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应急能力

2024-11-07

心理应急能力(共5篇)

心理应急能力 篇1

在危机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如何借用各种心理治疗的手段, 帮助当事人处理迫在眉睫的心理问题, 恢复心理平衡, 重建自信心, 这是现代政府重视公共利益的重要体现, 也是提高政府危机管理绩效水平的重要举措。随着应急管理水平的提高, 各级政府在重视“物质救灾”的同时, 也应认识到“心理救灾”的重要性, 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一、构建心理干预机制是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 由于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新旧观念碰撞激烈, 社会矛盾增多, 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变化明显, 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加剧等, 不可避免地给人们带来大量新的心理问题和精神卫生问题。同时, 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 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 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影响并不仅止于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在对社会生活造成物质破坏的同时, 也会打乱公众的生活节奏, 公众心理也会受到巨大冲击, 会令受灾的群众产生心理障碍, 严重影响公众的心理健康。例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阴影长期挥之不去, 对于身处其中的人们来说, 失去亲人的记忆、家庭的破碎、遭受灾难的惊惶、目睹死亡的恐惧, 永远难以抹去。历史上的数次全球性流感爆发、“非典”疫情、“禽流感”等让熟知的人们仍然心有余悸。公众心理危机是公共安全的隐形杀手, 往往伤人于措手不及之中, 后果极其严重。

心理问题不是单纯个体行为, 它不但是社会结构的重要构成, 更是政府精神发展、精神幸福等文化工程的重要构成。关注心理健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突发性危机事件应对机制中, 心理干预的重要方面, 是对民众进行心理疏导, 缓解心理压力, 避免恐慌。充分认识和合理运用有效的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机制, 可以帮助人们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感, 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绪, 帮助人们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 并学习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策略, 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运行秩序, 重塑政府形象。因此, 应重视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社会效用, 在完善预测预警、指挥协调、财政动员、物资储备、信息披露等常规机制的基础上, 建立和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刻不容缓。希望尽快建立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探索设立与疾病控制、法律控制、市场控制部门并列的社会心理疏导部门, 同时组建应急专家库, 一旦发生突发性重大事件, 能够立即派遣专家对重点干预人群展开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 并通过一系列决策稳定社会并动员社会参与危机救治, 尽可能减少由于突发事件或重大灾害诱发的心理危机问题, 避免进一步造成更大的心理伤害, 保证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 促进社会的正常运转。

二、我国应急心理干预机制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后,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 坚持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积极预防和努力减少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经过几年的努力, 以“一案三制” (即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 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一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二是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三是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四是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更加完备;五是应急队伍体系初步形成;六是应急保障能力切实增强。同时也已经加强了灾后心理干预工作。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 (2002年-2010年) 》明确规定:“发生重大灾难后, 当地应进行精神卫生干预, 并展开受灾人群心理应急救援工作, 使重大灾难后受灾人群中50%获得心理救助服务。”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开展重大灾难后受灾人群的心理干预和心理应急救援工作, 评估受灾人群的精神卫生需求, 确定灾后心理卫生干预的重点人群, 提供电话咨询、门诊治疗等危机干预服务”, 为我国灾后心理危机的干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中国的灾后心理干预工作早就开始, 诸如矿难、大火等事件中都有心理干预尝试。中国有据可查的第一例正规心理危机干预在1994年, 新疆克拉玛依火灾发生后, 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专家对伤亡者家属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心理干预。及时的心理疏导对帮助受难者家属走出绝望无助的心态, 最大限度降低灾害的社会负面影响等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002年大连“5·7”空难后,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几位专家为一些遇难者家属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 离开大连时, 不少接受过心灵抚慰的遇难者家属心情开始回复平静;在浙江, 2004年台风“云娜”过后, 杭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心理医生紧急赶赴灾区, 11天时间内夜以继日干预了400多位灾民;2008年的抗震救灾中, 心理干预让很多灾民和救助者走出了地震恐惧和失去亲人的悲痛……

从近年来看, 中国社会心理干预已经引起了各省各地区的普遍关注, 2006年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作为广东省首个试点单位, 开始对火灾、车祸等造成重大伤亡的天灾人祸, 或公共卫生事件中受灾者本人及家属提供心理应急救援工作, 包括评估受灾人群精神卫生需求, 确定灾后精神卫生干预的重点人群, 提供现场心理疏导、电话咨询、门诊治疗等多种危机干预工作。南京“灾后心理急救队”已经在南京市红十字会成立, 这是国内红十字会系统的第一个“灾后心理急救队”, 也是国内首个针对灾后“心理救援”的社会公益型的志愿者组织。今后, 一旦出现突发公共事件, 在允许的情况下, “心理急救队”的专家和志愿者将进入救援现场, 给当事人或相关人员及时提供心理支持。2004年12月23日, 心理干预中心在深圳康宁医院成立, 专门为心理疾病患者提供心理救援。目前, 该中心已着手建立全市心理危机救助的联动网络, 成立全程跟踪干预、反应快速的专业队伍。2000年杭州市政府批准成立“杭州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 赋予中心的职能是, 开展心理危机的监测和研究, 提供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的社会服务, 承担社会宣传、临床服务和专业人员培训等工作。目前, 北京、上海等地也都已建立各种心理干预机构, 同时允许公民可以通过自考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 为公众进行服务。

然而, 我国的心理干预机制很不完善, 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网络并未形成, 力量仍很单薄。造成一个突出的现实是, 当前我国的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大多是在出现问题后被动参与, 而主动干预的极少。而且每次指挥灾后救援工作内容主要是捐款捐物, 忽视对灾难群众心理的安慰和辅导, 心理应急救援没有列入救灾范围。另外心理干预方面专业人才匮乏, 满足不了救助需要, 公众的认知度也不高, 许多人还把心理问题当成精神病, 拒绝治疗, 使得灾后心理干预发展缓慢。

三、构建应急心理干预机制的建议

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人们由于自身或外界的变化致使心灵失去平衡, 又无力依靠自己在短期内恢复常态时, 便会出现心理危机。心理疾病一旦得不到及时的疏导, 轻者将导致神经衰弱, 重者将可能导致抑郁症或神经分裂等精神疾病。所谓应急心理干预机制, 是指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过程以及之后借用各种心理治疗手段, 帮助当事人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恢复心理平衡, 安全度过重大打击后的危险期, 以缓和当事人内心的恐惧、紧张感;使之思想和情绪恢复到一种理性或较为理性状态的一种社会应对机制。要建立和完善这一机制, 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积极进行心理干预立法。

近几年, 我国已相继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法律法规60多部, 基本建立了以宪法为依据、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核心、以相关单项法律法规为配套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但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有的心理救助方面的立法, 在我国却是空白, 我国是少数没有为心理援助立法的国家之一。当前存在的心理干预机制不完善的核心的问题是没有把心理救灾纳入救灾预警机制, 导致心理干预与救灾不能同步进行。如今, 能否有效处理心理危机, 已经成为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社会和谐的新标志。当务之急是进行心理干预方面立法, 从法律上确定心理干预的必要性。

2. 加强心理干预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 精神科医生在我国仅有不到1.5万名, 而在这些医生中, 掌握危机干预专业知识的还不足, 相对于平均每年2亿以上受到各种危机事件影响的人群, 能直接提供的服务十分有限。今后, 心理干预人才队伍应按照以下不同层次和任务组建:一是社会心理干预专家咨询委员会。其任务是参与心理社会干预决策和进行专业队伍的组织、领导工作。二是具备进行心理社会干预督导及培训资格的人员。其任务是在平时对心理卫生人员进行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等方面的培训, 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 组织专业人员, 并进行专业督导。三是接受过相关培训, 具有心理学或精神病学知识, 可以进行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和创伤治疗的专业人员。其任务是在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时参与心理社会干预工作, 并指导准专业人员工作。四是接受过一定培训, 具有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一般知识, 可以进行危机时期热线服务或社区服务的准专业人员。其任务是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执行热线及社区心理卫生服务。通过广泛建立社区服务网络, 让所有具有心理危机的人都能得到及时疏导。

3. 制定明确统一的心理干预操作程序。

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 可遵循如下六个步骤进行。一是明确问题。从受害者角度确定心理危机问题, 这一步特别需要使用倾听技术。二是保证受害者安全。把受害者对自己和他人的生理和心理伤害降低到最小的可能性。三是强调与受害者进行沟通与交流, 积极、无条件地接纳受害者。四是提出并验证应对危机的变通方式。大多数受害者会认为已经无路可走, 专业工作者要帮助受害者了解更多问题解决的方式和途径, 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采用各种积极应对方式, 使用建设性的思维方式, 最终确定能现实处理其境遇的适当选择。五是制定计划。在制定计划时, 要充分考虑到受害者的自控能力和自觉性, 与受害者共同制定行动计划以克服其情绪失衡状态。六是获得承诺。回顾有关计划和行动方案, 并从受害者那里得到诚实、直接的承诺, 以便受害者能够坚持实施为其制定的社会心理干预方案。

4. 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紧急信息的传播工作。

在灾难中, 长期处于潜在未知危险中的人, 会因可能接近危险和缺乏可靠的信息而担惊受怕, 很大程度上, 这些人缺乏可靠信息造成的不确定感比实际灾难带来的恐惧会引起更多的心理损害。在紧急情况下, 受灾人群需要医疗援助和心理支持, 此时公共信息和社会心理的大众传媒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信息源的可靠性决定了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否有效地采取缓解措施, 公众信息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公众的态度和知识。政府是信息的最大拥有者和处理信息的主体, 应积极发挥媒介 (主要有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 作为心理干预主渠道的作用, 通过宣传和教育, 让公众对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危机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突发性事件发生后, 针对公众的恐慌心理, 媒介要与各社会机构联合, 开展冷静、克制、理性的报道, 进行舆论引导, 加大宣传干预力度, 鼓舞人们增强战胜危机的信心, 防止大规模的社会心理恐慌, 增强社会的安定。

5. 建立和完善强大的心理干预社会支持系统。

目前, 运用心理科学的有关知识指导处理突发事件,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 这方面的建设还很薄弱, 亟待重视和大力发展, 包括尽快实现心理卫生立法、建立临床心理工作者的执业资格制度、设置医学院校精神医学和临床心理学课程、改革现行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制度等等。在我国, 不少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人都是由普通医生、精神科医生甚至政工干部转行的, 不能完全适应现实需要。因此, 要建立以专门的心理卫生机构为龙头, 由心理专家委员会、综合性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学校及其他社会组织开设的心理治疗机构和咨询中心等组成的心理卫生整体网络, 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 引导公众增强社会认知, 消除社会偏见, 使人们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遇到心理问题时采取适当的调适治疗方式, 为个体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政府应在政策上大力支持, 为解决心理问题创造机会, 努力作为。

6. 加强危机教育, 培育良好的人格。

危机作为一种极端的冲突状态, 对于某个具体的个人或组织来说又不是经常发生的, 所以人们对危机的特点、严重危害, 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危机感到陌生, 在危机中往往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 无以应对。面对同样一件事情, 因个人的心理、经验等的差异, 有些人是积极关注, 有些人情绪焦虑, 有些人消极逃避, 大家的反应并不一样。但通过相关知识的了解后, 公众的情绪就会趋于一致, 社会心理反应就表现平静了。“禽流感”刚出现的时候, 因为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是很多, 很多人确实回避过吃鸡蛋, 但是随着对这件事情的逐渐了解和专业知识的增多, 慢慢就减少了排斥心理。危机教育水平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成熟度, 因此, 必须对人们进行处理危机知识的教育, 加强思想修养, 提高认识水平, 使人们了解危机事件的严重危害性, 并应用适当的危机心理干预方法, 帮助人们学会如何应对危机、提高自身处理危机的能力, 有效地预防和应对危机, 克服或减少危机给人们带来的损害。

摘要:构建心理干预机制是完善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政府在重视“物质救灾”的同时, 更要认识到“心理救灾”的重要性, 要逐步在心理干预立法、心理救助人才培养、社会支持系统完善、信息传播、危机教育、心理干预制度及程序健全等方面加强心理干预机制建设。

关键词:应急管理,心理干预,建议

参考文献

[1].华建敏.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几个问题[N].人民日报, 2007.12.27

[2].张维平.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机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 2006 (4)

心理应急能力 篇2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处理突发心理危机事件,避免造成的更大的伤害;解决心理危机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群体或个体危机消除,恢复常态。

二、心理危机干预组成人员:主管领导、班主任、心理老师、校医、校警、司机、心理社团成员等。

三、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工:

1、主管领导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

3、心理老师现场疏导、干预,避免极端心理行为。

4、校医现场处理可能的躯体病患及伤害。

5、校警维持秩序。

6、司机保证交通。

7、心理社团成员辅助开展工作。

8、干预结束后观察和随访。

四、心理危机干预的程序:

1、心理危机发生后,班主任与心理社团成员应在第一时间通知主管领导。

2、主管领导通知心理老师、校医、校警、司机等相关人员到达现场。

3、按照分工迅速展开工作。

五、心理危机干预的注意事项:

1、危机瞬间发生,决策很重要,所有成员应绝对服从领导安排,避免拖延导致不良后果。

心理应急能力 篇3

【关键词】应急体系 应急管理 应急演练

四川家益石油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西南油气田公司属后勤辅助专业,主要担负职工住宅项目建设和前期物业管理工作。为更好地推进生产建设,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归口管理、信息及时”的应急管理原则,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编制通则》有关管理规定,围绕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认真做好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并把应急处置工作与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突发事件风险结合起来、有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为公司的安全穩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合理编制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长期以来,公司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始终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应急管理的全过程中,充分考虑公司所处的房地产开发建设的高危行业特点,强化各项预案在生产实际中的适用性,如:开展了建设项目、自然灾害、火灾事故、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各类风险隐患的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及应急准备和响应等工作。并从实际出发,合理编制公司应急管理各项突发事件预案中的内容,如:编制目的与编制依据、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与程序、应急响应与应急保障等体系建设内容。为提高各项目等重要基础设施的防灾减灾能力,规范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分布、容纳能力、功能布局和物资配备等建设。搭建了以“总体应急预案为核心,六个专项预案为指导,现场处置预案为支撑”的公司应急预案框架体系。

二、持续改进、使应急预案更具实效性

依据《西南油气田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家益公司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组织编制了与公司相适应的各类预案简明手册;定期修订了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专项预案、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专项预案、建设项目突发事件专项预案、火灾突发事件专项预案、群体性突发事件专项预案、物管小区突发事件专项预案。

公司针对编制后的各项应急预案全部在公司HSE委员会办公会上进行了分专业评审,会后,通过OA系统广泛征求专业人员和一线员工的意见,力求编制和修改后的各项应急预案及简明手册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预案适用范围和事件分级,明确了应急职责、应急响应程序、应急保障等要求,用于指导各项事故事件的响应、救援等应急管理工作。

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员工应急演练处置能力

公司通过各种会议和培训,进一步提升全员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一是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加大应急管理宣传力度,通过网络收看与安全有关的安全警示录和其他单位安全事故的真实录像;利用专栏普及预防、避险和应急知识;开展安全经验分享及一系列安全知识读书活动等。

二是公司与四川省武警总队消防培训基地联合举办了地震避险自救常识培训、火灾应急疏散训练、结绳自救高楼逃生训练、交通事故应急训练、生命急救训练、灭火器准确使用等应急救援培训。有效地提高全员的应急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提升了员工对消防器材和安全设施的掌握熟练程度及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了全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操作技能。

三是公司为检验工程项目总体应急指挥、信息报送、应急救援等程序的可靠性以及检验应急队伍现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公司每半年都开展1次联合应急预案演练或桌面演练,演练内容是根据各专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简明手册内容的要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如:实战性的消防防火紧急避险;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救援桌面演练——物管小区突发暴雨引发地下车库进水;建设项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设项目发生人员高处坠落事件等演练。在模拟场景下,参加人员就部门应急职责结合应急预案进行了口头描述,并接受了现场提问。

四是通过演练加大应急管理理念的宣贯;明确了职责任务,理顺了工作关系,完善了应急机制,加深了相关人员对应急处置程序、应急疏散处理知识了解,提高了应急处置、自救互救等灾害应对和防范风险与事故的能力,使应急程序清晰、具有实战性、指导性、针对性;不断丰富和积累应急处置的经验做法,确保了演练效果。

四、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工作,推进应急体系建设

应急救援是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屏障,应急管理是筑牢这一屏障的基础。应急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的原则,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工作,使应急管理,深入到工程实际的每一个角落,形成完整的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同时,加大应急演练频次,增强对预案的熟练程度,才能发现预案在制定过程中存在哪些缺陷,并能根据具体情况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判断;根据险情和上级要求不断调整应对方案。

总之,只有不断加强应急培训、演练、宣传工作,努力做好应急救援典型案例分析、并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以点带面、采取多种演练形式,促进应急演练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才能推进应急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司应急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HSE管理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汇编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11

2、从推进到提升——企业HSE管理体系建设实践与指导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2.06

心理应急能力 篇4

【关键词】 护理应急演练;提高;护理应急能力

我院护理部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组织开展每半年1次的护理应急“实战”演练。护理部会根据各护理单元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设计临床常见包括火灾、输液过程中出现肺水肿、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心脏骤停、病人误吸窒息、操作过程中发生针刺伤、患者坠床、跌倒、脱管、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突然断电、洗胃机洗胃过程中突然故障等14种护理应急事例,进行了实地演练,通过模拟仿真演练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两年来收到满意的效果,其方法介绍如下:

1 方 法

1.1 护理部针对各护理单元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制定演练计划,确定演练的时间和参观人员。要求选择治疗护理工作相对较少的时间段(一般在下午)进行,每季度1次,其项目、内容、场地与临床实景一致。

1.2 演练采取预设场景的方式进行,结合本护理单元的环境和临床护理工作特点,针对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所表现的特殊反应,由护士根据工作岗位职责,按照护理部制定的各类护理应急突发事件处理流程,进行规范的处置操作演示。

1.3 各护理单元护士长根据护理部制定的演练计划制定本科室演练计划,组织本科护理人员学习护理不良事件相关知识,进行角色分工(如安排模拟患者、模拟家属等),由护士长组织人员自编自导。

1.4 演练结束后,先由本科室护理人员进行自我评价。

1.5 护理部肯定成绩,分析、汇总、反馈应急预案演练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持续改进。

2 演练中的注意事项2

作为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者,必须秉承“三严”(严格的管理、严肃的态度、严谨的作风)理念规范演练过程。

3 演练中常见的问题

3.1 准备用物不齐全,急救操作欠妥当,护士沟通能力不足,不能做到有效评估与宣教。

3.2 个别护士实战演练时不够沉着、冷静,流程不熟练,抢救意识欠佳。

3.3 个别护士应急处理能力差(如医生未到达前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与判断、首要处理措施如CPR、吸氧、建立靜脉通道、心电监护、吸痰措施等不及时、未及时上报总值班等)。

3.4 应急设备不齐全,个别科室无应急灯,遭遇大规模停电时仍用蜡烛,电动吸引器部分科室无储备。

3.5 法律意识弱,遇输血、输液反应未按规章封存并签字。

4 制定整改措施

4.1 不合格者重新确定时间再次演练强化,使程序更加规范、定位配合更加有序,展示一个全面、完整、标准的应急预案演练过程。

4.2 加强护士沟通能力培训,完善住院患者护理评估单、跌倒、压疮评估单及危重症患者风险评估制度,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风险防范,保障患者安。

4.3 各护理单元配备必需的抢救设备,并保持各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4.4 定期进行全院的法律法规培训,对重点应急预案再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遇突发事件按法律法规制度执行。

4.5 敦促所有医护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与职责,学习和改进,弥补差距。

4.6 科室组织认真学习护理应急预案,结合每月院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出贴近临床,科学、规范、实用的演练实施方案和流程。

5 效 果

5.1 充分体现了护理人员的人性化、规范化、实用化的护理理念。

5.2 通过开展演练查找应急预案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改进、完善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适用性;检验参加演练人员的技术操作、制度执行、沟通协调、设备物资准备情况。

5.3 普及应急知识,提高护理人员对应急预案掌握的熟练程度,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5.4 通过模拟演练,大大锻炼了护士面对紧急救援的反应能力及相互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5.5 护士长的应急指挥协调能力明显提升,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抢救配合满意度提高。

5.6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单元急救药品、急救设备安全质量管理合格率提高。

5.7 改变医护人员把演练视为虚假,出现面对设置的突发状况不慌不忙、态度不严肃、操作不规范的现象。

5.8 帮助临床科室真正成功地挽救患者的生命,培养医护人员职业成就感,促使护理人员更加重视护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

6 结 论

通过应急预案演练,可以持续改进和全面提升医院护理管理水平。

7 体 会

开展应急演练是识别和评估护理工作不足的重要手段,应急预案演练有助于培养医护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其对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燕,张海林,吴继云.实施护理应急预案演练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护理管理杂志[J].2007年10期(20).

输电线路应急能力建设的认识 篇5

关键词:输电线路;应急抢修;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9-0134-02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电能传输的重要环节,其安全性关系到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提高其应急能力能够有效地缩短线路停电时间,降低线路故障带来的经济损失。因此,提高输电线路应急能力十分重要。

1 输电线路应急能力的重要性

国内输电线路种类可以按照输电线路的架设形势进行划分,可以分为电缆线路和架空输电线路两种。输电线路中涉及到的器件大致有接地装置、接地引线、杆塔、杆塔基础、绝缘子、金具和导线等。国家对输电线路的保护特别重视,分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中对输电线路的保护进行了规定。

输电线路中原有的电气性能或机械性能等受到损坏,或者是出现带电体和接地体间距离减小引发闪络、接地等不正常运行状态。输电线路事故产生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且线路状况千差万别,这使得线路的维护工作难上加难。在半夜至凌晨时间段中容易发生合成绝缘子的闪络故障,该段时间系统电压较高,集中于直线杆塔,多因鸟展翅高飞或者鸟粪、雷击等造成;而在暴雨天气中,容易出现雷击,大雪无雨天气中可能因为积雪过多导致线路断线;在雨夹雪等冰冷天气条件下,轻负载的线路可能产生覆冰断线故障等。这些故障都很难预测,一旦发生其损失都很大,必须提高线路的应急能力,尽快找到故障点,恢复供电能力。

2 应急抢修管理思想

预防和抢修线路历来是电力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应急抢修必将成为电网发展的趋势,因为它顺应了电网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需求,是新技术、新设备、新的管理理念发展的必然趋势。应急抢修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减少线路故障,减少输电线路检修盲点,最优化线路运行状况,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社会影响力,能够最大化企业利益。

日常的线路检修工作包含日常计划性检修、零星消缺、特殊检修和抢修、大修等工作。要确保输电线路运行安全有备无患,需要做好早期的预警工作。面对突发故障事件时,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向上报告,听取上级的指示做出决策,采取相应的紧急抢修工作。抢修过程中要求抢修人员能够“快刀斩乱麻”,快速处理故障,且处理过程中应该谨记“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这就要求抢修人员要有控制整个事件局面的能力,运筹帷幄,才能防止事态扩展,减少衍生事件。

此外,应急抢修过程中,应该制定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短期到长期的、自然到人为的能够处理各种输电线路突发问题的应急抢修管理体制。要从领导阶层实施,采取充盈的管理指挥。领导阶层要提前制定抢修语言,以固定的程序恢复输电线路正常运行。上级在下达命令的时候,应该明确地指定每一个人员的任务,明确责任范围,保证抢修行动有序,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抢修目标。抢修过程中需要保持信息传递通畅,信息的顺畅流通性能够有效地缩短事件处理的反应时间。抢修过程中合理配置已有资源,是降低抢修成本的基础;抢修前期组织抢修人员共同制定相应的行动指南、策划和后勤等相关具体方案和操作,能够有效地避免人员多余,提高行动质量。

3 应急抢修人员的素质

①应急抢修人员应该合理安排日常工作。现在企业都讲究“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是应急抢修人员,事发突然,其日常生活的规律性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应急抢修规章制度,保证员工的正常生活工作的合理性。抢修人员除了需要完成每天的正常工作外,还需要留有剩余时间应付突发时间,避免应抢修工作强度大而导致人员资源短缺。在每天的日常巡视工作后,要求其对巡视的各个输电线路的路段设备缺陷问题一一向上级汇报,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及时处理,同时要求做好日常的工作记录。管理人员在安排人员的工作岗位时,应该保证留有部分人员为待定应急工作做准备,较好的方式是以一个小组的形式存在,成为应急抢修队伍的主力军,同时兼职辅助日常的琐事工作。一旦有应急事件发生,该小组人员应该立即停止手头工作,赶赴事件现场。而其他工作人员,也应该在手头工作完成后,迅速赶到事件前线。

②应急抢修人员应该熟悉设备情况和相关资料。为了对可能存在的各种线路安全隐患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和对策,要求应急抢修人员熟悉自己所管辖范围内的各种线路设备,包括起止杆塔编号、杆塔类型以及数量,各段线路中的导线、避雷线型号,以及金具、绝缘子等线路附件的性能和型号、数量等。同时,抢修人员应该注意对平时抢修经验的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应急预案,不断提升自身应急抢修能力。

③提高应急演练的培训力度。为了使应急抢修人员熟悉应急反应程序,提高应急事故处理能力,管理者应该加强对应急抢修班人员的应急演练培训力度,这同时能够明确个人的任务职责范围,提高企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应急演练培训内容重点是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基本安全技能和技术的培训、信息与沟通演练、防护与自救能力培训以及特殊情况下的营救能力培训等。同时,应急抢修人员应该根据输电线路事故危险性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结果,对突发事件做好预案,加强对事件预案的演习力度。

4 应急抢修管理建设

①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线路工区的工作人员不仅承担了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维护工作,同时还承担着线路基建施工工程配合的工作。所以,应急抢修组织需要根据工作的内容和时间的不同进行划分,一般可以划分为常态组织和临时组织。常态机构一般需要完成应急事件的预防和相关准备工作,工作重心是制定并且完善相关的应急预案,由工区的主任直接领导工作,一般由生技科归口的管理领导小组组成。常态机构工作中需要对事件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班组应急能力,筹备应急培训演练等工作。发生突发事件以后,要求应急临时班组动态形成,即应急机构可以由单个的单元体的形式组合起来,比如说可以组成运行班组、检修班组和防护班组等,对于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可以派给不同的单元体,这样就构成了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复合体。同时,复合体和单元体应该具有相互一致的组织结构形式,包括常规的决策层、执行层和行动层三层组织结构。

②改进生产管理模式。电力企业应该突破传统的输电线路状态检修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线路状态,应该采取不同的状态检修方法和测试方法。这里,将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重新进行划分,将状态具体的定位到每一段杆塔或者单击杆塔,共分为五个状态。输电线路状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运行人员需要对输电线路进行定时的线路巡视和管理维护,以便掌握线路的最新状态。之后,测试人员将根据现已经掌握的线路的最新真实状态数据,以最新的科技手段对风速、风向和气温等天气状况进行研究,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研究,最终经过对技术的评审工作,可以对各项目的具体检测手段和控制指标体系进行确定,改进传统的检修模式,以局部杆塔定位、定性和定量的状态检修模式为主,逐步取消以单条线路年检修单位为主的检修模式。

③提高输电线路状态检测中心建设力度。输电线路状态对于应急抢修预案制定尤为重要,建设输电线路状态检测中心能够实时查询状态数据,利于状态的分析,能够动态实时显示各段线路的各项技术参数和相关资料。其次,检测中心能够储存各类的检测装置采集到的各类信息,通过数据的整理分析,集中各种有用信息,能够为未来生产决策层的决策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最后,检测中心在应急抢修中还能扮演信息通讯的角色,能够实现和前线信息的互通互动,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迅速地重新安排各种应急资源,实现应急抢修工作的动态应急指挥功能。

④创建快速应急队伍。建立快速应急抢修队伍,要求该队伍人员拥有高超的专业技能,熟悉生产全部流程,这样才能保证突发状态下能够对输电线路故障进行快速的应急抢修工作,并且高质量的完成。同时,需要建设能够储备生产抢修工具、器件的备件库,这需要由后勤保障完成,是保证抢修工作顺利完成不可或缺的部分。

⑤模块化作用工器具。对于不同的应急抢修工种应该按照不同的班组进行模块化管理,每一个班组负责一到两个的抢修工作类型,例如:检修班组可以负责杆塔拉线和拉棒的更换工作,同时负责停电状态下的雷击绝缘子更换工作;带电作业班组负责带电异常物体处理工作和带电更换耐张瓷瓶工作等。如此可以在遇到突发状况时有效地分配任务,做到有的放矢,也能帮助各班组在平时的事故培训演练中找到重点。这也要求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对这些要求更换雷击绝缘子和带电处理异常物等带电处理工作相冲突的时间做出分解,将每一个作业的准备工作进行细分,根据相关的作业指导书,将作业需要的安全工器具进行标准配置、模块化处理。将作业工器具模块化形成若干个小模块,制定专责人员保管,定置管理,这样能够保证在发生应急事故的时候能够快速地取出需要的工器具,以最快的速度赶赴事故现场,尽可能地减少突发事件衍生出其他事件。

5 结 语

输电线路是电力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但是输电线路突发事件是无法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安全第一”思想的指导下,提高应急抢修人员的事件处理能力,改善应急抢修班组的管理工作。提高电力应急能力关键是提高输电线路应急抢修人员的应急能力,这具有十分普遍而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雁威.对输电线路状态检修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3).

[2] 乔强.浅谈输电线路检修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2).

上一篇:四要素说下一篇:公共文化信息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