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刍议

2024-12-09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刍议(共12篇)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刍议 篇1

小学语文的应用性比较强, 在小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与创新,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帮助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因而,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和学生多交流, 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这样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 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系列问题

1.教学方法落后单一。虽然新课改的步伐逐渐深入, 但是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 很多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没有充分认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使得学生无法更好地参与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去, 进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基本需求, 同时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2.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 由于过于强调教材知识的传授, 因而很容易忽略日常实践的应用。不仅如此,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没有清晰的认识, 也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且过于重视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3.教师综合素质偏低。教师的综合素养对于小学生而言意义重大, 因而想要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如, 可以通过对教师进行培训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但是就目前的教师培训现状而言, 对教师的培训也只是趋于一种形式, 根本就没有落到实处。主要表现在培训的内容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不匹配, 教师依旧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

二、小学语文教学优化与创新的途径

1.应用多媒体教学。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在目前的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并没有完全被挖掘, 因而需要对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进行充分认识。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 多媒体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方法, 只有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结合多媒体教学, 才能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高效教学。

2.实现分层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学习基础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实现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教师的针对性教学, 满足每个学生对学习的需求, 进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对那些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言, 教师可以着重培养他们的兴趣, 通过对学习兴趣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语文知识的传授。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相关的学习需求, 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案。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 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

3.增强教师素养。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对语文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因而增强教师的综合素养就成了当务之急。学校可以安排本校的教师参加培训, 还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来校开讲, 与此同时, 还可以建立语文信息交流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实现语文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进而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语文应用能力的提升, 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就目前的教育资源而言, 比较专业的语文教师是严重缺乏的, 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都是比较落伍的, 不管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模式都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需求。所以, 学校必须加强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 对教师的专业技能以及教学水平进行全面的培养。

综上所述,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是适应新课改发展的必然要求。就目前的教育发展现状而言, 语文教学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因而加强语文教学改革, 实现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当下语文教学的关键。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刍议 篇2

关键词:个性美内在美创造美

内容摘要:教师要在课堂中营造一种“美”的氛围,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欣赏文学的“美”,创造文学的“美”。

正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美的渴望无所不在,无处不有。“美”是语文的生命。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若能用千姿百态的“美”来吸引学生,使一颗颗年轻躁动的心安静于课堂里,并使他们在“美”的氛围中品味“美”、升华“美”,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一、展示教师魅力,在教学中体现教师的个性美。

1、教师的仪表穿戴应该体现时代美。这种美绝非天生容颜之美,而是一种最能体现人的内在修养和气质个性的端庄之美,和谐之美。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教师是呆板、朴素的代名词,这种看法虽有失偏颇,却也不难从中看出我们教师的传统风貌。其实,教师大可追求时尚,因为时尚并不等于时髦。只要大方得体,时装何妨?只要端庄和谐,淡装何妨?这样既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又可以迎合学生爱美的心理,何乐而不为呢?讲台就像舞台,教师若能把自己打扮成风情万种的演员,追求时代之美,不是更能打动台下年轻观众的心吗?

2、教师的语言要能体现语文语言的文学之美。一个不会使用文学语言的语文老师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语文课的语言如诗般凝练,不拖泥带水;如散文般优美,字字珠玑;如戏剧般深刻,充满激情;如小说般生动,洋溢着生活气息。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应该深深地打上教师的烙印:要么亲切自然,启人思维;要么词藻丰富,富于感情;要么自然流畅,幽默生动;要么妙语连珠,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借助特有的文字语言去吸引、感染、打动学生,便能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的教法能体现语文的特色,富于创新美。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因时、因地、因文、因人而异适当地选择教学方法,要别具一格,丰富多彩。富有变化创新之美。从某种角度来看,语文教师既是编剧又是导演,要使每一堂课都生动活泼,惟有创新。

二、挖掘语文内涵,尽情地展示语文独具特色的内在美。

语文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语文的内涵是不能与其它学科相提并论的。它是优美的文字艺术之美,是盈溢的生活气息之美,是昭示人文,充实精神的人性之美。

1、展示语文的动态美。只追求字、词、句的教学是缺乏生命力的,它只能让课堂沉闷枯燥。在教学中,根据文章的内容不同,教师可以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内容,以情动人;可以形神兼备的演示课文内容,以情感人;可以绘制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以图喻人;还可以放歌一曲,让婉转悠扬或慷慨激昂的歌声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动态的教学,就像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卷,可以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时时都有惊喜的发现,而不会出现疲惫的感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真正地活起来,体现语文课的动态美。

2、展示语文的生活美。

语文源于生活,学语文的终极目标便是把语文运用于生活。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地利用学生的亲身体验,不留痕迹的把学生带进生活,让学生深深地体味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语文不是空洞枯燥的说教,从而去感受语文内含的生活气息之美。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运用适当的媒体创设生活情景,让潺潺的小溪流进课堂,让慈母的关爱融入课堂,让纯真的友谊感染课堂。课堂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课堂。在这种开放性的背景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定会与日俱增,运用语文的能力也会逐日提高。

三、张扬学生个性,充分展示语文课的自由创造之美。

语文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创造。如果教师独占课堂,无疑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所以,教师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

1、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咀嚼美。

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教师要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学生是人,是有思想、有情感、能思维的活生生的人。教师要顺应教学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随意打断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语文鲜活的生命力和感人的艺术性。

2、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创造美。

刍议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篇3

所谓教学最优化,就是教学投入少,而又能达到高效率,使全班学生的语文学习都能达到优良水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小学生素质的一个主要渠道。为了更好地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从而逐步实现素质教育。

一、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师根据“流落街头,几次擦燃火柴产生幻想,冻死街头”几个情节制作课件,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激发了学习兴趣,营造了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这种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

又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用发散思维组织教学,根据教学课件,师不拘泥于游览线路,让学生感受深的部分先学,打破按课文段落前后排列顺序讲解的传统教学法,达到了设计新颖独到,颇有创见。并通过电教手段,感受多媒体教学特色,激发学习热情,倡导民主自由学习方式,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优化教学语言,唤起生活体验

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形象的语言,能将“死”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活”知识;具有情感的语言,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生动的语言,能吸引学生,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听了便“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教材化难为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笋芽儿》时,教师问“你曾撒娇过吗?”生齐声回答“没有。”于是,教师又问:“比方说,你和妈妈一起出门,看见了一条非常漂亮的裙子,你很喜欢,可是,妈妈不给你买。这时,你会拉着妈妈的手,说……” 教师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学生看了,也模仿我的样子,细声细气地说:“妈妈,给我买吧,给我买吧!……”有了这样的铺垫,再回到课文中学习的时候,小朋友很快就领会了小笋芽撒娇时的语气。显然,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要理解“撒娇”这个词语似乎是太难了。因此,在教学中,我将这些较难理解的词语,用学生生活中的事情来引导,将抽象、枯燥的词语具体化、生活化,学生在“听故事――想经历――模仿动作――想象说话”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个词的意思。

三、尊重个性差异,培养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和自主地位,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性差异,师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尤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可加大实施的力度和深度,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如: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采用图文交互界面和窗口交互操作,可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进度,进行自我调控,师也可通过服务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如:利用计算机对《太阳》网络教学时:提供相关网站、图片等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编写读书汇报材料。还可自行选择喜欢的、认为有价值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编写;编写过程中还可根据爱好选择喜欢的颜色、字体、格式等,然后将完成的作品及时上传给老师。老师阅读后,对作品及时反馈。这种尊重学生差异的个性化教学,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创新精神。

四、挖掘教育素材,学会明理导行

要钻研教材,结合生活实际,明理导行,使学生以教材蕴涵的“理”来辨别是非、美丑,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如:教学《匆匆》时,先用谜语导入:有一种东西,是世界上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是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是最能分割的,又是最连续的;是最常见的;又是最受珍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他使一切腐朽的东西归于毁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繁衍不息。待学生猜出谜底后,师:“同学们,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其实更应该说最宝贵的是时间。因为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浪费了时间就等于慢性自杀,同学们,请珍惜时间,积极进取吧!莫待老了徒伤悲。”从猜谜入手,用精彩的语言阐述关于珍惜时间的道理,使学生加深了对“时间”的理解,受到了时间观念的教育。同时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

五、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境

我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制作相应的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教学重点是理解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单靠课文描述和插图教学难以理解清楚,学习兴趣必然会下降。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伴随着优美、抒情的音乐,先向学生播放一组美丽的桂林山水图,美丽的画面,悠扬的乐曲,一下子集中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这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察桂林山水的特点,然后对照课文划出描写桂林山水相应特点的句子。再借助课件欣赏桂林山的各种不同姿态,在每种姿态的山出现时都配上音响效果,力求用声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理解相关词语意思时,教师形象地将画面制成动态画面,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样把课文中静止的文字与生动形象的画面互映,学生阅读的 文本语言一下子活起来,动起来,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自然铭刻在学生脑海里,然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语言之精妙,水到渠成。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刍议 篇4

一、课前———“粮草先行”, 重视预习

古语云:“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如果把课堂比作三军策马驰骋的阵地, 那么, 课前预习则无疑是兵锋披靡的保障。对于课堂教学实践而言, 教学与预习相辅相成, 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学, 在教学的指导下预习, 是语文课程的一条定律。不预习而上课, 是语文教学低效率的一个症结。对于一节课而言, 只有有效的课前预习先行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度, 而预习环节要实现有效性就必须做到两点:首先, 预习不可缺失必要的规范, 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在具体实施时, 教师应向学生明确预习什么, 怎样预习。如对于作家作品常识, 不妨引导学生从“时、地、名、评、著”五个方面去梳理归纳, 既帮助学生理清了预习这些知识点的思路, 又培养了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方法。其次, 落实对预习情况的检查。再充分的课前预习, 如果没有了教师的检查, 其意义和价值都会大打折扣, 久而久之其质量必然下降, 鉴于此, 教师必须要落实对预习的检查, 促成课前预习“布置—检查—反馈—提高”诸环节的良性运作。

二、课中———有的放矢, 务求实效

毋庸置疑, 课堂教学的低效是造成教学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那么, 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呢?

1. 练好一门基本功:

备课。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 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 明确教学目标, 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 知道学生该学什么, 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 否则就是闭着眼睛捉麻雀, 不过是无效劳动而已。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 课堂教学目标明确, 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使学生明确一堂课学了些什么。另外需要一提的是, 有些课文不仅有重点, 还有难点和要点, 这些都是一个有机的辩证的统一体, 备课时忽视不得。

2. 守好一块主阵地:

课堂。要提高课堂45分钟的利用率。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教学要尽可能做到主则详, 次则略, 不可平均用力, 若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 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做到, “任它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饮耳。”即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 提挈全篇, 这样, 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春》一文, 这是一篇优美的以景抒情的散文, 内容很丰富, 阅读它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 艺术的欣赏, 而且也可以从中受到深邃的人生的启迪。要教好这一课, 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朗读。但是, 首先要对课文中那哲理性的主题有所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 才能懂得这“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 花枝招展的, 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领着我们向前去”的深刻含义。那么, 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呢?那就要抓重点。《春》的重点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紧扣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 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 用好一支催化剂:

合作学习。新课改的诸多实践足以证明, 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一支催化剂, 教师要用好这支催化剂, 就必须在参与、引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处理好以下三个基本关系。

其一, 处理好合作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合作学习的方式要用在当用之处, 切记盲目随意, 那种不看时机、不论内容, 把整个课堂全部交付学生合作学习的作法无异于邯郸学步, 最终适得其反, 因此, 必须处理好合作学习与接受学习之间的关系, 当合作处即合作, 当讲授时即讲授, 使两者相得益彰。

其二, 处理好小组编排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小组编排方式宜灵活多样, 忌固定不变,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有新鲜感, 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不断有机会了解更多同学的观点, 也可以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部分学生在组内起控制作用的僵局, 利于学习效率的优化。

其三, 处理好独立思考与讨论交流之间的关系。参与合作学习势必面对讨论, 问题呈现后, 必须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结果, 之后再将自主所得引入小组讨论, 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有其名更有其实。

三、课后———别出机杼, 创新作业内容

面对作为课堂学习延伸的课后作业环节, 很多老师往往觉得, 作业越多, 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越牢, 学生的能力也越强, 殊不知, 千篇一律、落入窠臼的作业反而会使学生疲于应付, 导致学生课后学习效率的低迷。反之, 适量、适当、新颖、多样的课后作业, 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树立学习的信心。我们应该在传统的抄写、默写、字词解释等“例行活动”中求变, 求新, 求趣, 将学生从单一的写、机械的抄中解放出来, 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开放性作业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途径, 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学语文、懂语文, 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使他们在顺利完成作业的同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例如,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 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 依此设题,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比如, 《变色龙》一文中被狗咬的泼留希金对着离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会说些什么呢?《孔乙己》一文中, 课文内容之后的孔乙己命运倒底会是怎样?东施效颦、开卷有益、班门弄斧可有新解?等等。

四、课外———关注学困生, 为“笨鸟”添翼

以前在教学中常提到“抓两头、促中间”, 其中一头指的就是学困生。转化学困生对整体教学效益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不容小觑。首先, 课后辅导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消除自卑感, 增强学习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多给予实事求是的鼓励, 让他们在点点滴滴的进步中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其次, 让课后辅导系统化。把及时性辅导、阶段性辅导和专题性辅导有机结合起来, 重视学习方法指导, 针对具体问题灵活机动地设法解决。例如, 在学生作业上帮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 再分析讲解正确的方法, 让学生订正, 或布置适当的练习加以强化。这种辅导方式比较容易操作, 并且一般能快速地看到效果。每次辅导后, 在学生作业中, 除了批改, 还应要求老师写上分析与点评。与此同时, 在每次辅导结束后, 及时记录辅导全过程, 包括学生原来的知识状况分析、辅导的具体内容、辅导方式、辅导练习反馈等, 学期末, 把每个阶段的辅导联系起来, 整理成“个案跟踪案例”。

刍议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设计 篇5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外,课前导语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成功的导语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之快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顺利地达到最佳教学态势。正如柏拉图所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在长期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不断摸索总结,积累了以下几种常用的新课导语设计方法。

一、故事导入法

为了激发起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在一开始就显得生动活泼,对于那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以及涉及到课文中人物的轶闻趣事,教师则可以结合相关课文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讲述小故事导入新课。如在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首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98年的夏天,洪水泛滥在中华大地,在洪峰中,一对夫妻抓住了一棵树,他们紧紧的抓住,后来水越来越猛,树渐渐地弯了下去,这时妻子平静地看了丈夫一眼说:‘孩子们还在等着你,多保重啊!’还没等当校长的丈夫明白过来,他的妻子已从容地放开了紧紧抓住树干的双手,消失在了湍急的洪流中。面对危险,妻子选择了牺牲自己,因为她认为她丈夫的生命是属于千百个天使般的孩子的。这是人类的真情绝唱,那么在动物界中也有出乎意料的壮举让人震憾。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 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

有了生动感人的故事引路,学生很快进入了文章情境,其情感也随着文中故事波澜起伏。正如赞查夫研究表明:“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够发挥高度行效的作用。”而引用故事,就可以激发学生情感,以情为动力,顺利导入新课,为进一步教学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法

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制造出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情激情,使学生进入情境。每篇文章情感基调不同,或喜或悲,或深沉或激昂,或抑郁或兴奋,设计导语时,应因文而导,创设不同情境,引导学生的情感。例如: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我首先播放歌曲《爱拼才会赢》,然后顺势利导:“同学们,恰如歌曲所启示我们的,人生的路途总是坎坎坷坷中走过来的,‘试一试就能行,拼一拼就会赢’是应对一切艰难险阻的积极有为的心态。美国作家莫顿•亨特从自己童年时一次“脱险”的人生体验中获得了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他讲述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去获取丰富的教益。”同样,学习散文、诗歌,我们可以自制课件,借助多媒体教学,创设与课文内容相一致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去,收到“入境 始与亲”的效果。

三、悬念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设置矛盾,巧布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新的教学活动中的导入方法。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设计这样的导语:师:“同学们,服饰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文化的厚重积淀,尤其在当今它已经衍化为一种个性审美追求的展示。穿衣的目的除去御寒保暖,还在于蔽体遮羞,那世界上是否会有看不见的衣服呢?”生答没有。师:“假设有这样的衣服穿在身上,那么穿上这样衣服的人会怎么样?”生答赤裸着身体。师:“有人愿意穿这样的衣服吗?”生答没有。师:“可我们今天的课文中就有一位穿‘看不见的衣服’的人,他是谁呢?”生答皇帝。师:“皇帝穿‘看不见的衣服’,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这样的悬念导入,就使学生兴趣高涨,自始至终扣弦,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四、复习导入法

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不仅可以加强新旧知识的衔接和沟通,还可以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为突破口,自然流畅地引入新课的教学。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时是这样启发示谈话的:“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记得三味书屋中那位读起书来摇头晃脑的老先生叫什么名字吗?(寿镜吾)今天,我们将通过鲁 迅先生的文字一起认识一下他的一位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以上引入既可巩固旧知识,又可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复习导入还可采用背诵已学的课文,做复习练习等多种形式。

五、概述导入法

概述导入法是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概括地叙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点明其重、难点,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意境的方法。如《旅鼠之谜》一文的导入:“旅鼠是一种极普通、可爱的小动物,常年居住在北极,体形椭圆,四肢短小,比普通老鼠要小一些,最大可长到15厘米,尾巴粗短,耳朵很小,两眼闪着胆怯的光芒,但当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它也会勃然大怒,奋力反击。爱斯摩人称其为来自天空的动物,而斯堪的纳维亚的农民则直接称之这‘天鼠’。这是因为,在特定的年头,它们的数量会大增,就像是天兵天将,突然而至似的。在所有的北极动物中,小小的旅鼠也许是最为神秘莫测,令人费解的了。在其诸多的奥秘当中,最令人莫名其妙的则是所谓的‘死亡大迁移’。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秘密。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旅鼠之谜》,去探索一下。同时也想一想旅鼠的行为给我们人类有什么启示?”通过这种导入,就可提示内容,抓住中心,突出重点,交代难点,点睛显旨,让学生初步明白这节课应掌握的内容。

六、学科迁移法

语文俗称“百科之母”,这说明语文学科是其余学科的基础,与其余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导入新课时,我们可以借助生物、物理、数学等学科的知识作导语,进入语文学习的新天地。

在学习说明文《死海不死》一文时,可利用物理中的密度知识,采用实验的方式导入新课。开课时,一边做演示实验,一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盛满纯净水的玻璃瓶里放入一个鸡蛋,问:“同学们,此刻鸡蛋怎样了?”,学生说:“鸡蛋沉入了瓶底。”接着,不断向瓶里加食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说:“鸡蛋浮起来了。”我又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只是好奇地睁大眼睛望着我。我说:“答案不写在我的脸上,而在我们今天学的《死海不死》一文中。”这样一来,既导入了新课,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各学科间的联系,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七、引用名言法

议论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引用名言导入新课。古今中外的名言既精炼,又深刻,选用与课文有关的名言作导语,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如《想和做》的导语可以这样设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说的是我们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而不学习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所以不论学习、工作,我们都要学会 把想和做联系起来,而怎样把想和做联系起来?胡绳的《想和做》一文会告诉我们答案。”这样的导语言简意赅,既直接指出文章的重点,又不蔓不枝,明确文章指向。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刍议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从系统的角度讲,任何一门课堂教学,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当中,教师的教学往往会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协调好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为了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当前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革和创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影响因素

1、教师的因素

教师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影响因素。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更应该是塑造学生个性的引导者。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不断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然而,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能否卓有成效地开展,最为关键的因素在教师。因此,发挥语文教师的积极主导作用,就显得极为重要与关键。

2.学生因素

学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实际上,无论在何种教学活动中,学生都处在极为重要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同时又是受教育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有利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激情。此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使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并尽量使他们乐于参与、善于思考和敢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学习发展的主体地位。

3.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科学合理地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是进一步确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从整体上来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都有着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科学有效地完成一些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就必须要深入地研究分析教材内容,找出突破口,认真把握教学活动的重点,深入挖掘教材以外较深层次的东西,并切实做到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科学设计,重点把握,着力优化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效率。

4.教学方法

认真组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要求我们根据学生认知的规律,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此外,教师还必须认真分析研究教材,善于把握教学重点。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尽量做到全面理解与掌握。但是,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启发性等特征,一般都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可见,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地进行创新思维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1.积极指导学生复习

指导学生复习是小学语文教师最基本的工作之一,也是有效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通过不断的复习,才能使学生积极做好学习有关知识的准备。此外,复习作为教师传授知识过程中极为关键与重要的环节,不仅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点上下联接,融为一体。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认真地指導学生进行复习。还要认真创设一些问题情景,着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不断激发学生尝试的欲望,进而追求新知,始终使课堂教学处于一种积极的现状。

2.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的思维现状,结合教材内容,不断创设新的情景与问题,着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开拓创新,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探索与创新中。此外,在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科学合理地引导,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

3.认真搞好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必须在弄清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分析研究其内在联系,并认真搞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此外,教师必须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达到教学效果最佳的目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学生听读的训练培养。这样,不仅可以不断加深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听、读、写的能力。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时,要具备针对性、多元性、发展性与创新性。要善于把学生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分类施教,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小学语文是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思想,不断创新及小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当前,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客观地评价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因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众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难题。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影响因素入手,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苗银校《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J ] . 《现代教育探索》.2009(13).

刍议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策略 篇7

一、营造和谐气氛, 激起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才会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投注较多的精力与时间, 也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课堂上开动各种感官, 积极思维, 在不断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如在教学“物体的沉浮条件”时, 我在上课时给学生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分别将一个木块、一个铁块浸没在水中, 再将一个石腊浸没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体中, 并同时呈现问题:决定物体浮与沉的条件是什么?三种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 现象也一目了然, 激起了学生对不同现象的深层次思考, 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此时, 再借助教师抽丝剥茧式的层层引导, 学生既轻松理解了知识, 更在现象的对比中产生了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优化教学方法, 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堂优秀的物理课, 绝非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某个知识点、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 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这样一种浅层的要求下, 则教学的视角无疑是狭隘的。新课程呼唤催发学生思维的课堂, 力图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富有启迪性的语言, 拨动学生创新的神经。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组织活动, 让学生在开放多维的空间里发展自己的思维, 优化自己的思维品质。如对于测定物体的密度, 伏安法测电阻等内容, 教师可放手给学生, 对他们不限制仪器, 让学生自主思考实验方案, 通过不同途径进行测量, 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 更培养学生多角度审视问题,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本领, 优化他们的思维品质。

三、变革学习方式,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多年以来, 传统的教学一直沿袭单一枯燥的接受式学习, 课堂上经常是教师一讲到底, 学生机械记忆和模仿, 在这样的环境中, 学生的自我意识得不得充分调动, 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学习的积极性也自然低落, 在课堂上应付被动的学习, 获取的自然也是僵化毫无生命力的知识。为此,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通过优化教学策略, 将以往那些演示实验, 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欧姆定律的演示等, 改成学生的探究活动, 让学生去摸索, 去总结, 自己归纳出规律, 即使在这样的过程中, 有些结论可能有失偏颇, 甚至可能是错误的。但对学生来说, 这样一种探究过程中的深刻体验却远远胜过探究的结果, 他们在这样一种过程中把握了知识的来龙去脉, 活学活用了知识。我们在教学中, 要将课堂还给学生, 充分的信任学生, 让他们尽情“折腾”, 给他们动手的机会, 在此过程中获取的点滴经验将伴随学生一生, 这种深刻的体验也将影响他们终生。

四、借助实验引领, 助推课堂教学效果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生命, 它既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容, 更是优化物理教学的手段。在物理教学中, 我们要大力发掘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让学生在神奇的实验现象中产生对知识的深刻印象, 从而激起他们对物理浓厚的兴趣。实验的形式多种多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成课外小实验, 结合教学内容, 还可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特别是借助现代教学媒体, 进行虚拟实验, 更能充分凸显实验教学的迷人魅力。如我校创建的以计算机为平台的虚拟实验室, 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室”中, 通过点击鼠标将各种电路元件, 如电源、小灯泡、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等进行连接, 从而构成各种简单或者复杂的电路图, 让学生的思维在这样的情境中尽情展示。这样的创新, 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实验的效率, 更丰富了实验教学的形式, 让学生产生了耳目一新之感。

五、密切联系生活, 增强物理学科的认同感

很多学生之所以对某一学科兴趣索然, 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感觉到这一知识的价值, 他们感觉学习这门学科没有意义。而物理, 尤其是初中物理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 在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我们在教学中, 要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学习不是遥不可及的纸上谈兵, 而是跟自己生活紧密相连的有意义的事情, 学好物理, 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很多问题, 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的价值, 增强对物理的认同感。如学习了初三物理电路的知识后,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实际, 为我们学校值班室设计一个呼叫电路, 为自家的楼房设计楼梯开关。同样, 在学习压强的知识后, 结合我们所学知识, 怎样让我们每天坐的座椅更舒适一些等。这些问题, 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学生很感兴趣, 他们也在对问题的思考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的意义和价值, 从而产生了对物理学习的强烈的认同感。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刍议 篇8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小学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以提高素质教育和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目得。实现教学资源整合有利于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数学概念,认识数学命题和公式的本质。小学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因此,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必备的教育理念。尤其在新课改实施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亟须进一步深化研究,具体实施情况并不乐观,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误区,笔者认为要改善这种现状首先是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掌握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理论,提高计算机运用水平,其次是展示与新课程配套的整合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案例,供一线教师参考与研究学习,从而提高数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水平。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的基本内容,学生牢固掌握数学概念不仅仅在于能简单地将数学概念用语言表述出来,而是需要在本质上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表现为能对具体数学对象进行识别和概念推到归类,奥苏倍尔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新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在学习者的头脑中获得意义的过程”。教师要把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以形象、生动的动态化演示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在对数学概念的反复感知过程中进行分析、类比、抽象的基础上完成的.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为概念学习创设生动贴切的学习背景、还能提供必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概念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借助数字化技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具体的直观形象化动态演示,从而加深印象,强化理解记忆效果。

二、构建与传统数学教学实践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情境

传统教育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支持下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循规蹈矩尊崇权威,对教师指定的学习内容不敢随意改变,更谈不上有自主创新意识,长期以来必将扼杀潜在的创新思维能力。传统教育方式培养的学生过于严谨,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传统教学是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直偏重于传授学科中固有的知识,而对这些知识是如何创造出来的,以及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是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门重要学科,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并运用于教学中,有独到的见解,能够发现和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构建教学的情境。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探究学习就是一种在“做中学”,“玩中学”的学习方式,学生愉快地学习,自主地学习,老师扮演的只是课堂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应用数字化学习工具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由简单被动变为主动多样,学生学习更主动、更快乐,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和“交互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在获取信息、处理和运用信息、自学等方面的能力大有提高,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数学学习中,有算式,算理的运算与推理,有对事物的数量、形状、运动状态的分析;还有用数学概念进行的“数”“形”的转化。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状态要对很多事物进行归纳、探究、验证。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与教师交流,学生之间也需要交流,甚至有学生之间的解题比赛。这些操作、思考与交流中若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可较大地提高教学的效果。而这种整合主要依靠教师的教学整合设计和教学过程的调控,使学生发现数学的内在规律,形成内在联系。达到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应用。这就是整合的全过程。信息技术为创设这种情境提供了可能。信息技术为“多元联系表示”提供了较为有力的工具。信息技术为复杂、重复的运算、制图,提供了简洁、快速的工具,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只有把常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有效结合起来,我们的数学教学质量才能更上一层楼。

三、构建数字化技术支持下的研究探讨性数学课堂

教师借助已经准备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网络等多媒体对数学问题分析研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构建研究探讨性数学课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教学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学生和现代数字化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本来是好事,但数学教学要求学生上课要有高度的注意力,跟随老师上课的逻辑思维能力,数课件太花哨,反而还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教学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学生和现代信息技术。而不漏任何痕迹,更不用严加管理学生,课程导入时必须设计巧妙的问题情境,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内容主要是与数学有关的话题。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前后4-6位同学为一个小组,课前由小组成员收集和加工信息,课时由小组的代表上讲台交流发言,发言时间一般不超过3分钟。应用数字化技术构建的研究探讨性数学课堂,对学生来说既陌生又充满好奇心,通过引导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他们不仅仅会从书本去获取知识,在课外书籍、报刊和杂志、互联网、电视媒体以及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等多种途径中都可以获取知识,尤其是课外书籍,学生的兴趣面比较广泛。让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去思考,操作与相互探讨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素养。让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学习,通过有目的的,自觉的数学思维与操作学习数学,成为构建研究探讨性数学课的关键。

结束语: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辅助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必备的教育理念,但是新课改实施以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情况有待于教育教学界同仁继续深入探索。

摘要:随着社会资源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出现了一个新的探索领域和研究视点,实现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创设最佳教学情境,以信息化为基础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是实现数字化教学的核心价值。教师在探索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化的过程中,需要对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重新建构,各子系统的功能设计与实现及整个资源体系的教学应用实践,探讨在信息社会全新教育的形势下,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方法。

刍议优化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 篇9

一、坚持听说领先, 狠抓词汇读音教学

英语教学的重要原则是“听说领先, 读写跟上。”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更要贯彻“听说领先”的原则, 让学生学会正确听说的方法, 学会辨析每个单词分别是由几个音素、几个音节构成, 重音在哪里, 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积累拼读能力, 学会归纳词汇中存在的规律, 切实做到听读音基本可以写出词汇, 见到词汇能大概读出正确的读音。如:meat/seat/peace;pleasant/health/feather等词汇, 学生一看即可读出正确的读音, 反之, 从读音中也可基本写出词汇的构成。

二、巧用直观教具, 助推词汇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直观具体的教具最感兴趣, 借助这些直观教具, 那些毫无生命力的词汇在学生心中也变得鲜活灵动起来。因此,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英语词汇时, 总是将学生熟悉的图片、实物等恰如其分地展示给学生, 从而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更给本身枯燥的单词赋予了生命。如教学有关食物、动物、文具等方面的词汇时, 我都专门给学生准备了相关图片及实物, 让这些直观具体的教具承载着词汇的含义,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丰富了英语教学的形式, 更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自主总结构词法, 把握英语词汇规律

英语词汇内容庞杂, 数量也大, 如果我们不加总结, 不善归纳, 将会陷入词汇学习的汪洋大海不能自拔。但是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词汇之间存在的内在规律, 会使词汇学习事半功倍, 轻松自如。如构词法规则、前后缀规则, 当学生掌握了这些规则后, 不仅记忆单词变得简单快捷, 而且在面对一些陌生的词汇时, 借助这些规则, 也能领会其含义, 特别是在阅读理解题中, 更能准确把握词义, 理解文意。

四、创设教学语境, 深化单词教学效果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 才容易记住, 才知道其用法。”英语词汇教学同样如此, 将词汇置于特定的语境中教学, 可改变传统词汇教学中那种孤立片面的教学方法, 让词汇教学变得有血有肉, 让学生在恰当的语境中加深对词汇的理解, 掌握其正确的运用方法, 也使学生词汇掌握更加牢固, 单词记忆更加持久。如在教学umbrella这一单词时, 我创设了下面的语境:“It’s raining and I wantto go out. I haven’t got a raincoat but I have an um-brella. Now I put up my umbrella. An umbrella isvery useful when it is raining.”

通过这样的一个语境, 将umbrella这个词置于段落中, 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单词, 还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五、运用趣味手段, 培养识记单词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单词记忆兴趣浓厚, 喜欢词汇记忆, 他们才会通过各种方法、各种手段自觉主动地去识记词汇, 因此, 我们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要尽量通过一些趣味性手段帮助学生养成识记单词的习惯, 让他们兴味盎然地投身词汇学习。如我在教学中, 经常采用谜语和游戏等手段激发学生识记单词的兴趣, 使他们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从而轻松快乐地学习单词。

如在学习mirror这一单词时, 我给学生出示了下面一段话:“It’s made of glass. You can see yourself init. Can you say what it is?”再如, 在教序数词时, 我安排学生开展“数字接龙”游戏, 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同样, 在教学“月份”时, 我安排学生开展“月份词汇接龙”, 课堂气氛异常热烈, 学生兴趣浓厚。

当然, 我们在教学英语词汇时, 必须将其与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紧密联系起来, 否则, 学生对于一些词汇的学习只能停留在表明, 不明就里。如“Thank you!”在西方国家的口语中是一句很随意的客气话, 如果我们狭隘的将其限定在“谢谢”的层面, 则可能会误解对方的意思。教师在教学中多给学生讲述一些西方国家文化习俗方面的知识, 既可拓展学生的视野, 还能加深学生对词汇内涵的认识。

刍议翻译专业教学体系的优化 篇10

1 完善翻译专业学生录取制度

一提到教学, 就会考虑教师和学校因素, 但是教师和学校并不是万能的, 学生才是教学的主要载体, 是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国内各高校对于翻译专业学生的选拔条件比较单一, 多数学校以学生的个人意愿为主, 只对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有一定要求, 笔者所在的学校甚至对学生的英语成绩也不做要求。

众所周知, 翻译涉及两种语言的转化, 译员必须对两种语言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 有扎实的双语基本功才能够胜任翻译工作。在实际的翻译中, 我们也发现中文水平不高成为提高翻译质量的一大障碍, 明明可以理解原文, 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中文词汇、句式来表达。国外不少培养翻译人才的机构, 在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前都不分专业, 从二年级或三年级的学生里经过考试选拔双语基础都好的学生进入翻译系学习。因此, 我们认为翻译专业应该对学生有特殊要求, 应该增加对两种语言基本功的考核。中国香港浸会大学在录取翻译专业本科生时, 对考生中学毕业会考与高考时的汉语和英语有更高的要求, 大大提高这两门课成绩的系数。[2]42我们可以借鉴这一做法, 一方面保证学生双语基本功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 另一方面提醒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对翻译能力的制约, 使学生重视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2 建立完整的翻译专业课程体系

2008 年5 月在广州召开的第四届全国翻译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上, 《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讨论稿中将翻译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毕业生能够胜任政府涉外部门、新闻传播、外经外贸、外资企业、高等学校等部门的翻译活动、文字编审和交际沟通工作, 并成为翻译院系研究生层次教育的后备人才”。[3]79资质比较深的院校, 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毕业生可以从事相关的翻译活动, 但大多数二本院校翻译专业的毕业生很难达到这一要求, 无法创造性地处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翻译实务, 这与这些院校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不无关系。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课程设置为例, 其课程包括:综合英语、英语交际能力强化、听力与表达训练、阅读、理解与写作、翻译概论、笔译基础知识、时文翻译、笔译工作坊、口译基础知识、专题口译、视译、同声传译、计算机辅助翻译、英汉翻译名篇赏析、汉英翻译名篇赏析、口译工作坊。[4]11其课程设置尤其新颖, 也比较丰富。

借鉴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课程设置, 综合翻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认为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科基础课程:综合英语、听力、口语、英语阅读、写作,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现代汉语;2. 专业发展必修课:中西文化概要、翻译概论、英汉语言比较、笔译基础知识、口译基础知识、应用翻译、专题口译、视译、同声传译;3. 专业发展选修课: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名篇赏析;商务翻译;新闻翻译;旅游翻译及选修一门自然科学与技术系列的课程;4. 实践教学:进入翻译公司进行专业实习。

以上课程设置涵盖了对学生双语语言基本功的强化、中西方文化的渗透、口笔译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专题翻译能力的培养、现代信息技术在翻译中的应用、其他学科知识与翻译的结合以及翻译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养成。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重视学生的口笔译基本技能, 加强学生应用型翻译能力的培养, 也增加了翻译技术的教学, 学生走出校门后能较快适应市场, 满足市场对满意人才的需求。

3 完善翻译教学评价体系

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评定教学内容或教材是否合适, 教学过程是否有效, 以便改进和提升现有的教学方法和课程。教学评价应综合老师和学生的协作学习, 用各种评估手段和策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并帮助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进步。[5]

测试是最常用的评价手段, 国内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机制对学生的翻译水平做进一步的评价, 翻译能力测试还缺乏统一考纲, 有关翻译能力测试的研究也是一片空白, 没有权威性的东西可供教师参考, 教师选择翻译测试内容时缺乏科学性, 题型基本都是短语、单句和段落翻译, 而且笔者所在的学校教务处明确规定所有课程试卷题型不能少于五种, 为了达到所谓的制卷标准, 老师们又增加了选择题型。很多翻译大家都认为, 翻译的最小单位应该是有一定语境的段落, 短语和单句的翻译根本无法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翻译水平。翻译测试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 以往的监考中发现学生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试内容, 更没有时间仔细推敲和校对译文, 学生无法正常发挥潜能。这种测试成绩很难准确衡量教学效果和学生翻译水平。

笔者认为, 翻译能力测试应采取闭卷 (35%) 、开卷 (35%) 加平时测验 (30%) 相结合的方法。闭卷考试可以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和翻译的速度, 题量适中, 题型可以多样化, 去掉短语和单句的翻译, 增加译文评析和译文对比等题型;开卷考试的优点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分析原语语篇, 推敲译文, 所以能够拿出质量较高的译文;平时测验就是像作业一样将任务布置给学生, 这种任务应该是比较长且有一定难度的段落翻译, 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挖掘自身潜能, 经过长时间的斟酌, 借助于计算机辅助翻译, 必要时与同学讨论才能够得到满意的译文。这三种测试形式各有其优点, 只有将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比较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翻译水平。

同时,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参加翻译资格认证考试。在澳大利亚, 译员必须经过专门机构的认证才能从业, 成立于1977年的澳大利亚“国家翻译人员认证署” (National Accreditation Authority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Ltd.) 是澳大利亚唯一官方认可的职业口笔译资格认证机构。[3]78中国目前有“全国翻译专业资格 (水平) 考试” (China Aptitude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 鼓励学生参加这一正规化的考试不仅有利于规范翻译市场, 促进翻译职业健康发展, 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

4 结语

面对全球化对翻译人才的需求, 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根据人才培养目标, 优化翻译专业教学体系, 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并训练翻译技能, 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翻译人才。同时如何根据地域和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现状, 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课程, 做好专业定位, 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这将成为我们下一步研究的课题。

摘要:本科翻译专业旨在培养“应用型, 专业化, 国际化”翻译人才, 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从业技能。为实现这一目标, 翻译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双语基本功, 优化翻译专业课程设置, 规范对学生翻译水平的评价机制, 以使培养出的译员符合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翻译教学,人才选拔,课程体系,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胡东平, 王建辉.基于市场需求的翻译教学的混沌认识及其应对方略[J].外语界, 2009 (4) :43-47.

[2]穆雷.建设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J].中国翻译, 2008 (1) :41-44.

[3]朱锦平.从澳大利亚高校的翻译教学看专业化翻译教学体系的建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 (5) :76-80.

[4]袁世超.当今翻译教学状况与优化策略[D].河北大学, 2009.

刍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堂优化;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96-01

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与形式之一,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逐步被人们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优化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合理运用教材,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或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和效率。基于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提出以下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供同行商榷。

一、优化师生关系

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举措。通常而言,民主和谐的环境氛围,可以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心理,进而可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即将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与氛围。一般情况下,教师的鼓励、肯定,都可以让学生充满自信。比如,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不能以权威、长者等身份自居,而必须积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形态等,尽量表现出来与学生关系的平等、亲切、民主与和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愉快,进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优化课堂氛围

实践证明,小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和表达自己的看法。传统的教学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会本能的排斥数学教学,即使遇到了一些不懂的问题,学生在压抑的课堂氛围下也不敢大胆提出疑问。所以为了改变这钟现状,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相对宽松的教学氛围。比如,教师可以在课程介绍时引入一些数学小故事,或者让学生主动为大家分享他知道的与本节课的课程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为了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还可以鼓励大家自由或者是结成小组讨论,教师布置一道例题时,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得出对例题的解答,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谈论之中,适时的引导指点他们的思路,而不是严厉指正。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更可能表达自己的看法,轻松愉快的学好数学。

三、优化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比如“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解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解答相对复杂的图形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例如:教学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演示用平移、加线、旋转、重组重叠图形等方法化解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看到具体形象的过程,理解图形的组成,从而找到解题方法。但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只有适当使用,才能发挥其优越性。

四、优化练习设计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反馈教学信息,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因此,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科学地分配练习时间,促进练习的优化,提高练习效果。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思维特点等因素进行全面思考,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在引入新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的练习,要有利于给学生学习新知做铺垫,以促进知识和思维的正迁移。练习的形式要注意多样性,要充分利用口算、演练、笔算、操作等练习形式,达到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练习效果的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局限,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问题的实质,深化对问题的理解。

五、优化教学评价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是对学生学习表现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对学生今后学习方向的一个指导,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自己的言行,小学时期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有限,面对教师的批评,他们往往无从应对,甚至会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造成打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在学生发言时,不作倾向性评价,但在总结时应作点评;面对学生不同的见解、不同的理解,教师要有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准确的答案。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应只是一味地“喊好”,而是要赏识学生,不断地唤醒、鼓舞、激励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当然,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一定要认真指出来,客观地评价,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六、结束语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刍议 篇12

一、高校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优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一) 高校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优化的必要性。当前, 我国高校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不足。第一, 教学模式单一化, 教学和教材都与社会严重脱节。阅读教学主要依赖教材, 而由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少, 因此阅读面比较窄, 并且题材也不丰富, 大多过于单一, 缺失时代性。第二, 英语教学中的阅读环节和写作环节严重脱节, 学生的阅读量不足。长久以来, 老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 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训练, 对于以读促进词汇积累、提高写作的教学方法, 没有加以充分利用。因此, 改变过去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通过借助现代媒体等手段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 优化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的模式十分有必要。

( 二) 高校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优化的重要性。2013 年, 教育部就发起了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的新一轮改革, 其改革思路主要围绕将现有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模式, 对于阅读题型的分值比重有了进一步的加重。同时, 在我国, 许多企业和单位在进行员工招聘时, 都要求应聘人员具有四六级英语考试合格的证书。对于高校学生来说, 英语是其大学毕业后找工作, 必备的一项技能, 英语四级证书和六级证书就是其手中重要的敲门砖。

二、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的模式优化策略

( 一) 阅读教学目标的优化。阅读教学目标仍然以突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主。在这一目标下, 英语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为课程的首要目标。同时, 还要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自我激励的学习能力以及自我监控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合理安排自身的学习时间, 对学习资料进行有效利用。

( 二) 阅读教学策略的优化。在阅读教学优化策略中, 最主要的是改变传统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扩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权利。而老师更多的则是扮演合作者、引导者以及辅助者的角色。一方面, 老师要尊重学生对课程的选择, 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 为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而不是对所有学生进行统一化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 老师还要充分开展小组学习策略和合作学习策略, 利用讨论法和发现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三) 教材内容的优化。在教材内容上, 要抛弃过去的题材单一化、与社会脱节、没有时代性的特点, 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修订。首先, 阅读教材内容要保证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词汇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展。其次, 阅读题材和话题要紧密结合当下社会热点。例如, “low - carbon life”是全世界都在倡导的生活方式, 结合这一社会热点, 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英语知识, 还可以引发学生对我国环境的思考。再其次, 结合当下高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日常生活进行教材内容的设置。例如, 可以以 “club activity”或者 “how to interview” 等与学生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设置阅读教材。最后, 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不仅使文章具有阅读性, 还要使文章能够进行知识迁移, 以读促写, 让学生能够进行相关话题的写作。例如, 阅读教材 “keeping healthy”在学生学习完毕阅读内容后, 老师还可以将“Ways to keep healthy”作为写作题目, 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 四) 教学评价的优化。教学评价不仅能诊断教学上的不足, 还能激励老师和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调节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上的发展。第一, 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学生形成诊断性评价, 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适当安置学生。第二, 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教学单元内容, 评价教学目的, 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 即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机制有利于明确教学单元内容的重难点, 有利于老师巩固教学, 有利于学生为后期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第三, 在教学过程阶段性结束后, 构建总结性评价, 通过阅读能力测试和学习总结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有利于老师对教学目标的判断。

( 五) 教学思想的优化。在阅读教学思想上, 老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思想, 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的学习能力。启发式教学思想以学生的主动思考为基础, 提倡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学、思两者结合。与传统的教学思想相比, 启发式教学思想通过质疑启发、直观启发、练习辅导启发的方式, 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阅读教材 “Great women”中, 老师可以先对学生预先设置问题, 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 由浅到深逐渐过渡。

1. what did she do on november 1st to celebrate her birthday?

2. 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during the first days of the journey

3. Why did she travel slowly during the next week?

4. How did she celebrate her birthday?

……

通过教学思想的转变,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过程中, 注重对学生不同问题的设定, 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 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要想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得到提高, 就必须优化高校英语阅读的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 扩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权利, 丰富教材内容,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优化教学思想, 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与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宇.非英语专业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模式析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01:164-166.

上一篇:冻结方案下一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