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调查

2024-12-03

生长调查(共11篇)

生长调查 篇1

兰花属兰科 (学名:Orchidaceae) 单子叶植物, 中国有166属, 1019种,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兰花与梅花、菊花、水仙并称花草四雅, 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古时把好的文章称为兰章, 把情深意厚的好友称为兰友, 或兰谊, 因此兰花成了人间美好事物的象征。

1 野外调查

1.1 调查方法

采用踏查、巡查和野外栽培试验的方法, 对当地野外山坡上兰花的生长条件作出取样、对比和家养栽培试验。

1.2 调查结果

1.2.1 植株生长状况。

通过调查对比, 发现兰草多生于山坡的东面和北面, 其中以东面最多, 北面的兰花生长比较旺盛, 但着花较少, 而南面和西面的兰花, 叶片多数生长不良, 长势差, 但也能着花。

1.2.2 兰花生长土壤条件及周围环境。

从土壤条件看, 地生兰有的直接长在土里, 即便是长在腐殖土上的, 其根系的下部也往往伸入湿润的土层。兰花在阔叶疏林地里生长较多, 而在针叶林地里的兰花, 往往不如阔叶林里的茂盛, 数量且少。尤其蕙兰品种, 在天然条件下只分布于富含钙质的石灰岩上, 在野外其他地方, 调查中从未发现有蕙兰分布。因此在贵州毕节, 蕙兰又被称为“岩香花、岩兰”。

1.2.3 自然条件栽培试验。

2010年春季笔者在一个朋友处看到1株蕙兰, 大约有十几苗。因长期在家养护管理不善, 植株大部分即将倒苗。笔者特意从岩石山上取了腐殖土 (全黑色, 泥性较重, 肥力足, 老家人称之为“岩灰”) , 加上碎石栽植在花盆里后, 直接放在一面朝北的墙下, 再也没有过问它。2012年春天恢复7苗, 新长出3苗, 其中一苗还长出了一枝花箭, 虽然开的花不是很好, 但是证明了大自然调节的作用。

1.3 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和试验结果发现, 兰花的生长需具备5个条件:一有是适度的庇荫。二是土壤环境和小气候比较湿润。三是要有适当的肥力保证。四是排水良好。五是土壤中的兰菌要丰富。栽培蕙兰, 还必须配有石灰岩上的腐殖土。

2 家养兰花培育植料选择

兰花属于野生植物, 驯化栽培的关键, 是能够模拟其野生环境, 使之找到“回家的感觉”。因此, 在植料选择方面, 要注重选择适合兰花生长的疏林地的腐殖土。在石英砂岩 (磨刀石) 和其它砂性岩石上发育的腐殖土, 由于其呈砂性, 通气性好, 肥力足, 可以直接用于栽培;但在石灰岩、白云岩和花岗岩上发育的, 由于颗粒细, 粘性重, 一般需要加入红砖粒和其他硬质材料, 才能保证通气良好。在大城市里尽量使用腐殖土, 在保证透气排水的情况下, 使用松软、漏水性好, 呈微酸性的基质。最好采用水苔、珍珠岩、火山喷积石、颗粒砖块、颗粒仙土、颗粒泥炭等栽培基质。

3 兰花栽培管理问题

3.1 兰花淋雨

只要当地还有野生兰花生长, 就说明雨的质量不是问题, 能淋雨的时候, 让兰儿淋个够, 淋个透, 如果觉得下雨的时间过长, 可移到没下雨的地方。雨水一般不会造成烂根, 因为下雨时, 温度往往比较低, 即使连续降雨也不易导致病菌滋生。但雨停下后, 应该及时把兰儿移到不受烈日照射的地方。

3.2 自然养兰

根据自然条件栽培试验, 一盆兰花, 随便找个树下放置就再也不管, 等开花的时候一看, 往往生长非常旺盛, 花也出奇的多。但在城市, 很难找到能庇荫又能淋雨的地方。不过在有条件的地方, 对长势差的兰花, 只要是当地的种, 在生长季节把兰花移到自然条件下又能满足其生长基本条件的地方, 让它日晒雨淋, 感受大自然的节律, 就能恢复生机。

3.3 浇水

蕙兰植物体偏酸性。因绝大部分蕙兰花朵都是以绿色为基调。用水就应合乎偏酸的要求。一般p H值以5.5~6为佳。水质p H值偏高, 是不能用于养兰的。对水的酸碱度要做到心中有数, 如碱度过高, 可以在水中放一点硫酸亚铁、亚硝酸盐或米醋, 达到要求后, 再灌根或喷施兰花。过酸的水是不能用的, 浇灌后对兰花生长也是有害的。

兰花浇水, 夏季每日浇1次水, 春秋季节3~4天浇1次水, 冬天5~10日浇1次水。但对兰花浇水也不能一概而论, 不同的盆、不同的植料、不同的场所、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区域, 兰花株植吸收水的强弱有所不同, 不能生搬硬套, 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浇水。

初学养兰的人, 如何把握好浇水时机,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花盆里留下几棵长势弱的小草, 看草浇水。只要发现盆里的小草开始蔫萎, 就可以给兰花浇透水。

4 结语

兰花有“花中之后”的美誉, 是中国传统名花, 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它幽香清远, 一枝在室, 满屋飘香。兰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 (气清、色清、神清、韵清) , 给人以高洁、清雅的优美形象。只有掌握好兰花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了解其独特的生长习性, 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这样兰花才能养得好。

摘要:通过对兰花的野外观察和栽植实践, 提出兰花的栽培和养护必须满足其生长的基本条件, 以期给家养兰花爱好者提供一些栽培参考。

关键词:兰花,调查,栽培,生长,养护

参考文献

[1] 唐莉娜.兰花养植技巧与精品鉴赏[J].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

[2] 裘文达.花卉每月管理技术新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生长调查 篇2

关于小区果树生长情况的调查报告

我家虹北花苑小区绿化非常好,一楼每家还有一个小花园,小花园里绿树成荫。这段时间我们家楼下龙眼树竟然结果了,小区里果树结果的印象我很模糊,这引起我的好奇。于是我准备对小区里的果树进行一次调查。

一、问题预设

小区里种植了很多种果树,有我了解的也有我一无所知的。于是我通过大人帮助认识了小区里的所有果树,并设计了调查的方向和问题,以下就是我调查问题的预设:

1、小区里有多少种果树?

2、每种果树的数量是多少?

3、果树在小区的分布情况及特点?

4、果树的`生长状况如何?

5、果树的结果数量和质量如何?

二、调查方法

1. 实地调查并记录资料,资料包括(果树图片、果树种类、种植位置、果树数量、结果时间、结果质量、熟果收获)

2. 在英特网中查阅有关果树资料,资料包括(果树原产地、正常结果数量、正常结果时间)

3.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及分析资料

1. 果树种类: 桂圆、柚子、芒果、杨梅、枇杷、瓯柑、银杏、香蕉、无花果、柿子、桃子等11种。

2. 果树的原产地:(见图①)

3. 果树生长及管理情况:每年都有一两次除草除虫,果树枝叶茂盛,正常生长。

4. 果树分布数量及位置:(见图②)

5. 结果情况: 有些果树不长果如芒果、银杏、枇杷,其他果树有长果,破坏率很高,成熟时果子所剩无几,几乎被人摘光了。(见图①)

图①:

果树

种类

果树

原产地

种植

位置

果树

数量

结果

时间

结果

数量

结果

质量

熟果

收获

 

桂圆

亚热带

树矮

院内

2棵

8月

正常、

较多

一般

较多

 

柚子

沿海一带

树矮

路边

59棵

6-8月

正常

一般

 

芒果

热带

树矮

院内

2棵

7-8月

稀少

 

杨梅

长江以南

路边

5棵

3-4月

正常、

较多

一般

较多

 

枇杷

亚热带

路边

17棵

5-6月

稀少

稀少

 

瓯柑

温带

院内

9棵

10月

正常

 

桃子

温带、

亚热带

树矮

路边

6棵

4-5月

 

银杏

温带、

亚热带

路边

25棵

10月

 

香蕉

亚热带

树高

路边

4棵

7-8月

正常

一般

 

无花果

温带

树矮

路边

23棵

7-8月

正常、

较多

一般

 

柿子

丘陵

树高

路边

39棵

10-12月

正常、

较多

五、分析资料及结论

㈠果树总体生长情况分析:

1. 芒果、银杏是因为气候和环境不适合,所以无法结果或很少结果。枇杷不结果是因为树龄还小无法结果。

2. 桂圆、柚子、杨梅、瓯柑、香蕉、柿子、无花果、桃子等适合生长,但结果情况不是很好,刚结果还没成熟就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低处被人们给摘了,高处还能保留一些果实。一些偏僻没人去的地方果树结果正常。

3. 因按照观赏植物的要求管理所以缺少施肥和浇水,所以果树结果的质量和数量就不理想。如桂圆、柚子、杨梅、无花果、桃子等。

㈡我的建议:

1. 小区的人们要提高素质,果树结果后,人们不要去采摘,等果子成熟后再摘。

2. 在平时,大家要给屋子附近的果树浇水施肥,保证果树营养充分。

昌梨库区杨树淹水生长情况调查 篇3

[关键词] 杨树;淹水;生长

东海县双店镇位于东海县西部,西靠山东郯城,西南依徐州新沂,北临山东临沭,全镇总面积117 km2,耕地面积7.3万亩,4.7万口人。自从1997年以来镇政府十分重视林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本着“谁造林谁所有、谁投入谁受益、谁经营谁获利”的原则,鼓励广大群众承包造林。实现造林与加工业的互利互促良性循环,推动林业的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全镇杨树面积达到2500hm2,森林覆盖率21.8%,农田林网率90%,成为闻名全市的“意杨之乡”。

东海县昌梨水库位于东海县双店镇境内。该库区滩涂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自2004年以来,随着水库改造和库区蓄水养殖业的发展,部分林地遭到不同程度的积水。为了解杨树在淹水后生长情况,于2008年10月,对库区6年生杨树淹水林分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小结如下。

一、调查地概况

该地属暖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日照2394h,年平均降水量913㎜,无霜期225d。海拔9.8m,土壤为黑潮土,质地中壤,有机质含量1.53%,速效N,P,K含量分別为86.48×10-6,6.7×10-6,278.6 ×10-6。主要地被植物芦苇和杂草,覆盖度60%。

二、调查方法

在苗木规格、造林时间及方法均相同的杨树林分内,分别对土耳其杨、I—72杨等无性系,按一个生长季内淹水时间的长短设置标准地,以未遭淹水的杨树林分为对照。标准地面积为亩。调查时,对标准地每木检尺,实测树高、胸径等,并计算单株蓄积与每公顷蓄积。共调查了以下3种类型:

(1)淹水深度在50cm以上,淹水时间在180d以上,淹水期一般在6~8个月。

(2)淹水深度在20cm左右,淹水时间在90d以上,淹水期一般在3~5个月。

(3)对照地势较高,常年无积水,地下水位一般在30~50cm。

三、结果与分析

(1)据调查,林分在连续遭受季节性积水的情况下,尚能生长,但其胸径、树高、蓄积的生长量随着积水时间的延长有不同程度地减少(见表1)。

表1 淹水时间对杨树生长的影响

林地为2003年春造林,株行距3m×5m

从表1可以看出,土耳其杨淹水90d,其胸径、树高分别比对照减少33.3%和21.9%,淹水180d以上比对照减少42.2%和35.3%;I—72杨淹水90d,其胸径、树高分别比对照减少23.3%和20.7%,淹水180d以上比对照减少31.1%和29.3%。淹水对杨树的蓄积生长量也有较大的影响。据调查,土耳其杨淹水90d,其蓄积比对照减少64.3%,淹水180d以上比对照减少74.98%;I—72杨淹水90d,其蓄积比对照减少49.1%,淹水180d以上比对照减少61.1%。

在调查中发现,土耳其杨因淹水造成胸径、树高、蓄积量下降幅度高于I—72杨。

(2)淹水影响杨树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造成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水下土壤条件发生变化所致。在淹水季节,也是树木生长的旺季,土壤变得紧实,因此通气性差,氧气严重不足,使微生物活动和根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这样长时间的淹水易造成根系腐烂,从而造成地上部分林木生长量逐渐变小。但是,杨树对水淹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据调查,淹水深度在50cm以上的I—72杨,在地表以上20cm的范围内能产生气生根30~40条,平均粗度0.8~1.2cm。

四、结束语

(1)淹水会造成杨树生长量大幅度下降。在一个生长季节内,积水时间越长,杨树生长量就越小。

(2)杨树在季节性积水情况下能够生长,并具一定的适应能力,但不同的杨树无性系具有不同的耐淹水能力。

(3)在造林营林中,要做到适地适树,尽可能台田造林避免林地积水,以保证林木的正常生长。

参考文献

[1] 赵天锡,陈章水.中国杨树集约栽培[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4

[2] 姜志林主编.下蜀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论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生长调查 篇4

关键词:沙棘,种质资源,生长情况,调查

1 试验地概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九成功试验基地, 坐落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罕台镇九成功村。位于东胜区西部, 距市区9公里, 南与伊金霍洛旗毗邻, 总面积600多亩。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9′23″~ 109°56′16″, 北纬39°43′23″~ 39°55′37″。属典型的丘陵沟壑地貌。

最高点海拔1506m, 年均气温6℃, 多年平均降水量380mm。1990年以来, 该流域在持续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同时, 开展了沙棘治理砒砂岩、沙棘引种和沙棘杂种子代测定等研究工作。1997年以来, 栽植了由我国沙棘专家多年选育和引种的国内外100余个沙棘品种、类型和F1子代共计6万余株苗木。

2 试验材料

1997年通过实施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UNDP项目“中国沙棘开发”在九成功引进了4种5亚种, 总计8个类型的种质资源, 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资源保存和种植试验研究。主要对各种资源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的沙地和砒砂岩立地上的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引进的试验材料如表1。

3 试验研究时间

1997年4月至2000年10月。对引进沙棘不同种和亚种进行了生长状况的调查研究。

4 试验设计方案

立地类型A:河川沙地 (a1) 和砒砂岩坡地 (a2)

种质资源B:柳叶沙棘 (b1) , 肋果沙棘 (b2) , 江孜沙棘 (b3) , 海滨沙棘 (b4) , 中亚沙棘 (b5) , 中国沙棘 (b6) , 云南沙棘 (b7) , 蒙古沙棘 (b8) 。

设计方案:试验设计主要对不同种质资源在不同立地上的生长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为此试验设计方案主要有两个设计, 分别为a1+B (1、2、3、4、5、6、7、8) 和a2+B (1、2、3、4、5、6、7、8) , 其它处理相同。种植整地方式按照沙棘种植整地规格要求在坡面砒砂岩立地采用鱼鳞坑整地方式, 平坦河谷滩地采用穴状整地。栽植时穴内一次性灌足底水, 并按照沙棘种植要求进行每一株苗木尽量相同的栽植, 以求对它们的生长状况进行对比分析。

种植试验小区设计:2种立地, 每种立地3个区组重复, 每区组8个小区, 每个资源布设在3个区组, 在区组内随机布设, 小区为10株小区。

5 方法

试验沙棘种质资源均于1997年春季种植, 每年10月调查其成活及保存率, 测其生长高度和地径, 以及树冠冠幅等营养生长性状指标, 以便对各类沙棘资源在鄂尔多斯沙地和砒砂岩立地的生长适应情况进行初步的分析。

6 生长状况的调查分析

1997年10月至2000年10月, 对试验种植在鄂尔多斯市两个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沙棘种质资源营养生长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 (表2) , 其分析如下。

6.1 高生长分析

高生长是沙棘营养生长性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指标, 从两个立地, 不同的沙棘种质资源的高生长情况看, 中国沙棘是当地最为适宜的种质资源, 在地面比较干旱, 地下土壤贫瘠的砒砂岩立地环境下, 年平均生长量也可以达到30cm左右, 而在通体沙地的立地环境条件下, 高生长没有在砒砂岩立地好, 平均每年生长量为25.8cm。其次为蒙古沙棘亚种, 在砒砂岩立地条件下, 年平均高生长量为15cm, 而在沙地为13cm。其它沙棘种质资源在两种立地条件下高生长状况都不尽如人意, 每年的生长量大多不足10cm。

从图1可以发现, 中国沙棘在砒砂岩立地条件下的高生长表现较其他资源好, 其次为蒙古沙棘亚种, 中亚沙棘, 海滨沙棘等亚种资源, 肋果沙棘和江孜沙棘表现最差,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肋果沙棘和江孜沙棘都因为不适应鄂尔多斯恶劣的砒砂岩和沙地立地而死亡。

从不同沙棘种质资源的高生长状况不难发现, 中国沙棘在鄂尔多斯地区的砒砂岩坡地和河川沙地的适应性明显较其它引进的沙棘资源好。所以, 本地区开展中国沙棘亚种的优良个体选育是提高当地沙棘优质资源的重要途径。

对高生长在不同立地的生长进行了一个8因素2水平的方差分析, 分析结果如下表3。

注 *表示α=0.05, 差异显著。 F0.05 (7, 126) =3.218**表示α=0.01, 差异显著。F0.01 (7, 126) =5.750

从方差分析结果看, 在砒砂岩坡地和河川沙地两个立地间和资源与立地的相互作用下, 各个资源的高生长表现都没有明显差异, 只有各个不同的沙棘种或亚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说明所选试验用沙棘亚种资源在鄂尔多斯的砒砂岩和沙地立地的适应性是有差别的。正像试验结果所示, 中国沙棘表现较其它亚种资源好。其次, 蒙古沙棘亚种和海滨沙棘亚种在砒砂岩立地虽然生长量不大, 但是也可以生长, 寿命也较肋果沙棘、江孜沙棘和柳叶沙棘要长。

6.2 地径生长分析

从试验资源的地径生长来看, 都处于一个比较弱的状态。在试验种植期间, 各个沙棘资源的地径生长都比较弱。就最大值中国沙棘来看, 平均每年的地径生长量在砒砂岩立地为0.7cm, 沙地为0.57cm。而生长量最小的肋果沙棘在砒砂岩立地条件下的年地径生长量为0.3cm, 它在沙地的地径生长量只有0.257cm。 图2是不同沙棘资源在砒砂岩立地条件下的地径生长直方图。中国沙棘资源的地径生长和高生长一样, 是试验资源中表现最好的, 在砒砂岩立地条件下, 2000年地径生长达到了2.78cm, 蒙古沙棘和海滨沙棘次之, 分别为2.56cm和2.32cm, 中亚沙棘为2.17cm。肋果沙棘、江孜沙棘和柳叶沙棘, 地径生长量都很小, 分别只有1.23cm, 1.28cm和1.35cm。

6.3 冠幅生长分析

冠幅大小与个体植株的光合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图3可以看出在鄂尔多斯的砒砂岩区和沙地立地, 沙棘个体单株的冠幅生长中国沙棘最大, 2000年达到了6m2, 并且每年的冠幅生长也是最大的一个亚种资源。其次是蒙古沙棘亚种, 第四年的冠幅生长总量有4.5m2。处于第三位的海滨沙棘, 不足3m2。其余的亚种资源冠幅生长都比较小, 在2m2以下。其中江孜沙棘最小, 只有1.5m2。随后的2~3年内, 这些沙棘亚种资源基本死亡。说明, 冠幅小的生长量在随后的年份基本上为植株的生长提供不了充分的营养, 并在干旱瘠薄的立地环境条件下变得非常脆弱最后导致死亡。

7 结论

(1) 在8个沙棘种或亚种种质资源试验中, 中国沙棘在砒砂岩立地和沙地立地上表现最好, 高生长、地径生长和冠幅生长三个营养指标都最高, 所以, 中国沙棘亚种在试验的沙棘种质资源中比较适应砒砂岩立地和沙地立地。

(2) 柳叶沙棘、肋果沙棘、江孜沙棘和云南沙棘, 不适宜在鄂尔多斯两个立地类型上保存和种植。

(3) 海滨沙棘、中亚沙棘和蒙古沙棘可以在鄂尔多斯两个立地类型上进行种质资源的保存, 作为育种材料具有很好的育种价值。但大面积种植, 其生长量要受到立地条件的限制。

参考文献

[1]廉永善.沙棘属新发现.植物分类学报[J].1988, 26 (3) :235-237.

[2]廉永善, 陈学林.沙棘属植物的性状演化及其意义.沙棘[J].1991, 4 (2) :16-20.

[3]廉永善, 陈学林.沙棘的生态地理分布及其植物地理学意义, 植物分类学报[J].1992, 30 (4) :349-355.

[4]廉永善, 陈学林.沙棘属植物的系统分类.沙棘[J].1996, (1) :15-24.

[5]陈学林, 廉永善.沙棘属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成因.沙棘[J].1996, (2) :15-21.

[6]吕荣森.四川的沙棘资源.沙棘[J].1985, 1 (3) :10-14.

生长调查 篇5

关键词:西南桦;无性系;生长节律;保存率

中图分类号:S71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4)03-0009-03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Growth Status of OneYearOld Betula alnoides Clones

Yang LihuaZhang JianzhuTong QingTang HongyanPeng Jiaping Li QianXu Liping

(Puer City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Puer665000)

Abstract: Using the superior trees of Betula alnoides, we have conducted tissue culture in Deho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and Puer city, and 4 clonal seedlings was acquired. We carried out the experiment of Betula alnoides mountainous afforestation using Puer clone as control; The growth status was observed and recorded monthly, and analysised at la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eight and diameter growth of four clones of oneyearold young trees showed three stages of slow growth stage, rapid growth stage, and slow growth stage. The growth peak stage was from May to August. NO2 clone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ree other clones of Betula alnoides. It can be used as superior propagation materials as local afforestation in Puer city because of its fast growth and good adaptability.

Key words:Betula alnoides; Clone; growth rhythm;preservaion rate

西南桦Betula alnoides是中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优良速生乡土用材林树种和高效的生态公益林树种,西南桦喜暖热气候,冬季落叶,能耐一定程度的低温和霜冻,其分布中心是热带北缘和南亚热带,海拔可达200~2 800 m,在湿润的常绿阔叶林区生长最好。西南桦对土壤适应性较广,以砖红壤性红壤、山地红壤、红黄壤、黄壤为主。要求土壤湿润而透水良好\[1\]。西南桦生长快,抗性强,材质优,价值高,其木材用途广泛、特别适宜用作地板条、室内装修材、家具材,也是人造板的装饰面板的优良用材,其良好的绝缘性、能耐高压,用作变压器线圈木芯,可保持变压器油的纯净。因此,又成为优良的电器专用材。此外,西南桦木材也是优良的造纸和纤维板原料。树皮单宁含量为696%,纯度为5766%,可作为栲胶原料。树皮芳香,可提取水杨酸\[2\]。西南桦木材自20世纪80年代推向市场后,20多年来一直热销不衰、供不应求、其价格一直保持在普通松树的2倍以上\[3\]。随着西南桦木材用途的开发,市场对西南桦木材的需求日益增加。由于其天然林资源迅速消减,木材产量下降,天然林资源已难于满足市场对西南桦木材日益增长的需要。

普洱市地处南亚热带,水热条件优异,适宜西南桦生长,但在进行西南桦造林时,良种问题是西南桦人工林发展的瓶颈,成为制约西南桦人工林发展的主要因素,西南桦母树林种子产量低、且种子发芽率低,无性繁殖成为规模化生产改良种植材料的可行方法。由于没有优良的品系,直接影响到普洱市西南桦人工造林的质量。本文通过在普洱市思茅区倚像镇开展西南桦的不同无性系的栽培试验,旨在选择出适宜在普洱当地栽培的西南桦优良无性系,从而提高当地西南桦人工林质量。

1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点位于普洱市思茅区倚像镇,位于东经99°54′00″,北纬22°49′18″,海拔在1 380~1 630 m之间,坡位中,坡向西,平均坡度为15°,地势相对平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明显,11月~次年4月为干季,5~10月为雨季。年均温为196 ℃,最热月气温为233 ℃,最冷月气温为139 ℃,极端高温为330 ℃,极端低温为41 ℃,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冬春多辐射雾,雾日年均138 d。年降水量为1 4034 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年蒸发量为1 0367 mm。土壤类型为红壤,呈酸性,pH值46~63\[4\]。

2材料与方法

德宏1号、2号、3号、普洱4号(对照)选出的西南桦优树进行组培,培育出4个无性系苗木,其中以无性系4号为对照,参试各无性系苗龄6个月,平均苗高≥2630 cm,平均地径≥028 mm,开展西南桦的山地造林试验。

nlc202309031223

2.1试验设计

2012年7月,采用西南桦的营养袋苗在普洱市思茅区倚像镇选择一块地势平整,立地条件基本一致,土层深厚的林地开展造林试验,造林地采用全清并进行人工炼山,造林的株行距为25 m×40 m,挖塘的规格为50 cm×50 cm×40 cm,每株在回塘时施复合肥(N∶P∶K=15∶15∶15)200 g。在当年11月、次年4月和11月各除草追肥1次。

2.2数据收集

造林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0株为小区,4个无性系在1个区组内随机排列,重复3次。每个无性系定植90株,并进行编号,自2013年1月3日~2013年12月3日每月定时测量苗高、地径,2013年12月调查保存率。

2.3计算方法

根据设计图,按区组用测杆与围径尺实测植株的苗高、径粗等。利用EXCEL、DPS软件对所观测西南桦的树高、径粗、保存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西南桦不同无性系幼树树高、径粗生长节律

西南桦不同无性系幼树树高、径粗在1年的生长过程中呈正态分布模式(图1,图2),呈现为生长缓慢期、速生期、缓慢期3个阶段。树高生长方面:无性系2号1~4月生长缓慢,5~10月处于快速增高时期,11~12月生长缓慢;无性系1、3、4(对照)1~4月生长缓慢,5~8月处于快速增高时期,9~12月生长缓慢;径粗生长方面:无性系2号1~4月径粗生长缓慢,5~9月生迅速,10~12月径粗生长缓慢。无性系1号、3号、4号(对照)1~5月生长缓慢,6~9月生长迅速,10~12月径粗生长缓慢。4个无性系树高、径粗生长高峰集中在5~9月,根据这一生长特性,4月加强施肥,重点以N肥为主,11月可以增施P、K肥,以提高西南桦生长量。

图1树高月生长量曲线图

图2径粗月生长量曲线图

3.2西南桦不同无性系生长量、保存率分析

3个无性系和对照的林木平均高、平均胸径生长量方差分析见表1。西南桦作为用材树种进行无性系的选择,可用树木的适应性及生长量作为主要的选择指标,从表1可看出:不同的无性系间存在着很大差异。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个无性系树高、胸径生长量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保存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为了进一步比较不同无性系间的差异状况,把不同无性系的树高、胸径、保存率进行多重比较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苗高、地径生长量方面,无性系2号的苗高、地径生长高于无性系1号、3号、4号,生长表现最好,无性系1号、3号、4号苗高、地径生长差异不显著;从保存率看:无性系2号保存率高于无性系4号、1号、3号,与无性系3号存在显著差异,但和无性系4号、1号之间差异不显著。

4结论

(1)苗木的生长节律是造林后抚育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西楠桦4个无性系幼树1年的树高、径粗生长呈现为生长缓慢期、速生期、缓慢期3个阶段,生长高峰集中在5~8月,可以在4月、11月份进行一些人工抚育措施,如施肥、除草等,以提高西南桦生长量。

(2)从平均树高、平均胸径、保存率数据分析结果,西南桦无性系2号与其它3个无性系之间达到极显著差异,无性系2号生长最快,适应性强,平均树高达到418 m,平均胸径达到397 cm,保存率达到9343%,高出无性系4号(对照)平均树高14 m、平均胸径115 cm。无性系2号可作为普洱当地造林的候选优良繁殖材料进一步试验观测。

参考文献

[1]曾杰,汪炳根.热带南亚热带速生珍贵用材树种一西南桦 [J ].林业工作参考,1998,(3):79-83.

[2 ]曾杰,郭文福,赵志刚 等.我国西南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林业科学研究,2006,19(3):379-384.

[3 ]陈朝飞,陈安.西南桦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在我省的引种现状 [J ].广东林业科技,2003,19(1):15-17.

[4 ]云南省气象局.云南省气候资料局 [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1-30.

(责任编辑:郑京津)

生长调查 篇6

关键词:竹柏,造林技术,生长规律

1 引言

竹柏 (podocarpus nagi) 属罗汉松科罗汉松属, 常绿乔木, 高达20m, 胸径可达50cm, 成熟果实含油率为30%, 可作为工业用油。竹柏树态优美, 叶茂荫浓, 是良好的园林绿化树种。竹柏在福建主要分布在南平、浦城、建阳、永春、德化、顺昌、明溪、漳平等地。它是一种深根性、中性、极荫树种。作为古老的裸子植物, 有“活化石”的美称, 是珍稀濒危树种。由于长期处于野生状态, 生长速度极其缓慢, 人工林很少, 母树稀少, 应大力提倡人工繁育栽培。

竹柏主要分布在东经105~120°之间, 北纬21~29°之间的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常绿阔叶林中, 最适宜的年平均气温在18~26℃。抗寒性弱, 极端低温为-7℃。福建省分布区内气候相对温暖, 年均气温在18~20℃, 极端低温为-8℃

竹柏在年平均降雨量1 200~1 800mm的地区生长良好, 低于800mm则生长不良, 性喜湿润但无积水的地带。本省年平均降雨量为1 500~2 000mm, 相对温度为80%左右。竹柏属耐荫树种, 常散生于我国亚热带东南部丘陵低山的常绿阔叶林中, 在福建省常与香樟、闽粤栲、甜槠、青岗栎等混生成林。阴坡比阳坡生快快。年光照在500~800h即可, 在林冠下天然更新良好。

2 材料与方法

2.1 造林地选择

2.1.1 坡向

东、西、南、北皆宜, 但最好选择山地丘陵阴坡或半阴坡, 实践证明阴坡要比阳坡生长快5~6倍, 因为在阳光的强烈照射下, 竹柏根径极易造面日灼或枯死现象。

2.1.2 土壤类型

竹柏对土壤要求较苛刻, 在沙页岩、花岗岩等母岩发育的深厚、疏松、湿润、腐殖质层厚、呈酸性的沙壤土至轻粘土较适宜。喜山地黄壤及棕色森林土壤, 尤以沙质土生长较快, 在贫瘠的土壤上生长极其缓慢, 重粘土或石灰岩地不适宜栽培。在本省主要分布区的土壤属花岗岩母质风化的黄壤性红壤土。

2.1.3 植被

造林地要求植被丰富, 应于常绿阔叶树种混栽, 亦可在针阔混交林, 马尾松、杉木等残林下造林。能起到一定的庇荫作用。坡度小于20°的造林地, 可间种高杆作物遮荫。

2.2 造林作业设计及技术要点

2.2.1 劈草、清杂

将山地的杂草、杂灌木劈倒, 并进行集中堆放。

2.2.2 造林时间

造林季节选择早春1~2月, 注意选择多雨天气, 避开长时晴天造林, 造林时应注意天气预报, 选择雨前阴天造林为佳。

2.2.3 移植苗木

竹柏大苗 (3年以上苗木) 起苗时必需带土球, 土球大小依苗木大小而定, 一般胸径3~5cm带土球直径为15~30cm。起苗时, 先挖去土球周围土壤, 其次将底部土壤挖去, 并切断主根, 轻抬至地面, 用草绳将土球缚好扎牢。竹柏1~2年生小苗不宜直接应用于绿化造林, 因此时根系不发达、单株抗逆性差, 往往不易成活。大苗移植前, 宜进行合理修剪枝叶, 以防水分过分蒸腾, 造成植株枯死。

2.2.4 挖穴、回表土

穴规格以0.5~0.8m×0.5~0.8m×0.4~0.6m为宜。在穴底部施基肥 (钙镁磷肥或复合肥) 每穴400g。结合回表土, 同步施入并拌匀, 严禁基肥不经搅拌成堆施放。

2.3 抚育管理

春植后每年的5~6月份, 宜进行1次必要的除草、松土、施肥等抚育工作, 连续管理3~4年后即可。间种农作物的幼林地, 可随作物中耕时进行抚育。

2.3.1 除草抚育

采用“穴状松土锄草1m2”, 这种方法较适用植被稀疏的造林地或炼山后短时间内的造林地。块状松土除草的主要作用是切断土壤毛细管,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施工时应注意结合培土, 将所锄的松土往竹柏的根茎处培, 不宜向外拉, 以免使竹柏根系裸露。

2.3.2 追肥

每年春夏沟施氮肥200g, 配以少量磷、钾肥100g。注意不要挖动幼树。

3 幼林生长规律分析

笔者于2002年3月5日在圃地播种育苗, 2004年2月份在苗圃地移植培育大苗, 2006年2月份采取缚草绳、带土球的作业方式上山造林。考虑到竹柏的生态学特性, 最终选择以杉木残林为造林地。本造林地原本为杉木林, 间伐后平均每苗仅余48株。在稀疏的杉木林下造林, 可起到一定的庇荫作用。为了摸清竹柏幼林的生长规律, 以便将来对幼林造林、抚育等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9年来对竹柏幼林的树高、地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 其结果见表1、表2。

(1) 从表1可知竹柏播种小苗在移植培育大苗期间, 应做好遮荫、除草、排灌水及施肥等措施。移植后当年树高、地径生长较快, 树高增长量为38cm, 地径增长量为0.7cm。造林定植后的第1、2年生长缓慢, 为造林后的恢复期, 定植后的第1年, 树高仅为14cm, 第2年树高仅为27cm。定植后的第2、3年树高、地径生长开始加快, 为定植后的生长期, 第2年其树高增长量为27cm, 地径增长量为1.1cm。第3年树高增长量为31cm, 地径增长量为1.3cm。

(2) 从表2可知定植后的幼林每年出现2次生长高峰期, 第1次生长高峰期在6~7月份, 其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57.1%~85.2%。第2次的生长高峰期在11月份, 其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7.4 %~16.1 %。竹柏大苗定植后, 一年中的1月至5月其树高均停止生长, 生长期为6月至11月。

4 结语

竹柏山地造林能否成林、成材,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立地条件, 故造林地的选择尤为重要, 如造林地选择不当, 极易出现枝叶枯黄的“小老头”树。竹柏山地造林最好作为林下林营造混交林, 能起到一定的庇荫作用, 以促其生长。竹柏播种幼苗移植培育大苗期间应进行精心管理, 应及时做好遮荫、喷灌等工作, 因此时根系不发达、水分过分蒸腾、单株抗逆性差, 极易引起移植苗木大量干枯死亡。大苗上山定植后的第1、2年生长缓慢, 为造林后的恢复期, 以后开始加快。因定植后的幼林在4~5年间, 幼林冠幅较小, 不易郁闭, 故在定植后的4~5年应加强抚育管理, 做好锄草、松土、施肥等作业, 促使竹柏幼林提前郁闭成林。

参考文献

[1]孙时轩.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5.

[2]李以镔.江西野生观赏植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5.

[3]陈语亮.竹柏的育苗技术[J].热带林业, 2008 (6) :27~28.

生长调查 篇7

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e) 是福建省主要的用材林树种, 也是仙游县主要的乡土树种。其树生长快, 产量高, 材质优良, 用途广泛, 经济价值高。为了提高杉木的生长速度, 改善林地土壤肥力, 改变林木生长环境, 提高林木生长效果, 充分发挥林种多样性, 将马尾松采伐迹地营造杉木樟树针阔叶树混交林、纯林试验。樟树 (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属常绿大乔木, 树干通直, 高达50 m, 胸径3 m以上, 深根性, 主根发达, 萌芽力强, 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 均能在黄壤山地生长。樟树树冠广展, 枝叶茂密, 气势雄伟, 枯枝落叶物多, 待其腐烂后, 能增加林地地表层土壤肥力。与杉木混交, 能改善土壤性质, 促进林木生长, 提高林分生长量, 提升林地生产力。笔者对11年生的杉木樟树林木混交林、纯林进行调查, 林木生长良好。对杉木樟树混交造林的林木生长效果, 与杉木、樟树纯林造林的林木生长效果进行比较, 对营造杉木樟树混交林木生长量进行技术总结, 对推广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混交效果进行了分析, 以期为发展林业生产而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仙游县大济镇溪车村虎头山, 位于东经118°06'02″, 北纬25°04'35″。此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型气候, 年平均气温20.0℃, 降雨量1 484.8 mm, 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 1月份平均气温14℃, 极低温1℃, 7月份平均气温29℃, 极高温38℃, 全年≥10℃活动积温7 000℃, 无霜期345 d, 一年四季分明, 夏天不酷热, 冬季少严寒, 雨量充沛。试验地的海拔362~391m, 坡向西南, 坡位中, 坡度19°, 土壤为酸性黄红壤, 土层腐殖质层中, 肥力一般, p H值5.6~6.2, 植被为桃金娘 (Rhodomytrus tamentosa Hasd) 、白茅 (Imperata cylindrica) 、芒萁骨 (Dicranopteris dichotoma) 、东方乌毛蕨 (Blechnum orientale) , 高度60~120 cm, 属Ⅲ类地, 适宜杉木、樟树纯林混交林林木生长, 试验面积10 hm2 (其中:杉木樟树混交林3.4 km2, 杉木纯林3.3 km2, 樟树纯林3.3 km2) 。

3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 林木调查

于2015年5月份, 在大济镇北山村大头门前山, 分别对2004年2月份营造的杉木樟树混交林、纯林, 试验面积10.0 km2, 对不同的林分进行调查。各选择4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段, 林分基本相同的林分设临时样地, 各面积25.8 m×25.8 m。根据一年不同的季节, 在不同的标准地内的立木, 树高1.3m处测定林内的温度、相对湿度, 取年平均的温度、相对湿度值。在各个标准地里设样点, 检测各个样园内的林木树高、胸径、冠幅, 枝下高, 取11年生的杉木樟树混交林、纯林林分的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平均数值, 选标准木, 然后计算每公顷的林木株数和蓄积量 (表1) 。

3.2 温湿度调查

2015年5月16日11:300~14:300, 在不同林分内海拔高度相似的林木内外各设临时标准地, 在每个临时标准地样地内外的林木1.3m高处点, 各挂温湿度表2个, 观测林内外气温、湿度等小气候因子, 取各林分内外各2个温湿度平均值比较见表2。

3.3 土壤肥力调查

分别在杉木樟树混交林、纯林不同的林地内, 不同的标准地里, 上、中、下, 各选取立地条件基本相同, 土层的厚度相差不大, 土壤肥力相似的地段, 按三角点各挖出6个土壤剖面, 各深度40 cm, 各选出3个样本, 其它调查剖面为参照比较样本。并按照调查剖面记载土层厚度、土层质地和结构。然后用100 cm3的环刀分层取样, 即0~20 cm为一层, 20~40 cm为一层, 迅速将环刀内湿土装入铝盒中, 带回室内, 用烘干法测定土壤肥力见表3。

4 结果分析

4.1 不同林分温湿度分析

杉木樟树2树种混交的林分内平均温度比杉木、樟树纯林内平均温度低0.3~0.7℃, 而相对湿度则比杉木、樟树纯林的林内湿度分别提高0.5~0.9℃。这说明, 杉木针叶树种与樟树阔叶树树种混交的林木枝叶茂盛, 林地内凋落物枯枝落叶物多, 有利林地温湿度的提升, 能改善林地生态环境, 提高温度和相对湿度。尤其杉木幼树喜阴, 幼林生长时期, 在樟树喜光伴生下能提高林分的温湿度, 给土壤带来湿润, 可促进杉木幼林生长, 使杉木提前郁闭。

4.2 林木生长分析

2004年2月份, 马尾松采伐迹地营造的杉木樟树混交林、纯林试验, 面积10.00 hm2, 经过十几年的经营管理, 于2015年5月对试验林的林木生长效果进行调查。选取立地条件, 林木的生长, 坡度、坡向、海拔基本一致, 差别不大进行观察, 不同的林木生长确有一定的差别。调查可知:对杉木樟混交林、纯林林木生长的分析, 杉木樟树混交林的林分生长量, 比纯林杉木樟树纯林的林分生长量良好。从表1可以看到, 11年生的杉木樟树混交林平均每公顷株数, 比杉木、樟树纯林平均每公顷株数少147%、46%, 而平均树高分别大3.56%、7.25%, 胸径分别粗14.47%、15.26%, 树冠分别大21.28%、77.78%, 郁闭度分别大3.26%、2.15%, 单株材积分别大31.58%、38.89%, 每公顷蓄积量分别多22.14%、41.89%。这表明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混交, 浅根性树种与深根性树种混交、喜阴树种与喜光树种搭配, 两种树木混交, 林木相互促进生长, 生长效果较好。

4.3 土壤肥力的分析

经过11年的经营管理, 杉木樟树混交林的林木生长较好, 树木枝叶茂盛, 林地内的地表层调落物多, 在林地的地表层枯枝落叶物能阻挡暴雨径流, 可保护林地表层, 尤其在林地地表层枯枝落叶物腐烂后, 可增加林地的土壤肥力, 改善林地的化学性质, 促进林木生长。根据2015年5月份的调查, 对杉木樟树混交林、纯林的不同试验地林地内土壤结构进行抽样调查分析, 对杉木樟树混交林、纯林林地的土壤肥力进行测定, 以0~20为例, 杉木樟树混交林土壤p H值、分别比杉木、樟树纯林大5.67%3.70%, 土壤有机质也分别大6.66%、2.27%。土壤肥力养分全量含氮N、P、K, 速效含量N、P、K进行比较, 发现杉木樟树混交林林地的土壤肥力养分全氮含量N、P、K, 速效含量N、P、K, 比杉木樟树纯林林地的土壤肥力土壤养分全氮含量N、P、K分别大3.92%、1.92%, 4.62%、3.0%, 0.49%、0.33%, 速效含量N、P、K分别大4.04%、1.98%, 1.37%、0.98%, 6.54%、3.64%。通过化学分析表明:杉木樟树常绿树种混交搭配造林, 混交林可改良林地的土壤, 能提高林地的土壤肥力作用 (表4) 。

4.4 土壤物理性质分析

采伐迹地营造杉木樟树混交林、纯林试验, 林地采用全面清杂整地, 挖穴施肥, 能促进穴中的土壤发酵, 可改善林地土壤物理性质, 提高土壤孔隙度, 增加蓄水能力,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营造杉木樟树混交林、纯林, 林地土壤疏松, 林木生长良好。2015年5月份的调查, 对杉木樟树混交林、纯林的不同试验地林地内土壤结构进行抽样调查分析, 对杉木樟树混交林、纯林林地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测定, 以0~20为准, 杉木樟树混交林土壤的容重, 比杉木、樟树纯林土壤的容重分别轻1.82%、0.92%, 而通气度分别大1.54%、1.14%, 最大持水量分别大3.44%、2.00%, 毛管孔隙度分别大3.19%、1.97%, 田间持水量分别大0.68%、0.66%, 毛管孔隙度分别大1.35%、1.06%, 非毛管孔隙度别大3.11%、1.25%, 总孔隙度分别大1.58%、1.13%。通过物理性质测定:杉木樟树混交林林地土壤涵水量高, 能促进林木生长 (表5) 。

5 结语

营造杉木樟树混交林、纯林试验, 林木经过11年的经营管理, 抚育除草、施肥, 对林木的生长效果进行观察调查, 杉木樟树混交林、纯林林木生长良好。杉木樟树混交林林木生长量, 比杉木樟树纯林林木生长量平均树高分别大3.56%、7.25%, 胸径分别粗14.47%、15.26%, 树冠分别大21.28%、77.78%, 郁闭度分别大3.26%、2.15%, 单株材积分别大31.58%、38.89%, 每公顷蓄积量分别多22.14%、41.89%。杉木樟树混交造林试验, 杉木幼树偏阴, 而樟树喜光, 两种常绿树种互相搭配, 可相互促进林分生长, 能提高林木生长增加蓄积量, 形成多层次林分, 起到生态效益作用。

杉木樟树混交林的林木生长枝叶茂盛, 森林林冠层能截获雨水, 林地调落物多, 在地表层能阻挡暴雨洪水径流, 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尤其枯枝落叶物腐烂后, 可促进土壤的发酵, 增加孔隙度, 提高土壤肥力。对杉木樟树混交林、纯林的林地土壤肥力、物理性质进行测验, 杉木樟树混交林地的土壤肥力养分含量N、P、K, 比杉木、樟树纯林的土壤肥力养分含量N、P、K高, 土壤含水量大, 能改善土壤, 改变林地的物理化性质, 改变林地的生态环境, 可促进林木生长。试验证明:杉木樟树混交造林生长效果较好, 杉木樟树混交造林模式值得推广。

摘要:在虎头山马尾松采伐迹地, 进行了营造杉木樟树混交林、纯林试验, 经过11年的经营管理, 其林木生长良好。结果显示:杉木樟树混交林的林木生长量, 比纯林的林木生长量显著良好, 树高平均分别大3.56%、7.25%, 胸径平均分别粗14.47%、15.26%, 树冠平均分别大21.28%、77.78%, 郁闭度平均分别大3.26%、2.15%, 单株材积平均分别大31.58%、38.89%, 每公顷蓄积量平均分别多22.14%、41.89%。杉木樟树混交林的土壤肥力养分N、P、K, 分别比杉木、樟树纯林的土壤肥力也明显提高。

关键词:杉木,樟树,混交造林,生长效果,调查

参考文献

[1]王青天.闽南山地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培育效果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 2012, 32 (4) :321~325.

[2]俞新妥, 叶功富.混交造林与人工林的持续速生丰产[J].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2, 12 (3) :322~326.

[3]林思祖, 黄世国, 洪伟, 等.杉阔混交林主要种群多维生态位特征[J].生态学报, 2002, 22 (6) :962~968.

[4]张鼎华.叶章发, 范必有, 等.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 2001, 12 (5) :672~676.

生长调查 篇8

关键词:猴樟,香樟,苗期生长,差异

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为常绿乔木。产于贵州、云南、湖北与湖南西部及四川东部等。树形端直,冠大荫浓,宜作庭荫树与行道树观赏,也是营造珍贵阔叶树速生丰产林的优良树种。猴樟引种到江西尚未见有相关技术报道,开展其栽培技术研究对于猴樟的开发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是江西省的省树,全省各地均有分布,是常绿乔木,适应性强,生长较快,寿命较长,树冠开展,抗风力强,树形美观,可作绿化行道树,或栽植为园景树,也是全省各地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的首选树种。香樟在全省栽培与利用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

1 试验点概况

试验点设在江西省高安市杨圩镇金盆村志平公司苗木基地,金盆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7.7℃,夏季高温可达40℃,冬季低温0℃以下。

育苗基地为坡耕地,土壤为红壤,土层厚度为35~40 cm,坡度小于10°。排水良好,夏季可抽水灌溉。基地交通便利,距杨圩镇3 km,距高安市区24 km,基地内有水泥路直通320国道。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育苗技术

1年生猴樟与香樟的育苗技术基本相同,试验用猴樟种子来自湖南浏阳市,香樟种子采自本地优良母树。育苗地在翻耕时施2 000 kg厩肥,菜饼肥150 kg作基肥,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3月上旬播种,播前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 h给猴樟和香樟种子杀菌,消毒后用清水冲洗种子。并用45℃温水间歇浸种2~3次催芽。育苗床为高床,床面土壤整细耙平,两个树种均采用条播,床面宽1 m,条距20 cm,播种量猴樟15 kg/667m2,香樟12 kg/667m2。播后用黄心土覆盖,厚度为1.5~2 cm。播后用稻草覆盖苗床,两个树种2/3的种子出苗后即可揭草。猴樟发芽率为70%,香樟为80%。两树种均于4月中旬开始出苗,4月下旬大量出苗,5月上旬基本出齐。两树种苗木生长期间的除草松土、灌水施肥及苗木越冬防寒技术基本相同。

2.2 试验材料提取及测定方法

猴樟与香樟育苗地用样行法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苗高、地径等。在全面调查基础上,求出调查苗木的平均高、平均地径等。然后确定调查分析样株。2012年2月21日在苗床上取样,猴樟和香樟1年生苗各取样株10株,通过各项生长指标比较,分析猴樟与香樟1年生苗的生长状况。

在实验室将整理好的1年生苗进行分析,测定其各项指标,具体的方法为:用2 m的测树钢围尺测出其苗高及主根长度、用游标卡尺测出地径、计算>5 cm的Ⅰ级侧根条数、用分析天平称出鲜重(1年生苗地上部分鲜重和地下部分鲜重)及干重(鲜苗经130℃烘烤3h后称量的地上部分干重和地下部分干重)。

3 结果与分析

3.1 1年生猴樟与香樟苗木不同指标生长量及生物量分析

3.1.1 1年生猴樟与香樟苗木高生长量对比分析

从表1及图1可以看出猴樟苗木高为1.06 m,香樟苗木的高为0.5 m,猴樟苗木的高生长比香樟大0.51m,即香樟苗木的高生长量约为猴樟的47%。猴樟苗木的高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香樟。

3.1.2 1年生猴樟与香樟苗木地径生长量对比分析

从表1及图2可以看出猴樟苗木的地径为1.01cm,香樟苗木的地径为0.69 cm,猴樟地径比香樟大0.32 cm,即香樟苗木地径生长量约为猴樟的68%。猴樟地径明显大于香樟,猴樟苗木更为粗壮。

3.1.3 1年生猴樟与香樟苗木主根长度分析

从表1及图3可以看出猴樟苗木的主根长度为37.49 cm,香樟苗木的主根长度为43.63 cm,香樟苗木的主根长度比猴樟大6.14 cm。此数据显示,香樟苗木主根比猴樟扎的更深。

3.1.4 1年生猴樟与香樟苗木>5 cmⅠ级侧根条数和枝条数量对比分析

从表1及图4可以看出猴樟﹥5 cmⅠ级侧根条数为6根,枝条为10根;香樟﹥5 cmⅠ级侧根条数为4根,枝条为6根;猴樟侧根条数比香樟多2根,枝条多4根。猴樟侧根条数及枝条数均多于香樟,这是猴樟的高生长、粗生长均优于香樟的主要因素。

3.1.5 1年生猴樟与香樟苗木生物量及其分析

从表2及图5可以看出猴樟苗木的地上鲜重为78.81 g,地下鲜重为40.4 g,地上干重为31.37 g,地下干重为15.04 g,总鲜重为119.21 g,总干重为51.41 g。香樟苗木地上鲜重为14.49 g,地下鲜重为12.85 g,地上干重为4.44 g,地下干重为5.14 g,总鲜重为27.34g,总干重为9.58 g。

猴樟苗木地上部分鲜重比香樟重64.32 g,地下鲜重比香樟重27.55 g。地上干重比香樟重26.93 g,地下干重比香樟重9.9 g。猴樟苗木总鲜重比香樟重91.87g,总干重比香樟重41.83 g。从以上的数据说明猴樟苗木总体的生物量大于香樟,也反映了1年生猴樟苗木的总体生长情况优于香樟。

4 小结

通过对1年生猴樟与香樟苗木各项生长指标及生物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猴樟苗木的平均高为1.06 m,香樟苗木的平均高为0.5 m,猴樟苗木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香樟。

2)猴樟苗木的平均地径为1.01 cm,香樟苗木平均的地径为0.69 cm,猴樟苗木地径的生长大于香樟,猴樟更为粗壮。

3)猴樟苗木的主根长度平均为37.49 cm,香樟苗木的主根长度平均为43.63 cm,香樟苗木主根比猴樟扎的更深。

4)猴樟苗木的侧根条数平均为6根,枝条平均为10根,香樟苗木的侧根条数平均为4根,枝条平均为6根,猴樟苗木的侧根条数及枝条数量均大于香樟。

5)猴樟苗木的总鲜重比香樟重91.87 g,总干重比香樟重41.83 g。猴樟苗木生物量显著大于香樟。

6)从实验结果和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年生猴樟苗木各项主要生长指标明显大于香樟。

参考文献

[1]季春峰,钱萍.江西农业大学校园树木图鉴[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韦小丽,熊忠华.香樟和猴樟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发育规律[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5(3):205-208.

[3]钟卫,刘济明,蒙朝阳.不同生境猴樟构件生物量研究初探[J].贵州林业科技,2008(2):7-12.

[4]郭兴华.猴樟年生长规律初探[J].贵州林业科技,2000(1):51-53.

[5]韦小丽.不同光环境下香樟、猴樟苗木的生态适应[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3):208-213.

[6]谢双喜.不同岩性土体对猴樟生长影响试验初报[J].贵州林业科技,1999(3):19-21.

生长调查 篇9

鹅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是木兰科鹅掌楸属树种, 为古老孑遗植物, 为国家二级珍贵涉危保护植物和珍贵用材树种[1~3]。鹅掌楸材质优异, 木材呈红色, 纹理通直、质软, 较轻, 收缩中, 结构细致, 强度弱, 干燥容易, 不变形, 容易加工, 是高级家具、建筑, 优质胶合板, 造纸等用材, 是用材林基地建设优先发展的速生优质阔叶树种[4]。同时, 鹅掌楸为落叶阔叶树, 每年都有大量枯枝落叶回归林地, 对林地培肥, 维持可持续发展;提升林地涵养水源和保水固土, 防护农田, 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5]。鹅掌楸属植物原有10余种且分布较广, 到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绝灭, 仅残存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两种[6]。天然鹅掌楸残存在亚热带阔叶林中, 随着长期以来大肆破坏、掠夺性砍伐阔叶林资源, 鹅掌楸天然资源极少, 已被列入国家二级珍稀濒危植物[7]。同时鹅掌楸系异花授粉种类, 但有孤生殖现象[6], 雌蕊往往在含苞欲放时即已成熟, 开花时柱头已枯黄, 失去授粉能力, 在未授精的情况下, 雌蕊虽能继续发育, 但种子生命弱, 故发芽率低是濒危树种之一。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鹅掌楸这一珍贵树种, 福建省永安市国有林场, 于20世纪末开始进行了鹅掌楸人工栽培试验, 鹅掌楸在不同立地环境梯度下生长状况表现不一。为此于2014年春对8年生鹅掌楸 (2008年春栽植) 在不同立地环境梯度上的生长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试图分析在不同立地环境梯度上鹅掌楸生长的差异性, 为鹅掌楸速生丰产林培育林地选择和制定经营措施提供林业生产实践经验。

2 试验地概况

调查研究地位于福建省永安市 (26°01'~26°25'N, 117°19'~117°45'E) 郊区永安国有林场所属工区。属于戴云山脉西伸支山。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兼海洋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在19.8℃, 全年平均最低温度出现在1月, 极端低温-8.9℃, 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 极端高温达40.5℃;年日照时数1 529.8~2 367.1h, ≥10℃年活动积温6 052℃, 空气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 年无霜期250~302 d, 雨量充沛, 年降水量1800 mm以上, 水热条件有利于森林植物的生长.立地条件差异较大 (肥沃Ⅰ、较肥沃Ⅱ、中等肥沃Ⅲ三种类型) 。

3 试验方法

2014年在10年生鹅掌楸林中分别Ⅰ类地 (肥沃立地类型) 、Ⅱ类地 (较肥沃立地类型) 、Ⅲ类地 (中等肥沃立地类型) 3种不同立地环境梯度上建立标准地, 标准地面积30 m×30 m。每种立地类型建立标准地3块, 即三重复。本次调查林分均为2005年春营造的鹅掌楸人工林, 2004年冬劈草, 炼山后进行块状整地, 穴规格60 cm×60 cm×40 cm。苗木均为1年生实生苗 (种子来源于福建武夷山) 、造林密度为2500株/hm2, 株行距2 m×2m。常规抚育管理。2014年底进行调查测定。立木材积以阔叶树二元立木材积公式 (见下式) 计算鹅掌楸立木材积。

其中:D、H分别为胸径、树高。

4 结果与分析

4.1 造林成活率和造林保存率

造林成活率和造林保存率都是反应树种生态适应性的重要指标。在苗木定植当年底调查造林成活率, 8年生时调查造林保存率。表1是造林成活率和造林。

保存率的调查结果。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立地环境梯度上造林成活率和造林保存率存在差异。在肥沃、较肥沃立地条件上无论是造林成活率和造林保存率都比较高, 肥沃、较肥沃立地条件上造林成活率分别达到82.7%和80.7%, 比中等立地条件上的造林成活率提高了5%~7%;从造林成活率上来看鹅掌楸无论在何种立地环境梯度上造林成活率都不是很好, 这可能与鹅掌楸系落叶树种, 苗木根系肉质、稀少、欠发达有关。为此鹅掌楸造林要把握好造林季节, 选择春季林地充分湿润后的阴天造林, 并打紧, 同时尽量避免伤害到肉质根系。立地条件较差时造林成活率更差, 立地环境较差时土壤保水等功能相应较差。因此, 可以得出一般性的结论:鹅掌楸对立地环境还是要求比较高, 其生态适应在肥沃、较肥沃的立地环境, 所以造林时, 尤其是营造速生丰产林时应该选择较好的立地环境。在肥沃、较肥沃立地条件上造林保存率分别达到81%和78.3%, 比中等立地条件上的造林保存率提高了4%~6%。但从造林成活率与造林保存率比较中可以看出只要造林成活后造林保存率在不同立地环境梯度上没有差别, 在较好条件上保存率还略有下降, 这与立地条件关系不大, 而是因为鹅掌楸生长快, 树冠生长迅速, 林木间竞争等环境压力造成的。因此, 鹅掌楸以培育大径材为经营模式的林分造林要加大株行距或及时进行适当的间伐, 调整林分结构, 保证保留木的生长空间。

%

4.2 高径生长

不同立地环境梯度下鹅掌楸胸径的生长量见表2。由表2中可知, 鹅掌楸平均胸径依立地环境从高到低逐渐降低。立地条件越好, 鹅掌楸的平均胸径越大, 立地条件越差, 鹅掌楸的平均胸径越小。Ⅰ、Ⅱ类地分别比Ⅲ类地分别提高了77.6%、和48.3%。表明鹅掌楸树较喜土壤肥沃、较肥沃的立地环境, 立地质量的高低对平均胸径较大影响。在营造丰产林时应选择肥沃、较肥沃的立地环境。可以说鹅掌楸在立地环境较差时, 不是不能成活, 关键是能不能丰产优质。从试验结果的胸径生长量分析, 在同一立地环境梯度 (Ⅰ类地) 上的鹅掌楸胸径, 8年生最大胸径达13.2 cm, 最小胸径仅为7.6cm, 相差5.6 cm, 前者比后者提高了73.7%, 变异系数达2.512。说明鹅掌楸胸径生长分化较大, 选择较好的单株进行无性繁殖, 保持母株的优良特性, 不但可以提高林木产量, 而且有利于经营管理.林木树高的生长量见表3。由表3中可知不同立地环境梯度上的平均树高存在差异, 其规律与胸径相似.Ⅰ、Ⅱ类地分别比Ⅲ类地分别提高了43.6%和29.1%。

cm

相对于胸径生长, 不同立地环境上树高生长差异相对较小, 究其原因, 乃是经营密度较大之故.经营密度较大时的环境压力, 使树高生长处于比较激烈的竞争状态。林木树高风化大, 使一些处于被压状态下的林木树高生长更加缓慢, 尤其是立地条件较好的平均树高相对降低.但平均树高仍以立地环境好的树高更高.所以无论是胸径, 还是树高生长都存在立地环境效应。

m

4.3 立木材积生长

不同立地环境梯度下鹅掌楸立木材积的生长量见表4。由表4中可知, 鹅掌楸立木材积依立地环境从高到低逐渐降低。I类地立木材积最大, 平均达69.349 4m3/hm2, II类地立木材积居其次, 平均达42.851 0 m3/hm2。Ⅰ、Ⅱ类地分别比Ⅲ类地分别提高了354.6%和180.9%。表明鹅掌楸立地质量的高低对立木材积生长有较大影响。在营造丰产林时应选择肥沃、较肥沃的立地环境, 同时要加强经营管理。

4.4 树冠生长

表5是不同立地环境梯度上8年生树冠生长状况的调查结果.从表5中可见, 不同立地环境梯度上枝下高以低立地环境最小, 冠幅以肥沃立地类型为最大, 较肥沃类型次之.在密度相似的情况下, 立地环境越好, 林分内部的透光度越小, 辐射量相对较低, , 这样有利于鹅掌楸的自然整枝, 不利于冠幅的伸长.种内竞争促进了其自然整枝, 枝下高越高.这对于培育高干无节的优质大径材是可取的.但林木的产量是依赖于叶器官的光合作用产物的累积.显然正常林木生长是必须保持一定的光合面积.可见, 由于立地环境梯度的差异, 树冠生长存在差异, 而这种差异对干材培育与生长量存在互相牵制和制约.为此, 建议在不同的立地环境梯度上采用不同的经营密度, 并适时进行抚育间伐, 及时调整林分结构, 保证林木生长过程中的协调与稳定。

4.5 干形

鹅掌楸是优质的胶合板和高档家具和造纸等用材。作为胶合板材, 要求径生长量大, 枝下高长, 树干通直圆满, 侧枝形成分叉干率低。树干圆满度和枝下高等干形指标是胶合板材的重要评价指标。对不同立地环境梯度上这二项指标的测定结果分析, 随着立地条件的提高, 枝下高增长, 树干圆满度增大。Ⅰ类地平均树干圆满度 (1/2树高处的直径与胸径之比) 0.563, 其变幅较小 (0.535~0.621) Ⅱ类地平均树干圆满度0.482, 其变幅中等 (0.425~0.536) Ⅲ类地树干圆满度0.432, 其变幅较大 (0.435~0.573) .表明立地环境梯度对干形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培育胶合板材是要选择较好的立地条件, 以达到速生、树干圆满和较高枝下高的经营目标。

m

5 结语

鹅掌楸为优良的用材树种, 是用材林基地建设优先发展的速生优质阔叶树种。在不同的立地环境梯度上生长效应存在差异。在肥沃、较肥沃立地条件上无论是造林成活率和造林保存率都比较高。鹅掌楸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立木材积依立地环境从高到低逐渐降低。立地条件越好, 生长量越大, 立地条件越差, 生长量越小。Ⅰ、Ⅱ类地分别比Ⅲ类地平均胸径分别提高了77.6%和48.3%, 平均树高分别提高了43.6%和29.1%, 立木材积分别提高了354.6%和180.9%。由于立地环境梯度的差异, 树冠生长和干形也存在差异, 而这种差异对干材培育与生长量存在互相牵制和制约.为此, 建议在不同的立地环境梯度上采用不同的经营密度, 并适时进行抚育间伐, 及时调整林分结构, 保证林木生长过程中的协调与稳定.在培育胶合板材是要选择较好的立地条件, 以达到速生、树干圆满和较高枝下高的经营目标。

摘要:研究了不同立地环境梯度上鹅掌楸生长状况, 结果表明:在肥沃、较肥沃立地条件上无论是造林成活率和造林保存率都比较高, 肥沃、较肥沃鹅掌楸生长量依立地环境从高到低逐渐降低。立地条件越好, 生长量越大, 立地条件越差, 生长量越小。Ⅰ、Ⅱ类地立木材积分别比Ⅲ类地分别提高了344.6%和180.9%, 由于立地环境梯度的差异, 树冠生长和干形也存在差异。营造速生丰产林时应该选择较好的立地环境。提出了在不同的立地环境梯度上采用不同的经营密度, 并适时进行抚育间伐, 及时调整林分结构, 保证林木生长过程中的协调与稳定的建议。

关键词:鹅掌楸,立地环境梯度,生长状况

参考文献

[1]北京林学院.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0.

[2]陈存及, 陈伙法.阔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3]罗仲春.云山白兰等驯化技术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 1984 (4) :1~5.

[4]李建民.鹅掌楸优良种源生产力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 2005 (4) :38~41.

[5]俞新妥.杉木林地力衰退问题的研究与对策[J].林业科技通讯, 1990 (8) :1~5.

[6]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 (上册) [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76.

生长调查 篇10

关键词 咖啡 ;品种资源 ;调查

分类号 S324

Abstract Five different genotypes of coffee varieties were evaluated on the experiments which were carried on the dry and hot valley Lujiangba.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growth, yield per plant, thousand grain weights of fresh fruits and dried fruits of every varieties were recorded and analysis. We hope these data will provide reference on how to select coffee varieties on the dry and hot valley.

Keyword coffee ; varieties ; survey

公元6世纪左右,咖啡在埃塞俄比亚被发现。15世纪前咖啡传入阿拉伯半岛,1884年咖啡引入中国台湾省,1892年咖啡引入云南省宾川县。20世纪50年代,为了满足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对咖啡的需求,我国才开始咖啡的研究和商业化种植,形成了海南和云南两大咖啡生产基地,其中海南以生产中粒种咖啡为主,云南以生产小粒种咖啡为主[1-5]。近几年来,由于国际市场咖啡价格的波动及海南改种其他高效热带作物,海南省的咖啡种植面积锐减至不足333.3 hm2,而云南省的咖啡种植面积增加至9.18万hm2,占全国种植面积的99.7%[6]。目前云南省的咖啡种植品种混杂,忽略了不同品种对植地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评价,致使生产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7-10]。本文的研究旨在选出适合干热河谷地区种植的咖啡优良品种及优良的亲本,为今后咖啡种植推广和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2006~2007年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的李贵平老师等对云南省主要咖啡植区及部分早期种植区进行了考察与调查,并收集了生长性状优良及有特点的单株作为种质资源,于2008年种植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潞江坝[11-15]。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种植地概况

云南省保山市潞江坝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年雨量为750 mm,年均温21.3℃,最冷月平均14℃以上,极端最低温为0.2℃,极端最高温为40.4℃,年有效积温为7 800℃,年日照2 334.5 h,年蒸发量2 111.5 mm,热量丰富,夏无酷热,冬无严寒,降雨适中,蒸发量大,夏秋多雨,冬春干旱,水热垂直变化大,立体气候明显。海拔高度704~750 m。土壤为燥红土、褐红壤,土层深厚,肥力中上,有机质含量1%~1.5%,全氮含量0.206%,pH值6.0~7.5[16]。

1.1.2 品种

调查材料为卡杜拉、T5175、黄皮果咖啡、铁皮卡,以保山潞江坝的咖啡主栽品种卡蒂莫7963为对照。

卡杜拉是巴西从波邦品种中选育的变种,株高较铁毕卡和波帮品种矮小,产量相对较高,在巴西和哥伦比亚曾大面积种植,咖啡品质较好,对锈病较敏感。

T5175 由洪都拉斯从杂交种CIFCHW26/13中选育而来,在中美洲地区种植比较多,在植株长势及产量等方面表现优良的植物学特性,对锈病具有良好的抗性。

黄皮果咖啡也是波邦中选育出的变种,因其果实成熟后果皮为黄色,具有不同于正常咖啡的特异性。

铁毕卡品种原产于埃塞俄比亚及苏丹的东南部,是最原始的咖啡品种之一,植株较健壮,再生能力较强,对水肥条件要求较高,是西半球栽培最广的咖啡变种。咖啡品质较好。

卡蒂莫品种是葡萄牙咖啡锈病研究中心用蒂莫种与卡杜拉杂交,经多回交选育而成。其抗锈、丰产,目前为云南省各咖啡产区的主要栽培品种。

1.2 方法

笔者2010~2012年,连续3年对圃内的10个不同咖啡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和统计。3年期间,所有调查品种的管理和施肥完全相同,每个月进行一次病虫害的观察和记录,如有病虫危害及时处理。每个品种咖啡植株测量调查时随机选取其中10株,设3个重复。每年10月对植株的株高、茎粗、分枝长度、分枝对数进行测量和调查,记录3年的生长量,9月至次年1月采果记录咖啡树单株产量(g/株)、鲜果千粒重(g)及干果千粒重(g)。对不同品种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并校正产量数据在3个环境(3年)的分析结果。为描述品种对多组环境表现的参数评价,对产量数据做进一步的稳定性分析[17-20]。并对不同农艺性状(株高、茎粗、分枝长度、分枝对数)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找出对单株产量影响较大的农艺性状。

2 结果与分析

2.1 5个品种的生长情况

观察测定5个品种3年间的株高、茎粗、分枝对数及分枝长度等数据,结果见表1~3。从结果可以看出,T5175在5个品种中株高增长最快,卡杜拉3年间均为最矮的植株,与对照品种也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在2010~2011年间所有品种株高增长都较快,其中卡杜拉最快达到0.405 m,最慢的铁皮卡也达到0.334 m,而在2011~2012年株高增长较上一年度稍慢,主要是植株已经达到其生长的正常高度,其中T5175一直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达到0.385 m,最慢的卡杜拉则只有0.162 m。在茎粗的比较上,T5175的茎粗也是所有品种中最粗的,所以T5175总体表现出高且粗壮的植株特性,其次是对照品种也仅次于T5175,铁皮卡再次之,而卡杜拉则表现出矮壮的植株特性,黄皮果咖啡具有较高的株高和较细的茎粗,总体表现为细长,不利于植株的生长。在分枝对数上,除黄皮果咖啡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余品种与对照也无显著性差异。在分枝长度上,表1中所有品种与对照品种无显著性差异,但表2、3中,卡杜拉的分枝长度与对照出现显著性差异。由此可以看出,5个品种的生长情况均较好,T5175的营养生长是所有品种中最大的,其次为卡蒂莫7963,卡杜拉、铁皮卡次之,最后为黄皮果咖啡。

nlc202309020330

2.2 参试品种在各品比点的产量表现

从调查情况来看,产量表现较高的是投产第3年的对照品种7963,单株产量达到4 391 g,其次表现较高的是投产第三年的卡杜拉,单株产量达到4 192 g,同年产量比较中,最低的为黄皮果咖啡。综合咖啡植株生长情况和产量表现来看,对照品种卡蒂莫7963是所有品种中高产、生势旺盛的品种,卡杜拉次之,T5175营养生长是所有品种中最旺盛的,但产量却相对来说较低,黄皮果咖啡则是5个品种中最不理想的品种。

2.3 生长量情况分析

观察5个品种定植后3年的株高、茎粗、分枝对数、分枝长度等生长量数据可以看出,5个品种中,卡杜拉植株最为矮小,其余品种株高都较高,这是品种本身特性所致。由于现今云南省的咖啡鲜果一直采用人工采摘,因而,卡杜拉的株高最有利于咖啡植株的管理和后期的果实采摘,其余品种则需要在后期进行控顶,否则会造成后期的管理和采摘的不便。

2.3 产量与生长量相关性分析

选用肯德尔相关系数分析可知,株高和分枝长度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333和0.352,属于低度相关(图1),而茎粗与分枝对数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524(P=0.006<0.01)和0.600(P=0.002<0.01),属于显著相关,因此,茎粗和分枝对数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比较大。这主要是因为茎干是输送养分和支撑植株的,较粗的茎干运输养分能力更强,植物吸收养分更好,更能保证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咖啡植株分枝对数的多少决定着咖啡的产量,分枝对数越多,结果枝相对来说越多,咖啡的单株产量也就越高。由分析中可以得出,株高和分枝长度对植株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如今咖啡植株的管理和咖啡果实的采摘主要是依靠人力完成,因此,咖啡植株过高会造成后期管理和采摘的困难,需要进行控顶等处理,而较长的分枝长度则需要植株间的行距相对来说更宽,植株的种植密度就会降低,最终影响咖啡单位面积的产量。综上所述,卡杜拉的植株结构在5个品种中最好,卡蒂莫7963次之,黄皮果咖啡最差。

2.4 鲜果千粒重及干果千粒重

所有咖啡品种3年的鲜果千粒重和干果千粒重(带内果皮的咖啡豆)均无明显变化,干鲜比也都在5~5.62,果实表现正常,所以笔者就没对二者3年来进行比较。

2.5 其他调查结果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所有品种都未出现锈病、褐斑病等咖啡常见的病害,但在黄皮果咖啡及铁皮卡中发现灭字虎天牛危害各1株,黄皮果咖啡在脱皮脱胶中,空果率高达5.5%,其余品种空果率不到1%。

3 讨论

(1)调查结果中,对照品种卡蒂莫7963表现出了生势旺盛、高产等优良性状,在今后的一定时间内,仍可作为主栽品种推广种植,同时也有表现较为突出的品种卡杜拉,其生长量和产量与对照品种具有相当大的竞争力,今后可继续观察,看是否也可作为干热河谷地区的主推种植品种[21-23]。

(2)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5个品种的植株都未发现锈病侵染,这主要是潞江坝的干热河谷气候所决定,锈病孢子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风和雨水,潞江坝常年无明显大风,降雨量较少,不适宜锈病孢子的扩散繁殖,可适当推广种植不抗锈但品质产量较好的品种[23-26]。在调查中同时也发现钻蛀性害虫灭字虎天牛危害,今后也应加强此类害虫的防控。

(3)由于云南省近几年干旱气候的影响及潞江坝干热河谷气候条件所限,在今后进行品种调查中,应侧重品种抗逆性,尤其抗旱性的调查和筛选。

(4)调查结果中,具有特异性的黄皮果咖啡生长量表现和产量与对照有一定差距,目前建议仅作为种质资源保存,今后可从其不同观赏性、杯品口感等方面入手,看其是否有其他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龙乙明,王剑文. 云南小粒种咖啡[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7.

[2] 黄家雄,李贵平. 中国咖啡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 西南农业学报,2008,21(4):1 178-1 181.

[3] 黄家雄,张星灿. 云南咖啡的发展与回顾[J]. 热带作物科技,1994(3):20-27.

[4] 黄家雄. 小粒咖啡标准化生产技术[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12.

[5] 周 华. 咖啡种质资源的引进、研究及利用[J]. 云南热作科技,2002(2):1-6

[6] 普洱市咖啡产业及企业发展情况汇报. 2013

[7] 黄家雄,李贵平,杨世贵. 咖啡种类及优良品种简介[J]. 农村实用技术,2009(1):42-43.

[8] 潘家驹. 作物育种学总论[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9] 吴 裕. 浅论植物种质、种质资源、品系和品种的概念及使用[J]. 热带农业科技,2008,31(2):45-49.

[10] 朱之悌,林惠斌. 森林基因资源收集与保存的要点和方法[J]. 世界林业研究,1992(2):13-20.

[11] 李贵平,杨世贵,黄 健,等. 云南咖啡种质资源调查和收集[J]. 热带农业科技,2007,30(4):17-19.

[12] 俞 浩,陈振佳,陈月梅. 咖啡种质资源收集与抗锈鉴定(初报)[J]. 热带作物研究,1991(4):32-36.

[13] 陈振佳,陈月梅.咖啡抗锈种质资源收集与抗锈鉴定(第二部分)[J]. 热带农业科学,1996(2):18-24.

[14] C J Rodrigues, Jr, A J Bettencourt, and L Rijo. Races of the Pathogen and Resistance to Coffee Rust.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1975(13): 49-70.

nlc202309020330

[15] Eskes A B.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variation in pathogenicity of races of coffee leaf rust(Hemileia vastatrix) detected in the arace of S?o Paulo, Brazi. Netherlands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1983(89): 31-46.

[16] 张星灿. 云南干热河谷发展咖啡生产之我见[J]. 热带农业科技,1993(3):58-61.

[17] 蔡传涛,蔡志全,解继武,等. 田间不同水肥管理下小粒咖啡的生长和光合特性[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7):1 207-1 212.

[18] 钏相仙,白燕冰. 小粒种咖啡7963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总结[J]. 云南热作科技,2001,24(2):13-16.

[19] 周 华,李文伟,李锦红,等. 咖啡优良品种筛选及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J]. 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规划研讨会——其他热带经济作物产业发展论文集,2012.

[20] Zobel B J, Talbert John. Applied Forest Tree Improvement[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Inc. 1984.

[21] 李维锐.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对策[J]. 热带农业科技,2009,32(1):26-28.

[22] 孙 燕,董云萍,杨建峰. 咖啡立体栽培及优化模式探讨[J]. 热带农业科学,2009(8):43-46.

[23] 张洪波译. 小粒种咖啡与四倍体中粒种咖啡种间杂交与回交的实验结果[J]. 中国热作科技,1994,17(3):41-45.

[24] Russell P J.Genetics(fourth Edition)[M].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1996.

[25]章传政,黎星辉,朱世桂. 国内咖啡光合作用研究[J]. 热带农业科技,2005,28(3):38-41.

[26] 林 鹏,郑元球,丘喜昭,等. 影响小粒咖啡光合作用的生态生理因子的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20(4):468-475.

生长调查 篇11

1 造林沙地的自然概况

榆林市位于东经109°42′, 北纬28°14′, 海拨1100m, 属于干旱、半干旱沙漠, 年平均气温8.1℃, 极端最低温度-32.7℃, 极端最高温度38.6℃, 全年日照时数2928小时, 10℃以上活动积温3208℃, 年降水量438毫米, 无霜期151天。

沙丘类型以新月型沙丘链为主, 沙丘高度7~9m, 迎风坡年风蚀带5~27厘米, 地下水位1~7米, 天然植被覆盖度1.8~6.2%。冬春季多西北风, 夏秋多东南风, 年平均风速3.6米/秒, 最大可达28m/秒, 造林时易遭沙压, 腐殖质含量少, 氮素缺乏, 主要成份为贫瘠的石英砂, 生长的主要植物沙打旺、踏榔、花棒、柠条、紫穗槐等植物。

2 樟子松的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

樟子松为常绿高大乔木, 树高可达20余米。主要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盟一带沙质草原上, 在呼伦贝尔盟草原的海拉尔西山和北山及红花尔基附近沙地上, 樟子松天然及天然更新的幼树生长良好。属阳性树种, 针叶多集中生长在树冠的表面, 樟子松的孤立木或侧方受光照充足的树木, 侧枝及针叶繁茂, 幼树在林冠下生长不良, 一般年龄达150~200年, 有的多达250年。

樟子松对土壤肥力要求不苛, 耐干旱。据观测:当固定沙地0~125厘米的沙层含水量为2.0~3.0%的情况下, 杨、柳等阔叶树种叶子枯黄, 少数叶子脱落, 而樟子松则叶色正常、生长健旺。

樟子松生长迅速, 一般是5龄前生长缓慢, 但6~7年后开始加快。在干燥的沙丘上, 主根长一般达1~2米, 侧根特别发达, 多分布到地表10~50厘米沙层内。常形成许多侧面下垂根, 能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而且根系的可塑性很强, 能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同时由于樟子松来自北寒带地区, 幼树叶在越冬前变色, 能够自我保护, 不易受寒冷突袭之害。

3 榆林市沙地樟子松的生长状况

榆林市引种始于上世纪60年代, 通过引种试验、中试到大规模生产造林推广,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对1979年在榆阳区部分沙地上引种栽植的樟子松进行了调查, 95%以上的樟子松, 针叶碧绿, 枝干茁壮, 顶芽饱满, 长势旺盛, 生长状况良好, 比栽植在沙地上的油松耐寒、耐旱、生长势好。

樟子松在榆林市高生长始于4月下旬, 6月中旬基本停止, 而以5月生长最快 (占全年生长量的75~85%) , 以后由于顶芽逐渐形成, 则有少许的高生长。粗生长也伴随着开始, 一直延续到9月末, 其中以5、8月生长较快。

3.1 固定沙地上栽植的樟子松生长量调查

樟子松幼树栽后最初几年的高生长比较缓慢, 特别是在栽后的第一年里, 由于起苗时根系受到损伤, 短时间内根系不能从地下充分吸收水份, 与定植后第二年相比, 其生长发育约晚20~30天。因此, 栽后当年应加强抚育管理, 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为主。栽后第二年高生长量平均10.6厘米, 最高的14厘米, 第三年幼树平均高生长量22.2厘米, 高的达30.3厘米。从第五年以后高生长明显加快, 年平均高生长量38.8厘米, 最高的生长量达53.0厘米。栽后第七年, 年平均高生长量51.8厘米, 最高可达56.0厘米。详见 (表1)

单位:厘米

调查地点:榆林市樟子松种子园造林区

3.2 固定沙地上生长的樟子松标准株生长量调查

在低平固定沙地上, 连续测定一株10龄樟子松幼树, 长势比较好, 树高4.06米, 胸径6.54厘米。同样表明樟子松幼树的一般生长规律:5龄以前高生长缓慢, 以后高生长逐渐加速, 其胸径连年平均生长量为1.28厘米, 最高达1.29厘米, 说明樟子松的直径生长也非常迅速。详见 (表2)

单位:厘米

调查地点:陕西省治沙研究所造林试验区

3.3 在庇荫和全光照条件下樟子松幼树生长量调查

樟子松耐庇荫的程度很差, 在被压、阳光不足的情况下, 芽小, 干枝纤细, 生长不良。祥见 (表3)

单位:厘米

调查地点:榆林市樟子松种子园造林区

3.4 相同立地条件下樟子松、油松生长量调查

在立地条件相同的沙地上, 对同时栽植的樟子松、油松进行观测记录, 调查发现樟子松在树高、直径等方面的生长量都比油松大。祥见 (表4)

调查地点:榆阳区大墩梁林区

4 结论

1) 樟子松在榆林固定沙地上长势良好, 5龄以前生长相对缓慢, 5龄以后生长明显加快。

2) 樟子松喜光, 不耐阴。

3) 在立地条件相同的沙地上, 樟子松生长明显好于油松。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土保持研究, 1995.

[2]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0.

上一篇:平面视觉下一篇:意外死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