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2024-10-09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精选12篇)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篇1

一、检测行业现状

检测行业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15~20年的历史, 十几年时间已经使检测行业规模由小变大, 工作类型由单一到综合, 检测市场化概念从无到有, 从暗到明, 如今全国各种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近5000家, 其中企业试验室数量大约占40%, 监督检测机构占30%, 科研院校检测力量占30%。

数量众多的企业试验室属于第一方试验室, 即企业为了保证自身产品质量而设立的试验室, 由于其自身性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走向检测市场的步伐, 作为企业内部附属机构的地位使其在经济实力、检测能力、规模和技术力量等个环节处于劣势, 在检测市场所占市场分额约20%。

二、检测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施工质量检测行业存在的问题不仅阻碍了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的发展, 而且对整个建筑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水

平比较低, 发展缓慢当前由于我国对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单位重视不够, 使其长期处于附属地位, 在技术、人力、资金上投入不足, 因此, 与其他行业相比或与其他领域的检测机构相比, 检测技术水平不高, 并且发展速度缓慢, 主要表现在检测人员素质不高, 检测手段落后, 检测方法落后等几个方面。

2、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市场运

行机制不能适应检测行业社会化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前我国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测责权不明。大多数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机构附设在科研单位或高校, 或设在质量监督机构中, 由于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 就无法为错误甚至虚假的检测数据和报告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包括赔偿责任。二是设在工程施工质量监督机构中的检测机构, 若在其监督的工程中从事盈利性的检测收费活动, 则“既当运动员, 又当裁判员”, 容易产生行政腐败, 也不利于工程质量责任的落实。三是现在的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机构基本上是按行政隶属关系设定的, 由于有些地区和部门的检测机构拥有垄断性的特许经营权, 形成地方保护, 不利于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3、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机构内

部经营管理不善。目前我国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机构基本上建立了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 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 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单位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内部管理混乱, 检验工作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机制不健全, 管理者主观意识太浓。事实上, 规章制度是管理者经营理念的体现, 是实践经验的升华, 有章可循是科学管理的基本要素。

三、检测行业存在的发展对策

1、提高检测质量意识

全面引入导则25国际通用的实验室的管理要求成为大势所趋。我国检测行业最缺乏的是通过质量体系的运作来保证检测公正性和权威性。国内的检测机构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导则25的各项要求, 而导则25的核心就是全面的质量管理。我国检测行业普遍的检测质量意识不高, 在内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不多, 但是不能因为目前执行困难而放弃, 而是应该一方面努力向国外同行学习实验室管理方面先进的经验, 一方面因地制宜的逐步摸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质量管理模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尽快缩短我们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差距。

2、树立服务观念, 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

我国的检测业由于长期以往将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与检测的服务性对立起来, 检测人员也习惯于“检查团”的角色定位, 但是随着检测行业与国际接轨, 检测市场化的推进, 以前做惯了“检查团”角色的检测人员必须改变观念。因为检测将来的定位就是服务, 一项特殊的技术服务, 既然是服务就必须讲究信用、态度和服务质量, 这种服务不是指牺牲检测公正性去迎合某些客户的需要, 而是在确保检测公正性的前提下提高检测服务的满意度。

3、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检测从事业单位属性向企业属性的转变, 以及检测机构从以往附属地位向独立法人单位的转变决定了检测机构的定位就是技术服务性企业, 因此作为检测机构来讲必须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借鉴和利用一切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比如引进ERP来控制和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利用CRM软件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利用“5S”的管理方法来加强检测现场的有序性, 借助品牌推广手段来提高检测机构的信誉度等等。

摘要:随着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 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机构必将对长期处于保护状态的国内检测单位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测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讨了该行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道路工程,质量检测,现状

参考文献

[1]王瑞清:《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山西建筑, 2008[1]王瑞清:《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山西建筑, 2008

[2]周金菊:《浅谈我国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检测》,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2]周金菊:《浅谈我国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检测》,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3]张水莲:《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新疆农垦经济, 2005[3]张水莲:《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新疆农垦经济, 2005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篇2

文章对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模式和原则,以及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1 质量控制概述

1.1 质量控制的基本模式

1.1.1 动态控制模式。采用此种模式有利于对不合理的措施进行及时的调整和纠正,从而实现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适用于建设环境影响因素较多,并且施工周期长的项目。

1.1.2 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模式。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科学合理地利用事后控制和事先控制,即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有机结合。目标偏离的现象在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因此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并作为指导计划来执行。

1.1.3 项目综合管理模式。采用该种模式能够协调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控制建设目标的实现程度。阶段目标控制和单目标控制是项目综合控制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依据。

1.2 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1.2.1 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与大型的水利工程相比较,中小型的水利工程规模相对较小,然而却不能因此而降低施工的标准和要求。水利工程的质量同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必须确保工程的质量。

1.2.2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水利工程建设应以预防为主,加强事前控制,消除对于工程安全不利的因素。在工程的全过程都要实行事前控制,不能忽视任何环节,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加强每个环节的监控力度。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与对策 篇3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在建筑行业中有一个关键部分即就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它对整个建筑工程都起着关键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建筑工程中质量监督已经逐步有了质的进步发展,但是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相关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使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更好。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浅析,以此与先关人士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制;措施

前言

建筑工程是国民经济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建筑行业必须要不断革新建筑工艺,不断提高工程质量,以满足业主的不同需求。这样在社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建筑行业也就会不可避免的会面临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因此,在建筑工程内部实行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建立健全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立足于解决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有效的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1.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现状

1.1当前政府对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

目前我国对建筑工程进行质量监督的主要有两个主体,一个是政府,另一个主体是社会。首先就从政府方面来说,我们知道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型产业,长久以来,政府都一直高度重视我国建在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自新中国成立起,我国就逐步的制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针,并且针对建筑工程的多个方面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不断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与强化,促使各项方针的落实。这些措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这些监督管理方针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并且保证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1.2当前社会对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

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另一个主体--社会。它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建筑工程中的建筑设计一定要适合大众市场,切忌不要单独去适合某些人群,这样会阻碍市场的正常发展。在建筑工程中,工程质量的好坏在每个置业者心目中占主要地位。为此,在工程建造过程中,社会监督与社会舆论起到重大的主导作用。一次必须要完全靠社会监督来推进工程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这里的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社会会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的不良记录管理,建立工程质量诚信体系,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质量监督保证机制的重要内容。这样也会对社会民众的生活有安全保障,使得他们放心安心的居住。

2.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所遇到的问题

2.1监督体系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

目前来看,监督体系中管理体制的缺乏的问题是一个重中之重。就单单从我国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来看,工程内监管不力甚至监管缺失的情况都是普遍存在的,很多的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管理的意识十分淡薄,相应的建筑企业的管理者也没有充分意识到监督管理工作对建筑质量的重要影响作用,从而这就会导致很多建筑企业内部虽然设置了质量监督部门但是根本没有起到实际作用。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相关制度还不健全,现行制度的落实程度较低,对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视而不见或者惩处力度过低。此外,我国还缺乏科学完善的工程质量评价体系,无法对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等进行有效的评估,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2.2建筑过程中材料的浪费及建筑质量过低

建筑材料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质量,因此,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必须要将建筑材料作为重点监督对象,但是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中普遍存在着对建筑材料监管不足的现象,目前的很多建筑企业都会为了获取更多更大的经济效益,不惜用质量较差的建筑材料,这就大量的存在建筑行业中将建筑材料以次充好的现象,随之而来的便是建筑行业存在的严重影响建筑质量的问题。还有就是建筑材料的过度浪费,由于许多建筑企业在建筑材料采购之后没有进行妥善的存放于管理,并且没有对建筑材料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这就导致了很多建筑材料由于天气或人为原因等的影响而无法使用,造成建筑材料的大量浪费。这样的浪费其实不仅仅是建筑材料的浪费,在某一程度来讲更是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2.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术业有专攻,这就是说无论任何行业在用人时,一定要使用与其行业相关的技术型人才,但是就目前来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性普遍较低,而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最后始终都需要人来实施,因此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监督人员素质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建筑企业中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员都对正规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知识了解不足,仅凭经验进行监督,没有完整的质量监督知识体系,这些都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工程质量监督工的发展,无法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科学有效的进行。

3.解决建筑过程质量监督中所遇到问题的有效措施

3.1健全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

健全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首先就是制定相应的有效管理体制。我们都知道,只有好的制度能够不断规范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可以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法律依据,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因此,要想提高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就要从制度建设入手,不断强化建筑企业自身的监督机构,加强施工企业的监管水平,不断进行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质量问责机制,在建筑施工中实行责任制,提高监督管理工作的效率。政府和企业要加大对建设工程相关负责人的惩处力度,不断加强与建筑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

3.2有效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确保工程质量以及减少材料的浪费

确保工程质量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执法力度的加强以及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和管理保护。主要的提高质量过程分三步进行,首先就是要从材料的购进工作入手,材料选购前一定要使用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评估材料的质量,保证达到工程质量的需求,并且在釆购材料时做好详细记录,保证所有工作都有迹可循,能找到问题的缘由,这样可以避免建筑材料上的以次充好。其次是做好运输和验收工作,运输工作一定要做到安全可靠,合理的安排运输线路和方式,在材料进入建筑工地时验收工作一定要严格,并对建筑材料分类处理。最后做好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存储工作,防止建筑材料由于人为原因造成无法使用的情况,并根据建筑施工场地的各种影响因素对建筑材料进行合理存储。

3.3增强建筑工程中施工和监管人员的素质

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十分重视人才引进和监督体制的引进工作,并加大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使他们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更为科学客观的监督与管理。此外还要严格落实相关制度进行奖惩,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責任。

结语:综上所述,建筑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发展不仅要适应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还要与全球经济的的发展相适应。这是市场经济作用下对其的客观要求,一定要遵守市场发展规则好好发展下去。虽然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监督体系中还是存在着一些必须解决的弊端,但是总体来说发展还是呈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作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国家的调控,社会和政府的合理监督,最终会发展的更加好,更加适应当前发展的建筑行业,以此使建筑行业的发展取得更大的进步,从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黄建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体制的构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09).

[2]周 勇.中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政府监督作用的对比研究[J].建筑施工,2006,(4).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 篇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建筑企业所完成的工程质量好坏, 将会严重地影响到企业的日后发展, 同时为使用建筑工程的业主承担起了安全保障或者埋下了安全隐患。建筑业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质量问题仍将是利益关系人最关心的主题。由于建筑物和构筑物倒塌事故的发生, 都是由于工程质量不合格造成的, 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如何保证再建和将建的工程项目质量, 仍然是我们关心的课题。

1 工程质量的相关概念

根据2000版GB/T19000一1509000族标准中, 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是由一组固有特性组成, 这些固有特性是指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的特性, 并由其满足要求的程度加以表征。

建筑工程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的,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性综合。建筑工程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 除具有一般产品共有的质量特性, 如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满足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及其属性外, 还具有特定的内涵。建筑工程质量的特性主要是适用性、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与环境适应性, 这些特性都是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缺一不可。但是对于不同门类不同专业的工程, 如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公共建筑、住宅建筑、道路建筑等, 可根据其所处的特定地域环境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的差异, 有不同的侧重面。

质量控制是指“质量管理中致力于达到质量要求的部分” (1509000:2000.一3.2.10) 。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产品质量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对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的全过程中所有环节实施监控, 及时发现并排除这些环节中有关技术活动偏离规定要求的现象, 使其恢复正常, 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使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因素、管理因素及人的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的状态下。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为了经济、高效地建造出符合标准和设计要求及用户需要的质量合格的建筑工程, 企业各部门对建筑项目各环节、各阶段所采取的组织协调、控制的系统管理手段的总称。

2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的特点

建筑工程一般都是一次性建成, 在这过程中很少出现重复的, 一旦出现质量问题, 就会导致工程报废。另外, 建筑工程通常都是庞大的工程系统, 运用大量材料和设备等, 而且多数为露天施工, 受环境影响大。这就决定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

2.1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多。

从最初的立项决策到方案设计, 从施工过程到工艺技术都会影响工程质量。在这过程中, 应用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人员素质高低, 环境的差异, 等都会对质量管理提出挑战。任何一环出现差错, 都会导致工程质量的不合格。

2.2 质量变异大。

由于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较多, 任一因素出现问题, 均会影响工程建设系统的质量变异.。每个工程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功能, 都要求单独设计, 每个工程有不同的规模、结构、造型和装饰需要不同的材料和设备。即使采用标准图纸, 由于建设的地点、时间不同, 施工组织的方法不同, 质量管理的要求也会有差异, 所以工程项目的运作和施工不能标准化。

2.3 质量受外部约束多。

建筑产品要受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风俗、历史和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工程项目建成后就成为社会环境的一部分, 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也有影响。拟建建筑产品必须符合国家、地区发展的总体规划, 符合城市建设的有关规定, 各种工作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要经过多次审批。同时, 也存在出现问题不易发现的案例, 很多工程是几年后才显现出来。

3 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方法建议

目前为止, 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多采用全面质量管理原则, 按照合同文件、设计文件 (图纸) 、工程质量评定标准与方法, 采取相关的手段和方法, 从各个方面进行:管理和控制。总所周知, 工程质量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 而不是检查出来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出的三全管理, 全过程质量管理就是强调各道工序, 各个环节都要采取预防性控制, 重点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 把各种可能产生质量隐患的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全员质量管理要强调企业的全体员工用自己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每一道工序质量。全企业的质量管理:主要是从组织管理来解释。在企业管理中, 每一个管理层次都有相应的质量管理活动, 不同层次的质量管理活动的不同。上层侧重于决策与协调, 中层侧重于执行其质量职能;基层 (施工班组) 侧重于严格按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要在整个建筑过程中应严格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 这些措施主要有:

首先应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做好质量策划, 直来那个策划是质量管理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预防质量缺陷、降低质量事故和成本的有效措施。完善控制手段, 按照控制依据做事。

其次, 加强材料的验收控制。施工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 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材料设备质量不符合要求, 或选择使用不当, 均会影响工程质量或造成事故。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用于建筑工程上。

第三, 要提高人员素质。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 人是质量的创造者, 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 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增强人的责任感, 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提高人的素质, 避免人的失误, 以人的工作质量保工程质量。所以要保证各个岗位配备合格的人员。同时在人员管理方面, 要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 为企业创出的信誉的给予奖励, 完不成质量指标或发生质量事故, 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 影响越大, 处罚越重, 质量奖罚的实施会有利地调动项目经理部和各级人员把质量管好地积极性。

第四, 要建立相关质量控制方法。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为PDCA循环法。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把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划分为计划 (plan) 、实施 (do) 、检查 (check) 、处理 (action) 四个阶段。并按照PDCA循环原理来实现预期目标。每一循环都围绕着实现预期的目标, 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活动, 随着对存在问题的克服、解决和改进, 不断增强质量能力, 提高质量水平。一个循环的四大职能活动相互联系, 共同构成了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

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环境的安全, 如果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者有严重的质量缺陷, 不仅难以弥补, 而且损失巨大。因此必须提高和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 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和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慧仪, 蔡齐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2]汪洪波.怎样进行工程项目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年.

我国高中语文教学质量论文 篇5

一、目前为提高我国高中语文教学质量面临的问题

我国目前大部分中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气氛低沉,学生学习不积极,缺乏课堂活力,这是一种普遍问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位的想让学生多掌握语文知识,在课堂采用“满堂灌”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课堂上是教师一个人在讲课,主体学生机械的记笔记,参与教学中的活动没有,这种教学方式或略了主体学生,主体学生只能是为了在考试中考取好成绩而背书,没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

二、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优化多媒体课件教学

在科技不断创新的今天,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操作不当效果不明显,因此要严格把握课件的使用时间和时机,在平时教学中不能将所有的单元教学内容都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二)正确合理采用任务教学方法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语文课堂也是如此,经过教师的实践教学任务教学法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任务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每节课或单元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提出一些问题,设置一些任务,在讲授之前布置这些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任务去学习,有目的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例如,在学习莫泊桑的《项链》时,因为文章相对较长,学生很可能因为文章长而懒于阅读学习。在讲授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任务:

1、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本片文章的艺术写作手法是什么?

3、阅读完文章之后,你对文章那一部分影响最深,阐述一下理由。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就不可能漫无目的,就可能在阅读过程中寻找问题,而完成任务找到答案,这种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展,同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适当采用表演法,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结果,原因是任课教师教师没有适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要想活跃起来,任课教师根据一些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加入表演法,甚至引导学生参与到表演活动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例如,教师在讲授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莱特》时,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分角色表演,使学生在剧情内亲身体会人物的心里变化感情,感受人物的在不同场合的心理活动等等,这些亲身参与有利于学生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含义、艺术手法、主人公的感情。表演法的.的运用,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篇6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河多湖的国家,所以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做农业大国的基础设施工程。海河堤防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质量的发坏,直接影响到汛期广大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也会影响国家的形象。对于水利工程来讲,其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的控制和监理工作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能及时进行控制的阶段。本论文分析了当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从七个方面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质量控制,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监理;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过程前言

水利工程設施的负责重大,所以一定要做好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和监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作人员不能坐等,一定要以动态控制为主,无论是事前,还是事后,都要注意每个细节的验收。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利用科学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对安全、质量、进度和造价进行控制,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下面我们就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做详细的探讨。

1.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水利工程施工涉及因素较多,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监理研究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监理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但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监理研究还有待完善。在当前我国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监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质量意识淡薄,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执行力度不够由于施工质量控制意识不强,导致抢赶进度现象普遍存在,不按工序施工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在经济利益驱使下,违法分包、偷工减料现象大量存在,从而埋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隐患。目前,虽然国家和水利部先后出台了相关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但许多水利单位的管理人员对其还不够了解,执行力度普遍较低。

(2)工程质量检测不到位许多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监控使用目测,容易被表象蒙蔽。目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工作中,检测方法落后、检测人员素质不高、检测技术水平较低且发展速度缓慢等现象大量存在。相关企业和主管部门在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测的人力、技术、资金等投入严重不足,这不利于及早发现并解决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

(3)施工质量监管力度不够目前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质量监督机构定性不清,从而导致质量监督机构的效力没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会降低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质量。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监管制度不健全,投资主体监理意识较低,在实际监管过程中,监理人员较难保持立场和原则,这不利于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4)资金管理不科学,外包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部分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不足,从而导致试验设备和施工设备陈旧的现象较为严重。缺少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造成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和控制比较混乱,预算成为摆设。政企不分、权责不明、行政干预严重、市场行为不规范、恶意竞争现象大量存在。招投标制度不完善,工程外包管理不规范,导致招标工作流于形式,这会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同时也埋下安全隐患。

2.做好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

在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按照合同对工程建设进行质量控制,必须进驻现场,对工程施工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监督和控制。

2.1建立一个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项目监理部

要做好监理部的组建,因为它关系到监理效果的好与坏。建立的监理部组建的需要扎实,特别是跑业务的基层人员,跑业务的基层人员需要能干,能够吃苦耐劳,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需要强,人员分工要合理,业务小组内部要互相团结互助,对外要和其他业务小组形成良性的竞争,还有竞争,才能有突破和进步。

监理部门内部要协调互助,统一管理,职责明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监管工程的进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监管的本职工作,良好的内部氛围和文化,也有助于调动成员之间的工作积极性和投入性。另外一个方面,这样做以后也能提高监理工作的效率,保障人员不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

2.2水利工程施工监理工作对监理人员的要求

(1)对于监理人员需要具备很强的专业性,多年的工作实践性,因为监理工作有很强的实践性,建立效果取决于监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所以监理人员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良好的法律意识,以及能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综合人才。

(2)监理人员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工作当中一定要坚持“公平、独立、自主”的作原则。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工程进行验收,对于验收过程中的问题,要严格的按规章制度进行相关的处理,不能讲人情,收红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做损害工程建设任何一方利益的事情。

(3)监理人员要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对于工程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基本上没有预兆,来得很突然,很多违规行为都非常的隐蔽,所以监理人员要事先做好功课,对于一些假象要及时观察到,及时指出问题来。

2.3制订质量检验工作程序

对于承包商应该按照施工的要求进行严格三重检查质量,首先是对施工质量进行自检,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好相关的施工记录,对不不合格的地方进行相关的整改。只有当自检觉得没问题之后,再请监理部门的相关人员来负责质量的检查和进度的检查,并按照之前制定的评级标准,将其工程质量进行打分评级。一般工程项目的关键部分的核对监督工作需要由监理部门的人员、管理、设计、施工方都多个关联部门组成一个联合检查小组,进行共同打分核对。

2.4现场跟踪检查

施工现场的监理工作开展,一定要在监理工作开始之前,仔细的对各个环节做好事前检查的工作,检查好各项准备工作的准备情况,特别是施工的过程中材料的用度、资金的使用情况、半成品的质量等这些要严格把关,如何要求和标准的才录用,不合格的要及时总结经验,纠正。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质量标准体系的要求来办理,确保工程的质量,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工序一定要严格的进行控制,要对其进行返工整改后才让其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

2.5运用指令性文件控制质量

现场监理工程师工作需要很仔细,很细心,一定要一丝不苟的对待,对于现场指示或者通知,施工方不明白的,一定要及时和施工方的负责人及时交流沟通,确保指示认真的贯彻执行下去,还需要结合承包商对质量的一些要求和想法一起告诉施工方,确保双方的满意。

3.总结

众所周之,水利工程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性工程,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人民的安居乐业,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重要大事,一定不能含糊,好的水利工程能够惠及我们的子子孙孙,坏的水利工程不仅是资源和财力的浪费,更是对人民生命财产不尊重的体现,所以一定要做好水利工程的监理工作。本论文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详细的阐述,从七个方面对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进行了建议。(作者单位:西安万红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倪云锋.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监理与质量控制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10:69.

[2]魏唯.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与质量控制初探[J].科技与企业,2012,20:22.

[3]王志刚.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监理工作浅析[J].价值工程,2013,30:70-71.

[4]冯晓平,冯伟平.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监理效果评价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18:94-95.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篇7

一、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质量问题不仅与国家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而且关系着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因此,做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工作至关重要。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使用,而且还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产生直接的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果发生事故,那么后果将会不堪设想,因此,做好建筑工程质量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

质量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的重要依据。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建筑行业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因此,建筑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求得发展,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优势与竞争力,更好地立足国际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一形势,很多建筑企业改变了经营理念,树立了以质量取胜的观念,做好建筑工程质量工作,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以赢得主动地位。

建筑工程质量也反映了国家的技术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国家也日益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在这一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通过对重大工程项目的参与才控制和规范经营者的行为。另外,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行业由于受到传统建筑理念和建筑水准的限制,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是影响单签建筑发展的主要手段和关键环节,随着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在建筑工程中的不断应用为当前建筑施工管理和成本控制奠定了基础。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正从传统的质量控制向全面的质量控制过渡,还无法摆传统建筑内理念和习俗的束缚,无法完整的将各种先进的控制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应用在当前施工中,使得施工管理准偏低,施工质量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建筑活动各个环节管理混乱,由于工程管理的混乱使得其中各种质量隐患和问题逐步现象出来,成为当前建筑产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建筑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目前农民工已经名符其实地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而这支主力军的素质却让人担忧。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大部分未经过任何培训。因此,由于缺乏质量意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较多,甚至有些农民工受包工头的利益驱动,偷工减料,片面追求工程进度,结果酿成较大的工程质量事故。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缺乏。长期以来,建筑业习惯于粗放式经营,偏重于铺摊子,上新项目,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科技开发和投入较少,忽视技术改造和设备的更新换代;缺乏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措施,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的资金投入不足:对于建筑法律、规范、专业技术标准缺乏准确理解,设计、施工过程中随意性较强,给建筑物未来的质量埋下隐患。

(2)缺乏战略统筹。在任何生产和工程项目中,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施工过程中相应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良好进行的前提基础。许多企业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时之所以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要结合当前相应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制定出一条适合当前实际的管理理念和控制模式。

(3)把达到技术标准看成是最高和最终的质量目标。许多质量管理人员对质量的实质含义的理解往往一开始就错了。他们常常说,我们制定了技术、工艺、质量标准,我们的产品都和质量标准相符合,因此质量可以了。这种质量概念纯粹是一种以生产为中心的质量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以市场为导向,要求企业树立“用户第一,顾客满意”的质量经营观。因此,企业制订质量标准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根本标准,不能仅仅以达到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为满足。为了保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企业制定的标准,不能是随意的,而应当是适应不同消费层次和让不同消费者认可的。用户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而技术标准是从彼此不同、各有特点的各个具体工程中抽象出来,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如果我们没有顾及用户的感受,将技术标准强加于他们,就有可能伤害用户的感情,从而使我们失去用户的支持。

(4)高质量意味着高成本的片面观点。这是有关质量认识中最常见的一种错误认识。事实上对质量形成机制和施工工艺的新研究表明高质量并不意味着高成本。重要的是要懂得在现代生产中,质量是注入产品的。质量首先是以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层次为目标,通过市场定位,以设计的形式确定下来的。加强研究,使产品一开始就符合消费者需求,可以显著地提高质量。同时推行价值工程,改善制造工艺,从而大幅度降低质量成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克劳斯比先生认为,改善质量是免费的。

(5)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欠明确,质量工作存在盲目性。一旦工程出了质量问题,便会互相推诱;一旦发生质量事故,各部门都忙“救火”结果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或对已做过的事,时过境迁则无从谈起,今天发生在甲身上的质量事故,虽经过废品分析会、工程质量会等,形式上似乎对甲做到了“三不放过但过了一段时间类似的质量事故又在乙身上发生了。

三、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措施

1.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对于工程质量企业管理者应该有足够的意识,并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质量管理模式。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是用返工而发生的额外成本衡量的。从中可以看到,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企业管理者应以提高工程质量效益为中心,将质量效益寓于管理活动之中,建设质量文化,实施科学的领导和管理。同时,企业管理者更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将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和改进当作长期和首要的任务。

2.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和监管力度

我国的《建筑法》成功地构筑了我国建设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但从实施至今,《建筑法》也逐渐显露出缺乏适应性、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等弱点。鉴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特殊性,国家必须从长远角度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酝酿制定一部《建筑工程质量法》,并在此基础上,颁布实施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法规细则,从根本上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而建筑业走向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将建筑工程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对建筑工程管理要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并举,从而形成新型的建筑工程监管机制。因此各级执法部门要加大对建筑部门的监管力度,这样才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3. 动态控制,事中认真检查

事中质量控制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过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必须以工序质量控制为基础和核心;实在各项工序的质量监控上。其具体措施是: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控有对策,施工项目有方案,材料有试验,隐蔽工程有验收,技术措施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

四、结语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篇8

1.1 某些水利施工单位业务水平偏低

从水利施工单位来看,水利施工的建立或设计工作多数由县级或区级以上的单位负责,这就使得基层的水利工作人员在水利工作过程中有了一定的依赖性,使得工作人员的水利建筑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停滞不前,甚至还会出现退步现象。水利工作人员缺乏更加深层次的技术锻炼和实践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难以承担更加有技术性的工程建设。

1.2 施工管理部门缺乏技术资质

设计单位分别按照其资质等级来承担相应的设计勘测任务,而监理单位则是按照其相应的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监理任务。因而一些等级比较低的部门便兼有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业务职能,但他们并不具备专业的技术资质。

1.3 工程设计施工不规范

一般来说,在非大型水利建设的施工中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因此工程管理也不够科学、规范。虽然国家和水利部门都已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准则,但许多水利施工的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充分地掌握并付诸实践。技术设计人员缺乏建筑学知识和艺术方面的训练,所以在建筑过程中很少注意到艺术和美观的需求,这使得大部分水利工程看上去笨重老套,缺少新意。

1.4 监控检测手段落后

个别单位缺乏相应的、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也没有有效的监控措施,这些问题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层出不穷。另外,缺乏有效的设备和仪器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缺乏专业的检测技术人才,这使得水利工程的质量监测多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

2 导致水利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项目法人行为不规范

在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及水利项目的法人责任方面缺乏规范性。单就项目法人方面来讲,有以下几种表现:第一,违反建筑程序,随意压缩工期,造成了工程质量下降。第二,在建筑管理中,项目法人缺乏质量意识,未能充分落实责任制原则以致于造成管理松懈,工程质量下降。第三,资金运作缺乏科学有效的运作机制。拖欠工程款以致盲目压缩质量成本和质量投入。第四,招标工作不规范,违规操作进行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低资质、无技术含量的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使工程质量下降。

2.2 设计水平低

第一,设计工作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前期工作缺乏充分的准备,工程仓促上,而后期未能进行相应的补充。第二,设计人员水平低下,未能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布局,设计因素考虑不周、缺乏设计深度。对设计方案未能进行充分对比论证,不熟悉操作规范,未能很好地执行强制性标准。第三,设计质量低、图纸质量低下、制图粗糙,施工时随意变更图纸。第四,在设计质量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

2.3 施工不够科学规范,豆腐渣工程大量存在

第一,对建筑工程进行多次分转包,层层收取管理费用,造成资金的大量流失。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现象也经常发生。第二,大量的低素质施工人员涌入建筑市场,一些建筑施工人员业务水平差、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第三,建筑施工脱离规范程序,质量监控手段落后,管理粗放。质量监督体系不够健全,监督把关工作不够严谨。

2.4 监理市场缺乏规范性,监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第一,缺少监理队伍,监理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甚至在一些个别单位部分人员还存在无证上岗的现象。这样的监理队伍责任心不强,很难在监理工作中完成任务。第二,监理市场不科学,监理单位存在“一条龙”、“同体监理”、“自行监理”的现象,造成监理工作不到位。第三,监理工作缺少深度和广度,质量监督能力不强,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和监督方法。

2.5 质量监督作用很难发挥,监督缺乏力度

第一,相关的监督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除此之外,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也成为质量监督落后的因素。第二,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测手段和方法,在质量评定方面缺乏权威性。第三,质监部门多数为事业或企业编制单位,费用的标准偏低,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工作难以深入到位。第四,缺乏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良好职业操守的质监员,质监员的知识水平有限,很难更好地进行质监工作。第五,职责不明,质量管理职能交叉,造成质量监督机构的职能难以充分发挥。

3 进行质量工程检测的原因

“质量兴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战略方针,在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化大背景下,提高我国的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是经济建设的长期战略目标。质量振兴是我国始终坚持的长期战略,而建设性工程是大型的综合型产品,价格昂贵并且使用时间长,涉及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其工程质量的优劣在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因此要着重抓好工程质量监测和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4 工程质量监测的意义

要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就必须要加强工程质量监测工作,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工程质量,还能够得到工程产品的质量特征值,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更好地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通过质量检测保证建筑器材和材料的供应质量,有效地避免建筑事故的发生。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水利事业也蒸蒸日上,但是在当前的水利工程建设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此笔者就我国的水利工程建筑质量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并对相关问题给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筑质量,现状

参考文献

[1]韩冬.关于我国水利工程建筑质量的现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9):139.

[2]崔雅男.浅谈提高水利工程建筑质量的监控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9):37.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检测

1 为何进行工程质量检测

“质量兴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战略方针, 提高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长期战略目标。国家《质量振兴纲要》中指出, 我国质量振兴的主要目标是:经过5-15年的努力, 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主要产业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使我国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建设工程是大型的综合性产品, 价格昂贵且使用期长, 涉及人民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的改善, 其质量的优劣在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 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已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并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做好工程质量工作的技术保证。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 各级领导和广大建设者增强了做好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把检测视为建设工程质监、安监、检测3大体系之一。

2 工程质量检测的含义、目的、作用和种类

2.1 含义

工程质量检测是指对工程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的诸如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 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 以确定每项特性的合格情况而进行的活动。工程质量检测就是经过“测、比、判”活动, 从而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情况做出处理, 对符合质量要求的情况做出安排。

2.2 目的

质量检测的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决定工程产品 (或原材料) 的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二是判断工序是否正常。

具体就施工阶段而言, 质量检测的目的包括:判断工程产品、建筑原材料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或设计标准;判定工序是否正常, 测定工序能力, 进而对工序实行质量控制。

每一个工序和单元工程联检是施工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关口。承包商在工序、单元工程开工前, 经“三检”合格后, 提交相关数据或资料, 填写好有关质量管理表格后申请联检, 由监理部组织有关各方进行工序和单元工程开工前的联检签证。现场联检符合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的予以签证, 可以进行下一个工序或单元工程的施工, 反之则提出存在问题, 责令承包商及时进行处理, 处理完成并经承包商自检认为合格后再次组织联检, 直至符合要求通过签证为止;评定工程产品质量的等级。如通过对堤防建设中填土压实质量检测, 得到检测数据, 将其和质量评定等级标准比较, 进而评定出堤防建设质量的等级;评定质量检测人员 (包括操作者自我检查) 的工作准确性程度。

2.3 作用

要保证和提高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 除了检查施工技术和组织措施外, 还要采用质量检测的方法来检查施工承包商的工作质量。归纳起来, 工程质量检测有以下作用处:2.3.1质量检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工作内容。只有通过质量检测, 才能得到工程产品的质量特征值, 才有可能和质量标准相比较, 进而得到合格与否的判断。2.3.2质量检测为工程质量控制提供了数据, 而这些数据正是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依据。2.3.3通过对进场器材、外协件及建筑材料实行全面的质量检测, 可保证这些器材和原材料的质量, 从而促使施工承包商使用合格的器材和建筑材料, 避免因器材或建筑材料质量问题而导致建设项目质量事故的发生。

2.4 种类

按质量检测的实施单位来分, 质量检测可分为以下3种形式:2.4.1业主/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检测;2.4.2第三方质量 (监督) 检测;2.4.3施工承包商的质量检测。

3 存在问题及对策

施工承包商质量检测的制度、机构、手段和条件, 不具备、不完善或“三检”不严, 势必会使施工承包商自检的质量低下, 相对地把施工承包商自检的工作, 转嫁到监理工程师身上, 增加监理工程师质量监督的负担;第三方质量 (监督) 检测的技术检测力量也较薄弱, 在笔者参加质量检测的某工程中, 承包商质检人员是一位刚参加工作几个月的同志, 还没有经过任何专项培训考核获取检测工作资格, 这种状况对质量管理很不利, 应该加强质量监督、检测人员的培训工作。鉴于目前各种规范、技术标准不断更新, 检测技术不断发展, 应由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牵头, 委托检测站定期举办各种试验检测规程、规范学习班, 按照计量认证的要求, 从事质量监督、检测工作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证, 以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人员的素质, 确保监督、检测工作质量。

经过计量认证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是对建设工程和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及制品进行检测的法定检测单位;企业内部的试验室作为企业内部的质量保证机构, 承担本企业承建工程质量的检测任务。在当前市场经济影响下, 也有不少检测单位热衷于为其他单位提供委托试验服务, 少数检测单位还采用不正常的手段进行“竞争”;另一方面,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场取样缺少必要的监督管理机制, 滋生了由于试样弄虚作假而出现样品合格但工程实体质量不合格的不良现象, 使检测手段失去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

进行质量检测的单位由于处于不同部门、系统, 其检测的资质等级也有高低, 其质量检测评价条件有的并不完备。笔者参与的某渠道防渗工程检查中就碰到委托的某系统试验检测单位将施工配合比按建设部的规范而不是按水利部门的规范进行, 其得出的混凝土配合比中水灰比完全不符合渠道防渗工程规范的要求。因此, 业主在委托质量检测单位时, 应具体分析, 不能是试验检测单位就委托, 应委托给本部门本系统的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因经过计量认证的试验检测单位有一套质量保证体系, 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 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公正性才较有保证。

结语

质量检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内容, 质量检测资料是衡量工程质量的主要依据, 也是对工程进行质量监督、控制、管理的重要手段, 是一项政策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要搞好这项工作, 必须抓好质检队伍自身建设, 一是检测人员素质, 二是检测设备, 这是搞好工作的基础;检测人员不仅能发现问题, 而且比较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 给予质量检测部门较大的质量管理权, 将有利于促进工程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承包商的质量检测是其内部进行的、全过程的全部质量检测工作, 是其它各方检测的基础, 是质量把关的关键。业主/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检测是以满足合同要求为目的而进行的检测。第三方质量检测是站在第三方公正立场, 对工程质量及有关各方实行的质量监督检测, 是确保工程质量, 确保国家和人民利益, 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在工程建设中, 应坚持按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设计文件、质量监督条例进行质量检测, 避免出现工程缺陷和不合格品, 避免因器材或建筑材料质量问题而导致建设项目质量事故的发生, 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朱寅生.浅谈水利建设工程质量控制[J].治淮, 2005, (5) .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篇10

因此要加强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 保障建筑物的质量符合国家的规定。

1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

1.1 社会加大了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

面对我国建筑市场的不规范, 我国政府部门相距成立了质量监督管理机构, 并且这些机构已经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 确立了清晰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主体, 明确了监督管理机构的职权范围, 并且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这些政府管理措施为我国的建筑质量监督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供了法律依据, 有效地规范了建筑市场环境, 避免了一些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1.2 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手段应用了高科技

我国建筑过程的高科技使用促进了质量监督方法也越来越高科技化, 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依靠监督人员感觉和触觉为主的检测方式。目前我国的质量监督工作中高科技的监督检查工具已经基本上普及使用, 比如数字回弹仪, 钢筋扫描仪, 红外定位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大大提高质量监督的工作效率, 降低人为操作出现错误率。

2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问题

虽然我国建筑质量监督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是由于建筑市场环境复杂, 工程质量监督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2.1 与质量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滞后性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建筑工艺几乎每年都会有创新, 因此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也要及时的创新与发展, 但是监督人员的职权依靠的是相关法律法规, 而我国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一般存在滞后性, 结果导致监督权与法律制度缺失之间冲突, 因为我国建筑技术的进步使得质量出现新的问题, 而对于新问题的处理往往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而导致监督人员不能对其违规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

2.2 具有监督权的机构却没有处罚权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权限范围内存在尴尬, 因为它们具有监督权却没有相应的处罚权, 结果导致监督机构在对建筑工程形式监督权时发现的问题只能对它进行一些改正的通知书, 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等, 而不能对其行为或者产生的后果进行处罚, 确实需要进行处罚的监督机构只能联系具有相应处罚的政府机构, 这样的职权分配不利于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因为建筑单位对没有处罚权的监督机构通常不重视, 对于他们发现的质量问题, 他们也会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 久而久之就会造成监督机构的设立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2.3 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虽然有高科技的检测工具为手段支持, 但是监督人员的自身素质还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观察通过建筑质量监督后仍然有许多的质量问题的案例所表现出问题的原因在于建筑质量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有的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不高, 他们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 对于发现的问题采取隐瞒的方式;有的专业技能水平达不到质量监督工作的基本要求, 他们发现不了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问题, 结果我国的建筑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不能达到排除隐患, 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3 监督工程质量监督的创新与发展

3.1 建立与完善符合质量监督创新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建筑技术发展带动建筑质量问题出现新的形式, 作为监督管理的政策依据, 要建立与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 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提供有利于法律保障。首先作为法律制定部门要积极的深入建筑监督单位进行调研, 分析法律法规与监督权之间的关系。其次法律法规在制定的过程中要积极吸取监督人员的意见, 并且保证制定的法律法规符合未来一定时期的建筑质量监督工作。

3.2 严格执法, 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执法力度可以非常有效的提高建设工程质量。而这需要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才能确保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而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强对建设工程过程中的质量监管, 对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严格处理, 做到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 树立起监督机构的威严, 牢固树立建设单位质量第一的意识, 进一步保障工程的质量安全。

3.3 加强监理工作的创新

当前建筑市场中工程监理的工作往往遵循建设单位的意愿, 他们缺失了独立的工作权限, 因此要对监理工作进行创新, 首先对于监理工作的管理权限进行创新, 监理对于工程质量具有绝对权, 如果没有监理工程师签字, 不允许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材料设备, 不允许下道工序的施工。在法律层面上加强对于监理工作独立性的保护, 明确监理维护方的利益, 即他维护的是谁的利益。

与此同时, 相关部门一定要解决监理部门的资金问题。所需的监督费用需有建设单位按有关标准交予政府部门, 再由政府部门拨给监理公司, 打破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之间的直接经济关系。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监理单位独立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

3.4 监督人员的培养模式创新

目前我国的监督人员的培养模式还是主要依靠学校的教育培训与在职接受教育的模式, 这样的培训模式常常会造成监督人员的实践能力不足, 因此建立理论教育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的培训体系, 通过对监督人员的实践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知识培训, 并且培训的形式有条件的最好形成针对性的教育模式, 根据不同的人员建立不同的培训内容。

4 结束语

众所周知, 建筑工程质量不仅仅能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扩张的关键, 也是决定建筑物能否达到使用年限的重要依据。更重要的是, 建筑物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业主的的财产安全以及人身安全, 这就使得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相关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只有加强监理单位的权威性, 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严格执法, 才能做好质量监督工作, 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熹.浅谈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福建建设科技, 2006.

[2]刘国良.浅谈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有效途径[J].商品混凝土, 2012.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篇11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试验检测 施工质量问题

一、桥梁建设过程中常见施工质量问题

(一)地基被压时间不够。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队伍对施工之前检测和勘测没有进行充分的准本,因此在软体地基的施工过程中,没有针对地基进行有效的保护,导致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地基下沉,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桥梁的结构,导致路面会出现裂缝,无疑整个地基的不稳会给整个施工质量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雨水的影响。

桥梁在本质上属于室外建筑,因此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很可能受到雨水的干扰,导致桥梁在施工会形成裂缝或者是小坑,这些透过表层直接会影响到桥梁深层次的结构。

(三)道路的厚薄不均。

道路的路面平整度是衡量桥梁施工质量非常大的一个方面,目前由于在施工中施工工艺使用不当,导致路面的结构层出现了破坏,造成了路面出现了不平整,下雨的时候时会出现不平整的凹凸,无疑会影响到桥梁的坚固性,甚至会破坏桥梁的结构。

(四)道路使用不合格的沥青铺设路面。

路面使用不合格的沥青,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道路的表面出现过多的裂缝,不能够很好地保护桥梁内部。

二、桥梁工程试验检测的方法

(一)内部缺陷检查。

如果桥梁工程存在外部缺陷问题,就可以通过肉眼的观察发现,而桥梁内部缺陷问题,必须借助专业的仪器设备才能检测出来。对于混凝土内部的常见病害,例如蜂窝、空洞、剥落、裂缝等问题,仅仅靠外观检查是难以发现的,为此,需要借助其他检测方法,目前主要使用的无损检测技术有雷达与声波检测技术。例如使用声波脉冲速度方法可以对焊缝、钢材及混凝土中的空洞、裂缝,以及火灾损伤、夹渣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检测。

(二)材料特性检测。

目前主要的、基本的桥梁建筑材料是混凝土与钢筋,而钢筋的使用要根据施工设计进行原料选择。当某一方怀疑钢材质量有问题时,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对材料截取试件进行材料试验。

1.钢筋锈蚀评价技术。钢筋的锈蚀主要由混凝土的密实度、含水量、渗水性、碳化深度及保护层厚度与开裂缺损等情况导致。并且钢筋的锈蚀也会反作用于混凝土,可以通过简单的外观检测、敲击检查进行锈蚀程度较重的现象。

2.混凝土强度的试验检测。由于混凝土的强度会随着时间而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对于大型的桥梁要用同期的试块进行强度的确定。对于没有试块的桥梁,目前主要使用的试验检测方法有超声波法、回弹法、断裂法、贯入法、取芯法等。其中回弹法、常声波法和综合介法属于无损检测的范畴,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结构性能状况检测。

当不能获得桥梁的详细资料时,可以通过静力或者是动力检测方法得到桥梁的结构受力性能状况。常见的结构性能检测方法有静力试验与动力试验。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在近年来的应用中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发展至今已经有超声检测、声发射、红外检测、自然电位检测、磁试验、光干涉、振动试验、X射线、脉冲雷达等。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用于桥梁的外观检测和结构性能的检测,可以实现对于节点、关键构件的介理判断。但是难以对桥梁的整体性能进行评估,例如安全性、剩余寿命等。为此,可以通过将整体损伤定位和局部细化检测整合起来,实现一种功能更加全面的无损检测技术方法。

三、提高桥梁过程中试验检测质量

(一)健全法规,完善工程管理制度。

虽然我国的法规制度已经在整体的行业有一定标准,但公路建设的检验部门的整体控制标准还是有所推进。为了保证公路建设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公路检验的试验流程及施工检验的法规依据都需要加强完善,可以将检测机构列为工程质量主体责任单位之一,检测机构在建设过程质量负责方面没有受到约束,如果工程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等就要承担相应责任,因此,应当将试验检测机构也纳入责任方行列,约束其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保证公路建设单位的有法可依。

(二)加强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检测水平。

1.合格的试验检测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过硬的专业知识,能及时发现在修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修正。

2.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需要严密谨慎,专心致志,每一次检测的数据,都应该进行归类、分析、整理。

3.检测人员自身需要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在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守秩序和相关纪律。

(三)严格把关材料安全,合理利用资源。

1.修建桥梁是一项大型的建筑项目,时间较长,在运用材料时需要保质保量,新疆地区铁矿石资源丰富,就地取材,可以减轻桥梁修建过程中资源的运输负担。但是试验检测时必须严格把关,一些填料、钢筋、砂、石、预制构件,需要严格进行检测,严禁偷工减料。除了对原材料进行一些常规的检验之外,也许还会有一些非常规的检测,确定材料是否符合此次修建标准。

2.检测人员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保证材料的安全,合理进行资源的利用,避免多次修补影响修建进度,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四)严格遵守秩序,寻找创新点。

桥梁修建工程庞大,人多,机械设备也很多,要做到技术创新,就需要在试验检测中找寻规律,总结科学的桥梁修建方法,借鉴国外桥梁技术,运用到桥梁实践中。

(五)明细试验检测规程,加大监督力度。

1.在试验检测过程中,必须全面贯彻《质量安全手册》,遵守相关的法律章程。试验检测人员必须遵守桥梁的设计文件,技术标准和试验检测章程,使检测的数据没有差错又精准。

2.管理人员严格自律的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和工作项目的监督,增强安全意识,才能分工明确,负责到人,真正形成一支优秀、爱岗敬业的试验检测队伍和桥梁施工队伍。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篇12

关键词:工程质量,监管体系,法律思考

一、我国工程质量监管体系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 我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有关工程质量监管的法规和制度建设得到加强, 工程质量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相继完成了一大批高质量工程项目, 质量技术进步取得新进展;全社会对工程质量的关注度和认同感;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责任意识普遍提高, 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以及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监督管理能力得到提升。然而, 2007年6月15日广东江门的九江大桥坍塌事故、同年8月13日湖南湘西凤凰至贵州铜仁大兴机场的二级公路堤溪段300多米长的沱江4跨石拱桥坍塌事件再次说明:建设工程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的安全, 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 仍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镇化快速推进, 我国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 技术难度越来越高, 人们对工程质量已从单纯注重安全性上升到舒适性、建筑节能以及全寿命周期质量等全方位的需求。工程建设的现状给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 我国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完善势在必行。

二、我国现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及其弊端

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立的法律依据最早可以追溯至1983年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条例》和1984年国务院《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国发[1984]123号) 文件。20多年来, 围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问题, 我国相继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 并增补、修订了大量的强制性技术标准。其中1998年3月1日起施行的《建筑法》和2000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实施对规范市场行为, 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 提高我国工程质量水平起了重要作用, 更为现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

目前我国现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包括纵向管理和横向管理两个方面。纵向管理是国家对建设工程质量所进行的监督管理, 它具体由国家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及其授权机构实施;横向管理是指工程承包单位和建设单位对所建工程的管理。现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有效运行, 对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的稳定和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 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还处于破旧立新的发展过程中, 仍有待完善。

1、法律法规不完善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一直是我国国家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 有关工程建设质量的立法工作也一直为工程建设法规的立法重点。现行的主要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其中第六章即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2000年1月30日国务院发布施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是《建筑法》的配套法规之一, 它对建设行为主体的有关责任和义务作出了十分明确的规定。此外,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也相继颁发了建设行政规章及一般规范性文件。如:《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工作规定》 (1985年) 、《关于确保工程质量的几项措施》 (1986年)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 (1990年) 、《关于提高住宅工程质量的规定》 (1992年) 、《关于建筑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的意见》 (1995年) 、《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 (2002年) 等。所有这些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对我国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是, 工程质量监管的实践仍面临相关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 执法不力和对法规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等问题, 尤其是缺乏有关工程质量监督的程序性规定。这种立法现状致使监管者的监管行为缺乏外在制约, 被监管者的知情权、参与权受到不同程度的侵犯, 极易发生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收受贿赂等违法犯罪现象, 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2、监督管理机构权责不明确

工程质量监管体系仍存在着政府主管部门不作为、滥作为、运动员与裁判员角色经常混淆不清, 工效不高和分割管理, 封闭管理, 政出多门的状况;首长 (政府) 工程, 献礼工程不执行法定建设程序, 不按科学规律和技术标准, 盲目组织施工, 经常以牺牲工程质量为代价, 抢工期赶进度, 造成了许多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全国各地的各类开发区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大多存在较严重的各自为政, 封闭管理, 自行管理, 管理不严, 存在隐患等问题。

3、监督管理体系不科学

如前所述, 当前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包括纵向管理和横向管理两个方面。一方面, 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实行多部门多专业管理, 政出多门, 相互间职能划分不清, 看上去层层把关, 实际效果却大打折扣, 职责不清不仅造成了部门之间的扯皮掣肘, 而且也给立法和监督执法造成了困难, 还加重地方及企业负担。另一方面, 统一的监督机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 各级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设立的工程质量监督站由于其编制、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技术装备等均由当地管理, 人员配备不尽合理, 各地发展不均衡, 导致对其有效监控明显不足。没有自上而下对其统一的管理机构, 不利于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

4、监督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工程质量监督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我国现有各类监管机构所配备的人员尚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首先表现在人员素质上, 长期以来, 由于编制和管理方式等原因, 各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中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素质参差不齐, 与“既要对法律法规非常熟悉, 又要对强制性技术标准非常熟悉”的要求甚远, 级别较低的县级监督机构这方面问题尤为突出;其次表现在设备上, 技术装备落后, 缺乏现代化的检测手段, 监督方法远远落后于科技发展水平, 影响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和深度, 难以适应当前建设工程发展的需要。所有这些直接削弱了政府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亟待改进和完善。

三、对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法律思考

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永恒的主题。为进一步改革政府质量监督工作, 完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方式、方法, 促进工程质量水平和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本文对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提出几点法律思考。

1、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一些规定已明显不能适应当前的客观实际, 迫切需要修改和完善。国务院2007年立法工作的意见已把《建筑法》列入“需要抓紧研究、待条件成熟时提出的立法项目”的133件之一。作为建筑法律体系母法的《建筑法》及与之配套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在对其逐步完善过程中, 应对具有相关执业资格和岗位资格等人员的行为做出法律规定, 把一些相关质量责任主体依法纳入管理范畴, 对工程合理使用期满后的质量确认以及使用中遇到意外损害后的质量确认建立相应法律制度, 尽快构筑质量监管各环节相互衔接的法律法规及政府规章迫在眉睫。

2、转变角色, 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强制性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对我国的行政管理产生巨大影响, 对政府在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依法行政和行政管理法制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 转变角色就是要实现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方式的转变:由授权执法向委托执法转变;由实体质量的环环把关向随机抽查转变;由“看、问”式现场检查向采用科学仪器, 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的权威性监督转变;由直接审验工程质量等级向竣工验收备案制度转变;由以施工现场对承包商的监督为主向全面、全过程监督转变。通过角色转变使政府监督机构恢复执法地位, 承担监督责任, 依法对所有参与建设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实施公正、威慑的执法监督, 使各建设主体依法承担起法律规定的责任和义务, 促进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度的有效落实, 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

3、加大执法力度, 整顿规范建设市场

监督法规的实施和执行, 建立统一的执法实体。主要包括:一是对招标、投标弄虚作假, 工程项目转包、违法分包, 挂靠和欺诈等违规行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二是依法建立承包商、供应商市场准入制度, 实现有形建筑市场与政府部门机构分设和职能分离;三是在贯彻落实《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基础上, 通过法律的形式建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和建筑工程竣工备案制度。工程设计审核和竣工备案应由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 委托国家认可的非官方机构 (如协会或学会) 进行;四是实行强制性的以承包履约担保和业主支付担保为核心的工程风险管理制度。凡涉及工程建设活动的各方, 如业主、总承包商、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 均应向指定的保险公司投保, 而保险公司则要求各个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委托一个由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认可的机构进行质量检查监督。委托机构接受委托后, 从工程的设计、施工、招投标开始, 直到工程竣工, 最后提交工程质量评价报告送与工程建设的有关各方, 并从根本上解决工程建设中债务拖欠、责任不清等问题。

4、提高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 严格依法行政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技术性和经济性都很强的知识型管理工作。《建筑法》第14条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 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 并在执业资格证书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政府的监督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有举足重轻的作用。法律对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的规定要求监督管理人员必须有扎实的技术专业知识, 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熟练掌握监督的方法和手段, 熟悉建设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 了解建设工程经济知识, 具有发现质量问题、鉴别质量问题和解决处理质量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汉丁: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3.

[2]刘应宗、郭汉丁、孟俊娜:我国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转变[J].建筑经济, 2002 (2) .

[3]黄建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体制的构建[M].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

[4]孙礼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M].法律出版社, 2001.

[5]葛志兴: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特征及其矛盾的协调思路[J].中国建筑, 2003 (4) .

[6]冯淑萍: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建设的重要措施[J].建筑工程研究, 2003 (11) .

[7]韩志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的使命[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8]李永丰: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现状及应对策略[J].工程研究, 2003 (2) .

[9]张绍生: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的功能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02 (5) .

上一篇:Ag92.5Cu合金下一篇:结肠透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