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语文(精选12篇)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语文 篇1
把课堂还给学生, 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学生创设敢想敢思能问的良好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自己去感受, 思考, 发现。因此, 作为语文教师, 就要在课堂上把信心与快乐送给学生, 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 享受成功的乐趣, 积淀起超越自我的信心。
首先, 老师应该成为“群羊中的领头羊”, 而不应该让自己成为牧羊人。在上《乌鸦喝水》一课时, 课上了一半, 有一个学生突然站了起来, 一边说:“乌鸦真笨, 它衔了那么多小石子多费劲, 如果往瓶子里插上一根吸管, 不是很快就能喝上水了吗?”一边还拿着吸管从自己的喝水瓶中使劲地吸了一口水, 美滋滋地咽了下去, 说:“我这个办法怎么样?”整个课堂乱成一团, 这时我立即说:“这个小朋友真聪明/小朋友们, 你们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喝水?”自己动手试一试, 说给其他同学也听一听。学生便开动大脑, 发挥想象力, 想着不同的方法。想好后,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 争者抢着发言。有的说乌鸦用翅膀把瓶子抱起来, 倒着就可以喝到水;有的说把瓶口打碎就可以喝到水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许多不同的办法。这样一来, 不仅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唱歌绘画是儿童喜欢的活动, 它能活跃气氛, 激活思维, 发展想象力。因此, 教师恰当地以图画再现情境, 以音乐渲染气氛, 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在学习《快乐的节日》这篇课文时, 我将语文课堂变成了欢歌笑语的音乐课堂, 让学生把这篇课文尽情的唱出来, 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唱这首歌, 也背会了这篇课文, 相比其他形式, 学生获得了更直接。更丰富的, 更生动的感受, 在教学<兰兰过桥>一课时, 我先让学生们把课文自由朗读一遍, 再要求他们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并绘画一座为来的桥, 孩子们大胆想象, 潜心设计。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想象力设计出了“星月桥”“彩虹桥”收缩桥……。各种不同的未来的桥在孩子们奇异的想象力中创造了出来。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不断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开放课堂, 让学生动起来, 尤其是口语交际课的教学, 要更充分把握学生活泼好动, 兴趣广泛, 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猜谜语游戏”教学把说话训练放到了游戏当中, 让整个课堂变成游戏的海洋, 学生边玩边说, 这样, 学生的口语表达在玩乐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再如, “看图续讲故事——该怎么办”中, 为了让课堂活跃起来, 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 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 共同把故事表演叙述出来, 体验情节;然后, 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比赛, 使全体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一起体验成功, 感受快乐。
教学中, 教师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 要引导学生在快乐中阅读, 在快乐中感悟。比如在《美丽的小路》这篇课文的学习中, 我先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 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就提高了许多, 每个人都在认认真真地朗读, 看到学生读得那么认真, 我便抓住时机问学生:“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小路?”学生们齐声回答:“美丽的小路。为什么喜欢美丽的小路?”学生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有的说因为小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有的说因为小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的说因为小路的路面特别干净……这时我又问:“这么美丽的小路大家都喜欢, 可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还能找回来吗?”当他问出这个问题时, 学生们的学习情绪更高涨了, 接下来我不失时机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 通过小组合作, 自己来当演员, 把这篇课文表演出来.在表演中, 学生们都很认真地把自己扮演的角色表演好。学习完这篇课文后, 孩子们都知道环境是靠大家一起来维护的, 我们都要爱护环境卫生, 这样, 我们的生活环境才会越变越美丽, 在这堂课中, 学生自主地去读, 自由地读, 想问则问, 愿意怎么想就怎么想, 认为该怎么说就怎么说, 主动去探索去发现, 去感悟。学生成了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语文 篇2
新的世纪,中国在腾飞,素质教育已进入全面推进的历史阶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实在每一节课里,树立起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问题学习特别是快乐学习的新理念,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再是“收音机”,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愉快教学”竟能够发挥立杆见影的作用。愉快教学是指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实现愉快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及创造进取和成功的条件,目的是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下学习,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提出的教育理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我们的现代教学更要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下自主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经过几年的探索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快乐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已倡导多年,目前的状况是众多的语文教师任然把课堂当作 “一言堂”,即使使用了现代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却又易被课件所束缚,仍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是导演,我的学生是主角。学生能说的我不说,学生能讲的我不讲,课堂是学生充分活动的天地。一位著名特级教师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之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这充分说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学一开始,师生必须进入各自的角色。实践证明,导语的好差影响着课堂的效果。如教第二册《鹅》时,我开头就说:“鹅,是常见的一种家禽,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那谁能介绍一下它的特点或背诵一些关与鹅的诗词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都踊跃发言,各有千秋,相当精彩。我表扬几位同学后接着说:“大家都这么熟悉鹅了,那作者所写的鹅与我们印象中的鹅一样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见识这只鹅吧。”虽然只是短短几句话,几个问题,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挑动了他们的思维,也创造了他们的乐学氛围。同学们也有一种极大的成就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语文的学习不只在课上,更在课下。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但能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更能培养同学们的语文表达能力。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组织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大赛、手抄报展览、语文演讲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多种活动。让同学们自己选定主持人、评委,自己找材料,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整个过程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指导者是。听一首首配着或激昂、或哀伤的诗歌朗诵;看一台台活灵活现的课本剧表演;读一张张图文并茂的的手抄报,不仅培养了同学们较强的语文能力,而且更能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
三、让学生在语文创新中感受快乐
给学生一片天空,他们就能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之作,能够激发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将这些丰富的想象用手中的彩笔描绘出来,就是一幅幅生动的教学图片。在学习《画家乡》一课时,我让学生也动手画一画美丽的家乡,并相互展示,交流观看。他们个个都精心设计,认真描绘,谁都想把家乡最美的、最有代表性的地方画下来。有的画了小桥流水,有的画了高楼大厦,有 的 画了六蓄兴旺,有的画了五谷丰登。一幅幅美丽、富饶的家乡情景跃然纸上。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该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大家热爱家乡的情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画家乡的活动中,同学们更体会到学习的欢乐。
四、让学生在读书中感受快乐
“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学习也是如此。要想达到乐学的目的,教师就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同学们在主观认识上不怕学习,心平气和地看待学习,找到学习的感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觉得学习是充满阳光的,相信到了一定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潜能就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学习将从苦学到要学到爱学到乐学。
低年级的学生应组织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竞赛等活动。例如,根据一年级以识字为主的教材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我遵循目的明确、准备充分、安排周密、衔接紧凑等识字原则,设计了找朋友、摘苹果、考考你、开火车、大转盘、我当小老师等活动。通过这种教法、这些途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汉字,变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为有趣的学习。
其次,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情境、设计教学活动。在教《数字歌》这课时,我出示了一幅自制的教学挂图,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说数练习,不一会儿,“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等一首首儿歌诞生了。接着趁势说,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背诵书上的这首儿歌《数字歌》,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成为背书能手。同学们一看,这不就像我们刚才“编”出来的儿歌吗?顿时,同学们便迫不及待地要背诵起来。这时候,我又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边读边用手势来表演《数字歌》。同学们的个个劲头大,个个兴趣盎然,很快就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当下课铃响的时候,同学们还意犹未尽。对高年级的 学生,可组织读书小组。我让班上的学生自由组合,组成几个小组,并公推组长,然后指导他们订出阅读课内外书籍的计划,并要求各组到时讨论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由于小组成员是关系密切,趣味相投,爱好一致的 学生自行组合,他们定能在融洽的氛围中,愉快地完成读书任务。
五、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快乐
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能力。作文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一是无话可说,即“无米下锅”。二是缺少条理性,东拉西扯。三是辞不达意,言不由衷。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1.要培养观察力让学生们言之有物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让学生深入生活,了解生活,才会对生活有所感悟,才会有话可说,即想说,爱说,甚至呼之欲出。“生活是作文之本。” 而学生的生活主要在学校和家庭,与社会的接触是极其有限的,因此,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个作文中最大的难题,老师应首先指导学生尽情地投入生活,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深入生活、体会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开掘心智,让他们感到语文无处不在,作文时时事事可写。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地去亲近生活,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专心聆听、认真感悟,让人物动物的 外貌形象,让亲情友情的表现,让星移斗转的规律,让鸟语花香的情景„„都呈现在他们眼前,从而积累写作素材,并自然、快乐地充分反映到作文中去,以表现美、创造美。
2、训练条理让学生言之有序
根据小学生作文教学的任务、序列及策略,三、四年级以观察作文为主,以命题记实作文和一般应用文为辅。为此,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收集材料、进行命题、并确定中心、组织片段,记叙成文的能力。在教学中根据我班实际,就尽量让学生做仿写练习。因为模仿写作有文可依,学生接受快、提高迅速。如学习《火烧云》一课时,作者描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是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进行描写的。于是,我就让学生仿照这种描写方法,去观察天空中的其他云朵,看它们在什么时候出现?是什么样子?怎样变化?怎样消失的?要求他们按照这一顺序写下来,培养其作文的条理性。写命题作文《我爱故乡的山水》,可模仿《桂林山水》一文的写法,以“总——分——总”的构段方法总览全文,要求学生按照这一顺序去观察和描写家乡的山水,同时展开联想,抒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按照这种方法进行训练,学生作文时东拉西扯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言之有序的要求即可如愿以偿了。
3、集累词语让学生言之生动
词语匮乏,词义不分,词不达意,是小学生作文的通病。为此,必须要求学生逐步积累词语,能分辨近义词和反义词,收集谚语和歇后语,多记成语典故和格言警句。在此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比喻、排比、拟人······等等。如写公园里的花草,可用花真多呀、真香啊、真美呀······,或用百花齐放、花红柳绿、姹紫嫣红······等等词语来形容;写农贸市场的蔬菜,也可用真多啊,真齐啊,真嫩啊,真鲜啊······,也可用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等词语来形容。
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篇3
一、动手画一画,快乐学语文
汉语拼音的学习,往往是让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头疼的东西,难学更难教。只能依靠简单枯燥的反复拼读来完成教学,而学生则一般都会读得厌烦无味,学习兴趣不高,音节也就难以掌握了。“新课标”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让孩子画画。如在学习j、q、x时,设计了让学生拼图找出“汽车”的“汽”音、画图连线找出“红旗”的“旗”、填补颜色画出“虾”……孩子们很自然轻松地就掌握了以j、q、x做声母的音节的拼读,学得特别高兴。以后,在其他的拼音学习中,也都在教会学生拼读方法后,让学生自己试着拼读书本上的音节,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物或什么时候说话会有这个音节,能画的就把它画出来。这样学生通过画画读音节,既能很好地读准音节、掌握音节,充分体现出汉语拼音的辅助功能;又避免了反复单调的拼读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读音节画画的兴趣非常浓,课堂气氛也活跃了不少。在识字教学中,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画一画,再请爸爸妈妈帮忙把相关的字写上,这也是复习巩固识字的一种好形式,就更不用说在阅读教学中通过画画帮助理解感悟了。画画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在画中学语文,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乐趣多多的事,应解放孩子们的手,让他们动手画一画!
二、开心演一演,快乐学语文
带表演性质的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形象记忆,教学时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拼音字母“b,d p,q”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教学时,我请学生伸出两只小手,掌心向着自己,向上翘起大拇指,再交给学生记忆:拇指向上,左边b,右边d,p,q的教学也是如此,握紧拳头,掌心向外,向下翘起大拇指,记忆法为:拇指向下,左边p,右边q,这样学生就很轻松地记住了四个字母,每当忘记时,便可伸出小手回忆,既简单又方便。
三、歌谣进课堂,快乐学语文
情感是学生行为的动因,他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则是小学生最现实、最活跃的学习动力。在低年级,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说,即使说得再不一样,学生也会厌倦,如果在说中适时引入歌谣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低年级学生对歌谣、谜语、顺口溜等很感兴趣,刚刚进入小学的他们,对字母的形体非常陌生,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字母变成了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和学生一起记忆:佛爷的拐杖fff,一扇小门nnn,两扇小门mmm,一起掌握上两点的省略规律:j、q、x,真淘气,见了眼就挖去,小的眼泪流心底。一起掌握标调规律:先标a、o、e,再标iu,i、u同出标在后,学生兴趣盎然。在教学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一课时,等学生说得不错了,可以说“我发现这些小朋友都是把自己找到的春天画出来的,那谁能把 自己找到的春天唱出来呢?”“谁还知道春天的儿歌,可以背给大家听?”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完成了下面展示台的教学,还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给了学生自我展示的好机会,一举多得,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
四、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快乐学语文
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涵盖面较广的学科,如果仅限于课本中所学的一点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远远不够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我就经常让学生进行一些语文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能力。
1.做资料卡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课文资料做成资料卡,并且要求资料卡的大小、厚度,以便学生整理保存,我告诉学生这是他们的财富。不要小看这一张小小的资料卡,这里面可包含着学生不少的心血,搜集资料,首先他们要质疑,我要搜集什么,然后还要考虑到哪里去搜集?然后学生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搜集资料的渠道是很多的,如到图书馆、上网、问周围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搜集了资料,为第二天的学习打了基础,而且得到了其他方面的锻炼,如:信息的搜集整理能力、与别人交往的能力等。
2.排演课本剧
一些课文就是一些生动的小故事,如《自己去吧》《小蝌蚪找妈妈》等,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成课本剧。学生编课本剧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的好机会。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制作一些简单道具,为了表现好人物,学生就会认真揣摩任务的语言、心理、神态等;为了排好课本剧必须学会与别人合作 等。学生对排演课本剧作业非常喜欢,而且学完成这项作业的同时就很好的完成了学习目标。
3.办手抄报
手抄报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的好办法,也是学生才艺展示的大舞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虽然他们还显得很不完美,但只要认真体会,绝不会有任何一份手抄报让我们体会不到“小荷才露的尖尖角”。
4.学习组自主作业
学生在完成基本作业的同时,让各组设计自己的特色作业,特色作业由各组自己定内容。如学完古诗后,有的组就会搜集作者的其他诗,有的组查找有关诗人的一些资料,有的组给古诗配画,老师定期组织在各组中欣赏特色作业,大家取长补短,选出优胜组,学生们的兴趣空前高涨。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还有什么比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宝贵的吗?没有!和学生们一起耕耘,一起收获,让他们和快乐一起飞翔。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 篇4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郊结合部的普通中学, 学生普遍厌学, 上课睡觉的情况时有发生, 课堂气氛沉闷, 教学效果差。为了改变现状, 我校在初中部推行了“快乐学习教学法”, 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成立了“初中快乐学习课题研究小组”, 研究课题《初中快乐学习教学法的探究与运用》成功申报了广西C类课题。本人作为课题组的主要负责人和语文科的主要研究人, 经过两年多的“快乐学习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 收集了第一手素材, 积累了快乐教学法的丰富经验, 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空前高涨, 所教班别的语文成绩名列年级前茅, 本人也连续几年被学生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现将本人在语文教学中实行快乐教学法的一些做法分享如下:
一、发放“快乐学习卡”, 以卡为乐
初中生心智还不是十分成熟, 好动贪玩, 好奇心强, 特别是现代初中生, 便捷社会助长了他们的惰性, 但他们自信心强, 好表现, 有好胜心, 事事不服输。针对初中生的这种心理特点, 我们研究小组设计了“快乐学习卡”, 用“卡”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教育心理学来说, 就是激发人的动机, 诱发人的行为, 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 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每个老师每节课有五张“快乐学习卡”, 用来发给要奖励、表扬的学生。可以发给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有创新见解的、认真预习的、作业完成好的、成绩进步的、课堂纪律表现好的……一切老师要肯定的行为都可以发卡鼓励。学生的“快乐学习卡”每15张普通卡可兑换一张银卡, 3张银卡可兑换成一张金卡, 这些学习卡可在期末举办的“快乐学习卡”拍卖会上兑换你所需要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 甚至你喜欢的零食、玩具。“快乐学习卡”在课堂上当堂发放, 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积极举手, 踊跃回答问题, 没有学生睡觉了, 自觉预习的多了, 甚至后进学生也积极做作业了, 学生整体成绩都得到了提高。学生课余经常比谁的学习卡多, 领到学习卡的自豪感和快乐之情溢于言表。学生在感受到了用自己学习所得到的卡兑换到自己心仪东西的喜悦。还有的学生用卡兑换一双手套给妈妈, 妈妈幸福得热泪盈眶……小小一张卡所取得的效果是意想不到的。我们也注意用“快乐学习卡”的设计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快乐学习卡”上有京剧脸谱、国画欣赏、十二生肖、名人名言、古诗警句等, 甚至举行“我学习, 我快乐”美言征集活动, 把获奖美言印在“快乐学习卡”上, 既增进学生知识, 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 又促进学生的快乐参与。
二、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以动为乐
快乐教学法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构建者, 语文课堂要让学生不仅敢想, 更要敢说、敢做, 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让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自主合作、探究、互相讨论的学习状态。学生有序地进行学习, 可以在黑板上写, 可以站上讲台讲, 也可以小组表演, 总之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组织和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 激励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他们就能快快乐乐地学习, 生动活泼地发展。以下三种教学活动能有效地让学生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
1. 课前三分钟的展示活动。
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 轮流让学生展示真我风采, 体验收获成功的喜悦。展示内容可由老师提前规定, 主要是对新课文的预习展示, 可采用讲故事、表演、评论等方式。或是对热点问题的评论, 或是诗词的背诵等。精彩表现者可获学习卡奖励。这个活动让学生人人踊跃参与, 个个精彩展示, 营造了良好的课前氛围。
2.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
把学生分成八个学习小组, 每四桌为一组, 以方便进行学习讨论。心理学认为:“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自己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 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放开手脚, 自主学习,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 充满活力。如在教学文言文时, 怎么把枯燥的课堂搞活,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呢?我采用了小组学习方式。首先, 我把该文划为若干段, 由每个小组负责一段, 要求各小组根据文下的注解和工具书理通文意, 针对文段进行质疑, 小组长做好记录。其次, 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讲台, 给同学们讲解关键字词和句子。最后, 各小组之间互相质疑。然后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达成共识。在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下, 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 因此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使他们体验到收获知识的快乐。
3. 采用多媒体技术, 结合各种教学手段, 让课堂动起来。
多媒体把视听有机结合到一起, 声情并茂, 能够让静止的内容生动化,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另外, 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特点, 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 可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易懂性, 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课堂教学中, 多媒体能够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 能使学生更充分地感知教材和深入理解教材。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 结合游戏、绘画、唱歌、表演、辩论、讲故事等形式, 让课堂生动有趣。如《沁园春·雪》课件制作, 让没有见过飞雪的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的雄伟景象, 看到万里长城的雄伟气势, 伟人毛泽东登高远眺的高大形象, 更加直观, 令人动情。“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这些诗句对中学生讲解半天他也不一定能够理解, 但直观的图片、影像却能帮助学生体会到诗句的妙处。例如教小说、戏剧类文章, 可通过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角色表演等形式, 让冗长的文字变成一堂有特色的“活动表演”课, 效果甚佳。教说明文《故宫博物院》, 我让学生画出游览路线图, 让学生扮演导游带领同学们游故宫, 再配以真实生动的故宫画面、图片, 有学生说比他现场游故宫记忆更深刻。
三、创设教学情境, 以情为乐
语文课本中的很多作品是以情动人的。但长期以来, 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只强调了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和思想品德的教育, 而很少提到情感陶冶的目标。一言以蔽之, 如今的中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 将充满人性之美, 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 乃至变成纯粹的应试训练。这样的语文课堂又怎会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为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必须实施情感教育, 让情感成为教学的催化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鲜明、形象、生动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 它可以强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的需要, 创设一定的思维情境, 让学生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使他们触景生情, 以情悟理, 得到情感的愉悦。
文学作品是通过描绘生动的形象和景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反映思想的。因此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让画面逼真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让意境在他们心中产生, 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 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愉悦和欢畅。一般是通过图画、相片、音乐、文学语言、电化教具等教学手段, 模拟和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 得到情感的体验。例如教《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以一首《歌唱祖国》配以一幅幅祖国成就图片, 点燃学生的爱国激情!
四、引进竞争机制, 以竞为乐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竞争机制已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针对学生易产生惰性但好强上进的特点, 在教学中也引进竞争机制, 让学生战胜自己的惰性, 通过和同学竞争,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通过竞争体验成功的乐趣。我的做法一是让学生和自己竞争。我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 特别是后进生的进步, 学生成绩提高了, 纪律的改进或者书写认真了, 敢回答问题了, 我都用语言和学习卡进行奖励, 让他们体验到进步的快乐。二是和对手竞争。我要求每个学生每个月找一个语文水平相当的同学作竞争对手, 张贴“学习擂台红旗榜”, 让对手比一个月中谁的成绩进步了, 谁的学生卡多, 谁的作文、默写好, 谁的问题有创意等, 每次赢的同学获一面红旗, 比一比谁的红旗多, 谁输的要满足对方的一个的要求 (不能是过分要求, 要力所能及的) 。这个带有小惩罚性质的竞争符合学生心理, 学生乐于接受。为了促进学生进步, 一个月后可以更换竞争对手。学生暗自较劲, 不知不觉中慢慢进步了, 学生从中体验到了进步的快乐。三是学习小组之间的竞争。在合作探究时, 各小组各抒己见, 在辩论竞争中增长知识, 增进友谊。特别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 采用学习小组竞争的形式, 使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更丰富, 形式更多样, 气氛更热烈, 合作更愉快!
总之,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快乐学习教学法, 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 以快乐学习卡为媒介, 旨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在快乐中体验情感, 在快乐中合作竞争, 在快乐中进步,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享受到学习的更多乐趣!
参考文献
[1]王彦玲.立足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情感培养语文兴趣[C].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 1999.
[2]苏莹.以美促学以美育人[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 2010.
设计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篇5
儿童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采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孩子,让他们广泛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主动地轻松快乐地学习。例如b、P、d、q几个声母的区别是一个难点,学生容易混淆。我们设计了游戏:变魔术。让学生准备一个半圆环和一根小棒,然后把半圆环随意摆放在小棒的左上方或者左下方,右上方或右下方,分别组成这四个声母,先自己边摆边读,再同桌之间互相考考,反复巩固,解决了这一个难点。我们还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例如复习四中,有一道题是把动物与表示它们名字的音节用笔连起来。我们创设了一个“把动物带回家”的活动。让一部分学生戴上动物头饰,另一部分学生手拿写有音节的卡片,根据卡片上的音节,去寻找相应的动物,找到了就把它送回“大森林”。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投入自己扮演的角色,不但复习了有关音节,而且渗透了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此外我们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了找朋友、插花、摘果子等游戏,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调动起自己的眼、耳、口、脑去完成游戏中的各种任务,不仅使他们学得主动,而且使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小学生拼音报》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篇6
一、让学生自愿寻求快乐
1让悬念带学生寻找快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结合知识创设悬念,在悬念中引出问题。例如,若干个小朋友分西瓜,第一个小朋友分走了一半,第二个小朋友再分走剩下的西瓜的一半,依次下去最后一个小朋友手中只剩下一个西瓜的1/64,问有几个小朋友分西瓜。这样引入新课,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题教学富有了童趣,使学生兴趣更浓,自愿寻求答案,从中得到了快乐。
2让疑问带学生寻求快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地把书上的“句号”转变成“问号”,融于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遇到问题,促使学生努力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例如,我们经常听到天气预报员播报全国各地的气温情况,北京:晴,2℃至12℃,哈尔滨:小雪,-1℃至-15℃,我们发现在这里有没有接触过的数字,-1、-15,这些数字怎么读?又具有什么含义呢?学习负数、认识负数变成了学生自身的愿望,学生在追寻疑问中寻求快乐。
3让兴趣带学生寻求快乐。“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认知规律创设悬念情境,增加数学知识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状态。例如,某汽车油箱中注满70升汽油,要从A城到达300公里处的B城,车耗油0.1升,公里,到达B城后,忽然下雨,司机放慢车速,0.2升/公里耗油量返回A城。问:油箱中油是否够用,若不够用至少加油多少升?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享受快乐
1在活动中享受快乐。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内容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寻找规律方法,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例如,在长为4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上如何画出最大的圆形?动手操作并求出最大圆的面积。让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思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在讨论交流中享受快乐。实践证明,中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创造讨论的情境,精心组织学生讨论,为学生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例如,在学习正比例函数图像时,学生通过画图来讨论Y=4X,Y=-4X的图像是否是直线。是否均过原点。学生在动手操作和讨论交流中有了分歧,从而增加了挑战性,让学生自愿寻求问题答案,乐于学习。
3在游戏中享受快乐。为了避免单一的计算和简单的重复,在数学知识运用中,可经常创设游戏情境,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寓教于乐,以趣促思,并且注重全体参与。例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中,教师创设“商店买东西”的情境,设一“柜台”,上面摆着许多标有价格的商品,让学生来“买”其中的两种物品。算出要多少钱。学生情绪高涨,百买不厌,这样的活动既巩固了新知,又达到了课虽尽而余趣犹存的效果,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教师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例如,讲“鸡兔同笼”问题时,当出现“鸡兔共有16个头。44只脚,问各有鸡兔多少只?”题目时,笔者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讲解,正当学生听得认真时,忽然听到最后一排一个“调皮鬼”在小声嘀咕着:“这样太繁琐了,把每只兔子都砍掉2只脚,每只鸡都砍掉1只脚不就得了。”笔者听了开始一愣,马上心一动,立即让他走上讲台进行讲解:“鸡和兔共有44只脚,每只兔子砍掉2只脚,每只鸡砍掉1只脚,44只脚少了一半就是22只脚,这22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16,另一部分是兔子的只数:22-16=6(只)。”“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大家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也兴趣盎然,教师顺水推舟,干脆来个小组讨论。随着讨论的进行,不时有学生举手,不时有新的想法产生。直至下课,共有三种方法在大家的赞叹声中被公认为“奇思妙想”。在欢乐的气氛中,学生寻求到了问题的答案,获得了新知。由于教师捕捉到的信息“价值不菲”,从而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进发了智慧的火花。
四、让学生感到因为学习而快乐
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积累、认知水平、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等往往不尽相同,由此而产生的生生间的争辩常常可以激起更多学生的思维火花,引起更深入思考和更广泛的讨论,从而促进更高质量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针对具体内容,充分估计学生的思维可能性,巧妙地设置善意“陷阱”,自然引发生生间的争辩。记得在总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有个学生提问:“一张长方形纸是不是长方体?”这突如其来的问题真让笔者暗中惊喜。但笔者没有直接回答而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你们认为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结果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一张长方形纸不是长方体。看到这种情况,笔者因势利导,让学生学习电视上辩论赛的做法,认为是长方体的为正方,认为不是长方体的为反方。正方:我们认为一张长方形纸张具有我们这学期学习的长方体的特征。所以它是长方体。反方:怎么可能呢?若是长方体,那为什么老师都这样讲:“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张。”而不是说“长方体”纸张?而且记得吗?以前学习长方形时,还用长方形纸张做学具呢?正方:那好。请问,这张长方形纸张有什么特点?反方:这是长方形的形状。正方:还有吗?反方:没有了。正方:请问,它有没有高?有没有侧面?反方:那么薄的一张纸,哪有啊?正方:有!请看(正方几个同学赶紧每人拿一本作业纸重叠起来成为长方体)这不是长方体吗?反方:(点点头)对。正方:这个长方体是由250张长方形作业纸叠成的,它的高是5厘米(边说边量),那么,一张作业纸的高是多少呢?反方:0.02厘米。正方:0.02厘米不是高度吗?所以,我们认为这张纸是高为0.02厘米的长方体。
反方心服口服,全班同学报以热烈掌声。因为这节课中,学生的收获更大了,体会更深了。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篇7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产主动的参与学习。因此,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精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 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创设出学习情境课堂显得生动有趣, 学生的积极性大大的调动起来, 老师也不用担心学生一上课就走神。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二、精心设计新知教学, 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激活学生的思维。“爱动”是孩子的天性, 在教学中, 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 使其在操作中, 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 体验到参与的快乐, 思考的乐趣。例如, 在教学分与合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用小棒分, 请他把4根小棒分成两堆, 看谁的分法多。学生们十分开心, 马上动手分摆, 有的还边摆别念叨:一边分3根, 一边分1根, 两边各分2根。欢快有趣的动手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习。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建立起了有关分与合的表象, 通过仔细的观察, 积极的思考, 得出每个数字的分成与组合。这样,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 促进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主动发展。
其次, 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多进行自我尝试。数学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 新知往往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扩展。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思维方法, 尝试解决新问题, 通过自己正确的推理、判断、概括,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巧设练习, 使学生能活用知识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 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在教学中要对课堂练习进行精心设计, 做到目的性强, 层次分明, 突出重点, 形式新颖, 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轻轻松松地学习, 使学生养成主动运用知识的好习惯。
在练习中, 教师除了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外, 还可设计一题多解的练习,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 还要注意练习题组的多样形式, 如改错、竞赛、抢答、填写必答卡等等, 通过这些形式新颖趣味性较强的练习题, 变学生被动做题为主动参与。既能增大练习面, 又能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总之,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 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必要且有效的手段, 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篇8
一、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善于积累素材, 活用身边的各种资源, 创造性地、适时地变换情境,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 充分感受体验。让学生的学习时时保持新鲜感、亲切感。例如, 在教学“时、分的认识”一课时,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特点及兴趣爱好, 虚拟“喜羊羊的一天”这一新颖、独特的情境。学生新奇地发现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竟然出现在了课堂上, 立即兴奋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自然地被激发出来了, 新知在快乐的情境中很快为学生所理解、接受、掌握了。教学情境极好地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在童话故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小学生常常沉醉于迷人的、动听的故事情节之中, 在他们稚嫩的心灵深处有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 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是快乐的。例如, 在教学“10的认识”时, 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 0-9这些数字娃娃出去郊游。9最大, 当上了队长, 他命令大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站好。他看见0最小, 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于是他走过去, 神气地对0说:“你呀, 没头没脸的, 和我比起来, 真是太小了!”0听了, 非常难过。这时, 聪明的数字娃娃1勇敢地站了出来, 很有礼貌地对9说:“不对, 如果我和0站在一块儿, 比你还要大呢!”9听了非常吃惊。故事讲完, 我说:“同学们1说得对不对呢?”学生说:“1说得对, 1在左边, 0在右边就成了10, 10就比9大了。”我说:“你真聪明!说得好极了, 我们一起来看看。 (电脑显示数字娃娃1和0站在一起) 我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我板书课题:10的认识。这样, 课的伊始, 利用了故事引入,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数的大小, 又很自然地引出今天要学的新课:10的认识。
三、在游戏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根据小学生好玩好动, 注意力集中不持久的特点,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学习与学生乐此不疲的游戏有机结合,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养成乐学的习惯。例如, 在教学“确定位置”时, 我设计了一个“找座位”的游戏, 请学生根据教师发的座位卡片找座位。看哪些学生能正确、快速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学生兴趣高涨。不一会儿, 大部分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感受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四、通过多种活动探索发现, 获得成功的快乐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 智慧从动作开始。”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导作用, 给学生创设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 去享受发现的快乐。例如, 在教学“认识半时”时, 课件动画播放勤劳的小蜜蜂起床、发现蜜源、找小伙伴、采花蜜的四个钟面时刻的画面情景。之后, 我请学生帮助小蜜蜂写一篇日记, 并问:“你能正确地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生动的动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帮小蜜蜂写日记的请求”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结。最后, 每个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每项活动环环紧扣, 并且富有生活情趣。全班学生以快乐的心情在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的活动中经历探索、发现知识的过程, 快乐地实现了“认识半时”的教学目标。
五、在幽默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幽默本身就新鲜刺激、生动活泼, 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幽默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能把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 不妨来点幽默, 化难为易, 使学习变成一种享受。如在教学“退位减法”时, 像“1000-243=?”的问题, 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为了让学生突破难点, 饶有兴趣地学习, 教师运用幽默, 打比方说道:“今天, 数学王国来了一家人, 这家人十分有趣, 你瞧:‘0小个’是个穷光蛋, 减了不够, 向‘十叔叔’借钱。‘十叔叔’也是个穷光蛋, 可是他乐于助人。于是就向‘百伯伯’借。‘百伯伯’也是个穷光蛋, 但很热情, 于是就向‘千爷爷’借。‘千爷爷’把仅有的1千钱, 借给了‘百伯伯’, ‘百伯伯’马上把它换成10个百, 拿出1个百借给‘十叔叔’, ‘十叔叔’又把它换成10个十, 自己留了9个, 拿出1个, 借给‘0小个’, ‘0小个’欢天喜地, 马上用借来的10减3……”借助幽默, 学生很容易就跨过难点, 学会退位减法的运算。这样一个抽象而有难度的问题, 通过教师比拟化的幽默点缀, 变得浅显、生动而有趣。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生物 篇9
一、创设教学情景, 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为了使学生乐学, 就要创设他们喜欢的教学情景,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只要唤醒学生“沉睡的力量”, 他们就会把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受此理论的熏陶, 我在讲授《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知识之前, 预先给学生布置了两项任务: (1) 每人亲手制作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面具, 并分“海、陆、空”三类组队。 (2) 掌握该类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模仿该类动物的行为习惯, 开一次动物Party。任务布置下去后, 学生们一片欢呼, 每一个人都积极去找报纸、蜡光纸等材料, 折剪、描画、涂颜色, 忙得不亦乐乎。我在检查中发现, 在整个准备过程中, 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不再像以往课前预习那样恹恹欲睡了。他们认真地查阅资料了解各类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特征, 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精心装饰, 力争把自己所扮演的动物做得最好最漂亮。他们的面具中有鱼、有蛙、有蛇、有猪、有牛、有狗、有老虎、有白兔、还有蝴蝶、公鸡和老鹰等等, 做得栩栩如生。对每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都能讲出个一二三来。
二、台前退居幕后, 主演变为导演
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由台前退居幕后, 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在讲授的过程中, 我以学生召开Party的形式进行。Party在“兔子舞”音乐响起时开始: (1) 戴上动物面具。当学生们一个个把可爱的动物面具戴在头上, 互相招呼“你好, 牛伯伯!”“你好, 小燕子!”“虎大哥, 你好!”时, 我看到孩子们兴奋的眼神和按捺不住的喜悦, 充满了整个教室。 (2) 表演动物技艺。活动开始, 学生进行了精彩表演, 有鲤鱼打挺、有鹦鹉学舌、有孔雀开屏、有翩翩起舞的小蜜蜂、有“喔喔”叫的大公鸡、有辛勤耕耘的老黄牛、有横行霸道的螃蟹等……平时成绩落后、担心老师提问、总是躲避老师眼光的学生, 也落落大方地一起进行忘我表演, 声音逼真、动作模仿得惟妙惟肖, 把一幅“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优美画卷展现在我们的生物课堂。 (3) 总结角色特点。主要分“海、陆、空”三组总结扮演角色共有的生活习性、生理结构特点及对人类的贡献。在这个活动过程中, 我看到学生们的探究兴趣比平时高涨许多, 他们愉快地讨论着水、陆、空动物各自的形态特征, 并总结出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能很好完成老师设计的动物知识竞赛试卷, 在快乐的Party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4) 倾诉自己的心声。学生们说, 污水影响了鱼虾安家的环境, 农药的使用威胁着鸟儿们的生命, 人类的残忍扑杀伤透了小兔、小鹿的心, 环境的恶化导致猴儿、老虎无家可归……学生们倾诉中表演得痛心疾首、淋漓尽致, 将真心和爱心情之所至地表现出来, 激发了大家保护动物的欲望。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 就忘记了;我看见了, 就领会了;我做过了, 就理解了。通过创设Party活动的愉悦氛围,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都生动活泼起来。学生们在换回人类身份时, 不仅获取了动物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知识, 还领悟到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应该关心它们, 保护他们。
三、师生友好互评, 快乐掌握知识
积极的评价是快乐学习的催化剂。在整个授课过程中, 我注意控制课堂的节奏, 调动学生的激情, 补充给他们世界上最具有震撼力的营养品———赞美!在Party开始前, 我引导学生互相欣赏、评价对方面具的精巧手工、富有创意的设计, 彼此间心里乐滋滋的。当我再给以“哇, 你们太了不起了”的赞美时, 他们欢呼雀跃、激情洋溢, 就连以往害羞、胆怯的学生也充满“我行”的信心和勇气, 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和同学们一起参与Party的各种活动。在Party活动过程中, 我不时表达出“同学们, 你们太棒了”的感慨, 学生们也不时相互提醒“笨笨熊, 动作再缓慢一点, 你就更可爱了”“白龙马, 脚再抬高一点, 才跑得快”“看, 鲤鱼打挺真精彩”“老师, 小娟演的百灵鸟声音真好听”, 这些快乐的激励声让舞台上的学生更自信, 才艺表演得更形象、生动。未获得表演机会的学生, 都争先恐后地献上了自己的绝活, 教室里不时传来他们开怀的笑声。在讨论总结阶段, 我让学生合作探究, 当他们达成一定的共识之后, 我及时站出来肯定他们的智慧和成绩, 因势利导, 积极引领, 帮助他们完善对知识的理解, 让他们全面掌握各个知识点, 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了自信。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篇10
一、上好绪言课,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人的心理产生某种需要时,就会对该事物予以注意,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稳定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情绪高涨,对学习充满信心,勇于克服困难,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有鉴于此,在每学期的开始,我都给学生上一次绪言课,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好数学,怎样才能学好数学,介绍数学的基础学地位和在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该学期将要学习的数学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于这些,我采用设问的方式,向学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对于目前社会上流行买彩票这一事件,可向学生提出花两元钱买一注彩票,中特等奖的可能性是多大?应该如何来求?化学上所讲溶液pH值是如何求出来的?我们向水中扔一块石头,激起水纹的运动规律怎么来描述?这些问题的提出都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惊奇始。”而要解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具有丰富的数学知识。
二、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教学活动中,对一些比较接近的数学概念,可通过具体熟悉的事例,引导学生去感知认识他们的区别,进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更易理解并增添许多情趣。例如在教学“过三点的圆”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有三户人家,先要在他们房屋之间挖一口井,使得这三户人家到这口井的距离都相等,此井该挖在何处?用这样的例子来说明问题,既贴近生活,又使课堂的趣味性大增。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们纷纷开始讨论猜测。由于正在讲圆,学生很自然地联想:此井应挖在过三点的圆的圆心处。但该圆的圆心的位置如何确定呢?我的设疑揭示了问题的本质,也导入了课题。这样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激发,开始画图、思考、讨论了。经过艰苦的劳动得到了正确的结果。通过艰辛的思维,学生在更深层上促进了思维意识,养成了思维习惯。
三、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体现数学课的趣味性
1. 精选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增强课堂教学的知识性。
古今中外有许多小故事、趣闻或佚事,与数学过程中的许多内容有关,如果在授课过程中适当穿插讲述,往往会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无理数”时,可通过介绍“第一次数学危机”等数学史知识引入问题的提出,进而引入对“无理数”一节的讲授,这样既能增添数学课堂教学的知识性,又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的培养。
2. 通过新颖有趣的试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材中许多内容虽然道理很深奥,不易理解,但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这些内容的讲述可安排一些试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乘方时留给学生一道课外数学思考题:“一张纸按同一方向对折,对折次数能否超过7次?”当时,一个调皮的学生随即问了一句:“这个怎么折啊?”一个极限的数学问题立即就演变成为一件棘手的课堂突发事件,怎么办?于是我因势利导,请全班同学马上动手做折纸实验:用练习本大小的纸你最多能对折多少次?
课内折纸实验结果显示:按同一方向对折,练习本的纸最多能折6次,超过6次的学生是按不同方向对折得到的。我趁机提问:
问题:一般情况下,按同一方向对折,为什么无法把一张纸对折超过7次?
将其布置为学生需要长期思考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课后进行解决。
实验结果:一些学生用纸反复对折,合作讨论后发现:每次对折后纸的厚度就增加一倍,而宽度则减少一半,在纸的宽度不及其厚度的2倍时,就无法再将它对折了。
一张纸对折了7次后,厚度是原来的128倍,而宽度则是原来的1/128,这样就接近了可以对折的极限。
对于上述数学例子,我将它变成很好的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使学生通过学数学而变得聪明起来。
3. 运用教具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对教材中一些较为复杂的几何图形,教师可事先设计、制造出几何体模型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共同识图,并进行启发引导,培养立体感,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时,学生初学几何,引辅助线对学生来说是个很困难的问题。为此我在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角形,在课上让学生把其中三个角涂不同颜色,然后剪下来拼在一起,问学生有几种拼法。通过拼凑学生发现辅助线的四种引法,并总结出最少要作一边的平行线。这样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寻求解题规律,达到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4. 通过新颖的课堂组织形式来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应试教育这一教学模式最大的缺点就是全班同学做同样的事情,有兴趣的要做,没兴趣的也要做,教学过程就像是往箩筐里放萝卜,放进去就行了,忽视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抹杀了学生的求知欲。要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首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选择适合学生胃口的教学模式。
(1)实施趣味教学。知识本身是严肃的,但当人们“运用”、“摩玩”它时,便会发生许多的情趣来,由严肃变为活泼、幽默的,变为亲切、有味的。讲概率时,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父亲,让自己不太灵活的儿子去买一盒火柴,之前反复叮嘱要试一试是不是好用。结果他的儿子一根一根划,等回家时,已全部划完,其父亲哭笑不得。学生被故事深深吸引,同时理解了其中的数学知识。从这个故事中,学生也感觉到数学知识并不都是抽象的,而是生活中需要的;生活中的乐趣,也反映了学习知识的必要性。因此,教师如果善于点缀趣味,则会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乐趣。
(2)加强师生互动。在学分式的运算时,我先写了一个代数式:, 接着说:只要学生所选未知数的值不是0、2、-2这三个数;老师一定能很快算出它的结果。于是学生们纷纷尝试能否考倒老师,结果当然是考不倒。于是我就问:“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想不想和老师一样有本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式的运算。”这样精彩的情景,既吸引了学生,又与新知识密切联系,让学生亲自经历了知识点的形成过程。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充满成就感和自信心,有利于思考问题和理解掌握数学,这比单纯地做几道计算题更具有挑战性、更加有趣。学生的好胜心强,如果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将会产生极强的催化作用。为此,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具体作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通过对教材中某一章节的自学,分析、归纳和总结出章节的重点、难点和解决办法;也可对某一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讨论,并列出提纲,然后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方法。之后,同学们互相指出这些观点和方法的优点与不足。最后,老师加以总结讲评,借助学生的好胜心,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
四、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1. 举办数学知识讲座。
为了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结合教学内容经常举办各种数学知识讲座。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重要命题和定理的产生及发展历程,一些著名的猜想(如哥德巴赫猜想),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数学学科的发展趋势,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的良好素材。
2. 举办数学知识智力竞赛。
经常举办一些数学知识智力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既能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又能了解一些数学史话。这样,既拓展学生的视野,又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学校开设“数学爱好者”学习小组,就激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每学期都有很多新同学要求参加。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收集材料并组织竞赛,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实施快乐教学后,学生喜欢学习数学了,这与实验教材的新颖、现实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当然,也与教师努力钻研快乐教学的艺术有关系。只要教师紧密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深入实施快乐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数学素养。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参考文献
[1]钟文丽.浅谈“快乐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 2009, (8) .
[2]盛怀甲.试论数学课的快乐教学[J].教育革新, 2008, (11) .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英语 篇11
【关键词】快乐 学习兴趣 英语课堂活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1-0091-01
多元智能理论的特征是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这就需对不同学生和不同智力特点进行“对症下药”的教育教学。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想学好英语,学生必须做到“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但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在班级中,总能找到这样的学生,笔试成绩遥遥领先,但一落实到张嘴讲,上台马上脸红,结结巴巴说不出几句英语来,既胆怯又有自卑感。究其缘由,主要是学生始终接受的是被动型英语教育,学的是“哑巴英语”。针对这种情况,本人认为在英语教学方面,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精心设计多种会话情境和话题,让学生在模拟交际中实践所学过的语言表达、培养和提高能力,在听说教学中老师必须要花大力气优化情境的创设。同时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可以是多样的:导演、评委、主要演员,也可以是顾问、观众和配角演员。
第二,坚持值日演讲及每日一句等常规活动。每天上课,我都让学生坚持做值日演讲,内容从简单到复杂,话题广泛,形式多样,有猜谜、讲故事、唱歌、笑话、小品等等。
第三,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中不只是倾听者、接受者、被训练者,还是一个主动参与者、实验者、探索者。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成为课堂活动中的一员,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关键。因此,我指导学生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通过开展小组活动,积极合作,相互学习,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一切可利用的渠道查找、制作并讲解自己的研究成果或作品。通过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创设情景,“授之以渔”,让学生自主学习。
第四,让学生体验成功。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需要,巧设情景,因材施教,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需要,始终让学生感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成功的喜悦。例如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对学生保持积极性非常有益。
第五,应用情感英语教学策略,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现代师生之间具备的不应仅仅是师生关系,同时应具有朋友的双重关系。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榜样,学生就会崇拜他,乐于与之交往。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就会对其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发现学生闪光点的素质,一个善意的点头、一个友好的微笑、一句微不足道的夸奖等都有可能拯救帮助一个学生,我们应尽可能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反之,则会扼杀一个学生的前途。因此,只有不断从教学水平和性格等多方面完善、提高自我,从而加强教师的亲和力,增进师生彼此间的了解与沟通,才能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优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同时,每个人又是出色的。我们的教育应从多方面、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去发现学生、培养学生。
实践证明,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由于教师的投入,师生间的朴素感染,学生在愉快学习的同时,培养了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英语作为语言的交际功能得以实现。85%的学生能口语会话,学生主动的采取精彩的、活泼的形式进行演讲、抢答、舞蹈等,展现英语听说风采。实现了英语听说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口脑并用,和谐高效、主动发展,从而促使英语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身心也得到了健康发展。新课改下,更渴盼点燃学生渴求知识的火花。英语课堂不应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应是学生为主体的大合唱。不应是沉闷的,而应是生机勃勃、充满欢声笑语的。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物理 篇12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物理又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教学手段简单,教学模式单一,使得学生怕学物理,甚至有些反感物理学科。长此以往,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快乐教学呢?笔者总结了一些方法,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重视观察和实验,激发物理兴趣
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物理现象的仔细观察。只有这样,才能把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在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并设计出实验方案。猜想的结果各种各样,有些实验方案的幼稚程度本人都无法理解,但至少可以肯定学生进行了思考。对此我们不做任何的评价,而是让他们通过实验去认识,当他们通过自己做或观察演示实验后,就会自我修正错误的认识,无疑要比教师讲解印象深刻得多。
(四)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多数学生只注重物理基础知识学习,忽视学习过程中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造就具有高素质的新一代人才,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在复习电学知识时,我先向学生出示一个旧充电电池,它仍能向外供电,但上面的正、负极标志已模糊不清,就问学生,能否直接把它接在单放机或录音机上使用,有人说不能,有人说能,有人说会烧坏单放机或录音机,并就如何避免发生烧坏现象,学生展开了讨论,有同学说把电池的电压调到小电压,用电流表、小灯泡和电池连成电路进行试触,根据表针的摆动方向可判断电池的正、负极;有同学说,用电压表和电池连成测电压电路进行试触,根据表针的摆动方向也可判断;还有同学说,用电池给螺线管通电,旁边放一个小磁针,根据小磁针静止时指向确定通电螺线管的N极,再用安培定则确定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也可判断电池的正、负极。这样使用就不会发生烧坏现象。像这样适时地提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五)要符合实际,不搞花架子。
新课程强调科学探究的教学,一是因为科学探究的教学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因为以往的教学机械式的讲解、操练太多了。但是不能不承认在初中每周2~3课时的情况下,要完成课程标准里所规定的内容,如果完全用七个要素都要体现科学探究的教学,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其实也是不必要的。因为有些内容在初中根本就不适合做实验,例如光速的问题,初中就不能做实验,也不必做实验,让学生知道光在传播中有一定的速度,其值为多少即可。例如,有一位教师在上《光的传播》这节课时,首先指出,像铁路两旁的事物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验,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学习中,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动手操作实验。此外,还可自己设计实验。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部分物理概念和规律都由实验归纳得出,学生对物理实验充满兴趣。因此,做好物理实验,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物理兴趣,有利于冲破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二、明确学习目标,注重理解物理概念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是重要的,也是困难的。因为每一个物理概念的建立,每一条物理规律的认知,都需要由知道上升为理解,才能达到应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解答问题的目的,这在学习过程中是非一日能完成的。同学们在学习每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时,要使自己由“机械记忆”转为“意义记忆”,最终上升为“逻辑记忆”。俗话灯能发光的这一类物体我们取名为光源,还有哪些物体是光源?学生回答:太阳、恒星、点燃的蜡烛、发光的水母、发光的螟火虫等。教师接着说:请学生们讨论,我们举的这些例子、这些光源能分成几类。在学生不知道分类标准、或者是分类方法,要学生讨论分类是不切合实际的。还是这节课,在讲光的传播时,提出光是沿什么路径传播的,要学生猜一下。这个问题在小学科学课中已经学过,所以这样的教学是不切合实际的。其实这节课重点要突出的要素是设计显现光的传播路径的实验方法。
在教学中要正确理解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要素。有些内容根本就没有实验,所以也就不可能涉及第3和第4个要素。其实课标中将科学探究按七个要素来划分,是为了方便学生了解和学习,但实际的科学探究,特别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更多的则是涉及这七个要素的某个或某几个,或者说更多的则是探究的思想了。比如上面提到的进行光速问题的教学时,我们也能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举闪电与雷声的例子,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一架飞机从高空中飞过,为什么往往是先看到飞机后听到飞机声?让学生感悟光速比声速大得多,这也是探究式教学。因此,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来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突出科学探究的思想,切不可机械地套用课标中的七个要素,搞华而不实的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设探究性课程是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物理教学中实现态度、价值、过程、能力与方法目标的最好载体。上好探究课的标准在于: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否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能否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的真实过程和方法;能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探究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和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也必须成为主体,他们各自通过自己的能动作用,履行各自的角色,并且和谐互动,只有这样,探究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如果教师、学生中任何一方不能积极、能动、自主、创造性地扮演自身的角色,便失去了主体的特性,那么,探究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韩自民
(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河南长葛
一、要善于联系生活中的素材,从生活入手。
化学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化学知识在课堂以外的环境中得到应用,使所学知识在应用中得到强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如可联系烧鱼时常加点醋并加点酒使鱼的味道变得无腥、香醇引出乙酸的教学;在氯气的教学中,可联系“84消毒液”;在学习醛类知识时,联系室内空气污染的头号杀手———甲醛;在学习蛋白质的变性时,可联系实际生活中与蛋白质变性有关的问题,例如,夏天人为什么不能在强光下暴晒?人为什么不能持续高烧?疫苗等生物制剂为什么要冷冻保存?等等。
二、要善于将学法指导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渗透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学习策略,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更能学会如何求知。我在平时教学中经常结合具体知识点向学生介绍联想、归纳、对比、总结等学习方法,例如物质的量的教学中强调类比的重要性,浓硫酸的教学中强调对比的重要性,物质性质的教学中强调联系实际生活、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复习课教学中强调联想、对比、总结及建立网络的重说得好:概念通了,一通百通。这就是说:在知识的学习中,概念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因此,同学们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各章节中物理概念的学习,特别注重理解每一个物理概念,每一条物理规律。
三、巧妙设置疑问,创设引发思维活动的情境
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思维是活动的核心,而思维一般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学习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和碰撞,就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例如,在《浮力》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浮力大的可以浮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小到却托不起一枚铁针?”简单一句话,却可以引发学生的疑问,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浮力大小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进一步提出可能影响浮力大小的一些因素,引发学生激烈讨论。学生有了思维活动,就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再如,学习《摩擦力》时,让学生思考这样—个问题:假如没有摩擦,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都能积极思维,参与讨论,表达自己见解。这样,通过设置疑问从而来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思维能力提高了,解题能力增强了,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就会产生内在的快乐。
四、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阶段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会影响学生高中乃至大学物理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在小学时习惯于具体的形象思维,他们善于从具体事物中学习,而不善于学习抽象的内容。初中物理概念是进行物理思维和运用物理方法的基础,是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抽象概括的产物,因此教学中要采用大量学生已具备的感性知识,对缺乏感性认识的则配备演示实验,并用浅显的语言和丰富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思维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
五、加强训练,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有两方面:一是用物理用语表述问题和规范书写物理公式、解题格式的能力;二是物
要性。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眼、脑、手、口等多种感官的运用以增强记忆效果,要求学生及时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监控,要求学生特别重视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并记录、分析错误原因。通过一段时间的针对性训练,学生不仅能意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而且能逐渐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中,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三、要善于将化学信息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相关的社会新闻”素材常常用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又可以用来进行化学命题,而且了解这些新闻是提升自身生活品质的需要,也是一种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体现。
(二)利用网络优势,开发学习资源。
网络作为一个免费、开放性的资源平台,提供给学生的是巨大而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资源平台搜索相关的化学专业知识,充实丰富教学内容,而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教学策略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将会事半功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报告、反思、评价等过程,完成化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不再是课堂上的强化化学概念的理解等“灌输模式”,而是新课程所要求的理念,发展学生的自觉学习行为和观念,强化问题解决能力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时也锻炼了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理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物理用语是学习物理的语言工具,必须学好。物理用语中专用词、专用符号需要一定的记忆,例如,每个物理量都有它的名称和表示字母;每一个物理规律或定律所有它的陈述原则。但是这些内容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每个物理量的表示字母,多数都是用物理名称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物理规律或定律的陈述,一般都是条件式陈述或因果关系式陈述。灵活运用上述规律,正确使用物理用语,记忆物理概念,陈述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就无需死记硬背,也不用担心表述不自如的尴尬。同样,物理公式的书写、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都要做到规范和熟练,它们是学好物理的基础。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亲自动手做实验才能熟练掌握,在掌握的基础上才能找到操作技巧。实验操作时要手脑并用,照章操作,要多向自己提问题。对每一个物理实验,都要求自己知道实验原理,明确操作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这样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问题的辨析能力。
六、“亲其师,信其道”,促使学生智能与情感的和谐发展
除了传授给学生知识外,教师还要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的爱心。物理教学活动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完成的,其中情感的和谐渗透对认识智能目标的达到起着催化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捧出爱心,倾注爱意,唤起学生对物理的喜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保持学生高昂情绪,挖掘学生爱学因素,陶冶学生爱美情操,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师充满爱心的教育和引导下,学生就会产生感情的迁移,从而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良好品质的形成。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语文】推荐阅读: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美术09-17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英语07-27
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09-12
让学生快乐学习语文07-27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09-06
让学生享受语文的快乐11-06
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收获快乐09-25
让学生在评改作文中感受快乐11-04
德育案例 让学生在歌声中快乐成长05-30
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快乐论文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