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早期管理(共7篇)
职业生涯早期管理 篇1
职业生涯是人一生中的职业历程,分为摸索、确立、维持、退出四个阶段,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早期是职业生涯的确立阶段,是他们适应教师岗位,实现自身快速成长,并逐步走向职业成熟和职业成功的重要阶段。而专业发展作为高校教师群体的重点关注对象以及职业成功标准之一,就有必要从它的视角去研究教师职业生涯早期的管理,实现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维度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可从三个维度理解:(1)教会学生学习,即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以及教会学生学习什么。在实践中,教师要经历“学会教学”、“会教”以及“教会学生学习”三个阶段。新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学会教学”,这不仅需要个人自身的努力和摸索,同时也需要来自组织层面的推力。(2)育人,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新教师应以身作则,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教学,关心爱护学生,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以及学术道德,为学生树立典范。“育人”与“教会学生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带有“育人”性质的“教会学生学习”,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3)服务,即对学生服务,对学校服务,对同伴服务等。“服务”表现在“教会学生学习”和“育人”上,同时会为满足制度等的需要而提供服务,如对口支援计划、校企合作项目开发等。此时的新教师处于接受任务或者辅助的角色。
发展是一个变化的概念。国际上通常用阶段论,如三阶段、四阶段等来阐述这种变化,但不足以揭示本质,于是就有学者提出“主体层次”论,将专业发展分为五个层次,即“前经验主体”、“经验主体”、“认识主体”、“价值主体”和“审美主体”层次。五个层次层层递进,教师职业生涯早期的专业发展处于前经验主体层次。在该层次,教师在“教会学生学习”上处于“学会教学”阶段;在“育人”上关注学生道德发展而不是人的全面发展;在“服务”上处于被动地接受任务或者扮演从旁协助的角色。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维度
很多学者对专业发展的维度进行了研究,比较典型的看法包括以下两种:(1)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包括教师精神(即专业意识、专业思维活动和一般专业心理状态)、教师知识和教师能力,运用三者的活动过程即是实现专业发展目标的过程。(2)将教师专业发展的维度做了进一步细化,分为外显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态度,内隐的专业情感、专业理念和专业道德,并构建了专业发展结构的冰山模型。内隐层次和外显层次具有和谐共存、相生相长的关系,前者对后者的发展起着决定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后者则对前者的构建和完善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本文将以第二种研究为基础,分析教师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特点,并就此提出一些管理对策和建议。
二、专业发展视角下教师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特点
(一)新教师的专业能力普遍偏低
新教师一般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由于经验的匮乏及专业教育理念系统性的欠缺,无法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转化并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传递给学生,加之对高校教学模式的生疏、教学环节把握不足,造成教学得不到学生认可,极大地影响了教学的积极性,那更不用说专业理想(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培养这样的人、成为怎么样的教师)的实现了。
(二)新教师的教学态度严谨认真
新教师怀揣着梦想和信念投身于教育行业,期望能够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形成个人独有的风格,创造出辉煌的业绩,再加上他们富有想法,精力充沛,希望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形成良好的初步印象,因此他们会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作风投身于工作,能够自觉规范自身言行举止,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以及学术道德要求。
(三)新教师的专业情感有待形成
专业情感不仅包含了对教育工作持久的热爱,还包含对科学研究高度的兴趣和热爱之情。尽管新教师抱着一腔热血投身于教育事业,但这种情感并不稳定,需要完善的教育理论知识构建、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专业成就感的满足,以及组织层面的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搭建、教师专业发展政策体系的完善等一系列措施来不断加固和深化。
总之,处在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教师可塑性非常强。组织层面如果能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干预,既能有效地促进个人的成长发展,也能带动学校发展壮大。
三、专业发展视角下教师职业生涯早期管理策略
(一)循序渐进注重引导,强化“冰山下”的基础
“冰山下”的部分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最具个人“修为”特征的部分,新教师在这些特征上处于逐渐形成或保持理想化的状态,因此需要一个好的校园文化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打好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所谓“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为保障学校教育有章、有序和有效,必须用制度进行规范和引导。制度的建立应充分发扬民主,在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的基础上以条文的形式确定,明确哪些该做,哪些不能做,有什么惩罚措施等。比如在制定专技职务评聘办法等实施办法时就应明确:教科研成果弄虚作假者或者师德表现不良者均实行一票否决制,引导教师自觉遵守相应的道德规范,明确只有合乎道德规范的发展才能得到认可。作为新教师应认真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政策导向并加以运用,了解政策红线并自觉遵守,实现健康有效的发展。
构建和谐人际环境。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形成专业发展的人际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需要领导特别是校领导以身作则,更需要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这样才能促使领导公平、公正的为下属提供机会,不包庇错误也不吝啬奖励,不打压强者也不低看弱者;同事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在这样的环境下,新教师就能迅速地适应工作环境,心无旁骛地开展工作,不断提升个人“修为”。
营造学习型文化氛围。建立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将教师参加培训、学术交流、经验分享等活动折算成相应的学分,年终按照学分的高低给予相应的奖励或者惩戒,鼓励大家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形成系统性的专业理念,引导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开展培训成果转化优秀案例的表彰、宣传工作,强调学有所用,注重知识的转化;选取校园内外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通过学习和反思,寻找自身不足,寻得实现专业理想的方法;开通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电子图书、期刊等知识服务平台,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源。相信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体系的不断完善必然会推动教师专业情感的不断深化、专业理念的不断升级和专业道德自律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多措并举强化培养,提高“冰山上”的素质
“冰山上”的部分是可见和可衡量的,在这些方面新教师没有优势可言,只有组织层面的支持才能促使他们更快的成长。
开展“传、帮、带”活动。“传、帮、带”即是老教师帮助新教师成长。实施中应以系部为单位,以教研室为载体,选取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新教师的指导教师,通过随堂听课、交流讨论、反思应用及老教师的现场指导、经验传授等,促使新教师掌握一些好的教学方式方法等,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学会教学。优秀的指导教师所具有的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等也会影响着新教师,促使他们明白只有持之以恒的以端正的态度、良好的道德开展工作才能不断进步。
组织境内外培训。新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专业性还不够,除加强自学外,还需组织层面提供平台,组织他们参加一些境内外的专项培训项目,就专业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的发展历程、发展趋势、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案例分析等内容进行专项培训,一方面加快知识的积累,加深专业了解,另一方面强化分析反思能力,学会教学。
推进企业锻炼项目。新教师往往缺乏实践经历,为此,学校应鼓励新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通过在企业的实践,了解企业最新的生产工艺和流程,熟悉生产设备的使用、行政公文的撰写、岗位的设置等内容,掌握企业人才需求意向,为教学积累第一手案例资料,既能丰富教学内容,也能提高教学认可度,为实现专业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事求是做好生涯管理,实现职业化专业发展
为从根本上实现教师职业生涯早期管理的目标,必须在大力宣扬职业生涯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强化青年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从自己做起,从职业生涯规划做起。
首先,教师应深入分析自身,明确自身优势不足,以便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加快对工作的适应和把握程度。其次,制定一个期限(一般是3年)内的目标,从教育教学、教科研、自我成长等几个方面进行量化。目标的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不可好高骛远,应遵从发展的规律。第三,组织层面的跟踪管理。学校应定期对规划完成情况进行抽查,督促教师向着目标前行,了解完成目标过程中的困难,以便采取支持措施。最后,全面检查规划完成情况。教师个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分析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做好下一阶段的规划。组织层面也应在肯定进步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以期不断优化后续的管理、支持工作,循环往复地做好职业生涯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朱旭东.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建构[J].教育研究,2014,(06):81-90.
[2]陆道坤,周文静.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维度及结构模型试构[J].高校教育管理,2016,01(01):92-98.
[3]唐习华,李骏,吴三红.加强高校新教师职业生涯早期管理的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2):88-93.
[4]周礼.加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生涯早期管理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2(23):25-26.
职业生涯早期管理 篇2
每个人都渴望实现职业成功、人生辉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这个舶来概念,
其实,“职业规划”包括个人的和企业的职业规划两方面。
因此,在新入职员工早期的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新入职员工尽快适应工作节奏,树立起的意识。
一、加强新入职员工的自身培训
员工培训能够为员工个人提供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对新入职员工开展入职培训,主要是让员工了解企业文化、人才发展方向、员工福利待遇、管理制度及各项规定,这样能够使新入职员工较快地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实施实际工作预览
消除新入职员工不现实期望的一种方法是,在招聘的过程中尽量提供所聘职位的完整、准确的信息,个人会按照实际工作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职业期望,这会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新员工的现实冲击。
三、建立职业档案、加强职业指导
商业银行可以坚持为每个新入职员工建立职业档案,职业档案是对员工工作经历的连续性记录,包括个人情况、目前的工作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情况。
建立个人职业档案的重点,在于员工与直接上级一起研究、分析实现职业目标的步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个人应该采取的行动,商业银行能够提供什么帮助等,这是一种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方法,
四、实行“直线经理导师制”,提供职业辅导
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非常关注,但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方法,通常是员工早期职业生涯阶段的重要表现。
通过建立“直线经理导师制”,直线经理作为员工职业发展的直接责任人和专业导师,可以在专业知识、能力提升、职业发展、绩效反馈等方面对员工进行定期辅导。
同时,借助先进的人才测评技术,开展员工自我评价,帮助和引导员工尽快成长。
五、实施岗位轮换制度
商业银行可以为新入行员工提供岗位轮换的机会,把新入行员工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同时也帮助新进员工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和发展方向。
新职位意味着新的责任和技能要求,员工的潜能可能会得到激发,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也得到了拓展。
六、建立职业导向的绩效反馈
台湾空军飞行员回忆早期生涯 篇3
“飞行小偏方”让人吃药
我(即宋孝先)是在小学四年级时的“双十节”庆祝大会上见到飞机的,当时一架台湾空军官校的PT-17双翼螺旋桨教练机在大会上空盘旋并撒发传单,吸引在场所有学子的眼睛,骨碌碌地跟着飞机冲高、冲低,左边来、右边去地转着,旁边人的兴奋只是凑热闹的,而我却在这场热闹中萌发了为之服务终生的想法——飞上青天。在从军的过程中,因为要离开我住的乡下,进城去报名、体检、笔试,所需经费差点把我这个穷人家的子弟难住了,母亲咬牙从拮据的生活费中挤出我的外出盘缠,可是其他吃的、住的都没着落,我拼着饿肚子、睡考试教室的桌子,也不放弃参军的决心,可以说历经无数磨难,要不是那颗执着的心,恐怕早打退堂鼓了。我是从空军幼校一直读到空军官校,由于珍惜机会,所以课内课外都谨守本份,应了那句笑话,“把吃苦当成吃补”,所以我在课业上一直名列前茅,就这样顺利地进入到最后的飞行训练。
我接触的第一种飞机是美国军援的T-28“特洛伊人”(Trojan)螺旋桨教练机,它现已退役30来年,但仍是美国民间飞行俱乐部喜爱的型号之一。台湾空军是从1959年起接收T-28,用于取代二战时期生产的AT-6“德克萨斯人”(Texan),担任空军官校初级教练机,初期使用的是带两片螺旋桨叶的T-28A,1969年又接收10架带三片桨叶的的T-28D,台湾总计得到约40架T-28。该机服役期间,台湾自制的PL-1“介寿”号教练机也在执行初级飞行训练,所以空军官校一度改为三级飞行训练(体制),T-28被抬高为中级教练机,后来因“介寿”号不适合飞行训练,空军官校又改回二级飞行训练,让T-28承担初级教练任务,同时兼顾各种战斗飞行的特技科目,直到1978年被岛内自制的T-CH-1“中兴”号教练机取代。
进了基本飞行组后,我的第一位启蒙师傅是王志鹏教官,他是广东人,操着一口浓重的广东官话。常言道:“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广东人说官话。”这下子,在开飞前,我要面对的头一个问题便是语言障碍,虽然心里犯着嘀咕,可是人也不敢闲着,赶快“求贤于诸野”吧!在地面教学阶段,我除了比其他同学多用些功外,还要抓紧时间去请教刚刚离开基本飞行组的学长们,放单飞前有什么要点?上一回王教官带飞的学生(俗称师兄)有什么经验可以传授的?可一圈问下来才知道,王志鹏是第一次来基本组带飞,天啊!我连个师兄都没有,我只好到各处去搜集飞行小偏方,结果这些“小偏方”差点让我在第一阶段就被淘汰出局(后文将会提到)。还好,王教官的广东官话还算能听懂,加上教官超级耐心,深入浅出的教法让我顺
利地通过第一阶段的测验。这一阶段还有个俗称是“交互带飞”,就是交换教官对学员进行评估鉴定,没想到王教官对我十分厚爱,肯定我的飞行能力,没让我去评鉴,直接进入第二阶段起落航线课程,准备放单飞。
说到这里,我要和大家谈谈第一阶段飞行的惨痛教训,那就是不该乱信什么“飞行小偏方”,差点断送自己的“航空梦”。第一阶段的飞行科目不外乎基本操作,例如平直飞行、大转弯(小坡度的转弯,因为造成的半径较大,所以称为大转弯)、中转弯及小转弯(60度大坡度的转弯),其中有点难度是小转弯。因为飞机处于60度坡度时,依照几何原理,此时的升力只有平飞的一半,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升力的减少造成机头低,初学者很容易失去高度。那些比我们早飞一年半载的师兄们也没什么经验,只是想当然地告诉你,要想办法带住机头,至于该如何带住,却没说出个所以然。当科目飞到小转弯时,机头一低过天地线,我就拼命地拉机头,原本这个科目只要两个过载力即可,我看到机头掉下去,想到“飞行小偏方”——要想办法带住机头,可不知道该怎么去做,结果就胡乱用力,拉出4个过载力。坐在后舱的王教官本来要开口,教我如何带住机头,等不及他开口,骤然而来的4个过载力,除了听到教官“啊! 啊!”的惨叫外,就是我们两个人的眼睛都产生黑视,全身包括脑部的血液都瞬间流到下半身去了,所以眼睛看出去,就是黑成一团……飞了两次后,王教官也防着我胡乱用力,一旦再出现这种现象时,他早把驾驶杆顶住,从机内无线电吼叫:“你不会减坡度啊!减点坡度,升力就上来了。”所谓带住机头,就是减坡度增加升力,机头就浮起来了。当头棒喝,一语点醒梦中人,放着几千飞行小时及数十年功力的教官你不问,尽找一些半调子的“飞行小偏方”,差一点就断送我还没有开始的飞行事业。
开窍后,第二阶段飞行,我被转到另一位教官吴飞鹏手下,吴教官外号“天下第一剑”,是基本飞行组里的知名教官,在两位“鹏”字师傅调教下,我以后的飞行进度倒也顺利。最后基本组结业,有些进度考试是由主任教官主考,以便评定学员的成绩。这一天,空军官校主任刘海空考我的仪表飞行,起飞后就把座舱用密不透光的黑布罩起来,模拟在能见度不佳的云雾里飞行。从开始盖罩后,教官就不开
nlc202309020608
口讲话,我也吃了秤坨铁了心,不管前舱教官有什么反应,我自顾自地按照自己的飞行计划和自己要飞的科目,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一边照着念的词来飞。飞完后,这位主任教官不说一句话就离去了。几天后评鉴成绩出来了,就看我的师傅“天下第一剑”走进讲解室,面带平日难得一见的开心笑容,喜滋滋地把我拉到一旁:“徒弟啊!这回考试你可给师傅我大大地长脸了,全班几十号人,没有人的成绩超过80分,只有你的成绩,一枝独秀88分,主任教官很夸你呢!”接着又说:“今天是你们的最后一课,教官带你到空域,示范一些你们到高级组要飞的科目,今天就轻松一下吧!”顺便提一句,吴教官这番话分明暗示我们已被分到战斗组,将来就是飞战斗机了。
吴教官知道我家是在高雄县旗山镇,所以当天选的飞行空域就在旗山上空,飞机到了旗山以后,教官问明我家位置(我家就住在鼓山公园山脚下和鼓山国小之间的一条巷子,一眼就可以看见),然后他开始示范一些科目,第一个动作以超低空的方式冲过我家屋顶,高度比现在鼓山顶的孔庙还低,吴教官说:“这叫超低空,将来打仗一定用得上的科目。”然后他猛地急速拉起,反反复复地做了些低空特技,让我仿佛回到小学四年级时见过的那架PT-17教练机。也正是在吴教官带飞体验的那一刻,旗山镇里那些纯朴的百姓们也跑出口看热闹,不一会儿,我就看见自家院落里出来好几个人,其中有个人双手举着一条大浴巾,跟着飞机转动飞舞,我一看那瘦小的体型,就知道是我年迈的老爸,后来听母亲说,我爸兴奋得不行,边挥舞手中的大浴巾,边嚷嚷:“都来看喔!一定是我儿子开飞机回来了。”父亲长年住在山城乡下,飞机难得见几回,这回不但是低空看得真切,而且还是他从小就去读军校的儿子飞回来的,心情之激动可想而知。
这是我基本飞行的最后一课,意料不到的竟是以一个“HIGH到最高点”的方式结束,着实令人难忘。
“佩刀”机“乌龙单飞”
离开生活4年的空军官校,我们一班毕业生来到正式从军的第一站——新竹部训队,进一步接受严格的过渡训练,以期成为正式的战斗机飞行员。到了部训基地,朝机坪望去,一排排停放的是美国北美公司制造的F-86“佩刀”战斗机,该机在1951年朝鲜战争首度露面,接着又在台海空战中屡屡上阵,特别是在1958年三都澳空战中率先使用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因此名声遍及岛内,因此我们大家早就想上手体验。
按照业务安排,我们当见习飞行员的时间仅为半年,所以一连串地面教学安排得非常紧凑,接着我们又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座舱实习及地面滑行。因为F-86“佩刀”机没有双座,学员的第一课就是单飞,这是非常特别的,所以在惶恐中,大家也都
加紧准备。除了课堂上,其他的时间也都磨着自己的带飞教官,期望多挖出一些相关经验传承。
完成座舱实习后,我们学着如何做飞机发动机开车检,印象最深的是液压系统检查。为了检查从正常液压系统跳转紧急自动液压系统是否正常,我们得前后左右不停地摇动驾驶杆,摇到满头大汗,才把正常液压3000PSI(约为535.8千克/厘米2)消耗到250PSI(约为44.65千克/厘米2),低过250PSI这个数值,正常液压系统就会自动转换到紧急液压系统,这是我近30年飞行生涯中所遇到的颇为特殊的检查方式。
地面教学的最后一课是地面滑行,因为“佩刀”机不能带教官,所以科目实施起来,可苦了那帮教官们。我记得一共有4趟地面滑行,前两节低速滑行,教官要戴着飞行头盔,站在机翼上,学员不关座舱罩,教官随时要把头伸进来指导,从开车检査滑出机坪,沿着滑行道,然后进入跑道,加油门模拟起飞,然后收油门沿着跑道、滑行道滑回机坪。这一趟少说也要30分钟以上,教官们在冬季的新竹基地里可是喝够了西北风。
到了高速滑行时,教官不能站在机翼上“伺候”了,所以在事前提示时千叮咛万嘱咐:“要注意高速时的方向保持,不要操作过量,油门指针记得不要超过100节(185千米/时),要收回慢车(idle)位置……”见习飞行员们第一次高速滑行,注意力也都保持高度集中,果然都不负教官期望,没有任何状况发生,长官们都很满意。可是易经有云“否极泰来,盛极而衰”,到了第二次高速滑行时,麻烦就来了。一群见习飞行员生龙活虎地背着救生伞,提着头盔,拿着飞机放行条,到停机坪上去找自己的飞机去了,有了之前的经验,今天个个都驾轻就熟。15分钟后,就开始听到无线电里有人呼叫滑出,塔台控制员很有耐心地一一回答“滑行许可”,不一会儿,进跑道前的加温坪,已经停满飞机,完成加温试车的飞机按照塔台呼叫顺序,一架接一架进入跑道,待在通信指挥车上的教官则通过无线电指引飞行员们以间隔2000英寸(610米)的距离停放。就在有条不紊的操作中,忽然有一架飞机的油门好像没收回来,飞机在推满油门的情况下迅速加速,通信指挥车还来不及反应,这架“佩刀”机竟然起飞离地,低空掠过前面还在跑道上滑行的飞机,真是险象环生。
俗话说“起飞容易降落难”,通信指挥车上的教官早已无心辅导其他飞机进行滑行训练,现在最紧要的莫过于如何把那个冒失家伙辅导降落,教官立即命令其余飞机赶快脱离跑道,好让单飞的飞机落地。然而“祸不单行”,不知从哪里又跳出一个冒失鬼,把另一架地面高速试滑的“佩刀”机带上了天!这时候,整个基地都乱套了,基地司令亲自宣布立即停止滑行训练,所有见习飞行员都回大讲解室,准备开检讨会。
我们这两位冒失的同学后来都被隔离审查,甚至连政治作战干部也介入了,想了解他们有无“思想叛逃”的问题。最后调查结果出炉,原因无他,只因为平时常听教官们摆龙门阵,吹嘘“佩刀”机落地时,飞机利用余速把机头带起一些仰角(迎角),让飞机看起来像一只昂首阔步的大公鸡,非常神气。教官们还会私下比赛,看谁把机头带的时间最长。见习飞行员们读书不求甚解,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落地时因为是把油门收到最小,所以速度只会越来越小,飞机不会再起飞,而模拟起飞滑行时,油门可是加到最大的军用推力,加上新竹基地冬天风大,20节(37千米/时)以上的风在这里根本就不算什么,如果油门没收回来,速度100节(185千米/时)转眼即至,飞机一带仰角,飞机就升空起飞了。因为这起事件,很单纯的技术问题,却让这两位冒失的同学各停飞两个月,罚掉两个月飞行加给(即飞行津贴)。
编辑:赵静蕊 吴健
职业生涯早期管理 篇4
河南省高职院校进行职业教育的对象是以经过高考选拔的高中学历的青年学生为主体。这些学生所经历的高中阶段的教育, 主要以文化素质为主, 对于学生职业目标的引导和培养是薄弱的。学生对于升学的认识大多局限于“上大学”, 对于学习的知识和学业的目的局限于“高中后的知识学习”, 对于高职专业设置的“职业性”的认识不到位, 因而, 考生对高职的志愿填报盲目性很大。高职招生录取工作中有大量的调剂志愿, 对于这部分考生, 他们对于所学专业的选择具有更大的随机性。这就造成了考生入校后的两个集中矛盾:其一是学生入校后大量的专业调整需求, 并且这样的专业调整同样盲目、随机, 调查发现以盲目从众心理者居多, 也就是学生往往以“哪个专业学生多”为调整专业的倾向, 甚至出现过一人多次调整专业的现象, 许多高职院校无奈硬性规定“一人只能调整一次专业”。其二是部分学生入校后因不能很好地适应专业学习, 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造成学习兴趣下降, 影响了学业。我们在某高职院校的2010级100名新生中做过关于影响学生专业选择的抽样调查, 见表1。
这里的调查对象是入学一学期的学生, 对于专业的了解界定为知道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就业取向。可以看出, 学生在填报高职志愿的过程中和入学初对于所学专业的了解者仅占13%, 这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和就业的一个主要因素。对于同一批学生我们还做了个人职业倾向的自我认同情况调查, 结果高达82%的学生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 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这个比例和高考高职志愿的盲目性比例相吻合。入校后有专业调整要求的学生高达38%, 给新生的入学组织、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矛盾, 影响了学生情绪的稳定。
针对这样的情况, 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 我们尝试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前到招生工作中介入, 有效地保证了新生入学质量和招生工作的组织效率。具体做法是:
第一, 加强招生宣传中对于各专业培养方向和职业定位的介绍, 使考生充分了解学院专业的内涵。第二, 利用专兼职招生宣传队伍开展系统的专业介绍, 深入报名现场开展咨询活动, 使考生了解所报专业的定位和就业前景。第三, 组织一对一的咨询活动, 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学院和专业, 一方面对考生进行个人职业能力和职业倾向测试指导, 帮助考生把握个人潜质与专业的契合点。第四, 利用24小时招生热线, 指导学生报考适合自己的专业。第五, 把握招生专业对于学习能力和个人潜质的要求, 并应用到招生宣传和组织中。第六, 专业教育和心理教育在学生报名期间及早介入, 促进学生与所学专业的结合。第七, 对于调剂录取的考生电话征求考生意见, 组织专业人员分析考生资料, 了解他们的潜质与本校专业的契合情况, 为考生把握好平行志愿的选择, 有目的、有依据地进行专业调剂录取。第八, 对于更适合其他院校的考生, 开诚布公地告知学生和家长, 避免对学生产生误导。
通过在招生工作中的这些办法,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12年该院校的一次录取专业满意率较往年有大幅提高, 入学后要求专业调整率和实际专业调整率下降明显。调查结果见表2。
对比表1和表2, 排除随机调查中5%的可能偏差, 可以看出, 在招生工作中早期介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对于学生和院校双方都是有益的。同时, 该院校的报到率还因此得到提高。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国内新兴的教育管理项目, 一方面需要系统地规划和运作, 一方面需要高校投入资金和师资力量充实工作队伍。在这样的形势下, 提倡早期在招生工作中介入职业生涯规划对考生的指导显然增加了招生的投入, 也给招生组织带来了烦琐的工作。但高等职业教育从招生到就业, 包括学生就业后的跟踪回访,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性工作, 每一步、每一个环节投入的精力对于人才培养来说都可以有效带动整个环节的良性循环。我们在招生中的有益尝试就为后期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创造了好的基础。
摘要:报考高职院校的普通高考考生, 存在不了解院校专业设置、专业培养方向和高职院校培养目的的现状, 并且许多考生不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 导致报考志愿的盲目性。同时, 在高职院校进行的高招录取工作中, 一部分调剂录取的学生其专业的选择有很大随机性。专业选择的随机性和盲目性给高职院校的招生和学生管理、教学组织带来了矛盾。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招生工作中早期介入, 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招生
参考文献
[1]陈珠琳, 蔡茂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拓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8, (4) .
职业生涯早期管理 篇5
一、故事生动诙谐、道理简单明了
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并不像一般的思想理论那样过多记述在深奥难懂的语言文字中, 而是在多年教育实践中通过各种场合轻松、生动、诙谐地娓娓道来, 不仅具有教育理论的深度, 而且其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很容易为他人接受。
陶行知善于采用故事的形式提出教育思想和践行教育。他曾用《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之间的师徒关系比喻职业教育中的师生关系。陶行知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有所改变。好的教育教人变得越来越好, 坏的教育教人越来越坏。活的教育能够教人变灵活, 僵死的教育只会让人变得更加僵化。教人不变和不教人变都不是好的教育。陶行知希望在师范职业教育中, 师范生就像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一样, 不仅自己的心智会发生变化, 也会教人改变。然而师范生不能做自己的老师, 他们应该拜自己日后的学生为师, 就像孙悟空拜了一个不如自己本领高强的唐僧做师傅一样。当这些师范生毕业后走向教师工作岗位, 他们不学会拜自己的学生为老师, 那么他们自己也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就像孙悟空为唐僧取经保驾护航一样, 只有用爱和耐心呵护着自己的“唐僧”, 才能教育好孩子, 使他们健康成长。也就是说, 陶行知主张教育者应变换角度看待师生关系, 甚至放下身段向学生学习才能真正使学生受到好的教育, 而不是一味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说教学生。学生们的身上存在各种缺点, 正因为这样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栽培。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根据他们的不同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技能, 教师应善于观察和理解学生, 帮助学生分析和认清自身的不足之处, 才能使他们在学习中取得长足进步。
陶行知在1930 年到晓庄学校做演讲时, 用诸葛亮与刘阿斗的故事表达了自己的职业教育理念。陶行知在演讲时举了一个例子, 由于天气干旱, 和平学园里临时开凿了一口水井为全村百姓喝水提供方便。然而不久之后村民渐渐发现水井里的水不够全村饮用, 于是村民们常常为了抢水大打出手。后来, 学校组织召开村民大会, 会上要求村民共同完成一个关于喝水的教学案例。大家推选一个小学生做阿斗, 陶行知与师范生一起组成诸葛亮团队穿插在村民中保护阿斗。会上人们就用水问题七嘴八舌发表议论, 阿斗应付不来。这时诸葛亮站出来为大家提供建议解决了用水难的问题[2]。陶行知用这个故事证明生活本身就是教育的来源, 社会就是一个大学校。对于学生来说, 无论他成绩好坏、能力高低都是国家未来的主人, 不应仅凭分数将学生分等级。教育者要学习诸葛亮的精神循循善诱、鞠躬尽瘁, 引导学生善于发觉自己的专长,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成为栋梁之材。
陶行知在育才学校举办三周年校庆晚会上发表了关于建造道德长城的演讲。陶行知提出, 人们每天都应该问自己四个问题:我的工作、学识、道德和身体较之前是否有进步。其中, 做人最重要的是道德, 如果一个人不以道德作为根基, 即使有再大的本领和学识都毫无用处, 甚至导致一身学识变为祸害。因此, 陶行知呼吁以道德为基础建造一座人格的长城。在职业教育中, 部分学生思想素质不高, 仅仅从专业角度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远远不够, 专业教育能够使学生成为一个有用的工作机器, 也能使他们成为一个利用专业知识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人。因此, 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道德教育。教育者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使职业教育真正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首提“生利”思想、师资即是关键
在陶行知看来“, 生利”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不“生利”的教育, 即“消费”的教育是不可取的。在名为《中国乡村教育之改造》的一篇文章中, 陶行知指出“, 消费”教育的弊端在农村教育中便可见一斑。它让人走错路, 离开农村跑进城里, 教人不种树便造房子、不种棉便做衣服、不种稻便吃米饭;它教人看不起农村、农务, 转而羡慕无尽奢华;它教人将富的变穷, 将穷的变得更穷, 将强的变弱, 将弱的变得更弱;它教人只知道分食利益而不知道如何生成利益[3]。
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会“生利”、能“生利”不是先天即具备的, 肯定需要一支能培养“生利”能力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所以, 陶行知将优良的师资队伍视为办好职业教育的前提条件。他曾说“:如果说职业教育以培养生利之人为主要目标, 那么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这一目标就取决于教授生利能力的师资。”关于职业教育优良师资的标准, 陶行知提出, 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第一是要有生利的经验, 第二是要有生利的学识, 第三是要有生利的教法。即健全、优良的职业教育师资, 必以教法、学术、经验三者为标准。
三、强调“技能”教育、内力以适群需
陶行知在1922 年于安庆举行的一次演讲会上, 对场下广大师生说:教育应该给予学生可以为社会做贡献的技能, 职业教育应是养成学生可借以独立生活的职业技能。比如工人、商人、裁缝、农夫等, 他们都有为社会做贡献的技能, 也可以为社会带来更多便利。如果一个人没有职业技能, 那么他只能够分食大家所创造的利益, 如果这样的人多了, 社会必然陷入恐慌和危机。所以教育说到底就是技能教育。
陶行知相信, 职业教育就是典型的技能教育, 他同时也认为, 职业教育也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的目标层面, 而是要启发学生的内力, 使之结合社会的“群需”。也就是他所谓的“侧重内力以适群需”[4]。侧重启发内力, 说的是职业教育在传授技艺之外, 还要使人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个性、才能。适应群需, 说的是技能教育所生之利能够适应国家、民族、社会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技能传授特别强调实践训练。陶行知认为强调的重点首先是教师对技能实践教学重要意义的思想认识要充分。其次职业教育学校要大胆进行课堂结构改革, 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具体而言, 可以在必须、管用、够用三原则下, 适当减少基础课程和公共课程的学时, 增加技能实践教学学时。还可以大胆尝试突破学科界限, 对技能理论课进行合理重组, 突出技能课程的技术性和应用性。最后, 要对技能实验场所建设给予充分重视。陶行知曾说, 职业学校师生能从事生利教育的前提是要拥有各种设备以应对各技能专攻之需, 可以考虑在社会上广开门道, 引入实验设备。陶行知的这一观点可谓是现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一思想的雏形。
四、促“教学做合一”、举游泳池为例
与现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一相类似的思想, 在陶行知的年代被他称为“教学做合一”。它脱胎于陶行知恩师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育实用主义。陶行知创造性继承了杜威的“从做中学”, 将其改造为“生活的教育”, 即以社会为学校的理论。从而将杜威的教育实用主义真正引入人们的生活, 引入社会。
经过归国工作多年的经验总结, 陶行知于1930 年借晓庄师范学校建校三周年之机发表了《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 全面回顾和总结了他的“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思想。概括而言“, 教学做合一”经历了两次思想飞跃, 一次是从“教授法”突破至“教学法”, 一次是从“教学合一”跨越至“教学做合一”。例如1917 年, 陶行知刚到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时, 他对当时国内教育忽视学生学而只重视教师教的弊端提出以教学法替代教授法的主张。但他的主张在校务会议上被老学究们激辩了几个小时仍未获得通过。幸而五四运动的春风带来了文化运动的新力量, 陶行知毅然借助五四春风成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推行教学法。1919 年春天, 他发表了《教学合一》这篇著名的教育理论文章, 文中说道:教师的责任是教学生学, 而不是教;教师自己也应该一边教、一边学, 决不能当知识贩子, 以为既有知识可以在课堂上终生卖不尽。1925 年, 陶行知在南开大学演讲时, 接受了此前张伯苓的提议, 将“做”融入“教学合一”当中, 向教育界第一次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主张, 即“教”与“学”最后都要落实到以“做”为目标, 而“做”其实就是社会实践[5]。
“教学做合一”思想是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自己心里非常清楚, 相比较其他院校, 职业院校以其自身的独特性, 是能够将“教学”与社会实践所需要的“做”最直接关联的地方。他说:譬如学游泳, 要在水里学, 如果不下水, 仅靠教授游泳技能的书籍学游泳动作, 等到真的下水时, 势必还要沉下去。而职业教育就是既提供游泳书籍, 又提供游泳教练, 还提供游泳池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金祥林.20世纪陶行知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2]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4]方明.陶行知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职业生涯早期管理 篇6
一、职业院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发现,职业院校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自卑、焦虑、强迫、情绪不稳定等倾向。这一结论与已有研究相一致。在量表测查与后续面谈中进一步了解到,造成职业院校新生出现上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体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原因。从个体自身来说,职业院校的新生处于个体发展阶段的青春后期,面临着自我认同、亲密关系和性等多重发展课题,而且他们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面临着环境剧变导致的压力,多重压力可能导致焦虑和情绪变化。从家庭来说,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家庭关系过于紧密而导致子女的依赖性人格;二是代沟交流障碍使得家庭不能成为支持力量,反而成为压力源;三是家庭中父亲未能履行其角色责任或有家庭暴力对子女造成负性心理影响。从学校教育来说,中学应试化教育的弊端可能是新生心理问题的最主要来源,中学应试教育将学生在中学阶段的任务窄化为以应试为目的的狭隘化的“学习”,而自我认识、自主意识、人际交往、自我管理等本应在中学阶段完成的个体成长任务被忽略,进入大学环境后,生活提出更高要求,学生的成长缺陷被暴露,导致焦虑、自卑、抑郁等心理。从社会角度来说,当今社会的开放、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变革,带来价值的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对于刚刚脱离父母掌控、自我意识尚未成熟的大学新生很容易造成精神上的迷惑与冲击从而导致心理问题以至于引发心理危机事件。
二、职业院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环境适应问题。
环境适应问题,主要发生在大学新生群体之中。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个人受教育环境、家庭因素、成长经历、学习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很大。而学生一跨入大学的校门,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心理方面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很多学生感觉不适应。由于目前大学生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普遍较弱,职业院校学生环境适应问题广泛存在,使得一些学生感到一种难以消解的苦闷和忧愁。
2、学习方式问题。
中学时代常依靠老师的安排与督促,进入大学后教师直接管理减少,而自己独立安排学习进度与支配学习的要求大大提高了。那些能力欠佳的学生就会感到明显的不适应,许多困难不能独立克服,因而挫折感增强,不良情绪随之而生,长期下去便会产生某种心理危机。
3、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常常是由于人际关系的不协调而导致的。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职业院校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方式不同,个性特征存在差异,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封闭、羞怯、紧张、敏感和冲动,都会使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紧张、压抑、孤独和不安全感,如果得不到有效地调节,长期以往,心理上的各种危机就会产生。
4、性与恋爱方面的问题。
职业院校五年一贯制的学生性生理正在发育中,大专学生的性生理发育已经成熟,性心理也有了发展,有了性的欲望和冲动,然而由于受到社会道德、法律、理智和纪律的约束,这种欲望和冲动被限制和压抑着。有的学生对性缺乏健康、科学的认识和态度,对自己的性心理缺乏正确的认知和评价,因而对自己的性心理感到困惑、不适、对性欲和性冲动感到不安、羞愧和压抑。除此之外,职业院校学生在性心理方面的问题还包括在恋爱方面的困扰。如单相思而自困,因看到周围的同伴成双成对而自渐形秽,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因恋爱发生性行为而懊恼、悔恨,因担心怀孕或已怀孕而不知所措,内心焦虑不安。同时,职业院校学生中个别同性恋现象也是性心理出现危机的一种。
5、竞争与所选专业失望带来的心理压力。
多数学生上大学之前,都是同学中的佼佼者,到了大学之后,人才云集,群英荟萃,强手如林,以前的那种优越的地位和感觉都不复存在,使之在心理上产生失落感,遇到学习上的挫折就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感到自卑和失望。另外一些学生在高考时填报志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反映个人的兴趣与爱好,致使某些学生所学专业与本人的志向大相径庭。有的学生刚进校时对自己的专业津津乐道,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所学的内容并不理想,与将来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有很大偏向。五年一贯制和中职的学生,进校时学习基础差,感到与统招的大专相比低人一等,从而导致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情绪低落,常处在矛盾心理状态,最后可能导致学业荒废或成绩落伍,其结果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危机。
6、性格与情绪问题。
性格障碍是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也较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猜疑、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对有情绪障碍的学生来说,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喜怒无常。存在一定的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潜在因素。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进一步加剧,最终将导致严重的问题行为。对学生来说,可能会产生了此一生的后果;对学校而言,会使声誉受损;对家庭而言,不次于一场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干预,是保证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问题预警系统的架构
学生心理问题预警系统的建立,不单纯是学校内部的事情,它需要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形成以学校为基础,以家庭、社会为辅助,以医疗机构为保证的完整的心理问题预警系统和信息传导流程,可以将学生心理危机的风险降至最低限度。
预警领导小组是最高决策机构,由校负责学生工作的主要领导,学生工作处负责人,心理咨询专职人员组成,该机构具有较大的权利与权威。职责在于负责执行预警领导小组下达的工作任务,指导心理工作的开展,全方位的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航。心理咨询中心在预警领导小组指导下要形成自己较为完善的工作格局,除上好心理健康课与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外,还要开展大型心理宣传活动;不定期对辅导员、心协会员、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及对危机信息的准确预测;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发现、评估、反馈预警信息,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密切与各系部的关系,加强与班级心理委员的沟通,将心理问题的干预拓展到每一个角落,真正做到有备无患,有的放矢;建立三级网络机构,随时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
学校的各职能部门、医疗机构为心理问题的发现与干预的工作提供人员、信息及资源保证,协同应对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
各系部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站,有主抓学生工作的书记,专职辅导员负责,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心理状况,经常讨论可能发生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事件的领域,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当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事件出现时,制定策略和应急程序并及时上报。
班级是心理问题预警系统的根基部分。它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班主任了解本班学生的个性特点,对他们所发生的事件掌握及时;班级内部成员信息畅通,易于观察到学生的反常行为;班级心理委员与同学联系密切,是心理预防的宣传员、观察员、联络员,对异常情况能早发现,早报告,避免事态恶化。
大学生心理协会和心理社团是心理咨询中心与学生的心灵桥梁,是在学生处、校团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和社团联合会的领导下,从事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与学习的协会。心协坚持以“认识自我、助人自助,促进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为宗旨,起到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同学们心理健康成长,提升大家心理学素养的积极作用。
四、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问题预警系统运行机制
1、领导管理机制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一项全局性、全面性、全员性、全程性的工作,如果得不到学校领导的支持与配合,很难正常开展并落到实处。学校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党委工作日程,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局统筹规划中。
2、经费的保障机制
在经费、师资设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与扶持。学校要将用于心理问题预防工作的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查建档、添置设备、辅导讲座和师资培训等经费专款专用,为学校大学生心理问题预警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3、学生心理档案建立机制
心理建档是指把对学生心理测验的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等材料进行集中保存,将这些资料按照一定的程序,组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体系,能够如实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它是学校为了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每个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设立起来的档案材料。每年在新生入校后,学校要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发现心理素质方面有问题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展开心理辅导和跟踪观察并进行预防和治疗,必要时加以及时干预。有效的普查和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档案,对于形成教育、跟踪咨询和干预一体化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健全心理咨询师值班制度并发挥其作用
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心理咨询师正确运用科学的、先进的咨询方法、咨询技巧,使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得以维护和保持,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5、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与干预彰显的是对学生的关怀与呵护,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到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化为其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即以防止心理障碍、完善心理调节、促进心理发展为指导思想,按心理健康宣传、心理健康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三个发展步骤进行,将心理健康服务、教学和科研作为三位一体的工作内容,以学校、系部、班级三支队伍结合构建“三级网络模式”。在心理问题的预防方面,首先,重在普及。主渠道之一就是将心理健康知识引入课堂,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相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帮助学生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保健。其次,各高校还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预防心理危机的能力。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新生心理普查、创办一个心理校报、开通心理网站、开播一个心理节目、放映一部心理电影、建设一个团体活动场所等,这些实质性的工作着眼于未雨绸缪,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发展,增强抗御心理问题的免疫力。
6、学生心理自助与互助机制
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和干预工作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出发点,依靠学生自身去正视与适应现实,鼓励学生自我选择和自我指导。这需要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通过自我调控、自我鼓励,及时消解消极情绪和心理困惑,提高自知、自觉、自助的能力。
据调查,人们心理调节的途径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自我调节与知心朋友调节。同学之间由于鸿沟小,防御性低、共性大而易于互助。大学生心理协会的成员和每个班级所设的心理委员,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都经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具有辨别他人是否处于严重心理问题的能力,能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直接监督与干预,并能将同学中存在的一般性心理困惑及时反馈到上一级机构。他们是大学生心理互助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络员。因此,大学生心理自助与互助机制的完善,可使大学生在思想、意向、态度等方面进行积极地心理交换,促进大学生产生积极地心态和良好的心理效应,对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健康心理乃至个性的完善都是至关重要的。
7、多元化社会支持体系的整合机制
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干预,不单纯是学校一厢情愿的事。它不仅要建构来自于学生、老师、父母等方面社会支持网络,而且也要建构来自于学校、社会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编织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安全网,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以家庭为依托、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运行模式。
此外,也要完善学校与社区及社会各界的关系,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从更广阔的社会范围内获得有力帮助。高校应利用社会的机构、设施为大学生提供环境支持与技术支持。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通力合作,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早期发现和干预系统才能有效发挥它的功效,才能保证学生健康的发展。
摘要:职业院校由于其生源地的广泛性和学生数量的增加,以及由此引起的文化程度的差异、区域的冲突、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费问题、就业压力、恋爱问题等,致使学生心理问题比较多,心理危机事件常有发生,而且引发许多校园问题乃至群体事件。为了预防和应对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学校要依托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力量,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教育先行;科学监测,有效干预;层级管理,责任明确,制定心理问题预防方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面对心理危机,适时把握转机,获得和寻求新的自我,做到预防和应对两手准备,努力提高在校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
浅析忽略物业管理早期介入原因 篇7
关键词:忽略,物业管理早期介入,原因
随着房地产业的日渐成熟、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商把物业管理作为促销的一大卖点。理所当然,良好的物业管理,不仅能符合客户入住前的期望和入住后的需求,而且也能为房地产开发商和物业管理公司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而物业管理虽然是对物业使用过程的管理,但如果物业管理企业只是等物业完全建成后才介入进去。往往在展开工作后才发现前期遗留下来的诸如规划、设计、配套、施工质量等许多问题,这是单纯依靠物业管理所不能解决的。长期以来,物业管理一直滞后于房地产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因此,常常出现各种物业管理公司无法解决的“先天不足”,诸如,车位不够,配套设备设施落后,水电煤气等配套方面的问题。为了保证物业能正常使用和发挥功能,对物业实施有效管理,许多业内人士、学者和专家提出了物业管理早期介入的观点。
1 物业管理早期介入的涵义
所谓物业管理的早期介入,是指在物业管理企业在接管物业之前,受房地产开发商的邀请或委托,在规划、设计、施工阶段就参与物业的建设工作,从物业管理服务的角度,多方面提供有益的建设性意见,协助开发商把好规划设计关、建设配套关、工程质量关和使用功能关,以确保物业的设计和建造质量,为物业投入使用后业主的使用创造条件,规避服务风险的全过程。
2 物业管理早期介入在项目各阶段的工作及角色(见下图)
3 忽略物业管理早期介入原因
3.1 物业管理早期介入概念远未能普及
开发商是主要阻力,大多数开发商目前还难以理解和接受物业管理早期介入,除了对物业管理早期介入的作用认识不清的原因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不愿意承担早期介入的费用。另外,中介、代理商不切实际的许诺售房,造成业主与开发商、物业公司的纠纷,使得开发商认为物业管理早期介入没有发挥作用,反而在添乱。其次的阻力是施工单位和物业公司自身,最后的阻力是未来的小业主。
3.2 回避物业管理的早期介入
一是经济利益驱使,使开发企业回避增加房屋开发成本,房屋开发企业在进行项目市场调查研究和项目可行性研究评估时,就应当聘请物业公司早期介入,直到物业竣工验收。增加了房屋开发企业的开发建设成本,减少了房屋开发企业的获利空间,从而导致了开发企业不愿聘请物业公司早期介入,或根本就在回避。
二是开发企业重开发轻管理,众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商只片面地注重在房产开发上大作文章,却很少考虑房地产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从而给物业管理带来诸多不便的阴影和问题。
3.3 物业公司本身缺陷
目前,大多数物业管理企业自我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尤其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企业资金不足、专业设备和管理服务水平等都处于初级阶段,整个物业管理行业仍是一个尚未成熟的行业。很多单位更是无专业人员、无专业设备、无固定办公场所。若行业不发展,企业不进步,物业管理的早期介入也很难在短期内推行。
3.4 物业管理经营与房地产开发经营是相互独立的,是互补的
但事实上,很多房地产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将物业管理这块利润也纳入旗下,他们一般采取纵向整合,设立附属的物业管理企业。在这种情况下,物业管理企业与房地产公司不会形成利益的冲突,也就很难达成各种严格的监管。现在很多房地产开发公司都已经在开发楼盘时将物业管理的早期介入作为一个卖点,以吸引更多的客户,但事实上由于是本房地产公司的物业公司,也就不能达到早期介入的效果。
3.5 历史、现实原因形成的陈旧观念
按照规范要求,物业管理的早期介入本是住宅小区房屋开发建设过程中顺理成章的内容,开发者为考虑未来广大业主生活的安逸、物业管理的规范有序,应提出合理合法的建设意见和建议,早日实现物业管理的早期介入。
参考文献
[1]景象,胥盈.物业管理案例解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2]郭宗逵.物业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7
[3]郭世民,周建华.物业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燕云.实用物业管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8
[5]张佑国.物业管理早期介入和前期管理之区分[J].中国物业管理,2005(9):51-53.
[6]王长胜.浅议物业管理的早期介入[J].住宅与房地产,2009(2):31-32.
[7]方长海.物业管理早期介入不容回避[J].中国物业管理,2009(6):29-30.
【职业生涯早期管理】推荐阅读:
企业职业生涯管理06-08
职业生涯管理等06-25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11-13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09-22
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05-12
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管理05-29
职业生涯的开发与管理07-24
3M公司职业生涯规划管理05-17
物业管理职业生涯规划07-29
管理者的职业生涯规划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