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2024-07-27

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共10篇)

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篇1

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 年) 》[1]的文件精神, 各工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纷纷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 建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师辅助学习的教学模式, 通过使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手段, 开展发展性评价体系,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恰到好处的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授课融合成一体, 实现了发展规划的要求。

网络数据库系统是一门面向实际应用的课程, 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技术实践性。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到传统的网络数据库系统教学过程中, 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 学生可在授课前自主学习相关理论, 在课中教师的指导下研讨并实现真实的网络数据库开发项目, 这将大幅度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从而无缝的实现工科院校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网络数据库方向人才的目标。

一翻转课堂

1 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 (Flipped Classroom) 就是教师借助网络平台上传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 学生需在课前自行下载并观看该教学资源,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并提交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课堂上教师将通过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究式等教学活动, 完成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协作探究从而强化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部分文献[2]又将该教学模式称为“颠倒课堂”。翻转课堂通过将知识, 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颠倒, 将知识传授移到课前完成, 知识内化则安排在课堂中完成。[3]

翻转课堂具有学生自主学习且为教学主体、教师成为导师、师生互动交流、学生不会因为缺席而导致知识点遗漏、教学资源及知识点永久保留、学生全部参与教学且可获得活动个性化训练等主要特点[4]。

2 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

翻转课堂最早是由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Aaron Sams和Jon Bergmann提出[5]并应用的, 随后他们发现该教学模式比传统授课效果要好很多。这种教学模式很快在美国甚至各发达国家的教育界中流行起来, 并于2011 年被加拿大《环球邮报》杂志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6]。

目前, 我国教育界学者在这种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2012 年杨刚等人详细阐述了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7];张金磊等人在研究国外教学案例的基础上, 提出了翻转课堂常见的几种教学模型[8];曾贞等人讨论了翻转课堂的特征和常见的问题, 给出了个别教学成功的典型案例[9];马秀麟等人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的教学过程中, 得出该教学模式对知识点的内化和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确有帮助的结论[10];2014 年周霞、金鑫、申华等人[11,12,13]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各自院校的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活动中, 初步完成了教学案例和架构的设计工作, 但他们仍存在翻转课堂进一步应用和教学案例不够细化等具体问题, 需要更为细致的研究。总之, 从目前的文献表明, 我国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育, 而在工科院校尤其是针对计算机专业具体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的成果较少, 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和教学方法的补充。

二传统网络数据库系统教学的现状

1 教学方式的问题

网络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编程人员所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目前, 我国各工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均普遍开设了网络数据库系统课程[14]。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发现, 传统“网络数据库系统”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教学内容不够新颖, 缺乏对实际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

(2) 教学手段和形式不够生动、过于陈旧, 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3) 教学实践和实验学时不够, 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

(4) 现有教学资源的利用不够彻底, 新的信息技术没有应用到教学中来。

2 学生学习的特点

由于网络数据库系统是专业基础课程, 因此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通常为大二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及谈话等方法发现, 这一时期的学生在学习网络数据库系统课程时存在如下特点[15]。

(1) 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差异巨大。大二的学生在计算机专业技能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在总体上还存在技能水平的巨大差异。少数学生可以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办公软件、网络环境甚至进行软件开发;绝大多数学生计算机技能水平只局限于网络操作, 不能进行更深一步的软件开发;少数学生由于家庭等经济方面的原因, 很少或从未操作过计算机。

(2) 技能知识学习兴趣参差不齐。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技能水平的学习兴趣差异较为明显。有些学生已经意识到了计算机技术尤其是数据库技术对他们的专业、生活和未来的就业所起到的作用。因此, 他们具有很浓厚的学习兴趣, 能够做到积极主动且举一反三最终达到融会贯通。

三翻转课堂的网络数据库系统教学模型

1 模型设计

当前, 支持翻转课堂的模型众多, 笔者根据文献[15]所提供的模型并结合网络数据库系统课程及本专业学生的特点, 确定了本门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将课程的教学活动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课前, 师生各自具有不同的教学任务, 教师主要负责归纳教学资料, 重点录制教学视频,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传至网络环境中, 学生则登录网络教学平台, 下载并自学相关的学习资料, 总结汇总问题, 及时与教师在线交流, 消化理解网络数据库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课中, 教师辅导学生完成具体网络数据库系统开发案例的创建过程, 为每个学生确定具体问题并创建独立探究、交流学习和程序展示的机会, 方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网络数据库开发的相关技术;课后, 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完成对学生的评价点拨, 学生则及时给出意见反馈, 教师进一步督促学生复习, 巩固知识点的掌握。

2 网络平台构建

网络数据库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所采用的网络教学平台结构如图2 所示。该结构是一个B/S模式下的三层结构, 分别对应着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其中功能层是由教师功能界面和学生功能界面组成, 是教学平台的核心, 也是翻转课堂得以成功实施的技术保障, 用于完成师生信息传递的功能;数据层为功能层服务, 是存放翻转课堂所用到各类教学资源的所在地, 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生学习记录、师生在线交流记录、教学资源视频信息和习题答案等;表示层则是师生登录教学平台的方式, 主要是通过WEB浏览器进行登录。

3 教学过程设计

从图1 可知, 网络数据库系统课程实施“翻转课堂”的授课方式, 其过程设计主要分成三个方面, 分别是课前设计、课中设计和课后设计。

(1) 课前设计。课前设计是本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的前提保障, 因此这一阶段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必要的课前预备。教师应提前归纳下次课所需要的教学资料, 提供一些视频资料、PPT课件、知识点明细表和必要的参考书等资源,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传至网络环境中, 并给出必要的自学说明。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源一般分为两个级别, 分别是基础类级别和扩展类级别, 以满足不同素质学生的学习要求。在上传的教学资料中, 视频资料为核心, 要求教师根据每次课的教学目标制定1 至3 个视频资料, 每个视频资料介绍一个网络数据库开发技术的知识点或介绍一个数据库开发案例, 并配置一个关键点说明文档, 以方便学生自学。笔者使用的视频资料制作软件为“屏幕录制专家”, 因为该软件具有免费、制作简单、录制的图像声音清晰等优点。当教学资源上传完毕后, 教师利用QQ群向学生发布通知, 让他们及时登录网络教学平台下载自学。学生根据视频资料所配置的关键点说明文档, 结合教师发布的其它辅助的学习资料进行自学。学生总结学习到的知识点, 记录发现的问题, 并将这些自学记录及时汇总至小组长。小组长于开课前一天将这些记录反馈给教师, 接受教师的考核和分析, 以便确定课程讲授中的案例和重点。

(2) 课中设计。课中设计是本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的关键, 要求学生和教师密切配合, 充分发挥“学生主导、教师辅助”的新型教学思想。因此, 该阶段分成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本文假设每次课程进行90 分钟。

教师先用15 分钟归纳总结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学生自学情况的考核分进行通报, 展示评分细则, 布置本次课程的教学案例, 给出案例实现的最终目标。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布置好的案例任务, 预计需要50 分钟。期间, 学生可向教师提出某些数据库开发的具体问题, 由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展示程序作品, 预计需要15 分钟。由学生主讲, 全面展示其开发的程序作品, 介绍关键命令或技术的实现过程, 教师和其他学生参与评价和讨论相关技术, 确定作品是否可进行优化以及如何优化等问题, 从而更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网络数据库开发技术和其自身所存在的不足, 课下加以完善。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开展情况, 预计需要10 分钟。教师根据课程的开展和学生的表现情况对课程进行全面总结, 进一步提升本次课程的授课重点, 对优秀学生进行表扬, 对怠课学生进行批评, 给出本次课程的考核结果和下次课程的时间规划。

(3) 课后设计

课后设计阶段是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网络数据库开发相关技术后的一个固化过程, 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 该阶段的设计主要分为意见反馈、评价点拨和巩固练习三个方面。

意见反馈。由学生完成对本次课程的意见评价, 给出优点和不足以及改进建议, 将这些意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传给教师, 教师汇总后进行分析, 完成对今后课程开展的优化工作。

评价点拨。学生将课中未完成或需优化的程序作品课下完成, 上传至网络环境中。教师下载点评, 将评价上传给学生, 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进一步理解网络数据库开发的相关技术和知识点。

巩固练习。由教师上传本次课程全部知识点的习题, 由学生下载练习, 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所理解的知识点。

四教学模型实施效果分析

1 实验过程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是采用传统班和实验班同步进行的授课方式, 其对象是计算机专业大二学生, 每班学生人数为30人。在授课前分别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其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的内容显示, 传统班和实验班的学生在网络数据库系统的相关理论和技能水平方面基本相同, 几乎都刚刚接触网络数据库。

在近四个月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对传统班采用“教师授课为主, 学生练习为辅”的教学方法, 对实验班则采用本文所用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期末考试成绩、问卷调查和教师自身感受等方面显示, 采用“翻转课堂”的授课方式, 其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技能技术及学习兴趣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的授课方式。

2 成绩对比分析

将传统班和实验班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由高至低进行比较, 得出成绩对比图如图3 所示。经计算, 传统班的平均成绩为71.6, 实验班的平均成绩为75.23。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比传统班的平均成绩高出3.63 分。

若将传统班与实验班学生期末成绩按分数段人数百分比进行统计对比, 则其对比图如图4 所示。由图可知, 传统班五个分数段人数百分比分别为:0%、36.67%、23.33%、30%、10%;实验班五个分数段人数百分比分别为:10%、33.33%、36.67%、10%、10%。实验班的优秀率高于传统班10%, 良好率几乎相当, 中等率高于传统班13.34%, 而及格率降低20%, 实验班的总体成绩明显优于传统班。

成绩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基于翻转课堂的授课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网络数据库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其解决具体问题的技能水平。

3 问卷调查分析

期末考试结束后, 笔者分别向传统班和实验班发放了30份问卷调查, 其目的是想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满意度及意见建议。通过汇总调查表, 发现传统班的学生大多数希望采用“翻转课堂”的授课方式, 而实验班的学生则几乎完全认可了这种授课方式。实验班的学生普遍认为, 采用这种授课方式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增加了与教师交流的机会, 学到了许多网络数据库开发的实用技术, 增强了开发程序的信心, 体会到了技术交流的快乐。在调查问卷中, 部分学生也对“翻转课堂”的授课方式提出了三点建议。其一是希望教师及时上传教学资料, 以便学生能更早的安排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其二是希望教师延长学生程序作品的展示时间, 增加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 教师多给予学生程序作品正面的点评和鼓励。其三是进一步改进网络教学平台, 增大其带宽, 减少网络延长。

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篇2

让教学从教师教为主转向学生学为主;让学生学习,从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让教学更加适应学生个体需要等。一直是教育研究界和实践者共同探索和追求的理想境界。

起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翻转课堂的模式即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视频和其他教学材料;课堂上,师生一起解决问题,完成作业。这为班级授课制背景下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的个性化指导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课前的视频或其他材料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自主掌控学习进度,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求教同学、老师或家长。

有了对知识的基本理解与把握,课堂上,可以进行更深入的讨论研究、更多的练习应用。当然,课前没有学会的,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重点指导和帮助。最终达到让班内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学习内容,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的目的。

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符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规律,为因材施教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我国不少中小学教师也开始尝试与探索。

实践中,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学,是老师们共同的感受,然而,在我国当前的背景下,完全实施“课前在家看视频、课堂内讨论交流写作业”的美国式的翻转课堂实践,有些不太现实。不过,一旦看清了翻转课堂的价值所在,理解了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主体、教师助学”的本质,有着丰富教育智慧的中国人,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很快就创造性地探索了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实践。

因而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中、温州二中等学校,就有了如下的和翻转课堂有关的新名词。

家校大翻转

这是美国翻转课堂实施的原样,教师事先录制微视频,布置进阶作业,发给学生,学生前一天在家观看视频和其他学习材料,完成进阶作业,通过学习的平台提交给教师;第二天,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课堂教学,例如,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收获,提出学习问题或困难,大家共同解决,学生能够解决的就由学生来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来帮助。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拓展、探究创新等。

校内中翻转

如果所有学科都按照上述家校大翻转的形式,显然,在当前的学校实践中,有些学校不易做到。因而,就有了校内中翻转的概念。即一个单位的教学内容,比如语文课中的一篇阅读文章,或者数学课中一个原理的学习,本来就需要两课时的教学时间。翻转课堂模式下,第一课时的时间,由学生在课堂上自学视频或其他学习资料,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提交给教师;到了第二个课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组织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更多地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练习等。

课内小翻转

这样的翻转是在一节课内完成的。一般而言,对于较为容易理解的内容,比如政治课、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教学视频中的介绍或案例,增强学生的体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讨论交流,教师及时地加以点拨和引导。

此外,有教师提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需要制作和观看视频,如果学校或学生没有电脑,是否可以实施翻转教学的问题。

我们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有了齐全的设施设备,可以帮助实施。若没有电脑设备,尤其是学习的平台的支持,同样可做。

在和山东济南历下区教育同仁们交流时,就有了视频翻转和文本翻转的词汇。

视频翻转。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知识讲解,学生观看视频,完成作业并提交,在学习的平台的支持下,教师及时掌握学情,有针对性地教学。

文本翻转。也有学校教师因没有录制视频,就以原有的导学案或学习单为载体,让学生实现自学教材或提供的其他资料,完成导学案或学习单上的作业,交给教师,教师逐一批改学生的作业后,再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当然,这样教师花费在批改作业上的时间就比较多。

这两种形式,内涵本质一致,都是为了让学生先行自主学习,能够学会的就不再教了,学不会的,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充分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教学更具针对性,让课堂教学效益更高。

从以教学为主走向以学习为主,是未来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翻转课堂实践则是真正实施“从教学走向学习”的良好载体。因地因校制宜,灵活实施,稳步推进,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是应有的态度和所需把握的原则。

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篇3

关键词:翻转课堂;ARCS模型;学习动机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目前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倦怠和手机等智能设备依赖症等问题,分析根源大致体现在传统教学手段落后、学生参与和实践操作机会少、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反馈不及时等方面,由于无法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便成了教室里的“低头族”。而近年来风靡世界的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恰好可以为上述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一颠覆性的教学理念正逐渐被更多的学校所接受,也许会发展为教学改革的一波新浪潮。

本文利用学习动机理论中的ARCS模型的各个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与整合,将其视作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本土化应用的一个助力,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始,真正意义上实现课堂的“翻转”,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教学工作效率。

1 核心概念扫描

1.1 翻转课堂认知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1]。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聽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1.2 ARCS模型认知

ARCS模型又称动机激励模型,是美国心理学教授凯勒(Keller)在1983年提出的一种以学习动机为核心和出发点的教学设计模式。当时,他接到一个任务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怎么培训教师来进行教学设计,来激励他们的学生愿意学习。他分析了很多有关学生激励的论文、研究报告,最后总结出来注意(Attention)、关联(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action)四个基本要素。可以将这四个基本要素作为设计教学活动的主要支架,从而指导教学活动和策略的设计。与其它动机机制相比,ARCS模型不但关注动机的激发,更

重视动机的维持,强调外部设计对内部动机生成与维持的促进作用。[2][3]

2 利用ARCS模型实现课堂翻转的教学设计思路

高校教师要想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翻转,改变学生当前懈怠的学习现状,关键是要立足于对教学原理本身的理解给予精心的教学设计,尤其要重视如何将一节课分解成若干个时间单元,通过微课程、视频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充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者能够积极地、有效地、持续地、可迁移地进行主动学习,其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是关键。在ARCS模型视角下,动机的激发只是一个原生动力,是否能够有效地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让学习者体验学习的满足感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迁移才是最终目标(学习动机的激发过程如图1所示)。本文以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为例,结合ARCS模型的四个基本要素,初步探讨该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图1  学习动机的激发过程

2.1 多种手段激发注意力

本文通过观察发现,大多数教师在课程导入时都会做一些导入,以期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关注教学内容,例如播放音乐、视频等,吸引学生的兴趣,继而过渡到教学主体。然而“言归正传”之后,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便直线下降了。其实在心理学中,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的就是把学生无目的、无需意志控制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目的、有意志控制的有意注意,最后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变有意注意为有目的无需意志控制的有意后注意。

教师若要引发学生注意,往往要经过这几个步骤:

首先让他知觉上能够关注到,比如有个刺激给他,这样的知觉唤醒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可能是给他讲个故事,或者让他突然发现“这个现象和我以前想的不一样”;知觉唤醒的下一步就是激发他们的好奇,探索欲。这种好奇和探索,教师可以因势利导的出一些问题。

此外,教师还需要用一些手段来帮助学生维持保持兴趣和注意。具体来说, 可以使用多种策略(如游戏、角色扮演、动手操作等)让学生能够参与进来,也可以用多媒体,不同的多媒体来表达内容(如使用微课、慕课等短小视频取代传统的面授等),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风格的需要。这种变化的多样性也会让学生感到很新奇。教师有时候会很幽默,讲一个故事或者放一段小动画,学生也容易把注意力调起来;抑或是产生冲突,跟他过去的理解不一样,他感觉到别扭,不协调,这些都是有可能引发学生注意的地方,另外还可以通过举例子、讲故事、评论实事热点的方式把学生带入到我们希望他关注的一些问题点上来。应用在《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在介绍“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培训师”时,教师就可以把自己的所准备的激发学生注意力的心得分享给学生,学生在感同身受的过程中也实现了知识点的理解和强化,在今后自己作为培训师给学员授课时可以参考借鉴甚至是改进创新。

2.2 将新知识点与现有知识或情境相关联

在ARCS模型的观点中,为了有效激发与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不但要求将核心学习内容明晰化,使其能够指向并引导实现核心的学习目标,还要将学习内容与工作、生活情境相关联,锻炼学习者能够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点,并将知识点在工作生活场景中有效应用的能力。也就是说,如果能将新的知识点和已学过的的知识点、具体的工作生活场景进行关联的时候,学生会把新的知识点记得更牢,学得更好。

当教学设计能够和学生的需求相匹配的时候,关联性就建立起来了。关联性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跟他已有知识进行关联,和他已有经验进行关联。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把新学的知识和现实的问题相关联。

此外,还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让你学这个东西。学完这个东西,你就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样的目标导向也会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有时候学生也有各自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理想,或者说现在的一种要求例如在《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课程中关于“职业开发”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涉及的新知识点较多,但可以将学生参与过的“职业生涯课程设计”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相关联,大多数学生都有过设计自己职业生涯规划书的经历,因此在介绍职业开发理论和职业生涯发展模式的时候,学生就并不会感到陌生,同时也通过知识点的教学,将职业开发原理和学生即将面临的找工作相结合,帮助学生寻找出几项符合自己兴趣和特质的工作,重点去准备简历和面试,都起到很大的帮助。因此,让学生觉得学的知识有用,这样学生也会产生学习的兴趣;用一些熟悉的或者他已经有经验的事例来做导入,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2.3 合理设置目标增强信心

本文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可通过教师给学生设定目标和期望。同时设计达成这一目标的路径,并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一些框架和支持性的建议,甚至把问题步骤化,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前进。帮助学生完成他的目标,从而建立起他的信心,让他能够觉得“经过自己的努力,我能够完成,能够达到” ,这个过程中逐渐产生的信心会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越来越爱学习,也很难随着学习热情的减退而消失。

然而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依然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并没有考虑不同程度的学生实际情况,滔滔不绝地把自己准备的内容讲完,結果却并不理想。学生普遍反映不能理解基本知识,更无从应用,逐渐导致了教师上课身心俱疲,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质量评价和测验成绩都不佳的状况。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欠缺,主要反映在没有帮助学生设置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或者形同虚设),更没有对所设目标进行反馈,学生无法从实现目标的成就感获得自信心。

例如在给学生讲授如何设置培训目标的时候,就可以把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结合起来,即一个有效的目标要符合明确性、可衡量性、可完成性、现实性和实效性这五项特征,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SMART原则给自己设定课程学习目标作为巩固练习,教师在课堂内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反馈,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学生达到了目标, 应该归功于他的努力,而不是聪明的结果;如果学生失败了,作为教师可以帮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是时间花费不够还是获得的资源和支持不足等,因此,对学生的过程反馈也会帮助他建立信心。这样一来既实现了教学方式的翻转,学生掌握了新的知识点,每一名学生又设定了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大大增强了自信心。

2.4 客观评价提升学习满意度

经典的学习动机理论中指出,“学习的高动机依赖于学习者是否能够从学习经历中得到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获得了满足,那么就会更加热爱学习, 对以后的学习会有一种期待感。”[4]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与学生的深入沟通,学生反映关于学习的满足感通常聚焦在“当我做完作业或练习,学了这个单元之后,我会觉得我学的知识很有用,或者说我做得很不错”或者 “这确实是我努力的结果,只要我努力了,就能得到这样的成果,就能够实现我的目标,成为我想成为的人”这两个方面。

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尤其是对学习评价的设计,更加要考虑以上观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任务的时候,可以尽量模拟真实的场景、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努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达到目标,并且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设定公平合理的评价方式,这一点至关重要。

例如,可以借鉴《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中培训效果评价的模型,引导学生对每一阶段课堂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并邀请小组成员或者邻组的同学根据自己表现给予评价,然后把评价结果与教师进行第一时间的反馈和沟通,教师对学生已实现的目标进行鼓励和提出后续的改进方向,同时实现了课堂的翻转和学生学习满意度的提高。

3 结语

《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书本的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却非常重要,若无法掌握并充分理解课程中的学习理论和培训流程,便无法将其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去。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实现时代的号召和当下的现状,教学思路要创新,教学方式要改进。教师借助翻转课堂的理念能够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ARCS 动机模型,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关联性、自信心和满意度有机结合,形成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动机体系,无论是缓解高校大学生“低头族”、学习倦怠现象,还是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建立更为融洽的师生关系都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8):46-51.

[2]Keller, J. M.The systematic process of motivational design[J].Performance & Instruction, 1987,26(9):1-8.

[3]Keller, J. M.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Instructional Design[J].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1987,10(3):2-10.

[4]崔美玉.ARCS 学习动机模型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10):70-73.

基金项目:

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篇4

初中物理教师通过翻转课堂对班上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一般在开展课堂教学工作前会采取微播的手段对学生推送相关学习视频,该类学习视频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很多物理教师都存在相同的问题,就是:教师应该如何才可以掌握学生实际预习情况、若教师无法掌握学生预习情况将如何有针对性地对整个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计[1].物理教师想要掌握学生实际课前预习情况,不仅应该对学生推送相关学习视频,同时还应该为学生布置一些开放式题目,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自主研究欲望.

例如,物理教师在讲授苏科版初中二年级物理上册“望远镜与显微镜”相关内容的时候,能够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有效引导学生欣赏准备好的多媒体视频.通过欣赏该视频,学生可以看到人们采取望远镜观看远方事物以及采取显微镜观看微小事物的情况.在视频里面,物理教师需要提出问题,平面镜、望远镜以及显微镜都属于镜子,为什么平面镜无法获得望远镜以及显微镜的观看效果.物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显微镜以及望远镜组成结构,使学生明白显微镜可以由两个凸透镜组成,望远镜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凸透镜组成,另一种是由一个凸透镜与一个凹透镜组成,其中凹透镜目镜度数相对较大,当光进入这两种透镜之后将发生折射现象,从而获得显微效果或者是望远效果.等到学生结束视屏观看过程之后,物理教师能够为学生布置相关题目.

例如,如果有两条光线透过凸透镜,那么这两条光线经过折射过程之后,光线以及主轴交点在什么位置?并且选择身边的器材通过实验证实自己的结论.该道题目属于开放性比较强的题目,若物理教师仅仅让学生口头表达出问题具体理论答案,那么学生极有可能通过互联网搜索标准答案,物理教师就不能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掌握其实际课前预习情况.可是若物理教师为学生布置开放性比较强的相关题目,那么学生就很难搜索获得标准答案,不得不自主思考以及自主解答习题[2].学生解答习题的整个过程中,极有可能碰到相应的学习障碍,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在解答习题的时候对物理教师提出自己所困惑的问题.

初中物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通过FIAS分析模型里面的具体开放会话原理,也就是上述案例的教学方式,物理教师给学生带来封闭式会话,如果该类会话里面仅仅存在一个唯一答案,那么学生就极有可能一直保持沉默的态度,不愿意进行对话;而如果物理教师给学生带来一个比较开放的会话,那么学生就能够依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提出相应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内化已经学习到的知识.

二、通过提问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讨论

初中物理教师开展课堂预习环节相关工作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大量物理知识,这样物理教师就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整合知识.该教学环节中,物理教师需要提出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使班上学生可以围绕该具有关键性的问题进行讨论.

例如,物理教师在讲授苏科版初中二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彩颜色”相关内容的时候,能够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光的色彩颜色有哪几种[3]?同时采用物理实验系统证实自己的结论.物理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以所在小组为单位对该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将小组讨论结果清晰地整理出来.

对于FIAS分析模型而言,依据其模型原理,物理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就有可能产生两个不同的结果,其中一个结果是学生没有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欲望,一般会表示沉默;另外一种结果是学生具有回答问题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并且非常愿意和教师进行互动.初中物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采取引用提问的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物理知识,想要防止学生出现沉默的态度,教师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形式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答案,共同讨论答案,这样学生就会在和小组成员交流以及学习的过程中,慢慢产生对所提问题的兴趣,主动和教师进行互动,直至获得问题的答案.

三、通过激励式方法不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拓展

初中物理教师有效引导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之后,能够采取让学生做习题的手段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很多初中物理教师都有这样的顾虑,即:若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拓展知识的积极性以及自主性该怎么办?对于物理教师而言,该采取怎样的激励方式有效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所学到的知识?

例如,物理教师在讲授苏科版初中二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在引导学生掌握课堂学习内容之后,为学生布置以下习题:

在焦距是5cm的凸透镜前面放置一个高度是2cm的发光棒,凸透镜后光屏就会出现一个4cm的像,请求出物体以及凸透镜之间的距离[4]?

只要学生能掌握课堂学习内容,就可以获得正确答案,即7.5cm.这个时候物理教师能够继续引导学生对以下习题进行思考:

想要屏幕上呈现一个高度为8cm的图像,其中发光棒以及凸透镜之间相隔5cm,并且只可以变换凸透镜的型号,为了获得相同折射效果,所采用的凸透镜具体焦距是多少?

一些学生可能觉得改问题难度比较高,不可以解答出来,这个时候物理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这种凸透镜的具体成像原理进行观看,总结该堂课所讲知识和相关成像公式,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该问题的答案.物理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向的同时通过激励的语言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和教师沟通交流,教师一边给予学生学习方向,一边用激励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的思考,学生将会愿意与教师交流,主动拓展问题.

物理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获得学习动力,依据FIAS分析模型具体模型原理,当学生学习中出现挫折时,教师应该明确其具体学习方向并且鼓励其勇敢突破难关,教师在学生遇到挫折的时候,给予学生学习的方向、鼓励学生突破难关,通过该类方法和学生进行互动,可以提高学生解决较难的物理题目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同时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知识.

摘要:弗兰德斯研究出来的这种FIAS模型属于与语言缓冲、教师语言以及学生语言有关的关系模型,若初中物理教师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时候应用FIAS分析模型具体原理,可以显著改善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对FIAS分析模型下初中物理翻转课堂的有效开展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FIAS分析模型,初中物理,翻转课堂

参考文献

[1]邵羿.基于FIAS分析模型的初中物理翻转课堂研究[J].科技资讯,2015,13(7):206.

[2]陈珍国,邓志文,于广瀛等.基于FIAS分析模型的翻转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以中学物理课堂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4,43(9):21-33.

[3]潘孝强.初中物理“翻转课堂”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12(8):65.

英语翻转课堂之教学关系的翻转 篇5

[关键词]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40044

传统初中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主,追求分数,走的是讲授式的路线,新课标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则提倡要翻转这种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要变“教授”为“引导”,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主体”。翻转英语课堂,以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以问题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在师生互动中促进学生构建知识,形成技能,这样的翻转课堂才能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以“境”激趣,变被动为主动

翻转课堂彻底颠覆了传统观念,提倡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过程中,而兴趣是影响学生参与的核心因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以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素材来激发其参与兴趣,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状态转变为积极的探究状态。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来看,在课堂中创设情境的方法较多,但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且要注重用情境引出课题和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

以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中的引导为例,该课时是围绕交通工具而展开的,在教学中先以“How did you come to school this morning?”而引出上学的话题,再围绕上学和上班问“How do you go to school every day?How do your parents go to work every day?”学生交流后可追问“Can you list more forms of transport?”也可采用猜谜的形式而引出新的词汇,如bike,bus,coach等,辅以图片,引导学生学习新词。翻转课堂所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喜欢英语,从怕到喜欢,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导入环节中创设情境,就是要让学生能说、能讲、能大胆参与,把课堂变成探究的场所。

二、以“问”导思,变接受为探究

Good evening.与Good night.都用于晚上,但前者是用于见面问好,后者则用于告别,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针对这样的知识点,教师总是采用讲授的方式反复强调。学生虽然在课堂中听懂了,一旦遇到具体的情境,又不知道如何应用,错误自然出现。翻转课堂提倡英语教学要变讲授为引导,那么,落实到英语教学实践中,如何变讲授为引导呢?实践发现,在课堂中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活动,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参与课堂中。

三、以“动”促学,变接受为构建

以往英语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方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安安静静地坐着听,很少有参与说和动的机会。翻转课堂彻底打破了这种模式,提倡课堂中要借助活动来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活动中构建英语知识。提倡以“动”促学生,就是要结合教学内容而设计丰富多样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交际情境中掌握英语知识,学会应用英语知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活动方式较多,如话题交流活动、对话操练活动、模拟情境活动,但无论哪种活动,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构建。

四、以“练”引用,变知识为技能

变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为翻转课堂,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练习作为英语教学中巩固的重要环节,不能走传统路线,而要“翻转”,让学生喜欢并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结合以往的英语课堂练习情况来看,单词以记忆后的听写为主,短语和句型练习以书面练习为主,练习方式单一,练习中缺少交际情境,学生在练习中的参与度并不高。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在组织学生练习时,一是要加大课堂练习度。如8B Unit 5中学习了enough to的用法后,及时组织学生用“主语+be+形容词+enough+to do sth.”的句型展开操练,巩固enough 的用法。又如学习soon after,come true,at one time,make sure that,the purpose of等短语后,引导学生综合短语而编故事,在编故事的活动中熟悉短语的用法。二是要注重以交际情境来引导学生展开操练活动。如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的学习中,围绕学生巩固和交通工具相关的单词,就可采用相互问答的方式讨论如何上学、父母如何上班等。

翻转课堂彻底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借助情境而激发学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以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和参与活动,变以往的讲授为引导;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辅以讲授和点拨,合作操练。如此,英语学习不再是学生所害怕的,学生变得积极了,课堂活跃了,英语教学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篇6

1.课前视频, 注重文本与生结合

课堂翻转以后, 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量大大增加, 但一旦完成一个轮回以后就都容易了, 因为只要教材不作太大改动, 短视频就只要小修改就能用了。

短视频的制作是很讲究技术性和技巧性的。 翻转课堂的短视频是传递知识的媒介, 如果只是将教师上课的过程录制下来, 那翻不翻转就只变成了一个能否节约课堂时间的问题, 还不如回归原来的教学方式, 能边观察学生反应边灵活应对处理, 效果更好。 初中生是一群主动和被动并存、自觉和被迫同在的儿童, 他们很大程度上对老师和教学方式都有依赖, 这就是同课异构会取得不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短视频作为翻转课堂中的第一步, 是否能吸引他们看下去, 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制作短视频时,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一般说来, 当下在中学生中流行什么, 班上学生大多喜欢什么是比较容易了解的, 而这些时髦因素在网络里很容易找到, 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它们与教学内容作有机整合。

《 对外友好往来》 是七下一单元的第六课, 讲述的是极为活跃的唐朝外交情况, 它属于繁荣开放的唐朝的一个重要部分, 与之相关的学生喜爱的有电视《 西游记》 、电影和游戏《 大话西游》 , 周杰伦《 爷爷泡的茶》 中有歌词“ 陆羽泡的茶, 像幅泼墨的山水画, 唐朝千年的风沙, 现在还在刮”也可以作为切入点, 因为陆为唐代茶学专家, 精于茶道, 而中国茶文化是在李隆基时期传入日本的, 当然这个弯转得大了点, 而且教材上也只是一笔带过;《 大话西游》 又离历史比较远。 所以我选择了《 西游记》 , 用画外音:“ 话说孙悟空大闹天宫以后, 被压在了五指山下, 唐僧将他解救了出来, 他从此开始跟随唐僧往西天取经。 ”三四句话配上电视《 西游记》 的主题音乐和序幕画面, 熟悉的音乐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 然后进入正题, 包括唐与三国的关系图, 以及标注在图上的联系两国的鉴真和玄奘, 模仿电视纪录片的配音语调, 都能让学生感觉这是一部短电视, 而不只是教学片, 随着上课铃响不少学生哼着《 敢问路在何方》 的曲调走进教室, 我就知道效果会不错。

2.课堂活动,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南京大学张金磊等人认为, 协作学习是课中环节的必要条件, 这个其实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而已, 翻转以后的课堂, 是基于课前视频的教学。 可以由学生就观看视频以后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然后展示, 如学案导学一般;可以教师先展示教学目标, 点拨引导后, 再让学生提出疑惑, 这样能够剔除题外问题, 略答、课后解决都有了依据;也可以首先由学生展示自己从短视频上学到的知识, 然后再合作学习, 练习或拓展巩固;还可以先由学生互相检查作业, 然后再就对方的作业问题作补充解释, 解决不下的情况下, 才在课堂上提出, 教师对此作出问题的归类, 然后组织探讨……总之必须围绕教学目标, 紧扣课前视频, 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选择适当的教学流程,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如上八下的《 土地改革》 一课, 在一个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强, 活跃度比较高的班级上课时, 我是让学生先朗读理解了教学三维目标, 然后再让他们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提问 ( 经过一年的熟悉, 学生已经掌握了解决目标之外问题的常规办法) , 然后对这些问题作归类, 将重叠近似的整合, 因为问题最终只有5 个, 因此我将全班分成了5 个小组, 让大家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参与讨论, 然后一一展示结果。 而在另一个学生比较喜欢安静思考, 不太乐于开口讨论的班级, 我选择的是, 让学生同桌互相检查进阶作业, 并根据自己的判断给出相应的评价, 如果产生异议, 则用纸条写出一二三, 交由下一环节的小组交流, 而这一交流是以小纸条传递的方式展开, 组员拿到纸条后, 找出对应的作业, 模仿以跟帖的形式在后面写上自己的评价和理由, 然后每组推荐一两人上台展示, 分别呈现成果和问题, 而且无论成果还是问题, 都要求说明思考的过程。

在网上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则寓言, 说一村里有两个年轻人甲和乙, 他们相约出去做生意, 当来到一个盛产布的地方时, 甲说:布在我们村里很值钱, 我们用手上的钱全部换了布回去一定赚钱。 乙深以为然, 于是两人买下了不少布匹绑在驴背上继续前行, 当到了一个生产毛皮的地方时, 甲认为带毛皮回乡能赚更多的钱, 于是将所有的布匹卖了, 换了一驴背的毛皮, 还赚了一笔钱, 而乙觉得布已经捆绑好了, 卸下、卖掉再换其他物品很麻烦, 就没有理会甲的提议。 甲不断卖出、买进, 赚了一笔笔的钱, 而乙则固守着自己驴背上的布匹, 等再次回到家乡的时候, 甲已经成为一个大富翁, 而乙只是用布匹换到了不多的一点钱。 在课改的进程中, 教师应该做勇于变通的甲, 翻转课堂就是甲换来的一个新商品, 我们不仅要勇敢地、不断地顺应社会接纳新的教学模式, 还应该在这个过程中, 多多考虑新模式有什么优势, 怎样才能真正发挥该模式的优势。 对于翻转课堂, 教师如能结合自己的教学条件和学生情况不断思索、调整、创新、发展, 那在不同的地方就可能会开出五颜六色的花, 生化成为具有不同地域特点的翻转, 关键是, 教师是否能有顺势而为的勇气和能力。

摘要:与其说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形式, 不如说它是一种教学思想, 因为在借鉴运用中, 我时时能发现其内涵与传统教育思想的不同, 与新课改的匹配。本文从课前准备和课堂活动两方面对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翻转课堂,运用思考

参考文献

英语翻转课堂之教学关系的翻转 篇7

一、以“境”激趣,变被动为主动

翻转课堂彻底颠覆了传统观念,提倡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过程中,而兴趣是影响学生参与的核心因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以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素材来激发其参与兴趣,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状态转变为积极的探究状态。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来看,在课堂中创设情境的方法较多,但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且要注重用情境引出课题和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

以8BUnit 1Past and present中的引导为例,该课时是围绕交通工具而展开的,在教学中先以“How did you come to school this morning?”而引出上学的话题,再围绕上学和上班问“How do you go to school every day?How do your parents go to work every day?”学生交流后可追问“Can you list more forms of transport?”也可采用猜谜的形式而引出新的词汇,如bike,bus,coach等,辅以图片,引导学生学习新词。翻转课堂所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喜欢英语,从怕到喜欢,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导入环节中创设情境,就是要让学生能说、能讲、能大胆参与,把课堂变成探究的场所。

二、以“问”导思,变接受为探究

Good evening.与Good night.都用于晚上,但前者是用于见面问好,后者则用于告别,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针对这样的知识点,教师总是采用讲授的方式反复强调。学生虽然在课堂中听懂了,一旦遇到具体的情境,又不知道如何应用,错误自然出现。翻转课堂提倡英语教学要变讲授为引导,那么,落实到英语教学实践中,如何变讲授为引导呢?实践发现,在课堂中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活动,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参与课堂中。

三、以“动”促学,变接受为构建

以往英语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方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安安静静地坐着听,很少有参与说和动的机会。翻转课堂彻底打破了这种模式,提倡课堂中要借助活动来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活动中构建英语知识。提倡以“动”促学生,就是要结合教学内容而设计丰富多样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交际情境中掌握英语知识,学会应用英语知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活动方式较多,如话题交流活动、对话操练活动、模拟情境活动,但无论哪种活动,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构建。

四、以“练”引用,变知识为技能

变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为翻转课堂,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练习作为英语教学中巩固的重要环节,不能走传统路线,而要“翻转”,让学生喜欢并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结合以往的英语课堂练习情况来看,单词以记忆后的听写为主,短语和句型练习以书面练习为主,练习方式单一,练习中缺少交际情境,学生在练习中的参与度并不高。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在组织学生练习时,一是要加大课堂练习度。如8BUnit 5中学习了enough to的用法后,及时组织学生用“主语+be+形容词+enough+to do sth.”的句型展开操练,巩固enough的用法。又如学习soon after,come true,at one time,make sure that,the purpose of等短语后,引导学生综合短语而编故事,在编故事的活动中熟悉短语的用法。二是要注重以交际情境来引导学生展开操练活动。如8B Unit1Past and present的学习中,围绕学生巩固和交通工具相关的单词,就可采用相互问答的方式讨论如何上学、父母如何上班等。

翻转课堂彻底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借助情境而激发学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以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和参与活动,变以往的讲授为引导;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辅以讲授和点拨,合作操练。如此,英语学习不再是学生所害怕的,学生变得积极了,课堂活跃了,英语教学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组织形式,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它更加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探索初中英语翻转课堂中教学关系的翻转,为解决初中英语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提供新的途径。

翻转课堂哪些不能翻转 篇8

为了能让“翻转课堂”在我国得以实现, 人们开始筹划开发大规模在线公开微视频课程, 从2013年8月开始, 纵贯京沪粤浙苏等14省, 涵盖中小学数学、物理、化学、历史、英语等主要学科, 集结小初高各20所名校, 以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中外名校研究中心为核心的华东师大慕课中心正式亮相。“MassivelyOpen OnlineCourses”的英文缩写“MOOC”, 汉语就是慕课, 意味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慕课联盟组织者旨在推出涉及的系统完整的微视频。

和PPT等多媒体引入课堂一样, 慕课联盟组织者推动的资源共享, 尤其是国内名校名师教育资源共享, 这对教育均衡和共同优质化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学习场地变得宽松, 时间增多, 不再被固定场所和时间所限制, 不再担心因为各种原因所落下的课程。比之前的纸质导学案预习, 容量更大, 携带方便, 多种选择, 可以反复观看。

然而慕课联盟带来的恐慌也是不言而喻的。众所周知, 从2013年起, 全世界的读者再也看不到纸质印刷版的美国老牌杂志《新闻周刊》, 2012年12月31日是她80岁的生日, 也是她最后一个生日。无独有偶, 走过2个半世纪的《大英百科全书》亦于2013年上半年, 与纸质挥手揖别, 一心经营电子版“全书”。《电脑必将 (不会) 取代书本》这场1999年国际大专辩论赛, 很多人至今还不能忘怀, 反方南洋理工大学的精妙辩论还记忆犹新, 可是现实如此的残酷, 世界知名杂志的电子化让人们感觉辩论总是在于理论。人们不由得忆起工业时代标准化流水线智能化让很多人曾经面临失业的恐慌, 人们还不得不面对实体店被网店冲击营业额日益惨淡的境况。所以, 当微课来临, 慕课联盟出现, 很多教师的心中开始恐慌, 对手中的饭碗能不能保住开始有了压力感。

一、教育的本质不能翻转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过程应该做些什么?要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虽然我们不能给教育下一个明确而又完整的定义, 但是大部分人认同, 教育就是要教会人学会做人, 学会做一个好人,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自然而然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培养“人”比“才”来得重要。因此, 培养健康人格才是教育的追求, 我们培养的人不仅仅是拥有一种技能、技术, 而是培养人的素养, 培养做人的大智慧。人类由采集渔猎的原始文明走向定居的农业文明, 再走向城镇化的工业文明, 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教育特征, 但是教育的本质从未改变, 如今, 社会发展到了信息时代, 人类的教育方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但是教育本质不会因此发生变化, 教育从来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 它包括身体的强健、人格的完善、审美的加强、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 这些都不能完全靠现代技术来完成, 需要系统的、完善的、规范的教育来实现。换言之, 现代技术的出现, 只是方便了人们获取知识, 但是不能取代常规的教育手段。

二、孩子的成长规律不能翻转

搜寻网络, “遵循孩子成长规律”会不断地映入眼帘。什么是孩子的成长规律?它包括:阶段性和程序性、速度的不均衡性、时间顺序性及统一协调性。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这些规律。如何做到遵循规律, 还要照顾个体差异?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观察、陪伴来寻找符合规律的成长方式。这种入微的观察、甄别个体的细致活, 不是机器、互联网、微课能独立完成的。更何况, 我们在遵循这些规律的同时, 我们还要开发孩子无限的潜能, 发现成长的空间, 而孩子的潜能开发就是在这些规律遵循中实现的, 这都需要教师的观察和引导才能实现。

三、孩子的情感需求不能翻转

教育先哲陶行知告诉我们,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 更重要的是满足情感需求和心灵交流, 而这些, 也恰恰是冰冷冷的机器不可以代替的。歌中所唱“电话再甜美, 传真再安慰, 也不足以应付不能拥抱你的遥远”说的这是这个道理。所以在移动智能技术发达的今天, 人们在享受便捷资讯的同时, 亦在更大声地呼吁:放下手机, 离开网络, 亲近大自然, 和朋友们面对面聊聊天。教育也是如此, 流水作业的电脑批改作业, 固然是快捷方便的, 也只是为人们提供一个不一样的工作方式, 永远不能取代老师面批面改的情真意切。孩子上课亦然, 和老师、同学面对面的沟通, 那些语言交锋和目光对视所产生的火花和智慧, 是人与机器的交流所不能达到的。

四、人的群体性生活特点不能翻转

培根说:“喜欢孤独的人不是神明就是野兽。”我们可从人类历史窥见一斑。从最初的洞穴群居迁徙、再到村落定居, 逐步发展到注重相对独立的四合院、单元楼, 再到如今注重私密空间的别墅、家庭办公, 后者虽然极具个性的私密空间, 也使得很多人无以对抗城市生活的孤独和重压。现在的都市人越来越重视邻里生活、社区联络, 教育也正在从象牙塔走出来, 和社会、社区、家庭形成教育网络, 这也正源于现代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情感的需求。人们发现, 合作比竞争更重要, 团结、友情是抵抗重压和孤独、消除隔阂的最佳方式。尽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人类不仅仅局限于现实生活中的群居, 而是扩展到了网络群居, 但是人们群居的属性没有改变。鉴于此, 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孩子们只要在家就把学习任务完成, 从此不需要出门了。就好像就算电视越来越多电影频道, 网络上越来越多在线电影, 人们还是愿意走进电影院, 看一场价格昂贵的电影一样, 微课学习, 只不过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平台和方式而已。

更何况, 知名杂志的破产也许和形式无关, 更关键在于它不能取悦受众的内容。华师大现代传媒专业教授陆连平就认为杂志存在与否:“内容!关键还是内容。”据来自科技资讯网站的最新研究调查显示:在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富裕阶层中, 不论是93%的喜欢阅读纸质版杂志的受访者, 还是86%的喜欢阅读纸质版报纸的受访者, 都远远超过7%的通过平板电脑等设备阅读新闻和杂志的受访者。可见某些纸质杂志的破产, 不能作为微课支撑的翻转课堂会使老师失业的论据。

那么, 在翻转课堂来临时代, 我们老师要做些什么?慕课联盟秘书长陈玉琨教授在接受《上海教育》杂志访问时给出了明确的答复:在慕课时代的教师就是要把“知识串联起来, 系统化, 进一步拓展深化”;慕课时代的教师应该注重“探究创新, 在课堂里直接完成研究性学习”。这样做的结果, 就是在竞争率增强和淘汰的可能随时存在的情况下, 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更高, 职业化程度更强, 也就意味着, 教师的社会地位会越来越高, 不可替代性越来越大, 真正体现教师是创新人才的培养着, 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

如果仍然有些老师惶恐不安, 我们还是回到最初, 看看什么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创始人乔纳森·贝格曼和亚伦·萨姆斯的问答能让我们更加准确地厘清翻转课堂的含义。这两位创始人用6个“不是”6个“是”来回答的, 他们用6个“不是”来厘清一些混淆, 他们认为不能把翻转课堂和在线视频、在线课程相等同, 翻转课堂没有企图用视频取代教师, 让学生处于无组织的无序学习, 翻转课堂更不会让整个班的学生都盯着电脑屏幕, 使之处于孤立学习的状态。他们用6个“是”来尝试给翻转课堂下一个简单的定义:翻转课堂是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相互混合, 把课堂内容永久存档使得学生就算课堂缺席也不会被耽误学习, 营造一种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 使得所有的学生都在课堂积极学习, 让个性化教育在所有学生身上得以实现的一种手段。

因此, 翻转课堂翻转的只是上课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时晓玲.全国20余所高中联手创建C20慕课联盟在线公共课.中国教育报, 2013-08-14.

[2]熠辉.调查显示绝大数美国富人喜欢阅读纸质报纸杂志.2011-08-02.凤凰网科技.http://tech.ifeng.com/internet/detail_2011_08/02/8120935_0.shtml.

[3]专访陈玉琨:慕课: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上海教育, 2013 (10A) .

[4]张跃国, 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 (3) .

[5]张金磊, 王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远程教育杂志, 2012 (4) .

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篇9

1 关于“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又称反转课堂,就是由教师设计课程视频,利用课程视频在课下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在课下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再一起协作探究和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简单的说就是改变“课上老师讲授,课下学生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一种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模式。

对于“翻转课堂”的探索研究,从1991年哈佛大学的物理教授埃里克·马祖尔(Eric Mazur)的初探到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TED大会上的演讲《用视频再造教育》将“翻转课堂”正式介绍给全世界,经过了较长一段完善时间。现将对“翻转课堂”的探索可形成下表,见表1。

2 从传统课堂到“翻转课堂”:教师角色转型的必然

随着高职教育的学习越来越多元化,传统课堂逐渐被创新型的“翻转课堂”所取代,教师必须学会从传统课堂的“主演”逐渐转化为“翻转课堂”中的“导演”,从以前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课堂中的“伙伴”。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教师能否准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改革的推进,而如何准确地转变教师自身的角色,就得先分析清楚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差异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快速而明确地完成从“主演”到“导演”角色的转化。

传统教学课堂一般实行教师课堂上讲解,学生课后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整个过程中师生缺乏交流互动,学生吸收知识较为被动。“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过程,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授人以鱼,教师课下制作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内容,课上师生就课程内容交流互动,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针对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区别详见表2。

在分析了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区别所在后,即可明确教师在“翻转课堂”中角色的转换,根据多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总结出以下几种“翻转课堂”中教师所具备的角色类型:

2.1 教学视频的设计者与编制者

在传统社会里,教师职业的角色定义为“传道、授业、解惑”,重点调教师在社会文化及知识方面的传承作用。在当代社会里,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设计者。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需要将课程内容编制成课程视频,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学视频来学习知识。而学生在课前的知识学习直接决定了知识传授的效果,因此,如何设计出吸引学生的教学视频就成为关键所在。教师在制作视频时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其编辑与剪辑的技巧,还需将丰富的教学经验利用视频来呈现,这就对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教师需假想学生,时刻反思如何吸引学生目光,使视频不单一乏味并通过提出思考问题等方式来实现另一种意义上的互动。只有确保了视频的连贯,知识体系的到位与内容的趣味性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2 交流互动的组织参与者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需帮助学生去发现知识,积极地参与到学生中去,并引导学生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吸收。为此就需要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与其同伴在深度交流中完成对知识的探索。学生作为“翻转课堂”的主角在课前完成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需教师予以有效引导,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同时进行知识的吸收内化。教师需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有着参与学生课堂交流的意识,组织并引导学生在知识交流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受常规思维局限,激励学生展示自我思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并非课堂交流的操控者,也不能完全旁观学生交流,教师需深入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与学生共同思考,全面多角度地去审视与探究知识,完成与学生真正的交流。

2.3 课后反思的辅导者与监督者

课堂交流是“翻转课堂”的灵魂,课后反思则是“翻转课堂”的升华。此时需要教师由传统的课后练习的局外者转变为学生课后反思的辅导者。在完成课堂交流之后,留以学生富有真实问题情境性的课后思考,能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通过实践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反思,通过收集数据、调查研究、整理综合等完成对知识体系的深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多方面的锻炼。“翻转课堂”使教师也成为课堂中的一员,其评价方式也从传统静态评价转变为互动评价,尽管内容与主体发生变化,教师依旧是教学效果的重要监督者。

3 小结

事实上,“翻转课堂”并没有完全颠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准确来说,“翻转课堂”是一种集合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双重特色的混合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的课上学生是主要“演员”,此种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翻转课堂”是以教学视频作为媒介来实现其教学知识的传授,制作出受学生欢迎的视频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不仅需具备专业能力,还需提高自身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其次,“翻转课堂”讲究师生课上交流,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够在课上组织学生针对知识深入探索,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课上既不做操纵者也不做旁观者,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探究,同时作为课堂的一员,全身心投入到学生的问题研究之中。再者,“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老师局外于课后练习,“翻转课堂”需学生自主完成课后反思,这就需要教师能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符合情景的课后思考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对课堂交流内容的升华与精化。

“翻转课堂”使教师从台前走到了幕后,使教师从“主演”转化为“导演”,在这种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教师准确地转化角色是顺利推进“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改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

[2]于天贞.从“主演”到“导演”:基础教育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转换及其路径[J].上海教育科研,2014.

[3]刘荣.翻转课堂:学与教的革命[J].基础教育课程,2012.

[4]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

[5]刘震,曹泽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3.

[6]刘健智,王丹.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

[7]李凑,刘赣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SWOT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

[8]Lage.M,Platt.G.The Intemet and the Inverted Classroom[J].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2000.

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篇10

1 翻转课堂的意义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的化学老师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在课堂中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并推动这个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使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翻转课堂的方法逐渐在美国流行起来并引起争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主要的核心理念就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翻转”,相比于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死记硬背”,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翻转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前学习,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之前利用教师提供的视频和相关学习资料进行预习,从中找出问题以及自己不懂的难点、疑点,利用课堂时间跟教师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和讨论,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学习概念以及学习内容,而且能够促进学生之间有效的合作性学习,更加能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性沟通和互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将时间利用起来,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更重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1]。网络视频课程作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有效的代替教师的部分教学工作,而且能够让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但是视频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地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真实互动,所以在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时候要充分掌握好利用视频教学的“度”。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将课前预习学习时遇到的难点、问题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反映给教师,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帮助解决,这样不仅教师可以在整个过程中顺利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进展,而且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2 认知负荷视角下的翻转课堂

相关学者研究表明,认知负荷分为三类,包括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以及相关认知负荷,简单来说,内在认知负荷是由学习材料的难度以及个体体验知识所决定的,因为学习材料具有种类、复杂性等特点并且这些特点是确定不变的,所以学习材料本身需要的内在认知负荷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其次外在认知负荷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没有贡献的心理活动所引起的,比如学习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对学生没有起到直接的影响和效果,这时就会产生额外的负荷,外在认知负荷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一种存在。最后关联认知负荷是指帮助构件图式和图式自动化的负荷,关联认知负荷正好与外在认知符合相反,关联认知负荷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认知负荷,关联认知负荷能够科学有效的促进学生更好的将认知资源合理的分配到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去[2]。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知识内化的阶段,课前训练的作用能够体现最大化,第二次知识传递的时候就能够充分为学习元素以及管理信息的复杂性留下了较大的空间,课前训练效果越大,翻转课堂教学成果也就越理想。

3 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

相关研究者认为科学应该是在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学习者形成新的推理模式,对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很重要,能够直接影响学生与教学工作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时候,第一个阶段首先是探索,也就是说,在最低限度的指导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先提出几个问题,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材料对其进行探索。在进行探索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不同类型的问题,并且根据学生自己的思维思考模式来对问题进行推理。第二阶段就是解决问题,在第一阶段学生发现问题之后,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并且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对知识的诠释来获取知识。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学生要将这些概念以及学习方法用到新的领域当中,合理的扩展适用范围,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通过重复练习不仅能够获取有效的知识,而且能够获得新的思想,并且提升自己的思维思考模式。

在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有效的利用视频教学可以使翻转课堂教学成果更加顺利,利用视频教学主要包括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和提交视频反馈这两个方面,教师在给学生观看视频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对相关概念、定义进行解释,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利用这些概念和定义,并且要求学生在观看完视频教学内容之后,要及时作出反馈提交总结[3]。通过学生总结和完成视频教学内容的问题,教师能从中看出学生的学习整体情况以及每个学生的优劣势,这样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质量和水平更好的安排课堂教学活动。

4 翻转课堂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通常是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指的是教师通过课堂授课将知识内容传达给学生,而知识内化则是指学生需要通过课后作业、实践操作来完成的;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翻转课堂则颠覆了这种教学形式,翻转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是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后进行完成,知识内化则是需要在课堂上经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以及相互协助来完成的,这种教学模式形成了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其中一个核心特点就是在课堂上充分减少了教师的讲授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做学习活动时间,这些学习活动应该基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让学生能够在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在整个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翻转课堂有效的将课堂内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外,在不减少知识量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性,学生可以充分提高自己对于只是的理解程度以及理解能力,并且当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课堂中的交互性就能够被很有效的应用,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评价反馈,找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点,客观的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以后的学习能够更好的掌控。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高效地应用在教学之中,教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录制视频的质量、学生进行交流的指导、学习时间的安排、课堂活动的组织,都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对教师信息素质能力的培训,在视频录制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录制情感丰富、生动活泼的教学视频,避免死板、单调的讲述。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要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理论前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学习是人这一生从小到大都需要做得事情,也是人类最有价值的活动之一,而时间作为所有学习活动的基本要素,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只有保证充足的时间才能对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成绩有所保障,翻转课堂就是利用“节省”时间的特点最大化的完成教与学的时间分配,翻转课堂的关键之处在于教师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利用课堂中的有效时间,来完成教学质量的高效化、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最大化。

5 结束语

在课堂教学中,以往传统课堂多数都是以讲授为主,即使学生通过预习对该部分内容有所了解,但是在课堂上仍然要讲解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但是翻转课堂的运用就能够在节省时间的基础上有效的帮助学生们解决他们在预习当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在翻转课堂上,教师要适当的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而且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小组协作能力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上时间帮助学生有效的实现个性化学习,从而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目的和意义。

摘要: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行业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和探究,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翻转课堂是一种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活动相互颠倒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科学合理应用,能够让学生的认知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学习质量、水量和效果。

关键词:认知负荷,翻转课堂,典型模式

参考文献

[1]孙崇勇.认知负荷的测量及其在多媒体学中的应用[D].苏州:苏州大学,2012(08):33-35.

[2]金陵.教育技术协同创新与多元发展[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05):59-63.

上一篇:器官结构下一篇:组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