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2024-10-08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共12篇)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篇1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展开。2007年, 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进行了颠覆传统课堂的大胆尝试, 他们把教学的视频上传到网络, 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 把课堂的时间节省下来进行讨论和辅导,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逐渐风靡全球。近几年来, 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关注和试行翻转课堂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 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浪潮正在蓬勃兴起。

作为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 在工作之余致力于翻转课堂的研究, 通过广泛地查阅资料和研究, 我以《秋水》一课尝试了“以学为主”的教学。下面就结合这堂课谈谈我对“翻转课堂”这一模式的实践和反思。

一、 课前准备

(一) 教学分析

1. 教材和教学对象分析

《秋水》是苏教版语文必修3教材中的最后一篇文言文, 因高一年级的学生已有了近一年文言文学习的基础, 故作为一篇自读课文, 较适合进行“翻转”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秋水》的寓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总结翻译方法, 并学会知识的迁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了解庄子及其思想, 探究庄子寓言的特征。

3. 教学方法

首先, 学生通过观看事先录好的视频, 对课文进行预习, 并自主完成相关思考题;在课堂上, 以小组为单位, 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进行讨论;最后小组派出代表展示本小组研究成果, 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教师负责观点提炼和问题解答。

(二) 录制视频

首先, 我搜集相关资料, 将授课内容制作成课件, 力求生动形象、图文并茂;接着将课件配上讲解, 录成视频。在视频中, 从庄子的生平到思想, 从作品特色到后人评价, 我都做介绍。视频的时长为12分钟, 较全面地呈现了教学内容。

(三) 编写助学案

助学案是配合视频使用的, 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的主干知识有较深刻的理解。由于这是必修3最后一篇自读课文, 所以我希望学生能运用学过的文言知识解决文本中出现的问题。在助学案中, 我还特意向学生们推荐了鲍鹏山的《庄子: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庄子。

二、 课堂学习

1. 知识回顾

首先, 给学生2分钟时间, 以小组为单位, 就助学案中的“知识回顾, 迁移拓展”进行讨论, 然后各组推选出一位同学做代表, 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和学习助学案, 预习得比较充分, 在课堂上能勇于展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其中, 有两个小组对“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而轻伯夷之义者”中“少”的读音进行了激烈的争辩, 通过争辩, 学生们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句中的“少”应解释为“认为……少”, 属于意动用法, 所以应该读成上声。通过展示和分享, 同学们还对宾语前置句、被动句、定语后置句等句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准确的把握。

2. 自主质疑

翻转课堂应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主体展开教学, 在助学案中, 我设置了“预习本文之后, 你还有什么疑问”的环节, 将学生的问题收集起来, 经过整理, 归纳出三个具有共性的问题留待课堂上讨论:1河伯为什么会“望洋向若而叹”? 2文章写作特色?3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三个问题涵盖了课文中的三个知识点, 分别涉及到文章内容理解、写作手法及情感态度, 便于课堂讨论的展开。

3. 合作学习

在翻转课堂中, 学生是课堂任务的执行者和研究者, 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将时间和空间充分地交还给学生。由组长牵头, 对三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甚至辩驳, 由组长负责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在小组发言环节, 学生们表现积极, 很有见地。如在探讨“文章的写作特色是什么”的问题时, 第5小组通过集思广议, 一下子就说出了“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想象丰富, 善用比喻, 寓言富有创造性, 善用对比”等结论。学生是翻转课堂的主角, 他们才情四溢的表现给了教师很多启示!

4. 归纳总结

课文借助气魄雄伟的黄河、无边无际的北海和有喜有叹、逼真传神的河伯等生动而传神的形象, 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学道理。我们需要以这篇课文作为起点, 花更多的时间和耐力去感受庄子及其作品的魅力。

三、 课后反思

初次尝试翻转课堂, 还有许多地方不够成熟, 但我还是感触良多。翻转课堂的实质在于思维模式的创新, 通过这一形式, 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延伸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目前, 国内外的普遍看法是, 翻转课堂比较适合理科教学, 因为理科的知识点比较明确, 教师也能比较轻松地将知识制作成视频, 供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但通过这次教学实践, 我认为, 翻转课堂的学科适应问题只是相对的, 只要用心去发现, 语文、历史、政治等文科科目中的某些知识章节也是适合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

当然, 翻转课堂不是以视频来取代老师, 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微课程的制作上如何呈现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在学生的课堂指导中如何起到引领作用? 这些都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不断的探索精神,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和提升。总之, 在我国基础教育这片沃土上,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还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让我们都能成为这一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让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篇2

臧桥中心校 刘娜 2016.9.22 摘要: 在分析探讨翻转课堂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流程,并设计出支撑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顺利实施的教学平台,以期为我国实现教育模式创新、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平台;教育信息化前言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虽然很多学校、教师早已认识到这一事实,但传统教学统一的“课堂知识传授”却无法真正实现分层教学。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过程的颠倒安排,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自己掌控学习的进度和速度。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可以掌握更难的课程内容,速度慢的学生则可以反复学习,并寻求教师的个性化指导。它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个性化教学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本文在分析探讨翻转课堂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流程,并设计出支撑翻转课堂顺利实施的教学平台,以期为我国实现教育模式创新、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一些借鉴。翻转课堂的内涵

2.1 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是相对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而言的。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而把知识的内化过程留给学生课下独立完成,这就导致本应用于师生互动、同伴交流协作的课堂,常常被教师一个人占用来“传授知识”。学生在长达45分钟的“被动接受”过程中一直处于“听课”“记笔记”的状态。有些学生由于害怕知识有所遗漏,精神会高度紧绷,而有些学生由于不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在课下的“自我知识内化”过程中,学生由于缺少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容易产生挫败感,丧失继续学习的热情和动机,知识无法从根本上被学生内化到其认知结构中。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过程,它将“知识传递”过程放在课堂外,学生借助于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和开放网络资源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而课堂则成为他们完成作业、探讨问题或得到个性化指导的地方。因此,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摆脱了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成为整个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过程中掌握。

2.2 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

1)课下“知识获取”过程。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及学生整体情况制作一些时间短、信息明确的教学视频,每个视频针对一到两个特定的问题,供学生课前观看学习。学生则依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观看视频的侧重点、次数和速度等,完成信息的主动加工。当他们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可以随时后退、反复观看视频,或借助于网络上的各种教育资源拓展思维,也可以在交流平台上与教师、同学交流讨论。

学生完成“知识获取”后,可以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网络平台中完成一定的课前针对性练习,检查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巩固学习内容。同时练习结果也会提交给教师,这样教师在第二天上课前就可以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盲点区”,以确定课上应创立怎样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2)课上“知识内化”过程。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就自己在课前知识建构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向教师请教,接受教师的启发和个性化指导。由于学生在学习提问中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效率高。教师则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完成练习时产生的疑惑,总结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供学生选择探究。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相结合的方式:①通过自主探索,培养提高其独立学习的能力;②通过小组协作,在相互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拓展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并提高其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3.1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每一堂课要想在实践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提前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相比,有着颠覆性的变化和典型的特征。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其教学设计的流程进行重新规划。笔者在分析翻转课堂深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总结出翻转课堂教学所要遵循的教学设计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由于教学过程的完全颠倒,翻转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和地位发生质的变化。首先,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和各种网络资源。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承担“传授知识”的绝对主体角色,而是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探究型活动供学生研究。并且在学生“完成作业”“探究讨论”等“知识内化”阶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以确保每位学生将所学知识完全吸收掌握。其次,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者”。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他们可以自定步调,制定学习的时间和速度,碰到难以理解的知识时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或搜索相关教学资源,而不是被动等待教师的“直接告知”。同时在课堂上学生不再仅是独立完成作业,而是参与到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中,在与教师、同伴交互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入掌握知识。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2)课堂互动交流有效性的原则。课堂互动交流是指在课堂上,教师用语言或非言语信息激发一个或多个学生思想,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5]。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课堂互动交流应该有准确的定位和深入的理解,不能简单地认为“提问等同于交流”“交流越多越好”,忽略课堂交流的质量,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前知识掌握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与他们展开讨论,以确保课堂互动交流的有效性。

3)“授人以渔”的原则。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及知识的累积速度加快,没有人可以在课堂中学到所有知识。在此背景下,国际21世纪教委会提出未来教育必须围绕4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学会求知。正如德洛尔的报告所阐述的:“学会求知是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更多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手段,而不仅仅是获得分类的系统化知识。”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应强调“授人以渔”而不是简单的“授人以鱼”,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情境,培养他们探究思考的精神和能力。

3.2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含课前知识获取和课堂知识内化两部分。

1)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是促使学习者朝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产生变化的过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和规范,直接影响到教学能否沿着预定的、正确的方向进行[7]。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2)分析学习者特征。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学习者的哪些因素或特征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学习者特点的个性化课堂方案,使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原有心理发展水平及学习风格。

3)选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资源。通过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学生起始能力和终点能力之间的差距就可以确定,接下来教师就应该设计合适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以填补学生学习前后的差距,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4)设计自主学习环境,支持学生课下学习过程。翻转课堂中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其课下的自主学习过程,因此有必要对其自主学习的环境进行设计,支撑学生顺利完成课下的“知识获取”。具体设计定位:①提供给学生无缝的学习机会,使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学习终端,随意地开始自主学习的旅程[8];②支持学生与学习共同体的协作学习和无缝沟通,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交流平台与教师、同伴随时展开讨论、分析疑惑;③满足个性化学习的要求,根据不同学习者的不同操作,主动推送符合其学习风格和特征的个性化资源。

5)课前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设计一些题目,供学生学习视频后完成,并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给予价值判断,以检测其知识掌握的程度。

6)课堂探究情境设计。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知识的获取成果,设计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情境,供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学习,以促进其知识的内化过程。

7)学习成果交流展示设计。设计成果交流展示活动,促使学生将自己的探究结果以及在探究过程中收获的心得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实现思想的碰撞升华。翻转课堂教学平台设计

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过程中,信息技术是学生“课下知识获取”和“课堂知识内化”得以顺利实现的有力杠杆。只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才可以在课外随时获取教学资源、与教师、同伴“零距离”沟通,避免像“无头苍蝇”似的独立学习,实现知识的有效获取。教师才可以随时获取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程度,以便为第二天的课堂探究情境设计做好准备,通过课堂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过程。

为支撑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笔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一个个性化协作式的教学平台。

4.1 教学平台总体设计

本系统主要分为五大模块:资源发布共享模块、交流互动功能模块、学习检测跟踪模块、资源推荐功能模块。

四、翻转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可能,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课堂教学应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改变以往过分关注教师教得好不好,练得多不多的现象,重构学生课内、课外的学习流程,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应注意三点:

(1)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学生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2)教的要求:不就本论本、不就题讲题,而是以问题和习题为载体 寻找出规律、探讨方法。

(3)教的方式:让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不再重复;讲不完整的,达不到深度的,教师再补充;讲错的教师要更正。2.翻转教学建议流程图(1)预习导学

学生通过教师精心编制的导学案及针对核心知识点、疑难点录制的微课,认真自学,完成基础知识储备。要做到先学后教,不学不教,不做不教,不批不教,以学定教。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站在学生的角度,精心编制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制要改变面面俱到,忽视学生思维的状况,以问题为导向,启迪学生思维。(2)预习检测

预习检测内容的选择应立足教学内容的核心内容,有助于学生检测学习成果,发现学习中的问题等要求设置。检测题的难度应立足于学科学业水平测试要求,题量不能太多,以学生能在10分钟左右完成为宜。不出难题、怪题、偏题,保证大部分学生在认真完成学案导学的基础上能独立完成。(3)疑难突破

学生通过导学案的学习、预习检测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出知识及方法上的问题及困惑,向同学、教师寻求解决方法。疑难突破是课内学习的核心步骤,可分为四个环节,既学生提问,小组讨论,展示交流,师生互动四个环节。(4)知识检测

精心选题,强化变式训练,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知识检测题要尽量做到知识点的全覆盖,难度要求要比预习检测稍高。要善于将课本题拓展、引伸,围绕核心知识、主干知识选编补充题。教师要使尽可能多的习题在课内得到解决。(5)互动小结

激励学生归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在学生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完善知识网络。总结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对知识的总结,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知识体系,对规律性的东西予以总结,对做错的地方要着重标明,对于知识的不足要强化课后训练。二是对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对体现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思维进行总结。(6)巩固提升

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外延伸环节,主要是习题检测,检测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设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布置一些有趣味性、挑战性、创新性的选做题。对解题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可基础题、中档题。从基础抓起,从最差的学生抓起。保证上层生吃得饱,下层生吃得了,人人有事做,人人得到发展。

五、实施翻转课堂的方法 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首先要认真分析教材,吃透教材,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本主题共有四部分内容: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整体而言,本主题带我们走进一个奇妙的微观世界,通过微观粒子之间的运动了解化学。结合“翻转课堂”的特点,通过三步走完成“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第一步分割内容:本单元集合了初中较多的概念,我们首先要将本主题的概念和比较抽象的分子之间的运动等知识点整理出来,以每个知识点为一组,每一组就是一个比较短的视频,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组内的知识点联系比较紧密,但是每组和每组之间的知识点联系不大,结合“物质构成的奥秘”,在本主题中,基本上每个课题就是一个小组,有的还可以适当调整。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以组为单位进行录制视频。

第二步录制视频:如果想要提高录制的效果,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好好准备。每个视频不要太长,越短越好,5-8分钟为最佳,每个视频就是一个知识点。比如我们在录制“原子的构成”这个课题时,就可以录制一个视频,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教师需要讲清楚原子的概念,另一个就是穿插一个情景,例如“水分子的分解动画”,或者“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等,通过这两部分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构成。

第三步答疑解惑:将教师讲解的视频录制成功后,从技术的层面解决全校师生共享的问题,通过共享,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去看视频进行学习,甚至全校的任何学生都可以去看,这就凸显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在课下掌握,而在课堂上,我们需要处理两个问题,一个是做与视频中相关的作业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能力;另一个就是解决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课堂由以前的传授变成了现在答疑与讨论。

通过以上三步的实践,学生对“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主题的内容既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让学习的效果有了大幅的提升。“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使本主题的内容显得轻松而有趣。尽管如此,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在课下学习,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足够的自学能力和足够强的自制力,这也是以后教学发展要努力培养的方向。

4.2 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本系统的核心模块主要包括资源发布共享模块、交流互动模块、学习检测跟踪模块、资源推荐模块。下面主要是分析各模块的主要功能。

1)资源发布共享模块。教师是教学资源的直接管理者,负责在系统上发布提前录制好的教学视频以及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优秀开放资源,供学生下载学习。并将各主题相关知识点通过内在的关联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知识地图,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的关系,方便对知识点进行搜索[10]。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寻找到更加有益的信息资源,也可以上传到平台中,经教师审核成功后发布,与其他同伴共享。

2)交流互动功能模块。此功能支持在线发帖、实时语音、视频通话功能。当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过程中,针对某一知识点产生疑惑时,可以与教师、同伴进行“无缝”交流讨论。此功能减少了学生“独自学习”时的孤独感和“遇到难以解决问题”时产生的挫败感,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高效获取。

3)学习检测跟踪模块。此功能使教师能够随时获取学生课下学习进度信息和知识掌握程度信息,以便根据学生知识获取情况安排设计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与应用”。

学习检测首先需要构建正确检测结果模型,使计算机能够自动分析怎样的解答是正确的。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后,开始进行在线知识测验。系统将学生的检测结果数据与正确检测结果模型对比后,自动分析统计出学生每一题目的正确率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登录到系统查看学生学习进度和知识点掌握的“盲点区”。

4)资源推荐功能模块。此功能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检测结果数据,分析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知识掌握“薄弱区”,为其推荐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结语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翻转课堂;导学案;教学视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许多学校都在尝试着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成为现阶段较流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所谓“翻转课堂”,是指把传统的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的教学模式翻转过来。构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讨论和吸收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如下:

一、课前活动

教师需要根据具体内容,借助软件以视频、文档、ppt等形式开发微课程和导学案。学生通过自学视频,完成导学案,并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

课前教师的设计与制作:

1.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是融合了教案和学案一体化的教与学载体。导学案中的学习内容是本节课必须要掌握和能够在实际中应用的内容。“导学案”体现的是“学生的意志”,是为“学生的设计”。它的着眼点与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导学案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延伸三部分:

(1)自主学习:这个版块主要解决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法。这部分内容的设计应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题目设计不宜过难,应以低难度或中等难度的题目为主。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完成这个版块的内容,进而理解和把握知识结构和框架,并试图找出和记录自己的疑惑点,为课堂内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2)合作探究:这个版块主要针对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本节课的难点问题。这个版块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梯度,做到循序渐进、循循善诱,问题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要解决这部分内容必须认真看书或者观看视频,而且要进行深入透彻的思考。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決部分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拓展延伸:这个版块主要是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部分内容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多设计一些难度各异的题目和不同层次的训练项目,学生可以根据情况各取所需,自由进行选择。另外,对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时要注意把握“度”,切不可不着边际。通过合理的拓展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才能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教学视频的设计

在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由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来完成。教学视频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可选取网络上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二是任课教师自行创建教学视频。在创建视频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如下:教师自行录制教学视频的内容要和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相吻合,同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教学视频的形式采用声音加板书,每段教学视频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因为学生的视觉驻留时间为5~8分钟,这样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教师在自行创建教学视频时应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视频的学习中。课前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

在学生看完教学录像后,应该对录像中的收获和疑问进行记录。同时,学生要完成教师布置的针对性课前练习,以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并发现学生的疑难之处。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预习过程中标注相关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脉络,对自己感觉生疏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导学案上做好标记。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要求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合作探究题。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教师针对“导学案”了解学情,进行补充完善。

二、课中活动

翻转课堂课上的活动是对课前学习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学资源完成自主学习,课上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完成知识的内化吸收和能力的拓展。

1.师生共同确定探究问题

首先,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由小组合作解决,小组代表提出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其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提出一些问题。综合两方面确定用于课堂探究的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在翻转课堂的活动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小组代表提出的问题先由学生自己解决,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兴趣自主选择相应的探究题目进行独立解决。只有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解决问题,才能有效地将知识吸收,从而系统地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

3.教师总结梳理知识

通过激烈的课堂讨论,在教师的点拨下,解决了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最后,教师再对本节内容进行回顾与总结,对知识点再进一步进行梳理,让学生能彻底理清知识脉络。

4.反馈评价

翻转课堂的评价机制与传统课堂的评价完全不同。首先进行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和师生评价;其次要进行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的内容涉及自主学习时的表现、小组学习中的表现、结果表达和成果展示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叶云露.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的设计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4).

[2]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18-121.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注: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篇4

一、翻转课堂课前模块设计

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模式的首要环节是进行课前模块的设计, 其重要性在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提高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前模块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网上课程设计。网上课程设计是翻转课堂课前模块设计的关键和核心, 其主要内容是教师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 利用计算机技术将高中物理重要课程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课件的内容要抓住高中物理课程的关键部分, 力求将课件内容简单化, 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需要讲解的高中物理知识制作成PPT, 对于抽象的概念或者是复杂难懂的知识点制成小动画, 对于实验部分可以由教师制作现场视频, 将操作内容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教师在讲解“恒定电流”部分内容时, 电流是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与时间的比值, 公式为, 这时教师可以将电量多与少分成两种动态画面, 通过多媒体显示展现给学生, 让学生知道相同时间内通过的电量多, 则电流大。同时也可以扩展电量一样的情况下, 时间短的电流大。第二, 评价环节设计。对于学生的在校学习成果要进行有效评价, 评价模式需要包括专家点评、教师点评、学生点评以及自我点评, 这样的评价模式能够使评价成为鞭策学生的一种动力。第三, 建立物理学习框架。学习框架的作用在于有效引导学生根据框架导向, 进行有秩序和有目标的学习。学习框架可以包含范例、提问、学习建议、学习向导、图标、实验演示和课后练习等, 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增加或者调整学习框架。

二、翻转课堂课堂模块设计

高中物理翻转课堂课堂模块的设计通常在课前模块设计的基础上, 将学生的课前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强化, 以便最大限度的将物理知识内化成学生的一个物理学习能力和物理思维。课堂模块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设计学习情境。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物理情境的设计和营造, 良好的物理学习情境能够促使学生迅速融入物理课堂, 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物理课堂上, 教师要为学生营建一个活跃、宽松的环境, 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中, 掌握物理知识, 同时也深化翻转课堂的内涵。第二, 合作学习设计。在翻转课堂中, 学生可以自由结成小组, 在小组内形成一个积极协作和合作共赢的链条, 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第三, 交流环节设计。在交流设计环节, 学生个体之间、小组之间或者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有效交流和沟通, 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第四, 课堂总结环节。在学生合作讨论、全班交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后, 教师可以做翻转课堂的教学总结和反馈, 以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升华。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支持

在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模式的建设中, 信息技术的支持和有效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也是重要前提。教师在制作高中物理教学课件、视频、动画等过程中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同时也考验教师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翻转课堂设计时要对自己严格要求, 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 以便制作出高质量的物理教学课件、视频等, 为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 创造有利条件。学校也要不断完善网络学习硬件设施, 为翻转课堂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创新, 对于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物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翻转课堂模式改变了传统物理教学单一性和灌输性的弊端, 能够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有效答疑的全面整合, 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意义重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课前设计和课堂设计以及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高效的翻转课堂。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高中物理教学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中获得了较大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次创新, 同时也推动了高中物理教学从传统教学模式向新型教学模式的转变, 有利于打破常规, 解放思维和创新教学, 也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的进步和高中物理教学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从高中物理翻转课堂的设计出发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模式设计

参考文献

[1]陈珍国张继禄.翻转课堂对教学品质影响的实证研究——以物理教学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 2014, 12 (10) :45-46.

[2]马义永.“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物理, 2014, 11 (6) :78-79.

翻转课堂课程设计理念 篇5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它们俩是好朋友,都想出去看看。因鱼不能离开水,只好让青蛙独自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青蛙告诉鱼,外面有许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说,“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只弯弯的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块,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这时,在鱼的脑海里,出现的“牛”的形象是——鱼牛:在鱼的身体上,加上了它听到的牛的特征。对于鱼来说这种结果是合理的,它根据从青蛙那里得到关于牛的部分信息,并将该信息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构建出了鱼牛的形象。但对于青蛙来说,鱼理解的牛根本不是它所要表述的牛,或者说鱼认识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牛。

在这个故事中,如果把鱼看成是学生,青蛙看成是教师,牛是教学内容,那么这个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学生建构其认知世界的道理: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每个人得到的东西不一样,如何让他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呢,交流、反思与共享是很关键的方法。

目前,在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但学生没见过“牛”,教他画牛的老师也没亲眼见过“牛”,担不排除有学生见过;老师的企业背景很重要,但光靠学校教师真是无法满足,未来工作中的更多内容是我们老师都没见过、没做过的。学生从老师身上学到的更多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更多的是他们在工作中自己学习与完善。

解决问题的思路,第一是尽可能创设职业岗位中的基本或常规的工作情景,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第二是学生不是主要跟老师学,一方面是他自己建构,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学生互相的学习;第三是让传统的课堂成为工作情境的学习、学生互相学习的关键时空;第四是通过教法的改革让学生学到更多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第五是教师的职业性格的修炼会让学生更加受益。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一种源自美国、风靡全球的教育模式,学生在家或在有无线网络覆盖的地方学习视频,然后完成视频里老师留下的练习。在课堂上,教师先聚焦主要问题,互动交流,再有针对性组织学习。翻转的课堂将知识的传授转移到课外,让课堂成为彼此能够面对面进行思想碰撞的关键时空。但不容忽视的两点:一是课外真正发生了深入学习。二是课堂上真正能够相互碰撞引向更深层次。

翻转课堂是如何改变学习的?乔纳森·贝格曼和亚伦·萨姆斯在Youtube视频和多个演讲中提到了翻转课堂在下面三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学习。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动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2、“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这让我们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我们会注意到部分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我们就组织这部分学生成立辅导小组,往往会为这类有相同疑问的学生举行小型讲座。小型讲座的美妙之处是当学生遇到难题准备请教时,我们能及时的给予指导。

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我们也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我们在教室内巡视过程中注意到学生发展起了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它确实是神奇的观察,使我们对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探讨充满了敬畏。

3、“翻转”让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深入

翻转课堂改变了我们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大家都记得,多年以来,在家长会上,父母问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而在翻转课堂后,在课堂上这些问题也不再是重要的问题。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学生是否在学习?如果他们不学习,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学习?这个更深刻的问题会带领教师与家长商量:如何把学生带到一个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篇6

【关键词】翻转课堂 物理教学 教育

【基金项目】此文系福州市教育信息技术2014年度研究课题“‘翻转课堂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FZDJ2014A04)。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117-02

我国教育学者在“翻转课堂”这一概念引来时,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很多成果,但具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践的研究成果较少,关于“翻转课堂”的实施问题也很多。我们摸索了“翻转课堂”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下是一些心得体会。

“翻转课堂”将原本属于课后作业活动的时间转移到了课堂上完成,而原本在课堂上应该完成的内容放在课前的时间来做,它翻转了知识内化和知识传授这两个教学环节,“翻转课堂”更加强调自主学习,与素质教育的精神不谋而合。

一、“翻转课堂”的优势

一是有利于因材施教,通过“翻转课堂”进行教学,通过视频的学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反复的按照自身的节奏进行学习,能够尽可能的掌握学习的内容,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老师同学即时联系,及时解答各种疑难杂症,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二是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物理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各种实验,教师课堂做实验难以顾及到全体学生。通过课前微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观察到物理现象,增强对知识点记忆和理解。同时给给学生留出更多的动手机会和思考的空间。学生可在课前学习,对疑难部分进行标注,独立思考,等到课堂可以和老师,同学交流,提高教学效率。

三是便于引入大数据的监控,“翻转课堂”可以说是自媒体技术的产物,在视频的发布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在互联网上产生大量的数据,教师运用大数据的方法和思维,分析数据,掌握学生学习产生的重难点,进行重点解惑,能够及时掌握每个学生掌握情况,变结果评价为过程性评价。

二、“翻转课堂”模式在物理高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根据其教学模式特征,我们可以把教学流程分为课前自学质疑、课中解决问题、课后反思拓展三个环节,流程如图。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微课,学生及时观看视频,根据任务单完成学习,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课堂上,围绕着课前学习的重难点,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从提问到讨论直至解决问题,不断内化知识;课后,师生根据课堂的讨论和衍生的问题进行拓展。按照“翻转课堂”模式,我们在高三第三轮复习中以《构建电磁感应学习网络》课例实践。

电磁感应这部分内容涉及到受力分析、功能关系、恒定电流等知识,涉及到三个二级考点——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及理想变压器和一个一级考点——交变电流的四值,如果构建好电磁感应的知识网络,掌握好相关处理问题(如求解动态分析、焦耳热、电荷量)的方法,高三物理复习将提升一个档次。

笔者任教班级同学经历了第一、二轮复习,基本能够掌握重难点知识,但是没能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大多数处于不断刷题中,利用本节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归纳(处理问题)方法,设计如下:

(一)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与自学反馈

(1)制作微课

三维课程目标是微课视频的依据,高三同学也要以《考试说明》为出发点。本节课教学视频的内容应该囊括电磁感应的重要知识点和思路,笔者根据任教班级的学情设计的教学内容如下:

①电磁感应相关问题——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及具体应用,包括交变电流等;

②构建电磁感应学习的网络,能够归纳求解这类型问题的基本思路——“源”、“路”、“力”、“能”。

③掌握求解动态分析金属棒运动的方法并能够求出他们的收尾速度,掌握求解焦耳热和电荷量的基本思路。

(2)编制导学任务单

导学任务单是翻转课堂学生自学的参照,导学任务单根据不同课型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可以是简单的选择题,也可以是计算题,主要围绕着教学内容展开,如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学习内容、问题记录、测评训练等组成。任务单的设计应与教学视频的内容同步,是学生学习视频内容之后要能够自主完成的作业,同时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笔者设计《构建电磁感应学习网络》导学任务单纲要如下:

①楞次定律:回顾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步骤及推论,如何理解楞次定律中的“阻碍”?

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内容、表达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常见形式(再次推导切割、旋转时的表达式)。

③法拉第电磁感应的三个动态模型分析,第三个典型模型如下:

两间距为L的光滑水平轨道之间接有电容为C的电容器,单杆ab质量为m,电阻不计,用恒力F从静止开始拉动单杆,磁场垂直水平轨道向上,按照图所标识的物理量证明棒做匀加速运动。

④能量转化及焦耳热的求法。

⑤按照以上知识点编排的相关典例。

(3)学习视频,完成任务单

在上课之前同学观看视频,完成任务单的内容,并将完成情况通过网络反馈给教师,现在有很多平台可以应用,鉴于实际,快捷的话可以应用QQ、微信等社交媒体方便提交。

2.课堂反馈与讨论解决

翻转课堂的特征与教学设计 篇7

一、翻转课堂的特征与步骤

1.翻转课堂的特征

翻转课堂是基于网络的特殊的课堂教学手段, 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是把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是教师把课堂教学制作成教学视频, 再通过网络传送给学生。学生在离开学校后, 还可以再仔细地观看教学视频。通过翻转课堂, 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从学校延伸到课外, 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在学校可以在课堂上听讲, 课后还可以通过网络看到教师的教学视频, 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特别是那些因为生病或有事不能到学校去听课的学生, 可以在家中通过教学视频听教师的讲解, 弥补了缺课造成的不足。

翻转课堂是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时间限制, 具有不可复制性和不可重复性。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 使教学课堂的复制和延伸成了可能, 由于网络的快捷性与随时浏览性, 课堂就成为可以随时翻转的课堂。课堂教学的复制性使学生可以随时重复地观看课堂教学实况。

2.翻转课堂的产生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 学生居住分散, 离学校都很远, 导致很多学生由于缺课而跟不上学习进度。学校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 (JonBergmann) 和亚伦·萨姆斯 (AaronSams) 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通过网络把直接的课堂教学与课后的学生自主学习联系起来, 就是把课堂教学的视频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 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这就是现在的翻转课堂的出现, 后来, 许多学校和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补课, 就把自己的课堂教学课件、演示视频传送到网上。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 有些教育研究机构把优质教学课堂的视频、录像制作成光盘, 上传到网站, 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就出现了。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与传统的师生面对面教学的课堂, 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从本质上来看, 翻转课堂就是真实课堂的技术再现, 是网络化的教学课堂, 是真实的教学课堂的开放化和多样化, 是真实课堂与虚拟课堂的结合。在新课程深入发展的过程中, 许多教师已经引入翻转课堂, 把翻转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使课堂教学向现代化教学迈进了一大步。

把翻转课堂提前提供给学生, 将翻转课堂作为学生课前主动学习的平台,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这里, 翻转课堂不是为了弥补学生没有听课的不足, 而是把它作为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的条件, 把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放在教学的前面, 让学生通过翻转课堂提前主动学习和探究。例如, 杭州一个学校的翻转课堂的教学公开课上, 上课后, 教师在大屏幕上打出课文《啊, 船长, 我的船长》的标题, 他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去讲作者的生平, 也没有去教课文中的生字词, 而是让学生分组讨论, 并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对比以前学过的《殉道者之歌》, 找出两首诗的共同点和区别。当时听课的教师都很担心, 教师还没有讲课, 学生怎么能知道呢?可在课堂讨论和发言时, 学生都能谈出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诗的意境。原来, 在上课的前一天, 教师已经把教学视频上传到学校的网站, 要求学生回家后根据教师提出的自主学习要求, 自己观看了课堂教学录像, 师生还通过班级的QQ群交流学习体会, 就教师提出的学习问题进行了讨论。

现代意义的翻转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 把先学后教、课后教师辅导结合起来,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内容、辅导内容。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鼓励学生尽量自己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课前, 学生通过视频自学 (预习) 课文;课堂上, 再将预习中不懂或者感兴趣的问题, 以探究的形式师生一起讨论解决。教师围绕教学目标, 直奔主题, 教师可直接展示相关问题的发生、发展以及相互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整理。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 教师一般先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一会儿, 然后再进行适当的点拨、解答、补充或者延伸。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 篇8

一、翻转课程的内容及特点

对于翻转课堂, 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什么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老师预先录制好教学内容视频, 课前学生在家里观看教学视频, 完成课后练习题检测自主学习情况。课堂小组交流讨论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或困惑, 对于较难的问题老师在课堂给予指导和解释, 课堂的协作学习可探究、延伸所学内容, 课后学生自主纠错, 巩固所学知识, 反思总结,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其本质就是一种混合式学习, 将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自主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结合起来, 有效提高了学习和教学的效率。

从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来看, 它与传统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 改变了以往教学“先教后学”的流程, 实行“先学后教”, 真正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其有以下几个特征, 表现是:第一, 它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 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即“以教师为课题中心”的观念;第二, 教师不仅要作为知识的传播者, 并且也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老师应该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和学习之间的写作, 利用课题习题交流讨论、实验总结等方式进行互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第三, 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化、个性化的学习, 在上课前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 可以选择性地阅读、自己安排学习进程, 理解教学内容, 在有精力的情况下可以拓展学习, 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教育中的过分强调学习内容以及固性思维,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

翻转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促进了教师教学的发展, 有利于构建师生和谐的关系, 有效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效率。翻转课堂所带来的教育巨大变革引发了各国教育的热烈追捧, 笔者在此分析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

翻转课堂主要借助微视频, 通过课前自学、练习, 课中互动交流、协作, 课后总结反思来开展教学。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 可以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为三大模块:课前分析模块, 课中设计模块, 课后总结反思模块。

(一) 课前分析模块

和传统的学校课堂教学进行比较, 翻转课堂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实时跟踪和分析。所以说在课前分析模块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意境的分析。学习意境是指, 学生对微视频学习态度和学习看法的认知;学习需求分析是指, 学生对课堂所学习的内容的基础性及学习动机进行分析。当代教学设计理论指出, 教学设计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 要根据学生的现有实际水平和对事物的认知发展设计教学, 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另外, 应关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分解的合理性。由于翻转课堂的微视频有时间长度的限制, 它的试用范围是学习结构比较简单、目的性强、任务明确的学习内容, 但是对于复杂逻辑体系的知识则需要较多的铺垫。因此在前期分析时, 应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全面的分析, 以确保课程设计的有效性。

(二) 课中设计模块

课中设计模块包括微视频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支持设计。

1. 微视频设计。

翻转课堂之所以能够在教学中得以应用得益于微视频等信息的开展。微视频是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 制作成微视频, 其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情境设计、概念导入、案例分析和解释阐述等重要的教学角色, 能够让学生系统直观地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且微视频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状况, 设计的每个视频都不会太长, 时长约5至8分钟, 最多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视频的设计应简洁明了, 重点突出。

2. 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阶段是通过在课外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要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掌握和巩固进行配套学习, 因此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评价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包括根据每个视频, 设计相应练习题供学生检查学习结果。学生可以根据习题完成情况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也可以重新观看视屏, 完全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习题的设计也应该是循序渐进, 在答题中应给予一定提示, 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题, 这些题目可以是开放性的, 学生可以在线互相讨论。

3. 教学活动设计。

翻转课堂的学习活动环节是用来促进知识内化的。知识内化需要学生通过课堂内外的交流、互动、协作以及借助一些网络平台, 如微博、微信、QQ等, 可以浏览别人的问题以及自己在学习微视频中产生的问题, 都可以对学习评价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以此种方式, 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4. 教学支持体系设计。

翻转课堂知识的讲解传授主要是在课堂之外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的, 这与传统的课堂依赖老师讲解的教学方式不同。教学支持体系必不可少, 这样才能使课外学习顺利进行。教学支持体系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和学历路径, 此体系包括以下几点:第一, 微视频方面, 学生可以通过“课程说明”来进行检索所要学习的微视频, 以此来了解视频学习内容;课堂讲义能够帮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对知识做一下系统, 使学习思路更加清晰明了。第二, 学习评价层面。学生通过“答案核对”可以有效地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状况, 重新梳理知识, 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第三, 学习活动层面。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写作讨论记录及问题反馈, 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或者提供学习建议, 很好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达到翻转课堂内、外的连续统一。

(三) 课后总结反思模块

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自于课堂教学的及时有效的反馈。不同层面、不同渠道的反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调整和教学效果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需要对收集到的反馈信息进行认真反思, 及时调整课程内容, 及时修改微视频、学习评价及学习活动的内容, 及时修改完善, 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个性化学习和教学的优点和功能。

三、结语

当前, 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翻转课堂”已经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门话题, 这种教学模式的出现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改变了以往教师是教育主体的理念, 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增强了师生的课上交流及互动。翻转课堂这种“学习知识在课外, 内化知识在课内”的新的教学模式, 破解了多年以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难题, 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因而一出现就受到教育界的热烈追捧。然而在追随该教育模式的同时, 我们也应保持清醒, 要明确不管是传统课堂还是翻转课堂, 都只是一种课堂形式, 最终目的都是要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The flipped classroom[EB/OL].http://educationnext.org/the-flipped-classroom.html.

[2]韩丽珍.翻转课堂在我国发展的瓶颈及路向选择[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2) :41-44.

[3]李曼丽, 张羽, 叶赋桂等.解码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教育学考察[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4]张福涛.在研究中翻转, 在翻转中发展——整体推进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感悟[J/OL].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4, (12) .

[5]王红, 赵蔚, 孙立会, 刘红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模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 2013, (8) :5-10.

[6]钟晓流, 宋述强, 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2013, (01) .

[7]钟晓流, 宋述强, 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篇9

1.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

近年来网络流行,获取的渠道变得更加丰富,互联网、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介都提供了海量的资源,每年还在爆炸式地递增。这使得当代大学生有着不同以往学习条件和获取途径,通过网络学生的学习方式无比丰富。而从艺术设计类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具有自我意识,习惯张扬个性,寻求不同和创新,但是在学习上艺术类考生也有自身的弊端。其一,自主学习意识差。大多数艺术类考生,文化课成绩较差。由于艺术课程的学习和文化课程的学习时间相互交叉且自主学习意识较差,对学习的热情难以高涨,也很少主动向老师请教文化课知识。其二,学习态度不均衡。对于课业艺术设计类的学生缺乏耐心,由于艺术设计的特点要求感性思维的敏感、热情,但是对学习持之以恒的态度,却是理性自制力的体现。两者相对,难以融合。其三,缺乏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大多数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学习兴趣强烈,动手制作等全新课程学习热情高,但是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较差。

随着手机终端功能的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某项关于艺术设计类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课后主要的娱乐方式是手机上网。课后玩手机的学生占到了学生总数的80%以上,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课后娱乐最重要的平台,而如何利用这一全新平台,是教育界不得不直面的一个问题。

2. 基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微课类型

随着微生活的不断深入人们接收信息越来越便捷,微课也因此应运而生。微课视频最早出现在一些网络平台上,后来在中小学掀起了微课改革的浪潮。由全国高校教师网举办的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引发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该比赛把微课定义为“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参赛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取适用性较强的内容或是教学上的重点与难点进行课程设计,运用动画、三维、虚拟现实等多媒体技术,用抽象、宏观、微观等多种手段呈现。

艺术设计类专业分工有多种多样。按照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于设计学类的统一划分,具体可分为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等。各专业之间除专业特性之外更具有艺术设计课程的共性。探索微课教学模式,并将这种新模式应用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所谓微课教学模式,是指制作短小精炼的系列微视频(每个5分钟左右),然后基于微视频,在手机应用开展课堂外(线上)观看微视频的新型教学模式。加之在线课程讨论平台,将艺术设计类的课程进行碎片化剖析、分解,形成课程体系。线下课程环节内,学生对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向教师进行提问咨询,有教师进行解答。

3.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学生调研阶段,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需求,对实时课程内容进行了解更新。结合教育目标,将当今大学生的共性加以总结调研。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条件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科学的有步骤地调研。

(2)课程设计阶段,微课的教学课程应从以下几个特点进行确定,首先是课程的表现形式应该丰富多样。实景拍摄视频和flash动画等形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其次课程内容轻量化,缩减课程时间,配合学生上网浏览的习惯,将时长控制在3-5分钟。大大的缩减可曾内容,将其精炼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最后是在线课程,在线解答。在第一时间把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保证学习的顺畅性和延续性。

(3)翻转课堂落实阶段,这一阶段分为两个不同方面。第一,将翻转课堂落根于网络手机终端,让学生的自学变为主体,减少课程的讲述概念等过程。第二,将翻转课堂在实际课程中实践,把老师当成顾问性质来对待,而学生自主进行团队配置完成项目。增加课程乐趣,完成从老师说学生听的单向教育,变为学生由做到思考,再到产生疑问解决问题的复合教育。

(4)评价阶段在此阶段,评价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类。形成性评价对学习需求分析、学生分析、教学起点分析、教学策略分析进行再检测;总结性评测是对整个翻转教学过程作最后的评价,为下次教学提供借鉴。

结语

翻转课堂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是教学方法的革新,是先进的。如何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面对全新的学生生源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势在必行。艺术设计类的学生只是由于其学科的固有特点,更容易接受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形式新颖的微课更有利于吸引眼球,激发学习兴趣。成为翻转课堂教育模式改革的先行者。手机终端的大量普及和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必将让微课成为未来教育的主力军。

摘要:微课开启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一条新途径。它是翻转课堂的形式之一,是进入网络终端掌上时代的产物,相对于传统教育方式而言微学更适用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这是由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决定的。艺术设计专业要求教师做好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工作,而不仅仅是将现有的知识进行陈述、传达将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加以利用。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造力才是艺术设计教师在教学中所追求的。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微课

参考文献

[1]何朝阳.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外国高等教育研究,2014,02.

[2]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社科教育),2012(9).

大学英语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篇10

一、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1.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翻转课堂具备了一定的条件。由于高校本身就是一个高科技化学习的场所,同时拥有着相对先进的教学设备,所以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大学——高校具备了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授课模式的基础条件。我国目前正是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阶段,再加上信息化技术的影响,在各个高校中已经开始积极推广数字化教学,其中包括:文本摄影机;激光笔;播客; 数码互动黑板等,把它们更多的融入到了教室中去,让教学环境变得更加舒适、畅心,教学氛围更加的轻松、直观。所以说,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为高校英语课程教学进行翻转课堂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基础条件。

2.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与传统课堂具有兼容性。 高校是培养高等高素质知识技术人才的文化学习场所,而高校英语也是一门具有实践应用性质的社会学科。大学英语不同于高中英语,高中英语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大学英语培养的是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与社会实践能力。大家都应该非常清楚,但是在我国实际应用教学中,大部分院校均还处于实体教学课堂的传统模式。这一传统教学模式也就是在固定的场所实施相应的教学,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实施教师教学生的教学模式。但是传统教学方式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其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但是对于学生的英语操作能力培养却存在不足,翻转课堂则主要是针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实施的教学模式。

3.翻转课堂有助于实现英语课堂功能,促进师生角色翻转。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实现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作用,但是在这一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怎样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化的完成实施传递工作。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整个教育中真正的主体,教师只是辅助地位,就好比一个服务型企业,企业内部的销售部门才是整体单位中的主体,内勤部只是辅助地位。正是因为这样,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经常忽略了学生水平的差异性效果。而翻转课堂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教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足进行有目的性的学习。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视频教学并不是特指翻转课堂,翻转课堂也不是视频教学的代名词,它只是教学体系中的一种手段。

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翻转课堂应用策略

根据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并结合自己的一些认识,简单阐述一下在高校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矛盾与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自从2010年之后,国内许多高校就英语教学现状纷纷进行研究与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可以在大学的一学年中进行英语综合课程设置,其中包括“读写“和”听说“两个部分;其次,在大二学年主要是开展应用英语、商务英语等拓展课程或者是通识课程,在这一教学阶段的英语课程内容在包含听说读写之外,还包括汉译英、英译汉两个部分。与此同时,高校的英语教师也基本是采用任务教学的方法模式, 并结合着网络平台来进行教学。

存在的问题:高校英语课程专业的学生对学校而言还是比较放心的,关键是那些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基本都是来自于全国各地,他们的英语水平主要表现为参差不齐;其次,许多大学生都是刚从高中校园生活走过来的,他们都是刚经历过人生的一次"磨难”——高考,大学是他们高中向往的一个场所,多年的应试教育的压抑得到无限释放。同样,没有了压力,英语这门课程在他们眼里纯粹变成了一种形式,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应付一下,再加上英语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所以教学效率低下也就不怎么奇怪; 虽然不少高校对英语教学进行了改革,由原先的以英语教师为主变成了现在的自主学习为主、英语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但是在现实中,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倾向于形式化,基本还是以教师教学为主。而那些所谓的自主学习,更加的形式化, 在不少高校的英语自主学习体系中,硬件设施不健全、自主学习设备不完善、网络教学辅助工具单一化落后化。主要表现为QQ群、学校资源信息网站、班级公共邮箱等。以上这些学习交流资源平台,对于改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起到的作用只是微乎其微。

图1为当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图2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大学英语课堂。

三、结语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篇11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学设计 诚信内容

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翻转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讲课,之后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方式不同,它是颠倒过来的模式,即教师先布置学习任务给学生,学生在上课前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学习,遇到学习的疑难点后,再回到课堂中进行探究学习。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是师生和学生之间互动,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学习的主动者,教师则转变成知识的引导者[1]。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我们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诚信”内容为例,设计翻转课堂教学过程。

一、诚信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例选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道德教育是思想教育中重要的教学内容,而本课例诚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中华民族历来所崇尚的传统美德,它更是职业道德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提出的一项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故其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此,将本教学目标设定认知目标、情感目标、素质目标,通过本次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诚信道德,培养诚信意识,实现诚信素质养成的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我把“诚信的重要性”作为教学重点来处理,把“大学生与诚信道德”作为难点来突破。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中、小学已接受德育教育,对诚信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对诚信规范重视不够,经常出现诚信知行背离情况。

3.设计理念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共同深化,感悟践行”的模式,以社会热点现象导入,引用经典案例阐述重点内容,结合实践教学与情景教学突破难点,使学生对诚信问题心灵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感悟,认识上有提高,行动中有体现,从而实现知行统一。

二、课前准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授对象为大一新生,一个自然班的人数大约为40人,以每个小组5人的标准进行分组,即分为8个小组,每个组设有一位小组长。

教师在课前需要准备包括教学课件、教案、微视频、诚信专题学习网站等教学资源素材。其中,微视频的制作是资源准备中的重要内容。考虑到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听课的时间大概为10分钟,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学生不耐烦,思想开小差[2]。我们根据教学目标,录制准备3个微视频,每一个微视频分别介绍一个知识点,时间大概在8~10分钟。具体如下:

第一个微视频:诚信的内涵(讲解视频8分钟)

以展示系列图片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等导入教学,由此引出社会诚信道德缺失问题。引用《说文解字》,对诚、信二字作简单解释,真实无妄、表里如一叫诚;不食言、不欺瞒,谓之信。我从历史的角度,列举中国古代的两个例子进行对比分析。秦国商鞅“立木为信”,最终变法成功,国强势壮;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结果自取其辱,身死国亡。

第二个微视频:诚信的重要性(讲解视频10分钟)

为了说明诚信的重要性,从个人、企业、社会、国家四个维度采用一些典型案例来分析。如季布因其“一诺千金”使他在有难之时,免遭祸殃;百年老店同仁堂始终践行“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诚信理念,几百年经久不衰;信义兄弟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践履着“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允诺;法国政府在时隔97年后履行拿破仑曾许下的“玫瑰花诺言”。通过以上分析深化学生对诚信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产。

第三个微视频:大学生与诚信道德(讲解视频10分钟)

在此列举“留学生逃票之后求职被拒”、“大学毕业生贷款不还被银行告上法庭”等例子强化学生对“失信”行为危害性的认识。

在内容的讲解上,教师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幽默风趣,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若讲解微视频吸引力不够强,学生在课前就不愿意学习,将影响到翻转课堂的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讲解视频资源录制完成后,请学校现代教育技术部教师将相关资源上传至校内网中,教师将课前学习任务明确地告知学习者,要求学生自学完成,若有问题,把具体问题反馈至各小组组长,由小组长将问题汇总后反馈给教师。教师提前知晓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做好课前的答疑准备工作。

三、课中实施

1.合作探究阶段(重点阶段)

合作探究阶段由教师安排任务或提出相关问题,由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时间与小组成员讨论,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问题可向教师提出,学生可发表自己的观点。

对于诚信问题,当今大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哪些缺失,如何才能引导大学生做到知行统一?这是本次课的教学难点。为此,设置了三个教学环节,运用“问卷调查、网络教学、情景教学”的教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法展开教学。

第一个环节:课前提前布置学生开展“校园学生诚信问卷调查”活动,各小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统计分析。在课堂上发挥小班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

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抄袭作业、考试舞弊、贷款不还、简历造假”等种种失信行为与学生自身发展的利害关系做进一步分析。学生分析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一个没有良好诚信品质的人,不可能有什么理想信仰;一个抄袭舞弊、蒙骗过关的人,不会有什么真本领,也不会有什么好前途;一个学历造假、贷款不还的人,更难立足于社会。

第二个教学环节:为强化学生恪守诚信,教师以自己为例,登录个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个人征信系统,展示显示结果。学生以身边的亲人为例,输入相应系统,查看信用记录。通过此实践操作,让学生知晓自己的不诚信行为将被记录在案,并会直接影响个人就业、创业、贷款、买房等切身利益。

第三个教学环节: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诚信知行相背离的现象,创设了两个检验诚实度的情景。(10分钟)

场景一:购物结账时,营业员少找了你50元钱,你会怎么办?

场景二:购物结账时,营业员多找了你50元钱,你会怎么办?

在课堂上将主要围绕多找了50元钱,“退还,还是不退还”进行讨论分析,要求每位学生参与讨论。很多同学对营业员少找的50元知道要要回来,但是对多找的50元却做不到退回去。我们要求他人诚信,自己却不诚信;只愿意享受诚信带来的便利,却不愿意承担诚信责任。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社会需要你、我、他的诚信,只有每个人都做到诚信,才能构建诚信的环境和诚信的社会。

2.学生指导阶段

每一个小组在合作探究阶段遇到的问题,教师给予个性化指导,给不同学生答疑解惑,做到对不同学生不同问题因材施教。

3.总结提升阶段

由八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也可谈教学体会或感悟,教师再对本次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并对课程学习过程进行总结。

四、翻转课堂总结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实践过程中,“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和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教师的课前准备要更充分,微课视频制作要更精细、更完美,以足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和理念会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其他教学内容中得以应用,相信有更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震,曹泽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3,8.

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篇12

一、传统数学课堂与翻转课堂的比较

(一) 教学设计

传统数学教学设计重知识轻能力、重教法轻学法, 注重知识传递的策略, 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重点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 而对学生“会学”了多少关注不多。翻转课堂则是把重心从教师“怎么教”转变为学生“怎么学”, 围绕学生学习活动这一中心, 创设有利于问题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提升的教学情境与运行机制。这种情况下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传递为主到支持学习活动开展为主。

(二) 教学方式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 通常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 并以“讲练结合”为主。具体是教师在课上讲、学生在课内练, 学生初步接受、理解教学内容;课后, 教师则要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 让学生完成, 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吸收。翻转课堂颠覆了“教师讲授+学生作业”的教学过程, 优化了教与学的关系。它把知识的传授提至课前, 学生在课前独立自主学习教学内容;把知识的内化放在课上, 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交流分享以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困惑等。

(三) 教学资源

传统数学教学中, 课堂上教师使用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方式来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显然, 在相同的课堂教学时间内, 相同的教学进度对有着学习个性差异的学生来说, “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就时有发生了。而课后同样的作业, 学得好的学生可能不能满足, 学得吃力的学生又完成不了, 长此以往, 数学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就会越来越严重。而翻转课堂呈现的学习内容则是短小精悍的微视频,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 学习的氛围相对较为轻松, 在遇到问题时可以暂停观看、待思考理解后继续观看, 也可以反复观看, 还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 还可以再次观看, 用以复习和巩固。

(四) 教学氛围

初中数学教学中, 随着学段的变化, 初中生心理逐渐成熟, “爱表现”的学生越来越少;也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加深,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自信心不足, 主动积极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少。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时有发生, 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够深入, 教学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虽然有的课堂上出现了小组合作、师生互动, 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由于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尤其是不变的教学流程导致其效果注定都是有限的。翻转课堂整合线下课堂与网络课堂, 网络课堂平台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和呈现教学资源, 动态地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信息,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遇到的困难, 进而能够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辅导。将课堂上的互动交流拓展到网络空间, 师生交互的时间和效果都会大大增加。学生依托网络管理平台可以方便地建立起学习共同体, 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并不理想, 其教学的重要价值远未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 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借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 突破传统教学结构的困境, 对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进行革新。

二、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数学教学设计

为了切实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成效, 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整理教学素材, 并提出相关问题, 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在翻转课堂上, 教学就从学生的已知开始, 教师重点是就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和疑难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交流释疑, 课后进行教学评价和反馈工作。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 有效克服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的弊端。为此, 笔者尝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数学教学中, 下面以“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教学为例, 探究此种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本次教学设计主要有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 分别实现知识传递、知识内化和能力提升。

(一) 课前自学, 获得知识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制作目标明确、时间简短、内容丰富的微视频, 并设计进阶检测。一般学生在一堂课中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是前15 分钟, 因此一个微视频时间通常不要超过15 分钟, 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有效学完微视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 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从学生身边的、已有的知识出发, 基于学生的接受能力通过学习能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基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 还要考虑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需要寻求怎样的帮助, 要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都能有所发展, 等等。

1.录制视频, 上传平台

教师课前录制微视频, 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①创设情。如图1 所示, A、B两地被建筑物阻隔, 现在要测量出A、B两地间的距离, 但又无法直接去测量。②动手操作。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 使这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由此给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③观察猜想。如图2 所示, DE是△ABC的中位线, DE与BC有着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④推理验证。得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⑤学以致用。解决情境中的问题。⑥进阶检测。设计一定数量、有层次、有梯度的检测题, 供不同层次学生闯关。录制完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上 (如班级QQ群) 共享。

2.自主学习, 进阶检测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 教师在制作微视频的同时要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单, 学生根据任务单的指引, 课前自主学习微视频。学生可以选择在自己最合适的时间以最方便的方式来观看, 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和快慢节奏, 懂了的内容快进跳过, 没有懂的内容倒退反复观看, 甚至可以停下来仔细思考或者做笔记, 记录知识重点、难点、疑惑点等, 以便回到课堂上与师生共同探讨解决。学生还可以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及遇到的困惑上传到网络空间, 和老师或其他同学分享与交流, 从而增强了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学生看完微视频后, 要及时完成进阶检测。也可以让学生边学边检测, 即学了一段微视频后就检测, 做对了, 才进入下一阶段的视频学习。如果做错了, 学生则需要根据相关提示继续学习、观看原来的微视频, 直到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后, 才学习下一段微视频。检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发现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二) 课堂活动, 内化知识

在翻转课堂中, 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并不是在课前的学习, 而是在课堂活动中。翻转课堂通过将知识传授转移到课前, 释放出课堂时间用于学生知识的内化。翻转课堂中课堂活动的环节主要是:“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检测提升—归纳总结。”教师依据学生课前学习情况对课堂活动进行调控设计, 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完成知识的建构与内化。

1.提出问题

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存在认知差异, 因此他们在自学完微视频后会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事先将教材和教学内容研究透彻, 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想问题, 预先估计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或生成的问题。课堂上, 教师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提炼出一些有价值、值得探究的问题向学生提问, 或者将教师预先估计的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典型问题向学生提问。如“三角形的中位线”这节课, 学生自学微视频了解了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它有哪些性质, 但对性质的由来及应用可能未作深层次思考, 教师可提出下面一系列问题:① (结合图2) 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②你能说出三角形的中线和中位线的区别吗?③ (情境中的问题) 你的测量方案是什么?有什么依据?④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涉及哪些数学思想方法?等等。

2.合作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或者将问题按类型或难易程度分成不同的讨论组,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 师生互助、生生互助的方式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探究知识的疑难点和易错点、解题过程中的注意点, 归纳涉及的知识点、考点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等, 以形成共识, 实现知识的内化。值得注意的是, 合作交流一定要在学生自主思考、独立探索的前提下进行, 只有经历自主思考, 学生才会有自己的想法, 并在组内交流。另外, 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 密切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以及各组讨论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引导和调控;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中的多种结论, 特别注意和自己备课中预设不一致的结论。同时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平台反馈的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 适时提供个别指导。

3.展示点评

根据合作交流的进程, 教师适时组织学生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 及时掌握并调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状况。对学生在合作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 (包括交流过程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 , 教师要做出适当提示、及时点拨与解析;对学生思考不全面、回答不完善的问题, 教师要及时设问与追问, 或做出变式提问,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 直到理解变成准确、全面、深刻为止;对展示中出现的多种解题方法策略, 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总结, 以达到方法策略的最优化;对学生在展示中的表现, 教师要及时作出恰当的评价, 给予肯定与激励, 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检测提升

教师还要在课堂上适时安排相关的检测题, 检测内容应紧扣教学目标, 应突出训练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和中考高频考点, 以帮助学生将一点一滴的知识融会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建构知识, 教师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点拨解惑, 从而促进他们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内化。如“三角形中位线”这节课的检测设计:①在四边形ABCD中 (图3) , E、F、G、H分别是A B、BC、CD、DA的中点, 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为什么?②改变四边形A BCD的形状, 四边形EFG H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说理”等活动总结出“中点四边形”的特征, 在发展有条理的表达能力的同时, 体会了通过添加“对角线”将四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中位线的化归思想, 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5.归纳总结

在课堂活动的终结阶段,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堂活动过程中的收获与困惑进行总结, 如核心知识点、所涉及的解题方法、数学思想方法、自学时遇到的问题解决与否、小组学习中的参与度、还存在什么疑问, 等等。一方面, 引导学生梳理零散的思绪, 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使之系统化, 从而实现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 引导学生对过程与方法、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总结, 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技能的形成, 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 为后续数学学习积淀正能量。

(三) 课后反思, 评价反馈

课后, 教师要组织学生对课前自学情况、课堂活动的参与情况、知识的达标情况作进一步的反思, 反思有哪些收获、有哪些不足, 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发布至网络平台 (如班级QQ群空间或博客等) 与同学分享。教师要倡导、鼓励学生相互评价, 自己也要及时给出综合评价与反馈指导, 在促进学生学习方法与技能不断完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断升华的同时, 自己也能从中获取有益的教学反馈信息, 以调整并改进自身的教学策略。

上一篇:屋顶花园与城市建筑下一篇:现代建筑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