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学专业的

2024-09-01

秘书学专业的(共7篇)

秘书学专业的 篇1

作为秘书行业未来的主力军———秘书专业学生应具备各种素质, 而今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 秘书专业学生的素质却令人担忧:职业认知偏差, 秘书专业的学生有很多是因为高考分数不够自己的理想专业的分数线而被调剂过来的, 大都对秘书职业缺乏认识。社会上一些人对秘书抱有偏见, 片面地将极少数秘书的有伤风化的行为看成整个秘书行业的风气, 将秘书说成是“小蜜”“花瓶”“打杂的”, 还有的认为做秘书整天跟在领导后面转, 没什么出息, 再加上秘书人员的工作量大, 工资待遇低, 使得秘书学专业学生纷纷自找门路, 转系的转系, 考研的考研, 考各种资格证准备“改路子”。职业认识的不正确使得不少学生打算毕业以后不从事秘书行业;专业认知偏差, 缺乏专业知识、技能、写作能力;心理认知偏差, 缺乏毅力、承受挫败能力等。

一、形成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重视不充分

(1) 社会不积极

社会上基层秘书队伍不稳, 没有严格地执行持证上岗制度。许多秘书岗位只要求会打字就行, 许多是靠关系进入秘书职位, 没有体现出秘书的真正职能。网上填写资料时在许多需要选择行业职位的下拉列表框中找不到秘书这一职位。可见对秘书职业的不重视。

(2) 企业不用心

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 企业对秘书专业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对他们的培养却吝而不付出。到企业里面去实习, 提高实践能力是不太容易的, 除非“走后门”, 因为他们不想因为学生去而打乱了原有的工作秩序, 也没有空闲人员去辅导实习学生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即使有单位愿意接纳学生去实习, 单位工作人员也不放心将工作交给学生做, 只是叫他们做一些文字输入工作或者干脆给学生一份报纸让他们看去, 完全没有提高实习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意识。种种情况使得秘书专业学生对秘书人员的工作流程不了解, 对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不能熟练掌握, 组织协调和沟通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

2、学校管理不严谨

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过早的文理分科, 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 使学生只注重考试科目的学习, 忽略其它知识的学习和素质的培养, 从而造成了大学生先天性知识结构的缺陷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低下。而秘书专业设置的刚刚兴起也使得学校的高层领导对秘书专业的不够重视, 从而忽略了对此专业的重点建设。具体表现为:

(1) 课程设置欠细化

教学内容偏多, 没有重点, 根据秘书专业的课时安排可看出各门课程的课时没有什么显著差别, 课时相对少, 许多内容来不及细讲, 而且内容没什么主次之分, 实用内容的课时和实践环节相对较少, 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少。

(2) 师资安排被弱化

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 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 必须重视教师的作用, 提高教师的素质。“现有的职称评定的标准和方式不利于秘书专业教师的成长。现行教师职务评聘制度强调的是对学科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发表论文的档次, 像秘书专业这类应用性学科在职称评聘中没有独立的系列和标准。”[1]致使很多教秘书的老师身在曹营心在汉。由于人手紧张, 许多学校安排某个老师带几个班、教几门课程, 然而这些老师却不是在这些课程领域都精通的。这就导致了教学体制的一个缺陷。使得学生对老师产生审美疲劳, 也失去了对一些潜在知识的掌握。

(3) 实践活动被淡化

学校很少有设置专门用于学生实践的基地或实验室, 用于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各种组织活动也较少。文秘专业的学生很少能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 缺乏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活动中的会晤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

3、学生认知不准确

虽然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发生了飞跃,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自我认识还不全面, 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弱;自我评价容易受情感波动影响, 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容易理想化。因此, 客观上他们的心理并不成熟。这主要表现在有的只看到自身长处, 自以为是, 趾高气扬, 傲慢无礼;有的只看到自己的不足, 心灰意冷, 信心不足;有的对自己期望值过高, 拼命追求超出本身力所能及的东西;有的对自己不抱任何希望, 懒懒散散, 纯粹在混日子;有的甚至根本一无所知, 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缺点, 这样不仅不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而且还严重影响了与他人交往, 这对秘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二、纠正问题的思路梳理

1、强化社会责任的担当

“秘书虽不属于某一行业, 但又为任何一个行业所必需, 所以秘书本身, 已成为服务于现代社会的第361行。”社会应给予秘书职业应有的关注, 充分肯定秘书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引进国际上的“秘书周”及“秘书节”, “秘书周”定在每年四月的最后一周, 这一周的星期三定为“秘书节”。在“秘书周”期间举办各种讲座、讨论会、文娱活动、奖励优秀的秘书人员等。使得人们对秘书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

企业也应该担当相应的责任, 为秘书专业大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 将帮助实习生提高能力落到实处, 而不是仅口号喊喊、嘴上说说。不光是企业单位, 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也应该在寒暑假接纳一些有意提高实践能力的文秘学生, 有条件的可以采取“一带一”或“一带二”的形式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 让他们在假期能体会工作, 提前获得工作经验, 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得心应手, 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也算是报答了社会。

2、强化教学管理的科学

秘书专业学生应该有特定的符合专业特点的课程设置。由于秘书的特殊性, 学校应该为秘书专业量身定做一套“合身的衣服”。

(1) 课务安排注重适用性

合理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 拓宽专业面, 开设辅修专业, 强调培养的重点方向。对特定的法律知识, 如公司法、民商法、商标法、不正当竞争法等知识可适当增加课时, 进行重点讲解, 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使学生对这些实用法律知识真正理解并能运用到实际中;广泛设置能提高学生素质涵养的课程, 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 改变“逼”学生上自己不喜欢的课的传统做法, 这是改善学生逃课现象的根本途径。还可适当减少美学、中国文化等课程的课时, 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 多留些时间给重点课程, 以此将秘书专业学生培养成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2) 教学内容注重合理性

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应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模式, 老师应在课堂上多给学生留些时间进行讨论、演讲, 与学生进行充分、有效的互动。能让学生讲的就让学生讲, 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口才和心理素质, 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3) 教材建设注重优质性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载体。“编写体例科学合理的教材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秘书学的教材建设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 就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出版了大量教材。然而不同版本的教材之间内容、体例大同小异, 理论性过强, 重在表述秘书学的基本原理, 关于秘书实务的教材更是缺乏鲜明个性和启发性, 缺乏人文关照, 叙述视角倾向于领导视角, 缺少秘书视角的研究, 学生对这些教材缺少参与热情、缺乏感情。

在现有条件下进行课程体系和教材改革, 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教材编写方面, 要转换编写角度, 多角度全方位叙述秘书学的原理。然过分地运用领导角度是不尊重学生作为未来秘书工作主体的人格表现, 容易打击学生的职业热情, 造成秘书职业“卑躬屈膝”、无自尊的形象。要编写充满“快乐”的秘书理论教材, 使学生感到人格满足。

(4) 实践环节注重有效性

平时要增强教学环节的实践活动, 要对现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增加秘书专业的实习、实践环节。举行一个活动就可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比如搜索资料可提高提炼概括的能力, 布置会场举行文娱活动可提高动手能力、组织协调沟通能力等。请专家开各种讲座, 为学生服务, 还要加强对勤工助学活动及寒暑假期间社会实践的指导。要把大学生寒暑假的社会实践看作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过程。要有目的地让学生参观学习, 开展社会调查。通过这些活动可使文秘专业大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 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以此纠正长期以来学校存在的学生单纯应付考试、脱离实际、脱离社会、不注意全面提高素质的现象, 真正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3、强化自我成才的意识

成才意识、成人意识和大学生意识的强弱关系着大学生在校期间有没有成才的自我要求, 有没有独立自主的愿望, 有没有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问题, 对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直接的影响。强化这三种意识, 就意味着加大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动力。在大学里要根据大学学习的规律, 结合自已的特点, 制定出新的奋斗目标, 进行新的努力。目标的确立要注意使个人目标与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 要把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

当代社会对秘书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也使高校秘书专业的学生面临巨大的挑战, 因为他们的素质与时代的要求还有一段差距。但是只要社会各界加大对他们的投入与关注, 再加上他们自身的努力, 秘书专业大学生就一定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王珏.重视加强秘书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J].秘书, 2003 (6)

[2]转引自陈合宜.秘书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7, 123

[3]吴延生.工科院校应用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6)

秘书学专业的 篇2

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转型及错位发展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历史短、办学经验匮乏、办学经费投入不足等因素, 在专业建设方面, 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严重, 其表现为服务社会能力不高、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特征。为扭转其在高校竞争中的被动局面,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坚持错位发展原则, 积极调整现有的专业建设结构, 强化适应地方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专业建设, 逐步向地方性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 为地方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 立足区域经济文化资源, 培育专业建设特色及优势

目前, 高校传统专业建设及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传统基础类专业建设上不具优势。在高校竞争激烈的情形下,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避开老牌本科院校的优势专业, 转而在新兴专业及地方性应用型专业上下功夫。客观上讲,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可利用的办学资源并不富裕, 相对而言, 只有区域性的经济文化资源才具有客观上的不可替代性。因此, 就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来说,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立足区域经济文化资源, 大力发展区域性特征明显的应用型专业, 才能真正形成学校专业建设的战斗力和竞争力。也就是说,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及专业建设, 不但要依靠地方财政的经费支持, 还要主动利用所处地市经济及文化的资源支撑, 才能培育出无可替代的专业特色及发展优势。

(二) 立足地方社会的人才需求, 着眼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按照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总体设计, 高校的发展及专业设置既有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 亦有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 也就是说, 高等教育只有建立分级分类的人才培养梯队, 才能真正满足社会多层面、多领域的人才需求。但是, 目前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是偏重学术型而忽视技术性、偏重于跨地域性而忽视地方性, 最终导致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实际需求不对接的矛盾。事实上,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服务地方且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第一线应用型人才, 以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因此, 按照高校转型发展的有关精神,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应该“根据地方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趋势和当地市场的用人需求”, 并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和条件, “有针对性地设置应用型专业, 建设应用型学科, 开展应用型研究, 为地方上的行业发展培养大批急需的应用型人才”[2]。

(三) 明确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定位, 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依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布局、功能层次划分和发展趋势,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定位在应用型大学或学院层面, 大力发展应用型本科专业及教育。为缩短毕业生的就业周期,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基于专业发展定位, 一方面应尝试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强化第二课堂教学的专业性引导, 发挥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另一方面, 应立足区域资源优势, 积极开展校地、校企、校校联合办学平台, 强化“双师”教师队伍及学生专业实习基地建设, 以保证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因此, 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积极摆脱传统的办学思路, 从根本上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进一步强化各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

基于大众化教育的发展态势,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转型的首要任务, 就是要“牢牢把握阶段性特征、找准定位, 合理设置专业结构, 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 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 强化特色、注重创新, 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3]。因此, 随着高校竞争的日益激烈,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应积极围绕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着力提升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能力, 注重培养符合地方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二、秘书学专业特征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转型的适应性分析

秘书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已有三十多年, 但是, 作为独立的本科专业直到2011年4月, 才被教育部列入高校本科专业目录。然而, 秘书学专业的升本, 并没有引起一些重点高校及老牌本科院校的关注, 他们注重的是专业的学术性, 而并不太关注应用型专业的发展。事实上, 秘书学专业是属于应用型文科专业, 且入门容易、投入低、招生及就业情况也比较好, 很适合地方新建本科专业申报、建设新专业的需要[4]。而且, 秘书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及特征, 更符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建设地方性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定位。

(一) 秘书学本科专业定位的模糊性, 适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建设新专业的要求

由于秘书学专业多年来的“附属”地位, 人们对于秘书学专业的界定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过去的三十多年间, 虽然职业技术类院校对于秘书学专业的建设颇有成就, 但是, 秘书学本科专业的建设多数仍停留在汉语言文学 (文秘方向) 层面, 存在专业建设观念和认识上的偏差。事实上, 秘书学专业属于管理学类范畴, 应“与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并列”[5], 其建设定位远远超过现有汉语言文学 (文秘方向) 的范畴。因此,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可将秘书学作为一个新兴本科专业对待, 撇开原有汉语言文学 (文秘方向) 的建设定位, 重新审视其专业发展定位和学科归属, 积极摸索与之相配套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学科建设体系, 以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模式。

(二) 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性, 符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强化应用型专业建设的思路

从高校本科专业调整的动态分析, 秘书学本科专业从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独立出来, 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改了一个专业名称, 实际上是对专业定位的重新认识, 更加强调了其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和应用型。新的历史时期, 现代秘书学专业建设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需求, 着力培养出社会实际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管理技术人才。按照教育部规范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精神,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必须立足市场和就业导向, 积极探索和强化应用型专业的建设, 进而提升其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 秘书学本科专业自身具有的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征, 以及对现代秘书知识和技能的强化, 正切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实际需要, 也符合其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思路。

(三) 秘书学专业建设发展的区域性, 符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立足地方的发展定位

从目前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办学情况看, 秘书学专业建设和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秘书学专业的建设完全可以依托地方社会资源, 借助区域内的校地、校企联合办学的方式, 实现专业的健康发展和壮大;另外, 秘书学专业具有最直接、最有效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能力和作用。事实证明,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 职业类院校的秘书学专科毕业生之所以深受地方用人单位的青睐, 一方面源自于其立足地方社会的人才需求, 侧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则源自于其依托区域经济文化资源, 大胆践行开门办学理念, 实施学校与地方互动的办学模式。因此, 无论从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的角度讲, 还是学校的良性发展角度来看, 秘书学专业建设所表现的区域性特征, 都符合转型视域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需求。

三、转型发展视域下,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加强秘书学专业建设的对策

目前, 秘书学本科专业建设存在秘书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不对接的矛盾, 一方面是原有高校汉语言文学 (文秘方向) 培养的“文秘”类人才找不到工作, 另一方面则是地方社会及企事业单位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秘书人才奇缺, 其需求量年年位列前十位。如此看来, 应用型秘书学本科专业市场前景广阔, 切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需求。因此,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抓住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目录的机遇, 依据建设地方性应用技术大学的需求, 立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 重新定位秘书学本科专业的发展, 积极探索强化秘书学本科专业建设的路径和对策。

(一) 明确秘书学本科专业的学科归属, 确立其独立性的地位

多年来, 秘书学本科专业建设始终处在附庸的地位, 多数学校将其归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 也有个别学校将其划归管理学专业, 始终没有凸显出其作为专业的独立性地位。专业发展的独立性无法保障, 那么, 也就不能真正保障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 这是目前秘书学本科专业建设中遭遇的最大尴尬。实际上, 从学科归属上讲, 秘书学专业涉及多学科领域, 表现出极为显著的综合性、应用型特征, 既不等同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秘方向, 也不是管理学专业的一个分支, 而是管理学学科下一个独立的专业。因此,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要强化秘书学本科专业建设, 首先就要调整和明确其学科归属, 彻底改变其“附庸”的地位, 重新从独立专业的角度设定其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

(二) 依据专业服务定位, 明确秘书学本科专业的办学层次

社会对秘书学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元化的, 相应的, 高校设置秘书学专业、培养秘书学人才也应分级分类。从行政秘书的角度看, 我国目前的行政机构可划分为五级, 每一级单位及领导都需要秘书人员辅助, 而且其对秘书人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除此之外, 企事业单位的规模、发展层次及归属地等, 也对秘书学人员提出不同的知识和能力要求。鉴于此, 高校秘书学专业的建设也应有层次上的区别, 科学界定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的服务对象和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来讲, “本科层次的秘书要求有较高的文字水平, 能独立地处理公务, 适宜于地市级单位及大机关的部处室工作”[6]。因此, 依据错位发展的原则,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是要培养本科层次的秘书人员, 既应区别于职业中专和大专的纯技能性人才, 也不能超越硕士、博士的学术层面, 必须明确其培养地方性应用型秘书人才的目标。

(三) 强化秘书学专业的实训教学, 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

从目前的就业形势分析, 社会对于高校人才的需要, 偏重于应用技能型人才。但是, 受原有模式的影响, 当前本科院校对于秘书学本科专业的建设, 习惯性地偏重于理论或者教育层面, 淡化实训教学环节。因此,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要强化秘书学专业建设, 就必须着力调整现有的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不断强化实践实训教学环节。具体来讲, 一方面, 要彻底改变秘书学专业不需要实验室的看法, 强化秘书学实训实验室建设, 满足秘书学实践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 要积极拓展实习基地建设, 满足学生专业实习的实际需要, 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切实凸显秘书学专业建设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四) 基于秘书学专业建设的区域性, 实施资源共享的办学策略

秘书学专业建设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既依赖于区域内的经济文化资源, 还要服务于地方社会的发展。基于此,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可以与地方及企事业单位合作, 以秘书学专业的建设为平台探索形式多样的办学模式。比如,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学校可以派出教师进单位强化实践技能, 地方及企事业单位也可派出资深秘书人员进学校教学, 进而可以实现双方人员理论与实践的互补和提升;从学生和员工的发展上, 学校可以给地方及企事业单位员工开展理论培训, 而地方及企事业单位可以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 等等。这些合作既履行了高校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职能, 又发挥出地方社会对高校发展的支持作用, 属于双赢的合作办学策略。因此,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强化秘书学专业建设, 可以积极探索开放式的专业建设理念, 实施校地、校企资源共享的双赢办学模式。

综上, 秘书学本科专业具有明确的区域性、应用性、高就业率等特征, 切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实际需求, 有利于提升此类高校的竞争力。事实上, 随着中国经济体的转型升级, 地方社会及企事业单位对于高素质秘书人才的需求量极大, 据统计, 秘书学专业是当前为数不多的就业形势较好的文科专业之一。因此, 在高校转型发展视域下,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借鉴高职高专秘书学专业的建设经验, 基于建设地方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定位, 突破现存秘书学本科专业建设中的问题, 大力发展新兴应用型秘书学本科专业, 切实履行好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职能。

参考文献

[1]刘尧.论地方新建本专科院校的学科与专业建设[J].高校教育管理, 2008 (6) :21.

[2]吴忠权.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模式构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 (10) :52.

[3]徐俏琳, 吕立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建设探索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 (11) :151.

[4]杨剑宇.秘书学专业升为本科后的专业建设——祝贺秘书学专业申报本科成功系列文章之三[J].秘书, 2012 (1) :8.

[5]罗凤, 余保林, 蒋红梅.秘书学本科专业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基本构想[J].秘书之友, 2007 (10) :31.

综述高校教学秘书的专业能力素养 篇3

一、高校教学秘书的专业能力

1. 日常教学管理能力。

教学秘书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教学管理工作, 所以管理能力直接影响教学秘书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包括教学运行管理、档案管理及学生的学籍管理等日常工作, 此外还包括外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重修课程、选修课选课、期中、期末考试、毕业论文的答辩等和教学环节相关的临时工作。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学秘书及时准确地发送教学的各项通知, 确保各项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

高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监控、教学研究等方面, 而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责涉及到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

首先, 教学计划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规模等, 而教学秘书必须保证整个计划过程能够正常运行。

其次, 教学运行管理针对的是教师、学生和校教学管理部门这三个主体, 教学秘书既要起到上传下达信息的作用, 同时还要处理好运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再次,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 而如何更好地落实好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秘书在起着无可替代的角色, 如联络沟通、起草计划并组织落实以及收集并反馈各方面意见等;最后, 为适应高校教学全面化发展, 教学改革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因此配合教师和校教学管理部门进行教学改革工作也是教学秘书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

2. 沟通协调能力。

有效的沟通可以减少工作中一些不必要的阻力, 从而增强我们工作的执行和运转能力, 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教学秘书是保证整个学校教学系统得以顺利开展的参谋和助手, 在工作中需要和学生、教师、学校领导以及合作单位等服务对象进行沟通。同时在传递信息时要及时、准确, 这些都要求教学秘书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1) 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学秘书非常重要。一方面, 在工作中, 教学秘书需要与教师和学生等多个对象进行教学工作方面的协商, 并向他们传达和布置教学工作, 这些都要求教学秘书能够用简洁清晰的话语来表达。另一方面, 教学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信息, 在上下内外沟通传播过程中, 需要教学秘书能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 通过准确简洁的书面语言来促进信息的传递。

总的来说, 语言表达能力作为教学秘书的一项基本专业素质, 它在教学管理过程中, 对教学秘书的信息传递能力以及执行力的发挥上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秘书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2) 组织协调能力。协调能力在我们个体的人际交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学秘书在学校领导与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中间作用, 一方面需要站在校级领导层面上, 为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出谋划策, 同时, 还要为他们的主要服务对象老师和学生做好教学开展。由此可见, 教学秘书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与各个层面的对象进行人际沟通的过程, 而要保证校级教学工作领导、老师和学生这三者之间的融洽关系, 则需要教学秘书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在各自分工的基础上, 能够相互理解合作, 使整个教学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从而达到更高效率。

3. 资料整理能力。

高等学校整个教学管理过程包括了各类教学日常工作, 如课堂教学材料和学籍管理材料等, 而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纸质和电子版的材料。面对这些庞大且种类繁多的信息, 教学秘书一方面必须学会如何快速和准确地对资料进行筛选, 把无关且不符合实际的信息剔除;另一方面, 还需对各种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 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和保障。总之, 无论是在向校级领导反馈工作, 还是在与老师和学生传达教学信息, 这些都要求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4. 计算机操作能力。

21世纪是数字化时代, 无论是从经济性还是从时效性方面去考虑, 这些都促使了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 高校教学系统亦是如此, 计算机的运用将会极大地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办事效率, 且把原先很多纸质版的资料转化成电子信息, 这一方面节约了教学管理成本, 加快了我们搜索信息的速度;另一方面, 减轻了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工作量, 为师生和各级教学管理部门提供更为快捷优质的服务。处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计算机操作能力已经成为我们适应社会的一项基本技能, 教学秘书也不例外, 熟练掌握和使用计算机将会帮助教学秘书提高整理资料的准确性以及提高工作效率。

5. 专研创新能力。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要发展必须要能不断创新。高校要保持与时俱进, 则需根据当前形势的发展与变化, 在各方面自主创新, 构建一些适应新情况的新制度、新措施, 以求在竞争的环境中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教学秘书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在工作和业务学习等各个方面也需要具备专研创新能力。首先, 教学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要求很强, 所以要做好这项工作, 需要教学秘书能够认真研究工作内容, 同时掌握一些管理知识和技巧。其次, 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中, 教学秘书也必须具备适应形势发展的能力, 不断学习新知识, 拓宽视野, 争取能为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提出一些具有创建性的建议和方案, 在努力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 也使高校管理系统能变得更加规范化和全面化。

二、结语

总之,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 无论是日常管理能力、沟通协商能力、资料整理能力, 还是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专研创新能力, 这些都是各行各业必需具备的能力,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 而教务秘书作为教学管理的中坚力量, 要高质量地做好教务工作, 则需要教学秘书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能力, 而这将对以后教学工作改革和创新起到重要作用。

摘要: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中坚力量, 要高质量地做好教务工作, 需要教学秘书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能力。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概述, 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将对以后教学工作改革和创新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学秘书,教学管理,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林红.对高职院校教学秘书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4) :180-181.

[2]田树涛.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的思考[N].甘肃日报, 2009, (7) :11-18.

[3]李晓霞, 靳海亮.浅谈高校教学秘书的职责和素质要求[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 5 (20) :39-41.

[4]张晓璐.论高校系级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与能力修养[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6, (1) :123-126.

关于高校教学秘书专业化的思考 篇4

根据社会学家利伯曼“专业化”标准的定义解释, 所谓“专业”, 就应当满足以下基本条件:一是范围明确, 垄断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二是运用高度地理智性技术;三是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四是从事者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自律性;五是专业自律性范围内, 直接负有作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六是非营利性, 以服务为动机;七是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纲领。教学秘书做为基层教学管理组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其专业化的概念具体为两个方面。第一, 客观因素专业化。需要定义明确的工作范围;有规范的选拔任用制度;建立岗前培训与再教育机制;适当的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第二, 主观因素专业化。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拥有相当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树立为师生服务的工作观念。如何将教学秘书发展为一个专业化职业, 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结果。客观因素需要学校教学管理的改革与重视做为支持, 创造适合教学秘书专业化的外部环境。主观因素则需要教学秘书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起到内在的推动作用。

2 教学秘书专业化的必要性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维持稳定的教学秩序, 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培养优秀人才的保障。随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中心的改革目标的确立, 在高校教学管理学校与学院二级管理相结合的基本模式下, 教学秘书岗位作为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保障教学秩序和教学管理运行通畅的重要环节。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演变的时期, 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校综合实力的影响日益明显。教学秘书作为学校教务处和学院主管领导之间、教师及学生之间教学活动的桥梁和纽带, 具有承上启下、协调左右、沟通信息、改善关系的作用。面对量大而繁琐的具体教学工作, 教学秘书需要扮演多重角色。教学秘书作为一个信息传达者, 需要将学校政策、领导意图、教学信息等准确而及时的传达到各环节。作为一个管理者, 需要将管理政策层层落实到各环节, 并督促执行。作为一个协调者, 需要在学校与学院之间、学院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 作好各类具体事务的协调沟通工作。管理角色的多面性, 充分表明教学秘书是一个复合型的职业。工作技能的专业程度、工作形象完善程度、工作态度的端正与否、工作道德的重视程度对于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高低有着根本的影响。因此, 加强教学秘书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必然需求。

3 从专业化概念简析教学秘书队伍现状

3.1 客观因素方面

目前, 许多高校教学秘书编制仍然属于行政编制岗位。没有专门的任用和选拔机制;工资待遇低于同级别的教师和科研人员;职称晋升和职业发展存在局限性;教学秘书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工作繁杂琐碎, 不易量化, 不易形成具体的成果。以上种种因素, 极大降低教学秘书工作的积极性, 严重影响教学秘书队伍的稳定性, 不利于教学秘书队伍的专业化进程。

3.2 主观因素方面

目前, 教学秘书队伍专业来源众多, 对口专业人员极少, 没有系统的教育管理学学习背景。大部分从业人员处于兼职状态, 在主要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 兼职教学秘书事务。因此, 造成了工作停顿于“事务型”层面, 难以提高到教学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层面。

4 教学秘书专业化的几点建议

4.1 加强自身工作技能的学习与提高

工作技能是以丰富的专业知识为基础, 通过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沟通, 利用高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完成既定目标, 使用各种可能的有限教学资源达到教学管理中资源的最优配置。其实就是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做到“别人不知道的你知道, 别人知道的你知道得更透彻;别人做不到的你能做到, 别人做到的你能做得更好[1]。教学秘书日常工作复杂琐碎, 涉及到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具体层面。多重角色的管理者决定了教学秘书在工作技能上的复合型要求。

(1) 教育中心思想学习。教学秘书应当熟知当前时期高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协助学院领导完成具体实施细则的制定工作。

(2) 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教学秘书应当不断完善自身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 弥补自身专业不足的劣势, 更好地掌握教育管理的运行规律。

(3) 秘书专业知识学习。为更好的满足工作需求, 教学秘书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公文写作能力, 学习档案管理知识、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等。

4.2 端正工作态度, 重视工作道德修养

教学秘书在整个教学管理运行中, 更多是充当桥梁的作用, 需要端正的工作态度, 良好的道德修养, 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

(1) 服务于学校。教学秘书的每项具体事务都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密切联系。作为一个执行者, 教学秘书加强个人自律性修养的锻炼, 坚持原则, 不因人而异, 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 服务于教师。教学秘书作为一个管理者和协调者, 面对教师主要在于传达学校管理思想, 督促教师执行学校管理制度, 并协调学校、学院与教师之间的相关事宜。工作复杂琐碎, 有时会被教师误解。这就需要教学秘书本着以服务奉献为目的的精神, 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 以饱满的工作态度, 作好教师服务工作。

(3) 服务于学生。学生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体。以服务为目的, 以倾听为姿态, 以学生为本的角度去思考, 帮助学生解决课程修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3 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1) 规范教学秘书选拔任用制度。在教学秘书的选拔任用上, 学校和学院领导应充分重视教学秘书的重要性和工作的复杂性, 严格把好教学秘书“入口”关, 选择专业相关、能力、素质、学历层次等较高的人员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2]。

(2) 改善教学秘书待遇。教学秘书津贴待遇相对低于教师或科研人员, 职称评定和职业发展前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是目前许多高校存在的普遍问题。要稳定教学秘书队伍, 并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加入到教学秘书队伍中来, 改善提高教学秘书待遇是教学秘书专业化建设的基本要素。

(3) 提供岗前培训和再教育机会。以参观学习、会议交流等形式提供岗前培训, 鼓励参与在职专业教育等形式, 指导教学秘书拓展职业空间,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以促进教学秘书专业化建设。

综上所述, 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中心的高等学校教育改革推动作用下, 创造有利于教学秘书专业化的外部环境, 加强教学秘书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实现教学秘书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摘要: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中心的高等学校教育改革推动作用下, 创造有利于教学秘书专业化的外部环境, 加强教学秘书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实现教学秘书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关键词:教学秘书,专业化,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曹义孙.高校教学管理通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7.

秘书学专业的 篇5

一、高校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

1. 基层管理者。

在高校教学管理中, 教学秘书最基本的角色是基层管理者, 负责执行教学基本的管理, 其主要工作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及教学档案的管理, 确保教学管理顺利运行。教学秘书的工作具有琐碎性和复杂性。首先, 教学秘书负责教学课程编排、教学任务核对、考试时间及地点的安排、教师调停课的安排、教师工作量统计, 对教学工作进行常规的检查, 定期对教学工作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其次, 教学秘书需要对教学档案进行分类管理, 对学校下发的文件通知、上报情况, 学生成绩册, 试卷管理, 教学改革材料、督导组专家听课情况及学科建设的材料等, 这一系列资料包括电子与纸质, 这些资料庞大且种类繁多, 需要教学秘书有条不絮分门别类的进行管理, 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和保障。因此, 教学秘书是以基层管理者的角色首先定位的。

2. 基层服务者和协调者。

教学秘书作为高校教学管理基层人员, 负责服务各项与教学有关工作, 其工作宗旨是服务教学。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是教学秘书服务的主体, 服务于领导, 协助领导做好日常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 做好领导的助手参谋, 服务于教师, 了解教师的需求与困难, 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服务于学生, 做好学生的引导者,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及生活上的困难。与此同时, 教学秘书还充当协调者角色, 其不仅将学校相关文件及时、准确地进行上传下达, 还要在传达中巧妙沟通, 协调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 使其在各自分工的基础上, 相互理解和合作, 保证教学管理有效、顺利开展。

3. 基层监督者。

在教学管理中, 教学秘书不仅只限于管理者、服务者、协调者, 其在教学过程中还承担着监督者的角色, 不仅要配合教务处年终的教学检查, 还要协助部领导监督教师的教学进度、授课情况, 及时将师生的问题和情况反馈给领导, 并针对问题, 找到解决办法。

二、高校教学秘书基本的专业素养

高校教学秘书要扮演好管理者、服务者和协调者、监督者的角色, 必须有专业素养作为其硬件支撑。

1. 良好的思想素养及高尚的职业素养。

教学秘书工作涉及广泛, 每天要面对的问题相对比较琐碎和复杂, 容易让人产生烦躁和疲惫感。这要求教学秘书能够对问题进行条理性分析和解决, 具有认真工作的态度, 拥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以及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精神, 对各方方面进行有效调节, 能够维护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2. 良好的协调沟通素养。

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过程中枢纽, 教学秘书不但需要协助学校各职能部门, 有效传达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及相关文件, 还需要与教师、学生沟通, 收取意见问题、调查信息反馈给学校, 做好各类事务的沟通协调工作。

3. 资料及信息化管理素养。

高校教学过程中, 会产生各类教学日常工作材料, 其中包括纸质和电子版的材料, 如此繁多的信息, 教学秘书需要快速准确的筛选整合, 及时将信息向领导汇报, 传达给老师和学生。保证教学有序进行。随着高校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高校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 教学管理工作逐渐向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因此, 计算机的运用将极大地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办事效率, 具有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是教学秘书必备的能力。比如, 掌握各种现代化信息软件及办公设备的具体使用方法, 以便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信息进行收集, 对各类数据进行处理, 并优化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21世纪是数字化时代, 教学秘书只有充分掌握各种网络信息化技术, 才能实现对高校各项工作的现代化管理, 促进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三、结语

在高校中, 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是以基层管理者、基层服务者和协调者、基层监督者的角色而出现的, 通过培养良好的思想素养及高尚的职业素养, 提高其综合素养, 使教学秘书明确角色定位, 并清晰认识其自身应具备的素养,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为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推动力。

参考文献

[1]范立新.新时期高校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与能力培养[J].才智, 2014 (35) .

[2]王思颖, 邓成俊.浅析高校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J].科技资讯, 2014 (28) .

[3]钱婧, 张宇丹.管理与服务并行——对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思考及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6) .

秘书学专业的 篇6

一、公文写作的准确性要求教学的细化

公文承载责任的巨大要求其写作的准确。公文作为传达事务的文书必须要求其表达的准确性。这就要求无论多少个公文的阅读者,心中的“哈姆雷特”必须是一致的。

首先,公文的用语须准确。要做到语言的准确看似容易,但对于初学公文写作的同学而言可谓步步艰辛,经常会因为一个词而苦思半天。我国的文字从原始社会的甲骨文发展到今天,文字的含义不断丰富也不断变更。如果没有扎实的语言功底,那么很容易用错词。要做到语言的准确性应使用现代汉语的标准语,不能使用方言、土语以及网络上的流行语。如:东北的“唠嗑”、北京的“侃大山”、山东的“拉呱”、四川的“摆龙门阵”等等都是聊天的意思,可是因为地域的差异表达截然不同。还有一些纯粹的网络语,如“神马”、“任性”、“萌萌哒”等这些词完全不能运用到公文中。公文中如果出现类似的语言会直接影响公文的阅读以及其严肃性。

除此之外,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也是公文写作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标点符号的运用是为了帮助人们区分句子的结构和语气。往往一点之差就会造成理解的千里之谬。如:曾经某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所发的通知里有这样一句话:“高中毕业生由省招委负责分配600名初中毕业生由市招委负责分配。”此句话由于没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以致读者就完全不清楚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如果在“600名”之后加一逗号,则这“600名”指的是“高中毕业生”。如果在“600名”之前加一逗号,则这是指的“初中毕业生”。

公文写作的准确性要求教师讲授公文时须细致。很多公文教学的老师通常把某类公文写作的格式告诉学生,几部分构成,然后这种公文的讲授也就到此为止。如果忽略语言的细微差异,那么就容易造成学生以后在写作的过程中不太注重语词色彩、词义轻重的辨别。如写上行文时,由于发送者是上级,用词应谦恭,但又不能阿谀奉承;写下行文时,用语则应该准确、平和,不能让下级产生歧义、无从下手;写平行文时,用语应谦和,不能出现命令的口吻。如果教师在讲课时忽略这些重要的细节,而学生把这种“忽略”和粗枝大叶的写作方式形成一种习惯后,他们以后在工作中写作时就容易犯错。因此,教师在教授公文写作时必须细化,对于一些公文种惯用词语和常用词语应该具体地讲清它们的意义和区别,而且教师也应该时常关注标点符号的用法。

二、公文体式的规范性决定了教学的严谨

公文在工作中涉猎的范围很广,这就要求公文具有规范的体式。很多人认为公文是一种教条的写作方式。这种说法虽带有偏见,但也确实说明了公文的一大特点:体式规范、程式化。它从版头、主体、版记到字体、装订等都有固定格式,甚至公文的具体内容也有严格规定。如:通知的写作一般由理由、事项组成;通报的写作除理由、事项以外还得提要求或希望;报告和请示虽都是上行文,但是其分工不同,在写作时应该注意什么等等这些都是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除此以外,公文中的人名、地名怎么写,怎样使用规范的计量单位,数字在文中的运用,乃至落款等都有规定。

在高校里,很多教授公文的老师是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他们并没有实际地参与行政工作,并且这些教师深受文学的熏陶,他们的思想里比较崇尚自由、发散、感悟。如果有的教师没有更准确地对公文教学进行定位,那么课堂上难免出现多元、甚至有争议的讲解。这不仅会造成学生的疑惑,更会让学生深感困惑。所以,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稳定立场,用心地站在公文写作的角度,严格按照最新的公文条例的规定,从整体的格式到每个标点符号的运用都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学生才能在严谨的教学环境中打下公文写作的坚实基础。

三、公文的实用性决定了教学须注重实践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工作、生活中的实用文章。这道出了社会的现实状况:中文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应聘工作岗位时,如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的行政岗位或进入企业工作,工作单位都会进行行政职能的测试,其中一个大的板块就是实用文章的写作。

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一定要让学生写,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感受到平时不以为然的、看起来短短几句话的公文一旦写起来却步履维艰,老师也才知道学生的问题所在,也才会发现教师习以为常的知识学生却不一定理解。如我在讲完通知的写作后,让学生根据材料写一篇通知。在我看来,他们写一篇普通的通知很简单。然而令我惊讶的是:除却那些措辞的问题,在他们所写的通知中,有几个同学格式都出了问题,比如:有的标题前面空四格,并没置于页面的中间;有的主送单位还刻意空两格;有的同学的时间落款还是用汉字。总之,很多我没想到的问题却出现了。如果老师不加以重视,不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那么学生以后在工作中写作公文就会出现诸多问题。所以,只有真正地让学生实践,教学有反馈,才会发现问题所在,从而更好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摘要:古往今来,公文都承载着传递信息的使命。然而,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发现格式不规范、语意有歧义等问题的公文。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公文的写作特点严谨、规范、实事求是地进行教学。

关键词:准确,细致,规范,严谨,实践

注释

秘书学专业的 篇7

2009年学术年会的开幕式于7月22日上午在北京市丰台区燕丰饭店举行。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处处长林宇,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王革、办公室主任沙玉梅等应邀出席了开幕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出席开幕式的领导有:顾问范立荣, 会长王世红, 第一副会长郭长宇, 副会长兼秘书长郝银奎, 副会长路振文、张丽俐、杨继昭、张文良, 常务副秘书长王振祥, 副秘书长刁侃等。开幕式由第一副会长郭长宇主持, 会长王世红致开幕词。

在开幕式上, 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处处长林宇、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王革做了重要讲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顾问、前任会长范立荣做了题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华诞, 秘书教育科学创新与发展》的报告。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发起创办于1982年, 成立于1990年, 原称“中国高教学会秘书学会”, 为!!国家二级学会。经过全国性社会团体清理整顿工作以后, 于2004年正式更名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 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所属的学科专业委员会, 是我国秘书学界迄今唯一的全国性学术团体。举办“学术年会”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一年一度的主要学术活动。

上一篇:小学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论文下一篇:接触网施工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