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与指导

2024-05-08

控制与指导(精选9篇)

控制与指导 篇1

一、医院预算管理运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第一, 预算管理体系缺失。在医院正常运营过程中, 部分医院对于预算管理项目仍然缺乏应有的认知, 没有建立独立负责的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结构和预算控制制度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资金运营效率较为低下, 也就导致医院内部预算框架松散失真。第二, 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之间产生割裂的情况。在预算项目运行过程中, 没有将预算管理项目和成本控制结构结合在一起, 必然会导致医院整体成本约束机制落实困难, 故无法达到成本优化的目的。第三, 预算编制监管结构缺失。在实际预算控制过程中, 只有保证相应的监控机制和预算绩效考评机制, 才能一定程度上增强整体预算控制参数的可行性。如果对应的支出框架和预算编制监管系统缺乏规范性, 同样会造成预算可行度降低的问题。第四, 相关奖励机制缺失。在预算执行项目中, 实际运算结果需要得到有效的验证, 才能保证运算结构健全完整, 整体提升医院预算管理项目的顺利运行。但是, 员工如果对医院的预算管理始终保持观望和保留的态度, 那么整体成本控制项目也只是流于形式, 缺乏可信度。

二、成本控制指导下医院预算管理的思路

(一) 能积极地调整资源配置结构

医院在扩大自身规模的过程中, 要有效地关注医院的运行成本, 传统的粗放型管控措施已无法满足医院对发展过程中资金的动态流向进行管控的需求, 要想实现整体资源结构的优化, 医院必须要在成本控制的前提下, 强化预算管理。而建立和完善资源配置结构, 就是为了有效减少资源浪费的情况, 强化和盘活资源配置结构的实效价值。

(二) 能有效改良财务预算编制模式

在医院运营过程中, 管理人员要在保证预算框架结构健全完整的同时, 保证预算结构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增强成本控制指标的激励价值和约束力度。另外, 成本管控措施要实现完整的预算结构, 需要联合医院各部门, 建立完整且有效的预算控制指标, 规范日常经营活动的成本和经营过程, 一定程度上实现成本优化控制和预算优化处理的财务目标。另外, 医院的领导层和基层需要同时依从预算控制操作流程的时序性, 保证成本管理项目和有效控制管理结构完全一致。

三、成本控制指导下医院预算管理路径分析

(一) 优化管理预算体系结构

要实现成本控制结构和预算管理系统的完全融合, 需要保证各个层级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建立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不仅要全面整合预算目标, 在解决预算运行框架问题的过程中, 更要处理预算编制中出现的冲突和矛盾, 有效调整规范化操作流程, 提高预算编制的监控效果。在医院运行成本管控和预算管理项目的过程中, 管理人员要针对医院的实际情况设定预算专职人员, 隶属于医院预算管理组织, 在执行相应控制措施的同时, 针对各项支出项目以及预算外的资金流动进行汇总和审核。另外, 医院要完善预算编制的制度流程, 并积极协调各个部门对预算方案的意见, 将责任落实到各层级科室, 确保实际费用得到有效应用, 提升成本控制的实效价值。

(二) 改革管理预算约束机制

在强化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融合的过程中, 财务管理部门要对不同的科室进行集中且差异化的处理。其一, 临床、医技科室, 要集中管控成本预算管理控制点的实际权重比例, 确保科室财务预算管理人员落实职责。其二, 行政、后勤管理部门, 要强化对于日常损耗的管控, 在综合考量市场信息后建立适用于医院自身的审计监督结构。其三, 医院要保证流动资金的控制管理, 对现金分析报表实行动态化分析和预测机制, 在掌握资金动向和流动操作的基础上, 规避不良的财务风向。

(三) 完善预算管理框架

在实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 医院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要保证年度预算框架能落到实处, 确保设备及配置结构符合医院需求, 监督升级预算编制以及项目成本控制的执行情况。从医疗设备预算分项管理结构出发, 优化综合指标控制结构, 保持综合化平衡运行态势, 确保医院能在科学化发展进程中, 有效地改进财务管控结构。并且, 管理人员要分析各科室成本管理的参数, 再根据实际的成本控制差异制定不同的支出决策, 保证医院内部成本管理和预算控制项目的协调发展。

(四) 提高奖惩机制实效价值

从医院内部员工的意识入手, 优化设备管理、人员制度管理、部门财务监控等方面的成本结构, 才能进一步优化医院内部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的时效性。有效运行奖惩机制, 不仅可以规范医院内部各个项目负责人员财务支出行为, 还有助于建立一种长效性成本管控体系。例如, 某医院经过建立成本管理体系, 2012年上半年和2011年同期比较, 管理费降低了1.28%, 低值消耗品降低了25.22%等。

四、案例分析

某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目前实行预算管理, 只是利用财务部门进行财务审核报表, 财务管控力缺乏时效性价值, 预算运行结构和医院的战略目标严重脱节, 甚至一部分资金不能被有效利用。2012年, 该医院根据自身情况, 借助成本核算软件公司招标活动, 逐步开展成本管理和预算监督, 不仅实现了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的数据共享, 建立了更加完整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并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表1发现, 自2012年医院开始运行全面预算管理, 各项基本的参数指标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变, 特别是结余预算执行效率, 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由表2得出, 2012年起, 成本控制管理也得到进步, 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处理模式也从传统的财务成本核算转型为财务成本管理, 实现医院成本控制结构优化升级。除此之外, 医院的机关职能部门、临床医技科室均陆续展开成本预算管理, 积极地结合成本控制考核制度, 从根本上保证了成本管控和预算管理的统筹架构。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 从成本控制理念分析医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 相关管理人员要确保成本控制项目和预算管理结构的完善和发展, 就要从根本上提升成本总量的分析和控制结构, 真正从成本运行控制出发, 实现优质优效的医院管理和服务, 从而促进我国医院经济运营结构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于雯, 杨晓玲.医院成本预算管理探析[J].中国市场, 2013 (13) .

[2]蒋军军.以预算管理为抓手强化医院成本控制[J].新经济, 2015 (35) .

[3]昂慧, 顾晨, 赵辞瑶, 等.基于成本效益分析为基础的医院预算管理研究[J].财经界, 2013 (11) .

[4]耿华.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的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J].财经界, 2013 (35) .

[5]张永珍.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流程及成本控制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 2013 (01) .

控制与指导 篇2

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指导

教育部要求,初试合格的考生,以及所有校内外推免生均需参加复试。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学校有关要求,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指导确定如下。

一、复试比例及主要内容

1、复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外国语听力考试在面试中进行。复试的总成绩为280分,其中笔试200分,面试80分。

2、复试笔试科目

(1)城市交通规划 100分

主要内容:

1)交通规划程序、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

① 分类

② 程序

③ 基本内容

④ 模型的基本知识、土地使用---运输系统模型

⑤ 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

2)交通调查与分析

① 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资料

② OD调查

③ 其他交通调查

④ 调查资料的分析与应用

3)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

① 出行生成的基本概念、出行生成模型及其标定

② 出行分布模型及其标定

③ 交通方式划分的四种模型

④ 交通分配模型及其标定

4)运输供应的分析规划

① 资料收集的目的、内容及方法

② 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衔接、对外交通的布局

③ 现有设施的改善、现有路网的调整、新建项目和新路网的规划

④ 公共交通规划、步行交通规划、停车规划及轨道交通规划

⑤ 综合交通规划

5)道路网规划

① 规划内容

② 规划方法

③ 规划方案评价

参考书目:《城市交通规划》 裴玉龙 李洪萍 蒋贤才 编著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年

(2)交通管理与控制 50分

主要内容:

1)交通管理

① 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② 交通管理的内容和基本方法

③ 人、车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④ 行车管理方法

⑤ 停车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2)交通控制

① 单个交叉口定时信号配时的基本方法

② 交通感应信号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差别

③ 定时信号控制和感应信号控制的比较与选择

④ 干线交叉口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的概念和配时设计方法

参考书目:《交通管理与控制》 杨佩昆 吴兵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

(3)道路通行能力 50分

主要内容:

1)基本概念

① 道路通行能力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分类

② 通行能力分析的目的和作用

③ 服务水平和服务交通量的概念、服务水平的评价指标和分级

④ 车辆换算系数的概念及确定方法

2)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分析

① 高速公路服务水平的衡量指标及确定方法

②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基本通行能力分析方法、特点及适用范围

③ 高速公路匝道及连接段通行能力分析方法

④ 高速公路交织区通行能力分析方法

3)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

① 影响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因素

② 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方法

③ 无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方法,包括间隙理论方法、车队分析法等。④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方法,包括HCM方法、停车线法及《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推荐方法等。

参考书目:《道路通行能力理论》 张亚平主编 冯桂炎主审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年

3、面试主要内容

(1)综合分析与语言表达能力,占15分

(2)从事科研工作的专业基础与能力,占20分

(3)外语听力及口语,占15分

(4)本科学习及获奖情况,占10分

(5)综合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占10分

(6)特长与兴趣,占10分

二、录取方式

1、对复试的笔试和面试分别设定合格线。复试中笔试或面试成绩没有达到合格线者将失去被录取的资格。

控制与指导 篇3

1 植物检疫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实施的重要性及意义

由于现实情况相对复杂, 违法行为涉及的内容广泛、形式各异,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可能对所有违法情形都做到明确、具体、详细的规定, 在立法上只能作出一些仅具基本原则、富有弹性的规定, 这就使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有了一定的处罚自由裁量权。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就要对带有自由裁量权的处罚条款进行科学的细分、量化, 明确具体的处罚标准、范围及幅度, 建立公正的行政处罚标准和程序, 实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 使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达到符合法律精神的目的[3]、植物检疫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即是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行为根据不同的违法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进行了明确的细分, 并确定了对应的量罚标准, 使宽泛的裁量幅度具体化、模糊的执法标准客观化。

植物检疫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的自由裁量权, 控制和缩小了实施行政执法的自由裁量空间, 对防止执法不公和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 对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减少行政争议, 加快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2 植物检疫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的细分及处罚依据

《浙江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对7种违法行为都依照违法的轻重程度进行了细分, 每一种违法行为细分成4种裁量情形, 并对应了相应的裁量标准。

按照《浙江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第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对违法行为的属非经营性违法行为的, 可处以200元以上2 000元以下的罚款;属经营性违法行为的, 可处以货物价值5%以上30%以下的罚款, 但罚款的最高数额不得超过5万元。自由裁量标准中按照以下4种裁量情形分别执行。

2.1 违法程度轻微

系初次违法, 并从非疫情发生区调出、调入或繁育;无疫情扩散可能;初次违法, 且案发后能消除疫情扩散威胁的等多种情形。属非经营性行为, 可处以200元罚款;属经营性行为, 可处以货物价值5%~10%的罚款, 但罚款的最高数额不得超过5万元。

2.2 违法程度一般

系初次违法, 虽从疫情发生区调出、调入或繁育, 但疫情扩散基本可以排除;初次违法, 有疫情扩散可能;初次违法, 但案发后不能消除疫情扩散威胁的等多种情况。属非经营性行为, 可处以200~500元罚款;属经营性行为, 可处以货物价值的10%~15%的罚款, 但罚款的最高数额不得超过5万元。

2.3 违法程度较重

系再次违法或有可能引起疫情扩散的或疫情扩散威胁较大的情况。属非经营性行为, 可处以1 000~1 500元罚款;属经营性行为, 可处以货物价值15%~20%罚款, 但罚款的最高数额不得超过5万元。

2.4 违法程度严重

系多次违法或引起疫情扩散的情况。属非经营性行为的, 可处以1 500~2 000元罚款;属经营性行为, 可处以货物价值的20%~30%的罚款, 但罚款最高额不得超过5万元, 并可以没收违法所得。

3 植物检疫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在执法过程中的控制

《浙江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的实施在维护公共利益、维持公共秩序、提高行政效率等许多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但要进一步制约并完善行政执法主体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还应建立多元化的控制机制[5]。

3.1 保证信息公开

对涉及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信息资料, 除了法律规定应予保密的以外, 应依法向社会公开, 从而利于行政管理相对人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 在对行政相对人进行行政处罚之前, 应出示执法证明, 将有关事项通知或者告诉行政相对人, 既可增强行政主体自身的自控自律功能, 也防止了执法人员超越职权、滥用职权, 避免相对人受到不法侵犯[6]。

3.2 内部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由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对执法机构进行监督, 保障行政执法过程透明化。上级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也应定期和不定期地对下级机构进行监督抽查、执法评价。机构内部之间应对行政执法进行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另外, 还要通过建立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对本单位的行政执法进行监督。

3.3 加强学习、提高道德修养

植物检疫执法人员要不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熟悉法律条款。加强执法人员思想道德建设, 提高其自身的素质修养,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增强自控力, 使执法人员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1]张爱东, 陈宏海.论检验检疫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程序控制[J].法制与经济, 2009 (9) :57-60.

[2]邹新华.论农业行政执法的公正性[J].江苏农村经济, 2006 (4) :55-56.

[3]赵所军.农业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行使之法律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2) :374-381.

[4]丁华峰, 安翠娟.浅议河南省植物检疫行政处罚裁量标准[J].河南农业, 2010 (2) :21.

[5]冯玉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在棉花质量监督执法中的使用[J].中国纤检, 2011 (4) :38-39.

冒名贷款法律风险控制指导意见 篇4

为控制和化解全省农信社冒名贷款的信贷法律风险,确保冒名贷款按期足额收回,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省联社规章制度,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则

1、本意见旨在针对已经发生的冒名贷款,指导承贷社通过相关法律手段控制、降低和化解其信贷风险。

2、本意见将冒名贷款按其风险程度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类:实际用款人虚构名义借款人名字(名称)、编制虚假借贷资料,在农信社办理贷款,供自己使用;

第二类:实际用款人骗取(或伪造)名义借款人有关证件,以名义借款人的名字(名称)申请贷款供自己使用,名义借款人不知情的;

第三类:实际用款人取得名义借款人同意后,以名义借款人的名字(名称)申请贷款供自己使用;

第四类:名义借款人自己到农信社申请贷款供实际用款人使用,实际用款人承认债务,农信社知情或应当知情的。

以上冒名贷款情形必须有相关证据予以证明。

3、承贷社应根据各类冒名贷款的风险程度,本着实事求是、依法合规、区别对待、分类处理的原则,逐户逐笔采取风险化解措施。

4、本意见仅对冒名贷款的法律风险化解措施提出指导性意见,承贷社在业务实践中可根据业务实际的需要灵活采用,必须时可请律师参与指导。

二、冒名贷款法律风险化解措施

5、对已经发生的冒名贷款,应努力通过提前收回贷款的方式化解贷款风险。

6、对贷款确实无法提前收回,又有有效抵质押担保的冒名贷款,借款人的违约行为符合担保合同中约定的行使抵(质)权的情形时,承贷社可直接行使抵(质)押权化解借款风险;

对贷款确实无法提前收回,又无有效抵质押担保,或者虽有有效抵质押担保但借款人的违约行为不符合担保合同中约定的行使抵(质)权的情形的,应通过重新签订协议的方式落实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7、对以上第一类和第二类情形,承贷社应以实际用款人为债务人,签订《债权债务确认协议》,落实原冒名借款债务。原担保人或担保物属虚构的,应要求债务人提供新的担保;原担保人或担保物属真实的,应要求债务人办理担保的变更登记手续。

重新办理担保手续时,应统一使用省联社印制的担保合同,并在担保合同中明确主债权为《债权债务确认协议》约定的债权。

8、对以上第三类情形,若名义借款人自己到农信社签字立据办理借款手续的,原借款合同继续有效,但应要求实际用款人出具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的承诺书,实际用款人拒绝出具的,承贷社应以“借款人擅自改变借款用途”为由宣布贷款提前到期;若名义借款人自己未到农信社签字立据办理借款手续的,应要求名义借款人出具认可该笔借款的书面承诺,以补正借款合同的效力,同时还应要求实际用款人出具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的承诺书。

9、对以上第四类情形,原借款合同继续有效,但应要求实际用款人出具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的承诺书。

10、签订《债权债务确认协议》后,债务人未按约定履行协议,承贷社依法诉讼清收的,应按协议的内容确定诉讼请求事项,有担保的,应在起诉状中一并提出行使担保权的诉讼请求。

11、承贷社应掌握贷款诈骗罪、骗取贷款罪的构成要件,对涉嫌犯罪的冒名贷款责任人,通过责令限期还款、制定分期还款计划、提供补充担保等措施化解贷款风险;对情节严重,态度恶劣的,应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贷款理由、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印章等手段诈骗贷款人贷款,且数额较大(1万元以上)的行为。

骗取贷款罪是指以隐瞒或夸大其资信状况、编造贷款用途、提供虚假权属证书或项目合同等虚假陈述方式套取贷款,造成贷款人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三、其他事项

12、冒名贷款的风险化解措施原则上由原贷款责任人负责实施,也可由县级联社安排专人进行,但原贷款责任人不变。

13、冒名贷款办理风险化解措施后,承贷社要将《债权债务确认协议》、实际用款人出具的连带还款承诺书其其他相关资料与原借款合同、借据及有关资料、文件等一并归档保存,以确保贷款档案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控制与指导 篇5

《意见》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激发转型新动能;坚持融合发展,催生制造新模式;坚持分业施策,培育竞争新优势;坚持企业主体,构筑发展新环境。到2018年,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来源,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到2025年,力争实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体系基本完备,融合发展新模式广泛普及,新型制造体系基本形成,制造业综合竞争实力大幅提升。

《意见》明确了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7项主要任务,包括打造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推动互联网企业构建制造业“双创”服务体系,支持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培育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模式,强化融合发展基础支撑,提升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高工业信息系统安全水平。

在培育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模式的任务中。《意见》提出要面向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实施智能制造等重大工程,支持企业深化质量管理与互联网的融合,推动在线计量、在线检测等全产业链质量控制,大力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生产模式。

同时,《意见》还提出要组织实施企业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制定和应用推广,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方式变革,建立组织管理新模式;鼓励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资合作培育新的经营主体,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技术体系、标准规范、商业模式和竞争规则,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融合发展格局等多项与标准化工作相关的部署安排。

控制与指导 篇6

1 黑启动指导原则

四川电网是西电东送的电源点,丰富的水电资源也为四川电网的黑启动提供了众多的黑启动电源。四川电网中的水电厂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广泛,但其中大部分是日调节和径流式电厂,这一特性使得四川电网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呈现出不同的运行特点,因此必须基于上述电网特点,制定四川电网黑启动的指导原则。

1.1 化整为零、分片启动

在极其严重的系统事故下电网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方式,也不可能一下将所有负荷恢复。将电网解列成若干独立部分是处理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第一步,也是保证成功快捷实现黑启动的前提。电力公司在制定电网解列成若干独立子网方案时,应将电网网架特点与重要厂站分布情况以及各地调报送的各地区电网的结构及重要负荷的分布情况综合考虑,以最快捷的路径、最短的时间、恢复最重要的负荷作为黑启动的目标,进行系统子网的划分。系统全停后,各子网分别按各自的黑启动方案独立进行启动,条件成熟时进行并列。同时,各子网启动后还可以相互提供黑启动备用电源。

基于以上思路,以具备黑启动能力的水电机组为中心,重要负荷的恢复为路径,将全停后的四川电网划分为11个子网,各子网内均有独立的黑启动电源点,分别进行黑启动后再视相邻子网恢复情况相互联网,最终恢复全网并列运行。这11个子网基本覆盖了四川电网的主网架,同时对省会城市及重要负荷有多个子网覆盖,多途径供电。各子网在重要区域的相互重叠保证了如果一条路径有问题可马上选另一路径,极大提高了黑启动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1.2 先主后次、有序供电

站(厂)用电的恢复是黑启动的先决条件,因此在各子网黑启动电源建立后,首要任务就是恢复重要厂站的站(厂)用电,以及调度中心和电信部门的供电以保证通信畅通。

在黑启动初期,不适当的负荷恢复可能造成电网频率、电压的重新崩溃,也可能造成某些线路潮流过重引发低频振荡,使黑启动过程失败。另外,由于黑启动期间远动及通信的故障,省调可能无法监视各子网频率和电压,同时指挥各子网恢复的巨大工作量,也使得省调调度员难以直接指挥各地区的负荷恢复,因此指挥负荷恢复这一影响黑启动成败的重要环节交由地调来完成。为协调各地调负荷恢复问题,各地调应根据负荷的重要程度制定出负荷恢复轮次,严格按轮次恢复负荷,送完一轮后须待频率、电压恢复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送下一轮,这样避免了负荷恢复时的一哄而上,协调了地调的行为。

因此,在制定和执行各子网的黑启动方案时,在确定系统到达黑启动状态后,省调负责子网的启动,各地调、县调配合省调负责本地区电网的恢复,相互支持协调,有序地对各自管辖范围内电网进行启动和负荷的恢复。

1.3 由下到上、按级恢复

在进行黑启动时,有2种思路:一是从500 k V电网开始启动,由高电压等级电网逐步向低电压等级电网恢复;二是从220 k V或110 k V电网开始启动,由低电压等级电网逐步向高电压等级电网恢复。经过比较分析发现第2种方式比较合理,原因在于:

a.线路电压等级越高,送电时过电压问题越突出(尤其是500 k V线路),在“黑启动”初期这会增加操作难度,延长恢复时间;

b.由于用电负荷一般都在低电压等级电网中,从高电压等级电网启动相对于从低电压等级电网启动而言,发电机组至用电负荷的供电路径长,中间环节多,供电可靠性差;

c.500 k V电网电源点一般较少,220 k V、110 k V电网则电源点众多,电源点越多,供电可靠性越强,电网承受机组甩负荷冲击的能力越强;

d.黑启动初期,电网抗干扰能力很弱,加之四川电网500 k V线路地理条件恶劣,这种情况下,网内的高电压等级线路(主要是指500 k V线路)越多,线路发生故障几率越大,稳定问题(包括暂态稳定、电压稳定)越突出,电网的稳定水平越低。

因此,黑启动时尽快先恢复220 k V电网(含部分110 k V电网),待其有一定规模和足够的抗扰动能力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500 k V电网的恢复更具有可行及操作性。

1.4 快稳兼顾、可靠扩展

在电网初步形成,进行扩展时,有2种思路:一是迅速扩大电网网架,以增加电源点和供电半径,扩大电网规模;二是稳扎稳打,先按机组容量(预留一定裕度)恢复现有电网内的用电负荷,待本网壮大后再进行扩展。两者各有特点,前者电网承受机组和线路故障能力较强,但由于负荷量小,对有无功负荷波动的抗干扰能力弱;后者对有无功负荷波动的抗干扰能力强,但抵抗电网突发性事故的能力弱。结合实际情况看,电网事故毕竟是小概率的偶然事件,而电网有无功负荷波动则几乎是必然事件,在安全可靠性上,后者优于前者。由此,应“快稳兼顾、可靠扩展”,在两者中找出最佳平衡点,衡量指标就是“最优负荷容量供电半径比P/R”。具体的最优P/R值需要经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模拟来论证确定。

2 试验背景

针对前述的黑启动指导原则及划分的黑启动子网,在系统仿真分析的基础上还对其中的自一里-江油子网进行了现场试验,并对试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在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的同时也增加了黑启动系统的可靠性。

自一里电站位于涪江上游,装有2台65 MW水轮发电机组。自一里-江油子网黑启动时,首先由自一里水电站完成一台65 MW水轮发电机组的自启动,然后通过220 k V里天线、江天线启动江油电厂一台330 MW火电机组,最后通过天明变电站与四川主网相连。黑启动系统见图1。

黑启动过程中,由于承担黑启动任务的水电机组一般位于远离负荷中心的偏远山区,单机容量较小且需经长距离的输电线路才能将电力送到位于负荷中心附近的火电厂启动火电机组,为保证黑启动机组和启动通道安全,需对下述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过电压控制;电压降落控制;频率控制;子网的抗干扰性;继电保护配置;并网控制。

3 过电压控制

黑启动一般由具有自启动能力的水电机组自启动成功后再远距离启动火电机组,在此过程中由于恢复线路或主变运行时线路或主变的电容效应及设备的非线性就可能导致出现工频过电压、操作过电压以及谐振过电压等过电压问题,此类电力系统中电压的非正常升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足够重视,对于此类电压问题目前已有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8,9,10,11,12,13,14,15],但对于由于发电机进相深度过大后低励限制动作可能导致的定子过电压问题,目前在黑启动的相关研究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3.1 低励限制导致的正反馈

并网运行发电机低励限制的控制目标是保证发电机带负荷运行的稳定性。为此,当带负荷发电机处于进相运行状态且进相无功大于低励限制值时,为防止因发电机内电势进一步降低而影响发电机运行稳定性及定子端部磁通过大导致的电机定子端部过热,励磁调节器进入定无功控制方式。在此方式下,当发电机进相深度趋于增大时,励磁调节器的调节作用是增大励磁电流,以使进相无功保持不变。在被调节发电机并网运行时,调节效果与期望目标一致。但是当发电机带长空线并使低励限制动作时,由于励磁调节器的调节作用是增加励磁电流,励磁电流增大将导致机端电压增高,机端电压升高使线路充电无功呈平方律增加,线路无功流入发电机,进一步增大了电机进相深度,并使励磁调节器做进一步增大励磁的调节,此过程是一个正反馈过程,该过程会迅速使发电机电压增高到危险数值。此正反馈如图2所示。

3.2 临界线路长度

由于空载线路的工频容抗一般情况下都大于工频感抗,在电源电势的作用下,线路中的容性电流对发电机气隙磁场的增磁作用造成发电机机端电压升高并迫使发电机励磁系统降低励磁电流运行,发电机表现为受控电压源特性。黑启动期间系统接线图如图3所示,线路处于发电机空充状态。

设线路参数沿线均匀分布,忽略线路电阻及电导,对于长距离输电线路,一般需要考虑它的分布参数特性。设黑启动初期对线路充电后线路始端电压、电流分别为U1、I1,末端电压、电流分别为U2、I2,线路长度为l,线路首、末端的电压、电流之间有如下关系式[16]:

其中,、C0分别为线路单位长度电感、电容;ω为系统角频率;l为线路长度。由于空载线路末端为开路状态,所以I2=0。

发电机机端电压Ut、电流It与线路始端电压、电流有如下关系:

其中,k为理想变压器变比,Xtl为折算至主变低压侧的变压器漏抗,联立解式(1)(2)可得:

当取发电机机端电压相量为参考相量时,发电机所发视在功率为

由式(4)可知,此时发电机所发有功为零,只吸收系统无功,运行于进相状态。

实际现场使用的发电机低励限制一般为直线型或圆周型,允许进相能力可表示为QVR=f(P,Ut),本文中由于发电机为空载,因此有功P=0,所以发电机的进相能力QVR只与发电机机端电压Ut相关。当发电机进相至低励限制值时,有QG=QVR,将式(4)代入并解之有

其中,Xth为折算至主变高压侧的变压器漏抗,以上各量均为有名值。

对于低励限制为直线型或圆周型的励磁调节系统,当P=0时其内部的低励限制边界能够表示为

其中,M为计算的比例系数。将式(6)代入式(5)可得此类励磁调节器使低励限制动作的临界线路长度为

由式(7)可见,在此类情况下使低励限制动作的临界线路长度将变为常数,与发电机机端电压Ut无关,低励限制的此特性将使试图用降低充电电压数值的方法避免低励限制动作的努力无效。

因此,基于运行在自动调压方式的励磁调节器进入低励限制方式后可能出现的过电压问题的严重性,在黑启动预案中需对同步发电机带空线时进入欠励限制方式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对存在低励限制动作可能性的机组,可以采取下述措施:

a.改变低励限制门槛值;

b.取消低励限制功能;

c.条件许可时,采用多机充空线的方案;

d.为保证黑启动过程的安全,水电机组带空线成功后,应尽快加带部分负荷,使发电机尽早脱离进相运行状态,此外,黑启动初期对于变电站内的无功补偿电容器也应谨慎使用。

3.3 仿真及试验

自一里电厂主变变比为242/38.5/10.5,归算至高压侧等值电抗为29.72Ω,220 k V里天线长124 km,导线型号为LGJ-400,自一里电厂黑启动试验发电机组励磁系统中与低励限制有关的传递函数框图如图4所示。

针对上述所列系统设备参数,当发电机低励限制定值为-20 Mvar时,利用式(7)可以算得使低励限制临界动作的线路长度为124.49 km。图5给出此系统参数下,发电机带124 km里天线时低励限制未动作,随后加带5 km空载线路时因低励限制动作使线路电压升高的情况。由图5可见,由于低励限制形成的正反馈过程,发电机励磁电流(Ifd)增大,导致220 k V线路电压(U220)升高到约300 k V。RTDS仿真结果也直接证明式(7)所表达的关系是正确的。

为防止黑启动期间发生因低励限制动作而导致的过电压,试验前将自一里电厂发电机空载情况下的无功限制值由20 Mvar提高至进相30 Mvar,同时将机组的过电压保护定值改为1.2UN/1.2 s。当自一里电厂对220 k V里天线充电成功后,电厂母线电压升高到237.79 k V,发电机进相无功为19.95 Mvar,2号机已经运行在低励限制边界附近,说明试验前采取的改变低励定值的安全措施是十分必要的。自一里2号机带里天线充江天线时自一里2号机试验录波见图6(试验中各量取值分别为:发电机无功出力Q-17.4 Mvar,机端电压UAB9 883 V,励磁电压ULD43 V,励磁电流Ifd262 A)。由图6可见,为保持机端电压不变,带江天线后励磁电流降低约15%,如果试验前不改变低励限制定值,将可能造成过电压。

RTDS仿真及现场试验结果均表明,本次现场试验前采取的提高自一里电厂2号机空载进相无功限制值的措施对防止自一里单机带里天线、江天线时出现过电压是有效的。

4 电压降落控制

黑启动恢复过程中的电压降落主要是由于大容量负荷的突然投入对小系统所造成的冲击,在此期间,由于对于系统容量可比的负荷尤其是电动机负荷的突然投入,使得电压将有一个快速跌落。由文献[17]可知对于黑启动过程中的对称三相负荷恢复,可得突然带负荷瞬间计算点电压幅值为

其中,XL和RL分别为等效负荷电抗、电阻;E为线路末端电压。

由式(8)可见,黑启动过程中电压幅值降落的程度与负荷距电源点电气距离关系密切。在负荷阻抗很小的情况下,距离电源点电气距离越大,负载及线路对于发电机所表现出的综合阻抗也越大,相应的系统电压降低越小,但实际工作中空充线路的距离也不可能无限大,从而导致线路电气距离也有一个极限值。同时,过大的负荷阻抗对系统的频率稳定也有一定伤害,因此对于黑启动过程中的负荷恢复,盲目地增加RL或XL都不可取,只有在电压U的变化对于RL或XL比较灵敏的区域上考虑频率的情况下增加综合负荷的阻抗,电压水平才能有比较明显的改善,系统的稳定才能得到有效的增强。在某些条件下提高负载的功率因数,也是减小电压降落的一个有效措施。此外,由于ZLD一般与系统电压相关,因此,适当提高系统初始电压,也可以减少负荷恢复时的电压降落比[17]。

5 结语

电力系统的黑启动恢复过程涉及电力系统研究的各个方面,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本文以四川电网的网架结构及电源点分布为例对黑启动的指导原则及黑启动过程中的电压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验证并得出有益的结论:

a.在省级电网的黑启动过程中应该遵循化整为零、分片启动,先主后次、有序供电,由下到上、按级恢复,快稳兼顾、可靠扩展的原则有序进行电力系统的重构;

会计预算对金融业风险控制的指导 篇7

关键词:会计预算,金融业,风险,控制措施

近年来国家对金融行业经济给予了诸多优惠政策, 推动着新兴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升级,帮助企业们解决了许多日常经营方面的困境。 为了进一步强化金融产业的盈利实力, 企业不仅要注重市场占有比的扩大化改革,还要对潜在的市场风险执行有效控制方法。 会计预算是掌控企业经济活动的管理措施, 金融企业注重会计预算可大大降低风险的发生率,减小了市场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

一、金融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2013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402亿, 同比增长28%。 第三季度增速较2季度回落10百分点至25%;但较12年同期同比增速提升18个百分点。 其中国有大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277亿,同比增速较12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至20% ; 中小银行该项业务收入同比增速较12年回升22个百分点至57%。

二、金融业经营风险主要形式

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 同时,多项经营也对金融业带来了诸多的风险性,这些风险往往是企业经营决策失效的根源。 金融业经营主要风险形式:

主观风险。 对于金融产业而言,整个金融体系能否正常营运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主要取决于金融业的整体趋势,并且与企业经营决策有着密切的关联。 产业结构变动对金融企业造成的风险损失不可估量,经营者面对产业变动难以及时地应对处理。 比如,当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等主要产业比例发生变动时,金融体系决策方向也会发生变化,经营者未及时调整营运措施而引起损失。

客观风险。 除了金融企业本身因素造成的风险,客观条件变化也是风险的另一大原因,所引起的经济损失也是不可预测的。 一般情况下, 金融业客观风险包括:政策变动、供需变动、价格变动等,以及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客观风险具有不可预测性,企业无法对金融资金链提前做出异常反馈,当风险发生时也就无对策可实施。 从这一方面对比,也说明了金融企业风险预测力薄弱。

三、会计预算对金融业风险控制的指导

金融业是国民产业结构的主要构成, 对国家经济事业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金融业发展维持了持续增长趋势,尤其银行业发展优势十分明显。 从上述统计结果来看,国内金融业产值收益水平持续上生,预示着行业经营水平的快速发展。 但是,面对日趋明显的金融业风险问题, 企业必须发挥会计预算职能, 提前做好风险的预测及应急准备,尽可能降低金融风险造成的损失。

(一)会计预算

会计预算是指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资本、财务等各方面的收入、支出、现金流的总体计划,它将各种经济活动的计划用货币形式表现出来。 依据经济学理论,企业会计预算通常分为总预算和责任预算两个部分,金融业借助会计预算控制风险,也要结合总预算、责任预算两方面工作。

(二)会计预算对风险控制的指导

总预算。 随着市场经济开放性政策实施,金融产业所涉及的面域更加广泛,不再单一地局限于金融领域,而是扩大为多个行业的组合式经营。 总预算是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而确定总的、 全面的目标和任务。 金融企业在经营阶段要做好总预算工作,根据年度发展计划及市场战略需求,制定一套比较科学的总预算方案,指导企业朝着更加持续的方向经营。 金融业总预算内容包括:销售预算、采购预算、生产预算、生产成本预算、现金预算、技术改造措施预算以及预计资金,平衡表和预计收益表;

责任预算。 责任预算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级责任中心的收入,责任成本费用、责任资金和责任利润。 在我国,责任预算的编制主要采用指标分解的办法,通过指标分解,制定各级责任预算,并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的责任预算体系,从而达到控制金融风险的目的。 其企业需参照会计预算操作流程对总预算进行分解, 从而形成的各责任中心自己的预算。 金融业责任预算实际上是把总预算所确定的目标,按照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进行划分,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层组织,从而保证实现整个企业总目标的预算体系。 财务部门要安排专业会计人员从事预算活动,严格执行好每一项金融数据处理流程, 这样才能保障金融数据的可利用性。

四、结束语

金融业是国民产业经济的重要构成, 发展金融业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市场经济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 针对金融业经营存在的风险问题,必须要采取切实可行的会计预算方案,实现金融经济结构的自动化升级,帮助企业解决现实经营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力伟.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的最新进展:从理论基础到政策工具[J].国际金融研究.2010(11)

[2]闫海.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创新[J].财经科学.2010(10)

精益生产指导下的成本控制手段 篇8

1精益生产对成本控制意义

精益生产与成本控制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科学的生产管理能实现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使企业的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精益生产对成本控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首先,精益生产有利于成本的科学规划。对于企业而言,各个生产环节都会涉及成本问题的发生,对成本进行科学规划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精益生产通过很多途径作用于企业的成本规划过程中,推动企业成本规划的科学性。精益生产有利于在产品设计阶段实现科学的成本规划,使产品能与精益生产的理念相同步,与市场的现实需要更加契合,及时发现市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设计与开发,使产品的设计成本实现科学规划。精益生产有利于成本目标的科学规划与确立,进一步明确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应该遵循怎样的发展思路,达到怎样的成本规划预期,在一些生产的细节上制定科学的成本预算。精益生产有利于成本规划评价体系的科学确立,通过系统性的保障措施,构建科学合理的成本规划评价体系,使各项成本评价指标得到量化,保证企业成本规划评价的科学性。

其次,精益生产有利于成本的优化配置。企业力图通过成本优化来保障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而精益生产有利于推进企业成本配置的优化升级,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实现资源与效益之间的优化配置。精益生产有利于对成本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对各个成本要素的特征和地位进行分析,使对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地位突出的成本要素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通过优化配置成本要素使成本更具优势。精益生产有利于对成本结构进行优化配置,使不同成本要素得到合理配置,通过精益生产在不同成本要素之间形成优势互补,使成本要素的优势特点得到充分发挥。精益生产有利于对资源利用进行优化配置,更大程度地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演变成资源优化的过程,尤其让一些带有附加值的资源得到更大程度的利用。

再次,精益生产有利于成本的合理控制。在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合理控制企业的各项成本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一环,而精益生产有利于对企业的成本实现合理控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精益生产有利于实现管理效能的优化升级,通过精益生产来推动管理模式的优化,使管理模式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同步,让管理融入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达到合理控制企业成本的目的。精益生产有利于实现生产手段的优化升级,使生产手段能更为真实的反映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通过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来发挥生产手段的价值,达到合理控制企业成本的目的。精益生产有利于实现作业过程的优化升级,在企业的作业过程中找到更为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平衡点,一旦作业过程超过了成本控制的平衡点,就会形成预警,通过精益生产来改善作业过程,达到合理控制企业成本的目的。

2当前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成本控制瓶颈

尽管精益生产对于企业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仍不能有效把握精益生产的理念,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现实瓶颈,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最终影响企业利益,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当前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成本控制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其一,原材料成本相对较高。企业的生产过程离不开原材料的采购,这是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所必须的,然而,一些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效果不理想,不能与精益生产的管理理念同步,且原材料采购的中间环节比较复杂,容易出现一些管理上的漏洞,使得原材料采购成本相对较高。

其二,生产设计成本在成本控制中所占比重较大。科学高效的生产设计是有效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但一些企业的设计部门不能进行有效的技术改造和设计理念创新,使得所设计的产品与市场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造成二次设计产生的成本,让生产设计的成本加大,这样一来,当生产设计在总体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时就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沉重负担,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其三,具体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附加成本较高。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多层面的沟通与协调,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生产运营能有序推进,一旦某个中间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附加成本的加大。然而, 一些企业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与成本要素相关的环节沟通协调不善,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影响,产生了一些附加成本,阻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其四,生产终端产生的流通成本较高。企业生产所产生的产品最终只有到市场上进行流通才能为企业创造收益,在流通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成本,然而,一些企业在流通环节不能有效采用精益管理的手段,使得流通环节不畅通,导致终端流通的成本相对较高。

3精益生产指导下的成本控制手段

作为企业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精益生产对于企业成本控制的价值,深刻剖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对精益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导致的成本控制瓶颈,针对这些可能存在的瓶颈,在精益生产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强化精益管理,有效控制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要用精益管理的手段对采购人员进行教育引导, 提升原材料采购人员的成本控制理念,提高原材料采购人员的成本控制能力,使他们在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能时刻用精益生产的理念来进行,为企业节约必要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同时,要加强对采购人员的有效监督,建立原材料采购监督机制,并对监督机制进行量化,通过制度来约束采购人员的行为,合理控制原材料采购成本。 另外,要积极建立与企业采购相关的行业平台,通过平台上的采购资源共享来减低原材料的价格,实现企业原材料采购过程中成本控制的目标。

第二,加强设计改造,控制重复设计产生的次生成本。科学的产品设计能提升产品的价值认可程度,有效降低二次设计产生的次生成本,使企业的设计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对于企业而言,设计是完成生产的第一步,在设计过程中要坚持精益化原则,以设计优化来推动产品的创新,以创新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既要保证产品的设计风格,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所设计产品付诸于生产后所产生的成本问题,小到每一个零部件所产生的成本都要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让整个设计过程中将精益生产的理念贯彻始终。另外,当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要及时进行调整,不能等到投入生产后发现不合理再进行修改,避免次生成本的发生。

第三,注重生产协调,科学合理的控制生产附加成本。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同的机构和部门进行积极的协调与配合,通过管理优化的方式来保证生产的精益化程度。要保证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不仅要加强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还要加强技术研发部门之间的协调,通过协调来降低附加成本的产生。一方面要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改造,通过改革的方式来推动部门之间的协调,尤其是在一些与企业生产过程相关的核心机构,更应该加强技术改革与创新,有效控制附加成本的产生;另一方面要不断强化管理,通过管理手段的优化升级来推动生产过程的协调性,使管理与生产相协调,充分发挥精益化管理的效能,让生产的价值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科学合理的控制生产附加成本。

第四,灵活流通渠道,降低生产终端产生的流通成本。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还应该在流通渠道上下功夫,积极探索灵活的流通机制,保证流通渠道的畅通。企业产品流通过程中,既可通过产品的包装上保证流通的顺利,提高流通效率,降低因为二次包装而产生的成本发生,有效控制终端成本的增加,也可通过与产品的运输机构进行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运输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还可建立第三方的流通平台,通过平台交易的方式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构建产品流通关系网或者资源交流群,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4结语

精益生产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提升的关键,作为企业要在各个环节上加强精益化管理,不断提升成本控制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有效的成本控制手段,在精益生产的指导下合理控制企业的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大收益,保证企业的健康科学发展。

摘要:随着生产管理的优化升级,精益生产逐渐成为有效控制成本、推动生产模式集约化的重要载体。当前,一些生产企业面临着成本控制的难题,精益生产的思想有利于生产模式的优化,达到控制企业成本的目的。文章系统剖析当前企业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找出企业在精益生产方面存在的不足,在精益生产思想的指导下,积极探索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推动企业生产模式的优化升级,使企业的资源管理达到最优化配置。

控制与指导 篇9

1 背景

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一项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系统工程, 它面对社区的各个层面, 也涉及政府多个部门和众多社会团体。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浙江省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环境出现了五个方面的变迁: (1) 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改变, 给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注入了新的内容。 (2) 流动人口的增加。 (3) 各地对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做了有益的探索。 (4) 省政府对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5) 财政补偿机制正在逐步成型。这些变迁对于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所以, 加强科学管理, 建立新型的、运行规范的基层网络体系, 提高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程度, 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 明确界定上下、横向之间的责权关系, 提高工作效率, 已经成为浙江省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当务之急。

为此,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7年6月在杭州下城区和遂昌县进行了“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省级试点工作”, 并率先在国内提出了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责任制指导团队指导与管理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新机制、新模式, 责任指导团队成员实行竞聘上岗, 工作任务分片包干作业、服务责任到团队的形式。2009年5月, 中心组织专家对丽水市遂昌县、杭州市下城区“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责任指导团队模式”的试点工作进行了总结,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责任指导团队的管理模式进行推广。

2 责任指导团队模式介绍

2.1 定义

疾病预防控制责任指导团队是在城乡公共卫生新形势下创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动参与指导城乡公共卫生工作的一种组织形式, 是由责任指导员组成, 对责任区域内各社区 (乡镇、街道) 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业务指导、组织、协调与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专业队伍。

责任指导员是指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具有公共卫生执业资格, 有一定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经验和较强的责任心, 掌握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工作要求, 能运用预防医学知识与服务技能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顺利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并经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聘请的专业人员。

2.2 主要职责

2.2.1 组织协调

负责责任区域内各社区 (乡镇、街道) 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统一管理;加强对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 并将适宜城乡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工作交给社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充分发挥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网底作用[2];切实帮助社区解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业务技术困难与问题;积极主动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防保医生、责任医生提供优质、方便的业务指导服务。

2.2.2 技术指导

每月定期对责任区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业务指导。及时识别与控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出现的问题, 确保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工作、措施与目标得到有效落实。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社区诊断工作, 协助社区确定危险因素、重点人群、健康问题关键点、亚健康人群特征及疾病谱特征, 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及有效干预手段。

2.2.3 人员培训

结合各地实际开展或协助社区开展社区公共卫生医生、责任医生、公共卫生信息员、管理员、联络员的集中培训工作。对专职防保医生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每年不少于4期, 使全体专职防保人员和责任医生等相关人员能明确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程序、目标要求和责任要求, 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疾病预防控制服务质量, 并根据社区存在的主要业务问题, 开展不定期的、针对性的专题培训。

2.2.4 督查评估

依据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考核要求, 建立定期督查制度, 对各责任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逐项督查、考核或抽查。同时对责任指导团队自身和责任区域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行评估。

2.3 人员组成和分工

每个团队由3~5名责任指导员组成, 设团队长1名。根据实际情况, 必要时可聘请符合指导员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防保人员共同组成指导团队。团队成员的专业结构应相对合理, 分工合作、优势互补。

团队长应由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熟悉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业务, 具有3年以上实践工作经验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担任。负责团队的管理, 合理安排团队的日常工作和指导任务的完成, 做好与被指导单位、本单位各有关科室、卫生局、上级业务部门、其他相关单位和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制订本区域具体督查与评估实施计划, 确定督查时间安排与人员分工, 组织督查工作报告的编写, 对责任指导员督查工作进行质量控制。

责任指导员应具有疾病预防控制相关专业知识背景或受过专业培训, 熟悉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内容并具有实践工作经验。负责贯彻执行与转达、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有关政策、规范、工作任务与要求。开展对责任区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防保医生的工作指导和培训, 协助开展责任医生和公共卫生信息员、管理员、联络员的指导和培训, 解答防保医生和责任医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开展责任区域内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督查, 及时掌握工作动态, 发现问题, 不断改进提高。

2.4 工作要求

实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下的团队负责制, 指导与管理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定相关部门负责责任制团队的管理, 管理部门负责制订团队工作计划, 实施质量控制, 开展考核评估, 对责任指导员进行系统、全面培训, 协调单位内部各相关科室和责任制团队的关系, 确保各项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落实。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工作规范和工作流程, 及时开展社区诊断与服务需求分析。条块结合与专业指导为主, 指导过程实施质量控制, 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并督促整改, 并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情况的考核。

2.5 责任区域的划分

按照人口、地理位置、行政隶属关系、工作基础等综合情况, 将全县各乡镇或社区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区域, 根据团队大小, 分片包干指导, 每个指导团队负责一个或若干个区域的工作指导。

3 浙江省责任指导团队的组织、运行状况

3.1 责任指导团队建立情况

截止到2009年底, 浙江省87个县级疾控中心中有65个成立了责任指导团队, 占全省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74.4%;65个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共组建责任指导团队256支, 平均每个县3.5个责任指导团队。

3.2 责任指导团队的组建方式情况

责任指导团队由县 (市、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建为主, 占72.4%, 另有占27.6%的县 (市、区) 是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建。团队长由疾控中心负责人担任的占74.6%, 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担任的占19.4%, 另有6%由城乡社区疾控工作管理部门担任。责任指导团队成员的任命方式以疾控中心任命为主, 达到81.0%, 另有19.0%的比例为卫生局任命, 目前还没有通过竞聘方式任命的团队。

3.3 责任指导团队的工作开展方式

责任指导团队主要通过由各个科所抽调部分人员进行指导的方式开展工作的占73.4%;以条线管理方式进行指导的占14.7%, 相对较少采用的方式是由专职的人员成立团队进行指导和各个科所抽调部分人员加上乡镇社区抽调骨干人员进行指导, 分别仅占5.3%和6.7%。

3.4 责任指导团队制度运行情况

在城乡社区公共卫生责任指导团队制度建设方面, 在建立责任制团队的县中有95.3%的县完全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 其中有87.5%县还做到了考核机制与奖惩机制的挂钩。

3.5 责任指导团队人员数量情况

65个县级疾控中心责任指导团队人员总数为1 017人, 平均每个团队4人。各县辖区户籍人口总数为44 632 737人, 每10万户籍人口责任制团队人员数量平均为2.28人。

3.6 责任指导团队人员学历和专业情况

责任指导团队成员学历以本科学历为主, 为48.4%, 大专学历其次, 为30.2%, 另有3.3%的硕士。责任指导团队成员专业以公共卫生为主, 达60%以上。其次为非公共卫生类医学专业, 如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 占20.5%。

4 体会

4.1 提升了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综合能力

通过责任指导团队制的实施, 可统一组织协调本区域内的社区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指导工作, 提高计划性和合理性, 节省人力物力资源, 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指导团队可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考核要求为框架, 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运用合理的指导方式, 分步实施, 突出重点, 有效规范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促使区域内社区疾控工作均衡发展。同时, 通过理论培训和大量的实践, 责任制指导团队的每一位成员的业务水平提高较快, 向“一专多能”的全科疾控医师队伍方向发展。从而不断提升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综合能力, 改善服务质量。

4.2 明确了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责

尽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已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承担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 但实际工作中, 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认识还未完全到位, 存在习惯性思维和行为, 认为是在帮疾控中心工作, 需要加强督促管理[3], 且项目实施以来, 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量都大有增加, 尤其是疾控中心, 既要做好常规工作, 又要开展指导。通过指导工作的逐渐深入, 有利于社区与卫生服务中心突出预防保健功能, 有利于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综合功能[4],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切实感受到自己业务工作的提高, 变抵触为配合, 并且逐步认识到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自己必须承担的工作职责, 这一点这无疑使疾控中心从繁琐细致的具体工作中解脱出来。

4.3 提高了社区防保医生和责任医生业务水平和服务技能

通过多种形式的技术指导, 开展定期培训和不定期专题培训, 与社区防保医生和责任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与指导关系, 指导其规范开展相关业务工作, 提高其疾病预防控制专业知识水平, 并及时贯彻工作新要求和新方法, 从而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服务技能。通过指导全面促进指导员知识面的增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逐步培养全科疾病控制医师[5]。同时, 责任团队督查评估责任的落实, 也有助于形成有效的质量控制和监督机制, 促使社区防保医生和责任医生自觉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使疾病预防控制服务真正落到实处。

4.4 促进了疾控机构社区疾控工作资源的有效整合

责任指导团队的组建及运行机制的形成是整个责任指导团队制的基础。责任指导团队制对于团队长以及团队成员的素质和专业构成上有着明确要求, 实际上也是对疾控中心有限的社区疾控工作资源的一种有效整合, 包括专业组合、人员组合、相关资源组合等, 对于社区疾病控制业务工作指导来讲, 有利于充分发挥团队指导的优势, 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单线作战、重复劳动等现象, 从而在疾控资源有限条件下, 实现社区疾控工作效果的尽可能最大化。

4.5 提升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社会形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支撑, 发挥着网底的重要作用, 其工作质量实际上也体现了当地疾控中心的实力和水平。责任指导团队制的建立, 是疾控中心主动参与社区疾控工作的重要形式和载体, 也是疾控中心履行业务技术指导职责、转变服务观念的重要体现, 这种主动式的、参与式的、责任式的创新机制的运行, 必将有效提升疾控中心的社会形象。同时, 也提升了社区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姚强, 郑余焕, 卢苗贵, 等.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问题与对策探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0, 30 (8) :657-659.

[2]李兰娟, 杨敬, 丛黎明.医防整合—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3.

[3]孙宏亮.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8, 22 (2) :27-28.

[4]汪垂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3, 23 (4) :35-37.

上一篇:妊娠分娩心理护理下一篇:医院管理信息安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