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与培养

2024-09-20

指导与培养(通用12篇)

指导与培养 篇1

中等职校毕业生, 不仅要学会正确择业, 顺利谋职就业, 还要敢于面向市场去自己创业。所谓创业, 就是创造、创设或创新某种事业或职业岗位。创业能力, 就是创造、创设或创新某种事业或职业岗位的能力。培养职高生的创业能力, 就是要培养职高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冒险精神, 使他们能够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需要老师的教育。那么, 应该如何培养职校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呢?

一、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制度化环境

培养职校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要不断创造有利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制度化环境。开拓创新精神、探索冒险精神, 在一定意义上说, 是一种民族文化心理。因此, 提高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业能力, 也是国民心理的转变过程。要在全社会倡导“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有所前进”的精神, 改变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鼓励和支持冒尖, 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 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有了一种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制度化环境, 就能为中职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提供坚实的社会支撑。

二、教师应不断提高创业素质, 努力培养创新精神

创造性是教师劳动的重要特点之一, 也是塑造教师完美人格的重要内容。一个具有完美人格的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 以及大胆的创新精神, 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具有开拓进取的意识和创新求异的品质。新的世纪, 职校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学会竞争, 学会适应, 要正确引导学生懂得时代的发展到了必须由自己来求出路、求发展的时候了, 必须用超前意识去进行考虑, 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 将自己在社会中定位, 以便在新的产业结构和社会关系中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的位置, 确定谋生方向, 选择最佳职业。这是真正意义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竞争。职校教师如果本身没有创业素质和创新精神, 是难以正确引导学生的。

三、应帮助学生了解社会,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树立学生的创业精神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绝大多数的职校生, 都注定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沉浮。特别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深圳市, 市场经济的浪潮更是激荡澎湃。因此, 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目前的社会, 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 要使学生意识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主要通过市场调节配置。要帮助学生牢牢树立“不找首长找市场”、“不靠上帝靠自己”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者事业成功的内驱力。没有创业意识的人, 不可能去创业, 更不可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1994年德国总理科尔曾经说过:“新的毕业生要早日成为一个独立的经营者, 不仅是自己创业, 还要能为别人创造就业岗位。”1995年亚太地区在澳大利亚召开的职业教育研讨会上, 把“小企业家人才的培养问题”当成了一个重要议题。面对国内外就业形势, 面对世界潮流, 我们要引导学生早日培养创业意识, 争取在日后走出社会, 成就一番事业。要引导学生树立创业精神。使学生理解创业的意义, 使学生转变依靠国家、依靠学校、依靠父母就业的依赖思想, 树立创业光荣、自谋职业大有前途的观念。如何树立学生的创业精神呢?除了尽量采用案例教学外, 还要让学生走上社会, 自己调查研究, 通过访问成功小企业, 尤其是向职业学校毕业生中的成功者请教, 自己感受特区社会的创业大潮, 自己教育自己。

四、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创业知识、创业技术

创业知识是创业成功的必备前提。为了日后的成功, 必须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但创业知识的获得要有一个积累过程。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期间根据本专业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有层次地进行知识的积累。针对自己日后准备从事的职业, 打好专业基础。其次, 要指导学生学好相关知识。同时, 还要学生注意外围知识的学习。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 为学生在日后的创业积蓄强大的后劲, 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为使学生成为复合型、实用技能型的创业型人才, 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在职校毕业后能找到一条生存之道, 职校应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 使他们尽量多掌握一些技术、掌握创业的本领。要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师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学科的整体优势, 充分利用社会职业技能培训资源, 培养学生的多种创业技术。针对不同学生各异的兴趣爱好, 引导他们掌握尽可能多的职业技能。根据特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指导他们学会记帐、打算盘、使用计算机财会软件;指导他们学会驾驶汽车、保养汽车;指导他们学会电工实际操作技能……提供各种条件和可能, 让学生考电工证、电脑等级证、驾驶证, 甚至会计师证……

五、指导学生尽可能掌握企业创办、企业经营的知识和技能

目前, 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也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业空间。社会呼唤着创业者。企业,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细胞, 它的活跃, 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 有着极为强大的推动力。因此, 职校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创办小企业的前期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要教会学生如何作市场调查, 信息收集, 商情分析;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小企业创业方式, 在作全方位摸查之后, 再作一番实事求是的冷静的分析。从而决定是独自创业, 还是联合创业。要尽可能地指导学生掌握企业经营的知识和技能, 提高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小企业人财物的一般管理知识、具体操作方法及工作程序。指导学生掌握小企业运作方式、初步的管理知识。利用各学科的综合力量, 不断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从而为培养未来的众多的“小老板”、“小经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

目前, 我们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国要实现现代化, 急需大量的创造型人才。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创新能力, 就难以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造型人才越多, 创造速度和效率越高, 他们就会在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为了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 为了提高明天创业者的素质, 我们应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没有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的学生, 是绝对难以成为明天成功的创业者的。那么, 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呢?一是应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教育首先要强化意识, 要树立坚定的信念, 唤醒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职校生虽然总体素质差些, 但他们的可塑性还是比较强的, 对他们来说, 一旦坚定了信念, 再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 创造型思维水平是会与日俱增的。实践证明, 激发强烈的创造动机, 是强化创造意识的中心环节。培养创造性的心理动机应注重求知欲、进攻性、兴趣与爱好这三个方面。二是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思维方式上的特征是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统一, 它巧妙地结合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使新设想脱颖而出。三是进一步发挥学校教育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作用。学校教育对创造力培养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从现实的可能性出发, 我们认为应该进一步致力于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知识积累;元认知的开发;人格培养;问题解决与问题发现的技能训练;创造一个激励性的环境;促进发展性创造力向生产性创造力的转换。

七、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创业实践活动

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我们应该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 通过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对自身潜能的发现和对未来的信心。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深入码头、工厂、企业等, 让学生亲身领略创业的艰辛和幸福, 积累经验, 提高技能, 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我们相信, 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加强对职校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学生, 一定会越来越能干!我们的学生, 一定会成为各行各业的可造之材!

指导与培养 篇2

“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指导”这一课题启动以来已有两年,经过前期对课堂的观察与讨论确立了“倾听习惯培养”和“预习能力培养”两个子课题,按低高年段分别进行实验。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经常反思,不断尝试,努力探索,获得不少可供借鉴的经验,积累了很多“绝招”。现在我把这两年来课题组所做的一些事情,以及取得的点滴成果梳理一番,在此向大家做个汇报。

一、前期准备,在这一学期的准备阶段中,做了如下工作:

1、课堂观察,发现问题。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我们还进行了

进行一场网络研讨:数学学习——问题在哪里?,一场现场研讨。通过观察和研讨,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商议,我们改变了原先“由实验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确立子课题”的计划,分学段确立了两个相对统一的子课题,既低年段以“倾听习惯的培养”为子课题,中高年段以“预习习惯的培养”为子课题。做这样的改变,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问题相对集中,可以通过这两个子课题的实施寻求解决途径;另一方面是子课题相对统一,也就是研究的目标相对一致,更有利用实验教师间的互相合作、交流、研讨,有利于课题组活动的开展。

2、调查研究,制订计划。

子课题确立之后,各实验老师做好了实验调查工作准备,如:制定倾听习惯问卷调查表,倾听习惯课堂观察表。本学年的上学期一开学,各实验班的老师马上进行实验前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倾听情况做了调查,并分析了调查结果,做出问卷调查报然后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子课题实施计划。

3、学习研讨,寻求理论支撑。

在准备的同时,老师们还认真进行理论学习和研讨。如阅读与课题相关的文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进行的那场有针对性的网络研讨——如何让倾听成为一种习惯?这场研讨效果非常好,参与人数多,面广,有实验教师,也有非实验教师,还有省内外的老师。贴子的内容非常丰富,经张华东老师整理,为我们提供了48个有价值的教学策略。

二、进入课题实验

1、课题组老师进入课题实验,在实验中观察、记录、反思、调整,并通过各种方式相互交流。例如把实验过程中的记录上传博客,大家在博客上互相交流,一阶段后,我们开展了一场课题实验老师交流研讨活动,展现了初期的部分做法。

2、课堂教学研讨

实验以来,本子课题共开展4节研讨课:

第一节是本学期上午,数学课题组于陈城中心小学开展课堂交流活动。黄秀丽老师做课,主题是倾听习惯的培养,执教的内容是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黄老师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况,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动静结合,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倾听氛围。其次,老师在学生过程中,采用“以评促听”的手段,运用丰富的激励性语言,让学生互评等方式,促进学生倾听。

第二节是本学期,由宅山中心小学黄丽瑄执教《看课外书时间》,主题是探讨预习提纲如何设置?如何反馈预习资源?。

第三节是本学期,由清源镇中心校老师执教《百分数的认识》,主题是预习资源的利用与预习方法的渗透指导。

第四节是本学期,由实验小学教师执教《倍的认识》,主题是“听说结合,以说促听”。张老师精心设计各种层次要求不同的操作活动,先摆,再想,再说,让学生言之有物,通过富有挑战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说”,达到“以说促听”的目的。

3、阶段性小结(老师和学生都进行小结)

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阶段性小结,部分班级也让学生进行小结。

预习妙 用

预习对大多数同学来说,不失为一种“笨鸟先飞”的方法。预习可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因为在阅读教科书时,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才能理清思路、抓住要点、解决难点;预习时有些地方没搞清楚,听课时就会受好奇心驱使而格外留心,一旦明白,印象便更深;预习可以直接提高学习效率,因为预习可以发现自己知识的漏洞,通过复习有关知识可祢补,使自己听课时精力会很快集中到新知识上;预习能开拓思路、可提高记笔记的水平,因为做过预习,就知道哪些内容书上有,哪些没有就可有选择地做笔记,这样就能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思考,比把时间都用在埋头记笔记上要强得多。

这样的作业,我喜欢

在本学期里,老师常常在黑板上写几个问题,让我们围绕这些问题进行预习。我认为老师给我们布置这样的作业非常棒,我喜欢!因为我惊奇地发现只要我弄懂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上课老师和同学说的我都能理解,特别是,当同学有疑难问题时我几乎都能帮他们解决,为此常常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别说多得意!我深知这都是预习的功劳,因此我深深喜欢上老师布置的这种作业。

预习好处多多:老师上课省心省力省口舌,学生易学易记易掌握。

预习就 像 是 一 张 嘴

预习就像是一张嘴,先用舌头舔舔味道是怎样的(看看预习的内容是什么),其次慢慢地适应这个味道(慢慢地看懂,读懂内容),然后再慢慢的咀嚼(把知识记起来),最后一齐吞下去(把内容完完全全记在脑子里)。

说到好的学习方法,就不得不提到一种非常好,同时也非常容易的学习方法——预习。

中国有一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在事前有充分的准备,才能水到渠成,马到成功。这里的“准备”就是“预习”。

预习的好处很多,例如:可以帮我们提高记忆力;可以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可以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所以说,做好预习,是非常非常重要与必要的。

预习作业也可以作为考试前的一大复习材料。因为预习作业中包含了这个学期的全部知识点,再熟读背诵,灵活运用。这省去了在课本上一字一字寻找重点时的费时费力,有时这样的费时费力还会漏掉重点。最后,再复习一下练习册等一些练习材料就复习得非常全面。

预习作业也是老师了解同学们的平台。老师可以从作业中知道你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可以从作业的语句中了解你的作文水平;还可以从作业中发现许多奇特的想法,从而可以知道哪个同学有创造性思维,总是有跟别人不一样的想法;更可以从作业中明白哪个同学理解能力较差,好在平时的教学中格外注意。

有的预习作业,会需要查阅以前的课本。就这样,从前哪些已渐渐模糊的旧知识点,又从新存入了脑子的“文档”之中,使得同学们将新旧知识点融会贯通。

4、评选倾听之星和预习小能手

本学期学期,共评选县级倾听之星22人,评选办法:由实验老师推荐(有推荐理由),每个班级2名,发给证书和奖品;校级的人数自定。

如: 实验小学一年(2)班,黄林晨同学被评为县级倾听之星,推荐理由: 这是个乐于倾听的小女孩.每节课她都是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听讲.不管是老师的讲解,还是同学的回答她都认真倾听.最可贵的是她总是第一个听出同学回答中的错误,并及时进行订正.我认为她是当之无愧的倾听之星。

陈城中心小学三年级陈一凡同学被评为县级倾听之星,推荐理由:一改以往喜欢插嘴的坏习惯,耐心的等老师把问题说完整后,再举手发言;也能专注地倾听其他同学发言,之后再进行补充。倾听习惯有很大的进步,其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

铜陵中心小学六年(2)班黄聪鑫同学被评为县级预习小能手,推荐理由:深知预习的重要性,能自觉、主动预习新课,有一定的预习能力,预习效果好。课前通过预习,就能很好地掌握新课的重难点(除个别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外),在课堂上还能起到小老师的作用,帮助老师引导其他同学学习新课。善于总结预习方法并向同学推广自己的预习方法,带动全班同学更有针对性更积极地做好课前预习。

5、汇编两本。

三、课堂观察

1、实验班的前后变化。

从对同一个班级实验过程的随堂听课,我感觉到了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培养下,不论是倾听的状态还是倾听的质量,不论是发言的人数还是发言的质量,都有质的变化。从实验老师的过程记录,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学生在倾听与表达方面的进步。这就是实验带给我们的收获。

在随堂跟踪听课中,我看到学生预习能力的提高,从原来的浏览到对重点内容的圈圈点点,再到有意识地思考、解决教材中提出的问题,部分学生还能提出质疑。

2、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差别。

在走进课堂月活动中,从实验班与别实验班的课堂上,我也感觉到了实验班有浓浓的课题味,课堂上老师比较重视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比较好。

在走进课堂月活动的随堂听课中,我也感觉到了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差别。非实

验的老师较少有布置学生预习的现象,即便布置了,在课堂上也没有反馈和利用学生的预习资源,学生没能体会到预习的好处。而实验班的课堂,且不论“预习”的成效,但“预习”已成为习惯,先学后教已是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良师交流指导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篇3

1942年12月2日,费米带领一个科学家队伍,第一次直接产生人类可控制的核能。这是人类第一次自行制造能量,而不依靠太阳。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记得60多年以前,我做费米的研究生的时候,费米老师每星期都花半天和我单独讨论。目的是,通过指导训练让学生对一切物理问题都可以独立思考,进而去寻找答案。他经常让我就某个课题考虑—下,过一个星期给他一个“演讲”。很久以后我才意识到,这是指导学生独立工作的绝妙方法。

那个时候我最有兴趣的是粒子物理。有一天,费米问我太阳中心的温度是多少?我说大概1000万度吧。他接着问你有没有自己演算过,我说没有,因为这个计算比较复杂。他说你一定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和估计,才能接受别人的结论。

太阳内部的温度分布与亮度分布方程式算起来是很麻烦的。那个时候算尺是很重要的工具,现在大家可能不知道算尺是什么,大家都用计算机了(中国古时的算盘是欧洲算尺的前身,而算尺是近代计算机的前身)。就这样,费米老师和我合作,手工做了一把6英尺多长、全世界唯一的专用大算尺。我很快地用这把大算尺,检验了太阳内部结构的计算结果。这个独一无二的经验使我终生难忘。

那个时期费米非常忙,因为当时正好是研究原子弹的时候。他对我就像对孩子一样,引导我的兴趣,跟我一起长时间讨论。整个的研究工作就像日常生活一样,不仅有趣,有意义,也很好玩。

爱因斯坦的研究成果,影响了全人类的科学文化发展。1952年,我和杨振宁合作写了两篇统计力学的文章,爱因斯坦看到后请他的助手考夫曼来找我们,询问能不能和他一起讨论—下。我们非常兴奋,来到他的办公室。他的桌子上就放着我们的文章,他说:“我看了这两篇文章,觉得很有意思。”他问了我们文章中的一些细节,他的问题都着重于物理的基本概念,我的回答使他很满意。他说的英语有相当重的德国口音,而且讲得很慢。我们讨论的范围很广泛,讨论了一个多小时。最后他站起来和我握手,并且和我说,祝你未来在物理学中获得成功。我记得他的手大、厚而温暖,对我来讲,这实在是一次最难忘的经历,他的祝福让我深深地感动,同时也令我备受鼓舞。

这些经历确实令我终身受益。我在很多的场合反复提到:真正的最上层的学习教育是一对一的。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科学人才,必须要有良师的指导和密切的师生共同讨论研究过程。

指导与培养 篇4

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数学结论性知识的灌输,即“是什么”的知识,却缺少了对“为什么”和“怎么办”知识的探究。很多时候,我们的数学教师成为了学生思维拓展的“牢笼”,学生深陷在书本中,很少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真正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习得数学思维的方法,从而拓展和发展自身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

首先,要善于抓住适合的时机渗透数学思维。抓时机很重要,过早了,学生就会感到困难;过晚了,学生就会对培养数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缺乏重视和体会不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结合教学进程,选择和创造有利来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培养。可以在学习新知时渗透数学思维。小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决定了通过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激发课堂学习兴趣,而此时正是渗透数学思维的最佳时机之一。例如,在讲授“商不变的规律”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师生互动口答的方式引入新知:“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进行一个比赛。”之后出示几个比赛的题目,如1300÷25=52,学生需要通过竖式计算才能得出结果,而依靠“商不变的规律”就可以很快得出。当学生感到惊讶和好奇的时候,教师就进一步引导学生:“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快速地得出结果吗?这里用的是商不变的规律。同学们也想要掌握这种方法吗?”通过这样的契机,在学生初步学习新知时就充分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驱动力。还可以在课堂教学内容转变时渗透数学思维。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个知识点时, 要首先让学生抓住一点:除数由整数变为小数。意识到这点后,设法归化为整数,但是这种方法还是不能改变除法算式的方法,而采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处理最为妥当。因此,在新旧知识衔接之处,通过这一点去达到商不变特征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过程中的迁移,最终让学生感受到掌握数学思维及其方法的重要性。

其次,要坚持训练,持之以恒地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数学思维刚刚具有雏形,刚刚开始脱离对教师的依赖,而这时如果稍微不注意,就会使学生的思维被课堂教师牵着走,这样一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标却要渐行渐远。针对此,教师要坚持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多鼓励、多提问。教师还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设一些充满趣味性和延展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从而帮助学生依靠数学知识科学地看待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合作和互动,在知识和技能上互相帮助互相补充, 实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并在这种合作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互相启发和训练中提升思维能力。另外,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应当分层次地提出问题,从而照顾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思维的启发,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指导与培养 篇5

魏冬兰(梅州市,梅州市五华县横陂中学)

高一第一学期,我便关注到一位女生,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后,她对老师都是一副不爱搭理的样子,有时见她对老师还会投去“蔑视”的目光。可想而知,在路上遇见想她能叫我一声“老师”也成了我的一种“奢望”。作为他们班的语文科任老师,我意识到我很有必要去改变她的这种态度,即使不能改变,也要让她意识到作为一名高中生要有最起码的文明礼貌。如此,我这个重要的工作开始了。

原因分析通过反复关注与调查,我发现她是一位很独立、很爱美的孩子,但是她的成绩不怎么样,总在低分处徘徊不前;她的学习态度不好,在学习上她没有做更多的努力;课上喜欢摆弄长发,或者照镜子。并且她的人际关系也很一般,据班上同学的反映,她很少跟班上的同学接触,不愿融入集体中,常摆着一副高傲的脸孔,常只跟她的同桌兼室友往来。去她班主任那找来她家庭的一些资料,并从她班主任那里得知,她是一个留守在老家读书的孩子,家里条件比较优越,以前在外面的城市读过初中,成绩本来很好,人也很乖巧,可是升中考试中却考得很不理想,于是便来到了老家的这所学校就读高中。老家只有她自己在,家人都在外工作、生活,所以她只能内宿在校。

据上调查,我作出如下判断:该同学主要是因以前成绩很好,养成了一种优人一等的心理,以及家庭的优越条件无形中使她形成了一种富家子弟常有的虚荣心。这些不好的心理导致她不爱与人接触,而且总觉得自己很优秀,不愿与同学特别是成绩比较差的同学打交道,1

当然,她的同学也会对她敬而远之。继而,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对人打招呼这一最基本的文明礼貌在她眼中都被忽视了。故工作重点是对其过分优越心理的矫正,以及对其进行人际关系适应的辅导,令其明白作为一名高中生所应有的文明礼貌。

辅导策略:第一次辅导:谈心开始。一次课外时间,我约她到了办公室,那时其他老师都下班了,我和她单独聊天,并用一次性杯子倒了一杯水给她喝,谈的主要内容是她的学习、生活,此次谈话的目的仅是纯粹的谈心,对她的自信表示欣赏,使她不感到我跟她谈心带有任何她所认为的“不怀好意”。谈话过程中我也聊了曾经学生时代那个沉默寡言的我,还有那个后来发生很大改变、与同学和睦相处、努力学习、刻苦奋斗、考上大学的我。谈话时,我们互相倾听彼此的心声,哪怕是非常平凡的事情,同时引导她说出她的过去、现在和她心中所憧憬的未来。她也提到了她跟同学谈不来,以及她对一些同学、老师的不满,还有就是提到即使遇见他们她都不想打个招呼聊上几句的问题,在她心中积压已久的情感喷涌而发。第二次辅导:矫正她的过分优越的心理。一次月考过后,又一次约她到了办公室,依然是两个人,一边喝水一边聊天。那次考试,她的成绩并没有达到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优秀。在我面前,她似乎已经预料到我会谈及她的成绩,她不免有些忐忑不安起来。这可不是她一贯的作风。在那时,她的过分优越心理变得不那么优越了。见那情景,我鼓励她下次会考好,鼓励她多与班里同学、老师交流沟通。另外,让她知道其他同学、老师还是很希望和她成为学习上的挚友的。谈话过后,我联系班里的班干部

还有科任老师多些主动关心她,在学习、生活上给予她帮助。不久后,她主动找我聊天了,还与我分享了她和同学、老师之间的事情。这次,竟然从她口中说出,其实同学和老师对她是挺好的,不好的是她自己,是她一贯有的过分自信、过分优越的心理,以后会对他们好点的了,尊敬他们,爱戴他们。第三次辅导:请叫我一声“老师”吧,无论对谁都要文明礼貌。一次课后,她找我聊天来了,满心喜悦地,到了我面前就手舞足蹈,说起她的开心事,忘乎所以,竟也忘了先叫我一声“老师”。她能主动找我,我是很开心的,至少比起以前那个总高高在上、对同学、老师不怎么有礼貌的她,现在好很多了。在她口中谈及的关于同学、老师的事情多了起来,还有她自己的一些感悟。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末了,我跟她讲了一个关于文明礼貌的故事,听后,她觉悟了。她叫了我一声“老师”,还对我保证,她以后不仅会对我朋友式的老师好,还会对其他同学、老师、长辈好,最起码一定会做到高中生应该有的文明礼貌。路上遇见老师,会叫上一声“老师”;遇见同学了,会打个招呼,有机会多些探讨学习、生活;对待家人、长辈,依然会以礼相待。

在往后的学习、生活中,我看见了她的巨大转变,她的努力和进步,大家都看在眼里。不管是在哪遇见,都会尊敬地叫上一声“老师”。在她身上,我们终于看到了文明礼貌。过分优越的心理是阻碍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绊脚石,人际关系的和谐对于个人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即使点拨,最终让那学生明了高中生应该要的文明礼貌。以上辅导是在朋友式的谈心中完成的,通过以人为中心、相关心理分析、行为主义、榜样示范等策略,加上那学生她自己具有的悟性,还有她对我的信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体会:

1、文明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国家民族文明、进步的表现。作为高中生要有最起码的文明礼貌;

2、心理学专家分析表明:现在的多数青少年关注自我形象及有较高的自信。为此,我们适时矫正学生不良的心理是很有必要的;

2、在新时期,对教师在师生交往中的师德素养有着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为了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爱护、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独立、自主的个体,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指导与培养 篇6

关键词作文教学指导有效培养 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和体会,粗浅的谈一谈小学生作文教学写作能力的有效培养与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要使学生能写好作文,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能力。

一、从阅读教学入手,要上好阅读教学课,从中学习其写作方法

因为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一切学习活动都 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叶圣陶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 吐,倾吐能否有法度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课文习作范文到读写例话,正好体现了“由读到写”这一过程。

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方法于课内,然后再得方法于课外。课文,实际就是给学生借鉴提供的范例。正如叶圣陶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离开阅读教学去搞作文教学,必然使学生作文失去依傍而造成作文難的后果。因此作文经常是从阅读教学开始的。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人家的观察方法以及表达方法等。

二、要让孩子喜欢作文,就得引导学会作文,使他们感到作文不难

孩子觉得作文很难,主要的难在内容上,也就是缺少写作材料。怎么办?一是多观察;二是多读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代教育家朱熹的这句名言不仅道出了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说明了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获得真知,求的发展。对于作文来说,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读书是写作的“流”。引导孩子作文应该开展丰富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 还要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生活,在观察中,培养孩子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养成眼看、耳听、脑想手记的习惯,在认识中学认识,在理解中学理解。为此,在观察生活中,引导孩子边看边想,多问几个“怎么样”、“为什么”,逐步提高观察、思考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从而培养写作兴趣。

三、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

学生作文,每每苦于无物可写;或是勉强写,也都是一些假大空的套话。根本原因在于平时疏于积累,等到写作时才来抱佛脚,自然是绞尽脑汁也枉然。因此,平时勤于积累,才是打开写作源泉、丰富写作库存、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措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学生必须自己学会“找米下锅”,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那么,如何在目前的情况积累素材呢?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关注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对这些事和人作出自我的判断和评价,这样在你心中新鲜的事、生动活泼的人就多起来了,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四、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五、在教室开辟“佳作展示栏”

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个方面得到启发,这样,既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又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训练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写作也因此才有可能成为学生一种本能。

指导与培养 篇7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和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内涵, 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职业素养概括的说包含以下四个方面:职业道德;职业思想 (意识) ; 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

二、职业指导的特点

(一) 理论性。

职业指导的应用性很强, 涉及领域宽泛, 有特有的理论体系、工作规律和专业化的方法。同时, 为了能够给予求职者以正确的指导, 该指导工作也必须具有理性思维, 靠科学的理论和令求职者信服的道理来教育他们、说服他们,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假若职业指导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 定不能胜任此工作。

(二) 前瞻性。

为了能够让求职者达到“人-职”科学匹配, 职业指导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求职者了解社会就业形势与当前就业状况, 根据社会职业需求进而引导求职者认识自己。职业指导作为劳动力市场供求平衡的关键有两条:一是掌握空岗供给, 二是提高求职者素质。所以, 职业指导工作突显出较强的前瞻性, 职业指导人员要有强烈的市场意识, 要时刻把握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大趋势, 特别是人才市场的供求变化, 这样才能够准确地提供适合求职者的就业信息。

(三) 指导性。

职业指导是向求职者提供关于就业及其相关信息的咨询或是指导的一种社会服务形式。它的特点是指导那些对工作存在疑惑的求职者, 让他们学会设计、选择, 实现”人-职”的科学匹配, 并给予他们相应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 他们对社会和未来的工作充满新鲜和好奇。在这种情况下, 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必需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真正替求职者着想, 成为求职者的参谋。

三、职业指导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从职业素养所包含的内容来看, 结合职业指导的特点, 职业指导人员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素质和能力。

(一) 从职业指导包含的职业道德来看, 职业指导人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一, 每个从业人员, 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 在职业活动中都是要遵守职业道德的。它可以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完成工作任务。职业指导人员也一样, 要热爱自己的工作, 兢兢业业、乐于奉献、服务他人。因为职业直接关系着就业者的未来和前途, 所以指导人员必须拥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高尚的, 意义重大的, 应该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感到骄傲、光荣和自豪。只有这样才会开心做事成就事业。大多数就业者存在着来自理想信念、前途事业等方面的困惑, 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经济、学习等方面的压力, 他们需要指导人员的关爱, 需要帮助和指导。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性格开朗愿意服务群众的指导人员, 一定能更好地和求职者相处, 更容易进行沟通交流;一个诚实稳重坚忍不拔的指导人员是一定更容易得到认同、信任和尊重。

第二, 身教重于言教。职业指导人员不但是在用自己的工作育人, 而且是用自己的精神风貌和行动育人。所以职业指导人员必须作风正派、坚持原则, 不隐瞒、误导和欺骗求职者, 全面地接纳、关心、尊重求职者。职业指导人员应以敬业爱岗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为求职者服务的指导工作中去, 要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怀有热忱之心和责任心。如果职业指导工作者不具备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 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就无法履行“职业生涯设计者”这一神圣职责。

(二) 从职业意识来看, 职业指导人员应有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

职业指导工作的特点是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 这就要求职业指导人员要主动出击, 而不是坐等上门。只有主动了解社会动向, 深入了解被指导者, 才能够根据求职者个人的特质提供准确及时的就业信息, 以达到”人-职”的科学匹配。一是要给被指导者以最真实、适合的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人员必须对职业动向有一个清楚了解。现在的就业形势不断变化, 指导人员要与时俱进, 在职业指导工作中掌握主动权。所以, 从敬业角度来讲, 职业指导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向求职者推荐最适合他的职业, 并保证消息的准确性和灵通性。二是要深入了解被指导者。职业指导像是一次综合性评判, 除了专业知识, 还要审查求职者的个性、兴趣、能力等素质。所以, 要对被指导者有足够充分的认识, 积极主动地深入了解, 在做该工作时, 绝不可只做表面功夫。这种认识更多的是建立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之上的。所以, 要通过面谈、问卷、测评、追踪调查等方法来对被指导者的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 特别是对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有深入细致的了解。

(三) 从职业行为习惯来看, 职业指导人员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

就业指导是一门集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等专业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指导人员没有广博的知识面是不行的。想要拥有广博的知识就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思想并能付诸行动。职业指导作为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密切相关的一项工作, 其内容的时代性是不言而喻的。指导人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方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保持其指导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还有熟悉掌握国家、地方有关劳动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每个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只有不断学习, 掌握了这些政策、法规, 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 更好地满足求职者在择业过程中的要求。

(四)

从职业素养包含的职业技能来看, 职业指导人员需要专业的职业知识技能。

1.广博的文化知识结构。

职业指导工作涉及面广, 对指导工作者的知识结构有较高的要求。职业指导人员要努力而又全面地学习相关领域的文化知识, 掌握现代科技。只有这样, 才能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 在求职者感到迷茫、困惑的时候进行有效的引导, 帮助他们明确方向。

2.沟通协调能力。

职业指导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就是广泛接触各层面的人, 要有效沟通和协调好与各种对象的关系, 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因此, 出色的沟通协调能力对做好指导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指导人员应起到桥梁的作用, 通过指导人员良好的沟通协调使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和谐、良性的合作关系, 促进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3.信息采集与处理的能力。

劳动力市场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是职业指导工作中的基本内容。该工作涉及调查问卷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描述统计技术以及一些相关的报表分析技术。为满足求职者的需要, 职业指导人员必须搜集较丰富的文献资料。此外, 职业指导人员还要熟悉各种新闻媒介的发布形式和特点, 便于结合工作形势, 使职业指导工作等相关工作能获得更广泛的影响和支持。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工作涉及内容较广, 技术性很强, 是职业指导人员重点要做好的工作。职业指导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技能, 并充分应用于就业指导工作中。

4.调查研究和预测能力。

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时效性很强的工作, 只懂理论而缺乏实际情况的了解只能是“纸上谈兵”, 并不能给求职者以可靠的指导。职业指导人员必须具有敏锐的就业市场观察力和分析力, 对就业市场的调查研究和预测能力, 深入用人单位, 准确把握、正确分析、科学判断就业发展趋势。

四、 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素养的途径

(一) 加强对职业指导人员的教育和在职培训。

从当前的职业指导情况来看, 社会上的职业指导人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经过专门的就业指导训练, 个人素质和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因此社会应对专职的职业指导人员认真加以选择和系统培训, 使其具备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通过教育和培训, 强化职业指导人员的事业心、责任心, 提高他们的职业指导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 建立公平有效的评价机制, 完善绩效管理。

对职业指导人员的工作建立一种有效的督导、评价和激励机制。应尽量量化并与激励机制挂钩, 从而有效调动职业指导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比如制定在岗培训要达到的标准, 对于培训优秀并能提高工作效率的指导人员可以给予一定奖励。这样既可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又能激励他们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第三, 作为实施职业指导的主体, 职业指导人员本人也要不断努力, 珍惜各种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为自己充电, 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时效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职业指导人员的素养是决定职业指导能否成功的重要方面。笔者相信只要厘清了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素养, 帮助他们加强各方面能力提升, 就能够使职业指导的工作得到长足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职业指导工作特点的分析, 结合职业素养的基本需求重点论述职业指导人员所需要的职业素养, 并对如何提高职业指导人员提出了些许途径。

关键词:职业素养,职业指导人员,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田力.高校职业指导师资的素质要求及培育途径[J].职业时空研究版, 2006

[2].荆秋慧.论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的必备素质及其培养[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

[3].邓宏宝.新时期高校职业指导人员专业标准研究[J].职教论坛, 2009

[4].王雅丽.试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的有机结合[J].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指导与培养 篇8

一、开展学案教学,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与自学能力

在现代教育中,学案教学是创新教学方式,符合新课标教学要求,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与能力。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情来精设学案,使他们在学案导向下进行自主学习。一般而言,学案要素主要有:首先,明确学习目标,包括三维目标与学习重、难点。其次,学法与问题设计。教师需要结合内容与学情,巧设问题,实现教法与学法的优化结合。第三,明确知识体系,并注意引进材料(典型材料、社会热点或重点问题等),亦或练习巩固,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辨析能力。第四,注重实践探究。这要求教师善于找出知识与教学实际的融合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认知,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探究能力。

例如:教学《文化与经济、政治》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导学案,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导学案如下:

[学习目标]①联系身边事例,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把握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的具体表现;②结合时政,认识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理解开展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措施;③强化文化素养意识与自觉性,在实践活动中宣传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危机感、责任心与使命感。

[学习重、难点]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②文化与综合国力。

[基础梳理]第一,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政治、经济的相互影响:①文化、政治、经济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②文化、政治、经济三者的关系。第二,在时代发展进程中,三者的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的突出表现;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④提高文化竞争力的途径有哪些?

[预习自测]例如:如下有关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正确表述的是()

A.政治是文化的基础

B.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C.一定的经济、政治史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

D.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判断]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促进社会的发展。

[合作探究]探究1:文化与政治、经济。如情境探究,教师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综合所学知识,请说出上述文化活动的组织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如典例探究:有人认为,民本思想与“以人为本”的形成均适应当时的社会条件,其政治运用目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请结合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如易错点探究: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就会好起来。

二、实施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还可开展以问题或活动为载体的政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知识,把握学习方法,形成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并提高学生探究与创造能力。在实施探究性学习时,教师需注意以下方面:①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专题探究,发掘知识联系,加深知识理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②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主体,需要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既发挥学生个体潜能,也提高学生交流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自身的指导与引导作用是十分关键的,如指导学生调查渠道;引导学生自设调查问卷,亦或修改学案,补充有关内容;写写实践与调查报告;多形式呈现政治研究成果等。

例如:教学《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时,教师可利用多种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能力。在组织探究性学习前,教师应优化探究过程,优选探究策略。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教师可将综合探究分为如下阶段:

1. 课前收集和整理

(1)引导学生根据自愿原则合理构建学习小组,组长与组员人数由学生自定。

(2)提出探究主题:①在文化传承中,教育有何作用?②为何要构建学习型社会?其核心内涵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③构建学习型社会有哪些条件?④学习型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3)分工合作,每组紧扣绕主题,多途径收集有关信息资料。

(4)根据问题,分析与筛选材料,归类整理,获得交流材料(演示文稿、图片说明等)。2.课堂展示和交流

(1)安排座位,营造良好讨论环境。

(2)全班观看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相关的视频资料。

(3)结合录像内容,每组选出代表汇报本组探究成果,其他组员补充。

(4)共同讨论探究歧义问题或小组表述不清的问题,自由发言。

(5)学生陈述小结。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适时指导与帮助。有的同学发言讨论时与教学目标相偏离,亦或学生因对话题不感兴趣或者思维障碍,从而出现“冷场”情况等。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预设,并根据具体实际灵活调整与改进教学计划与方案。同时,多鼓励学生,使其敢于表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3. 课后感悟与收获

(1)围绕“走向学习型社会”的话题,综合整理上述两个环节中的体验与感叹,写写心得体会的小论文。

指导与培养 篇9

一、注重句法基础指导与训练

1. 注重语法基础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 读写能力的培养并非朝夕之事, 教师需要由语法、句型基础抓起, 逐步训练。同样,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若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教师需要精通语法教学, 明确语法教学要求, 有效训练。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学生需要理解与把握的语法知识主要如下: (1) 词类知识。在英语中, 词可以分为形容词、介词、名词、动词等十大类, 每类词都有其独特含义与用法, 特别是实词的用法, 是学生需要深入理解与把握的。 (2) 句法知识。在学习句法知识时, 学生需要把握复合句、并列句、简单句的基本结构特征及转换;弄清名词性从句与定语从句的类型、关系词及其用法;把握状语从句种类, 如时间状语从句、地点状语从句等;同时, 弄清状语从句的具体用法, 如从属连词与结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既需要让学生把握语法框架, 也需要将语法结构与具体词汇、句型有机融合, 让学生深刻理解与记忆。如教学状语从句时, 教师可要求学生以表格形式来展示这一从句的从属连词与结构。比如so that+can/may/will/shall/+v., 同时举例说明, 训练学生读写能力。另外, 教师还需要借助各种题型来引导学生反复操练与测试, 让学生及时复习与巩固所学语法知识, 为读写训练打下基础。

2. 优化句法教学策略

英语句法的学习并非靠死记硬背, 而需要讲究透、精、活, 这就需要教师强化指导。 (1) 指导学生依照词汇读音与语言实践活动来总结读音规则, 学会拼读英语词汇, 并根据读音规则来记忆英语词汇。如字母组合ei读作/i:/或/ei/, 比如neighbour/neib/ (n.邻居) ;receive/ri'si:v/ (vt.收到) ;指导构词法, 如拼缀法、词缀法、合成法等, 灵活记忆词语, 拓展词汇量。 (2) 英语释义。在高中阶段, 学生可能具备了运用英语来解释词义的能力。通过英语释义, 既可让学生复习已学词汇, 也可帮助学生根据具体语境来感知与学习新语言知识,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对学生英语阅读与听写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如教学Unit 2 Growing pains中的vocabulary部分, 教师可要求学生试着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一些英语词汇的含义。比如mess=a dirty or untidy state。 (3) 精讲语法特点。比如语法形式、句型搭配等, 并结合课文、对话等进行实践操练, 熟练语法知识。

二、注重阅读写作指导与训练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当学生牢固把握语法基础知识后, 教师则需要强化阅读与写作训练, 提高学生读写能力与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1. 强化阅读训练与指导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需要结合具体实际, 巧妙运用多种方法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1) 导读。通过导读唤起学生的阅读热情, 让学生预先感知阅读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如运用英语简介背景知识, 丰富学生认知, 训练学生听力。或者引导学生围绕标题来预测文章大概内容、文章体裁、文章结构以及创作目的等, 从而增强学生分析能力, 训练学生逻辑思维, 提高学生预测能力与表达能力。如教学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中的Reading部分, 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文章标题或者课文插图来预测文章内容, 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入到语言意义上, 唤起学生的阅读热情。 (2) 指导阅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既要组织阅读活动, 也需要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 提高阅读效率。一般而言, 学习每篇文章时, 都有先泛读而后精读的阅读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指导学生首先通读篇章, 通过布置任务或提问问题, 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略读、跳读, 如何寻找过渡语句或主题句, 如何准确猜测词义, 等等。然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理解段落, 深入研读文本, 学会概括归纳、复述课文, 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其次,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 还需要根据学生实际选择与课文同步的或者难度适宜的阅读材料, 设计若干选择题或简答题, 强化阅读训练, 并渗透阅读常识。

2. 强化写作训练与指导

指导与培养 篇10

一、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制度化环境

培养技校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要不断创造有利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制度化环境。开拓创新精神、探索冒险精神, 在一定意义上说, 是一种民族文化心理。因此, 提高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业能力, 也是国民心理的转变过程。要在全社会倡导“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有所前进”的精神, 改变因循守旧、循规蹈矩、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鼓励和支持冒尖, 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 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进而彰显追求财富的激情, 敢于冒险的勇气, 百折不挠的精神, 善抓机遇的智慧, 奉献社会的品格。《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经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和证监会推出的创业板, 都说明国家大力培育创业文化, 加快振兴步伐。有了一种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制度化环境, 就能为技校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提供坚实有力的社会支撑。

二、应帮助学生了解社会,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树立学生的创业精神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绝大多数的技校生, 都注定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沉浮。特别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沿海城市, 市场经济的浪潮更是激荡澎湃。因此, 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目前的社会, 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 要使学生意识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主要通过市场调节配置。要帮助学生牢牢树立“不找亲朋关系找市场”、“不靠上帝靠自己”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者事业成功的内驱力。没有创业意识的人, 不可能去创业, 更不可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1994年德国总理科尔曾经说过:“新的毕业生要早日成为一个独立的经营者, 不仅是自己创业, 还要能为别人创造就业岗位。”1995年亚太地区在澳大利亚召开的职业教育研讨会上, 把“小企业家人才的培养问题”当成了一个重要议题。面对国内外就业形势, 面对世界潮流, 我们要引导学生早日培养创业意识, 争取在日后走出社会, 成就一番事业。要引导学生树立创业精神。使学生理解创业的意义, 使学生转变依靠国家、依靠学校、依靠父母就业的依赖思想, 树立创业光荣、自谋职业大有前途的观念。如何树立学生的创业精神呢?除了尽量采用案例教学外, 还要让学生走上社会, 自己调查研究, 通过访问成功小企业, 尤其是向职业学校毕业生中的成功者请教, 自己感受特区社会的创业大潮, 自己教育自己。

三、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创业知识、创业技术

创业知识是创业成功的必备前提。为了日后的成功, 必须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但创业知识的获得要有一个积累、迁徙过程。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期间根据本专业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有层次地进行知识的积累、迁徙。针对自己日后准备从事的职业, 打好专业基础。其次, 要指导学生学好相关知识。同时, 还要学生注意外围知识的学习。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 为学生在日后的创业积蓄强大的后劲, 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为使学生成为复合型、实用技能型的创业型人才, 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在技校毕业后能找到一条生存之道, 技校应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 使他们尽量多掌握一些技术、掌握创业的本领。要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师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学科的整体优势, 充分利用社会职业技能培训资源, 培养学生的多种创业技术。针对不同学生各异的兴趣爱好, 引导他们掌握尽可能多的职业技能。根据沿海城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指导他们学会记帐、打算盘、使用计算机财会软件;指导他们学会驾驶汽车、保养汽车;指导他们学会电工实际操作技能……提供各种条件和可能, 让学生考电工证、电脑等级证、安全作业上岗证、驾驶证, 甚至会计师证……

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

指导与培养 篇11

刘哲,男,湖南涟源,硕士,助教,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摘要:本文通过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和创业观念问题的分析,提出职业院校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和创业指导的对策,强调职业院校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促进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就业。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素养;培养;职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7.38

职业素养培养与职业指导是提高学生就业竟争力的两个基本手段。职业素养培养关注学生的内在素质,注重对学生就业、创业核心能力的提升;职业指导则更关注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念、方法和技巧。二者不可或缺。

一、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和创业观念现状分析

职业院校学生在职业素养和就业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其在就业时会面对较大的主、客观阻力。

1.1职业素养不高,后续发展劲头不足

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半年内主动辞职的比率较高。笔者对本校多届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评,发现他们在职业选择、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适应、沟通协调、自我管理、团队协作、职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学生自身因素加之职业素养培养和职业指导不到位,致使学生综合素质较差,视野狭窄,难以顺利就业或就业后难以实现持续发展。

1.2缺乏正确的择业观

职业院校毕业生通过“订单培养”、“冠名培养”等平台可以较为轻松地实现就业,这会影响他们的择业观,导致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十分被动,要么“等、靠、要”,要么瞻前顾后、举棋不定,要么茫然不知所措,常常错失就业良机。

1.3自我定位偏离实际

由于对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缺乏清醒认识,职业院校学生往往择业期望过高,自我定位偏离实际。笔者对本校10个班级约500名在校生进行就业问卷调查,其中对工资待遇要求过高的(就业后两年内月工资达到5000元以上)占52%,对工作环境要求过高的(劳动强度低、环境优良、工作场所舒适等)占69% o

二、创业指导课程建设现状

2.1不够重视创业指导

目前,高职院校把创业课程独立出来作为学生必修课的学校比较少,也没有专门定制创业指导课程教材教学,创业指导课程一般跟就业指导课程一块教学。由于高校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不多,所以教师也不大重视创业课程,觉得课程设置可有可无。创业教育更多地体现在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大赛等方面。

2.2缺少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创业指导课程一般没有专职的讲师,大多由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行政人员,辅导员或者少数专家、学者组成,因为授课教师大部分是兼职,平时对该课程的教学研究得不够充分,所以很难进行该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课堂说教多,课外实践少;授课内容“传道”较多,“授业”较少,讲“就业形势”较多,讲如何创业较少。授课内容含金量不高,很难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对职业院校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和创业指导的建议

知识、技能之外的素质,是职业院校学生的短板,也是造成其就业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差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职业院校要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學生就业,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职业素养培养和职业指导。

3.1加强创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要加强创业指导课程建设,首先必须加大资金投人,加强创业指导课程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力度。通过定期的多形式多途径的课程师资培训,为教师创造学习条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培养一批具有实战经验、双师型创业指导骨干教师。其次构建由主讲教师、专职指导教师、兼职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吸收具有丰富就业指导实践经验的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兼职教学任务,聘请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及其它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均十分优秀的人才来学校讲课。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最后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管理制度。由于教学团队成员大部分是行政兼职教师,在管理上造成许多不便,要进一步完善并严格贯彻执行教学反馈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等。同时,制定考核细则,明确目标和责任,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引人有效的激励机制,尽量满足教学团队的编制需求,建立稳定的、结构合理,互补性强的队伍,促进教学团队规范化、科学化。

3.2深化拓展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

创业指导课程应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教材。课程应该借鉴职业发展理论,采用“1 +x"的教学模式("1”是课程主体,+x;是围绕主体的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理论和实践相合,基础和专业相结合的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创业技能训练,不断深化拓展教学内容。在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应立足学生的共性和个性,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相结合,在充分分析各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特点的基础上组织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方案,强调学生知识技能的实用、够用。

3.3改进创业指导课程教学方法

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应从三方面改进创业指导课程教学方法。

一课程应该尝试借鉴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参与性教法、等职业教育教学论中的新思想、新方法,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和创设学习的资源、环境为辅助手段开展教学,提高课程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二注重课程的理论实践结合,促进课程活动化。这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来推动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可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直接感受企业的文化和氛围,以此激发对创业的向往。三围绕课程的主要内容,开发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项目,通过理论+模拟+实战训练,实现对学生的全程教育和课程的活动化,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4优化创业课程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只关注反映学生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考核,不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课程应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变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探索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做到“四重视”,即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训练,重视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考核,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

总之,开展高质量的创业指导课,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创业课程师资队伍和课程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具有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就业知识和技

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曹华. 新时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2] 刘梅.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D]. 天津大学 2009

[3] 彭秀卿. 我国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研究[D]. 南昌大学 2008

指导与培养 篇12

一、调查问卷内容

本研究就毕业设计选题及指导方法的相关内容对本校塑工方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如下:

1. 选题方式。

(1) 你认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选题方式?a.教师指定b.学生自由选择c.教师和学生协商d.其他 (请注明) 。 (2) 为了更好地搞好毕业设计, 你认为什么时间下达毕业设计课题目较好?a.毕业设计开始前一年b.毕业设计开始前半年c.毕业设计开始前d.其他 (请注明) 。 (3) 你认为毕业设计持续时间多长为最佳?a.14周b.18周c.26~30周d.其他 (请注明) 。

2. 选题内容。

(4) 你认为毕业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是:a.本专业学科范围之内b.跨学科。 (5) 如果选择本专业学科范围内的课题, 你会选择:a.工艺设计b.模具设计c.设备设计d.其他 (请注明) 。 (6) 如果选择跨学科课题, 你会选择:a.专业和计算机结合b专业和管理结合c.专业和机电结合实际d.其他 (请注明) 。 (7) 你想选择的毕业设计类型是:论文类b.设计类c.软件类d.其他 (请注明) 。

3. 指导方式。

(1) 你认为毕业设计期间教师应采取的指导方式是:a.灌输式b.启发式c.完全由学生自发探索d.其他 (请注明) 。 (2) 毕业设计期间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方式是:a.看管式b.学生自我管理c.教师定期检查d.其他 (请注明) 。

二、研究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 收回有效问卷48份,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整理, 对调查结果作以分析:

1. 毕业设计选题方式。

关于毕业设计选题方式提出了三个问题 (如图1~图3) ,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更趋于主动, 由于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方法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 希望与教师协商的学生占大多数。学生普遍认为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半年下达题目较好, 这样学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去熟悉和了解自己将要做的工作, 为更好地进行毕业设计做准备。如果下达题目时间太早, 学生们还在课程学习期间, 没有时间去考虑。而下达时间太晚, 准备的时间又不够充分。大部分学生希望毕业设计用18周, 即一个学期时间完成, 以通过该环节充分锻炼自己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一部分学生希望用近一年的时间来完成, 以便完成得更好。另一部分则希望还像原来的14周。

2. 毕业设计选题内容。

关于毕业设计选题内容提出了四个问题 (如图4~图6) ,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学生还是愿意研究本专业学科范围内的内容, 以使所学知识充分运用。还有部分学生希望能研究跨学科内容, 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适应社会的不同需要。在课题类型方面, 学生还是对模具方向情有独钟, 这主要是和近几年毕业生用人单位的需求有关, 模具行业搞的红红火火, 学生也希望在大学最后阶段加强模具设计能力的锻炼。

目前, 企业都在提倡现代化管理, 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计算机应用已非常广泛。学生有计算机应用基础, 找工作也容易, 因此大部分学生希望自己的题目能和计算机结合起来。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许多设计的机会, 使学生以为毕业后大多从事设计类工作, 而对论文、软件等类型的课题不是很熟悉, 可能会失去科学研究和开发的机会。

3. 毕业设计指导方式。

大多数学生都希望在指导教师的启发下, 凭借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 以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自己全面的素质。还有少数具有创新思想的学生, 希望由自己自发探索, 却没有一个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灌输式的指导。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已经具有自我约束力, 无须教师整天像家长一样看管自己, 只要定期检查工作进展即可, 甚至连定期检查都不必, 肯定能完成工作。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传统专业的学生已不满足于被动的选题和指导方式、陈旧单一的课题内容, 他们对毕业设计更趋于主动, 希望毕业设计的内容能够将专业知识与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拓以宽自己的知识领域, 开阔视野。同时, 希望通过毕业设计过程锻炼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便适应新形式下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

上一篇:运用安全下一篇:农业公共产品投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