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与指导

2024-08-15

应用与指导(精选12篇)

应用与指导 篇1

人体消化系统中存在正常菌群, 它是定植在人体消化道, 并为人体所必需的微生物群落。它与人体消化道环境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因为药物治疗或其他种种原因, 正常的胃肠道微生物平衡被打破, 便产生一系列胃肠道疾病, 如感染、腹泻、便秘等, 此时需要补充微生态药物。微生态药物是为活菌制剂, 它能在人体胃肠道定植生长、繁殖, 通过扶植正常微生物种群排除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侵袭, 发挥生物拮抗作用, 达到恢复生理平衡, 治愈疾病的目的, 并能产生一定生理作用或生态效应的无毒无害、安全的微生物制剂。

1 微生态药物应用调查

笔者随机抽取本院门诊部处方进行调查, 某年某月连续10 d处方, 共有14708张, 其中微生态药物处方99张, 占0.67%。使用患者男43例, 女56例。

1.1 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

使用年龄:最大者51岁, 最小的7 d, 平均年龄3.6岁;3岁以下小儿占75.0%;14岁以下儿童占95.5%。主要用于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肠炎、急性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便秘、腹泻、消化道功能紊乱、新生儿黄疸等。

1.2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

使用年龄:最大者84岁, 最小的10个月, 平均年龄31.3岁, 3岁以下小儿占11.5%;14岁以下儿童占57.7%。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便秘、腹泻、肠道功能紊乱、慢性胃炎等。

1.3 口服蜡样芽孢杆菌活菌胶囊

使用年龄:最大者83岁, 最小的3个月, 平均年龄22.1岁, 3岁以下小儿占17.2%;14岁以下儿童占62.1%。主要用于治疗胃肠功能紊乱、肠痉挛、慢性胃炎等。

1.4

临床可见单用、也有与口服抗菌药物、吸附剂如八面蒙脱石散及其他药物联用。

2 微生态药物临床范围[1]

2.1 肠功能紊乱

主要是腹泻和便秘, 尤以腹泻最为常见。儿童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 微生态药物能降低腹泻的持续时间和频率, 并减少粪便量;腹泻患者多存在肠道菌群失调, 微生态药物能增加肠道内有益菌, 达到缓解腹泻症状的作用。儿童便秘主要的是功能性便秘, 乳酸菌能降低肠道pH值, 造成肠道酸性环境, 使大便易于排出, 枯草杆菌所产生的副消化酶能恢复小肠消化吸收功能, 恢复正常肠蠕动, 促进便秘的治愈。

2.2 可用于治疗免疫功能低下

微生态药物能抑制并清除肠道中对人具有潜在危害的菌类, 由于儿童粘膜免疫系统尚未建立完善, 它在抵抗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3 乳酸杆菌有利于钙、铁、维生素等的吸收

乳酸菌所产生的乳酸有利于促进铁、维生素D和钙的吸收, 参与维生素B1、B6、B12和叶酸的合成与吸收。

2.4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服用抗生素后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往往会出现腹泻现象。微生态药物能抑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艰难梭状芽孢杆菌, 恢复正常菌群, 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2.5 新生儿黄疸防治

口服微生态药物可迅速补充体内所需有益菌, 有利于造就肠道内酸性环境, 维持正常肠蠕动, 增加肠道结合胆红素的排泄, 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 促进肝细胞功能恢复, 提高肝脏结合胆红素能力, 增加未结合胆红素向结合胆红素转化, 有助于黄疸消退。

2.6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常常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主要致病因素, 临床上应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质子泵抑制剂+微生态药物”的药物联用方案, 可有效防治和显著减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症状, 治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少, 患者的依从性高。

2.7 肠道炎症性疾病及乳糖吸收不良性腹泻

微生态药物也可用于慢性反复发作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对具有乳糖吸收不良所致的急性腹泻的小儿, 给予微生态药物后乳糖吸收增加症状亦显著改善。

3 微生态药物临床用药指导

微生态药物为活菌制剂, 要使该药物发挥应有的作用, 就必须保证药物达到目标位置为活菌, 要做到这一点, 在临床实践中, 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用药指导。

3.1 药物贮存与保管

保存条件直接影响其质量, 活菌制剂, 切勿将本品至于高温处, 以免其活性降低。各种制剂中所含菌种不同, 对温度、光线、湿度等要求不同, 应严格按要求贮藏, 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三联活菌要求2℃~10℃低温保存。

3.2 服用时注意水温

大多数微生态药物不耐热, 服用时不宜以热水送服, 宜用温开水。活菌制剂需用<40℃的温开水送服[3], 以免破坏制剂中的有效成分。不耐酸的双歧杆菌活菌宜在餐前30 min服用。肠溶制剂不宜嚼碎, 需整粒吞服;直接服用时应注意避免呛咳, 不满3岁的婴幼儿不宜直接服用。

3.3 微生态药物为活菌制剂, 与抗菌药物、吸附剂合用的服用方法[2]

治疗急性腹泻时常常用到微生态药物与抗菌药物、吸附剂联用, 若同时服用, 会降低疗效。抗菌药物主要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腹泻;吸附剂铋剂、鞣酸、活性炭, 主要是蒙脱石散, 它能够吸附胃肠道的致病因子, 连同大便一起排出体外, 而且在胃肠道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 保护胃肠道黏膜不受致病因子的损伤。这三种药物或两种药物合用时应注意服用的顺序。

3.3.1 吸附剂与微生态药物合用

应先服用吸附剂类药物, 将胃肠道的有害细菌及代谢产物和其他致病因子吸附掉后, 再服用微生态药物, 使其能充分发挥作用, 两种药物服用时间至少间隔1 h。

3.3.2 抗菌药物与微生态药物合用

抗菌药物有抑制和杀灭益生菌的作用, 其能否与抗菌药物同服主要与所含菌种有关。大多数活菌制剂对抗生素敏感, 应尽量避免同时服用;合用时应先服用抗菌药物再服用微生态药物, 两种药物服用时间至少间隔2 h, 以帮助恢复胃肠道菌群平衡。特别指出的是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含有两种活菌-屎肠球菌和枯草杆菌, 菌株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包括青霉素G、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唑啉、诺氟沙星、红霉素、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霉素、氯林可霉素等等, 可与这些抗生素合并使用。[4]

3.3.3 微生态药物与抗菌药物、吸附剂三种药物合用

抗菌药物宜最先服用, 杀灭病原菌, 中间服用吸附剂, 最后服用微生态药物, 每种药物之间须间隔1 h, 以达到尽量减少药物之间的拮抗, 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组合治疗疾病的作用。

4 过敏者禁用

有人对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过敏,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过敏体质者慎用。

5 做好用药指导

通过调查得知, 微生态药物在临床上有较广泛使用, 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较多。由于微生态药物具有生物拮抗和防御感染、刺激和调整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以及补充营养等功能, 作为药物在临床中使用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欢迎。应用于在小儿、老人, 他们药物知识相对缺乏, 更应做好用药指导, 确保用药应有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黎巧明, 梁小丽.微生态制剂在儿科中的应用.亚太传统医药, 2011, 10:181-182.

[2]李桐, 治腹泻服药有顺序.保健与生活, 2012, 3:22-22.

[3]张安忠, 杨崇美.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山东医药2011 (51) 35:104-104.

[4]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503-503.

应用与指导 篇2

一、选择题

1、实用文体是各类实用型文章的总称,而实用型文章是与(B、欣赏型文章)文章相对的。

2、实用型文章在形式方面的主要特征是带有突出的(D、规范化)特点。

3、实用型文章特别是用于工作的应用文大都应当具有一种(B、庄重)的风格。

4、(A、研究问题,把握情况)是从根本上提高实用型文章写作水平的途径。

5、(C、范文阅读)是写作的先导和基础,多接触文章实际,是获得对文章的感性认识并有所借鉴、有所提高的重要途径。

6、写作能力是由多方面、多层次的要素构成的,(C、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要素。

7、按照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命令、决定等属于(C、下行文)。

8、广义的(A、公务文书)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在公务活动中所用的各类文字材料。

9、(B、专用文书)是在不同的生活专业、专业领域或特定的场合专门应用的文书,是与通用文书相对而言的。

10、行政公文又称(D、法定公文),对其种类、用途和格式,有关机构或部门均有专门的规定。

11、按照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报告、请示等属于(A、上行文)。

12、按照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函属于(B、平行文)

13、公文首页的红色反线,宽度同版心,其值为(A、156mm)。

14、《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将公文的构成要素划分为眉首、主体和(B、版记)三个部分。

15、(C、公文份数序号)又称印制编号,是将同一文稿印刷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

16发文机关标识一般使用小标宋体字,用红色标识,人们常把(D、法定公文)称为“红头文件”。

17、公文标题应该准确、简要,一般来说,不同形式的公文标题中都应具备的要素是(C、公文种类)。

18、(A、上行文)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果还有其他机关需要掌握有关情况,应以抄报的形式发送公文。

19、下面各种方式中不属于公文正文开头写法的方式是(A、指令式)。

20、下面各种方式中不属于公文正文结尾写法的方式是(A、指令式)。

21、下面各种方式中不属于版记构成要素的是(D、发文机关)。

22、文种的选用,除了发文目的和公文内容外,还需要的一个因素是(B、行文关系)。

23、按其内容和功用的不同,可将通知分为批示性通知、指示性通知、告知性通知和(A、任免性通知)等几种。

24、下面通知类型中不属于批示性通知的是(A、任免性通知)。

25、根据具体用途的不同,下面各种类型中不属于通报的是(D、指令性通报)。

26、(A、调查报告)的用途比较广泛,它可以用以总结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地区的经验,也可以用以揭露某一方面的问题,或者探明某一个事件的真相,还可以用以介绍某个事物的发展过程。

27、著名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文体上都是(A、调查报告)。

28、调查的方式很多,(A、开会调查)是最传统的调查方式。

29在现代社会,(C、问卷)是一种最常用的调查方式。

30、在各种调查方法中,(D、抽样调查)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都是更强一些,因而采用这种调查方法的人越来越多。

31、在语言上,调查报告通常采用(C、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叙述事实,还可以运用一些比较生动的口语化词语。

32、工作要点、工作意见等文书,多涉及工作任务、步骤和措施等,可以划归(B、计划)。

33、下面各条表述中,不属于公关文书应当具备的最为突出的特点的是(D、时效性强)。

34、感情色彩较为浓烈,措辞热情、庄重,是(A、贺电和贺信)的重要特征。

35、一般来说,由封面和内文两部分组成的公关文书是(B、请柬)

36、下面各组成部分中,不属于求职信正文内容的是(B、个人简历)

37“这个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每天都要产生两千七百多吨垃圾,但街道却保持着长年整洁。这样大量的垃圾是怎样处理的?不久前记者随同垃圾清运车目睹了这个紧张战斗的过程。”从写法上来看,这段新闻导语属于(C、提问式)

38、即要能高度概括新闻事实,又要新颖独特,要能起到吸引读者作用的是新闻的(A、标题)部分。

39、合同不仅要反映当事人各方的利益,也要反映当事人各方的责任和义务。这里强调的是合同的(B、合意性)。

40合同的中心内容是(D、标的)

41、(A、事实)与理由是民事起诉的核心内容。

42、下面各类文种,不属实生活文书的是(A、通知)

43、下面各类文体中,不属于公开发布的告知性文书的是(D、条据)

44、下面各类文体中,不属于字据的是(D、条据)。

45、下面四类启事中,在用途和内容上与其他三类不同的是(A、征订启事)

46、下面四句“启封辞”,不用于一般长辈的是(C、安启)

47、图书馆馆藏图书最常见的组织形式是(D、分类目录)

48、下面四种说法中,不属于读书笔记作用的是(A、发现问题)

49、下面四类索引中,不属于常见的索引种类的是(D、论文索引)

50、下面所举四种方法中,不属于检索文献资料方法的是(D、咨询法)

二、名词解释

1、计划:是某一个单位、部门或个人、对预计在一定时期内所要做的工作或所要完成的其他任务加以书面化、条理化和具体化的一种文书。

2、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的一种文书材料。

3、述职报告: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目前主要为领导干部)就一个阶段的任职情况、向有关部门及领导、群众作出全面说明的一种文字材料。

4、条例:是对某一方面的工作或某一重大事项的处理方式及某一组织的宗旨、任务及其成员的职责权限等作出规定的指令性文书。

5、章程:是党派或团体等组织,用于规定自身的性质、宗旨、组织机构、活动形式和行动准则等内部事务的一种文书。

6、规定:是针对某一事项或活动提出要求,并制定相应措施,要求有关人员贯彻执行的一种文书。

7、经济新闻:是新闻的一种,是指及时、迅速地对经济领域新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或社会影响的事实所作的简要报道。

8、产品说明书:是一种全面、明确地介绍产品的用途、性能、构造、使用方法等事项的文字材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说明文。

9、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是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常用的一种专业文书,是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根据计划指标、会计核算、统计工作的报表和调查研究掌握的情况与资料,对本部门或有关单位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作出正确的评估,找出成绩和问题,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改进方法,指导经济管理而写的书面的报告。

10、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指在确定某一个经济建设项目或科研项目之前,对其政策或规模、技术力量和水平、实施方案或措施及其投入或产出等,进行全面的技术论证和分析,从而确定该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书面报告。

11、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关系的协议。”

12、民事诉讼文书:是司法机关为处理各类民事诉讼案件以及当事人、律师为解决诉讼纠纷和处理非诉讼问题,依法制作或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的总称。

13、民事答辩状:是民事诉讼的被告或被上诉人根据民事起诉状或民事上诉状的内容,针对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或上诉人提出的上诉请求作出答复,并依据事实与理由进行辩驳的法律文书。

14、刑事诉讼文书:是指司法机关为处理各类刑事诉讼案件以及当事人、律师为解决刑事纠纷,依法制作或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的总称。

15、刑事答辩状:是刑事自诉案件的被告或被上诉人根据刑事自诉状或刑事上诉状的内容,针对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或上诉人提出的上诉请求作出答复,并依据事实与理由进行辩驳的法律文书。

16、刑事自诉状:是刑事自诉案件的被害人或者法定代理人,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制作并使用的法律文书。

17、行政诉讼文书:是司法机关为处理各类行政案件以及当事人、律师为解决行政纠纷,依法制作或代书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的总称。

18、行政起诉状:是行政诉讼的原告认为自已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体行政行为的侵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处理的法律文书。

19、行政答辩状:是行政诉讼的被告或被上诉人根据行政起诉状或行政上诉状的内容,针对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或上诉人提出的上诉请求作出答复,并依据事实与理由进行辩驳的法律文书。

20、启事:指人们为说明有关事项、或者请示他人帮助而公开发布的短文。

21、读书笔记:是在阅读书籍或文章等各种文献时,对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所作的记录,其中有录自读物的资料,也有自已的心得、体会等。

22、摘要笔记:在充分理解文献内容的基础上,按照原文的顺序,把文献中的一些观点依次摘抄下来,就形成了摘要笔记。

23、提要笔记:在读完文献之后,对文献的主要内容加以全面概括,把它写成一个简短的纲要,就形成提要笔记。

24、提纲笔记:在阅读书籍或篇幅较长的论文时,对全文的总观点、每个部分或层次的观点以及说明观点的主要材料,加以高度概括,并把它依次排列出来,写成一个能够反映读物的基本结构框架的大纲,即为提纲笔记。

25、心得笔记:是一种专门记录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感想、收获或对读物的批评、质疑意见的笔记。

三、简述题

1、简述实用型文章的基本特点。

答:1主旨单

一、集中、明确2材料多样、真实、有力3结构合理、谨严、固定4语言准确、单明、平易、庄重。

2、写作请示的注意事项

答:撰写请示应当遵循以下要求。第一,要正确选用文种,以免影响工作的及时处理。第二,要做到一文一事,便于上级机关及时答复或者解决。第三,要避免多头请示,坚持“谁主管就请示谁”的原则。第四,要避免越级请示,以免影响办文效率。

3、事务文书的特点

答:事务文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象比较具体。2格式比较固定。3写法比较实际。4时限比较紧迫。

4、事务文书的作用

答:事务文收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其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体现为:1贯彻政策,指导工作。2沟通情况,联系工作。3积累和提供资料。4宣传教育,检查督促。

5、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答:写好调查报告,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占有材料。(2)要以正确的立场和方法,认真分析并合理组织材料。(3)要讲究结构形式和语言特色。

6、制定计划的要求

答:在计划的制订中,主要应当依循以下要求:第一,要符合政策,不能与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及上级的指示精神相悖;第二,要从实际出发。把全局需要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第三,要具体明确,把要做的事情写得实实在在,以便于实施和人们对照检查工作;第四,要留有余地,以灵活地应对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的出现。

7、在工作总结的撰写中,主要应当依循哪些要求?

答:撰写总结,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充分占有资料,并实事求是反映情况。第二,要善于分析材料,并找出规律的东西来。第三,要合理地取舍内容,以突出重点。第四,要深入研究问题,以写出特色。

8、撰写讲话稿的要求?

答:撰写讲话稿,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针对性要强,充分考虑讲话场所和听众对象的特点;第二,主题要集中鲜明,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第三,内容要吸引人,增强内容的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第四,语言要通俗生动,要带有口语的某些特点。

9、简述述职报告的写作要求

答:概括地说,客观、具体、详略得当、语言得体,是对述职报告的基本要求。具体地说,撰写述职报告,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内容要客观真实,实事求是地反映工作情况;第二,表述要具体实在可从多个方面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第三,详略要得当,重点要突出,在主要工作的完成情况的说明上多用一些笔墨;第四,语言要得体,要诚恳、谦和,力求平实、直白。

10、就是讲话稿与演讲稿、会议报告的区别

(1)、讲话稿一般为能够代表本单位发言的领导人所用,其内容往往体现本单位的集体意志,演讲稿则只反映演讲者个人的看法;(2)讲话稿有的是领导人亲自动手起草的,有的是文秘人员根据领导人的意图代为起草的,有的甚至是经专门的写作班子反复讨论、修改后才定稿的。演讲稿大都是演讲者本人单独撰写的;(3)讲话稿与会议报告相比,首先二者在篇幅上就有一定的区别,讲话稿通常篇幅较短,会议报告则篇幅较长;(4)讲话稿与会议报告相比,二者在内容的安排、表述的方式特别是语言的运用等都有较大的区别。

11、撰写经济新闻,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1)事实要准确,经济新闻要尊重事实,用准确无误的事实来说话;(2)导向要正确,经济新闻要符合党和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要能引导人民群众奋发向上;(3)报道要及时,经济新闻应当快写快发,以便取得最佳的报道效果。

12简述产品说明书的主要作用。

答:(1)指导消费。消费者对商品理智地选择和正确地使用,可以极大地促进市场的有效需求,形成良性循环。(2)传播知识。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的服务项目层出不穷,说明书在传播信息、普及知识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3)宣传企业。说明书在介绍产品的同时,也宣传了企业,因而也会起到广告宣传的作用。说明书对于企业推介产品或服务、扩大品牌的知名度等,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3、简述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功能。

答:(1)诊断功能。诊断功能是经济分析的首要功能。(2)建议功能。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不仅要针对当前的经济活动进行,而且一般还要在此基础上就今后的经济活动提出建议。(3)反馈功能。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实施某项经济决策之后效果如何,需要通过经济活动分析做出评价,进行反馈。(4)预测功能。经济活动的进行离不开科学的预测,领导者或管理者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时,要面向未来,要有前瞻性。

14、简述合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作用。

(1)合同是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工具。(2)合同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3)合同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4)合同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凭借。

15在合同的签订中,必须注意哪些事项?

应用与指导 篇3

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以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10级13个班为研究对象,其中随机抽取两个班作为A实验组和B对照组,并对实验组进行“同侪交互指导”教学的培训指导。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实验研究法,统计法。

(三)研究步骤

1.进行基础测试,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基本的身体素质测试(立定跳远、仰卧起坐、体前屈)和身体健康标准测试(身高,体重,肺活量)。

2.对测试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检查两个组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使实验研究在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的前提下进行。

(四)实验教学呈现

两个组同时进行为期6周的看图自学2套器械操并教授给同组的其他人。A、B组都是50人,分别随机分成5个小组,每组10人。

A组中的五个小组的同学每次都轮一位同学自学,然后教授动作,在所有动作教授完毕之前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教大家至少1—2次。第一步:每个小组的1、2号同学先看图谱,学习动作,然后教授大家;第二步:同伴点评;第三步:看图纠正(或者)讨论纠正。B组中的五个小组的同学,由大家选出一个同学先进行学习,然后教授给大家。当两个组在第六周结束的时候,进行综合评分(动作熟练,节奏感,准确程度及动作幅度,满分100分)。

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全体完成动作质量:通过数据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成套动作的考核测试,实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成绩。

(二)学生学习兴趣分析:通过六周的实验教学,明显发现运用同侪交互指导教学的实验组的学习兴趣要远远高于传统教学放松式的对照组。

(三)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分析:社会适应实际上是指个体实现社会化的过程,通过引入同侪交互指导教学使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在教师角色的尝试中,体验到作为教师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到的内容。在这个锻炼中,特别是在每次课上多次出来带领大家练习的学生,感触是最多的。

結论

(一)幼师体育健康课中引入同侪交互指导教学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

同侪交互指导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积极思考、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学习,使学生身体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陶冶其情操,通过6周的实践教学后,可以证明,其教学效果优于传统被动的教学方式。

(二)同侪交互指导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快了学生掌握动作技能的进度

同侪交互指导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快就能被成就感满足,这种及时的成就感鼓励是对学生兴趣最好的激发方式,从而配合教师完成教学目标。

(三)同侪交互指导教学有助于学生——教师角色的转换,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引入同侪交互指导教学,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有所增强,学生通过主动或者被动地去表现自己,不仅增强了学生站在众人面前讲话的能力和胆量,而且能让更多的人对自己有所了解,大家彼此借鉴,增进交往,从中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和与同学老师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建议

(一)建构完整体育健康课程的同侪交互指导教学体系

引入同侪交互指导教学,首先要确立以培养综合素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体系;其次要建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开拓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在踏入幼师岗位之初,就能够为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打好运动技能基础,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二)结合同侪交互指导教学法,引导幼教职业化方向教学

在体育健康课中引入同侪交互指导,可以培养学生在最初学习的时候,带有潜意识的为自己的职业做好规划,为自己将来从事幼教工作,积累更多的内容和经验。

(三)提高教师对同侪交互指导教学体系的认识

在幼师体育健康科的教学改革中,教师不应该只停留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上,要大胆创新,引入先进的积极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渗透更多的心理和体育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幼师的体育健康课真正成为培养身体健康和幼教工作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

任务指导书在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篇4

关键词:任务指导书,项目教学,《Visual Basic.Net程序设计》实施过程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以工学结合为主的实践性教学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指在主要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当中学习新知识,提升能力。笔者在《Visual Basic.Net程序设计》课程中尝试采用以任务指导书为主线的项目教学法教学,发现此教学模式可以更好体现项目教学的特点,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做”贴近实际生活的项目来加强专业课的学习,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1]。

一、任务指导书设计概述

任务指导书主要面向学生,以此为主线的教学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指导书是剧本。因此,优秀的指导书应当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对不同的要求:通过阅读指导书,悟性高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训任务;悟性稍差的学生经过教师的点拨,也能完成任务。同时对不同的学生还要提出相对不同的任务层次。

任务指导书的编写体例不强求形式上的绝对统一,但必须追求根本内容的统一。这种根本内容表现为以任务为中心,即指导书围绕着任务的内容、完成任务的路径与方法、完成任务必备的各种前提条件来撰写。任务的内容表现为项目及其目的要求。为突出任务中心,笔者更倾向于直接以任务项目为篇目,而不太赞成以章节体系来编写任务指导书[2]。

二、以“任务指导书”为主线的项目教学的内容和模式

以“任务指导书”为主线的项目教学是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过程中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任务指导书的形式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组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通过以上步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在“做”中学,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3]。

以“任务指导书”为主线的项目教学一般按照以下五个阶段进行,具体如下:

1. 任务情境呈现。

这个阶段主要是向学生呈现出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这个任务要选择一些贴近实际的问题,选择不能随意化和理想化。

2. 确定、实施任务单。

这是“项目教学法”的导向阶段。在上述任务情境中,教师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目标和任务。在立项过程中要注意两点:首先,项目选择必须有稳定的目标,所选项目应实现教学计划内学科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保证学生掌握应学习的内容;其次,项目规划要完整,项目从设计、实施到完成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成品作为项目的成果,使学生在完成项目后有一种成就感。

3. 新知识链接。

学生顺利完成上述两个阶段后,只能够“依葫芦画瓢”,在关键的地方还存在疑虑,不知道为什么那样做,不知道用的是什么。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进一步提高认识,对任务解决中的新知识点中的难点重点加以讲述、演示。

4. 组织项目实施。

此阶段中,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在这个阶段中,教师的指导尤其重要,对项目实施的步骤,教师要解释清楚,相关资料也要及时给出。教师除了要告诉学生需要完成的项目是什么,还应该适当地提醒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样,既能避免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面对项目时束手无策,又能避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

5. 任务检查评估总结。

在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在这个阶段教师安排学生总结,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说话能力,逐步解决学生在台前不会说、不知怎么说和说得不自然大方等问题[4]。

三、以“任务指导书”为主线的项目教学法在《Visual Basic.Net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1. 课前任务选择。

项目任务选择事关学生求知、求技和未来求职发展的需要。因此,笔者在选择时,综合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条件等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深思慎取,科学选择,力求做到事半功倍。综合上述原因,在《Visual Basic.Net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工具栏的制作”一课中,笔者就选择了给“沭阳电信公司数据维护系统”制作图标工具栏。

2. 任务指导书在项目教学中的体现。

给“沭阳电信公司数据维护系统”制作图标工具栏的教学设计及任务指导书如下表。

四、效果与反思

1. 教学效果

与实施前笔者以前所任教班相比,以“任务指导书”为主线的项目教学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

(1)学生对软件开发的兴趣有显著提高。

(2)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师生交流多。

(3)学生综合技能明显提高。

2. 需改进的问题。

以“任务指导书”为主线的项目教学实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反思改进,体现在:

(1)合理分组,评价要多样化。小组人数一般3—5名学生为最佳,进一步发挥小组间成员协作及小组长的作用。加大小组集体考核的力度,促进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协作帮助,以达到共同提高、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目的。教学评价方式应该是多样化和多角度的,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也可以对小组成员进行捆绑评价,评价以积极鼓励性为主。

(2)设计一定要以企业环境为基础。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难易程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学生所喜爱。要有一定的阶梯度,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达到良性的循环。

(3)对教师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和技能的传授者,而在以“任务指导书”为主线的项目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任务为中心,所以教师必须转变知识灌输者和技能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引导者、指导者、辅导者、协助者、参与者、鼓励者,从“台前”退到“幕后”,教师的工作不再仅局限在有限的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课程教学前任务的选择与设计,教学过程中如何组织和控制项目的进展,如何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及时地解决学生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此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合作方式,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影响会延续终生[5]。

参考文献

[1]张德芬.迭代开发方法应用于案例教学的探索[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http://www.tech.net.cn/

[2]曾煌兴.项目开发教学法的教学设计策略及其应用[J].职教论坛, 2005.6.

[3]吴向春.项目教学法在《安全防范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EB/OL].中职电气教研网.http://vse.guangztr.edu.cn/ll.htm.

[4]冯永滔.基于项目教学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的编写思路与教学实施[EB/OL].广州教研网.http://www.guangztr.edu.cn/.

任务指导书在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篇5

任务指导书在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本文以计算机软件课程为对象,将任务指导书融入到项目教学案例中,让学生在任务实践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升.本文提出了在计算机软件项目教学中任务指导书的`要求与设计原则,并以课程为例,介绍任务指导书在项目教学中的设计及实施过程,说明其有效性.

作 者:王连山 毛广敏  作者单位: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沭阳,2236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35) 分类号: 关键词:任务指导书   项目教学   《Visual Basic.Net程序设计》   实施过程  

应用与指导 篇6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 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指导 应用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是中职重要的德育课程。德育课如何改变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德育课的成效,早已成为德育教学领域的难题。本文试图探讨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一、 行为导向教学法内涵与特征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方法,是以活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现代职业教学方法。它通过对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媒体教学要素的重组,创设师生互动交往的教学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过程。这个过程期望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发生改变,从而适应未来所从事的职业要求。行为导向教学法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所有需要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使实际问题最终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他们获得经验的过程。第二,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以及成果的评价,学生全程参与。第三,教师的作用发生变化。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从传统的注重“教法”转为现代的注重“学法”,在教学中,学生是“表演者”,教师是引导人。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名咨询者或者指导者,淡出教学过程主要承担者的角色,这并不影响教师作用的发挥,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二、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教材适用

当前中职使用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国家规划教材。同以往的教材相比,这本教材具有极强德育功能,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择业观和创业观。该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突破了纯粹的理论阐述,课本紧扣每章节的内容,安排了典型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每节后面安排有“思考与训练”,每章后面设有“活动天地”,跳出了“提出概念—概念解释—举例说明”的传统思路;设计了“案例展示—问题提出—理论阐述—实践活动—解决问题”的思路,体现了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突出了德育的实践性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材这一特点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教师仍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显然难以适应教材的要求,而“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特点与教材的特点正好吻合。

(二)学生需要

当前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起点低,对理论学习缺乏热情,而且抽象思维较弱,如果仍按传统讲授方式,课堂难免出现“教师口若悬河,学生昏昏欲睡;教师声嘶力竭,学生不以为然”的状况。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能从中职生好动、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注意力不持久的心理特点出发,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搭建一个动脑、动口、动手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学习活动中接受德育的熏陶和能力的培养。这无疑会给传统 “朝气不足、暮气有余”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主要应用形式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学中,以案例为基本教材,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以下四个阶段实施教学活动。

第一阶段:选择整理案例。这是进行案例教学最基础一步,所选案例必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蕴含教学内容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兼顾新颖性和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第二阶段:设定任务。任务设定要从教学的目标、内容出发,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思考,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难。如第三章第二节有关“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内容就选择了中职毕业生“吴捷如何成为优秀营业员”的成长案例,设定“吴捷的成长历程对你的启示是什么”、“她的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你准备在学校期间通过哪些途径来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等问题,既紧扣课本内容,又贴近学生实际,能很好地将学生引入案例情境中。

第三阶段:组织课堂活动。通常分三步,首先是小组划分,将学生划分为6至8人一个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其次是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讨论活动;最后是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汇报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展示活动成果。

第四阶段:课堂活动总结评价。先由学生自评,再由教师综合评价。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就教师而言,有责任选择和组织材料,应从大量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可以覆盖教学内容的案例,还要自己动手修改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就学生而言,要对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沟通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得到锻炼;尊重他人、勇于负责,善于合作的道德品质也得到培养。这样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与未来职业岗位相近的场景,可以缩短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二)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指教师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创设情景并引导学生扮演角色,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模拟或虚拟再现出来,让学生从中领悟教学内容,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亲验式教学方法。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是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目标。课本的第四、五、六章的内容分别从“择业、就业、立业”三个方面安排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认识自己适合什么职业、了解社会需求什么职业、掌握职业目标是如何确定和实现的,这部分属于职业指导的内容。在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法和模拟教学法相结合,开展课堂模拟招聘会。模拟招聘会具体步骤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模拟招聘会准备。(1)教师准备,主要是模拟招聘会方案设计,包括招聘会的目的、意义、步骤以及成绩评定方法等。(2)学生准备,首先是小组划分和角色选定。每小组3至5人,并选定一名小组负责人,做好角色分工。其次是人才需求调查,要求学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和人才市场,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状况,包括招聘的行业、企业、职位、条件、待遇等方面的情况。再次是招聘方和应聘方的材料制作,招聘方材料包括模拟招聘公司的简介和招聘的职位、条件、待遇等;应聘方材料包括求职信、个人简历、学历证明、职业资格证书、荣誉证等书面材料;最后是招、应聘面试准备,包括面试中常见的问题、面试礼仪、面试技巧等。

第二阶段:课堂模拟招聘活动(有条件的可组织若干个班一起进行,气氛更为浓厚)。(1)招聘会现场布置;(2)模拟招聘示范,由一个组和一位同学进行面试,其他同学观模,结束后由教师点评;(3)全班普开,时间分为两段,前半段是一部分小组成员先扮演招聘方角色,其他同学扮演应聘方角色,后半段招、应双方互换角色,继续进行模拟招聘活动,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应聘三个以上的单位(招聘方做好记录),这样每位学生均有机会扮演招、应聘方角色。

第三阶段:模拟招聘活动总结。首先由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各组的活动情况、收获和体会,然后,由教师总结点评。

第四阶段:成绩评定。主要由教师负责从三个方面评出成绩:(1)各小组的招聘材料和人才市场调查材料;(2)每位学生的应聘材料;(3)各小组的情况汇报(教师课堂评定)。第一、三项小组成绩分别计入个人成绩,第二项为个人成绩,三项成绩按比例综合得出此次活动的个人成绩。另外设加分项,以资鼓励各组组长勇于承担责任和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小组(各个小组推荐,老师评定)及个人(各小组评定)。

通过模拟招聘活动,可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本第四、五、六章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实践教学模块,架起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桥梁,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了解就业形势,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端正择业态度,对最终走向职业岗位极为有益。

除了以上两种教学法外,还可在第二章的“坚持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要原则”和 第六章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两部分内容中分别采用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

四、行为导向教学法实践成效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可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和文化认同多元的今天,教育对象的信息容量不断增大,自主意识和平等意识不断增强,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就有关问题提出意见和设想,自主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与学生可以就提出的问题平等交流,如果仍采取单纯“我讲你听”的教学法,则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行为导向教学创造的师生平等、自由和民主的和谐环境,调动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感情。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可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课前,当教师将问题、任务布置下去后,学生必须去查资料、搞调查、做方案,并通过比较和归纳,丰富和充实学习内容,为教学活动作准备。目前的中专生大部分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较强的活动能力,每名学生又都有一种潜在的学习和表现自我的愿望,一旦为他们提供了参与的机会,他们就会努力去做自己原来很少想和很少做的事情。因此,行为导向教学法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课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每位学生都在具体的“任务”驱动下由“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参与”,从而保证教学真正取得实效,实现教学的既定目标。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集多种教学法为一体,可形成一个活跃的教学反馈系统

行为导向教学法从开始准备到具体实施及最后点评,将启发、暗示、质疑和诱导等多种教学手段融为了一体,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分析和思考。学生分组讨论,相互发言,必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教师从学生的发言中也能获取大量的信息,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并抓住从学生那里得到的一些信息及时加以引导,使师生在信息交流中得到教育和启迪。活动中,教师获得的信息量越大,就越容易把握学生的热点、疑点、难点和盲点,并给予恰当的引导。师生通过教与学形成了一个活跃的教学反馈系统,从而使传统的教师单向传授向“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转变。

五、 行为导向教学法实践经验

(一)向学生讲明新方法的目的、意义和优点,提高认识,调动积极性

多年来,学生从小学、初中到中专已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了只听不做的惯性、惰性,部分学生对新教学方法存在着抵触的心理,因此,在活动开展前有必要向学生讲明新方法的目的、意义、优势。通过说明和引导,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统一的思想基础。

(二)紧扣教学目标,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课前必须作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如案例、问题、目标、任务的设定,必须考虑与课本知识的衔接,让学生能运用课本的理论知识解决案例中问题,切忌脱离课本。同时,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情况,安排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问题、任务,以便学生在活动中能真正发挥主导作用,切忌脱离学生。

(三)教师课堂角色重新定位,改变教学风格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角,而行为导向法中学生是主角。这要求教师做好角色转换,而教师角色的转换主要通过教学风格的改变来达成。第一,教师要做课堂进程的引导者,而非控制者。其任务是掌握课堂进程,维持课堂秩序。第二,创设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第三,当学生碰到困难时采用咨询式给予引导,教师不参与其中。第四,更多关注优点,少讲缺点,不断地鼓励学生,让学生充满信心地完成学习任务。

六、行为导向法在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行为导向法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课堂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第一,小组划分至形成讨论的格局占用较多的时间;第二,讨论开始阶段学生不能快速地进入角色,切入正题;第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时间抓得不紧;第四,在讨论时会出现因意见分歧而过多的争执。二是部分学生对活动仍有抵触情绪,这部分学生主要表现为心理成熟度低、性格腼腆内向、防御性心理强,缺乏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三是教学场所有限,一般只能在教室开展,学生人数多的班级,各小组活动会互相干扰。

对此,可采取预先分组的对策。一般采取课前分组,在上一次课结束前布置班干部按要求做好小组的划分、小组长的选定和成员的分工,同时及时引导。讨论开始阶段督促各小组长及成员掌握好时间;在学生发生分歧时,教师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及时给予引导,缓解紧张气氛,或有意识转移话题,将讨论引向有序。此外,教师还应关注每一位学生。教师在课堂中要认真观察各小组成员的活动情况,对胆小、内向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引导,不批评,不强求,适当的时候给他们安排一些简单而具体的任务,让他们有信心、有机会展示自已。

实践证明,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洁.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中国职业教育技术,2004(9)

[2]陈玲.谈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教学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07(9)

[3]赵莹雪.行为导向教学介入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 职业教育研究,2009(3)

【作者简介】陈小英(1966-),女,广西宾阳人,广西物资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

应用与指导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 年龄为29~55岁, 平均年龄 (40.32±5.6) 岁;其中乳房全切除10例, 乳房部分切除90例。参照医学伦理学原则, 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50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手术类型、分组依据、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等各项数据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进行临床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 开展综合护理+康复指导干预, 具体措施如下: (1) 心理护理干预。由于患者手术后对疾病有担忧的心理, 容易出现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 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关心和鼓励, 通过手术成功案例鼓励患者,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担心体形改变的患者, 可以让其以购买义乳的方式提高自信心, 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 关心、体贴患者, 为患者及早恢复工作能力、生活能力提供帮助。 (2) 康复指导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后让患者缓慢进行康复运动, 手术后1 d让患者活动腕部关节;手术后2 d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手术后7 d让患者进行肩部运动, 同时让其自主完成梳头、刷牙等活动, 增强其自尊心。 (3) 饮食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通过分析患者病情改变情况及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 手术后给予患者半流食饮食, 尽量少食多餐, 避免进食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采用±s表示计量数据, 以t检验, 采用%表示计数数据, 以χ2检验, P<0.05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社会功能、术后心理健康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有效性比较

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护理效果中优为22例, 良为26例, 差为2例, 护理有效性为96.00%;对照组护理效果中优为18例, 良为23例, 差为9例, 护理有效性为82.00%;相对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护理有效性较高 (P<0.05) 。

3 讨论

恶性肿瘤疾病中乳腺癌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其对女性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而乳腺癌患者术后全面应用综合护理联合康复指导措施, 不仅可以缓解患者负面心理, 还能重建患者自信心, 提升其幸福感, 使患者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2]。另外, 通过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 可加快患者身体功能康复速度, 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具有一定的帮助。通过饮食护理干预, 可以为患者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有利于患者康复[3]。本组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术后社会功能、术后心理健康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其护理有效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与李兴敏等[3]研究结果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 乳腺癌患者通过康复指导联合综合护理干预, 不仅可促进患者整体康复有效性明显提升, 还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应该全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智慧.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意义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12 (1) :72-73.

[2]刘式娟, 李红玲, 杨银松, 等.综合康复护理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 8 (2) :200.

应用与指导 篇8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毕业生数量也随之激增, 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以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为例, 据调查统计, 1949年新中国在学人数为11.7万, 1978年改革开放时在学人数为86.7万, 刚刚过去的2015年在学人数为3700万。与新中国成立时相比, 高等教育的规模增长超过310倍, 增长速度位于世界第一。据世界教育机构统计, 目前, 全世界平均每5个在校大学生中, 至少有一个是中国高校在校生。高校人数的激增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给高校带来了巨大压力。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了各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 它不仅涉及学校的安定与发展大局, 更成为社会衡量其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及高校排名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原先高校采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求。可以说, 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

面对新形势, 一些高职院校创新思维, 采用了全新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就业双指导模式就是一个范例。就业双指导模式就是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在负责学生毕业实习或实践的同时, 对其进行就业指导、就业推荐。教学实践指导加就业指导, 简称为就业双指导模式。这种模式一经推出, 实践效果十分显著, 得到了众多毕业生的高度认同。因为, 在实施该项工作模式的过程中, 有对本专业和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就业现状比较熟知的专业教师参与, 同时, 专业教师对自己所指导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也有足够了解。这样一来, 既起到了对学生有明确针对性的专业实践指导作用, 也对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全程参与和指导。更为重要的是, 由专业教师推荐, 具有相当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用人单位和企业录用毕业生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可谓一举三得。就业双指导模式既有助于学生的专业水平提高和能力培养, 又有利于就业问题的解决, 同时还有助于提高社会对人才的利用率。

二、高职就业双指导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它是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 是符合就业规律的必然选择。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加之目前供给侧改革向纵深发展, 各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 加之现阶段大学生毕业数量处于历史高峰期, 导致大学生就业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 提升就业率, 必须打破固有的、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需求的思维模式和工作套路, 另辟蹊径, 这才是明智的选择。经实践验证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双指导模式, 就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就业规律的最佳方法。

2.它是提高高校就业指导水平和提升学校声誉的有效途径。根据目前对使用就业双指导模式的学校的数据统计显示, 就业双指导模式下毕业生的就业率要比传统就业模式指导下毕业生的就业率高34%。效果明显, 优势突出。可以说, 就业双指导模式不仅可以促进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提高就业指导水平, 同时, 它也是提升学校社会声誉的有效途径。通过就业双指导模式, 学校可以直接掌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并借以检查反省自身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为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做好基础工作。

3.它是提高毕业生竞争力和拓展发展空间的的有效方法。高校毕业生在经历就业双指导模式的过程中, 能够客观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从而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定位,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就是说, 在就业竞争压力加大的形势下, 可以让毕业生尽早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扬长避短, 更好地规化自己的职业生涯, 确定事业目标。这不仅能让毕业生提高自身竞争力, 并且能为其个人长远发展拓展更大空间。

三、就业双指导模式构架与应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1.领导重视, 形成共识。有效的行动源自于正确的理念, 而正确的理念来自于各方面的高度共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特别是双就业指导模式更是涉及学校管理层、专业教师、学生辅导员、学生等多个层面。因而, 学校领导层要高度重视, 直接参与其中, 职能部门要组织宣传, 形成专题讨论, 造成舆论声势, 以达成共识。

2.完善制度, 保障实施。就业双指导模式, 专业教师是核心, 是整个链条的关键环节。教师对毕业生的指导, 建立在对学生清楚了解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与学生共处。在高职院校目前的管理体系内, 专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 承担着一定的科研任务, 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很少。即便是毕业论文或实践指导, 接触时间也十分有限。要建立合理的协调机制, 理顺教师薪酬关系。专业教师归属于教学管理部门, 学生实习、实践又牵扯到学生管理部门。因此, 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促进教学、实践工作的展开。

3.队伍健全, 责权明确。在统一认识, 建立相应制度以后, 还要关注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就业双指导模式牵涉到教学、教务、学生管理等方面, 除理顺关系外, 还要有较为充足的专业人员。第一, 保证毕业生就业双指导各项工作有专人负责。一般来讲, 专业教师由教学部门负责, 工作量核定由教务部来管, 学生日常管理有学生管理部门统领。应建立联动机制, 具体的问题由校方牵头, 协调解决。第二, 合理调节专业教师与毕业生比例。高校学生人数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专业教师的增速。这造成指导老师一个人需要指导若干名毕业生的现实问题。导师的时间本来就很少, 这样留给每一位毕业生的时间会更少, 指导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由于学生多, 专业教师的工作负担会大大增加。一个教师指导多少个学生为宜, 如何计算工作量, 都需要认真研究。同时, 为解决指导教师和毕业生的比例不协调的问题, 应想办法增加指导教师人数。可以外聘一些有资质、有经验的离退休老教师, 或者与社会上的行业协会或企业联系, 聘请专业人士加入指导教师队伍。健全教师队伍, 明确教师责权, 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4.就业双指导模式自身还需要逐步完善。就业双指导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就业指导模式, 其产生时间和应用时间还比较短, 还有一些细微的问题需要解决。如专业教师就业指导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问题;奖惩制度可否与教师的考核与职称评定挂钩;学校可否专门设置指导教师奖惩制度, 对认真负责、效果突出的指导教师, 予以表彰奖励;同时, 对个别缺乏积极性, 责任心不强, 教学效果差的教师予以相应责罚, 以提高教师积极性。

四、结语

高职院校在培养技术型人才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就业双指导模式的应用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为人才输送所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毋庸置疑。但与此同时, 还要清醒地看到, 该模式自身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由其所引发出的其他问题, 应不断加以完善。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 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一些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传统做法, 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为解决这一难题, 一些高职院校采取了毕业生就业双指导模式。这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工作的创新, 有着积极意义。基于此, 就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双指导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进行探讨研究, 论述说明该举措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同时, 对在构建该模式与实际应用过程中, 所发现的问题, 加以列举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双指导模式

参考文献

[1]姜海花.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问题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0.

应用与指导 篇9

关键词:CBI教学法,ESP

根据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发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校英语课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据此,许多高职院校对英语课程进行了改革,在原有的基础英语GE(generalEnglish)课程的基础上又增开了专业英语ESP(English forSpecific Purposes)课程,即“专业英语”。由于ESP教学开展的时间不长,因此存在种种不足之处。如课程目标不明确, 课程名称和教材使用混乱,教学方法不创新,评价体系单一,教学内容仍然是词汇和语法及翻译,对教师的培训进修也不重视。因此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忽视了对学生文化因素和职业应用素质的培养,也影响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最终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阻碍了学生语言技能的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ESP教学在困境中亟待突破。

一种将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效的衔接基础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的新的理念被引入中国,改变了外语教学的方法,也为高职英语教学的ESP教学发展提供了启示。

一、CBI教学理念简述

CBI(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即内容型教学法,强调基于学科内容开展外语教学。这一理念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 在90年代被引进中国。作为交际教学法的一个分支,二语习得理论和教育心理学都为其提供了理论支持。CBI强调通过目标语来教授学科知识,将语言学习与学科内容的学习相结合,最终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也掌握语言能力。CBI是近些年来为很多国家所接受和推崇的教学理念,它强调同时关注语言系统和学科内容的学习,因此被认为是现代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成功的外语教学模式。根据前人的研究与归纳,CBI常用的4种教学模式是:主题模式(Theme-based courses )、保护模式(Sheltered instruction)、辅助模式(Adjunct courses)和专门用途模式(Language for special purposes)。

二、运用CBI模式指导ESP课程的具体实施----以化工英语为例

笔者在浙江省一所市属高职院校化学工程系担任化工英语教学工作已经6年有余,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了学生学习ESP的诸多问题。基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化工英语生词多、词汇专业性强、专有名词也多。在教学过程中,词汇往往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而另一方面,由于化工专业英语的专业性强、长句子多、结构复杂,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即使掌握了大部分的词汇也无法理解文章的全部含义。而以往教师将专业课程的讲解变成了一门翻译的课程,从而忽略了专业英语中的常用格式、常用句型的练习与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因此最终失去了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鉴于此,结合CBI理念,笔者开始了新的教学探索。

首先,强调ESP学习的必要性。授课之初,教师明确告诉学生,高职化工专业毕业生具备一定专业英语能力如阅读、翻译英文技术资料和图纸是今后走向社会的要求。因此ESP课程要以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方法和能力。通过教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学习的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ESP学习。

其次,重新编写教材。由于CBI理念强调语言学习与学科学习结合,通过对学科的学习来获取语言能力。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选用由企业人员、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开发的校本教材来代替原有的ESP教材。新教材中选取了化工专业领域的来自于不同途径如网络、国外职业院校的教材、报纸、杂志、欧美教学声像制品等各种来源的真实语篇,力求给学生模拟工作岗位上的实际语言应用。具体的内容如产品或仪器的说明书、仪器操作面板级专业技术文献等。除专业知识外教材编写同时也要兼顾到英语的听、说、读、写等各 方面的能力培养,内容要求难易适当、图文声像并茂。

再次,教学中运用新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在ESP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教师将整个班级按照学生英语水平每组高、中、低层级将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将课堂任务分到小组中,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小型研究课题。在教学活动中重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除了课本知识以外,教师采用其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采用音频、视频、过程实录和录像回放等呈现方式来介绍化工专业知识。基于这些手段,增强课堂活力。

最后,对考核方式进行变革。考核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采用CBI教学理念指导ESP教学就不能用常规的一次卷面考试来确定学生的成绩。CBI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的积极的情感,从而达到交流信息、掌握语言的目的。因此笔者采用过程性评价体系, 将学生的课程成绩分解到整个学习期间的各个环节,每节课、每个任务,每次团队合作都有成绩的比例,并进行阶段性的考核。而考试的形式也开始多样化,除了卷面测试外, 还增加了口语对话、篇章翻译和课堂presentation等。

总之,经过几个学期的摸索与实践,笔者也发现将CBI教学理念运用于ESP教学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对化工英语的兴趣也浓厚了。由此可见,CBI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从而为学生学习英语、发展专业技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应用与指导 篇10

一团体辅导含义及优势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 是一种融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策划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性产物。它经由预先设计好的结构化团体方案, 在团体领导者的引导下, 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以达到特定目标的团体形式。它不仅关注团体成员的个人成长, 更重视能力提升。

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1. 感染力强, 有助于全面地认识自我

作为一名准职业人的大学生, 主要的问题就是对自我认识不足, 职业目标模糊, 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感到迷茫, 团体辅导是一种强调体验与认知并重的辅导方式, 它的互动性决定了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多向沟通的过程。在团体情境下, 教师运用各种团体辅导技巧, 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自己, 正确地剖析自我, 分析优势与劣势, 并且在互动过程中可以相互支持, 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有助于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 效率高, 有助于增强职业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 职业认识是相对枯燥的理论学习, 尤其是在人数较多的课堂中, 团体辅导是提高学生职业认识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情景互动、角色带入, 能提高学生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兴趣, 帮助学生从宏观方面认识职业世界;也可以帮助学生从微观方面认识职业世界。

3. 效果巩固, 有助于树立职业规划意识

团体辅导集中了学生共同关心的职业发展和职业选择等问题, 从学生的真正需求出发, 精心设计情景活动, 这些活动生动有趣、容易操作, 可以营造出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 从而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通过互动分享, 学生之间的思想会碰撞出火花, 对职业规划认识产生共鸣, 深化理论知识。因此, 运用团体辅导能很好地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强化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

二团体辅导融入课堂的应用分析

针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 笔者尝试在教学中融入团体心理辅导技术, 以下是教学方案:

1. 我的生涯我做主——学涯指导与职业规划认知

该教学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 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 增强大学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首先, 建立团队, 利用破冰活动, 如“井中人生”, 发现共同点, 建立共同目标, 打破陌生, 在之后的每节课都注重团队建设, 增强凝聚力, 拉近心理距离;之后, 进行职业规划训练, 通过“职业潜能探索——STAR原则”、“职业梦想”、“价值观拍卖”等训练, 让学生从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四个维度进行自我探索, 发掘内心的追求, 增强生涯信心;接着, 课堂中现场演绎生涯人物访谈, 进行职业探索;最后, 通过“SWOT原则”、“决策平衡单练习”等, 进行决策与目标设定训练, 识别决策中的非理性信念, 探索实现自己追求的生涯之路。

2. 提升生涯成熟度——职业素质训练

该教学内容主要是了解具体的职业要求, 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需要的技能, 以胜任未来的工作。学生所面临的职业环境在不断地变化, 通过引用“VIP-SKT模式” (V:Values&Vision, I:Interest, P:Personality, K:Knowledge, S:Skill, T:Trait) , 提升适应力, 还有进行课堂演讲、角色扮演练习、拓展练习等团体活动, 进一步提升个人的职业素质。

3. 直面困难, 赢在职场——职场实践与就业指导

让学生掌握面试的基本要点, 提高学生的求职技能。通过“优势PK赛”, 让学生体验团体面试过程, 体验面试带给人的心理挑战, 掌握快速表达自己优势的能力, 并将快速自我介绍技巧迁移到所有面试, 丰富实战经验, 树立面试一定要提前做准备的意识, 激发学生的求职行动力!通过指导学生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学会应对求职挫折, 舒缓面试失败的负面情绪。

三小结与思考

团体辅导融入教学课堂有其独特的优点, 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作为一种新兴的课堂技术, 若掌握不好, 容易出现:分享的问题太难, 学生很难相互启发;人数太多, 不好监控;学生在分享中跑题;学生不会反馈;教师给予太多评价或主观建议等问题, 因此, 在实践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授课水平, 把握好团体辅导各环节的侧重点, 完善团体辅导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有效预习指导的应用分析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习指导;必要性;措施

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课前预习,它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对课堂教学的质量有重要影响。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加强对课前预习的重视,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分析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地对新知识进行摸索,并且在摸索的过程中,寻找学习新知识的技能与方法,增强其自身的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对教学设计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使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最后,学生在进行预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增强自己的自律能力,为自己制订学习计划,促使其增强自身的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小学数学预习效果的措施

1.做好课前预习的准备工作

小学生由于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对社会缺乏全面的认识,加之知识储备有限、思维逻辑能力发展还不健全等原因,要求学生自己进行课前预习,是很难取得理想效果的。并且,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要求学生自己预习,学生很可能会因缺乏兴趣,或者感觉困难,而没有对此付之行动。所以,教师在为小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时,需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为此,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1)教师要对教材以及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探究,同时结合班级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设计出具有一定吸引力的问题,从而推动学生加强课前预习。(2)教师要对预习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设定。比如,小学生预习的方法与步骤,怎样进行预习等,都需要让小学生明确,从而方便小学生回家自觉进行预习。例如,教师在讲一年级上册的“比一比”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自己寻找工具,对一些指定的物品,如桌子、电视等进行测量。对于一些不会进行预习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设定方法与步骤,经过长期的训练,从而教会其自觉完成预习工作。

2.加强学生的预习指导工作

很多小学生虽然有意识要去完成教师的预习作业,但却找不到预习的方法,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小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帮助他们学会预习。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小学生预习的指导:(1)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提炼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对要讲的内容进行阅读,找到自己不能理解的内容,将其记录。(2)学生在自己预习完以后,让其自己将导学部分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实现学生对自身学习效果的检验。例如,教师在讲三年级上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的内容,然后让其自己寻找认为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再让学生将自己对导读问题的解答进行检验,查看学生的预习能力和预习情况,从而观察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提升。

3.做好课前预习的检查工作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通过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学习的难点,从而促进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教学,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通常情况下,教师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都是使用抽查、提问等方式进行的,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为其设定不同的预习目标,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课前预习对于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与教师的交流互动,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教师给予其足够的重视,根据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引,从而增强小学生预习的效果,从而提升班级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应用与指导 篇12

一、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的涵义与类型

美国职业心理学家霍兰德 (Holland) 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以自己的职业咨询经验为基础的一种关于职业选择的人格类型理论。这是一种在特质-因素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格与职业类型相匹配的理论, 人格类型理论对人才测评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理论观点在于: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的反映和延伸, 人格 (包括价值观、动机和需要等) 是决定一个人选择何种职业的重要因素;个人职业选择分为六种“人格性向”, 分别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家型、传统型;工作性质也分为六种:现实性的、调查研究性的、艺术性的、社会性的、开拓性的、常规性的。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 霍兰德提出了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模型。不同类型人格的人需要不同的生活或工作环境, 例如“实际型”的人需要实际型的环境或职业, 因为这种环境或职业才能给予其所需要的机会与奖励, 这种情况即称为“和谐” (congruence) 。类型与环境不和谐, 则该环境或职业无法提供个人的能力与兴趣所需的机会与奖励。人格类型理论的实质在于择业者的人格特点与职业类型的适应。适宜的职业环境中个人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表达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 并且能够较大程度地获得职业认同感与成就感。霍兰德的类型理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生涯辅导理念:把个人特质和适合这种特质工作联合起来。生涯辅导强调生涯探索, 对自我能力、兴趣、价值及工作世界的探索, 霍兰德巧妙地拉近了自我与工作世界的距离。借助霍兰德代码的协助, 当事人能迅速地、有系统地、有所依据地在一个特定的职业群里进行探索活动。尤为值得关注的是, 它提供和个人兴趣相近而内容互有关联的一群职业, 而不是仅仅片面地去建议个体选择一种特殊的行业或工作对象。

霍兰德明确提出了职业兴趣的人格观, 主要从个体兴趣探索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职业指导的问题, 使人们对职业兴趣的认识发生了变化。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反映了他长期致力于职业指导的实践经历, 把对职业环境的分析与对个体职业兴趣差异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而在此之前, 二者的研究是相对独立进行的。霍兰德以职业兴趣理论为基础, 先后编制了职业偏好量表 (VocatIonaI Preference lnventory) 和自我导向搜寻表 (Self-directed Search) 两种职业兴趣量表, 作为职业兴趣的检测工具, 霍兰德为每种职业兴趣找出两种相匹配的职业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测试工具的应用能够在课程中起到更好的示范与互动作用。兴趣测试和能力测试的结合在职业指导和职业咨询的实际操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也使兴趣类型理论在就业指导的实践中更具可操作性。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

对于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而言, 大学生涯的结束意味着正式步入社会, 怎样避免毕业就失业的“魔咒”, 必须要在自身就业能力全面提升的同时获得有效的就业指导。作为高校德育体系内容之一的大学就业课程, 旨在向大学生宣讲正确的择业及就业观念, 使其保持积极就业心态, 理性地对待就业问题, 结合自身专业性能力、基础性能力、差异性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就业竞争力做好职业规划工作, 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而在我国, 大学生就业指导起步较晚, 当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相关的学科积累与教学实践有限, 仍存在就业指导模式落后, 部分就业指导课被学生认定为是纯说教式的理论选修课, 课程效果不尽如人意, 上不上课无所谓的心态广泛存在, 部分就业指导课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的阶段性与多样性, 课堂缺乏强有力的科学理论作为支点, 讲述往往无法正中要害, 引起学生重视与共鸣, 充分实现课程讲授内容的内化, 未充分发挥出课程的主要功能。就业指导课教材内容比较陈旧, 不少高校对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的传达是就业指导课程最主要的内容, 更有甚者只是通过发放就业须知、就业指导手册等方式以替代课程教学。据一份抽样调查显示, 只有不到20%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有用”, 学生们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最大的不满是: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缺乏交流与沟通, 不少学生还认为, 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不实用”、“信息量小”、“内容太陈旧”等。同时, 几乎所有高校就业指导的开展都是在大学四年级才进行的, 通过在一般德育教育中渗透就业教育、开展就业动员、就业指导讲座等方式开展, 在当时可以起到一定效果, 但这样的就业指导对大多数毕业生而言为时过晚, 除了少数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学生外, 很多毕业生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时依然未能从思想上、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而能够在大学一年级就对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测评和帮助实施服务的高校目前并不多。因此, 随着高校综合课程体制改革的深入, 加强对大学生的全程化就业指导已经成为趋势。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 职业生涯设计是在对个体的内在心理特征和外在环境条件进行评定、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为其设定明确的长期职业发展目标, 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步骤和具体活动规划。而“霍兰德类型”理论正是职业生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用“霍兰德类型”理论对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显而易见的指导意义与现实意义。

三、霍兰德类型理论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

就业指导过程中, 为了获得对指导对象 (即学生个体) 全面而正确的认识, 从而对学生就业提出科学化的指导方案, 依据霍兰德的类型理论, 首先要进行个体特性评价, 包括学生的心理特性, 可以运用的工具类型有职业能力测验, 职业兴趣评价, 人格测验, 本人成长历程、学业表现、职业价值观等也应在分析因素之列, 从而获得全面材料, 做出综合评价;其次应进行职业因素分析, 分析职业相关的各种因素, 包括学生拟从事每一类职业的内容、特点、就业环境等;最后是根据个人特性评价与职业因素分析结果, 对个人进行职业咨询与指导, 从而达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据此, 选定就业个体的理想职业目标。通过对个人职业目标的了解,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才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大学生设计科学、合理、适宜的职业生涯, 对未来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帮助。

就具体测评工具而言, 要了解大学生早期的人格类型和职业类型, 可通过测评工具与个别访谈、调查问卷相结合来获得, 主要测评工具包括劳动保障部的职业素质测评系统 (CETTIC) 、MBZ个性类型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等。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的测试和提高素质的模块来指导不同类型的学生, 通过一对一的个体测试或一对多的群体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 以帮助其走上较为顺畅的职业发展道路。

与此同时, 在应用霍兰德类型理论来指导职业生涯设计也有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需要加以注意。首先, 就业个体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以自己重要的价值观为基准, 确定好“职业锚”, 慎重确立好自己初步的职业目标。其次, 要了解自身具备的各项能力, 引导大学生结合自己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特长、技能及所学的专业知识, 正确评价自己的综合就业能力, 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做出科学判断。最后是要全面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及社会的人才需求情况, 树立切合实际的职业理想, 为实现自身能力与就业环境的和谐匹配创造条件。

另外, 结合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 在霍兰德类型理论的指导下, 还可以采取多种有效的辅助方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例如:邀请各行业成功与资深人士到校与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性的职业实践活动;进行职业生涯访谈等高效的职业探索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定期开展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的宣传;鼓励学生从事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 等等。一方面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开展适时的评估, 以便学生在不断认识自己和社会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定位。

综上所述,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灵活运用职业生涯设计的霍兰德类型理论, 是新形势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思路、新角度, 有利于就业指导教师指导大学生制订个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对进一步建立科学系统的就业指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庆卫, 刘尧, 李燕妮.大学生就业实践体系构建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 2011 (3) .

[2]曾志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构建的新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 .

[3]郭鹏.大众化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9 (2) .

[4]李丽华.西方国家大学生就业指导实践及其借鉴.[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11 (1) .

[5]孙烨, 李道刚.借鉴美国就业指导经验, 构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14) .

上一篇:激励知识型人才下一篇:西门子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