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教学的途径

2024-10-07

小学体育课教学的途径(精选11篇)

小学体育课教学的途径 篇1

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兴趣的产生有一个很重要的成分, 那就是情感成分, 就儿童而言, 富有童趣的、美感的、智慧的教学情境能充分激起儿童的参与热情。情境教学强调诱发主动性, 强化感受性, 着眼发展性, 渗透教育性, 贯穿实践性, 以渗透着教育者的目的、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情境, 在心理场中利用暗示、移情的作用, 通过角色的转换, 强化儿童的主体意识, 促使儿童主动地投入学习, 主动地活动, 兴趣盎然。

一、体育情境学习激起情感的途径

1. 以真情动情

情感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具有感染性。学生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 一旦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 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无精打采, 学生也提不起精神;教师信心百倍, 学生也会劲头十足。所以, 要调动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最好最直接的办法是教师自身具有丰富的情感, 并运用情感因素进行教学, 每次示范、每句讲解都要认真、充满情感地去完成, 以教师的真切情感去感染学生, 从而激起学生的相应情感, 引起学生的共鸣, 使学生乐于接受。

2. 以活动育情

情感的发生不是无缘无故的, 它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发展、成熟的。空口说教、一味地灌注只能一时有效, 时间一长学生便会觉得枯燥、乏味、失去兴趣。因此, 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内容的主动性和科学性、强调学生的主体感受性, 让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富有意义的活动, 是教师传达情感、培养学生美好的丰富的情感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训练活动中、饶有趣味的实践活动中反复体验各种成功、美好的情感, 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3. 以情境激情

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人的相应的情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造一些激发学生情感的情境, 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能使学生产生细致的情感体验, 增强其形象的真实感, 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状态, 进入高效学习的境界。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 如组织观看学生喜爱的NBA篮球赛, 回顾我国体育健儿的英勇表现, 组织具有实战性、对抗性的体育竞赛等, 这对于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很有好处。

4. 以道理引情

让学生理解相关的人情世故, 懂得相关的做人的道理, 是培养和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活动中的细节, 正确处理学生之间的纠纷,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细心说服, 耐心教育, 切忌简单、粗暴地训斥与叫骂, 要让学生体会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从而培养其各种社会情感。

二、体育情境教学的实践操作

1. 创设直观情境, 感悟动作要领

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前提是理解并掌握运动技能及方法, 这也是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在课堂教学中, 为达到这一目标, 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便是直观法。直观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 借助儿童视觉、听觉、肌肉本体感觉等感受器官来感知动作的一种教学方法。直观情境与直观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创设直观情境, 是运用画面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绘等, 将教学内容融于一种富有情趣、儿童喜爱的、乐于接受的教学氛围中, 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动作技能方法, 达到教学目的。我们在教学一年级立定跳远第一课时, 确立了这样的教学目的:让儿童知道立定跳远, 懂得立定跳远的方法, 并初步学习。如光靠教师的讲解、示范, 效果一定不会理想。我们创设了“青蛙学本领”的教学情境, 利用几只小青蛙在荷叶上跳跃的画面, 教师配以生动形象、富有情感的语言描绘, 促使儿童展开丰富的想象, 引导儿童观察、思考、自我演练小青蛙的跳跃本领, 在模仿中领悟立定跳远的动作方法。

直观情境这一富于美感的情境, 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也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美的直观情境促进了体育与美育的结合, 产生了以美健体的效应。当儿童通过他们的视觉、听觉获得了美感, 感到愉悦、兴奋甚至忘我时, 便会以热烈的情绪投入到练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游戏“大鱼网”时, 教师可用大海波涛声的音乐来渲染气氛, 通过学生产生的想象, 仿佛自己是一个头戴斗笠、手持鱼网的渔翁, 也仿佛自己就是大海中的小鱼, 使儿童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 模拟生活情境, 掌握运动技能

体育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对人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依据儿童的认知水平, 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 使体育教学活动不再是单调的、枯燥的、机械的“被动”的练习, 学生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活动起来, 积极投入训练, 感受到练习活动的乐趣, 并在巨大的乐趣中迅速掌握和提高技能, 同时感悟体育活动的生活意义, 培养起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例如教学立定跳远时, 教师可创设“过小河”的情境, 提示学生“过小河”时在河中的“小岛”到另一“小岛”用什么方法最稳, 不至于掉入河里呢?让学生站在“小岛”上自己想象过的方法, 使他们自己得出双脚跳双脚落是最好的方法。这样, 学生接受立定跳远的方法就比教师直接讲要点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3. 利用角色情境, 强化主体意识

体育教学的目标, 只有通过儿童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达成, 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其是否主动投入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而最有助于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手段, 要数角色的担当了。小学生是特别喜欢担当角色的。在体育教学中, 根据所授教材, 创设相关情境, 将儿童带入情境, 使儿童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 能变被动学习与练习为自我需要。他们善于表现自己, 善于表演, 也喜爱看表演, 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 能唤起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 使他们激动不已, 产生角色效应。根据教材特点, 创设具有情节的角色情境, 让学生担当其中的角色, 会促使他们带着角色转换的真切感受参与练习活动, 这种生动的教学活动形式能使他们特别兴奋, 既可以听到, 又可以看到, 从而情绪热烈地主动投入到练习活动中。角色情境用得最普遍的是童话、寓言、故事中角色的扮演, 那些大公鸡、小猫、小狗、小鱼、小兔、警察、解放军都是学生喜爱的角色。如在投掷教学中创设“小猫学本领”的角色情境, 教师担当“猫妈妈”的角色, 学生担当“小猫”的角色, “小猫”跟“猫妈妈”学本领——投掷;在教学跳远时, 创设“跨越雷区”的角色情境等。在角色情境中, 儿童仿佛变成了那个角色, 由于角色的转换, 儿童会情不自禁地按自己所扮演的身份、处境思维, 表现出一系列的行为和情感体验。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 他们的思维异常活跃, 练习十分“卖”力, 不仅体会到主体参与活动的快乐, 学习的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结束语

体育情境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 促进了儿童对运动技能的领会与掌握, 培养了儿童的体育意识和全面的体育人格。教师有意识地把儿童一步步带入与练习内容相关的情境, 让儿童产生“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的感觉, 再加上优美的场景布置, 教师生动语言的描绘, 各种形象的模拟等, 会使教学情境一环扣一环, 引人入胜。这样, 儿童进入情境后, 其热烈情绪又反过来丰富了情境, 使儿童的学习和练习动机, 在“情”与“境”相互作用的持续中得以强化, 教学成为“我高兴参与”的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 长此以往, 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就会越来越强, 为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体育课教学的途径 篇2

枯燥无味的体育课堂也会充满活力,机械重复的训练项目也变成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得到良好的激发。即使是再害怕跳高的学生也会减少恐惧感,再厌烦投掷的同学也不会感觉枯燥无味,学生会很快进入这种游戏性的项目训练状态,顺其自然地实现体能练习以及基本的项目训练。

一、体育项目训练教学中应善于运用风趣的语言

体育项目的训练与教学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过程。而要想达到学生喜欢体育、主动完成各个项目训练的目的,体育教师就应巧妙地使用语言,有效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将课堂变成幽默感十足的场所,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感情的升华,活跃课堂气氛,最终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教师应不怒而自威,在干脆、直接且严厉的语言教学之余,时不时说出几句幽默感十足的话,带给学生笑声的同时,学生也会爱上体育课,喜欢上各种体育项目,潜移默化的将体育知识传达给学生,增强其体能的训练,提高其中和素质。例如:跳绳这项健康活泼的`体育项目,在小学阶段就极为普遍的开展。跳绳的花样的也很多,对学生身体的灵巧度、容忍度、协调性等都有一定的作用。所以教师可以在活动中配上朗朗上口的童谣或诗歌,引导学生进行唱调,也会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体育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体育教育,不应只为单纯地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增强其身体素质,还应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应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提高。在体育活动与项目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在了解规则和要领的同时,还应培养其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培养其集体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懂得爱护同伴等等。例如: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由于其深受孩子的欢迎,所以会较容易组织此项目训练。在训练之中,教师应告诉学生足球是一项需要团体合作的体育项目,只有大家协同作战,才可能获得成功;而作为足球比赛的双方,不能将球故意踢到对手身上,尽量避免对别人的伤害;另一方面,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所以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所以教师应时刻提醒并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培养其养成注意安全的好习惯,教育孩子不能做危险的动作,如铲球、踢高脚等;由于足球运动需要往返奔跑,所以如果体力不支,就一定要马上停止运动,及时休息和调整;此外,还应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高贵品质,懂得接受困难与挫折,并用于挑战。这样,在体育项目训练中,潜移默化地渗透齐心协力、互助合作等优良思想,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基于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感受体育课程的乐趣和魅力所在,深刻感受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和价值,将体育课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热情。

三、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 篇3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德育内容及任务

从理论上讲,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集合,现在也有人把心理健康归为德育。但在实践中,这种全方位的德育常常变调,基本上已经演化为以政治为核心的德育。德育理所当然地担负培养全面的、完善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的重任,而且应当作为主要任务。根据相关规定,小学体育教学的德育内容可以归纳为: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认识体育的科学性,相信和尊重科学锻炼身体的道理;良好风气、互助互爱教育:自觉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和体育游戏、体育比赛的各项规则;集体主义、纪律教育:热爱集体,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增强集体观念;文明道德教育:尊敬老师,友爱同学,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和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爱护公物,热爱劳动、意志品质教育:爱护体育场地器材,积极打扫体育场地卫生。勇敢坚毅,吃苦耐劳,自尊自强。

二、小学体育教学德育的呈现形式

1.通过组织身体练习对学生进行教育。体育教学过程既有脑力活动,又有体力活动;以体力活动为主,又以脑力为主导。德育工作始终围绕着紧张的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的结合进行。

2.在学生身体活动中抓活的教育。体育教学过程学生的身体活动千姿百态,他们的思想活动也千变万化。体力活动引起思想活动,思想活动又往往影响和指导着体力活动。在体力活动中出现的思想活动,往往是一闪而过,是小的东西,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及时发现,积极引导,抓紧教育。特别是对于课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更应及时抓住好的或坏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具体、生动、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

3.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并体现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德育才能完成得好,严格要求包括学生在课中的思想、作风、组织性、纪律性、遵守规则等等。

4.体育教学过程的严格管理,是课中德育工作的基本体现。课的管理工作越严,各项教学措施越细,课中德育的效果就越明显。

5.课中严密组织教学,是教学过程德育工作的重要表现形式。全课的组织越严密,不仅教学收效明显,而且课中德育工作也能得到充分体现。

三、小学体育教学加强德育的途径

在体育课教学进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抓住时机、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1.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统一指挥,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对在队列、队形中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指出他们的这种表现会造成整个队形不整齐,而影响全局,教育他们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其它项目中也可以通过实例,让他们意识到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如在游戏“捕鱼”中,一定要强调在捕到“鱼”时,“网”一定不能破,否则捕到的“鱼”不算。“鱼”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内跑动,跑出区域算被捕,让同学们在游戏过程中既玩又练,还能逐渐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及集体主义精神。

2.顽强品质的培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练习都要承受极大的肌肉疲劳,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肌肉活动的直接兴趣,并根据握力的测试证明,让学生认识到自已忍受的练习,将获得相应的回报,使他们在练习中更加刻苦、认真,如做1分钟仰卧起座时,告诉学生,当你做到35次时,肌肉感到酸痛,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否则你的成绩永远只能停止而不能进步,让他们在练习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又如中长跑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清楚、明白阐述“极点”这一生理现象,在他们练习出现“极点”现象时,鼓励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去战胜“极点”现象,逐步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3.竞争意识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出现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欢乐,失败的痛苦,进步的喜悦,拼搏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如在接力跑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规定最后一组到达终点的同学做俯卧撑、立卧撑等,让这些同学认识到胜利和失败带来的两种不同的结果,教师便抓住时机,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启发他们在下一次的竞争中战胜对手。又如在球类项目中,把他们分成几个组,轮流进行比赛,打败的组没有参赛资格,其它组继续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中尽最大力量战胜对手,保证本组能继续打比赛。

4.心理承受能力教育。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平坦的,都有一些坎坎坷坷,当代中学生都是在父母、亲人的呵护下长大,心理上更加脆弱,承受能力更低。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如在测试体育合格项目时,把体育不合格的厉害关系告诉一些体育成绩不合格的同学,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压力,然后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刻苦锻炼,争取补测时能顺利考合格,逐渐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浅谈增强小学体育教学魅力的途径 篇4

一、精选教材和教育内容

新课程标准在内容上给予较大的选择空间, 教师要力争做到“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对自己选择的教材进行难易度分析, 并确定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确定难易适宜的内容来传授给学生。在传授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的同时还要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设施, 安排适合的教学内容, 在不同的水平阶段, 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求。在同一水平阶段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也存在着个性差异。在选择教学内容前, 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 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 根据不同学年段的学生性格、爱好、接受能力差别等特点, 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 让学生选择练习。对于小学体育教育来讲, 做为教师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 而是要针对学生的特点,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参加、去学习,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二、用情景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 要改变班级只是作为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而存在的现象, 使班级、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动作要领, 而是要创设教学情景, 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 让学生进行自学积极地思维, 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 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确的动作要领, 使学生在充满热烈探讨的交谈气氛中和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中, 自然的掌握了新授知识的内容。同样的教学内容, 在不同学年段, 甚至是同学年不同班级的学生, 接受形式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广播体操, 对于高年级的同学来说, 对老师讲解的理解能力强, 容易掌握动作要领, 进而能较快较好的达到规定动作的要求, 而对一、二年级的小同学来讲, 可能对老师的语言、动作的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还都很弱, 而且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总是会溜号, 学习速度慢, 效果也不好。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 这两个学年段的孩子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就要有差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 可能就要让孩子们自发的组织加入一些故事、游戏的方式来增加孩子的兴趣, 吸引孩子的注意,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用游戏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 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 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小学生的天性就是爱玩好动, 他们正处于对什么都好奇的年龄, 让他们一堂都规规矩矩的坐在那里听单调的讲解效果并不好, 而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 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 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 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 抑制能力差, 注意力不易集中, 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 因此, 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 加深形象化教学, 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 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 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 在游戏中随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验、以及对知识点的简单分析、对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些要求等的活动。这种活动既是对学生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的培养, 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剖析自己、彼此交流、公平竞争、巩固知识的理想场所。

四、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体育教学并不是简单的跑跑跳跳或是做做操、伸伸腰, 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教学活动。一个好的体育老师不能只上一节好的体育课, 而且要随时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 每堂课都有新感受, 喜欢上体育课。体育教学做为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 对孩子的教育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老师在教会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同时, 也要在教学中穿插相关的学科知识, 比如在上体操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们讲一下人体骨骼的结构, 在做操的时候我们所做的动作都要使用到哪些骨骼;在跳远的时候, 给学生讲解一下助跑的作用, 分析助跑与物理中的惯性的关系, 也可以增加类似的小实验演示给学生看;在跳绳的时候增加跳绳样式, 有长绳有短绳, 采取分组比赛的形式, 不但锻炼了身体, 也让学生们学会在集体活动中团结协作, 互相帮助, 让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这样, 一方面不但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也使学生们能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动作要点, 使动作规范, 增加了学习效率, 使学生认识到体育不是独立的, 是与其他学科和生活相关的、一门非常有趣且有用的学科, 这样, 学生们才会更感兴趣, 更加积极主动的加入到体育课中来。社会在进步, 教育教学在创新, 依旧是原来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学久了会感到疲倦, 厌烦。所以, 小学体育教师只有不断拓宽教学思路, 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才能促进教学的发展, 才能使快乐体育真正快乐起来。

总之, 在当今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发展的时期, 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培养对学生特别是少年儿童来说非常关键。所以, 小学体育教师更应认真的高质量的上好每一节课, 使小学体育教育充满魅力, 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这样才能实现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这一目标。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在实现“素质教育”, 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 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 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以在教育中融入科学的方法和理念, 增强体育教学的魅力, 让学生热爱体育, 主动参与到各项体育活动中去。

小学体育课教学的途径 篇5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质量 途径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3-067

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的提升,对学生身体和心理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在《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因此,要重视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找到适合学生体育发展的教学策略。

一、优化体育教学氛围

在《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指出要“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可见,要开展好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教师就要注重教学氛围的优化,帮助学生调节好上课的心情,将学习体育的过程看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能够积极跟着教师的指导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且积极提出自己对于体育活动的看法。

比如,在小学体育中有一节“原地高抬腿跑”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讲解高抬腿的重要性,并积极融入学生当中,和学生一起进行运动,这样学生在运动中发现自己动作有问题的时候才能够及时进行改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提升锻炼的效果,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升。总之,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创设出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融入体育游戏教学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小学体育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成长、一种身心的愉快。而体育游戏与课堂教学融合恰好能够实现这样的教学目的,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体育游戏教学,学生会积极参与其中,合作意识、规则意识也会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网鱼”的游戏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是网、一组是鱼,在游戏过程中鱼需要躲避网的追击。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在鱼群中选择一个“鱼王”,或者在鱼群中规定一些可以破坏网的小鱼,这样就可以将鱼和网放在同样的地位,激励“鱼”勇敢向“网”进行攻击。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游戏中,教师还可以规定“鱼”的寿命有两条,这样整个游戏场面就会变得十分激烈,学生都积极踊跃参与其中。学生在游戏中娱乐身心的同时还了解到要参与任何体育运动必须要有规则,如果没有规则,那么游戏就无法顺利进行下去。学生在玩闹的过程中不但学到了知识与技能,学生的情感也会变得丰富起来。这样在接下来的“足球比赛规则”“篮球比赛规则”的讲解过程中,学生就会认真听讲,然后运动中会将这些规则运用起来,在看待一些违规动作的时候也会表示理解。这样就能让学生从小树立规则意识,了解无论是体育游戏还是体育运动都需要遵守规则。

三、开展体育创新活动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因此,体育教学的内容不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还需要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创新,在考虑学生个人特长和创新潜力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参与到体育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比赛或者观摩大型体育赛事,在参与过程中了解体育精神。

比如,为了让学生增强对足球训练的热情,教师可以在世界杯或者欧洲杯期间,带领学生一起观看比赛。学生通过足球比赛会对足球规则、足球技巧有初步的了解,并且一些优秀的足球明星的踢球过程往往会给人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学生通过观看比赛就会产生想要学习足球的冲动,想要像那些足球明星一样将球踢好,因此在进行足球基础训练的过程中,就会积极参与其中。再比如在学校的春季或者的秋季运动会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在运动场上驰骋奔跑的乐趣,体会体育竞技所带来的快感。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开展体育教学,这样才能够避免教学的低效,学生体育能力才能快速提升。

小学开展“特色阳光体育”的途径 篇6

一、开展特色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特色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特色体育活动, 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并且,小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纪, 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丰富教学内容,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例如,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为学生设置游戏的方式,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引导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培养正确的体育精神。 并且,游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在培养学生之间的配合能力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四到六人一组, 进行两人三足比赛。 将两个学生挨着的脚绑到一起,前进的过程中必须全队人配合步伐一致,并由所有学生一起喊口号前进,鼓舞士气。 每个组之间又形成了竞争,通过这个游戏,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协调配合能力得到锻炼,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之间友谊的建立。

二、完善体育教学建设,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

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内容单一,不能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所以,要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促进小学生体育教学的发展,就要加强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完善体育教学设施。 同时,更要注重体育教师素质的培养,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完善教学设施,通过开展模块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体育锻炼。 可以将体育教学分成篮球、足球、 乒乓球、健美操等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块进行学习。 模块教学方式, 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且学生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避免了“ 大帮哄”时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特点的忽略。 并且模块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纪特点和性别,分别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小学体育课教学的途径 篇7

一、合理安排运动技能, 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安排运动技能的时候, 教师要将“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总体上来讲,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要按照人体生理技能活动能力的实际变化规律来确定。同时, 在体育课堂上, 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的主观感受。通过询问学生的主观感受, 教师可以了解到哪一部分学生可以承受该运动负荷, 哪一部分学生不能承受该运动负荷, 鉴于此, 体育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限定不同的运动负荷,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体育课的乐趣。

比如: 当讲解《前滚翻》这一教学内容时,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运动负荷能力为其安排不同的训练任务。本节课的教学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前滚翻的技能, 增强学生身体的平衡能力, 提高学生的弹跳力。但是由于有一部分女学生胆子较小, 她们认为这些动作太难、太危险, 她们根本就不敢这样做, 此时体育教师不应强迫每一位女学生完成该动作的训练, 而是应给她们安排不同的训练任务。如果体育教师一味地强迫学生完成某一个动作的训练, 那么很多学生会对体育课产生畏惧的心理, 并且也会让他们对体育课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明确体育教学目标, 增强学生的体质

学校开设体育课程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增强小学生的体质, 促使小学生向着德智体美的方向发展。同时, 体育教师要明确体育教学目标, 不能敷衍了事, 随意让学生自由活动。此外, 学校也可以适当增加体育课的次数, 如由以前每一周上两节体育课改为每一周上三节体育课, 通过增加体育课的次数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另外, 学校还可以借助定期体能测试的方式来锻炼每一位学生。

比如: 当讲解《韵律活动和各种姿势的走》这一教学内容时, 在上课之前,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 即掌握韵律活动的方法以及走各种姿势的方法。接着, 教师示范分解和完整动作, 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 教师要深入到每一个小组中去看这些学生的动作是否标准, 如果发现个别学生的动作并不标准, 那么教师要给予其一定的指导。当讲解“各种姿势的走”这一知识点的时候, 教师要告诉学生该动作的重点: 上下肢协调, 放松, 自然; 该动作的难点: 抬头, 挺胸, 自然大方, 以便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够按照动作要领来进行练习。

三、完善体育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的效率

体育教师在设计每一堂课的时候, 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 进而让学生对体育课堂、体育教师都充满了信心, 让学生在获取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同时,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体育课堂上, 教师要完善教学方法, 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从生理学的角度上来讲, 教师如果长期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慢慢降低。因此, 体育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 当讲解《做早操的好处》这一教学内容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做早操的好处, 进而让学生慢慢养成做早操的好习惯。在讲课之前,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游戏: 抓手指。该游戏的规则是学生将手放平, 食指尖必须顶着手掌心, 听到教师口令之后, 学生才能抓手指。当教师讲解完游戏规则之后, 就让学生开始做游戏, 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并且也让小学生认识到做早操的好处。游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被运用到教学活动中, 此种教学方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又提高了体育课堂的效率。

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调动学生积极性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必须具备学生观。换句话来讲, 体育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 准确了解他们的体育知识基础、对体育课的态度、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 并且要差异对待每一位学生。其次, 体育教师还要认真钻研教材, 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分清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顺利完成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在上完课之后, 体育教师还要反思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

比如: 《立卧撑》这一课, 在备课的时候, 教师要明确指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还要借助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锻炼学生奔跑的能力和下肢的能力, 慢慢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课堂中, 教师要将学生作为主体, 让学生自觉自愿练习体育动作。在本节课结束之后, 体育教师要反思本节课所出现的问题, 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避免在下节体育课中出现类似的问题。

总之, 在小学教学中, 体育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体育教师通过传授学生相关的体育知识, 教授学生相关的体育技能, 从而达到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摘要:现阶段, 国内许多学校的在校学生存在着严重的体质下降现象, 然而学校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地和生活场地, 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想提高当前学生的身体素质, 除了需要家长来鼓励学生多多锻炼, 还需要学校的体育教师引导学生、监督学生, 以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学生体质,途径

参考文献

[1]谷世春.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13) .

[2]王涛.探讨学生体质下降与学校体育策略[J].赤子 (上中旬) , 2015 (09) .

提高中职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途径 篇8

1.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1.1办 学 理 念 陈 旧 , 忽 视 体 育 教学 工 作 。

在以就业为指挥棒的前提下, 不少中职学校领导认为体育课是无足轻重的边缘学科, 不需重视, 只要学生被企业认同, 有较高的就业率就可以。

许多体育教师的思想仍停留在过去以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思想框架内, 缺乏对新形势下体育教师授课目的的深入了解, 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 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 教学场所局限于运动场地, 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主要的程序是教师讲解、示范———安排学生练习并纠正———加强练习等只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能真正落实体育教学的目的, 制约学校体育的发展。

1.2基 础 课 不 被 学 校重 视 , 影响体 育 教学 。

在中职学校, 专业课是放在首要位置的, 而对基础课的设置是相对次要的。大多学生认为体育课不重要, 到了上课时间不是迟到就是旷课, 甚至有的班干部、学生会成员把体育课当成他们为班级、为学生会工作的“公差”时间。其次中职学校的体育经费、场地、器材缺乏, 这是影响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关键原因。不少的学校, 要钱没钱, 要物没物, 连上体育课的正规场地都没有, 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体育老师改革的手段的施展。

1.3学 生 喜欢 “体 育 ”但 不 喜欢 “体 育课 ”, 上 课 积 极性和 主动参与性不高。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 学生对体育课并不太感兴趣, 有的还产生厌学情绪。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教学内容陈旧、单一, 学生学习兴趣差;教学思想注重教法, 忽视学法, 忽视对学生产生区别对待;老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态度不一, 缺少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 从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生的厌学问题使我们认识到在体育教学中加快改革步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在提倡较多的是快乐体育教学。因此, 作为体育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那种传习式教学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体育课程结构、标准和目标做改进并因时、因地、因人采取多样性的体育课程形式, 使学生既喜欢“体育”又喜欢“体育课”。

1.4缺 少 专 门 教 材 。

目前, 中职学校没有统一的体育教材, 所使用的教材容量较大、项目设置多和专业相脱节, 因而课本成为摆设, 使用率不高很多学校都把田径项目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对球类、健美操、武术类等实用性强、现代性的项目不够重视, 所占比重较小。田径项目在教学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但是在中小学阶段都是以田径项目为主, 到中职阶段要加强其他方面的项目教学, 根据学生的个性及特长,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形成中职体育教学特色。

1.5教 学 模 式 陈 旧 , 教 师 的 创 造 性 亟 待 提高 。

许多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至今仍拘囿于普通中学的教学模式, 尚未走出一条符合本校职业教育特点的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的教学路子, 教学与专业实际脱离。

中职学生正值青春年少, 思想活跃, 而他们的大多认知能力差, 理解能力欠佳, 自制力不足, 但体育素质较好。而教师在授课时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 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许多教师过于重视自己在课堂上对相关理论知识和动作要领、技能、技巧的讲解, 致使学生缺乏实践摸索的时间, 完全成了旁观者而不是主体者, 无法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实践自行思考, 更达不到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 部分体育教师不太重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塑造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 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或者兴趣小组的成绩提高上, 短期效应明显, 但毕业之后, 能够继续坚持体育锻炼的人寥寥无几。功利性的体育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1.6课 外 体 育 活 动 过 于单 一 。

中职体育教学中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比较少, 学校为了提高知名度、提升拿奖的机会, 就会在自身优势项目上下工夫。中职学校开设的课外体育活动大多是学生自发组织或者以专业为单位举办的, 缺乏正确的指导, 也没有明确的锻炼目的, 所以难以维持下去, 并且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多样化的, 体育教师不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 这都会影响到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2.提高中职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2.1明 确 教 学目 标 , 更新 教学 理念 。

中职学校培养既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 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明确把培养学生“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贯穿于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之中。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强调以终身的视角看待学生体质的增强。在考虑未来多种目标的前提下, 追求近期与长期效益的最佳组合。体育课程安排、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确定。

中职学校体育理论教学要突出对学生终生受益的体育知识的传授。在教材选择上要结合学生的身体特点、专业学习及将来工作的需要, 开设针对性较强的理论课程。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 传授给他们对专业学习和工作有帮助的体育知识:针对学生专业学习和工作可能对身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传授给他们预防职业病的医疗保健知识、医务监督、体育养生、体育疗法等内容。通过体育理论课教学, 学生掌握自制健身计划的方法、自我监控锻炼过程的方法、自我评价锻炼效果的方法及时处理运动损伤的方法等。

2.2根 据 学生 将 来 从 业 工 作 特 点 安排 教学 内容 。

中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中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中职学校在修订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时, 要以育人强身为目标, 力求使课程内容贴近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生体育素质差异较大, 特别是各专业之间要求不同, 男、女比例失调。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进度的安排和教学形式的设计上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幼教、旅游专业的学生主要加强腰腿部位及手、腕关节的力量与速度练习, 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健养操、瑜伽等;对建筑电子、机电专业的学生主要加强上肢力量及高空平衡能力的训练, 改善平衡器官的机能, 提高动作的标准性和稳定性。如武术、单双杠、过天梯、排球等内容;对化工、计算机、数控专业的学生加强指、腕关节的灵活性和大脑灵敏反应能力的训练如单双杠、过天梯、球类等。在统一教学目标上, 应有所侧重既有职业性, 又有针对性;在知识传授中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解, 安排时间进行教师动作示范和学生练习, 少一些理论知识的灌输。在学期初制订教学目标, 做到各专业、各年段统一安排, 既制定长期目标, 又注意设置不同的短期目标在各个阶段进行听课、评课及阶段性评价, 开展各类竞技比赛等活动。采取一系列措施, 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使体育教师逐渐重视体育课的教学, 使体育课有序、规范化。

2.3强 化 选 项 课 安 排 。

体育选项课是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兴趣、爱好和未来职业与文化生活需要开设的。通过选项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体育的理解、提高运动技能和综合素质水平, 着重培养学生学习与锻炼的能力, 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调查发现, 65%的学生喜欢体育选项课, 85%的学生希望一年级就开设体育选项课, 中职学校学生对选项课的项目排序是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应加强选项课的教学。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方法, 以便学生毕业后因地制宜地进行长期体育锻炼。

2.4有 针 对 性 地 开 展 体 育课外 活 动 。

体育课外活动中, 体育教师要根据学校实际组织有秩序有计划的活动, 注重在体育课外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习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发挥学生特长为目的, 采用个别辅导和集中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选择有一定难度的技术活动。要通过师生合作、小组交流等方式, 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培养学生的民主、协作意识。

2.5改 进 体 育 教学方 法 。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随之改进提高。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同时合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 改进教法, 提高教学效果。体育教师传统上是体育教学中的领导者, 往往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现代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从“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 不再是领导者, 而是引导者, 帮助和引导学生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要由“学适应教”转变为“教适应学”;要把主动性还给学生 , 把体育课当成是给学生提供充分锻炼、发展自我的机会,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内在的体育需求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 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体育活动, 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 从而保证学生达到发挥和发展的最佳效果。

2.6领导重视, 加 大 对 体 育 教 育 的 投 入 力 度 。

领导要重视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根据中职学校的发展, 要保障体育场地的面积, 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 为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另外, 要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器材的维修、保养、使用等各项制度, 充分应用已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 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保障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吴春香, 薛进生.谈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3 (12) .

[2]贺桂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8 (5) .

[3]邱素轩.体育与健康 (中职)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8.

[4]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5.

[5]胡永红.有效体体育教学的与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0, 8.

小学体育课教学的途径 篇9

国内外有关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成长途径的研究较多, 但针对我国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境况与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现状, 有的放矢的分析探究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从业初期的健康成长途径的研究尚不成熟。因此, 本论文从目前我国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境况与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现状为出发点, 围绕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角色的定位, 职业素养的提高以及参与体育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与能力的提升的相关问题, 力求从实际出发, 以新的视角发觉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健康途径, 旨在为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学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国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 涉及到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现状、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的职业素养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理论与教学实践等方面信息。

1.2.2 访谈法

对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就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成长途径的相关问题进行访谈。

1.2.3 观察法

通过查看中小学教学环境、看课等形式, 了解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现状、教学实践水平等信息。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的现状

2.1.1 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数量

随着国家对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 我国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 并作为重要力量正活跃在教学的第一线, 为我国中小学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1.2 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结构

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以本科为主。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 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偏低, 受外语和专业理论水平制约给体育教师晋升带来一定困难, 同时对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带来消极影响。

2.1.3 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称情况

教师的职称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的反映, 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职称主要集中在初、中级上。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从业初期的教师培养和发展的力度不够。

2.1.4 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情况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总体上还是很低的, 青年教师人均拥有科研项目数量较少, 参与课题和论文发表级别大部分较低。从而反映出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滞后, 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已不能满足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

2.1.5 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近年来, 我国中小学在办学规模和层次上有了较大发展, 体育课程内容也趋于多样化, 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游泳等。调查显示, 绝大多数新教师可以完全胜任或较好胜任体育实践教学的, 而能胜任理论课的则相对较少, 说明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普遍存在知识储备不够, 实践之帆如何搭载理论的船仍需加强。

2.1.6 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状况

青年教师的平均工作量为每周14学时以上, 存在超负荷甚至是满负荷工作。与此同时, 青年教师还承担着学校体育中大量的业余训练、体质测试等工作。虽然如此的工作状态可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激发其潜能, 但也严重影响了青年教师自身的学习进修、知识更新的提高。

2.1.7 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待遇

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特殊, 学科地位相对较低, 甚至有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由于经济问题导致的青年体育教师无法安心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状况也频频出现, 反映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思想不够牢固。[1]

2.2 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成长途径分析

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决定了体育教师成长过程要遵循阶段型逻辑规律。并且优秀体育教师的成才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是渐进积累式和跨越突变式的结合。[2]

2.2.1 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行为意识转变

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的人的活动, 环境对象发生变化时客观上要求人们的角色行为也要做出相应的转变, 而角色行为意识的转变是教师从业初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的关键。重点有以下几点:被动意识向主动意识转变;仿效意识向表率意识的转变;放任意识向严谨意识的转变;从众意识向创新意识转变。

2.2.2 全面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包括高尚的道德品质、宽厚的理论基础与广博知识、良好的专项技能技术、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踏踏实实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才能为后期体育教学、体育科研、体育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3]

2.2.3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理论指导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001年正式开始的第八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至今已经过了12载时光, 此次体育课程改革影响之大、范围之广都是历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所不能及的。把握第八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精神, 积极参与并不断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才是促进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 也是中小学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3 结论

(1) 我国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数量在逐年增加, 随之而来工作负荷并没有减少;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与职称相对较低, 科研能力与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思想有待加强, 教学工作重心不稳定。

(2) 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成长必须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行为意识转变, 即由被动意识向主动意识转变、由仿效意识向表率意识的转变、由放任意识向严谨意识的转变、由从众意识向创新意识转变。

(3) 全面提高其自身的职业素养, 必须努力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宽厚的理论基础与广博知识、良好的专项技能技术、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全面的专业工作能力、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强健的体魄。

(4) 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应深刻学习第八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 并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理论切实应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 改善自己的教学。

摘要:本文探究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对建设高水平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以及推动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成长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从业初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成长必须建立在成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行为意识转变的基础上, 全面提高其自身的职业素养并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师,从业初期,成长途径

参考文献

[1]余帆.青年体育教师现状调查及培养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9, 39 (7) .

[2]杨娜.邹师浅析我国优秀体育教师的成长规律[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 5.

[3]吴晓婕.新课改培养目标及对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J].高教研究, 2010.

小学体育课教学的途径 篇10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水平 提高措施 良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249-01

1 小学体育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小学教育,可以说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可以说在未来学生的性格、生活、学习习惯的形成都与小学这个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学体育教学在小学教育整个体系中的意义非常重大,体育教学对其他教学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学校要特别重视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小学体育教学在小学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同时,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领略到竞技比赛过程中的喜悦和快感、满足感,从而可以拓展学生个人生活的领域,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改善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同时也要因时而异、因地而异,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养成学习和生活的习惯。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生活的能力,体育可以是一个很好的运动,从而也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其他方面之中,起到积极地促进、辅助作用。

小学教育,体育和其他学科的整体系统特性,有很大的不同,它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特别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这个因素也导致了小学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小学教育包含着小学体育教育和小学文化教育,这两方面包含了文化课的教育和体育教育,教育的目标具有双重性。学校要保证学生接受到合理的文化课教育的同时,也要保证身体素质教育的合理性,这也就是说,学校不能加重小学生文化教育的负担的同时,也不能加重身体锻炼教育方面的负担,学校要在这两个方面寻求一个平衡点,力求使学习和体育教育两方面同时发展,这同时体現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观点,在这里,学校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任何偏重一方,忽视另一方的做法都是欠缺考虑的,也必然会导致不良的后果,过分重视文化课,会导致小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过分重视体育教育,小学生的文化素质下降,更严重的是,小学生慢慢导致喜欢玩,厌学的思想越来越普遍,因此,两方面的把握很重要,对于学校的教育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小学体育教育追求的目标

小学体育教育的目标相对来说很明确,首先,小学体育教育应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他们的健身锻炼和运动技能。其次,小学体育教育主要的场地是在户外,这样可以使小学生充分接触自然生活,接触大自然,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小学生的个人爱好,使他们逐渐热爱运动,鼓励学生进行锻炼,使学生养成长期的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再次,小学体育教学也要求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体育教学,合理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在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的过程中,了解到科学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他们的健康意识的培养,并努力实现个人学习和生活上的目标。通过不断地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仅身体好,学习也好,这样才能达到学校教育的目的。

3 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措施

3.1 提高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超过家长在学生中的作用,教师为人师表,在塑造学生的性格、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方面都是有一定作用的,良师出高徒,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模仿的能力是学习知识的主要能力,之后才是创造,因此,优秀的教师是提高体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积极的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学校要进行相关的师资培训,使他们了解最新的体育教学水平和学习计划的前景,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体育教学整体水平的重要保证。体育教师和其他教师交流经验,学习到更多的体育教学实际措施,然后互相借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思考,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促进体育教学创新,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3.2 更新体育教学理念

改变传统落后的体育教育理念的限制,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逐渐被淘汰。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要总结教学与实践方法,然后将这些教学和方法形成思想,然后进行交流和学习。进行新的教学理念的更新,是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要发展体育精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体育教育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合理利用教学目标,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相应的目标和要求,鼓励学生培养体育锻炼的热情。

3.3 体育课程教学要注重科学性

体育教学要注重实际效果,尊重自身的规律,不能盲目的进行体育锻炼,要综合考虑到时间规律,生理规律等等,不能因为重视体育锻炼,就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分个人盲目进行锻炼,有的学生适合轻度锻炼,就不能强加训练,要因人而异,尊重生活规律,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符合科学规律,也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达到合理的循环。

4 结语

小学体育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小学体育在整个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小学体育教育水平要针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和目标,以此为基础,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只有好的教师,才可以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运动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尊重规律,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达到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更利于个人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李婷婷.体育锻炼要适当[J].考试:高考文科版,2011(5).

[2]周曼.让体育锻炼助你一臂之力[J].家庭中医药,2011(2).

小学体育课教学的途径 篇11

一、注重篮球基本功的教学,强化学生篮球意识的训练

篮球是大球项目中典型的一种,其注重身体素质的锻炼,强调集体配合,能够很好地改善学生的身心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成长能量。所以,将篮球运动作为初中体育课教学的重点内容来抓,无疑应该成为广大初中体育教师的共识。开展有效的体育课尤其是篮球教学,首先要注重篮球基本功的教学和训练,全力提升学生的篮球意识、基本技战术能力,为日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谓的篮球基本功,指的是初中生学习篮球运动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思维、意识和技战术能力,包括运球、传球、投篮、防守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基本功是否十分扎实可以突出反映初中篮球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也是衡量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标尺。

例如,在刚开始进行篮球专项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向学生们灌输关于篮球项目的基本知识,包括篮球的意识、团队精神和技战术演变等。当学生对篮球有大概印象的时候,他们的篮球意识也就有了基础;紧接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逐步开展授课,根据篮球基本技术、动作和规范化战术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教育。例如,首先要让学生们掌握运球、传球的技巧,之后要让学生们学习投篮、上篮等技术动作。诸如此类的基本功和基本意识的训练是初中篮球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初中体育课的首要诉求。掌握了基本功,初中生的篮球素质和体育素养才能有所长进,体育教学的目的才能逐步达成,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体育人才。

二、开展“实践式”篮球教学,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所在。因此, 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要把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兴趣培养放到第一位。当学生对体育运动充满兴趣和热情的时候,教学的推进就变得更加顺畅了。就篮球项目的教学来说,要着力于“实践教学”和“生活教学”,全面培育初中生对篮球运动的浓郁兴趣。所谓的“实践式教学”,就是指在篮球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亲身参与的机会。只有学生们亲身参与到篮球运动中,在运动中感受激情和快乐,他们的兴趣才能被激发出来;其次,要引导学生们在课余饭后、在生活中积极参与到篮球运动中,不仅提升身体素质,而且可以锻炼心理素质,结交良师益友。

例如,在初中高年级阶段的篮球项目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篮球基本功、技术能力掌握的情况,将“篮球课堂”交给学生们。教师可以在完成预定课程教学的情况下,组织班级内部的全场5V5比赛,决出优秀小组和队员;在空闲的场地,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半场的3V3、4V4斗牛比赛,将篮球的热情传递给全班的学生们。可以想见,在同学们的热情参与和周围人的呐喊助威下,参加篮球比赛的学生们虽然大汗淋漓仍然热情似火,篮球的魅力很容易感染所有的同学。此外,在生活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们在空闲的时候适度参与篮球运动,一方面可以锤炼身心,另一方面能够提升集体协作的意识。只有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初中的篮球和体育课教学才能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也才能全面得到提高。

三、以篮球游戏带动教学发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游戏的方法在初中体育课教学中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一方面反映出初中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游戏之类的事物,另一方面也凸显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急需革新。将有趣、有效和有度的篮球游戏与篮球教学结合起来,一定可以带动教学的整体发展, 进而提升教学的质量。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们的需要编制或者借用一些有趣的篮球游戏,借以活跃篮球教学的气氛,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具体来说,创编篮球游戏必须遵循趣味性原则, 篮球游戏的趣味性更多地表现为具有较强的对抗、竞赛和竞争性。一般而言,游戏的竞争性越强,趣味性也就越大,设计和采用一些与日常习惯不同或相反的动作、难以协调的动作、有惊无险的动作、逐步提高的动作,还要设计采用一些有趣的规则,以激发他们跃跃欲试的心理,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之中,进而获得一种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取得成功的满足感。常见的篮球游戏包括半场斗牛、单挑竞技、三分比赛等,这些都可以在教学中起到很好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摘要:初中生的身心素质锻炼和培养离不开体育课的支撑,这是初中体育课重要的原因所在。篮球项目作为初中体育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历来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在初中体育课教学中开展篮球运动的教学,能够为学生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关键词教学下一篇:心脏骤停患者复苏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