他查寻费用[8]。搜寻信息更有利于投资者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做出正确的判断, 降低风险, 减少损失。具体到创业板市场投资, 即便中小投资者知道创业板投资不确定性高, 风险比较大, 会通过信息搜集来减少不确定性, 但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 创业板科技型企业在技术方面的信息比较难以搜寻, 并且中小投资者也难以对这种信息做出正确地处理, 这同样会造成中小投资者的估值偏差和时机选择不准。再加上中小投资者本身有噪声交易者倾向和羊群行为倾向, 这使得他们容易受虚假信息和跟风炒作的影响, 其在创业板市场上的投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为了减少创业板投资的不确定性, 投资者必须加大信息搜集的力度, 也就必然导致信息成本增加, 但对中小投资者的财力和时间来说, 这些成本增加就显得比较昂贵。因此, 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技术不确定性, 使创业板市场信息在改善中小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不确定性方面作用有限。

最后, 时间因素对于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投资的特殊影响。一般说来, 事物的不确定性程度随着时间的演进而减少, 例如, 短期决策一般比长期决策的不确定性要小。对于创业板科技型企业亦是如此, 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以科技型企业为主流, 由于技术的不确定性, 科技型产品的技术效果只有在投入市场后才能得到检验。在得到市场承认后, 科技型企业才是具有投资价值的, 但这种市场的承认是要以时间作为前提的, 中小投资者在投资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时候, 不可能知道这种产品是否能通过或经过多久能通过市场的检验, 在这种情况下, 中小投资者投资创业板科技型企业的不确定性是很高的。

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技术不确定性对于中小投资者决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可以归结为图2。

三、结论

综上可以得出结论, 中小投资者投资创业板科技型的技术不确定性通过投资者的知识水平与结构、信息搜集水平和时间这三条途径使中小投资者难以进行正确的价值评估和时机选择, 因而投资决策不确定性强。这种强的不确定性, 使中小投资者在投资创业板时获利可能性减小, 风险加大, 中小投资者在创业板市场上并不占据优势地位。所以为中小投资者开发适宜的投资策略将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摘要:创业板市场主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中小投资者投资创业板面临的风险较大。通过研究创业板科技型企业技术不确定性的表现, 分析了技术不确定性对中小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影响, 得出的结论是中小投资者在创业板市场投资不占据优势地位, 因此, 需要开发适宜中小投资者的投资策略。

关键词:创业板市场,技术不确定性,中小投资者保护,不确定性决策

参考文献

[1]张玉明, 吴有红, 张昭贵.高新技术企业技术风险及其管理[J].高科技与产业化, 2005, (6) :18-21.

[2]陈伟忠, 陈金贤.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系统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8:23-26.

[3]杜伟, 魏勇.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与政府激励政策安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1, (7) :50-52.

[4]张玉明, 吴有红, 张昭贵.高新技术企业技术风险及其管理[J].高科技与产业化, 2005, (6) :18-21.

[5]李腊生.不确定性决策与金融资产投资[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2:2-39.

[6]李腊生.不确定性决策与金融资产投资[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2:63-64.

[7]文淑惠.投资者利益保护研究[D].上海:上海财经大学, 2000.

超声检测技术中的缺陷定性方法 篇5

夏纪真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注:发表于《无损探伤》1988年第四期

内容提要:本文对目前超声检测技术中缺陷定性评定所应用的主要方法进行了综合介绍。超声无损检测技术中的三大关键问题是缺陷的定位、定量和定性评定。迄今为止,广大的超声检测技术人员已作了大量实验研究工作,在对缺陷的定位和定量评定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并逐步趋于成熟与完善。如在众多有关超声检验的技术规范中,对诸如确定缺陷埋藏深度及在探测面上的投影位置,评定缺陷的当量大小,延伸长度以及缺陷投影面积等都有明确的方法规定,对保证产品构件的质量和安全使用具有重大作用。然而,在对缺陷定性评定方面却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这主要是由于缺陷对超声波的反射特性取决于缺陷的取向、几何形状、相对超声波传播方向的长度和厚度、缺陷的表面粗糙度、缺陷内含物以及缺陷的种类和性质等等,并且还与所使用的超声检测系统特性及显示方式有关,因此,在超声检测时所获得的缺陷超声响应是一个综合响应。在目前常用的超声检测技术上还难以将上述各因素从综合响应中分离识别出来,给定性评定带来了困难。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由于难以判明缺陷性质,往往会使一些含有对使用条件是非危险性的、或者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可以被改善甚至消除的缺陷的产品被拒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可能忽视了一些含有危险性缺陷(如裂纹类缺陷)的产品,对产品的安全使用造成潜在威胁。

本文的目的是试图把迄今为止广大超声检测人员在缺陷定性评定方面进行的主要研究工作做一综合介绍,以期促进对缺陷定性评定方法研究的发展。

超声检测技术对缺陷定性评定的主要方法

一.波形判断法(经验法)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A扫描显示型超声脉冲反射式检测仪。经过长期的超声检测实践,许多超声检测人员对其大量接触的材料、产品及制造工艺有充分的了解,并通过大量的解剖分析验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检测时能通过A扫描显示型超声脉冲反射式探伤仪,根据示波屏上出现缺陷回波时的波形形状,例如视频显示或射频显示,起波速度,回波前沿的陡峭程度及回波后沿下降的速度(下降斜率),波尖形状,回波占宽以及移动探头时缺陷回波的变化情况(波幅、位置、数量、形状、动态包络等),还可以根据观察多次底波的次数,底波高度损失情况,再根据缺陷在被检件中的位置,分布情况,缺陷的当量大小(与反射率有关),延伸情况,结合具体产品、材料的特点和制造工艺作出综合判断,评估出缺陷的种类和性质。有时还可以通过改变发射超声波脉冲的频率、改变声束直径大小(采取聚焦或采用不同直径的探头等)来观察缺陷的回波变化特征,从而识别是材料中的冶金缺陷还是组织反射。

在这方面已经有不少经验总结和资料报道,例如判断钢锻件中的白点、夹杂物、残余缩孔、粗晶、中心疏松、方框形偏析,以及焊缝中的气孔、夹渣、未焊透、未熔合、裂纹等等。必须指出,这种判断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超声检测人员的经验、技术水平和对特定产品、材料及制造工艺的充分了解,其局限性是很大的,难以推广成为通用的评定方法。此外,作为A扫描显示的缺陷回波所显示的缺陷信息也极其有限,主要显示的是波幅大小、位置和回波包络形状,而缺陷对超声响应的相位、频谱等重要信息则无法显示出来,但是后两者与缺陷性质和种类有着密切关系,这也正是目前广大超声检测人员致力研究探索的问题。下面举出一部分常见缺陷的回波特征:

(1)钢锻件中的粗晶与疏松--多以杂波、丛状波形式或底波高度损失增大、底波反射次数减少等形式出现。

(2)棒材的中心裂纹--在沿圆周面作360°径向纵波扫查时,由于裂纹的辐射方向性,其反射波幅有高低变化并有不同程度的游动,在沿轴向扫查时,反射波幅度和位置变化不大并显示有一定的延伸长度。

(3)锻件中的裂纹--由于裂纹型缺陷内含物多有气体存在,与基体材料声阻抗差异较大,超声反射率高,缺陷有一定延伸长度,起波速度快,回波前沿陡峭,波峰尖锐,回波后沿斜率很大,当探头越过裂纹延伸方向移动时,起波迅速,消失也迅速。

(4)钢锻件中的白点--波峰尖锐清晰,常为多头状,反射强烈,起波速度快,回波前沿陡峭,回波后沿斜率很大,在移动探头时回波位置变化迅速,此起彼伏,多处于被检件例如钢棒材的中心到1/2半径范围内,或者钢锻件厚度最大的截面的1/4~3/4中层位置,有成批出现的特点(与炉批号和热加工批有关)。当白点数量多、面积大或密集分布时,还会导致底波高度显著降低甚至消失。

(5)锻件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多为单个反射信号,起波较慢,回波前沿不太陡峭,波峰较圆钝,回波后沿斜率不太大并且回波占宽较大。

(6)钛合金锻件中的高密度夹杂物(例如钨、钼)--多为单个反射信号,回波占宽不太大,但较裂纹类要大些,回波前沿较陡峭,后沿斜率较大,当改变探测频率和声束直径时,其反射当量大小变化不大(如为大晶粒或其他组织反射在这种情况下回波高度将有显著变化)。

(7)铸件或焊缝中的气孔--起波快但波幅较低,有点状缺陷的特征。

(8)焊缝中的未焊透--多为根部未焊透(如V型坡口单面焊时钝边未熔合)或中间未焊透(如X型坡口双面焊时钝边未熔合),一般延伸状况较直,回波规则单一,反射强,从焊缝两侧探伤都容易发现。

(9)铸件或焊缝中的夹渣--反射波较紊乱,位置无规律,移动探头时回波有变化,但波形变化相对较迟缓,反射率较低,起波速度较慢且后沿斜率不太大,回波占宽较大。

一般在可能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确认缺陷性质,还应采用其他无损检测手段,例如X射线照相(检查内部缺陷)、磁粉和渗透检验(检查表面缺陷)来辅助判断。

二.根据回波相位识别反射体

根据声压反射率公式:rp=(Z2cosα-Z1cosβ)/(Z2cosα+Z1cosβ)

式中:Z1-第一介质(被检材料)的声阻抗;Z2-第一介质(缺陷)的声阻抗;α-入射角;β-反射角

当超声波垂直入射时,cosα=cosβ=1,当入射波与反射波同为一种波型时,α=β,上述公式简化为:rp=(Z2-Z1)/(Z2+Z1)

即超声波在被检材料中投射到缺陷上时,在界面的声反射大小取决于两者声阻抗差值,并在Z2<Z1的情况下,回波相位与入射波反相,从而可以利用回波与入射波的相位关系识别例如裂纹或其他反射体。

如图1(上)所示,使用平底孔(含空气)调整起始灵敏度时,显示的射频回波相位与金属材料中的入射波相位相反,而对于裂纹、非金属夹杂物等缺陷,情况相似,即缺陷回波与平底孔回波相位相同(图1中)。如果是高密度夹杂物(例如钨、钼等)缺陷时,则缺陷回波与平底孔回波相位相反,即Z缺>Z基时,回波与入射波同相,与平底孔回波反相;Z缺<Z基时,回波与入射波反相,与平底孔回波同相。(Z缺为缺陷声阻抗,Z基为基体材料声阻抗)。

另一种利用回波射频显示正向与负向最大振幅关系识别焊缝中裂纹类危险缺陷的方法如图2所示。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两种方法都需要能在示波屏上以较大程度(比例)展宽脉冲信号的超声探伤仪,并应能作射频显示,但目前常用的一般便携式超声探伤仪在这方面的应用还受到一定限制。

图1 根据回波相位识别反射体

图2 射频显示波形正负振幅关系法

A-缺陷回波负向最大振幅;B-缺陷回波正向最大振幅

A/B>1--裂纹类缺陷;A/B<1--其他反射体

三.根据视频显示波形的形状判别缺陷性质

这是在经验法的基础上,通过定量测定缺陷回波的前沿上升时间(t1),脉冲持续时间(t2)和脉冲下降时间(t3),从而对缺陷性质进行判别的方法,见图3所示。

首先应对示波屏水平基线刻度以0.1μs或1μs分划,可以使用厚度2.5英寸(63.6mm)的纯铝平面试块(CL=6.35mm/μs),使第一、二次底波前沿分别对准总长100mm的水平线刻度上的50和100mm,此时水平基线刻度每1mm代表声波传播时间为0.4μs(往返时间),使缺陷回波高度为100%满刻度,读取90%满刻度线和20%满刻度线与回波包络线交点所对应的t1、t2和t3三个时间(见图3)。

对于裂纹类缺陷(类似镜面反射),其t1小,t2较非平面缺陷的t2要小;

对于疏松、夹杂类缺陷,由于缺陷周围不规则界面的弥散特征,使t3较长,并且t1、t2也较裂纹类缺陷的大。

图3 脉冲波形形状测定法

这种方法与经验法判断含气体的裂纹类缺陷回波的前沿陡峭、回波占宽较小、回波后沿斜率较大的特点是相应的,但是用这种方法可以更定量地判断,不过其具体定量值尚需做大量的实验验证工作后确定。

四.缺陷回波的频谱分析

缺陷回波的频谱包络形状与缺陷几何形状及取向,以及缺陷尺寸与超声波长的比值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向缺陷发射宽频带(窄脉冲)超声波并对接收到的回波信号频谱进行分析从而判断缺陷种类和性质。在这方面已有不少资料报道,但主要还是以识别反射体的几何形状为基础,例如识别是平面缺陷还是体积缺陷,是倾斜取向还是垂直取向的缺陷,利用不同形状与取向缺陷的反射与频率的依从关系,能较好地确定缺陷的种类和性质。

我们知道,在探伤仪上显示的是缺陷的合成传输函数:F合=F1·F2·F32·F42·F5·F62 式中:F1-发生器传输函数;F2-放大器传输函数;F3-探头传输函数;F4-被检件传输函数;F5-缺陷传输函数;F6-耦合传输函数。其中F3、F4和F6对超声信号有两次(往返)影响,故取其平方值。

在一般情况下,缺陷传输函数F5又是下述缺陷各参数的函数ψ:F5=ψ{K·Nb·Sb·Qb·Rb} 式中:K-缺陷坐标(位置);Nb-缺陷性质;Sb-缺陷面积;Qb-缺陷取向;Rb-缺陷内含物(填充物)

在用普通单频超声法向工件发射超声脉冲和接收反射超声脉冲时,缺陷内含物的脉冲频率保持不变,因此电路和声路部分所有传输函数都不带有缺陷信息,成了窄频滤波器,并由于它们彼此的振幅频率特性有显著不同,而使包含在F5中的大部分缺陷信息消失在其他传输函数中。

利用频谱法可以比普通单频法大大增加有关缺陷性质和大小的信息量。对于K、Qb和Sb,容易用普通方法确定,困难的是确定Nb和Rb。可以把缺陷反射脉冲的频谱设为R(x),发射脉冲频谱为E(t),而缺陷传输函数设为h(t),则:

R(x)=E(t)·h(t)

当已知与给定方向有关的函数R(x)后,虽然还不能确定缺陷的全部特征,但已能对缺陷的一般形状,特别是对缺陷的取向提供有用的资料。因此,可以利用宽频带(窄脉冲)探头,并使发射频谱尽可能规则,则缺陷回波频谱将随缺陷的形状和取向而变化,从而有助于判断出缺陷的种类和性质。

超声检测技术对缺陷定性评定的其他方法

1.超声C扫描和B扫描

这是将直通回波以线型方式显示缺陷的平面投影形状(C扫描)或缺陷在深度截面上反射面的平直、弯曲,即反射界面的形状(B扫描),从而帮助判断缺陷的种类和性质。

2.超声全息

借助全息原理,将缺陷反射的大量信息数据处理成三维空间立体图像显示以辅助判断。

3.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缺陷回波信号

目前国内外均在研究并试制出电脑化超声波探伤仪。但是常用的是与频谱分析结合使用或作为超声探测程序控制来使用,不过相信很快将有突破性发展。

结束语

超声检测技术对缺陷定性方法的研究由于生产发展的急迫需要,特别是当前技术的发展已越来越强调断裂力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损伤容限设计概念,从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相信在广大超声检测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将很快取得较大的进展。

技术不确定性论文 篇6

关键词:电力工程 工程造价 合理确定 控制管理

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控制管理工作始终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各环节中,其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建设能否顺利高质进行,与工程质量、进度、安全一起成为工程建设的四大重要内容,四者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电力工程造价合理确定与控制管理是一项涉及内容多、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作,需要明确建设方、咨询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等各方的具体权责,充分发挥各方在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中的作用,只有各环节工程造价均具有较高控制管理水平,才能真正做好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工作,确保工程高质、优质、快速的建设发展。因此,对电力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控制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1 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常见问题

1.1 计价体系不完善

电力工程计价由于受传统建设理念等因素的影响,与现行市场经济体制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矛盾,没有建立适应市场机制需求完善的电力工程计价体系。同时,我国电力工程计价体系中,很多与国际工程造价管理做法存在一定差异,不利于与国际电力工程造价完美接轨。我国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机构的服务内容,大多仅停留在工程概预算的编制,以及结算审查工作上,只是静态按照国家、地方、以及行业相关规定标准进行定额、工程量等项目的审查考核,没有形成完善的造价控制管理制度体系,无力有效承担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工程建设全过程各环节造价合理确定和控制管理全方位咨询服务工作,服务范围、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水平均较境外造价咨询服务机构要弱。

1.2 工程招标不公平

虽然,电力改革已在不断进行,但由于受传统关系因素的影响,电力工程中施工企业和发包企业大多属于系统内部下属企业,因此,在工程造价确定和招标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大不公平因素。明招暗定,暗箱操作等不公平招标形式,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屡见不鲜,从而大大降低电力工程造价确定的合理性和造价动态控制管理水平。

1.3 投资过于盲目

很多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为了占据一席不败之地,扩大市场已成为电力企业选取的主要方式。但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的分析,盲目扩大投资范围和规模,从而造成投资资金没有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严重时还会造成决策失误,导致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损失。

2 工程造价合理确定与控制管理

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已在我国实行了很多年,但由于电力行业没有真正科学健全和规范配套的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的相关造价确定和控制管理制度体系,造成我国电力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水平不高。

2.1 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

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投资决策阶段,项目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决策确定,对整个工程各环节的造价合理确定和项目建成后所能取得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管理是电力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的核心阶段。在前期投资决策工作中,项目法人要结合工程的基本概况,深入细致地搞好各项调研工作,落实对工程建设造价影响较大的各项外部因素,充分考虑工程项目建设对社会和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加大调研工作的深度和广度,确保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具有较高水平。要认真进行各种方案有缺点比较,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优质高效建设方案。据一些统计资料表明:投资决策阶段对整个电力工程造价影响程度高达80%~90%;初步设计阶段,投资决策方案对整个电力工程造价影响程度高达75%~95%;技术设计阶段,可行性方案对整个电力工程造价影响程度为35%~75%;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方案对整个电力工程造价影响程度为25%~35%;而实际施工建设阶段,其对造价影响程度仅在10%左右,因此,搞好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确定和控制

管理工作,对整个工程建设造价全过程控制管理非常重

要[2]。

2.2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

工程设计是电力工程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施工建设实施意图的主要实现过程,是整个工程建设造价控制、质量、进度等质量水平控制的灵魂,也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产品的重要,是处理工程建设技术性与经济性相互关系的关键性环节,也是工程造价合理确定和高效控制管理的重点阶段。要从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等角度出发,合理确定工程造价;要从可研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和施工设计阶段等各环节做起,将各个专业有机紧密结合起来,合理确定技术经济均较为优秀的设计方案,使各阶段的工程量、设备、原材料价格均处于较高控制水平范围。在满足工程建设基本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上,应通过方案技术优化比选、经济效益分析等,优选出先进、适用、经济合理、安全可靠、高效可行的设计方案。

2.3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

施工阶段是整个电力工程建设的实体形成的主要阶段,由于施工条件较为复杂多变、风险影响因素较多,整个施工阶段所涉及到的人力、物力、财力均非常大。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控制管理,主要是科学地组织施工建设,正确地处理工程造价管理与施工进度、质量、以及安全等因素间的辩证关系,从而有效提高工程施工建设的综合社会经济效益。施工阶段要严格控制大的设计变更发生,对施工过程中确需进行设计变更的内容,应从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比较,尽可能挖掘变更方案中存在的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和潜力,提高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水平。对于设计变更中的内容及工程量增减,应由施工人员、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人员等,到现场进行动态抽项实测实量,以确保变更内容和工程量的准确可靠性。在施工阶段,要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和先进控制管理方法,严格控制工程总支出,优化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水平,使其与工程建设实际相符,有效提高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管理水平。

2.4 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

工程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的审核是一项十分重要且繁杂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甲乙双方的经济利益。建设方的工程造价预算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各种工程量计算规则、定额组成内容,同时还要掌握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体系方案的编制原理、内在联系,将各种造价控制管理制度有效贯穿于整个竣工结算阶段中,既能实现对现场施工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又可针对签证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提出质疑,从而确保整个工程造价始终控制在有效范围内。

3 结束语

在电力工程造价合理确定和控制管理过程中,除了上述一些控制管理技术措施外,还应加快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发展步伐,努力为工程参建各方提供实时动态、快捷方便、高效可靠的信息服务,建立完善的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管理信息系统;要通过上网电价的竞争来有效提高工程建设经济效益,合理控制工程建设造价,形成电力工程建设运行发展的商业化良性循环机制;要加大电力造价工程师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考核力度,为工程建设造价合理确定和控制管理提供优秀的智力支撑和技能保障,确保电力工程高质、优质、快速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夏雪松.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纵谈[J].陕西电力.2006(2):80-81.

[2]吴佩芳.电力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07,25(03):111-114.

技术不确定性论文 篇7

由于XML数据的灵活性,自描述性好及可扩展性高,成为当前主流的数据形式,并成为Internet中进行数据交换和表示的标准。 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是数据常见的内在属性,因此不确定的信息是普遍存在的。通常不确定信息以概率值的形式在XML文件中表示。如何在连续不确定XML中建立索引实现快速高效的查询成为了当务之急。

索引是提高查询效率的有效途径,DataGuides[1]、1-index[2]、A(k)-index[3]、D(k)-index[4],都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但是这些索引结构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仅支持简单路径查询,不支持分支路径查询。文献[5]提出一种扁平结构索引F-index,能够快速过滤所有与查询无关的索引结点,进而过滤掉与查询无关的元素序列。在处理深度嵌套的复杂结构XML文档时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这种索引结构仅适用于普通XML文档中的查询。文献[6]提到一种处理连续不确定数据的索引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对节点提前计算一些附加信息,在查询时通过这些信息过滤与查询无关的节点,最小化概率阈值查询中概率计算的次数。但是这种索引只适用连续不确定数据的查询处理,对于连续不确定XML文档没有实际应用。

在连续不确定XML中进行的查询,多数只需要知道取得某个值的概率是否超过了一个给定的阈值,即概率阈值查询。提出CPTI索引技术。首先扩展了结构索引F-index,建立了概率XML数据的扁平结构链表,此链表在原有的普通XML数据扁平结构链表的基础上又添加了结点状态(普通结点和分布式结点)和相应的概率信息,查询可直接在链表里进行,这种结构可快速的返回twig小枝的查询结果,并且可以确定节点的路径概率值(即从根节点到本节点的路径概率);其次建立了值索引,此索引在服从连续分布的叶子结点,记录了结点概率信息,查询时先根据此概率信息过滤掉一些与查询无关的叶子节点,减少叶子节点概率的计算。

1 CPTI索引

1.1 建立模型

一个PXML文档可表示成一棵树,记作T=(Vp,rp,Ep,tag)。其中:(1) Vp是结点的集合。(2) rpVp是树的根结点。(3) Ep是边的集合。(4) tag:VA→<name,value,valuetype>,给每个结点赋予一个三元字符串组,分别表示该结点的节点名、值和值的类型,如图1所示是包含mux和cont类节点的P-文档[7]。

1.2 CPTI结构索引

CPTI结构索引是一个链表,记录一个节点A和它的所有tag为B的后代节点的情况,链表结构如图2所示。图2(a)是链表表头,其中PC表示父子关系,AD表示祖先子孙关系,图2(b)为链表元素,此链表是在结构索引F-index链表元素的基础上增加了三个元素,Flag表示后代结点的类型,包含F、Fi、和Fm,F表示普通节点,Fi表示独立节点,Fm表示互斥节点;P表示后代节点的路径概率值,即从根节点到该节点的路径概率;CurrentNode表示对应的后代结点。

记录图1中所有非叶节点和它后代的可达性信息,建立了如图3所示的CPTI结构索引。其中Mo表示monitoring、Si表示sensori、Ms表示measures、Ti表示tempi。

1.3 CPTI值索引

1.3.1 正态分布的概念及特征

若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为f(x)=12πσe-(x-μ)22σ2,-∞<x<∞其中μ,σ(σ>0)为常数,则X服从参数为μ,σ2的正态分布或高斯分布,记为XN(μ,σ2)。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如图4所示,曲线关于X=μ对称。要使得落在区间(x1,x2)上的概率为p,则区间(x1,x2)存在三种可能情况:

{x1<X<x2-<X<xRxL<X<+

1.3.2 值索引

值索引是一个二维表结构,记录cont类节点概率值和对应区间关系的信息表,值索引结构如图5所示,P表示用户给定的概率值,0<P<1;|x2-x1|表示图4中关于X=μ对称的、概率为P的最短区间长度;xLxR含义与图4中xLxR含义相同。查询时,可根据此表信息过滤与查询无关的元素以减少处理元素的数目。

图1中叶子结点T服从正态分布N(μ,δ2),根据T的实际分布情况,计算得到一些信息,构成一个信息表,例如T2结点,设初值0.1,步长0.1,确定P值,并计算得到图6所示值索引。

图6 CPTI值索引实例

2 基于CPTI索引的查询处理过程

例如查询图1中温度在(28,31)范围内的概率P大于0.6的传感器s,如图7所示。使用CPTI结构索引查询图7中的Twig,利用CPTI值索引过滤不满足Temp在(28,31)的概率大于0.6这一条件的Twig。

2.1 CPTI结构索引查询Twig

CPTI结构索引查询步骤:

(1) 通过CPTI结构索引找到S-id的PC指针和S-T的AD指针,两指针同时推进,比较两个指针所指链表中AncestorNode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找到符合条件的小枝。如果不同,则继续推进,直到PC或AD为空。

(2) 根据链表元素P确定T的节点类型和路径概率。如果T的路径概率低于查询概率阈值将被过滤掉,否则保留。

根据以上策略,最终找到如图8所示三个小枝。

2.2 CPTI值索引过滤Twig

CPTI值索引过滤步骤:

(1) (a,b)是概率阈值查询的查询区间,P,x1,x2,xL,xR含义和图4中表示的含义相同,查询的概率为Pi=阈值概率/路径概率。本例中a=28,b=31,Pt=0.6/(T的路径概率)。

(2) 当|b-a||x2-x1|时,T被过滤掉。

(3) 当|b-a|>|x2-x1|时,如果a<x1<x2<b,则T满足条件;如果bxR,则T被过滤掉;如果axL,T也被过滤掉。

(4) 其余情况均利用pdf进行计算。

根据以上过滤策略,只有T4符合条件。所以符合图7查询的只有S3[/id3]//T4。

3 实验分析

3.1 实验环境和数据集

本实验是在Dell Optiplex 380(2.93GHz),RAM 2GB,300G硬盘上运行,OS是Windows XP Professional SP-3。实验测试采用人工合成数据集。

3.2 测试及结果分析

本实验进行了两组测试。第一组测试中,数据集如表1所示,P文档逐渐增大,分别测试了没有索引存在、只有结构索引存在、结构索引和值索引都存在时的运行时间。结果如图9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索引进行查询,查询时间大幅度地减少,并且发现,通过CPTI结构索引处理查询时,P文档越大,时间变化幅度越小,效率越高。

第二组测试中,P文档不变,44MB,只改变查询的概率值(P1~P9分别是0.1~0.9,步长0.1),测试了运行时间,如图10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概率值越大,运行时间越短,即概率值越大,通过CPTI索引查询的效率越高。

4 结 语

本文在已有XML索引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CPTI索引结构,可以实现连续不确定XML的概率阈值查询,使用CPTI结构索引加速了Twig查询,通过CPTI值索引过滤Twig,进一步减少了查询时间。实验表明,效率较高。进一步的工作是对叶子节点服从任意分布的情况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Goldman R,Widom J.DataGuides:Enabling query formulation andop-timization in semistructured databases[C]//Proc.of the 23rdInt'1Conf.on Very Large Data Bases(VLDB),Athens:Morgan Kaufman-nPublishers,1997:436-445.

[2]Milo T,Suciu D.Index structures for path expressions[C]//Proc.ofthe 7th Int'1 Conf.on Database Theory(ICDT),LNCS 1540,Jerusa-lem:Springer-Verlag,1999:277-295.

[3]Kaushik R,Sheony P,Bohannon P,et al.Exploiting localsimilarity forefficient indexing of paths in graph structured data[C]//Proc.of the18th Int'1Conf.on Data Engineering(ICDE),San Jose:IEEE Comput-er Society,2002:129-140.

[4]Chen Q,Lim A,Ong K W.D(k)-index:An adaptive structuralsummaryfor graph-structured data[C]//Proc.of the 2003 ACMSIGMOD Int'1Confon Management of Data(SIGMOD),San Diego:ACM Press,2003:134-144.

[5]He H,Yang J.Multiresolution indexing of XML for frequentqueries[C]//Proc.of the 20th Int'1 Conf.on Data engineering(ICDE),Bos-ton,IEEE Computer Society,2004:683-694.

[6]周军锋,孟小峰,蒋瑜,等.F-index:一种加速Twig查询处理的扁平结构索引[J].软件学报,2007,18(6):1429-1442.

技术不确定性论文 篇8

关键词:水稻,优质高产,氮肥精量确定技术

1 主要配方下水稻施氮的技术方法、原理

1.1技术方法与原理

从历来经验中可以总结出, 目前配方施肥的主要技术大致为如下6 种:养分丰缺指标法。其应用的原理是结合水稻常年的产量以明确相应的施氮量;地力分区法。其应用的基本原理是以地力情况为基础, 对田地进行不同区级的划分, 再根据土壤普查资料、实验结果以及实际经验来明确相应的施氮肥量与相应的方法;目标产量法。其应用原理则是用目标产量所需的氮肥量减除土壤本身的供氮量, 得出的差则是需要进行人工施氮的量;测土配方法。基本原理是对土壤碱解氮进行测定, 按照相应的结果来明确施氮量;肥料效应函数法。以回归实验设计法来实现对田间实验结果的分析, 进而通过相应的方程式来计算出应施的氮肥量;综合配方法。基本原理是以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式来求出相应的施氮量, 然后再利用回归线分析法来最终确定施氮量。

1.2优缺点分析

优点为:以上6 种技术都实现了施氮技术上的创新, 通过实验等方法的应用来获得相应施氮规律, 进而对施氮量进行了合理的定位, 其核心技术都是以水稻作物不同成长阶段为基础, 确保实现氮肥的最佳吸收, 进而为实现水稻的“优质高产”目标奠定了技术基础。通过近年来的实践表明, 配方施肥技术能够实现水稻种植的增长、增收, 并且在防止病虫害等方面也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作用, 这也意味着定量施肥技术在我国农业种植中实现了有效的应用。缺点集中表现在:配方施肥方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 因此, 这就致使在定位施氮量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无法实现精准化。但是, 其中的目标产量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如能够确定各参数值, 便能够实现科学的分析与应用, 因此, 目标产量法就成为了落实氮肥精量技术的主要方法。

2 目标产量技术方法的具体应用分析

2.1应用原理

采用这一技术方法进行施氮精量定位时, 主要是结合水稻产量来定位的, 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 需要根据斯坦福公式, 按照土壤以及肥料进行计算, 而要想确保所计算出数值的准确性, 就需要对如下4 个参数值的变化范围进行明确:目标产量、目标产量需氮量、氮素当季利用率以及土壤供氮量。

2.2具体参数范围的确定

目标产量。其所指的是计划产量, 这是对施氮肥量进行定位的最初依据, 所以, 在实际应用这一方法的过程中, 首要内容便是要明确相应的目标产量, 而这一数值的定位并不是按照经验进行估算的, 因此就不能够以主观意志来决定这一数值, 而要结合水稻种植区域内土壤的平均肥力状况、所选择的的水稻品种、整体使用的技术水准等来实现对这一数值的明确。

目标产量需氮量。按照相应的公式, 这一数值需要以目标产量乘以单位产量下的需氮量来计算出, 因此, 这就需要确定单位产量的需氮量, 具体的计算方法为:以每100kg为单位产量需氮量, 通过对水稻地上部分的进行称重, 进而明确相应的含氮量, 再以每667m2单位的重量除以这一数值, 再乘以100, 进而所得出的数值便是每100kg的水稻所需要的氮肥量。

氮素当季利用率。指的是当季所施氮肥被水稻所吸收的总量占据整体施氮量的比重, 一般需要用施氮区吸收的氮总量减除无氮区吸收的氮总量, 用2 者之差除以施氮总量。据相关研究表明, 我国南方作为水稻的主要种植区, 其氮素化肥的利用率通常能够达到25%~ 65%。对于水稻氮素当季利用率这一数值参数的确定, 需要结合种植区域、相应水稻的品种等来进行有效的试验, 通常这一实验采用差减法来进行。而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表明, 要想实现氮素当季利用率的合理定位, 就需要以相应的实践为依据, 并对相应的前提条件进行限制, 包括应用良种、基本苗合理以及相应配套技术落实得当。经实践研究表明, 40%的氮素当季利用率是大部分粳稻品种实现高产的最低临界指标值。

土壤供氮量。基于不同地区土壤供氮量存在很大差异, 这一数值无法实现有效确定, 因此, 在实际应用这一方法的过程中, 主要需明确如上3 个参数值范围。

为了全面提升水稻种植经济效益, 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需要实现氮肥精量确定技术的完善落实,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采用目标产量法来落实, 而这一方法的应用则需要明确目标产量、目标施氮量、氮素当季利用率这3 个参数值的范围, 进而利用斯坦福公式来精准定位施氮量, 为实现水稻种植的优质高产这一目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技术不确定性论文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科的ACS患者, 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从中选取60例, 年龄44~78岁, 平均 (63.19+10.65) 岁。其中男38例, 女22例;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7例, 初中18例, 大专25例, 本科10例。28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32例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42例入院前有ACS病史。

1.2 方法

1.2.1 对患者的干预方法

应用疾病不确定感技术对入选患者均进行细致的护理干预。首先制订疾病不确定感护理计划:由科主任、护士长、主管护师一起实施。挑选在心内科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护士执行该技术, 由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年资较高的主管护师逐一审核, 对每一项均进行评定并修改、完备, 对患者不能接受的干预项目进行逐条分析, 查找原因。固定1名主管护师负责出院患者的随访工作[1]。安排3~4名轮班护士切实按路径表的内容详尽、具体地实施, 并且安排2名责任护士逐条逐项进行评价并完善。

在CCU期间:①入院0~30min之内:对患者解释入住CCU期间的必要性, 详细的讲明持续心电监护、注射器泵的应用知识及需要注意的事项。②入院30min~24h, 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③入院24~48h期间, 针对该病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和病情的转归及影响因素, 向患者进行耐心讲述, 以消除其紧张和忧虑。

转入心内科病房后的护理干预:①在48~72h的时间内, 主管护师向患者详细介绍各种运动和疾病的相互关系, 开始执行详尽的Ⅰ期康复计划:在室内开展全面技能型活动。每天2~3次, 患者的运动强度设定在基础心率上每分钟再增加20次, 运动时间控制在5~20min之内。②在72h~7d的时间内, 主管护师详细向患者讲明所用药物的药名、剂量、应用方法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认真告知必须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 减轻体重, 根除诱发因素。③入院7d至出院前的时间内, 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 要让患者掌握心绞痛发作时正确、及时的急救措施, 要耐心向患者讲明硝酸甘油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

对患者进行随访:①负责随访的护士在患者出院2周之内, 根据患者住院时的具体情况, 进行1次必要的电活随访。嘱咐患者在出院1个月之内到门诊进行随访。主管护师要认真叮嘱患者在出院2~3个月之内实施详尽的Ⅱ期康复训练计划:每天运动1~2次, 患者的运动强度达到心率增加到最大心率的70%, 患者如略有疲劳感, 运动时间保持在20~60min之内, 可采用慢跑、散步、骑自行车、做体操、练太极拳等多种运动方式。②在出院的第2个月的时间之内, 随访护士要进行1次电话随访, 内容包括仔细讲解养成良好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让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让患者第3个月的时间内来门诊当面随访, 进一步加强其正确的治疗观念, 使其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③患者出院4~6个月期间要实施Ⅲ期康复训练计划:嘱患者每周运动3~5次, 使其运动强度达到心率增加到最大心率的75%~80%, 运动时间控制在30~60min, 患者的运动方式可采取快走、慢跑、骑自行车、做耐力运动等各种方式。在患者出院第4、5个月时间之内随访护士要分别进行1次电话随访。出院第6个月时间之内, 要求患者来门诊行当面随访。

1.2.2 评价方法

对各研究项目均采用疾病不确定感护理技术按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进行实施。根据要求量表内容效度为0.92, 信度系数为0.865。量表计分要切实应用1~5分计分法, 共计25个项目, 合计总分在25~125分之间。所记分值越高, 代表疾病不确定感就越强。如果疾病不确定感的记分大于总分数的50%, 即≥62.5分即被认定具有较高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对疾病不确定感的评分要分别在患者住院24h内、出院时及出院6个月的时间之内完成。

1.2.3 统计学方法

患者均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详细分析各种数据, 采用计量资料以 (±s) 来表示所有数据。

2 结果

所有患者共发放问卷50份, 收回50份, 经统计有效问卷数量49份, 有效回收率99%。所有患者均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 所有患者人院24h内、出院时、出院6个月疾病不缺定感评分分别为 (87.13±6.54) 分, (56.80±7.44) 分、 (47.2±5.45) 分, 所有患者在出院时、出院6个月时与入院24h之内相对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患者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时) 常常因为短时间内突然发病、病情危急, 导致疾病不确定感。原因为:一是不能理解所面临紧急的病情状况, 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充满心间;二是患者缺乏该病的相关知识和不了解现在较先进的治疗护理措施, 对该病的发展过程和预后充满猜测和疑虑;三是该病需应用多种药物治疗和相关的监测设备, 使患者无所适从。四是ACS患者需要终生服用降脂药, 表明疾病不确定感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密切联系, 护士要指导其疾病不确定感问题的解决。有国外资料表明, 冠心病患者中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在62.5分以上的占76%。国内资料显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有疾病不缺定感, 一定会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疗效和疾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目前国内研究指出, 信息支持具有较好的效果, 本研究应用的系统规范, 较好的有效降低了ACS患者疾病不确定感[3]。本研究显示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从入院时的93分降至出院后6个月时的42分。疾病不确定感可指导患者正确的面对疾病并积极寻找信息支持。另外主管护师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 对患者详细讲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应注意的事项, 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需要指出的是疾病不确定感同时也有着局限性, 个别患者住院时接受干预教育较好, 出院后却没有继续坚持, 疾病不确定感仍然存在。

摘要:目的 探讨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效果。方法 选取ACS患者60例, 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较入院24h内明显降低。结论 应用疾病不确定感技术可显着降低ACS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疾病不确定感护理技术

参考文献

[1]Carde AH, Hansen AM, Kristiansen J, et a1.Comparison of Uncertainties related to standardization Of urine samples with volume and creatinineconcentration[J].Ann Occup Hyg, 2010, 48 (2) :171-179.

[2]Hszln TA, Nordrehaug m, Hsnestad BR.A qualitative study of dn information need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and their pref-erences fOr follow up contact after discharge[J].Eur J Cardiovasc Nurs, 2010, 4 (1) :37-44.

IP承载网稳定性提升技术研究 篇10

一、IP承载网概述

IP承载网是一种基于TCP-IP第三层交换模型的新技术, 其中包含VPN技术、多协议标签交换等技术, 面向多样化的业务系统, 可同时支持数据、视频、语音等多业务。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 IP承载网逐渐发展为全国性IP网络, 重点面向运营商的大客户和自身业务系统。IP承载网应具有良好的可管理、可运营能力, 对业务系统提供安全稳定性保证和较高的服务质量, 实现统一的管理和网络调度[1]。IP承载网运行坚持成熟性、技术先进性原则, 在IP承载网中应用Diff Serv技术和带宽规划确保稳定性和服务质量, 应用快速IGP和MPLS TEFRR提高安全性, 应用边界控制技术和MPLS VPN实现业务系统隔离。

二、IP承载网稳定性提升技术

1、优化IP承载网组网。

IP承载网的业务系统快速增长对承载网容量和网络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IP承载网建设应确保层次化的网络, 并且实现网络结构的扁平化, 通过最短的路由路径, 提高IP承载网的运行效率。优化IP承载网组网的关键在于提高设备节点可靠性, 网络设备是组成IP承载网网络结构的基本节点, 其稳定性是整个IP承载网稳定性的基础。IP承载网的关键设备包括制冷系统、电源、交换单元、主控单元等, 保障IP承载网的稳定性。同时, 改善IP承载网线路卡和接口的快速导管和故障感知性能, 传统Ethernet接口没有采用故障检测技术, 其承载的业务系统对时延感知能力较低, 接口故障探测时间较长, 达不到Vo IP实时电信业务的运行要求, 因此IP承载网应积极引进OAM、BFD等快速检测技术, 实现和线路卡的控制联动, 使链路或者接口故障的感知时延小于50ms[2]。

2、提升IP承载网链路稳定性。

IP承载网由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组成, 在各层采用分段稳定性策略, 如在IP承载网的接入层采用分担接入策略, 将CE设备、媒体网关等业务设备双归接入PE设备上, 并且启用RSTP、VRRP等辅助技术, 实现IP承载网的快速保护倒换。如果IP承载网实际运行条件有限, 难以同时冗余接入两台PE设备, 可将重要业务设备接入同一个PE设备的两个接口板上。在核心层和汇聚层采用双节点冗余备份策略, 当IP承载网某节点出现运行故障时, 网络中的备份节点可确保业务系统的连续转发。同时, IP承载网链路自身也应用冗余策略, 采用接口绑定技术, 减少网络链路拥塞, 增加接口带宽, 提供接口相互备份的捆绑组保护功能。IP承载网核心层的链路连接, 可通过POS接口实现Full Mesh连接, POS接口可实现SDH的快速故障检测, Fell Mesh连接可确保IP承载网单链路故障网络跳数小于一跳, 并且这种链路连接, 可避免核心层流量向接入层或者汇聚层迂回, 防止巨大的流量对IP承载网的接入层和汇聚层产生冲击, 从而影响IP承载网的畅通运行。

3、积极应用波分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IP承载网的业务系统不断增多, 传统的传输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网络需求, 为了提升IP承载网稳定性, 可积极应用波分技术, 利用单模光纤的低损耗、高带宽的特性, 以多个波长作为载波, 在光纤内可同时传输各载波信道。密集波分技术和单信道系统相比, 极大提高了IP承载网的通信容量, 具有性能可靠、扩容简单等优点, 光纤带宽利用率较高。由于IP承载网具有特殊性, 波分技术在IP承载网中的应用, 主要通过对传输故障的快速检测、快速收敛来提升IP承载网稳定性。当IP承载网传输系统发生故障、倒换时, POS接口仍然可接收光信号, 如果IP承载网没有进行特殊设置, 需协议层面超时、等待链路结束后才能检测DOWN。通过设置POS接口告警, IP承载网路由器感知接口告警, 快速判断SDH传输过程出现某个问题, 及时关闭POS接口, 加快收敛时间[3]。通过应用波分技术, 可将IP承载网POS接口等待时间设置为100ms, 确保其可在50ms内成功倒换, 避免IP倒换和传输倒换的多重震荡, 有效提高IP承载网可靠性。

三、结束语

近年来, 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快速发展, IP承载网作为一种新型网络承载平台, 展示出巨大的应用优势, 为当前很多实时性的多媒体业务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在未来发展过程中, 应积极采取多种提升技术, 全面提高IP承载网稳定性, 推动IP承载网更广泛的应用。

摘要:IP承载网是一项新型的可以同时支持企业互联、数据、视频、语音等多种业务的承载平台。IP承载网主要服务于高要求、高价值的电信业务, 因此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提升技术, 进一步优化和完善IP承载网稳定性。本文分析了IP承载网, 阐述了IP承载网稳定性提升技术。

关键词:IP承载网,稳定性,提升技术

参考文献

[1]陈凯.IP承载网提升稳定性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山东大学, 2010.

[2]张鸾.多业务融合IP承载网发展及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 2012.

浅谈钢琴调律技术及音准的稳定性 篇11

一、钢琴调律的技术方法

从古至今,音乐的律制有很多种,如“三分损益法”、“五度相生律”、“纯律”等,钢琴所使用的律制则是起源于欧洲16世纪的“十二平均律”。

在对调律方法的学习中,最常用的是用“四、五度调律法”和“三、六度调律法”来调钢琴的“十二平均律”。那么这两种方法是怎样的概念?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一)“四、五度”调律方法

1、“四、五度”调律法的生律基础

此方法基本沿用五度相生律,是以谐音系列中的第二、第三谐音的音程关系作为生律的基础,即以频率比为3:2的纯五度连续生律,并把所生各律转位到一个八度范围之内,形成一组音。由某一音起,向上连取五律,向下取一律,可构成大音阶,最通用的循环法为“四、五度双向循环生律法”。此法便于采用其他协和音程进行检验确认,以达到更高的精度。整个程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采用上行四度和下行五度,产生五个全音键的律音。每生一律,采用三、六度音程假定拍频比较法进行检验,为后两个阶段生律和检验程序奠定可靠的基础。应注意:第一,被设置为检验的音程,所假定的拍音速度,需稍稍大于或等于7拍/秒。第二,被设置为检验的音程,需分清他们的“大”、“小”与走向。

第二阶段,采用上行八度,上行五度和下行四度,产生基准音组中其余三个全音键。以第一阶段完成的键音基础,采用三、六度音程拍频比较法进行检验确认。应注意一是利用构成广音程的两个狭小音程拍音速度的异同关系进行检验。二是所有检验音程拍音速度的比较;由快逐渐减慢。三是判断的方法,按检验音程顺序,其拍音速度如是慢、快、慢,说明被检验的律音偏高:如是快、慢、快,说明被检验的律音偏低。

第三阶段,采用上行四度,下行四度和下行五度,产生基准音组中五个半音键。采用三、六度音程拍频比较法,分别对律音和检验音程逐个的进行检验。最后,以连续上行大三度和大六度进行检验。

2、“四、五度”循环法的特点

四、五度调律法中无论是“上四下五”或“上五下四”,都难免由于听觉判断产生误差,若将错误带入下一个程序中去,会导致最后“平均律合不上”。为了减少这些误差,除加强检验外还可采用“上四下五”与“下五上四”相结合的办法,即采用“上四下五”调出的前6个音出现的误差,不带入以后的程序;同样以“下五上四”调出的后5个音出现误差也不会影响前6个音,这样可以减少误差的积累,也能提高音准质量。

(二)“三、六度”调律方法

1、“三、六度”调律方法的生律基础

三、六度循环法仍然是以“五度相生律”为基础,采用自然不完全协和音程的大三度与大六度为生律方法。因大三度,大六度为不完全协和音程与协和纯正音偏差大,而且四度五度为完全协和音程与协和纯正音偏差小,故听觉上大三度大六度较四度五度容易分辨,出错的几率小。

2、“三、六度”调律方法的特点

一是,听觉调律生律的听音方法主要是依靠听觉摄取所调音程的共同倍音,并通过对共同倍音的比较获得所需要的音高。

二是,三、六度调律法基准音设置的音区与生律的顺序,既符合当前国际惯例,又有很强的规律性。

三是,三、六度调律程序设计中,加入了校对音程以检验新生律音的正确性。这一程序通常称为“调律程序程式化”。任何一种调律法在其操作程序中,如果没有设置检验步骤的话,就不能叫做调律法,或者说是一种不完善的调律法。

四是,四、五度调律法是调律师对钢琴和古钢琴实施调律的惯用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它逐渐趋于规范、形成完善的调律体系。在这种方法中,表面上把三、六度当做辅助音程,实际上却是最后认定律音正确与否的关键音程。也就是说,即使掌握了四、五度生律的听音方法,而没有掌握三、六度的听音方法,那么所获得的十二平均音律其精确度不会高。所以三、六度调律法是基础(四、五度调律法)调律的提高和升华。

(三)分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避免干扰

基准音组分割时一般使用止音毡带进行止音,只留一根(中)弦可以振动。这是因为:一是分割时听觉上免受没有经过调律的同度音的影响和干扰;二是基准音组各音的音高,往往需要做多次的校正与修改,调动一根弦方便快捷;三是基准音组各音作为取音的参照音,发音纯正,精确度高。

2、避免损坏

准音组分割具体操作的第一步,是用脚踏住右踏瓣后,将止音毡带把基准音组各同音弦组的左右边弦止住。这里要强调的是,在把毡带插入左右边弦之前,一定要踏住右踏瓣把止音器抬起。其原因是当毡带插入边弦时,会将弦向两边挤压位移。如止音器不能及时抬起,压在弦上的止音毡头一也随之移位,这样容易被损伤。

3、避免破坏弦的谐和点的振动

为获得较好的止音效果,止音毡带插放的位置尽量靠近击弦点,否则就会影响谐和点的振动。

总之,在用主观听觉方法调律时,若不以一系列有效而科学的方法进行,就是有经验的调律师也会出现误差,即使这个误差很小,也会因误差的积累而导致习惯所说的“平均率合不上”,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方法就是仔细的检验。要使得钢琴保持稳定的律制,一定要有良好的调律习惯和手法。对此方面的有关理论性问题研究,结合实际操作性问题,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方法、精确熟练度等问题,都将是我们在工作和实践中不断努力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二、钢琴音准的稳定性问题

如果把钢琴比作人,钢琴的音准就有如人的思维,失去音准的钢琴有如失去思维能力的人。由此可见,音准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钢琴的音准变化受自然条件(温度、湿度、气压等)的变化而变化,除此之外,钢琴的结构部件分布的合理与否也会直接影响音准的稳定性。下面笔者就在调律过程中影响音准稳定性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一)影响钢琴音准稳定性的因素

1、弦轴对音准的影响

弦轴是张挂、缠绕琴弦的轴。转动弦轴使琴弦张紧或松弛,达到调整音准的目的。弦轴如不能有效承载琴弦的拉力,在弦轴板高达200多公斤握钉力的状况下扭转时会出现弯曲变形或出现纹牙磨损等情况,则影响音准。因此在调律的过程中握扳的角度、拉力及缠弦方向等都会对弦轴产生不同的影响。正确的持板方法与发力的方向对保持弦轴的稳定至关重要。

2、弦轴板对音准的影响

弦轴板是装置弦轴的板。如弦轴板用的木材没有按照严格的质量及密度的规格了则影响音准。

3、铁骨对音准的影响

钢琴的铁骨是支撑弦张力最主要的部件,其支撑强度、抗弯曲程度都是音准保持的基础。在钢琴琴弦被张紧的初始阶段,应将力主要集中在铁骨的左下角及中高音分档处的中音梁下部。琴弦张紧后应逐渐分散,但中音支撑梁部位仍是应力最集中的部位。如铁骨的质量不高会引起部分受力不匀,影响音准。

4、压弦条对音准的影响

立式钢琴压弦条是以半圆为剖面的铁或铜条制成的,用以将琴弦压低于弦枕,使琴弦自弦枕以上形成12°-15°的夹角,将琴弦的有效振动截断于弦枕,达到避免琴弦振动能量损耗及杂音的出现。压弦条对音准稳定性的影响容易被忽视,琴弦在调整时,由于张力的改变,琴弦于弦枕、压弦条的接触点即产生滑动,其滑动的摩擦力大小,取决于压弦条下压的深度即琴弦的角度。下压的越深,琴弦的角度越大,摩擦力大,调音就越困难,压弦条以上及压弦条以下,弦枕以下各段琴弦的张力就越不易取得一致,似乎调准了音,但弹几下就会跑律。

5、琴弦对音准的影响

琴弦是一切弦乐器的音源,音不准时应立即调整琴弦,使之达到理想的音准高度。但琴弦钢度过大时,钢丝容易折断,因而使加工中必不可少的曲折过程成为困难。钢丝过硬亦不利于琴弦的振动,致使泛音增强而使声音刺耳难听。如不能达到钢丝硬度要求,则影响音准。

6、音板对音准的影响

音板是关系到钢琴音质、音色、音量的重要部件。音板对音准的影响多数情况是较缓慢的,不易被察觉。音板在制造时必须呈弧面隆起。其凹面装置有8-11根肋木,目的是支撑音板的弧面。在音板的凸起面装置弦码,它把琴弦的振动能量传导到音板。弦码必须高出弦的平面,以使大力度弹奏、琴弦大幅度振动时,弦也绝不会离开弦码。由于弦码高于弦的平面,弦被张紧时对弦码产生压力。压力穿到音板时,音板凸起面即向四面伸展,使得被肋木支撑起而绷紧的板面放松,这更有利于振动。音板受压时,肋木起支撑作用,使音板不会向反方向凸起,即平时所说的音板塌陷。音板是一块厚仅8.5mm、面积约1.5平方米的大板。木材对温湿度变化有明显的反映,顺纹理膨胀率1%左右,横向纹理膨胀率可达6%-8%。虽然音板经过干燥处理,仍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音板的变化直接影响钢琴的音准。

7、弦码对音准的影响

弦码对音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弦码钉的配置上。琴弦张紧时,上码钉承受压力,产生向右偏移的力。左右的力同时作用于弦码,于是就形成一种促使弦码顺时针旋转的力。因上下码钉距离较近,旋转力不大,加之弦码己胶合在音板上且有10多只螺丝紧固,足以克服这种旋转力。而左右的力相互抵消,使弦码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反之则音准将会受到影响。

(二)调律过程中如何有效保持音准的稳定

钢琴音准的稳定除了需要有上述各方面的保证以外,调律师的技能也是重要的因素。介于以上原因,我们在调律中应注意的问题就是运用正确的手法及做好调前准备工作。

1、角度。扳手插在弦轴上时的角度应在60°-70°为最佳,角度过大或过小可以导致下拉或上推扳手时出现向内侧压或向外扳的小动作,这对调律效果及弦轴都有很大的影响及损伤。

2、拉力。手的拉力要适当,不宜过强或弱,否则也会对弦轴和弦轴板有一定的损伤。

3、速度。拉紧和放弦的速度要均匀。不要稍快稍慢或骤快骤慢。这样可以很好的找到纯点而且还能够让该音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深基坑边坡稳定性及支护技术研究 篇12

近年来,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 楼房越建越高, 而基础相应越埋越深。由于受周围客观环境的影响, 深基坑开挖不能无限的放坡, 只能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及其场地周边附加荷载情况, 在安全、经济、施工方便的条件下, 选取最佳支护方式及最优支护设计参数。显然, 不同的地层条件下, 深基坑边坡支护计算模式的选择, 成为边坡支护设计安全经济成功与否的关键。

数值分析和模型试验法能较真实地模拟边坡在地震作用过程中的动力特性和破坏机制, 是边坡地震反应分析的两种主流方法。目前, 常用于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的数值方法主要为有限单元法和有限差分法。它们在模拟含众多不连续结构面的岩体问题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离散单元法在求解岩体这类不连续介质的问题中弥补了有限单元法和有限差分法的某些不足。

1 边坡处治基本理论及稳定性分析

边坡一般是指具有倾斜坡面的土体或岩体。由于坡表面倾斜, 在坡体本身重力及其他外力作用下, 整个坡体有从高处向低处滑动的趋势, 同时, 由于坡体土 (岩) 自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和人为的工程措施, 它会产生阻止坡体下滑的抵抗力。在工程设计中, 判断边坡稳定性的大小习惯上采用的是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来衡量。

Bishop (1995) 明确了土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定义:

其中, τf为沿整个滑裂面上的平均抗剪强度;τ为沿整个滑裂面上的平均剪应力;Fs为边坡稳定安全系数。

按照上述边坡稳定性概念, 显然, Fs>1, 土坡稳定;Fs<1, 土坡失稳;Fs=1, 土坡处于临界状态。

2 基于ADINA的某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稳定性分析

本例为一个两层的边坡, 土的参数如表1所示, 在ADINA中, 该模型被划分为831个节点和250个四边形单元。边界条件为底部是固定的, 两侧土体的水平位移是固定的, 边坡用锚杆进行加固。分析中对该模型施加重力荷载和地震波。地震波形分别采用如图1所示的波形。

模型网格划分如图2所示。

2.1 地震荷载作用时边坡主应力分析

对地震荷载作用前后边坡主应力进行分析, 进行竖向位移分析, 得出地震前、后边坡的主应力和剪应力云图。图3为地震作用引起的边坡主应力分布云图, 图4为地震作用引起的边坡剪应力分布云图。

图3和图4表明, 基坑边坡面附近的主应力迹线均明显偏转, 表现为最大主应力σmax与坡面接近平行, 最小主应力σmin与坡面近于正交, 向坡体内逐渐恢复到初始应力状态。由于应力的重新分布, 在坡面附近产生应力集中带。不同部位其应力状态是不同的, 在坡脚附近, 平行坡面的切向应力τ显著升高, 而垂直坡面的径向应力τr显著降低, 由于应力差大, 于是就形成了最大剪应力τmax增高带, 容易发生剪切破坏。在坡肩附近, 在一定条件下坡面径向应力和坡顶切向应力最终转化为拉应力, 形成拉应力带。因此, 坡肩附近最易拉裂破坏。

2.2 地震荷载作用时位移分析

图5为地震荷载作用前后边坡竖向位移云图。

对比图5a) 和图5b) , 可知地震作用改变了边坡土体竖向位移场的分布。地震荷载作用使得边坡坡面处产生不均匀位移, 自坡顶至坡脚处位移逐渐减小。

3 结语

1) 从边坡稳定性的概念入手, 介绍了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基本理论, 分析了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提出了边坡稳定性的处理措施;

2) 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 对地震荷载作用下某深基坑边坡稳定性分析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震荷载作用后基坑边坡面附近的主应力迹线均明显偏转, 易形成剪应力增高带, 从而使边坡产生剪切破坏。地震荷载也引起了边坡的位移重新分布。

参考文献

[1]刘红帅, 薄景山, 刘德东.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研究评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5, 25 (1) :164-171.

[2]薄景山, 徐国栋, 景立平.土边坡地震反应及其动力稳定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1, 21 (2) :16-120.

[3]陈玲玲, 陈敏中, 钱胜国.岩质陡高边坡地震动力稳定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4, 21 (1) :33-35.

[4]刘春玲, 祁生文, 童立强, 等.利用FLAC3D分析某边坡地震稳定性[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23 (16) :2730-2733.

[5]祁生文.边坡动力响应分析及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 2002.

[6]BARDET J P, SCOTT R F.Seismic stability of fracture rock masses with the distinct element method[C]//Proceedings of the 26th U.S.Symposium on Rock Mechanics (USRMS) .Rotterdam:A.A.Balkema, 1985:139-149.

[7]ZHANG C H, PEKAU O A, JIN F, et al.Application of distinct element method in dynamic analysis of high rock slopes and block structures[J].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1997, 16 (6) :385-394.

[8]陶连金, 苏生瑞, 张倬元.节理岩体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 2001, 9 (1) :32-38.

上一篇:白酒包装物下一篇:《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