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案例教学法

2024-08-23

经济管理案例教学法(共12篇)

经济管理案例教学法 篇1

摘要:在目前的经济管理教学工作中, 引入案例教学法已成为人们关注和重视的重点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但有助于学生对于各种基础知识和抽象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教学目的实现, 学生思维的培养, 学生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将各种知识融入生产实践, 形成综合性的教学成果。在目前的教学体系中, 需要教师在教学之前精心准备和设计, 认真的组织和分析教学内容, 使得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最终达到预计的教学目标。本文就案例法教学在经济管理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并着重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经济管理学,案例教学法,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由美国等发达国家最先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最早应用在法律教学工作中, 对于培养优秀的法律工作人才至关重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系的日益完善, 各大高校的经济管理教学工作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这些院校的经济管理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也是实现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科学技术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已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重点,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模式受到社会的影响逐步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这就需要我们对于教学技术模式进行转变。基于此, 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并在目前受到各大院校的推崇与应用。

1 案例教学方法的提出

在现阶段的经济管理教学中, 案例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多, 其是基于传统的经济教学模式而实现的一种综合性、新型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和经验性教学流程而形成的一种授课方式。这种教学措施在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应用较多, 且已经初具规模。而在我国的经济管理教学中应用仍然较少, 可以说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在目前, 我国大多数院校在教学中仍然是以传统的口头讲述、传递为主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法在应用中存在着诸多的争议与缺陷, 并受到多数教学工作人员的重视, 基于此,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越来越多, 但是其在案例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极大的争议, 这种争议主要表现在一部分教学工作人员人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无法表达出经济管理学的发展历史和演变过程, 无法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道德基础, 也无法使得教学工作中学生素质水平得到提高。而另外一部分教学工作人员则认为, 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巧方面十分有效, 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严谨、系统和全面开展, 对于提高教学效率至关重要。截至目前, 这种争议越来越少, 其作为一种新事物也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与青睐, 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它在教学中不仅涉及到了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的转变, 同时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定位与评价, 使得传统教学中各种教学缺陷得到了有效的完善与改变,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形成了学习的新动力。

2 经济管理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必然性

2.1 问题的研究

在经济管理学教学的过程中, 其中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都是一种抽象意义的问题模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无法落实和完善的缺陷。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案例较为为主, 使得各种问题都能够建设在相关条件之上, 从而实现了理论假设概念。这种方式的应用对于那些离开假设就不在成立或者建设发生变化就出现差错的现象进行分析, 因而学生在学习这些理论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2.2 微观经济问题

一般来说, 在经济管理教学中, 微观问题最容易被我们在工作中忽视, 这也就造成了这些问题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缺陷与问题, 这种问题的现象已成为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核心标准和话题。这主要是由于在目前的经济学问题中, 对于微观问题的分析工具很多, 如各种定义、局部、长期和短期分析等等, 这些分析方法由于诸多而不利于学生掌握, 因此就需要在工作中进行系统深化, 使得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掌握明确起来。过数学证明其自变量的变化是如何导致因变量变化及变化的程度, 对数学知识掌握一般且缺乏应用能力的学生来说, 掌握这些知识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太过抽象, 如果缺乏必要的案例使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 高职生则会感到难懂又难学, 往往会产生厌学情绪。

3 经济学课程具备案例教学的条件

经济学作为一门解释、概括和预测经济现象的理论学科, 在很多方面具有案例教学的条件。经济学虽然是理论经济学, 但是经济学的理论是从市场经济运行的实践中概括出来的, 是解释和预测经济实践的理论, 如果离开了实践的支撑, 理论便会成为无源之水。因此, 其理论的成长和创新都与市场经济运行的实践联系得非常紧密, 从这个意义上说, 经济学有着极强的社会实践性和应用性, 任何一个规律和原理, 都针对着某一特定的实际的经济运行环节。因而案例在经济学中具有广泛的基础, 其理论大都可以在实践中找出与其相关的案例来佐证。

4 教学实施过程

案例教学的基本条件是要有合适的典型案例, 教师必须搜集、选择案例, 并对案例进行整理, 使之适应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选择合适的案例, 并进行编写。经济管理学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居于核心地位, 课堂教学的开展是借助案例来实现的, 因此对设计好的案例进行正确地分析是保证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选择好合适的案例后接着要展示案例, 展示案例的时间比较灵活, 既可在讲授知识之前展示, 也可在讲授知识之后展示, 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然后是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需要注意的问题

5.1 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的处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必然会对传统的理论教学造成冲击, 但是其在教学中却又无法离开理论而独立存在。因此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 应当重视案例作用, 发挥案例教学的功能, 避免案例教学陷入了人们片面认识和追求的无趣。

5.2 案例教学与理论合理结合

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案例和理论两者之间的规律进行合理结合, 将教学中需要处理的不同方法、方式进行严肃的处理。并且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需要管理和完善的各方面都进行及时合理的控制。

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师生的综合素质, 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 要把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予以综合运用, 以保证在采用案例教学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真正在经济管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既能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又能为以后的实际操作工作打下基础, 更好的扩大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济管理案例教学法 篇2

立足校本教研 搭建发展平台

许集小学 李元林

作为学校校长既要宏观掌控学校整体工作,又要微观调控具体的日常工作;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校长必须深入教学第一线,从“管”、“理”两个层面开展工作,落实教育教学的“三全”(全员、全程、全果)管理。现将自己在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案例及评析呈报如下:

一、背景及所面临的问题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完小,我校的教师大多数是“民招师”和“民转公”出身,平均年龄在五十岁左右。基本上是“应试教育”阶段的主力军,教学方法形成了定式,一下子还不容易转过弯来,课堂教学的手段大多数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上。后来新招了一批音乐、美术、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师也只能保证开齐课程,他们还得兼带其他课程。老教师经过长期传统的教学实践,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基本授课思路,虽然不同的教师,其教学风格各异,但采用的教学模式千篇一律化,“一言堂”的透彻讲解,“我问你答”式的诱导分析仍大比例地主宰课堂,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得无味,学得疲惫,缺少生气和活力。而老师将在校大量的时间用于单纯的授课、教案的抄写、后进生的辅导和作业的批改上。械操作、反复教案的抄写。这样的教案虽然程序完备,条理清晰,却起不到实际操作的导航作用,而按照传统的教案检查标准,此类教案照例被评为优秀教案,这无疑也暴露了教学检查评价的诸多弊端。年轻教师刚参加教学工作,缺乏教学经验。因此,如何引领教师走出平庸,跨上教育创新的舞台,并在这方舞台上不断提升层次,成长为一名学习型、研究型和专家型教师就成了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二、解决方案

1、突出重点抓教研,以人为本强素质

为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校本培训制度》、《校本教研制度》、《实验教师考核细则》等一系列制度。把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校本研训工作,看做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是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具体措施为:

(1)抓学习。建立校本学习制度,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教师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职业生活习惯,做一名学习型教师。其次营造校园学习氛围,积淀校园文化底蕴,创建学习型学校。间周三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周二组织集体备课,加强个人备课管理,加强远程教育网络管理,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资源,提高教师基本素质,要求教师个个会用,一周一考核,拓宽了教师学习空间。

(2)抓反思。建立校本教研的反思制度,培养教师树立反思意识,自觉地把自己当成研究对象。研究、反省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等问题。在反思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尽快成为反思型教师。注意教学反思的原则,要求教师每学期每人撰写高质量反思记录10篇,典型反思案例2篇。提出课前反思从设计入手,课中反思从学生入手,课后反思从问题入手的要求。每节课后要有教学反思追记,每单元总结性反思等多种形式,强化反思制度的落实。(3)抓合作。建立校本教研的合作机制,首先加强年级组、教研组建设,打造合作团队,为合作研究奠定基础;其次确定多种形式的合作研究,如年级组备课、业务学习、同课题研究等,拓宽了校本教研的途径。如分工合作研究,在围绕课改专题开展教学讨论的活动中,要求人人参与、合作探究力求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

(4)抓提高。建立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机制,我校充分发挥校内资源的优势。首先让学校有经验的老教师能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理论培训两到三次,指导教学设计,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教学指导上,学校的各项教科研活动中都必须亲临在一线,指导教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些细致而有意义的工作。经过指导,一批年轻教师已脱颖而出。部分青年教师在市区优质课竞赛中分获一二等奖。另外,我校还重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在校本教研中的示范、指导和引领作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请区教研室专家到校做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教学指导、专业咨询;走出去建立校际之间、合作研究形式,既学习,又探讨,以期共同提高,推动校本教研深入开展。在校内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教师搭建提高、发展的平台。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激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并利用各种机会展示他们的才华。学校每学年都组织一次教学业务全能大比武活动,以此展现教师的风采。

2、细化常规抓管理,立足本位促提高

我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 ,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在宏观上体现管理的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微观上,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每位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1)加强集体备课

坚持 “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强化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克服浮风掠影的形式主义,由原来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改为两次,分别安排在周二和周四的下午放学后,内容结合每单元的共性问题,做到进度一致,重点、难点一致,教学方法和策略因人因班而异,最终要求教学效果最优,每次备课记录清楚,资料齐全。

(2)深化个人备课

在年级组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本班的实际,尤其是把学困生列为重点考虑的对象,教学方法、手段、策略的确定要以他们能学会为基点。体现“同起点、多落点、重启发、求内化”的教学原则。撰写好个人教案,教案首先要有实用性,其次结合课改精神体现创新性。体现教案为教学服务的理念,而不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课后要有教学反思,要求对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归因,尤其对失败之处,拿出改进和补救措施。

(3)强化听课与评课

除了按教研室《教学常规管理细则》规定抓好外,学校教研组长也规定有一定的听课任务。这样做从校领导到教研组长各层面都能全面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尤其是便于教研组长了解各年级教学的实际情况,考查集体备课落实情况。同时对于听课教师在原有的普遍性基础上增强针对性,在全面了解全体教师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个别教师进行常听常评以便教师在教育行动实践中更快成熟。

(4)开展教学评比

每学期各教研组都依据教学实际制定了详细的教学活动进度表,教导处将此纳入重要日程,分学科按此活动表制定单元引路课授课时间表,确保每单元都有教师上公开课。增加教研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同时结合教材的重点部分分配好时间,每期组织一次教学比赛。在此基础上开展一至两次教学观摹活动。这样,教师学有榜样,追有目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组织常规检查

高职经济数学案例教学分析 篇3

【关键词】高职经济数学 案例教学 分析

经济数学作为一门跨领域学科,是经济学与数学概念相结合的产物。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学知识涵盖的范围较广,学习经济数学,能够在经济类的工作之中运用经济理论进行分析,并以数学知识作为计算工具,这样,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就我国高职院校的整体情况来看,经济数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并不是十分完善,教学经验和方法都存在不足,教材也缺少实际的编写依据。因此,经济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高职经济数学中应用的问题

首先,教学模式较为落后。总的来看,高职院校的教学观念普遍陈旧,导致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其次,学生自身缺乏对数学学习的热爱。高职院校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普遍缺乏积极性,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二是高职数学的难度较大,致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望而却步。

再者,高职院校对经济数学学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高职院校一般为专业院校,以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人才为主要目的,因此,一些与专业关联不大的学科就无法引起学校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经济数学学科被忽略。

二、案例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经济数学学科中的应用策略与意义

(一)以案例教学方法提升经济数学教学目标

虽然目前高职院校在开展经济数学学科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但并不能就此不闻不问、弃之不顾。经济数学学科中包含着大量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学生必须扎实掌握,并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利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能够解决高职院校经济数学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革落后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和高职院校的全面发展。

例如,将一件商品的需求函数定义为Q=1200/p,问:当p=30时其需求弹性,并探讨经济意义。在这个案例之中,应从经济学角度和数学角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商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会相对减少,但是商品的需求量并不是定量,不同商品的需求量也具有差异,要根据商品的实际情况对需求量进行统计。题目中所述需求弹性是商品的外界制约因素,对于商品需求量造成的影响程度,当知道商品价格与商品的需求量时,就可以利用数学算法对需求弹性进行计算。而从数学角度来看,在经过经济学分析之后,题目的要求与解答方法就一目了然了,可以设置函数导数,并对其进行计算。

1.案例分析方法改善教学模式

在高职院校的经济数学教学之中,应摒弃照本宣科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改为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即以真实的案例为依据,从真实事件之中体会数学概念的含义,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如,在学习“导数与微分”这一知识点时,将真实的经济案例加入到教学之中,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不再以“填鸭式”的理论教学为主,而是加入更多实际生活中的内容,可对知识进行合理解释,使数学知识更加具有生动性和灵活性。

2.案例分析方法提升学习兴趣

利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以实际内容来改善学习内容,不再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全部倾倒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主对题目进行分析和解答,并在思路清晰的基础之上总结出其他经济学的观点和不同的题目解答方法,这就能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加强学校的重视程度

在利用案例教学进行经济数学课堂教学的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加强对数学学科的重视。如,引进多媒体教学器材,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改善学校的硬件教育设施;从其他学校引进更多的优秀教学方案,将案例教学方法彻底贯彻落实在经济数学教学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从而实现经济数学教学改革,强化数学教学的成果。

三、结语

数学学科涵盖的知识范围较广,因此,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之中,学生都会感觉有一定难度。数学原理普遍来自于实践之中,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都是纯理论教学,缺乏实践内容,教学内容中缺乏真实的依据。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经济数学教学时,应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积极性,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敏娜.高职“经济数学”案例教学之实践探讨[J].中国市场,2011(02).

[2]刘广丽,刘晓菊.高职经济数学“案例”教学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4).

经济管理案例教学法 篇4

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的特殊性分析

国外大学对创新人才的理解比我国要宽泛一些, 他们大都是在强调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国内大学教育对创新人才的界定, 有代表性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的界定[2]。

众所周知, 高校承担着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历史责任, 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所从事工作的领域主要面向的是“三农”, 该专业人才必须具有牢固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二是该类人才应该关心、关注“三农”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农业和农村实际, 愿意投身农业和农村建设;三是该类人才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四是该专业人才必须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个体, 他们的创新必须是基于我国特有的农业和农村实际, 他们的创业行为必将推动农村的进一步发展。

二、案例教学法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

(一) 培养学生创新思考的思维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从分析问题中得出知识结论, 再从解决问题中设计出方案方法, 这其中有着极为丰富的思维技巧, 极具启发引导性[3]。面对全新的农村或农业领域中的案例, 大学生必须先对案例本身进行信息整理, 并分析案例问题, 然后依据案例问题去收集相关信息。这必将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论证, 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考的思维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

(二) 通过多次合作与争辩, 培养学生既会团结合作又善质疑的行为能力

案例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分组讨论, 这个环节既可以在课前完成也可以在课堂中进行, 当然为了节省时间, 教师往往安排在课前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完成。在这个阶段, 各个学生根据各自掌握的信息和对问题的理解先各抒己见, 然后再逐步集中观点, 在集中观点的过程中免不了要经过热烈的争辩。争辩中既要坚持自己的立场, 敢于质疑他人的观点, 又要求学生善于吸取他人的意见, 通过扬长避短, 通力合作, 最终统一各组意见。同样, 到了课堂讨论, 各小组首先要将各自的观点进行陈述, 然后再进行讨论, 在讨论阶段, 学生也要进行质疑, 学会补充意见与观点, 学会合作, 最终得到比较合理的一种或多种意见, 由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通过小组讨论与班级讨论两个阶段, 学生逐步学会质疑与团队合作。

(三) 让学生更早、更好地了解本专业将来面临的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农林经济管理教学中有一个普遍性的难题, 它的实践教学组织比较困难, 学生难以全部安排实习。采用案例教学法, 不仅能够使学生较早了解本专业将来面临的实际问题,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实践教学的不足。通过对专业实际问题的分析, 学生学会运用专业知识, 有时还需采用多学科知识, 对案例问题进行分析, 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不断的训练中, 学生也逐步地提高了自身的专业实践与创新的能力。

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一) 教学环境不够宽松, 管理束缚过多

为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都加强教学管理, 严肃教学秩序, 有全方位的教学监督体系。这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加强自我管理, 重视教学环节;而另一方面, 对于案例教学的教师来说也遇到了一定的挑战。譬如:“教师讲得少, 学生讲得多”往往被一些教学管理人员和个别教学督导专家误认为是偷懒的行为, 不被认可。有的时候, 由于是两三个班上课, 人数多, 换个环境搞讨论效果会更好, 但这种请求往往得不到批准。

(二) 考试改革跟不上步伐, 教改分离达不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理想效果

高等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步伐比较缓慢, 对学生的成绩评判制度比较单一, 绝大多数需要进行考试 (笔试) , 且在最终成绩评定中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比例大多是20∶80或30∶70, 各高校均有统一规定, 难以更改。

采用案例教学法比重大的课程假如也延用这一考试制度及成绩评定模式, 那么它是达不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理想效果的。因为学生仍然需要死记硬背知识点, 对于实际问题的探讨的积极性将受到影响, 案例教学的参与性将打折扣。

(三) 案例选取难

案例教学法看似容易, 其实很难组织。首先, 它需要符合教学内容且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案例。这类案例, 虽然有些课程有国内专家进行了编辑, 但更多的课程是没有人进行专门的编辑, 引用国外的一些案例较多, 农林经济管理领域的案例更少。因此,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时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难以选取合适的案例。

(四) 理论教学学时与案例讨论学时分配困难

采用案例教学法还会遇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课程教学的理论教学学时与讨论学时如何分配较为合理。国外大学教育中, 案例教学在西方国家已成为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一种主流方法, 所用的课时一般占总课时的1/3以上, 有的甚至达到90%。以哈佛商学院为例, 除一两门课以外, 其他课程都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所占比例高达90%, 对于30个学时的课程, 一般只有2个学时的理论讲授, 28个学时用于案例教学。对于教师来说, 不会用案例教学将被淘汰[4]。

由于我国高校本科教学中, 案例教学法的普及度还不高, 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不一致, 农林经济管理的主干课程采用案例教学的适用度也不一样, 因此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学时与讨论学时比较困难。

(五) 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有一定难度

案例教学法要取得好的效果, 就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同与支持。假如, 学生没有百分百的热情参与进来, 那么教师再好的准备也无多大用处。案例教学法要取得好的效果, 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自愿地用大量的课外时间去搜集信息资料和小组讨论, 否则“南郭先生”多了, 案例讨论也就无法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四、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的思路

(一)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改革教学管理模式, 使创新人才培养有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创新教育不仅要求教学管理者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和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而且要求教学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辩证地对待严格与宽松、原则与灵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高校要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改革教学管理模式, 破除“一刀切”的做法。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结合每门课程的特点, 制定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确定大概所需的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灵活地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案例教学活动既可以在课堂内进行, 也可以在课外或校外进行, 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和指导。教学管理者采用目标管理法或学生评价法等对教师绩效考核。

(二) 构建以考查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成绩考核与评判机制

要改革高校考试制度, 允许不同课程采用不同的成绩考核与评判机制。对于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农林经济管理类课程, 要构建以考查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为主体的考核与评判机制, 引导学生不断开发创新潜能, 摆脱原来的那种死记硬背的考试模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 选取和编写农林经济管理典型案例

基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案例选取困难, 专业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或编写典型案例。一是校内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应相互提供案例;二是加强校际交流, 多参加相关学术会议, 同行互通有无, 建立案例库;三是自己动手或发动学生力量调查和编写案例, 通过对典型个案的调查研究, 从而形成案例;四是参加教材的编写, 发动国内同行专家的力量, 为相关课程编写出有代表性的案例, 供全国同行参考、使用。

(四) 不同类课程应根据实际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案例讨论学时

对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不同类课程, 专业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学时与案例讨论学时, 不应一概而论, 从而较好处理理论教学需要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譬如, 管理类的课程可以以案例讨论为主, 讨论学时可占50%—60%, 营销类课程可占30%—40%, 会计类课程可占5%—10%。

(五) 压缩教学课时, 强化教学改革, 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热情参加案例讨论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的保障, 要准确把握教改的方向, 合理压缩教学课时,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搜集信息资料, 参与讨论, 使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更全身心地参与案例教学中来, 真正培养大批创新意识强、创新和创业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分析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的特殊性, 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人才中的作用与困难, 最后提出了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民杰.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6:1-3.

[2]朱晨辉.关注创新人才培养[N].中国青年报, 2006-09-28.

[3]刘晓晶, 吴海燕.案例教学法与创新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3) .

教学管理案例2 篇5

额如小学:韩春林

作为学校管理者,既要从大处着眼,高屋建瓴,统筹规划好整体工作,同时又要俯下身子,从细致入微着手,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有效的检查,制定、落实整改措施,从“管”、“理”两个层面开展工作。现将自己在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案例及评析呈报如下:

一、背景及所面临的问题

我们额如小学是市级标准化小学,经过数十载风雨磨砺,几代人的心血浇灌,教育教学成绩斐然,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作为拥有50年历史沿革的老校,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创的办学特色,然而,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紧锣密鼓进行的今天,许多问题也接踵而至。在逐班随堂的摸底听课中发现,老师们经过长期传统的教学实践,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基本授课思路,虽然不同的教师,其教学风格各异,但采用的教学模式千篇一律化,“一言堂”的透彻讲解,“我问你答”式的诱导分析仍大比例地主宰课堂,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得无味,学得疲惫,缺少生气和活力。而老师将在校大量的时间用于单纯的授课、教案的抄写、后进生的辅导和作业的批改上。每周三下午固定的学科、年组教研也形同虚设,老师们总是被各种大事小情所牵扯,安定不下来,待到全部坐定,2小时的教研时间也所剩无几,而到位的老师也只是埋头于整理书写自己的教案。如今的教案参考资料甚多,在促进教师吸纳先进教法的同时,也滋长了老师的慵懒之风,不求创新,一味照抄照搬,把本是一项复杂且富有创造性、艺术性的工作变成了一种机械操作、反复重复的劳动。这样的教案虽然程序完备,条理清晰,却起不到实际操作的导航作用,而按照传统的教案检查标准,此类教案照例被评为优秀教案,这无疑也暴露了教学检查评价的诸多弊端。这种用同一种教案去教此班和彼班,去教去年、今年和明年不同届的学生,其课堂教学都是相似的、高度程式化的。渐渐地,老师们就会变得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停滞不前,又何谈一切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服务呢?因此,如何引领教师走出平庸,跨上教育创新的舞台,并在这方舞台上不断提升层次,成长为一名学习型、研究型和专家型教师就成了摆在我面前的首要问题。

二、解决方案

(一)课改新畅想,培训没商量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更好地组织干部教师深化对课改精神的认识,加强对课改理论的理解,促进课程改革的落实,我与行管干部共同谋划,千方百计,不吝重金,上至校长,下至班科任教师,先后参加了国家、省、市等组织的不同级别的课改培训班。自2003年至今,共计200余 人次,学校投入达4万余元。

1.瞻观远景,领导班子勇为先。

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导航者,要做到不辱使命,就必须具有高瞻远瞩的眼界、深谋远虑的胸怀和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为此,我们着重强调对干部的培训,积极推进干部培训工作。两年来,我与其它行管干部先后参加了国家、省、市各种级别的学习。这一系列的培训让我们更明确了课改之后的课到底应该怎么上,也为下一步指导教师实践提供了样板。

2.从长计议,各科教师齐动员。为使教师成为落实课改的主角,真正推动课改的落实,学校又组织教师进行了大规模培训。2003年所有的班科任教师,无一漏缺地参加了县“落实新课标”课改培训班。这些培训,使教师模糊的理念清晰化,并使他们焕发出极大的课改热情。校各学科骨干教师又先后参加了市小学作文研讨会、省骨干教师培训、省新教材培训、市小学语文大修订版教材培训、市小学学科带头人不同教学风格展摩会等培训。2003年,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共支出2万余元组织干部教师学习,是历年来培训投入最多的一年,使老师深受感动和鼓舞。有的老师说:如果我们不好好讲课,就对不起学校花的这么多钱。

3.立足根本,校内培训显成效。由于教师培训量大面广,仅依靠专家指导是远远不够的,而学校是最直接的研究中心,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更为有效。在对教师的校本培训上,我组织教导人员认真进行课程改革理论的探究,使他们个个任务明确,人人精心筹划,边学习,边思考,达成共识,不仅明确了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者,更加明确了教学指挥人员是课程改革实施的指导者。我们将学习实践《纲要》贯穿教育教学始终,解读《新课程标准》,分析大修订本教材,不仅从理论上深化了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同时也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与众不同、个性鲜明的可行方案,不断反思自我,实现自我发展。

(二)倡导“学无止境”思想,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当今的世界,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信息大量涌入,把教育推上了更新的台阶。所以除了对教师进行培训外,还必须要求教师注意阅读教育专刊,注意收集教改信息,认真记录教学随笔,深入进行教改研究。同时学校还为教师提供资料,鼓励他们自觉参与网络培训。两年来,我校又先后承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子课题《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管理的深化研究》和《校园文化与研究型教师发展》。老师们通过学习,不断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撰写科研论文,并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投入教学实践,从实践中再使理论升华。

(三)以研促教走创新之路,取长补短扬课改之帆 俗话说:碰撞产生火花。一句话道出了小组教研的妙处。为确保每周三下午2小时的集体教研时间,我校形成了集体备课的制度,并加强了纪律的约束,没有特殊情况,每周三的下午3:00学科、年组所有成员必须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集体教研,共同研讨,写好教研记录。每到教研时间,我和其他教学指挥人员便深入年组办公室督导检查,并随机进行备课指导。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讨论中迸发智慧之火,在交流中探索可行之策,不仅提高了自身素质,更有力地推动了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源头和根本。每学期,学校在开展“四课”活动(即随堂课、合格课、研讨课、示范课)的同时,还组织各学年组先采用“以研促教”的方式展开公开集体备课活动。研讨课以备课组为单位,以张扬教师教学个性为主旨,以共同探索教学设计思路、公开教学、公开评析为主要程序展开,教学指挥人员及小组成员全部参与,在相互借鉴、相互切磋的过程中,使教师把课改理论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并立足于教学实践,真正将教学理念的转变体现在课堂上。教师们通过研讨,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评价和分析别人的教学设计,达到了边实践,边感悟,边提高,边深化的预期目的。

(四)公平公正公开,实施发展性评价公正地评价每一位教师的工作成果,既是对教师考核的一种手段,也是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更是对检查人员综合素质的考核。因此,我进一步细化了考核项目,明确了考核要求,组织教导处人员认真进行每个月的联检联评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拓宽了月检渠道,坚持多角度地、多方面地权衡教师的教学成果,以新的评价理念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统评。在对教案和作业的检查中,更加注重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艺术构思和作业的创新设计的检查,做到了检查有原则,评定有等级,问题有处理。多数教师能抓住和主任交换意见这一契机,倾听主任的意见,促使教师本人不断修正自己,学习别的班级的长处,发挥了考核的反馈调节作用。

学校通过各种渠道为我们创造培训学习的机会,为我们搭建的展示自己创新成果的平台,教育教学不断取得了新的突破,我们相信,额如人必将以满腔热情和信心,在课改进程中实现新的发展和跨越。

财务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篇6

1.案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案例教学资源不足。案例教学中的关键部分便是案例,教学所用案例的质量会对案例教学法的效率造成直接影响。大部分高校中的案例教学法尚处于试用阶段,从方式到内容上均尚不成熟。现阶段,教师运用的教学案例通常来自西方国家,属于本土的少之又少。由于案例内容太过脱离中国实际,致使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时,始终无法做到深入了解,另外还存在着翻译不当致使内容颠覆的问题。有实用性的财务案例首先应源自实际生活,源自对各类企业的真实了解。但事实上,大多数企业的内部信息都是完全保密的,剩余少数公开信息的企业也是属于强制性。因此,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时,无法建立一个适宜的教学案例体系,而能够应用的教学案例又资源不足,致使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受到限制。

教师团队缺乏实践经验。作为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教师,其优秀度的构成不仅仅是丰富的财务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娴熟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技巧以及敏锐的观察力,深谙学生心理,调动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把学生脑中的想法尽可能地激发出来[1]。但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团队存在着一部分毕业留校执教的教师,其社会实践经验可以说是少之又少,甚至是没有。而其余的教师最多的实践经验也只是在校园范围内,存在于与学生的接触中。大部分的财务管理教师依旧习惯运用固有的方法进行教学,对案例教学法不够熟悉,自然也就无法将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其更加形象具体。此种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大致有两点:第一,案例教学法在大多数高校中处于初始阶段,一切还有待改进完善。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依旧在曲折的道路上抹黑前进,尚未制定出一个科学完整的案例教学应用体系。第二,正如上文中所说,大部分高校教师都是自学校毕业后便直接投身于教育工作,其应有的实践经验不足,对于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了解仅仅存在于书本理论中,无法将案例教学法进行正确的运用。

2.解决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问题的措施

完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储备。一个适宜恰当的案例是教师顺利实行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同样也是在案例教学实行中较难攻克的一点。在进行教学案例的选择时,应注重案例的典型与理论性,并且需要与我国国情相关联。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第一,对于教学案例的选择,应将当时的教学目的作为选择考量点,教学案例的内容必须能够满足教学过程的需要。第二,应尽可能地多选取国内的案例,避免出现翻译失误的情况。财务管理教学案例的选取过程中,应将国内企业的案例进行大量采用,少部分地进行国外企业案例的辅助选取。国内案例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较短,大多数学生可能已通过媒体及网络对案例有所了解,在应用中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而国外的少部分案例虽然可能会出现在报纸或网络上,但由于缺少宣传报导,因此学生对其并不会存在什么明显的印象。第三,应注重教学案例的时效性。正如新闻的采集制作需要确保一定的时效性一样,财务管理中教学案例的选择也应注重其时效性。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经济发展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而相应的财政类法规也会与以往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应确保其实效性,使其具备一定的时代特色,加强教学案例的可研究效果。在案例资源的储备中,除了积极收集国内外的教学案例外,教师也可以自主进行案例设计,加强案例教学的整体效果。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由于财务管理中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对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授课教师有着更高的标准要求。每一个从事财务管理教学的教师都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深入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实践,不断思考和分析案例教学的实践经验,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全体学生都组织到讨论活动中为着眼点[2]。只有这样,案例教学法的效率才能够得到显著提高,使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帮助提高案例教学的整体效率。教师要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做到这么几点:第一,在实施案例教学前,应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如发放案例等,使学生的教学案例中的相关财务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在对教学案例中问题的设定时,应保证其数量能够满足每个学生发言的需求。第三,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深入掌握财务知识。

现阶段,虽然大部分教师在进行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时,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并没有得到普及。但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始终偏低,早晚会被社会淘汰,案例教学法的普及趋势势不可挡。虽然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中依旧存在着些许问题,但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一定能够将案例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以此提高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法与课堂教学管理 篇7

课堂教学管理的主要功能就是协调、控制、整合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 有效的课堂管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一方面, 有利于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教学秩序是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 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干扰, 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 必将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另一方面, 有效的教学管理能调动师生积极性。所以师生积极性的发挥既依赖于师生自身内部动机的激发和素质提高, 又依赖于良好的教学管理。良好的教学管理既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激情, 又能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意识。简言之, 课堂管理不仅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也是受教育者获得知识的根本保证。

二、关于案例教学法概念及其优点

案例教学法最早由哈佛商学院教员于1925年引入商业教育领域的。案例教学法在具有亲验性质的教学法中得到广泛运用, 其主要原因在于:案例教学法除具有其他亲验教学法的作用和特点而外, 还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 就是它有很强的适应性, 即对各类教学对象和种种实际问题它都具有很强的效用。对于不同类型的管理者, 无论是经验丰富些的, 还是经验略为欠缺的;无论是对机关的行政管理人员, 还是对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 案例教学法均可适用, 从而完成学习过程, 最终实现各有所获。

三、应用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优势及不足对比

较之传统的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更容易吸引师生共同参与到课堂中来, 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形成良性互动, 另一方面, 案例教学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同时案例教学法也使课堂更加的生动直观。案例教学法所具有的这些优势, 使它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首先, 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的积极性, 让课堂教学活动成为一种有组织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在案例教学中, 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 主导教学进程;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 还能从学生那里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 从而实现教学相长。通过一些案例激起学生对案例所蕴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点的兴趣, 能够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其次, 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管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以心理学为例子, 任何一个心理学案例, 都具有其特殊的心理背景等, 都需要不同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案例教学法能很好地动员大家用心理学基本知识点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再次, 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更快地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以教育学基本原理教学为例子, 在教育学基本原理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通过对教育过程中现实案例的研究, 把一些真实的典型教育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 要求他们身临其境地作出反应, 这也是提高学生今后教育工作中的实践能力。最后, 案例教学法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当然, 和传统教学法相比, 案例教学法也有其不足之处。再如, 案例教学法在讨论中容易出现不找边际的联系, 因此, 案例选择要精当, 并且前提是一定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四、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过程

案例教学法在实践运用中, 第一步要注意选择和设计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 然后才谈得上在教学实践中,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和分析讨论, 教师再根据课堂上对案例的分析讨论, 进行总结提升, 至此, 只是完成了课堂环节, 课后还需要对这次案例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评价, 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案例教学。

1. 依据教学目标选择和设计典型案例。

案例教学的核心在于案例资料的组织, 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案例。一般而言, 适用的案例应该是易为学生所接受的并具有代表性的。同时, 选择典型案例还应考虑案例的现实性、真实性、启发性、精练性等。

2. 实践中, 第一步要指导学生阅读思考案例。

通常在案例教学开始之前, 教师会事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案例提供的情节内容和相关的资料。然后让学生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理论从案例情况中寻找问题。第二步, 引导学生对案例展开讨论, 然后教师应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第三步, 全班交流, 共同探讨更好解决方案。在同学们对案例进行讨论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选派代表走上讲台对分析结果进行讲解。再由全班同学通过对每种方案进行利弊讨论, 从中择优选择更好的解决方案。

3. 在此基础上, 教师应就讨论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

在这个阶段教师必须通过学员的发言了解讨论的效果, 把学生在发言中说到的有一定创新的见解加以总结, 明确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对基本知识和观点做进一步的深化、拓展。

4. 案例教学并不止于课堂, 还需要课后的扩展评价工作。

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应用案例的讨论主要是用以巩固理论知识, 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课堂的案例总结完成后, 还需要课后的扩展评价。课后扩展评价分两部分:一是学生课后知识的扩展, 二是教师的课后反思。

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交际技能、思维等技能, 为学生将来奠定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 案例教学法本身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灵活性。因此, 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引入案例教学法, 可以使课堂更加地有活力、高效率, 对于活跃课堂, 现实教学相长, 培养有实践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学生, 案例教学法具有其优势。但同时, 案例教学法由于根基于“案例”, 因此在案例的选择和课堂实践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以上的理论讨论, 在课堂实践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 在课前的案例选择时, 要注重与教学目的要求相符合,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既注重学生对案例进行充分和有深度的阅读和分析讨论, 也不可忽视教师根据课堂上对案例的分析讨论, 进行总结提升, 在完成以上环节之后, 还需要对这次案例教学进行拓展评价, 至此, 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案例教学。从理论到实践, 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路还很长, 既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法一统天下的局面, 也需要从最终评价标准上, 把学生从课业和成绩中解放出来, 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在一个充满了思维火花的课堂中, 领略到案例教学法的魅力。

摘要:案例教学法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 比其他教学法有着自身特有的优势, 包括调动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等。案例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对提高数学教学论的教学质量, 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有较强的帮助作用。本文对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并对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及功效进行了分析, 最后对案例教学法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和措施。此外, 对如何根据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最大限度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探讨 篇8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实践

工商管理专业主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从案例教学法引入中国后, 国内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不断地研究和实践案例教学法,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 本文试图探讨并设计出适合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与学双方直接参与的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常, 案例教学需要事先经过充分的策划和准备, 提前准备好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 而后结合理论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并反复地进行互动与交流, 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相关理论, 并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于1870年由美国哈佛法学院首创, 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推广, 并传播到其他国家。20世纪初, 案例教学法开始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 该方法逐渐得以完善和丰富, 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 案例教学法引入我国, 在高等院校教育中开始得到运用, 并引起了我国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相比较, 案例教学法则“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师生互动, 学生要主动地结合理论知识去分析讨论案例中的问题, 并思考相应的解决办法。该方法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工商管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要求教学能够与实践结合, 而案例教学法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

二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不够准确

一方面, 对案例教学法的定位不够准确。通过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调查发现, 很多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 往往将其视为传统讲授法的一种补充和辅助, 不能充分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还有很多教师认为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少讲解, 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去讨论, 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 对案例教学法的实质把握不准确。有些老师认为案例教学法就是在课堂上举一些例子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 缺乏学生的参与。

2. 缺乏适用、规范的案例

目前, 很多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使用的教学案例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有:引用国外现成案例, 与我国国情和学科实际不相适应;简单的叙述说明, 提供的背景材料较少, 缺乏系统性和引导性;大部分案例都是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较少;案例太陈旧, 缺乏新颖性;案例数量不足。

3. 课堂组织不当

通过调查发现, 对于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 很多老师都不是很明确。很多老师虽然在课堂上经常组织学生讨论, 但讨论不够深入;有些老师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相互讨论, 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是学生往往把讨论当成了自由活动时间, 讨论的过程比较随意, 甚至偏离了教学主题, 效果甚微;有的教学课堂规模较大, 导致教师难以实施组织讨论的环节;还有教师过于干涉学生的讨论, 容易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评价制度不当

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负面影响, 很多专业课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导致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 也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教师方面

第一, 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在课前要进行案例搜集、筛选和资料的准备, 还要提前做好课堂组织的准备工作。但是, 很多情况下教师都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

第二,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要能在案例的设置、课堂讨论氛围的把握以及课后对学生讨论情况的总结、评析等方面都具备专业的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国内很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缺乏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 相关专业教学培训也较少, 致使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队伍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能力有限。

2. 学生方面

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因为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学生自始至终都要参与到教学中, 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后, 学生才能更好地发表观点和探索问题。同时, 还要求学生要敢于参与, 积极性较高。然而,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很多学生过分依赖教师, 仍不适应案例教学法, 不善于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也不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3. 教育体制方面

首先, 缺少教育部门和高校管理层等对案例资源的探索和开发, 致使案例教材的搜集和筛选工作仅停留在教师的个人行为层面;其次, 因为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教师和学生都更注重理论知识;最后, 高校评价制度也不利于对案例教学的引导。

4. 教学条件方面

自高校扩招以来, 我国高校的学生数量剧增, 而教师却相对较少。庞大的教学规模, 不仅增加了师生之间沟通的难度, 也减少了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和指导, 还影响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进而会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案例的讨论情况。

四工商管理专业适用的案例教学法

1. 案例准备

案例分两种, 一种是讨论型案例, 另一种是实践型案例。对于讨论型案例, 由于国内很多高校都没有建设本校的工商管理案例库, 就要求教师自己要提前搜集相关案例。案例的搜集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符合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2) 背景资料丰富, 具有时效性和典型性, 且能引起学生的思考; (3) 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 选取难易度适中的案例, 以保证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效果。教师也可以自己编写教学案例, 合理地进行设计。

2. 案例教学

第一, 讨论型案例。对于讨论型案例, 首先, 在课堂讨论案例的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案例, 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思考:案例要解决什么问题、采取哪些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依据什么做出决策、哪种决策是合理的、制订什么样的实施策略、如何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对于这个步骤, 教师必须营造一种适合讨论且活跃的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并思考。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不应该随意地参与, 也不应该表现出意见倾向性, 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即使有些学生的观点不够成熟, 也不要立即纠正, 防止损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讨论出现暂时的停顿, 教师要进行启发, 或者采取提问的方式, 或者设置新的问题, 或者站在对立的角度提问, 努力使发言不偏离主题, 引导学生的思考。其次, 讨论结束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情况做一个总结, 了解学生讨论过程的表现、准确评价讨论情况和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 并给予学生从原理到实践应用的讲解, 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扩展, 这项工作能使学生在充分准备和讨论的基础上快速提升对问题的理解深度。

第二, 实践型案例。对于实践型案例, 主要是先由任课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讲授的案例内容, 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要求及实践内容。然后分组调研、布置讨论题, 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结合案例内容分组进行实际调研和查阅资料, 形成调研总结、调研报告等成果。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答辩考核, 了解学生的实践情况。在学生调研的过程中, 教师应给予指导。

3. 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出勤情况、讨论情况或调研情况、答辩情况及创新工作等作为平时考核, 然后再结合期末成绩,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学期的客观、公正和全面的考核评价。对于管理学、生产运作管理这类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教师可以采取期末考试的方式作为期末考核, 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要设定合理的比例。而管理沟通这类偏于实践性的课程, 可以将学习过程中的出勤情况、上课表现、实践表现等作为平时考核, 将实践报告或课程论文等作为期末考核, 从而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可以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

总之,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国内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摸索, 不论是对教师, 还是学生, 或是教育体制改革等, 都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民杰.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6

[2]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5 (2)

[3]牛天勇.工商管理案例教学内容及方法研究[J].中外企业家, 2013 (32)

[4]苗雨君、盛秋生、邵仲岩等.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 (7)

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法初探 篇9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下, 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采用典型案例, 将学生带入真实判例或虚拟案例, 充当法律职业角色,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课程中实施, 大致可以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2.1 案例引入

根据教学目标, 教师精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 并在课前将案例相关材料发放给学生, 让学生阅读案例及相关的背景材料。在这一环节,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找出案例分析的切入点, 并要求学生针对案例查阅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认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自行分成若干小组, 通过分组讨论案例, 得出小组讨论意见。在这一环节, 学生的参与程度与质量是案例教学法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如果学生不配合, 案例教学法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 教师应注重营造讨论氛围,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调动学生参与交流讨论的积极性。同时, 通过分组讨论, 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与其他学生展开讨论, 相互交流信息, 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沟通能力。

2.3 交流观点

在课堂上交流小组讨论意见。在这一环节每组形成的最后观点由小组代表提交给课堂, 负责陈述的学生将逐渐学会以一种有说服力的、令人信服的方式来陈述他们的观点, 并在其他同学的质疑与辩驳过程中学会如何摆事实、讲道理说服他人。通过交流观点和其他同学辩论, 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辩论能力。

2.4 归纳总结和课后作业

在分组讨论和小组之间交流观点结束后, 教师应及时总结本次案例讨论。总结除了给出案例答案外, 还应指出案例所涉及的法律关键问题以及案例分析的难点与思路。通过总结, 评述不足之处和成功之处, 为以后的案例教学积累经验。同时, 针对学生讨论的焦点问题, 教师应引导其深入思考, 建议学生做进一步的探讨。最后,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撰写一份案例分析材料, 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这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为学生的毕业论文及相关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

3 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事项

3.1 设计好案例教学过程

设计好案例教学过程是案例教学法能否成功的前提条件。首先, 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知识能力水平选择好恰当的案例。其次, 在教学前, 教师应把案例材料以书面、多媒体或其他形式提供给学生, 让学生预习案例材料和相关理论知识。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应主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为课堂案例讨论做好准备。最后, 教师适当地对案例做简要说明, 并引导学生找出案例分析的切入点。同时, 教师还应设计好参加讨论学生的规模、讨论的形式和时间安排、案例讨论的具体步骤、营造良好的课堂讨论气氛等。

3.2 建立经济法教学案例库

案例选择是否得当, 是案例教学法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因此, 建立经济法教学案例库应注重案例的精选。本文认为, 选择的案例首先应当典型生动, 鲜明体现教学内容。其次应难度适中。如果案例过于简单, 学生缺乏思考空间;但如果内容过于复杂, 超越了大部分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 学生可能会无从下手。因此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都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应具有新颖性。所选择的案例应反映当前社会的热点或难点,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经济法问题的欲望。

3.3 注重教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试论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 篇10

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案例教学法就有了最早的雏形,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哲学家苏格拉底所采用的“问答式”教学法。在西方国家,在法律和医学上人们将案例方法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使用了很长时期,只是用在管理的教学上到本世纪初才出现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1910年,哈佛商学院院长Gay建议Copeland博士除讲授外采用学生讨论方式。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时间,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在此之后,一些实际部门的经理应邀来到教室作报告并被提问和要求介绍分析。这种案例教学法到了19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养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界的教师》的报告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是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讨案例教学法,则是1990年代以后之事。

2 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通过与传统讲授式方法的对比,可了解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内涵。所谓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和讨论交流,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学生们和教师一起参与对案例或问题的直接讨论,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这其中包括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教师有责任选择教学所需要的材料。他可以从已有的许多材料中选择或组织案例,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编写新案例或者对已选材料进行任何符合需要的排序。另一方面,学生们应依据给他们特定的事实、原始材料,想象他们站在现实决策人的角度从这些资料或信息中逼真地和有益地做出结论。案例课堂通过实例教学为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面对实际情况的临场决策能力及综合素质提供一个训练的场所。在这种被提供这种解决实际问题和对他们的答案获得迅速反馈的机会中,学生们要面对模拟的管理世界中变化莫测的情况或对案例中给出的情况做出决策,这种决策将来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可能要付出代价的。所以,学生们有责任把所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应用到案例中并提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和激励的作用,从而应尽量发挥学生自己在实际应用决策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着眼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不仅仅是为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还通过案例掌握获得知识更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从经验和活动中获取知识、增进才干,提高自身的表达讨论技能,增强面对困难的自信心;同时这种方法还有效的缩短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差距。

3 财务管理学科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企业协调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协调财务关系中并不存在一个强制性的标准或目的,甚至也不存在一个理论界或实务界公认的标准或目的。该标准或目的完全是随着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利益矛盾变化而变化的,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多种理财标准或目的,并由此带来分析方法的复杂化和结论的多元化。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分析,很难使学生正确理解并接受,而案例教学法的引进则解决了教学中的难题。

3.1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案例教学法是由任课教师指定学生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手段或实现企业目标的方法和途径,然后让学生分别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同一个案例并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比较,看哪些地方分析得更好。这种互动式的教学,训练的是决策艺术,锻炼学生以“当事人”身份解决问题,并在不圆满的条件下做出自己独立的决策,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这样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注重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方面,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判断,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案例教学倡导多向、发散型的思维方式,不求答案惟一,所以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证分析能力。因为案例教学不是去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实际也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存在的只是可能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3.3 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

案例教学必须借助于讨论来完成,课堂讨论时,学生必须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想、观点,同时允许学生相互辩论,对他人的不同意见或吸纳或说服他人,这有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案例准备时,学生要写发言提纲,案例讨论后,学生要写案例分析报告,这有利于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3.4 案例教学法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

传统的教学法一味地传授理论,当学生面对实际情况和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案例教学法将企业财务管理的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入所描述企业财务管理情景现场,探寻企业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同时要求学生站在财务决策者的角度,运用所掌握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作出科学决策。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在讨论中让学生发现自己理论知识的薄弱环节并予以弥补,从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5 案例教学法能开阔视野, 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风格的形成。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断变化的情况及不同人站在不同角度就同一个问题得出的不同结论,这些锻练,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案例教学要求对其所面临的现实给出个人的解释和可行的解决方案,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3.6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基本业务素质和科研攻关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按照书中的既定模式进行讲授,这种方式对教师的要求不高,只要按照书本将理论知识讲述清楚即可;而在案例教学中,因其是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知识面的宽度和广度都有很高的要求。预使案例教学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一方面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出发,重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另一方面促使教师深入到财务管理实际工作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搜集的财务管理实务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的财务管理案例,使之典型化,并依据财务管理实际活动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同时,案例教学法的诸多优势不代表它适用于所有知识的教学,案例教学法的特性决定它适用于理解并掌握某一理论的原理或基本概念;适用于了解实践中的典型事例;适用于掌握财务管理策略,达成思维的某些技能和习惯,形成对问题的独到见解;适用于扩大学生的想象力和视野。

4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4.1 准备阶段:

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准备,二是学生的准备。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选择合适的、典型的、具有现实性的案例。选中的案例要与教学目标一致,接近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能为学生提供值得借鉴的新经验、新视角和新素材;要抓住经济生活中的热点,紧扣时代脉搏,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为保证案例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还应对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事先制定讨论计划,包括讨论目标、程序、时间及控制手段等。尤其要预想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思路和决策方案,并准备必要的引导对策,以求案例讨论有章可循。学生应按照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对相应的思考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必要时还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还要集体进行准备,组长要进行必要的分工,调动全体组员积极进行准备。

4.2 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是案例教学的核心阶段。案例教学就是要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和个人偏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观点的交换是案例教学的基本内容。为此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使学生大脑积极思考的氛围,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心情舒畅地投入课堂,勇于思考,勇于创造。学生要积极发言,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让自己的观点经受挑战。要认真聆听他人的分析与见解,比较自己的观点、思路,使自己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在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预见学生各种不同的观点,针对不同的讨论结果可以设置具体约束条件或者更深入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再讨论,直到学生对所分析的案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多激励学生,和学生一起交流沟通,一起分享这个过程中的困惑、惊奇、快乐。要注意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转而注重以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思考为主,教师只是在必要时起指导作用,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3 总结阶段: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可针对案例讨论作一个简短的评论,评论应是没有导向性的、言简意赅的,切忌公布“正确”答案,因为这样容易使学生不加分析地接受老师的观点,而放弃自己的想法,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又要注意引导,以防讨论离题太远。学生应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学生自己的观点和支持此观点的数据、信息、事实资料及其定量、定性分析的过程。报告不应照搬所谓权威性分析评价结论,不要去猜测教师的分析构思、评价结论或财务管理实际工作中的做法。教师要仔细阅读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 肯定一些好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挖掘好的思路和方案,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实现教学目的、完善教学手段提供依据。要激励学生对一些尚未充分分析、讨论的问题进一步阅读相关资料或者进行一些调查研究。

5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1 要正确处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并非适应所有知识的传递,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讲授教学等其他教学方法。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传授离不开讲授教学,案例教学也难以体现学科的连贯性和完整性。除传统的的讲授方法外,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的其他教学手段还有很多,例如情景模拟、现场观摩、实验实习、练习考试等,这些也是案例教学法不能完全替代的。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只有将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5.2 要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

在传统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是教书匠和讲解员,其角色定位是把其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信息的接受者。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以决策者的身份参与讨论,应广开思路,大胆创新,面对复杂多变的不确定情况,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敢于和老师争论问题,学会判断和做出决策。其角色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教师是案例教学的配角,其职责是为学生创造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并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当讨论离题时把讨论引导到案例的核心问题上来,当讨论出现停顿时把问题引向深入。

5.3 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改革学生成绩评价的方式。

一堂良好的案例教学课必须有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每个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与其课程考核成绩挂钩。应将传统的以卷面考试为主的成绩评定方式变为卷面考试与案例分析并重的评价机制,以激发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和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保证财务管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手段。它可以更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增强师生互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它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决策能力。因此,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施晔红.案例教学法的行动导向特征分析[J].决策管理, 2009 (5) .

[2]陈拥军.小议“案例教学法[J].柳州市交通学校, 2005 (7) .

[3]夏金海.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运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 (3) .

[4]刘贞.《财务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J].西北职教, 2008 (4) .

[5]刘涛.对财务管理课程开展案例教学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 2008 (15) .

[6]施晔红.案例教学法的行动导向特征分析[J].决策管理, 2009 (5) .

经济管理案例教学法 篇11

【关键词】 案例教学;财务管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0-01

财务管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是经济管理学科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财务、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学好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无疑将为经济管理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石。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指导教学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寻找理论和实践恰当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B.Doham)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对推进教学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为何需要案例教学

首先,财务管理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又是一个涉及到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从财务管理的发展进程来看,财务管理理论是建立在应用实践基础上的,是随着具体应用实践的不断总结而从会计学中独立出来的学科。教学中不可能事先把所有涉及到的学科知识重新讲解或复习,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案例的分析研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巩固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可以从企业发展实践中总结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真实案例,这些案例可以反映出事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研究这样的案例既有可信度和说服力,又容易使学生接受,从这些案例中总结出的结论对学生的影响更深刻。第三,使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查找准备、参与讨论、分析思考等一系列自发性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案例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兴趣,有助于知识、理论的吸收内化。采用案例教学法,实现教与学两方的良性互动,增强教学的可接受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财务管理教学的实际应用中,案例分析已经渗透到了每个章节里。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的文献检索、阅读分析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也能使学生在自学和创新能力上得到较大提升。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一些问题急需要我们去解决,例如案例的选取、案例的分析角度和案例的分析方法等。教师在课堂中如果只给学生介绍背景知识和主要内容,让他们在课下进行讨论,那么学生可能不会很好的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所以,财务管理的案例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

1、案例选取不恰当。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寻找、合理地选择正在发生或刚刚结束的案例,使案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及时性。综合性,也就是说选择的案例应该能够考虑到本专业的发展状况,并能将现代管理理论充分地反映出来;而实践性,是说选择出来的案例要能够结合实际背景,一方面要考虑到财务管理项目的实际运作问题,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财务管理的系统理论,注重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及时性,也就是说选择的案例,要紧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要分析解决企业正在或刚刚发生的事件。

2、教学方式呆板。虽然现在科技很发达,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使用传统的“垃鸭式”的教学模式,课前准备好案例,课堂上给学讲解相关的课件,基本都是按照传统的套路来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很少让学生参与其中,不能亲身参与一些教学内容的实践,学生体会不到参与感,久而久之,对学习的主动性也会有所下降,影响了教学效果。

3、实验环境缺乏。随着经济的快速的发展,行业的竟争也越来越激烈,对成功的企业的案例的总结也越发困难。很财务管理实训软件的开发商,他们只注重基础课程的开发,而不太注重案例实训软件的开发,致使案例软件在教学中比较匾乏。目前,很多高校教师仍采用传统模式,以讲授为主,很少对学生进行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即使在实验室上实训课,学生也只能走马观花,简单的了解一般程序,并不能深入的研究分析。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制约着财务管理案例的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只有对案例教学的模式进行适当地变革,利用有限的案例和丰富的教学形式,把教学、案例的使用与研究、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使案例教学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案例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1、教师安排案例并自行讲解分析,这种方式是教师课前自行组织整理案例,课堂讲解案例内容,阐述相关理论和应用意义,从而加深学生对该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一般来说,这类案例一般是有针对性的,主要针对理论知识,是把理论内化到实践中去,案例起到例证的作用。

2、教师安排案例由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这种方式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这种案例一般篇幅较长,信息较完全,对案例的分析时,要求熟悉相关理论,学生先认真阅读案例、独立思考问题,随后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成员积极探讨,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此过程教师不进行干涉;接下来是小組发言,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阐述他们的分析结论和解决方案,其他小组可就其结论、方案进行提问,通过小组间的互相探讨、启发,逐步达到大体一致的认识、意见或结论。这一过程要求教师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氛围,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在案例讨论中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展开,但不要轻易参与争论;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分析讨论的结果作出高度总结。

3、教师提出命题,由学生组织案例学生进行分析。这种方式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自搜集相关信息、了解市场动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的具体内容安排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只提供方向和指导性意见。例如,在讲完财务活动的筹资活动后,让小组讨论“三峡水电站建设筹资”。随后,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知识,然后,小组范围内讨论,形成一致意见;接下来,教师安排小组轮流向全体同学发表小组观点;最后由老师点评、讲解。

四、如何实施案例教学

1、针对教学目标,精选案例。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一定要明确通过案例教学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和想要取得的效果,这是案例教学组织实施的基础与关键,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朝着既定方向努力。案例确定之后,案例信息的掌握程度成为关键一环。许多案例往往涉及一些较为复杂而隐蔽的论题,只有花费大量精力进行阅读分析才能理解案例的重点,才能抓住案例中的关键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案例讨论进行精心的准备。另外,要设计好目标问题。题目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案例的内容来确定。注意目标问题要有启发性、诱导性、可争论性。目标问题的选择要有利于使学生通过思考、分析、讨论、争辩进一步深化所学书本理论知识。

2、选择案例的讨论方法,营造学习氛围。在選择好教学适用的案例后,教师要仔细研究案例,结合学生现状设计好案例教学工具,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比如:是分组讨论还是辩论或者是角色模拟,是引述案例还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选择声像、图片资料等等。在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创造和维护良好的讨论环境和气氛,使学生能充分讨论、争辩。讨论气氛越活跃越好,发言的同学越多越好。为了让讨论、争辩能充分展开,教师不要轻易参与争论,要积极鼓励那些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同学发表意见。对于那些观点不成熟或不正确的同学发言也不要轻易否定,以免打击积极性。

3、讨论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做好总结。需要注意的是管理中的案例解决不是只有唯一标准答案,老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不能进行简单的对与错判断,而应从学生分析步骤的合理性、决策依据的充分性、结论推断过程的逻辑性、思维的创新性等方面给予综合评价,这样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课后要总结整个教学过程,总结学生讨论发言是否积极,争论气氛是否热烈,分析问题思路是否恰当,分析讨论问题是否深入透彻等等,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改进依据。

4、案例教学要与其他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好处很多,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比如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不能普遍适用于所有的课程;对于课时紧张的教学计划,会占用较多课时,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因此,需要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其它教学法的关系。比如把案例教学与传统的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案例教学一定要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只有理解透彻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取得实效;再比如案例教学尽量把学校与产业部门相结合。一方面,把案例所涉及的实际企业人员请到大学讲台上共同探讨案例;另一方面,组织师生到案例所涉及的实际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增强感性认识。这种多个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另外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相结合。二者都要通过一定的事例来说明一定的理论,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但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方法,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而举例则是辅助教师说明问题的一种手段,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二者各有侧重,不可简单地视为等同。

五、结论

案例教学自从提出后,迅速地被广大教师所喜爱并使用,证明案例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特别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优势显得尤为突出:深奥的理论、繁碎的知识内容,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案例教学未来不仅会在财务管理教学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在其它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教学中也会越来越多地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张海慧.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5.06

[2]常颖,陈立群.关于会计案例教学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4.05

《工程造价管理》案例教学法探讨 篇12

目前, 高校大部分采用教师主导理论宣讲为主的教学方法, 而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教学方式较少。案例教学法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 寻找合适的具体案例, 并在课堂上结合案例进行综合分析, 引导学生在具体案例情景中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组织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法教学,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际应用能力和决策能力。

《工程造价管理》课程以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 以工程技术、经济、法律和管理为手段, 以效益为目的, 研究工程项目在建设全过程中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的理论、方法以及工程造价运动规律, 是一门交叉的、新兴的边缘学科。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准确地计价和有效地控制造价。在项目建设的各阶段中, 准确地计价就是客观真实地反映工程项目的价值量, 而有效地控制则是围绕预定的造价目标, 对造价形成过程的一切费用进行计算、监控, 出现偏差时, 要分析偏差的原因,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 保证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

目前, 在《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教学中, 仍然是重理论、轻实验的线性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与经济活动脱节、实践教学力度不够。在教学中仍然是单纯地讲述计价规范与管理理论, 灌输给学生的总是大量的、抽象的公式与生硬的合同条款及法律条文, 学生就会缺乏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喜悦, 激发不了学习兴趣, 难以理解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经济意义, 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工程造价管理》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 从实际工程案例出发, 分析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计价过程, 能够比较准确地计算出项目的投资估算、概算造价、预算造价、合理地确定承包合同价, 合理地确定结算价、准确核算竣工决算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讲述、分析、讨论隐藏在实际工程案例背后的问题, 总结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经验,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案例的选择

1.案例选择的原则。案例教学法利用典型的工程案例, 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案例教学法运用在《工程造价管理》教学中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造价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 培养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工程造价人才。

结合《工程造价管理》的教材特点, 其教学案例的选择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 针对性。选择符合教学内容且贴近现实生活, 采用的案例以工程经济活动中最新的、有争议的、可讨论的案例为主, 能够印证《工程造价管理》知识内容, 有助于学生解决工程经济中的实际问题。案例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量”的简单积累, 而是理论知识在记忆中发生“质”的变化过程。通过这种变化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更好地掌握教学重点、难点。 (2) 时效性。案例选择要尽量更新, 适应工程造价管理中不断出现的新现象、新名词、新方法、新规定, 确保案例的时效性, 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工程造价管理人才。案例的时效性可以使学生具有“实战”的经历, 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决策, 使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实践、积极思维、主动学习。

2.案例选择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查阅大量的资料基础上, 通过与企业、项目的信息交往, 掌握与具体的课堂情境有关的实践性知识, 再进行案例收集、整理、分析, 获取最贴近《工程造价管理》的工程造价案例。 (1) 选择国内外最近发生的典型事例为教学案例。依据《工程造价管理》教学目的, 收集、整理、分析国内外最近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例如在讲到“索赔与反索赔”时, 选择发生在我国某著名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索赔事件, 讲清其发生的时代背景, 具体过程及索赔结果, 使学生形象地理解“索赔与反索赔”的含义, 并了解索赔管理的方法。在讲到“设计竞选”时, 讲述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设计方案的确定过程, 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加深对“设计竞选”作用的认识, 并了解设计方案竞选的方式和文件内容。 (2) 选择学校或学校周边的在建工程或已建工程为教学案例。选择学校或学校周边的在建工程或已建工程为教学案例, 这样的案例让学生感觉案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 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 有利于知识点的掌握。《工程造价管理》中工程进度与投资控制, 选择学校周边的立交桥建设为例, 详细分析立交桥建设过程中出现长时间停滞的原因, 进而分析由此导致的投资偏差。由于是学校周边的案例, 学生们有鲜明的感性认识, 极易引起学生深入分析的兴趣。再如讲到设计变更时, 直接以学校教学楼建设作为案例, 讲述教学楼建设过程中引起设计方案变更的原因及处理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追问设计变更的处理方法与程序。 (3) 选择《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案例为教学案例。选择发生在《工程造价管理》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或代表人身上的具体事例为教学案例, 有助于学生了解隐藏在理论背后的时代特点、工程特点, 对比当前的工程管理状况, 从而更好地应用《工程造价管理》管理理论。例如讲述《工程造价管理》中用于编制进度计划的甘特图时, 先从甘特图的开发者甘特谈起, 讲述甘特的生平、甘特的主要理论与贡献, 不仅可以迅速引起学生对甘特图的兴趣, 还可以对工程进度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三、案例的运用

1.教师讲述。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通过图片、短片以及PPT等形式, 插入案例分析, 讲述案例所涉及到的理论内容和论证方法, 从而加深学生对该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便于学生独立思考、分析, 建立知识联系、激活知识、灵活运用。例如在讲授《工程造价管理》的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时, 选择某一个已建工程项目的基础数据为案例, 讲述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主要包括:建安工程费用、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 从而让学生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也有了较深刻的感性认识。

2.演讲、小组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的运用。教师在案例讲述过程中, 要适时适度。“适时”是不到火候不能说出教师的见解, “适度”是点评不易过细, 但也不易太简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建议不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处理问题, 而以引导学生为主, 为学生设定一定案例情景, 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案例教学过程中, 以“学”为中心,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运用演讲、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营造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 学生在案例分析、辩论、讨论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观点, 结合《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知识, 促使学生能动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 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例如在讲授《工程造价管理》中“评标方法”时, 教师在讲述“评标”的原则、步骤及方法之后, 可给出有关评标案例, 要求学生按照评标规则组成若干个评标小组, 模拟实际评标过程。对于某小组的评标过程及结果, 还可以请其他小组的成员分析其评标过程与结果是否有不当之处, 小组之间展开辩论。学生在模拟评标及辩论过程中, 只有深入了解“评标”的原则、步骤及方法, 才能参与其中。在学生小组讨论、辩论过程中, 教师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为主, 肯定表现出色的学生, 对不准确的论点及时提出质疑, 但要把握好方式和语气。教师在讨论、演讲、辩论之后, 要对相关知识进行点评, 讲解讨论中没有涉及到的问题以及存在争议的问题, 进一步强调案例涉及的主要知识点。

四、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工程造价管理领域中的新思想、新发展、新问题, 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教师要积极到建设领域的相关企业锻炼, 经常参与工程造价管理知识的培训, 洞察工程造价管理最新动态, 努力成为主动创造自身职业生命的主体。同时, 《工程造价管理》案例教学法需有一个适应过程, 实施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地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孟戈.案例教学在房地产经济学中的应用[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09, (2) .

[2]吴志超.案例教学法在工程造价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 2008, 2 (2) .

[3]蒋美蓉, 谭跃虎.浅析学习动机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教学效果的影响[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4 (2) .

[4]吴书安.高职院校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6 (1) .

[5]李伟.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创新与模式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 2005, 14 (2) .

[6]王淑芳.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之友, 2008, (1) .

[7]林敏, 熊向阳.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的研究[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 2008, (23) .

[8]林敏, 陈洁.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J].山西建筑, 2008, 34 (33) .

上一篇:精美护理下一篇:学校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