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反应能力

2024-06-16

应急反应能力(共12篇)

应急反应能力 篇1

0 引言

众多煤矿事故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煤矿作业人员的失误行为或不安全行为是诱发和导致各类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主因[1]。而这些人员失误行为或者不安全行为形成和煤矿作业人员在应对应急作业过程的反应机制有很高关联度[2,3]。为此,在分析矿工应急响应能力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定量测度矿工应急能力水平,将有助于矿工的岗位优化和矿工安全能力的提升。

目前国内外针对应急能力评价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从国家层面构建灾害应急能力评估体系,并通过调研问卷的方式评估各级组织的应急能力水平[4]; 国内主要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熵值法等系统综合分析方法建立不同对象主体的应急能力水平测度模型[5]。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城市或者企业应急系统等宏观和中观层面的应急能力评估,对于微观层面的个体应急能力的定量测度研究相对较少。而对于应急系统中人员因素或者人员应急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应急能力的模型构建和要素分析方面。如: Pezzullo等[6]通过半定量化方法分析47位驾驶员在危险品物流运输中对风险的认知和感知影响因素,为危险品物流运输人员应急心理模型奠定了基础; Ma等[7]运用ERPs方法研究生产人员感知危险信息和处理危险信息的过程,为提升人员感知危险信息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Hofinger等[8]从心理学和行为理论视角研究应急状态下应急人员行为规律,发现应急人员的问题; Khawaja[9]、廖中举等[10]从认知视角对人员应急能力的形成过程和构成要素进行了研究。综上所述,目前应急能力的研究多以宏观对象为主,而对于微观对象的人员应急能力的研究也主要以应急能力的机理模型为主要内容,较少涉及危险情景中人员应急反应状态。为此,本文以信息加工模型揭示矿工对于危险情景的应急反应能力形成机理,并将项目反应理论( IRT) 引入矿工应急响应能力量化测度问题,随机选取煤矿机电作业人员作为测试对象,从机电作业危险情景危险程度判别和反应状态选择两个维度设置测试题目,对煤矿机电作业人员应急响应能力测评,从而说明项目反应理论在矿工应急响应能力测度中的有效性,以期为矿工应急响应能力测度和提升提供参考。

1 矿工应急响应能力形成机理

综合现有的应急能力概念和定义,可知应急能力具备时间维度特性,通常可以按照突发事件的时间发展划分为事前应急预备能力、事件过程的应急响应能力以及事件后的应急恢复能力[2]。由此可知,人员应急能力也具备一定的时间维度特性,可以按照作业系统或者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情景发生和发展过程,将人员的应急能力划分为危险信息感知能力、危险情景响应能力以及危险情景应对和恢复能力[11]。由上述阶段划分可知应急响应能力是建立在作业情景危险信息感知基础之上,实质是针对突发事件过程的信号[12,13]。由此,应急响应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危险信息处理过程,该过程以作业情景中危险信息感知为基础,包括危险信息加工处理、危险信息风险程度判别、应急状态选择、响应行为决策等环节,并以最终响应行为输出为终点,这个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可以采用人因工程学中关于人员反应能力经典模型,也即Wickens信息加工模型进行描述[2,11],具体如图1 所示。

由图1 给出的信息加工模型,结合人员应急能力划分可知,图中应急响应能力所属阶段处于危险信息感知和具体操作行为执行两个动作之间,由此人员应急响应能力应该外在体现为对感知危险信息的判断、响应状态的选择和具体的响应行为方式决策三个过程中。综上所述,矿工应急响应能力水平也应该外在表现为对煤矿作业情景中危险信号的判断准确性、响应状态的选择准确性以及响应行为方式的决策正确性三个维度上。由此,本文将矿工应急响应能力界定为: 煤矿作业人员在具体作业过程中,基于对作业情景中危险信号的感知,综合运用自身知识和经验对危险信号进行判断,从而选择反应态度、决策反应行为,最终达到及时应对危险情景并降低事故损失的一种综合能力[14]。

2 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应急响应能力评估模型

2. 1 项目反应理论介绍

项目反应理论( Item Response Theory,IRT) 也可称为项目特征曲线理论,是以项目特征曲线为关键技术的一种心理定量测量模型,该测量模型通过测试项目的区分度和难度等项目未知参数估计被测试者潜在的特质水平[15]。目前在教育和心理研究领域也有人员能力测评问题,常采用项目反应理论( IRT) 精确测评被试的能力状况[4],且由矿工应急响应能力的形成机理分析可知,矿工应急响应能力主要体现为对危险情景的风险程度判定的准确性以及响应状态选择以及响应行为决策的准确性,这就说明可以通过设定具体的危险情景对矿工上述三个内容完成的质量进行分析,并最终确定矿工的应急响应能力水平,而项目反应理论的基本原理与矿工应急响应能力水平测度思路相一致。因此,可以通过项目反应理论对矿工应急响应能力进行测度。采用项目反应理论进行矿工应急响应能力的测度,主要基于项目特征曲线。项目特征曲线是一组用以描述被测试对象的某种能力与对应测试项目正确反应可能性的回归曲线,同时被测试者正确反应可能性可以用于估计被测试者待测能力的水平高低。项目特征曲线可以通过式( 1) 的一般化项目特征曲线函数表示。

式中,uij是第j位被试者在第i个测试项目的反应;α 是第j位被试在第i个测试项目的准确概率。

可以表征上述项目特征曲线函数的反应理论模型有多种形式,常用的有Logistic模型和正态分布累积模型两种类型。考虑两者的可替换性和计算简便,本文选择Logistic模型测度矿工应急响应能力,Logistic模型如式( 2) 所示。

式中,ai,bi和ci是指测试项目i(i = 1,2,…n) 的区分度、难度和猜测度; θj是指第j位被试者的能力参数; pi( θj) 是第j位被试能力参数为 θj时在第i个测试项目的准确概率。

式( 2) 中反应理论模型的猜测度ci= 0 ,是指测试题目中存在判断和选择情形。而本文设计的测试题目是依据煤矿作业过程中的实际危险情境和危险源设定的,因而未猜测因素,为此猜测度ci= 0 。从而上述三参数Logistic模型可以变换为两参数Logistic模型,如式( 3) ,且模型涉及的各参数关系可用图2 描述。

图2 所示的两参数Logistic模型反映的是被试者检测“能力”与测试题目准确反应概率两者间的关系,且4条曲线分别为4 个测试项目。当被测试者在4 个测试项目的正确反应率为0. 5 时,被测试者的能力值将和测试项目曲线在该点( 拐点) 于能力轴投影值相同,可以判定被测试者对测试项目给出正确反应和错误反应的概率相同为0. 5,且该点在水平轴投影可以作为项目难度bi的参数。由此,测试项目难度bi取值越大,测试项目曲线越趋向能力坐标轴右侧,被测试者做出正确反应所需要的能力也越高。显然,图2 的4 个测试项目难度依次为: b1= b2= 1 ,b3= - 1 ,b4= 0 。同时,由曲线斜率相关性质可知,测试项目曲线拐点处斜率可以表征被测试者能力值与正确反应概率之间的敏感程度,斜率取值越大则敏感程度愈大,对能力变化刻画越明显,因而可以作为测试项目的区分度ai。由此,4 条项目测试曲线中,拐点处的曲线斜率测试项目2 大于项目1,也即测试项目区分度a2> a1。

2. 2 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应急响应能力测度

综上,项目反应理论是一种基于回归分析的定量化测量方法,通过统计和参数估计实现能力参数测定。为此可以运用参数估计实现矿工应急响应能力的危险情景判别和响应状态选择两个维度评估,参数估计公式如式( 4) 。

式中,是第j位矿工的应急响应能力估计值,和Sθ分别为所有被测试矿工在所设定的测试题目中分数的样本均值和标准差;是第 j 位矿工在所有设定测试项目的总得分。

3 实证分析

3. 1 测试项目设计

为了有效测度煤矿机电作业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水平,通过专家咨询、河南某煤矿机电队危险源辨识结果一级一线技术人员访谈等方法从人员、环境和机器设备3 个方面对这些危险源进行分类遴选10 种风险程度相对较高的煤矿井下机电作业危险情景设置测试题。测试题目设置过程中主要涉及机电作业人员对危险情景危险程度判定准确度和应急状态选择两个维度,形成以危险程度判定、响应状态选择和响应措施执行3 个层次的煤矿机电作业人员应急响应能力测试项目,具体的测试题目设计如表1 所示。

3. 2 数据调研和计算

随机选取河南某煤矿机电队20 位煤矿机电作业人员按照表1 中设计的测试项目对其进行测试,并以编号8#的机电作业人员为例进行方法说明。编号8 #的机电作业人员在应急响应能力三个层次题目的综合得分如表2 所示。

同理,通过相同的方法获取其他19 位机电作业人员在应急响应能力所有测试题目中的数据,从而可得20位被测试的机电作业人员应急响应能力测试综合得分的均值为DS= 8. 13 ; 得分标准差为Sθ - DS= 0. 389 。因此,由式( 4) 可得编号8#的机电作业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的能力值为。同理,可得所有被测试的20 位机电作业人员应急响应能力的能力值,结果如图3所示。

3. 3 应急响应能力分析

1) 由上述测试结果结合Logistic模型能力值分布特征以及文献[15]中的能力划分标准可知,编号8#的机电作业人员应急响应能力值均处中等能力值范围内,也即该机电作业人员对煤矿机电作业中存在的危险情景的风险准确判别、响应状态正确选择以及响应行为准确决策的水平属于中等水平。由此可知,编号8#对于复杂的危险作业情景中的岗位会存在不匹配现象。同时,编号8#的机电作业人员在应急响应能力测试量表中,对于DS3和DS9两个测试项目的表现较差,而这两个测试题目所涉及的危险源在煤矿机电作业过程中属于高频危险源,表明编号8#对发生概率高的危险情景的应急响应能力相对较低,产生的原因可能与矿工对这些危险源的感知疲劳有关。

2) 所有20 位被测试煤矿机电作业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值均没有达到高能力值范畴,编号1#、编号6#、编号15#和编号17#的机电作业人员响应能力均属低等。一方面表明这4 名被测试矿工对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情景的风险程度判别能力、应急响应状态准确选择以及应对突发情景采取正确措施的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在安全教育培训中重点加强危险情景认知和风险程度判别教育,并同时加强危险情景应急模拟训练; 同时,在这些被测试者安全教育考核未通过之前,安排作业任务时,尽量安排在危险因素较少、事故发生可能性较低的作业环境。

4 结论

1) 在分析人员应急能力划分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加工理论对矿工应急响应能力形成机理进行分析,认为矿工应急响应能力主要是指矿工对具体表现为矿工对煤矿作业情景中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准确判别、应急响应状态准确选择和应急措施的正确决策三个方面。基于此,运用项目反应理论建立矿工应急响应能力评估模型。结合煤矿机电作业危险源辨识结果设置了包含10 个危险情景3 个测试维度的煤矿机电作业人员应急响应能力测试题目对煤矿机电作业人员应急响应能力进行评估。

2) 运用项目反应理论和编制的测试项目对20 位煤矿机电作业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进行测度,最终结果表明,20 位被测试者中应急响应能力属于低等能力值的有4 位,说明其应急能力相对较差,作业任务分配过程中,不能直接分配到危险源的数量相对较多的作业岗位。

3) 本文在运用项目反应对矿工应急响应能力进行测度,仅涉及了人员应急响应能力值的测度问题,对于测试题目设置的难度、区分度等项目参数和应急响应能力间的相关性没有进一步探讨。通过结合不同岗位分析测试题目难度、区分度和应急响应能力间关系,如何为人员岗位匹配优化提供决策参考还需后续进一步研究。

应急反应能力 篇2

一、演练目的:为了更好的让护理班组成员更加熟悉输液反应的表现和熟悉抢救流程,进一步提高护士处理输液反应的应急能力,内六科护理班组进行了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情景演练,以检验我们在应对输液病人发生输液反应的应急处理能力。

二、演练时间:2016年5月20日

三、演练地点:内六科病房

四、场景:病房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出现输液反应急需抢救。

五、演练程序:

1、护士XX巡视病房时发现住院患者33床出现寒战,面色青紫,呼吸困难,试体温38.7,立即抢救并通知家属呼叫其他医务人员。

2、护士XX立即停药,更换输液器,改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3、护士XX推抢救车及心电监护至床前,安装心电监护,氧气装置,给予氧气吸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告知医师。

4、护士XX遵医嘱给地塞米松5mg静推,并给予患者加盖棉被。配合医生给予急救处理:规范执行抢救及口头医嘱,做好用药记录及病情观察。

5、护士XX遵医嘱给予冰块物理降温。

6、护士XX将剩余药液,输液器及使用的注射器等在场保存,注明用药时间,联系药剂科、感染科、护理部,查找输液反应原因。

7、抢救期间护士XX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变化,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措施,并做好有关抢救观察记录。

8、患者寒战消失后,减少盖被,再次试体温37.8。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家属如有疑问,上报医务处,护理部,医患双方共同在场的情况下封存标本,在封口处加盖印章并签字,上报护理部,感染管理科。

9、填写输液反应报告表,上报护理部,感染管理科,医务处,药剂科,并做好护理记录及交接工作。

六、演练总结:

通过此次演练,提高了护理班组成员对输液反应应急预案情景演练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总结经验,完善不足,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保证科室的医疗工作安全运转。

应急反应能力 篇3

摘要:从近几年湖北省在应对各种突发的农业动物疫病的情况看,湖北省在对农业动物疫病的防控过程中,仍然存在反应滞后、防控工作基础薄弱等问题,基于此本项研究具体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来加强湖北农业动物疫病公共风险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要积极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湖北省的兽医管理体制;推行健康养殖,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强基础免疫工作,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借鉴先进畜牧业国家经验,完善赔偿制度,保障动物疫情应急处理;依法制疫;加强疫病监控,科学安排扑灭计划。

关键词:动物疫病;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8-0065-02

湖北省地处长江以南和以北地区,既是农业大省,也是畜禽养殖大省。近几年来, 随着湖北省畜牧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农村畜禽养殖户日益增多,畜禽饲养的密度大大增加,加之国际国内贸易的繁荣和我国畜禽及其产品流通的加快, 使外省的动物疫情近几年也开始在湖北省传播,由于这些农业动物疫病传播速度非常惊人,导致湖北省近十年以来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畜禽病死或被扑杀,使众多养殖户损失惨重,给湖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非常大的不利影响,以湖北省的农业动物疫病的防控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湖北省农业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构建的政策建议,对于今后湖北省预防和控制未来可能突发的农业动物疫病,保持湖北省的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湖北省农业动物疫病应急反应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从近几年湖北省在应对各种突发的农业动物疫病的情况上看,湖北省在对农业动物疫病的防控过程中,存在反应滞后、防控工作基础薄弱、应急反应机制运转不顺畅、技术支持能力不足、监测体系建设起步较晚等问题,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湖北省基层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基础底子薄。湖北省基层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基础底子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层动物防疫机构不健全、体制不顺、设施落后,一些地方借政府机构改革撤并基层防疫机构和裁减防疫技术人员。如湖北省在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时,在2004年就进行了农技服务的市场化改革,但改革之后的湖北省基层技术人员大大减少,致使农技服务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防疫工作明显削弱。二是基层防疫队伍人员文化素质较低,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很少,并缺少培训学习、提升疫病防控水平的机会。三是湖北省的约30%的县级畜牧兽医机构因为缺少必要的预防、诊断、检疫和监测手段,所以不能开展正常的农业动物疫情应急反应,不能有效开展工作。可以说,湖北省的基层动物疫病的防治、监管及应急反应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隐患。

②湖北省动物疫情应急反应机制运转不畅。湖北省动物疫情应急反应机制运转不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目前湖北省动物疫情测报技术和手段落后,信息采集点少,从而导致全湖北省的农业动物疫情报告统计周期长,数据统计缺乏时效性,不能及时反映动物疫情动态,难以进行早期预警;二是隔离、扑杀、无害化处理的快速处理设施设备明显缺乏,难以满足大规模动物疫情处理的需要;三是湖北省的动物防疫统一指挥调度、疫病诊断等应急反应机制不够完善,整个疫区还没有完全建立动物扑杀评估和补偿机制,不能快速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迅速而有效地控制和扑灭疫情;四是缺乏各部门和地区间的信息交换和组织协调机制,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管理职能分散在多个政府部门,政出多门、协调困难,致使对动物疫情的防控不能落实;五是尚未建立动物疫病防疫物资储备制度,不能满足应对重大、突发动物疫情的需要。

③动物疫情应急处理没有相关技术力量的支持。当前我国国家级和省级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安全级别普遍较低,不能开展重大动物疫病的病原分离、监测等工作。各级畜牧兽医站、兽医卫生监督所附属实验室除了疫病诊断、动物产品检疫外,还进行诊断液的开发、疫苗的研制生产,但缺乏实验室设备和必要的二、三类疫病临床诊断试剂,使一些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条件还不能达到GMP标准。

④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刚刚起步。现代动物疫病学发现有一大部分动物疫病源是由陆地野生动物,季节性迁徙的候鸟传播的。而湖北省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全省除了高山地区外,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不仅大量野生动物迁徙到此,而且还是候鸟季节南北迁徙重要通道,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传播的几率甚高。但是湖北省对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才刚刚起步,亟待加强,主要表现在监测站点布设有限、野外监测站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及野生动物疫源监测水平较低,因此,湖北省进行及时、有效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预警仍然还需相当长的时间。

2完善湖北省农业动物疫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面对诸如“SARS”等这类非典型危机对社会的冲击,湖北省应根据本省畜禽产业发展与公共卫生安全的要求,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完善和努力构建适合湖北省的农业动物疫病应急管理体系,以降低疫情的经济社会风险、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完善湖北省动物疫情应急反应体系的思路和实现路径。

①要积极改革兽医管理体制,理顺湖北省的兽医管理体制。湖北省的兽医管理体制究竟应采取何种形式或模式,尚需进一步探讨。但眼下湖北省急需借鉴和参考国外发达国家成熟的经验和做法,改革湖北的兽医管理体制,具体应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使全省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名称、性质和职能统一,二是建立并完善湖北省的官方兽医制度。三是整合湖北省的兽医资源。只有将湖北省内现有的科研、教学和各级防检疫工作机构等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股巨大的合力,才能提高湖北省对农业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总之,整合是方向。

②推行健康养殖,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在当前突发性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湖北省将不得不改变传统的畜牧业散养模式,努力发展规模适度的现代畜牧业。具体而言主要应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财政支持力度,努力提高养殖小区的动物疫病防控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养殖小区的动物卫生水平;二要加大对一些较大的养殖户的培训和扶持力度,提高其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使其逐步成为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力量;三要对散养农户实施休养制度,引导防疫技术水平落后的散养农户在诸如禽流感之类的重大动物疫病易发季节实施休养,与此同时,省市各级政府应该按照休养期间的收入不低于养殖期间收入标准给予一定的补贴。

③加强基础免疫工作,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质量。要实现对各种畜禽病的全方位控制的目标,主要应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充分发挥以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学院等省内重点农业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优势,不断支持其进行重大免疫技术方面的研究,特别要支持其有针对性的对动物疫苗进行开发和研究,以保证湖北省能提高各种动物疫苗的效果;二是提高对免疫工作的投入,特别是对基层动物检疫部门的人员和免疫支出投入;三是重点扶持或引入几家大规模的疫苗生产企业,提升疫苗的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四是在基础免疫水平很高的地区,在加强疫区封锁的情况下,逐步探索在威胁区仅实施扑杀而不实施强制免疫的技术措施。

④借鉴国外的经验,完善相关赔偿制度,保障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在动物疫情应急处理时,扑杀疫区动物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但这必然给养殖农户及相关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为控制疫情在对发病动物进行扑杀时,政府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动物扑杀赔偿制度上的经验对农户和养殖企业进行一定的补偿,。近几年虽然湖北省对在疫区采取的动物扑杀行动也进行过补偿,但这种扑杀赔偿还具有临时性质,还没有形成制度,不是很规范,目前湖北省的重大动物疫病损失补偿工作刚刚起步,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以及运行机制还需要不断的完善。

⑤依据法律来防制农业动物疫情。依法制疫的原则和目标应是确保国家或地方动物疫病防制不出现人为性失败,保证重大动物疫病在最短的时间内被通报、扑灭或净化、根除,最大限度地保护养殖者的利益,确保所有畜禽产品符合有关卫生质量标准。要达到以上目标具体应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建立健全湖北省的农业动物防疫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2}依法制定重大动物疫病控制的中长期规划,使得湖北省的农业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有目标,在消灭和控制重点动物疫病时将更有计划。

⑥加强疫病监控,科学安排扑灭计划。各级地方政府在围绕湖北省的宏观控制计划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应积极地制定区域控制和扑灭计划,具体而言可按以下几步来实施:一是要严格疫病监测制度。主要是为了使扑灭行动遵循严格的疫病流行学规律。二是严格推行疫情区域化管理和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在这方面,湖北省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实行“无特定动物疫病地区”制度,严控疫病动物产品的流动,认真开展湖北省的“无规定疫病区”建设。这对于提高湖北省各种畜禽产品的安全度以及促进畜禽产品的出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欧盟曾经对山东熟肉制品出口的解禁就得益于山东省实施“无特定动物疫病地区”制度。三是国家、地方和养殖企业(包括家庭养殖户)三方在疫情防控上加强协同性,从而达到提高疫病监控和扑灭的有效性和及时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包红梅.禽流感的诊断技术与防治措施[J].中国兽医科技,

2003,33(4):75-79.

[2] 陈福勇.防控禽流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黄伟忠.我国动物检疫管理怎么改[J].中国牧业通讯,

2003,17:5-26.

[4] 高俊才.大力支持畜牧业发展[N].农民日报,2006-07-19.

[5] 刘秀梵.兽医流行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6] 夏咸柱.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保障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可持续

发展[A].第二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国

动物免疫反应的应急处置 篇4

1 提前做好不良免疫反应的预防工作

(1) 免疫接种前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 在动物食欲或精神不正常及体弱、幼小、怀孕后期的动物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 (2) 保持圈舍温度、湿度、光照适宜, 通风良好;做好日常消毒。 (3)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选择适宜的毒力或毒株的疫苗。 (4) 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接种, 剂量要适当。 (5) 免疫接种时间最好选择清晨或动物情绪比较安定时。

2 认真观察动物免疫后的反应

2.1 正常反应

在疫苗注射后3h内出现的精神不好或食欲不振等症状, 一般不用做专门处理, 可自行消退。

2.2 严重反应

主要表现有震颤、流涎、流产、皮肤丘疹、注射部位肿块等症状有的甚至出现急性死亡, 需进行及时救治和处理。

3 动物免疫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处理

输血反应应急演练总结 篇5

x病区于x月x日17:00进行了输血反应应急演练,演练中医护人员均能按照演练过程和《输血反应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时发现和评估患者,在启动应急预案后能迅速检查、救治,及时有效地做好病员的安抚工作,并上报相关科室及部门。

由护理部领导带领各科室护士长、组长观摩后对演练进行了点评:从现场看人员、病室、物品准备及演练情景设计都是经过精心准备,参加演练的医护人员分工明确,护士在评估患者情况、确认为输血反应后,启动预案迅速,医生及时到达现场检查,给予处置,并且积极对病员进行安抚,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在临床工作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任何意外情况。因此,我们根据医院制定各种预案进行学习,通过演练,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应急反应能力,用最短的时间采取措施挽救病人生命,更重要的是要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避免意外发生,保证病人安全,要做好以下措施:

1、输血前由两名护士认真执行输血查对制度的“三查八对”,开始输血的前十五分钟严格控制滴数15~20滴/分,并守候观察,病员无不适可加快输血速度,40~60滴/分,加强巡视。

2、当前护士应掌握病区正在输血的病人,一旦病人在输血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立即携带生理盐水一瓶,输液器一副,血氧仪到床旁查看。

3、评估病人情况:确认(或疑似)输血反应后,应立即呼叫医生,遵医嘱用药,采取相应措施,由另一名护士将剩余的血袋和输血器取回治疗室并与他人再次核对配血实验单,同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

论小学生的反应能力 篇6

关键词:快速反应能力;反应迟缓;个性特点

众所周知,大部分学生都是聪明活泼的。然而,学生的反应能力却各不相同。一些学生反应快速敏捷,相反,另外一些学生则反应迟缓。毫无疑问,迟缓的反应能力是学生良好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一、造成一些学生反应迟缓的原因

1.遗传因素。从遗传学来讲,一些学生天生就大脑反应缓慢迟钝。我们几乎很难帮助他们让大脑快速运转起来,从而培养他们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当然,这样的学生是极少数,个别特例。

2.年龄和性别。相对于年龄小的学生,一般年龄稍长的学生有更强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他们通常反应更快,应变能力更强。然而,男生好动,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更具有喜欢冒险,探究的精神,所以男生的思维相对于女生更为敏捷,反应也更加灵敏快速。比如,男生喜欢拆开玩具汽车或者遥控器,了解构造,然后想尽办法把他们还原。在拆卸和拼装的过程中,他们灵活地运用了他们的大脑,训练了大脑的反应能力。相反,大部分女生则很文静,只会想办法去保护自己喜欢的物品,而不会主动去“搞破坏”。

3.缺乏锻炼。有效的锻炼可以提高人们的反应能力,还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但是,在家小学生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孩子上学、放学时,书包都是爷爷奶奶帮着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学生不再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去上学,因为客车、公交车、出租车随处可见。于是在校,体育课成了锻炼学生的体魄极为重要的手段。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大部分体育课都被语文课和数学课取而代之。

4.学习环境。心理学上说学习氛围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情愉悦自然不会让大脑处于压抑的处境。一堂令学生愉悦的课可以确保他们身心放松,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大脑反应速度,畅所欲言。

5.生活习惯。说到生活习惯,有的学生喜欢长期饱食、不吃早餐、爱吃甜食、熬夜玩耍。所有这些不好的生活习惯都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大脑睡眠。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不愿意思考,思维反应能力迟缓。

6.个性特点。在课堂上或者课间十分钟,我们通常会看到一些学生沉默寡言,呆坐在座位上,不主动和同学交流、玩耍。这些学生要么缺乏交流的勇气,要么缺乏自信。长期的自闭、呆坐、不运动、不交流,又怎么能够拥有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呢?

二、提高学生反应能力的措施

1.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基础。学生应保证按时吃饭,适量吃饭和充足的睡眠。

2.有用的益智练习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心算比赛。通过心算,学生会尽快开动脑筋,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这些心算题目可以简单一些,随着比赛的次数增多,难度也可以适度加大。另外,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记住规定数量的单词或者古诗课文等也有益于快速反应能力的培养。长期坚持,学生的反应能力就会越来越快。

3.运动在快速反应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学校,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体育课。比如,在课堂上,教师教学生打篮球。学生通过拍球、传球、投球以及防守等技巧的训练,培养身体的协调能力、反应能力、注意力、动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除了篮球之外,羽毛球、乒乓球和排球等具有同样有效的作用。

4.营造令人愉悦的学习氛围。有了良好的学习心境,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勇于回答问题。如果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做到动手、动口、动脑,那就是最佳的学习状态了。

5.给予反应迟缓的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虽然机会是自己争取的,但是对于那些反应缓慢的学生而言,教师需要提供更多表现的机会,通过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或回答问题中找到自我表现的乐趣。一旦反应缓慢的学生拥有了自我表现的勇气和自信,他们就变得更活跃,渐渐摆脱了反应缓慢的阴影。对于那些不愿意主动交流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结对子活动,让学生之间直接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或者课余玩一些集体游戏。相信很快,他们就会发现拥有朋友的幸福感了。

6.课余适量健康的电脑益智小游戏对学生快速反应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效果。比如,下象棋以及一些闯关小游戏。一般小孩子有很强的好胜心。如果他们想赢得比赛或成功闯关升级,就得有很强的注意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以及应对能力。这样,孩子们就可以通过游戏,锻炼脑部的反应能力。

帮助反应缓慢的学生,我们还有许多方法可以采取。俗话说,脑子不用就会生锈。所以,我们要记住,脑部锻炼得越多,思考得越多,思维反应就会越快。

参考文献:

应急反应能力 篇7

一、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基础建设

(一)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监测是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是否采取应急反应的前提条件。当前比较集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传染病大范围的爆发。我国在对传染病进行监测方面,采用的都是被动监控的方式,也就是医疗机构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直报或打电话形式上报本地疾控中心,由当地疾控中心审核并进行相应的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这通常会导致错过及时监控的时机,不能及时有效地阻止传染病的爆发[1]。

(二)医院对病历及病人症状的监测

在每一级医院中,医院急诊及门诊通常是公共卫生爆发的集中地,也是在对突发卫生事件进行监测时最容易忽略的部分。专职人员如果能够及时对各级医院及诊疗机构发现的传染病有所获悉,并进行及时的监测,就可以很大程度降低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

(三)在销售途径上对药品及与传染性疾病相关的商品加强监测

对某些药品及与传染性疾病有关的商品销量变化进行监测,可以将其作为整体突发事件爆发的指标之一。通过对药品销售情况信息的反馈来决定其敏感性。如在SARS爆发的时候,板蓝根、口罩的销量大幅提升,直观的揭示出疾病爆发的严重程度。

(四)对中小学生在缺课方面的监测

学生缺课的现象也是社区对传染病进行主动监测比较重要的指标之一,学生缺课的原因及缺课人数是对其监测的直接反馈。我国中小学的教育方式比较固定,大部分学生选择在社区附近上学。因此学生的健康状况,直接同部分社区的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学生缺课原因是因为生病,尤其是同一时期缺课学生数增加时,更应关注是否有传染病的发生。学校加设对学生的晨检制度,加强对学生缺课情况的监控,可有效预防传染病的爆发流行[2]。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应急管理

(一)加强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理论建设

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因有很多:传染病大范围爆发;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自然灾害;一些偶然事件。对危机事件的应急管理是对危机进行预警、防范及处理,避免因危机带来的一系列损失。对危机的管理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对危机进行预警阶段;对危机识别阶段;将危机进行隔离阶段;对危机进行管理阶段;隔离危机并进行善后处理从中获益阶段。在每一个阶段,要求管理者都要采取及时有效的管理措施,以防事态进一步发展恶化。因此,对管理者来说,主要做的工作就是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工作,建立相应的体系。

(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方面

根据国际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及发展提出以下的建议:

1、政府要加大对公共卫生方面的资金投入,将我国目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监测力度加大,明确各级责任。在实践演练过程中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建立相应的应急措施管理。

2、建立功能健全的应对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机制。在各级医院的门诊及急诊部门对病历及报告系统进行及时的检测;在实验室条件达标的卫生机构,设立一些针对特殊人群的疾病监测点;与教育部门配合,加强对学生缺课情况的监测。由专业人员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有效控制。

3、对应急物资进行及时的更新。对疾控机构、医院及其它卫生部门经营的药品储存情况要有所了解,同时对其周转情况也要有所掌握[3]。

4、对现场流行病学专家在储备方面建立相应的机制。专家的综合素质在应急事件管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专家离岗比例也要及时了解并进行更新。

5、加强对公共卫生实验室建设,提高对疾病及病原体的鉴别能力。政府要保证对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投入,保证公共卫生实验室可在突发事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6、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进行管理的人员,要具备一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所有的突发事件都是会涉及一定的人身安全,以及公共卫生方面的一些问题。保证对人员的定期培训以及对公共卫生系统的建立,是保证人民的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对国家的治安管理也有着重要意义。

7加强对群众关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方面的常识性教育,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在遇到突发事件发生时,可通过自我防御方式及时对事件进行处理,起到有效阻止或延缓事件发展进程的作用,从而减轻事件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也为相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帮助[4]。

结语

结合我国目前处在公共卫生存在危机高发期的情况,本文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方面的加强提出相应建议;对突发事件相应的应急方案进行分析;对公共卫生在危机处理方面提出几点建议。相信我国在对于公共卫生方面的建设会有所加强的。

参考文献

[1]郑天翔.杭州师范大学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案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

[2]马华.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政策执行研究[D].云南大学,2013.

[3]常玲慧.知识管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应急反应能力 篇8

1 预案 (处置方案) 编制必须准确、高效, 切合实际

预案 (处置方案) 要按照预防、准备、响应、恢复程序进行编制, 风险分析清后确立需要的人员、设备、设施、应急如何组织后进行严格现场踏查, 分析应急的核心问题, 应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应急人员构成, 应急过程中具体操作步骤, 要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意外, 如果有相应的参考文献、处置方案可以进行借鉴, 但决不能抄袭, 因你所在的周边环境、应急指导思想、应急响应时间、应急设备、人员会有一定的差异, 只能有选择的进行借鉴, 为完成任务而一味的抄袭是应急工作的重大隐患, 是管理层、预案编制者、审核者不负责任的表现, 也是应急工作相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处置方案编制者要多方征求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意见, 并多次实战演练, 多次修改, 最后提交审核通过。

2 预案 (处置方案) 必须时时更新, 更能反映现场实际, 具有可操作性

处置方案的制定因人水平差异、外界因素的变化必须进行及时更新, 任何处置方案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都必须根据外界环境、内在因素等进行修订, 处置方案不进行更新则根本起不到应急作用。

处置方案的可操作性也是更新的主要内容, 处置方案编制后必须实际模拟真实场景, 才能够逐步改进其可操作性。

处置方案的关联性也是处置方案修订的主要内容, 有些应急程序不是孤立存在的, 是存在依存关系的, 以《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为例, 在汛期就与《南江分公司防洪、防汛应急处置方案》存在交叉, 就需要相互渗透, 响应过程中需要执行其他处置方案, 就需要写入相关部分, 编制者需要跨专业进行沟通。

3 提高应急人员素质, 保证应急响应时间

应急人员对处置方案内容的熟知程度直接关系到响应速度, 演练是提高应急响应的必要手段, 但不是唯一方法, 演练只能提高操作技能, 不会对处置方案的精神实质进行领会, 应急人员必须进行大量的培训, 掌握处置方案每一步骤的具体意义, 具体执行的操作要点, 偏离要点的危害。

应急指挥人员则必须掌握处置方案核心思想, 明确具体任务, 达到与处置方案编制者构思相通, 这样在应急过程中才能把处置方案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发挥到极点。

4 管理层重视, 是保证应急成功的必要条件

处置方案的编制、更新、培训、演练、应急指挥等等都与企业管理者、应急管理人员、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视分不开的, 只有管理层 (尤其决策层) 重视了应急各项管理工作才能有序、及时、高效开展。

4.1 提高应急管理部门权威作用, 真正把企业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个单位的生产经营指标、安全环保指标是有据可查的, 并严格考核的, 是企业管理者组织日常工作的核心, 而应急工作是一项不易见到成效的工作, 只有亲历者才能提高对应急工作的重视。因此应急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对所属部门应急工作进行日常检查, 监督其预案 (处置方案) 的更新、培训、演练、响应时间、操作能力, 使其真正具有应急能力, 一个单位的应急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 督促相关决策者, 管理人员把应急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与经营、安全等指标同等重视。

应急管理者要对应急人员进行全面培训, 使得应急人员掌握应急的基本概念, 应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全面提高应急人员的基本素质, 明确应急工作的严肃性和强制性。

预案 (处置方案) 的执行主体是人, 尤其在预案 (处置方案) 中担任各级指挥的人员, 他们对预案的执行力直接影响到了预案 (处置方案) 的执行效果。由于工作原因或其它原因人员调整时, 进行工作交接时没有一人进行应急工作交接,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该负责组织相关单位重新调整应急组织机构名单并对接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接岗人员经考试合格并参加1-2次应急演练, 原岗人员及接岗人员填写应急组织机构交接表, 并在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审核合格、备案后方可离开本岗位, 同时接岗人员上岗, 交接表作为应急资格的一种凭证在应急部门进行存档。

4.2 预案 (处置方案) 的编制

预案 (处置方案) 是应急的核心内容, 其内容预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直接关系到应急成败, 而预案 (处置方案) 编制者往往是相关领域的管理者, 受到本人水平限制、对应急体系的认知程度, 重视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预案的合理性、可操作性需要进行把关和认证, 一般是由本单位主管领导审核通过, 但管理者本人自然条件限制, 审核可能存在缺陷, 给应急工作造成被动, 严重的可能造成大的事故, 这就需要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成立专家组进行把关、审核, 每次大的更新也需要进行专家组通过, 只有层层把关, 才能保证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 才能成为指导性文件。

应急系统管理人员 (各类预案编制人员) 应该加强应急专业知识培训, 掌握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应急预案的类型, 应急预案的概念和分类, 应急预案的文件结构、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 应急培训及演习, 各专业预案编制的要点等关于应急方面的基础知识, 使得预案更科学、更严谨、更规范。

4.3 预案 (处置方案) 的培训、演练

预案 (处置方案) 发布后, 必须根据人员分工进行室内培训, 桌面模拟, 分别对待自己的任务进行分解, 掌握执行的关键点, 并与预案编制者、业务管理者进行沟通, 领会预案的精神实质, 操作要点。

5 结论

应急反应能力 篇9

1 疫苗免疫接种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接种免疫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程度与疫 (菌) 苗的种类、质量、毒性以及动物个体品种的差异、接种操作方法、动物健康状况、气候变化等应激因素有关。主要有: (1) 随意加大疫苗的剂量。 (2) 操作不规范甚至错误。 (3) 疫苗的质量不高, 用于制作疫苗动物或胚胎存在某些疾病, 而不是用SPF动物或SPF鸡胚。 (4) 接种部位选择不准确或错位。 (5) 接种途径不对。如本应该口服疫 (菌) 苗随意改为注射或本应刺种而改为注射或本应擦肛改为肌注等。 (6) 疫苗运输贮藏有误。 (7) 接种的动物不健康, 病畜接种。有的畜主隐瞒, 兽医观察不仔细。 (8) 接种对象不对, 出现畜体差位现象。 (9) 对母源抗体的干扰与母源抗体的消退规律不清楚, 过早接种疫苗。 (10) 对个体与品种差异不清楚。 (11) 气候变化、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 (12) 操作器件不清洁。 (13) 病毒毒株或菌株的毒力太强。 (14) 动物处于亚健康状态。

2 不良反应的机理

不良反应 (又称过敏反应) 是速发型变态反应, 是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时在短时间内引起的以急性炎性和组织损伤为特点的反应。它是机体维持正常功能的免疫反应并无实质性的区别。可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又称过敏原, 参与过敏反应的成分有过敏原、IGE抗体、肥大细胞和IGE、FC片段的受体, 当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内引起免疫应答, 经抗原递呈细胞和TH细胞的作用, 静止的B细胞被活化, 增殖分化分泌IGE的浆细胞。分泌的IGE能通过FC端与肥大细胞结合, 与IGE结合的肥大细胞即为致细胞;未被结合的IGE则进入循环系统, 与其它组织器官中的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结合, 这时动物机体则处于致敏状态。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特异性IGE抗体与之结合即被致敏, 致敏后的细胞只要相邻的2个IGE分子或表面IGE受体分子被交联, 细胞就被活化脱颗粒, 并释放出药理作用的活性介质, 如组胺、缓慢反应物质A、5-羧色胺、过敏毒素、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等这些介质可作用于不同组织, 引起毛细血管扩张, 通透性增强增加, 皮肤黏膜水肿, 血压下降和呼吸道及消化道平滑肌痉挛等一系列临床反应, 即所谓的过敏反应症状。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呼吸困难、腹泻、腹痛以及全身休克等症状。同时, 上述活性介质又可产生反馈作用, 如组胺能对免疫系统产生抑制, 还能促进非特异性TS细胞的活化, 这些反馈作用有会加剧过敏反应。

3 过敏不良反应的类型

3.1 正常反应

多数动物在接种疫苗后不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个别动物在接种疫苗后出现轻微的局部或全身反应, 常出现一过性的精神不振, 暂时性减食, 一般注射部位出现短时轻度炎性水肿等局部或全身异常表现后, 一般不需要任何处理, 12小时至3天上述症状全都自行消失。

3.2 严重反应

与正常反应在性质上相似, 但反应的程度重或出现反应的动物数量很多。引起严重反应的原因与上述所说有关。

3.3 过敏反应

指疫苗本身或其培养液中存在某些过敏源, 导致动物在接种后迅速出现过敏反应。

4 过敏反应的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缺氧黏膜发绀, 严重的呼吸困难、呕吐、腹泻虚脱或惊厥等全身反应过敏性休克。

4.1 最急性过敏反应

被接种疫苗的动物在2~10分内, 出现呼吸困难, 口吐白沫、呕吐、排便频繁、鸣叫呻吟, 站立不稳, 倒地抽搐, 体温下降, 可视黏膜发绀, 皮肤苍白, 心跳加快而变弱, 虚脱或惊厥等全身反应和过敏性休克, 整个过程短则几秒, 长则不超过1小时, 抢救不及时, 很快休克或死亡。

4.2 急性过敏反应

呆立不动, 精神不振委靡, 呼吸加快急促, 出现喘气, 眼结膜充血, 瞳孔散发, 全身发抖, 肌肉颤抖, 大量出汗, 口流白沫后边呕吐食物, 拒食, 强迫行走, 则出现步态不稳, 后肢较严重或突然倒地抽搐, 大小便失禁, 出现频繁排粪便尿。反射减弱, 四肢冰凉, 体温升高1~2度, 心率加速。

4.3 慢性过敏反应

1~3天出现临床症状, 减食或不食, 注射部位肿胀或炎性水肿, 有急性型症状, 但较轻微, 作对症治疗即可痊愈。

5 应急措施

在免疫接种注射前, 必须准备足够的抗过敏药品及起相应的对症治疗药物, 以备及时应用。

5.1 最急性过敏

对濒临休克或已休克的动物, 根据体重大小, 迅速注射下列药物: (1) 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 牛2.5~7.5ML, 猪羊1~3ML, 根据病程缓解程度, 20分后可重复皮下注射1次。 (2) 肌注盐酸异丙嗪 (非那根) 牛250~600MG, 猪羊40~100MG。 (3) 肌注地塞米松 (孕畜禁用) 牛15~35MG, 猪羊5~15MG。同时, 针刺耳尖、尾根、蹄头、大脉穴等放少量血, 迅速开通静脉通道。并用去甲肾上腺素牛7~12MG, 猪羊2~6MG。假如需用10%的葡萄糖, 牛1000~1500ML, 猪羊250~750ML静滴。动物苏醒后, 5%葡萄糖牛500~1000ML, 猪羊250~500ML;加VC牛5~8G, 猪羊1~3G;VB6牛2~4G;猪羊0.5~1G, 最后加5%碳酸氢钠注射液, 牛500~1000ML, 猪羊200~500ML静脉滴注。瘫痪的动物可加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牛500~750ML, 猪羊250~500ML, 也可肌注维D胶性钙每日1次。可进一步作好对症治疗, 体温高者可注射退烧药物如安乃近或复方退烧药亦可用抗生素, 心力衰竭, 可肌注安钠咖等强心药物。

5.2 急性过敏反应

(1) 肌注地塞米松 (孕畜禁用) 牛15~35MG, 猪羊5~15MG。或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 牛2.5~7.5ML, 猪羊1~3ML。亦可肌注盐酸异丙嗪 (非那根) , 牛250~-600MG, 猪羊40~100MG。同时可用抗组胺类药物缓解或消除荨麻疹眼睑水肿、腹泻及支气管痉挛等过敏症状, 可用苯海拉明注射液人用的4~6支。

5.3 慢性过敏反应

水运危险品应急反应体系构建研究 篇10

近年来, 我国与海外国家的商业贸易越来越多, 水路运输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猛, 水上交通成为了我国与海外国家交流和发展的重要交通要道。随着我国对危险品的需求量不断上升, 水路运输危险品的船舶流量也在直线上升, 而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也在增加。为保证我国水上交通的安全, 中央政府针对水运危险品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应急反应体系。在全国, 共有14个直属海事机构, 98个分支机构和366个派出机构, 有27个地方海事管理机构, 多个海上搜救中心等。

2 我国水运危险品应急反应体系现存问题

我国现有的水上应急反应体系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法律、法规方面, 对水运事故的惩罚等方面均有不足, 又如水上搜救人员方面, 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差等。

2.1 法律、法规方面

针对许多水上交通事故, 我国的惩罚制度不够严谨, 存在处罚对象混乱, 惩处力度不够的现象。水上运输危险品其实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一旦危险品泄漏, 则污染事故将成为最重要的法律事故, 但目前我国的法律, 在预防此类事故的规章中, 并没有高效的法律效力。而由于各部门的规章制度过于分散复杂, 在处理水运事故时存在冲突和重复。

2.2 应急体系工作人员方面

水上运书危险品的危险性极大, 所以在挑选应急反应体系人员方面应该着重人员的专业培养和素质锻炼, 但当前的从业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 对危险品运输的安全常识了解不彻底, 常出现反应慢、安全意识浅等问题。现在, 有很多个体经营户的存在, 由于经营户本身的安全认识就不高, 对危险品的了解比较片面, 故其聘用的从业人员缺乏对危险品的安全认识, 在出现事故时不能及时作出应急反应, 容易造成更大的污染损失。

2.3 应急设备设施方面

由于目前很多码头上所用的应急设备大多还是七八十年代遗留下来的旧设备, 水上危险事故应急资源也还很匮乏, 所以在危险品意外事件发生时, 相应的应急反应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效果上都存在很多问题和漏洞。码头不能及时更新应急器材和应急设备, 也没有配备充足的消防灭火器、垃圾回收设备等, 大多数地区码头没有国家级的应急设备库, 在出现大型的危险物泄漏时, 不能及时进行回收处理。

3 危险品水上运输应急反应体系构建的完善

除了上文提到的几点, 我国目前的水运应急体系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下文提出了几点改善的小方案, 期待可以完善我国水运危险品应急反应体系。

3.1 加强法律建设

我国有关部门应该积极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不管完善我国在法律方面的缺陷, 使得水上运输业有法可依。

3.2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

在选拔执行应急反应的人员时, 应该从专业、学历、生活阅历、工作经验、人品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人员评估, 选择最优秀、最优责任心的人担任应急反应工作。此外, 还应该针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类型做专业培训, 锻炼其专业技能, 加深其对危险品性质的了解, 保证在事故发生最初, 应急人员可以做到最快的反应, 将损失降到做小。可以定期针对相关人员进行抽查考试, 考察其专业知识是否扎实, 一旦发现人员不足, 可及时加以补充。

3.3 建立危险品信息网

建立危险品信息网, 可以有助于人们咨询危险品的属性和预防信息, 帮助人们了解更多的安全常识。在危险品信息网中, 可以开设论坛, 讨论近期出现的危险品事故问题, 从多个角度思考事故的缘由和解决方案, 为今后的水运事业积累经验和知识。还可以开设技术咨询平台, 为更多的人提供危险品信息咨询服务。

3.4 开设预警和预防体系

借助监测仪器搜索水运中危险信息, 做好预警工作, 可以提前分析预测事故的发生, 并提前做出合理有效的预防手段。如在应急指挥中心, 对水运路线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 做到早发现早预防。预警和预防体系包含了风险评估、信息监测和预警预防行动三个方面。

4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水运危险品应急反应体系的现状和现存问题, 从法律、人员管理、信息咨询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几点改善方案, 希望可以在完善我国水运危险品应急反应体系的构建中贡献一份力量。

摘要:危险品即是具有易燃易爆、污染、有毒、放射性等危险特性的物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国力的日益强盛, 我国对于危险品的需求和使用越来越多, 但是由于危险品有着诸多的危险特性, 在制作、运输和存放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危险性。为此, 针对危险品运输构建出相应的应急反应体系非常重要。本文将就水路运输危险品应急反应体系的构建做简要研究探讨, 期待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有效的水运安全系统。

女人如何了解自己的性反应能力 篇11

一是在与男人交往时的心理感受如何。如果你能感到异性与同性在整体上有所差异,对于异性有一种好奇与神秘感,甚至有一种想接近异性的内在力量,说明你具有较强的性反应能力。例如,在与异性交谈时会感到愉悦、兴奋,特别是感到紧张、激动、脸红、心跳,并伴有阴道下段的发紧、发胀和不随意抽动等现象。当然这些反应并不一定在每次与异性接触时都会出现,只要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现象出现即可。

二是性幻想如何。例如,你可以想象自己与心上人一起坠入爱河,甚至发生身体上的密切接触,直到完成性爱的最后一步。此时你的心理和身体上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满足感,甚至会出现性高潮。性幻想的故事情节中如果出现了生殖器,你的身体就越会出现强烈的生理反应,这说明你的性反应能力较强。此外,是否偶尔有性梦光顾,也是自我评估性反应能力的一项指标。

三是对书籍、报刊以及影视作品中性知识、性情节的反应如何。例如,你是否喜欢阅读或收看这些内容?在阅读或收看的过程中会不会进入“角色”?会不会出现与作品中人物类似的愿望、情感与生理反应?当你看到有关性器官的描写或画面时,自己的性器官是否也会产生类似的感受与反应?一般来说,这种反应与感受越强的人,其性反应能力就越强。

四是对性自慰的体验如何。例如,你用手轻轻地刺激乳头或阴部,会发现这些部位的感觉明显的强于四肢和躯干。如果继续刺激这些部位,则会产生由弱渐强的快感,甚至可达到性高潮。假如完成上述过程的总时间在两分钟之内,说明你的性反应能力良好。如果你在两分钟之内不出现性高潮,继续延长刺激的时间也不会有愉悦的感觉,这就意味着你的性反应能力较差。

五是对性的态度如何。具体来说就是,对于自身和异性的性器官、性反应、性活动的认知态度。一个人的性态度是影响其性反应能力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态度。积极的性态度指的是:认为异性是可信、可爱的;性活动是人类的一种自然现象和美好行为,并对性活动采取接纳、亲近的态度等。这种积极的性态度可有效地提升人的性反应能力。如果你具有积极的性态度,则说明你的性反应能力较强。■

应急反应能力 篇12

近年, 自然和非自然的突发事件发生频繁, 局部性的、区域性的、地区性的, 甚至是国家范围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 给人类造成重大甚至是毁灭性打击, 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构成了重大的威胁。

2002年11月发生在广东省的SARS, 后来波及我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全世界有30多个国家或地区遭遇SARS袭击。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造成近30万人遇难, 仅印尼就失踪13.2万人。2008年1月, 我国南方数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遭受到罕见的暴雪冰冻灾害, 南方电力系统严重破坏, 航空、铁路、公路阻断、通信中断, 运输物资大量停滞、春节回家及外出人员滞留, 生命受到了严重威胁, 湖南郴州、衡阳等市区先成为黑死之城, 这场雪灾造成近3000亿元人民币损失。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的里氏8.0级地震, 造成近9万人员死亡, 建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沙、冒水等地表的严重破坏, 因地震的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其他灾害, 包括火灾、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漏, 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

这些问题的出现, 促使一些学者对灾难和突发事件处理应急措施进行研究, 其涉及面十分广泛。物资储存与网络配备、运输与调度, 通道及运输设施建设, 物流快速反应能力评价都是物流学者应大力研究的范畴。研究应急物资的需求特征, 建立应急物资供应快速网, 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2 应急物资的特征及问题

物资需求这个概念至少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表述和衡量, 一是物资的数量需求, 二是物资的质量需求, 三是物资的结构需求。

2.1 应急物资的数量需求

物资的数量需求是当突发事件发生后, 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些事件所必需的最小的物资需求数量, 通常用需要物资的数量大小来描述, 如某次地震事件中需要“粮食100吨, 棉衣500件”等。物资的数量需求大小通常与突发事件的大小和烈度以及突发事件的发生环境有关, 一般情况下, 突发事件级别越高、影响范围越大、事发周围人口密度越大, 造成的经济社会损失就越大, 物资需求的数量也就越大。

2.2 应急物资的质量需求

物资需求不仅有量的度量, 而且还有质的要求。一定量的物资数量需求总是建立在一定的质量需求基础上的。物资的质量需求包括对物资的准时性、物资的可靠性、物资的成本等方面的要求。对物资质量需求的描述通常选用动员时间、动员风险和动员成本等几个指标来描述。公共突发事件的性质、可能造成的危害、发生的规模、应对方式等都会影响到物资的质量需求。

2.3 应急物资的结构需求

物资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不能够完全反映物资的整体需求状况, 还必须研究物资的结构需求。所谓物资的结构需求主要是指所需要的各类物资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 通常用一个相对的指标来刻画这种关系。突发事件的类型通常决定着物资的结构需求, 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需要不同种类的物资需求组合。

在应急物资供应链体系中, 应急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是实施物资管理的基础。由于应急装备物资供应链管理的业务范围和功能归属不同, 以及软、硬件接口标准和技术体制差异, 各环节信息孤立、封闭和自成体系, 这样造成物资供应信息不全、信息传递速度慢, 难以有效地实现物资保障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 远不能适应其要求。

从上面对物资需求的内容分析可以看出, 如果把物资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需求综合考虑, 对物资需求进行分析是相当复杂的。

3 快速供应网的建立

对于应急物资的管理, 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快速、及时地进行装备物资保障, 而快速供应则为这一要求提供了可行性。所谓的快速供应 (Quick Response, QR) , 它是由技术支持的业务管理思想。实质是装备保障人员对应急物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并实现“在正确的时间, 正确的地点提供正确的装备物资保障”。

3.1 有效需求反应

有效需求反应 (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 ECR) , 是装备物资供应链组成各方相互协调和合作, 更好、更快并以最大效益和最小的经济消耗为目的的高效管理系统。ECR的优势在于为了保证赈灾的需求这个共同目标进行合作、协同, 分享信息和技术。ECR是一种把以前是处于分离状态或联系松散状态的供应链联系在一起来满足应急人员需要的工具, 如图1所示。

需要跨越组织的边界, “直通式”的组织结构是实施应急装备物资供应链管理的理想结构。

3.2 组建应急保障团队

从各自分政、高度分割的职能部门转变为一个跨功能的应急保障团队是成功实施应急作战装备物资供应链管理的关键 (如图2所示) 。

3.3 建立实施应急战略

由于应急装备物资供应的特殊性, 可从以下5个方面构建应急快速反应网的实施战略。

3.3.1 评估当前的装备物资供应运作流程

我国的装备供应系统在以往是后勤大系统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在履行其装备的储供职能中, 还没有摆脱对后勤系统乃至更大系统的依赖性而独立存在, 流程还不是很理想。比如, 某部门设有应急装备仓库, 在应急情况下, 装备物资应快速从战略仓库向供应仓库流动, 但在具体实施上, 仍有赖于后勤系统的协作。

3.3.2 评估并建立供需之间的关系

在应急情况下, 筹措和补给时效性增强, 因此时间就是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应急保障团队根据供应链上的需求信息, 及时供应所需的应急装备物资。

3.3.3 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当反映整个应急装备物资供应链管理实施的情况。由于应急装备物资要求供应链能够从可靠性和敏捷性两个方面得到提高, 而目前的指标体系已经过时, 不能完全反映目前的实际情况。

3.3.4 设计应急装备物资供应链

设计应急装备物资供应链应当从全局出发, 而不是拘泥于适合某一次需求。实施VMI策略从开始就应致力于选择关键的流程作为改进的对象, 从而提高关键的指标。

3.3.5 选择并运用最佳的技能和技术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动识别技术、物资装卸技术、包装技术、运输车辆和装备、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一般来说, 物资供应的管理包括众多功能, 如资源计划、生产计划、仓储、运输、需求预测、订单实现和用户服务。因此, 物资供应管理的解决方案便有了相对应的软件, 如配送中心的运输计划、仓储管理和订单管理等。

4 实例分析

以时间最短为目标的单目标模型采用蚁群算法求解应急物资调度的过程为:

(1) 参数初始化, 令循环次数Nc=0, 将 antmax只蚂蚁随机置于n个物资供应点上, 初始化信息量τj (0) =τmax, 计算物资供应点的启发信息;

(2) 循环次数 Nc=Nc+1, k=1;

(3) 蚂蚁数目 k←k+1;

(4) 蚂蚁 k 根据状态转移概率和计算概率选择物资供应点;

(5) 更新蚂蚁 k 的禁忌表, 并将蚂蚁k移动到新的备选点;

(6) 若应急物资调度要求未能全部得到满足 (需调度的物资数量要求) , 则跳转到第 (4) 步, 否则执行第 (7) 步;

(7) 计算当前蚂蚁搜索到的偏差值, 并按信息更新所有物资供应点的信息元素;

(8) 如果蚂蚁没有全部搜索完毕, 即k≤antmax, 则转第 (3) 步, 否则执行第 (9) 步;

(9) 若满足结束条件, 即在一定时间间隔内, 最小偏差没有得到改变, 则循环结束并输出程序计算结果, 否则清空禁忌表并跳转到第 (2) 步。

算例:某地发生突发事件, 在A处开设应急服务点急需3类应急备件, 数量分别为X1=260个, X2=150个, X3=120个。现有8个物资供应站A1, A2, …, A8, 从这8个物资供应站到应急服务点 A 的备件可用量及到达时间如右表所示, 假设 3 类备件消耗曲线分别为f1 (t) =-t2+10t, f2 (t) =-t2+8t, f3 (t) =-t2+4t, 要求设计一种调度方案来完成应急物资的保障任务, 使得应急时间最早, 以及所涉及的物资供应点最少。

应用本文给出的基于蚁群算法的求解方法进行计算, 所得调度方案为:第一种物资:F*1={ (A1, 40) , (A2, 30) , (A3, 30) , (A4, 120) , (A6, 40) }, 第二种物资:undefined, 第三种物资:undefined。最早应急时间为开始处置突发事件1.5个小时, 涉及的物资供应点数为 5个。而如果针对该问题求取以应急时间最早为优化目标时, 所得结果的最早应急时间为开始处置突发事件1.5个小时, 但涉及的物资供应点数为6个。可见, 本文提出的多目标多应急物资调度问题及求解方法能够取得比现有求解方法更好的应急物资调度方案, 从而具有更好的实用价值。

5 结 论

应急装备物资供应保障强在应急, 也重在应急。要实现物资供应链高效运行, 必须将供应链环节的业务信息系统集成, 使复杂的信息传递变得简单、准确和快捷, 克服信息实时传输中的“瓶颈”, 使信息传递更加畅通。

要实时进行应急物资网络的有效评价, 实施难点突破, 根据各个不同时期的特殊需要建立完善网络配备, 形成高效的动作体系, 最大限度地提高装备物资的运作效率。

摘要:突发应急事件的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了很大危害。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些事件, 有必要建立应急物资供应快速网。本文首先介绍了应急物资的需求特征, 然后分析如何建立应急物资供应快速网并进行评估, 并以单目标模型为实例, 论证建立快速反应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应急物资,快速反应网,建立

参考文献

[1]骆温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土地规划建设下一篇:利率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