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机械综合实训设计

2024-08-22

化工机械综合实训设计(共9篇)

化工机械综合实训设计 篇1

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业综合实训满足了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和常规高等院校不同, 高职教育强调人才的社会功能性, 即毕业后可以快速地适应一线工工作, 因此, 教育手段综合运用, 更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是职业技术学校最基本的任务。

从化工专业综合实训角度分析, 越是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越能够提高学生的潜力挖掘、个性培养和创造性, 专业综合实验过程中结合资讯、讨论、汇报、实验、检验和总结几个教学环节的具体情况, 在教学方法方面, 包括任务驱动法、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等。教学行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开拓, 保证学习结果的互动性和共享性。尤其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 注意自主能力的培养, 让其在一个陌生的操作环境中善于观察、调查和合作。

1 化工专业综合实训过程管理探索

1.1 实训过程中注重任务驱动模式

每个实训项目工作任务布置与考核明确。有产品研发的考核任务, 单元制备任务, 每个单元又由若干子任务组成。从实验开始前的资料查阅任务, 促使学生课前积极查阅网上书上大量参考文献、产品信息、生产技术;实验过程中产品制备任务, 要求学生“生产”出符合企业或国家标准的产品, 使得学生更加主动研究生产工艺、实验条件和产品标准, 做到认真严谨、规范操作;工作结束后的值日任务, 责任分明, 要求明确, 有助于学生了解值日的必要性, 学会任劳任怨、尽善尽美的工作态度。

1.2 情况模拟和角色扮演模拟职场

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可以模拟出职场的形态, 通过必要的设备安排, 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身份;教师模拟企业领导, 学生分工分别模拟员工、小组长、主副操等职务, 模拟的内容主要包括领导巡视、岗位竞争、岗前培训、技术会议、设备保养等, 实际的生产操作应避免模拟, 防止形成错误的习惯以及实操的不适应性。实验过程实施组长负责、主副操轮岗, 活跃了课堂氛围, 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 使得学生更早了解生产情境, 加快了向企业生产技术工人角色转换。其中, 老师扮演领导巡视的过程中, 必须自身具备较好的职业素养和习惯, 在督促学生随时注意自己的操作的同时, 要以规范的动作加以指导, 包括实验现场是否整洁、言行是否得体等。把巡视结果以组为单位进行整理, 促进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

1.3 分组讨论、小组陈述和经验介绍

主要是学生交流互动环节, 实验前各组组内进行讨论, 研究实验条件, 确定实验方案;实验后要讨论实验结果实验记录, 分析结果好坏的原因;讨论后要由当班组长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陈述;经验介绍由结果好的组向同学们介绍关键操作和操作技巧, 失败的同学也要找出自己的失败原因, 这样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总结归纳能力, 学会分享成果, 团队协作, 特别是经验介绍环节, 让学生意识到别人的经验只能参考, 不能照搬工艺条件, 要真正理悟还需要自己实践。

1.4 障碍设置加深印象

在一些知识和技能点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设置相应难度的障碍干扰, 使学生深入掌握教学目标, 也能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会做事的方法, 让学生领悟到更多学习工作生活的道理。比如故意给出一个错误的指令, 让学生操作后意识到问题所在, 并引导他们自己思考做出正确的决定, 并由此让学生明白不能盲目听信别人甚至是老师领导或者书本上的东西, 要自己学习思考后再指导自己的行为, 把责任推给别人也是不当之举, 了解到知识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1.5 疑难挖掘培养研究兴趣

要求学生敢于提出自己不明白的所有问题, 由大家共同研究讨论, 锻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学会分析思考, 整个过程老师一般不采取有问必答的方式或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直接回答, 只是引导告诉可以思考的方面和参照的文献, 这种方法挑战了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 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6 考核方法培养综合素养

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最基本要求是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所以在综合实验的教学目的中, 除了关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 就是对职业学院的学生开展必要的职业道德培养。

现代工业体系中, 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体系和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一方面是专业综合实训检测的依据, 表现出客观性、公平性, 另一方面也是约束和激烈学生的理论, 让学生看到自身的知识出别、实操能力与现实生产中的差距、

相对标准考核法进行结果评定, 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公开进行, 把评定的标准讨论后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进行评分。学生们在给产品评分的过程中共同分享了成功的喜悦, 并且学会公平公正的客观评价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标准标准考核法在过程表现方面的考核, 更能使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 充分投入到学习中去, 积极主动, 互相竞争。

2 结语

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不仅可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的三大目标, 即知识、技能和素养, 而且丰富课堂内容, 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 提高学习兴趣。合理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可以使形式真正为教学内容服务。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实践的班级学生, 能够更好地完成毕业专题任务, 公开答辩的表现相当出色, 就业实习也能很快适应生产岗位的工作。专业综合实训不仅仅是对操作的模拟, 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培养方式, 它打破了理论和实操之间的界限, 让职业学院和企业环境之间的距离更近, 有条件的情况下, 甚至可以开办校内企业, 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专业综合实训是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重要培养模式, 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的发展趋势, 从实践性教学入手, 结合实验、实训和实习等方式, 最终获取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从现实角度出发, 学生不可能完全脱离学业参与到社会生产中区, 专业综合实训往往以模拟企业经营管理的渠道展开, 让学生有更多的工作体会和工作经验。

关键词:专业综合实训,管理方法,化工专业,方法探索

参考文献

[1]孙体昌, 王化军, 徐玉琴, 等.通过综合实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冶金教育, 2006 (4) :58-60.

[2]刘家秀.高职检验专业生物化学开放性综合实验的设计.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6, 19 (6) :736-737.

化工机械综合实训设计 篇2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提高,教育模式上也是逐步实现由教师灌输模式到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转变。对于机械类工科专业而言,机械加工综合实训教学是教学过程当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模块,在学生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形成上起到关键作用。但是目前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实际成效普遍差强人意,与学生、学校、企业三方面的期待都有相当的差距,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革。[1]

一、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思路

1、实践教学中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改革必要性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引领下,以装备制造、精密加工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已经成为国家支柱产业。这就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另一方面,高校的机械加工综合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之间出现了明显脱节的现象,学生踏入社会后无法利用所学知识投入到工作,社会上招工难、学生求职难的矛盾现象屡见不鲜。针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推动实践教学中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改革,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显得更具必要性和迫切性。

2、高校学生实践教学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思路

以现代机械制造企业对人才技术能力的需要为导向,高校的实践教学应该以行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标准为出发点,确立培养适用、好用人才的指导思想。在机械加工综合实训过程中,需改变实践教学示范-操作的传统思路,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加强学生对工装夹具、设备和机械加工工艺的掌握。[2]

教师在进行机械加工综合实训教学中,先要根据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要求和学生学习规律,形成一套科学且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体系,主要体现在先进性、适应性、仿真性。先进性是以行业技术和社会发展先进水平为标准,在机械制造技术、管理、设备和教学手段方面体现先进性的特点,为学生机械加工综合实训实践打下基础。适应性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在机械加工的实践教学中不仅掌握其专业技术和技能,更注重让学生切身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机械加工的钻研和创新能力。所谓仿真性加工模式就是先让学生在计算机仿真情境下,对机械加工进行专业岗位的模拟训练,然后再按照岗位的需求操作机床设备,锻炼学生的机械加工技能。[3]仿真性改变了过往教师利用黑板讲述加工原理,简单观看指导教师示范后直接操作设备的模式,既可以有效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也可以减少学生初次操作机床的心理恐惧,大胆放心操作。

二、高校学生实践教学中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改革

1、以学生需要为主体的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改革

无论从学校的角度还是对学生自身而言,开展机械加工综合实训其初衷无非是让学生更好理解理论知识和提高专业技术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模式的改革当中,将学生的需要放在首要位置,以学生的对技能的掌握为教学目标,在传授学生机械加工的教学知识时,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兴趣。指导教师根据各个实训项目的特点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适时进行创新型的实践探索,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2、实践教学中机械加工综合实训内容灵活性的`改革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应灵活选择实训内容,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机械加工本身就存在相当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具体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实训内容的整合。在实践当中结合具体的产品加工制造实例进行系统的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确保教学效果。同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机械加工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实训内容的更新往往不能跟上加工技术发展的步伐,长此以往难免会造成实训内容与企业实际的脱节,学生参与积极性也会下降。鉴于上述情况,教师就可以根据当前机械加工的发展状况对实训内容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让机械加工综合实训更能切合企业生产,学生掌握能满足现代化机械加工需要的技术方法。

3、加强机械加工综合实训实践性的改革

机械加工综合实训属于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巩固、吃透先前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加强其专业化的机械加工技能,切实提高动手能力。这样一来可使得学生毕业后能符合企业的人才标准,能更好地就业。在促进学校就业率提高的同时,也让学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

三、高校学生实践教学中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改革建议和展望

1、高校学生实践教学中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改革建议

教师在指导学生展开机械加工综合实训活动时,应该注重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的相互转化。除此之外,机械加工最注重的就是实践性教学,因此为了学生更好的就业,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间的深度合作。通过模拟企业加工生产或在企业安排部分实训内容,让学生进行与企业零距离的机械加工综合实训,发现自身理论方面的不足,并且在实践中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激发学生的专业技术兴趣和创新能力。为了促进学校招生和就业之间良性循环,应该强化与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提高订单培养模式的广度和深度。在提升学生就业率的同时,也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高校学生实践教学中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改革展望

长远来说,高校对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改革,着力点应放在教学模式上。高校教师普遍存在专业知识比较强,但是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即使是专职实训指导教师也存在技术更新速度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问题。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学校除了加强针对的教师专业进修外,应该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协助开展机械加工综合实训教学活动。同时,在企业技术人员分享加工经验中,学生可以学习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进一步的拓展自己的思路。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当前高校对学生实践教学中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节点上。机械加工综合实训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环节,在指导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注重技术性技能培训,以模拟性仿真实训为基础,让学生大胆、积极参加到实训中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与校外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到校外企业实践学习的机会,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加工经验的分享,以此开阔学生对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全方面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化工机械综合实训设计 篇3

[关键词]中等专业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实训课构建

机械设计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一般包括机械设计概述、机械联接、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和支承零部件等。长期以来,各校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理论学习和课程设计都十分重视,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问题不大,但对于多数中专学生来说,单靠教师采用理论教学而不采取其他手段来完成教学目标有一定难度。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实验实训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以便更好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一、设置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实训课的必要性

(一)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中等专业学校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通用机械零件和机械传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分析、运用和维护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

实际问题及继续学习打下基础。这里提到的基本技能包括了动手能力,但单靠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而不进行实际的技能培训,很难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需要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和课程设计同时进行。理论教学课主要传授各知识点。使学生具备解题、运算等技能:课程设计指导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巩固,并使学生具备执行国家标准、使用技术资料等技能;而要使学生掌握测绘、拆装、调整、运用和维护机械装置的技能,主要是靠实验实训课。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中也明确提到实验实训。

(二)适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

由于各种原因,中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差,各种能力特别是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要其通过想象思维来了解机器、机构的组成和结构是件困难的事情。学生普遍对理论教学存在一种抵触心理,单靠理论教学来达到教学目标并不现实。但应该看到,学生对实验实践比较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直观的实物教学、实践教学是其中的一种手段,而实验实训课则是最好的实物教学、实践教学方法。且现阶段学生都希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一两种、甚至多种实际技能,不愿意上漫长的、呆板的理论课,却喜欢上实验课、实践课,开设实验实训课,更能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兴趣。

(三)课程创新的需要

素质教育对中职学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不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使学生掌握各种技能,因此课程需要改革,需要创新,以保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设置实验实训课,通过对机器的观察、对机构的拆装和发明制作,可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如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培养了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实训课的构建思想

(一)实验实训课的设置,要体现教学大纲的思想

设置实验实训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运用和维护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加深理解理论知识,所设置的实验实训项目要围绕课程内容,设置出包括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主要内容的实验实训项目,尽量使学生通过实验实训课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基础中的大部分内容。

(二)实验实训课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情况

实验实训课内容的设置,应使学生在现有知识的条件下,比较容易理解掌握,不应过于深奥,同时又要具有实用性。这样学生在实验实训课中既能学到实用知识,又不会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

(三)实验实训课的设置。要符合现有条件

实验实训课的设置。要考虑学校的现有设备,尽量能在不增添设备的情况下,或只需少量投资即可进行,确保实验实训课的可行性,否则计划虽好却难以实现,成为空谈。

三、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实训课的设置内容

根据上述的构建思想,现将我校现阶段可开设的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实训课的项目及其内容、目的和所用器械归纳如下表所示。

表中的实践内容几乎概括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所有教学内容,各校可根据实际条件和课时安排作适当的增减。

四、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实训课的实施

(一)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实训课的实施方法

上述的各项实验实训课,可根据内容、专业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机器的观察和分析”项目可先由教师说明教学目的,然后由学生拆装、观察,最后老师作总结、讲解分析;“各种连接的拆装”项目、“机械传动装置的拆装与调整”项目可由学生先进行拆装,老师提问,最后学生完成一定作业;“齿轮参数和几何尺寸的测绘”项目可采用四步教学法,先由老师说明教学目的,然后示范讲解,再由学生操作,最后写实验报告;“各种机构的观察、拆装”项目先由教师说明教学目的、提出要求,再由学生观察;“创新能力训练”项目则可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先由教师说明要求,再由学生分小组完成,展示成果,最后由师生评定成绩。机制专业上述六个项目都应进行,其他专业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实训课的课时安排

实验实训课时可根据专业的不同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总课时而定,“机器的观察和分析”“各种联接的拆装”“机械传动装置的拆装与调整”项目较为简单,安排2—4个课时即可。“齿轮参数和几何尺寸的测绘”“各种机构的观察、拆装”项目需完成一定作业,可各安排4个课时;“创新能力训练”项目则安排在课余时间完成,学期结束评定成绩。

(三)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实训课的测评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实训课的成绩可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报告、作业情况,由教师自行评定或教师与学生一起评定,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定等多种方式,一般只定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

化工机械综合实训设计 篇4

1 机制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的目标要素

综合实训是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前的一门综合型设计与实践训练课程, 安排在大学教学的最后一学年, 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通过综合实训的开展让学生获得实践知识、丰富并活跃学生的思想, 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从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拓展和创新。同时综合实训的训练项目也要不断的推陈出新, 要以项目为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也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 使学生在完成这些项目的过程中, 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并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解决实际生产的能力。

2 机制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的结构要素

综合实训课程体系在其结构形成过程中, 应确立起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岗位技能要求为核心的课程结构形式。针对于机械制造专业的特点, 我们在构建综合实训课程体系结构形式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 教学重点应该转移到强化应用上, 同时实训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据较大的比例,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掌握专业技能, 以及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其二, 综合实训的内容必须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 能够将大学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串起来。在大学本科四年的教学计划中, 各类专业课中的实践课都是根据相关课程分布在各个学期中进行的, 相应的实验内容比较单一, 相互之间的关联度也不够, 不够系统, 学生只能做一些验证性的试验。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 故在设置实训内容的时候必须将各个单一工种用产品串接起来, 这样的话学生得到地就不再是孤立的概念, 而是具有完整过程的工程概念, 在综合设计与综合实训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完成本报告可对机械制造的整个生产过程和制造技术实习进行一次全面总结。结合以上所提到的问题, 针对本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 故建议构建如下的结构形式:以小班为单位, 自主选择实训产品, 项目要求难度适当、与机械相关。在产品确定之后, 再将学生以实训产品的主要零件分成若干小组, 保证每个小组中的每个学生至少负责一件以上的零件设计制造, 每个小组分别完成自己的实训任务, 最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产品的验收。以产品研制的四个过程 (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加工试制、分析总结) , 将综合实训也分为相应四个阶段。下表为主要实训阶段及教学要求。

3 机制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的过程要素

课程体系过程要素是从动态角度来看课程体系的要素构成, 具体包括课程体系实施和评价两个部分。关于综合实训课程体系的实施, 学校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不具备实训条件的学校, 要积极借助社会力量, 采取校校联合、校企联合等多种形式, 合理选择校内或校外实训场地, 以确保实训环节的正常进行。同时, 指导老师是保证综合实训质量的关键因素, 所以要选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 同时学生和教师可以采取双向选择原则。建立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是重视实践教学, 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加强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以往在考核学生的实践环节时一般更注重结果, 指导老师通过批改实习报告、到课率及现场操作来考核学生, 但是综合实训课程相对于以往的实践环节来说, 过程持续时间更长, 指导老师不能随时盯着每个学生, 这就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放松自己, 平时不好好钻研, 到最后要交成果的时候敷衍了事、实训报告也会存在少许抄袭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必须建立一套科学、严格的学生评价体系。与一般的实践环节一样, 综合实训的成绩还是按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级等次单独记入成绩档案, 而等级的评定不再是仅仅通过实训报告、现场操作来进行, 还要增加答辩环节, 具体操作是通过学生陈述自己的设计过程及现场老师提问来给出相应的成绩, 如果说答辩成绩不合格, 那么整个实训成绩也不合格, 也就是说该环节具有一票否决制, 增设这一环节并加大成绩比例主要是为了督促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 对自己设计的产品完全理解掌握。整个评价过程可以由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联合考核, 这样不仅可以考核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而且可考核学生的工作实绩。在整个实训过程中, 虽然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 但是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学有所获, 教师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必须要建立完备的教师评价体系。首先要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 制定出实训各环节中教师应明确遵循的质量标准及要求, 再由实践教学督导员进行全程监督检查, 除了要检查实践教学的完成情况外, 还要重点检查教学质量, 再结合学生评教结果, 以及同本人见面, 最终为指导老师进行打分评价。该评价结果将被纳入年度考核之中。

4 结束语

本文根据机械制造专业的培养方案, 针对本专业学生的特点, 构建了机制专业综合实训的课程体系, 旨在更好的解决该专业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确保通过综合实训、学生能够真正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郭登明, 刘亚磊, 刘明尧.提高机械类专业生产实习质量的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 2006, (02) .

[2]李大磊, 李锋, 张建立.机械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7) .

[3]于化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21) :23-25.

机械设计项目制作实训总结 篇5

本期实训教学及管理工作如期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也在稳定地提高。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利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现总结如下:

一、统筹规划,克难而进,圆满完成实习教学任务

统筹规划,综合协调下,在实习教师及相关科室的支持下,保证实习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若没有校领导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实习教师及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是完成不了学校交给的实习教学任务的。

二、精诚团结,群策群力,搞好实习教学管理工作

1、规范教学环节管理,实现实习教学“四统一”

实训室逐步建立建全实习教学管理制度,使实习教学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做好了实行实习教学“四统一”的准备工作。

实习教学“四统一”包括:统一目标、统一计划、统一教材、统一课题。(1)统一目标:加强实习教师思想教育,爱岗敬业,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把提高实习教学质量,保证实训安全,培养合格有用人才做为统一目标。(2)统一计划:同工种的实习教学,既要发挥实习指导教师的能动性,又要要求实习教学计划的统一性,避免教学的随意性,保障实习教学的系统性,规范性。(3)统一教材:统一征订实习教材,统一使用,建立教学计划统一性的文字依据。(4)统一课题:同工种不同场地,不同教师在对待同阶段的实习学生,应保证课题统一,工时定额的统一,以利于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完成。

2、目标教学管理

(1)教学目标:在本下半年,针对我校实习资源条件,做好实习教材编写的准备工作。对于实习课题应针对不同阶段,根据技术标准合理地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2)设备管理:明确实习设备责任人,做到人人管设备,台台设备有人管。

3、教学计划

4、教学模式

三、学生管理

1、严格纪律,加强管理

对于参加实训的学生,尤其在今年秋季实习内部场地不足,学生拥挤,外部多处施工,安全隐患较多的情况下,实训科加强学生纪律观念管理,严抓学生考勤。

化工机械综合实训设计 篇6

关键词:数控机床 机械装调 教学

[FL(K2] 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除基础部件外,还有:主传动系统;进给传动系统;实现工件回转、定位的装置和附件;实现某些动作和辅助功能的系统和装置,如液压、气动、润滑、冷却等系统和排屑、防护装置;刀架或自动换到装置;特殊功能装置,如刀具破损监控、精度检测和监控装置;为完全自动化控制功能的各种反馈信号及元件等。机床基础件又称机床大件,通常指床身、底座、立柱、横梁、滑座、工作台等。它是整台机床的基础和框架。机床的其他零件、部件,或固定在基础上,或者工作时在它的导轨上运动。其他机械结构的组成则按机床的功能需要选用,这是数控机床机械结构的基本构成。

我们在规划数控机床机械单元的教学上,坚持“理论先进,注重实践,操作性强,学以致用”的原则精选内容,依据在数控机床管理、维修、改造和培训方面的经验设计而成,能够满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生产与教学一体化,从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控机床机械拆装实训中,如果采用真实机床来进行机械拆装训练,其教学成本高,机床部件重量大,很难开展大范围拆装维修与精度检测教学,而且纯消耗性实习实训学校也难以长期坚持,设施的投入往往赶不上科技的进步,所以为了解决数控机床机械拆装项目实训难的问题,应尽可能选用或制作可拆装训练的实训设备,如图1所示的十字滑台。十字滑台实训设备是提炼了真实机床在拆装过程中的核心技能,即学生主要是拆装传动部件,例如滚珠丝杆、直线导轨、联轴器、伺服电机等,该设备是把这些部件集成到一台十字滑台上进行练习,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训练了核心技能。导轨采用直线导轨,直线导轨安装采用与真实机床安装相同的压块结构进行固定与调节;轴承采用成对的角接触轴承;结构上采用模块化,下装有滑轮,可以自由移动,可以完成机械传动部件中的丝杆、直线导轨、丝杆支架的拆装实训及导轨平行度、直线度、双轴垂直度等精密检测技术的实训,完成机电联调与数控机床机械装配核心技能的训练,可以选配光栅尺模块,完成螺距补偿、反向间隙补偿等实训项目。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项目的实施来举例说明机械装调基础项目的实训设计。

一、项目名称:螺距补偿与机械测量

二、任务要求:1.掌握机床垂直度的测量方法;2.掌握螺距补偿参数的设置方法。

三、相关知识:

1.机械测量:垂直度是用以控制北侧要素相对于基准要素的方向成90度的要求,在车床中,如果X轴和Z轴的垂直度,铣床中X轴和Y轴的垂直度,测量方法是:工作台处于中间位置,将方尺(或角尺)置于工作台上,把百分表固定在电机座上,使指示器测头垂直触及角尺(Z轴向),Z轴向移动工作台,调整方尺位置,使方尺的一个边与Z轴轴线平行,再将指示器测头垂直触及角尺另一边(X轴向),X轴向移动工作台,记录指示器读书,其读书最大差值即为工作台X坐标轴方向移动对Z坐标轴方向移动的垂直度。

2.螺距补偿:数控机床的直线轴精度表现在轴进给上主要由三项精度:反向间隙、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其中反向间隙、重复定位精度可以通过机械装置的调整来实现,而定位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直线轴传动链中滚珠丝杠的螺距制造精度。在数控车床生产制造及加工应用中,在调整好机床反向间隙、重复定位精度后,要减小定位误差,用数控系统的螺距误差螺距补偿功能是最节约成本且直接有效的方法。由于滚珠丝杆副在加工和安装过程中存在误差,因此滚珠丝杆副将回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时存在以下两种误差:①螺距误差,即丝杆导程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偏差;②反向间隙,即丝杆和螺母无相对转动时,丝杆和螺母之间的最大窜动。

四、任务实施

1.十字滑台垂直度的检测

所用工具:方尺(300300mm,大理石,0级)、百分表、百分表座。

2.误差补偿

(1)反向间隙补偿

步驟一:设定参数1800。1800.#4(BRK)为0时,切削/快速进给间隙补偿量不分开;为1时切削/快速进给间隙补偿量分开。

步骤二、按如下步骤测量:

①回参考点;②用切削进给使机床移动到测量点;③安装百分表,将刻度对零;④用切削进给使机床沿相同方向移动;⑤用切削进给返回测量点;⑥读取百分表的刻度;⑦按检测单位换算切削进给方式的间隙补偿量,并设定对应参数。

步骤三:设置切削进给方式的间隙量参数1851号参数。

(2)螺距补偿

步骤一:设置滑台的机械坐标系零点,以及正负限位。

步骤二:设置如下参数。

步骤四:输入补偿值,再次测量,观察补偿效果。补偿值可以通过361诊断号进行查看。

上面举例说明的是一个基础项目的设计,只能满足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果要达到更高技能的要求,就有必要结合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在最后的技能实训阶段考虑与企业合作,完成企业的一些生产任务,实现工学结合,产教结合就很有必要了。例如:替企业加工零件、组装调试机床等。有时,还可完成学校的许多工作,例如一、二级维护学校的机床并进行精度检测,安装、检修及保养等。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希望学生能为企业进行数控改造和小型数控装置或自制教具,这样会涉及到选件的学习内容,也有机械设计与机电联调的学习内容。这种学习成果有时能成为学校的产品,可能会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

不管是那一阶段的实习教学设计,都要注意坚持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生产与教学一体化,不能成为单纯的训练,避免只动手不动脑。要鼓励学生主动实训,经常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邓三鹏.《数控机床结构与维修》.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2]邓三鹏.《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化工机械综合实训设计 篇7

关键词:数控课程,教学问题,上机实训,方法

机械专业人才是市场紧缺人才之一, 加强专业生职业技能培养是学校办学的根本目标。为了加快机械教学体制优化改革, 要结合机械专业教学需求拟定方案, 从多个方面优化教学模式, 重点培养学生上机实训操作能力。因此, 教师要懂得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结合课程教材向学生提供实训学习平台, 引导学生掌握机械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

一、数控教学存在问题

数控专业是培养掌握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生产、管理、产品营销、设备维护等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现阶段数控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不仅制约了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也影响了整个专业课程设置与实施。

1) 教学思维。思维是一切活动的指导, 教学思维影响着专业教学成效, 对实际教学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由于缺少教育规划趋势, 数控专业教学依旧面临着思维性问题, 各种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得不到拓展。例如, 学校开展机械数控理论教学活动, 大多依赖于理论知识教授, 对知识应用培训、理论知识操作、课堂实践指导等方面缺乏引导, 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2) 教学模式。设定教学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在数控专业教学设计方面缺少沟通, 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相互违背, 阻碍了专业教学流程的全面化发展。当前, “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尚未普及应用, 学校长期单一注重机械数控理论教学, 约束了学生个人动手操作能力, 不利于课堂教学流程编排与规划。例如, 实训课程时间安排少, 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学习平台。

二、数控上机实训教学意义

我国学校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以全面拓宽学生知识应用领域为根本, 长期致力于国家人才战略改革建设。理论教学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只有掌握先进理论知识, 才能在实践中培养专业型人才。“上机实训”是数控教学实践的新方式, 能够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控能力, 如图1, 体现了实践教学法的应用优势。

1) 促进知识相互融合。数控人才是市场紧缺型人才之一, 数控专业教学关系着行业人才资源需求水平。学校设定上机实训平台, 可以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帮助教师提供更多知识应用空间, 带动教学流程与实训工作的协调发展。此外, 实训课也是专业知识与非专业知识相互融合的路径, 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 增强知识应用能力。因此, 为了摆脱早期教学模式的不足, 学校应重点设定“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平台, 以理论结合实践为指导思想, 不断提升机械数控理论课教学质量。实训本质上是为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按照实训要求提供可行的知识应用方案, 体现了专业知识与实训教学的相互关联性。

三、实训课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

机械数控课是学校教学重点内容, 对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多方面价值意义。随着高职教育体制深化改革, 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日趋显现, 拟定符合高职教育体制标准的授课模式, 才能推动技术型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1) 操作实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有理论知识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 才能体现出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实训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能力, 例如:精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工艺知识, 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 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护维修。

2) 编程实训。掌握机械数控知识对学生人才培养具有实用性意义, 但学校普遍反映学生对机械数控课兴趣不足等问题, 限制了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 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 熟悉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 熟练掌握三维CAD/CAM软件, 如UG、PRO/E等;熟练掌握数控自动编程、手工编程技术。

3) 维护实训。机械数控是一门实用性的工业基础课, 实际教学过程面临着诸多问题, 限制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成效。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教师要综合考察课堂教学实况, 带领学生熟悉数控设备、掌握必要的维护与管理知识。例如, 数控机床维护、维修, 掌握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 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 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PLC和参数设置。

4) 管理实训。学校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 校内专业设置与教学活动必须围绕技术领域开展, 以先进理论知识为中心实施教学活动。机械数控理论课教学缺少方法与平台, 学生个人潜能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实训课需添加数控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精通数控机床结构设计、电气设计, 掌握数控机床的机电联调;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

四、结论

总之, 数控专业生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培养, 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水平提升。基于实训课程改革趋势下, 教师需重视实训课安排与设计, 带领学生参与到数控操作实训中, 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中, 操作实训、编程实训、维护实训、管理实训等, 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也是整个教学设计的重点对象。

参考文献

[1]吴金娇, 刘树青.虚拟数控机床在数控维修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

[2]姚兴军, 刘连军, 张凤阳.虚拟数控机床的开发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机床与液压, 2010.

[3]郭艳玲, 张东煜, 董本志.谈"数控机床"教学的虚拟化[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3.

化工机械综合实训设计 篇8

1.基础化学实验实训项目进行设计的必要性

1.1职业教育的特色在 于技能培 养 , 跟传统教 育思维很大的区别在于理论授课不再一统课堂, 实践教学让课堂形式更丰富多样, 然而同时, 高职教育面向的授课群体也在发生变化 , 高职学生 思想活跃 , 兴趣多元 , 对学习普 遍热情有限, 努力不足。在这样的形势下, 对基础化学实验实训项目进行设计已不再是简单地从教材上选取实验项目, 单调枯燥的实验项目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尤其是其对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深入的情况下。因而, 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情况下, 科学设计实验实训项目, 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方法 , 强化学生 的实验操 作技能 , 解决“会动 手”的问题 , 是当务之急。

1.2实验实训项目的设计 , 最终是为了学生顶岗实习及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因此在项目的选择上必须更贴近实际, 增强实验实训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强化学生的主体性, 解决“敢动手”的问题, 这是一项重大的课题。

2.实验实训项目设计的原则

在设计基础化学实验实训项目的过程中, 在贴近生活, 重衔接, 微实验的前提下, 遵循以下原则:

2.1项目的针对性。在设计实验实训项目的过程中 , 在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实验方法的前提下, 通过多次反复练习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在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中, 受课时、师资等因素的限制, 对所选实验项目往往只做一遍, 学生至多了解却难以掌握, 更谈不上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重视实验过程, 却忽视实验项目对学生技能培训应达到的效果, 同时学生人数多, 难以兼顾到每个学生的操作细节, 因此, 通过强化所选实验实训项目的针对性, 一方面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实践, 另一方面, 通过设计对同一实验实训项目的重复练习, 让学生达到操作熟练的程度, 即不求实验实训项目的覆盖面广但求学生的操作技能精,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2项目的实用性。在设计实验实训项目的过程中 , 力求选择贴近生活实际或化工生产, 能够反映当前化工行业生产实际及操作流程, 使学生掌握工业化生产所需的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进行工业化化学实验的能力。

2.3项目的独立性和相互间的连续性。在设计基础化学实验实训项目的过程中, 因为考虑到学生兴趣的持久性问题及实验耗时, 倡导采用“微实验”, “微实验”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分解实验步骤,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在实验实训中实施减量循环再利用, 对实验实训的方式、方法、药品用量及食盐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诸多方面进行改进创新。以减少用量, 重复使用, 可回收, 能再生, 排斥有毒物质为原则, 设计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危害最小的反应物, 选择最佳的反应条件或催化剂, 确保产物或状态对学生和实验实训室环境的无毒无害无危险。

2.4项目考核的可操作性。建立质量评估体系 , 确保实验实训效果。实训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化工生产基本操作规程的熟悉程度, 因此实习考核重点应放在考核学生的技能上。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实验课的考核中, 采用化整为零的考核方法, 分项目环节计分, 确保学生及时了解操作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法。

3.基础化学实验实训项目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以学生为对象 , 研究学生心理 , 实事求是 , 结合现状 , 考虑实验室实际, 突破传统, 通过项目的设计, 对于学生而言, 先求会干, 再求干好, 力争强化教学效果。对于教师和学校而言, 可以逐步提升实验实训的水平和层次, 不断促进专业发展, 使实验实训能够在更大的学生覆盖面上体现水平, 而不仅仅局限于技能大赛的个别学生。

3.2以专业课程设置为出发点 , 体现基础化学实验实训对其他相关课程的服务作用, 通过对实验实训项目的设计, 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 让学生切实掌握实验方法, 为今后顶岗实习及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高职教育形势发生变化的当下, 教师唯有追求变革, 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实验实训项目的设计看似微不足道, 却关乎专业发展的水平和层次, 更是专业发展的基石所在。目前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 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使之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开进, 陈瑜.高职院化工类专业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化工, 2009 (6) :240.

[2]李海燕.高职化工实验实训初探[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5) .

化工机械综合实训设计 篇9

以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 以实际工作为驱动, 按实际工作步骤来组织, 培养学生从事会计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的课程改革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会计综合实训》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的主要途径。因此, 对《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课程开发与设计的现状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是发展历史悠久, 学科体系相对成熟稳定的文科课程。高职教育历经了多年的改革探索, 在高职教育改革的历程中, 教育的理念不断变化, 但是由于《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是实践课程, 因此改造前表面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 似乎满足了高职教育的需求。但在高职院校的课程实践中, 却存在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传统的《会计综合实训》后, 在实际工作岗位无法胜任工作的现象。因此对《会计综合实训》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使得该课程融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通过仿真的实训情境,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 实施工作过程, 达到会计综合实训目的。

2 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内容

2.1 设定课程内容

理论上, 企业的不同工作任务设置了不同的岗位, 不同的岗位由不同部门人员来完成。比如会计核算的工作任务由会计岗位的人员完成, 改造前的《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就是针对会计核算的工作任务进行实训。但是在实践中往往很多工作任务可能都由会计人员来完成, 实际上就是单义岗位渗透到了广义的岗位群。比如在实际工作中, 会计人员除了完成会计核算的工作任务, 还要完成其他工作任务。

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考虑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不仅让他们能够胜任会计岗位的工作, 还要让他们能够把握企业会计工作全局, 能够担任会计主管甚至更高的职业岗位的工作, 在课程中不仅针对会计岗位, 而且还针对会计岗位渗透的其他工作任务, 将各岗位的工作融会贯通。

根据会计人员将来岗位群的能力需求, 课程仿真一个小企业, 假设该企业拟经营的范围, 从企业的工商设立注册开始, 到企业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 到企业办理税务登记, 到企业办理银行开户, 最后到企业开始正常生产经营, 以该新办企业从筹备到开始经营一年的工作任务为课程内容。改造后的《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与改造前相比, 除了达到会计岗位能力的训练目的, 而且达到了会计岗位渗透的岗位群的能力训练的目的。

2.2 课程内容的序化

2.2.1 序化多个会计期间的会计核算工作

选择设定的实训课程内容中, 企业经营范围的拟定, 工商设立注册、办理组织机构代码、办理税务登记、办理银行开户都是一次性的工作任务。企业生产经营的会计核算按照会计核算的程序是按月周而复始循环的, 改造前的《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在会计核算工作任务的设定上, 采取只练习一个月的会计核算。但是这种内容的序化不能满足岗位能力的需求, 在实践工作中, 虽然企业的账务处理是每月循环重复, 但是从会计期间来看, 每个学生应该处理一个会计年度的经济业务:编制12个月的记账凭证;登记一个会计年度的账簿;编制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告 (至少应该完成2个月的会计核算) ;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会计人员的会计工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凭证与账簿的关系, 账簿与账簿的关系, 账簿与报表的关系, 当年度账簿与下一个年度账簿的关系, 会计档案的归档等问题。从目前我国高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内容的序化来看, 都是完成一个月的会计核算工作任务。改造后的《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至少涉及2个月的会计核算工作任务。

2.2.2 突破传统的序化内容, 设计模拟仿真工作任务

改造前的《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虽然按照会计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设计实训内容, 但只涉及到了核算的工作任务, 其他一些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在实操中很重要, 但课程并没有设计到, 比如企业销售货物时给购买方出具的货物销售发票的购买, 该工作任务在课程内容序化时没有涉及到。

改造后的《企业综合模拟实训》课程, 会计工作岗位除了会计核算工作任务外, 还按照业务的规律序化会计核算工作以外的其他工作任务。

3 课程实施效果

3.1 课程总体设计建设及实施效果

3.1.1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在建设时明确了学生在本课程实训时所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 从实施过程及结果来看知识目标的设定体现了“必需、够用”原则, 突出知识为项目服务的宗旨。

3.1.2 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目标。

该目标在设定时遵循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教、学、做结合,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进行了实训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发现, 经济业务的数量偏多, 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的训练比较多, 由于时间的原因, 纳税申报的实训时间少了, 通过实训完成后学生填写的实训报告来看, 学生普遍反映纳税申报是他们的工作弱点。在今后的课程设置时, 可以减少经济业务的实训, 加强纳税申报的实训。

3.1.3 职业素养培养目标。

该目标的设定旨在培养学生用会计法的知识熟练会计工作过程,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 强化财经法规的运用, 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提高交流与沟通能力。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不断强化职业素养的提升。在课程结束, 企业专家对学生的答辩中也证实了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高要求, 答辩结束后, 银川大地国泰印刷有限公司的会计主管赵萍对我们个别学生的沟通能力很赞赏, 已经有了初步意向要招聘该学生为他们企业员工。

3.2 课程单元设计及实施效果

在课程建设中, 设计了明确的教学单元, 基本符合教学整体设计的要求, 通过实训过程来看, 通过能力目标的实施, 实现了培养学生相应技能目标的目的。实施效果较好。

3.3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建设及实施效果

根据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实训特点, 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以下几项适用的教学方法。

3.3.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基础教学方法之一, 可以说会计综合实训的实训项目都是在大量提炼真实案例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 案件教学法的使用增强了实训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3.2 直观教学法

本课程作为实训课程, 对于操作性强的实训内容, 我们教学课件和教师课堂直观演示的方法使学生直接掌握岗位技能, 目前, 我们放置了往届学生的实训作业, 这些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作为直观演示的道具。教学事实证明, 直观演示法生动形象, 寓教于乐, 提高了学生的实训兴趣, 对规范实训操作、提高实训效果具有良好的作用。

3.3.3 情景教学法

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意识离不开情景教学, 为此, 在教学中我们通过一定的设计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 让学生在具体情景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的进行学习。

3.3.4角色扮演法

会计综合实训的分岗实训与混岗实训教离不开角色的分工, 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很快进入实训角色, 产生职业共鸣。

3.3.5仿真会计资料直观教学

为了缩短学生的岗位适应期,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我们大量采用了仿真会计资料, 通过直观教学法达到实训的目的。比如仿真的会计资料, 真实的记账凭证、真实的各种类型与格式的账簿, 与真实票据完全相同的仿真发票, 仿真的银行进账单, 仿真的完税凭证, 真实的凭证装订封面、仿真的现金帐支票、转账支票等。

上一篇:特色产业园区下一篇:歌曲的分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