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宣传翻译

2024-09-05

对外宣传翻译(共12篇)

对外宣传翻译 篇1

摘要: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角度研究了企业对外宣传翻译中译英的策略,结合具体案例归纳总结了企业对外宣传翻译需注意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企业对外宣传翻译,语言,文化

1引言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以及“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国外市场,意味着企业的服务对象越来越多样化,如何让国外客户跨过语言障碍了解中国企业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着重研究了企业对外宣称翻译中译英的相关策略,全面深入剖析了企业对外宣传翻译应注意的各项问题。

2宏观分析和具体案例

企业对外宣传材料具有呼唤功能和信息功能,其翻译是外事翻译的一种,本质是把企业的宣传资料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国外读者通过阅读这些宣传资料开始了解、关注、消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根本目标是把植根于源语文化的企业文化成功嫁接到目的语文化,使国外读者在了解和感受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基础上,逐渐认可企业文化,接受企业理念,并帮助传播宣传企业文化,从而奠定企业在国外市场的客户基础和忠实度。因此,对外宣传翻译是企业进入并最终扎根国外市场的垫脚石和开门砖,发挥着连接桥梁的重要作用。如何让对外宣传翻译有效发挥其作用呢?其本质和根本目标已经指明了方向,即把握好语言和文化两大要素。语言是企业宣传的载体,承载着信息传递的关键职责;文化是企业宣传的灵魂,禀赋着形象树立的重大任务。笔者将就企业对外宣传翻译中的语言和文化两个要素分别提出翻译策略并进行分析。

(1)语言

企业对外宣传翻译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是实现语言上的转化,从一国语言到另一国的语言(本文主要研究中到英)。“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冯国华、吴群,2001:16)有效的语言转化应首先化解语言差异,然后体现语言差异。

语言差异指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词语、句子结构和语篇逻辑关系三个方面。在词语上,中文版的企业对外宣传资料习惯用比较抽象华丽的描述性词藻突显企业优质的产品或服务,另多用四字格和修辞手法加以强调。但是英文版的企业宣传资料把着力点放在企业产品或服务上实实在在地比较优势,通过大量事实和具体数据体现公司可为客户提供的实际利益,因此用词简单、朴实、准确,在中译英时要仔细选择对应词语,最大程度地化解中英两种语言用词上的差异,并注意筛选中文中的有用信息,去除冗杂信息。在句子结构上,中文版的企业宣传资料多用并列句,句子与句子间没有明显的逻辑连接词,通过内在的逻辑联系使得整篇文章浑然天成,即“形散神不散”。但英文版的企业宣传资料因其自身的语言特点,句子结构紧凑,逻辑关联性强,长句居多,因此,在中译英时需仔细分析原文中的句子,找出内在联系,灵活运用英语中的连接词,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在语篇逻辑上,中文版的宣传资料注重意合,英文版的宣传资料注重形合,这和句子结构上的差异紧密相连,所以在化解句子结构差异的同时,应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加以化解。一般中英合资企业对外宣传翻译不需大幅度改动整个语篇的顺序,除非个别特殊情况。

言语差异指的是同一语言的内部差异,主要指的是语体差异。在化解完中英两种语言间的差异后,译出的语言就已经比较地道,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目的语为母语的读者在阅读时不会有“夹生饭”的感觉,读起来感觉舒畅。不过这还不够,要想有效传递企业对外宣传的信息,还要使译文的语体符合目的语里企业宣传的语体,即英语里企业宣传的语言习惯,如语言正式但平实,精准又紧凑,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真正感到这个来自国外的企业就像本国企业一样亲近,使得企业跨越地理距离和语言差距,走进客户心里。

以中国平安对外宣传资料为例,中国平安的企业使命是:对客户负责,服务至上,诚信保障;对员工负责,生涯规划,安居乐业;对社会负责,回馈社会,建设国家。这里中文使用并列的句子结构,一一介绍了中国平安对客户、员工和社会的职责,但在英文中最好以一句概括的话总领,然后再一一阐述,这样既可以突出中国平安的责任心,又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故原文可译为:

The company’s mission is to fulfill its commitments to its customers,employees and society.Ping An’s commitment to customers is to provide the best services with integrity.It is also a responsible employer,providing conditions for better living and career development for its employees.Last but not least,Ping An’s commitment to society is based on its desire to give back to society and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2)文化

文化因素在企业对外宣传翻译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企业对外宣传的不仅是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但由于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如何让源语文化融入目的语文化而不显突兀,同时保留源语文化的特点并扩大影响力,成为企业对外宣传翻译的重要一环。笔者认为需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企业对外宣传时会对其办公城市进行大量的景色和历史描述,以达到渲染烘托的作用。这可能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有关,认为地理位置对企业的运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英语文化里没有“风水”的概念,所以国外读者不会理解大量篇幅描述公司地理位置的意义,因此在中译英中这部分应进行删减,点明公司在中国东西南北哪个方向即可,最多加上一个描述性的词语,否则读者会有喧宾夺主的印象。第二,中国企业对外宣传资料会经常引经据典,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引用经典是为了突出企业的核心文化或价值观与传统思想一脉相承,体现其品牌延伸性,那在译文里应予以体现,可采用注释等方法填补文化缺口让目的语读者明白。如果引用经典,例如诗句,只是为了渲染语言,没有实际效果,在译本里可适当省略或简要总结,以免显得太过突兀。正如贾文波(2002:30)在《原作意图和翻译策略》一文中提到,“译者应根据译文读者的需要,或直译,或意译,或删减,或改写”。

第三,译文在体现自身企业文化特点的时候,不能过于强硬,尤其是中西文化出现激烈碰撞甚至冲突的时候,要用委婉的手法巧妙绕开对立点,着眼于相容共通的部分。

同样以中国平安对外宣传资料为例,中国平安以“专业创造价值”为核心文化理念,倡导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以追求卓越为过程,形成了“诚实、信任、进取、成就”的个人价值观,和“团结、活力、学习、创新”的团队价值观。集团贯彻“竞争、激励、淘汰”三大机制,执行“差异、专业、领先、长远”的经营理念。这句话在整个外宣资料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是在介绍平安公司的企业文化,传递企业内涵,因此译文应有效体现原文的文化观和价值观,信息表达要完整、准确并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表达习惯。翻译如下:

Guided by the cultural concept of“professionalism creating value”and value maximization,personal value of“honesty,trust,enterprise and achievement”and team spirit of“unity,vitality,learning and innovation”are established in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Ping An implements three mechanisms of“competition,motivation and talent selection”while doing business from the advanced and long-term perspective of distinction and professionalism.

3结语

总的来看,企业对外宣传翻译应从语言和文化两个角度出发,在翻译时化解语言差异,体现言语差异,同时弥补文化缺口,拿捏好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平衡。只有这样,企业对外宣传的资料才能真正从一国语言转化为另一国语言,打开国外市场,得到国外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

参考文献

[1]冯国华,吴群.论翻译的原则[J].中国翻译,2001(6).

[2]贾文波.原作意图与翻译策略[J].中国翻译,2002(4).

对外宣传翻译 篇2

封底

山东省博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奥体中心体育场二层2030号

扉页:

博奥艺品 典藏世界

目录:

放眼新视野 开创新高端

01—02页 总经理致辞

博奥从创业初期的手工作坊到高端典藏礼品行业,走过了一段用心血和汗水铺就的奋斗之路。二十余年的风雨历程,使我们由衷的感谢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同仁志士的关怀和帮助!

我们会不懈努力,坚守信念,追求卓越,以创新为动力,以典藏艺品为核心,不断扩展国际高端市场,实现合作共赢的目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必将继续推进珠宝与艺术的经典结合,以“博奥艺品、典藏世界”为目标,铸造国际艺术品牌。

03—04页企业简介

承载昨日辉煌 铸就灿烂明天

山东省博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位于济南市奥体中心,注册资金500万。公司起步于山东蓝宝石矿区,有20多年的珠宝首饰和礼品开发经营的历程,长期以来,公司的“博大广阔”开发视野,展示“深奥经典”艺术内涵的开发思想,以及“博奥艺品、典藏世界” 的目标追求,造就了开发实力强大的设计团队。

新形势下,公司为满足国际高端的需求,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强大的开发实力,以独特领先的设计风格,专注于天然珠宝与贵金属等收藏艺术经典结合的高端收藏精品的开发。以“精诚合作、发展共赢”为导向,广泛的开展国内、国际高端平台的合作。秉承“务实、创新、诚信、共赢”的理念,以追求完美和不懈的努力打造“博奥艺品”的国际品牌地位。

05—06页公司结构

山东博奥艺品公司组织结构图

07—08页团队风采

塑精艺成果展团队智慧

团体是蕴藏无限潜力的个体总和。“没有完美的个体,只有完美的团队”,博奥一直坚信只有团结合作、高效务实的团队,才能凝聚力量,赢得胜利。

专业设计团队

博奥设计团队是一支新锐、年轻、专业的设计开发精英群体,国际高端的艺术修养,整合大师

及专家们的设计力量,把博奥艺品的品牌竞争力作为奋斗目标,致力于国际典藏礼品的开发。产品中体现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品质。于2008年,公司创意设计“璇宝”成为全运会奖牌的重大突破。09页

营销精英

聚集精英,共赢高端!经过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的历练,博奥营销团队已具有国际大舞台的视野和营销经验。独特的市场营销机构和经验丰富的骨干成员,是整合媒介、市场、服务等方面为一体,形成高效运营的保证。10页公司发展动向

11页国际奥运公司基立于国际市场。经过北京奥运会后,伦敦、里约奥运是公司正在展开合作的对象。公司以独特的创意和领先的合作模式,在奖牌和特许商品的领域内展开广泛精诚地合作,创造着合作双赢的高端市场的纪录。

12页走高端之路进军国际市场

走高端之路是我公司发展恒久的方向。

博奥艺品自成立以来,总结几十年的经验,强化创新能力,在拓展中国高端市场的同时继而进军国际市场,塑造典藏艺术精品的新世界。

博奥客户群过去主要集中在国内,现在正拓展到英国、德国、美国和法国等世界艺术高端领域。第十届中国艺术节

2013年的中国第十届艺术节是全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盛会。国内的高端市场、省级以上大型会议、庆典是公司重点合作的目标。公司为本届中国艺术节呈献一场艺术盛宴,创造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展现齐鲁风采和中华经典的艺术精品,再度展示公司博大深奥的艺术风采。

13页公司历程

15页高端动力之源——团子火山

1800万年前的古火山口塑造了数万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顶,直插云天,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火山喷发的自然景观,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留给人们无限的神妙与惊叹。

16页山东蓝宝石矿区

山东蓝宝石矿区有100多座火山口遗貌。远古火山群气势恢宏壮观,形成了中国最大、世界上罕见的蓝宝石矿区。

典藏礼品市场,形成了依据济南奥体中心,活跃国内市场,扩展国际高端珠宝艺术品典藏的发展战略。

17页珠宝海洋:

博奥艺品起源于宝石资源丰富的山东蓝宝石矿区,独特的资源优势汇成了五彩斑斓的珠宝海洋,为博奥公司塑造珠宝礼品的高端典藏奠定了基础。

天然珠宝色彩绚丽,经久耐用,稀有珍奇的特质被称为是“奢侈品”,是一种生活被艺术化的符号。

天然珠宝的价值不仅在其本身价值,更在于其独特的设计符合大众需求、符合市场,博奥珠宝首饰在设计中巧妙地将东西方文化融会贯通,用西方先进的设计语言将东方文化中神秘、协调、平和的特点反映在产品中,从而使得珠宝饰品传递出普世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

18页 宝石传奇

自古以来,宝石因其神秘的色彩和力量而备受喜爱。时至今日,宝石在众多文化、宗教以及神话学说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传,人类祖先赋予每一种宝石以特定的魔力和神奇力量,他们相信每一种宝石能够镇压一种特定的邪气,甚至有些宝石能治疗疾病,而有些宝石能消灾避难。天然珠宝是神奇的化身,被视为宗教的圣物,成为人们的精神依托。

天然珠宝是高贵的体现,是财富的代表和象征,是人们对奢侈品最高端的追求。

19—20 蓝色丰采

19页:

2008年,公司总经理赵延法先生以务实、高瞻、责任的眼光为中华人民共合国第十一届全运会提出了奖牌镶嵌蓝宝石的创意,并荣获“奖牌‘璇宝’创意人”的称号。十一运组委会授权公司开发了40余款全运特许商品和贵宾礼品。

简洁、生动、现代、充满“和谐中国”的韵律之美 ——奖牌“璇宝”

承传中华皇宫“玺”印,奏响五千年“印文化”——国泰印宝,是国家领导、国际贵宾收藏的珍贵礼品。

20页:

精品,既有思想深度,又有艺术魅力;既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又体现时代精神;既是商业上获得的成功,又对文化建设作出贡献;既在中国代表当代,又在当代代表中国。

伶俐戏鞠

省运奖牌

博奥艺品于2010年,成为山东省第二十二届运动会合作伙伴,以排他性的独家身份成为A类特许商品企业。合作过程中公司创意设计制作了省运会奖牌,开发了会徽吉祥物摆件等30余款产品。

21页踏世博舞台展高端风采

上海世博会是我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是展示全人类经济、科技、文化,是新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展示了国际高端艺术和典藏礼品的水平。

世博礼品成了各国文化交流的平台,2010年,公司与世博合作,创新设计以蓝宝石为核心的珠宝礼品数十款,深受世博会青睐,赢得世博首席策划师姚刚先生等领导们的高度赞誉,公司被列为上海世博园合作单位。

22页产品展示

23—24页宗教·智慧

‘佛者’,觉也!独善其身,普度众生。

佛,造像精细,法相生动传神,金碧辉煌的佛像镶嵌着晶莹剔透的宝石,不仅表现宗教信仰主题,更是富贵吉祥的寄托。

25—26页国泰·印宝

国泰,高贵紫檀红木精雕、镂空而成印宝,天然蓝宝石雕琢,龙凤呈祥造型成印

国泰印宝组合独具匠心

印章艺术随历史的前进而辉煌,是权力和智慧的象征。

印,集历史、艺术、珠宝于一身,以其独特的魅力震撼着艺术之林。

镇宅之宝——蓝宝石宝塔

27—28页中华·币章

中华币章是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文明的象征,历史的代表,辉煌的见证。

镶十一颗天然蓝宝石的大型纪念币,直径十六厘米,用纯银五公斤,是十一运“和谐全运,魅力山东”的体现,凝聚齐鲁十七城市时尚风采。

铭记山东省第二十二届省运会的圆满,展现齐国古都的辉煌。

高贵典雅的造型与宝石的点缀彰显中华之魄力。

29—30页 金银·珠宝

再现足球的前世传奇—桂冠足圣

(专利号:201030579915.5)

立五岳独尊之巅,沐东方紫气霞光,携祥瑞成功之气的吉祥之物——泰山童子。

精雕细琢,方可成艺!深奥精湛,方可成礼!风格迥异的绒沙金镶宝石精艺礼品焕然一新。

31—32页 七彩·神笔

钢笔与蓝宝石镶嵌工艺融合一体,创制出史无前例的华贵名笔典范。

七彩·神笔系列有红宝石、蓝宝石、橄榄石、黄宝石、紫色宝石、橙色晶石、钻石等七种颜色,让七彩宝石的光彩恣意绽放,制笔造诣旗鼓相当,刻工精妙细致,凸显七彩神笔系列的超凡品味。

33—34页 红木·珠宝

用优雅的品位和敏锐的触觉来感知时尚。

浑厚古朴的红木经典艺术和精雕细琢的珠宝有机的结合,以其独有的气质让人在浮躁的世界里找到一种平静安逸、回归自然的感觉,配上珠宝的时尚,这正是“红木·珠宝”的魅力所在。

红木·珠宝,高档名贵的硬木与宝石的完美融合,体现着中华礼品艺术的特有气质,带给人们别有情致的古韵。

35—36页瓷韵·风华

当千年的窑火,将柔软的泥土,煅烧成一种文化时,瓷就成了一段中华文明的象征,铸就了民族精魂,成了泱泱华夏的代名词。

宝石,随着地质运动的漫长历史,历经千万年,吸收宇宙的能量与精华,结晶成为宝石,闪现魅力迷人的色彩,引领现代时尚生活。

瓷与珠宝的结合缔造出一种新时尚,也书写了一种筚路蓝缕的骄傲和荣光。

37—38页青铜·镶嵌

铜奔马是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艺术技巧的结晶。

青铜自产生之时就被赋予丰富的时代内涵,呈现着一段人们渴望了解的历史,就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卓越的文化价值备受世人关注。

39—40页 圣洁·蓝韵

水晶是灵性的化身,集天地之精华,吸日月之神气,造成超强的气场能量,发挥令人难以置信的神奇力量。

天然宝石美丽的色彩与纯洁水晶的完美结合。

41—42页 欧美·经典

美丽而富有气势的胜利女神——雅典维克托里亚!

欧美精品延续了17世纪至19世纪艺术特点,讲究手工精细的雕刻及镶工,精雕细琢、浪漫奢华,配之天然珍贵宝石,充分展现丰富深奥的艺术气息。

43—44页 综合·艺术

时尚珠宝配饰,极致之美的专属,以细节营造最大效果,它经典、优雅、精致,彰显高贵气息。

对外宣传翻译 篇3

关键词:企业对外宣传;译者主体性;翻译策略

摘要:由于中西方语言和历史文化的差异,中国企业的对外宣传资料往往不能直接被西方受众接受。因此,在翻译企业对外宣传资料时,译者须按照西方读者的阅读和理解习惯对原文的行文风格和内容结构做出调整,并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以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09)01—0044—04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对外宣传因而成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每年大量的企业对外宣传资料被翻译成英文,然而,其译文的质量往往粗糙拙劣,许多翻译都是中国式英语(Chinglish)。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原文起草问题,二是译者能动性问题。笔者曾在翻译公司任职,熟知翻译公司从企业客户那里得到的原文资料往往存在哕嗦重复、冗长空洞、套话连篇、意思含糊等问题。如果说这些问题仅属汉语行文习惯造成的宣传风格问题,那么还有一类是由意识形态引起的宣传内容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比如,中国企业在对外宣传时惯于把自己获得的国家某部门授予的奖项、称号一一列出,将国家或政府领导人对本企业的视察、访问大肆渲染,就连合影留念这样的信息都不漏掉,喜欢用“在……的领导下,公司……”以及“以……为指导”之类的字眼。对于汉语受众来说,这样的宣传文字是很正常的,但是,这种明显带有官本位和权利崇拜意识的文字却不适合对外宣传,如果译者对其不作任何变通,生搬硬套地翻译过去。西方读者能否顺利接受,值得怀疑。因为西方人历来强调个体意识,推崇体制和制度管理,官民平等的概念早已根深蒂固地内化为民族意识的一部分。“对号入座”和“亦步亦趋”的翻译很容易让西方人把中国同一些敏感的政治词汇联系起来,不但企业形象会受到贬损,整个中华民族的形象也会遭到扭曲。

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企业即翻译委托人的问题,那么,第二个问题就属于翻译者的问题了。由于第一个问题的存在,才更凸显译者发挥能动性的重要。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译语受众的思维习惯和接受心理,采取一定的翻译策略,对原文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如简化、删减、缩译、甚至重组等),有时不得不“背叛”原文。在翻译过程中,除了语言代码转换外,译者还人为地掺入了大量的变码,这种现象很难从传统的翻译标准“信”或“忠实”中得到解释。那么,对这一现象该如何解释呢?本文试图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中寻找答案。

二、译者主体性的理论声援及其界定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出现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形成了面向译人语文化的文化学派翻译理论。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埃文一左哈尔(Ita—mar Even-Zohar)的多元系统论,图里(GideonToury)的描述翻译学理论,以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苏姗·巴斯奈特(SusanBassnett)和西奥·赫曼斯(Theo Hermans)为代表的操纵学派(Manipulation Sch001)理论。多元系统理论为面向译入语的翻译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操纵学派的“翻译就是文化改写”,也即文化操纵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认识翻译的全新视角。翻译研究的译入语文化取向,开拓了翻译研究的新空间,凸显了翻译主体研究,而译者的主体性及其文化创造性也自然成为其中重要的课题。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为翻译主体研究提供了理论声援,支持了翻译主体研究的学术“合法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探讨译者主体性的内涵、特性、制约因素及其对翻译操作、译文质量和读者接受程度的影响。许钧在2003年1月《中国翻译》上发表的《“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的确立》一文中提到:“所谓译者主体意识,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体现的一种自觉的人格意识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意识。这种主体意识的存在与否、强与弱,直接影响着整个翻译过程,并影响着翻译的最终结果,即译文的价值。……所谓‘翻译主体性……是指翻译的主体及其体现在译作中的艺术人格自觉,其核心是翻译主体的审美要求和审美创造力。”而在同一期《中国翻译》上,查明建提出“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在2003年第6期《中国翻译》上,屠国元“把译者作为中心主体,而把原作者和读者作为影响制约中心主体的边缘主体”,并把译者的主体性解释为:“译者在受到边缘主体或外部环境及自身视域的影响制约下,为满足译入语文化需要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它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目的性、创造性等特点。从中体现出一种艺术人格自觉和文化、审美创造力。”陈大亮也在《谁是翻译主体?》中对陈先达的分析做了评价,指出:“主体性最根本的内容是作为主体的人所特有的主观能动性。……主体性说到底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也就是说,主体性只有在与客体的对象性关系中才能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在理解主体性内涵时要避免两种极端:一是无视客体的制约性,过分夸大主体能动性;二是过分强调客体的制约性,完全排除主体能动性”。

笔者尝试着将译者主体性的基本特征概括为:能动性、目的性、创造性和受动性。以企业外宣资料为例,译者主体性更多地表现在功利性的、具体的翻译策略上。

三、企业对外宣传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翻译策略选择

企业对外宣传翻译的目的是让外国受众,或者更进一步说,是让外国的潜在客户明确无误地理解和把握译文所传递的信息要旨,从而取得良好的对外宣传效果。因此,中国企业的对外宣传资料必须在行文风格、表达习惯和思维模式上迎合目标受众的口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目标读者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不遇到障碍,顺利地接受宣传信息。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译语文化和目标受众的需要(主体性的制约因素——受动性),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对不适合做对外宣传的原文进行处理和加工。下面以企业外宣资料中最常见、最典型的文本特征为例来说明译者是如何发挥主体性的。

(一)简化陈言套话信息

原文:××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1965年动工兴建以来,走过了40年的发展历程,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以及众多忠实客户的长期支持下,××铝人敢为天下先,勇于创新,发奋图强,在艰苦创业的道路上大胆探索,闻过无数惊涛骇浪,涉过无数风暴险滩,为中国铝加工业创造了多个第一的纪录,成为中国生产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品种规格最齐全、产品质量最领先、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性特大型铝加工企业。

译文:××muminum(Group)Co.,Ltd.was

founded in 1965.After a fotrr-decade long experience0f exploration.the company has grown into one of theleading manufacturers of aluminum products in China.it ranks higher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productioncapacity,technological strength and product varieties.

以上原文是一段公司简介,是典型的“中国人写给中国人看”的文字材料,其中套话、口号式的用语很多,语言形式夸张而且内容空洞。这样的对外宣传材料如果直译成英文,肯定会让西方人觉得滑稽而不可信。因此,翻译时,译者对原文信息做了取舍,转换行文风格,提炼出中心意思,去掉冗长的套话。然后集中意思进行表达,使得译文简洁干练,言之有物,符合英语行文朴素的特征,使读者真正信服中国企业的宣传内容。

(二)删掉毫不相关信息

原文(1)当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世界关注的时候,西安,这个以兵马俑而闻名于世的十三朝古都,又以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进驻、荟萃全球高端技术、高速发展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而再次惊羡世界。××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在此生根、成长和壮大。

译文(1):××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Ltd.is located in xian National High-Tech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which is a nestle for giobal technologies and some of the World Top 500 enterprises have also settled in.

这是笔者翻译过的一家公司的对外宣传材料。对于中国受众来说,这段宣传文字虽然浮夸了点,但也无可厚非,见怪不怪。中国人讲求意合,重整体感悟,喜欢“造势”,烘托气氛。但是,对于西方受众来说,这段文字无非是介绍企业地址,里面有用的信息也只有一条,那就是“xx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至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世界关注”,“兵马俑”以及“十三朝古都”等字眼,根本就是牵强赴会或风马牛不相及的。所以,译者在翻译时,大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性,删掉了没用的信息,这样既有利于外国读者节省时间,也有利于中国企业提高传播效率。

原文(2)××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原陕西省省长)陈德铭、国家林业局局长(原陕西省省委副书记、陕西省省长)贾治邦、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陕西省经贸委主任)邱世杰、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白云腾、原陕西省体改办主任赵伯祥、西安市副市长朱智生以及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景俊海等领导先后慰问、视察工作,指导公司发展。

译文(2):The local government giver great poficy suppo~t0 the company.

以上这段文字是中国企业宣传资料中的典型,中国人特有的权利崇拜意识在这段文字中暴露无遗。笔者在翻译这段文字时,只翻译了第一句,而将其他繁杂内容全部删除了。

(三)缩译罗列堆砌信息

原文:2006年,公司获得全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示范单位和优秀组织单位,连续8年荣获省委“创佳评优”竞赛活动“最佳厅局”称号,公司党组获得省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公司先后获得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及“陕西省纳税A级企业”等荣誉称号;公司系统各供电局、省电力调度中心及9个县供电企业达到国内一流,8家单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1家单位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展示了良好的国家电网品牌形象。

译文:Due to the great achievements it has made,××Electric Power Corporation has won a lot of honorable titles and awards over these years such as“Modal Enterprise for Contract-Fulfilling and Good Credit-Standing”,“Top Grade Tax Contributor”and“May Day lMtbor Award”.

这段原文来自于一家电力公司的招商引资宣传材料。中国企业在宣传自己的实力时往往把组织规模、员工数量、企业业绩、获奖项目等信息一一列出,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与客户的直接对话,往往把重点放在如何给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上,他们所关心的不是这个企业获得了多少奖项和称号;更何况,由于这些奖项、称号大多跟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政治经济制度有关,他们很难理解其字面意义,也体会不到它们到底有多大说服力,以及对该企业有多大意义。所以,翻译时,译者应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对原文的宣传内容进行浓缩,概括出其中心思想即可,从而避免译文内容堆砌罗列,也避免西方受众看后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四)重组模糊混乱信息

原文:公司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综合体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绿色环境、绿色品牌、绿色营销和绿色技术服务为特征,以天然海洋生物为基础原料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提炼浓缩制成,以海洋生物提取的活性物质壳聚糖类为主要原料,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无污染、无公害的安全、营养、优质食品的产供销及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科技协调发展的系统。

译文.We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have introduced the latest bio—technology and a modem enterprise system to ensurethe purpose.The main raw material that we use forproducing our products is chitin.which is an activesubstance extracted from marine lives.We herebypromise our customers that our pesticide productswould cause no environment pollution or public hazardandthat yourfoodis always safe.(笔者试译,在有上下文的基础上进行)

该段材料在风格上拖沓繁琐、在表达上模糊不清、在逻辑上紊乱不堪。这样的宣传材料,中国人阅读起来都觉得别扭,如果直接“一对一”地翻译成英文,其效果可想而知。译者作为受委托人,有责任对原文信息进行加工重组,以便使译文清晰明了。翻译中的重组就是译者对原文信息进行能动地鉴别、筛选和分类,在译文中进行重新编码和解码,并改变其原来的行文格式,以增加译文的趣味性和可读性,突出重点,吸引读者,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四、结语

浅谈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技巧 篇4

在上个世纪, 在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的翻译理论家之一的彼得·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个概念著名的概念, 在这两个概念当中他提出了, “交际翻译力图使译文读者在阅读译文时得到的感受尽可能地与原文读者的感受相似。”这一著名的交际翻译的理论。我们可以从这些的理论当中能够明显的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 交际翻译理论是说翻译是以观众为中心的, 翻译的时候考虑的是要观众能够理解作者的意思。我们在进行交际翻译的时候它所翻译出来的译文必须是简单通顺并且十分易懂的, 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十分的简单明了, 直接自然, 并且翻译的过程十分的规范, 特别是对专业术语的翻译来书, 是十分的合乎情理的。翻译的文本和结构必须要符合特定的语言的语域和语言的习惯以及语言的使用的人群以及范围。所以, 综合这些方方面面总体上来说, 进行交际翻译的时候我们的关注点和侧重点是我们译文的读者, 我们要在翻译的过程中和在翻译的文本中尽最大努力和最大程度的为这些宣传材料的读者排除在阅读上的困难与障碍, 使他们可以流畅的进行更好地阅读和从中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在最大程度上使这些读者在阅读翻译资料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更顺顺利利的清楚地抓住文本的中心思想主要的感情和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的情感基调和色彩。

中英文对外的宣传资料上在实际情况上会存在很多很多的相似相同之处, 这些相同相似的地方更我们的翻译的工作带来了十分重要的便利, 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工作的效率和翻译工作的正确率, 减少了我们翻译工作错误率的发生。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和广告一样都极富吸引力, 在第一时间就可以抓住读者的眼球和心理。同时, 在另一方面来讲, 他还极富创造力和创新性, 这样更可以与众不同, 能更好的发挥翻译资料的实际价值。同时, 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说服力, 是使读者能够信服的关键的因素。在中英文翻译资料的语言的运用中, 也会使用相同的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这些词语的使用可以更好地找到中英文翻译资料的共同和共通之处。

但是由于中文和英文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使用习惯和表达方式的不同中, 中英文宣传资料在比较上也会有不少地不同之处, 在翻译的文本上也会因为语法的不够, 语言阅读习惯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的问题。英文的对外的宣传资料在句式上明显的构架十分地严整和严谨, 在语言的表达习惯上十分的缜密和十分的细腻在翻译的文本所用的语言当中十分注重语言的行文顺序, 十分注重逻辑的表达, 在翻译的时候十分注重用词的准确性, 力图做到语言上的简洁明了, 用词的自然和方便, 拒绝生涩难懂, 语言的运用上最忌的就是重复累赘, 表达的中心的思想不够明确和不够清楚, 使读者难以获取自己想要获取的信息, 在某些层面上来说, 文本所要表达的意思也令人难以捉摸。所以, 我们在英文的宣传的资料上看到的是追求自然流畅之美。与之相对的中文的翻译的资料相比较而言, 中文的宣传资料的语言十分的华丽, 纷繁复杂。中文的宣传资料多追求的是词藻的华丽和优美, 常常是一种夸张的态势, 经常在翻译的资料当中看到的是笼统、抽象的套话而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信息的传达, 常常会出现一些我们所不太用到的语言词句的发生。一下子难以找到文章的重点和所要表达的感情。

但是中文的翻译资料中汉语在行文上比较的工整有节奏感, 这样的节奏十分地铿锵有力, 充满诗情画意在一定的程度上使读者感到心旷神怡。这样的例子有许多, 比如, 在中文的宣传资料当中经常会有大量的形容词的出现, 这些形容词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和在最大的意义上起渲染和烘托气氛的作用, 这些形容词的使用不会有多少实际意义或实用信息的存在, 只是一个渲染和衬托的作用, 但是相比较英文的宣传资料来说, 英文的宣传资料则大多的来使用具体的词汇, 如名词、动词, 尽最大可能的来用数据来说明问题, 这样会使得数据和翻译出来的资料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尽最大的可能性来试图再现自然和真实的感觉, 使之更有说服力。在比较的另一个方面来看, 中文宣传资料更会喜欢和擅长用四字的成语, 而且善与运用对仗、重复、排比、比喻、夸张等等一系列的修辞手法; 但是相对于英文的宣传资料来看则会出现文体朴实, 简单明了的特点, 他的用词比较的具体, 翻译的重点在于提供信息和内容, 相对来说修辞手法用得比较少。

笔者举一个例子说明, 以下为American Falls的部分介绍:

At 56 metres ( 180 ft) high, the American Falls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its Canadian counterpart. Its crestline is 328 metres ( 1075 ft) wide.The American Falls look spectacular at night, when it is lit with various combinations of coloured lights.

十分明显的是,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 在这一部分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赞美性的形容词出现的不是特别的多, 只有spectacular一个, 另外出现的词语只是简简单单地描写, 言语十分朴实大方, 用词具体, “56 metres”, “328 metres”几个词语简单地再现了American Falls壮观的风貌。

那么相对于中文的关于一些瀑布的介绍是什么样的? 在一些中文的宣传资料上可以见到的是下面的描述, 从这些描述就可以能够十分清晰地看到中文和英文翻译资料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吊水楼瀑布, 是来到镜泊湖旅游的必游景点。它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瀑布, 所以, 四季中以冬夏之景, 风韵尤殊。每当夏季洪水到来之时, 镜泊湖水从四面八方漫来聚集在潭口, 然后蓦然跌下, 像无数白马奔腾, 若银河倒悬坠落, 其轰声如雷, 数里之外便可听到; 其势之礴, 近观令人胆战心惊。那溅激起来的团团水雾, 漫天飘洒, 游人站立在观瀑亭上, 可欣赏到水雾烟云之中霓虹隐现, 甚为奇观。那两条翻腾滚跃的瀑布, 宛若两条出海入潭之蛟龙, 喷云吐雾, 把镜泊湖弄得更具神奇色彩了。

从某些层面上来说也有可能是American Falls不比中国的吊水楼瀑布逊色, 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更加的壮观和壮阔, 但是相对于宣传资料来说, 我们看到的和想象到的吊水楼瀑布的介绍则会觉得会是不一样场景的表现。中文的描写则会显得辞藻华丽得多, 四字成语的运用使得文章更为生动。但是American Falls的介绍则可以看出来行文的平实, 语言的简单清晰。仅仅就只是客观的描写而不是别的华丽辞藻的渲染。西方人认为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更具说服力, 过多的形容词或者副词则反而容易给人带来虚假伪造的感觉。

由上可见, 我们在翻译对外的宣传的资料的时候, 翻译人员要应该充分的考虑到译文读者的需求、理解和接受能力。假如宣传资料的接受者是外国人, 由于外国人的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及不同的文化、思维方式方法和生活习惯等等, 他们对语篇的理解和接受都在很大的程度上与中国人有着较大的差异和不同, 在翻译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一方面。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外宣资料的信息性功能, 也就是企业向国外宣传自身形象、产品或服务, 使其走入国际市场, 因此, 在此类文件的翻译中, 要以翻译其主要信息为基本准则, 以便传达宣传材料中所包含的信息。所以我们在翻译中, 可以采取直译加意译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

另外一个方面, 在评估翻译质量时, 一定要检查材料的基本信息的准确性;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这些宣传资料中必定会有一些作为文化载体的词语或表达, 这些包含文化信息的词语可能会造成目标读者的困惑, 所以, 简单的逐字翻译或机器翻译是完全行不通的。如果想要高质量的翻译稿件, 并保证避免这些表达带来的理解误区和不当翻译, 除了人工翻译之外, 母语人员的校对和润色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要出色做好翻译工作一定要思虑周全, 多结合各国的文化背景, 灵活的运用。我们不能为了追求在美学等风格上一味的对等而过分的浮夸、为了能够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 我们势必在翻译时有必要对翻译的文本的作出一定层面和一定程度上的变化, 不能一味地照本宣 “译”, 应该适当的去适应译入语国家读者的美学品位和语言习惯等等不同的需要和需求。

原文: 北京作为世界旅游名城, 有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 雄伟壮丽的天安门; 金碧辉煌、气象万千的故宫; 气势宏伟的万里长城; 湖光山色、曲栏回廊的颐和园; 建筑精巧, 独具艺术风格的天坛; 烟波浩淼, 黛色风光的北海公园, 以及建筑宏大的明代帝王陵寝――十三陵……, 这些举世无双、驰名中外的古代建筑, 历来是旅游者的竞游之地。

译文: Beijing, being one of the world’ s great cities, is full of tourist attractions. Among these are the magnificent Tiananmen Gate, the majestic Palace Museum, the imposing Great Wall, the scenic Summer Palace, the ingenious Temple of Heaven, the enchanting Beihai Park and the carefully laid - out Ming Tombs. Unrivaled and of world renown, these ancient structures remain attractions to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travelers. ( 丁树德等, 1999)

以上译文将 “金碧辉煌、气象万千”译为 “majestic”, 将 “湖光山色、曲栏回廊”译为 “scenic”, 将 “烟波浩淼, 黛色风光”译为 “enchanting”, 中文过多的修饰语如果逐字翻译过来, 则显得累赘沉重。对待这种过于华丽的词藻, 这种简化的手法用得恰到好处, 正可谓 “多一分则太肥, 少一分则太瘦”, 不可不翻, 也不可全翻, 做到了忠实但却不死板。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上述译文在一定的程度上放弃了原文原有的风格, 充分的考虑到了译文的接受程度。译者对原来的文本进行了适当的变动, 却十分有效地传递了原文所要传递的信息。从这样的翻译的程度上可以看出来, 翻译人员十分注重了翻译资料的可接受性, 很大程度去符合了外国游客的口味, 最大可能的去摆脱原文表面上的束缚, 译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原文进行了加工和提炼, 符合美学的要求。不同的语言的翻译资料的展现都是一种文化的表现的形式, 都可以拿来借鉴。我们在翻译是要尽可能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摘要:对外宣传资料是一种形象的展现, 它具有极为重要的并且特殊的意义。本文首先一方面意在浅析对外交际翻译的理论进行了不同程度上和不同层面上的分析与探索, 逐步得出了自己的一些结论。其次, 作者比较不同的汉英的对外的宣传的资料来进行对比的研究, 是一种新的不同的研究的方式, 这样的比较的方式可以找出差异, 从而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进一步来解决问题。最后, 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交际的对外宣传交际翻译的理论, 同时希望这样理论性问题的提出可以带来不同的启示和启发, 给予翻译者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进一步来提高翻译作品的质量, 能够翻译出更好地作品和宣传的材料, 同时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展现宣传材料的魅力和影响力, 以及宣传材料的实际的价值。

关键词:交际翻译理论,对外宣传,翻译质量

参考文献

[1]马琎晶.浅谈如何做好新闻编译工作[J].新闻世界, 2010 (05) .

[2]黄媛.浅谈对外宣传中的翻译工作[J].视听, 2015 (08) .

对外宣传翻译 篇5

(面试时抽查要点)

2018年翻译硕士初试成绩已经可以查询,许多小伙伴也早已开始为复试做准备,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下对外经贸大学的复试参考大纲。

一、英语笔译专业

1.1 Translation Studies 1.Definition and types of translation

2.Key translation theories(e.g.Dynamic Equivalence, Skopol Theory, Genre Theory,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 etc)3.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skills 4.Business or legal translation techniques 5.Histo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6.Important translator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books in China and abroad 7.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technology 8.Localization and translation management 9.Current developments in language service 10.Research method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1.2 Business Knowledge 1.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nd skills 2.Concept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3.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thics 4.Marketing mix and sales

5.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6.e-business and internet

7.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trade and law 8.International trading procedures 9.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 procedures 10.Concept of continental law and common law 11.International treaty/agreement 2018年英语学院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复试大纲

(面试时抽查要点)

二、英语口译专业

2.1 Interpreting Studies 1.The definition of interpret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on 2.Varieties of interpreting: Escort/Consecutive/Relay/Sight/Conference/

Community/Court interpreting 3.Research domains and dimensions of interpreting 4.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of interpreting 5.Memes of interpreting studies 6.Research methodologies of interpreting 7.IT/NL/CP/TT/DI Paradigm and models 8.The history of interpreting as a profession 9.Professional ethics 10.Technolog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interpreting

2.2 Business Knowledge 1.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nd skills 2.Concept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3.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thics 4.Marketing and sales

5.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6.e-business and internet

对外宣传翻译 篇6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跨文化旅游宣传语翻译 转换

引言

生态翻译学理论是由清华大学著名的翻译学者胡庚申教授提出的。他认为“翻译就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生态环境”是指原文、源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而旅游宣传具有把固定旅游产品和无形旅游产品推销出去的特征,宣传促销决定着旅游市场开拓、竞争的成败,进而会影响到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由于旅游宣传语是一种特殊的文本类型,兼备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因此具有特殊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

一、跨文化旅游宣传语翻译

1.跨文化旅游宣传语特点。旅游宣传语是指通过宣传册,传单,报纸等不同的途径,对旅游资源、设施和服务的信息进行传递。由于旅游宣传语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形式,具有自身的特点,与文学作品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翻译时,译者应该根据其特点采用特殊的翻译方法。交际功能是旅游宣传语的最显著的特点。因此,译者在对旅游宣传语进行翻译时,应该考虑到目标受众。其次,汉语通常使用一些华丽的辞藻,而英语相对简洁。英文的旅游宣传语通常使用朴素的语言其目的主要是给读者提供大量的信息。如果我们忽略英汉语言的不同,那么外国游客对与一些景点的理解可能就会产生误会。

2.影响跨文化旅游宣传语翻译的因素。由于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种类的语言,具有独特的功能和特点,因此在旅游宣传语的翻译中存在着众多的影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汉语主要是由具有不同意义的单音节汉字组成,它属于汉藏语系。但是英语却是由拉丁字母组成的,属于印欧语系。汉语较英语相比更注重与意合,在句法结构上汉语是主语突出的结构,而英语则是主题突出的结构。翻译时一种跨文化的交流,它涉及到了许多嵌入在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因此,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考虑语言本身的多样性,还要考虑到源语言中隐藏的文化差异。

二、生态翻译学对旅游宣传语翻译的启示

1.旅游宣传语翻译的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译者在产生译文或译品的过程中,首先是做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者,然后再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对译文做出与翻译生态环境相适应的选择,产生译文。由于汉英思维方式不同,而旅游宣传语又具有其自身的独特特点,因此在翻译时应充分考虑翻译的整体生态环境,对词汇进行选择调整,对语言形式进行转换。尤其是当旅游宣传语的句子较长时,句子结构的调整就更是无法避免的。如:“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立湖中。”译者将它译为“the three islets named Three Pools Mirroring the Moon”,“the Midlake Pavillion”and “the Ruangong Mound”stand in the Lake, adding much charm to the scene.中文资料中“鼎立”一次实则为译者的选择转换。因为三个小岛的位置不是真的像青铜器中的鼑一样,只是从汉语的角度来说“三足鼎立”是一种美感,而译文并没有刻板的直译,而是进行了选择性转化变成了“adding much charm to the scene”,体现了旅游宣传语的语言维适应选择与转换。

2.旅游宣传语翻译的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这种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于关注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别,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译者在进行原语语言转化的同时,关注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汉语在进行旅游宣传时,常用到“天下第一”的字眼,往往并不真的说该处的旅游景点真的天下第一,而是一种夸张的表达,言其超凡脱俗、引人入胜。这种说法如果译成英语,就要注意了,不能译成No 1。因为外国游客重理性与逻辑,往往会较真。对于这样的旅游宣传语,译者首先要考虑到原语与译语所处的不同的文化环境去适应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翻译生态环境,做出文化维的适应与选择。

三、结语

正确恰当的旅游宣传语译文能有效发挥其宣传的各项功能,成功地传递其交际意图。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研究旅游宣传语翻译,把原文放到“翻译生态环境”中去考察和解读,适时地运用生态翻译学相关理论,从语言维、文化维以及交际维等多维度层面对旅游宣传语进行跨语际转换,成为研究旅游宣传语翻译的新视角,有着较为广阔的跨学科研究前景,同时也可为旅游宣传语翻译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a.

[2]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哲学理据[J].上海科技翻译,2004b(4):1-5.

[3]刘艳芳.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新闻报道中隐喻习语的翻译[J].上海翻译,2009.

[4]胡庚申.适应与选择:翻译过程新解[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b,(7).

对外宣传翻译 篇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改变, 我国旅游业也取得长足发展, 旅游者正在从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向专项旅游如“度假旅游”、“体育旅游”转化。哈尔滨作为新兴的旅游度假胜地, 既应满足观光需求, 且应实现旅游者的运动需求。1996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承办了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 成为中国真正意义冰雪旅游发展的重要标志。进入21世纪, 哈尔滨旅游蓬勃发展, 客源市场庞大, 已在全国乃至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年收入超过百亿。2013年1月28日,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专题摄制组满载“冰城精彩”回程。今年将有2亿多CNN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观众看到哈尔滨旅游节目。不仅如此, 包括英国路透社、德国电视台、瑞士《新苏黎世报》等十余家国外权威媒体今年都将镜头对准哈尔滨。由此可见, 哈尔滨已在旅游、文化与经济等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外宣翻译的地位愈加凸显。

二、哈尔滨旅游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对外宣传主要是以外国友人为对象, 将源语言转化为目标语言。对城市以及国家而言, 良好的对外宣传能够使其提高知名度、走向世界。截至目前, 哈尔滨市已与26个国家的30多个城市建立了国际友好城市关系, 这些友城遍布全球除南极洲之外的六大洲, 是哈尔滨市展示城市形象、扩展城市美誉度和走向世界的桥梁和纽带。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文化背景不同, 语言上也会有差异。因此, 如果没有对外翻译这一桥梁, 跨语言的外宣沟通将难以实现。

翻译是用某种语言把所表述的内容尽可能充分、有效地传达给使用另一种语言文字、具有另一文化背景的接受者, 以达到交流的目的。“语际转换”不可理解为单纯、机械的语言转换。因此, 翻译要考虑语言的规则;同时, 语言与文化不可分, 翻译又要考虑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目前, 在哈尔滨旅游对外宣传翻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主要归纳如下:

1. 对中文含义理解欠佳

例1:哈尔滨植物园已成为了新兴科技旅游的拳头产品。

译文:Harbin Botanical Garden has become the fist product of technological tours.

“科技旅游”, 原英译文为“technological tours”, 即“旅游本身的科技特性”, 应译为“Science theme tours”。“拳头产品”, 原英译为“fist product”, “fist”是指手指握紧之后的一种状态, 应译为“core products”。

例2:中央大街位于哈尔滨的黄金地段。

译文:The Zhong Yang Da Jie is located at the golden area in Harbin.

“黄金地段”译为“golden area”, 意为金色的地段, 笔者认为“ideal location”更为恰当。

例3:以钢铁企业为龙头

译文:with the steel and iron industry as the dragon head.

汉语的龙为“吉祥”, 而在西方人心目中, 龙代表“邪恶”, 改译为“with the steel and iron as the leading industry”。

翻译时, 应牢记译文的目标群体, 并改变中文思维习惯。

2. 句子结构混乱

例4:宽阔洁净的林荫大道、栩栩如生的城市雕塑、鳞次栉比的高楼、镶嵌在新城区的广场, 使整座城市展现一派现代化都市之风韵。

原译:Wide and clean avenues, vivid sculptures, high buildings standing in great numbers, the square in the north of the city make Harbin charm of a modern city.

汉语常以意合句表述, 语气连贯, 但结构松散, 无显性语义标记;而英语“重形合, 重理性”, 标记准确清晰、结构严谨, 整个句子形态如树, 多枝共干、枝丫分明。

改译:With wide and clean avenues, vivid sculp-tures, high buildings standing in great numbers, the square in the north of the city stages a charm and modern Harbin.

例5:本商铺提供牛肉片、粥鱼生粥、田鸡片粥、皮蛋瘦肉粥等等。

原译:We serve the Beef Slices Congee, the Fresh Fish Congee, the Sliced Frog Congee and the Congee with Sliced Lean Pork and Preserved Egg, to name only a few.

此句当中“Slice”用法不一致, 修饰“Congee”的句型就已出现三种, 导致译文措辞混乱。虽然中餐饮食的翻译力求新意和美感, 但在译文措辞上需要力求精炼和准确。

3. 专有名词和术语缺乏规范统一

由于源语言的翻译群体不同, 必然影响其翻译能力和旅游文化资源的推广能力。同时, 目标语言的接受群体不同层次的文化程度, 也对译文的效力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针对地名、机构名称等专有名称及与专业有关的术语, 翻译时更需细心着笔。中央大街的译文就是其中的典型译例。“the Zhong Yang Da Jie”“the Central Street”“Central Avenue”等等。

同时, 有些哈尔滨餐饮业商家将四喜丸子翻译为”four glad meat balls” (四个高兴的肉团) , 此事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随后《美食译苑》为我国2 158道中餐饭菜正名, 使这些让人忍俊不禁的中餐英语菜名都有了更符合规范的统一译法, 哈尔滨也应遵循这一规范翻译的相关要求。当然, 此例也从侧面显示出对外翻译时, 常因考虑不周让人感到费解。这类不规范和译文不统一的现状, 会给对外宣传产品的受众带来许多不必要的困惑。许多专有名词或术语, 因译者缺少相关的资料可以参照, 译文五花八门不可避免。所以, 对外宣传翻译的当务之急在于, 应考虑成立相应主管机构, 规范相关词汇, 同时在有关机构的网站上及时公布, 并出版印行审定后的译文和术语, 供对外宣传翻译人员参考使用。

三、改进哈尔滨市旅游外宣翻译工作的几点建议

旅游对外宣传翻译质量的优劣, 能够直接影响一省一市的形象, 招商引资和对外交流等, 是事关全局的重要事项。就此, 提出如下改进旅游对外宣传翻译工作的几点建议。

1. 翻译人员要进一步提高翻译水平

在对外翻译中坚持“四项原则”, 即坚持与众不同;坚持为目标群体着想;坚持求真;坚持时效求新。作为翻译人员自身要不断进取, 全面提高。

2. 相关部门应做好翻译人员的培训工作

主管部门和单位要加大投入,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法, 鼓励哈尔滨市各部门翻译人员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和心得, 做好对现有翻译人员的培训工作, 全面提高译员翻译水平, 建立一支能力强的翻译队伍, 为提升外宣翻译质量夯实基础。

3. 成立相关机构, 建立对外外文工作的检查、咨询、服务机制

成立对外宣传翻译工作的专门服务机构, 成员由市内各涉外部门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译员组成, 并聘请外籍人员 (包括海外华人华侨) 作为客座顾问。将哈尔滨市对外宣传的外文材料交由此类机构审阅、修改和润色, 从而加强监督管理, 实现对外宣传品的统一严格把关。

参考文献

[1]陈刚.旅游英汉互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2]平卡姆.中式英语之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对外宣传翻译 篇8

一、外事翻译的特点

外宣翻译, 顾名思义, 是要完成那些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任务。在我国, 外宣翻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中文译成英文, 或者是其他外文, 向世界传播来自中国的声音。外事翻译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传达国家和政府的政治观点, 立场和方针的桥梁。

1. 政治性:

外事活动无论大小, 都涉及本国政府的立场, 地位和政治态度。在翻译过程中, 要注意本国政府的政治立场, 避免出现歧义现象。外事翻译首先要具有政治上严肃性, 这就意味着在翻译活动中, 要特别注意和政治有关的细节, 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外宣翻译。我国的政治主权及领土完整, 以及国家统一等一系列重大政治问题常常会在外事活动中提及。如果翻译人员政治敏锐性不强, 一个小的疏忽就会造成国家利益的损失, 损害国家尊严。

2. 时事性:

外宣翻译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对时事政治的及时掌握。翻译要做到精准, 就要及时掌握本国政府的立场和观点。在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讲话中, 一些细节也要关注。如中方要根据对待其他国家的观点立场在发表言论时注意用表示不同感情的词汇。

3. 准确性:

严谨是外交、外事和涉外工作者的作风, 那么言语在涉外工作中的第一要求就是必须准确。准确到位的翻译能够迅速在本不想通的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两个文明见架起沟通的桥梁。因此, 外事翻译对选词表达上的准确性要求极高。例如, “We watc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with satisfaction.”在翻译时应译为“我们对形势的发展感到满意。”而不是随意翻为“我们对形势的发展感到非常满意。”又如“我对美国代表团表示热烈的欢迎。”应译为“I wish to extend to the American Delegation our warm welcome”, 而译为“I want to give our warm welcome to the American Delegation”, 虽然在语义上是正确的, 但是却因语言的随意性而显得不够正式。

二、外事翻译对翻译人员的要求

可以看出, 我国的外事翻译应该做到维护党和国家利益、反映我国真实发展情况、争取扭转不良形象, 树立良好形象。外宣翻译质量的高低决定对外宣传的效果, 影响国外群体对我国的认识和理解。一些学者总结了当前我国外事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错误: (1) 概念术语译名不统一; (2) 单词拼写和语法错误; (3) 违背西方受众接受心理; (4) 术语翻译缺乏必要解释等。纵观以上外事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可以归结为一点, 就是外宣翻译人员的基本素质问题。翻译人员的高素质是高质量外宣翻译的根本保证。对外交往和合作的不断加强, 对外事翻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想世界传达中国的声音, 翻译人员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素质的培养。

1. 思想政治素质

翻译人员要及时关注国内外动态, 注意学习理论, 熟悉国家政策方针路线, 准确把握原则性问题, 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从事翻译工作。外事翻译人员在思想上, 始终牢记自己代表国家的礼仪, 站在国家的角度看待问题, 始终要维护国家的声誉, 为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做出自己的努力。其次在政治上, 翻译人员一定要立场坚定, 遵循我国的政策法规, 坚守国家原则。在涉及国家方针政策规定等问题时, 要时刻以国家的利益为准则。

2. 语言文化素质

由于翻译要在两种或多种语言中转换, 所以它还要多种专业知识的辅助。要提高翻译素质, 翻译人员必须有深厚的语言基本功, 扎实的业务知识, 把握外事翻译的语言特点, 灵活应对各种场合。扎实的语言功底是外事翻译人员赖以工作的武器。深厚的本国语和外国语会为翻译锦上添花。

3. 外交知识素质

外宣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 涉及领域包括两种文化的各个方面, 如政治体制, 经济体制, 社会文化, 自然风景, 历史, 风俗等不同方面, 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在工作之余加强对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文化的了解, 注重个人知识的修养, 这对客服翻译过程中的文化阻碍至关重要。从外事翻译的实践来看, 仅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是不够的, 外宣翻译人员还需要具备厚重的中外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知识, 既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 知识广度和素养达到一定高度, 让外国人能够心领神会。另外, 外事翻译人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 必须遵守保护秘密、守时守信、坚持原则、遵循行规等基本翻译道德。

外事翻译的政治敏锐性对翻译的精准度要求极高。除此之外, 外事翻译人员也应具备相应的翻译素质, 由此才能确保外宣翻译的顺利进行。外事翻译在外交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应该牢记外事翻译的特点, 并严格要求翻译人员, 加强能力培养, 以确保外事翻译能够顺利进行。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益提高, 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外事活动越来越多, 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日益密切。在对外宣传工作中英语翻译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受到人们的重视。要做好外宣翻译, 应充分了解有关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 同时注意翻译策略。本文将对外宣翻译的特点及要求进行分析。

关键词:外事翻译,翻译特点,翻译要求

参考文献

[1]、徐亚男.外交翻译的特点以及对外交翻译的要求[J].中国翻译, 2000 (3)

[2]、张健.英语新闻业务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中国对外影视剧翻译形态研究 篇9

译制片是根据原版影片翻译并根据人物口型配音后播出的影片。译制片要求把外文台词译成本土性语言,并让配音演员针对口型进行语言填装。它包括语言翻译和语言配音,分为翻译和制作两个阶段。翻译是制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制作的内容,因此翻译质量对译制片中配音的好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异域语言文化毫无疑问会影响受众对影片的理解。一些原片中的具有强烈当地文化的比喻,翻译者必须淡化或者借用本土比喻进行恰当代替。在对原片剧本进行翻译的同时,译者还需保证翻译出来的语句能够很好地契合原片中人物的口型。两种不同的语言在语法、语速、语音上差距悬殊,相同长度的一句话表达的意思有很大不同。因此,译者一定要对原片剧本中台词的意思进行适当的转换,以适应本土化配音的要求。同时,这些转换要建立在符合原意且观众喜闻乐见的基础之上。

在一些译制片中,观众们常常能够发现一些很具中国特色的当下流行语。例如,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的《马达加斯加3》中,斑马边开车边说自己是“奥巴马”,长颈鹿和河马对话“二人转二人组”等。这些流行语句的采用肯定会使译制片与原版语义不同,但是不同国家的观众笑点不同,这时译者对语言的考虑和选择则更能影响观众的感受。除了影片语言翻译,对影片名的翻译也要遵循本土化原则。我们身边也不乏通过改变原片译名和片中的对白来吸引观众观影的例子。例如,《Finding Nemo》一片,直译过来就是《寻找尼莫》,但观众可能会被这个名字弄得一头雾水并且不感兴趣,而最终译名——《海底总动员》,则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本片的剧情,同时也给了观众一个根据兴趣判断观看与否的选择。

二、译制片中文化形象的改变

译制片中文化形象的改变包括剧本文本的删改和相似的剧本语境构建两点。

在对剧本文本进行删改方面,由于广电总局对于影视片的引进有着一套严格的审查制度,因此若原片人物之间出现涉及政治的对白或对话较为粗俗时,都要对其进行删改。例如,“做爱”改成“玩一玩”甚至改成毫不相关的“做饭”,“婊子”改成不那么难听的“混球”“混蛋”等。这种删改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原片剧情发展和其人物形象的塑造。因此,从这一层面来说,译制片会和原片有一定的差距。

在构建相似的剧本语境方面,动画片电影值得一提。动画片电影是以未成年观众为主要观影群体的影片。由于未成年观众在知识程度、智力程度以及对文化现象的敏感程度方面普遍低于成年观众,因此这种影片的主要功能是让观影者获得娱乐享受。为了使本土未成年观众不会意识到他们所观看的是一部外国电影,让翻译语境中的未成年观众更加相信剧中卡通人物是在用中国话说话,译者通过大量采用文化替换和文化补偿的手段来构建相似的剧本语境,以使动画片电影的翻译语言在本土未成年观众中成功获得原片国度中未成年观众的反应。

三、翻译对观影体验的影响

由于文化和语言的不同,翻译对观众的观影体验也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先,翻译要考虑到配音演员的声音特点。

国语配音译制片需要配音演员的二次创作,在翻译原片的同时也会适当地考虑配音演员的声音特点,一些语句的改动变化可能会直接影响到配音演员的创作。再次以《功夫熊猫》为例,上海译制片厂的国语配音版《功夫熊猫》和台湾配音版的《功夫熊猫》就是完完全全两种不同的风格。无论是翻译的语句还是配音演员的年龄和配音风格,国配版中的熊猫阿波的配音刘风声音成熟稳重,虽然该片是一部动画片,俏皮话少不了,但是翻译者在翻译的同时一定要考虑配音演员的声音状况,翻译出来的词不那么俏皮,如果稍有不当就会导致这个阿波让观众厌烦。而台配版的熊猫阿波是歌手潘玮柏配音,潘玮柏年轻时尚调皮可爱,因此翻译出来的语句就要符合潘玮柏的声线风格,这时便可以适当地在翻译中多加一些年轻的元素。

其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口语化。译制片中的人物也是这个世界的一分子,如果要让影片的代入感更强,翻译者就要注重翻译的口语化。生硬的词句不仅会导致观众观影时觉得剧中人物不自然,同时也会让配音演员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到语句填充生涩。所以,无论是配音译制片还是字幕译制片,翻译过程中翻译者一定要力求语句的口语化和生活化,不能给人一种书面语的感觉。

再次,翻译要兼顾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由于观众接受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的影响,因此配音演员的张嘴和闭嘴须与原片中的人物动作一致。如果影片中演员在不停地张嘴闭嘴,那么配音就不能中断;如果演员嘴巴不动了,人物配音也必须戛然而止。例如,美国科幻影片《死侍》中有一句对白:That is the coolest name ever!译文1:简直是我听过最炫酷的名字!译文2:这是有史以来最酷的名字!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正因如此,在剧本翻译的过程中精简语句和添加语句是时有发生的事情。

四、结语

译制片在中国走过了漫长曲折的路程。从最初的默片到配幻灯小字幕和“译意风”在现场讲剧情,再到真正的译制片出现,观众逐渐习惯看外国影片,听流利的中国话,而如今又越来越流行看原声译制片,中国的译制片在这个过程中写就了它的兴衰更替。意义译制片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观众的说话方式,这种意义已经超越了电影本身。但人们对声音越来越不重视,从译制片的角度来看,更应该从文化、社会、生活的角度去探讨。

摘要:影视艺术的视听双频性使译制片的翻译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而其复杂的传播特点在国内外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影视艺术的视听双频性为思考基础,从译制片的翻译原则、译制片中文化形象的改变、翻译对观影体验的影响三方面对译制片进行相关分析,以期引起更多对视听双频性的研究。

关键词:译制片,视听双频性,影视翻译

参考文献

[1]杨和平.当代中国译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20-33.

[2]袁洁玲.探源动画之“魂”[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22.

试谈中国文学对外翻译的创新 篇10

一.文学翻译的中国经验

真正的中国文学翻译是从晚清开始, 到现在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显然, 中国文学翻译从时间跨度来说远远落后于其他学科的翻译, 但在短短的一百多年中, 中国文学翻译却厚积薄发。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 中国文学翻译都取得了很大发展。然而, 由于诸多原因, 中国文学翻译者往往不被理解, 且受诟病。事实上, 他们在幕后做着不被人知的艰辛工作。他们不跟风, 甘于寂寞, 甘于奉献, 一直与中国文学的发展共生共长。中国文学翻译者表面上的不作为既是他们职业特征的体现, 也是他们冷静成熟作风的体现。

世界长期地被各种政治的、文化的偏见所分隔。西方文化也一直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我们国家和民族之上。相对于文学引进, 中国译者在文学输出过程中, 更是体现了难能可贵的坚持和坚定的民族立场。

二.文学翻译平台的创新

随着中国文学翻译的不断发展, 我国已经建立了各种各样的中国文学翻译平台, 包括成立了各种翻译机构, 通过翻译硕士培养专业人才, 组织翻译文学研讨及文化交流并建立与孔子学院、《中国日报》的合作等。

面对不断增长的中国文学翻译需求, 我们还应该联合各种力量、综合各种资源, 探索出新的途径以引导和推动中国文学翻译的发展。尤其是借鉴别国经验, 如荷兰文学创作与翻译基金会、希伯来文学翻译学院等, 搭建更充分的文学翻译平台, 如:

1. 由中国政府或出版社、书商

等资助, 设立以向海外推广中国文学为己任中国文学翻译基金会、“杨宪益-戴乃迭”翻译基金会等非盈利机构, 支持中国文学译作在国外的出版;

2. 由中国文化部等设立中国

文学翻译奖, 鼓励在中国文学翻译事业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定期评选并颁发给翻译成不同语言的中国文学作品;

3.在国内重点大学设立中国文学翻译学院、在国外大学孔子学院设立中国文学翻译中心, 举行中国文学翻译讲习班、研讨班, 提升译者对中国文学的兴趣, 促进译者经验的交流等。此外, 还应充分发挥双语和多元文化的香港社会在中国文学英译过程中的桥头堡作用。

三.理论、方法、材料的创新

1.翻译理论的创新

谈起翻译理论, 基本上都是对翻译本质、原则、标准、策略和技巧等的研究。近来, 翻译研究者开始重视译者主体性的研究。长久以来人们对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作用缺乏足够认识。这尤其体现在中国文学翻译领域。

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 是一种必须通过人的心智活动才能完成的艺术再创造。在文学对外翻译过程中, 译者既是读者、作者、创造者, 同时又是文化传播者。作为一名读者, 他必然具有自己美学上的尺度标准和价值取向。这一点表现在他对所译介作品的选择, 也流露于他对原作者心灵的契合、情感的共鸣上;作为作者, 译者虽然不需要像原作者那样选取素材, 谋篇布局和进行构思, 但他所思考的问题, 所描述的对象应该与原作者的毫无二致。他应该充分再现原作和原作文化的精神实质;作为创造者, 他需要对文本中的未定因素和空白进行具体化的创造性表达;作为文化传播者, 他应该怀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 甘心充当文化交流的桥梁。译者的多重身份决定了文学翻译工作的复杂和艰难。这就要求中国文学翻译者除了具备扎实的外文功底、熟练的本族语言能力、雄厚的文学修养、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文学创造力等基本素质外, 还须具备对本土文化和异质文化的透视能力、对扰攘尘世中人类及人类生命个体的审读能力和转换能力。译者须根据翻译情境和目的建构翻译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逐渐形成专家能力。只有对中国文学翻译者的多重身份和多重能力有了清醒的认识, 才能正确对待他们, 才能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翻译的目的并取得好的文学、文化及社会效应。

2. 对外翻译方法的创新

翻译研究的跨学科特点在当代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视角。译者对“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选择不仅受到哲学、语言学、文化学等层面上复杂因素的影响, 而且还受到译者所面对的两种文化的价值观的影响, 还受译者所处社会历史和政治经济环境的左右。实际上, 归化异化之争不仅体现译者翻译策略或方法的选择, 更昭示着译者文化立场的选择。随着语言学和文化研究的发展, 尤其是中国文化主体性意识的觉醒, 对外翻译中译者必然地选择中国文化立场, 这也决定了其翻译策略的选择。文学和文学翻译都是通向和谐世界的重要桥梁。中国文学对外翻译和交流的目的在于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在中国文学对外翻译中, 译作应尽量保留中国文化特色, 保留文学性, 并努力在异质文化中塑造出中国文化的自我形象。当今社会电子媒介的发展为文化传播带来空间距离和速度上的突破, 也为中国文学翻译带来了大好机遇。

3. 对外翻译资料的新发展

中国文学研究成果资料的不断更新, 使中国文学翻译者可以对中国文学创作做更进一步研究和深入挖掘, 对中国文化与异质文化的文学表达有更深刻的洞察。

以陕西文学创作为例。韦建国、李继凯、畅广元的《陕西当代作家与世界文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探讨陕西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陈忠实、路遥、高建群、叶广芩、红柯等与世界文学的关系。研究表明, 陕西当代文学自觉地接受了异质文化及西方现代意识的启迪和激发, 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审视本土文化, 经历了对外民族文化的选择、批判、借鉴和融合的渐进深化过程。席忍学的《贾平凹的西方文学观及其创作意义》 (商洛学院学报, 2010, (3) ) 探讨在借鉴西方文学境界的基础上贾平凹文学创作的人性旨归。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主题由对时代的关注转变为侧重于运用民族形式表现复杂多面的人性, 使其文学逐步走向关注人类生存、人类命运的博大境界。

以上两个陕西文学研究的例子说明了中国作家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学现代意识的事实。在比较文学视野下, 中国文学翻译者深度研读此类文学研究最新成果, 有助于译者对原作形成新的认识和思考, 对作家创作心路历程获得新的理解, 最终有助于使其翻译传真意、显真情, 逐渐逼近作家文学创作的真蕴。

在今天, 从事文学翻译这一艺术活动的人, 理应被视为艺术家或作家, 受到与他们一样的尊重。而实际上文学翻译者并没有受到尊重, 他们的社会地位在下降。个别一些剪刀加浆糊、四处抄袭的低劣译作的泛滥, 败坏了文学翻译界的声誉。而且整个社会对翻译家的辛苦工作不够重视, 译稿的出版和翻译稿酬也存在严重弊端。要改变这种状况, 首先, 中国文学翻译者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肩负起文化传播者的社会责任, 为读者奉献出优秀的译作。其次, 社会应该对他们在翻译过程中作为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社会使命感等需要给予关注, 对他们的工作给予支持、激励和推动。为了整个文学翻译事业的良性发展, 中国文学翻译者的作用应该被重视。

中国文学翻译者将在继承优良文学翻译经验的基础上, 借助各种新的文学翻译平台, 运用新的理论、方法武器, 为异质文化读者奉献出优质翻译作品。像中国优秀作家那样, 面对我们热烈而美好的生活, 中国文学翻译者一定能够看得更深刻、更宽阔, 他们的翻译作品一定能够走的更远。中国文学翻译也必将在世界文化互动中开创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翻译之路。

参考文献

[1]田德蓓.论译者的身份[J].中国翻译, 2000, (6) :21.

[2]韦建国, 李继凯, 畅广元.陕西当代作家与世界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对外宣传翻译 篇11

【关键词】中国文学“走出去”;翻译模式;出版宣传;莫言

【作者单位】韩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7RB1124B)及“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CX04007B)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中国文化建设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然而,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中国文学,其“走出去”之路却始终步履维艰。2000年,创刊于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文学》杂志停刊;同年,“熊猫丛书”停止出版;90年代发起的“大中华文库”绝大多数选题只能局限于国内发行,未能真正“走出去”。究其缘由,译介学创始人谢天振教授认为,中国文学“走出去”不能只关注翻译,还要关注传播和接受。翻译文本的完成只是译介活动的开始,在它之前还有选择译什么的问题,在它之后还有交流、影响、接受、传播等问题。文学译介的本质已跨越翻译层面而进入译介学的研究范畴。而所谓“译”,即翻译模式,“介”则指出版宣传。

文学译介如何实现有效传播?中国文学如何顺畅地“走出去”?我们有必要总结以往的成功案例。莫言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最具活力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已被译为几十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可谓实至名归。莫言的获奖把始终隐身幕后的翻译推入公众视野,由于英语的广泛普及和英美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特殊地位,莫言的作品在英语国家的传播得到了更多关注,也更具代表性。本文就从译介学角度,以莫言英译本传播为例,探讨文学译介的翻译模式和出版宣传,以期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一些启示。

一、中国文学海外译介的翻译模式

翻译模式主要包括翻译主体和翻译策略两大部分,解答“谁来译”和“如何译”两大问题。

1.翻译主体

莫言作品的英译者是被誉为“中国现当代文学首席翻译家”的美国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迄今为止,他已经翻译了莫言的七部长篇小说和多部中短篇小说,是翻译莫言作品最多的英语译者。葛浩文了解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具有高超的英语母语写作水平,熟悉英语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审美期待,善于与西方出版机构和新闻媒体进行沟通,在推动莫言作品海外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此,不少学者推崇葛浩文式的汉学家群体,认为他们是中国文学“走出去”最为理想的翻译主体。然而,海外汉学家数量有限,且易受其主观文学偏好制约。现阶段,海外汉学家与国内学者合作的“中西合璧”模式既能保证译介效果,又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值得推广。如《中华人文》杂志邀请海外汉学家翻译,同时选择英美文学专业学者任编辑,通过译者—编辑合作模式完成译稿。但长远看来,中国文学“走出去”仍要依靠大量高水平的国内译者。国内出版、教育机构应高度重视高水平翻译人才队伍的建设,可通过与行业多元合作、建立常设基地、邀请海外译者与汉学家定期交流等推进人才培养。

2.翻译策略

译本的最终形态取决于“如何译”,即译者的翻译策略。文学传播有其规律性,翻译活动也分阶段性。谢天振呼吁,译介中国文学应正视翻译的时间差和语言差,不应以译入理论指导译出实践。英美文学在中国拥有庞大的读者群,而中国文学大规模海外译介尚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在西方尚未培育起成规模的成熟受众。这是文学译介不得不面对的时间差现实。英语是世界通用的国际语言,中文热虽已持续一段时间,但中文在英语国家的接受情况与英语在中国的普遍流行不可同日而语,而这又是文学海外传播必须正视的语言差问题。正视中国文学海外译介的时间差和语言差就意味着主导译入活动的“原文至上”原则不再适用于译出实践。相反,文学作品在海外的有效传播有赖于更加开放、多元化的翻译策略。

对于译者角色和翻译原则,葛浩文有其独特理解。他认为译者的责任在于“把原作忠实地表现出来”,但译者同时“也是一个创造者,有创作的责任和本分”。这种“创作式翻译”并非译者的刻意选择,更多情况下是作者、译者、出版社基于读者接受反复斡旋的结果。实现译作在目的语的有效传播,使原作的文学生命在异质文化中得以延续,一定程度上同样依赖作者对翻译的智慧理解。莫言曾大度地交代葛浩文,“我把书交给你翻译,你做主吧,想怎么弄就怎么弄”。作家对翻译的态度越是豁达从容,其作品海外译介也就更多,传播自然也就更广泛。

二、中国文学海外译介之出版宣传

翻译只是文学译介的起点,译本完成后的出版推广是更为复杂和关键的环节。有效的出版宣传建立在强烈的受众意识基础上,并借助成熟广泛的译介渠道得以实现。

1.受众意识

受众是文学译介的接受者,研究受众有助于译介主体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预测和衡量译介效果。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译外活动效果不佳,曾在外文出版社工作过的英国汉学家杜博妮(Bonnie Medougall)认为“对翻译受众研究不足”是导致译介不利的重要原因。

葛浩文有强烈的读者意识,坚持译者应“为读者翻译”,最大的责任是“对得起读者”。正是考虑到美国读者的独特阅读期待和中西文学审美的不同,他在翻译时并没有对原作唯唯诺诺,而是以“创作性翻译”使英语读者享受到同等的阅读愉悦。这种以读者为导向的翻译策略迎合了受众期待,助力译作走入读者视野。

2.译介渠道

译介渠道泛指文学传播中促进流通的一切媒介和信息载体,如出版社、报纸杂志、影视网络等。译介渠道的有效与否决定了译本能否最大限度到达受众视野,直接影响译介效果。不同译介渠道合力构筑了文学传播活动的赞助人体系,决定了译作被经典化或边缘化的不同命运。纵观莫言作品的多元译介渠道,不难发现,赞助人体系内各要素协作推动了其作品在境外的有效传播。

(1)出版发行

莫言作品目前已被译为几十种文字,在版权输出方面位居国内作家之首。以英译本为例,其作品多由大型出版集团出版,如《红高粱》等七部作品由企鹅集团出版,《丰乳肥臀》等五部作品由英国联合出版集团出版。这些跨国出版集团拥有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一流的编辑出版团队,成熟的销售网络以及长年积累的市场美誉度,因此他们的翻译作品更受当地读者喜爱。

跨国传媒集团的出版宣传加速了莫言作品在海外的广泛传播,而这得益于译者葛浩文的极力推荐以及莫言所采用的文学代理制度。这种通过译者向出版社推荐的做法并不符合国际出版惯例,在中国却一直沿用至今,不少现当代作家如莫言、毕飞宇等也正是通过这样一种途径为英语读者所熟知。成功进入英语阅读市场以后,莫言效仿西方通行的作家出版做法,聘用文学代理运作其版权业务。西方的版权代理制度已十分成熟,自有一套专业完善的营销体系。但国内的版权营销尚处在摸索阶段,专门受理文学输出业务的机构十分有限,很多作家在作品外译时只能孤军奋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步伐。

(2)编辑团队

在英美国家,编辑对于译作的最终形态有很大决定权,根据读者期待及市场需求,编辑常会要求译者删减、改动甚至大幅调整译作。《天堂蒜薹之歌》翻译完毕后,出版社编辑对原作的结尾不太满意,认为“有些不了了之”,莫言写了一个新的结尾,英译本才得以面世。优秀的编辑熟悉市场、了解读者期待、有高水平的文学素养,他们能为作者和译者提供富有实效的专业性建议,有助于译介作品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实现有效传播。从长远来看,我国出版界应逐步培养起一支文学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熟悉国际市场操作的高水平编辑队伍。

(3)文学评论

权威杂志或知名人士的专业评论能促进译作在异质文化中的传播。《丰乳肥臀》的书评由知名书评家厄普代克所写,发表在《纽约客》上,英美主流媒体如纽约时报网站、华尔街日报网站等都曾多次评论莫言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莫言作品在西方的广泛认知。

综上所述,莫言作品在英语国家的有效传播得益于理想的翻译主体、开放性的翻译策略、成熟有效的译介渠道以及强烈的受众意识,翻译模式和出版宣传各阶段的协同运作合力推动了莫言作品在海外的有效传播。

[1]谢天振.中国文学走出去:问题与实质[J].中国比较文学,2014(1).

[2]闫怡恂,葛浩文.文学翻译:过程与标准——葛浩文访谈录[J].当代作家评论,2014(1).

[3]鲍晓英.“中学西传”之译介模式研究——以寒山诗在美国的成功译介为例[J].外国语,2014(1).

小议对外翻译中作者与译者的关系 篇12

1 三位作者对待翻译态度的分析

著名作家贾平凹将自己的作品《废都》交给译者翻译时曾要求:原文一句也不要删。[2]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 在对翻译有所了解的人看来, 其实并非那么简单。另一著名作家余华认为:在文学翻译作品中做一些内科式的治疗是应该的, 但不赞成动外科手术……, 而“外科手术”是指将原著里的段落甚至是章节删除[3]。在翻译《狼图腾》的过程中, 译者葛浩文和原作者姜戎在一处细节的翻译 (关于“牵”字的翻译) 上产生了分歧, 最终葛浩文未能说服姜戎。[4]本文认为, 前述三位作者对待翻译和译者的态度与当前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目标是不相适应的。

了解翻译的人应该知道, 翻译时对“原文一句也不要删”的要求是不现实的。以葛浩文英译《狼图腾》为例, 为了使译文结构变得紧凑而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该译本不仅删除了原文每一小节开头部分作为引子的史料, 还对文中许多重复的部分进行了精简。再举一例, 杨宪益夫妇的汉译英作品, 大多努力保留原文的信息, 可以说是尽量做到文字层面的忠实。但其间也不难找到被删节之处, 例如《儒林外史》 (The Scholars) 中祭祀先圣大礼的描写, 译者就将原文重复的段落整段删除了。 (见杨宪益、戴乃迭译《儒林外史》第三十七回)

贾平凹、余华、姜戎都是著名的当代作家, 他们的作品受到了国内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其价值和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这些作品是作家才华与辛勤劳动的结晶, 作家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自己的作品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由于这种心理, 许多作家都希望译者将原作的语言和思想内容完整地翻译出来。然而, 这种愿望往往是译者难以满足的。对翻译的这种要求, 主要是人们对翻译活动的认识肤浅所致。

不少人认为翻译是件很简单的事, 只需用外语把原文内容表达出来就行了, 比方说汉译英, 只要将汉语原文换成一个个英语单词就完事了, 并且认为这样的译文就忠实于原文了。在该思维的支配下, 出现作者要求译者一句话也不能删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满足这样的要求其实并不难, 但问题在于此类要求往往不切合实际, 也没有意义。

首先, 我们应当明确对外翻译的目的。显然, 让外国读者通过译作了解中国文学和文化是我们当前进行汉译外活动的主要目的。中西语言文化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 因此, 如果完全按照中国人的语言和思维习惯去翻译, 势必造成西方读者理解和欣赏上的障碍, 而本来中国文学作品在西方就不太受欢迎。如此不考虑读者接受情况而翻译出来的作品在国外肯定少人问津, 又谈何实现向外传播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目的?这方面已有事实为证。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是享誉国内的翻译家, 他们一生英译了大量的经典中国文学作品。就是这样一对中西合璧的翻译家夫妇, 他们的译作, 例如《红楼梦》英译本, 以及在他们主持下翻译的“熊猫丛书”系列, 在国外的影响都极其有限[5]8。原因何在?因为缺乏对译文读者的了解。戴乃迭虽然在英国出生和长大, 但自从来到中国后, 她一生中回英国的时间很少。当时在极左思想主导下的政治环境中, 国外读者的接受不是中国翻译出版机构考虑的主要因素。因此他们的译作在国外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更为重要的是, 在他们翻译的许多作品中, 原作的选择和翻译的过程等方面都受到当时官方意识形态的操控, 在大跃进时期, 有些译作甚至是在单位要求下仓促完成的政治任务, 根本就无暇考虑读者的接受问题, 更加拉大了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距离。

长期以来, 许多翻译家和学者都认为, 忠实于原文是翻译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原则。但他们都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这其实只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理想而已。理论上都说要忠实于原文, 可自己在翻译实践中常常违背该原则。这可以说是关于翻译的一个悖论。姑且不论是否应将忠实作为所有文本翻译的评判标准, 单就忠实标准的定义或者含义而言, 译学界就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忠实应该是文字的忠实, 有的认为是对原文内容或思想的忠实等。试看人们熟知的著名翻译家, 从近代的严复和林纾到当代的葛浩文, 有谁能做到完全忠实于原著?正是提出“信达雅”三字标准的严复, 其本人的译作常被引述为不忠实的例证。以严复最著名的译作《天演论》为例, 赫胥黎的原作名为Evolution and Ethics (《进化与伦理》) , 然而从严复的译名究竟能看出它有几分忠实呢?

千百年来, 翻译家们追求的所谓忠实其实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乌托邦, 而所谓忠实, 也只是一种错觉。[6]9

2 作者该如何对待译者

在翻译过程中, 作者除了要求译文尽量忠实以外, 应更好地适应译者和译文读者, 而译文读者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所以主要是应该考虑适应译者的问题。这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中国文学的弱势地位。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认为, 文化、语言、文学、社会都是由相关元素组成的系统。这些系统的地位并不平等, 有的处于中心, 有的处于边缘, 这种地位也不是固定不变的。[7]115在一国的文学多元系统中, 丰富的、强势的文学只需偶尔在自己的地域内从边缘系统中采集一些新鲜事物, 而弱势文学则要完全依赖引进外国文学来图强求变。[7]119另一方面, 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往往会影响到翻译策略的运用, 翻译文学占据中心位置时, 译者会注重译文的“充分性” (adequacy) , 即尽量忠于原文的结构、内容;反之, 则译文的“充分性”往往不足, 即为了迁就读者, 尽量采用他们熟悉的语言、结构甚至内容, 因而牺牲了原文。充分性的对立面, 是“可接受性” (acceptability) 。[7]116

以美国为例, 在其当代文学多元系统中, 整个翻译文学所占比重极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在2014年, 美国只有3%的出版物是翻译作品, 其余均为英语作品;在这3%中, 仅有3%由中文图书翻译而来。[8]可见, 作为翻译文学一部分的中国文学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处于强势地位的美国本土文学, 只需偶尔从外国文学中采集一些新鲜事物, 并且这些新鲜事物必须是美国读者所喜爱的。因此, 将中国作家的作品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去时, 应更多地考虑美国读者的喜好、品味与可接受性, 尽量运用美国读者熟悉的语言、结构和内容, 因而就会一定程度地牺牲原文。在此情况下, 原作者应该多尊重译者的意见, 使译文更易为目的语读者接受, 而不是要求译者对自己的作品一句不删。中国作家应该明白, 在他们和外国读者之间, 存在着巨大的语言文化差异, 国外读者的数量与读者的阅读心理与国内不可同日而语。翻译的目的是让中国作家的作品走出去。而弱势文学走向强势文学, 只能是前者适应后者。自古以来, 我们都说“入乡随俗”, 使自己的作品走出去, 也得入乡随俗。

另一方面, 译作可使原作获得新的生命。解构主义翻译论认为, 原文想生存下去, 就必须要有译文。没有译文原文就无法生存下去。译者和译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 不断地对原文进行解释, 这些解释又互相补充。只有对原文不断的翻译和对译文不断的阅读, 原文才得以存在下去。[9]经过译者的处理, 任何一部译作, 都不可能是原作的简单复制, 甚至也不可能是原作的完整再现。从此意义上说, 翻译是一种再创造, 译作就是一部新作, 这部新作如果能在目标语中获得较好的传播, 可以看做是原作的生命力得以延伸, 其影响力得以扩大, 何乐而不为呢?再者, 当一位作家的作品在国内的关注度下降之后, 如果经过译者的诠释能获得新的生命, 引起另一部分读者的关注, 即使和原作有些不一致, 又何必过分苛求译者呢?

3 结束语

莫言曾表示, “翻译的工作特别重要, 我之所以获得诺奖, 离不开各国翻译者的创造性工作。”[10]

诚如莫言所言,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工作, 不是简单的文字转换, 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作者应摒弃对翻译的肤浅认识和唯我独尊的心理, 了解翻译的复杂性和译者的作用, 加强与译者的交流, 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作品走向世界, 走进读者的心里。

参考文献

[1]陈小慰.对外宣传翻译中的文化自觉与受众意识[J].中国翻译, 2013 (2) :95.

[2]王锋.《废都》英译完成:贾平凹要求不要删原文[N].华商报, 2013-07-25.

[3]高方.余华“尊重原著应该是翻译的底线”——作家余华访谈录[J].中国翻译, 2014 (3) :59-63.

[4]葛浩文.我行我素:葛浩文与浩文葛[J].中国比较文学, 2014 (1) :10-49.

[5]谢天振.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理论与实践[J].东吴学术, 2013 (2) :44-54.

[6]王东风.解构“忠实”——翻译神话的终结[J].中国翻译, 2004 (6) :9.

[7]陈德鸿, 张南峰.西方翻译理论精选[A].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2000.

[8]任志茜.BEA中国出版大展自信魅力[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15/5/29.

[9]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A].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

上一篇:铁路变形监测下一篇:成批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