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系列

2024-09-14

技术系列(通用12篇)

技术系列 篇1

乌兰布和沙区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西部,总面积33.73万hm2,流沙约占沙区总面积的40%,年降雨量62~201 mm,年蒸发量2 380~3 005 mm,是极干旱地区,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28~70 d,平均风速3 m/s,最大风速可达18 m/s,风沙是该区的主要自然灾害。近几年巴彦淖尔市在乌兰布和沙区应用了先进的治沙技术,将造林时间从过去的4月延长到5月中下旬,从过去的一季造林变为两季造林,极大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巴彦淖尔市主要应用了冷藏苗避风造林技术、组合井高压水打孔造林技术、梭梭大苗深栽技术、灌木保水促根处理技术、冬贮苗等水造林、冬季梭梭造林等技术。

1 梭梭冷藏苗避风造林技术

技术关键是给苗木创造一个低温(-2~7℃)、高湿(80%)的贮藏环境,有效地抑制苗木萌芽或霉烂,一直将造林季节推迟到5月中下旬,避开大风和低温。

冷库准备:根据贮苗量选择面积适宜、制冷设备完好的冷库;苗木分级入库:于3月下旬苗木未萌动前起苗,并按苗木不同品种、不同苗令、不同规格分级入库;贮苗:分级后的苗木按1层湿沙1层苗木成排平放于置苗架上,厚度不超过1.5 m,排与排之间留出50 cm的空隙,以便于冷空气流通。冷库检查:经常检查冷库,使温度控制在-2~7℃,湿度控制在80%。冷藏苗出库造林:冷藏苗出库前,先将冷库的温度逐渐调到0℃,于5月下旬出库造林,做到边出库,边造林,边浇水[1,2]。

2 梭梭大苗深栽技术

苗木选用二年生梭梭大苗,3月下旬栽植,苗木到达造林地时采取遮荫措施,在水中浸泡3 h左右栽植,栽植时进行剪根处理。栽植方法采用坐水、窄缝造林法。栽后及时浇水,加强管护。灌木大苗深栽技术打破了二年生梭梭苗造林成活率低的定律,将灌木造林期提前至3月中旬,在干旱大风季节到来前度过缓苗期。

3 组合井座水高压水打孔造林技术

打井:在造林地上先打1眼单管井,进行水质检测,待确定水质没问题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打组合井造林。1个组合井控制面积66.67 hm2。设备配备:单管井使用4.41 k W以上柴油机,组合井使用13.24 k W以上柴油机,并配备相应水泵、水管。栽植技术:栽植株行距2 m×3 m,造林密度1 165株/hm2,利用水管冲孔的办法进行栽植,在水管的出水口处连接一段长1 m左右的空心硬管,利用水的压力进行冲孔,将苗木放入孔内,要插到孔底,再用管在苗木周围浇水,使沙与苗木充分接触。打组合井为苗木创造了坐水栽植和后期抚育浇水的条件,避免了仅依靠自然降水苗木在存活及生长关键期浇水无保障的盲目性[3,4]。

4 灌木保水促根处理技术

生根粉浸根:1 g生根粉加95%酒精溶解,再加0.5 kg蒸馏水(或凉开水)即配成1 kg的100μg/m L原液,然后再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使用。保水剂蘸浆技术:将保水剂1袋倒入10 kg左右的水中,随倒随搅拌,溶化15~20 min,将溶化好的溶液倒入简易水池中对水拌匀即可,将苗木根部浸深10 cm左右,浸泡时间10~15 h。应用保水促根技术,使苗木在栽植前吸足水分,确保苗木活力。

5 冬季造林技术

5.1 整地

为了抢抓冬季造林时间,需要提前整地,可以做到苗木随到随栽,不误工时。一般整地时间在秋季阔叶树种落叶之前完成。

5.2 树种选择及苗木规格

在树种的选择上,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同时选用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根系完好、没有机械损伤的小美旱、红柳、梭梭等苗木。起苗在11月上旬到土壤封冻前进行。在起苗时应尽量保持根系的完整,要达到主根伤裂少,侧根保留多。秋冬季造林保持较完整的根系尤为重要,根系多是保障成活的关键,避免因苗大根小、须根少而影响成活。

5.3 合理造林

造林模式:株行距2 m×2 m,株间呈“品”字形栽植,平均栽植2 505株/hm2,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造林模式。造林时间:一般造林时间为11月10—25日,可视当地气候条件适当延迟。沙区灌木造林可延迟到12月下旬。栽植:随起随栽,苗到就栽,穴大根舒,严格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要求栽植。埋土深度一般要超过苗木原土痕,栽植后及时浇水。

5.4 造林后管理

培土:冬季新栽植的幼树做好培土,培土时边培边踩实,以增加土壤对树苗的固定能力,封冻后做好栽植坑的检查,出现冻裂及时封堵,确保苗木根系不失水分。抚育管理:栽植后及时浇水,保证苗木越冬有充足的水分,第2年春季(4月底至5月初)要及时浇好第一水,保证苗木提早发芽,并做好后期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理工作。

6 结语

压沙障、组合井座水栽植、冷藏苗避风造林、大苗深栽、保水促根技术、冬贮苗等水造林技术、冬季造林技术的综合运用,使巴彦淖尔市沙区造林面积不断扩大,成活率稳步提高,为沙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邹向英.关于沙地造林技术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7):12.

[2]叶凤山,姜玉坤,朴永杰,等.对提高沙地造林成活率的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0):124-125.

[3]姜艳菊.地膜技术在沙地造林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05(2):17.

[4]傅贵生,姜鹏,周学谦.科尔沁沙地造林成败的技术关键[J].林业实用技术,2004(4):17-18.

技术系列 篇2

关于申报工程技术系列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有关问题的说明

一、评审范围

1.凡委托我中心人事代理、从事科技产品的研制开发、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维修服务,及从事科技咨询(不含管理类)的工程技术人员,符合申报条件者,可申请相关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

2.国家全日制院校毕业生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技术岗位见习期满,并办理转正定级后,可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认定。

二、申报条件

申报人要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尊重知识产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技术员

大(中)专毕业,在工程技术岗位上1年见习期满。

(二)助理工程师

1.获硕士学位者。

2.大学本科毕业,在工程技术岗位上1年见习期满。

3.大学专科毕业,任技术员2年以上。

4.中等专科毕业,任技术员4年以上。

5.工作后取得大专以上学历、连续工作满5年以上。

(三)工程师

1.获博士学位者。

2.获硕士学位,任助理工程师2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任助理工程师4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任助理工程师5年以上。

4.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具有指导初级人员工作的能力;有一定的英语水平。

(四)高级工程师

1.获博士学位,任工程师3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任工程师5年以上。

2.具有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有丰富的技术工作实践经验,掌握本专业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3.根据产品研发的需要,提出新的任务和课题,技术上有独到的见解,具有组织和指导重大技术项目施工的能力及指导中、初级人员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4.获得国家科技成果三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者;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以上的第一获奖者;为企业产品的研发,解决重大技术问题,且带来明显效益者;为重点攻关项目做出重大贡献者。

三、申报材料(A4规格)

1.提交申请报告及综合材料(3000字以上,包括本人简

历,任现职以来的主要工作业绩,论文目录)一式17份。

2.填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呈报表》(一式2份),表中“基层单位意见”栏须由用人单位认真填写,并加盖单位公章。

3.职称外语等级证书、学历(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验原件交复印件。

4.有代表性的论文(工作报告)或其他材料:获奖证书、专利证书、成果鉴定证书等复印件。

5.申报高级职务者除提交上述材料外,还需用人单位出具客观如实的业务评价推荐函。另外,申报人需在评审会上进行工作报告和答辩(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6.符合下列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时,可免于外语考试:

(1)获得博士学位申报高级职务者;获得硕士学位申报中级职务者;

(2)具有外语专科以上学历人员,申报高、中级职务者;

(3)在TOEFL成绩有效期内:成绩600分以上申报高级职务者;成绩500分以上申报中级职务者。

四、领取证书

免烧纳瓷砖系列生产技术 篇3

为了顺应市场需求,响应国家强令禁止使用粘土烧结砖、限制使用天然石材(因含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元素)这一政策导向,北京工达伟业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在吸取了国内外先进免烧技术的基础上,在国家有关部门及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下,投入了相当的科研力量,大胆启用新材料,反复试验,不断改进,成功研发了免烧纳瓷砖系列生产技术。

产品特点

【生产工艺先进】该产品无需烧制,常温常压下一次成型,生产工艺科学简便。

【质地优良】产品坚硬耐磨,耐酸、耐碱、耐候性好,使用寿命长达50年,可在几百度高温下无变化。

【品种繁多】可制作仿石砖、仿古砖、浮雕砖、文化石、长条砖、平面砖、夜光砖、广场砖、地板砖、欧式线条、构件、工艺品等上万种产品,自由设计、随心所欲。

【原料丰富易购、变废为宝】它可充分利用各种废旧玻璃,玻璃瓶及碎片、农作物秸杆,锯末,稻谷壳、沙石等加少许化工原料一次合成。

【色彩多变可调】有古色古香的仿古砖系列、大理石、花岗岩、仿石砖系列,现代流行色应有尽有。

【健康环保】该产品无毒、无味、无放射性,生产过程中无三废污染,是国家大力推广的环保建材,产品经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综合评定为“优质无毒害绿色建材”。

北京工达伟业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朝阳区平乐园100号北京工业大学西区

电话: 010-6739527513641177599

玉米系列食品生产技术 篇4

1. 原料。

玉米糁、精粉、食用油、白糖、饴糖、山珍果仁、小苏打和辅料适量。

2. 工艺流程。

原料处理→加压蒸煮→水洗→水、油、糖等辅料→果仁→调制面团→静置→成型→烘烤→冷却→包装。

3. 操作要点。

(1) 原料处理。选用蜡质玉米加工的玉米糁, 要求无脐、无杂、粒度在5毫米以下, 将玉米糁用70~80℃热水浸泡30~40分钟, 使玉米糁含水量在30%~40%后捞出。面粉、糖、小苏打等按一般饼干辅料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2) 加压蒸煮。将浸泡好的玉米糁加水在加压蒸煮锅内蒸煮, 表压保持在120~150千帕, 时间为1.2~1.5小时, 使玉米糁充分糊化和明胶化。 (3) 水洗。将蒸好的玉米糁用净水洗涤, 并控制清洗温度在40℃以上, 洗后捞出。 (4) 山珍果仁及烘烤。选用成熟度高、无虫害、无霉变的松子、山核桃等果仁为原料。将果仁除杂后分别烘烤, 烘烤温度为170~190℃, 烤至香气逸出, 七成熟即可。 (5) 调制面团及静置。先将熟玉米糁粒和面粉在和面机内混匀, 加入水和除果仁以外的各种原辅料, 面团调制与韧性饼干面团相同, 然后静置16~24分钟。 (6) 成型。可采用人工压片成型的方法制出各种形状的饼干坯, 其厚度不小于熟化玉米糁的粒度, 在饼干坯表面分别嵌入山珍果仁。 (7) 烘烤。将饼干坯送入隧道式烤炉内烘烤, 入炉端温度150℃, 出炉端温度230~250℃, 烘烤时间5~7分钟。 (8) 冷却与包装。饼干出炉后在烤盘上自然冷却, 待温度降至50℃以下时包装即为成品。

二、玉米罐头

1. 工艺流程。

原料验收→筛选→去皮→清洗→预煮→甩水→油炸→甩油→装罐→排气→密封→检验→成品。

2. 操作要点。

(1) 原料验收。选用新鲜、颗粒饱满、干燥、无虫蛀、无霉变及其他夹杂物的优质玉米。 (2) 去皮。将2%~3%氢氧化钠+0.2%~0.3%果蔬脱皮剂混合液加热至90℃, 然后加入玉米处理15~20分钟, 玉米与溶液的比例为1∶2。处理完成后, 将玉米捞出放入流动清水中冲洗搅拌或搓洗, 以去净外皮及帽尖。 (3) 预煮。将玉米放入0.10%~0.15%柠檬酸水溶液中, 加热煮沸50~60分钟。经预煮后玉米质量为原质量的1.5~1.6倍, 然后用离心机甩去余水。 (4) 油炸。将预煮甩水后的玉米放入170~180℃油中烹炸, 待玉米浮起后捞出, 其色泽呈浅黄色或金黄色。油炸时间为3~5分钟。 (5) 甩油。将油炸玉米装入布袋, 于离心机中甩油30~40秒, 再将其及时取出摊于筛上吹凉。 (6) 拌盐、装罐。每10千克玉米拌加入烘干粉碎后的精盐100~120克、味精40克, 然后将其装入先用75%食用酒精消毒的罐中。 (7) 排气、密封及检验。在0.060~0.073兆帕下进行排气密封, 经检验合格者再冷却即为成品。

三、玉米米

1. 原料。

玉米粉, 可掺入适量燕麦粉、大豆粉和一些营养素。

2. 工艺流程。

原料清理→去皮脱胚→喷水搅拌→成型→冷却→烘干→筛选→成品。

3. 操作要点。

2014年甲鱼养殖技术系列一 篇5

近年来,甲鱼养殖成为了热门的水产养殖品种,甲鱼养殖利润高,可以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效益,市场前景良好。那新手养殖户要想养殖甲鱼应该怎么做呢?今天就先给大家介绍健康养殖甲鱼环境的要求。

健康养殖甲鱼环境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1、水体环境。水是甲鱼生存的必须空间,并且主要依靠水中提供各种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水环境的质量和状态直接影响其生命的各个阶段和生活的各方面。

① 水源

水源要以无污染的江河水、湖水或大型水库水为好。这种水溶氧量较高,水质良好,适宜于甲鱼生长。使用井水时,可先将井水抽至一蓄水池中,让其自然曝气和升温,通过理化处理后也可作为水源。总之,应确保水源水质的各项指标符合农业部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中淡水养殖水源应符合的规定,最大限度地满足甲鱼对水质的需求,使甲鱼在相对优越、安全的条件下快速生长。

② 水质满足健康养殖需要的水体不但要有充足的水量,而且要有适合其生理特点的理化性质的水质。

③ 溶氧水中的溶氧,一方面来源于大气,另一方面是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产生。水流动时,与空气接触面大,可使空气中的氧

溶解速度增加。然而池塘水体小,且流动也小,一般空气中溶入水中的氧很少。池塘中的溶氧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甲鱼生活在水中,水中充足的溶氧对甲鱼生活显得尤为重要,加之甲鱼在池底营爬行生活,池水的上下氧差对其尤为敏感。

④ 水温水温是包括甲鱼在内所有水生动物的重要环境条件之

一。甲鱼对水温尤其敏感,甲鱼有“三怕”,即怕冷、怕热、怕吵,其中前 “两怕”都与水温有关。研究表明,甲鱼的生长温度范围为20~33℃,最适的温度范围为30~32℃。当水温下降到15℃以下时,甲鱼停止摄食。在夏季当水温超过35℃时,甲鱼就要寻找无日光曝晒的地方纳凉。

⑤ pH与其他pH不仅可以指示氢离子浓度,也可以间接地表示水中二氧化碳、碱度、溶氧、溶解盐等。一般来说,池中二氧化碳越多,pH越低,二氧化碳越高,pH过低对甲鱼生长不利,酸性环境使甲鱼血液的pH下降,减低其载氧能力。

⑥ 有机物质有机物质其主要来源有光合作用的产物、浮游植物的细胞外产物、水生生物的排泄废物、生物残骸和微生物等。在甲鱼养殖中,它可以作为甲鱼饵料生物的食物。但数量过多时则会败坏水质,影响甲鱼的生长。

2、土壤环境。池塘的土质以沙壤土最好。沙壤土透气性好,粘土容易板结、通气性差,养殖池的底质应无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无大型植物碎屑和动物尸体,底质无异色、异臭,自然结构。底质有毒有害物质最高含量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

求》中的规定,底质应无异色、异臭,结构自然。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对渔业水域土壤环境质量规定了汞、镉,铅、锌、铬、砷及六六六,滴滴涕的含量限值,其残留量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的规定。

甲鱼养殖场的选址、设计和建设应考虑潜在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素。水体环境的化学污染,土壤与水的相互作用对水质的影响有可能对商品甲鱼质量安全造成危害。土壤的性质能够影响池塘的水质,水的酸碱度等因素与土质也有关。甲鱼虽然适应性强,但酸性土壤易降低水的pH值,并有可能使土壤中的部分金属析出,这会影响甲鱼养殖效果。

池塘也能通过邻近的农田、水域或其它途径而受杀虫剂以及其他化学品污染,从而导致商品鳝含有过量化学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养殖场周围一定范围内应无污染源(包括污水、粉尘、有害气体等),池塘开挖前应进行土壤调查,以确定该土壤是否适合于甲鱼养殖。

3、大气质量。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对大气环境质量规定了4种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即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氟化物(F),浓度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规定。

4、交通与机电。交通要方便,有利于种苗饵料、和商品甲鱼的运输和销售;电力供应要可靠,保证排灌、人繁设备的正常运转,保障生产正常发展。如通过人工配合饲料进行高密度集约化养甲鱼,要根据生产水平和规模相应配套好增氧设备和饲料加工设备及其他机

电设备,提高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益。

总结

以上就是健康养殖甲鱼的环境要求介绍,这是养殖甲鱼的第一步骤,更多甲鱼养殖技术将于过后介绍。

技术系列 篇6

奶油的制法、人造奶油的制法、植物性搅打奶油的制法、涂盖米粉点心油脂的制法、奶味油脂食品的制法、糕点、面包调粉用油脂复合物的制法、起酥油悬浮状复合物的制法、面包、糕点脱模剂的制法、葡萄干奶油的制法、大豆羊羹的制法、植物组织蛋白糕点的制法、膨化大豆蛋白食品的制法、仿肉食品的制法、花生豆腐的制法、海藻豆腐的制法、干燥豆腐的制法、油炸豆腐的制法、绿色豆腐的制法、以冻豆腐为原料的糕点制法、大豆种皮食品的制法、大豆蛋白纤维的制法、新型豆腐皮的制法、豆腐状食品的制法、豆腐渣快餐食品的制法、大豆甜点心的制法、芝麻粉的制法、芝麻豆腐的制法、加糖蜂王浆的制法、甲鱼粉的制法、甲鱼蜂蜜保健食品的制法、高动物蛋白快餐食品的制法、低胆固醇肉制品的制法、低盐蛋黄酱类食品的制法、防智齿口香糖的制法、保健冰点心的制法、苹果浆渣纤维素面包的制法、肾炎保健面包的制法、小麦胚芽纳豆的制法、糊化精白薏米的制法、薏米纳豆奶酪的制法、荞麦纳豆的制法、薏米侵汁的制法、花粉精的制法、强化花粉类滋补品的制法、玉米保健饮料的制法、玉米、蘑菇保健饮料的制法、荞麦营养茶的制法、荞麦滋补饮料的制法、蜂蜜发笑饮料的制法、艾叶茶的制法、灵芝保健饮料的制法、竹根榴保健饮料的制法、番石榴叶保健饮料的制法、真荪滋补饮料的制法、猴头蘑保健饮料的制法、豆乳的制法、高蛋白脱脂大豆粉的制法、酸豆乳食品的制法、发芽大豆粉饮料或食品的制法、速溶粉末大豆侵出物饮料的制法、脱豆腥昧速溶豆乳粉的制法、强化矿物质豆乳的制法、即食大豆粉的制法、小壹饮料的制法、蛋白果汁饮料的制法、精制椰子汁的制法、苹果果肉饮料的制法、坚果咖啡饮料的制法、起泡性粒状饮料的制法、透明番茄饮料的制法、番茄汁饮料的制法、保健番茄饮料的制法、蛋黄酱饮料的制法、粉末状或颗粒状乳酸饮料的制法、炒大豆粉侵出液牛奶饮料的制法、酸牛奶的制法、用酿酒废液加工饮料的制法、速溶咖啡的制法、固体巧克力的制法、酒味巧克力的制法、海味巧克力复合食品的制法、精制巧克力点心的制法、维生素C糖果的制法、琼脂凉粉甜食的制法、糖水青梅的制法、冰淇淋的制法、多气泡质食品的制法、油炸马铃薯的制法、马铃薯淀粉点心的制法、带皮马铃薯小食品的制法、颗粒马铃薯淀粉的制法、淀粉馅的制法、包装粉丝的制法、易熔性精制干酪的制法、乳蛋白质的膨化方法、包装蛋制品的制法、凝胶状食品的制法、豆类、谷类、坚果类发笑食品的制法、食用菌干制品的制法、鳗鱼火腿的制法、虾头酱的制法、牡蛎精粉的制法、海带调味蛤仔的制法、砚子汁固体食品的制法、海藻凉粉食品的制法、油炸紫菜片的制法、蔬菜色拉罐头的制法、色拉类食品的制法、黑糖醋的制法、发芽芥籽香辛料的制法、透明番茄调味料的制法、酸味剂的制法、香菇营养调味液的制法、低盐酱油的制法、氨基酸酱油的制法、蘑菇豆豉的制法、以蒸馏酒废液为原料的调味料制法、酱油快速酿造法、速溶汤料的制法、添加月桂叶和小豆蔻末水煎液酱类的制法、糖、醋、紫苏腌菜的制法、葡萄腌萝b的制法、卵黄磷脂的制法、淀粉系列添假剂的制法、藻类食用防腐剂的制法、面包抗老化剂的制法、面包乳化剂的制法。

《实用食品加工新技术大全》系列一价值上万元,包括158项实用技术,现仅收取成本费300元,绝对物超所值!早日拥有,早日远离贫穷!郑重承诺:购买该书我们将长期免费为您提供创业项目和指导服务,直到你成功致富为止!本书将改变你的一生!不要犹豫马上行动,相信成功一定是属于你的!款到发货,如需快递另加20元。

邮局汇款地址:710100陕西省西安市199号信箱《大众商务》杂志杜(收)

新一代系列野战卫生技术车辆 篇7

新一代系列野战卫生技术车辆不但是军队野战机动卫生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一套机动性强、功能范围合理、医疗救治技术先进的新型野战卫生技术车辆,同时,又是应急医学救援不可或缺的重要卫勤保障支撑[1]。通过系列构成简约化、勤务功能配套化和技术设计专业化整合研究,新一代系列野战卫生技术车辆的研制满足了平战时对伤病员实施快速连续救治的卫生勤务需求,为提高我军平战时卫勤综合保障能力提供了物质基础。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卫生技术车辆系列功能配套和整体性能比较先进,都能在一定范围内满足本国军队的卫勤任务需求,发展趋势均以单车更新换代和整个系列的功能补缺配套为主。各国卫生技术车辆的发展均是以手术车为核心,配备相应的X线诊断车、消毒灭菌车、药房以及供水车等辅助保障车辆,以达到快速救治的目的[2,3]。国外卫生技术车辆的配备及性能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美国、德国、法国和瑞典都具有较为完善的卫生技术车辆系列体系,救治功能齐全,且设备配置先进。车辆底盘的配置方面均采用各种形式的越野车辆,如6×6、4×4及轮式装甲车等;车厢型式方面各国均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各种规格的车厢,具体有扩展车厢、非扩展车厢及挂车车厢等多种型式。急救车和救护车的发展以德国最具特色,德国的伤病员急救运送车辆在吨位级别、通用和专用、担架和急救设备配置以及越野型、公路型等方面形成了相当完整的系列。德军装备有2 t、狼式0.9 t、1.5 t级福特型、2 t级MB-508型及0.75 t级(4×4)MB-230G型等多种类型的救护车和急救车。

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卫生技术车辆的发展和研制以军队发展最具特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生技术系列车辆,包括手术车、卫生器材灭菌车、运血车、急救车以及术前准备车等,但受当时汽车工业和制造业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勤务功能、作业能力、机动性及可靠性均偏低。进入90年代,我国军队和地方的许多单位开始研究新一代的卫生技术车辆,但受需求制约,地方卫生技术车辆的发展以救护车和体检车为主,同时也开发了一些计划生育体检车、流动医疗车和采供血车等,但品种相对单一,没有形成系列。近年来,因受到“非典”、禽流感、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以及印尼海啸等自然灾害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地方政府正积极开发适用于多种场合的应急救援卫生技术车辆[4]。相比较而言,军队科研机构开发了较为完善的系列卫生技术车辆,包括野战手术车、X线诊断车、急救车、中型伤员运输车、正负压救护车以及卫生防疫车等。但由于受到生产工艺、制造业水平及质量控制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系列卫生技术车辆的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急需开发新一代卫生技术车辆。

3 车辆构成及功用

3.1 车辆构成

该系列车辆总体功能范围的确定是以各级救护所战时紧急医疗救治任务为依据,并按照战时卫生勤务要求对功能进行分解与合并,在既扩大范围又“合理浓缩”的原则指导下,拟定构成单元的内容、数量及作业范围。

在“系列”构成上,按照各构成单元(各型车辆)的任务及工作量计算其承载的总质量及所需空间(作业面积)尺寸参数。根据《卫生技术车辆系列型谱》(GJB3926-2000)确定其吨位(载质量)系列及类别系列的构成,具体见表2。

3.2“系列车辆”改装设计底盘及车厢选型

根据构成各型车辆的功能范围及作业需要,在计算承载质量的基础上,从越野载重3.5、1.5 t及总质量3.1 t(挂车)3种可供选择的车型中选定最优型号为本系列车辆的统型底盘,即EQ2102、NJ2045PAA(NJ2046ASFX5)及GTD97-3/2-Ι。

根据既定车型及各型车辆对医疗救治作业面积的要求,选取“后勤通用厢式车总体设计方案”所确定的车厢型谱中的CX45、CX33及CX28型分别作为3.5 t级及1.5 t级卫生技术车辆的改装基型车厢。3种车厢的主要尺寸参数见表3。

3.2.1 CX45型车厢

野战手术车、野战X线诊断车和野战检验车以CX45型车厢为基础进行改装设计。根据作业对内部空间的要求,野战手术车采用双面扩展结构,野战X线诊断车采用单面扩展结构。为满足铁路运输一体化的要求,同时保证扩展车厢的内部空间高度,扩展车厢设计为收拢后呈削角“”型结构,扩展顶板在削角面用长铰链铰接,保证车厢密封性能。

3.2.2 CX28和CX33型车厢

野战急救车、中型伤员运输车、正负压急救车、远程会诊车、卫生防疫车和野战运血车以CX28/CX33型车厢为基础进行改装设计。根据作业需要,卫生防疫车采用半开式车厢结构,其余车辆采用闭式车厢结构。

3.2.3 挂车车厢

根据作业需要,挂车车厢采用上翻门敞开式大板车厢结构。

3.3 各车辆主要功用

按照卫生勤务的要求确定各型车辆的主要指标,具体见表4。

4 典型车辆的设计

4.1 野战手术车

野战手术车采用2张手术床在固定车厢横置展开的方案,工作状态为车厢双面扩展,车厢后部连接术前准备帐篷。车内配备手术床、手术灯、麻醉机、手术冲洗机、高频电刀以及多功能监护仪等医疗设备。手术车内部布置及展开状态外形见图1、图2。

4.2 X线诊断车

X线诊断车工作状态为车厢单面扩展,车厢周边设铅铝复合X线防护大板。车内配备30 k W功率X线诊断机、诊断床、影像后处理系统、洗片机以及储片柜等医疗设备设施。X线诊断车外形及内部布置见图3、图4。

mm

1.空调;2.氧气瓶;3.敷料柜;4.手术床;5.手术冲吸机;6.监护仪;7.麻醉机;8.圆凳;9.手术灯;10.配电箱;11.准备帐篷;12.洗手装置;13.折叠小车;14.器械台;15.高频电刀

4.3 野战急救车

野战急救车为急救车系列的标准车型,该系列还包括中型野战伤员运输车、负压救护车和生防急救车,这里只介绍野战急救车的设计。与野战急救车相比,中型野战伤员运输车主要用于伤病员运送,其运送能力提高了1倍,并可在途中对伤病员实施供氧、输液等急救操作。生防急救车能够通过生物战剂污染区域运送伤病员,并能对伤病员实施途中急救,同时还能运送高危生物战剂污染伤病员和烈性传染病员,保护沿途环境不受污染。该车装有滤毒净化超压/负压防护装置,具有正负压防护功能,其运送能力与野战急救车相同。负压救护车运送能力与野战急救车相当,但其上可装载负压隔离舱,用于烈性传染病员的救护和运送。野战急救车外形及内部布置见图5、图6。

1.诊断床;2.X线机架;3.附件柜;4.近台监视器;5.固定侧板;6.右侧门;7.污物桶;8.高压发生器柜;9.显示器;10.遥台监视器;11.影像机柜;12.配电箱;13.座椅;14.后端板;15.隔间壁;16.推拉门;17.洗片机;18.储片柜;19.影像增强器箱;20.球管箱;21.扩展侧板

4.4 其他车辆

卫生防疫车采用的是固定车厢和半开放式车厢相结合的形式,操作人员乘坐在固定车厢内,设备装载和运行在可折叠篷架结构的半开放式车厢内完成。固定车厢内设有空调、暖风等空气调节装置,保证人员乘坐的环境舒适。

运血车车厢分为前后2部分,前车厢内安装温度记录装置、备轮及乘员座椅等,前车厢左侧设发电机舱,后车厢为血库。

1.暖风机;2.急救呼吸机;3.担架;4.左担架支架;5.备轮;6.药材柜;7.车窗警示灯;8.折叠座椅;9.车载空调器;10.警示灯;11.右担架支架;12.长折叠座椅;13.长折叠靠背;14.污物存放袋;15.10 L氧气瓶;16.除颤监护仪

消毒灭菌挂车采用大板车厢结构,工作状态为全敞开式工作平台的形式,操作人员车下完成洗涤、消毒灭菌等操作。

远程会诊车为固定式大板车厢,车顶设卫星天线,车厢内除安装有各种通信设备设施外,还设有可移动工作台及工作人员座椅,其上可固定担架等。

生物检验车可作为平时突发疫情、反恐及战时进行“三防”医学救援的流动生物检验实验室,该车为固定车厢,车厢两侧为设备操作台及柜体,车厢中间为人流通道和座椅位置。

野战临床检验车的车厢型式及车内布局形式与生物检验车类似,区别在于车内设备为临床检验专用设备。

5 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展望

新一代系列野战卫生技术车辆均已通过后勤军工产品定型,并批量装备部队,在多次执行军事任务、参加演习、演练以及平时卫勤保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野战急救车、卫生防疫车等被列为联合国刚果金维和部队卫生装备。2003年“非典”中,野战急救车、卫生防疫车、野战X线诊断车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军队投入了一支精锐的卫勤力量,野战手术车、野战急救车、野战X线诊断车、远程医疗会诊车、野战运血车和卫生防疫车等野战卫生技术车辆在灾区使用,大大增强了灾区伤员救治能力和卫生防疫能力。在玉树地震中,新一代系列野战卫生技术车辆也受到了好评。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的不断应用,卫生技术车辆的研制和生产工艺也将得到大大改进,卫生技术车辆的发展也将会有质的飞跃和提升。目前,新一代卫生技术车辆已经形成系列,但从应急医学救援、战场环境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用环境的不同需求来看,还有许多方面急需补缺配套和完善。比如,卫生技术车辆的“三防”能力就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另外,在应急医学救援、人道主义医学救援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援现场,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牙科、CT特诊科及药房等其他专科诊疗车辆也将是未来卫生技术车辆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卫生技术车辆技术的发展取决于现实应用需求的牵引,也最终回归应用到现实的救援现场,为需要救治的人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救助条件。

参考文献

[1]徐家相.地震灾害的紧急医疗救援[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7):557-558.

[2]李勇,罗长坤,肖南,等.浅谈野战外科在灾害医学救援中的地位和作用[J].创伤外科杂志,2008,10(5):411-412.

[3]陈千,马玉琴.突发重大灾害医学救援的野战医院建设[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11):1 055-1 056.

技术系列 篇8

作为专业音视频系统集成产品生产商的Extron, 为相应4K技术在市场中的热度, 特推出了支持4K分辨率的新一代光纤延长器——FOX II 4K系列延长器 (见图1) 。

该系列产品通过光纤来延长、切换和分配4K视频、多通道音频和双向控制信号, 包括用于Display Port的FOX II T DP 4K光纤发送器, 用于HDMI的FOX II T HD 4K光纤发送器, 以及具有第二类双模Display Port输出的FOX II R DP 4K光纤接收器, 可支持具有Display Port和HDMI接口的4K分辨率显示设备。它们均采用了Extron全数字技术, 确保分辨率高达4096×2160视频信号的可靠传输, 包括1080p/60深色信号。为了简化集成, 这些延长器符合HDCP标准并提供了和Extron FOX系列光纤产品相似的功能。可提供多模和单模型号, FOX II 4K系列延长器非常适合点对点的安装或与FOX矩阵切换器配合用于企业范围内的4K视频分配系统。

FOX II 4K系列光纤延长器可通过多模光纤延长信号至2公里的中等距离或通过单模电缆延长信号至30公里的极长距离。这两款发送器具有缓冲环通功能, 可支持本地的信号源监视。缓冲输入环通可设置为与输入分辨率一致, 或是选择降频, 确保与低分辨率显示设备的通用性。

同样, FOX II R DP 4K还提供了音频解嵌和平衡的模拟立体声音频回传输出功能, 支持接收器端的远程音频信号源。其他便于集成的特性包括了密钥管理器、EDID管理器、音频嵌入、音频增益及衰减调整、双向RS-232和红外控制以及实时的系统监控。另外, 可选择的安装套件如MBU 125桌下安装套件可将讲台内的信号源延长至远端的显示器或中央控制室。这些延长器通过Extron PCS-产品配置软件可轻松地进行设置和调试。

图1 FOX II 4K系列延长器

全新突破 麦克风、线路输入转Dante音频接口

Extron全新发布的AXI 22 AT D (见图2) 是一款一单元Decora®型音频接口, 可将两路麦克风/线路信号源集成至具有Dante™功能的DMP 128音频系统。

它具有两路XLR音频输入及可开关的48 V幻象电源, 方便连接电容式麦克风并为其供电, 同时, 每路输入还带增益控制功能。AXI 22 AT D还提供了两路线路输出, 可将来自网络的任意两个Dante通道路由至功率放大器, 或连接至带两路XLR输出接口的可选辅助墙面板。AXI 22 AT D可通过标准局域网与Extron具有Dante功能的音频处理器连接, 并通过Po E供电, 非常方便地将音频连接延伸至远离中央设备机柜的远端位置, 从而极大地简化了布线设施。相较于传统的铺设长距离音频电缆, 这款产品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和高效性。

AXI 22 AT D采用24位/48 k Hz数字采样, 将2路输入模拟麦克风/线路音频通道转换至Dante网络输出, 并可接收2路Dante网络音频, 通过本地的模拟线路电平输出接口输出。Dante网络可通过标准IP以太网进行连接。这节省了从一台音频处理器至每个墙面、地插盒或家具铺设长距离模拟麦克风电缆的人工和费用。音频系统设计师可以采用AXI 22 AT D墙面板接口为整个大型设施轻松设计一套音频系统, 通过网络连接至中央设备。AXI 22 AT D具有许多便于集成的特性, 可通过带Po E功能的网络切换器、中跨设备或采用Extron XTP PI 100和XTP PI 400电源合路器供电。

技术系列 篇9

本次为友达首次参与中国的平板显示屏专业展览, 以“绿色创新”为展览主题, 希望透过环保创新的显示技术协助消费者体验更舒适、便利的数字生活。今年所展示的技术及产品分为液晶电视屏先进技术及产品区、绿色平板区、移动装置显示技术区、视讯显示器应用产品区、公共显示器应用产品区、信息显示器应用产品区、一般工业显示器应用区及内嵌式多点触碰屏区。

———液晶电视先进技术及应用产品专区

为带给消费者真实的视觉感动, 提升数字生活质量, 友达积极推广全系列“真技术”液晶电视屏, 包括“真电视”、“真对比”、“真倍频”及“真节能”4大技术, 以扎扎实实、不打折扣的技术及专业态度, 提供消费者接近真实画面的影像品质及更愉悦的数字生活享受。

友达于液晶电视应用产品专区展出了46吋至65吋全高清120Hz倍频液晶电视屏, 其中46及52吋屏并搭载了友达最新“真节能”--省电王技术, 可省电达40%以上。会场中也首次展出搭载“真对比”AMVA3技术, 静态对比可达8000:1, 大幅超越业界主流规格。此外, 本次更展示了“真倍频”240Hz快速响应时间技术, 友达的真倍频240Hz每秒钟送240次讯号, 不仅画面更为流畅, 响应时间也更快, 彻底强化友达在响应时间上不断创新的技术能力。

———绿色平板专区:“真节能”--环保王、超薄王

为积极落实友达绿色承诺, 友达此次特别规划了绿色平板专区, 展出各种不同尺寸的节能省电及LED绿色平板, 包含轻、薄、省电皆达30%以上的环保王液晶显示屏、仅有7.8毫米厚度的“真节能”--超薄王LED背光32吋液晶电视屏、及9.8毫米的LED背光46吋超薄液晶电视屏。

———公共讯息显示应用专区--65吋直立式全高清面板

看好公共讯息显示器未来的应用, 友达将展出65吋及52吋直立式全高清面板, 采用窄边框设计, 呈现700 nits高亮度, 特别适合用于广告牌。

———内嵌式多点触碰屏专区--全球领先触碰屏整合技术

友达内嵌式多点触碰屏技术将首次于中国全面展出, 包含4.3吋至15吋小至中尺寸应用。除了已量产的小尺寸触碰屏应用, 本次特地展出12.1吋至15吋的中尺寸触碰屏, 可应用于笔记本计算机及工业应用显示器。友达的内嵌式多点触碰屏是目前全球少数能直接将触控功能整合于面板前段制程的量产技术之一, 由于不需再加一层触控玻璃即可做到多点触控的功能, 因此面板的穿透率较高, 光学特性也较好, 同时抗炫光的效果也十分显著, 不但在阳光下依旧清晰可辨, 也能维持良好的色彩饱和度。

技术系列 篇10

众所周知,风能是一种能量密度低、稳定性差的能源,保证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风力发电的品质和效率、延长风电机组的寿命是风力发电控制系统的基本目标。图1为基于DCS技术的大型风电机组控制系统总体结构框图[1,2,3,4,5]。

主控制器监测电力参数、风力参数、机组状态参数,启/停其他功能模块,实时监控风电系统工作状态。人机界面主要实现运行操作、状态显示、故障记录、趋势曲线、绘制报表、用户管理等功能。软切入控制的主要功能是限制发电机并网和大小发电机切换时的冲击电流、平稳风力发电机并网过渡过程。偏航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自动偏航、手动偏航、90°侧风、自动解缆等功能[2]。大型风电机组均采用主动对风控制,当风轮主轴方向与风向标指向偏离超出允许偏差范围且持续一定时间后,偏航系统控制伺服(偏航)电动机运转使风轮主轴方向跟踪主风向。液压系统执行风力机的变桨距和制动操作,实现风电机组的功率控制、转速控制及开停机控制。制动系统是风电机组安全保障的重要环节,在定桨距机组中,通过叶尖挠流器执行气动刹车;而在变桨距机组中,通过控制变桨距机构也可控制机械刹车机构。

另外,风电机组的控制设备还包含安全保护系统,是传感器和工控机的集成,包括超速保护、电网失电保护、电气保护(过电压及短路保护、防雷击保护等)、机组振动保护、发电机过热保护等,主要执行停机和紧急停机程序,具有最高优先权,可进入至少两套刹车系统。

以上概述了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的一般功能,为了更好地实现提高风力发电品质、效率的目标,应对风电机组的稳态运行工作点进行精确控制,其控制技术发展的3个主要阶段为:从起源于丹麦的定桨距恒速恒频控制,到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变桨距恒速恒频控制,再到目前已广泛应用的变桨距变速恒频控制。本文总结这3个发展阶段的运行控制技术,综述了风力发电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1 定桨距失速控制

定桨距风力机的桨叶固定在轮毂上,桨叶的迎风角度不随风速的变化而改变,即叶片桨距角不可调。当风速高于额定风速(一般为12~16 m/s)时,其依赖于叶片独特的翼形结构所具备的自动失速性能而将功率自动限制在额定值附近。20世纪80年代,叶尖挠流器在定桨距风电机组得到成功应用,使桨叶自身具备了制动能力,有效解决了突甩负载情况下的安全停机问题。为了使机组在低风速段运行时具有较高效率,定桨距风电机组采用双速发电机、双绕组双速感应发电机等以实现不连续变速功能[2]。对联网运行的定桨距风电机组,晶闸管恒流软切入装置是其控制系统的重要部分。

定桨距失速控制无功率反馈系统和变桨距机构,结构简单,安全系数较高,不需要复杂的控制程序,但其性能受叶片失速性能限制,启动风速较高,在风速超过额定值时发电功率下降。为了提高功率调节性能,近年来又研制出主动失速型风电机组[1,2]。

2 变桨距控制

变桨距风轮的桨叶与轮毂不像定桨距那样采用刚性联接,其叶片的桨距角可随风速变化进行调节,以调节风电机组的功率。在额定功率以下时,为最大限度获得风能,控制器将桨距角调至0°附近并固定,发电机的功率根据叶片的气动性能随风速变化而变化;当风速过高,高于额定功率时,增大桨距角使风轮迎风面积减小,从而将发电机功率保持在额定值。变桨距调节具有额定点风能利用系数较高、启/制动性能好、输出功率平稳等优点,故成为大型风电机组的最佳选择。但随着并网机组向大型化方向发展,桨叶转动惯量巨大(大型风机的单个叶片重达数吨,有的风轮直径已达一百多米),仅采用桨距角控制难以适应风速的快速变化。为了有效控制快速变化的风速引起的功率波动,近年来出现了采用转子电流控制(RCC)技术以调整绕线型异步发电机转差率的新型变桨距控制系统[1],如图2所示。

图2中,转速控制器的输出为桨距给定,桨距控制器为非线性比例控制器,其输出控制液压伺服系统,使桨距角变化。其中,转速控制器A在发电机并网前工作,即在机组进入待机状态或从待机状态重新启动时投入工作,通过调节桨距角,使发电机以一定的加速度升速,当发电机在同步转速(50 Hz时1 500 r/min)10 r/min(可调)内持续1s(可调)时发电机将切入电网,并切换为转速控制器B和功率控制器工作。

转速控制系统B的输入为速度偏差和风速,在达到额定值前,速度给定随功率给定按比例增加。若风速和功率输出一直低于额定,将根据风速输出最佳的桨距给定,以优化叶尖速比;若风速超出额定,通过改变桨距角使发电机转速跟踪给定,将输出功率稳定在额定。图2中,风速信号是经低通滤波器后参与桨距控制的,即桨距控制对瞬变风速并不响应。在瞬变风速下维持输出功率稳定是通过功率控制器进行的,其通过绕线型异步发电机转子电流控制环实现[参见本系列讲座(2)中的图1“绕线转子电流受控的异步风力发电机”结构],即根据功率控制器输出的电流给定值,通过电力电子装置调整转子回路等效电阻(其动作时间在毫秒级以下),从而迅速调节发电机转差率,即迅速改变风轮转速,吸收瞬变风速引起的功率波动,实现额定风速以上且风速频繁变化时的发电机输出额定功率,减少变距机构的动作频率和幅度。

3 变速控制

目前,变桨距变速恒频风电机组已成为大型并网风电机组的主流机型,其基本控制策略为:低于额定风速时,控制发电机转速以跟踪风速变化,使风轮叶尖速比保持在最佳值,实现最大风能跟踪(MPPT)控制;高于额定风速时,调节桨距以限制风力机吸收的功率不超过极限值,并在风速大幅度变化时使发电机保持输出功率恒定。

3.1 额定风速以下实现MPPT的转速控制

图3为桨距角不变,不同风速Vi下风力机的输出功率特性。图3中,ωi是对应Vi使风力机具有最佳叶尖速比λopt的风轮角速度,将Vi,ωi对应的各风速下最大输出功率点相连即为最大功率曲线Popt。

在Popt曲线上运行的风力机将输出最大功率Popt,即

式中:K=ρS(R/λopt)3Cpmax/2;ρ为空气密度;S为风轮扫风面积;R为风轮半径;λopt为最佳叶尖速比;Cpmax为最大风能利用系数。

目前常用的最大风能跟踪控制方法有如下3种基本方法。

3.1.1 风速跟踪控制

实时测量风速,然后依据风电机组的功率特性,推算出使风轮叶尖速比保持在最佳值的发电机所需最佳转速nopt,控制变速发电机的转速使其跟踪最佳转速nopt,从而实现MPPT。

虽然这种方法的原理简单明了,但必须已知风力机特性,且要求测量的风速与作用在桨叶上的风速有良好的关联性。然而,由于风速在时间、空间上的随机变化,很难精确测得与到达风轮上的风速一致的结果,这限制了该方法的工程应用。为了克服风速跟踪控制方法的缺点,出现了多种基于风速预测方法的改进控制系统[1]。

3.1.2 功率反馈控制

实时测量发电机转速(则可得到风轮角速度ω),依据风轮角速度ω和风力机最大功率曲线Popt,实时计算发电机的输出有功功率指令P*,控制发电机的输出有功功率使其跟踪指令P*,即可实现MPPT。以上实现MPPT的过程可用图2说明[10]:设原先在风速V5下机组稳定运行在Popt曲线的E点,此时风力机输出功率和发电机输入功率均为PE,两者平衡,风轮以最佳角速度ω5稳定运行;若风速由V5突升至V4,风力机的工作点将由E跳动至F,对应的输出功率跃变至PF,而发电机却因惯性和控制滞后仍暂时工作在E点,因PF>PE,发电机将升速;在升速过程中,风轮沿其固有的功率特性FD曲线增速,而采用功率反馈控制的发电机则沿最大功率曲线增速,两者到达D点时,重新建立起功率平衡,风轮以与风速V4相对应最佳角速度ω4稳定运行。

该方法不需要测量风速,但需要已知风力机最大功率曲线和发电机损耗特性,以获得有功功率指令P*。研究表明[10]:即使在P*的计算不很准确时,也可使发电系统运行在“次最佳状态”,获得较理想的最大风能跟踪控制效果,故该方法颇具实用价值。

3.1.3 最大功率搜索控制

其依据是在某一固定风速下,风力机的功率特性P(ω)为凸函数。在有的文献中,该方法也称为爬山搜索算法[9]、功率扰动控制[12],其通过施加人为的功率扰动进行离散迭代控制,使风轮机的工作点“一步一步”地沿其功率曲线移动到最大值附近,且保持一定的波动。以人为施加转速扰动引起功率变化从而自动搜索发电机最佳转速nopt实现MPPT为例说明如下[9]:计算当前风力机功率P(k),并和上一控制周期的风力机功率P(k-1)比较,若ΔP(k)=P(k)-P(k-1)>0,则保持发电机转速指令的扰动值Δn的符号不变,继续进行下一周期的转速扰动;否则,若ΔP(k)=P(k)-P(k-1)<0,则应将转速指令的扰动值Δn的符号反号,继续进行下一周期的转速扰动。因当前的Δn与上周期的转速指令相加即为新的转速指令,故若风机功率渐增,则将保持转速指令值渐增(或渐减);若风机功率减小,则应改变转速指令变化的方向。

该方法的优点是无需测风装置,对风力机功率特性的了解要求不高,系统有自动跟随与自适应能力;缺点是即使风速稳定,发电机稳态功率输出仍有波动,控制周期不能太小,系统调节时间较长[12]。

3.2 额定风速以上的功率控制[1]

在风速超过额定风速时,变速风电机组的控制系统通过调节风力机风能利用系数,实现保持发电机输出功率恒定、使机组传动系统具有良好柔性的基本目标。

目前,有两种改变风力机风能利用系数的方法:1)控制发电机电磁制动转距,以调节发电机转速,进而调整叶尖速比;2)调节桨距角以改变风轮迎风面积,从而调节空气动力转矩。应该指出,理想的控制方案是采用转速与桨距双重调节。

4 风电机组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4.1 风力发电系统智能控制

风电机组是一类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其精确的数学模型难以建立,采用基于数学模型的传统控制难以使系统在全部运行状态下获得满意的动、静态性能。随着不依赖于数学模型的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模糊控制和人工神经网络在风电机组控制领域应用方兴未艾,并成为研究热点之一[1,6]。

文献[13]在桨距控制器设计中引入二维模糊控制算法,仿真结果验证了在风速高于额定风速且频繁变化时,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变桨距控制器能够随风速变化不断调节桨距角,使风力发电机输出功率稳定在额定值附近。文献[14]对基于模糊控制的双馈风力发电空载并网技术进行了研究,其在有刷双馈异步发电机转子可逆变流装置的控制中,采用了参数自整定模糊PI控制器,即利用模糊控制规则对PI算法的比例参数和积分参数在线调整,仿真表明该控制算法可有效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文献[15]则在基于爬山搜索算法实现小型风电系统MPPT的控制系统中引入模糊/PID双模控制,大范围搜索用模糊控制,小范围搜索则用PID。仿真表明:模糊/PID双模控制能使系统平稳跟踪最大功率点,发电机稳态输出功率波动较小。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映射任意非线性输入-输出关系的能力。可基于BP网建立桨距角全范围变化时的风能利用系数模型;也可建立以风速、风轮角速度、功率为输入,桨距角指令值为输出的BP网,构成基于BP网的桨距控制器[1],实现桨距控制的目标。文献[16]选择风力机转速和风速作为直接样本数据,计算得到的风力机输出功功率为间接样本数据,经离线训练,建立了以风力机转速和功率为输入、风速为输出的BP网风速预测模型,并将该风速预测模型应用于采用风速跟踪控制方法的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MPPT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BP网的风速预测模型正确、可行。文献[17]在变速恒频双馈异步发电机定子有功功率控制中引入单神经元控制算法,实现MPPT,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目前,风电机组智能控制研究多数停留在仿真阶段,尚缺乏实际工程应用。另一方面,模糊控制和人工神经网络具有互补性,两者相结合的神经网络模糊控制在风电机组控制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尚少;基于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方法与风能转换系统控制相结合的研究也有待深入。

4.2 风力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技术[5][18,19]

随着风电机组装机容量不断增大,风力发电系统对现存电网稳定性的影响成为倍受关注的课题,其中热点之一是研究电网电压瞬间跌落情况下风电机组对电力系统的影响。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针对大型风电机组并网运行的标准,要求在电网发生故障如电压瞬间跌落时,风电机组仍能保持并网,且能向电网提供一定的无功功率支持,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这就要求风电机组具有一定的低电压穿越(LVRT)运行能力。

双馈异步发电机(DFIG)风电机组在电网电压跌落时将导致DFIG转子侧过电压、过电流。转子电路中的Crowbar(保护)电路是使DFIG风电机组具备LVRT能力的关键,其在电网电压故障时可有效对变流器进行保护,且可向电网发出无功功率,使电网电压迅速恢复正常。但转子Crowbar电路无法兼顾转子侧变流器及齿轮传动等机械部件实现全面保护,且不同故障类型及不同故障程度下的电路参数难以统一。目前,DFIG风电机组的LVRT运行研究仍是难点,主要集中于保护电路拓扑结构和变流器控制算法改进研究。

对采用多级永磁同步发电机的直驱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而言,因为其与电网通过背靠背功率变换器隔离,且无功功率控制灵活,故在LVRT运行方面具有优势。在直流侧增加保护电路、在直流侧和电网间增加辅助变流器等保护措施可增强直驱型风电机组LVRT运行能力。

技术系列 篇11

由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组织的专家鉴定委员会听取了中纺机的技术团队所做的汇报,审阅了项目资料,并进行了生产现场考察。专家表示,该项目解决了剑杆织机高精度的墙板、各类箱体、打纬共轭凸轮、引纬传动零件等十几种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和制造工艺难点,实现了CG6500系列剑杆织机的国产化。设备在一些关键机电装置或部件,如电子选纬装置、电子绞边装置、变领控制带制动的主电动机、电子废边剪刀装置、电气控制柜体等均实现了国产化并通过织造验证。设备专用综框、剑头、传剑轮等也实现了国产化,整机国产化率(按价值测算)已经达到80%左右。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中纺机CG6500系列剑杆织机国产化项目已达到预期目标,同意该项目通过鉴定,并建议企业尽快实现产业化,批量投放市场。

据了解,中纺机CG6500系列剑杆织机产品织造范围广,如CG6500-220型剑杆织机可织造汽车内饰织物,CG6500-260型剑杆织机可织造汽车安全气囊袋,CG6500-190型剑杆织机织造商标等。目前,中纺机已经具备批量生产的能力,且部分产品已在用户企业试用,并在行业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进行公开展示。

(赵原 倪锦涛)

光山布鲁哈成功进入日本市场

日前,光山布鲁哈白鲨针布有限公司开发的首批针密为760PPSI高密度道夫针布在日本东洋纺的设备上试用成功,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梳理效果,获得了日本客户的一致好评。

据了解,日本东洋纺是国际高档羊绒纺纱的领导企业,是国际高端36支至42支羊绒纱的主要供应商,处于世界奢侈品的高端供应地位。一直以来,该公司坚持使用日本自产的弹性针布,直到今年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后其首席工程师冈田一男到光山布鲁哈参观交流,被光山布鲁哈弹性针布的制造理念与工艺吸引,签订了针布采购合同,由光山布鲁哈开发针密为760PPSI的高密度道夫针布。

目前世界水平的道夫针布密度一般为520PPSI,日本目前最高的密度也仅为600PPSI。为研发760PPSI的高密度道夫针布,布鲁哈公司组织了技术攻关团队,从设备调整、工艺设置、产品原料等全方位攻关,通过与日本技术方紧密合作,一举试制成功,并实现了量产。 (张永强)

经纬榆次成功研制细纱机尼龙调节架

日前,经纬纺机榆次分公司通过研究试验,大胆采用以塑代钢的尼龙件替代原有普钢、铸铁生产的零件,成功研制了单体式尼龙调节架。现已在合力二厂的配合下,成功应用于细纱机产品的生产上,并且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经纬榆次技术人员通过深入观察和分析零部件的功能,从降成本的角度出发,广泛开展了功能部件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的研究。针对纺机调节架制造工序相对分散、流转过程长、加工精度低、生产成本偏高及铸件表面质量难以控制的现状,大胆提出了以尼龙件替代铸铁件。采用尼龙注塑工艺后,将全部工序集中在一个工作地,取消了机械加工、表面涂装工艺,减少了工序间的周转,投入使用后,综合经济效益明显。

在尼龙式调节架成功应用的同时,公司技术人员又试制了尼龙支臂。目前,单体式尼龙支臂及调节架已安装在无锡马山实验室进行深入验证,各项使用性能稳定。进而,技术人员进一步将支臂和调节架两个独立的零件设计成一体结构,采用尼龙一次注塑成型,在不改变零部件功能应用的前提下,减少了两种零件组合装配工序。目前,该整体式调节架已经申报国家专利。 (李润庆)

青岛创佳推出F35电脑落纱小车

日前,青岛创佳机器人(中国)有限公司推出了一款CJ-F35电脑落纱小车。设备采用德国引进的电脑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减少纺织企业的用工量、提升纱线质量,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当前国内生产企业的实际需要。

据了解,该设备能够满足光锭、铝锭及不同长度纱管需求,既能用于配有气圈环设备的落纱,又适用从低支到高支纱的普通纺、紧密纺、氨纶包芯及赛络纺落纱。该机气囊抓放顶部垂直一次性抓取纱管,两台落纱机为一个落纱组,左右同时落纱,左右机型可互换使用。设备对480锭细纱机落纱,一次拔10个满纱管,105秒可完成整台车落纱,一次性拔12个满纱管90秒可完成整车落纱。设备拔插纱管同时进行,拔插率达100%,留头率达98%。在耗电方面,针对480锭细纱机落纱双边耗电仅0.05度。

据介绍,F35电脑落纱小车适合各种细纱长车、短车的改造,光锭杆尾纱无须专门处理,可减少维护保养工作量。设备拥有故障报错显示功能,可实现部分“自动化”操作,适应长度为180毫米~260毫米纱管的落纱需要。据了解,该机已经在多家纺纱厂总计有23套46台使用,最长使用时间已达7个月,用户反映设备运转正常,几乎没有出现过使用故障。目前,该项目已被列为青岛市重点项目,预计年产500台,企业目前订单充足,订货期已排满3个月。 (墨影)

和鹰裁剪机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立项

近日,和鹰科技“HY-H1707L型数控裁剪机”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专家评审,列入2013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GRC00070)。

“国家重点新产品”意味着该产品是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在国内首次开发成功,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

和鹰科技“HY-H1707L型数控裁剪机”能够入围国家级项目计划,就在于企业在研发创新方面的坚持不懈以及在行业标准制定、自主品牌建设、市场推广等方面所塑造出的较强优势。和鹰公司负责人表示,“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是科技部给予和鹰科技的重要荣誉,企业将以此为契机,加大力度开发高科技产品,积极参与国家科技创新事业。据悉,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的项目,将获得科技部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和必要的研发补助。

nlc202309011112

(余荣贵 陆美华)

中捷再度冠名服装品牌年度大奖

最近,从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传来消息,中捷股份与中国服装协会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再次独家冠名赞助第10~15届“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以共迎“大奖”十周年盛会。

2004年,“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诞生便获得中捷连续五年(2004~2008)的独家赞助,勇敢地扛起了振兴民族品牌的大旗,开创了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与服装行业合作的先河,推动了服装行业的整体发展。

如今,“大奖”已从新生儿成长为服装界的“奥斯卡”,在业界地位不可替代;中捷也从“快鱼”发展成“鲨鱼”,成为中国缝制设备行业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在“大奖”即将迎来十周年华诞,中捷也将迎来二十周年庆典之际,中捷再度携手“大奖”,已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一种升华,更是一个新的起点,双方将以更加契合的高度、更加丰满的合作方式,共同将中国的衣着文化推向辉煌。 (文中伟)

经纬津田驹首批合资喷气织机交付用户

9月17日,经纬津田驹纺织机械(咸阳)有限公司新厂区横幅醒目,彩旗飞扬。该公司首批8台ZAX-GS合资喷气织机,在大卡车的装载下缓缓开出生产线大门,这标志着该公司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喷气织机已得到国内市场的认可。这一天对于经纬津田驹而言是极富意义的一天,经纬咸阳经纬纺机、咸阳纺机董事长程建荣等企业领导及全体员工一同出席了发运仪式。

经纬津田驹纺织机械(咸阳)有限公司是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共同出资成立的公司,项目总投资为3.8亿元人民币,主要进行织机产品研发和生产,产品面向全球销售。据悉,目前该公司国内喷气织机合同订单已达200台。 (严家民 田晶)

约科·布缪勒推出两款新设备

日前,瑞士约科·布缪勒公司推出了两款新设备,MUPRINT MDP2/MUDPRINT MDP2 E数字印花机和NH253电子控制窄幅织机。

据了解,MUPRINT MDP2/MUDPRINT MDP2 E数字印花机是该公司专门为无接触直接喷墨印刷窄幅织物而设计的。MUPRINT MDP2机器以从辊至辊方式运行,可让非弹性窄幅织物被卷绕在10厘米芯轴上。MUDPRINT MDP2 E可在盒至盒的基础上,印刷弹性和非弹性窄幅织物,且使用该机器印刷的织物无须整理即可出售。也可根据客户需求由包装机作后一步的处理,从接到订单到交货,所用时间短、无印刷版、缩短了上市时间。该机还能实现无线印刷,其喷墨技术可以确保照片印刷真实,并可保持窄幅织物的织品手感,耐磨度绝佳。且该机在印刷时只须四种基本色,因此可大大减少储存油墨的费用,节约承包了、生产率高。

技术系列 篇12

众所周知, 大学数学系列课程是理工科类院校各专业最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 也是受此影响最大的课程。传统的大学数学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采取“粉笔和黑板”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信息量比较大, 但是由于数学的自身特点, 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导致许多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 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大学数学系列课程有机整合, 使原来枯燥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立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能力, 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理论依据

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 可以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当学生的学习活动出现偏差时, 及时提供反馈信息, 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2 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看来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得”。在教学之前, 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做细致的分析, 精心设计信息化的引导材料, 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和尝试。

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 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 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信息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 成为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对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 也是其他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

1.4 教学设计理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逐步代替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论,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为信息技术与大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教师把信息技术与大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 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优越性。

2 信息技术与大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索

信息技术与大学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将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 也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 同时也优化了教学内容, 提高了课堂效率。

2.1 更新教育理念, 加强整合意识

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教师的职责也由传统的授业解惑向学生能力的培养转化。首先, 教师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 在态度上必须要重视整合工作, 强化整合意识。其次, 在整合思想的导引下, 丰富和完善数学课程的结构、功能和内容, 构建数学课程的新体系。最后, 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 更要教会学生在信息化条件下进行学习的技能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促进教学手段的信息化

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观念影响下,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调查、参观、访问、网络等体验式学习也将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很显然,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 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信息技术, 创设适当的数学情境,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1 创设数学情境

大学数学具有概念多、技巧性强和抽象难懂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大学数学教学中, 应该适当地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生动直观的特点, 设计教学情境, 用计算机来描绘空间图形, 演示实验等等,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启发和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讲授定积分概念的时候, 利用Maple软件生动再现计算曲边梯形面积的过程, 让学生自己归纳定积分“大化小—常带变—近似和—取极限”的过程, 引导学生建构起完整的定积分的定义。

2.2.2 注重建模思想的渗透

在大学数学的学习中, 应用题的解答是难点之一, 而应用题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小的建模问题。因此教学中, 要注意建模思想的渗透, 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构建数学模型, 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 突出了重点, 也突破了难点。这一过程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应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比如说在数理统计课堂教学中引用数学软件,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了如何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 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应用概率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3 搭建网络教学平台,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完成信息技术与大学数学系列课程整合, 必须建立计算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共享的优势, 学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电子教案、教学视频等教学材料, 根据个人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自主学习, 不受任何限制。另外, 学生还可以与教师随时在网上相互交流, 及时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克服了传统教材单向地提供教学信息的弊病。通过创造信息化学习环境,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自主学习受限的弊病, 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 还可以加强自身的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水平。

3 结语

尽管信息技术为大学数学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 克服了传统教学的一些缺点, 但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 在实际的教学中, 不能过分依赖信息技术, 而应该将传统的教学与信息技术两者有机整合, 相互促进, 更好地为教育的信息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儒德.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 2004 (2) :70-74.

[2]吴华, 魏佳.信息技术与大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方式与理论探讨[J].大学数学, 2008, 24 (3) :28-32.

[3]黄宽娜.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9.

[4]王德民, 王艳丽.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师范院校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4 (2) :30-31.

[5]张定强.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基本理念[J].中国电化教育, 2005 (6) :59-62.

[6]张怀德.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 2010 (1) :111-115.

上一篇:转变思路下一篇:相亲交友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