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权保护

2024-10-11

私有权保护(精选12篇)

私有权保护 篇1

在现代社会的理念中, 公民的私有财产法律制度存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不足, 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首次提出“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一、为什么要修改有关我国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律

(一) 修改有关我国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律是社会、政治和经济向前发展的需要

宪法中首次提出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说明了保护所有的财产权, 私有的财产权就不会你以前一样不受重视, 从而获得了和公有财产权一样的法律地位。私有财产权单独提出是要和公有财产得到同等保护。1、保护私有财产就是保护人权的体现。私有财产的安全是人身自由的前提。如果得不到保护, 别的权利和自由就保不住了。另一方面, 财产权利是生命权和自由权的物质基础, 构成了全部人权的基础。2、尊重和保护私有财产是政治文明——民主宪政权制的突出表现。3、私有财产有的保护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二) 我国经济的发展要求完善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规范

从改革开放到我国加入世贸易, 中国的经济开始融入到全球一体化之中, 而要与全球经验接轨, 首先要保证财产权利的平等。财产权利是公平的市场交易的基础。要是财产权利不平等平交易和公平竞争就得不到保证。

二、我国现在的法律对私有财产保护的不足

我国现在的法律对私有财产保护的正在足步加强, 但仍然存在一些缺位的地方,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公共财产和私有财产的保护力度方面存在区别。

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保护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以及公民的财产, 在当今社会, 国家和集体、公民的财产是受法律保护, 但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一些社会团体法人等这些组织的财产保护的力度还不够。

(二) 有关私有财产权的保障规范体系不完整

相比西方国家, 我国现行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障缺乏规范性, 《中外合资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都有国家对合营及外资企业不实行国有化和征收, 在特殊情况下, 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对合营及外资企业可以依照法律程序实行征收, 并给予相应的补偿。在对私有财产和企业等组织及实行征收也应给予补偿, 在宪法中没有提到。使私有企业等组织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不利于社会之稳定。

我国普通法律有关征用私有财产予以补偿的规定, 也存在缺陷, 比如对外商投资征用予以补偿的法律和国际不能有效接轨;而国内法律相互之间的有关规定也不一样。现行法律对公民私有财产征用予以损害补偿的条款也不够系统。

(三) 国家赔偿制度和完善且具体的司法救济

放眼全球大多数的国家在社会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发生矛盾时都会采取社会公共利益为上的原则, 在社会公共利益确实需要时, 应当允许实行征收私有财产权。但是我国的法律还不够健全, 对公共利益的定位不够准确, 现实生活中政府借社会利益需要之名侵犯私有财产权的行为在不时发生, 比如强制和集体土地征用虽然现以经引起政府重视并提出了禁止但法律上的保护还不够完善。另外, 个别政府工作人员、执法人员的素质的高低也是私有财产权受侵害的重要原因。权利得不到救济就不再是权利, “私权利和公权利的碰撞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 与公权利相比, 私权利也总是脆弱的, 难以对抗强大的公权力”。所以, 有效的司法救济和赔偿制度是公民在财产权遭受公权侵害之后可以得到保护和恢复。与此同时进一步有效的阻止公权对私权的侵害。

(四) 对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界定位不清楚, 私有财产的宪法地位有待提高

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 是公民其他基本权利的基础。布来克斯提出:“财产、生命和自由, 这是每个英国人所固有的权利”他把财产权看成是人的固有的权利。1789年《人权宣言》第2条规定:一切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自然的、不可消灭的人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权, 安全和反抗压迫。所以, 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宪法中, 有关财产权保障的规定一般都置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系之中。我国宪法有关公民财产权保障规定是置于第一章总纲部分, 融入宪法有关社会经济制度的规范体系之中。从这一点来看, 我国宪法并没有把财产权以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给予保障, 这就难以防止国家权力对公民财产权的不当侵害。再有一点就是社会主义公共财产与公民私有财产的宪法地位高低不同。我国宪法第12条明确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与宪法第13条相比较, 现行宪法对公民财产权的宪法评价更为积极, 就保障的程度而言, 两种保障制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倾斜性。这种保障机制反而对公共财产的保护不利。

综上所述:只有给两者的宪法地位平等时, 市场竞争机制才会相对平衡, 各市场主体才能基于对利益的合理期待而焕发出创造财富的精神, 最终使国有资产不流失的状态下得到增值, 对公共财产的法律保护的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摘要:当前, 我国私有财产法律制度依然存在缺陷, 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分析完善我国保护私有财产法律制度的必要性、我国现行法律对私有财产规定的缺陷的基础上, 提出了实现法律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的具体方法:除了对私有财产的最高层次的宪法保护外, 还应有第二层次的民法、行政法、刑法保护, 第三层次的单行法保护。以期完善我国保护私有财产法律制度, 真正落实了我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真正的保证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私有财产,保护,法律制度,完善

私有权保护 篇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私有财产倍增并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新修正的《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这一规定有助于保护我国公民的私有财产,并从侧面反映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正式提出,私有财产在我国现有的经济结构里的重要地位得到了根本大法的认可与保障。

然而,回顾我国私有财产民商法地位的改变,能发现我国民商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私有财产应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来规定,并完善民商法规范,从而加强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

二、私有财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1)法律意识淡薄。

民商法包括民法和商法。

民法是基本法,商法是特别法。

民法主要包括物权法、债权法等而商法主要包括公司法、企业法、保险法等。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循民商法的规定,不得违背民商法。

但是,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是,私有财产权没有作为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得到大家应有的关注,人们的法律意识依旧很淡薄。

(2)缺乏法律监督。

私有财产权最大的`一个特征那就是它的私有性,这点决定了没有国家为其做强大的后盾。

多数情况下只能是所有者主动去维护和主张自己的权利,没有专门设置的监督机构对其进行监督,这样很易导致法律监督的缺乏。

致使私有财产权的维护力量薄弱。

(3)实践中对私有财产权的落实不足。

任何权利都只有在实践中得以落实才能从法律条文转变成现实里真正的权利,否则就只能是空头支票。

法律的制定不是用来告诉人们他们的私有财产权得到了法律的保护,而是要让人们从真正意义上拥有这项权利。

三、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措施

结合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不难得出私有财产权保护的迫切性,下面针对这些现存的问题提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措施,让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在现实的生活中得到切实落实。

(1)完善立法体系。

现有的民商法在实际运行中缺乏可操作性,只有具体的实体法律规范才能被作为原则性的条款予以应用,尽管后来物权法的出台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但这只是杯水车薪。

据物权法里的规定,可以被纳入物权法合法物的范围是很有限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许多我们视为私有财产权的权利很可能并不是物权法上所规定的合法物,这些权利就很难得到保护了,所以需要我们从立法层面上予以解决。

(2)加强法律监督。

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而加强法律的监督是必不可少的,没有监督必然会出现腐化这是一个不变的真理。

针对那些违背民商法,侵犯私有财产权的行为我们应该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监督和打击,为构建和谐的法治社会与优良的生活环境,保护每个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被侵犯,使所有公民都生活在有安全感的社会之中是我们的本职,加强法律监督将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实现这一本职。

(3)在司法实践中落实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

司法是实现人民权利的最后一道底线,司法实践对私有财产权保护的具有重大意义,它可以让人们深刻体会到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受法律保护的,通过司法实践,法律的权威与信仰能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只有使人们切实感受到法治社会带给他们的切实利益时,他们才会去遵纪守法甚至是崇尚法律。

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构建和完善。

四、保护私有财产确保社会和谐发展

私有财产保护与私有财产是生产与竞争的动力,它所确保的市场效率提高和社会福利增长是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揭示出了一个客观真理,即作为主体的公民享有完整的财产权和充分的自由权是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的前提条件。

这一客观真理是由市场经济的规律性特征所决定的。

这个规律性特征主要内容是以公民个人本位为基本理念,注重公民个人经济的充分自由。

并且公民的经济自由是在完整的财产权基础上建立的。

由于只有公民享有完备的财产权,才能以完整的、平等的生产、消费主体的角色自主选择行为方式来实现自我价值。

公民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够使他们有更充足的精力投入到生产与生活中,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增长。

可是由于社会经济主体的出身和智力等的差异造成实际上存在严重的私有财产不均衡,国家应该通过使用等级税收来提高社会福利,从而防止社会两极分化,进而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源于私有财产权的存在让人们明确对各种资源的使用需要付出代价,这有助于防止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以及更好的保护环境。

因此,各经济主体在市场交易过程中都会尽量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收益。

市场经济运行的一个首要前提是必须明确产权各种经济主体的成本资源与公共资源相较而言都是有限的,如果产权界定不清晰,会造成有些人趁机利用职务便利,对有限公共资源的滥用就会出现侵犯公共资源,导致损公利私,贪腐的结果,致使公共资源枯竭,环境恶化。

五、结语

自古以来,不论是国内国外,对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的研究都有较多重要的理论成果,这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制度。

私有财产权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都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使我国在财产权制度方面的完备做很大贡献。

我国是一个正处于发展建设中期的市场经济国家,对人民的私有财产保护不足。

所以,我国民商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参考《人民法院报》,8月31日.

[2]刘雪屏.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私有财产权的保护[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3).

[3]陈淑智.制度视野下的私有财产权保护[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

小议私有财产的民法保护 篇3

关键词:私有财产;民法保护

一、私有财产的取得民法保护原则

当一个人出生时,他就成为民法上所说的自然人,具有了完全民事权利能力。这意味着他从此时开始就可以取得和拥有财产,任何人都不能侵犯和剥夺。但是要取得私有财产,不得违反以下三个原则:①合法原则。俗话说得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的生活中也都应该按照“君子”的要求,通过法律和社会公德许可的途径取得财产,否则法律不予保护,这就是财产取得合法原则。②公示原则。财产取得的公示原则,主要是指物权设定和变动的公示原则,意思是在财产交易的过程中,必须以公开的、外在的、易于查知的适当形式展示物权设定和变动的情况。根据《物权法》第6条确定的物权公示原则,只有完成相应的公示后物權才最终转移。即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③区分原则。合同作为财产取得的一个原因和基础,其效力不能以物权的变动是否成就(即是否完成公示)为判断标准,这在理论上被称作物权变动与其原因行为的区分原则[1]。《物权法》第15条、187条和212条确立了这项原则,将合同的效力问题从登记中解放出来,这种变化是我国物权立法的一个重大进步,有利于维护合同的效力和保护无过错方的利益。

二、私有财产侵权的民法救济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时,在民法范围内我们可以通过物权请求权和侵权请求权来寻求救济。具体来说就是:

(1)物权请求权又被称作物上请求权,是指当物权的圆满状态受到妨碍或有被妨碍的可能的时候,物权人为了排除或者预防妨害,可以请求对方恢复物权的圆满状态或停止侵害的权利[2]。物权请求权可以分为以下4类:第一,确认物权的请求权。根据《物权法》第33条的规定,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后,首先要确认财产的归属。因为归属不清不但不能确定谁是真正的财产权利人,也不能对权利人的权利进行保护[3]。第二,返还原物的请求权。《物权法》第34条明确规定,无权占有不动产或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如果原物在被别人无权占有期问产生了孳息,则财产权人在请求返还原物的时候还有权要求返还孳息。第三,排除妨害的请求权。根据《物权法》第35条的规定,当财产权的圆满状态受到侵占以外的方式的妨害时,财产权人对妨害人享有请求排除妨害,使自己的权利恢复圆满状态的权利。第四,消除危险请求权。物权法规定,当他人的行为或者设施可能造成自己占有物的损害,此种损害虽然还没有发生但是又确有可能发生,对此种危险财产权人也有权请求排除。这种权利主要针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妨害而言,只要将来有可能发生妨害,所有人就有权行使此项权利。

(2)侵权请求权。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的财产受到侵犯时,只有物权请求权的保护还是远远不够的,比如我们要求无权占有人返还我们丢失的手表,如果手表被他摔坏或者被他不小心丢失而且再也找寻不到了,那么返还原物的请求权恐怕就不能发挥太大作用了,这时要行使侵权请求权。具体来说,侵权请求权包括两种:第一,恢复原状请求权。根据《物权法》第36条的规定,造成不动产或者动产毁损的权利人可以请求修理、重作、更换或者恢复原状。这种权利的前提是所有人的财产还有可能修复或者有替代的一模一样的产品可供更换。第二,金钱损害赔偿请求权。根据《物权法》第37条的规定,侵害物权,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损害赔偿,也可以请求承担其他民事责任。损害赔偿是最常见的一种民事责任方式,它既可以作为单独的一项请求权,又可以与其他请求权并用。比如加害人修复所有入的财产后,仍不能弥补所有人损失的,所有人还可以再要求赔偿损害。[4]

三、进一步加强私有财产的民法保护

1.不断完善立法体系

当前,从一定层面上,我国民法的具体操作性来说较为缺乏,甚至还存在一些领域没有实际法律条款的设计。那么就比较容易导致比较难依据与之相关的法律杜绝侵权行为的出现。与此同时,在我国时代不断进步以及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导致了我国公民私有财产出现了诸多问题,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还没有充分的将这些问题反映出来,需要通过立法程度对其完善,如此才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侵权行为的出现。

2.加强法律监督

在法律执行环节中也因为法律监督体系的不完善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私有财产安全和每一位公民的切身利益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不断加强民法的法律监督作用。打击和监督违反了民法以及侵犯私有财产等等行为,国家应该对与之相应的监督体系进行完善,确保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进而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3.有效落实法律的司法实践

在保护公民私有财产上,最为重要以及关键的是进行司法实践,其对于公民来说,这是不断促进自己的权利获得实现的根本底线,只有从真正意义上落实司法实践,才可以是的公民感受到法律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起到了保护作用,如此才可以树立起对法律的崇敬之情。落实法律司法实践,不仅仅是帮助落实民法保护公民私有财产,同时也可以帮助构建我国法律体系。

4.强调物权法的保护作用

为了平等保护国家、集体以及个人的私有财产不受到非法行为的侵害,我国出台了物权法,在这部法律中对物权法的种类做出了详尽的规定。从而有效加强了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力度,促使我国市场经济获得有序的发展。物权法中也对公民私有财产的归属和范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与此同事对业主在建筑物上享有的征收制度以及区分所有权等等全新的权利做出了详尽的规定,进而不断完善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总的来说,如果要发挥出民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作用,就要发挥出物权法的保护作用。[5]

参考文献:

[1]陈龙业.物权法百问通[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2]马俊驹,陈本寒.物权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刘凯湘.论基于所有权的物权请求权[J].法学研究,2003(1):28-30.

[4]陈芳.论私有财产的取得与保护.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7卷第4期,2010年8月.

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探析 篇4

我国的诸多法律中的物权法对公司财产的平等保护有着具体的规定,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 以往的法律在一些程度上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的时代发展, 为此就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理论研究, 对实际法律的完善就有着积极作用。

二、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地位与特征

( 一) 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地位分析

私有财产民商法保护是当前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民法主要是对民事生活关系进行调节的基本法, 所以其实际作用就比较突出。民法在对财产关系以及家庭关系的调整作用上比较突出, 商法则主要是对营利性商事关系进行调整的法[1]。对于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则主要是体现在法律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在私有财产权的行使以及内容层面是依靠着民商法进行实施规范的。

( 二) 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特征分析

从民商法对私有财产进行保护的特征层面来看, 主要体现在平等性以及不主动干预性等层面。民商法对于私有财产的保护上是平等的, 对私有财产各主体和私有经济主体等方面都是平等性的, 所谓的平等性特征主要是民事活动中主体法律地位的平等性。除此之外就是对私有财产保护所实施的不主动干预特征, 只是制定主体行为规则以及产权保护规则, 在对于私有财产的保护过程中并非是主动的[2]。另外在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方面的补偿性特征也比较突出。

三、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问题与策略

( 一) 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问题分析

从当前我国私有财产民商法的保护的现状来看, 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法律意识的淡薄, 民商法主要的构成是民法和商法, 前者是基本法, 而后者则是特别法。在民法中就涵盖着物权法以及债权法, 而商法则涵盖着企业法以及保险法等, 所有组织以及个人对民商法的相关内容都要严格遵循。但是在具体当中人们对私有财产权保护的问题并没有充分重视, 一些人在这一方面的法律意识上比较薄弱, 这也是比较普遍的问题。

再者, 私有财产民商法保护中的法律监督还比较缺乏, 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对私有财产权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私有财产权的特征就是其私有性, 这就决定了国家不会是强大后盾, 所以国家层面也没有对其实施专门的监督, 造成了法律上的监督缺乏, 这也造成了对私有财产维护力量的缺乏, 以及在实践中对私有财产权的落实也没有得到良好实现, 这些问题都要能够得到充分重视[3]。

( 二) 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策略

对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措施的实施要从多方面考虑, 并要能与实际相结合, 首先在物权法方面要能够强调私人财产权的保护, 应当将一体承认和平等保护作为物权法的一个基本原则。物权法要能贯彻坚持对国家以及集体和私人财产权的平等保护, 从实际的情况来看, 民商法的实际操作性还相对比较缺乏, 有的还存在着一些没有实际性的法律条款, 所以对这些问题就要能够在立法层面进行有效完善, 这样才能够对侵权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再者, 对法律司法实践要能得到充分落实, 并要能够在法律监督层面得到有效加强, 私有财产的保护实施司法实践有着重要作用, 这是促使权利得到保障的一个重要底线。在司法实践上得到了有效落实才能够享受到法律的公平性, 这对落实民商法对私有财产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除此之外就是要能够在法律监督层面进行强化, 如果在法律的监督体系方面没有得到有效完善, 就会造成在执法中存在诸多漏洞, 这就对公民的私有财产保护有着重要影响[4]。所以为能够对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就要在监督体系层面进行完善, 从而来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不仅如此, 还要能够在物权法保护的作用层面进行特别强调, 将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同时, 还要能对侵权行为法得到充分重视, 从各个层面对私有财产保护的问题得到解决, 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有秩序有法律保障的法治环境。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对于当前我国的法律层面的改革, 正在进一步加强, 在这一过程中的一些法律层面的不足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对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就能为公民自身的权益得到保障, 此次主要从私有财产民商法的地位特征以及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 并提出了几条合理化措施, 希望能对我国的法律完善起到进一步促进作用, 由于受到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

参考文献

[1]刘红.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分析民商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取向[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5 (03) .

[2]张晋芳.我国民商法对人权的保护现状及措施建议[J].中国市场, 2015 (09) .

[3]徐晓兰, 刘爱珍.论经济法律责任的独立性——基于经济法与民商法功能互补的视角[J].新视野, 2013 (05) .

私有权保护 篇5

一、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概念及特点

(一)私有财产民商法保护的概念

私有财产,是指由私人(自然人和非公有制企业)所合法拥有的收入、储蓄、房屋、林木、牲畜、文物、图书、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等财产。私有财产民商法保护,是指由民商法对公民所合法拥有的私有财产所提供的法律形式的保护。

(二)私有财产民商法保护的特点

一是私有财产民商法保护具有补偿性,也就是如果发生私有财产侵权行为,确定施害人的赔偿范围应当以受害人的实际损失为主要依据。补偿性赔偿责任,是基于民商法理论确定的平衡侵权者、受害者利益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有利于防止出现赔偿获益激发人为受侵害事件,从而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二是私有财产民商法保护具有经济主体的平等性,也即无论私有财产主体的社会身份、经济地位存在多大差异,他们在民商法保护中都享有同等的待遇,且遵循毫无差异的保护准则。三是私有财产民商法保护具有不主动干预性,也即在民商法保护过程中,只有在经济主体的私有财产受到不法侵害并明确提出司法保护的要求时,才会启动民商法保护,而不会主动对经济主体的私有财产及行为进行干预和保护。

二、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现存问题

(一)私有财产权意识薄弱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当前我国公民的私有财产保护意还比较薄弱,缺乏主动利用民商法进行私有财产保护的意识。一些公民和非公有制企业主在私有财产遭受不法侵害时,不是运用法律武器进行及时保护,而是要么忍气吞声、大事化小。要么采取暴力等非法手段进行解决,往往造成得不偿失的法律和经济效果。同时,不少公民因为对民法、商法的性质、内容等缺乏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因而没能够对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问题引起足够重视。

(二)私有财产立法体系不完善

与发达国家相对比就可发现,当前我国民商法体系中私有财产的立法体系还不健全,具体表现为:一是民商法缺乏比较实际的原则性条款,在实践运用中的操作性不强,不能够切实有效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私有财产保护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二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如Q币、网络虚拟货币等越来越多形式的私有财产,而这些私有财产当前还没有被纳入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内容,使得民商法中的私有财产法律体系还很不完善。

(三)缺乏监督体系

任何法律制度都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和监管#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坚持不主动干预的原则,意味着私有财产民商法保护的监督力量主要依靠私有财产受害者,使得私有财产保护缺乏强大的监督后盾,如果私有财产所有者民商法保护和监督意识不强,那么民商法保护的监督责任就容易沦为摆设#此外,当前我国还没有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私有财产保护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因此导致私有财产侵权事件中“维权难”的现象时常发生,有的甚至出现因为维权而对私有财产受害人的“二次伤害”,从而影响了民商法在保护私有财产方面的有效性、权威性。

三、完善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措施

(一)加强普法宣传,提高私有财产权意识

针对当前我国居民私有财产保护和民商法意识淡薄的现状,应充分利用宣传栏“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论坛"手机报等新型网络媒体,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同时,要建立健全普法宣传体制机制,加强对私有财产民商法保护的普法宣传工作落实,让更多的人们认识到民商法在私有财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并学会在受到不法侵害时能够拿起民商法武器来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

(二)建立立法体系,完善法律

要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私有财产倍增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及时将新出现的私有财产“新经济”纳入民商法保护范围之内,不断建立完善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体系,努力实现用民商法保护私有财产实现 “全覆盖”,确保各种形式的私有财产保护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三)构建监管体系,强化监督

一方面,可尝试建立专门的民商法监督管理机构,针对严重违反民商法规定、恶意侵害公民的私有财产的不法行为进行积极监督和有效惩治,不断提升民商法在保护私有财产方面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另一方面,应积极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等监督平台和媒介,对违反民商法恶意侵害私人财产的行为进行曝光,切实采取有效的监督手段,形成一种倒逼机制,确保私有财产民商法保护责任的落实。

四、结束语

探讨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 篇6

关键词:公民私有财产;民商法;财产保护

民是立国之本,公民的支持才是一个国家得以稳定发展的前提。而国家必须保证公民的一切基本利益,才能得到支持。经济利益是公民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我国的民商法对公民的基本经济利益提供强有力的保护。通过法律明文对公民的行为作出规定性的准则,一旦触犯这些准则,便会进行强制法律保护。所以民商法切实保护了公民私有财产,为我国司法体系稳定运行起到了一定作用。

一、民商法对私人财产保护到的重要性

民商法,顾名思义就是民法和商法。民法,以人为本,通过长期经验累积给人规范出一定的行为准则。商法,是在进行商业活动时进行关系利益调整的法律。民法和商法相互独立,又相互包含。民商合一,同时又民商分离。我国法律对公民私有财产保护通过民商法得以体现。我国有众多法律体系,虽然有刑法、经济法、行政法、民商法等众多法律体系保护公民私有财产,但是在个人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时,只有民商法才能够切实保护公民私有财产,因为它要求违法行为人向被害人进行补偿行为。因此,民商法才是切实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重要法律。

二、民商法对私人财产保护的特征

1.具有平等性

我国是社会主义专政的国家,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平等的权利。所谓平等,就是无论公民的出身如何,经济状况如何,社会地位如何,都能够被相同的法律赋予相同的保护。《民法通则》更是强调了民商法对每个公民必须给予平等的对待。即在任何民事活动中,若甲方的私有财产被乙方侵害,无论双方的社会地位如何,法律都会给予公正的审判。近几年出现了很多令人关注的新闻事件,比如沈鸽事件,法律并没有因为她社会地位高而给予她包庇,而是切实保护了受害者的利益,从此看出法律对公民的公平性。这一特征使得民商法的地位得以巩固,也为我国司法体系稳定运行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2.具有补偿性

法律是强制性的手段。在民商法中规定,违法行为人必须最大限度地对被侵权人给予赔偿。这一法律手段保证了被侵权人的经济利益,力求最大限度地对其进行补偿。从这一规定中,可以看出民商法与刑事法的不同,民商法比刑事法更多了人情味,也切实保护了违法行为人和被侵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3.具有被动性

虽然民商法通过一系列法律条文对私有财产进行保护,但是并不会主动进行干预。只有在被侵权人的私有财产受到侵害时,对有关部门提出申请,要求进行法律保护时,民商法才会对其进行干预。通过法律活动,对违法行为人提出要求,要求其对被侵权人进行相对应的赔偿。但是在经济活动中,民商法会给公民自由的空间,不会对其行为进行干涉。

三、如何健全民商法

1.加强公民对私有财产保护的意识

现今屡屡因为个人私有财产被侵害造成被侵权人经济利益受损的悲剧不断发生,一部分原因是公民的法律意识不强,一部分原因是法律体系不够完善。我国当今的教育现况导致城乡受教育水平不均匀,而大部分人对于法律是不了解的。有关部门应该加强法律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的宣传力度,让公民知道什么是侵权行为,出现了侵权行为应该怎么要求法律进行保护切身的利益。让法律意识更加深入民心,才能更加健全民商法这一体系。

2.加強物权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物权法》对我国公民的财产种类进行了一定的划分,对公民所拥有的动产、不动产、风险投资等提供法律保护。随着我国发展越来越快,各种企业对房地产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拆迁情况。“钉子户”等因为不满房地产企业对其私有财产的拆迁赔偿,与房地产企业出现争执矛盾,更甚者出现了人身安全问题。这就从民商法演变成了刑事法。因此在法律上,对民商法的要求规定要更加具体,力求对各种行为作出合理的规范,才能不让有心人士钻了法律的空子,造成公民私有财产的经济损害。要保证公民的私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平衡,维持社会和谐统一。

3.进一步落实法律对私有财产保护的实践

落实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体系要求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必须深刻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敷衍对待本职工作。于此同时,法律要对相关明文进行更加具体的规范要求,区别开私有财产和公共财产的区别,以及双方发生利益冲突时的解决方法。鼓励公民使用自己的监督权对有关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避免滥用职权的情况发生。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到法律生活中来,争取做到法如民心,民知法律,巩固我国法律体系的地位。

四、总结

法律是我国维持社会安定的重要工具,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法律与人民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因为民是立国之本,所以我们要不断完善民商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重视民商法对私有财产保护的作用,加强立法监督,落实法律的实践,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同时要加强法律宣传力度,让法律深入民心,让公民知法、懂法、用法,积极让自己参与到法律生活中,共同努力创建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提供稳定的内部环境,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王燕.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探讨[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02):180.

[2]赵辉.论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J].法制与社会,2008(22):107-108.

[3]张倩.论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J].山西青年,2013(12):123.

作者简介:

关于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探讨 篇7

从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公民已经实现了私有财产的倍增, 并且私有财产已经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当前, 我国的根本大法已经认可了我国经济结构总私有财产的重要地位。但是, 在对我国私有财产民商法地位的变化进行回顾之后, 就可以发现, 民商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二、私有财产权保护的主要问题

(一) 淡薄的法律意识

民商法主要包括民法和商法这两大块。民法是一种基本法, 商法则是一种特别法。民法包括债权法和物权法, 商法包括保险法、企业法以及公司法等[1]。所有组织及个人都需要对民商法的相关规定加以遵循, 决不能违背民商法。然而, 我国当前的存在的现状是, 大家没有对公民私有财产权保护这一根本性问题形成重视, 大多数人的法律意识都比较淡薄。

(二) 缺乏法律监督

私有财产权具备的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他的私有性, 这一特征就决定了国家不会成为其强大的后盾[2]。一般情况下, 只能是所有者主动地对自己的权利进行维护和主张, 国家没有设置专门的监督经济后对其展开监督, 这样一来, 就很容易造成法律监督的缺失, 最终导致维护私有财产的力量较为薄弱。

(三) 在实践中没有充分落实私有财产权

无论哪种权利都只有将其落实在实践中, 才能够促使法律条文转变为真正的现实权利, 否则的话, 一切权利都只是空谈。制定法律的意义并不是让公民知道法律保护了他们的私有财产权, 而是能够让他们从真正意义上拥有该项权利。但是, 我国当前的现状是, 还没有在实践中充分落实私有财产权。

三、完善私有财产权民商法保护的主要措施

(一) 对立法体系加以完善

现今, 在一定程度上, 我国民商法的实际操作性相对比较缺乏, 甚至存在着一些根本没有实际法律条款涉及的领域, 这就导致难以依据相关的法律来杜绝侵权行为的发生。此外, 我国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 促使我国公民私有财产出现了很多新问题, 然而在法律上还没有有效地将这些新问题体现出来, 比如, 物权法这一对民商法具有关键意义就存在着合法物有限的缺陷, 所以一定要对立法体系加以完善, 只有这样, 才能够真正做到杜绝侵权行为。

(二) 加强法律监督

法律监督体系的不完善就一定还导致法律执行存在漏洞。因为私有财产全和每一位公民的切身利益是密切相关的, 所以必须要加强民商法的法律监督作用。为了有力打击和监督违背民商法和侵犯私有财产的行为, 国家必须要对相应的监督体系加以完善, 从而保护公民神圣的私有财权不受侵犯, 最终还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 充分落实法律的司法实践

对于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来说, 进行司法实践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 它对于公民来说, 是促使自己权利得以实现的底线, 只有从真正意义上将司法实践落实, 才能让公民感觉到法律切实保护了自己的权利, 从而有效地树立起对法律的崇尚之情。充分落实法律的司法实践, 不仅有助于落实民商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 同时还有利于我国法制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一种一举多得的举措。

(四) 对物权法的保护作用做出特别强调

我国新出台的物权法贯彻了平等保护国家、集体以及个人私有财产的原则, 详尽规定了物权法的种类, 加强了保护我国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力度, 从而有效促使我国走向真正的市场经济。此外, 物权法也明确规定了公民私有财产的归属及范围, 并且还对业主对于建筑物所享有的征收制度和区分所有权等一系列比较新的权利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从而对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起到完善作用。总而言之, 要实现民商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作用就一定要充分发挥出物权法的保护作用。

(五) 注意强调完善侵权行为法

所谓的侵权行为法具体指的是对侵害他人人身、知识产权以及财产等的行为进行制裁, 对其导致的不良后果提供相应的补偿的民法总称[3]。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 侵权行为法已经拥有了越来越庞大的体系, 并且其所保障的权利范围也已经变得越来越广, 然而侵权行为法最初需要承担的任务是保护物权和财产权。所以, 我国在发展法制体系的过程中, 依然需要完善侵权行为法在保护公民私有财产上的针对性政策, 促使其有效的承担在保护私有财产砂锅的重要任务。

四、结语

总而言之, 针对我国私有财产民商法保护存在的一些弊端, 只有将法律体系的完善工作、法律监督的加强工作、法律司法实践的落实工作以及侵权行为法的完善工作等切实做好, 并充分发挥出物权法在民商法体系中的作用, 就一定可以将民商法保护私有财产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进而促使我国公民的收入得到提高, 最终促使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获得进一步发展。

摘要: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主要指的是民商法作为部门法对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展开法律保护。对私有财产权的民商法保护加以完善有利于发展市场经济、构建法治社会以及形成完善的私有财产法律保护体系。当前我国民商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上还存在着救济和执法制度等方面的缺陷。本文将主要针对我国私有财产存在的问题, 谈谈如何利用民商法对其展开有效保护。

关键词:私有财产,问题,民商法保护

参考文献

[1]薛生全.民商法中的人格!财产!权利的价值取向[J].财会通讯, 2011 (24) .

[2]金玉兰.略论我国物权法中的共有制度[J].法制与社会, 2011 (24) .

浅谈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 篇8

关键词:私有财产,民商,法律实践

《物权法》第3条规定,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第4条规定, 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民法通则》第75条第2款规定: “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1]

由此表明, 我国的民商法领域在对待公民私有财产保护的问题上是极度重视的, 在《物权法》和《民法通则》中都有相关规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一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受法律保护”主要包含刑法和民法两方面的归责保护, 如果公民的私有财产遭受不法侵害的时候, 若不主动诉请法律保护则法律不会干预, 但诉请法律保护时, 则法律才会干预, 对当事人造成的侵犯财产罪的刑事责任由其向我国司法承担, 对受害人造成的民事责任由其向当事人赔偿。所以分析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对于保护公民财产, 保障我国司法体系稳定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私有财产民商法保护的重要地位

民法, 以人为本, 规范人的行为, 确定其通过正当途径获得权益的合理性, 保护私有经济的发展。法律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即为法律对私有财产保护的体现, 但私有财产的本身, 如获得、行使等方面内容主要源自民商法的规范。

二、私有财产民商法保护的重要特征

平等性。《民法通则》中平等基本原则的体现为民商法对各私有财产主体、各私有财产主体之间都平等的给予保护。[2]平等原则的含义是在所有民事活动中, 民事主体拥有平等的法律地位的原则不管经济能力如何、身处何地, 均需遵循民法基本准则, 保证主体、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私有财产的平等性, 受到一致的保护。

被动性。民商法对私有财产主体的行为、产权保护进行了法律规定, 但不主动干预, 当私有财产、产权等受到侵害必须请求公力救济、法律保护时, 民商法才会对相应财产权益进行保护, 例如确认合同有效、产权确认、侵权责任等。所以, 在民商法领域, 如何处理私有财产、如何运营私有经济都由当事人自行安排, 自我负责。

补偿性。民商法上通常以侵权行为导致受害人实际损失多少补偿多少来确定责任, 力求将权利人的利益最大限度恢复到原始状态, 保障权利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此种补偿是对受害人最直接的、最合适的救济, 不具有任何惩罚性措施, 这是合同法领域民事赔偿责任制度指导的最高准则, 虽不像刑事责任那般手段严厉, 但却是最直观的, 也是最公平的。

广泛性。民商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非常广泛, 不但包括财产性权利, 如合法收入, 还包括知识性权利, 例如商标权、著作权等。另外, 随市场经济的进步, 民法上的土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集体制厂房等也可以用作抵押。随着经济类型的变化, 民商法保护的私有财产范围将越来越广, 责任也越来越大。

三、健全私有财产民商法保护体系

全面健全我国的私有财产权保护体系。我国的《物权法》对物权的种类进行了详细规定, 对现实存在的所有财产所有权都给予的平等的法律保护。根据《物权法》的有关规定, 法律对个人合法的财产、合法的存款、风险投资等给予保护; 对个人的不动产所有权、动产所有权给予法律保护。对业主在建筑物内享有的部分享有所有权, 建筑物外享的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给予保护。以上都是按照法律保护私人财产、私人合法权益的体现。《物权法》还规定, 因国家征收、征用不动产或动产的, 应给予权利人相应的补偿。但是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变迁, 因房地产商拆迁、商业征用等引发的“钉子户”“强制拆迁”等纠纷愈演愈烈, 不仅牵涉到赔偿问题, 严重的牵涉到了人身问题, 群众利益受到侵害。尽管民商法对私有财产在法律上给予了一定保护, 但是真正落实到现实中却是远远不够的, 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关系甚是微妙, 稍有不慎便会酿成悲剧。所以我国务必要尽可能的平衡私有财产保护的利益与国家、政府利益的冲突,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冲突, 立足国情, 和谐共存。

落实我国私有财产保护的法律实践。一是刑法上规定对待公有财产与私有财产要有差别, 在破坏私有财产和公有财产的量刑上要有差距, 加强法律监督, 避免权力滥用。;二是民商法层面明确规定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时, 补偿个人利益的方式和额度。

四、结语

我们要不断的完善我国私有财产保护法律体系, 大力加强法律监督, 落实司法实践, 充分重视私有财产在民商法体系中保护的重要性, 进而净化我国的立法、执法环境, 维护我国公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 同时稳定司法和经济的运行秩序, 全面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为社会主义建设铺建宽阔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燕.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探讨[J].法制博览 (中旬刊) , 2014, 02:180+175.

[2]赵辉.论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J].法制与社会, 2008, 22:107

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问题分析 篇9

一、民商法中对私有财产保护的不足

民商法发展中, 逐渐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力度减小, 对民商法发展有不良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 我国公民的法律保护意识相对较为薄弱, 在私有财产利益受损时, 不能积极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其次, 我国私有财产法律体系相对不够完善。如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虚拟的私有财产, 不在现有的民商法私有财产保护范围内, 难以充分发挥其保护性作用。要发挥民商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作用, 必须健全法律体系, 以加大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力度。最后, 在民商法执行过程中, 缺乏有效的监管, 导致民商法未能得以全面贯彻和落实, 甚至滋生腐败, 严重损害我国法律的威严性形象, 丧失法律制定的最初意义[1]。

二、完善民商法中私有财产保护的建议

民商法是我国公民私有财产保护的重要屏障, 只有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才能充分发挥民商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作用;只有健全民商法相关内容, 才能推进民商法法律体系完善进程;只有加强民商法执行监管, 才能为执法人员提供规范性依据。

(一) 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民商法完善中, 应注重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使公民可积极利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的利益。首先, 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系列讲座活动, 为加大宣传力度, 有利于提高公民对民商法的理解和认识, 充分发挥现场宣传教育的积极作用。其次, 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手段, 加大宣传力度, 更好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有利于加快民商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步伐。可见, 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具有必要性。

(二) 健全民商法相关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民商法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力度。对此, 立法部门人员有必要进一步健全民商法相关内容, 促进民商法法律体系的完善。例如, 将网络技术下的微信转账、Q币等私有财产列入国家民商法相关规定中, 以更好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如此, 民商法更具与时俱进性, 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时可进一步强化私有财产的保护工作, 对解决和消除私有财产纠纷、矛盾等问题奠定可行的法律依据。可见, 健全民商法相关内容, 能够促进民商法体系的完善, 对推动我国法律进程奠定坚实的基础[2]。

(三) 加强民商法执行监管

要充分发挥民商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性作用, 有必要对民商法加强执行监管, 可加大保护力度。从某种程度讲, 只有健全法律监管体系、执行体系, 才能更好开展私有财产保护工作。对此, 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 设置法律监管机构, 专门负责对私有财产纠纷、矛盾等问题的处理, 上级部门赋予该部门以更大的权利和更多的监管方式, 严厉打击侵犯、破坏公民私有财产的行为。其次, 对机关岗位人员的职能加以界定, 并制定权责明确的责任制度, 有利于对暗箱操作等行为给予严厉惩处和责任追究, 有利于树立法律的威严性。最后, 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快法律援助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有利于指导司法实践的深入开展, 同时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维权机会。由此可见, 我国相关部门人员应进一步加强民商法的执行监管, 以加大执行力度。

三、结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下, 民商法对私有财产保护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 在完善民商法和充分发挥其对公民私有财产保护作用时, 作者提出以下三方面的建议:首先, 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使其能够积极利用民商法而维护自身的利益;其次, 健全民商法相关内容, 使民商法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充分发挥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作用;最后, 加强民商法执行监管, 保证民商法的执法力度。

参考文献

[1]盛钧俣.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原则析述[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 04:45-46+55.

私有权保护 篇10

对于这个问题, 目前业界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 即一靠法律, 二靠自律, 三靠技术。

首先, 从法律方面我国的现状来看, 并不存在这样一部专用法。据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法律系副主任郑宁的介绍, 我国目前保护民众个人隐私在法律方面主要依靠刑法、行政法以及民法的保护。

其次是自律, 就是通过行业内的自我约束, 从而规范各自的行为。例如, 2012年, 12家搜索引擎服务企业签署的《互联网搜索引擎服务自律公约》。2013年12月3日, 中国互联网协会在京发布《互联网终端安全服务自律公约》以及2014年1月10日, 由多家国内数据中心行业骨干企业共同签署的国内首部《中国数据中心行业自律公约》, 其目标就是规范我国数据中心行业从业者行为, 促进和保障数据中心行业健康发展。但这种自律是否真有成效, 不得而知。

最后一方面是技术途径, 即采取技术手段加以保护。

法律和自律方面的问题, 我们大多数人作为一个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使用者来说, 很多时候都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们能做的也只有呼吁和投票。毕竟, 我们要的只是保护好自己, 而不是利用隐私去牟利。那么什么方法可以为我们实现这一点呢?

是让人们重新退回到没有网络的时代?那是不可能, 也不现实的。任何新技术都是双刃剑, 用奥巴马的话说“你不能在拥有100%安全的情况下, 同时拥有100%隐私和100%便利 (Y ou can nothave 100%security in the case, also has 100%privacy and 100%convenience。) 。”而私有云似乎真的能够帮助人们实现鱼和熊掌兼得的愿望。是否真是如此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 私有云为人们在多设备、小范围内实现分享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如今, 大多数的家庭都会拥有至少两台以上的智能终端, 它们有可能是手机、平板、PC和X B O X之类的设备。这些设备之间的数据沟通正变的如此强烈和如此频繁。就信息分享的范围来看, 私有云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大部分的分享, 都只是希望限定在一个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围内。这个范围可大可小, 小则几个成员, 大则上千人。如果你主动或意外分享的内容仅在可控范围内, 那么它的影响也只在这个范围内。但如果被放到互联网上时, 一切就变的非常糟糕了。因为它的影响不再受你控制。

其次, 私有云可以极大增强人们在安全和隐私方面的保护。因为云是私有的, 这也就是说它在你的控制范围内。只要你不让自己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私有云可以隐藏在整个网络中。它不像公有云那样会成为众矢之的, 被人反复的研究, 找漏洞和攻击。攻击者没有时间也不会有兴趣为一些不知道在哪, 也不知道是谁的, 看起来价值不大的私有资源而发起进攻。更何况你可以控制私有资源的提供与否。最差的情况是你在感受到攻击时可以断开外网。在封闭的环境中, 你仍然可以利用你的私有资源。这就不会使你的隐私成为公有云攻击成果的副产品。

其三, 在技术层面上看, 私有云可以做到跨互联网的沟通, 它不再是孤立的。当我们需要的时候, 私有去可以通过他的机制与外界发沟通, 并且这一切以我们可控的方式在进行。私有云上的一切都可被定义为私有的, 当然也包括数据和协议。

虽然, 私有云看起来真的十分符合大数据和云计算背景下的隐私保护方面的需求。但我们也会发现, 它主要还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1) 私有云的成本, 在众多公有云免费的背景下, 私有云确实是要付出一些隐私保护成本的。虽然说这种成本远低于收费的公有云, 但让习惯了免费的用户选择付费服务, 那可能还有待时日。

2) 私有云的稳定性不如公有去来得高。私有云不可能也不必要建立像公有云那样的高可用性和容错、容灾能力。因为它的影响力仅限于有限的范围。

3) 私有云持有者的安全意识远低于公有云。因为他们不是被关注的那群人。而云的根本目的是按需提供应用服务, 而不是应用服务本身。公有云将复杂的技术知识对使用者隐藏了, 让用户真正地享受服务。从而降低了使用者们的安全意识。这就弱化了每一位使用者的安全意识, 以至于在他持有私有云的情况下, 这种安全意识也没有明显地提升。私有云的安全完全依赖于持有者的安全意识, 且持有者安全意识提升的愿望并不像公有云那么迫切。

所以, 综上所述私有云仅仅是提供了一种保护个人隐私的方法, 但它也有其自身的优点和不足, 它并不能真正解决大数据、云计算背景下, 隐私泄露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法律, 自律和技术等这些约束方法所能解决的问题。而更多的是人们安全意识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人们才是信息、数据的生产者, 持有者和使用者。只有每一位生产者, 持有者和使用者都有足够的安全意识, 并有保证其不被侵害的方法和手段的时候, 才能使我们的隐私得到更好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陶涛.大数据时代, 个人隐私丢哪儿了.中国青年报, 2014.

[2]马维辉.用户隐私缺乏法律保护"灰色"大数据.华夏时报, 2015.

私有权保护 篇11

关键词:城市房屋拆迁 公民私有财产 权益保护

一、引言

我国宪法作为一部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民主宪法,对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权利做出了明确的保护性规定,虽然允许国家为了公共利益可以征用土地,但是必须要给予适当的合理性的补偿;同时,国务院为了进一步规范城市房屋拆迁问题,也出台了《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对城市房屋拆迁进行了详细的限制性规定。但是在实践当中,城市房屋拆迁中公民私有财产被非法、粗暴侵犯的事例屡见不鲜,往往导致人们提起城市房屋拆迁,便会不自觉地联想起一个词语——“暴力”。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公民私有财产被侵犯以及其他的不合理性,这些均是法律关系扭曲的一种体现,究其根源,主要就是我国文化、历史等方面长期异化了“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

二、城市房屋拆迁存在的法治问题

综合分析我国的城市房屋拆迁事例,其表现出来的问题很多,总结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房屋被拆公民的安置补偿没有充分体现合法性与合理性。在实际生活当中,城市房屋拆迁的现状是:政府借助于自己的权威,在被拆迁房屋方面进行单方面的定价,主要表现是,在被拆迁房屋的拆迁补偿款数额、补偿方式的确定方面,政府往往利用行政权力进行直接的规定,对被拆迁房屋不仅进行资产评估、对被拆迁居民不进行沟通协商,不对补偿价格进行听证,只以“拆迁通知书”的形式进行最后通牒。这直接导致了城市房屋拆迁存在不公平、不合理的问题,例如,在拆迁中先搬走居民的补偿款较少,而最后搬走的“钉子户”则能够获得较多的补偿款。同时,监管拆迁单位资金使用情况的力度明显不够,出现了拆迁单位获得拆迁许可证之后将拆迁资金进行抽离挪作他用的情况,导致安置房建设进程缓慢、被拆迁居民的补偿款迟迟不能够到位等问题。

第二,商业拆迁“挂羊头、卖狗肉”。在现实生活当中的房屋拆迁纠纷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商业性的房屋拆迁工程却打着“公共性房屋拆装工程”的旗号,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不仅导致了众多的拆迁纠纷,还严重损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当前,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实现政府部门和开发商的“双赢”,假借“公共利益”的名义进行商业性质的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虽然政府部门和开发商实现了“双赢”,但是这种“双赢”是建立在公民合法权益受损的基础之上的。假借“公共利益”的名义进行“挂羊头、卖狗肉”式的商业拆迁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假借旧城改造的名义进行房屋拆迁;假借修建各种公共基础设施(例如,道路、广场、绿地等)的名义进行房屋拆迁。到最后,这些所谓的“公共利益”便成了政府和开发商的“集体利益”、甚至是某些人员的“私人利益”。

第三,拆迁主体与拆迁程序缺乏合法性。众多的历史实践显示,我国绝大多的被拆迁公民均能够很好地理解并支持出于正当理由的、合法的拆迁行为。但是,某些地方政府混淆了自己的行政管理职能和具体的拆迁行为,在实际的拆迁过程中习惯使用行政命令式的处理手法,而在遵守法律和履行程序方面则没有形成良好的传统,由此导致了众多的违法行政与以权代法的问题,更是导致了政府职能的缺位、越位与错位,激发了群众的不满情绪,更是埋下了社会矛盾的种子。

三、保护城市房屋拆中公民私有财产的建议

第一,规划权力纳入法治框架。首先要变革的就是城市规划法律体制,因为城市规划方案的制定直接关乎一定时期内拆迁的波及面,但目前的行政规划权力完全游离于法治之外,所以政府官员随意地在地图上画圈就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一部分人的生活现状。有的城市一届政府一个规划,一任领导一个规划,一旦规划进行调整就会有不少居民房屋面临拆迁。

第二,行政权力边界的收数。应该还拆迁以本来面目,即确认拆迁活动的民事法律性质。不断上演的拆迁悲剧,表面看是因拆迁补偿金额由政策定价、而拆迁户重新购房却由市场定价,政策定价对市场定价有滞后性,两者差距的迅速拉大激化了拆迁矛盾。但其深层次原因并非拆迁补偿的价格差异,而是现行法规赋予拆迁方强迫交易的权利。合理的做法是政府不应肆意干预,而由拆迁方和被拆迁方自由达成协议,即使不能达不成也不能要求强行拆迁。

第三,程序正义的声张。在拆迁活动中保障公民的程序权利,具体来说就是在规划方案的制定、拆迁许可证的授予之前要有完全的信息透明和民众充分的参与和发表意见的机会。最重要的是应在作出涉及具体被拆迁户的重大利益的决定之前召开听证会,就拆迁的目的、范围、时间以及拆迁补偿方案充分听取被拆迁人陈述。

四、结束语

面对以上局面,如果想要改善和健全我国的城市房屋拆迁法律制度,则需要从禁止规划权力滥用、确保公民程序权利以及收窄强制拆迁范围等等。当然,完美的制度需要严格地执行,这需要我国在不断落实依法治國理念、实现国家法治的进程当中逐渐实现。

参考文献:

[1]舒国龙.旧区改造中拆迁纠纷解决措施研究——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分析[J].企业导报,2011;15:114-115

[2]刘博.城市房屋拆迁法律属性探析——兼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存在的问题[J].宝鸡社会科学,2005;4:211-212

(责任编辑:祁彩云)

私有权保护 篇12

关键词:虚拟私有数据库,行级安全,RLS方式

虚拟私有数据库 (Virtual Private Database, VPD) , 是Or acle中引入的能够确保行级安全的一种安全策略, 它通过PL SQL实现的安全函数, 定义了针对表、 视图以及类似对象的行级安全策略。

必要时, 我们的安全需求是需要根据用户的权限对数据进行强制分类, 在这种情况下, 用户被授权可以访问不同敏感等级的记录———SECRET (绝密) 、 CONFIDENTIAL (机密) 以及UNCLASSIFIED (未分类) 。 混合在数据表中的数据有着各自不同的敏感等级。 正在访问数据的用户只能查看到记录的一个子集, 拥有不同权限的不同用户看到的是记录的不同子集。

VPD技术正是基于这种安全需要所引入的, 有趣的是, 这种安全保护方式能够使安全保护能力是透明的, 而且用户无法颠覆安全保护措施。“虚拟私有数据库” 是指使用了行级安全保护 (Row-Level Security, RLS) 能力和应用上下文的数据库。

1 行级安全

VPD的行级安全允许在利用PL/SQL实现的安全策略的基础上, 限制对数据记录的访问, 在这儿所指的安全策略只是简单地表示对数据列的访问控制。 这个过程是通过创建PL SQL函数并返回字符串完成的。 函数将注册各个表、 视图以及使用DBMS_RLS的PL/SQL包保护的类似的对象。 当针对保护的对象发出查询时, Oracle将在原来的SQL语句中添加函数所返回的字符串, 从而过滤数据记录。

Oracle在实现RLS保护时需要使用PL/SQL函数。 PL/SQL函数将接受两个参数, 数据库则会自动透明地调用这个函数。从函数中返回的字符串将被添加在原来的SQL语句中, 这会消去某些行, 从而实现了行级安全。

这个示例中的安全策略是在SCOTT.EMP表的查询结果中去除部门10的记录。具体实现的PL/SQL函数如下:

为了保护SCOTT.EMP表, 只需要利用DBMS_RLS.ADD_POLICY过程把上述的PL/SQL函数与SCOTT.EMP表相关联:SQL>BEGIN

也就是说, 至此已经实现了行级安全保护。为了测试该保护策略, 可以作为用户登录数据库, 并访问SCOTT.EMP表, 发出DML查询, 下面的结果显示了可以获取其他所有部门的记录, 而再也不能获取部门10的记录。

以scott用户身份登录数据库

如果想改变安全策略的具体实现方式, 也很简单。假设更改安全策略, 不给用户SYSTEM返回任何记录:

可见, 由函数实现的安全策略可以随意更改, 而不需要利用DBMS_RLS包重新注册。

上述的示例可以让人们快速了解行级安全, 安全策略可以非常复杂, 而实现安全保护策略的安全函数一般情况下则可以根据用户的权限动态返回不同的字符串。

实现安全测试的函数的功能是返回字符串 (varchar2) , 并作为原来的查询语句中的谓词或“where”子句。为了让安全策略生效, 则必须修改原来的查询语句, 并添加谓词字符, 然后执行查询语句。例如, 一个简单的查询语句select*from EMP可能会被返回谓词ename=USER的RLS策略函数增加部分内容, 然后真正执行的有效的SQL语句是select*from EMP where ename=USER。

通过调用DBMS_RLS.ADD_POLICY过程, PL/SQL函数将在表、视图或者类似的对象中注册。DBMS_RLS并没有被授予每一位用户, 管理员需要拥有直接执行该包的权限。而ADD_POLICY则至少需要得到策略将要应用的对象的名字、策略的名字以及实施安全保护策略的PL/SQL函数的名字。

策略可以应用于SELECT、INSERT、UPDATE、DELETE以及INDEX语句, 而其中的INDEX则会影响CREATE IN-DEX和ALTER INDEX DDL命令。不管用户是直接还是间接访问受保护的表、视图还是类似对象, 都将透明地激活RLS保护策略, 并执行注册的PL/SQL函数, 然后修改原来的SQL语句并执行该语句。

2 RLS的优势

RLS很灵活, 并能在细粒度上实施安全保护。默认情况下, 安全策略可以应用于所有的DML语句。ADD_POLICY过程将接受STATEMENT_TYPES参数, 从而允许管理员指定安全策略将应用于哪种DML操作。这种细粒度的保护允许数据库根据DML的类型分别应用安全保护策略。例如, 数据库可以很方便地支持SELECT安全策略, 即安全策略允许所有利用SELECT获取的记录;而INSERT和UPDATE策略则根据用户的部门号限制INSERT和UPDATE操作。DELETE策略则限制只能针对用户本身的记录执行DELETE操作。

可以对相同的对象使用多个策略:数据库将对多个策略执行逻辑“与 (AND) ”操作。也就是说, 如果某个策略返回了ename=USER, 而另一个策略 (针对相同对象的相同DM操作) 返回了sal>2000, 那么数据库将自动添加这两个策略, 从而产生where ename=USER and sal>2000。

利用VPD所得到的安全保护:利用谓词限制原来的查询语句返回的记录, 而不管查询语句是如何发出的以及是由谁发出的。记录过滤机制提供了确保策略有效的并且是一致的行级安全保护能力, 而不管应用应用程序是如何与数据交互的。整个过程对于发出查询的应用程序是透明的。有关VPD的最有效的因素则是安全保护措施紧贴着其保护的数据———一致的、集中管理的、无法绕道而走的。

数据库在对象级以及对象内部同时支持数据的安全保护, 对于确保安全的一致性和持久性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定义良好的数据库模式会在编程语言和应用程序的变化期间保持不变。因此, 针对数据库的良好的安全模式对于确保数据的整体安全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使用VPD的特性, 数据库可以实施其安全策略, 从而任何使用数据库中数据的应用程序都可以自动得到安全策略的保护。

3结语

虚拟私有数据库 (VPD) 有助于解决与视图有关的若干问题。通过PL/SQL实现的安全函数, 定义了针对表、视图以及类似对象的RLS策略。当然, 真正用于VPD的PL/SQL函数可以是基于任何相关的信息———IP地址、日期、应用上下文等。

参考文献

[1]薛莹.Oracle Database 10g性能调整与优化[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上一篇:官僚主义论文下一篇:业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