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信息资源论文(精选12篇)
公共文化信息资源论文 篇1
摘要:对于基层文化辅导工作来讲, 其是服务基层的关键途径, 同时也是指导基层文化发展方向的重要条件, 是增强基层文化建设, 提升民众文化素养, 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构成部分。创建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对于基层的文化从业人员来讲, 既是一次机遇, 同时也是一次挑战。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基层文化辅导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并提出相应改进方法, 目的在于进一步推动文化发展, 丰富百姓的生活。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基层文化辅导,资源整合
我党的第十七届七中全会于2012年11月在北京召开, 其中重点强调了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系统。从而突出了我党对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对于文化馆来讲, 其是建设公共文化系统中的关键内容, 需要全面发挥其功能, 保障好民众的基本文化权利。以下简要分析了基层文化服务的相关内容, 仅供参考。
一、当前基层文化辅导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 基层文化辅导的力量较为薄弱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文明水平的逐步提高, 民众对文化的需求也逐渐趋于专业化、标准化及普遍化。社会中文化的不断发展对基层的文化辅导工作有着更多的需求, 为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但是, 很多文化馆依旧沿用以往的工作模式, 文化辅导工作以无法适应当前发展需求, 落后于社会发展。如果仅依靠文化馆当前的工作人员进行辅导工作, 很难完成任务, 无法满足社会对文化的需要。
(二) 基层文化辅导的专业水平相对较低
当前, 基层文化辅导团队的业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其一, 业务从业人员趋于老龄化发展。因为多种原因, 很多文化馆长时间没有接纳新人, 一些年轻的、专业技能熟练、文化素养较高的干部无法参与到文化辅导团队中;其二, 从业人员的学历较低, 专业技能相对薄弱, 无法胜任当前基层文化辅导工作;其三, 基层部门中行政管理人员、业务从业人员及文化骨干的自身素养有待提升。相反, 很多地方的社区文化较为闲散, 没有人员进行整合, 严重浪费了资源。所以, 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对资源进行整合、开发, 激励更多社会中的优秀人才加入基层文化辅导的队伍中, 贡献自身的力量。
二、对基层文化的辅导资源进行整合
(一) 激发基层文化爱好者的热情
对于基层的文化爱好者来讲, 其主要包含文艺骨干、民间艺人、自愿者等。他们长时间工作及生活在社区中, 拥有良好的群众文化工作经验及服务基础, 是建设基层文化的精锐力量。基层文化辅导的工作重点就在于让这些人积极的组织民众进行科学、高效、健康、良好的文化活动, 他们不仅作为基层文化的辅导目标, 同时也作为资源开发的人员。例如:在重庆市的某区域文化馆, 就整合了很多文艺骨干, 创建了“文化指导”团队, 有步骤、有规划的对他们进行系统化的培训, 增强了他们的思想观念, 业务能力及综合素养, 再让他们加入基层文化辅助工作中, 就形成扎根基层的文艺辅助团队, 为民众提供文化服务。现今, 已经产生了辅导系统, 提高了基层文化辅导的质量及效率。
(二) 充分发挥文艺骨干的引导与帮助功能
伴随着基层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 民众对精神文化的要求及文艺水平的标准越来越高, 从而为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相关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 同时还可以同周边的高校、大学等进行合作, 尽量为专家、学者创建深入基层的机会, 让他们对基层文化辅导工作进行指导。另外, 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基层文化辅导工作中, 增强他们的实践经历, 从而不仅处理了辅导团队人员老龄化问题, 同时又创建了一致富有能力、高素养的青年辅导团队。
(三) 创建文化艺术培训中心
文化馆应对社会各个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 创建一支以文化馆为领导, 专业人士为骨干, 社会各界业余力量为候补的基层文化辅导团队。并以此为基础, 创建一个覆盖社会艺术培训、基层文化指导、未成年人文化辅导、农民工辅导等内容的文化艺术培训中心, 其主要负责对基层文化的辅导模式及方法进行研究, 编订年度计划、辅导规划, 同时依据真实情况对组织内的成员进行培训。设定专人负责进行联络工作, 及时了解并掌握辅导的进程, 找寻其存在的不足, 并及时对辅导中心进行调整。另外, 应确保辅导团队的专业技能及文化素养, 不断提升民众的文化水平。创建基层人才培养计划, 利用网络技术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从而确保为民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四) 对社会自创的文化活动进行积极引导与帮扶
伴随着基层文化建设的不断进步, 社会内也产生了很多自发的文艺队伍、文艺个人及自创的社戏、文化大院等活动。这些队伍及活动高效的汇集了一些喜爱文艺的人员, 进行健康的文艺活动。例如:在湖南省的施家梁镇施家村, 就有居民自创了农民的合唱团, 在天府镇, 也存在自创的市民艺术队伍。在文化馆获取此信息后, 主动登门为其提供服务, 帮助民众规划活动流程、培训表演人员、编创节目, 进行彩排等。在2011年的农村文化进社区活动中, 他们大显神通, 获取了良好的效果。再例如:在某市的公园、街头, 经常活跃这一些文艺爱好人员, 定期组织一些文化活动, 他们多为该地文化馆中的骨干分子或者社区、街道的民间合唱队伍, 利用他们积极的热情与饱满的态度带动更多民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文化馆对社会自创的文化活动进行引导与帮扶有助于更全面的激发民众参与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 有助于团结民众与基层人民的心, 从而提高基层文化的辅导质量及效率, 丰富民众的业务文化生活。
总而言之, 想要在当前形势下做好基层的文化建设工作, 就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 遵照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需求, 增强整合基层文化辅导资源工作, 创建一支技术能力强、创新能力高的基层文化辅导团队, 为民众提供优质的文化辅导服务, 从而提高辅导质量,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庆国.陈敬良.农村出版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及其评价指标研究[J].现代出版, 2013 (02) .
[2]张良.发展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1 (07) .
[3]何金玉.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以秦安县文化馆为例[J].丝绸之路, 2011 (14) .
公共文化信息资源论文 篇2
2015年信息科在我办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科室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在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下,信息科通过发挥岗位职能,不断创新,提高工作效率,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本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公共资源交易网运行情况
一是 “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在2015年7月6日完成改版并正式上线,新版本的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和《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规范》,符合并实现《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技术规范-第1部分》、《全国政府采购管理交易系统建设总体规划》、《政府采购业务基础数据规范》、《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中要求的所有内容。并且新版本的网站较老版本无论在使用还是外观都有很大的改进,新版网站使用的平面化设计是在当前国内网站中比较先进的做法,并且由于老版本的网站的网页过长鉴于此我们在制作新版的过程中将原本首页的功能集中在同一页面显示让登录网站的用户可以直观的看到网站的各个栏目。同时按照《关于开展政府网站检查整改的紧急通知》的要求我科室/ 8
抓紧丰富网站内容,按照要求整改网站栏目,目前已整改完毕。二是本的信息发布情况,截止2015年12月初公共资源交易网共发布信息24564(增加量9636)条,交易信息共计11944(增加量3452)条,其中建设工程类信息5312(增加量1446)条,政府采购类信息5874(增加量2358)条,土地交易类信息647条(增加量183)条,产权交易类信息79(增加量4)条;截止12月底新版公共资源交易网总访问量达到169万余次,日平均访问量1.2万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们的网站使交易各方可以更公平、公开、公正快捷的获取交易信息。(二)硬件和网络建设维护情况
在硬件和网络维护上做到了定期巡检并且常态化,达到了预防为主、及时排除隐患和处理故障的效果,保障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业务正常开展。2015年在硬件及网络建设方面我们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积极响应鄂尔多斯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智慧城市)项目配合大数据中心工作,将我办新系统直接部署在大数据中心,并与大数据中心协调给我单位新系统提供独享100M的网络带宽,以提高网站、系统的访问速度。
2、原计划为我办中心机房互联网接入带宽为150Mb线路两条,预算27万,经单一来源谈判后以24万的价格,为我单/ 8
位接入300Mb线路两条,节省3万元,网络速度较去年翻倍。
3、完成维保服务的招标工作。
4、由于办公楼内弱电设备已经使用3年多,部分设备老化、故障问题会增多,本年对我科室除了在做好日常巡检和保障工作基础上,还对所有设备进行清理,形成清单,汇编成硬件故障手册,用来在故障二次发生后准确的定位其原因。同时按照楼层将高故障率及老化设备进行统计,并对开评标区监控改造方案进行编写,统一整理预算。
5、硬件维护保障工作
(1)巡检情况:截止十一月底共巡检39次,其中:一月份1次,二月份3次,三月份4次,四月份4次,五月份4次,六月份5次,七月份4次,八月份4次,九月份3次,十月份4次,十一月份3次;
(2)问题及故障:问题共计50次(摄像机文字处理,副楼快球调试,投影仪调试,滤网更换,服务器除尘,五六楼监控除尘,重装系统,电脑打印机等);故障共计10次(六楼评标十快球,机房空调皮带,机房三号机柜电源线烧断,501拾音器电源,空调室外风机清洗等,一楼大屏更换电源,右侧电梯监控的电源改造,监控室大屏拼接器电源,区位码调试矩阵时间,GPS时钟信号线重新布接);(3)停电5次,其中星期天停电3次。(三)新版公共资源交易软件系统开发及运行情况 / 8
2015年由于新版本上线后问题较多需求的采集方式分为与各科室、中心对接会后的“会议纪要”及各科室、中心日常提出的“需求采集表”两种。共组织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系统对接会8次,政府采购交易中心系统对接会3次,土地产权交易中心系统对接会6次,煤炭及矿产资源交易中心系统对接会4次,结算审核中心系统对接会1次,法规监察科系统对接会4次,采集各科室、中心“需求采集表”45份。
建设工程电子交易方面:目前房建市政和水利工程的设计、监理类项目的电子评标系统已经开发完毕,实现了评委网上打分,电子评标报告生成、中标公示推送和资料归档全流程,只差试标后就可上线运行,施工类项目因为评标系统中工程量清单的清标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无法实现,我们将继续根据2013年11月25日发布 《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服务中心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数据接口(XML)测试结果的通报》最终确定的自治区数据接口标准接口,在符合自治区数据标准的基础上,与各造价软件公司共同推进电子清标功能。另外,政府采购交易系统、土地使用权(矿业权)交易和产权交易等网上交易系统运行良好。(四)公共资源交易诚信库建设情况
由于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改版,我们分别6月和8月将原系统内的招投标各方主体迁移至新版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并/ 8
且按照政务公开的有关要求在公共资源交易网对公共资源交易各方主体的名称、经营地址、资质情况等基本信息进行公开,特别是中介机构以名片的形式展示,方便各招标人选择,目前公共资源交易诚信库管理系统安全稳定。截止2015年12月初网上申请会员企业共5743家,正式成为诚信库会员企业3623家。
(五)市旗两级交易平台一体化工作
为顺利推进市旗两级交易平台一体化工作,7月28日康宁副主任带领信息科工作人员、软件公司赴东胜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调研,又于8月5日至7日准旗、达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调研。调研主要内容是了解东胜区、准旗、达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就市旗区一体化建设整体情况,演示电子交易系统功能,培训电子交易系统具体操作,探讨具体业务办理和远程评标建设的需求。同时,邀请旗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户银行代表,就保证金收退相关工作做了探讨和对接,确认旗区网站栏目内容及背景图,对网络、硬件建设提出了要求,现场解决了一些网络和硬件问题。
各旗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配合调研工作,由各交易中心主任组织对接,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探讨。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产权交易软件系统培训学习达到预期目的。网站栏目内容及背景图已确认,东胜区网站于8月10日已上线运/ 8
行,准旗、达旗网站也在9月份正式上线。各旗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互联网、政务网畅通,具备系统软件运行的网络环境。各旗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户银行也愿意承担电子交易系统中要求相关保证金收退的具体工作。
通过对三个旗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调研发现以下问题。一是除东胜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外,其他两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技术人员缺乏,当交易系统发生故障没有现场解决能力。二是达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新场所还未投入使用,开评标室硬件建设工作还不能开展。三是准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评标室已有部分硬件,但还不能满足电子开评标需要。调研期间解决了开标室网络问题,提出了评标室建设建议。8月底,准旗公共资源交易已购置评标计算机,进行布线调试。四是各旗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户银行与江苏国泰新点软件公司保证金收取软件功能对接问题。各旗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户银行各不相同,存在各个银行与江苏国泰新点软件公司对接成本高,沟通困难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在市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办公室与其他四个旗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沟通后,由市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办公室集中统一与江苏国泰新点软件公司对接沟通解决。五是各旗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抽取专家问题。当抽取市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专家库中专家时,每个项目旗区工作人员都需提交市公管办法规科审核才可以抽取,存在工作效率底的问题。与法规科沟通/ 8
后,于8月10日解决。六是远程评标建设问题。东胜区、准旗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已经具备远程评标室和询标室建设场所。9月底东胜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第一个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网上报名及网上开标在市公管办信息科的远程协助下顺利进行。
存在不足
(一)与各科室中心及软件公司沟通工作还不够,还存在不到位的地方;
(二)对新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够,工作上往往凭经验办事,凭以往的工作套路处理问题;
(三)对于业务工作、软件和硬件内可能出现的问题想的不够周密,有些工作不能完美的完成。
二、2016年工作安排
(一)认真领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践行三严三实,推进作风建设,并将之落到实处;
(二)完成市旗两级交易平台一体化交易系统所需设备的采购、调试工作;
(三)完成旗区一体化工作中的旗区远程异地评标,包括市本级及旗区远程评标室的改造及远程异地评标系统的建设工作。/ 8
(四)完成老化设备的采购、更换及评标区监控系统的改造工作;
(五)根据业务受理实际运行情况,完善会员库中会员库诚信体系管理制度和各类项目电子交易管理制度及流程;(六)做好和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和配合工作,做好技术支持和培训工作;
(七)继续加强思想政治和业务理论知识学习,归纳总结工作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八)积极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
公共文化信息资源论文 篇3
关键词:省级公共图书馆 网络信息资源 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250.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4-097-003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y
Zhao Bo (Hangzhou library,Hangzhou,Zhejiang,310003)
Jiao Huimin (NanjingAgriculture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5)
Abstract: The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y is the informational and cultural center of every province.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sperity of the province's cultur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arries on an investigation to the digital resources of 25 provincial libraries websites, then calculates th e types, quantities of these digital resources, and finds that there exists a huge gap between under-developed areas and developed area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To those provincial libraries lack of digital resources, they can make up the shortage of dummy resources by integrating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simply introduces several kinds of patterns of integrating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
Key words: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y; internet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CLC number:G250.73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10)04-097-0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呈爆炸式增长。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可以减少重复信息,消除错误信息,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深化信息服务。很多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展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等,都开辟了学术专题资源导航版块,共同形成了CALIS 的重点学科导航库,为读者提供服务。而公共图书馆网站的数字资源以各种学术数据库和地方文献资源为主,相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项目较少。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是图书馆的重要工作,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可以补充数字资源,丰富数字馆藏。[1 ]
1 网络信息资源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脑的普及,人们对网络的利用越来越广泛,渗透到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信息的形式层出不穷,数量飞速增长,来源多种多样。网络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新型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使用不受时空限制、出版更新快、形式多样、传输复制方便、交互性强及强大的检索功能等特点。广泛的网络信息资源都可以被图书馆加以开发利用,整合之后供读者利用,从而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以下对信息资源的种类、来源、获取方式进行分析。
网络上信息资源种类丰富多样,例如黄页资源,包括学会、大学院系及研究机构等各种组织机构;全文信息资源,包括数据库、电子期刊、研究报告等;参考性的信息资源,包括统计资料、文摘等;多媒体信息资源,包括图像、音频、视频资料等。
网络上信息资源来源广泛,例如政府网站发布的政策性法规、政府档案等;公司发布的商品买卖信息、产品介绍等商情信息;公众服务机构发布的科技信息、广播电视信息、气象资源等;个人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发布的个性化信息,这类信息灵活多样,如现在流行的博客、播客等等。
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一般是免费的,它具有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通过下载保存或者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可以获得。部分资源需要交付一定的费用。通过对网络信息的分析,发现将各种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具有一定的价值,并且是可行的。
2 省级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分析
2.1 省级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概况
数字资源是指所有以电子数据的形式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贮在光、磁等非纸质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资源。它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各种类型的数据库、视频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等。通过对25个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的调查,统计读者可以利用的数字资源类型、数据库数量、特色资源等,进行了如下分析。*(青海、西藏未找到网站,同时未对四个直辖市和港澳台图书馆进行统计。)
(1)读者获取图书馆网站资源方式的分析。首先,各个图书馆都拥有自己的OPAC系统,这些数据对读者是免费开放的。通过OPAC检索,主要查找馆藏文献资源;其次,图书馆购买了学术数据库,主要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数据库。大部分图书馆网站还整合了地方文献资源,建立了特色资源数据库,供读者了解当地历史、民俗等。另外,少数图书馆网站设置了网站链接,提供一些便民服务,如查询天气、地图等。省级图书馆网站主要为读者提供了学术性和地方特色的数字资源,对于论坛和讨论组、深度网页信息等各种网络信息资源难以浏览检索到。网络信息相对于馆藏书刊和学术数据库的内容而言更新快、内容丰富,所以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对虚拟馆藏进行补充是必要的。
(2)学术数据库数量的统计分析。将数据库数量以5为单位,分成5个段,统计省图书馆购买的学术数据库数量(见表1)。
表1 省图书馆购买的学术数据库情况
通过表1可以看到16个省馆购买的学术数据库在6~10个之间,最少的只购买2个数据库,最多的图书馆购买了38个数据库。购买学术数据库最多的省份比最低的省份多30多个数据库,购买数据库多的图书馆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如江苏、浙江等;相对落后地区的省级图书馆网站上只有中国期刊网、万方等大多数图书馆普遍购买的中文数据库。
(3)对图书馆网站上特色资源数据库的统计分析。特色资源数据库主要是将各省的地方文献、历史史料等资源数字化后建立的数据库。研究发现,共有18个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发布了本省的特色资源数据库。数据库内容包括地方志、地方年鉴、革命史资料、旅游资料等等。
根据中图法对我国地区的划分,列出各地区省级公共图书馆学术数据库和地方特色资源库的数量(见表2)。
表2 各地区省图书馆数据库情况
通过表2可以看出,华东地区购买数据库数量最多,建设的特色数据库也最多,主要集中在江苏和浙江两省。省级公共图书馆数据库购买和建设数量与地区经济有直接关系。表2反映了经济发达和经济落后地区之间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
2.2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主要是通过网页链接的形式。比如对国内外图书馆的导航,将这些图书馆名称列表,通过超链接直接进入图书馆的网站。另外,个别网站建立了与常用网站、搜索引擎等的链接。这些内容简单地整合在一个网页内,且被链接的网站数量很少。将网站简单建立链接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意识。
2.3 网络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就是将网络中的有用信息收集、整理、组织、加工,通过建立统一检索平台,实现对网络信息的开发利用,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主要是针对网页本身内容,它强调将同类内容的网页信息集中到一个检索平台。通过对省图书馆现有的数字资源分析,可以看到省级公共图书馆在数字资源类型、数量上存在一定的局限。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图书馆在馆藏上存在巨大的数字鸿沟。对于欠发达地区图书馆来说,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可以适当弥补虚拟馆藏的不足,深化信息服务层次。
3 可借鉴的网络资源整合模式
3.1 学科导航建设
学科导航是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CALIS系统已于2000年着手开展建设学科导航库,并先后两次通过了48个图书馆的207个重点学科导航库的验收,共收录了6万多个重要的学术网站,涉及到的学科达265个。[2 ]可以说我国高校学科导航库建设在CALIS重点学科导航项目的带动下,已初具规模。重点学科网络信息导航库的信息范畴涉及国内外各学科领域的各种学术信息、科研状况、动态信息和综述信息等等。通过收集整理这些网络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检索平台,可以丰富虚拟馆藏。这对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起到了借鉴意义。省级公共图书馆可以借用学科导航的模式,针对本馆中缺乏的数字资源,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建立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平台,实现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服务于读者。
3.2 利用开放存取期刊
开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是这样一种期刊,它通过作者支付论文的同行评议、稿件编辑加工、电子期刊出版等费用,在网上开放存取。读者无需付费,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取这些文章;作者发表论文的费用大多数来自基金项目或研究单位的经费支持。
对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图书馆,在利用自身经费不能保证文献资源的采购和服务的情况下,OA期刊可以免费向所有感兴趣的读者开放阅览或下载。在OA期刊中,有一些确实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可以提供作为课题研究的参考。OA是一个学术信息服务系统,包含多个学术领域的期刊文献,能提供交叉学科的成果信息;OA通过网络传输,方便研究人员随时检索和下载所需的文献;OA都在网上,节省科研人员查找文献的时间;OA是免费检索的。[3 ]省级公共图书馆在整合网络学术型资源时,可以重视对OA期刊的开发利用,通过OA期刊补充数字期刊资源。
3.3 多媒体信息资源整合
多媒体信息是语音、数据、图像、文字等组成的综合信息。这种多种形式的信息媒体综合,往往带给人们最自然、最生动、最有效的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网络多媒体数据库。比如将一些专业学科建立的多媒体库,如将网络上蔬菜学科的音频、视频等信息收集整理规范以后,建立蔬菜学的多媒体库。随着播客技术、网络电视等的出现,很多信息用户通过这些传播方式收看收听新闻。对于这些多媒体网站信息,可以对其进行收集整合,通过添加标签,建立统一检索平台。在对多媒体信息整合时,对于特定网站有知识产权的资源,在利用时应注意版权问题。
4 结语
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整合后的网络信息可能存在虚假性,从而误导读者;网络信息更新速度快,链接失效情况时常出现;网络资源丰富,如何整合最有效的网络资源,提高利用价值;网络版权、网络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等问题。省级公共图书馆应认识到对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针对网络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适合本省图书馆发展的策略和技术路线,发展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工作。总而言之,省级公共图书馆对网络资源的整合,可以丰富虚拟馆藏,深化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在网络时代丰富数字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韦艳芳.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资源服务的障碍与对策[J].图书馆界,2007,(2).
[2]李冬梅等.我国农业高校图书馆学科导航建设现状调查及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06,(6).
[3]解杰兰,邵正荣.开放存取期刊与专业图书馆的文献服务[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6).
档案信息资源公共服务能力探析 篇4
一、档案信息资源公共服务能力的创新理解
1. 档案信息资源的概念阐述。
从档案到信息, 从信息到信息资源, 从档案信息到档案信息资源, 档案信息资源这一概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观点有两个:一是陈永生、田炳珍在其《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其效益研究》中, 深刻论述了档案信息资源论的产生, 提出“认识档案信息资源需要以信息及信息资源概念为基准”, 阐述了“档案”与“信息资源”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更是提出了档案信息成为资源的三大条件, 即有用性、规模性、系统化管理。二是潘连根在《档案信息资源相关概念》一文中明确提出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定义。他认为档案信息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档案信息资源主要是指档案信息内容本身;而广义的档案信息资源则既包括档案信息本身, 又包括有关提供档案信息的设施、设备、组织、人员、资金等其他资源。综合上述两种观点的同时借鉴档案信息论的相关知识, 认为档案信息资源也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档案信息资源是指来源于档案的, 达到一定规模并经过加工处理的有序化、系统化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广义的档案信息资源是指从档案信息转变为档案信息资源这一过程中所有档案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2. 何为公共服务能力。
目前, 学术界对于公共服务能力并没有一个权威的概念。通过百度百科的检索, 我们知道所谓公共服务能力, 简单地说, 就是公共服务主体能否意识到公共服务客体的需求并及时提供公共服务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确切地说, 公共服务能力是指公共服务主体为生产和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以满足公共服务客体的公共服务需求而具备的技能、技术和技巧。还有一种说法是主要针对政府及公务人员来定义公共服务能力, 即公共服务能力就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部门以及公务人员等利用公共资源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其中公共服务提供的主体包括政府、非政府公共部门, 客体是公共资源, 服务对象是社会。
3. 档案信息资源公共服务能力的创新定义。
档案信息是来源于档案的, 达到一定规模并经过加工处理的有序化、系统化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它具备了创造性、规模性、可开发性三大条件, 其最终目的是提供利用, 本质上是一种公共资源。结合关于公共服务能力的表述, 我们得到如下结论:档案信息资源是公共服务主体为满足客体需求而提供的服务产品, 它是公共服务能力效果的直接体现。众所周知, 档案馆既是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存储机构, 同时也是档案信息资源提供利用的主要场所。由此, 笔者认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公共服务能力是指档案信息资源作为公共服务产品, 在档案馆满足利用者信息需求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服务技能、水平和效果。
二、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公共服务能力的必然性
随着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 社会公众的档案信息需求呈现出飞速增长的态势, 对档案信息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客观形势的诸多要求,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公共服务能力已势在必行。
1.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公共服务能力是档案工作转型、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
档案行业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后, 新的档案载体不断涌现, 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技术不断更新, 档案的服务方式不断扩展, 服务内容不断升级。根据数字档案馆和网络服务发展对现代档案工作的要求, 档案馆必须及时转变观念,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全面转变与创新, 才能适应社会的环境变化要求, 使档案工作得到可持续的发展[3]。
2.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公共服务能力是满足公众信息需求飞速增长的重要举措。
如今的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时代, 不论是公共服务机构还是每个普通百姓对档案信息的需求都在不断拓展。可以说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涵盖到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持续增长趋势。社会公众这种日益增长的档案信息需求, 也在客观上要求必须把加强档案信息公共服务能力的建设作为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价值的重要举措, 认真加以落实。
三、提升档案信息资源公共服务能力的实效性探索
现阶段, 档案信息资源正在不断突破传统保密观念和封闭半封闭服务方式的影响, 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公共服务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 但提升档案信息资源的公共服务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从信息资源质量、公共服务意识、公共服务方式这三个方面加以改善。
1. 注重档案信息资源质量建设。
现有的关于“档案信息资源评估”的研究中, 关注更多的是档案信息资源的“量态”。对档案信息资源的“质态”涉足甚少。而决定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往往并不是量, 而是质。档案信息资源的质量是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公共服务的前提保障, 不容忽视, 直接关系到公共服务的最终效果。 (1) 影响档案信息资源质量的因素。市场经济社会, 对于某种产品或服务的评价取决于用户, 产品质量直接影响用户的认同度和满意度。档案信息资源的性质是服务产品, 存在的价值就是被用户所利用。那么对档案资源信息质量的评估, 也应该从用户的角度来进行。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用户来说, 获取及消化所取得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全过程都会影响其对档案信息资源质量的判定和最终的利用效果。因此, 提升档案信息资源公共服务能力的第一步就是站在利用者的角度, 充分考虑档案信息自身的质量、档案信息资源的分布、档案信息资源的生产机构、档案信息资源提供服务的技术手段、利用者的主观评价等众多影响档案信息资源质量的因素。 (2) 档案信息资源质量的评价指标。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评价档案信息资源的质量, 评价指标必须要围绕“效用”来设定, 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动态性。常规的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如下几点。 (1) 可信赖性是指档案信息资源所收录的信息是否满足档案信息的质量要求。 (2) 匹配性是指用户需要的档案信息资源与获取的档案信息资源有多大的匹配度。 (3) 有用性是指用户所获取的档案信息资源对实现其利用目的有多大的帮助。 (4) 及时性, 是指用户获取所需档案信息资源的速度与档案信息资源的更新速度, 能让用户了解掌握最新、最及时的信息的档案信息资源系统。 (5) 便利性, 主要是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组织结构、技术手段、检索途径等方面的评价。 (3) 档案信息资源质量的评价方法。对档案信息资源的质量作出准确评价, 必须以评价指标为基本参照, 可以定性方法为主, 根据不同的指标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可信赖性, 就可以从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权威性、信息加工层次、相关性等方面作出评价;匹配性, 可以从档案信息资源的覆盖率和收录量作出评价;有用性、及时性、便利性、服务质量等指标可用设计问卷调查法、用户评价或打分的形式进行评价。
2. 改变服务意识树立人本理念。
服务意识的转变与创新是提升档案信息资源公共服务能力的思想保证。如果不在观念上解决问题, 就难以在行动上有所作为。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者必须加强公共服务意识, 在档案信息资源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深刻认识档案信息资源公共服务能力重要性的基础上, 突出人在档案信息公共服务中的地位。一方面, 要真正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 把服务对象的需求作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第一需求, 增强主动服务意识, 变单一、被动的服务为超前、主动、全方位的服务, 把档案馆建立成真正的档案信息资源“集散地”和社会公众共享档案信息资源的“目的地”。另一方面,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队伍建设。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轮训机制, 把档案工作人员队伍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更好地满足档案信息资源利用者的服务需求。
3. 建立集中服务机构拓展服务内容与方式。
(1) 建立集中型的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机构。档案信息资源的馆藏容量、利用环境、利用方式和内容是提升档案信息资源的公共服务能力的关键因素。目前, 档案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的因素之一是馆藏档案信息资源贫乏、门类不全, 无法满足社会各界的查询需求。可尝试按照方便有效的原则, 坚持以集聚档案资源为目的, 创新档案接收体制, 将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的专业档案在档案中心进行资源整合、归类和优化, 建设档案信息资源集中保管中心, 真正实现“进一家门查阅”、“盖一个章证明”、“上一个网浏览”的现代化、一体化服务。 (2) 搭建档案公开信息和远程公共服务平台。在服务的内容与方式上, 要紧跟网络通讯技术和数字档案馆发展的步伐, 积极尝试档案信息服务与先进信息技术的进一步结合。搭建公开信息和开放档案远程利用公共服务平台, 让利用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所需的档案信息服务, 逐步实现横跨地域与档案馆际的多样化、便民化档案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江静梅.档案信息资源概念分析[J].兰台世界, 2009 (7) .
[2]孙艳秋.提升公共档案馆信息服务能力的基本措施[J].兰台世界, 2009 (12) .
[3]吕真真.档案信息资源质量评价研究[J].兰台世界, 2009 (8) .
公共文化信息资源论文 篇5
1 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一项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以辽宁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开发区为例,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6家,省级开发区13家,基础设施投入138亿元。多数开发区现已进入产出期,在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上日渐成熟,取得了较好的产出效益,成为当地经济最活跃的区域。然而,公共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面还不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文献采购数量不足。由于受文献购置经费的制约,加之书刊大幅度涨价,致使多年来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未能走出低谷,文献采访的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对经济信息、科技信息等的迫切需求。以辽宁省图书馆和沈阳市图书馆为例,辽宁省图书馆采购中文图书29008种93379册、外文图书1888种2071册、外文期刊335种335册,采购中文图书28163种62953册、外文图书2194种2310册、外文期刊557种560册,其中中文图书种、册增长率分别为 2.91%和 32.58%,外文图书种、册增长率分别为16.21%和11.54%,外文期刊种、册增长率分别为66.27%和67.16%;沈阳市图书馆20采购中文图书16091种36823册、外文期刊9种110册,20采购中文图书15709种26503册、外文期刊10种123册,其中中文图书种、册增长率分别为 2.37%和28.03%,外文期刊种、册增长率分别为11.11%和11.82%。
(2)馆藏文献信息资源质量欠优。许多公共图书馆由于受传统的“重藏轻用”观念的影响,藏书建设质量不高。调查显示,无论藏书规模有多大,能够经常高频率地被读者查阅的图书数量,往往只占藏书总量的极少部分。近年来,藏书的积累性和保护性成份变得愈加明显,而读者的利用率并未相应提高,从而制约了图书馆为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服务。
公共文化信息资源论文 篇6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建设的模式需要涵盖多个方面,包括资金来源、实施主体、人事调配、业务规范以及信息资源的产权、整合以及物流等内容,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好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模式划分标准
公共图书馆服务提心的信息资源建设,是公共图书馆依据其任务以及读者的需求,独立或者通过合作的模式进行策划、筛选、收集、开发、组织信息资源,建立可资利用的地区性信息资源体系的全过程。而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包括两大主要内容——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责任主体包括承担资源建设责任、提供资源购置经费的地方政府、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等等。实施主体则指的是制定资源建设计划、实施资源建设活动的图书馆,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对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我国在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历程中,有过多次有益的探索,收获了打破传统公共图书馆建设体制的进步,也出现了信息资源建设责任主体上移,非政府组织机构分担信息资源建设主体责任,以及信息资源建设实施主体调整或者整合等创新性实践。因此,我们将信心资源建设的责任主体与实施主体作为标准,把公共图书馆服务提心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划分为统一建设、委托建设、联合建设、自主建设这四种模式。
二、建设模式
1、统一建设模式。第一,概念。统一建设模式的信息资源建设的资金成本都是由地方政府的专项财政经费,?从而形成长期有效额经费保障机制;地方政府授权本级图书馆统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形成了集中的业务管理机制。第二,特点。以政府主导作为主要方式,从上至下推行。从宏观的管理角度,地方政府以出台有关政策、制定实施方案的,对公共圖书馆服务提心的信息资源建设活动统筹规划。而具体的落实方面,地方政府需要以划拨专项经费的方式,全额资助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业务。以区域内最高层政府主导推行的统一建设模式,比较容易形成经费的制度化投入机制,也更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三,适用条件。在经济较为先进的地方,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是十分有效的,处在这一状态下的图书馆其发展水平也是十分高的,所以能够进行统筹兼顾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工作。而经济发展没有出资按平衡状态的地区,因为政府的财力有限,所以图书馆的发展十分不理想,而通过发达地区的大型图书馆统一负责基层馆的资源建设活动,可以尽快的扩大基层的文化资源存量。
2、委托建设模式。第一,概念。某一个地区层级最高的公共图书馆通过政府出台的有关文件或者协议方案,建立其具有业务隶属关系的总分馆体系,地方政府会委托总馆应用分馆的馆藏发展经费,从而有效的拉动分馆进行信息资源的业务建设。委托建设模式原理就是把分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工作转移给总馆来承担,换句话说就是吧总馆充当信息资源建设的是实体。第二,特点。在委托模式中,基层政府把本级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责任委托给上一级的图书馆,因此分馆同总馆呈现出扁平化的良机总分馆结构。同时信息资源建设经费能够保持平稳,且多样化的文献资产权解决方案。第三,适用条件。委托模式比较适合那些条件并不优秀并且资源相对较为匮乏,并且技术也不先进人员有些短缺的基层图书馆,通过委托模式同上级图书馆能够建立起一定的联系,从而在资源建设方面获得足够的帮助。同时也适用于较为开明的基层这个呢福。在委托莫斯中,需要给总馆相当大的管理权限,而在我国传统的思想限制下,需要相当开明且拥有足够胆识的政府才能够做出这一步。
3、联合建设模式。第一,概念。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成员馆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联合开展信息资源建设的业务,并且通过形成读者到校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作为主要目标。其实质就是一整个资源建设的实施主体,对各个成员图书馆的人人、财力、物力进行整合管理,进而达到相互协调、资源共享的状态。第二,特点。总的来说,联合建设的模式具有三方面的特点:首先体现在集群化的资源建设。不仅能够保证地区的整体资源建设的要求,还能够兼顾到分馆的需求。其次成员馆的关系较为松散,即合作方式会因为某些因素直接停止,不会受到太多联系。最后资源建设的效率较低,其原因在于联合模式属于创新欣慰,因此从策划到实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实现。第三,适用条件。联合建设模式主要适合需要发展经济的地区以及拥有较好基础图书馆的地区。其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应用联合建设的模式可以减少经费的支出,同时因为图书馆的基础较为理想因此能够保证不会出现因为通借通还而丧失文献资产权的问题。
4、自主建设模式。第一,概念。即在没有政府主导的状态下,图书馆一职业理念基础作为驱动,为了能够像基础继续系统信息服务而自发实施的一种信息资源建设方式。自助建设模式的经费来源渠道不是特别多样化,因此其信息资源的建设规模较小,其难度也较大。第二,特点。自主建设模式因为没有政府的指导以及专项财政经费的支持,不得不自己探索并实施每一步,因此这一模式下,其总馆业务能力相对来说较为突出,也拥有较为先进的职业理念,但是这一特性也暴露了自主建设模式下的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缺乏一定的稳定性。第三,适用条件。自主建设模式比较适用于经济发展较为先进或者重视文化建设的地区。因为自主建设模式注意依靠行业外部力量来拉动图书馆的存量资源。
三、结语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工作需要更各地区的政府以及社会群众共同努力,多方推动才能够使新共赢的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 张新兴.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J].图书馆,2015,(2):70-75.
[2] 于家利.落实“共享工程”建设,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C].第七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和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2008:234-236.
[3] 张新兴,吴卫娟.香港公共图书馆系统的信息资源建设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3,(9):33-37.
区域公共信息资源共享的博弈分析 篇7
公共信息资源的利用更多体现在区域的特性上, 一般来说, 相同地缘关系或地理因素在公共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的形成和组织中意义更大。区域间公共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丰富区域内的公共信息资源, 提升区域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依托资源共享网络, 可以优化组合区域公共信息资源, 为发展区域经济提供完善的信息资源服务, 直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 以有利地方经济的发展。
区域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是以某个区域 (省或市) 为单位, 通过协商建立区域范围内的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构建共享网络, 以提高地区信息化程度, 满足地区信息资源需求为目的信息化活动。公共信息资源具有非排他性和外部性。非排他性指无法将某种物品据为己有, 而排除别人对该物品的使用。公共信息资源的非排他性来源于信息资源本身具有的共享性, 主要说明公共信息资源的效用在于公共消费, 是为了促进公共利益, 这是其他许多资源无法替代的经济功能。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是市场失灵的重要来源, 往往易导致市场无效或低效。因此, 公共信息资源的配置可能会出现无效率的情况, 也说明公共信息资源的配置策略不应是单一的, 需要多种配置方式并存。
2 区域公共信息资源配置主体间的博弈分析
2.1 实例背景介绍——以“广佛同城”为例
2009年3月, 广东省广州市和佛山市在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协作、环境保护等4个领域签署对接协议, 这标志着广东“广佛同城”的正式启动。在“广佛同城”建设规划当中, 广州和佛山两市将打破行政壁垒, 进行区域一体化建设, 届时两地的教育信息资源、产学研合作、体育竞赛资源, 两市各级政府的政务信息 (政府文件、政府公报等) , 政策法规信息 (发布的地方政策、法律法规等) , 为社会各界服务的信息 (经济信息、统计信息、科技与人才信息等) 等公共信息资源将在两地得到更大范围、更大程度的共享。
如上所述, 公共信息资源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在经济学中, 公共物品的供给是一个囚徒困境问题, 即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在“广佛”这样一个区域内, 如果两市都投资兴办公用事业, 开发公共信息资源, 则“广佛”区域内所有市民相关的福利都会增加。但问题是:如果广州市投资而佛山市不投资, 广州市则会得不偿失;而如果佛山市投资而广州市不投资, 广州市就可以占佛山市的便宜, 所以, 在最初的考量中, 两市的最优选择均为“不投资”, 这样的纳什均衡使得两市人民的福利都得不到提高。如果两市政府从长远考虑, 两市居民的福利状况则又不同。下面具体以“广佛同城”为例, 运用博弈模型来找出局中人的均衡, 以期对区域间公共信息资源合理、有效地配置, 以及相关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2 基本观点和假设
(1) 本文用到三个观点:
纳什均衡, 重复博弈和合作博弈。纳什均衡:假设有n个局中人参与博弈, 在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 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 (个人最优策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于他人的战略) , 从而使自己效用最大化。所有局中人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 (Strategy Profile) 。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 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 没有任何单个参与人有积极性选择其他策略, 从而没有任何人有积极性打破这种均衡。
重复博弈是指同样结构的博弈重复多次, 其中的每次博弈称为“阶段博弈”。重复博弈通常有三个特征:①前一阶段的博弈不会改变后一阶段博弈的结构;②所有参与人都观测到博弈过去的历史;③参与人的总赢利是所有阶段博弈赢利的加权平均值。
合作博弈, 又称正和博弈, 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 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 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 因而整个社会的利益有所增加。合作博弈研究人们达成合作时如何分配合作得到的收益, 即收益分配问题。
(2) 前提假设。
①“广佛同城”信息资源配置涉及的主体较广泛, 包括两市的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甚至个人等等。根据对公共信息资源特征的分析, 以及分析的方便, 这里局中人假设为“广州市政府”和“佛山市政府”。②假设广州市政府和佛山市政府均为理性的经济人, 即双方都是独立决策、互不影响, 且都是精于判断和计算, 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和获得本市居民的最大福利。③双方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态度抽象为两种理想情况:共享或不共享。
2.3 博弈模型建立与扩展
2.3.1 静态博弈模型
进一步假设参与人 (广州市政府和佛山市政府) 间的博弈是静态博弈。参与人对信息资源建设和配置态度的选择是离散的, 且双方同时行动, 或者说做出决策之前都不知道对方的行动。
两个参与人在进行本市信息资源建设和配置时会面临以下三种情况:双方都共享、双方只有一方共享、双方都不共享。两市政府在经济活动中, 选择“共享”表示能从信息资源配置和共享中得到4个单位的收益, 但进行信息资源的建设需耗费2个单位收益。选择“不共享’表示各自愿意维持现状, 维持获5个单位的既得收益 (由于投资收益具有滞后性, 故这里假设既得收益比共享后初次收益大) , 其博弈矩阵如表1所示。
当广州市政府选择“共享”时, 对佛山市政府而言, 选择“共享”, 将获得2个单位的收益 (共享带来4个单位的收益, 减去进行信息资源建设的2个单位的成本) ;选择“不共享”, 维持5个单位的即得收益, 易知选择“不共享”更为有利;同理, 当佛山市政府选择“共享”时, 广州市政府最有利策略也是选择“不共享”。表1中的纳什均衡策略为 (不共享, 不共享) , 如此, 两地政府只能得到既得的5个单位收益。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在一次性博弈情况下, 地方政府可能更注重眼前的利益 (既得利益) (如表1所示) , 选择“不共享”行为, 这是此次静态博弈的“理性选择”, 现实中的状况可能比上述假设更为复杂。
2.3.2 模型扩展——重复博弈
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 两地政府的合作往往并不是一次性的, 而是长远和多次的。与一次性博弈所不同的是, 重复博弈的每个阶段都有收益, 且每个阶段都存在时间差, 所以重复博弈的总收益并非每次博弈收益的简单相加。
在2.2中假设的基础上, 进一步假设选择“共享”, 表示某市在“广佛”地区下一轮的信息资源建设中可以得到8个单位的长远收益;“不共享”则不能得到“共享”后8个单位的长远收益, 此时的博弈矩阵如表2。
局中人考虑长远利益时, 广州市政府选择“共享”, 对佛山市政府而言, 选择“共享”, 将获得10个单位的收益 (“共享”带来12个单位的收益 (静态博弈中的4个单位, 加上8个单位的长远收益) , 减去进行信息资源建设的2个单位的成本) , 选择“不共享”, 维持5个单位的即得收益, 易知选择“共享”更为有利;同理, 当佛山市政府选择“共享”时, 广州市政府最有利策略也是选择“共享”。表2中的纳什均衡策略为 (共享, 共享) , 双方得到比既得的5个单位收益更大的10个单位的收益。
作为理性的经济人, 广佛两市政府对区域内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的选择依据依然是收益的大小。在重复博弈的情况下, 双方为了使各自能够持续稳定发展, 广州市政府和佛山市政府在静态博弈模型和重复博弈模型中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 由当初的“不共享” (对区域内信息资源建设不够热心和投入) 转变为“共享” (积极、热心支持区域内信息资源的投入和建设) 。利益的驱动, 使得“广佛同城‘区域内各经济体对信息资源配置态度发生了由“不共享”到“共享”的转变。
上述“静态博弈纳什均衡模型”和“重复博弈模型”均属于非合作博弈情形, 非合作博弈强调的是参与人理性、参与人最优决策。在“广佛区域”内, 既然双方都知道从长期来看, 对信息资源建设采取“共享”的态度带来的收益比“不共享”大, 那么广佛两市政府也可以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约定大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建设和配置选择“共享”的态度, 如果一方违背了协议将受到严重的处罚。双方接下来的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分配由“共享”带来的收益, 这样的博弈属于合作博弈的类型, 合作博弈强调的是团体理性, 更加注重效率、公平、公正。
3 区域公共信息资源优化共享的模式
目前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 政府信息化水平已有显著提高, 但信息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的程度却仍比较低。根据上述静态非合作博弈, 重复博弈, 以及合作博弈三种情形下对区域内经济体信息资源配置态度转变深层次原因的分析, 加上国外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发展经验, 笔者提出基于“政府——单经济体——市场”三位一体的区域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模式。
(1) 政府层面:
从长远角度看待公共信息资源的建设, 改良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标准。
在静态非合作博弈情形下, 经济体因短期利益 (既得利益) 的束缚, 在区域内公共信息资源共享问题上, 未能积极参与投入。在我国, 公共信息资源的占有者往往是政府的一个或多个部门。因此政府在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建设、共享和配置要有战略眼光。在贫穷和偏远地区, 为了发展经济, 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 仅投入那些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 而忽视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共享等基础性、长远性的投资。
(2) 经济体层面: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公开。
我国政府从国家到地方都非常重视信息共享制度建设, 特别是近些年来, 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实践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活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要逐步形成统一规范的政府信息管理制度。在中央政府的推动下, 各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探讨信息共享与服务的相关制度建设, 如北京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制度规范”、广州的“政府信息共享制度”等。今后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优势, 增强网络服务的功能, 改善网络环境下公共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传播等环节, 建立跨部门的公共信息服务集成系统, 以满足不同类型信息用户的需求。
同时各经济体之间可签订相应的合作协议。在合作博弈的情形下, 区域内各经济体在选择自己的公共信息资源共享配置策略时, 可通过协商签订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协议, 建立彼此间长期合作机制, 并对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做详尽说明。
(3) 市场层面:发挥市场的灵活性, 逐步改善信息服务的质量。
在各地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 部分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可以引入市场机制。这样一则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 弥补政府的不足;一则可减轻政府的负担, 充分吸取民间的智慧来更好地对公共信息资源进行配置。
例如, 在就业信息服务方面引入市场机制。以广佛两地的“春风行动”为例。“春风行动”中很重要的两点是:政府搜集企业的用工信息, 以合适的媒介平台向社会大众发布相关信息。目前的做法是广州市政府将企业的用工需求信息收集来之后, 依托南方人才市场等一系列的平台向求职者发布。佛山市则在佛山市劳保局的组织下, 依托人才市场等渠道来发布信息。其实, 这两个环节中包含的大量公共信息, 可以更加全面更彻底地借助市场机制加以运作。两地政府均可以委托相应的人才市场收集企业的用工需求, 然后依托人才市场的平台来向求职者发布这些信息, 政府起把关作用即可。让人才市场等非政府部门更多的参与, 有很多益处:人才市场有现成的渠道, 可以降低成本;人才市场更专业, 可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提高服务质量;为人才市场等非政府部门提供了一个回馈社会, 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
摘要:公共信息资源配置的目标是提高信息资源共享效率。主要讨论区域公共信息资源使用主体间的共享与配置, 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区域合作各主体间信息资源共享与配置深层次的原因, 同时以“广佛同城”为实例分析, 提出优化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与配置的建设性措施。
关键词:公共信息资源,信息资源配置,博弈分析
参考文献
[1]蒋永福.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概念、配置效率及政府规制[J].图书情报知识, 2006, (3) :12-15.
[2]夏义堃.公共信息资源属性、分类及管理结构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 2007, (5) :59-62.
[3]樊博.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的成熟度评估与实证研究[J].情报学报, 2008, (2) :271-277.
[4]何振.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档案学研究, 2007, (3) :40-43.
[5]邓灵斌, 罗贤春.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问题及策略建议[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 (2) :36-39.
公共文化信息资源论文 篇8
关键词: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智慧城市,规范
0 引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机制的滞后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大瓶颈。为了适应新形势,需要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定义、开放边界的划定、资源规范化的管理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1 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相关定义
1.1 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主体———资源的提供者
政务信息资源开放的主体是政府部门,包括各级政府和政府的相关工作部门。相对于政务信息主体,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主体范畴更加宽泛———涉及公众信息的部门都应当列为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主体。笔者认为,开展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活动的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共企业单位,以及源于纳税人税款和政府财政拨款的社会团体、组织,都是公共信息资源的主体,以国内某大型城市为例,具体包括:
(1)城市各级政府,例如区政府;
(2)政府工作部门,例如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3)政府派出机构,例如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等派出机构;
(4)直属事业单位,例如市气象局;
(5)垂直管理部门,例如市国家税务局;
(6)公共企业单位,例如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7)其他源于纳税人税款的社会团体、组织。
1.2 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客体———公共信息资源
随着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政府信息的定义更加深入人心。与政府信息相比,跟公众的生活更加息息相关的公共信息资源也慢慢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公共信息资源与政府信息资源的定义有重合,但是不尽相同。原则上,公共信息资源应当包括所有的政府信息资源。同时,除了政府信息,公共信息资源还应当包括其他所有与公众生活相关的信息资源。
笔者根据自身在工作中的体会和研究,对公共信息资源有如下定义:公共信息资源是一切负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即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主体在履职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信息资源。
公共信息资源作为一种资源,同其他资源,例如水资源、化石燃料资源一样,是具有经济价值的,在传播、流动的过程中可以为传播者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与这些实体资源不同的是,信息资源在使用和传播中不会出现损耗,复制扩散的代价极小,可借由多种媒体传播实现爆炸性增长,极易引起资源洪流。因此,公共信息资源比一般意义上的资源属性更加复杂。
1.3 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行为———资源开放
开放不是公开。提起政府公开,首先想到的是,各大政府部门网站将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办事流程、政策、各类公告等向公众公开。本文所探讨的开放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公共信息资源开放,不同与信息公开。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城市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指的是更进一步、全方位的资源开放。开放的信息资源原则上是未处理的原始数据,或者是处理之后,可供查询、下载、接口调用、应用开发的规范化数据,而不仅仅是展示给公众的网页。
2 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条件和边界
2.1 用法规定义信息资源开放的边界
在定义了公共信息资源的全集后,需要区分哪些资源目前来说是可以开放的,哪些资源现阶段还无法开放。原则上我们所提到的所有信息资源都属于全体公民。但是由于这些资源不可避免地隐藏着国家和公民的隐私信息和商业机密。设定资源开放的边界,可以保障公共信息资源有序安全地开放。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笔者认为可以按照无条件开放和不允许开放这两种分类方式,同时在法规层面进行原则界定。具体的,列入不予开放类的公共信息资源类别有:
(1)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等规定不得进行开放的;
(2)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公民隐私的;
(3)可能危害到国家、社会和公民安全的。
那么,除此之外的所有信息资源,原则上都是应当进行积极开放的。
2.2 青岛人的思考———公共信息资源清单
虽然从法律、法规层面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开放边界进行准确界定,是最理想的方法。但是在目前中国的制度体系中,可操作性不强,遇到的阻力大。首先,法规条款本身很难严格控制边界,灰色地带较大;其次,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部门自身也可出台法规对本应该开放的公共信息资源进行封锁,极易架空出台的法规。
青岛人的思考:与其希望排除所有不可开放的资源,希望在法规层面进行公共信息资源的边界范围定义,不如反过来思考———将可以开放的公共信息资源按照清单目录一样,一一枚举出来,按图索骥,有例可循。青岛人就用了如此朴实的想法,并做了如下的创新。
按照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即各个委办局(例如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进行分类,利用职责范围,将可以开放的信息资源进行三级分类:数据集名词(例如:钢铁产业主要企业)、领域(例如:经济发展)、数据项(例如:企业名词、地址、企业性质、主要产品)。按照热点领域先行,逐渐开放的原则,每年对可开放的资源清单进行更新,保证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笔者认为,这这种方式在现阶段更具有可操作性。
3 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总体管理
3.1 公共信息资源的采集
公共信息资源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局委办、职能部门以及其他涉及公共事务公共企事业单位。由于不同单位有各自不同的信息系统,公共信息资源在不同单位的存储规格、记录方式都有较大的不同,信息采集的过程也是对公共信息资源的梳理过程。
公共信息资源采集需遵循的原则有:一数一源、格式规范、定期更新、真实可靠。
信息采集应当遵循“一数一源”的原则,避免重复采集造成资源浪费和数据矛盾。城市公共信息资源的分布并不规则,同一个资源可能分布在不同的部门中,例如人口数据,在公安局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都有相关信息,这也是数据信息采集的难点。对于这样的数据,采用单一数据源为主,多个数据源补充的原则,在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协调下由主要数据来源单位进行数据资源的归集。
为了提高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后的可用性,采集的公共信息资源应当按照统一规范的格式。信息资源的格式遵循“数字化、原始、可再利用”等原则。原始的数据,更具有开放价值。为了方便开放,应当要求采用数字化方式采集数据,同时将具备条件的非结构化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非数字化数据应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开展数字化改造。
3.2 公共信息资源的存储
基础性、公益性的公共信息资源库和跨部门重大应用系统的主要信息资源库,应当进行异地备份。同时用于集中开放的信息资源开放平台本身也应当具有资源的存储、备份功能。同时,各个公共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应当建立数据管理规范,保证公共信息资源的安全存储。
3.3 公共信息资源的开放
各开放主体即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单位应当通过信息资源开放平台集中向公众提供信息资源查询、下载、接口调用、应用开发等服务。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单位须确保提供的信息资源标准统一、公布频率稳定,以方便各类信息获取单位和个人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4 公共信息资源保障措施和激励政策
4.1 安全管理机制
作为一种资源,公共信息资源具有与其他物理资源具有相同的价值属性。另外,由于信息在传播中不存在衰减和损耗,所以极易引起信息泛滥。因此,安全性问题首当其冲。在机制上杜绝安全隐患是工作的首要任务。
(1)进行定期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建立信息安全制度以及管理与技术保障体系等;
(2)建立公共信息资源采集的权责机制,不配合公开的部门进行曝光和处罚;
(3)暂时无法确定是否能够开放的,比如隐含了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商业机密的信息,应该妥善的存储,不得任意开放;
(4)建立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评估监督机制,制定信息的分级安全管理办法等。
4.2 资金保障机制
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需要耗费相当的人力和财力,笔者建议各地政府应当给予相应的资金保障,尤其是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开放的起步阶段。对因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开放共享,建立了独立的数据库或者云计算平台的,政府应当根据建设的规模给予资金补助。
4.3 激励机制
公共信息资源所有权属于全体公众,因此,原则上资源的开放是免费的。但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部门花费了人力和财力对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和管理。为了鼓励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部门积极进行资源的整理和开放,应当积极推行开放激励政策。
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商业模式进行资源的开放鼓励。具体的措施,可以通过有偿开放等方式来鼓励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部门开放管理的信息资源。如果开放的对象中包含了其他信息资源管理单位,也可以通过资源等量交换来促进部门间的资源开放。
参考文献
[1]夏义堃.公共信息资源的多元化管理体制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2]赖茂生,任浩淼,夏牧.我国现行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与法律研究[J].科技与法律,1997(z1).
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公平利用研究 篇9
图书馆的产生起源于人类信息交流形式 (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 的发展。随着人类间接交流的需求, 出现了文字和文献, 由于人脑功能的进一步延伸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继而出现了图书馆。图书馆作为一种中介性机构, 其目标就是存储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 并进行社会教育。公共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一种类型, 其产生也是因为人类信息间接交流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信息交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信息不公平的现象, 因此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公平利用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公共图书馆与信息公平关系探讨
1. 公共图书馆的性质符合信息的社会属性。
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 不仅具有一般资源的属性, 还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信息的社会属性, 是指信息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国家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供给。它决定了信息属于公共产品, 基于公共利益之需, 应当尽可能共享。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 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作为国家税收的产物, 其服务对象是国家每一个纳税的公民。公共图书馆不仅要满足大众获取信息, 利用资源的权利, 而且要尽最大可能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分配公平与共享利用。这一点与信息资源的社会性相吻合。在服务过程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尤其是对弱势群体 (残疾人、农民工、青少年和老年人等) 更要多加关怀, 充分展现图书馆公平、正义的人文精神。因此, 公共图书馆的性质符合信息的社会属性。
2. 公共图书馆是信息公平的制度保障。
公共图书馆制度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信息公平。范并思教授在《公共图书馆精神的时代辩护》中提到:“它 (公共图书馆) 代表的是一种社会用以调节知识或信息分配, 以实现社会知识或信息保障的制度。”追求平等是每个人的权利和理想, 实现公平却需要制度的保障。信息公平作为新时代的产物, 也需要坚实合理的制度来保证实施。目前国内对信息公平的界定众说纷纭, 笔者认为:信息公平主要包括信息资源获取机会平等和信息资源配置公平, 在实施信息公平的过程中要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原则。
首先, 信息不公平的产生主要是受数字鸿沟、信息商品化等因素的影响。公共图书馆恰恰在弥补数字鸿沟, 重新合理配置信息资源, 使民众平等自由地使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等方面, 起着巨大的作用。其次, 从19世纪中期开始, 欧洲国家就开始制定相应的图书馆法来保障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国在清代宣统二年 (1910) 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图书馆法———《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并上升到法律的层次来保障人们使用图书馆的权利。因此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制度的体现, 在社会实现信息公平的过程中起着制度保障的作用。
3. 公共图书馆能够消除人们获取信息的障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各种各样的信息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 其价值是不一样的。再加上知识产权制度对特定信息的保护, 使得信息具有了商品的特征。因此在一定的环境下获取特定的信息, 不得不花费一定的金钱或者等价的物品。在这种情况下, 对于一些弱势群体, 如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农民工等来说, 获取信息就受到了障碍。1914年,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或UNESCO) 和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 (简称国际图联或IFLA) 在其修订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指出, “公共图书馆应不分年龄、种族、宗教、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 向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服务”。公共图书馆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 其宗旨就是自由平等、均等服务、以人为本。公共图书馆为消除信息不公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使人们能够自由平等地获取和使用信息, 打破了信息垄断的壁垒。
三、我国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公平利用存在的问题
1. 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不均衡。
自建国以来,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数量, 截止到2004年底, 我国三大系统共有图书馆由55所上升到4500多所, 加上工会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等, 文献总藏量超过10亿册, 这些文献信息机构基本都集中在城镇。中国拥有13亿人口, 平均利用量少之又少。以2009年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为例, 东部地区平均每馆面积为11189平方米, 西部仅为4951平方米;东部地区平均每馆藏量为75.3万件, 西部仅为25.4万件。
2. 用户利用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能力参差不齐。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针对本地区纳税的公民。首先, 对于信息富人来讲,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他们可以足不出户地使用信息资源, 由此削弱了对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使用。其次, 对于信息穷人来讲, 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 其利用信息的手段和方法落后, 不愿意或者很难接受新事物, 其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有限, 导致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3. 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公平利用环境不和谐。
公共图书馆作为“人类的第二起居室”, 图书馆环境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因素。自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以来, 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如, 到馆用户过多, 基础设施不够用, 造成图书馆瘫痪;馆员与用户发生冲突;对歧视弱势群体等。图书馆环境成为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公平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4. 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公平利用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 我国没有出台《图书馆法》来对用户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权利和义务进行限定。2011年2月10日, 我国文化部颁布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站) 免费开放的工作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要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站) 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重点增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农民工等特殊人群的对象化服务。2013年2月7日, 文化部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公共图书馆事《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 对公共图书馆建设进行规划。但《意见》和《规划》, 缺乏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
四、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公平利用实施策略
1. 实施信息资源配置倾斜政策。
就全国范围来看, 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配置问题不容乐观。偏远地区的信息资源获取极为困难。县级以下公共图书馆形同虚设, 农村图书屋 (室) 也很少利用。政府在资源配置时, 要实施倾斜政策, 对偏远地区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在对信息资源配置进行倾斜的基础上, 我们要完善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分清各级公共图书馆的任务和职责, 避免资源浪费。建立一个层次分明、合作共享的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体系, 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2. 提高信息主体接受信息的能力。
信息接受主体的信息接收能力, 直接影响信息资源的公平利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接受的弱势群体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的记忆和选择、传递装置, 具有社会教育和文化娱乐消遣的职能。它有义务承担提高公民信息素养的责任。公共图书馆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开展各种讲座和培训课程等, 提高用户接收、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如, 针对少年儿童, 可以开展各种知识普及活动, 开发智力资源;针对农民工群体, 要以娱乐与大众教育活动为主, 丰富社会生活;针对老年人群体, 要开展各种健康教育与知识宣传活动。
3. 针对不同用户, 构建和谐的公共图书馆环境。
公共图书馆环境施的建设, 不仅要符合当地居民的情况, 而且要突出重点。对于不同的用户群体, 我们要区别对待:如划分少年儿童专区, 针对少年儿童的特质, 选择合适的书架, 配置优秀的馆员来促进少年儿童的智力开发等;划分老年人专区, 给老年人配置相应的阅读设备, 提供适合老年人的阅读资料等。对于其他弱势群体人员, 我们要针对他们的需求, 开展相应的信息技术培训, 使他们掌握一定的信息获取能力。在构建硬件环境的同时, 公共图书馆还要积极引入“普遍服务, 特殊对待”的观念。要通过国家、社会、图书馆的共同努力实施相关政策, 整合一批能为社会服务的资源, 为特殊群体制定特殊的服务模式, 让所有公民都能平等地享受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提高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公平利用。
4. 健全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公平利用法律制度。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具有权威性和统一性。公民能够公平利用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是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目前, 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先后制定了250多部图书馆法规, 通过法律的形式来保障用户的信息权益[5]。我国《图书馆法》还没有出台, 但在《宪法》第22条中明确指出:“国家发展……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 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这说明我国也具有以公共权力来保障公民信息权利的国家意志。目前, 我国《图书馆法》立法工作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现已成立了文化部牵头, 多部委参加的小组, 启动了图书馆法立法工作。
五、结束语
实现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公平利用, 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国家是第一责任者, 各级政府要积极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 不失时机地做好信息资源合理配置, 提高公民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公平意识, 颁布相应的政策方针等一系列工作, 来促进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公平利用的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信息公平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公共图书馆作为人类信息资源的传播机构, 在信息时代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介绍了公共图书馆与信息公平之间的关系, 分析我国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公平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信息公平,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范并思.公共图书馆精神的时代辩护[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4, (2) .
公共文化信息资源论文 篇10
公共信息资源是相对于私人信息资源而衍生出的一种资源类型。公共信息资源主要是指政府为了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基于服务人民群众而对外公开提供的信息数据资源。 在现代社会, 公共信息资源是一个国家获得竞争优势和取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现代社会需要以全新的理念、工作方法和管理手段来管理公共信息数据资源。政府作为公共信息数据资源的主要生产者、使用者和发布者需要管理大量的信息资源, 由于现有的管理模式、观念、途径、方法、程序等不够规范, 使许多本应公开的公共信息资源难以为公众所利用。 评价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 是提高公共信息资源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 相关概念综述
1. 公共信息资源
公共信息资源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 各国学者从知识产权、社会性、政府等多个角度定义了公共信息资源, 虽各有侧重, 但相同点在于都认定政府信息或行政信息是公共信息资源的主体。
2.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是指为了满足公众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促进公共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管理者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依据公共信息资源的利用规律, 对公共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协调、配置及服务的活动。 傅荣校、叶鹰认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在行政系统内, 按一定的要求, 组织运作公共信息的诸多要素, 使之达到为公众服务的目的。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 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是指利用各种方式获取所需的信息, 信息收集是信息管理的第一步, 也是关键的一步。
(2) 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是指在原始信息的基础上, 对信息进行适当处理, 从而生产出新的、有价值的信息或知识的过程。
(3) 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是指将经过加工的信息传递给使用者使用, 以及公众直接使用信息的一种形式。
(4) 信息存储
信息存储是指将信息保存起来, 以备使用的过程。 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 而是贯穿于信息资源管理的整个过程。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世界各国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水平不尽相同,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较大。如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方面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发达国家早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在相关政策法规规章、知识产权保护、图书馆制度、博物馆制度及公共信息服务等各项信息资源立法相互融合;在机构设置上, 拥有全面领导和监管职能的政府领导机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机构、执行国家政策法规的职能部门及各种协会和社会监督部门。具有健全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组织体系。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 随着我国民主化建设的深入, 我国的公共信息资源在建设与管理方面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例如政府电子政务迅速实施、推广, 一系列数字化图书馆的大量建设, 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完善, 政务信息公开的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等。 既便如此, 我国在公益信息资源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与不足。 从宏观意义上的政策法规, 到微观的管理工作流程, 从政府人员主观的信息化资源意识, 到客观的信息资源管理结构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
三、信息资源绩效评价的主要模式分析
好的管理模式的重要标志是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根据公共信息资源评价的目的, 主要有以下四种评价分析模式。
(一) 用户模式
用户模式完全从公众的角度来对绩效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加工。 用户模式在应用上常常在运用用户满意度评价法和第三方评价法时使用。 受众对象通过对公共信息资源数据的统计分析, 报告和比较分析出不同的受众群体、 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行为方式从中获取利益的总体情况。
(二) 技术结构模式
技术结构模式是指以基础技术结构的角度对公共信息资源绩效评价数据进行获得和结果分析。公共信息资源应用的基础技术构造主要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公用信息资源的独立检索终端, 使用电话线连接到信息互联网进行检索;
第二层次: 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 信息系统连接到局域网络, 通过局域网络检索光盘数据库, 通过系统账号在线检索系统数据库;
第三层次:在层次二的基础上, 建立政府网站;
第四层次:在层次三的基础上, 政府网站开发特色内容和特色资源。
实际操作中, 要想建立一个适用、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往往只能以信息资源的核心集作为绩效评价指标。
(三) 网络模式
网络模式是指以政府提供信息服务的技术基础设施、信息内容、信息服务、支持和管理等五个部分为视角, 获得相关的统计数据, 并以广泛性、效率、效能、服务质量、影响、有用性及受利率等7 个评价标准进行结果分析。
(四) 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是指将上述3 种模式自由组合构成的新模式, 主要用于当前3 种模式单独使用都不足以全面地解释公共信息资源绩效的时候。
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公共信息资源在信息化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 它是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 应当优先发展。随着公共信息资源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公共信息资源评价管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体制化、制度化障碍, 需要我们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
(一) 存在的问题分析
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本质是实现信息资源极大程度的全社会共享, 而公共信息资源共享的核心是基础数据的共享。 目前, 从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来看, 我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有以下几方面。
1. 公共信息资源总量的不足。 从国际经验看, 在人均GDP超过1000 美元之后, 人们对文化、科技、教育以及政治参与等精神方面的需求会进入高速增长期, 对公共信息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然而, 仍停留在单一政府管理体制下的公共信息资源有效供给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公众的信息需求, 我国人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比发达国家低2~3 个数量级, 己成为阻碍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瓶颈之一。
2.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投入严重不足, 国家对各类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的投入与其公共信息服务的产出严重不对称。 一方面, 我国公共信息基础平台建设步伐迟缓, 在政府信息公开、公益性信息尤其是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层信息服务方面, 国家的投入还十分有限。 另一方面,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庞大的政府及其附属的事业单位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制人满为患、机构臃肿, 缺少公共信息资源开发的动力, 围绕政府需求采集、加工和管理公共信息, 既造成了信息的浪费也导致所提供的信息产品用户对象的单一, 同时, 国家有限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投入在相当程度上用于人头费开支, 给社会提供的公共信息服务严重不足。
3. 公共信息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现象突出。我国公共科技图书馆的人均购书经费是0.23 元, 而贵州省仅为0.07 元, 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3, 这种地区间信息投入的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大公共信息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数字鸿沟问题在我国依然十分突出。而信息流动背后所掩盖的是利益的分配格局, 总量不足的公共信息资源作为稀缺资源, 必然会成为不同社会群体争夺的对象, 公众与政府官员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以及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之间公共信息的占有与使用存在着相当大的反差, 部分老少边穷地区因公共信息服务的严重短缺, 出现了因信息差距而导致的贫困加剧。
4. 公共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 受体制和部门利益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公共信息资源基本上分散在不同政府系统和不同社会组织内, 共享率低下, 公共信息资源的政府垄断现象普遍, 如建国以来我国在资源环境数据库建设方面先后投入了近200 多亿元资金, 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信息, 但共享程度严重不足, 公共使用率不足5%。
(二) 对策建议
公共信息资源对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水平是一个国家社会化信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的公共信息资源总量非常丰富, 但是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 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 全面提高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效率。
1. 构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系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实现公共信息资源共享、 提高信息资源管理效率的关键。 只有加强政府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宏观指导, 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利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统一的布局, 从而形成多层次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体系, 才能有效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与效率。这一体系的内容不是包罗万象, 而主要集中在立法和政策调整、行业指导与市场秩序维护和纯公共物品性质的公共信息服务上。
2. 转变职能, 增强政府信息服务能力
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涉及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要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有序进行, 强化政府职能, 明确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机构的职能。 在此基础上, 还要充分调动社会和市场的力量, 建立健全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多元化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制。
3. 有效宣传, 提高全民信息意识
信息获取的第一步是对信息的兴趣和关注, 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不仅要依靠社会信息意识的普遍形成与公众信息素质的全面提高, 而且信息消费观念的形成对于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作用, 毕竟公共信息资源的市场管理要通过信息消费来拉动, 信息消费意识的缺乏必然会导致公共信息资源市场管理的萎缩。
五、总结
公共信息资源绩效评价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信息资源的评价方法和数据模式的确立, 即解决区域信息数据如何收集、统计、加工、分析和管理、解释等问题。 本文首先评价模式进行了综合分析, 最后以吉林省为实证, 分析吉林省公共信息资源绩效评价模式的问题并给出对策建议。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公共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国内学者从情报学、行政学等多个科学的不同角度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章运用规范研究的方法, 分析国内外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研究现状, 对政府在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信息资源配置及资源共享效率评价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找出我国创建新型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绩效评价,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2]夏义堃.公共信息服务的社会选择_政府与第三部门公共信息服务的相互关系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4 (03) .
[3]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M].科学出版社, 2007.
[4]杨玉麟.公共信息资源与政府信息资源的概念及特征研究[J].图书馆建设, 2007 (06) .
公共文化信息资源论文 篇11
经济效益是旅行社的头等大事
对于旅行社自身来说,营利当然是要排在首位的。某知名旅行社的销售总监线先生告诉记者说,国内的旅程线路仍会把公共文化设施纳入进来,但数量不会太多,因为这些景点对旅行社的利润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而且旅行社的行程安排得很满,即使有免费参观场所,有些游客会因为对此不感兴趣而对旅游日程设置的安排表示不满。
对于这一点,天作旅行社资深导游袁琳也向记者讲述了旅行社与上述场馆合作中的问题。袁琳告诉记者,旅行社与此类场馆合作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三种:随机喊散客、领取免费票安排到旅游线路里以及与场馆签协议,而最后一种是最稳定合作方式。然而,这种方式也有利有弊,好处是时间自由、方便,只要带着团在场馆开放时间到达均可;坏处是,实际操作过程中会给导游带来很多麻烦:带团时间必须精打细算,而场馆走的是事业程序,不会考虑服务市场,如果时间与场馆开放时间无法协调,那么旅行社必须承担后果。通常情况下,旅行社只能采取赔偿和退部分费用的方式,如果游客觉得旅行社带有欺骗嫌疑的话,往往还会向旅游局投诉。
鉴于以上问题,线先生与袁琳都指出,将公共文化设施纳入旅游路线并非不可取,但要在数量上进行控制,基本上低于全部旅游点的15%。说到直接的经济效益,袁琳认为这些旅游点对他们的收益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若从长期效益考虑,线先生认为,旅行社与这些场馆合作,进行相关的主题活动,是一种长线收益方式。比如媒体宣传和建立品牌效应,或者根据客户要求组织特殊主题类旅游项目,像他所在的旅行社近年来参与的“红色之旅”、学生团活动和体育类旅游项目等均产生了不错的效果。
文化历史类场馆最受青睐
在选择公共文化设施作为旅游点时,线先生与袁琳均表示,会把文化类的公共设施列入其中,尤其是高水平的、带有品牌性质的大型场馆。例如从2008年3月27日起正式免费开放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每年观众量相当可观,对游客们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记者从袁琳那里了解到,内蒙古的公共文化设施被纳入旅游点的不少,而比较吸引游客的主要有三个:乌兰夫纪念馆、内蒙古博物馆和蒙牛工业园区,而乌兰夫纪念馆尤为出色。近日,呼和浩特乌兰夫研究中心第一届年会在乌兰夫纪念馆举行。记者了解到,从2006年开始,该研究中心在组织研究乌兰夫同志的光辉业绩和宣传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出版了6期共计50余万字的《乌兰夫纪念馆通讯》,并携手中央电视台新影中心拍摄了8集大型文献纪录片《乌兰夫》。记者得知,在今年的五一节假三天内,乌兰夫纪念馆免费接待游客11200人次。
袁琳告诉记者,把公共文化设施纳入旅游点是旅行社增加社会效益的一个重要方式,除了可以接纳更多的团队、组织特色团队外,也是向外界宣传当地文化历史的平台,旅行社也可以借此契机拓展媒体关系。她强调,旅行社除了是市场主体,还是本地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宣传本地历史文化、经济建设和民生民意的责任与义务。
现状堪忧,亟需规范
我国旅行社行业由于进入门槛较低,竞争尤为激烈,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较低,行业利润率几年来逐渐下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而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08年全国旅游投诉情况通报》显示,从投诉对象看,旅行社的投诉率最高,占投诉总数的57.29%。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一些旅行社对老人、教师等特殊人群收取附加费,特别是个别旅行社无视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政策,依旧收取游客门票费用。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旅行社导游对记者说,在此类场馆的参观中,旅行社收取低于场馆免费开放前的门票费,取得一个平衡,在他们内部根本不算什么违规行为。
国内旅行社业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发达国家旅行社市场集中度较高,美国的运通、日本的GTP,去年的营业额分别是270亿美元和240亿美元,而中国目前最大的国旅总社,去年营业额仅为13亿元人民币;从产业链和分工体系看,国际旅游市场都是批零关系,不同旅行社分工明确,而国内旅行社则小而全,分工体系混乱;尤为重要的是,我国旅行社行业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力度欠缺,并且“管而不制”现象长期存在,旅行社自身并未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个别旅行社将营利作为唯一目的。
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旅行社条例》对旅行社违规行为的处罚很重,如果违规,将被处以10万到50万元的罚款。受新条例实施影响,旅行社必须规范自身行为,放弃以往违规操作。它的施行,对于今后更好地加强对旅行社的管理,保障旅游者和旅行社的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资源共享,任重道远
如何建设并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是一个重要课题。一方面要明确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应坚持公益性原
则;另一方面也应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益性事业的发展形式不能单一,运行机制应该多样化。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运行,最终是为了充分合理的使用,以使公共文化设施社会效益最大化。
在欧洲自助游长达一年之久的小徐说,西方国家完善的社会捐赠与税收减免机制,让他们在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博物馆作用上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小徐觉得这种免费除了和旅游有一定的关系外,更多的是给市民的一种福利,鼓励大家多受文艺的熏陶,了解自己的历史。欧洲在这方面的经验十分成熟,首先是观念上把博物馆、美术馆当作一种公共财富,而不是致富工具。学生的校外教学就常去博物馆,负责人讲解艺术有关的东西和办专门的讲座;其次在旅游团问题上,可以借鉴国外博物馆的语音导游,使人们进博物馆,不再“两眼一抹黑,什么都看不懂”。
目前,某些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中“去文化”现象令人忧虑,旅行社与游客往往忽视旅游的文化内涵,很多地方博物馆的使用只能蜻蜓点水,一两个小时就参观完毕,未把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融入进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去。
公共文化信息资源论文 篇12
关键词:需求,公共文化资源,规划
城市社区公共文化资源是社区公共领域的一种形式,是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的重要场域,是文化活动和各种社会关系构建所依托的载体。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社区的发展和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不同阶层构成的异质性社区所引发的多元需求及文化冲突、社区人口增多以及流动性增加带来社区成员的不安全感、高层住宅和狭小的公共空间使居民交往减少给社区共同体建设带来诸多困难、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的是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传统城市社会学认为城市生活的特征是由空间、文化等因素决定。所以,城市社区公共文化资源不仅影响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也是和谐城市社会构建的基础。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的服务主体是社区居民,城市社区的人口构成决定了社区文化空间资源建设要满足多元的社区需求。本文以北京市某街道为例,通过26个社区520名社区居民对公共文化资源需求的调查,探讨需求视角下城市社区公共文化资源规划实现的路径。
一、社区文化公共文化资源使用现状
社区公共文化资源文化的构成:(1)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会所)包括:文化康乐设施(多功能影视厅、文娱艺术、康乐健身活动)、图书阅览科技活动设施、老年人活动设施、青少年之家;(2)体育场包括环形跑道运动场,建筑与室内场馆;(3)文化广场包括户外健身场地、集会、露天表演、救灾场所等。调查显示(见表1):有41.8%的居民表示会使用文化资源,其中经常使用的为23.6%,18.1%的居民表示只有周末会使用。 差不多58.3%的居民表示不经常使用文化资源,除了有些居民表示没有时间外,总结原因主要有三:一方面大多数居民认为文化体育设施不够用,都是些老人和孩子在用,适合年轻人的不多;另一方面很多居民表示现有的一些文化资源形同虚设,如阅览室书籍少而陈旧、硬件设施缺少维护等;三是很多文化资源都是针对社区老年人的,适合其他群体的比较少。
(单位:%)
二、社区居民对文化资源的需求
有关文化资源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06人次选择了室外活动场所,占调查人数的78.1%;268人次选择了室内活动室,占调查人数的51.5%;有258人次选择了增加体育设施,占调查人数的49.6%。社区居民将相关文化资源按需求的程度排序,分别为室外活动场所、室内活动室、图书室、娱乐设施、体育设施和健身房。从文化资源的需求结果表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尤其是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方面的活动,因此,社区居民对室内外活动场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急需对文化体育活动场地和活动室的增设。
(一)不同性别对文化资源的需求(见下页表2)
第一,室外活动场是男女居民选择比例最高的公共文化资源。总体来说,女性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在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27.9%、社区体育设施17.6%、社区室内活动室16.4%; 男性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在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27.8%、社区室内活动室19.3%、社区体育设施17.1%。
第二,用性别变量和文化体育设施、最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所需设施等变量进行交叉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对室外活动场、社区图书室、社区体育设施以及社区健身房等方面的需求没有差别,差别较为明显的是:社区室内活动室的需求———女性16.4%,男性19.3%;社区娱乐设施的需求———女性15.2%;男性13.9%。
(单位:%)
(二)不同年龄居民对文化资源的需求(见表3)
(单位:%)
第一,社区室外活动场是不同年龄段居民选择比例最高的公共文化资源。总体来说,年龄小于18岁的居民年对文化资源需求前三位的是:社区室外活动场25.7%、社区娱乐设施18.8%、社区室内活动室18.1%;19~39岁居民对文化资源需求前三位的是:社区室外活动场27.8%、社区体育设施18.3%、 社区室内活动室17.5%;40~59岁居民对文化资源需求前三位的是:社区室外活动场27.4%、社区体育设施18.3%、社区室内活动室17.7%;60岁以上老年居民对文化资源需求前三位的是:社区室外活动场27.6%、社区室内活动室19%、社区体育设施15.6%。
第二,青少年偏重社区娱乐设施,中青年偏爱体育设施, 老年人偏爱社内活动。年龄差别相对来说有差异的选项分别为:娱乐设施———18岁以下青少年18.8%,60岁以上的老年人12.8%;体育设施———19~39岁,40~59岁的居民分别为18.3%、青少年和老年人分别为15.3%和15.6%。
(三)当地居民、流动人口对文化资源的需求(见表4)
(单位:%)
第一,室外活动场是选择最高的公共服务设施。总体来说,当地居民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在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27.4%、社区室内活动室18.1%、社区体育设施17.3%;流动人口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在前三位的是: 室外活动场29.4%、社区室内活动室17.2%、社区体育设施17.8%。
第二,相比较而言,当地居民更偏爱室外活动室和室内活动室;流动人口比较偏爱室外活动场所和社区体育设施。 用是否为当地居民变量和文化体育设施、最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所需设施等变量进行交叉分析,发现不同居民对体育设施、社区图书室、社区体育设施以及室内活动室等方面的需求没有差别,略有差别的是:社区室外活动场所的需求———当地居民年27%,流动人口29.4%;社区娱乐设施的需求———当地居民14.4%;流动人口15.6%;健身房当地居民9.3%,流动人口7.2%。
(四)不同职业对文化资源的需求(见表5)
(单位:%)
第一,室外活动场所选择比例最高。机关干部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社区室外活动场所27.7%、社区体育设施20.3%、社区图书室18.8%;企事业单位职工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28.9%、室内活动室18.9%、 社区体育设施17.6%;个体经营者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28.6%、社内活动室和体育设施均为17.5%;外来务工者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28.7%、室内活动室18.6%、社区体育设施16.7%;学生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25.8%、室内活动室和娱乐设施均为18.2%;下岗工人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内活动室、室外活动场所和体育设施均为20.8%;离退休人员对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26.3%、室内活动室18.6%、社区体育设施17.8%;自由职业者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室外活动场所30.2%、室内活动室16.8%、图书室和体育设施均为15%;其他职业者文化资源需求排前三位的是:社区室外活动场所23.3%、体育设施18.6%、室内活动室和娱乐设施均为16.3%。
第二,相对于其他职业而言:下岗职工需求室内活动室, 而机关干部却需求不大;自由职业者更需求室外活动场所,而下岗工人则相对需求较小;机关干部对社区图书室的需求最大,其他职业者较小;学生对社区娱乐设施的需求最大,个体经营者对娱乐设施的需求相对较小;下岗工人和机关干部队社区体育设施的需求最大,自由职业者对娱乐设施的需求相对较小;其他职业者对社区健身房的需求较大,企事业单位职工需求相对较小。
(五)不同文化程度对文化资源的需求(见表6)
(单位:%)
第一,室外活动场选择比例最高。不同文化水平对社区文化体育设施需求的前三排位情况:初中以下——室外活动场26.7%、室内活动室18.7%、社区体育设施17.6%;高中或中专———室外活动场29.1%、室内活动室18.8%、社区体育设施18%;大专———室外活动场28%、室内活动室18.3%、社区体育设施17.2%;本科及以上———室外活动室27.4%、室内活动室18.2%、娱乐设施和社区体育设施均为15.1%。
第二,相比较而言,本科以上者较为需求社区图书室,其他项目差别不大。
三、需求视角下社区公共文化资源规划的实现路径
(一)以社区居民需求为本的社区公共文化资源规划
城市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的规划需要根据社区构成特点并在评估社区居民多元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这是实现城市社区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居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有了新的变化:一是社区居民逐渐从低层次的生存需求向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发展, 原来社区的公共文化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较高层次的需求,出现文化公共服务资源的供给短缺。二是城市社区成员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如出现下岗工人,自由职业者,同时老年人增多,流动人口增多,不同的群体构成对公共文化资源的需求不同。三是“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变,由单位文化向社会文化建设的转变,更强调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政府也从经济效能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的规划既要满足大多数人目前社区生活中需求,也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求,如心理咨询室、社区图书室以及老年人的各种文化服务机构,尽管在社区公共文化资源规划中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但以大多数社区居民并兼顾不同群体的多元需求为规划标准成为必须。
(二)践行科学的公众参与社区公共文化资源规划
一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邀请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资源规划。信息渠道不畅是社区居民参与文化建设规划的障碍因素之一,可以通过社区工作中一些专业动员参与的方法,如给社区居民写信、打电话或登门拜访等方式进行宣传、 说服和建立关系,可以采用社区咨询站点、向过往的居民宣传介绍,也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如建立社区网站、展板和广告宣传、招贴海报以及小区广播或者流动宣传车等进行宣传和动员。当然也可以通过召开居民代表会议,选择家庭代表或楼道代表的方式改变过去居民参与环节薄弱问题。另外,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听取意见和建议,以获取社区居民的对文化资源的需求。二是通过构建互助合作的参与式文化管理模式构建新型的社区文化资源规划机制。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资源规划决策和过程的介入旨在打破原有的专家和政府规划思路,由社区生活的主体如当地居民、居委会以及辖区内的文化机构共同协商,针对社区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建设、社区文化管理的相关内容以及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评估等问题进行讨论,形成由社区主体参与决策并做出选择的高度介入社区文化资源规划形式,因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身所在社区文化规划中所面临的问题和需求,也只有通过沟通和交流才能实现共识;以往“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 这一传统的、单一的行政化和单位化的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的社区文化规划模式很难适应现代较为复杂的混居社区类型以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构建的新型社区文化建设目标。 因此社区文化规划应该从自上而下的“被动参与”向参与式的现代文化资源规划模式转变。社区文化规划中可以运用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方法,在现有社区文化规划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另辟蹊径,通过动员资源协助社区创设各类有社区居民参与的社区文化资源规划组织和机构。通过公共参与培养社区居民的社区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实现社区文化资源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利益分享,建立多元化的、互构共建的社区文化资源规划模式。
(三)建立开放型社区,促进社区内外文化资源的共享
城市化进程加速,在带来城市发展的同时也让城市人口密度大增,现代城市社区普遍面临空间狭小,可以利用的公共文化资源越来越少,因此整合社区内外文化资源成为解决社区公共文化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协调社区内部文化资源促其相互开放,最大化的利用文化空间资源。YT街道所辖的地域内有很多机关单位,它们的公共文化资源如各种室内外活动中心、停车场等是不对外开放的。建议与这些单位进行沟通协商,错开时间段的相互利用,可有效改善公共文化空间资源的一边空置不用另一边不够用的现状。其次,建立对外开放的社区,促进社区与周边社区以及临近地域的公共文化空间资源共享。 文化资源共享是解决不同社区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以地域为基础的社区总是镶嵌于一定的区域系统中,该区域系统所辖范围不仅指与其隶属于同一街道的其他居委会, 也指其他街道及隶属于其中的居委会,或者是一些公共的文化社会资源,如城市区域的图书馆、文化广场以及其他机构的一些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在城市规划中建立开放社区促进文化资源共享是必要的。考虑社区周边文化资源现状从区域的角度进行总体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并促进文化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四)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公共文化资源规划投入,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