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债权融资策略

2024-10-03

中国企业债权融资策略(精选7篇)

中国企业债权融资策略 篇1

由于在贷款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债务人的诚信问题。债权人为了规避融资人的违约风险, 通常会采取谨慎策略来控制贷款条件及规模, 加上央行对市场流动性的收紧, 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已经制约了我国企业借贷市场的健康发展, 限制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分析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有利于降低企业债权融资成本, 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1]

一、企业债权融资中债权人承担的风险

1、信息不对称风险

由于债权人与债务人的信息不对称, 风险意识较强的债权人会采取谨慎放贷策略。首先, 企业债权融资的债权人与债务人对某些重要信息的掌控程度存在差异, 而该重要信息对融资交易的效果会产生重要影响。在企业债权融资业务中, 信息的不对称主要表现在债权人和债务人对对方保密信息的不了解而限制了债权融资合同的达成。债权人很难掌握债务人的保密信息, 因此债权人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而债务人由于对自身信用水平较为清楚, 所以是债权融资业务中的优势方。在信息完全对称这一条件难以满足的情况下, 债权人由于对债务人的经营风险难以掌握, 因此常常采取谨慎策略, 这样有很多信誉较高的债务人也难以实现贷款的目标。其次, 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债权人在开展对债务人放贷业务的过程中的信号传递效率降低。[2]因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 交易一方由于无法确定另一方的资信水平, 常常给予高资信水平和低资信水平的债务人以同等的条件。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征信体系平台, 债权人无法从权威渠道获得债务人的真实资信水平。而债务人通常会向债权人发出这样的信息, 即它可以创造较高的预期收益率, 从而获得债权人的信任。

2、诚信风险

诚信风险是指由于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债务人有可能给债权人对它的监督设置障碍, 从而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风险。诚信风险中债务人的具体表现有:第一, 债务人的资产专用性降低了债权人利用债务人的资产来偿债的可能性。专用性资产难以改为其他用途, 该资产一旦用于他途, 会导致其经济价值大幅下降, 因此资产的专用性会降低债权人的资金安全水平。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债务人在与债权人商谈融资协议的过程中, 有意隐瞒其资产的专用属性, 从而导致债权人在融资协议达成后进入这种两难的境地。第二, 债权人与债务人的有限理性是产生诚信风险的根本原因。债权人与债务人在追求各自经济利益方面是一致的。它们在收集相关商业信息时, 受到其对信息的理解和认知能力的制约, 最终导致其行为也受到制约, 交易双方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性采取机会主义, 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诚信风险所导致的机会主义会增加融资交易双方的交易成本, 在使一方获得短期利益的同时造成另一方的长期损失。

3、逆向选择风险

企业债权融资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债权人作出逆向选择。首先, 由于债权人对债务人的经营风险缺乏足够的了解, 因此债权人通常会以更加谨慎的态度考虑债务人的融资方案, 并且会对债务人的债权融资方案提出更多的附加条件, 以有效降低自身的风险。债权人采取的降低风险的措施会提高债务人的融资成本。如果债务人的系统风险保持不变, 那么债务人的融资方案的内涵风险越低, 其预期投资回报率就会越高。这将导致债权人所采取的降低风险的措施失效, 于是债权人被迫作出逆向选择。其次, 债权融资制度安排的内在不合理直接导致了债权人对债务人提出的融资方案的逆向选择风险, 该风险导致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扭曲以及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在债权融资交易中, 债权人之所以作出逆向选择, 根本原因在于债务人希望通过自身的信息优势来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这迫使处于信息劣势的债权人难以掌握有效的决策信息, 于是形成了债权融资市场价格的扭曲。最后, 债权人做出的逆向选择直接导致债权融资风险低的优质企业被挤出债权融资市场。债权人为了规避由于身处信息劣势而产生的风险, 不断增加信息处理的成本, 通常的做法是增加低债权融资风险企业的申请成本, 以此来补贴高债权融资风险企业。最终低债权融资风险企业会被迫离开债权融资市场, 债权人的贷出资本风险因此上升, 导致净资产收益率下降。

二、债权人风险控制策略

1、信用管理策略

债务人的信用水平直接影响债权人对于放贷业务风险水平的评估, 从而决定了债权人的放贷决策。因此, 债务人应该积极配合债权人建设信用信息管理体系, 确保债权人在放贷活动中对债务人信息的充分了解, 降低放贷风险, 以便降低债务人融资活动的成本。首先, 债权人应当建立债务人企业的基本信用信息数据库, 并使用互联网来整合各地债务人企业的基本信用信息资源, 从而有效控制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风险。债权人还应当将税务、司法、金融、工商、房地产管理等相关部门所掌握的债务人的信用信息进行整合, 以进一步提高债权人对债务人偿债能力的评估有效性。其次, 债权人应当加强对债务人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有些信用水平低的债务人会利用各个债权人之间的信息不共享的弊端, 向多个债权人企业融资并采取实质性逃废债务的行为。这种逃废债务的行为不仅让债权人蒙受了损失, 而且推高了债权人企业的债权融资业务运营成本, 并进一步转嫁给其他守法守信的债务人。

2、加强业务稽核策略

债权人应该强化其放贷业务的审批与稽核, 有效控制其运营风险, 提升放贷业务的运行能力。首先, 债权人应当对债务人企业的融资结构作出分析, 对债务人融资业务中隐含的风险因素作出有效处理。债权人应该建立债权融资业务风险评估模型, 对债务人企业的融资风险作出系统的结构化分析, 并以此作为融资业务审批与稽核的依据。由于债务人出于自利的立场, 采取各种违规措施来隐匿其债权融资风险, 从而加大债权人的融资业务结构性风险。[3]使用融资业务风险评估模型对债务人的风险结构进行分析, 从中提炼出最易导致融资风险的若干风险因素, 并进一步采取结构化分析将风险因素分解为若干可控的风险管理模块, 帮助债权人有效控制放贷风险。其次, 债权人应该按照可比性原则来强化对债务人融资业务的审批与稽核。在对债务人的风险水平进行衡量时, 不应该使用绝对指标, 而应该使用相对指标来进行测算, 从中选择相对优异的债务人作为债权融资业务的合作伙伴。最后, 债权人应当明确定义关键风险控制项目, 并将其作为对债务人进行融资业务审批的重点。关键风险控制项目是指那些当债权人忽视其风险因素后, 将直接影响债权人作出正确风险识别与控制决策的影响因素。债权人对风险进行控制的资源是有限的, 因此债权人企业应当将有限的风控资源集中于关键风险控制项目之上, 以便有效识别对债权融资项目影响较大的风险因素并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其风险扩散。

3、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债权人控制放贷业务风险的最好方法是努力降低债务人的财务风险。首先, 债权人应该加强对债务人的资本结构的控制。债务人的融资能力受制于其资本结构。当债务人提高权益资本比例时, 债权人企业的风险随之降低。债权人应当对债务人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分析, 计算债务人企业的各种融资方案的资本结构对企业整体的每股盈余水平的影响, 并使用每股盈余无差异点做风险决策, 以确保债务人企业以最优的资本结构满足债权人的风险收益最优化目标。其次, 债权人应该加强对债务人的财务风险管理, 帮助债务人选择适当的融资模式和融资方案, 促进债务人企业降低其资金占用成本、生产周期以及存货周转期;缩短应收账款周转期, 从而提升其资本利用效率。债权人对债务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结果有助于降低债务人的债权融资成本, 并降低债权人的放贷风险, 实现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双赢。最后, 债权人应当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降低债务人的债权融资业务风险。[4]债权人应当对债务人的财务杠杆系数做实时监控, 有效控制其债务利息与其偿债能力的比率水平。债权人可以考核债务人的息税前利润的变动趋势, 以此来协调债务人的财务杠杆系数, 进而将债务人的债权融资风险控制在债权人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4、人才库策略

在欧债危机频发的大背景下, 我国金融行业也更加重视对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挖掘。就债权人企业而言, 金融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 债权人应该重视对跨专业金融实战型人才的培养。债权人在进行放贷业务时, 并未对债务人的经营范围做区别对待。但从风险角度分析, 债务人的业务类型不同, 其所带来的债权人资产的风险也不一样。因此, 债权人应该拥有一些跨专业的金融人才以应对不同债务人的不同业务类型, 并从产业状况和金融风险两个层面考核债务人的债权融资风险。第二, 债权人也可以采用业务外包的方式, 利用外部专业人才为本企业服务。可以将放贷业务的风险控制外包给风控方面的专业机构, 这样, 债权人就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放贷业务的核心领域。从而提升债权人在债权融资风险控制领域的知识水平, 保证债权人在债权融资业务领域的可持续竞争。

摘要:企业债权融资必然涉及企业与债权人的互动关系。其中之一就是债权人对债务人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充分了解以及在贷款合同中对各自的权利义务作出详细的说明, 但是由于债权人与债务人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合同的不完备, 使得债权人在贷出款项时承担巨大风险。本文主要研究了债权融资的特点, 从信息不对称、诚信、逆向选择等角度说明了债权人在企业债权融资中承担的风险, 并从信用管理、业务稽核、风险控制及人才库等角度提出了债权人控制风险的策略, 以有效推动债权人与债务人的业务合作关系。

关键词:债权融资,债权人风险,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梅龙生.保证债权效力的应然分析[J].商业时代, 2010, (25) :100-101.

[2]吴娅玲.会计稳健性对公司债权融资效率的影响[J].经济管理, 2012, (10) :139-147.

[3]薛永基, 李健.初创科技型企业债权融资与治理机制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0, (1) :118-122.

[4]苏新龙, 张海燕, 徐栋良.债权融资结构与公司业绩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10, (8) :83-85, 94.

中国企业债权融资策略 篇2

法定代表人 地 址: 乙 方: 地 址: 鉴于: 甲方为开展“***绿色环保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有效地利用外部资金支持或外部金融资源支持自身的发展。甲方同意聘请乙方为债券融资的财务顾问,并全权授权乙方作为项目的债券融资业务代表,与相关金融机构进行接洽与协调; 乙方愿意根据本协议约定为甲方提供债券融资的财务顾问服务事项。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有关规定签订本协议,共同遵照执行。

第一条 服务内容与方式

1.1 就项目提供债券融资咨询、绿色债券方案设计、顾问服务,推荐能为甲方提供债发行的券商与甲方合作。合作期限原则上不低于1年。

1.2 在项目方案确定后,做好相关咨询服务工作,协助甲方完成与券商对接工作。

1.3乙方为甲方提供债券融资、绿色债券方案设计、融资顾问服

务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口头或电话咨询、电子方式、专人上门服务、会议交流、提供咨询服务方案。

1.4甲乙双方应指定专人负责联系,属于工作内容的各事项,甲方可在乙方办公时间内,随时与乙方联系。甲乙双方更换联系人需经对方书面认可同意。

1.5根据需要,双方可以成立工作小组,负责项目的实施和双方的协调工作。

第二条 甲方的权利义务

2.1 向乙方提供处理有关问题所需的合法、合规、真实、完整、准确、足额的背景资料,乙方签收视为甲方提供。

2.2 甲方依据本协议向乙方提出合理要求时,应给予乙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2.3 甲方应基于乙方业务的实际需要,向乙方提出明确、合理的服务要求,对超越前述范围及本协议约定的甲方问题,乙方有权拒绝响应。

2.4 甲方应向乙方提供与服务内容有关的资料,以及必要的工作条件。

2.5 除乙方外,甲方确保不再委托或接受任何第三方就本协议约定的事项提供服务。

2.6 依本协议第五条的规定承担保密义务。

第三条 乙方的权利义务

3.1 依本协议第一条之规定的工作范围,尽谨慎的义务。3.2 乙方有权真实、及时、完整地知晓、获取各种与本次服务有

关的信息、资料。

3.3 乙方应根据甲方的书面要求提供本协议项下的债券融资财务顾问服务,甲方未及时提出书面要求或要求不明确的,乙方无义务主动提供服务。

3.4 乙方有权委托第三方代为完成其在本协议项下债权融资财务顾问服务。

3.5 乙方应以合理的方式提供顾问服务,但不保证其努力会对甲方的业务产生影响。

3.6 乙方始终以诚信和专业的方式,履行本协议项下的义务,对甲方就项目所有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不承担任何法律上的责任和义务。

3.7 依本协议第五条的规定承担保密义务。

第四条 债券融资的综合成本

4.1 甲方承担的融资综合成本为不高于年化6.8%(包括承销费、利息成本)

第五条 乙方收取财务顾问费的标准与方式

5.1 乙方总计收取的顾问咨询服务费为:为甲方成功融资金额(按照乙方推荐机构与甲方签订的合作协议的总融资金额计算)的1%(百分之一)。

5.2甲方应自融资资金到达募集账户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根据第4.1条确认的顾问服务费全额一次性支付至乙方下列账户:

乙方户名:

号: 开户 行:

5.3 甲方按照上述约定支付顾问咨询服务费用后,乙方应在收款后五个工作日内向甲方出具同等金额的顾问咨询服务费发票。

5.4 如果甲方延迟支付,按应付金额每日0.1%累计支付滞纳金。

第六条 保密条款

6.1 甲、乙双方在执行本协议期间所接触到的对方内部文件、信息及对方提供的相关第三方信息,应承担保密义务,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对外披露、使用或允许第三人使用。

第七条 违约责任

7.1 非因乙方原因本协议提前终止的,甲方按照乙方向其提供的债券发行金额的1%支付违约金。

7.2 除乙方外,甲方不再另行接受或委托任何第三方就该项目向其提供本协议约定的债券融资财务顾问服务,否则视为乙方提供债券融资财务顾问服务,甲方应按本协议约定支付债券发行金额的1%支付违约金。

7.3 甲方或乙方违反本协议第五条规定的保密义务,应当赔偿由此给对方造成的全部损失。保密条款不因本协议的终止而失去效力。

第八条 合同期限

8.1 合同期限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至2017年12月26日结束。

8.2 甲乙双方协商一致书面同意终止本协议,则本协议终止。8.3 协议生效后,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解除本协议。

第九条 其他

9.1 本协议自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或盖章并加盖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后生效。

9.2 本协议一式贰份,双方各执壹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9.3 如发生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北京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9.4 本协议中,实际经营地址为甲乙双方邮寄地址,如有变更,应提前7日书面通知对方。

9.5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可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为本协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以下无正文,本页为《有限公司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债券融资财务顾问服务协议》签署页,无正文】

在签署本合同时,各当事人对本合同的所有条款均已阅悉且无异

议,并对本合同约定的各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和责任条款的法律含义有准确无误的理解。

甲方: 公司(签章):

负责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

年 月 日

乙方: 公司(盖章):

负责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

房地产企业债权融资涉税问题解析 篇3

一、金融机构贷款

从融资的实践角度来看,凡是持有银监会颁发的金融许可证的机构,均可以称之为金融机构。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银行类金融机构,如专业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另外一类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有信托公司、基金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小贷公司等。

根据目前税法的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从金融机构所获得的贷款产生的相应利息支出,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可以在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否则不予抵扣。

(一)土地增值税的涉税问题

土地增值税是指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以转让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和其他收入为计税依据向国家缴纳的一种税赋,不包括以继承、赠予方式无偿转让房地产的行为,其实质是反房地产暴利税。具体到房地产开发企业,是指在房屋销售过程中获得的收入,扣除开发成本等支出后的增值部分,按一定比例向国家缴纳的一种税费。

利息支出作为允许在土地增值税税前扣除的一种支出,在纳税处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该笔借款必须是用于本核算项目的开发建设活动,且有金融机构出具的利息支出凭证;2借款利率不得高于同类同期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和浮动利率,否则不予抵扣;3利息必须要按照能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如果不能计算分摊,则在土地增值税纳税时,该笔利息支出不能据实抵扣,只能按照“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与“房地产开发成本”金额之和的10%计算扣除。

(二)企业所得税的涉税问题

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贷款利息支出,按照税法规定,通常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予以抵扣。

1. 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同时要求提供金融企业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情况说明,以证明其利息支出的合理性。

2. 金融企业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情况说明中,应包括在签订该借款合同时,本省任何一家金融企业提供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情况。该金融企业应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可以从事贷款业务的企业,包括银行、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

3. 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是指在贷款期限、贷款金额、贷款担保以及企业信誉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金融企业提供贷款的利率。它既可以是金融企业公布的同期同类平均贷款利率,也可以是金融企业对某些企业提供的实际贷款利率。

对于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的贷款,因逾期归还产生的罚息支出,以及在借款时金融机构收取的其他费用,如融资顾问费、理财顾问费、资金托管费、账户管理费等,如果对应的贷款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原则上上述利息支出和合理费用支出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但需要提供金融机构的合法有效凭证。

(三)金融机构的融资票据问题

无论是土地增值税还是企业所得税的抵扣,均需要提供从金融机构贷款时取得的利息票据,而且必须要取得税务机关的认可,尤其要注意该票据是否合法、有效。如从信托公司取得的信托利息收据,很多地方税务局就不认可,不允许在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清算时抵扣,必须在取得正式发票时才可以抵扣,但银行出具的利息收据反而无碍。

由此,在所取得的利息支出凭证是否能抵扣的问题上,需要事先了解当地税务局的相关政策规定。

二、非金融机构贷款

简单地说,从金融机构以外的渠道取得的借款,均是非金融机构贷款。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中的非金融机构贷款多以股东(关联公司)借款、民间(单位或个人)借款等形式存在。

(一)土地增值税的涉税问题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220号)第三条第二项规定:“凡不能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或不能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房地产开发费用在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与房地产开发成本金额之和的10%以内计算扣除。”所以,凡是从非金融机构取得的借款所支付的利息均不得在土地增值税税前扣除。据此建议房地产开发企业从非金融机构取得的借款尽量采用银行委托贷款的形式,否则将面临严重的会计与税务成本列支不符的问题。

(二)企业所得税的涉税问题

所得税法规中关于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的抵扣问题的规定相对宽松。

1. 股东(关联企业)间的利息支出问题。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21 号)规定,房地产企业从关联方企业借款时,关联方企业的借款金额不得高于权益性投资金额的2倍,也就是说债务性投资高于权益性投资2 倍以上金额的利息支出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抵扣。

其次,关联方企业之间的借款利率,需要在同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和允许上浮的利率之内,超出部分不予税前抵扣。主要依据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9]2号)规定,即关联企业之间的借款金额、利率、债权比、期限等需要符合独立交易原则。

2. 民间借款的利息支出问题。对于此类借款的利息支出,只要合同约定的利率不高于本省任何一家金融企业提供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均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777号)对于向个人借款的利息支出列支问题,也做了具体的要求:

(1)与个人之间的借贷必须是真实、合法、有效的,不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尤其是排除非法集资的可能。

(2)必须签署借款合同等文件,且是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

(3)利率不得超过金融机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水平。

(三)金融机构的融资票据问题

从非金融机构贷款特别要注意利息票据是否合法有效,实务操作中经常因无法取得合法有效的利息凭证而不予扣除。特别是向个人借款的利息支出,基本上没有合规票据,因此企业所得税税前不予抵扣,且存在代扣代缴借款自然人的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风险。

综上所述,房地产企业在进行融资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可能由此引发的税务问题,要对融资方案所涉及的税务问题进行分析。若是轻视税务问题,不但会增加企业的整体支出,还会面临法律风险。

摘要:大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尤其是中小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获得足够的开发资金,在融资手段上无所不用其极。所采用的不同融资方式,给后续的纳税筹划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具体体现在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的税务核算上。加之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税收的复杂性,以及房地产企业本身对税务工作不够重视,导致一些房地产企业的短视行为,即为了立刻获取资金,很少考虑甚至主观上忽略税收问题,给企业增加了税收成本,甚或税收风险。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对房地产企业债权融资中的一些涉税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能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房地产,债权融资,涉税问题

参考文献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金融机构编码规范》的通知.银发[2009]363号,2009-11-30.

国务院.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138号,1993-12-13.

财政部.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法字[1995]第6号,1995-01-27.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财税字[1995]48号,1995-05-25.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220号,2010-05-19.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4号,2011-06-09.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21号,2008-09-23.

国家税务总局.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国税发[2009]2号,2009-01-08.

王立.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风险探析[J].会计之友,2012(9).

熊英.土地增值税新政下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浅析[J].商业经济,2010(21).

中国企业债权融资策略 篇4

除了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是中国境内的公司向中国境内借款,贷款人和借款人都是中国境内的自然人或自然人。中国境内的公司还可以举借外债,即中国境内的公司向境外的机构或个人借款。

(一)境外借款的概念 境外借款,仅指中国公司向境外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款,以及向境外企业、其他机构和自然人借款,而且该借款以外币表示。

(二)境外借款的管理

1、管理部门

根据《外债管理暂行办法》第九条规定,对于境外借款,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外汇管理都是外债关了部门。

2、管理内容

我国对境外借款进行严格的管理,主要的管理内容包括:(1)内资企业境外借款需要经过审批;(2)外商投资企业境外借款需经备案;

(3)无论内资企业还是外商投资企业境外借款都需要办理外债登记;(4)对境外借款还本付息,需经外汇管理局核准。

因此,企业境外借款只有符合国家管理的要求,才合法有效,企业才能顺利地以境外借款途径融资。

(三)内资企业境外借款的申请、审批

1、内资企业申请境外借款的条件 内资企业申请境外借款的条件包括:最近三年连续盈利,有进出口业务许可,并属国家鼓励行业;具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贸易型公司的净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15%;非贸易型的公司净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不得低于30%;境外借款与对外担保余额之和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等值外汇的50%;外汇境外与外汇担保余额之和不超过其上的创汇额。

在实践中,内资企业获得境外借款的难度相对较大。为了规避上述条件,很多内资企业考虑通过返程投资的方式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再以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体举借外债,当然还可以考虑通过设立境外子公司的方式向境外银行借款。

另外,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大,内资企业境外借款的条件 也会逐渐放开。2015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召开会议表示,最快2015年年内,上海区域将实行试点,把企业借入短期外债的准入范围从外资企业扩大到大部分中资企业。同时,深圳前海跨境人民币也在不断的推进,2013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下发《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正式受理深圳各结算代理行提交的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可从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借如人民币资金,签署境内企业便包括合法成立的内资企业。

2、内资企业境外借款的审批

内资企业对外签订借款合同后,应当履行审批手续,并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境外借款合同须经审批、登记后才能生效,未履行规定的手续或未按规定进行登记的,其对外签订的借款合同无效,银行不得为其开立外债专用账户,借款本息不准擅自汇出。

(四)外商投资企业境外借款备案 外商投资企业境外借款,不需要办理审批手续,只需备案和登记。外商投资企业借用外债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除另有规定外,外商投资企业借用的短期外债余额和中长期外债发生额之和不得超过商务主管部门批准的投资总额与其注册资本的差额。(2)外商投资企业首次借用外债之前,其外方股东至少已经完成第一期资本金的缴付。(3)外商投资企业借用外资时,其外方股东应当缴付的资本符合出资合同或企业章程约定的期限、比例或金额要求。(4)外商投资者企业应当实际可借用外债额度等于为外方股东资本金到位比例乘以“投注差”。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外商投资企业因增资、转股和改制等原因,导致外国投资者出资比例低于25%,或企业类型发生改变,无从计算其“投注差”的,则改为参照内资企业借用外债进行管理。其作为外商投资企业时已经发生的外债提款,可按规定的继续办理结汇、还本付息等相关手续,但该企业不得再发生新的借款业务。

(五)外债登记

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境外借款,都需要办理外债等级。外债登记时外汇局对境外借款进行管理的重要程序,境外借款必须办理外债登记,否则无效。

根据国家外汇局《外债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债务人为财政部门、银行之外的其他境内债务人,应在规定时间内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外债签约逐笔等级或备案手续。非银行债务人在办理外债签约登记后,可直接向境内银行申请开立外债账户。

(六)境外借款的使用 企业使用外债资金,要接受外债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对于重大建设项目使用外债资金。国家发改委依据《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的规定,要派出稽察特派员,对项目的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稽察。

(七)境外借款的担保 企业境外借款,通常会涉及对外担保,即中国境内机构向境外的债权人提供担保,对境内借款人履行境外借款合同进行担保。

我国对跨境担保同样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当然随着改革力度加大,跨境担保的登记范围在不断的缩小,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的《跨境担保外汇管理规定》及其操作指引中的规定,跨境担保结构可分为以下三类:(1)内保外贷;(2)外报内贷;(3)其他形式的跨境担保。内保外贷和外报内贷,以事后登记管理代替额度制度、事前审批。对于形式的跨境担保,如境内企业为其借用的外债提供对外担保,均无需登记或备案。

(八)境外借款的偿还

中国企业债权融资策略 篇5

近年来,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及各种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 活跃的金融市场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融资平台, 企业将已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形成的应收债权予以出售、质押、贴现至银行等金融机构实施融资, 已成为了企业对外融资的一个重要手段。从理论上说, 应收债权融资包括债权质押融资和债权贴现融资两种;前者实质上属于一种商业信贷, 后者则又可包括有追索权的债权贴现与无追索权的债权贴现, 这两者的实质区别就在于其债权的是否转移, 由此可见, 前者更接近于应收债权质押融资, 后者则应为应收债权出售融资。

就企业而言, 无论是采取债权质押融资还是债权贴现融资, 其都可实现对应收账款风险的有效转移。在不同情况下, 企业所采用的债权融资方式也应有所区别;例如, 若企业有足够信心判断某项应收账款可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收回, 但企业此时急需资金, 对此可采用应收债权质押融资方式, 企业在保留债权的同时可充分消除机会成本, 赢得发展机遇。而在基本确定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时, 则可采用无追索权的应收债权出售方式, 通过不良资产的及时变现以减少损失。但无论是采取何种方式, 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都可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

二、企业应收债权融资中会计处理的异同

(一) 应收债权质押融资

应收债权质押融资是指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而以自身应收债权作为其还债担保, 其包括借款和质押担保两方面内容。质押贷款实质上是一种商业信贷, 当企业取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同时也承担了其相应债务, 债权质押物只是对企业所承担债务所做出的担保。在此情况下, 由于与企业应收债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并未发生实质性转移, 仍由持有应收债权的企业向客户收款, 并由企业自行承担应收债权可能产生的风险, 以及定期向银行支付所借入款项的本息, 因此这实质上属于一种变相的债权融资。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1、赊销产生应收账款业务时:

2、将应收账款质押给银行时:

3、按期付利息及偿还本金时:

此外, 因应收债权未发生实质性转移, 企业还需按期为所质押应收债权提取坏账准备, 并在收回该债权时作抵消处理。在质押期间, 企业应设置备查簿, 详细记录所质押债权的账面金额、质押期限及回款情况等。

(二) 应收债权贴现融资

从理论上说, 应收债权贴现融资可分为附追索权的应收债权贴现与不附追索权的应收债权贴现两种。前者由于具有追索权这一附加条款, 因此不应看作为与之债权相关风险与报酬的完全转移, 其类似于应收债权质押的性质, 其会计处理也应与应收债权质押基本相同。但就后者而言, 其实质上属于应收债权出售的性质, 具体是指企业将其应收债权出售至银行等金融机构后, 银行对该企业并不附有追索权, 即当该债权到期无法收回时, 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不得向出售企业施加追偿, 与该债权相关的风险将随着出售行为的发生完全转移至购买方。为此, 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购买时需按比例预留部分款项。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1、向银行出售其应收债权时:

在上述科目中, “财务费用”科目为所支付的相关手续费, “坏账准备”科目是随应收账款债权转移一并转出, “其他应收款”科目为购买方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的部分暂扣款, “营业外支出”为上述科目的借方差额;若出现贷方差额, 则应按金额计入“营业外收入——应收债权融资收益”科目。

2、发生现金折扣或销售退回:

在上述科目中, “其他应收款”科目的贷方余额为企业所售债权后期可能发生的现金折扣、销售退回及相关增值税销项税额的总额。

3、企业与银行进行最终结算:

在与作为购买方的银行等金额机构完成最终结算后, “其他应收款”科目余额应为零, 这也标志着应收债权风险与报酬的完全转出。

参考文献

[1]、郝剑.朱太辉, 新会计准则下应收账款融资会计处理刍议.[J].会计之友 (中旬刊) , 2008 (11)

[2]、汪其昌.楼远, 应收账款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另一途径.[J].财经论丛, 2007 (02)

[3]、王传军, 企业应收债权融资的会计处理.[J].现代审计与会计, 2006 (02)

[4]、谭立, 应收债权融资性质及其核算的改进[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5 (05)

完善企业债权债务管理的策略分析 篇6

一、加强企业债权债务管理的重要性

本文所讨论的企业债权债务主要是从会计学定义的角度出发来讨论的,这里所指的企业债权主要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票据、应收利息等;企业债务主要是指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应付票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应付债券、应付税金、应付利息、应付职工薪酬等。按照我国企业《会计法》的规定,企业进行债权债务管理的主要目标应是“保证债权债务款项记录及时、认真、准确;建立债权债务清理责任制,实行债权债务清理责任追究制度。按谁挂账谁清账的原则,保证应收款项及时收回,尽可能缩短债权期限。合理确定债务规模,减轻债务负担,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从这一角度来说,加强企业债权债务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上面的企业债权债务管理目标出发,我们可以知道企业进行债权债务管理一方面有利于规范企业的一些成本费用会计核算,从而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壮大,企业集团内部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和往来账项越来越频繁,这些账项本身代表着企业收款的权利和付款的义务,然而,有些企业将它作为调整成本费用,粉饰经营成果的手段。例如,有些企业为了隐瞒经营成果,逃避国家税收,虚列成本费用,直接贷记应付款项科目。进而达到利用往来账项假增收入、粉饰业绩的目的。

另一方面,强化企业债权债务管理有利于企业优化资金使用的结构,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进而有利于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我们知道企业的应收账款等债权代表的是企业的一项收款权利,其能够收回时间的长短直接代表着占用企业流动性资金的份量,大量的呆账坏账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困境;相反,应付账款代表着企业一项应付而未付的款项,越晚支付意味着企业占用别的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益越大。所以,综合衡量好这两者之间的利弊,有利于正确把握企业债权债务的规模和结构,保证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益和企业的正常运转。

二、我国企业债权债务管理的现状

企业的债权债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债权债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资金运作效益的高低。加强企业债权债务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债权债务管理还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现实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企业债权债务无论在数额上,还是在时间上都有增大的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关联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企业债权债务无论在数额上,还是在时间上都有增大的趋势。一些企业的债权债务挂账的数额少则几万元、十几万元,多的话达到几十万,甚至成百上千万,有些账的账龄时间也往往拖得比较长,少则两三年,多则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种中长期往来账项如果一直挂着不清理的话,一旦企业变更或者改制,或者机构改革、财务主管人员变动等情况出现,多会直接导致企业的呆账、坏账的产生。

2、企业对债权债务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意识不强

企业债权债务的有效管理不仅是一项财务工作内容,更是一项科学管理的艺术。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于往来债权债务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企业存在债权债务没有专人管理的现象,他们人为地认为“欠债还钱”这种事情不用有人专门刻意地去管理。这种意识的存在间接上导致企业债权债务管理混乱不堪。例如,对于有些在短期内可以收回的款项没有人去行使债权,进而增加了企业资金流的费用管理成本;又如,在债务问题有些企业也往往要等到相关债权企业催告,才发现应该对外履行债务了,事前没有做好充分地准备,临时性地调动经营性资金和其他资源,往往不能准时履行债务,长期而往这必然会影响企业的信誉,严重的话会产生额外的违约责任甚至经济纠纷。此外,很多企业对于债权债务的管理意识也不够高,没有进行时间上的筹划。企业往往只重视现在,没有考虑长远。

3、企业没有做好债权债务的内部控制工作,内部各部门之间对于债权债务的管理缺乏配合

从重要性角度来说,企业的不仅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财务工作,更是企业战略管理的范畴,而且与企业经营管理等活动密切相关。企业应该改变过去认为债权债务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账务不清也是财务部门责任的观念。实际操作中,财务部门也只能从业务上对债权债务进行管理,至于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债权债务管理、以降低经营风险、合理使用资金,单靠财务部门一个很难做到。所以,企业应该加强债权债务的内部控制工作,强化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意识和整体观念,进而才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完善企业债权债务管理的策略分析

1、规范企业的债权债务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规范债权债务的登记造册等事项

由于企业债权债务的形式和种类比较多,债权债务的不同经济特征所形成的会计分类也不同,所以企业应该规范好相关的债权债务会计核算等基础工作,以便为企业开展有效的债权债务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应收账款管理中,最好不要等到对方债权人催告履行债务时,才发现对外债务应该履行了。而这时如又没有完善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为先导,没有事先做好企业债权债务的登记造册等工作事项,仓促之间企业是很难调度经营资金和其他资源,往往造成不能立即履行债务而违约,产生额外的违约责任或经济纠纷。这样会使得企业很被动,甚至影响企业后期的发展。

2、重视企业的债权债务往来,建立系统的债权债务控制管理机制

前面提到,企业领导人主观上对企业债权债务的不够重视会间接导致企业资金往来款项的混乱以及资金使用效益的低下。所以,企业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将债权债务管理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有可能的话,企业可以指派一名领导专门分工负责债权、债务处理工作,甚至应该在财务管理部门设置一名专门管理往来债权债务款项的财务工作人员,并根据其工作效益的好坏给予相应的奖惩制度。在此基础上,负责这项工作的工作人员应该定期向分管的领导或者财务经理汇报债权债务情况,尤其是债权债务的变化情况,及时报告、讲明债权债务变化的原因,争取是领导和财务负责人都能够时时了解企业重大债权债务事项的变化情况,以便对下一步的工作开展有总体性的方针对策。此外,企业应该建立系统的债权债务控制管理机制。企业应该根据债权债务的性质进行系统的分类,并且按照类别拟定不同的处理方法和程序,使得碰到问题时能够有章可循。

3、强化债权债务的内部控制工作,做好不同部门之间的管理配合

良好的债权债务内部控制工作是企业财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要知道债权债务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资金的往来流动方向,代表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甚至代表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信誉程度。所以,明确好债权债务的内部控制工作是一项重要管理内容,而做好内部控制方面的工作,单靠财务部门的积极响应是没有作用的,做好内部控制工作还需要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有效配合。例如,对于企业一些确实无法收回的账款,这时候就需要经办人书面说明原因,继而企业财务部门提出书面报告,报请企业领导人审核,并按照规定的管理权限逐级报批。这时候相关责任部门的配合和相互监督就显得特别重要,这能够有效地防止有些人员利用企业的坏账挪用公款等不良事项的发生。

总之,企业债权债务的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必须重点关注的一大问题,随着现代社会企业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的迅速增长,企业债权债务的管理将成为未来企业发展必须重点关注的棘手难题。因此,我国每个企业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建立起自己良好的信誉体系,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学会用科学的规章制度来管理企业内部的债权债务,以有效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使得企业能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陈宴燕.如何构建公司债权债务的内部控制体系[J].审计与理财,2005(10).

[2]、符祥铀.企业内部债权债务管理[J].冶金财会,2007(2).

[3]、陆怡.债权债务管理策略谈[J].冶金财会,2008(2).

债权融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及建议 篇7

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是企业获得外来资金的两种主要的途径。债权融资在融资成本方面更具优势,可以增加公司短期的现金流入,弥补资金周转问题。股权融资不需要支付固定的融资利息,是一种酌量成本,可以根据盈利状况调整股利分配政策,但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权益,对原股东而言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对融资方而言,无论企业最后采取何种方式都会引起企业的资本构成变化,这对公司治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最终通过公司业绩水平体现。因此,合理的资本结构对公司和投资者双方意义重大。

由于公司不同的融资方式将会影响到公司剩余收益的分配、公司剩余控制权、公司治理结构,最终影响公司绩效。无论公司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融资会对公司的资本构成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资本构成的变化对企业的治理效应有不可小视的作用,而企业的绩效水平又是治理效应最真实的反映。本文主要着眼于债权融资方式对公司绩效水平的影响与建议。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债权融资与公司治理等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债权融资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理论研究;二是债权融资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研究;三是债权融资与公司治理关系的实证究。

张维迎(1996)提出中国银行对企业的债权实际上是政府对企业股权的占有,这种资本结构存在投资主体错位的问题,导致在资格和能力上更具优势的投资人成了企业的债权人。通过对称信息的不对称性、公司资金的筹集、实体经济的投机和金融信贷危机的研究发现,信息的不对称性完全极有可能引发企业在资金筹集过程中的反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阻碍了资本市场健康持续稳的发展,还会导致市场预期的迅速破灭与金融危机的出现。

陆正飞(1996)对企业负债水平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在考虑企业具有的既定的经营风险的前提条件下,负债水平的高低是由负债的利息、减税的利益、预期财务的拮据以及企业代理成本共同决定的。并得出负债水平与企业经营风险呈一定负相关性,经营风险越高负债水平应该越低,并为中国企业的适度负债水平应在50%左右。

忻文(1997)提出中国国有企业资本债务率高的真正原因是政府或银行没有继续坚持原先的商业约定条款,而非企业入不敷出的经济效益水平。了解决资本债务率高的根本途径在于明晰产权,将竞争市场的主体归还给企业,增强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的权力,并发挥债权人对公司的监督制约作用。从根本上改变“预算软约束”,将国有企业的债务水平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张昌彩(1998)提出中国企业的资金筹集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企业自己的储蓄,具有一定的内源性。以国家为委托人的银行和企业是同源的,这也是引起公司出现高债务率的重要原因。并指出股权融资要想成为主导融资方式,在克服自身缺陷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建立兼并收购机制。

于东智(2003)认为公司的负债比例越大公司的绩效就越低,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同年,汪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债务融资能够促进公司治理、提升公司市场价值,但并不太适用小部分负债率高的企业。

综上所述,学术界从整体上认同了债权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这也就意味着是间接认同了债权融资对公司绩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债权融资对提升公司绩效水平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

三、经济新常态下的对策建议

公司作为经济发展的活跃动力因子之一,高效的公司业绩水平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方向,应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格局、提升公司业绩水平势在必行,笔者将从公司债权融资对绩效水平的影响角度出发,试图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银企关系合理化,加强债权融资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银行贷款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权融资中占有很大比重,在融资渠道中处于主导地位。由债权融资而产生的债务,主要是来自银行方面的,这些严厉的债务条款和银行专业化的监督对公司经营者有一定约束作用,不但可以减少股东的监督工作,而且还能使监督更加客观有效。

首先要将贷款结构进行合理化改造,防止债权人出现危险的消极状态;其次银行要保持资源配置决策的独立性,尽量不受政府强迫的干预,并加强对企业项目的筛选力度。

(二)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减少政府行政干预

企业债券的市场化是指取消政府对其不必要的行政干涉,让企业债券市场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发展空间,以发挥其在市场决策的经济效益。将上市企业不同的信用级别、不同的流动债券的风险溢价和流动性溢价综合利用起来,充分调动发行主体的积极性,确保企业债券市场的良性发展。

一是尽量简化企业或公司债券的发行审批程序和所需时间;二是;要提高企业发行申请的效率,缩短发行申报时间,并在政策上对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给予支持;三是真正落实减少行政干预,充分给予企业债券利率强的生命力和灵活性,在债券市场上形成不同的利率水平。

(三)培育活跃的债券交易市场

建立一个成熟完善的债券市场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保证企业进行债务融资渠道的通畅便利的必要条件,而成熟完善的债权市场与活跃的债券交易市场—二级市场休戚与共。

适当的扩大企业债券的品种和市场,可以考虑适当放宽对那些信用等级高、经济实力雄厚、经营业绩稳定的企业公开向社会发行企业债券的门槛,以期提高企业债券在市场上的流通性。

(四)建立并完善企业信贷评用体系

企业债券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离不开资信评估机构的积极参加,能够公平规范地对企业、融资机构等市场主体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和意愿进行综合评估。建立并完善的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来保证一个规范、统一、公平的行业氛围来促进企业债券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债权融资和公司业绩。

适当加快信用评估体系建立的步伐,合理制定统一的评估体系指标和评级方法,争取早日实现对债券交易市场上的发行主体进行科学公正的信用评估与有效监督。必要时采取一些强制性的评级方式,通过法律手段让信用等级公众化,对信用等级偏低的企业债券从严审批,防止垃圾债券混入市场。

参考文献

[1]杜莹,刘立国.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1997,12.

[2]陆正飞.企业适度负债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6,8.

[4]忻文.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分析[J].经济研究,1997,8.

[5]汪辉.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公司治理与市场价值[J].经济研究,2003,8.

上一篇: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下一篇:家纺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