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女性诗词

2024-09-23

宋代女性诗词(共3篇)

宋代女性诗词 篇1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女性文学是用女性的灵魂来透视世界, 用女性的眼睛观察人生的文学。

中国是诗的国度, 先人为我们留下的佳作浩如烟海。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 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 流传下来的女性作家的作品历历可数, 能够千古留名的更如凤毛麟角。但宋代是中国女性诗歌的又一个高峰期, 宋代女诗人创作队伍主要由官妇和妓女构成, 而且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官妇创作所占的比重都比较大。号称宋代四大女词家的李清照、魏夫人、张玉娘、吴淑姬基本上都属于大家闺秀或官妇。据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的不完全统计, 宋代女子诗词集有三十余种, 虽然现在大部分亡佚, 但从中可以看出大多为官妇所作。宋代繁荣兴盛的市民审美文化, 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新声, 给女性生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宋代女性开始以自己的眼睛和大脑, 观看、思考和认识自己存在的世界, 在宇宙自然界和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 探讨、确定女性自己的位置。她们不再愿意扮演被礼教绳索控制的丧失个体意识的傀儡, 以从未有过的勇敢和执著, 寻找属于女人的真实生活, 在封建社会的发展史上, 在女性文学史上, 刻画了女性新的形象, 写下了女性新生的光辉篇章。

一、咏史诗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以历史为题材的诗歌, 有很多种名称, 诸如述古、怀古、览古、感古、古兴、读史、咏史等, 有的直接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标题, 这些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即都是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 史情紧密结合, 因此我认为它们都属于广义咏史诗的范畴。如果给咏史诗下个定义的话, 那么凡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叙述、评价、凭吊或借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 都可以称作咏史诗。然而, 咏史诗自正式创立以来, 却一直鲜有女子问津。这一方面固然系封建社会女子受“女不言政”的礼教限制所致, 另一方面则由于咏史诗的创作本身需要作者除具深厚的文学素养外, 还要求兼备史实、史才、史识, 而这往往是女性作者所缺少的, 因此一直少有女子闯入这一创作领域。然而, 这种情况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发生了改变, 几位志存高远、才情卓绝的女作家大胆地进行尝试, 均创作出了寓意深刻、特色鲜明的咏史佳作。

李清照, 南宋杰出女文学家, 创作过作过不少咏史诗, 流传下来的有:《乌江》、《咏史》、《题八咏楼》、《钓台》等。其中《咏史》:“两汉本继绍, 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 至死薄殷周。”通过两汉之际王莽篡政的历史回顾, 对由金人扶植的伪齐、伪楚政权进行了痛斥, 对在民族危难之际保持民族气节的人士进行热情的赞颂。《乌江》:“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此诗另有题作“夏日绝句”, 李清照南渡之后, 建炎三年 (1129) 年赵明诚罢守江宁, 李清照与丈夫乘舟去芜湖。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 (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处) 。该诗可能作于此时。李清照在这首诗中不以成败论英雄, 对楚汉之争中最后以自刎而结束了生命的楚霸王项羽表示了钦佩和推崇。这首五绝通过歌颂一位失败的英雄———项羽, 表现了诗人崇尚气节的精神风貌, 对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也是一个有力的讽刺。

与李清照并称为宋代女诗人双子星座的朱淑真, 其文化质性与李清照有很大的悬差, 是一个“典型”意义十足的女性作家。她不像李清照那样, 很少与外界接触, 生活在深闺之中, 但她也并没有局限于自身生活, 朱淑真的目光不仅仅局限于“小我”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寂寞孤愤, 她也写了一些咏史诗, 议论历史、品评人物都很有见地。如《项羽二首》、《陆贾》、《韩信》、《张良》、《晁错》等, 赞颂了“盖世英雄力拔山”的项羽、“能将新语悟宸衷”的陆贾、“男儿忍辱志长存”的韩信、“功成名遂便归休”的张良、“一言请削独干诛”的晁错。

二、咏物诗

所谓咏物诗, 就是那些以大自然中的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歌咏对象, 抒发作者思想感情, 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千百年来, 咏物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和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和普通百姓, 女性诗人自然也不例外。但封建时代的妇女从幼到老大多数生活在家庭的小圈子里, 闺门限制了她们的视野, 因此她们所能猎获的题材范围只能花草虫鱼、气候节令、家庭婚姻等。

1. 以写花为例。

在一定程度上, 古代女性诗词是写花咏花的诗词。爱花之心, 爱美之性, 人皆有之。而由于女性更爱花, 花无疑是女诗人们笔下的常客。因花感叹, 对花垂泪, 几乎成了女性形象的共同特征。

写花写得最好的当推宋代女诗人。谢景山的妹妹谢希孟嫁给陈安国为妻, 她的诗得到了欧阳修的赞赏, 欧阳修曾作序, 评她的诗“隐约深厚”, 认为很有古代幽闲淑女的风采, “非特妇人之能言也”。谢希孟今存一首《咏芍药》:“好是一时艳, 本无千岁期。所以相谑赠, 载之在声诗。”谢希孟还写了歌咏牡丹、蔷薇、凌霄、朱槿、蝴蝶花等多名花诗, 如写牡丹道:“为花虽可期, 论德亦终鲜。”写蔷薇道:“勾牵主人衣, 一步行不得。”不仅写出了花的特征, 而且写出了花的“神”, 不是一般的咏物诗所能比拟的。

宋代最著名的两位女诗人朱淑真、李清照都是咏花的专家。朱淑真最爱的梅、竹, 在她的诗词中我们可看到各色各样的花卉。她热爱百花, 百花于是在她的诗词集中盛开。如《惜花》诗写道:

生情赋得春心性, 剩选名花绕砌栽。客到且堪供客眼, 诗悭聊可助诗才。供丛高架随宜有, 浅紫深红次第开。便做即今风雨限, 要看香艳绣苍台。

此外, 她的《移花》、《牡丹》、《黄芙蓉》、《后庭花》等都在“花”上寄寓了较深刻的意蕴, 有着丰富的社会意义。

而李清照写花往往并不描摩花的形态, 而是用淡淡的笔触点出花的某一特色或品格, 将其融入浓浓的诗意中, 读来别具韵味。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夜风雨, 海棠花“瘦”了, 自然使我们想到“浓睡不消残酒”的女主人, 也和海棠一样瘦了。

2. 以写月为例。

月亮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 把月亮写到极至的当推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以月为主, 把春、江、花、夜等五种景物所体现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在宋代出身青楼却颇具文学才华的女诗人温琬所作的《雪夜观月》可谓异曲同工。诗中写道:

天寒雪月相辉映, 此夕家家尽玉妆。梅老不收千里艳, 桂新推出一轮香。诗心挨晓吟晴景, 木冻摇风拂冷光。天上人间都作白, 余辉思借读书堂。

与月色为伴的是那皑皑白雪, 雪月交相辉映, 一片皎洁晶莹。天地间映照出一个如玉的世界, 诗人感受到大自然一尘不染的洁净美好。诗到此本已呈现给读者一种独特的意境, 然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晶莹皎洁、一片银色的天地间却有一束冷艳的梅花傲然挺立着。在温琬的这首诗中,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诗歌带给读者的“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意境。

三、抒情诗

作为诗歌一种的抒情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 主要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反映生活。在古代, 女子长期处于被压迫、受奴役的地位, 其精神也处于压抑状态, 但“情有所感, 不能无所寄, 意有所郁, 不能无所泄”, 在苦闷沉默中诗词成为她们寻求解脱、抒发性灵的工具, 也使她们真挚强烈的感情得以宣泄, 自然宋代女诗人也不例外。从某种意义来说, 婚姻与家庭是中国古代妇女诗赋的“第一主题”也是永恒主题。宋代女诗人的文学创作自然以婚姻、家庭为主, 她们的情感宣泄也大多是内心世界在纸上的宣泄。

在宋代, 由于一方面礼教强化, 另一方面爱情诗从唐以后日渐转向长于描述情爱世界的词体, 因此反映女性大胆追求爱情的作品并不多, 而且多写得含蓄、内敛。但有一个人却例外, 她就是朱淑真。她清才丽质, 多才多艺, 幼年时就创作《秋日偶成》, 诗中写道:

初合双鬟学画眉, 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

诗中直接表达出这位宦家女的择偶志愿:有共同语言、学识方博、风流调悦的萧史一类人物。语言清新, 意境悠闲, 活脱脱显现出一个温柔浪漫的少女对未来的期盼和向往。但是在封建社会, 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和社会道德的约束, 婚姻的缔结一般是由父母包办, 这样才子佳人式的主观爱好只能退居其次, 朱淑真也不能摆脱这个锁链。朱淑真在19岁那年由父母做主, 嫁给了一个俗吏, 丈夫平庸而无情趣, 这对于多愁善感的诗人朱淑真来说, 实在是灾难。于是, 她不得不把满腹情怀付诸丹青、寄予诗词, 在淡淡笔墨间, 我们仿佛看见了一个嫣然极致的女子, 幽居深阁, 独自泪垂, 忧伤着, 叹息着, 企盼着, 又无奈着。期间她创作了诗歌《愁怀》:

鸥鸬鸳鸯作一池, 须知羽翼不相宜。东君不与花为主, 何以休生连理枝。满眼春光色色新, 花红柳绿总关情。欲将郁结心头事, 付与黄鹂叫几声。

从诗中我们不难看出朱淑真对于丈夫的态度是极其鄙薄厌恶的, 同时她也为自己命运的不幸感叹和不甘。她陷在痛苦的深渊里不能自拔, 只能用笔书写着内心的悲情, 这种种无可奈何的悲哀情调, 构成了她《断肠集》的主旋律。

由上可见, 两宋时期曾有一批成就斐然的女诗人, 她们曾创作过大量的诗作。虽然在中国封建社会中, 女性处于被统治被压迫的地位, 作品不易流传, 但从现存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们用诗歌吐露自己的心曲, 从女性的角度反映社会现实, 在诗歌史上谱写了不可缺少的乐章。

参考文献

[1]苏者聪.宋代女性文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

[2]李清照.李清照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3]朱淑真.朱淑真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傅璇琮等.全宋诗[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1998.

[5]厉鹗.宋诗纪事[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宋代女性诗词 篇2

1、《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3、《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4、《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5、《贺新郎》

宋·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

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

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6、《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7、《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8、《青玉案》

宋·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

遣黄耳、随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惊鸥鹭,四桥尽是,

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

常记高人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已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

曾湿西湖雨。

9、《临江仙》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0、《清平乐》

宋·晏几道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11、《生查子》

宋·晏几道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12、《鹧鸪天》

宋·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13、《虞美人》

宋·晏几道

一弦弹尽仙韶乐,曾破千金学。

玉楼银烛夜深深,

愁见曲中双泪、落香襟。

从来不奈离声怨,几度朱弦断。

未知谁解赏新音,

长是好风明月、暗知心。

14、《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宋代边塞诗词 篇3

宋代边塞诗词紧紧围绕国 家领土完整、边塞安危的主题,常常表达为国建功、收复失地、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梦绕沙场与现实受阻的内心矛盾。

宋代边塞诗词

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宋代:欧阳修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塞上曲

宋代:田锡

秋气生朔陲,塞草犹离离。

大漠西风急,黄榆凉叶飞。

襜褴罢南牧,林胡畏汉威。

藁街将入贡,代马就新羁。

浮云护玉关,斜日在金微。

萧索边声静,太平烽影稀。

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

饮马歌·边头春未到

宋代:曹勋

兀术每遇对阵之际,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

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道。暮沙明残照。塞烽云间小。断鸿悲。陇月低。泪湿征衣悄。岁华老。

塞上曲

宋代:王镃

黄云连白草,万里有无间。

霜冷髑髅哭,天寒甲胄闲。

马嘶经战地,雕认打围山。

移戌腰金印,将军度玉关。

喜迁莺·霜天秋晓

宋代:蔡挺

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乐,尽櫜鞬锦领,山西年少。

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

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塞上

宋代:柳开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从军行

宋代:张玉娘

三十遴骁勇,从军事北荒。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

书角吹杨柳,金山险马当。长驱空朔漠,驰捷报明王。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宋代: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拓展阅读

唐朝和宋朝的边塞诗有什么区别

唐代边塞诗与宋朝边塞诗,都描写边塞生活、抒发爱国情怀,但细细对照阅读,却发现唐代边塞诗昂扬,宋代边塞诗凄凉.

唐代边塞诗产生在盛唐时期,这一时期国家强盛,百姓殷实,遇边境祸乱唐王朝多能克敌制胜保住疆土.在唐代边塞诗人中,李颀可谓独树一帜.他的边塞诗善于通过将士的壮举,突出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其诗基调慷慨昂扬.即使是《送魏万之京》这样的赠别诗,也有“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的劝勉,告诫友人魏万到了长安后,不要只看到那里是行乐的地方而沉湎其中、蹉跎岁月,而是要抓住时机成就一番事业.“有唐以来”唯一的“诗人之达者”高适,一生几次到达边塞,因而对边塞生活有着较为深刻的体会,他的边塞诗多是赞扬边防将士的斗志,歌颂他们杀敌立功的豪情,当然诗中也有对士兵艰辛生活和将领骄奢淫逸的反映,但他的边塞诗气势雄健高昂,粗犷豪放,遒劲有力,尤有骨力.其“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塞上》)、“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燕歌行》)、“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送李侍御安西》)等诗句莫不激人奋进!

而以边塞诗被历代广为传诵的岑参,曾经较长时间生活在西北边地,对戍边军旅生活、边塞的自然风光、西北风俗文化都有极为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这为他的边塞诗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火山云歌送别》等优秀诗作,都表达了不畏艰苦、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诗风昂扬奔放.素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美誉的王昌龄,也是盛唐边塞诗创作的重要作家,他的《从军行》历来脍炙人口,反映了边防将士杀敌立功的豪情壮志,洋溢着高亢的战斗豪情.

无需再多举例,李颀、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边塞诗人的作品,其共同特点就是:大都充满着保家卫国的豪情,克敌制胜的信念,格调昂扬奋进,读来给人一力的鼓舞.这种昂扬的情调是与盛唐时期的国势相吻合的.

而宋朝则不同.两宋时期,与宋对峙并存的先后有辽、金、西夏、蒙古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而宋朝统治者,对异族入侵不像唐朝那样予以坚决反击,而是一贯采取赂敌求和的政策.这对于积贫积弱的宋朝来说,更始雪上加霜.同时,宋朝赂敌愈急,敌人入侵也愈急,这更削弱了宋朝国力,从而也更无力、无胆反击外敌侵略,偶有主战派,在一片求和声中也是孤掌难鸣,甚至惨遭不幸!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阔大胸怀名垂青史的北宋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事业满边陲”,虽不以文胜,但也留下了《岳阳楼记》、《渔家傲》这样的千古绝唱,他的表现边塞生活的《渔家傲》词在有宋一代更是独树一帜,风格卓异: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和作者的生活密切相关,北宋的主要边患有辽和西夏.由于宋王朝的一味退让,侵略者得寸进尺,侵扰不已,而一心为民的`范仲淹一向反对赂敌求和的政策.公元 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等职镇守西北边疆.他抵挡西夏侵略,节度有方、名重一时,西夏很畏惧他,说“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他虽然率领将士取得了一时一地的胜利,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北宋朝廷的赂敌政策,因而也难以消除边患.这就是《渔家傲》一词读来沉郁、悲壮、凄凉的根源!在词中,作者把忧愤国事、御侮卫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边防将士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概和对当权者赂敌政策的无可奈何,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感慨万千.

再读一读南宋辛派词人的作品,我们更能强烈感受到词人们报国无门的无奈和“国破山河在”的悲叹,这与盛唐气象已相去甚远!

上一篇:青春拯救电影下一篇:价值链会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