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业标准

2024-10-06

日本工业标准(共12篇)

日本工业标准 篇1

0前言

应日本农业机械工业会邀请, 2013年9月1-8日,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组织国内农机生产、研究单位的企业领导及专家共38人赴日本考察, 先后参观访问了山本制作所、久保田茨城工厂、丸山制作所千業工场、石川商会、金子农机埼玉工场、日本农业机械工业会等6家企业, 参观了山行县农机展。考察团对日本农业机械的技术、产品、生产、管理、组织运行模式等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与日方同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通过这次考察, 对审视我国的农机工业现状和思考今后的发展方向、有很多的启示。

1 日本农业及农机工业的概况

日本农业机械工业会是农机企业自发组织的民间社团组织, 会员有68企业 (基本上包含了日本的主要农机企业) 以及4个协会成员, 主要开展以下活动:①代表农机企业同政府打交道, 向政府提议重视农机工业和农业机械化, 为行业争取相关政策;②统计分析收集提供行业数据, 为企业提供需求预测;③协助企业开展测试、安全评估, 防止农业生产安全事故, 组织合作及开展培训活动, 请求官方控制农业机械污染排放问题;④积极促进标准化活动, 提高农业机械的安全和便利;⑤促进对外交流, 组织国际间的合作;⑥组织行业的评奖、颁奖、迎新等各种会议, 增强行业内的相互交流。

1.1 从事农业家庭状况

日本从事农业作业的家庭情况见表1。

万个

注:数据由日本农业和农业机械日本农业机械工业会提供。

从表1可看到, 日本的农村家庭在逐年减少, 2012年农村家庭比1960年减少了456个, 2012年全职农村家庭是1960年的20%。

1.2 农业机械产值

日本农业机械产值2005年是49.06亿美元, 2012年是57.66亿美元, 增长了17.5%;农业机械的出口在2008年最高, 达20.69, 占农业机械产值的40%, 2012年比2008年有所下降, 占农业机械产值33%。见表2。

1.3 主要农业机械的推广

1970年至1990年, 日本的拖拉机、水稻收割机等都处于一个推广量增长期;1990年至2010年, 推广量开始减少, 原因是当市场已拥有一定量的时候, 农业机械的需求量就开始减弱, 新增的农业机械主要是对旧产品的更新换代, 主要推广一些性能好、生产率更大、功能更多的农机产品, 淘汰一些落后、耗能大的产品。可以看出, 农业机械化发展到一定阶段, 必然由量的增长过渡到重视质量的提高, 推广量会慢慢减少, 一些新的机型出现取得一些旧机型, 性价比差、功能单一、高能耗的产品将推出市场。见表3。

注:数据由日本农业和农业机械日本农业机械工业会提供。

万台

注:数据由日本农业和农业机械日本农业机械工业会提供。

1.4 企业文化

日本农机企业创建的时间都比较早, 山本制作所、久保田、金子农机等企业创立的时间都已超过百年。日本农机企业非常重视对员工的培养, 认为有好的员工才能创造好的产品。员工很多终身都在一个企业工作, 对企业有高度的认同感, 企业培养了高素质的员工, 而员工又以高素质的专业精神回报企业, 企业千方百计营造企业与员工荣辱与共的企业文化精神。另外, 企业高度重视自己的产品质量, 教导员工把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视为自己能够幸福的前提条件。例如, 山本制作所的社信就是“育人、造物、创造美好生活”。

日本农机企业都比较注重企业形象的宣传。到久保田参观, 他们首先就是给客人播放企业宣传专题片。久保田的专题片拍得很激动人心, 展示了每个瞬间在全世界都有该公司设备运作的壮观场景, 挑战全球难点技术, 以解决阻碍人类进步的技术为已任, 与全社会共生共荣的远大抱负, 很容易令人对企业理念产生共鸣, 从而对企业产生好感和相信设备的精良。

1.5 产品质量保障

久保田的筑波工场主要是生产拖拉机和发动机, 创建于1975年, 占地34万m2, 建筑面积13万m2, 农机用发动机和柴油机生产销售全球第一, 生产过程导入汽车生产线的概念, 筑波工场可生产2 000多种型号的拖拉机, 每天可产出100多种型号的拖拉机, 这么多种型号的产品在同一个工场的几条组装线上完成, 其严密的生产管理、产品通用性设计的强大兼容性可见一斑。为了确保装配时不漏装零件, 所有装配的零部件都是电脑配送, 不会多一个零件也不会少一个零件。为了保证每个零件的螺丝都上紧, 工人使用的气动扳手会根据扳手的旋转圈数判断是否上紧, 一旦发现没有达到预定的圈数就会通过指令提醒工人。在很多生产环节特别是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比较差的工序, 尽量使用机械人代替工人, 通过电脑的智能化标准操作可减少很多人为操作的差错, 保证产品组装质量。

丸山制作所是一家有110年历史的老农机企业, 在植保机械、园林机械、小型发动机等小型农机具生产方面享有盛名, 长期以来都专注在这些领域, 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不是特别高, 但在产品的生产管理、质量保证上非常下功夫, 产品轻便、多功能, 以价廉物美取胜。在组装线的每个工位工作量安排上, 根据人的生理结构和行为心理学特点, 设定出每个工位的最佳工作程序, 以最适合人体功能的设置换取最高的工作效率, 所以可以把组装成本降到最低。在它的小型割草机的组装线上, 虽然每道工序都已精准设计, 但到最后还设有一道称重式检测工序, 只要产品的质量的轻重有一点偏差就证明有漏装的零件, 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检测工序可以使组装实现百分百的准确无误。

2 日本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

日本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

一是注意发展大型高性能的农业机械, 追求舒适的作用环境, 大型拖拉机驾驶室的内部配置与汽车接近。近年来日本农机出口占总产值的比例在30%~40%, 欧洲和北美是日本的主要出口市场, 日本国内也鼓励土地流转和通过扩大规模取得较好效益, 所以只有发展大型高性能农业机械才能满足出口和适应经营规模扩大的需要。

二是重视智能型、小型化农机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适应小规模经营和老年农民和妇女使用。例如山本制作所开发的投币式小型精米房, 农民把稻谷到进去, 系统自动算出需要多少钱, 农民把钱投进去, 设备就可以自动把稻谷碾出精米, 整个系统是自助式的, 不需要工作人员操作, 非常方便小规模种植稻谷的农民使用。

三是重视发展环保型农机, 更加注重产品的安全性能, 新开发的产品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考虑低能耗、低排放。例如, 拖拉机降低排气烟度和降低噪声, 安装驾驶室或安全架, 以提高拖拉机的安全性能;动力喷雾器技术不断创新, 提高植保机械的雾化质量, 减少农药的浪费;远红外干燥技术在稻谷干燥机上的应用、太阳能技术的应用等等。

3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启示

3.1重视农机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 从省到市到县都建有农机厂, 当时的农机厂大多数是解放后毛泽东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时期建立的, 全国农机系统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90年代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除了拖拉机厂等几家大型的农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以外, 全国很多农机厂都转产、重组或倒闭了。国内现在的农机企业属于老企业的不多, 员工普遍工龄不长, 对企业的感情不深, 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烈, 很多员工都没有受过专业技术培训, 企业的人员流动性很大, 企业的优秀人才留不住, 能工巧匠特别缺乏, 自主研究开发能力薄弱, 这点与日本农机企业相比有较大的距离。

我国的农机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重视对员工素质和技能的培养, 在职位提升、薪酬、绩效等方面制定有利于稳定员工和留住人才的措施, 营造一种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树立育人造物、好的人才造好的产品的人才理念, 从源头上提升我们的农机企业。

2.2确立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理念

日本农机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很高, 不断用新技术对传统产品进行升级改造, 适应新的产品结构调整和农村发展需求。在生产过程中引入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 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流程, 重视在生产工艺和组装装配上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 通过专用仪器设备、信息反馈报警等监控和检测手段, 尽量减少工人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农机企业只有确立了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理念, 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最大限度地保证农民的利益, 实现企业自身的良性循环。

2.3紧跟现代农业装备的发展趋势

与日本相比, 我国农机的智能化水平、环保、高效、质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距离。我们要注意发展大型高性能的农业机械, 形成在大型多功能农机方面的自主供给能力和在世界上的销售网络, 占领高端农机市场, 提高农机企业的利润率。根据经济、区域特点、经营模式等国情特点, 重视多功能型、小型化等轻简型农机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适应小规模经营和小地块的农机作业, 同时满足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农业劳动以老年农民和妇女使用为主的需求。重视发展环保型农机, 注重产品的安全性能, 新开发的产品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要考虑低能耗、低排放, 逐步淘汰一些高能耗、高废弃物排放农机产品, 通过扶持开发生产节能农机产品, 提高产品准入门槛等政府行政手段干预, 发展我国环保、节能、安全性高的农机产品。

日本工业标准 篇2

「学费」:

A、日本语言学校:

学校报名费:1600~2400人民币左右

学校学费:5万-7万人民币左右

(注:通常大学的别科与专门学校的日本语学科的学费与语言学校都差不多)

B、国公立大学:

大学报名费:约2400人民币(不分国、公、私立)

国公立大学学费不分地区,专业、院校排名,学费基本都保持在每年3-4万人民币/年。

C、私立大学:

大学报名费:约2400人民币(不分国、公、私立)

私立大学根据专业不同,学费浮动性较大。普通文理科专业一年的学费均在5万-8万人民币左右不等。艺术类,设计类专业费用较高,每年的学费金额大概在8-10万人民币左右。

以上费用统计不含留学生学费减免,如果留学生获得日本大学的学费减免(一般是减免学费的30%-50%),学费可能会更低。另外,日本大学奖学金政策相对宽松,大学在读的留学生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拿到不同额度的`奖学金。

D、大学院(研究生)

通常大学院的学费比大学稍微便宜一些。

国公立研究生的学费:约2万-3万人民币

私立大学研究生学费:约5万-8万人民币

「生活费」:

日本的生活费用与欧美国家相比不算高。一般留学生到日本后可以住在语言学校的宿舍,当然,也可以选择在外自己租房。语言学校毕业后,会升入日本大学,日本的大学一般是不提供留学生住宿的,所以大部分的留学生都会选择和同学或朋友在外合租。日本的房租根据地区不同,金额差别也较大。东京地区较高:2,500-4,000人民币/月。其他地区:1,500-3,000人民币/月。

留学生在日本可享受留学生医疗保险,看病开药均享受7折优惠。另外,日本交通便利,留学生一般是利用电车或者地下铁上班,只要出示学生证,都可以办理价格优惠的学生月票。相对来说会节省一点日常开支。

如果在日本生活,花销最大的应该要算吃饭了。日本的水果,蔬菜费用较高,肉类价格跟中国出入不大。生活费用加上住宿费,东京地区一个月大概在6,000-8,000人民币左右,其他地区在4,000-7,000人民币/月不等。

这样算下来一年生活费基本在6万人民币左右。东京由于是繁华都市,生活费自然也会提升,基本保持在9万人民币左右。

「打工」:

日本是为数不多允许留学生打工的留学国家之一。据日本入国管理局规定,留学生每周的合法时间为28小时。留学生可选择在超市、料理店、工厂、便利店等地打工。打工按小时计费。东京等繁华地区时给较高,一小时大概在950-1100日元左右,合人民币大概为70元左右,一周打工所得为1800人民币左右,一个月大概7200元人民币左右。而其他地区和东京相比略低。在800-900日元一小时左右,一个月大概5300元人民币左右。

日本“工业奇迹”曾满载劳工血泪 篇3

进步象征还是耻辱印记? 早在2014年1月,日本政府就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了申请书,为23处“明治工业革命的标志”申遗。日本政府称,申遗主题为“从亚洲小国到世界经济强国”,希望借此推动旅游业发展,并“恢复公众的民族自豪感”。福冈县大牟田市长古贺道雄对日本共同社解释说,日本在非西方国家中“第一个接受了工业革命的浪潮,仅用50多年就完成了工业化”,工业遗产群展示了“这一在世界史上罕见的阶段”,凸显了日本从封建制农业社会到工业强国的转变。

美联社却注意到了历史的另一面——表面上看,这些遗迹仅涉及明治天皇统治时期的1868年至1912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无关,但日方刻意模糊了一个事实:成千上万的韩国、中国平民及外国战俘,曾被迫在这些工厂和矿山中忍受着虐待和危险日夜劳作。韩国《朝鲜日报》更直白地指出,日本申遗的23处设施中,包括9所炼钢厂、5家造船厂、3个煤矿和5个非工业基地,遍布长崎、福冈、静冈等8个县。其中,长崎造船厂、八幡制铁所、军舰岛等7处设施,与日本强征5.7万名朝鲜半岛劳工的所作所为难脱干系。近1年多来,韩日两国多次就此磋商,迟迟无法达成共识,直至7月4日,因韩国政府的强烈反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申遗项目审定工作被迫推迟了一天。

同为日本在20世纪上半叶对外扩张的受害者,中国方面也强调“世界遗产应本着促进和平的原则”。史料记载,除了对劳工的盘剥,位于福冈县北九州市的“八幡制铁所”是用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的战争赔款所建,支持其生产的煤铁资源,许多也是从中国掠夺而来。

每位劳工都有一段血泪史 “我还没咽气,他们就想埋藏真相,就想只手遮天?”在韩国首尔,90多岁的金汉秀(音)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发问。他表示,绝不接受日本为“战争罪行的遗迹”申遗。1944年,26岁的金汉秀和180多名韩国工友一起被送到日本长崎造船厂服苦役。“饥饿难耐”,金汉秀清楚记得当时的生活——雇主提供的食物“比动物饲料还可怜”,只有用芝麻渣和豆子制成的饭团,以及用海水煮过的红薯。对劳工来说,食不果腹并非最痛苦的记忆,93岁的孔孝素(音)曾于二战期间在福冈县三池矿山做苦力,后因逃跑而遭毒打,丧失了听力。在暗无天日的矿井里,他经历了无数生死瞬间:塌方、体罚、疾病……因为不断有人死去,原本拥挤不堪的宿舍竟变得宽敞起来。如今,一些曾被日本强征的韩国劳工正联手起诉日本企业,要求后者结清工资并道歉,“世界已经改变,但它们拒绝反省。”用余生为自己讨个公道,是劳工们共同的心愿。

愤怒的呼声之外,更多当事人已撒手人寰。1942年3月,英国巡洋舰“埃克塞特”号被日军击沉,斯通的父亲落水被俘,随即被送上了开往长崎的“地狱之船”。1945年,体重只剩38公斤的老斯通终于回国,但在45岁时便早早离开人世。“父亲并没过多讲述他的战俘经历,但我相信,那段日子加速了他的死亡。如果日本要申遗,我觉得,他们至少要问问曾在那些地方受到摧残的人们。”斯通告诉英国《每日电讯报》,“将世界遗产的头衔授予曾发生过暴行的地方,父亲的在天之灵必定不会愉快。”

大批受害者至今埋骨他乡 据美国《外交官》杂志网站报道,日本对外国劳工的奴役不仅存在于二战期间,而是其19世纪末采矿业和制造业的重要组成环节。从明治时代开始,日本就使用“工业监狱”为私人工厂供应劳动力,来自中国和韩国的劳工曾在日本的矿井和码头扮演重要角色。战争爆发后,日本工业巨头更疯狂地榨取外国劳工的血汗,此次申遗的工厂和矿山只是这个非人道体制的冰山一角。一个例证是,在日本战败前的一年间,就有近4万名中国男性被强行带到日本的135个地区服苦役,统计显示,平均每6人就有1人埋骨他乡。

面对变本加厉的剥削,劳工们曾奋起反抗。1945年6月30日,遭日军强掳至日本秋田县大馆市花冈矿山的一批中国工人,因无法忍受严酷的环境和虐待发动起义,最终遭到镇压,约400名劳工丧生,史称“花冈事件”。

时隔70年,为还原历史真相,幸存的两名当事人会同11名劳工遗属,在今年6月底以一纸诉状将日本政府告上大阪地方法院,要求道歉并索取赔偿。“如果日本拒绝面对过去,我们永远无法建立友好关系。人们应该了解日本强征劳工的历史,藉此,我们可以向下一代传递和平的声音。”中国劳工遗属告诉《日本时报》。

日本不满韩国船舶工业扶持政策 篇4

由于船舶市场形势日益严峻, 问题不断涌现, 各国的救市政策也在加强。在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 各方均在关注彼此的政策措施和企业动向, 当然也出现了不满之词和批评之声, 最先对他国政策发难的是日本。引起日本船界激烈反响的是韩国从金融危机后相继推出的庞大救助计划, 其措施之多、动作之快、金额之大刺激日本船界的神经。作为曾经大力进行船舶产业结构调整的国家, 日本对韩国救市举措的批评随着措施的步步深化, 严词日益激烈, 甚至计划7月份在巴黎举行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会议 (OECD) 上, 重提全球造船业公平竞争之议题。

一、韩国政府推出的主要救助政策

从韩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过程来看, 政府在经济起飞和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引导和组织作用, 国家经济主要通过政府主导实现现代化。而纵观历次经济危机, 韩国政府对处于萧条期的船舶企业往往给予积极的救助, 这在本次金融海啸中表现突出。

1. 通过信用评估提供金融救助。

韩国政府出台的政策的主要特点是动作快, 措施多。政府最初稳定造船业的努力主要集中在信用评估上。金融危机爆发后, 韩国经过反复论证, 出台了由政府导向, 韩国金融监管服务局和韩国金融委员会负责实施的造船业的结构调整政策。对处于资金困境的中小船企实行信用评估, 给予较大的支持力度。截至目前, 信用评估已经进行了三轮, 但仅淘汰了2家船企 (C&重工和YS重工) 。其他大部分新兴中小船厂被认定为良好, 陷入严重财务困境的大韩造船、Nokbong、Jinse重工、TKS船厂和Seko重工等船企虽然被评定为风险较大的企业, 但并未出局, 被认为是能够救活, 成为勒令调整的对象, 要求在债权银行监管下进行重组, 并继续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

这种评估结果出乎意料, 按预定标准, 如果严格执行评估细则, 大约有10家船企应被出局。之所以出现如此局面, 与韩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复杂性分不开。金融监管服务局、金融机构、新兴中小船厂各自的立场不尽相同。金融机构和新兴中小船厂由于利益关联, 在评估中, 金融机构均表示其贷款船厂经营稳定, 这导致负责评估的主要银行很难依据评级标准, 对船厂进行严格的评估。

2. 设立船舶基金救助航运业。

韩国政府的救助政策还注重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通过设立航运基金扶持航运业的发展, 对造船业的下游进行救助, 改善其竞争力, 扩大市场份额。综合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 韩国国土海洋部和金融委员会牵头, 韩国资产公社出资30%、银行出资60%, 吸引民资10%, 共融资4万亿韩元设立船舶基金。该基金主要是用于购买陷入困境的航运公司的商船, 再把这些商船以优惠条件租赁给航运公司, 支持它们继续运营, 以防陷入困境中的航运企业廉价出售商船抵债, 造成市场混乱。

此外, 最近韩国政府新出台大手笔的救助方案, 准备在今年年内向国内、国外航运市场注入高达21万亿韩元的资金, 拯救陷入困境的韩国造船业。在最近的解决方案中, 9.5万亿韩元作为贷款已经直接投向船厂和上游的供应商。如此大规模的救助资金刺激日本欲在OECD会议上指控韩国影响公平竞争。

二、日本船舶工业调整思路

虽然日本近日来发生几起中小型船企破产保护事件, 但这些公司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即遇到麻烦, 金融危机仅是促使其倒闭的催化剂。从整体上看, 日本造船业近年来执行的是相对稳妥谨慎的发展战略。日本在上一轮结构调整时已对造船企业进行了重组, 在船市高峰期时, 日本国内也没有涌现出大量新生中小船企, 所以在这一轮船市低迷时, 日本造船业不存在像中韩两国结构调整一样的棘手难题。

在承接订单方面, 日本船企在市场繁荣时适度接单的分寸把握地较好, 而且日本新船订单中60%来自国内, 所以在撤单潮中受冲击比韩中两国相对要小。在订单的选择上, 日本船企对市场相对保守的判断为其省去了诸多麻烦。例如, 就集装箱船市场而言, 由于日本业界均认为万箱集装箱船效益和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所以日本船企未接超大型集装箱船, 日本航运公司也未主要依靠这类船型。当前, 超大型集装箱船处于风雨飘摇中, 成为韩国各大船企手中“烫手的山芋”, 日本船企则得以免于陷入与大型集装箱船船东的纠纷中。

与韩国思路不同, 日本的调整思路是直奔产品和技术。日本主要船企, 如三菱重工、三井造船、日立和川崎造船等均是造船与主机制造融为一身的企业。在船市低迷时期, 这些船企均投资几十亿日元研发生产新一代节能船机, 其目的就是抢滩国际船市新一代节能船机市场。

日本国土交通省5月29日公布了为“支持减少船舶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开发”提供一次补助金的决定, 给予15家船企和船用设备制造厂资金支持。

节能船机的开发预算共12.2亿日元, 如果将日本财团通过日本船舶技术研究协会提供的补助以及个别企业的出资加起来, 2009年的预算规模达到36.6亿日元, 资助计划时间为4年。预计目标是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30%。

此外, 日本船企还将海洋工程装备列为非船业务开发重点。如万国造船和新泻船厂开始自己开发设计三用工作船。

三、日本对韩国造船业救助政策的批评焦点

1. 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

除金融危机的冲击外, 当前船舶工业还受到造船能力过剩的重压, 因此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主要造船国发展船舶工业的重要手段。

日本对韩国政府救市措施的指责主要集中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 即政府出手保护将使造船业产能过剩无法解决, 是不负责的行为。

日本造船工业会公开批评韩国造船业的结构调整力度不够, 呼吁效法日本在上世纪航运低潮期大幅削减50%产能的做法。近几年韩国新兴船厂数量猛增, 产能扩张过快, 假如政府在现阶段救助船厂, 会对整个造船业界构成极大伤害。韩国此次调整政策采取金融扶持和其他财政手段介入造船业, 不能有效的控制产能增长, 反而还保留了过剩生产能力。

而韩国则否定了日本在20世纪70~80年代船市萧条期采取的调整手段, 认为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没有考虑全球市场的竞争状况和企业的处境, 而单纯采取缩减国内造船企业产能的方式, 这种“一刀切”的结构调整导致日本造船业生产效率的恶化和国际竞争力的衰退, 进而使日本在世界造船业的地位迅速下滑。

日本当年主要以船舶大小来划分船厂的专业化程度;而韩国认为应以技术水平和生产要素的竞争力来推动结构调整, 同时根据市场法则进行民间企业的自发结构调整来提高整体效率。

2. 指责韩国破坏造船业公平竞争环境。

韩国的造船业扶持政策惹来日本船界的不满, 日方认为韩国为挽救面临倒闭潮的本国船舶工业, 分别推出不同救助与促进措施, 这些举措将妨害造船业界的公平竞争, 亦会阻延船厂自然淘汰。因此, 日本拟重提造船业公平竞争。

以前在OECD的造船业会议上, 韩国、中国、日本、欧盟和挪威就全球造船业竞争规范进行激烈辩论, 焦点围绕撇除所有扰乱市场正常竞争的外在因素, 包括不同形式的补贴, 但各国代表始终难以达成共识。

新版标准日本语单词练习 篇5

鸡肉鸡蛋盖饭 咖喱(饭)第八课 礼物 票 小册子 纪念品 日程表 影集 花 钱,金钱 圆珠笔 作业 航空邮件 速递,快件 传真 邮件 电话号码

第九课

菜肴,饭菜 四川菜 汤 北京烤鸭 食物,食品 日式牛肉火锅 温泉 热水,开水 水,凉水 浴衣,夏季和服景色,风景 药 天气

鸡蛋 干酪 苹果 草莓 荞麦面馆 网球 慢跑,跑步 足球 棒球 申请书 信 CD 音乐 住址 姓名 事件,事情 报纸 纸折的飞机 巧克力 冰激凌 面粉 筷子 勺子 哥哥 韩语 傍晚 午休 拿到,得到 大海 山 纸 新闻 女性 来宾 玻璃杯 歌舞伎 心情 很多 辣 甜 咸

电影 动物园 熊猫 喝 买

拍照,拍摄 写 读 听 吃 看 干,做 打扫,扫除 见 寄 做,制造 胖 寄(信)

收到,送到,寄到画

借出,借给 学习给

打(电话)借 教

酸 苦

好吃,可口 不好吃,难吃 热,烫 凉

愉快,快乐 有趣,有意思 无聊 广阔,宽敞 狭窄 大 小

忙,忙碌 好 不好,坏 极好,绝佳 远近高,贵 第十课 红叶 故乡 大街 城市,街道 场所 餐馆;商店 玩偶 作品 雕刻 汽车 工具 鱼 点心 物品,东西 季节 修学旅行 游客 作家 部长

平日,非休息日日子 生活 世界 晴天 雨,下雨 阴天 雪 脏

漂亮,干净 有名 热闹,繁华 安静 空闲 热情 喜欢 讨厌

低 便宜 寒冷(天气)热 蓝色的 白色的 新 方便 不方便 健康,有精神 简单 英俊,帅气

第十一课

歌,歌曲 卡拉OK 摇滚乐 流行音乐 西方古典音乐 钢琴 画儿 英语 西班牙语 体育,运动 游泳 高尔夫球 开车 饮料 酒,酒类 肉 蔬菜 水果 向日葵 蔷薇,玫瑰 计算机,电脑 窗,窗户 结婚典礼 摄影展 旅馆,旅店 别墅

木片儿拼花工艺品花纹,纹案 外国 会议

旧 难 容易 多 少 可爱

我(男性自称)懂,明白 犹豫,难以决定 会;能;完成 关闭,关门 疲倦,疲惫 散步 害怕,恐怖 红 疼,疼痛

擅长,高明,水平高不高明,水平低 不擅长,不善于 有时,时不时 经常,常常 偶尔,很少 还,再,又 为什么 所以,因此

第十二课

季节

冬天,冬季 春天,春季 日式饭菜 寿司 梨 香蕉 橘子 烧酒 日本酒 红茶 乌龙茶 茉莉花茶 绿茶 果汁

声望,受欢迎 座位,席位 班级 种类 个子 哥哥,兄长 最近,近来 下(雨,雪),降 年轻

暖和,温暖 凉爽 快 非常喜欢 最,第一

~得多 仍然,还是 第十三课 包裹 明信片 邮票 抽屉 相册 烟,烟草 漫画

车库,汽车房 修理 酒馆 生啤 烤鸡肉串 炸鸡,油炸食品 土豆炖肉 保龄球 头发 象,大象 白天,中午 另外,其他

花费(时间,金钱)花开 游泳 玩,玩耍 吸(烟)剪,切,割 大约,大概,大体 第十四课

海运 文件,文稿 稿子,原稿 报道 记录 车站一带 桥,桥梁 拐角 人行横道 右,右边 左,左边 十字路口 路,道路 门 电,电力 太极拳 早饭 晚饭 户外烧烤 通过,经过 急,急忙 飞,飞行 死,死亡 等待,等候 卖,销售 说话,说 过(桥),穿过取,卸货 选,选择 消除 行,行走 拐弯,曲折 洗涤 离开 外出,出门 打开,开启 过 看;出示 开(灯)下(车,山)买东西 毕业 吃饭,用餐 整理

复印 暗

够受的,不得了 相当,很,非常 这样,如此 那样 过会儿 然后 第十五课 小船,小艇 长椅,长凳 市政府 手机 禁止吸烟 感冒 发烧,体温 睡眠 澡堂,浴室 药店 空调 火

精神,意识

事先商量,碰头,商洽勉强,难以办到 禁止停车 禁止进入 严禁烟火 禁止拍照 乘坐,乘 用,使用 坐,落座 进入,加入

是,说,讲,告诉 取,取得 唱,歌唱 说,传达,转告 停,制止 热乎,温暖 没关系,放心 不行,不可以 好好地,充足地 当然,不用说 好好地,安静地 第十六课

操作,操纵 机械,机器 旅行社 航空公司 营业部 IT产业 产品 建筑师 设计

(制作)图案 造型,形状,形式最新 领带 钱包 革,皮革 布,布匹 水壶,水筒 绿,绿色 脚

手指,指头 眼,眼睛 鼻,鼻子 脸,颜面 头,头脑 份证件 错误,失误 问题 广告 牌子 展览会场 门票 服务 天棚 戒备,警备 圣诞树 澳大利亚人 诸位 孩子 旁边,侧面 拥有,持有 居住

认识,知道,了解修改,改正 收拾,整理

练习结婚 安心,放心 开朗 长远 短,短暂 轻松,轻微 温和,体贴 纤细 粗,胖 黑,黑色 独特,唯一 安全 耀眼,花哨 朴素,质朴 严格 认真;严肃 珍贵 繁杂

好好地,的确,完全 马上,立即 相当,非常,很 第十七课 西服 毛衣 笔记本电脑 摩托车 年糕小豆汤 天麸罗

新年后首次参拜 健康 恋爱 连续剧 对象,对方 恋人 前辈 男性 外国人 夏天 开始 联系 想要 美观,杰出 下次;这回

一定 快要 先,首先 第十八课 声音,响声 声音 空气 儿子 医生 令爱

社会的一员,成人 旅行导游 学者 飞行员

设计者,设计家 时段廉价销售 新年大甩卖 七折 定价 半价 价格 衬衫 裙子 颜色 红色 蓝色 过年,新年 时间 将来 准备 疾病

变,当,变成,成为开

适合,相称 闹,使人心烦 单纯,简洁

第十九课

物品,商品 盘子 垃圾 学者 熟练者 高级 高级班 会话 路线,滑道 滑雪 报告 护照 喉咙 碰,触 脱

摔倒,跌倒 渴

痊愈,医好 滑行 喊 归还 帮忙 搬运 丢,丢失 掉,使落下 放置 支付 站,立

慌张,惊慌,着急扔,扔掉 加班 担心 真的,真正 早点儿

好不容易,终于 很,相当地 第一次 先 第二十课 爱好

特长,拿手的技术 兴趣 梦,理想 吉他 胡琴 书法 钓鱼

兜风,开汽车远游 编制;编织品

手工做,自己做,手制中华街 中国菜 饺子 皮 春节 狮子舞 宿舍 洗衣机 淋浴 肚子 授课,上课 资料 法语 小说 海岸 寒假 野营 大家 自己 全员 弹 饿,空 登,上 收集 淋;浇 请客,摆盛宴 回国 特别 第二十一课 语言 邮件地址 连休 黄金周 结束

休息时间 京剧 票(券)身体 地震 小偷,盗贼 停车场 交给 迟到 考虑 调查 穿 预约 感谢 运动 洗涤,洗 报告 危险 还是,或者 第二十二课 滑雪场

欢送会 方便;情况 预约 玩具 火灾 时间,期间 调动工作 手机 羽毛球 球拍

夫人,(别人的)爱人歌手 总统 做 高兴 困倦 重,沉重 突然;紧急 大致,还算 第二十三课 周末

滑冰,溜冰

口味,(食物的)味道

每次,每回 上下班,通勤 船

布料,衣料 关门时间 毕业典礼 不同,不一样 拥挤,混杂 定,决定 告诉

查(看),弄清(口味)重;浓(口味)轻;薄 早 晚,慢 第二十四课 郊游,远足 分手 说话 送行,送别 时间,期间 法律 想,思考 说,讲

找,寻找,寻求 笑

戒,停止,放弃 决定 睡懒觉 外出,出去 研究 可笑,滑稽 满

日本版“工业4.0”的首倡者 篇6

蒋丰:你的《第四次工业革命》2010年出版,到现在已经过去5年了。这5年内发生了很多变化,“第四次工业革命’有什么变化吗?“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德国的‘工业4.0”有什么区别?

藤原洋:“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中。它让人首先想到的就是lClT,也就是Intemet 0f Things(物联网)。这是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重要的技术支持。过去5年中,我越来越能感觉到,这种技术已经具备足够实力来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

首先,我想说,我作为一个亚洲的学者、企业家提出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概念与德国的“工业4.0”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和德国学者都认为,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打破了地球生态环境,第三次工业革命则重视可持续发展。我主张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用信息技术支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革命。

相对来说,德国“工业4.0”概念的范围可能要小一些。它主要讲的是用网络技术来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这是德国式的思考方式。德国的GDP中很大一部分是第二产业,这在发达国家中很少见。为了强化这一点,德国才提出“工业4.0”的概念,这是德国本土化的概念。而我强调的日本版“工业4.0”概念的内容不仅是制造业,更是世界所有民族、所有国家、所有产业共通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是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其中也包含德国的“工业4.0”。

蒋丰:老龄化问题是一个关系日本社会、日本未来的重要问题。“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少子老龄化问题有什么关系?

藤原洋:从世界范围看,日本的老龄化问题最严重,之后应该是德国和中国。如果日本顺利渡过老龄化,可以为世界提供一个很好的模板。随着医学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会更长,如果新生儿不增加,平均寿命又增加,这必然会导致老龄化。

“第四次工业革命”重视的不是量而是质,做同一件事时消耗更少的能源,也可以称之为“单人消耗较少型能源社会”。因此,以后的生活中,可以用更少的能源来维持整个社会的运转。中国的劳动人口减少还需要等一段时间,但现在的能源政策非常重要,要尽可能确保能够获得大量能源。像日本一样减少能源消费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提高能源效率,这种模式可以使“第四次工业革命”适应老龄化社会。

蒋丰:您在书中提到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比日本要先进。那么,中国可以学习日本的什么地方?反过来,日本可以学习中国的什么地方?

藤原洋:我认为,日本首先应当学习中国公司的构造,其次是企业家精神。要变革就需要推陈出新,成立新公司。中国人口是日本的10倍,但每天成立的公司数目竟然是日本的100倍以上,这就是创造新产品的原动力,这就是企业家精神,这就是创业者们。日本生活在永远不变的旧体制下,这与中国完全不同。我也经常去美国,感觉这个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中国企业家才具有那种企业家精神,日本和欧洲都没有。因此,日本必须学习一下。

反过来,中国在规模上有一定的优势,而日本则在质量上有很大优势,中国可以学习日本重视小地方,重视多品种少量生产。中国在大规模生产上具有优势,如果双方能互相学习就更好了。中国人喜欢考虑大问题,日本人喜欢考虑小问题。有时候应当考虑大问题,有时候也需要考虑小问题。

蒋丰:最近,“第五次工业革命”这样的名词也出现了,您认为“第五次工业革命”是什么?日本有什么优势?

藤原洋:“第四次工业革命”之后,那肯定是“第五次工业革命”。要说“第五次工业革命”是什么,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超越人类智慧的机器人登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高度发展,完成度也大幅提高,从多方面会超过人类。

虽然机器人在多方面超过人类,但还仅限于记忆与运算。现如今,机器人还没有自己的意识,都是按照人类编程来完成工作的,从这一点上来看,还是人类要更高一筹。

今后,电脑有可能自己编程。如果那样,电脑会有一定的自我意识也有可能最终超越人类。这是一个问题,处理得好,可以引发第五次工业革命,为人类带来便利。如果处理不好,人类可能会被电脑支配。人类一直都在开发新技术,有好的部分就肯定有不好的部分,给人类带来了便利,但也造成了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人类需要用更好的技术来治理污染。

如果说日本在哪部分领先中国,那应该是工业机器人。如果日本与中国分享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国肯定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比如说汽车工业,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涂装机器人,一部分是焊接机器人。在这两方面,日本具有压倒性优势。蒋丰:对于日本制造的“工业4.0”,您认为应当注意什么?

藤原洋:我说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指在重视经济发展同时,更重视整体地球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德国的“工业4.0”主要强调提高制造业的效率。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的重点是互联网。如果没有相互的连接,那是不行的。只在一个公司使用Internet of Things也是没有意义的。世界范围内的所有企业都参与进来,达到生产设备的共通才最重要。

看一下日本的制造业可以发现,日本的网络连接是由单个汽车企业、单个机械制造商组成的。我是推动网络的人,我认为,即使是不同国家的企业,也可以通过网络相互连接,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工业4.0”。可是,现在日本没有这样做。

我认为,国家间的竞争,随着时代变化已经没有意义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会导致战争,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则不会。从这一点看,企业间的竞争或许会更好。跨国企业日本有、中国有、美国有、欧洲也有,选择合适的地区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同样会产生雇佣关系,会推进企业的发展。拘泥于哪里制造的问题,我认为那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制造自己的优势产品,不论是中国制造还是日本制造,或者是德国制造,都无所谓。产品“必须这里制造”的观念,作为企业经营来说已经过时。当今世界,最应该强调的是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

(本文执笔者系日语版《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总编辑、中文版《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

日本工业标准 篇7

目前,川崎重工公司正在以通勤车辆为目标,致力于标准型车辆“efACE: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dvanced Commuter&Express train,即环境友好型标准通勤高速车辆”的开发。通勤车辆是载运乘客的电动车组中最基本的车型,结构要素少,因此,各厂家之间的技术水平差距较小,容易形成成本方面的竞争。因此而培育起来的“产品制造能力即设计与制造能力”,也将成为特快车辆及高速车辆方面设计、制造技术的基础。

1 构建铝合金车体制造的平台

在开发作为标准型通勤车辆“efACE”时,也应该一边统一基本要素及其设计思想,一边在结构上具有适当的变动要素。例如小轿车等,可从1种车身底盘加工制作出几种轿车产品。有时将这种车身底盘的模化参数(或组件)称为“产品平台”,本公司在研制目标标准车辆时也需要那样的平台。由于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抑制设计费、试验费及模具费用等,因此,即使制造辆数不多,也能提供价格与质量相比并不很贵,即性价比较好的车辆。

本公司首先对车体的主要结构即车体结构构建了产品平台。由于通勤车辆的车体材料不同,可大致分为铝合金车辆与不锈钢车辆,而下面着重介绍初期投资大的铝合金车辆的实例。

1.1 课题、开发理念及其特点

铝合金车体多数使用挤压型材,构成车体的底架、侧墙、车顶、端墙等各个车体部件(模块),再进行组装。图1为车体的截面图,主要采用空心挤压型材沿车体长度方向连接组合而构成车体。如果能按车体整体尺寸(长、宽)一次挤压加工出空心型材,则无需用焊接来连接,而在型材制造厂家,由于制造设备、加工能力有限,型材宽度的一般尺寸最大为400mm左右,整个车体截面结构上要使用15种型材、30处连接点,之所以种类繁多,是由于除了车体截面中的左、右对称部分外,几乎要使用不同的型材,虽说要按照需要来使用大小、尺寸不同的型材,但是,从挤压加工型材所需的金属模具来看,其模具加工费用高于加工制作车体的制造成本,如还要使用若干新型模具,则小批量车辆的制造也不能回收挤压模具的加工费用。

因此,本公司应削减新型模具的使用数量,预先定义哪一种车辆都可使用的“通用型材”,并且按削减使用型材种类的方针(在多处部位使用相同型材)着手进行开发。这种通用型材的应用是从以往就在实施的技术中选取的。铝合金车体的通勤车辆在国营铁路、私营铁路都是常见的,但其车体的宽度随着用户的不同,有2 700mm~2 800mm左右的各种规格。因此,在构成车底架的型材方面,只要根据用户需求,如果改变配置在端部的侧梁构件的宽度,就能削减新制作金属模具的数量,这种方法在车顶结构制作中也是同样有效的。

但是,在侧墙体方面,往往并不适合用该方法。侧墙部分的车门及窗户等开口部多,另外,也需要为安装设备及机器加工出一些吊装轨,其型材的截面形状是根据每种车辆需要进行单独设计。也就是说,不仅车窗的高度、大小不同,而且,由于多数情形下,座椅及行李架、内墙装修板之类的内装修零部件的安装位置,每种车辆并不相同,构成侧墙体的6种左右的型材几乎是不同的型材。尤其是对于解决侧墙体加工工艺方面的这类课题提出的挑战,是开发铝合金车体的一大特征。根据这种情况,应树立以下开发设计理念。

(1)按照有通用性的结构进行柔性设计

型材的共同化、通用化。

(2)生产的合理化

削减不必要的(造成浪费)磨削作业;

通过薄壁结构,确保安装空间。

(3)进一步提高外板质量

提高摩擦搅拌焊接(FSW:Friction Stir Welding)的质量。

(4)维持、提高车体强度与性能

通过车体开口部强化提高静强度及疲劳强度;

维持并提高抗碰撞强度及车体隔音性能。

1.2 采用了口琴截面型材的结构

侧墙体(或侧墙板)正在采用图2(a)所示的刚性框架结构截面(口琴形状)的型材。以往多数情形下,利用图2(b)所示的桁架结构截面的双壳(双面板)型材构成侧墙体,不得不由内板(内壳体)按突出形状设置吊装轨。至于口琴截面,由于能将内部的主结构本身作为吊装(架装)轨利用,所以,不仅在质量方面,而且从利用空间的观点看是有利的,没有造成浪费。如图2所示,由于吊装轨不突出(不悬伸),所以,安装该部分的零部件时,能有效利用车内空间。作为吊装轨利用的部位,有必要实施孔加工,而以往即使使用凸形吊装轨,也有与装配零部件发生干扰的部分,这应以别的方法进行切削加工,目前没有必要使用这样的加工。由于这种口琴截面的吊装轨在一种型材中有几处地方存在,所以,具有通用性的口琴截面型材能够做到不必预先决定吊装轨的位置(任一部位均可设吊装轨)。

如图3(a)所示,即使在哪一位置切断,由于存在接近水平的连接板(或垂直板),所以,容易构成车窗开口部位。另外,如图3(b)所示,型材之间的接头部为单一接头,就能构成简单且高质量的FSW焊接接头了。

之所以能够做成并采用了单一接头的口琴截面结构的侧墙板,是因为将称为“门柱”的柱构件有效作为强度构件利用。通勤车辆为了在车门处构成门斗,靠近各车门端部要设门柱。利用这8根~10根门柱构件,保持并提高侧墙板的刚度,实际上,根据强度分析,确认了与双壳结构有同等的强度。

在这样制作的侧墙结构中,原先使用的6种型材中,将4种型材采用同一种型材使用。这样做不仅在新造车体时,而且在将来翻新(改造)内装修时均可发挥作用。不但使翻新改造作业变得容易,而且,能在翻新的设计方面具有自由度。

这种结构能起到提高侧墙美观的作用。由于型材之间的接头是单一的,可以使焊缝的总长度减少50%,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还能根据焊缝的两侧面来确定工艺(指施工与检查),通过提高长尺寸FSW工艺的质量可以做到这一点。这种方法在无涂装(抛光精加工)的车体上特别能发挥作用。

1.3 车门开口处拐角部结构补强的简化与强化

在通勤车的侧墙板上开有多处车窗及车门等开口,其拐角部容易成为强度上的薄弱部位。尤其是车门的下方拐角部,与由转向架传递的力相结合,容易产生高应力。如采用焊接工艺安装该拐角部的补强件时,则会降低疲劳强度,所以设计上有困难,补强件也往往成为大型构件。

如图4所示,将位于侧墙板下端的型材的外板(外墙壳)加大壁厚,利用切削加工车体侧门的下方拐角部的工艺,做到了完全用母材构成补强件,无需采用焊接及精加工,同时,能显著提高该部位的疲劳强度。

1.4 具有凹型装配轨的车顶结构

从车顶结构来看,由于车顶上安装的空调机组的自重,导致在截面上作用弯曲力,所以,使用了桁架截面型材。但是,吊装轨设定为图5所示的凹型装配轨,精心考虑了即使不切除装配轨不需要部位(多余部位),也不会妨碍零件的装配。

利用结构的优化仿真技术,求出了装配轨、车顶结构的形状、板厚,这样对于在原本空间小的车顶里的空调送风风道及配线的结构是很有利的。

1.5 抗碰撞性能

从使用了口琴截面型材的侧墙板结构看,即使对于侧面(外侧)碰撞,也具有与桁架截面结构相比毫不逊色的性能。图6示出车体侧墙体使用各种截面结构情形下的侧面碰撞的仿真结果,两者没有明显的差异。

1.6 隔声性能

关于隔声性能,口琴截面结构的车体与桁架式的截面结构的车体相比也毫不逊色。图7是利用仿真技术计算下述噪声的结果:即列车在地铁的隧道内运行时的车外噪声、穿过侧墙板进入车内的投射噪声。根据该计算结果表明,口琴截面结构制成的单壳车体,具有与桁架截面型材制成的双壳车体同等的隔声性能。

1.7 考虑了配线、配管的车体设计

车体的地板下及隐蔽部位铺设了配线、配管。如能预先把握这类配线、配管的铺设路线及容积(容量),则能制成合理的车体结构,而以往是优先考虑车体的主结构,要避免配线、配管通过主结构构件,根据必要的贯通配线、配管来开孔。但是,这样做需要另外考虑支承配线、配管的零件的布置,使零部件数量增加。由于在主结构构件上要开孔径各不相同的孔,所以工序极其繁琐。这种方法是由于车体设计与配线、配管设计是分别按照不同的部署、工序来安排的。

因此,“efACE”列车在布置配线、配管路线标准化的同时,进行车体与配线、配管的基本设计(并行处理),因此,要求预先假定该类配线、配管的布置路径,做车体的详细设计。采用该方法,主结构(犹如骨架)与配线、配管(形同血管)可以有机而高效地融合,从而解决上述的问题。

2 装配作业的改善

所谓“装配”或“安装”,表示在车辆的制造工序中,利用车体制造的后期工序(即组装部件)直至完成车辆制造的施工。车辆制造的成本中,由于这种“装配”所占成本比例较大,为赢得成本竞争优势,必须使装配作业合理化。

以往,车体装配作业是在车内、外狭窄空间里进行的。由于特殊的作业环境,要求作业者具备高的技能,而且由于能够同时容纳作业的人数有限,会形成一些施工上的瓶颈。因此,有必要开发能在良好环境下作业,且不依赖于高技能的装配结构,使既能确保车辆的安全性与质量,又能进行合理的车辆制造成为可能。

根据这种分析,装配结构要以下述内容为理念进行开发。

(1)外部加工作业

在作业环境好的外部或辅助生产线上,施工方法采用按系列组装成模块,再将模块部件集中起来组装到车体上。

例如,结构上先加工出地板下配线布置用的沟槽。

(2)内装修、设备的模块化

在结构上,将安装在车内的零部件加工成大型、独立型(按零件单件保持形状,但须具有必要的刚度)的模块,通过设计图样(如布线)部位的要素变换等,也能适应单独规格要求。

(3)调整少

在结构上,没有特殊的技能也可以完成在车体上安装零部件的调整作业等(调整方便)。

采用“efACE”设想最早进行详细设计、制造的车辆,是京阪电气化铁道公司的3000系电动车组。“efACE”列车的开发还在深入进行,而这次介绍的“efACE”列车的设计思想与研究项目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内容。

摘要:概述了日本未来标准型通勤车辆“efACE”的设计理念。

可持续发展的日本水泥工业 篇8

水泥工业是典型的耗能大户, 即能源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很高, 对于节能措施, 世界各国的水泥工业, 都率先把其作为最重要的课题进行攻关。目前, 日本一边开发引进各种新技术, 一边在原有的设备上采取办法, 彻底有效地利用其能源。为此, 日本水泥工业的能源效率居国际先进水平。

尽管像以前那样大幅度节能的余地变得越来越少了, 但是, 今后仍要尽可能地促进减排政策的落实。

普通水泥2009年各系统能源消耗比例见图3。

1 自主行动计划目标

现在, 日本水泥工业均参加了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的“环境自主行动计划”。1996年12月, 制定了“关于水泥工业环保的自主行动计划”, 1998年10月修订, 并确定了以下的目标值。

需要说明的是, 受经济和政策的影响, 水泥行业上下变动的量很大, 因此难以预测将来的情况。但是, 作为削减温室效应气体的措施, 作为可控制的指标, 采用了“水泥生产单位能耗”的办法。

1.1 目标

2010年水泥生产的单位能耗 (水泥生产+自行发电+购电) 要比1990年降低3.8%。

此外, 上述目标要达到2008至2012年5年的平均值。

在2006年以前, 目标为“3%左右”, 而从2007年开始, 已经明确为“3.8%”。

水泥生产用的能源种类包括:普通煤、重油、石油焦炭、城市燃气和购电 (不包括替代能源的废弃物) 。水泥生产的单位能耗见图4。

1.2 覆盖率

2010年3月底, 参加自主行动计划跟踪调查的, 有18家公司, 这18家公司均参加了水泥协会。

只有3家特殊水泥公司未参加水泥协会, 一家生产白水泥 (装饰用的白色水泥) , 另两家生产生态水泥, 分别于2001年3月在千叶县市原市, 2006年6月在东京都日出町建新厂, 利用城市垃圾焚烧灰和污泥等废弃物作为原料处理。2009年, 这3家水泥公司的实际生产规模, 占整个日本的0.3%。

2 为完成目标所采取的办法

水泥工业为完成目标所采取的办法, 主要是向以下4个方面进行投资 (见表1) :

(1) 开展节能设备的普及工作;

(2) 扩大替代能源的废弃物使用量;

(3) 扩大其他废弃物的使用量;

(4) 扩大混合水泥的生产比例。

2.1 开展节能设备的普及工作

促进节能设备的普及工作, 如磨机采用辊磨, 引进预粉磨设备和高效选粉机, 改善燃料喷嘴, 控制大型风机的旋转等。对于占能耗70%以上的烧成系统, 已经在1997年全部更换了新型先进设备 (NSP或SP窑) 。此外, 在提高余热利用和热交换率等方面已经接近了极限, 几乎没有改善余地, 但是今后仍要按照自主行动计划, 做最大程度的努力。

水泥生产单位热耗变化见图5, 单位电耗的变化见图6。

2.2 扩大替代能源的废弃物使用量

设置废塑料、木屑、骨粉等燃烧设备, 开展扩大替代能源的废弃物使用量。

扩大替代能源的废弃物使用量, 成为增加预处理设备和厂内运输等水泥厂单位电耗的一个主要原因, 然而, 即便会引起一些负作用, 还是能降低整个能源的消耗。

替代能源的废弃物, 如果不能充分地利用到水泥工业, 其废弃物就不得不焚烧或填埋处理, 这时, 废弃物中的碳成分最终会生成CO2或具有强大温室效应的CH4 (甲烷) 。另一方面, 水泥厂充分利用替代能源的废弃物, 仅此一项就可减少天然石灰石资源的使用量。如图8所示, 即便把水泥厂和单纯焚烧设备合计起来, 也会降低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

水泥生产热耗和替代能源的废弃物之比例变化见图7, 由于水泥工业使用替代能源的废弃物, 降低了CO2的排放量 (见图8) 。

2.3 扩大其他废弃物的使用量

充分利用粉煤灰、下水道污泥和城市垃圾等废弃物, 以降低天然原料的使用量。

几乎不能再利用的废弃物, 经燃烧或直接做填埋处理。水泥工业把这些废弃物作为水泥原料或燃料的替代物充分利用, 削减了新建的最终垃圾处理厂, 节约了处理时所消耗的能源。此外, 由于再次利用含有大量CaO的废弃物, 从而也消减了源于原料的CO2, 不仅削减了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 而且对创造循环型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水泥产量和废弃物使用量的变化见图9。

2.4 扩大混合水泥的生产比例

混合水泥, 是普通水泥的熟料, 除了石膏以外, 还掺入各种混合材制作的水泥。各种混合水泥具有不同的特征, 可用于各个方面。

和普通水泥相比, 熟料的比例越小, 则烧成所需的能源就越少, 所以要增加混合水泥的生产设备, 加强发货设备的能力。

如图10所示, 2001年以后, 混合水泥的生产比例逐年减少, 但是在2006年以后, 尽管民间需求仍在减少, 然而由于公共需求的比例增加, 混合水泥的比例仍有所增加。

3 能源消耗和CO2排放的情况

3.1 能源的使用量

2009年能源的使用量和1990年相比, 减少了39%, 这是因为单位能耗降低了3.2%, 而产量减少了38%。

3.2 CO2排放量

2009年, 源于能源的CO2排放量和1990年相比, 减少了36%, 而CO2的单位排放量和1990年相比, 却增加了1.9%。

单位能耗降低, 而CO2单位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厂家自身余热发电的比例上升 (余热发电和由各种电源构成的外购电源相比, CO2的单位排放量要大) 。

火力余热发电量的绝对数量, 自1997年后没有太大的变动, 但是1997年以后, 由于产量减少, 外购电减少, 结果火力余热发电量的比例却上升了。

为了应对这个情况, 最近纷纷引进以木屑等为燃料的发电, 所产生的炉灰通常是二次废弃物, 但是在水泥厂却可以利用炉灰作为原料, 所以完全不产生工业废弃物, 可以说只有在水泥厂才能够处理这些东西。

起源于原料 (源于流程) 的CO2单位排放量, 由于混合水泥的生产比例减少, 至2006年有增加的趋势。然而尽管民间需求减少, 使用于公用工程的混合水泥比例却在增加, 因此CO2单位排放量仍有降低的趋势。

4 废弃物利用

日本水泥工业, 很早以前就努力把其他工业产生的废轮胎、粉煤灰等废弃物和副产品, 作为原料、燃料和产品的一部分加以充分利用。最近, 日本各地更积极地利用下水道污泥和一般的垃圾焚烧炉灰等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2008年, 约有2950万吨的大量的废弃物安全有效地利用于水泥工业, 对于减轻最终垃圾处理厂的负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见图11) 。

废弃物在水泥厂的利用, 不仅延长了最终垃圾处理厂的寿命, 而且节约了石灰石和起源于化石能源的天然资源, 减少了把废弃物焚烧、填埋处理和处理厂维持管理所产生的环境负担。更值得一提的是, 据说垃圾发电所回收的热能, 仅为20%左右, 而水泥窑的热回收率却高达70%以上, 对整个社会的节能,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目前, 各废弃物的分类处理, 各循环利用方法, 其平均的环境负荷数据尚不明朗, 但是在将来明确这些问题时, 要用LCA (低成本自动化) 的观点评估, 水泥工业利用废弃物降低温室效应的作用, 要用统计的方法论证。

5 应对温室效应的技术

5.1 原料系统的主要技术

采用原料辊磨。和管磨相比, 辊磨效率高, 占地面积小, 且噪音低, 可用于水泥原料的粉磨。

5.2 烧成系统的主要技术

改善窑的喷煤管。根据熟料烧成情况的变化, 在技术上对窑采用最合适的喷煤管。

5.3 水泥粉磨系统的主要技术

(1) 用辊压机作预粉磨设备

在管磨粉磨的前面设置辊压机, 对熟料进行预粉磨。

(2) 提高矿渣的粉磨效率

已经实际应用于水泥领域, 即把矿渣水泥用矿渣进行微细粉磨的制造技术。

(3) 改良选粉机

第2和第3代选粉机 (旋风式选粉机和离心式选粉机) 可增加粉磨量, 降低电耗。

5.4 其他技术

(1) 控制风机转速

改变驱动大型风机的电机转速, 在控制风机转速的方法中, 采用具有代表性的、静止的谢尔比斯控制方式。

(2) 废塑料处理设备

这种设备采用了可把废塑料破碎成燃烧性和主要燃料几乎相同的技术。

(3) 用下水道污泥替代原料的处理技术

日本工业标准 篇9

据悉, 日本运营商目前采用的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是IEEE 802.16e, 对于IEEE 802.16m技术的研发也在进行中, 预计到2012年, 其网络最大下行传输速度将达到330Mbit/s。目前, NTT docomo公司正在东京地区对4G网络进行商业试运行, 不久将会正式商用, 此外, Wi-Fi近年来在日本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这都为日本多媒体广播这个新媒体诞生提供了网络基础。

此外, 在业务应用方面, 日本的移动网络视频、智能手机和电子阅览器等终端的发展速度也很快, 这又使多媒体广播业务在日本的发展产生了市场需求。

标准之争

受益于模拟电视广播向数字电视广播的转移, 到2011年7月, 日本将有一部分频谱空闲出来用于手机、汽车导航、游戏机等服务的收费数字广播。

但长期以来, 日本的两大移动通信运营商对多媒体广播技术标准选择问题争论不休。一方面, KDDI希望引进已经在美国应用的MediaFLO移动宽带技术, 另一方面, NTT docomo却支持基于日本现在数字电视标准而建立的ISDB-Tmm的技术。

在KDDI看来, 日本能从引入MediaFLO中获益, 因为基于这项技术, 相关部门已经在美国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手机电视网—FLO TV, 用户能观看ABC、CNN、FOX和MTV等电视节目。KDDI认为, 通过发展支持MediaFLO技术的手机, 日本手机制造商也可以在海外找到更多机会, 进而扭转长期以来日本手机制造商在海外屡战屡败的局面。

与之相比, 由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出资设立的“多媒体播放企画LLC联合公司”, 从2008年3月5日起, 便开始使用东京铁塔发送实验电波对多媒体播放服务“ISDB-Tmm”进行现场试验。据悉此项多媒体播放服务, 将进一步改进现有的“1seg”技术, 通过Download型和Stream型通信方式, 使电影、音乐、体育、新闻、电子书籍等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能高速、高质量地传送到手机等终端上。除此之外, 该现场试验还将对必要的基础技术及服务模型进行验证测试, 同时对多媒体广播服务标准“ISDB-Tmm”进行宣传。

本土胜出

近日, 日本总务省终于对计划开展多媒体广播业务的两个运营商阵营作出了的批复, NTT docomo最终获胜。

NTT docomo阵营由富士、朝日等电视台以及伊藤忠商事、电通等共计10个公司组成。由该阵营组建的合资公司, 通过采用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的日本本国标准, 并使用东京等地的原有基站等设施, 大大降低了成本。而KDDI阵营则由于采用美国高通公司的技术标准, 其投资要比NTT docomo的方案高出一倍, 这也是NTT docomo阵营胜出的原因所在。

从2010年6月开始, 日本政府举行了几次公开听证会, 各方代表都陈述了各自的观点。由于MediaFlo技术标准在美国还存在FLO TV经营的财政困境等问题, 最终日本还是决定不予采用, KDDI阵营随即败下阵来。

在2010年9月8日, NTT docomo公司正式对外宣布, 从2012年初开始推出适用于移动终端视频和电子阅览器等的多媒体广播服务。

多媒体广播升温

所谓多媒体广播, 是向类似iPad的书写板型终端、手机等移动终端, 同时发送大容量数据的系统。

多媒体广播与现在移动通信线路上提供的服务不同, 现在移动通信电路上提供的服务, 是分别向各个终端对应发送被限定了的数据, 而多媒体广播是同时向各个移动终端发送大容量的数据, 因此, 多媒体广播业务需要更大的带宽。

日本总务省对多媒体广播业务, 作出了有利于NTT docomo公司发展的决定, 日本第三大移动通信公司—软银公司随即表态, 也要开发与NTT docomo公司相同标准的多媒体广播终端。此外, 智能手机等大量新终端的出现, 使通信网的数据量飞速增加, 让广播网分流部分移动网数据, 有利于减轻移动通信网的负担, 这也是通信公司重视多媒体广播事业发展的原因所在。

此前, 多媒体广播服务已经在美国得到应用, 而在日本的发展速度也会进一步加快。随着模拟电视广播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其空余出的频段将会促使多媒体广播服务这种新媒体的诞生。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速移动网由3G向4G的过渡, 同时Wi-Fi网络也越来越普及, 移动宽带接入速率越来越大, 都为多媒体广播服务的发展创造了网络基础。

link

M e d ia F LO是美国高通公司对于移动电话、个人数位助理等可携式装备的广播资料传送技术。FLO在MediaFLO中是指“前向链路” (Forward Link Only) , 意思是从基地台到载具的数据使用单一路径传送。MediaFLO系统是从现有的移动网络的频谱中分割出一块, 例如美国使用的MediaFLO的频谱是以前用于极高频55电视频道 (UHF TV Channel 55) 的716~722MHz。

日本工业标准 篇10

日本的报废汽车回收, 最初是以回收废钢铁资源为主要目的。1985年, 随着日圆升值, 废钢铁价格越来越低, 报废汽车产生量也越来越大, 而且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报废汽车的回收制度开始逐渐转变为以回收处理废弃物,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主要目的。为此, 日本于2005年实施《关于报废机动车再资源化等的法律》 (简称《汽车回收利用法》) , 而在该法实施以前, 日本报废汽车的处理依据《废弃物处理法》、《氟利昂回收销毁法》进行。

2 法规要求

《汽车回收利用法》扩大汽车企业回收废旧汽车的责任, 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 消费者在购买新车时就要交纳汽车回收处理费, 用于补贴回收废旧汽车。对汽车企业提出要求:在设计制造汽车时要尽可能多地采用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材质和结构。2004年实施的修订《车辆注销登记法》则要从车辆登记、注销各环节中, 加强对更新汽车流向的信息管理, 促进废旧汽车的回收、拆解及资源综合利用。

法规要求需对报废汽车从物质、信息、资金等方面进行管理, 公益财团法人汽车回收再利用促进中心作为法律制定的法人, 负责回收再利用系统的运行工作, 保障系统能够连续稳定运行。法规实施后, 报废汽车回收量的变化如表1。

3 行业相关举措

3.1 产品开发

3.1.1 车用空调相关气候变暖对策

由于空调设备氟利昂替代品即便使用量很小, 也会导致地球变暖。因此, 汽车工业采取了相应措施, 包括:将氟利昂替代品换成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冷媒;降低冷媒的填充量;降低生产工厂填充及行驶过程中的冷媒泄露;完善报废后的处理方法等。在依据相关开展冷媒回收的同时, 汽车工业也在致力于开发冷媒使用量较少的车用空调。通过改进空调系统, 提高换热器的性能, 汽车工业2004年就已经达到日本汽车工业协会 (JAMA) 提出2012年冷媒使用较1995年减少20%的目标。

为减少生产工序中空调设备填充冷媒时的泄露问题, 汽车工业与空调生产厂商合作, 采用泄露量较少的设备, 并跟踪调查实施效果。调查结果显示, 每辆车泄露量低于10g/年, 远低于前期50g/年的水平。为避免使用空调而影响油耗, 汽车工业开展以下研究, 且其中多项技术已经得到应用, 包括:提高空调系统效率;避免过度制冷的动力控制;空调运行与发动机、变速器的协调控制;通过降低车辆制冷热负荷, 降低所需制冷能力。

3.1.2 降低车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 的浓度

为了提升汽车的舒适度, JAMA将车内环境质量作为居住空间的一部分来考虑, 不断研究改进方案, 并于2005年提出乘用车 “车内检测方法”及 “降低车内VOC浓度的自主举措”。该举措针对厚生劳动省规定室内浓度指导值的13种物质, 包括甲醛、甲苯、二甲苯、对二氯苯、乙苯、苯乙烯、毒死蜱、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十四烷、邻苯二甲酸二 (2-乙基) 已酯、二嗪磷、乙醛、仲丁威 (BPMC) 。JAMA采取全球领先的自主举措实现了目前车内低VOC环境, 并且不断与零部件供应商、材料供应商合作, 以确保保持领先。

3.2 生产环节

3.2.1 全球变暖对策

日本汽车企业将保护资源和防止全球变暖作为基本策略, 积极采取措施减少电力、燃料等能源的使用, 以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排放。为此, 2008年开始, 日本汽车企业与相关企业合作采取阶段性提高目标值的方式推进减排, 要求以排放量较1990年度下降25% (目标值:632万t CO2) 为目标开展工作。为完成这一目标, 日本汽车企业采取以下减排措施:完善能源供应方和高耗能设备的节能对策;提高能源使用和管理技术水平, 根据生产情况控制能源使用;车用材料轻量化;生产线的整合与撤销。

通过以上措施, 2008~2012 年的5 年平均水平为505万t CO2, 圆满完成了降低25%的减排目标, 单位产值的CO2排放量也有所降低。同时, 为推进持续自主减排, JAMA参加了“经济团体联合会低碳社会执行计划”, 并制定了“2020年度比1990年度降低28%”的目标。而对象除原有生产工序外, 还将办公室、研究所也纳入计划, 扩大了减排范围。

3.2.2 控制大气污染

(1) 控制VOC排放。日本于2004 年5 月修订了《大气污染防治法》, 并自2006年开始对一定规模的设施等所排放的VOC进行限制。在汽车工业, VOC主要存在于车身涂料溶剂中, 在生产喷涂过程中会释放。为了响应对VOC的管理要求, 汽车工业开展了对自主降低计划的调整与改进的研究, 并采取措施, 包括:提高喷涂效率、稀料的回收和再生以及使用高固分/水性涂料等。

通过以上措施, 汽车工业实现了2010年度单位排放量比2000年度下降40%的目标, 并且在2012年持续降低, 实际排放量为36g/m2, 比2000 年度下降了54.8%。目前, 汽车工业在以2015年度的VOC单位排放量不高于2010年度为目标持续开展自主减排工作。

(2) 控制有害大气污染物质排放。在1996年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修订时, 当时的通产省选定12种物质作为应优先控制的对象。汽车工业针对其中属于汽车生产过程中排放的5种物质实施了排放控制。通过1997~2003年间的第一、二次自主管理计划, 5种物质中的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二氯甲烷已经实现完全禁用, 其他2种物质甲醛、乙醛也得到大幅度的削减, 从而完成了目标。

(3) 控制二噁英。二噁英主要存在于废弃物焚烧炉等排放的气体之中, 日本自2002年12月开始加强对该类物质的管理。汽车工业以比法规限定值还严格的自主目标的为基准, 通过减少废弃物焚烧量, 改进焚烧炉设备, 开展燃烧管理等措施进行管理。除此之外, 日本汽车企业还持续控制硫氧化物 (SOX) 、氮氧化物 (NOX) 的排放, 通过改变燃料、改进燃烧方法等方式, 实现远低于限值的低浓度管理。

(4) 减少废弃物。针对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 日本汽车企业积极采取措施控制废弃物产生量,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减少填埋处理量。例如将水泥材料和路基材料用作高炉还原剂, 将污泥用作水泥原料及燃料, 并二次利用冲压废料。

(5) 减少环境污染物质。对于化学物质的管理, 日本汽车企业根据《化学品安全说明书》 (SDS) , 通过建立化学物质的有害性事前验证系统等方式, 确认新化学物质的性状及使用计划内容, 积极开展有害化学物质排放控制管理。日本在2001年已经实施了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 (PRTR制度) , 并且自2010年开始, 对PR-TR所列物质进行调整, 将其范围由354种物质扩大到了462种。而在2012年, 汽车企业在汽车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化学物质属于PRTR范围内的有38种, 由于当年产量增加, 总排放量为8 104t, 其中用于涂料溶剂等的二甲苯、甲苯、乙苯, 占总排放量的86%。在PRTR所列物质的减排方面, 部分汽车企业还设定了年度目标, 在努力减少VOC排放的同时, 也减少上述物质的排放。

(6) 水污染防治。工厂的废水包括喷涂等生产过程中的排水以及食堂、卫生间等产生的生活污水。对于这些废水, 通过在废水处理设备中经活性炭过滤等高度处理进行净化后, 再排入下水道及河流等。为了控制排入公共水域的放流水水质, 汽车工业普遍制定了比法规限值还要严格的自主管理标准, 对氮、磷、生化需氧量 (BOD) 、化学需氧量 (COD) 等进行管理, 采取的措施包括改善废液处理设施, 采用氮磷含量较低的生产辅助材料。

(7)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预防。汽车工业通过调查化学物质的使用记录, 设置观测井监控地下水, 采取净化水措施等, 防止工厂使用过的化学物质污染土壤或地下水。

(8) 环境管理体系。由于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汽车企业以全公司生产部门为主取得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认证, 强化环境管理体系, 并不断改善运行情况, 进而降低环境负荷。同时, 为定期确认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得到适当的运行, 实行内部审查和第三方机构外部审查。

3.3 物流环节

2006年实施的《新节能法》规定运输企业以及货主负有主要的节能义务。为减少整车、零部件在物流阶段的环境负荷, 汽车工业采取大量措施, 包括推动多式联运, 将零部件的共同运输、地面运输改换为海上、铁路运输等;提高装载率, 实现物流合理化等。同时, 还通过改用可反复使用的运输容器、简化外包装等措施, 积极减少用于零部件运输等的外包装材料。

4 日本汽车回收利用成效

《汽车回收利用法》实施后, 汽车工业根据法规要求, 开展氟利昂类、安全气囊类、汽车粉碎残渣 (ASR) 的回收利用, 并制定削减重金属等环境负荷物质的行业自主目标。此外, 对于法规范围之外的“摩托车”和“大型商用车的载货/特殊装备”也进行了回收利用和妥善处理, 减少了环境负荷物质。

4.1 有害物质削减

为促进报废汽车的回收处理与妥善处置, JAMA参考欧盟《报废汽车指令》 (2000/53/EC) 实施了削减有害物质的相关自主举措。JAMA从国际协调的角度出发, 制定了与欧洲相同水平的自主削减目标。该举措实施至2014年, 对象范围内的汽车新车型均已达到既定目标 (表2) 。自2009年起, 新车型中的组合仪表、导航仪等液晶显示屏已经实现了无汞化, 前照灯的无汞化也已逐步实现。

4.2 氟利昂类回收

在氟利昂类回收方面, 自2005年《汽车回收再利用法》实施后, JAMA采取自主举措, 与日本汽车零部件工业协会 (JAPIA) 开展合作, 于1998年投入运行“特定氟利昂回收销毁系统”。同时, JAMA下设了“CFC回收销毁系统注册中心”, 促进回收和销毁工作。2013年, 总共回收和销毁了291万辆汽车的氟利昂类。

4.3 安全气囊类处理

关于安全气囊的处理, JAMA于1999年10月设立“安全气囊回收处理注册中心”, 与JAPIA等流通、维修及拆解行业联合, 对构建安全气囊、增压泵回收处理系统进行验证。同时, JAMA各成员企业统一作业系统与技术规格, 并持续开展提高效率的研究。2013年, 汽车工业共实现对227万辆汽车的791万个安全气囊的妥善处理和再资源化。

4.4 汽车粉碎残渣 (ASR) 的再资源化

按照《汽车回收利用法》的规定, 汽车工业必须对ASR进行回收、再利用和妥善处理, 并提出到2015 年应当阶段性提高ASR的回收再利用率的目标。为此, JAMA各成员企业分为两个小组 (ART、TH小组) , 致力于ASR的回收再利用。2013年度, 有相当于334万辆的ASR得到了再资源化。JAMA各成员企业的ASR已经达到96% 以上, 汽车的总体回收利用率超过99%。

5 结语

5.1 全球环保法规协调应对

日本汽车工业参照欧盟ELV指令, 结合本国环保相关法规要求, 将削减环境负荷物质等转化为本企业的战略要求并予以严格的贯彻实施。由于汽车工业涉及的产业链长, 相关产业部门也十分复杂, 日本汽车工业充分发挥JAMA的协调角色, 对内协调相关产业协会共同推进环境合规, 对外与欧盟等国际组织机构加强协调, 在法规应对方面保持一致。通过此举, 日本汽车工业在全球环保法规应对过程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5.2 发挥企业的自主性

日本汽车工业环保法规应对过程中的特色之一, 就是以JAMA为核心, 在全行业推进自主举措, 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一般来说, 企业在面对环保法规时往往行动滞后, 积极性不高。但是, 日本汽车工业在法规要求下, 将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融入企业发展的长期规划之中, 积极通过行业自主举措实现符合法规, 并促使汽车工业不断发掘环境保护相关措施背后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实现以自主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

5.3 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

日本汽车工业的环境负荷物质削减是通过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进行管理实现的, 其对供应链上的各相关企业, 均在产品开发、采购乃至回收环节开展对环境影响的持续管理, 涉及内容几乎涵盖所有与环境相关的有害物质、温室气体排放、综合能耗、固体废弃物等内容, 将产品实现过程中所有可能的环境影响因素均考虑在内, 从而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资源利用效率, 降低能耗及污染物排放,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环境影响。

摘要:以日本环境保护相关法规要求为切入点, 结合日本汽车工业所采取的自主举措, 对日本汽车工业在汽车产品设计、生产、使用及报废阶段削减环境负荷物质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研究, 总结其成功经验, 探讨了值得我国汽车企业工业的借鉴之处。

关键词:汽车,环境负荷物质,回收利用

参考文献

[1]日本汽车工业协会 (JAMA) .环境报告[R].东京:日本汽车工业协会 (JAMA) , 2013.

[2]日本汽车工业协会 (JAMA) .环境报告[R].东京:日本汽车工业协会 (JAMA) , 2014.

[3]European Council.Directive 2000/53/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8September 2000on end-of life vehicles[R].European Council, 2000.

日本工业标准 篇11

摘要:日本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并将其应用到设计当中,在追求现代设计的同时不忘根本,完美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在设计中体现传统因素,创造出了独具美感和价值的工业产品。通过对日本现代工业设计的研究分析,发掘日本现代工业产品中的传统美学因素,深入了解日本工业设计的突出特点。

关键词:日本;工业设计;传统美学

一、日本传统文化例举

提起日本传统文化,不得不说的就是禅宗文化,它对日本的影响十分深远。正如萨肖姆在《日本文化史略》中所言:“禅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相当微妙而广泛的,它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精髓。”它渗透到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对日本文明的进程起到了很大的决定作用,可以说,禅是日本的灵魂。对现代工业设计影响也是巨大的。

禅宗主张通过个体的直觉经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在禅学看来,人与自然并不仅仅是彼此参与的关系,而是浑然如一的整体。内心的体验便是达到这一境界的关键,这是因为宇宙万物的一切都是人心所生。纯粹依靠内心省悟,从各种物质条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追求纯净,简约,让人们通过静坐、观照和内省,达到对宗教境界的感悟。

日本茶道源自中国。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

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提出的“和敬清寂”,用字简洁而内涵丰富。“清寂”是指冷峻、恬淡、闲寂的审美观;“和敬”表示对来宾的尊重。现代茶道是经过千利休删繁就简的改革才成为现在的样子。茶道给人感觉很静美的感觉,从中也能看出日本人理性而淡雅的美学追求。

二、日本现代工业设计例举

日本工业设计起步很晚,但发展速度之快足以让世界为之惊叹。二战前日本工业设计并不发达,很多产品设计都是模仿欧美。战后历经了恢复期、成长期和发展期。到了60年代,日本经济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逐步成为世界上最有经济影响力的国家之一。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已达世界一流水平,进入富裕社会时期。在这种经济背景之下,日本设计从战后的以模仿为主,成长为世界设计界中一支强有力的力量。

日本的工业设计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日本风格。同时日本的设计具有设计美感,具有人性之美,精微之美和简素之美,它的设计过程经过了引进来,吸收创新和走出去的发展阶段,这是值得我们中国借鉴的。日本设计具有许多自己独特的特点,这与日本本身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分不开。因为日本的文化发展是基于本身文明的基础上,通过几次重大的向外国学习历史而逐渐形成,这样,使日本设计本身包含了几个不同的影响根源,这些根源包括日本自己的文化传统,特别是美学传统,重视细节,重视自然,讲究简单、朴素,讲究美学的精神含义。另外一个根源就是欧美的影响根源,这个根源包括明治维新之后受德国技术影响,战后受到美国和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风格影响,特别是受到美国的大众消费文化和德国的理性主义设计的影响,通过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些影响很快就从日本的产品中体现出来。

三、日本现代设计中的传统美学

日本设计的大致特点:简约,理性,实用,朴素,自然。日本的工业设计受传统文化精神的影响十分深远。比如MUJ的唱片机就是与禅宗文化的融合,优衣库的服装设计风格亦是对日本传统简约美学的体现等。日本人的传统神道信仰使日本的传统艺术在崇尚自然外还带有特别干净、整洁的特点;而日本人对佛教禅宗的信仰,形成日本人俭朴、单纯并且喜爱非完整、非规则的美学特点,精神上则推崇内敛,自我控制,自我修养。日本的传统文化精神,无论在深层民族特性层面还是在表面的技术层面都决定着日本设计的命运。

日本传统审美思想中受禅宗的影响推崇少而简约的风格,并且因为崇尚天然的神道信仰而重视材料的本身特色,喜好不经掩饰的裸露的材料,装饰性地使用结构部件,完全暴露并体现结构,这种特性与现代设计的要求不谋而合。日本民族喜爱小型化多功能化的产品,重视细节并喜爱装饰功能部件。而现代的国际市场趋势恰恰是倾向袖珍化、微型化、便携式、多功能化。这些传统的观念非常顺利地融入现代设计中,成为别国所难以具备的特点。从日本民族特性层面来讲,日本是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比如日本从我国古代引进了各种技术知识等,在设计上也一样,日本善于向欧美学习,“将原产于外国的东西加以吸,改良和应用,从而大力发展并超出原有水平,这就是日本人的专擅和特性。”所以日本的工业设计是日本传统美学和欧美设计思想的融合。日本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实现了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在发展现代化的同时完整地保持,甚至发扬了自己的民族传统设计。在日本的工业设计产品上,能很容易的看到禅宗,茶道,花道,武士道等传统文化的影子。值得一提的是,禅宗文化对日本的建筑影响更为深远。

日本工业标准 篇12

1.1什么是部品?部品与构件有何区分?

要实现工业化生产, 将住宅分解为构件和部品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构件是中文的术语, 日本称为“部材”, 二者在意义上并无本质区别。部品一词原是日文的术语, 按照中文严格地理解为“非结构构件”, 但部品一词蕴含了日本建筑工业化的精髓, 近来在我国国内也较多采用。对部品涵义的理解是:

(1) 是非结构体, 比较容易从建筑物里分解出来;

(2) 是工厂制造的产品;

(3) 是可以通过标准化、系列化的手段独立于具体建筑之外, 实现商业流通的产品。与构件不同的是, 部品有品牌和型号;

(4) 具有适应工业生产与商品流通的价值, 换言之, 太特殊或太简单不具备成为部品的条件。住宅的部品本身就是商品, 具有较好的零售市场流通性, 不局限于某一牌子的住宅, 也不限于工业化住宅, 还包括用于以现场建造为主的一般建筑业, 也提供给现有住宅的改装等使用。

根据日本部品的涵义, 我们认为部品应理解为广义的部品概念, 包括若干部品系统、子系统, 凡是建筑或住宅采用的独立功能的商品均可称为部品。

1.2部品发展

部品发展与集合住宅有很密切的关系。依据日本住宅部品生产专家岩下繁昭先生1999年发表的《日本住宅部品产业的发展》一文, 日本住宅部品产业化发展阶段的划分为:

——20世纪50年代—--材料工业化时代;

——20世纪60年代----部品开发时代;

——20世纪70年代----集成化时代;

——20世纪80年代----系列化时代。

20世纪50年代, 不锈钢橱柜、铝合金窗、强化纤维塑料浴缸等新材料制作的部品相继被开发, 逐渐进入住宅。随着水、电、燃气的普及, 卫生部品、冷暖空调、燃气用具等也相继登场。1959年“公共住宅用标准部品” (称为KJ部品) 被包括公团在内的所有公营住宅开始采用, 首批KJ部品有不锈钢橱台、厨房抽风机、钢门、小型洗面器等。KJ部品制度后来发展到17个种类, 延续18年, 直至1978年被新的BL部品制度完全取代。

20世纪60年代, 相对成熟的部品制造商积极开发新的部品, 推动了新部品的普及和居住水平的提高。典型代表之一是家庭浴室的普及, 浴缸、浴室热水器、沐浴设备等应运而生。代表之二是铝合金窗的普及, 从1961年推出之初, 普及率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 到1974年达到87.6%的普及率。

1966年, 日本建设省提出了《住宅建设的工业化构想》, 文中指出:“为了顺利地达到住宅建设的五年计划, 必须大力推进住宅建设的工业化, 材料和部品实现工厂化生产, 原来的大部分现场工作也应尽量移到工厂内进行, 由此来提高生产效率。”

1969年, 日本建设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开始实行《关于推进住宅产业标准化的五年计划》, 制定了住宅的基准尺寸和模数, 并进行了集成设备系统的设计、制作和组装试验。

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住宅建设由量向质的转换时期, 也是部品系统化、集成化发展的时期, 同时还是部品制度的变革时期 (1974年BL建立, 1978年完全取代KJ) 。装修和部品的种类与生产量都急剧增加, 而且部品的规模趋向大型化和集成化。比如, 集成式厨具实现了日本本土化, 它将水、电、燃气等系统集为一体, 包含了清洗、炊事、照明、排气、储物收藏等厨房的所有功能, 在现场只是安装和连接水、电、燃气接头, 大大减少了现场作业和提高了施工速度。另一个有代表性的集成部品是单元式浴室, 它包括地板、天花板、四周隔墙的完整立方体, 包含浴缸、沐浴设备、给排水、照明、换气空调等所有设备, 该部品最初为酒店开发, 后应用于住宅, 80年代其销售量超过单体浴缸, 目前所有新建的集合住宅100%、单户住宅的90%采用单元式浴室。

由于集成化的对象复杂、涉及工种多、质量要求高, 因此, 集成化多采用将功能和空间相关的部分集约起来的方法;也有以材料为中心的集约方法, 和以工种为中心的集约方式。小部品进一步集成为大部品, 标准对象一般是控制小部品, 以小部品的不同排列组合增加自身的自由度和多样性。

部品集成化的优点:

(1) 增加部品的附加值, 满足少数灵活的需求;

(2) 集成部品内是独立的系统, 许多不能单独成为部品的部份因归纳到集成体内就可以在工厂进行生产;

(3) 简化设计与定购, 更易为设计商和建筑商所接受;

(4) 减少现场工作量, 加快施工速度和提高质量的稳定性。

20世纪80年代, 部品需求多样化和系统化发展很快, 种类急剧增多, 加之计算机CAD/CAM辅助设计系统的采用, 又大大增加了部品设计和生产的自由度, 使得多种类、小批量生产成为可能, 满足了个性化的需求。部品化不是简单的规格化、单一化、标准化, 但种类繁多, 毕竟会增加制造商制造成本和库存费用, 订、发货容易出错, 安装调整时间也增加, 改装或更换困难。原因很复杂, 有用户个性化需求原因, 也有生产者原因, 还有开发商和建筑结构形式等多种原因。

20世纪90年代后住宅部品生产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是随着1999年《品确法》实施, 对部品质量和所能达到的性能级别都有较严格的要求;二是每年的新建住宅数虽居高不下, 但住宅市场已呈饱和状态, 市场重心开始转向旧房改造, 部品形式和种类也为适应其特点而发生变化;三是节能、环保、满足高龄人适应性、残疾人需求成为这一时期对部品开发的新要求;四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 住宅部品走向多功能和智能化。

1.3住宅的工业化生产

如前所述的构件、部品及部品化生产, 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住宅的工业化生产。工业化生产的住宅是指全部或大部分在工厂生产, 然后到现场组装的住宅, 分为工业化单户住宅和工业化集合住宅两大类。

工业化住宅是日本住宅建设的一种主要做法。工业化生产的单户住宅占全部住宅建设户数的15%左右, 工业化生产的集合住宅占全部住宅建设户数的50%左右。仅就单户住宅而言, 工业化方式生产的单户住宅占全部单户住宅建设的三成以上。工业化生产单户住宅也是日本住宅工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的典型成果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讲, 工业化生产的单户住宅最为典型, 在日本亦称为“预制组装住宅”, 其结构形式有钢结构、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多种。

注:日本传统的住宅绝大多数是木结构的单户住宅, 直至今天, 这种住宅无论是现有户数还是新建户数仍占大半。且以分布在日本全国范围的各个地方角落为多, 在东京等大城市并不多见。

1.3.1住宅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将住宅的墙和楼板等分解为平面构件, 在工厂进行生产, 结构形式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钢结构住宅、木结构住宅等。有的在工厂直接将门窗安装好, 甚至有的将外装修、内装修、保温层等全集成为一体, 最大限度地减少现场安装。

另一种方式是将住宅分解为立体空间单元, 每一个单元体在工厂的流水线上生产, 出厂时将单元体的墙、楼板、设备、装修等所有构件和部品都已安装完毕, 运到现场进行大的组装, 数小时后, 至少在外形上一栋住宅便拔地而起, 剩下工作仅是室内连线和连接部处理。单元体的大小取决于道路运输条件和住宅形状。采用这种方式的工业化程度更高, 但比之前者, 工厂生产效率和运输效率稍低, 为调整工期而存放所需的空间也大。其更大意义和价值是, 住宅作为一种商品, 实现了住宅的商品化。

1.3.2概念型住宅与设计商品化生产。

早期的工业化住宅全都是标准型, 规模、外形、户型、材料等都是固定的, 它只有型号而没有商品名, 给人的是千篇一律、无可选择、廉价普及住宅的印象。进入20世纪70年代, 随着住宅市场渐趋饱和, 再加上石油危机的冲击, 住宅需求急剧减少, 促使住宅生产商追求差异化的商品化路线, 因此概念型商品住宅应运而生。

概念型商品住宅的外观风格、性能规格是固定的, 通过设计许多有个性的独立部品和设备, 以此来吸引顾客刺激市场。人们可以通过住宅展示场, 从各生产商、各牌子的住宅商品系列中, 挑选自己喜欢的风格和样式, 要求的性能看得见、摸得着, 选定后, 由开发商根据顾客土地面积大小进行详细的规模和户型设计后再进行现场安装, 很快, 顾客购买的商品化住宅就坐落在自家土地上了。这种以工业化住宅商品概念为本, 通过具体的设计来响应各种客户的意向和要求的手法, 被称为设计商品化。

设计商品化使得原来发包和承包的建筑行为变成了具备商流和物流的商业行为, 住宅建造行为变成了商品购买行为, 从而使得日本在住宅市场饱和之后仍能维持较高水平的新建住宅数量。而且, 现在的工业化住宅早已抛弃了呆板、单调、廉价的形象, 走向成熟阶段, 成为优质、安全、可信赖住宅的代名词。

1.4工业化住宅的功能与特点

1.4.1设计多样化

工业化生产的装配式房屋, 由于每个配件都按一定的模数制成, 有不同的规格, 因此房屋的平面可以随意地组合与划分, 包括厨房、卫生间的设备都是定型产品, 但都有很多规格、品种, 以适合不同居住者的喜好, 因此, 一些外型虽然一致的建筑, 其内部却可以根据住户的要求进行不同的分割, 形成多样化的风格。

1.4.2功能现代化

——节能。外墙有保温层, 最大限度地减少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的能耗;

——隔声。提高墙体和门窗的密封功能, 保温材料具有吸声功能, 使室内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免外来噪音的干扰;

——防火。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 防止火灾的蔓延或波及;

——抗震。大量使用轻质材料, 降低建筑物重量, 增加装配式构件的柔性连接, 外观不求奢华, 但里面清晰而有特色, 长期使用不开裂、不变形、不褪色, 为厨房、厕所配备各种卫生设施提供有利条件, 为改建、增加新的电气设备或通讯设备创造可能性。

1.4.3制造工厂化

把房屋看成是一个大设备, 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和预制构件是这台设备的零部件, 这些零部件经过工业生产和严格的检验可以保证其质量, 组装出来的房屋能够达到功能要求。相比之下, 采用传统的水泥、砖瓦、石灰、砂子、钢筋、木材等建筑材料, 利用人工的方法在施工现场建造房屋, 就相形见拙了。

1.4.4施工装配化

由于装配式建筑的自重比传统建房自重减轻一半, 因此, 地基也简化了。工厂预制好的建筑构件运来后, 在现场工人们按图组装, 工地再也不会出现过去那种大规模和泥、抹灰、砌墙等湿作业了。

装配化施工具有下列优点:施工进度快, 可在短期内交付使用;建筑工人减少、劳动强度降低;交叉作业方便有序, 每道工序都可以像设备安装那样检查精度, 保证质量施工;现场噪音小;散装物料减少, 废物及废水排放很少;施工成本降低。

1.5工业化生产的意义

(1) 以工业化生产为手段实现住宅产业化, 极大地促进了技术进步,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 工业化生产经营规模大、社会信用度高, 有利于保证住宅质量和提高长期信用保障;

(3) 作为工业产品的住宅, 质量和性能良好且稳定;

(4) 实现了住宅的商品化, 刺激市场需求;

(5) 培养和促进了工业化住宅产业体制的形成, 创造了居住核心文化。

2日本建筑工业化技术的发展

2.1建筑工业化的实现工法——PCa工法

2.1.1PCa的涵义

PC (Precast Concrete) 工法, 或PCa工法, 称作预制组装工法, 又叫预制组装 (混凝土结构) 工法。为区别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Prestressed Concrete) , 一般称为PCa工法。

PC工法将建筑商品化、部品化、构件化分解, 将以现场建造为主的方式转变为以现场装配组装为主, 通过部品和构件的工业厂化生产和现场装配, 从而实现建造房屋就像汽车零部件组装成汽车一样完成, 彻底改变以现场湿作业为主的现场建造方式。

2.1.2预制组装 (混凝土结构) 工法发展历程

PCa工法的原型是1907年美国人Thomas Conllins) 发明的、一般在现场进行的平打竖立 (Tilt Up) 工法。1955年日本住宅公团成立, 1956年运用近似方法试验建设二层集合住宅后, 1960年开始进行中层集合住宅的研究, 1961年采用纯剪力墙Tilt Up工法建设四层集合住宅取得成功。1964年公团设立大批量生产试验场, 开发使用水平钢模板、蒸汽养护的工厂制作技术, 从此, PCa工法真正成为工业化主角登上历史舞台。

早在1952年日本建筑学会就制订了纯剪力墙结构设计规范, 之后又制定了适应纯剪力墙PCa结构专门规范, 为PCa工法的出台提供了设计依据。PCa板之间通过钢板焊接或钢筋搭接等方法使建筑连为一体, 以充分保证它的抗震性能。1967~1974年进行了一系列足尺结构试验, 充分考证了PCa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 经过几十年, 这种PCa结构体系经历了数次大地震, 没有出现因结构问题而损坏建筑的报告。

1980年代以后的PCa工法较之70年代以前工法, 从目的到方法都有了较大变化, 变化对比见下表。这一时期, 日本已解决了住宅数不足的问题, 但随着人口向大城市集中, 城市集合住宅建设仍不断增加, 而且建筑规模越来越大, 数十层数万平方米的大型住宅层出不穷, 劳动力慢性不足已成为社会问题, 因此, 预制组装工法成为省力、保工期、保质量的重要手段。高层住宅的PCa工法与以前的纯剪力墙PCa工法有了很大不同, 已不再是成套的固定的工法, 而是根据项目时期、地点、建筑物特点, 具体进行梁、柱、楼板等各部位的工法选择, 预制件形式也多为半PCa化, 留出现浇部位以利于建筑的整体性, 且由于建筑规模大, 单项目中就有相当数量的PCa构件, 可进行分类归纳后进行工厂化生产, 但大的项目之间并无共通的标准。而且预制组装工法已不再限于钢筋混凝土结构, 也广泛应用于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表1) 。

PCa工法中预制组装结构构件的连接方法有:焊接、搭接、螺栓连接、压力连接等, 以压力连接的预制组装结构的工业化程度和建筑技术水平为最高。

预应力组装工法 (PCPCa工法) 是构件与构件之间不需要连接的钢筋或钢材, 只是通过钢索施加的预应力保证建筑的强度和整体性, 这种连接方法被称为压力连接, 这种工法也有叫做“关节工法”, 形象地说, 结构如人体骨架, 预应力钢索如人体的筋, 形成的节点如人体的关节, 既有力又灵活, 不但对提高抗震性能有利, 而且施加预应力的混凝土结构在耐久性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种工法广泛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 如大型运动场、大型仓库、集合住宅、单户住宅、学校等, 例如:日本著名的“公立函馆未来大学”。

2.2集合住宅技术

日本集合住宅的设计和建设技术可从设计、结构、装修、设备等方面及实例进行概述。

集合住宅是日本术语, 指纵横排布了复数住户的住宅建筑, 近似于中国的公寓。集合住宅虽然只占日本住宅总数的一半左右, 但它是城市住宅的代表, 从集合住宅的建设技术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可持续发展思想、抗震设计思想、SI住宅思想、节能环保思想等的具体运用。

日本都市集合住宅的特点:

(1) 日趋高层化、大规模化。高低层的划分并没有明确的定义, 一般是3层以下称为低层, 4~5层为中层, 6~19层为高层, 而20层以上为超高层。从规模上划分, 50户以下为小规模, 50~200户为中规模, 而200户以上为大规模集合住宅。日本是一个土地私有制国家, 根据土地大小和所处地方, 各种层数和规模的集合住宅都有。日本最近流行回归都市的热潮, 原先搬到郊外的打工的人, 由于孩子大了, 经济宽裕, 为了谋求高龄化医疗的便利, 逐渐搬回城中心居住。导致地价昂贵的城中心的集合住宅越来越高, 规模也越来越大。

(2) 出入口和共有空间的设计。

(3) 设有集会所和会议室。方便召开集合住宅管理会议和为居民提供临时交际场所。

(4) 绿化。绿化是构成自然舒适生活环境不可缺少的要素, 自然成为集合住宅组成部分, 近来, 作为缓和热岛效应的对策, 楼顶绿化和墙面绿化受到重视。如, 《东京自然保护和恢复条例》规定, 开发商既要确保20%的地面绿地面积 (除建筑占地外) , 还要尽可能使楼顶绿化和墙面绿化达到可利用面积的20%。

日本都市集合住宅的结构种类如表2所示。

注:日本几乎不采用砖混结构, 历史的经验证明其抗震性甚低, 用于住宅最危险, 即便围墙采用砌体时, 也要配筋加固。表中可见, 采用频率顺序是RC>SRC>H-RC>CFT, S, W。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集合住宅中被最普遍采用的结构类型, 其优点有三:一是保温、隔声、抗震性能好, 能维持各住宅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保证其独立性;二是刚度大, 能避免或减小因强风、地震而带来的摇动;三是具有优越的防火性能, 不但本身是不燃材料, 而且在火灾中仍可维持必要的强度, 不产生倒塌或崩坏。缺点也有三:一是截面积大、体积大、占去不少建筑空间;二是自重大, 对抗震设计要求甚高的日本而言自重大就意味着作用的地震力也大;三是由于不易变形, 地震时易产生脆性破坏, 导致建筑物瞬时倒塌, 这是抗震设计的大敌, 为了增加其变形能力, 日本对其配筋量和配筋形式有相当严格的要求。

2.3住宅的可持续发展技术

2.3.1SI住宅及技术

当今的日本, SI (Skeleton Infill) 住宅成为了实现住宅长寿化的基本理念。Skeleton (骨架) , Infill (填充体) 。这种理念是指通过将住宅骨架和基本设备与住户内的装修和设备等明确分离, 从而延长住宅的可使用寿命。因为骨架寿命一般较长, 而装修和住宅用设备老化较快, 如不能改装设备与更新装修的话, 建筑将不能再继续使用。所以, 将使用年限不同的骨架与装修、设备等混在一起建造, 是造成建筑物短命的重要原因。

SI (Skeleton Infill) 住宅的核心思想来源于荷兰学者哈布拉肯教授 (N.John Habraken) 在其著作《Supports, an Alternative to Mass Housing》 (支撑体----大量住宅建设的一个选择) 提出的Open Building (敞开型住宅建设) 理论。理论的独特性在于提出了将工业化和住户参与适当融合的思想, 哈布拉肯教授认为, 欧洲单调的住宅是由于对工业化技术的使用不当而造成的, 应将住宅建设的过程向居住者开放并让他们参与意见, 进而适当地活用工业化技术, 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敞开型住宅建设理论主要从Urban Tissue (城市肌理) 、Supports (支撑体) 、Infill (填充体) 三个层面来解释住宅环境要求。对应住宅建设中公 (社会) 、共 (群体) 、私 (住户) 的不同地位和要求。由于日本地震多发, 人们对结构强度关注度特别高, 因而用Skeleton (骨架) 一词取代了Supports (支撑体) 并沿用至今。

SI住宅的指针 (草案) 要点:

——Skeleton与Infill充分考虑建筑物中材料的使用年限及空间利用主体的差异, 从而谋求两者分离;

——确保骨架结构的耐久性及耐震性;采取相关措施减轻建筑物的老化程度和地震时的安全性;

——确保建筑物的维持管理及更新的容易性;

——确保住户内装修及设备 (Infill) 的可变性及所需空间;骨架结构内的空间面积Skeleton面积和Skeleton净高需保证住户的可变性;确保住户内的采光及通风要求;

——确保舒适、宽裕的居住性能;要对骨架作出规划, 确保公用部分 (走廊、楼梯、共用设施等) 在空间上宽裕;确保邻里间隔声性能;

——须考虑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和谐。

2.3.2 KSI住宅的开发技术

KSI住宅是机构型SI住宅的简称, 英文名称KSI----Kikou Skeleton and Infill Housing。

KSI住宅是由都市再生机构在充分继承日本住宅公团时期的成果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 其技术要素已在1998年建成的实验楼中得以验证, 还包括如可变地板、同层排水方式等Infill相关技术 (表3) 。

参考资料:都市再生机构《K S I----K i k o uSkeleton and Infill Housing》)

KSI住宅采用的主要技术有:

——先铺地板后立墙的方式;

——铺设型地板;

——地板下配线管道, 保证约300mm高空间;

——地板下配线, 电线不埋在楼板里;

——胶带线槽施工法, 电线不埋在楼板里;

——共用排水管:设置在住户外;

——排水接头:实现放坡只有1/100的排水

参考资料:都市再生机构《KSI----Kikou Skeleton and Infill Housing》)

2.3.3百年住宅建设系统 (CHS)

百年住宅建设系统 (CHS, Century Housing System的缩写) 是原日本建设省 (现为国土交通省) 于1980年作为“提高居住功能开发项目”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提出并致力开发的。

百年住宅建设系统 (CHS) 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地提供舒适居住生活的住宅而建立的, 包括设计、生产、维护管理等全过程在内的思想体系, 通过确保物理的耐久性和功能的耐久性, 从而实现“无论何时都能享受到舒适优质的居住生活”, 同时也如Century (世纪) 所表达的意思一样, 将可持续约100年的长期使用定为设想目标。除了要求设计、结构及使用材料实现长寿化以外, 还要求对维护管理进行计划, 确实建立从设计、生产、供应到售后服务的一条龙体制。

1988年“财团法人优良生活” (Better living) 制定了《百年住宅建设系统认定基准》, 开始进行“百年住宅建设系统认定事业”, 并一直持续至今。但它并不是法律制度, 因而未对认定样式和要求进行详细规定。它主要是接受住宅开发企业的认定申请, 根据认定基准对住宅开发企业提出的住宅商品和设计系统进行整理并提出创新建议, 然后通过认定。百年住宅建设系统认定分为单户型住宅认定、集合住宅认定、特定户型和样式的“个别供应型”住宅认定, 以及不限地方、户型、样式可以灵活地、持续地“系统供应型”住宅认定等类型。

在《百年住宅建设系统认定基准》中, 对百年住宅的定义是“可持续地提供舒适的居住生活, 而且居住者可以通过自身的维护和更新有效性进行再利用的住宅”。

《百年住宅建设系统认定基准》主要由以下六个要点组成:

——可变性原则:可对房间的大小及户型布置进行调整更换。将住宅的居住领域与厨、厕、浴的用水区域分开, 通过提高居住区域的可变自由度, 居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生活方式进行空间分隔, 也可配合高龄化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进行变更, 让住宅具有长期的适应性。

——连接原则:在不损伤住宅本体的前提下更换部品。将构成住宅的各种构件和部品等按耐用年限不同进行分类, 设计上应考虑好更换耐用年限短的部品时, 不让墙和楼板等耐用年限长的构件受到损伤, 以此决定安装方法和采取方便修理的措施。

——独立、分离原则:预留单独的配管和配线空间。不把管线埋入结构体内, 从而方便检查、更换和追加新的设备。

——耐久性原则:提高材料和结构的耐久性能。基础和结构应结实牢固, 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为提高其耐久性, 可采取加大混凝土厚度, 以涂装或装修加以保护, 对木结构应采取防湿、防腐、防蚁处理等措施。

——保养、检查原则:建立有计划的维护管理的支援体制。应建立长期修缮计划和确实实行管理、售后服务及有保证的维护管理体制。

——环保原则:要考虑环保因素。应考虑好节能, 积极选用可循环再利用的部品和建材, 抑制室内空气污染物质, 做好环保计划。

百年住宅建设系统的上述原则, 在明确住宅的必要性能和促进住宅长寿化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先导作用。尽管自2000年开始实行了新的住宅性能表示制度后, 百年住宅制度本身的价值有所降低, 但它的上述类似原则已经以法律形式在新的住宅性能表示制度中固定下来, 成为指导日本百年住宅建设的重要原则。

其中, 部品群划分和连接原则是百年住宅建设系统独有的思想和最大特征。

部品群划分的标准有:

——位置与空间上归纳为一体;

——使用上或移动安置上归纳为单元;

——按耐用年限不同划分;

——按拆除后的再循环利用的可能性划分;

——与居住时所有形态的区分等结合起来划分;

——按施工组织、生产组织、流通组织进行划分。

对划分出来的部品群进行耐用性能 (物理耐久性、机能耐久性、社会耐久性等综合指标) 设定, 分为5种类型:

04型:预计有3~6年的耐用性;

08型:预计有6~12年的耐用性;

15型:预计有15~25年的耐用性;

30型:预计有25~50年的耐用性;

60型:预计有50~100年的耐用性。

根据耐用性年限, 对于部品群的连接与构造方式进行设计, 将耐用年限长的部品群定为“优先”, 将耐用年限短的定为“滞后”, 必须采用维修更换时不能让优先的一方受损的连接方式和构成方法。

2.3.4住宅性能表示制度

2000年, 依据《品确法》制定了详细的住宅性能表示基准制度, 进行10个区分和32个事项的性能表示, 为人们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其中与住宅长寿化有直接关系的表示事项有“耐久性方面”的1个事项及“维护管理及更新便利性方面”的4个事项。

2.4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发展

日本建筑工业化技术很多, 且呈现集成化发展趋势。包括有:节能门窗技术、地板采暖技术、外墙保温隔热技术、太阳能和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室内新风置换和空调技术、装修装饰及厨卫成套技术、垃圾处理技术、中水回用和雨水利用等节水技术、智能化家居技术以及建筑遮阳技术等。

集成技术还包括恒温恒湿技术、管线分离的技术、新风换气技术、干式地板采暖技术以及外墙内保温技术等。

2.5日本建筑工业化的最新技术和最新进展——隔震与减震

比之建筑物的性能和品质而言, 建筑在防震和防灾时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其对抗震的防范技术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1995年兵库县南部地震 (贩神大地震) 之后, 日本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法律上规定最低标准和最低要求是:“保护人身安全”;第二水平要求是“保护财产”;第三水平要求是“维持功能”。最高水平的要求是“保护地域的安全”。在此背景下, 隔震与减震结构得到很快普及, 从单户住宅到超高层集合住宅都得到广泛应用, 隔震与减震装置的种类也不断增加。

2.5.1隔震结构

隔震结构, 日文叫作“免震结构”, 是指在建筑物的下部设置既能自由地水平移动又能保持支撑建筑物重量的能力的隔震层。

隔震支撑体与阻尼器。隔震支撑体以叠层橡胶垫为主流, 其他的还有滑动型支撑、轨道性支撑和适合于小型住宅用的钢球型支撑。地震时, 地面的震动在这一层被隔减, 较少传到建筑物的上层, 建筑物与地面的相对位移也集中在隔震层上。因此, 往往在这之间装上阻尼器, 如油泵型、钢制型、铅芯型等, 能非常有效地吸收地震能量, 避免过大的变形和在地震后尽快停止振动。

隔震周期:在不考虑阻尼器作用的情况下的固有周期称为隔震周期。隔震周期越长, 作用于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水平力和加速度就越小, 建筑物就越安全。初期的隔震结构的隔震周期只有2秒, 现在已经出现了超过4秒的隔震建筑物。在日本, 隔震结构实际应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1983年建成第一栋单户式的隔震住宅, 用于近10年的研究。1995年阪神大地震时, 位于兵库县三田市的名为“WEST大楼”的隔震建筑物的隔震层记录了13cm的位移, 证明了隔震结构的有效性, 之后, 隔震结构得以普及。1998年开始应用于近百米的超高层住宅。目前日本已建成大小隔震楼宇1700多栋, 单户住宅3000多栋。同时, 隔震结构还被应用于对现存建筑特别是对历史建筑物和有名古建筑的抗震改造。

2.5.2减震结构

减震结构, 日文叫作“制振结构”, 是指在建筑物里装设阻尼器, 目的是控制振动, 控制的对象不单是地震, 还包括强风等对建筑物带来的振动。

在集合住宅中, 减震结构主要是为了吸收地震的能量, 减少结构体的损伤。比起隔震结构而言, 减震结构相对工艺简单, 成本低, 在日本得到相当的普及。用于减震结构的阻尼器种类繁多, 有用于小规模建筑的黏性体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等;用于比较大型建筑物的低屈服点钢制阻尼器和非拘束斜杆阻尼器等。在集合住宅中, 阻尼器位置一般置于公共空间, 当它本身受损时方便更换。

2.5.3抗震鉴定与抗震加固

在日本, 被称为“耐震诊断”、“耐震补强”或“耐震改修”。1970年日本修改了《建筑基准法》, 吸取了十胜冲地震时钢筋混凝土柱剪切破坏的教训, 把箍筋间隔从30cm加密到10cm以内。1977年制定了《耐震诊断基准》和《耐震改修指针》, 1981年又制定了新抗震基准, 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标准, 同时对以前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重新评价, 抗震性能=强度×延性, 未经鉴定和加固的旧建筑物被称为“既有不合格建筑”, 政府限制其改建和扩建。同时, 日本政府率先对公共建筑进行抗震鉴定和抗震加固, 并以补助、低息贷款等政策鼓励民间实施抗震加固。一时间, 对抗震性能不足的建筑物进行抗震鉴定和抗震加固成为当务之急。抗震加固方法一般有:以强度为主的加固方法:追加剪力墙或钢架;以延性为主的加固方法:追加阻尼器。

2.6建筑节能与建筑新能源发展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是世界上主要能源消耗大国之一, 其能源严重依赖进口。但是近年来日本节能技术的发展使得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新能源开发利用也出现了扭亏为盈的倍增趋势, 使日本经济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 大幅度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日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晋身为新能源大国的行列了。日本高度重视建筑领域的节能和建筑新能源的应用与发展。

2.6.1建筑节能

日本特别重视建筑节能。节约建筑能耗最重要的措施是合理改善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采用高效保温的节能墙体, 积极采用太阳能。日本建设省颁布的建筑法规与相应规范对居住小区的节能工作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如, 在建筑物的保暖节能方面, 规范中对建筑物的围墙结构、分层厚度及选用保暖材料等均作出具体的规定。在采光方面, 也有许多具体的节电措施。

建筑节能应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着眼, 评定一个建筑节能与否也要从其全生命周期的分析着眼, 不仅要关注建筑初期的一次性投资, 更应关注建筑的后期运营支出, 不但要满足用户的居住和公共活动需求, 也要关注房屋在使用过程中的耗能费用支出。另外, 还应考虑二氧化碳排放等外部环境成本的增加等。为此, 日本《建筑节能法》对建筑节能的补助规定了很多措施, 并从政府的角度提供低息集资或税率方面的优惠, 这样有利于建筑节能新技术能够尽快普及。在日本, 生态节能建筑技术和建筑新能源应用技术在建筑设计上被广泛采用。从国外建筑节能的发展轨迹来看, 已经历了从“节省能源消耗”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再到“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三个阶段的提升。而目前我国建筑节能还处于第一、第二阶段, 正在朝着绿色建筑和新能源建筑发展。

2.6.2建筑新能源

新能源建筑首先应该是节能建筑, 建筑本体和机电设备等均应采用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 以达到国家最新的建筑节能标准, 在此基础上可考虑采用如浅层地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应用。

在建筑节电方面, 日本居住小区中比较普遍地应用太阳能系统。它大多属于被动式太阳房系统, 通过屋顶吸阳板高效率地采集太阳能, 并通过自身的太阳能电池自动控制系统, 根据室内房间需要自动地向室内输入热 (冷) 风同时可以供应热水。居住小区的太阳能利用不仅可以节省电能, 同时也可以改善、保护和优化环境, 是一种新的绿色能源, 也是小区建设中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节能方向, 因此备受日本政府的重视、支持和鼓励。可以说, 太阳能已经成为日本新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过多年发展, 太阳能在日本已相当普及, 很多家庭都购买了太阳能发电装置。从2000年起, 日本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电池产量多年位居世界首位, 约占世界总体产量的半壁江山, 有力地推动了建筑太阳能的应用。日本通过大力推进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新阳光计划”, 对新能源技术开发进行财政支援, 对新能源消费者实施“直补”政策。在日本, 一般家庭安装太阳能发电时, 政府出资进行补贴, 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补贴政策在2005年告一段落后, 从2006年开始, 日本环境省又实施了新的“太阳作战”计划, 对家庭用户的太阳能发电设备以削减二氧化碳排放为目标, 通过发放补贴, 大规模而有系统地推动建筑太阳能发电产业。据有关资料统计, 到2003年底, 日本居民光伏屋顶系统总计安装88.7万千瓦, 日本政府计划到2010年总计安装482万千瓦。

同时, 日本建筑和居住小区还尽可能综合采用浅层地热能、潮汐能、海水热能、河水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 以达到更高的节能效果, 有效改善居住环境, 建成更高品质的绿色建筑和生态居住小区。

2.6.3建筑新能源的综合应用与集成发展趋势

通过考察, 我们了解到, 日本还在建筑新能源的综合应用与集成发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如, 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小林利彦向我们介绍了由他主持设计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展馆的设计理念, 就是综合地、巧妙地应用太阳能、风能、空气动力原理以及材料性能的生态建筑的典范。

3日本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趋势和最新进展

3.1 200年 (寿命 (编者注) ) 住宅

3.1.1“200年住宅构想”的背景和由来

当今日本, 一方面, 少子女、高龄化、地球环境、废弃物等问题日益严重, 证明了20世纪拆旧建新的大量消费型社会的发展是行不通的。因此, 当务之急是向“建好的、经常维护保养、长期持续使用”的储存型社会转变。在这个进程中, 2006年日本制定了《居住生活基本法》, 彻底改变了原来追求“量”的住宅建设方针, 政策转向注重提高居住生活的“质”的方面。另一方面, 住宅市场上, 不断积累了有关住宅长寿化的技术, 人们开始转向关注住宅的资产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 日本2007年5月发表了“200年住宅构想”, 目的是形成超长期可持续循环利用的高品质住宅的社会资产。该构想是由自由民主党 (日本当时的执政党) 政务调查会住宅土地调查会总结提出的, 以时任会长的福田康夫名义发表的。之后9个月, 福田康夫出任了内阁总理大臣, 在其就职演说中, 他提出了把建设“200年住宅”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具体政策的第一步来付诸实施。从此, “200年住宅”作为日本的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 开始了一系列的具体实施措施。

3.1.2“200年住宅构想”的概要 (图1)

“200年”是住宅长寿命化的一个象征性概念, 并不是指具体的耐用年数。“200年住宅构想”并不是单纯地建设耐用型住宅的硬技术, 除了包括有利于超长期维护管理在内的建设系统以外, 同时还需建立切实可行的维护管理系统, 对既有住宅的正确评价方法和使其在市场顺畅流通的系统、适合200年住宅的金融系统、适合200年住宅的包括社会基础设施和街区在内的整顿等等。由此可见, 它是很多的个别系统组成的一元化系统。另外, 为了建立这些系统, 还必须宣传向储存型社会转变的重要性和200年住宅的意义, 以此提高国民意识, 并培养实施人才, 建立市场和商业模式。

提出200年住宅构想, 其意义非同凡响, 既减轻住宅建设、购入、维护管理的国民负担, 又减少产业废弃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同时还纠正了过于偏重土地的不恰当的国家财政结构, 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3.1.3 200年住宅的具体要素要求:

——把结构 (Skeleton) 体与室内装修和设备 (Infill) 分离, 在确保结构的耐久性和抗震性的同时, 提高室内装修和设备的可变性;

——确保易于进行维护管理;

——具有能够沿用到下一世代的品质 (节能性能、无障碍性能等) ;

——实行有计划的维护管理 (检查、修理、更换等) ;

——考虑与周边街区的协调性。3.1.4“200年住宅构想”建议

“200年住宅构想”中提出了12条建议, 涵盖了住宅制度一系列内容 (表4) 。

3.2长期优良住宅认定制度

为普及200年住宅, 日本于2008年11月制定了《促进长期优良住宅普及的法律》, 于2009年正式实施。该法律的中心思想是:由地方自治体对“长期优良住宅”进行审查和认定, 施行促进普及的支持措施和实行优惠税制。国家制定“基本方针”, 明确国家、自治体、企业等为促进长期优良住宅的普及, 在财政和金融等方面应承担的义务。认定手续是由房主或住宅供应商作好“长期优良住宅建筑计划”后, 向自治体申请认定。尽管详细的认定标准尚在制定之中, 但可预期, 由于修改了税制, 诸如房产登记税、不动产所得税、固定资产税等都将有较大幅度减免。

虽然“200年住宅”和“超长期住宅”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包含了对未来的展望等, 但“长期优良住宅”则是将法律应用到实际制度上的术语, 且将维护保养期暂定在30年以上。

“长期优良住宅”的具体要点有:

(1) 结构的安全性 (防腐蚀、防腐朽、防磨损、抗震安全性) ;

(2) 容易适应住宅利用状况的变化;

(3) 品质和性能 (高龄人使用的方便性、能源的效率等) 。

3.3住宅和建筑的再生

住宅的再生是住宅的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日本集合住宅的再生也是受到欧美住宅再生的启发而逐步得以推广。近年来日本住宅再生的方式有:修理、住户内全面改造、加固、增加面积、改造外部环境、土地利用变更 (改建、重建) 、住户内部分改造、改变住户划分、改造和扩充公用空间、外装翻新、用途变更等。

进入21世纪以来, 在日本, 非住宅建筑的用途变更也比较流行, 再生的对象不局限于旧住宅, 剩余的积压的办公楼、仓库、甚至旧厂房等也可作为进行集合住宅再生的方式。

日本循环社会法规体系中的《建筑循环利用法》对建筑再生和资源循环利用作出规定, 新建建筑或住宅时就应考虑该建筑未来的再生或拆迁时该建筑资源的可循环利用, 改建房屋时有义务循环利用所有建筑材料。用于建筑再生的材料, 包括了木材、水泥、沥青和其他钢筋材料等几个主要部分, 日本由此发明了世界先进的混凝土再利用技术。

上一篇: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下一篇:现代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