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竞争

2024-08-23

学校竞争(精选12篇)

学校竞争 篇1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 (以下简称我校) 现有师资队伍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和趋势相比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与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的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与在校生规模相比, 我校目前的教师队伍规模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科研需要, 特别是有些新设专业师资严重紧缺。硕士学位教师比例偏低, 高学历、高职称比例在专业群之间分布不均衡;各专业普遍缺乏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学骨干, 一些专业没有形成良好的学科专业梯队、教学团队, 教育教学管理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 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核心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为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 全力推进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结合学校实际, 笔者就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学校教师能力水平, 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抓好在职硕士学位提升

依据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要求, 高度重视教师学历提升计划, 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 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在职教师报考硕士学位, 积极创造条件, 组织教师报考, 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解决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学矛盾, 解除教师后顾之忧。

二、创新专业带头人培养模式

为加快各专业的建设步伐, 提升学校办学能力, 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学校相关部门要按照个人自愿申报, 学校择优聘用的原则, 开展校级专业带头人选拔和培养, 经选拔聘用的专业带头人, 要充分发挥本人在专业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推动学校专业建设, 提高科研水平。学校对专业带头人实行动态管理, 聘期二年, 按年度考核, 考核合格者给予专项奖励, 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解聘, 引进或培养行业内有影响力的校内外专业带头人10~15人, 培养在领域内有影响力的校内外德育带头人3~5名。

三、加快教育教学团队建设

紧密围绕学校的专业建设, 结合学校专业建设规划, 围绕学校积极德育、积极教学、积极实践三维互动的人才培养途径, 加快团队建设步伐。通过校企深度融合, 建立校企共同培养培训教师的工作机制。广泛吸纳行业企业、兄弟院校优秀人才加盟, 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与技术的需求, 通过产学研合作, 开展技术应用和服务, 组建15~20个由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家组成的名师工作室或技能大师工作室;同时, 以重点专业为牵引, 以名教师为引领, 积极创建省市级名师工作室3~5个。

四、推进名特优工程建设

按“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特级教师”五层目标的培养方向, 推进名师工程建设。要明确目标, 落实举措。指导学校各层级的名特优教师, 对照条件, 制订个性化成长方案和年度计划, 并按计划分步落实。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各种机会, 优先送培, 优先安排名特优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及生产实践研究。引领示范, 共同进步。有效开展“四个一”工程, 即每名特优教师要建好一个资源库, 每年上好一节示范课, 开好一次名师讲堂, 带好一名徒弟, 使他们在引领别人进步的同时, 促进自身的发展, 实现教学相长。

五、精心培育青年教师队伍

青年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是学校的希望和未来。学校将构建科学规范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 注重对青年教师实施有计划的系统性培养。

继续开展名师“一对一”工程, 充分利用名特优教师资源, 发挥名特优教师的领头作用, 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工程”“青蓝结对工程”;在坚持以老带新的同时, 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 尽量为他们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积极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青年教师好课评比等活动, 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年骨干教师快速成长和脱颖而出的校内管理体制和政策环境。

六、实施“双师”素质建设工程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 既能讲、又能做的师资队伍。加强我校双师型队伍建设, 要从质和量两方面入手。从质上讲, 要对照江苏省《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主要专业“双师型”教师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证书目录》要求, 提高我校专业教师核心技能职业资格证书拥有率。从量上来说, 要积极拓展渠道、全方位、多途径促进培养双师型队伍建设, 如教师挂职锻炼、产学研项目合作、指导学生实习、社会调研和学术实践等, 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要根据学校的实际, 完善《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 科学设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目的与任务、方法与要求、规范检查与考核办法, 精心组织和严格管理相结合, 避免到企业“走马观花”, 将企业实践真正落实到实处。同时, 通过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 推进定点企业实践基地建设, 建立教师定点实践锻炼制度, 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产品设计, 从实践中获取新信息、了解新需求、形成新认识、把握新方向。

七、实施兼职教师建设工程

聘请企业行业兼职教师授课, 是中职学校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的需要, 是为企业行业和社会培养技能型、实用性人才的需要。我校兼职教师队伍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严格录用标准。各系部要根据学校战略发展目标和学科建设的需要, 严格执行《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 对照《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建设标准》, 择优聘用优秀人才来我校任教。第二, 拓宽聘用渠道。积极争取上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 发挥合作企业的优势与潜力, 面向企业公开招聘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术技能人才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 实现兼职教师的常态化。第三, 创新聘用管理办法。探索引进、培养与流转退出相结合的兼职教师建设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出”的兼职教师遴选机制。第四, 完善储备制度。学校充实兼职教师数据库, 汇集学校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资料;各系、部要根据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要求, 充分挖掘地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资源, 建设好“专业兼职教师人才库”。

八、结语

师资培养是一项繁重而长期的系统工程,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还必须抓住体制机制创新这个工作重点, 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在我国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机遇期, 建设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 关键在于建设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加快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是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学校,师资队伍,核心竞争力

学校竞争 篇2

演讲稿是在一定的场合,面对一定的听众,演讲人围绕着主题讲话的文稿。在现实社会中,接触并使用演讲稿的人越来越多,你写演讲稿时总是没有新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竞争上岗演讲稿(精选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校竞争上岗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充满信心地来竞聘小学教师的职位,是因为我相信我能!我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

因为我热爱教育事业,把它作为我毕生的追求。在我选择了师范学校时,我就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决心终生奉献于人民教育事业。在踏入我校的那一刻起,我顿时涌起一种责任感,我从今以后,我将以校为家,以校为荣,誓与我校共荣辱共兴衰。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刻苦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虚心向老教师学习,不断在工作中总结,改进提高,不断取得进步,我付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所取得的成绩也是众所周知的。

我所具有的优势是明显的,最重要的是我虚心好学,刻苦用功,学习能力强,因此,在短短的一两年里,我已经完全熟悉了教材,掌握了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广泛好评,也深受学生的欢迎。在同龄人中,我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更重要的是,我有一颗热忱的心,对学生深深的关爱之心,对工作的热爱之情,对老教师的敬爱之意,我一路走来,始终如一地爱戴我们的领导,爱护我的学生,热爱我的工作,敬爱我们的老教师。正是我对学生的爱,让学生如沐春风,得到了他们的喜爱;正是我对领导和教师们的敬爱,才得到大家对我无私的帮助和大力的支持,使我受益良多。

借此机会,我向大家表示深深的谢意。正是我对工作的热爱,才会不计较地付出,不惜代价地投入,才能在短短的时间内由此长足的长进。我的爱是发自内心的,这种心态使我开心、快乐,也得到了积极的反馈,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将使我更奋力前行,全力以赴,做得更好!

虽然如此,我还是在过去的日子里暴露出了不少问题,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的问题是,我还年轻,缺乏长久的教学经验,还需要更深入地钻研教材和学生,更谦虚地向各位学习,更刻苦地用功,我深深地知道问题的差距,倍加珍惜这个机会,我相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做得更好!我一定会做得更好的!

没有,只有更好,只要给我一个机会,一切奇迹都有可能发生!

谢谢大家!

学校竞争上岗演讲稿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首先感谢领导、老师们的信任和支持,给我这个机会参加竞聘演讲。

我是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中共党员,大专,小学高级骨干教师,三证一历符合要求,普通话为二级甲等,计算机为现代信息技术高级证。现已执教12年,我竞聘的岗位是语文教师,我之所以竞聘这个岗位,是因为我具有以下的五个优势:

一、我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

我明白教师的苦与累、平凡与无私。没有鲜花陪伴,没有掌声共鸣,没有丰厚的收入,没有豪华的享受,有的只是生活的忙碌,有的只是肩头沉甸甸的责任。但我无悔于自己的选择!我深深爱着教师这一行,用我的汗水,用我的智慧,用我这颗跳动的火热的`心!面对着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我揣摩着、尝试着,与他们真诚的交流着,就在这样的轨迹中演绎出一片灿烂晴空。

二、我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不忘学习,勤钻研,善思考,多研究,不断地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在全国、省、市、区论文竞赛中,多次获奖。由此我坚信我的专业知识对语文教学工作是完全能够胜任的。

三、我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我深知语文教师在学校基本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语文教师的职责、任务与规范,明白语文教师所应必备的素质和要求,悟出并实践过较好的方法和策略。学校的领导也非常信任我,让我在两年间连续带两个毕业班,毕业班成绩突出,其中xx届毕业生xxx在全区毕业生摸底测试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也因此两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xx年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20xx年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在今年的考核中均被评为优秀。

四、我有较强的工作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本着为学生服务,把爱献给学生的信条,保持作为教师的言行和风度,踏实教学,关爱学生。经过这十二年的学习和锻炼,我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对教材的整体驾驭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的判断分析能力及应变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完全能胜任语文教学工作。

五、我有较好的年龄优势。

我正当青春年华,身体健康,精力旺盛,敬业精神强,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工作中去。

假如我能够通过竞争上岗,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更加科学规范地做好日常教学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在顺应课改潮流的前提下,认真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2、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配合学校的校本教研,设计并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加强个人修养,练好基本功。进一步树立自己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艺术,顾全大局,维护学校良好形象,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在教学中体现实力,在工作中保持动力,在创新中增加压力,在与学生、同事的交往中凝聚合力。

领导、老师们,我有信心、有决心搞好语文教学,我将用左肩担着爱我的学生,用我的右肩担着我爱的课堂,执着坚韧地挑起我深爱的老师这一行,为青园的腾飞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学校竞争上岗演讲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有人说,人最大的不足不在于看不到自身的不足,而在于看不到自身巨大的潜能,大多数人只发挥了个人能力的20%。受这句话的激励,我前来竞聘学校的教导副主任职务,我先来作一个自我简介。工作上我一直力争上游,不甘落后。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得有一桶水。为了我这一桶水的常满不啬,我在课余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知识学习,与教师们探讨教学问题,看教育书籍,写教研论文,认真参加各类教学内容的培训,积极参与各级教师赛课。在这八年里我写的教研论文有十几篇在各级比赛中获奖或发表,其中有一篇获得省论文比赛二等奖。

作为教师,在某些方面我们虽有牢骚,可是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我们依然将“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作为我们的座右铭。我们执著从教、痴心不改。本着“以德育人,以德待人”,工作能“以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良心”为出发点,与全体教师和睦相处。我也曾迷盲、踌躇,但我坚持不渝——协助搞好学校工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耐心向家长解释,热情关心每一位学生,我在逆境中求发展,在艰难中寻进步。困难著就了我锲而不舍、吃苦耐劳的精神;生活使我养成真诚、乐观、宽容、风趣的性格;自信让我站上这个竞聘学校教导副主任的的舞台。我有信心、有能力、有热情在新的岗位上为老师们贡献我的力量。

对于学校教导副主任一职,我谈几点工作设想:

1、全力以赴协助教导主任做好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和日常工作。

2、一步协调、搞好学校的科研工作,团结全体教师,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把科研工作做的更有成效,使教师们在科研工作的开展中学习新知、提高能力、促进教学。

3、结合自身所处学校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岗位上努力进取,创新发展,切实起到带头作用。

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围绕学校的工作目标,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适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增强服务意识,发挥好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桥梁作用。

有人说,大材小用,基本没用,因为大材小用会遏制人的潜能的发挥;小才大用,基本有用,因为小才大用有利于激发人的潜能。希望借学校人事改革的东风使我这块“小才”得到大用的机会,一旦如愿,歇成欢迎老师们多提宝贵的意见,使我的工作更有成效。最后,我想用丘吉尔的名言来作结束:“我没什么好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

学校竞争上岗演讲稿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首先,感谢校领导和老师给予我这次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我叫xxx,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今天本着锻炼自己,服务师生的宗旨,竞聘教导处主任这个岗位。

一、我的竞聘动机

立足于教育教学,想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学习型、科研型、专家型的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为新课改的有效进行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本人竞聘所具备的条件

1、本人有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的敬业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

2、本人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较强的教研教改能力。

3、本人具有较为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4、本人能“以德育人,以德待人”,工作能“以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良心”为出发点,与全体教师和睦相处。

三、采取的工作措施

如果我能得到上级领导和全体教师的认可,有幸被聘为副主任,我将采取如下的工作措施,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提高,加强学籍管理,控辍保学,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工作,提高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办学品位。

1、积极为领导献计、献策,做好校长的参谋与助手,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管理和教学秩序,做到工作不离位,职权不越位。

2、做好教学校长与广大教师的桥梁和纽带,深入教师、学生中及时了解情况,保证教学有序的进行,做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长,服务于教师。

3、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积极创建德育育人环境,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习惯的形成。

四、今后重点做到

1、认真组织实施“十一五”课题计划,把好质量关,寓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于常规教学管理中,积极推动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创建出一支研究型的师资队伍。

2、深入到课堂、教师、学生中间,了解教学情况,诚恳听取教师建议及听取学生心声,协助合作改进教学方法,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有效实施校本课程,组织教师扎扎实实的进行课程改革。

3、认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和练兵活动,求实创新,深入解决课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发展教师的素质能力,完善教师业务成长档案,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进程,使青年教师早日成长为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成长为市级、省级优秀教师。

4、积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引导教师落实全面的育人观,从学生的“可塑性”上下功夫,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师生的沟通,与学生的平等对话。

5、继续完善与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档案,及时关注与记录学生的每一点滴进步。加强对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控辍保学,保持我校学苗的稳定。

6、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抗挫折能力及安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育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解决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安全自护意识。

7、加强校园环境卫生保持与管理工作,为早日实现我校花园式学校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学校管理倡导“浅竞争,深合作” 篇3

竞争可以有,但要有度。管理是生产力。一个学校的管理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最终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校管理而言,在师生中培养竞争意识是必须的,因为这个时代竞争已成为生活方式,不竞争就会落后。然而,凡事必有度。若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中,事无巨细,方方面面都倡导竞争,其实是管理的懒政。如果一个学校尚处于发展的新生阶段或薄弱阶段,大力提倡竞争文化,则易于提振广大教师的士气,激发其内在潜能,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良性发展氛围,以推动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但是当一个学校发展到相对稳定水平阶段时,就需要更多地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形成自身特色的优质文化方向上,朝着建设富有本校特色的、注重合作共享的、充满创造活力兼具灵动性的学校文化目标而努力。

过度竞争,势必成发展阻碍。一个学校,若始终将竞争文化置于管理的首位,长期便将形成一种狭隘的功利教育观,一种锦标主义教育思维,从而阻碍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专业发展。若过于崇尚竞争文化,必将使教师们陷入一种缺乏全局性、先导性的专业发展轨道,总是将工作聚焦于每一次大大小小的评比、检查、测试,聪明才智全用于赢得这些功利化的显性评比。此外,只要有评比,就势必只有少数甚至一个胜利者,打击的是一批本应共同进步的同事,同事间也必将因为都期望在评比竞争中获胜而“不择手段”、自我封闭,不愿分享好的做法,无形中形成个人功利思想。而教师队伍中,能力、素质必然参差不平,相对较弱者同样渴求胜利,而多次尽力后又总处于落后而倍感打击,势必造成其较大的心理压力。若关注不到位,疏导不足,这些教师将在心理上出现无助、自卑、自闭等问题。一所学校若盛行这种功利竞争的文化,弱者遭到嫌弃,得不到帮助,任其自生自灭,不能享受到集体的温暖和专业发展的关怀。长此以往,伤害的不仅是教师自身,更关键的是影响着这些教师所教的一班又一班学生,这些学生的发展受到无辜的牵连和耽误,贻害或是终生的。要知道,这些教师往往最需要帮助,但碍于面子,很难主动开口向同事求教。所以,学校在管理中,尤其在制度和文化建设上,都需弱化个人竞争,强化团队的合作共享。

发展校园文化 提升学校竞争能力 篇4

一、坚守“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

科学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学校要结合自己的办学传统, 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 统一认识, 凝聚智慧, 集思广益, 制定自己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往往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对办学实践的一种积极构想, 是从实践出发对未来办学目标的一种设想和期待, 它要求简洁明快地体现了新时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并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统领着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要求把人放在第一位, 主张把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 顺应人的禀赋, 提升人的潜能, 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 构建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现代教育教学体系。

二、完善“开放民主”的文化制度

“没有制度就谈不上管理。”学校制度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 学校有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和作风, 要有比较健全的规章制度, 学校的管理才能井井有条。比如可将学校的规章制度分为四大系列, 一是学校章程, 二是岗位职责, 三是工作条例, 四是管理制度。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凡事有考评。但制度文化随学校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我们认识到, 如果没有一个新的与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 教育教学改革无异于空中楼阁。因此, 我们要与时俱进, 走依法治校、文化立校、课改活校之路, 用制度看守校园, 在制度文化建设上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承, 二是修订, 三是新建。在“化整为零”的管理思路下追求日常管理的精细化, 充实完善学校已有的各项规章制度, 以规章制度显刚性、细节管理显人文, 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度可评, 为逐步实现学校工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有机结合, 刚柔相济, 规范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有效地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也可为教师的评优晋级、年度考核提供客观的依据。

学校将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与自下而上的民主管理有机结合, 可召开每年一度的教代会, 更好地发挥了每一位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促使教师主动参与到学校管理当中去, 增加了学校工作的透明度, 维护了教师的正当权益, 使全校教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从而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促进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了使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实到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 学校可把日常工作制度化、具体化, 使学校每一项工作都有人管, 每一个角落都有人看, 每一件事都有人理, 保证学校的每一项制度、每一项措施、每一种做法都得以实施,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融合“温馨和谐”的师生文化

师生文化的融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由于师生间年龄差异, 在文化认同度上存在沟壑, 交流障碍在所难免。为消除师生间的交流隔阂, 提升师生间的亲和力和认同度, 学校要打破师道尊严, 在教育教学中融入“三类文化”, 一是容错文化。当学生犯了错误之后, 要求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 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 尽可能通过“生错师解”“生错生解”“师误生解”等形式鼓励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二是赏识文化。要求教师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并通过心理暗示肯定学生, 是学生健康的成长, 因为赏识不仅有助于养成自信、自尊的个性, 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 是他们富有创新精神。三是批判文化。要求教师允许学生持不同观点, 鼓励学生大胆建言, 多视角考虑问题, 促进学生心智的成熟。

学校在实践活动中努力营造三种氛围。一是“幸福成长的”体验氛围。进一步促进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特长的发展, 为学生积极心态及健康人格的形成奠基。二是营造“温馨和谐”的集体氛围。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领者、激励者、探究者、精神关怀者, 而且是班集体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精神的家园。三是营造“书香致远”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养成“以书香为伴, 与经典为友”的学习品质, 积精神底蕴, 为人生奠基。

四、激活“合作探究”的课堂文化

落实课改精神, 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教师。学校在不断引进优秀人才的同时下大力气对教师进行培训, 大力推进“名师工程”, 目的是使教师进一步成长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学校可派教师到全国知名学校学习, 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他们学校的管理模式及教育教学情况。在校内则牢牢抓住集体备课这一基础环节, 可要求备课组每周用半天的时间集体备课, 通过集体备课优选了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设计, 把准考点, 理清知识点, 突出重难点, 找准结合点, 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学校每学期择时举办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教师的公开课活动, 并组织教师参加“优质课评选活动”。通过交流学习、集体备课和公开课活动教师们提升了自身整体素质, 转变了教育观念, 增强了课改意识, 改进了教学方法,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是实施新课改的主阵地。学校可倡导教师上课需做到“三个带进”:把微笑带进教室, 把爱心带进课堂, 把趣味带进教学;强调教法中的“三个注重”: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注重知识的扩展延伸;教学过程体现“三个为主”:启发式为主、讨论式为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教师能够自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平等交流, 合作探究;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 做到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创新教学模式,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五、拓展“张扬个性”的活动文化

学校要注重学生德的培育、智的开启、体的锤炼、美的熏陶、劳的养成。学校可组建“书画小组”、“读书小组”、“音乐小组”、“篮球队”、“乒乓球”等兴趣小组。丰富的课外活动, 不但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激发了学生的活动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并有助于学生美化心灵, 扩大知识视野, 陶冶情操和身心健康发展。有趣的课外活动, 不仅增强了师生体质, 还融洽了师生情感;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又加强了班集体的团结合作精神,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学生享受着阳光, 享受着大自然, 健康快乐每一天。

竞争上岗演讲稿(学校中层干部) 篇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首先感谢领导、同志们的信任和支持,给我这个机会参加竞职演讲。我叫万**,现年31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讲师职称。

1996年8月担任谷城县成教中心办公室主任职务,1999年9月调谷城县

(二)搞好综合协调,确保学校政令畅通。及时传达贯彻学校决策,加强督办检查,促进学校各项决策的落实。认真、科学地搞好领导与领导、处室与处室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避免互相扯皮、推委,出现工作空档,确保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各方面通力合作,默契配合,步调一致,共同完成建校大业。

(三)当好参谋助手,服务校长决策。及时准确地掌握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动态,及时地向学校领导反馈各方面的信息,注重调查分析,主动为领导献计献策,对各种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对外广泛宣传学校,提高知名度,树立良好形象。

(四)加强个人修养,练好基本功。从事办公室工作光荣而辛苦,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需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艺术。我将不断地加强党性锻炼,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言行与各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纪律,顾全大局,维护[竞争上岗演讲稿(学校中层干部)(共2篇)]学校班子团结,维护领导形象,调动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团结办公室人员一道共同搞好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力争在服务中显示实力,在工作中形成动力,在创新中增加压力,在与人交往中凝聚合力。

领导、老师们,我有信心、有决心搞好学校办公室工作,愿与大家共创美好的未来,迎接谷城三中辉煌灿烂的明天,谢谢大家!

篇二:竞争上岗演讲稿(学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演讲稿(学校中层干部)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首先感谢领导、同志们的信任和支持,给我这个机会参加竞职演讲。我叫万永春,现年31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讲师职称。1996年8月担任谷城县成教中心办公室主任职务,1999年9月调谷城县

合部门,既要承担琐的事务,又要参与政务。我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工,合理调度,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办公室事务性工作井然有序。

(二)搞好综合协调,确保学校政令畅通。及时传达贯彻学校决策,加强督办检查,促进学校各项决策的落实。认真、科学地搞好领导与领导、处室与处室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避免互相扯皮、推委,出现工作空档,确保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各方面通力合作,默契配合,步调一致,共同完成建校大业。

浅析学校体育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篇6

【关键词】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能发展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Analysis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the sense of competition and training Electrical and Technical School of Chongqing

Liao Zuying

【Abstract】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in need by the sense of competition,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the special rol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school education, a variety of sports and competition, contribute to the thinking ability of students to create the ability adaptability is not only an enhanced capacity of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students of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sports, but also a sense of students in the course of the competition.

【Key words】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in physical development to enhance student awareness of the wisdom of the competition students

1. 前言

1.1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体育在政治、经济中显示着她强大的魅力。更快、更高、更强、激励着亿万学生投入到竞争激励的体育运动中。竞争意识是当代学生的重要素质之一,美国普林斯大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现代的生产及生活方式更接近于体育中的比赛。在机会相等的条件下,谁的节奏更快些,竞争意识更强些,谁就有可能占据优势。

1.2 竞争意识是竞争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是支配人的行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过程,具体地说就是人们运用竞争规律,根据竞争双方的客观实际,为夺取胜利,所考虑的行动计划。并以此作为在竞争中指导下人行为的特殊心理过程。学校体育对于培养学生所需要的竞争意识,具有极具重要的特殊作用。我国的体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就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2. 小学竞争意识初级阶段

2.1 小学是人的竞争意识形成的基础,体育教学几乎占据了竞争意识形成的整个空间,小学生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少,其竞争意识的初步形成,主要依靠学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各学科的评比、竞赛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但与体育教育相比其比例要小得多。

2.2 在小学教育中,体育教育是最富有竞争性的,其教育内容以儿童少年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为理论依据,较多地采取小型多样的活动和各种游戏来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达到基础教育的目的。小学的体育教育对学生竞争意识的作用是通过体育教育,课外体育活动和业余训练来实现的。这些活动以它特有的竞争性和娱乐性吸引着广大儿童少年。把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培养寓于快乐的活动之中,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性格培养寓于集团的行动中,藉以激发练习的情绪,使其乐而不厌地去参加游戏、活动和竞争,并从中陶冶情操,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团结协作遵守纪律,不畏艰难,诚实自控,拼搏奋进等优良品德。因此,体育竞赛活动是培养小学生竞争意识的土壤和摇篮。

2.3 体育游戏和竞赛的胜负既是体力的竞争,又是智力的竞争,任何一种游戏和竞赛的完成,都是通过积极的思维与选择,创造最有效的方法来实现的,而方法的选择和创造必须考虑个人的特点和能力。集体活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安排与战术运用问题,更是智慧的较量。可见,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大有裨益的。

3. 中学竞争意识中级阶段

3.1 中学是人的竞争意识形成的关键,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对体育的需求提高了,而中学体育也为满足学生的 这一要求,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而也就为学生竞争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加之中学期间安排了一定的社会实践,以及学生为毕业后的升学所进行的学业上的竞争,都有力地使其竞争意识得到强化。

3.2 进入中学以后,从体育的内容手段,方法及要求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除体育教学外,还开展大量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代表队训练及校内外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竞赛活动。为参加者和观看者提供了更多的情感体验,为竞争意识的深化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和良好的条件。

3.3 学校体育活动大多是以集体协同与对抗的形式,并按一定的要求和规则进行的。在同等条件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呈现两种性质的关系,一是竞争,二是协作。这两种关系在体育运动中都表现得十分突出,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动员自己的整个身心投入竞争和自我表现中去,确保了竞争的连续性,由于竞争是在同伴的协作团结、友好气氛中进行的,这就保证了协作的真实性,使学生对集体和同伴具有较大的安全感和信赖感。体育竞赛是中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形式之一,对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无论那种竞赛形式要在竞争中取胜,通常要完成二项任务:一是调查分析和预测对方的实力,确定战术的运用,并制定相应的作战方案,二是要在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迅速果断地采取相应的对策,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的过程,既是一个增强体质,发展体育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竞争意识的过程。

4. 大学竞赛意识高级阶段

4.1 大学是高级的体育教育阶段,体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各种运动队也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学生在各种体育活动中可以得到胜负、成败、荣辱、争让等各种的情感体验,使竞争意识得到升华。

4.2 大学教育的空间明显扩大,体育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选择性更强,学生个人奋斗目标的趋向更加集中,因而竞争意识也就更加强烈,学生一方面把中小学所形成的竞争意识加以综合,在更高一层上的体育教育中获得新的情感体验,繁衍出新的更高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又从生活与社会实践中寻找竞争的素材,以此来进一步强化自己的竞争意识。

综上所述,学校体育培养的竞争意识是由初级——中级——高级逐渐形成的,其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校体育以其自身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它增强了学生体能,发展了学生智慧,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论国际学校经营理论与竞争策略 篇7

一、“教育+企业”:国际学校教育的双重属性

国际学校也像其它学校一样具有教育活动和企业活动的共同特征, 具有教育性和产业性的双重属性。对于这一本质属性的认识是随着国际学校实践的逐步发展, 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法规政策的日趋完善而得到逐步认同的。首先, 作为传承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文化组织, 国际学校的公益性属性是明显的。作为公益性事业的国际学校与民营企业的不同点在于, 企业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 学校则是以培养人为价值取向;企业遵循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 学校遵循社会效益最大化原则, 学校收取的费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补偿办学成本, 而不是为了营利赚钱。从国际背景看, 保障和强化学校的公益性, 是各国教育立法的基础。广而言之国际教育的公益性含义不仅指国际学校的非企业单位和非营利性质, 它包含着更深一层的含义, 比如:社会公共利益事业的经营管理的开放性 (而不是封闭性) 、民主化、合法性、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念、道德性和促进公共福利等等。

其次, 国际学校作为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组织, 又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与企业相类似的独立经营性和效率最大化特征, 同时在慎重计算运营成本、最大可能积累发展基金等方面与企业相类似: (1) 国际学校产生于特定的教育市场供求矛盾之中, 依靠市场经济手段的运作获得生存与发展, 没有任何财政性教育经费保护自主决策独立运营, 独立承担市场风险, 同时也独立获取运营的收益。 (2) 在学校制度的建设上, 国际学校也采取了一系列类似于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管理形式, 以达到运营效率的最大化。比如, 国际学校采取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决策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对教职工全员招聘, 通过签订合同确定用工关系;采取灵活多样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形式等等。 (3) 在学校经营运作的结果上, 如果学校董事会能够科学民主决策, 充分地占有生源市场份额, 有效地降低营运成本, 形成教育质量与生源市场、就业市场的良性互动关系, 那么国际学校就有可能实现盈利性的营运结果。

国际学校作为自给自足、自我承担无限风险责任的经济组织决定了它与民营企业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共同性和相似性。当然即便如此, 以企业的经营运作方式来经营运作国际学校并不意味着必然的盈余, 而只是具备了可能性条件。但是, 国际学校的产业性与企业的产业性又有根本不同: (1) 学校产权。《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对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概念的提出, 就明确规定了民办学校的法人财产权不同于举办者个人财产权, 作为公益性的民办学校的资产属于非经营性资产, 不同于企业的经营性资产, 学校享有对全部校产的使用权和管理权。 (2) 学校的价值取向及实现方式。国际学校经济活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也不是为了经济收益的私有化, 而是为了补偿办学成本、维持学校运转和积累学校建设发展的资金。国际学校取得盈利性结果只是在良性经营前提下的可能性结果, 并不意味着举办国际学校就一定能够营利就必然能够赚钱。厉以宁先生曾经指出:教育法规定教育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我们必须区分两个概念, 一个是教育的性质, 教育应当是非营利的。另一个概念是办学结果, 办学结果有了结余, 并不意味着它就是营利性的。民办教育, 如果精打细算, 创收开源, 会有盈利的结果, 但不能把它的性质和经营结果混为一谈。举办国际学校当然不能以营利为目的, 否则违反公益性原则;但是完全可以而且必须通过市场化运作, 以营利为手段取得办学结余, 从而维持学校运转并使学校得到发展。不可否认, 在我国目前国际学校的资金来源中, 除大部分来自学生交纳的学杂费之外, 在举办者的投入中, 有相当大的部分来自商业性资本, 这些投资的动力是出自对资本增值的经济利益的追求。也不可否认的确有通过举办国际学校获得个人高额回报者。但是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公办教育的强大竞争面前, 国际学校仅仅依靠收取学杂费这一单一资金来源, 在扣除办学成本后还能长期维持生存甚至获得持久繁荣, 在宏观上只是一种乐观的理论预设。我们如果按照教育是第三产业的新产业观来看, 国际学校的产业化趋势将不可避免。正确认识并把握国际学校的公益性与产业性对立统一关系。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国际学校的经营运作方式, 对于解决民办教育发展中的现实困难, 毫无疑问是必要的和迫切的。

二、国际学校经营的竞争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学校已自觉不自觉地被卷进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是自然法则, 如果学校顺应市场济济发展规律, 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得到了社会的认可那么, 学校一定会朝气蓬勃, 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反之, 这个学校将会“校将不校”了, 自然会萎缩, 最终被淘汰。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发展, 国际学校将面对各方面的激烈竞争, 一是面对公办学校的竞争;二是面临发达国家的国际学校的竞争;三是面临国际学校之间的互相竞争。这给国际学校如何发展带来了新的课题。在众多国际学校同时发展的情况下, 如果国际学校经营不当, 不能建立自己稳定的队伍和解决经费筹措等问题, 加上自己既无品牌, 又没有形成自身的文化底蕴, 那么再好的发展战略也难以保证其健康地发展。在这种机遇和挑战同时存在的情况下, 对于国际学校要抓住机遇, 找出迎接挑战的对策:

国际学校市场的障碍一个最自然和最常见的竞争力的概念的理论是‘垄断壁垒'.‘垄断壁垒’的因素, 为其他学校进入市场提供了挑战机会.对于一所国际学校所要面对的是开办一所新学校所包含的高额的费用, 如何获得土地和忠实的客户群。还有就是如果要在某个城市建立了一组领先的国际学校, 那么不同类型的国际学校就很难在挑战中占主导地位。但是在这个该市场没有竞争的位置是很难的, 否则市场结构将向一个寡头垄断发展了。我们所要考虑的是在市场发展时期, 我们是要减少市场竞争较少更好。在某些情况下作为领导这就可以不要面对同样的费用的压力。

国际学校市场的规模国际学校要想占领市场重要地位, 就是在于如何利用市场的规模, 当市场的规模变化增大时, 平均成本下降产量就会增加。汽车产业为例, 因为小型企业不太可能生产出与大型企业高同等廉价的产品, 所以小型企业造价成本要高, 所以新加入的小型企业很难成功。市场的规模大小也存在于国际学校中.学校如企业, 有众多的资产, 可分为固定成本和经常成本 (日常经营成本) 。固定成本, 如办公设施和工作人员, 这些成本一般不会增加, 除非有更多的学生到学校就读。经常成本 (日常经营成本) , 如学生用品, 改变是与学生的总人数成正比的。当然, 理论上的固定成本和经常成本 (日常经营成本) 往往是模糊的, 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是如何建立或者找到最佳的两者之间的平衡 (即成本结构) , 以便最大限度地之间的是使用收入和支出。

规模大小都有它的好处。通过扩大市场的规模可以使每个学生的成本降低。几乎每位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知道, 如果是非常少的学生与老师之间比例的经济将不会可持续发展, 因为从学生那获得的收入还不能支付老师的费用。只有通过增加更多学生来扩大经营的规模, 这样才能使经济持续发展。较大的学校通常提供更好的设施 (如固定成本, 这些设施可扩展其它大的成本的收入基础) , 并能提供一个更多的种类和数量的项目管理员。另外一方面, 这样也可以增加学校对社会的吸引力, 导致获得更多的收入。除此之外, 较大的学校相对与较小的学校在学生的招生入学波动下没有那么敏感。因为它们的成本结构可以面对更多的变化。然而, 规模的大小也不一定是一个正面因素。较大的学校也可以通过官僚主义和决策, 使得整个经济市场的规模发展变慢, 这样可能会阻碍整体经济的效率。然而, 在市场方面, 较大的学校并不是最有吸引力的。例如, 一个小型的学校的入学率可能超过较大的学校并创下记录来, 致使规模大学校损失更大。这种情况下规模较大的学校并不是最好的。然而, 从经济学来说, 规模大的往往是更好的。

国际学校的品牌经营经营品牌也是一种强大的竞争战略, 学校可以增强一个可持续的竞争地位。经营品牌是一项活动, 即促进一个品牌推广服务同时促进另一品牌。经营品牌成功的关键在于双方互惠互利交往。国际学校产业有很多关于这样的例子关系, 甚至可以认为经营品牌关系提供了许多像胶水一样紧密联系的国际学校。对于一所学校来说, 品牌是学校的一面旗帜, 统领了高效的学校管理, 也是一所学校向社会、家长、学生做出的庄严承诺和质量保证;对学生和家长来说, 选择一所学校的品牌, 就是选择了一种身份和体验, 就是买了一份“保险”, 买了放心。学校品牌是学校经营能力、经营水平、经营状况的综合反映, 是学校的无形资产, 有效地经营品牌, 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成功的学校无一不把品牌视同学校的生命, 制定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品牌战略”, 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扩大品牌效应, 促使品牌增值, 实现良性循环。为了打造自己学校的品牌, 在社会上占据有利的地位, 学校领导就要对外作好“宣传攻势”, 对内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档次。而要提升学校的档次和知名度, 就要不遗余力地搞好教育科研, 努力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旦教育质量大面积提高, 名教师大量涌现, 学校就会声名鹊起。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学校的文化底蕴和特长优势, 设计和搞好学校的特色建设, 逐渐打出旗帜, 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尤其在当今“择校”之风还有较大势力的情况下, 一所学校一旦有了良好的品牌, 得到社会的认可, 好教师就会择优落户, 大量涌入, 如此良性循环, 学校就会持续发展。学校对于社会、家长、学生的承诺能不能够履行是这个学校的社会品牌, 还有学校文化的建设也是品牌。总之, 品牌是一个学校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总之, 品牌是一个学校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詹姆斯马克.唐纳德《国际学校产业:审视经济学视角下的国际学校》

[2]董舜琪现代企业经营管理[M]1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51

[3]靳希斌, 任建华论学校经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

[4]厉以宁.关于教育产品的属性和对教育的经营[J]1教育发展研究, 1999, (10) .

[5]刘昆.创优质基础教育品牌[N]1光明日报, 2001-02-21 (3) .

学校竞争 篇8

中职学校的发展之路究竟如何走呢?下面我就自己从事中职工作二十多年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更新思想观念, 顺应市场需求

当前, 我国正处于企业转型时期,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用人大户”的国有大中型企业, 正在通过“业务转型、减员增效”等措施来实现经济增长和效益的提高。就拿我们电信行业办的学校, 从1998年开始遇上邮电分营, 分别成立中国电信与中国邮政;1999年中国电信移动业务分拆;2000年电信移动分离, 中国移动集团成立;同年中国电信又进行主辅分离, 我校被分到电信实业, 2002年国务院对电信进行了南北拆分重组, 成立了新的中国电信集团和中国网通集团;2008年中国联通和CDMA网与GSM网分离, 前者被中国电信收购, 后者并入网通成立新联通, 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 将已有的六大运营商合并为三大通信运营集团, 并已是分别在国外的上市集团, 企业办社会职能从企业退出, 我校在这种环境下, 于2010年12月由云南电信网信集团移交昆明市人民政府, 由昆明市教育局直接管理, 学校办学定位、方向才开始基本明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 也面临着机构改革、紧缩编制、精简人员。随着我国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 各企业单位都拥有用人自主权, 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挑选人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也给用人单位提供了很大的人才选择余地。传统的职业岗位原由普通中职毕业生担任的, 现在用人企业大多选择了专科生或本科毕业生。尤其是当前劳动力市场是买方市场, 加上我国劳动力成本又很低, 一些企业长期不计劳动力成本, 为抬高形象、提高知名度而刻意提高用人标准, 一味去追求高学历, 致使用人单位对录用人才的学历和专业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出现了盲目攀高现象。加之中职学校自身对市场把握不够, 导致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脱节, 出现了中专生就业难的问题。这些变化说明, 中等职业学校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企业的发展实际, 适应社会对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 及时准确地调整培养目标, 更新传统教育思想与观念, 对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进行多层面的改革。只有观念先行才会产生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

二、明确办学目标, 改革办学模式

中职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人为本, 以人的发展为本位, 这是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也是在知识经济演进过程中所不断明确起来的一个新的教育发展观。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 人们懂得一个真理, 即一切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都是在科学实验中得到或经过科学实验证明的。因此, 科学实验是科学发现和科技发明的基础, 中职教育必须转到面向市场、面向实践的轨道上来, 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配备等各个环节都要为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而努力。中职教育就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的教育。要改革那种重理论传授轻动手能力培养、重书本知识考试轻平时实践表现的教育模式, 要尽快走上以市场为导向、以规模定地位、以质量求突破、以效益促发展的校企合作, 推进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良性发展之路。例如:云南省邮电学校与云南百事通信息分公司合作, 在学校内建设100坐席的呼叫中心实训基地, 作为号百公司的备用局。双方的合作是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接轨和学校企业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的重大举措, 是实现产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在真实情景下进行实践实习。通过双方合作, 可以大大提高云南省邮电学校《客户信息服务》专业建设步伐, 为昆明呼叫中心产业基地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双方共建“呼叫实训基地”, 在提升双方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更加强劲的整体竞争优势, 对号码百事通信息有限公司在建设成本上只需少量投入, 在生产运营中利用学生顶岗实习可大大降低人工成本, 培养的人才也为业务的发展提供保障, 在为昆明市乃至云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素质好、技能强的中高级技术人才, 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保障。把校企合作的重点引向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教育教学领域, 把学生的实习延伸到企业, 把企业的部分生产引到学校。

企业通过合作, 不仅从学校那里获得有针对性而且成本较低的人力资源, 而且拓展了产品生产的车间、技术研发的机会。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适应企业、社会的需求。

三、重视基础教育, 提高应用技能

深化改革, 立足创新, 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是当前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 要坚持能力为重, 优化知识结构, 丰富社会实践, 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 学会动手动脑, 学会生存生活, 学会做人做事, 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 开创美好未来。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 旨在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增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中职学校把教育重心和培养目标都放在提高中职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迫使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向中级或高级人才靠拢, 人为拔高中职教育层次, 伴随而来的是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求全、求高、求深, 结果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 面面俱到, 学科种类很多, 但都是些基础性的, 概念性很强, 缺少应用性, “恰恰是多而不精的学习课程, 造成了中职生求职中的软肋”, 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上, 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不管有没有条件 (师资、实训设备) 都去办, 造成教学质量下滑, 有的专业与当地产业结构、企业需求不吻合, 造成“人才”相对过剩。中职与高校不可能在一条水平线上, 在短短的三年里, 中职学校的教学既要承担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教育, 又要承担培养初中级技能技术的任务, 这谈何容易。其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文化理论和专业理论水平不高, 专业职业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更谈不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才培养的需要了。

四、加强素质教育, 搞好就业指导

当今人类社会进入了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 高新技术更广泛地渗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社会对在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岗位上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职业岗位及其履行职责的要求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一些岗位会逐渐消失, 而一些新兴产业和职业会不断出现。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高低, 将直接决定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因而在中职教育中, 要加强德育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加强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面对当今初中毕业生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才来读中职学校, 中职学校门槛低, 入学容易, 生源年龄偏小, 综合素质偏低, 进入中职学校的绝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 自觉性差, 刚入学不久, 便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组织纪律观念淡薄, 经常迟到、早退;由于基础差, 上课听不懂, 作业不会做, 对理论学习毫无兴趣等, 我们学校以“三生教育”为抓手, 对学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以教会学生做人, 教会学生做事为培养目标, 以“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为目的,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维护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 优化育人环境,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和生活作风, 强化养成教育和服从意识, 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根据《中等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结合专业性质和特点, 学校实施的半军事化管理, 包含新生入学军训化、一日生活条例化、内务卫生军营化和言行举止文明化等内容。使学生的生存能力, 生活能力大为提高, 受到了家长和社会企业的好评。中职学校还应设立“招生就业办公室”了解生源情况和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 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 加强与用人企业的联系, 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 以便及时改进教学工作, 有针对性地做好职业指导, 建立教育与就业的紧密联系。在就业指导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所学专业的重要性及其在未来岗位和社会中的作用,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二是加强学生的组织观念, 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三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劳动意识。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 引导学生踏实工作, 规范做人。四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服务意识。主动用知识和技术服务社会、服务企业, 并在有益的实践活动中增强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同时要求具有良好的表达、理解能力;良好的理性思维、分析判断能力;良好的经营能力、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只有具备这“复合型”的特性, 才能在社会、企业的用人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实现自身的价值与工作目标。

国家虽然重视大力发展中职教育, 要求中职比达到1:1, 但中职教育还是面临诸多挑战, 我们应该看到社会各个层次对人才需求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型的, 而不是在同一平面, 发展中国家如此, 西方发达国家也如此。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 中职教育是面向社会、企业培养懂技术会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员。有调查资料显示, 现在市场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是非常迫切的, 很多企业的经营者都反映, 企业急需优秀的技术人员。要改变中专生就业难的问题, 就要按社会、企业的市场需求, 搞好中职学校内涵建设, 顺应时代潮流, 不断改革创新, 调整办学思路, 主动适应市场, 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办学方式, 办出学校特色,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走一条适合自己的办学路子, 那么中职教育的前景将是光明的。

摘要:本文就中职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中专生在社会需求中的定位, 阐述了中职教育应如何调整培养目标, 如何在更新观念、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多层面进行改革, 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关键词:中职教育,生存发展,办学模式,招生就业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材料汇编[Z].2011.11.

[2]《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Z].

[3]尚成宏.中专生就业难成因浅析[Z].1999.1.

加强棋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竞争力 篇9

人类能在与大自然的竞争中获得今天的伟大成就, 原因就是人的大脑智力优势。怎样继续保持和开发人的大脑优势, 也成为当今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棋类这项集科学性、艺术性和竞技性于一身的智力运动, 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思维方式日益受到世人的瞩目, 成为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手段。从2006年开始我校就将“国际跳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作为校本课程引入课堂2011年完成了《国际跳棋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 为国际跳棋的普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1~6年级棋类校本课程全面开设现每位孩子都会下国际跳棋, 越来越多的孩子正通过学习“四棋逐步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棋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积极推动“围棋、象棋、国际跳棋”三项活动,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 进一步落实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和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联合下发的文件精神。

1.棋文化的意义。棋类是一项集体育、艺术等学科于一体的高雅的文化和娱乐项目, 也是中国和世界的古老文化精粹。它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想象能力, 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 通过竞赛等活动, 自然地激发学生潜在的竞争能力。

棋类活动首先要求参与者平心静气地坐下来, 有全盘谋划和战略战术, 能透过棋子的活动, 揣摸对方的心理;要承认对方, 尊重对方, 实事求是, 根据随时变化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思路;要谦虚谨慎, 把克敌制胜的气概付诸一招一式的行动之中;要抓对方破绽, 填自己缺口, 困难时要善于等待迂回, 百折不挠, 顺利时要稳扎稳打, 敢于胜利。看来是游戏和娱乐, 但在对真假虚实的判断中, 在取和舍的决策中, 在进攻退守的行动中, 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就得到了良性发展。同时, 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这是课堂说教、集体讨论所远不能比的。

2.传承文明, 弘扬文化。教育应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 “棋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优良传统文化。在活动中, 我校注重提升文化品位, 通过学棋、下棋, 了解中国棋文化的渊源、奥妙和博大精深。在活动课中, 教师让学生了解三棋的有关历史典故、名人故事、民间故事、谚语, 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人文素养, 培养具有民族底蕴的中国人。

3.棋艺展示。学生在了解棋文化后, 积极参加棋类活动课, 向周围的人介绍棋子的名称及棋盘;通过交流、实践活动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棋艺, 并能够向他人介绍我校棋类开展的情况, 寻找自己的榜样人物, 并立志向他们学习, 能当众与人对弈。棋类活动的开展, 使学生的“多元智慧”开发效果明显, 逻辑思维、空间观念显著增强;协调人际关系能力, 反思、内省意识、忍耐能力等心理素质也明显提高。

三、加强棋文化建设, 提升办学品位

建设棋文化, 树立创建特色的意识, 突出学校个性化发展, 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办学品位的重要举措。

1.积极探索, 构建“棋文化场”。根据学校文化建设的规划, 我校构建“棋文化场”, 开辟棋类教学新途径, 从班级文化、教师文化、课堂文化、德育文化和管理文化等折射出浓浓的棋文化气息。一方面通过学校德育战线, 加强对棋类的宣传, 充分发挥班级墙报、黑板报、参加各级各类大赛等途径, 加大对学生、教师进行普及教育的力度,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他们认识棋类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 抓普及与提高工作, 做好学生培训。棋类工作是否有成绩, 离不开对学生的训练。因此, 学校应利用课余时间, 对学生进行强化培训。

学校竞争 篇10

首先,教师要主动运用自己擅长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教师乐于学习的内在动机,不仅仅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望,更是出于解决现实教育教学问题的需要。由于不同的教师拥有不同的学习风格,教师应基于自己明确的职业发展定位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如专业阅读、观摩学习、拜师学习、课题研究等,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在运用自己擅长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时时监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其次,一切要以对学生学习产生实际效果为检验标准。教师学习力不仅影响教师自身,而且还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许多学者认为应该将教师学习的目的后移,以对学生学习产生实际效果来指导教师学习。出于对学生成长结果的关切,教师希望自己能给学生更准确的知识、更有力的帮助和更正确的影响,因而会对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最后,学校要将教师学习与学校变革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学习是学校变革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学校领导要加强学习意识,真正把学习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中,成为教师学习的榜样,引领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要积极营建和利用好各种教师学习平台,分享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与研究任务,使专家教师的理论、智慧得到全面展示和优选过滤,使普通教师的教育经验、智慧得到全面调动。

论学校中的竞争性学习观 篇11

关键词:竞争性学习观;生命;学习竞争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121(2010)17-0011-03

学校中的竞争性学习观,表现为在学习过程中将其他人看作竞争对手,学习的主要目的也异化为战胜竞争对手。判定战胜对手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比别人多学一些知识,二是得到作为“重要他人”的教师的肯定和赞许。[1]看看下面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某学生在家接到同学的电话,明明在埋头苦读却硬称自己在打电子游戏;一门考试结束后不管感觉怎样,在同学面前也要抱怨自己考得不好以使别人放松警惕;买到一本价值极大的参考书,却藏着掖着不与同学分享;当被别人问及学习经验时,明明颇有心得却谦虚地回避过去……“奸诈”的谎言比比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为了在各种学习竞争中获胜,学生们真可谓是挖空心思,甚至不惜说谎以求麻痹“敌人”。这些现象看似是我们的学生变坏了,其实这只是他们在竞争性学习观盛行之下的艰难求生之举,求胜之举。这与学校倡导的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尊重别人、诚实守信的价值和追求是背道而驰的。

一、竞争性学习观的本质

1.工具理性的噩梦

透过竞争性学习观,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种逻辑:学习的目的就是占有更多的知识,获取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就是为了获得老师更多的赞许并进而确证自己已经超过了别人。学习成了战胜别人的手段和工具,而战胜别人才是根本的目的,把学习限制于工具而非目的,这是明显的本末倒置行为,现代的学校教育正在遭遇工具理性的噩梦。

既然教育和学习已经被作为一种工具加以对待,那么追求工具的效率最大化也自然成了题中之义。于是,教师煽动学生间的各种竞争,以使学生更加发奋地学习。各种考察知识占有多少和程度的途径接踵而至,从课堂提问到各种考试,再到种类繁多的各类竞赛,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学校不再是修身养性的场所,甚至“血腥的竞争”也充斥其中。为了提高在竞争中获胜的机率,家长们也使出了浑身解数,各种辅导班应运而生,令学生苦不堪言。

竞争性学习观本质上是功利化教育的一种投射。在学校代替血统和出身成为主导性的社会分层机制的现代社会,获得较高级别的教育是走向上层社会的通行证和必要的手段,最大程度地获取和占有知识也就自然成了学生过上幸福生活的手段。然而,教育是一种有着丰富的价值追求的活动,竞争性学习观破坏了教育最本真的意义,也过早地在年幼的孩子心中造成了伤害。

2.个体主义的学习观

主体性是人之为主体的核心品质,但是现今学生的主体性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的占有式、单子式主体性。与一起分享公共知识不同,竞争性学习观把知识学习视为个人的掌握和独吞。我们以往所接触到的联想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也无一例外地告诉我们,学习意味着个人的活动、心理的活动。“学习,封闭在基于独白的语言个人主义框架之中,并没有把它作为个人特定的概念与技能形成的过程,以及在人际关系中意义得以生成与变化的过程加以认识。”[2]个人主义的学习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根深蒂固,始终依赖别人的学习固然是应该回避的,但是“知识的基础并不是客观,而是交互主体性,是主体之间的关系。我是通过与客观世界以及他人之间的互惠式关系而获得人性。”[3]教育应该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教育应该诉诸人与人的交往,在对话中,才能唤醒灵魂,激励生命的潜能。学习绝不仅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是师生之间平等交往、自由对话、相互理解的过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对话,所承载的不仅仅是纯粹的符号或是符号化的文本,而更应该包含着情感、意识和人格的沟通。

竞争性学习观将学生和老师的视线锁定在知识、技能的习得、占有之上,将主体间交往的必要性摒除了。对于竞争结果的密切关注又对同学之间的尔虞我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的学校教育缺失了生命的激情对话和心与心的交融,“不仅充当着野心、飞黄腾达等的快速成功之道,而且导致人们以追求超越的名义而抛弃他人。”[4]

3.被压迫着的师生关系

我们不禁要问,在竞争性学习观中,教师何以成为判定竞争结果的关键人物。在竞争性学习观的影响下,学校教育已然成了一种“存储行为”。“学生是保管人,教师是储户。教师不是去交流,而是发表公报,让学生耐心地接受、记忆和重复存储材料。……在‘存储式’的教育中,知识是那些自以为知识渊博的人赐予在他们看来一无所知的人的一种恩赐。把他人想象成绝对的无知者,这是压迫意识的特征,它否认了教育和知识是探究的过程。”[5]这种我有你无或者说我多你少的知识一旦成为判定竞争结果的因素,教师作为知识占有方面的优胜者,自然成为权威。

老师们很聪明地利用了自己的权威,利用了知识的这种巨大的力量,使竞争性学习观成为对学生的一种控制手段,学生被置于“聆听”“接纳”这些被动的行为之上,这种控制借以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得以延续。这样的师生关系,压迫有余而关心不足,制度有余而人性不足。

二、竞争性学习观的道德后果

1.生命的遮蔽

把战胜竞争对手作为学习的目的,学习指向占有客观知识的结果至上,这显示了我们的教育语境并不关乎人的生命,而是“把‘教育’理解为社会借此可以保存、延续、进步,个体借此得以获得某种素质而在未来过上‘幸福’‘完满’的生活的工具。”[6]学校中的学习也好,环境也好,人也好,一切都是以“效率”为基础得以制度化的。教师划一、高效地传递断裂的知识,组织、煽动个人之间的竞争,以便学生更快更牢地习得固有的知识。学校就是这样引发竞争,制造着少数的胜者,多数的败者,使得学生不断尝试着失败与挫折。可以说,生命体验的获得、自我意识的觉醒、生命意义的追求在这里全都成了一纸空文。

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但就是这些有血有肉、内涵丰富的生命,在老师行使其裁定竞争结果权威的同时,被异化成了知识的储存体,各种考试的成绩就是他们的简化符号。我们都知道,要成全生命,“需要以尊重生命为前提,引导生命为关键,提升生命为目的”。[7]但是当我们用考试成绩判定学生优劣时,当我们渴望更多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时,我们可曾关心过他们真正的幸福,恶性竞争正是我们一手制造的悲剧,学生生命的幸福正在这种残酷竞争中被无情剥夺。竞争性学习观引导下的学生,着眼于有没有比别人多学一点,有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同,其对生命价值的认识被禁锢了,他们不是扩大了自由而是变得越发狭隘,生命的熠熠光辉就此被遮蔽了。

2. 尊重和关怀的缺失

交往,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都需要我们认真、用心地经营。这其中,尊重和关怀是蕴含于人类本性中的崇高情感,是师生交往健康和谐发展的关键,是师生实现共同发展的基础。

基于竞争性学习观,学生关注的是自己能否在竞争中获胜,别人则成了实现自己目标的对手和障碍,对别人永远充满戒备和敌意,自己则常常处于焦虑、嫉妒、无休止的紧张等负面心理情绪中。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学生往往不能关注其他人的意见和需要,对于别人突出的表现和优势要么不屑一顾、要么心生嫉妒,相互之间的尊重和关怀无从谈起。即使是自己在竞争中获胜,甚至也不能由衷地体会到胜利的喜悦,担忧的是自己的胜利能够维持多久。教师作为判定竞争结果的人,表面上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实际上学生尊重的是作为知识权威的老师,是作为竞争裁判的老师,他们尊重、关注的更是一种权威和权力。

从教师的角度而言,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他们应该看到学生被理解、被给予、被接受、被尊重和被承认的需要,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展现出来的丰富灿烂的生命形态,关怀每一个学生的精神成长。然而作为知识权威的教师默许、助长学生之间的不尊重、不关怀的同时,也参与了这样的行动。他们在课堂提问中武断地打断学生与正确答案不一致的回答,他们讥讽、挖苦在学习竞争中处于下游的学生,他们害怕个别学生导致他们在和其他老师的竞争中的失利……没了尊重与关怀,学校只能是冷冰冰的“监狱”,生命的活力在此黯淡下去。

3.诚信教育的无力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云:“人无信,则不立”。诚信是维系正常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的桥梁与纽带,是折射真善美和社会良知的一面道德之镜。但是在社会转型期,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不诚信现象时有发生,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状况受到威胁,我们所追求的美好的、和谐的生活也无从谈起,诚信危机也因此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我们应努力思索诚信缺失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学校作为对学生展开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理应承担起重建诚信文化的重要使命。然而,在强烈的求胜心态的驱使下,单纯的刻苦学习已经不够了,还必须要编造出种种谎言掩盖自己有多么刻苦认真、夸大自己学习上的困难、独享学习的有效经验和信息。一些家长明知道孩子的这些行为,也不能及时引导,反而赞许孩子“做得对,做得好”。我们不禁担忧:在说谎中尝到了甜头的孩子会不会把这种欺骗的行为带到生活中去,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

三、消解竞争性学习观,探寻竞争的良性道路

竞争性学习观的彻底根除,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从根本上转变对学习的认识和看法,重新营造出一种尊重、关怀、合作的教育氛围,这必将需要长期而艰巨的努力。笔者在此仅从重新认识学习竞争的角度谈谈对解决竞争性学习观的看法。

1. 健康的竞争也是一种交往活动

竞争不是洪水猛兽,竞争不必然导致学生对于学习资源和学习结果的一种掠夺性占有。健康的学习竞争本身就是一种交往活动:首先,竞争对象的选取,需要一种准确的自我认知和对他人的了解,这需要借助于和教师、同学的积极对话,需要不断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其次,在竞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别人身上的某种优秀品质、能力或特征,从而产生对别人的赏识;最后,竞争不断激发自己努力向上的激情和动力,必要的时候还得借助于他人的帮助以及与他人的合作,在取得成功的同时获得对自己的认同和更大的信心。

2.健康竞争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

每个人都是个性化的,都有过人之处,但现在的学习竞争仅仅把学习的成绩作为竞争内容,唯分数马首是瞻,对分数的过度重视把个人变成了可以量化评估的碎片,是造成对学生不尊重的一种原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对自己和别人进行全面评价,找出自己身上的不足并选取值得自己学习和赶超的对象。同时,学生应该成为评判竞争结果的主体,在此过程中体会自己的进步、反思自己的不足。良性的竞争不是为了赶超别人,而是为了发展自己。教师应该促使学习竞争的意识在全班范围内广泛形成,使每个人都能在和别人竞争的基础之上实现自我超越,老师充满生命关爱的正确引导一定会使学生从单纯地关注知识的占有、成绩的获得转向师生、生生之间人格的全面交往。

参考文献:

[1] 高德胜.道德教育的20个细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6.

[2] 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 傅淳华,蔡甜甜.学校中的语言倭化现象——一种道德批判的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08,(8).

[4] 史密斯.D.J.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郭洋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02.

[5] 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赵友华,何曙荣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5.

[6] 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

[7] 冯建军.论教育学的生命立场[J].教育研究,2006,(3).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7)

学校管理既要重竞争,又要重合作 篇12

一、过度竞争的危害与影响

1. 过度竞争给教师带来的危害

过度竞争给教师带来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让教师滋生个人主义。由于考核结果既影响教师的个人收入, 又与评先进、评优秀等荣誉享受和职称评聘、职务提升等名利挂钩, 有的学校甚至出台“末位淘汰制”, 得分最低的教师要卷铺盖走人, 获得好的考核结果名利双收。在名利驱动下, 教师在工作中就容易只考虑个人, 只想让本班、本学科的成绩提高, 很难顾全大局, 甚至在竞争对手遇到困难时, 不是伸出援手, 而是暗自高兴、幸灾乐祸, 导致个人主义在教师心灵中滋生蔓延。二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为使自己在统考中取得好名次, 优秀教师对自己的成功经验往往“严防死守”, 密不示人;中老年教师则不愿参加“传、帮、带”活动, 即便参加也是敷衍了事;同层次的教师也相互设防, 严防“杀手锏”被人分享。这样, 就会导致教师目光短浅, 视野狭窄, 难学众人之长, 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三是容易导致教师在竞争中不择手段。竞争的结果是要排出名次, 分出高下。一些教师没有竞争优势, 又不想失面子, 就采取不正当的方式打压对方。四是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过度竞争使教师只想着如何胜出, 于是把别人的优势看作是对自己的威胁, 把别人的成绩看作是对自己的危害, 就易产生嫉妒心理, 想方设法给对手制造麻烦, 如向领导打小报告、相互揭短等, 这就会加剧教师之间的矛盾, 影响教师的团结和正常交往, 使教师情感疏远、隔阂增加。五是容易影响教师的情绪和身心健康。过度竞争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容易让教师产生嫉妒、紧张、焦虑等情绪, 一些心理素质差的教师甚至整天生活在焦虑与恐惧中, 食不甘味, 寝不安席, 不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

2. 过度竞争给学校带来的危害

过度竞争给学校带来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容易导致学校形成封闭、保守的氛围和“人自为战”“各自为政”的“围城式”教学。由于教师缺乏合作、相互设防, 既让年轻教师求师无门, 不得不“闭门”摸索, 倍增坎坷, 也让教师遇到问题时常得不到及时帮助, 无法解决, 还导致学校新的经验与方法难以快速推广, 既影响教师个人发展, 又阻碍了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二是容易导致“应试教育”阴魂不散, 难以根治。学生的分数在中考、高考或各种统考中, 凡名次排前, 能给学校带来荣誉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 在奖金分配、评先进评优秀、职称评聘、职务提升等各个方面均“一票认定”, 学生的分数通常便成了衡量教师业绩的主要依据。三是容易导致校内外的课程资源难以充分开发与有效利用。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往往需要全组乃至全校教师的通力协作和配合。而过度竞争使教师相互封闭, 既不愿与人共同开发课程资源, 而偏爱个人动手, 以便独占先机, 领先一步, 也导致其开发的课程资源不愿与人分享, 使用后便束之高阁。四是影响学校集体主义的发展和合作文化的形成。过度竞争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个体的作用, 但也容易让教师只重竞争, 忽视合作, 相互间不协调, 形成内耗, 难以形成互助合作的集体主义思想与相应的文化氛围, 难以产生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作用与效果。五是影响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实力的增强。过度竞争虽有利于发挥个体的作用, 但教师互不配合, 又会抑制教师个人作用的发挥。如果教师在只重竞争不重合作的环境里, 个人难以借助别人的智慧来解决问题, 这不仅影响教师的个人发展, 也影响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实力的提升。

3. 过度竞争给学生带来的危害

过度竞争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科任教师都想把本学科的分数搞上去, 纷纷抢占如音乐、美术、体育、劳技、信息等技能性学科以及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时间, 这就会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是影响学生的思想情绪, 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为提高本班学生的平均成绩, 班主任会想方设法劝退成绩差的学生;科任教师偏爱成绩好的学生, 对差生则冷嘲热讽, 使学生精神上备受打击, 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感, 影响学生的人格健全和个性发展。三是影响学生的团结和情谊。过度竞争使教师都偏爱成绩好的学生, 将学生分出三六九等, 这既容易让成绩好的学生骄傲自满, 瞧不起差生, 也容易让成绩差的同学自暴自弃, 导致学生也按成绩拉帮结派, 影响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打造竞争与合作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机制平台, 消除过度竞争的危害与影响

现代学校是多层次、多结构、多因素的集合体, 既需竞争, 也需合作。合作既能培养教师的集体主义思想, 实现优势互补, 增强学校的整体实力, 又有利于教师取长补短、促进专业发展;合作既是共享的基础, 也是工作顺利展开, 实现关系和谐的前提。作为管理者就不能只重竞争, 而应积极探索改革方式, 完善制度, 着力打造促进竞争与合作有机统一的管理机制与平台。

1. 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和合作文化建设

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和合作文化建设, 这是为促进教师既重竞争又重合作提供良好氛围。集体主义是合作的思想基础。一是要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使教师都认识个人与集体紧密相连, 并将竞争与合作有机统一起来。二是要让教师充分认识合作的意义。合作不仅有利于优势互补, 使学校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倍增效果, 也有利于实现个人利益, 促进自我发展, 实现“双赢”和“多赢”的目标。三是通过校园网、校园电视台、广播站、宣传栏等媒介, 宣传重合作、讲奉献的典型, 为师生树立榜样, 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四是班级、年级、科组和各部门之间, 既要相互挑战, 进行竞争, 又要围绕学校一盘棋相互协作, 密切配合, 让教师形成竞争合作相统一的思想, 使得整个学校形成互帮互学、乐于协作的良好氛围。

2. 改革制度规范

改革制度规范, 这是为促进教师既重竞争又重合作提供正确的导向。重视合作, 不是要淡化竞争, 而是要抑制恶性竞争, 学校应形成既重竞争又重合作的机制与导向。这就要求除了思想引导, 还需制度规范的刚性引导。学校要通过岗位负责制、聘任制、奖罚条例等制度的完善, 规范教师的竞争与合作, 对公平竞争者予以鼓励, 对不择手段者予以惩罚, 对站在成功者背后积极扶持的教师要大力表彰, 以约束和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的竞争观。这样, 教师才会突破孤军奋战的局限, 既充分发挥自我优势, 自我奋斗, 又尊重对方, 向对手学习;既独立思考, 勇于探索, 又加强切磋, 积极交流, 才能把自我优势与他人优势结合, 把个体优势与群体优势结合, 不断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 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 建立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建立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这是为促进教师既重竞争又重合作提供健全机制。学校要摒弃将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师业绩唯一依据的评价方式, 建立平时教学绩效与期末、年终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使过程与结果并重, 学生知识水平提高和各方面全面发展并重, 引导教师把关注考试成绩的竞争转化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竞争。此外, 评价要充分发挥对竞争与合作的促进导向功能。评价要力求全面与科学, 如看教师的业绩, 既要看学生的分数, 又要看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评价既要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又要让教师看到问题与不足;既要引导教师遵循竞争规则, 又要体现差异, 注意根据教师在年龄、性别、任教年段、专业水平、具体表现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区别对待。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制度与规则时要充分考虑, 避免教师为竞争所困、所累。

4. 加强心理教育与疏导

加强教师的心理教育与疏导, 这是为促进教师既重竞争又重合作提供有效引导。管理者对教师要加强心理教育, 一是引导教师学会欣赏他人, 学习他人;学会理解宽容, 以诚相待, 乐于助人, 共同发展。二是要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思想修养, 开阔胸怀, 不斤斤计较;调整和控制情绪, 客观、冷静、全面地分析自己, 在竞争中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豁达地看待胜负, 既欢迎别人超过自己, 也勇于超越别人。

5. 积极开发教师的个性资源, 因材施用

积极开发教师的个性资源, 因材施用, 这是为促进教师既重竞争又重合作提供有利条件。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的能力与态度, 而且还取决于管理者对教师个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程度。首先, 管理者应充分发掘教师的个性资源, 并根据学校的岗位要求和教师的个性特点合理分工, 既有利于教师兴趣对口, 扬其所长, 又有利于相互配合, 使教师“在其位而谋其政”。其次, 要积极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 如新老教师要促其师徒结对, 同层次的教师要促其同伴互助, 名优教师要交任务、压担子, 促其“传帮带”。再次, 要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形成教学特色, 发展兴趣爱好、个性特长, 工作中就会既扬其所长, 在遇到困难时, 又需借助他人所长的帮助, 就会既重竞争又重合作。

6. 完善学校的组织机构

完善学校的组织机构, 这是为促进教师既重竞争又重合作提供网络与系统。首先, 管理者要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 又带领所负责部门的教师进行竞争与合作的比赛, 使竞争既在个人之间进行, 又在部门之间进行, 既促进竞争, 又促进合作。其次, 要完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基层组织, 选好带头人, 有效组织好本组的活动, 既在组内促进竞争与合作, 又敢于向其他组发起挑战, 带领教师在组间进行竞争与合作, 把学校的要求落到实处。最后, 要注意抓好各种临时性、阶段性组织的建设, 如课题组、某项活动的领导小组、教练组、训练组等, 使其在活动中也注重教师的竞争与合作, 将其要求贯彻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7. 提供相应的设施与活动

上一篇:经济管理案例教学法下一篇:补偿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