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引领快乐识字

2024-07-29

兴趣引领快乐识字(共10篇)

兴趣引领快乐识字 篇1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成分, 也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巨大作用, 已经被古今中外的众多教育家所肯定。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恵则这样阐述教师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识字是发展语言的良好手段,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把识字教学解决好, 才能为汉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课标”已明确提出明确目标, 培养一、二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变教师角色, 创设儿童轻松识字氛围——激发兴趣

“课标”强调把儿童当成知识的探索者, 课堂上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只有广大教师真正转变了教师的角色, 才能创设出儿童轻松识字的氛围, 进而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 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儿童入小学前已经能够掌握大量的口头语言, 这为儿童入学后识字打下一定的基础, 而有相当部分儿童在入学前已认识一些常用字。据我们的调查表明, 入学前识字量达到1000字左右的本年级儿童有5人, 识字量达到300字的儿童达到32.5%, 他们中的大部分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识字经验, 而北师大版新教材正是结合儿童的这种实际来编排的。在教学中, 放手让已经学会认字的孩子来充当小老师, 老师只作必要的纠正和点拨, 让课堂始终保持一种轻松活跃的气氛。已会认字的孩子成为不会认字或识字不多的孩子竞相学习的榜样, 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自然就建立起来, 对汉字的好奇心也被充分地激发出来。

二、转变教学观念, 培养儿童自主识字能力———巩固兴趣

“课标”关注学生学习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既注重教师的教, 又注重学生的学。执教新教材时, 老师们非常注重培养儿童自主识字能力, 利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进行识字教学, 比如听读、看图和拼音识字, 在生活中识字, 韵语识字等等, 并采取生生合作、小组合作的课堂学习方式, 把整个学习过程还给学生。执教《我有一盒彩笔》时, 一位老师的第二个教学环节这样设计: (1) 听老师读课文, 能跟读的就跟着读。 (2) 把书翻到87页, 请孩子们用眼睛看着书, 手里拿着铅笔, 不认识的字, 轻轻做上记号。 (3) 怎么读会这些字, 有办法吗?问题刚提出, 孩子们纷纷根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得的经验来回答:问老师、问同学、翻查字表、读课文下面的拼音, 根据上、下文猜字等学习方法, 老师趁机作出总结和肯定。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逐步培养低年级学生识字的能力和方法。在会认字以后, 老师进一步让学生想:怎样记住生字的字形。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进一步升华出识记汉字的方法, 学生识字能力提高了, 识字兴趣也得以巩固。

三、组织儿童游戏识字———调动兴趣

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 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游戏不仅增强识字的趣味, 而且很容易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萌发创新的冲动。一位教师在执教《我的家》一课时, 在教学中设计了“捉迷藏”的游戏, 把生字做成一个个可爱的生字娃娃, 请小朋友来和生字娃娃捉迷藏。一听说“捉迷藏”, 孩子们兴趣十足, 迅速地从文中圈出了生字。圈生字这件枯燥乏味的事, 一下子就变得非常有趣了, 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复习巩固时, 这位老师又通过组织游戏“邮递员送信”, 非常巧妙地达到了复习巩固的目的。孩子们在积极、快乐的参与中, 不仅学得主动, 而且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设计识字游戏时, 要注意游戏不能繁杂, 这样会使学生眼花缭乱, 手足无措。设计游戏应该简单, 易操作, 参与面广, 这样才能达到游戏识字的教学目的, 而不仅仅是表面热闹。

四、鼓励探究、发现———享受乐趣

深层次的学习兴趣应该能够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张扬学生的个性。学生会因为自己的学法 (做法或想法) 和别人不同, 但能得到老师的肯定而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心, 享受成功的快乐, 让整个课堂变得生机勃勃,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真正的发展主体。在课堂上, 我经常在孩子们会读生字以后, 问:你认为哪个字最有趣?你将怎样记住这些字?有学生回答:“鱼”字最有趣, 下面那一横好像是鱼的尾巴, 上面的部分就像鱼头, 中间部分就像鱼的身子———多么丰富的想象力。

我觉得“额、眉、鼻、嘴、眼、颊”六个字都是头上的一部分, 我就通过指认来让学生记住这些字;还编顺口溜:如“门人闪, 门口问, 门木闲, 门日间, 门市闹”, “人本体, 人木休, 二人从, 三人众”。孩子们通过自己发现的方式, 在记忆字形的同时也理解了字义, 由此也享受到了探究、发现的乐趣。

总之, 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 在生活中识字, 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堂上, 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在课堂外, 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 见到什么字, 就认什么字, 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老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 要注重引导发现, 使儿童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 让他们主动识字、快乐识字, 在成功中体验识字, 在汉字王国里自由飞翔, 去探索、发现、求知, 为他们人生奠定美好的基础。

摘要:只有当识字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境, 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 孩子们读写教过的东西才能比较轻松。寓学于乐, 对孩子们来说尤为重要。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 发掘教材本身的快乐因素及采用多种教法, 创设各种愉快教学的情境, 都能让孩子们快乐地识字。

关键词:兴趣,识字,情境

激发兴趣 快乐识字 篇2

一、多种识字途径,激发学习兴趣

1.编口诀。在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口诀”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种:禾苗种在水田中。树:村子里的树木对对齐。

2.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3.抢卡片。老师把许多卡片贴在黑板上,指名站在黑板前,按老师读的字音,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4.通过谜语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原原本本把字摆出来,学生没有多大的兴趣,而采用猜字谜游戏就不一样了。老师可以先给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型,也可以和学生一道编字谜。如“练”这个字,编成谜语“左边绞丝旁,右边向东不是东,第三笔是横折钩”。又如“咽”编成谜语“左边有个口,右边也有个口,左边是小口,右边是大口”。学生学会了观察、分析、想象、记忆,就可以学会自己或合作编字谜。

二、在寻找规律中识字

在教学认识同一类偏旁的生字,如“早、星、春、阳、晚”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它们的共同点,知道这些字都是与太阳“日”有关,揭示构字的规律,举一反三,在学习中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在教学象形字,如“火、山、石、木”等时,我引导学生把图与字、物与字结合,知道这种模拟事物的样子造出来的字就是象形字,让学生在学习和比较中掌握象形字的识记规律,由形到字,由字到形,形象识记,引导学生学会识字。对于会意字的教学,我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编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如“不正歪,三人众,三木森”,从中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使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同类别的字。对于形近、音近的字,则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区分、辨别,抓住异同点,巧记、活记。如“日和目”,“木和禾”,“他、她、它”,都可以在比较和反复的练习中达到深层认识和巩固的目的。

三、在生活中识字

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也不失为一个课外延伸的好办法。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中华”牙膏、 “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此时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下课时,互相考一考,真是“乐在其中”!

激发识字兴趣让学生快乐识字 篇3

关键词:快乐识字,主动识字,改变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已经整整实施了十个年头.随着课程标准的出台和课程改革工作的稳步实施, 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以识字教学为例, 过去枯燥、简单的教写和学写过程, 已经逐渐被一种轻松、快乐的教学模式所代替, 识字逐渐变成了学生主动、快乐的事, 学生的识字兴趣、识字习惯和识字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培养和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 识字和写字教学要重视识字写字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可见兴趣是学习汉字的先导.学生是学习汉字的主人, 他们对学习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为此,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让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美, 产生识字的热情并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当学生对汉字有了兴趣, 就会从中获得识字的乐趣, 我们的识字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

一、让学生感受识字的快乐

让学生感受识字的快乐就要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 在游戏中识字, 我认为字形游戏、编儿歌和制作生字卡片都是很好的方法.

例如教学“金”字, 我用猜字谜的形式进行, “一个人本姓王, 兜里揣着两块糖”, 学生立刻回答出了准确的答案.再如“坐”字, 我问学生“两个人并排坐在土堆上是什么字?”孩子们通过思考, 回答出是“坐着”的“坐”.类似的字谜很多, 通过几次教学, 学生们也开始尝试着自己编字谜, 互相猜字谜, 从而增加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 学生识字的热情高昂, 主动识字的兴趣浓厚, 没有一点死记硬背, 没有一点枯燥乏味.学生在字形游戏中边玩边识字, 此时汉字是那么有趣, 好玩.

儿歌是孩子很喜欢的一种形式, 不仅韵味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而且便于记忆.把一些难字编成儿歌来记, 既可以增加识字兴趣又可以巩固.比如学生学习“字”和“学”, 我用孩子们学过的“子”做部分, 和孩子们一起编儿歌“小孩子, 戴帽子, 头上一点儿写大字;小孩子, 戴帽子, 头上三点儿上学去.”多么形象、生动、准确的比喻!孩子们只读了一遍儿歌就牢牢记住了.其效果不言而喻.我在教学“影”字时,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先让学生们试着编儿歌, 接着和学生分享自己编的儿歌“红日高高挂, 照在国门上, 投下三个撇, 那是它的影.”接下来的练习中再没有人会把这个字的音读错.这首儿歌编得是多么生动又有生活气氛呀!我常常会对孩子们编的儿歌赞不绝口.

在识字中制作生字卡片也是一个好办法.我们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将卡片制作分为三个层次:一年级上学期, 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汉字, 对汉字还很陌生, 因此我们就采用教师制作生字卡片和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之下制作卡片;一年级下学期, 学生对生字的构造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此我们就开始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制作生字卡片;二年级上学期, 要求再提高一些, 教师引领学生根据要识的字的音、形、义配上装饰插图, 并组词, 说一句话.学生能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来想象画面, 也能从生活与汉字的联系中构思配图, 可以表音, 可以表义, 还可以把字抄写在田字格里, 来提示书写.

多种形式识字给学生带来了乐趣与挑战.在做游戏、猜字谜、编儿歌、做卡片的过程中, 学生动手、动脑, 逐步学会感性地欣赏汉字的美, 他们对语文的爱也由此与日俱增.看到学生识字的愿望如此强烈, 看到他们识字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作为教师怎能不高兴呢!

二、让学生主动识字

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 我们就要把识字变成主动的行为, 让学生主动识字.语文教学是个社会化行为, 我们生活中处处皆语文.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识字.开展识广告牌上的字, 识包装袋上的字、识课外书中的字等活动, 让学生在主动识字, 班内汇报识字成果的过程中, 感受识字的乐趣.另外, 我们也可以定期开展“啄木鸟行动”,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错别字, 并在课堂上汇报行动成果.这时, 课堂不再是教师单独表演和学生被动静听的场所, 而成为了生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沟通和探究学习的互动舞台.对学生而言, 它意味着学习心态的开放, 主体性、独立性的凸现, 个性的充分张场和创新潜能的彻底释放;对教师而言, 它意味着在教学活动中不是把生字教给学生, 而是积极地为学生主动识字提供条件, 引领学生主动识字, 支持学生的自主发展, 它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 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领者.

三、让学生学会识字

识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孩子们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后,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交给学生必要的识字方法, 让学生在反复有趣的训练中, 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学会主动识字, 掌握良好的识字方法.每天的识字教学中,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认字,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总结识字方法, 说说每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最后教师在进行分类指导, 让学生逐步掌握.例如, 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形声字、猜字谜等多种方法.使学生的识字空间不断变大, 交往互动面更宽, 形成开放式识字.随着学习的深入, 学生识字的方法越来越多了, 兴趣也越来越广泛了, 注意力也越来越集中了, 从一个接受者转变成了一个探究者, 字识得多, 识得快, 识得好, 把接受、掌握转化为研究、探讨.每个汉字的学习都是学生思维的过程, 动手操作的过程, 审美情趣培养的过程, 情感得到了升华.这样的识字教学已成为师生互相展露个性与才华的殿堂, 这必然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必然促进学生聪明才智的发挥与培养, 从而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和目标.

带领学生快乐识字, 汉字在孩子们眼中不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 而是生动活泼, 富有魅力的故事, 识字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枯燥过程, 而是轻松愉快的游戏.只要教师引导得法, 从趣入手, 就会欣喜地发现自己的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那么多的优点, 都有那么多的潜力可挖, 都有那么多的意想不到.

参考文献

[1]《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宋乃庆, 中国人事出版社.

兴趣引领快乐识字 篇4

关键词:新课程;识字教学;经验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各学科的教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其它课程一样,自实验以来,语文课程正在发生重大变革,语文教育、教学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能有幸任教冀教版新教材,我感到十分荣幸,但与此同时,也使我感觉十分茫然。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以及自己不断的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感触颇深,下面就其中的识字教学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就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识字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我们的实验教师在这方面可是想了不少点子,下了不少功夫。

(一)在情境中识字

在课堂上,通过再现生活的情境,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如在教学《菜园里》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再现菜园图,模拟情况:让卡车送蔬菜到教室。接着,老师出示实物,让孩子上来摸一摸,看一看,认一认蔬菜的名称,并找出相对应的词卡,带领大家认读生字。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识字的过程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而且识字的效率还特别高。

(二)在游戏中识字

1.设游戏多识字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集中,又能加强、持久、稳定。

我在“创新识字”教学中,经常采用“自编故事”、“送字回家”、“玩玩字卡”、“找找朋友”、“选难认字”、“孪生聚会”、“猜认生字”、“组合生字”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帮助尚未懂事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

2.猜字谜、编顺口溜巧识字

低年级儿童喜爱猜谜,如果能让学生把某些识字内容编成谜语,通过猜字谜来巩固所学知识,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可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我是一只大大鸟,走起路来摇啊摇。——鹅;上小下大——尖;一口吃下一条虫——虽;几点,大点,九点——卜、凡、犬(或是太)、丸。又如:坐——两人背靠背,坐在土地上。星——星星宝宝哪里来?太阳妈妈生出来。冰——三点水少一点,一点不变成冰。

另外,还可让学生任意选择课后词语中自己喜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进行口头创新表达,将选择的词语巧妙地组合在一段有意思的句段里,激起孩子们强烈的新奇感和创作欲望,既积累了识字量,又锻炼了说话能力。

3.象形识记生字

中国的汉字有一部分为象形字,它来源于对生活中实物形状的摹仿。如:“山”“石”“田”“水”“火”“日”……在课堂上,这类象形字不用教,只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字形看看,说说,画画,学生就能一目了然。

不框死学生思维,不求唯一的答案,鼓励学生用自己能接受的方法发现认识字形的好方法,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给予肯定,使之成为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

二、识字途径多元化,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语文是母语教学,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摆脱课堂的束缚,鼓励孩子们在交际、生活、阅读中开动脑筋识字,这样一来识字自然就融入到孩子们的活动和学习中去,孩子们自然兴趣大增,纷纷以多识字为荣。

(一)在交际中识字

刚刚开学不久,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之间都还比较陌生。虽是起始阶段,但老师们都在有意无意地引导孩子多识字。老师让孩子们制作名片,写上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及家里的电话号码,并配以精美图案,张贴在课桌一角,鼓励孩子与他人多交际,互相认名片,比一比谁认识的新朋友最多,谁认识的姓名最多。

(二)在生活中识字

很多生字的认识渠道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事物,如食品名、路牌名、商店超市名、物品标价牌、电视节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只要有一个学生提出,其余学生就能相继回忆起来,并在日后自发加强对生活用字的注意。

例如教学生字“南”:

师:(出示几个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这里面的某个字?

生甲:我认识“南”,这个字我在“南街”的街面上看到过。

生乙:我也认识这个“南”字,汽车南站就有这个字。

生丙:我的名字里也有这个“南”字。

学生通过“自我回忆→参与同学回忆→自我积累→有新发现”这一过程,尝到了发现的喜悦、识字的快乐。这样就容易让孩子们逐步养成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习惯。

(三)在课外阅读中识字

在拼音教学告一段落之后,就可以开始引导孩子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儿童读物。只要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就能激励他们更多地识字。

“经典一部胜读杂书万卷”,引导孩子在课余进行诗文经典诵读,既提高了孩子的语文素养,又增加了记忆贮存。我们的孩子经常在课外诵读《健康童谣》《小学生必背古诗》。一个学期下来,这些知识必定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使之健康成长,并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而目前最显著的作用就是通过诵读,能大大促进孩子的识字。课外阅读中宝贵的识字资源可以说是取之不竭,源远流长的。

激发兴趣,快乐识字 篇5

一、猜谜语, 学生字

因为猜谜语本身是很有趣味的一项活动, 所以学生特别喜欢。根据这一特点, 我编了一些谜语让学生猜, 以激起他们识字的欲望。例如:“一家十口住草房”就是“苦”字。有同学给“闭”编了谜语:“‘闪’字‘人’出门, ‘才’字进了门。”其他学生听了之后很感兴趣, 一下子就把生字记住了。如:在写“非”字时有学生总把三横写成四横, 说了几遍还是错, 我灵机一动, 编了这样一则谜语:“一个猪槽两头通, 六头小猪两边拱。”学生一听觉得有趣极了, 连说记住了, 此后再也没写错过。如教学“休息”的“休”字时, 我就让学生猜字谜:“人在树旁站。”学生通过猜谜即学会了新字“休”, 又巩固了旧字“人”和“木”, 联系了新旧知识。学生对猜谜语式识字教学非常感兴趣, 将一些汉字编成浅显易懂的字谜, 猜中后会记得更牢。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 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编口诀, 巧记生字

中国的汉字很奇妙, 一个汉字可以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教生字时我有意识地把一些生字编成谜语、故事讲给他们听, 例如:学习了“雷”字, 我编成:“大雨落到田上。”学习了“团”字, 我编成:“‘国’字‘玉’出门, ‘人’才进了门。”“三人同日去看花”就是“春”字, “一口咬掉牛尾巴”就是“告”字。根据字形的特点, 编一些口诀来帮助学生识字, 能提高识字的效率。如:“照”就有学生编道:“一个日本人, 拿了一把刀, 杀了一口人, 滴了四滴血。”这样就比较容易记住了。又如“碧”字, 有的学生这样说:“王老头, 白老头, 坐在石头上。”又如“朋”是“两个月亮交朋友”, “种”是“禾苗种在水田中”, “树”是“村子里的树木对对齐”, “念”是“今天要用心念书”, “狼”是“狼狠一点”, “烧”是“大火烧掉一滴水”, 等等。

三、做游戏, 游戏中识字

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学得快、忘得快。如何帮助他们记牢生字是一个难题。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方法就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 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游戏的形式很多, 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内容, 采取不同的形式。

比如在黑板上画好一棵大树,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果子, 果子上面写生字, 让学生来读, 读对就把果子奖励给他, 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还可以利用“找朋友”的游戏进行识字教学。我是这么进行的:让手里拿着“扌、工、艹、口”卡片的同学先上讲台站着, 让坐在座位上手里拿着“丁、力、平、十、占、苗”等部件卡片的同学找一找自己的伙伴在哪里。站在讲台上的同学说:“我是提手旁, 我的朋友在哪里?”这时, 手里拿着“丁”字的同学赶快跑上讲台说:“我是‘丁’, 我是你的好朋友。”说完他们即站在一起, 然后让同学们说说对了没有, 对了就给予表扬, 错了让他们重新找。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就认识了生字。

另外还有踩字过河、拼字游戏、词语接龙、击鼓传花认字等, 从活动中学, 再用到活动中去, 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会兴味盎然, 乐此不疲, 识字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家庭生活环境提高识字兴趣

在孩子们的眼里, 生活是五彩斑斓的, 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生活。提倡识字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成为巩固课堂识字的有效补充, 不仅是学习汉字本身的需要, 而且是当今多元化教育的需要。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 乐于识字, 善于识字后, 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孩子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家庭度过的, 家庭环境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家庭的环境识字, 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在家庭生活的环境中识字是极方便的, 例如孩子喜欢看电视, 对电视中常出现的字幕, 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识, 经常问一问、考一考, 是很好的识字途径。例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中的识字加油站———我在看电视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字, 让我读给大家听, 这就是鼓励学生在家庭生活环境中识字。孩子们喜欢吃零食, 我就鼓励学生收集食品包装袋, 他们的兴趣非常浓。我让他们尽量读出来食品的保质日期, 成分什么, 看谁认识得最多。他们可以认识了“旺旺”“伊利优酸乳”等字, 让识字变得和吃零食一样乐此不疲。

五、利用社会生活环境提高识字兴趣

社会是个大课堂, 有广泛的识字空间, 要充分利用孩子所接触的事物进行识字。比如在设计《自选商场》时, 我让学生在课前由爸爸、妈妈带领去逛逛超市, 看看超市里有些什么商品, 并请爸爸、妈妈帮忙孩子记住一些常用商品的名称。第二天在课堂上孩子们就有讨论的话题了, 而对于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由于自己亲自动嘴问过, 因此不费吹灰之力就学会了。不知不觉中学生不但认识了很多字, 包括一些次常用字, 而且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多表扬鼓励, 培养孩子学习的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 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 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并会用更高的情绪、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学生的这种热情, 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识字, 不要强求统一。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激发兴趣 快乐识字 篇6

一、采用多种途径, 让学生“乐”学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 只有兴趣, 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 因此, 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1.采用直观的教具,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 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像, 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 尤其是电教手段, 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 明确和具体。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 还能很快领悟字词的意思。实践证明, 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 能使生字的出现更为形象、自然, 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 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为深刻。

2.在生活中识字。

语文是母语学习, 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 在生活中识字是很方便, 很重要的识字途径。比如认同学的姓名, 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认字。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 如, 教室的园地, 校园里的告示牌、橱窗里的标语。再有利用社会大课堂, 利用广告牌、车站牌、宣传匾等识字。让孩子从小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 让良好的识字习惯伴随孩子愉快成长。

二、运用各种方法, 让学生“会”学

1.“小老师”教学法。

“授之以鱼, 只供他餐;授之以渔, 终生受益”。因此, 我在教学中, 逐步教给学生正确的学法, 先扶后放, 尝试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 让他们自己想, 自己说。一个个“小老师”都能独立发现问题, 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生字的写法, 其涉及的方面有很多, 诸如多一点、少一点、多一撇、少一撇之类的笔画错误, 形近字和同音字相混淆所产生的错误等。“小老师”们的兴趣很高, “学生”们的兴致也很高, 课堂上常常小手林立。

2.游戏教学法。

学龄初期的儿童好动, 不能专注于某一事物, 但对游戏情有独钟。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识字教学中游戏法的使用倍受儿童的青睐。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 始终处于一种愉快的心态, 因此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识字教学中采用的游戏方式有:你说我拿、猜字谜、编顺口溜、给字娃娃找家、找朋友、送信、摘果子、开火车、闯关等等。游戏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 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在灵活运用的多种游戏方式中, 学生从中享受到识字的乐趣, 从内心激起了学生的自主识字的愿望, 从而达到了识字的目的。

3.图画、实物展示法。

图画、实物形象直观, 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识字教学过程中, 凡可以利用实物、图画 (简笔画) 、直观教具展示的, 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的生字, 都可以运用此法。新教材一年级上册《字与画》单元教学中运用了此法, 不仅能使学生很快学会了瓜、云、雨、羊、牛、虫、耳、网等字, 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一种识字方法。

4.随文识字法。

在课堂教学中, 强调随文识字, 采取放录音、范读、领读、指读、默读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多进行听、看、想, 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让学生的有意识识记与无意识识记相结合, 从而掌握汉字的读写, 也为课外识字积累了材料, 奠定了基础。

5.学用结合法。

识了字, 就用来说, 用来写。用多了, 用熟了, 就能“生巧”。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运用以达到识字的根本目的。如在学完汉语拼音后, 我设立了“每日一句”活动。老师每日在黑板上写上一句, 让学生去认、去说。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了“啄木鸟行动”———找错别字。我把学生带到街道上, 让他们从街道上的招牌、广告牌、标语上找错别字。活动总结时, 对成绩突出的同学颁发“啄木鸟奖章”。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说规范语、用规范字。

激发兴趣快乐识字 篇7

一、开展游戏活动, 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家卡罗琳也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 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 是他们愿意接受的。”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合理利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如, 可以选择“请你像我这样做”、“猜字谜”、“找朋友”、“摘果子”、“送信”、“送字宝宝回家”、“你读我找”等游戏。实践证明, 利用游戏进行识字教学, 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感状况下学习, 还能使他们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拓宽识字渠道, 增加识字动力

1. 在班级中营造一定的识字氛围, 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校园内的标语、宣传栏、黑板报或自己的学习用品、书刊杂志, 从中寻找自己认识的字;课间时常和学生一起玩“生字开花”游戏;课余时间经常玩“组词接龙”游戏;在班级的黑板报上专设“汉字百花园”专栏等等。这样, 学生处于浓厚的识字氛围中, 渐渐就会产生识字的热情。

2. 鼓励在家庭、社会中识字。

利用家长会, 大力宣传识字教学的目标, 动员家长密切配合, 在家庭中营造识字氛围。比如说和孩子一起给家中的物品、摆设贴标示牌;和孩子一起玩“找朋友”游戏, 把认识事物与识字相结合;看电视、书报时有意识地让孩子读一段, 要求孩子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 读完后自己通过查字典认会;带孩子走出家门, 有意识地询问孩子认识哪些字, 不认识哪些字, 并鼓励孩子识记生字, 主动记忆, 把识字和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感兴趣的事物有机结合;鼓励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与帮助下, 广泛搜集字谜、自创字谜、自创自编顺口溜, 从而增强识字的趣味性。

三、善于发现规律, 指导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

汉字的构成有一定的规律, 在教学中, 启发学生发现规律, 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不同的汉字, 也能提高识字效率。

1. 利用对比法识字。

少数汉字的字形很相似, 学生容易认错或写错。如, 土—士、已—巳、未—末等。让学生对这类汉字的笔画长短进行比较, 分别组词, 根据意义来记字形, 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利用形旁表义识字。

有相当一部分形声字不仅读音相同或相近, 字形也非常相似。这类字如果不懂它们的意义, 一不小心就会弄错。如, “睛—晴—情—清”。教学这类字, 就要让学生找出形旁进行辨析。比如, “日”字旁表示跟太阳和时间有关, “目”字旁表示跟眼睛有关, 三点水表示跟水有关。形旁一般带有一定的表意性, 要让学生了解并熟记常用的形旁, 懂得它们所表示的意义。

3. 利用声旁表音来识字。

有些形声字的声旁只有一笔之差, 学生很容易出错, 要帮助学生找出规律。如, “良”与“艮”:一般前鼻韵母en的读音, 声旁都是“艮”, 如, “很、狠、根、跟”等;后鼻韵母ang的读音, 声旁都是“良”, 如“狼、粮、娘、浪”。为了增强趣味性, 还可编些顺口溜。如, “包”字有“书包”, 遇“火”成大“炮”, 遇“足”善长“跑”, 遇“水”吹“泡泡”, 遇“雨”下“冰雹”。

让兴趣引领小学数学“快乐课堂” 篇8

1.巧妙导入, 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是整节课的基调, 也是一节课成败与否的重要环节。好的导入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为整堂课的教学注入活力。例如, 在教学一年级0的认识时, 可先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一只小猴子下山来, 它走到一片桃树林里, 看到树上结了又大又红的桃子, 可高兴了。赶忙偷偷地摘了2个桃子 (边讲故事边往黑板上贴两个桃子的图片) 。小猴子看着手里又大又红的桃子, 馋得直流口水 (学生笑) , 立刻吃了一个桃子。这时小猴子手里还剩几个桃子?学生说:“还剩下1个桃子。” (我从黑板上拿走1个桃子图片) 桃子可好吃了, 小猴子吃了1个桃子, 觉得还没吃够, 它又把最后的1个桃子也吃了。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 现在猴子手里还有桃子吗?学生回答: “一个都没有了。”师:“一个都没有, 应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学生回答:“用0来表示。”我在给学生讲故事的时候, 学生都抬着头, 听我讲故事, 有的还不时地发出笑声。有人说:“最美的故事是数学童话。”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 轻轻松松地学习了数学知识。

2.因势利导, 诱发兴趣

小学生认知水平毕竟有限, 理解能力相对较差。 对于教材中的插图, 有的学生理解不到位, 我就把它画下来贴在黑板上, 有的学生还是看不懂图的意思, 而有的学生却说得很好:“有4条小鱼, 又游来了1条小鱼, 一共有几条小鱼?”追问:“你怎么知道小鱼是游来了而不是游走了呢?”他指着图说:“右边小鱼的头是朝着左边的鱼的, 所以说它是游来的。”接着出示一组蝴蝶图, 让学生说图的意思。学生说:“有8只蝴蝶, 飞走了3只蝴蝶, 还剩下几只蝴蝶?”追问: “你怎么知道那3只蝴蝶是飞走的呢?”学生说:“那3只蝴蝶头向外, 背对着那群蝴蝶 (剩下的5只蝴蝶) , 所以说它们是飞走了的。”学生说得很好, 但是仍有一些学生理解不深刻, 于是可让他们表演小鱼游来和蝴蝶飞走的样子, 学生可兴奋了。学生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很快就理解了图意。将现实生活带到课堂, 不仅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有数学知识, 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游戏教学, 唤醒兴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 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形式,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在教学数的分解时, 我常常让学生背一背。开始学生不熟, 语速缓慢, 声音低沉。即使背熟了, 还是无精打采, 注意力也不集中。后来, 我准备了几张扑克牌, 比如, 教学6的组成时, 我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巩固练习。我举着一张卡片说:“我出2。”学生举着另一张卡片:“我出4。”师生齐说:“2和4组成6。”学生一听就会了, 纷纷举手要做这个游戏。几组游戏过后, 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另外, 学生回家后, 还可以跟家长边玩边学。轻松愉快的环境, 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资源。

4.直观教具, 增添兴趣

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 大脑容易疲劳, 为有效捕捉学生的兴奋点, 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连加、连减”时, 讲完连加, 有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了。此刻, 教师需要通过表扬, 并出示新鲜的教具:“在学习连加的时候, 大家学得都很认真。老师想奖励大家一件礼物, 你们想知道它是什么吗?请看———”“哇, 好漂亮的小篮子呀!”学生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眼睛盯着小篮子。师:“周末, 老师用这个漂亮的小篮子去摘苹果, 快来数一数, 老师摘了几个苹果?”一边说一边往篮子上贴苹果。 “6个。”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我抓住时机, 立刻提问: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看看老师又在干什么。看明白的同学说说这几幅图片的意思。”有的学生很快就举起了小手, 并到讲台前讲:“篮子里有6个苹果, 拿走了3个, 又拿走了2个, 还剩几个苹果?”经过同学的叙述, 刚开始不理解的学生也知道了图意, 并能根据图意列出正确的算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不断出示新鲜事物, 以增添课堂教学的乐趣。

5.利用多媒体, 引发兴趣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学生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在当今信息时代, 运用媒体进行教学, 对活跃课堂气氛,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 教师可用多媒体显示出三角形的一个角:露出直角时, 学生说是直角三角形; 露出钝角时, 学生说是钝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锐角时, 学生也自然说是锐角三角形。可这时显示出来的却不是锐角三角形, 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悬念:为什么有一个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钝角的是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锐角的却不能确定是什么三角形呢? 可见,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引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 使学生产生迫切掌握新知的欲望。

让兴趣引领学生快乐学英语 篇9

关键词:兴趣;导入;情境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把“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快捷途径。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但是兴趣的产生和强化都离不开我们教师的培养和激发,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一、课前趣味导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导入得好,就像嘹亮的军歌一样催人奋进,就像文艺晚会的开场戏一样吸引观众,就像一本书的前言一样引人入胜,就像交响乐的序曲一样动人心弦。它能够使学生高兴地进入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能够使学生感知到学习是一种愉悦。因此,上好一堂课的前几分钟即掌握英语课的导入艺术尤为重要。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导入:(1)简短英语歌曲导入法;(2)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短剧、电影、视频等导入法;(3)情境导入法;(4)应景导入法。

二、课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持久的英语学习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分析和利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兴趣点,利用多种媒体和手段,注意创设情境和情境氛围,就像创设舞台气氛一样,让全体学生主动投入,使每个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把学生带入教材内容相应的气氛里,以最大的学习兴趣取得最高的学习效率。这样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造的乐趣和道德向上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动。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精心设计一些巧妙的活动,多借助一些教学用具,创造不同的教学环境,尽可能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源源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演讲

预习时,让学生结合授课内容和日常生活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作简短演讲,以此鼓励自学。

2.问题

教师提出反映授课内容的问题。例如,教授句型“How many...do you have?”时,教师可以问这样的问题:How many pencils do you

have?贴近学生生活,利于掌握。

3.设疑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讲述课文的一部分或者讲一个有关课文内容的故事,设置悬念,引出课文,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新课、探寻究竟的兴趣。

4.图片

利用课本中的插图、课件中的动画、自制的图片以及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实物等来开展听力和口语训练,学生兴趣浓厚,练习效果甚佳。

5.游戏

对初一、二学生,游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适当的游戏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持久注意力。

6.体态语

教师在新授英语单词、日常用语、简易句型等时,都可以配以相应的体态语,不仅能让学生兴趣倍增,也能让学生更好、更准确地理解语言情景,有利于更好地掌握与学习。体态语的使用在课堂评价与激励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7.多媒体

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声音、动画、文本等结合在一起,使学习更加生动、使教学更加灵活,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充满乐趣。

三、课后开放拓展,让学生感受无限的英语交际快乐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语言其主要功能就是用于交际,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园给学生提供利用英语交际的情境,帮助他们取长补短,积累语言素材。在校园中,英语教师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日常用语,像简单的“Hello!”“Good morning!” “How are you?”“Goodbye!” 等都应该不在话下,持之以恒,稍微复杂点的句子就能连带出来,久而久之,我们的英语交际就由校内走出了校外。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简单的英语动画片,让学生将外出旅游或在电视上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词汇、会话内容进行交流,以满足学生表现的欲望,鼓励他们学好语言,促进向上发展的需求。最后,教师应该设计一些灵活、巧妙的作业,给学生提供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英语的机会。不能仅仅局限于书面作业,可以开发各种作业形式,如:调查、汇报、评论等学生乐于参与并且勇于展示的创新作业,使学生从作业中找到乐趣,才能不断激发并维持英语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快乐的秘方。在英语教学中,只要教师精心设计,用巧妙的课前导入,逼真的情境创设,丰富的课后拓展,时时吸引学生的眼球,刻刻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兴趣引领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愉悦”,当学生拥有了这份乐学、愿学的激情,我们的英语课堂、我们的英语教学还有不腾飞的理

由吗?

兴趣引领快乐识字 篇10

一、联系生活实际, 激发探索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为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其兴趣, 所联系的“生活”实际, 既可以是现实的生活, 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的“角”时, 即可以结合教材的两个问题“你能在图中找到角吗”和“说一说生活中的角”, 让学生找一找教室内各物品中所涉及的角, 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认识与对接;又可以是情境创设所得到的“生活实际”, 如学习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的应用”时, 教材在“做一做”环节提供了一个“李叔叔想要检测雕塑底座正面的边AD和边BC是否垂直于底边AB, 但他随身只带了卷尺”的题目, 我就真的扎了一个符合数据“AD长是30cm, 边AB长是40cm, 点B, D之间的距离是50cm”的纸盒, 让学生真的在经过丈量之后再进行计算。

为吸引并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 教师在课堂伊始或是在课堂教学进行到某个阶段后, 以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使学生快速聚焦到教学内容中来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也会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教学内容是有用的、重要的, 是值得学习的, 因而产生愿意去学习教师所教知识的意愿与动机, 学习的兴趣也会相应地得到提升。仍以学习“勾股定理的应用”一节为例, 为提高学生对所学定理的应用意识与感受其重要性, 我以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 向学生出示这样一道题目:“一架长为10米的梯子AB斜靠在墙上, 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 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0.5米, 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对于有相关生活经验的学生来说, 显然, 这样的题目直接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 使实际生活中的相关操作直接演变为数学问题, 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发现的兴趣是极为重要的。

二、灵活运用故事, 提高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故事情有独钟。如果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善于运用故事推进教学进程、达成教学目标, 必会使数学教学摆脱僵化的传统认识, 使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披上灵动的外衣, 充满着智慧的灵光, 洋溢着美好的情趣, 在人文情怀的滋养下一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而不仅仅是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了。事实上, 教材对这一点也有明确的认识并有丰富的表现。仅以八年级上册教材“勾股定理”的学习为例, 我们即可以从中发现大量的数学史事与故事, 如教材在3页的注释中提到勾股定理也叫毕达哥拉斯定理、7页“数学理解”环节提到美国总统伽菲尔德对勾股定理的验证图并在同一页的“读一读”环节有名为“漫话勾股世界”的大段文字故事、在11页的“联系拓广”环节提到了古巴比伦泥板上的三列数字、在15页练习题目中提到了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一道问题、17页的“数学理解”环节提到毕达哥拉斯对勾股定理的验证图等。对于这些充满着人文光辉的数学史事故事, 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以生动的语言赋予其一定的故事情节, 适时对学生进行讲述, 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拓展, 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有积极意义的。

教师所讲述数学故事还可以直接为课堂教学服务。例如, 在学习八年级上册“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 在教材提供的鸡兔同笼、增收节支、里程碑上的数等故事的基础上, 我又补充了如下古代的寓言故事:“驴子和骡子一同走, 它们驮着不同袋数的货物, 每袋货物都是一样重的。驴子抱怨负担太重, 骡子说:‘你抱怨干嘛?如果你给我一袋, 那我所负担的就是你的两倍;如果我给你一袋, 我们才恰好驮的一样多!’问:驴子原来所驮货物的袋数是多少?”这样的寓言故事将数学知识与对学生的数学思考与能力紧密结合在一起, 使学们生既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娱乐性, 又获得了数学知识, 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品味成功喜悦, 保持学习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 只有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认识到其价值所在并持久保持, 才会激起学习者无休止的追求意志和力量。因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习积累这种成功感及其价值所在。例如, 在教材的练习中, 有一定的拓展题目, 教师要要求学生尽可能地采用较多的方法进行解答并及时作出恰到好处的肯定、鼓励和表扬;遇到一些不能在一时之间统一答案的问题或结论时, 要支持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探讨、交流、争辩等, 力求在这一过程, 在师生三方之间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与沟通的基础上得出问题的明确的答案, 并对这一过程中表现杰出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肯定, 等等。同时, 指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数学课外活动以扩大视野、拓展知识、发展特长、提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等, 对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价值及重要性的认识也非常重要。这种认识会高度内化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 因而也会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将这一兴趣持续上升为志趣, 成为学生学习的持久动力。

总之, 兴趣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它赋于学生热情和毅力、增加勇气和信心。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运用教学智慧来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树立数学学习的坚定信心, 进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晋.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核心要素[J].新课程·上旬, 2013 (5) :69-69.

上一篇:学前双语教师培训下一篇:教师发展需要专业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