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策略举隅

2024-10-21

班级管理策略举隅(精选3篇)

班级管理策略举隅 篇1

“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方法太少”。为了有效管理班级,笔者积极寻求策略,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和谐发展的班集体。

策略一:与其言传,不如身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中国教育家)

人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对学生而言,教师是最直接、最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在与学生共同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的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如果班主任能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案例]学期一开始,学校举行常规性的“开门红竞赛”。其中一项是“班级生物角”评比。看着教室门口干枯的花草,我什么也没说,默默地把它们整理干净。第二天,我把家里长势良好的兰花、杜鹃、文竹搬到班级,还在花草市场买了绿萝、仙客来等品种。同学们见教室外的走廊一下子增添这么多五颜六色的花草欣喜不已,驻足观看。我抓住时机对他们说:“同学们,班级是我们共同的家庭。作为你们的班主任,我就是一家之长。班级的事是大家的事,更是我的事。吴老师为班级献花,这是义不容辞的事情。如果你也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家庭,一定也会参与进来的。”我没有明确要求每人献一盆花,但我希望在我的带动下,他们能以最合适的方式参与班级的管理。第二天,有一位同学从家里拿来了一盆吊兰。我把它命名为“爱心兰”,奖励他为班中的第一位“护花使者”。我还制作了一张标签,上面写上该花的“学名”“习性”“昵称”及“护花使者”。好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第二天,居然有十多盆花摆在了走廊上,我不厌其烦,查阅资料,贴上标签。在教给孩子花草知识的同时,我更是结合每种花草的特点或是每盆花草背后的故事,给予启迪。“谦虚藤”“向上竹”“满园红”,一个个美好的昵称,既是我寄予孩子的期望,更成为孩子美好的追求。而责任到人,用心管护,则成为孩子们自觉的行为。两个多月过去,教室前的走廊风景依然如旧,“我与花儿同成长”成为班级中第一张亮丽的名片。

[启示]班主任是学生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班主任的身教更具有无声性、示范性、引导性。班主任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

策略二:与其打击,不如激励

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第斯多惠(德国教育家)

情感激励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班主任也要学会情感激励。少批评,多鼓励,加强沟通,互相交流,这都是情感激励的重要内容。在情感激励中,语言表达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同样一件事,是关心询问,还是训斥指责,其效果迥然不同。积极向上的激励性语言,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案例]九月底,学校举行“迎国庆,贺神七”黑板报比赛。尽管我在内容查找、版面设计等方面花了时间,但由于班级中缺少书画能手,结果我们班无缘名次。早会课后回到教室,同学们一个个耷拉着脑袋,显得士气不振。这可是教育的好时机。我兴奋地对大家说:“看到大家沮丧的样子,我很高兴。”同学听我这么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是比赛就有胜败。这次比赛,出黑板报的同学积极参加、尽心尽力,我很高兴,因为你们能把班级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这次黑板报,与过去相比有了进步,我很高兴,说明你们在成长;今天,你们很沮丧,我很高兴,因为我知道你们渴望成功。只要你们有成功的欲望,吴老师愿做助推器。下周有个“科技——人类的福音”演讲比赛,如果你们想好好表现,吴老师将尽最大努力支持你们,如果你们不想表现,我也乐得轻松。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老师,让李银去吧,她课文朗读得不错。”“调皮蛋”丰说道。

“那要看李银愿不愿意。”我说道。

“李银,你答应呀!”同桌推推她说。

“那我试试吧!”李银小声说。

“李银,你既然答应下来,可一定要全力以赴。因为你不仅代表着你自己,你更代表着我们整个班集体。”我义正词严地说道。

“我答应!”李银响亮地说。

“好,稿件由我负责,指导由我负责。但你必须背得流利,照我的要求去做。咱们一起努力,争取去拿个奖来,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我为李银鼓劲。

事后,我查找资料,很用心地写了一篇《科技,助神七飞天》的稿子。写完后,屡读屡改,屡改屡读,直到满意为止。

所谓熟能生巧。我首先要求李银把稿子背得熟瓜烂熟,这样至少不会在台上出洋相。我的认真,换来了李银的一丝不苟。没几天,李银就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在此基础上,我在语调、肢体语言等方面一一示范。李银的确是块好料,稍一雕琢,就心领意会。比赛那天,我让她穿上最漂亮的衣服,稍稍化妆,增加她的信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无论是稿件的质量,还是演讲的技巧,都博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李银成功了,班级获奖了,同学沸腾了。

[启示]给点阳光就灿烂。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点燃生命的激情,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策略三:与其苦教,不如唤醒

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雅斯贝尔斯(德国教育家)

要带好一个班级,光培养几个“尖子生”是不行的。只有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注重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能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对于学困生,大多数老师采用的是“疲劳战术”——中午补、放学补,期望达到“勤能补拙“的效果。而事实上这样做往往收效甚微。因为真正由智力障碍造成的学困生不多,更多的是人格障碍。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学困生,我们需要走近他、了解他、找到那根能拨动心灵的弦。

[案例]班中有个叫斌的男同学,他的作业总是交不上。每次催他,一会儿说本子找不到,一会儿说忘在家里。翻开记载作业的家校联系本,里面一片空白。每次给他补课,总感觉鸭背上浇水——淋不进。为了展开有效的教育,我去他家家访。想不到的是,他妈妈是一个左手两个手指缺损的残疾人(被冲床压碎后截了肢)。他爸爸在外县市工作,一星期回来一次。接送、照顾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他妈妈身上。由于长期单亲教育,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对母亲呼来唤去,根本不听母亲的劝告。我就决定从这事入手,去拨一拨那根我期望中的心灵之弦。

倚在走廊前的栏杆上,我和他聊着:“真没想到,你妈妈出了这样的事,我想那是她心中永远的痛。从你家离开,吴老师一直在想,我怎样做,才能帮助你们。思来想去,我觉得你妈妈最渴望的无非就是你的进步、你的成才。可你上课不听,作业不做,考试不佳,这怎么能抚平她心中的伤痛呢?”

“老师,我上课不举手,那是怕回答错了,人家笑话我;有的作业我不会做,就交不了;考试成绩我一直不好,没及格过……”他无奈地说道。

“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都不出错了,还要老师干什么?作业不会,可以问老师、问同学。只要上课听好了,作业完成了,成绩一定会提高的。为了你妈妈,咱们一起努力,怎么样?”我摸着他的头,眼中充满了期待。他使劲点点头,抿抿嘴,竭力忍住打转的泪珠。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欣喜地发现斌进步了:上课举手积极了,作业及时完成的次数多了,成绩已经接近及格线了。有一次,我在校门口碰到他妈妈。她一脸喜悦地对我说:“吴老师,不知为什么?斌斌现在好像一下子懂事了不少。”我笑着对他说:“斌斌妈妈,你会看到一个更懂事的孩子的。”

[启示]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教育的潜力也是无限的,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蒙昧的双眼带来光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

策略四:与其堵截,不如疏导

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他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如果从源头上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趋向,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

——洛克(英国教育家)

著名的“木桶理论”表明: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由最长的那块板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那块板决定的。同样,一个班级是否优秀,并不是由尖子生决定的,而是由那些问题学生决定的。如果我们不能把木桶的短板加高,木桶永远只能是“半瓶子醋”;如果我们不能根据那些问题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班级很可能是“马蜂窝”。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转变问题学生。

[案例]开学不久,我就发现松是一位有自虐加暴力行为的男生,稍不如意就对骂、撒泼,扯自己的头发,挖自己的脸。有一次因为数学作业没完成,松受不了老师的批评,在课堂上放声大哭,掀翻桌子,使得老师无法上课,只得回办公室生闷气。我走进教室,让学生放声朗读课文,在朗朗书声中,我让他尽情哭泣,彻底发泄。然后蹲下来,适时地递上餐巾纸、递上书本,让课堂恢复平静。课后,我让他给掀翻的桌子钉钉子,然后再拔出来。在反复钉、拔之后,桌腿上满是窟窿。我指着一个个窟窿对他说:“这些钉子你钉进去后,虽然马上拔了出来,但是你看,还是留下了这么多可怕的窟窿。同样的道理:当你向别人发过脾气,你的言语就像这些钉孔一样,会在人们的心灵中留下疤痕。你这样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了某人的身体,然后再拔出来。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伤口都会永远存在。其实,口头上对别人造成的伤害与肉体的伤害没什么两样。”他听着听着,脸色变了,头也低了,眼眶湿润了,但他竭力忍着,没有再像以前那样,因受不了委屈而大声哭泣。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采用“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策略,只智斗,不硬攻,因势利导,情感沟通,使他的自虐和暴躁行为慢慢得以纠正。

[启示]顽皮生,需爱心,贵在诚,妙在导。只有变堵截为疏导,用真诚看待症结点,用智慧化解矛盾点,用爱心扶植起步点,才能让孤寂的灵魂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

班级管理策略举隅 篇2

摘 要:小学阶段中高年级习作教学是重点,三年级如何引领学生入门是关键。为此,我们进行了多方面探讨、实践。总结成如下两点:习作与生活结合、找准切入点,降低单元习作难度,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习作与教学结合,立足文本,多方面训练,加强语言积累。

关键词:立足文本;多方训练;加强积累;降低难度;培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作文有这样的要求:“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的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是起步阶段,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由写几句话到写一篇完整的习作是一个质的飞跃,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这时候许多学生会产生畏惧感。如何能够让学生顺利地过渡,愉快地表达,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学主攻的课题。

一、找准切入点,降低单元习作难度,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让三年级的孩子写上几百字的习作,无异于建造高楼大厦,使人望而却步!要想让孩子乐写,首先要排除学生对习作的畏难心理,让孩子懂得“习作”其实很简单,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三年级每个单元习作的内容和角度都不同,每个学生的基础和经历也不尽相同,对习作的理解和把握也会有很大差距。内容的宽泛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但也会让学生产生无从下手的感觉。所以,每篇习作要选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降低习作的难度,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产生成就感,从而培养他们的兴趣。

三、四年级的孩子也是开发想象力的最佳时期,给孩子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每篇习作的指导我都会找一个基础的切入点,给出习作的思路、可写的内容,按照习作的要求自由发挥。

二、立足文本,多方面训练,加强语言积累

学生学语文,最终的目的是要学会语言的运用,习作便是我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之一。而这样的教学仅凭每个学期八次的习作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将其渗透到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堂当中。因为课堂教学是我们教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渠道。而入选教材的内容通常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对学生在习作上有一定的引领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点,设计多样的练笔,抓准训练点,加强语言表达、习作内容及形式方面的训练。为学生架设桥梁,让他们愉快地走好写作第一步。

1.仿写

(1)短语的仿写:学生要写好文章,就要从这一字、一词、一句练起。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写出的东西比较空洞、笼统、不够具体。所以,短语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会区分的、地、得并能够运用更是重点。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抓住这样的一些典型例子引导学生区分并仿写短语。比如《槐乡的孩子》一文中就有这样一些典型的短语:淡淡的清香、勤劳的孩子、快乐的歌声、甜蜜的微笑、轻轻地飘动、热得吐着舌头、热得不知如何是好等。出示这些词语让学生读,然后总结规律再仿说。带“的”、“地”的短语重点想表达后面的词语,“的”后面通常用一个名词,而“地”后面通常是一个表示动作的动词。带“得”的短语重点要表达前面的词语。后面是补充说明前面这个词语的。学生明白了这些,再仿说就容易多了。

(2)句子的仿写:一些特殊的句式对于准确地表达意思、增强文章的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写景的文章语言都非常优美,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排比等句式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让人流连忘返。像《花钟》一课中第一段的描写,同一种花开的姿态,作者却运用了不同的拟人句式,避免了语言的单调,足见作者的语言表达功底,这也正是我们的学生应该学习的。多做些这样的句式训练,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想象也会越来越丰富,表达时自然也就会有话可说。再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一文中的比喻句式也都非常地恰当、贴切,值得好好地品味与学习。

(3)片断的仿写:有了短语、句式训练的基础,再学会段的描写,连段成篇,习作就容易多了。三年级的课文当中有许多总分段落值得学生借鉴,像《秋天的雨》、《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富饶的西沙群岛》、《香港,璀璨的明珠》等文章中都很好地运用了总分的方式构段。每次接触到这样的段落就让学生尝试仿写,慢慢地学生就会掌握这些方法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三年级上学期课本中的对话描写以《我不能失信》《找骆驼》《陶罐和铁罐》三篇文章比较突出。《我不能失信》一文中,我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对话的仿写,以了解对话的四种形式。而在讲述《找骆驼》一文时则让学生给文中的对话添加适当的提示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对话的写法。讲述《陶罐和铁罐》一文时则让学生进行提示语变换位置的练习。这样举一反三,逐步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文章结构的仿写:文章结构的仿写主要是指写景的文章,像三年级上册课本中的《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这三篇写景的文章中都用了总分总的方式来写。这样的仿写对学生学习写景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续写

续写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像《小摄影师》一课,我在讲课时就让学生进行了续写,在讲述完《我不能失信》一课后,再让学生对自己的对话续写进行改写,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学到的方法。

3.扩写

课文中常常会有许多的留白,让学生进行适当地想象并补充,可以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n文。如《灰雀》一课,在“‘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他接着又是如何做的呢?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去丰富这部分的内容。再如:《掌声》一课中写了掌声带给英子的变化,两次鼓励的掌声在她当时内心掀起了什么波澜,课文没有直接点明,可以让学生进行想象扩充。

班级路队管理方法策略 篇3

这究竟该怎么办呢?如果还是像以前一样光喊破嗓门批评教育,那样是收效甚微的。我渐渐明白,即便走路这样的小事,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一、上好主题班会,明确站好路队意义。

针对路队乱,没有队形这一现象。我认为这是孩子们没有认识到站好路队的重要性。于是,我就专门召开了《如何走好路队》《我的路队我负责》等主题班会。在班会中,我在告诉学生们走好路队的要求的同时,更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让孩子们从心底里认识到站好路队的重要。比如:为了让孩子们认识到站好路队的重要,我通过搜集拍摄学校路口交通事故的照片,让孩子们从血淋淋的图片中认识站好路队多么重要。不仅如此,我还给大家讲香港人乘扶梯靠右行,自觉留出紧急通道;坐公交,买汉堡主动排队;街道窄交通却不堵等守规则的故事。还结合中国人在泰姬陵随地大小便引起国际热议的事件,让孩子们真正意识到,站好路队体现个人素质,站好路队彰显班级风貌。让孩子们将站好路队内化为自觉自愿的行为。

二、选好路队长,积极发挥路队长的作用。

面对路队没有老师监管散队、吼叫、不服管教的情况。我改变了以前每个路队只设置一个路队长监管的办法,每个路队选派一正、两副三名路队长。一个副路队长在前举旗,负责正确、安全地引路;另一个副路队长在后,管理好路队的队形;正路队长对路队中同学们的不良表现,提出警告制止,若有严重违纪现象或不服从管理的现象,及时报告老师,及时处理。我们班的郭张正同学活泼好动,自我约束力差,路队上经常交头接耳,随意散队。我经常提醒或批评他,可收效甚微。我想正面激励他是否会有效果?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将他任命为上路队的路队长。没想到一向调皮捣蛋的的他以身作则闭上了嘴巴,并且认真管理起了路队。通过这样设置多名路队长路队纪律有了明显好转。

三、专门训练,提高积极性。

路队纪律倒是好了不少,可是整队的速度却很慢。时常放学铃声响起时,速度快的孩子早已收拾完书包、出门排队,而速度慢的则还不紧不慢地收拾书包。针对部分学生整理书包慢、站队速度慢的现象,在周会课上教给大家整理书包的方法,告诉大家小妙招:每一科作业布置完顺手把作业放在书包里,尤其是日记本发下就将其放在书包里。平时的站队中限定时间进行专门的、反复的训练。并开展路队与路队的比赛,要求在站路队时做到“快”、“静”、“齐”,逐步消除其懒散、懈怠的心理,提高其积极性。

四、积分考核,规范路队纪律。

为了督促孩子们养成每天站好路队的习惯,我将路队管理也列入了小组积分考核中。每周五午写时,我专门抽出时间让路队长汇报一周路队情况。老师也对同学们在路队中的表现做及时的评价。对于积极遵守路队纪律的同学及时表扬、加分奖励。一月进行一总结,并选表现优秀的孩子当选下一月的路队长。学期末,结合学校“安全之星”的评选,学生争当模范,鼓励其做到更好。若有违反纪律者,则相应的进行警告或批评,比如让其站到路队的最后。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相互之间就会严格遵守路队纪律,不会做出违规违纪的事。

上一篇:启动控制下一篇:圆形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