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学实录

2025-01-11

《我的母亲》教学实录(共12篇)

《我的母亲》教学实录 篇1

(课前活动环节,教师让学生猜测自己的年龄。略。)

一、放飞思绪谈理想

师:我这个80后特别羡慕你们这群00后,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我们现在还处于童年时代,童年十分快乐。

师:嗯。人长大了就会有很多的烦恼,我就是。

生:童年会有很多的幻想和梦想。

师:说得太棒了。“做梦”是你们这个年纪的特权。再天马行空、漫无边际的幻想都不会有人嘲笑你。那再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曾经做过哪些大胆的梦?

生1:我想去地心旅游一次。

师:你知不知道地心的温度有多高?

生1:嗯,非常高,可能有几千或者几万摄氏度。

师:反正不管它,你就想去做一次地心旅游。很好!这样大胆的、奇妙的梦想,还有吗?

生2:我想去黑洞穿梭一次。

师:黑洞啊?不怕去了就回不来了吗?(众笑)

生3:现在很多人都喜欢骑马,可是呢,我想回到侏罗纪时代去骑一骑恐龙,骑恐龙不知道是什么感觉。

师:这样的00后我就特别羡慕,这样的“梦”我就做不了,想都想不到。

【点评:从老师羡慕学生谈起,引起学生的交流欲望,揭示童年最可贵的是可以拥有梦想。对于学生的梦想,教师毫不吝啬的夸赞和肯定为学生畅所欲言搭建了积极对话的平台,成就了学生主动建构的空间。】

师:刚才大家说的这些,大体上我们都能用一个词概括———梦想。有一些梦想,在我们的有生之年,经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可以去实现它,这样的梦想叫什么?

生:(齐)理想。

师:没错,叫理想。(板书:理想) 不过在中国古人那里,他们经常讲的理想是另外一个字 , 谁知道 ?(课件出示“志”以及关于理想的两句名言)在中国古人那里,理想是用这个字来表达的。“志”,我们今天也经常用,比方说志向、志愿,其实都是理想的意思。“立志”,就是树立理想。我们有很多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先跟大家分享两句。读第一句。

生:(齐)志当存高远。

师:意思是说,理想要远大。这是父母经常教育孩子的一句话:“你的理想要远大!”

师:读第二句。

生:(齐)有志者,事竟成。

师:有了坚定的理想,你就可以实现它。

师:在这样的理想教育之下,我们中国确实涌现出了非常多从小就有远大的抱负,而且后来还实现了理想的人。比如说,这一位。(出示周恩来照片)有认识的吗?

生:周恩来。

师:没错,他在少年时就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来呢,果然成为了我们的开国总理。

【点评:由“梦想”过渡到“理想”的概念,教师引导得巧。把学生从天马行空的想象引向了理性思考。通过两句关于理想的名言渗透中国人传统意识里的理想教育。】

师:再看这位。(出示三毛照片)

生:三毛。

师:知道她是做什么的吗?———有人知道,太棒了。

生:她是一位作家。

师:你读过她的作品吗?

生:我看过她写的《撒哈拉的故事》。

师:这本书是写什么的?

生:是写三毛和她丈夫在撒哈拉生活的故事。

师:真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三毛是一个很著名的作家。请大家猜一猜她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

生:当作家。

师:小时候就想当作家,长大就当了作家,这就叫“有志者,事竟成”。还有呢?

生:我认为她应该想环游世界,所以就去了撒哈拉大沙漠。

师:有可能。

生:可能是想当歌唱家。

师:她倒是有一首歌,《橄榄树》就是她写的。

师:我来为大家揭晓。(出示:拾荒者)这是台湾的说法。这是什么意思?

生:捡垃圾的。(生笑)

师:不要笑,真的就是。拾荒者就是捡垃圾的。你对她的这个理想有什么看法?

生:我觉得她竟然想当一个捡垃圾的人,我无语了。

师:咱们的00后“无语了”,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继续对这位同学发问)你觉得她想当一个拾荒者,这算不算理想?

生:我觉得算。

师:很坚定。你会不会歧视她的这种理想?

生:我不会。因为每个人都有理想,无论是远大的,还是十分渺小的。

师:很好。其实理想没有远大和渺小之分,只要是你发自内心的对未来的憧憬和渴望,都叫理想。

【点评:三毛理想的引入,在调取学生积累和见闻的同时,开阔了视野。引导学生展开评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明白“理想”的真谛,为学生在习作中抒发真情实感打下了基础。】

二、抓住事件说缘起

师:其实,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你们都有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大部分同学积极地举起了手)超过一半的同学都举手了。但是请把手放下,我不着急听你们说。请打开你们的作文练习本,在最上边一行空两格,认真地、安静地、郑重地写下:我的理想是××。写完打上句号。

(生认真地写下自己的理想)

师:你的理想是什么?(生举手)现在几乎每个同学都举手了。请把手放下。我也还不着急听你们告诉我你的理想是什么,我要请同学们在今天这个场合里,用半分钟时间去回忆———你之所以写下刚才这个理想,一定是有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某一件事触动了你。闭上眼睛:那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一件什么事?你能不能看到一幅清晰的画面?

(生闭眼回忆)

师:让当时当地的那件事情,在你的脑海中再次浮现。(板书:背后的故事)

师:哪位同学第一个来跟大家分享你理想背后的故事?听清我的 要求 , 没那么简单———你不能告诉大家你的理想是什么,得让同学们通过你的描述,猜出来你的理想是什么。记住这条规定。

【点评: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地、安静地、郑重地写下自己的理想,就是在暗示学生,理想不是空穴来风,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为了让学生明白,理想的生发是有土壤的,教师引导学生追忆,以事件为载体,说理想的缘起,这个理想是有根的。】

生1:我的故事 是 :我小时候,有一次看电视,我看见一个人,他坐在桌子后面,手里拿着一个锤子,头上戴着白头发……

师:等等,头上戴着白头发?

生1:应该是头上戴着白色的假发。

师:(对该生)你仅仅是看到一个静态的人物形象,他在做什么,你还记得吗?

生1:他正在看着一个单子,嘴里在念着什么。最后他用锤子敲击桌面。

师:在这个场景里,只有他一个人吗?

生1: 他周围还 有好多人,有一个人被两个人抓着。当时的气氛感觉很庄严。

师:说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词,这个场景给他一种很“庄严”的感觉。你感觉这个头戴白色假发的人在伸张正义,对不对?

生1:是的。他在伸张正义,惩罚坏人。

师:所以你一下子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感觉,你就立志要做这样的人,对吧?

生1:对。

生2:我觉得他应该是想做一名法官。

师 :(对生1) 他猜得对吗?

生1:猜对了。

师 :(对生2) 我来问问你,你为什么能猜到他的理想是当一名法官?

生2:因为他刚才说了,那个人手里拿个锤子,戴着白色假发,我刚开始以为是个拍卖家。

师:那后来怎么猜到是法官的?

生2:后来他说抓着什么人,所以我就想到了。

师:而且他还补充了自己的心理活动,他感到这个现场很———

生2:很庄严。

师:这个人在———

生2:伸张正义。

师:我们再来整理一下,我们通过哪些具体的东西猜到了他的理想?

生:锤子、假发。

生:犯人。

生:宣判,用锤子敲桌面。

生:他的心理活动。

师:非常好!他跟老师一起合作,给他的故事补充了很多的细节,你们刚才说的那些,就是“细节”。(板书:讲述细节)

【点评:写事,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并不难,可将事情写得清楚明白、生动具体,并非易事。所以说,教师和学生对话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梳理生活素材的过程。并且,如何让其自然演化成习作素材,设计可谓匠心独运。且通过让听众猜理想这个手段来评价是否把细节写出来了,也使全体学生有兴趣关注细节描写,提高了生生对话的有效性。】

师:第一位同学刚才给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经过他的帮助,我们知道若想要大家猜到自 己的理想 ,得讲述细节。现在,在他的经验之上,你一定能讲得更好一些,谁来?

生3:在我4岁的时候,我去一个商店,看到了许多漂亮的画儿,然后我就……

师:什么画儿?那画儿怎么样?

生3:我看到了一幅特漂亮的油画,我就想……

师:等等,特漂亮?(对其他同学)你们看见了吗?

生:没有。

师:怎么漂亮?

生3:色彩鲜艳,画得也特别逼真。

师:画的是什么?怎么逼真了?

生3:画的是瀑布。

师:这瀑布怎么就画得逼真了,把你给震撼到了?

生3:就像真的从岩石上飞下来似的。

师:飞泻而下,你站在这幅画面前,就仿佛感觉到———

生3: 我真站在 瀑布面前。

师:真站在瀑布面前,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3:……

师:水花飞溅在你的脸上,是吧?闭上眼睛再想想,然后定格到那幅画面,看到什么?感觉到什么?这些要补充进去。要自己追问自己,在脑子里出现当时的那个画面,越看越清晰,越看越清晰,就好像拍照聚焦一样,把那个焦对准了,看清楚了,再去下笔。

师:刚才我们有一个收获,就是我们要讲述理想背后的故事,得做到什么?

生:讲述细节。

师:对,你的理想是怎样产生的,你清楚,别人不清楚,但你能够通过讲述理想背后的故事,让听的人、看的人,也被这个故事所打动。

【点评:引导学生在评价、自我反思的过程中,知道在习作中无话可说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抓住细节展开描述。通过场景的展示、生动的描述,使学生自主建构习作技能,即“ 怎样做才 是抓住细 节写具体”。】

三、驰骋想象展画面

师:现在,假设我是一位魔法师,我大手一挥(做挥手状),让你们的理想都实现了!想象一下,实现理想之后,你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

师:如果你现在已经是科学家了,是设计师了,是特种兵了,你看见你在哪儿?在做什么?(生思考) 想好了的同学,请你们在作文纸上写下想象到的理想实现后的场景。

(生写)

师:很好,这位同学一提笔就是“我正站在……”,很投入。他现在已经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了。

(生继续创作,师板书:实现后的场景。师巡视指导。)

师:现在,我们要听一听你们是如何描述实现后的场景的。(指名读)其他同学,我希望听她读完以后你们能够评价一下,看她写得怎么样。开始。

生1:我坐在编辑部靠窗的一张桌子前面,阳光照耀在我正在 整理的稿 件上 ,一抬头我就可以看见湛蓝的天空,桌上放的几盆茉莉花散发出淡淡 的令人沉 醉的香味,让人忘记了工作的疲劳。一篇篇精美的文章,一幅幅美丽的插画,在我精心的安排下出现在那本最受人欢迎的杂志上。

师:好,我很欣赏。你们知道我欣赏她什么吗?看看谁和我英雄所见略同。

生:我感觉这些描述词描述得十分好,让人感觉十分顺畅。

师:你的前一个评价是说她的词用得很好,哪些词?

生:比如“湛蓝的天空”“淡淡的令人沉醉的香味”等,还有那些场景描写都十分好。

师:同学们,不要用“好”这样一个大而空的词。其实他刚才所说的“湛蓝的天空”“ 淡淡的令 人沉醉的 香味 ”等,这些不是用词的问题,这些叫什么?

生:细节。

师:对,这就是细节。不是粗线条的,它是很细致的。她就是闭着眼睛看,看见了靠窗的一张桌子,阳光照在了她正在整理的稿件上,抬头又看见湛蓝的天空———你看她变换了观察的角度。桌上放的几盆茉莉花 散发出淡 淡的香味———她不仅看见画面还闻到味道。她是真把自己放到若干年后的那个场景里边了。“一篇篇精美的文章,一幅幅美丽的插画,在我精心的安排下出现在那本最受人欢迎的杂志上。”知道她的理想是什么了吗?

生:编辑!

师:对,杂志的编辑。掌声送给她。(生鼓掌)

【点评:引出理想实现后的场景,使本节课又一次进入到想象的环节。想象习作是小学生习作的重要类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想象习作的内容不能是模糊的轮廓,还要具备丰富的细节。因此这个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将想象的细节具体化、形象化。】

生2:我正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上,大厅里庄严极了,座无虚席。我穿着红色的、飘逸的拖地长裙,裙子上镶着一颗颗金灿灿、亮晶晶的钻石。我向观众们鞠了一躬,顿时,台下山呼海啸般的掌声扑面而来。我张开了嗓子,精灵般的声音从喉中飞出,通过话筒无限倍地扩大,传入每个观众的耳朵。我顿时觉得,我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璀璨的一颗星。

(生全体鼓掌)

师:为什么鼓掌啊?

生:因为她的细节描写比刚才那位同学更细一些。

师:细节更多。注意,细节越多,你描写的场景就越像真的。你听到哪些细节了?

生:我听到她说她的裙子上镶着一颗颗金灿灿、亮晶晶的钻石。

师:我们看到这样的画面一般会写“我的裙子上镶着一颗颗钻石”,可能到这儿就结束了。但是她不一样,她看得更细,一颗颗怎样的钻石?金灿灿、亮晶晶的钻石。不过,镶钻石不太可能。这里的钻石估计只是装饰用的水钻,表演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的唱功哦。还听见了什么细节?

生:我还听见,她说“精灵般的声音从喉中飞出”,这句写得就好像让人真的听见了她的声音。

师:好。不过“我张开了嗓子”,这句不美,要改。嗓子怎么张开?改成“我轻启朱唇,精灵般的声音从我喉中飞出”会更好。前面还有一个细节也很美,“我穿着拖地长裙”,已经很美了吧?她怎么写这个拖地长裙呢?“我穿着红色的、飘逸的拖地长裙”,这是丰富的细节,因此很美。

师:两位同学写得都很好。我问问大家:她俩写得好,成功在什么地方?

生:因为她们的细节描写都非常生动。

师:很生动,很到位。所以跟讲述你理想背后的故事一样,描述你理想实现后的场景,也得多关注细节。(板书:描述细节) 细节越多 、越细———我用你们能够理解的词说明一下什么叫“越细”。“长裙”,然后是“拖地长裙”,还不够,最后是“红色的、飘逸的拖地长裙”,你看越来越细了。不但“长裙”,还有上面的“钻石”———这个场景就越真实。越真实就表明你的愿望越强烈,那是你发自内心的、不可取代的理想。

【点评: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思想、情感的载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选取一个片段让学生练写,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进一步巩固、落实了细节描写的要求。不仅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而且十分注意培养学生情感的再发展,从而增强学生自觉锤炼语言文字的意识,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和内部语言的质量。】

四、落实行动立志向

师:同学们,理想要实现,光想行吗?

生:不行。

师:那得怎么样?

生:奋斗!

生:努力!

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做一个最好的你》,里面罗森塔尔——— 一位非常有名的心理学家,他说,如果你梦想成为哪种人,你就会成为哪种人。所以我觉得向着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去努力,去奋斗,我们的梦想就会实现。

师:这位同学说出了老师想跟大家交流的:心动不如行动,要实现理想,关键得去做。那怎么做呢?(板书:怎么做)“朝着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得有针对性。你们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了,如果你真的希望将来成为那样的人,从现在开始,你就可以开始做准备了。有指向性、有针对性地准备,你打算怎么做?除了好好学习之外———不管实现任何理想都得好好学习,这是前提。还要做些什么?

生: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歌唱家,我觉得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多上台,增加锻炼的机会,多积累一些经验。

师:是这样。比如今天在这样一个场合你能够大胆发言,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对你将来登上舞台是很有帮助的。还有呢?

生: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记者,所以我觉得我应该多去跟他人交流,多锻炼自己的口才,这样在面对摄像机时就不会紧张、害怕了。

师:很好。以后还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多说。

(师生继续交流,略。)

【点评:空谈理想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要把实现理想落实到行动上,并且要有针对性地去努力。】

五、素材安排显风采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看。(指板书:给板书标上序号:1.是什么。2.背后的故事。3.怎么做。4.实现后的场景。)假如我们要写一篇文章,就叫《我的理想》,我们有这样四部分的素材,你可以把这四部分素材怎么组合排列,成为一篇文章?

生:我会先写是什么,然后再写背后的故事,接下来是实现后的 场景 ,最后再写 怎么做。

师:这是一种常规的想法,有没有不一样的?

生:我会先写背后的故事。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想先要给大家设一个悬念。

师:有当作家的潜力!我先讲个故事,给读者留个悬念。然后呢?

生:然后再写我长大了当什么。再写我要怎么做,怎么朝着我的理想去努力。

师:最后再写写我实现理想后的场景。非常好。又是一种顺序:2、1、3、4。还有吗?

生:我会先写背后的故事,给读者留点儿悬念,再写怎么做,然后写实现后的场景,文章的最后写我的理想是什么。

师:哦,你把这个悬念留到最后了。也行。还有吗?

生:我会先写实现后的场景。

师:非常好!比如开篇我就这么写:我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上,大厅里庄严极了,座无虚席……这给读者的感觉多不一样。

生:然后我要写背后的故事,接着写我的理想是什么,最后写我要怎么做,如何朝着这个理想努力。

师:非常好!除了选一种最适合的排列组合方式之外,我们的题目也可以换一个更生动、更吸引人眼球的。请同学们课下完成这篇作文。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点评:生命个体不同,经历就不同。即使面对同一场景,内心的体验也会不同。教师秉承“尊重生命个体,鼓励个性表达”的理念让学生根据需要安排素材,又一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每个学生充分施展个性,成就精彩!】

《我的母亲》教学实录 篇2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理清作者的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取和组织材料的写法。

3、通过预习,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二、过程与方法

1、仔细阅读课文,品味作者的信念所包括的内容。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识居里夫人在生活科学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把握她的性格特点,从而感受她伟大的人格。

三、情感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认识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学习她献身科学研究的精神。

教学设想

1、课前预习,认真阅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勾画出对文章不理解的语句。

2、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结合课文内容,加深对居里夫人的认识。

3、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人格的伟大越来越感到钦佩。”“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的信念》,通过对居里夫人灵魂的阅读,了解她那伟大的人格来自怎样的伟大的心灵。

板书: 我 的 信 念

玛丽•居里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交流收集的关于玛丽•居里的资料,了解本文的作者――伟大的科学家――玛丽•居里(居里夫人)。

2、字、词检查:

教师可利用课前安排科代表检查,找出相同错误较多的字、词和重要字词作讲解,并强调要自觉、正确地借助工具书学习。

字词:蹂躏(róulìn)呵责(hē)猝然长逝(cù)奢(shē)望

盛名(shèng)

获益匪浅(fěi)琐事(suǒ)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运用幻灯片或制作的课件展示在屏幕上,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

3、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用简明的语言归纳(用文中语句或自己的话都行)

A:玛丽•居里的性格特点:自信、无私奉献、刻苦勤奋、淡泊名利等。

B玛丽•居里的生活特点: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

C玛丽•居里对待名与利的态度:淡泊名利。

D玛丽•居里在科学方面唯一的奢望是:

E对信念的态度是: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有信心。

/ 10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对信念的追求包括:①耐心地把自己的努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

②致力于科学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索。

③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

④在一个自由的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⑤欣赏生活。

三、赏析文中精彩或富有哲理的句子,读出来,然后谈谈你对该句的理解。

学生自由谈,并由学生作适当的评价,教师在适当时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提示、引导。

四、合作、探究学习。

1、“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某种力量指什么力量?

①“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完成的决心。

②对真理的渴求。

③科学魅力的吸引(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④ 以科学事业造福人类的事业。

2、“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为什么“孤独”也是一种美好的快乐的记忆?

她潜心学业,总是远离欢乐喧闹的人群,一个人静心读书,大学阶段读了许多书,大有收获,回忆起来,总觉得没有虚度年华,这样的大学生活美好快乐。

4、居里夫人所说的“讲究现实”与“梦想家”是什么意思?

“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取很多的报酬,这是应该的,也是肯定的。讲究现实,是通过工作取得物质利益,因为生活毕竟需要金钱,获得很多的报酬才能享受很好的生活。“梦想家”则是为研究而研究,为工作而工作,为理想而研究而工作,完全不存在物质利益的观念,正像居里夫人自己说的,“他们受事业的强烈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合作、探究学习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自身素质作具体安排和具体要求,对学生的讨论只要符合要求,言之有理就应予以肯定,教师应切实起到引导和指导学生合作、探究的作用。)

五、总结:学生谈学习收获。

六、作业:

1、课外自读课文,巩固知识,发现新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

2、课外阅读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和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我的信念》教学实录及反思

执教:邵原中心校 王雪兰

执教学校:济水一中

【导入】

师:早上我从女娲神话之乡启程的时候,天空还飘着雪花,中午到我们济水一中的时候已经是一片艳阳天,相信我们在这一节课上一定能合作的非常愉快,相信吗?

生:相信!师:更相信我们这所最优秀的学校里优秀班级的优秀学生在这节课上能表现得非常出色!相信吗?

生:相信!

/ 10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品析人物】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我的信念》。(板书课题)

师: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了,对吗? 生:对!

(反思:开场白有激情但语言不够简练)

师:已经学过了!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玛丽.居里?

生:她是一个有信心有坚忍不拔精神的人,执着勤奋的为一个目标努力的人,对科学研究专心致志的人,甘于寂寞为科学献身的人------生: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两次获诺贝尔奖------师: 介绍得很全面,下面大家大声地朗读课文进一步认识玛丽.居里。(反思:环节过渡应更自然)(生大声读,师巡视)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么玛丽.居里是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概括并从文中找出根据。

生:39页第二段看出她是一个为一个目标而奋斗的人。

生:39页第一段“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看出她是一个有信心坚韧不拔的人。

生:40页第五段“当皮埃尔.居里和我考虑要不要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利益时,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的研究的观念。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看出她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

【畅谈启发】

师:回答非常积极非常好,下面想一想,你从玛丽居里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同桌交流,师巡视观察交流情况)

生:做任何事都要有信心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生: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不要三心二意。生:不要太看重名利一定要淡泊名利。„„

师:玛丽.居里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她对科学是痴迷的,她实现了自己科学的梦想,她梦想成真了,那么一个梦想家梦想成真需要具备哪些品质?

生:放弃专利,献身精神。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生:追求真理。

生:不考虑物质利益。生:坚忍不拔。生:坚定信念。„„

(师边听边板书)

(反思:这个环节与上面有重复之嫌,和上一个环节合并一起效果会更好。)【积累格言】

师:玛丽.居里正因为具有这样的品质才梦想成真。这篇文章中有许多名言警句可以激励我们,请同学们找出来。

(学生交流,师巡视观察)

/ 10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师:不看书将格言警句说出来。

生: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生: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

【畅谈梦想】

师:玛丽.居里是一个伟大的人,我们从她身上学到了宝贵的精神品质,想一想,你的梦想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去实现。组织成一段话来谈。

(生自由交流师巡视指导)

生:我现在的梦想是考上济源一中,现在我要全面发展,认真听讲认真做题去实现 师:考上济源一中后再有更远大的梦想,很好。

生: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微软设计师,平时多了解电脑知识钻研电脑去实现。生:我的梦想是服装设计师,充满信心执着追求向目标奋斗。生: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现在好好学习,多写文章去实现 „„

(反思:学生说了很多,但语言表达不够准确,老师应该适当指导点评,这点做的不够。)师:每个同学都有梦想,抓住每一个机会从现在做起,我们就能实现梦想,现在让我们再次激情朗读课文汲取我们前进的力量。

(生大声朗读)【结语】

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班级会走出科学家、文学家、作家、考古学家------相信大家都会梦想成真!下课!

生:老师再见!师:同学们再见!课后反思:

一、上课很有激情,但课堂语言不够精炼。在平时的教学中很注意这一点,但是在选拔的课堂上,不自觉就带上了一些完全多余的所谓废话。今后要丰富和提高,使课堂语言更精更美更有亲和力。

二、学生积极性很高,但对学生发言的点评还不够到位,课堂应变能力,教育机智还不够。要不断丰富知识储备,锻炼教育机智。

三、小组合作在课堂上进行了多次,有重复的环节。“怎样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评委老师提的问题很值得思考,在自己的教学中将小组成员编号,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使所有成员都能得到发展都有展示的机会。每次上课都准备充分,课也上得更有实效性。选拔的备课时间很短,所以有很多细节考虑不周。这也说明锻炼的还太少。今后要利用一切机会锻炼和发展自己,通过教育科研提升自己打造自己的理想课堂理想教育。

《我的信念》教学实录

广东省深圳市岗厦中学 陈思鉴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人流沙河的诗歌《理想》。诗中说“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现在,老师准备了一些伟大的有理想者的照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

/ 10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教师播放课件,出现爱因斯坦的科学家的图片和简介,最后出现居里夫人的图片。)

教师:看看这张照片,哪位同学知道这位美丽端庄的女士是谁谁能为我们介绍介绍?(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居里夫人已经有所了解,纷纷举手。)

学生1:这是居里夫人,她发现了镭元素,是一个科学家。

学生2:她得过两次诺贝尔奖,一次是诺贝尔物理学奖,一次是诺贝尔化学奖。

学生3:居里夫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她的女儿也是一个科学家,也获得过诺贝尔奖。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课前预习都做得非常充分,她就是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发现了镭元素的居里夫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板书课题,作者《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教师:说到居里夫人,我们总是记得她的科学贡献,但关于她的人格,我们了解得并不多。爱因斯坦在一篇近600字的悼念玛丽·居里的文章中,只用了三十多个字谈到她的科学成就,其他都在赞扬她的品格。

(播放课件──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的文章片断。)

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自传体散文来感受居里夫人作为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并试着体会作者质朴真诚的语言。

教师:首先,我们来听课文朗读,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播放课文示范朗读录音。)

教师:好,听了一遍课文的朗读,我们首先就要落实字词,重点掌握一些词语,了解它们的读音和意义。

(播放课件,识记重点字词,掌握重点词汇的意思。学生齐读。)

教师:在掌握了这些词汇之后,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认为重点的地方用笔画下来。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1:这篇文章写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追求,还有她的性格。

学生2:写了居里夫人不贪图富贵,追求科学真理。

教师:请你试着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品质和行为特点。

学生1:居里夫人是追求真理的。

学生2:坚忍不拔。

教师:可一连用几个“四字短语”来描述居里夫人不同方面的特点。

学生3:她是献身科学,执着追求的。

学生4:她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教师:好,同学们概括得很全面!把大家说的综合到一起,我们就对居里夫人有了一个初步的,多方面的印象。

下面我们来进行小组合作,找出你认为是重点的,有难度不好理解的句子或段落,组内讨论,试着解决问题。

(课件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教师到学生中间,协助小组讨论。)

教师:好,讨论结束。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经过了一轮智慧的交锋,请同学们提出你们组认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或者组内讨论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我们来进行全班的讨论和交流。

学生1:“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是什么意思?

教师:嗯,这个小组的同学已经提出了问题,哪个小组有答案来帮助一下这个小组。

学生2:这个问题书上就有答案。就在这一段:“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如果居里夫人申请了镭的专利,获得了一大笔财富,我们就可以说它是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他们没有这么做,没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因此这样的人才是梦想家。

/ 10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教师:非常好!老师认为这个小组同学的答案是比较完美的!老师想说的一点是:他们组思考问题的思路和角度很好,从课文入手,联系上下文,就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很好的阐释,我们要学习他们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有哪组有问题?

学生3:“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为什么“孤独地”岁月她却说是“美好快乐的记忆”呢?

学生4:因为她专心致志的研究科学,所以没有时间玩,也就没有多少朋友,所以她很孤独。

老师:哦,这位同学提出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还有没有哪组有补充?

学生5:我们组认为,她的孤独是说她是一个人。一个人工作,一个人研究,没有其他人。而不是说她的心里感到孤独和寂寞。她心里是快乐的,所以说即使是一个人工作,也是美好快乐的记忆。

教师:嗯,我认为这位同学会得的角度很正确!这是一片翻译过来的文章,“孤独”恐怕翻译得并不十分恰当。居里夫人的意思是,她潜心学业,总是远离欢乐喧闹的人群,一个人静心读书,获得了很多收获。因此觉得没有虚度年华,这样的大学生活使美好的回忆。

哪一组还有问题?

学生6:老师,最后一段“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科学家又是一个小孩?

教师:好,这一组同学又提出了不懂的地方,哪一组同学有答案,来帮助帮助他。

学生7:因为小孩喜欢神话故事,痴迷于神话故事,而科学家喜欢大自然,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所以科学家又是一个小孩。

学生8:因为科学家和小孩痴迷神话故事一样痴迷大自然,所以科学家不仅是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

学生9:科学家像小孩,是说科学家像小孩一样有好奇心,喜欢去发现。

教师:老师认为这几位同学的答案都非常正确,组合在一起,可以说就是一个完美的答案。刚才那一组同学对这个答案满意吗?

学生10:满意。

教师:还有没有问题?

学生11:第六段,“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为什么她丈夫卒然长逝以后他就学会了逆来顺受了呢不太理解。

学生12:刚才我们预习的时候,已经预习了逆来顺受的意思,就是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她丈夫的性格温和沉静,居里夫人获益匪浅,即使她丈夫死了,居里夫人也学会了逆来顺受。

教师:谁还有补充?

学生13:因为课文前面刚说过,“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许多敏感的人,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因为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克制自己的敏感。”她丈夫死以后,他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可顶不如从前了,居里夫人从她丈夫身上学到了温和沉静,不会再那么敏感,她学会了逆来顺受,就是学会了在恶劣环境或无力待遇里采取忍受的态度,而不是过分懊恼和敏感。

教师:非常好!

学生14:第五段,“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什么是纯粹研究的观念?

教师:很好,谁能回答,什么是纯粹研究的观念?

学生15:我认为就是不要再发现上去的经济利益,才是纯粹的研究。

学生16:纯粹研究的观念就是人类需要的梦想家,他们的研究使受了事业的强烈吸引,而去研究,而不是为了获得很多的报酬,所以我觉得纯粹研究的就是梦想家。

/ 10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教师:这位同学也联系了上下文,认为有纯粹研究观念的人就是人类需要的梦想家。

大家提出的问题都非常的有价值,找到了文章的关键点。相信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集体智慧已经帮助我们扫除了理解上的障碍。每个人都勤于动脑思考,提出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同时也帮助同学解答他们不懂的问题。现在每个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我们的集体智慧是非常伟大的,合作精神是很可嘉的。

下面,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或者给你以启示的的哲理性的句子,试着进行赏析。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说说好在哪里?

学生1:我最喜欢“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这句话是一个比喻,把科学家对科学的那种热爱,形象生动的表达了出来。

教师:嗯,你很有审美眼光!

学生2:我喜欢第一段最后一句:“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的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这句话很简单,但是很有力量。给人一种力量,使你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当事情结束的时候,无论结果如何,都问心无愧,都能对自己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教师:非常好,看来这句话给了你震撼与启迪。

学生3:我喜欢第一句话“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因为她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谁都会遇到困难,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要克服困难,坚持下去。

教师:看来你已经体会到了居里夫人平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魅力与力量。很有慧心!

今天,我们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感动。相信现在你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对居里夫人产生一些新的认识,从她的事迹中得到自己独特的感悟,珍视你的体会和感悟,把它运用到你的生活和学习当中,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更美的,你原来可以更好的!

好,这篇课文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下课!同学们再见!

学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课后作业】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却两次成为了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对此,你怎么看写成一篇300字的小文章。

《我的信念》课堂实录

师: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她一生共获得两次诺贝尔奖,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时还被15个国家聘为科学院院士,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齐)居里夫人—— 师:((屏显:居里夫人像)这就是令人敬仰的居里夫人!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这位科学的巨人,学习她写于晚年的一篇自述文章——《我的信念》。请同学们看注解①。(板书标题、作者)

师:学习一篇课文,首先得知道“学什么”,然后才是“怎么学”。请默读课文前面的提示,自己总结“学什么”。(生默读提示)

生1:我们要知道“具备怎样的品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生2:我们得用自己的心去贴近居里夫人“这一颗伟大的水晶般的心”!

/ 10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师:语言方面呢?

生3:要知道她在文中是怎样“把自己看得如此平凡”的?

师:课前提示是我们解读课文的一把钥匙,同学们把这把“钥匙”研究得很透。概括起来讲,我们的目标有两个:

一、感受作者崇高的人格美;

二、品味课文质朴的语言美。(板书)

师: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听老师与几位同学合作读课文,大家听读后,请以“居里夫人,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屏显)的句式各抒己见。

师:谁愿意与老师一起读课文?(音乐《献给爱丽丝》,师读第一、七段,一生读第二、三、四段,另一生读第五、六段。)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居里夫人是一个鞠躬尽瘁、献身科学的人。生2:居里夫人是一个慈爱可亲的老人。

生3:居里夫人是一个对工作精益求精、默默奉献的人。生4:居里夫人是一个坚韧不拔、对自己布满信心的人。

生5:居里夫人是一个有着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和巨大成就的人。

师:同学们感悟得很深刻!总之,居里夫人是一个令人敬仰地杰出女性,是人类伟大的科学巨人!哪一位同学想来读读第一自然段?(生读)

师:大家觉得这位同学的朗读,什么语气似乎弱了点儿? 生1:坚定、自信的语气。

“玛丽•居里”:我的同位吧。(班长的同位上台)

师:首先感谢您来到我们班,接受我们的专访。我和我的学生们就您的文章《我的信念》,请教您几个问题可以吗?(“玛丽•居里”:可以)谢谢!请问您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

“玛丽•居里”:我认为做事情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要对自己有信心。因为不管成功与否,只要你经历了、努力了你就问心无愧。

生1:为什么您把孤独的求学岁月也当成了美好快乐的记忆? “玛丽•居里”:因为我和我的丈夫在一起工作非常开心,并且在那里发现了镭。生2:请问您在丈夫去世以后,为什么还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 “玛丽•居里”:(一时无语,答不出)师:(对居里)可以和你的助手商量商量。(众笑。两人小声商量,仍答不出)师:(对提问生)看来居里不想马上回答你的问题。(众笑)师:(对居里)请您的助手往返答可以吗? “玛丽•居里”:(放松似的)当然可以。“助手”:因为居里夫人在丈夫的影响下,改变了自己的性格。她变得温和沉静,就像蚕执著地结它的茧子一样,而且胸怀宽广,不再过分敏感和懊恼。

师:您觉得这有你们所从事的事业本身的原因吗? “助手”:当然。因为居里说过,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居里对科学的迷醉,就似乎小孩儿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科学本身的魅力,应当是她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掌声)

师:居里的助手也不简单!

生3:您说过,人类需要梦想家。请问,您说的“梦想家”是什么样的人? “玛丽•居里”: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的人。生3:您是这样的人吗? “玛丽•居里”:我觉得是吧。因为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确实抛弃了一大笔财富。生4:请问您如何看待金钱和权力?(师纠正“权”的读音:quán)

/ 10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玛丽•居里”:我认为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买不来我们的成功。成功是靠辛勤的努力得来的。权力也一样。

师:我听说过关于您的两个故事,(屏显:1.镭的发现,引起科学乃至哲学的巨大变革,为人类探索原子世界的奥秘打开了大门。过后不久,人们又发现镭在医学方面的价值,给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这使本来已经非常昂贵的镭,变得更加珍贵。有人劝说居里夫妇说:“您假如去申请专利,定会成为百万富翁!”

“不,镭是一种元素,它应属于全世界!”居里夫妇毫不犹豫地回答。2.1920年5月,一位美国女记者在访问居里夫人时问道:“假如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任你挑选,你最愿意得到什么?”“我很想有一克纯镭来作研究。但它的价格太高,我实在买不起。”居里夫人答道。

“您不是把价值百万法郎的镭,送给了巴黎大学实验室吗?”女记者不解地问。“不,那不是我的,那是属于实验室的。”)我请两个同学读一下。(生读)师:(激动地)“不,镭是一种元素,它应属于全世界!”“不,那不是我的,那是属于实验室的。”(对“居里”)这是真的吗?

“玛丽•居里”:是真的。师:您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玛丽•居里”:我只有一个信念:科学属于人类,我只是发现了自然界中本已经存在的一种元素,理应将它贡献给人民,而不管它能给我带来多么巨大的财富!(掌声)再说,我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这样可以有更多的科学家来研究它。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玛丽•居里,发现了镭元素后,你会怎样做?我希望听到真实的想法,请同学们实话实说!

生1:我想申请专利。(众笑)师:为什么?

生1:可以„„成为„„百万富翁。(众大笑)

师:我觉得你首先是一个有法律意识的同学!这叫自我保护嘛!保护知识产权嘛!另外我觉得你还是一个很老实和讲求实惠的同学!(众笑)还有谁说?有不同意见吗?(无人)老师想找一个女同学来说。课代表呢?

课代表:我也申请专利。这样可以用得来的钱建一个现代化的实验室,让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我的科学研究。

师:你非常聪明!生2:我也想申请专利。一方面可以促进科学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自己得到报酬。(众笑)

师:两全其美嘛!(众笑)那么同学们是如何看待居里夫人放弃了申请专利呢?是不是觉得她很傻?

生1:她是人类需要的梦想家,她想追求平静简单的生活。生2:我觉得她根本没有闲暇,更没有爱好去做这件事。

师:是的!这正是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正是她闪光的人格才造就了她闪光的成就!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中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屏显)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更要完善自己的人格!下面请同学们以“居里夫人,我想对您说„„”(屏显)为开头,说说自己得到了哪些人生启迪?

生1:居里夫人,我想对您说,您坚韧不拔和献身科学的精神感动了我,我会好好向您学习,争取为祖国的繁荣和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

师:你少有大志,真了不起!我认定你会成为第二个玛丽•居里!(众笑)

/ 10 育星教育网 http://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生2:居里夫人,我想对您说,您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深深感染了我们。我们一定会向您学习,成为一个向您一样的科学家!(众笑)

师:除了决心之外,还有什么?

生3:居里夫人,我想对您说,从您身上我知道了任何成功都来之不易,它需要艰辛的努力和执著的探求。我们再也不会坐等成功的到来,而要离别浮躁、主动付出、向困难宣战,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掌声)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玛丽•居里,您想对我的学生们说点什么呢? “玛丽•居里”:我想说,知识改变未来,性格决定命运。我希望同学们刻苦学习知识,锻造完美性格,奔向美好灿烂的未来!——期待着下次再见面!(掌声)

师:谢谢两位科学家出色的演讲!谢谢!(掌声)这节课我们通过“读、议、谈”,真正理解了这位伟大的女性,科学的巨人(屏显:居里夫人像)探求到了她成功的奥秘在于她崇高的人格之美(板书)。爱因斯坦就曾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屏显)

由于长期遭受放射性元素的辐射,居里夫人患了严重的贫血症,骨髓也出现了很严重的症状。1934年7月4日,布满艰辛与荣誉的居里夫人,满载着对事业的眷恋与世长辞!但是她对人类的贡献永不泯灭!她的人格魅力永放光芒!

诺贝尔奖是世界科学巅峰上的桂冠,许多科学家对此梦寐以求,而居里夫人却两次摘取,她的女儿也曾一次获得。可令人遗憾的是,至今我们中国本土还没有一人能获此殊荣!(停顿)这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就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齐鲁大地钟灵神秀,我们孔孟之乡,更是人才辈出!我深信几十年甚至十几年后,科学史上定会写下大家闪光的名字!同学们有没有这个信心?(生:有!)好,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吧!老师期待着你们的成功!(下课!)

《我的母亲》教学实录 篇3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老师来给大家上课,带了一样东西。(一副扑克牌)带了这东西不给大家露一手,说不过去的,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想不想看?

生:想!

(师洗牌,三遍,随机叫一位学生抽一张牌,要求:不能给老师看到,让下面的同学与老师记住抽出的这张牌。然后把这一张牌放入整副牌之中,请学生洗牌)

师:老师现在要从这副洗过几次的牌中找出刚才你们看到的这张牌,好,如果老师表演成功,请给老师十秒钟的掌声,好不好?

生:好。

师:(学刘谦状):现在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三秒之内,准确快速找出刚才的牌,亮出)

(全场惊呆,掌声十秒,气氛热烈)

师:这是一副具有魔力的扑克牌,老师当礼物送给大家了,牌只有一副,怎么分?

生:一人一张好了。

师:这主意不错,人人有份。好,一人一张。(随机分发扑克牌,每人一张)

师:你们班几个人啊?

生:我们班有四十一人。

师:如果这副扑克牌一人一张,还剩多少张?

生:二十五张。

师:不会吧?

生:一十八张。

生:还剩十三张。

师:哈哈,你真聪明,了不起。加减法做得很顺畅了。那你认为,多下来的十三张牌怎么办?

生:分给听课的老师。

(给部分听课老师随机分发扑克牌)

师:自己记住拿到的牌,然后正面朝下,放在桌子左上角。老师叫不来你的名字,为了我们互相交流,你刚才发到的牌,就是你名字的代号。比如,你拿到的是红桃三,那么你的名字暂时就称为红桃三,明白了吗?

师:好,老师点名一下,(速度由慢到快)方块五,红桃八,黑桃老K,大王,草花六。

(学生依次站起喊“到”)

师:真不错。(草花六老师也站了起来,众人笑)

[点评]

刘谦的魔术大家都还记忆犹新,教师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课前谈话,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做了铺垫。魔术识牌,现场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还有一种所展现出的自信与朝气让他的课尽显活跃与明快,让大家顿时如春风拂面般地轻松、愉悦,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变得轻松又活泼。

扑克牌的作用并不只是让大家开心一下,吸引一下注意力而已。用扑克牌组织教学,并且让听课教师也参与到共同的学习中来,既轻松活跃了氛围,又让学生有了一个学习的榜样,而且在后面的教学中整堂穿插扑克,时而用它做鼓励,时而用它做教具。真是一牌在手,得心应手,有如神助,用得活,用得巧,用得有创意。

二、认识学生

师:红桃A,你的真名叫什么?

生:我叫王尘凡。

师:你父母为什么帮你取这个名字啊?

生:虽然我名字的第二个字“尘”是灰尘的“尘”字,但是我觉得我爸爸给我起的这个名字意义很深刻,他不希望我非常伟大,只要像一粒小小的尘埃一样平平凡凡就行,在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作出一点点小小的贡献。(现场老师和学生掌声)

师:同学们和老师们为你鼓掌!我也要为你鼓掌j真的,平安就是福。希望你平平凡凡、平平安安过一辈子好吗?

生:好的!

师:小鬼是谁?你父母帮你起的是什么名字啊?

生:(众生,笑)我的名字叫赵胜男。我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只可以生一胎,他们很想生个男孩,可惜生了我这个女孩,希望我以后能胜过男孩。

师生男,生女一个样嘛,呵。你现在就是一人之下,众人之上啊,副司令官啦。

师:方块七,你父母给你起的是什么名字啊?

生:我叫黄俊儿,俊是代表很有才华的女子,儿就是我自己,合起来就是我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子。我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家长在我身上寄予的期望。(师生掌声)

师:你太有才了,看大家都佩服你啊!

师:黑桃A,你父母帮你起了什么名字啊?有什么理由吗?

生:我叫许多。我的名字是一个词语,许是我的姓,多是我的名,很好玩吧!我父母希望我现在学的知识多,希望我以后赚钱多!

师:哇!你这个名字是爸爸取的,还是妈妈取的?

生:是我爸爸取的!

师:你老爸太牛了,向你老爸学习!

师:有没有不喜欢自己名字的同学?

(生不语,没有学生举手)

师: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名字,我的名字叫赵宇荣(板书:赵宇荣)。老师的名字是我爷爷帮我取的,他希望他的孙子长大后能去征服宇宙,并把它当成光荣的事,爷爷对我的期望太高了,我根本就没有能力完成。我感觉愧对爷爷的期望。我们班里有没有用同学的名字取外号的啊,今天在这儿提出你的抗议,以后就不会再有人叫你外号了。

生:我不喜欢自己的名字,我叫吴江聪,他们都叫我洋葱,葱头,很恶心啊。(众人大笑)

师:你是哪个聪?你是聪明的聪啊,我看你就很聪明!

生:我也不喜欢自己的名字,我叫刘芹,他们都管我叫芹菜。我不是芹菜!

师:看样子,有些同学的水平比较高啊,能用谐音来给同学取外号,这是很不文明的行为,希望以后不再喊同学的外号了。

师:可以理解。我相信不喜欢自己名字的肯定不止你一个。(转身问大家)是这样么?(部分同学频频点头)

是啊,我们的名字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上辈给我们起的,有没有征求我们的意见啊?

生:没有!

师:对呀!自己的名字自己耍用一生,用一生的东西,竟然自己做不了主,你感觉遗憾不遗憾啊?

生:(拖着长音)遗憾!

师:真的遗憾吗?

生:真的!

师:想不想弥补这个遗憾?

生:想!(满脸兴奋,声音很响亮)

师:声音真响亮!(神秘地)好的,这节课老师就给你们一个特殊的权利——给自己起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名字,这个名字当网名用。

[点评]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教学似顺水推舟,似行云流水,问题引领启发思维,学生讲得有声有色。以自己的名字为例,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很容易走进学生心里,让学生娓娓道来。而教师只唯真,并为学生敢说真话、勇说真话创造了氛围。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幽默的语言,随意,轻松,朋友交谈似的态度,巧妙地以“取网名”这个切入点,很快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了他们表达的热情。拉家常式的聊天使学生渐入佳境,再加之激励性的语言更是有效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为自己名字做主的欲望,顺势奔向这节课主题。

三、取网名

今天,我们就来为自己的网名做一次主(板书:我的网名我做主)。

师:什么是网名?

生:网名就是QQ的称呼。

生:网名就是论坛里的名字。

生:网名就是上网用的名字。

师:网名,就是我们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区别于人家的名字、代号。

师:我的网名,我做主,你认为,你最感觉舒服的字眼是什么?

生:网名,我的真名我不是太喜欢,如果我来取个网名一定会很精彩。

生:做主。我觉得,这个词很带劲,读了很爽,有一种当家做主的感觉。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两遍,把带劲,爽,当家做主的感觉读出来。

(生齐读,读出了当家做主的豪劲,情绪高涨)

师:看看老师多年上网收集的一些网名。(出示收集的网名投影,学生看半分钟,投影效果很清晰)

师:哪个网名你认为最有意思?哪个网名你认为最不好?为什么?

生:欠抽,这个网名不好,我认为,好像没有人欠抽啊,想挨抽,感觉很不好啊。

生:快乐逍遥,这个网名我比较喜欢。快乐,逍遥的生活总是喜欢的。

生:麻包,是骂人的,这种骂人的网名我认为不是太好。

生:善意谎言也是谎言,再怎么有善意也是不能说谎的,这个名字不好。

师:也许谎言是不对的,生活中有时也可能确实需要一些善意的谎言,经历过可能就会感受更深。

生:爱玩游戏的我,这个网名我比较喜欢。

师:看样子,你也是比较喜欢上网玩游戏吧!你一讲我就知道了。

生:泰森,这个网名,我有点喜欢,有点不喜欢。泰森打拳击很厉害,很勇敢,经常拿冠军,很喜欢他这一点。但是他在拳击比赛的过程中打不过人家,就咬别人的耳朵,我不喜欢。

师: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你能一分为二看一个人,不简单啊!

生:木木,我认为不好。木木就是木头,木头给我的感觉是很呆板、傻瓜一样。

师:你这样的理解有你的道理,老师很尊重你的理解。

师:那你认为取网名有什么要求呢?

(学生思考片刻,纷纷深思)

投影展示:

小学生取网名的要求:

1、积极、健康、有个性。

2、吸引眼球、通俗易记。

3、含义生动、用字灵动。

(学生自读,给与时间思考,深思)

师:要求取你自己喜欢的网名,把你的含义,要求,或者理想,志向取到名字中去,最好能做到有两个理由、含义,写在扑克正面(注意扑克上写你取的网名就行),写好后,正面朝下,不让别人看。时间两分钟。

(学生思考并书写,教师巡视,时而低头与个别学生交流,时间到后,收牌)

[点评]

极富创意选取作文材料。网名,太让人难以注意了,我们上网天天见到,像自己的名字,很少有人去注意名字的含义,选取如此生活的材料,真是教学有心人,教学资源无处不在。选择的内容虽然平常,却不得不让人感觉其创意无限,既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取网名的要求三点,只是给了学生一个感悟,教师没有过多去分析与讲解。在找喜欢与不喜欢的网名,并要求讲出喜欢与不喜欢的理由,这其实已经在要求学生进行口头作文了,此时学生习作的“势”已抬到一个高度了,学生也已经自然而然地感悟了取网名的要求,出现要求,看似没有多少作用,实则给了学生一种强化,达到一种更深的感悟。

四、说网名

师:你现在最想知道会场中谁的网名?

生:我最想知道老师您的网名是什么,因为你叫我们写网名,我相信你的网名一定很有意思。

师:(板书:义乌佬)我的网名叫义乌佬,你认为我当时取这个名字是怎么样想的?

生:您一定是义乌人,所以取义乌佬。

生:您一定很热爱自己的家乡义乌,并且对义乌很有感情。

生:老师,您为自己是义乌人而感到很骄傲,很自豪,因为义乌人很勤劳,很努力。所以您取网名义乌佬。

师:呵呵,我是绝对正宗、土生土长的义乌人。我爱义乌,义乌是我家。我以自己是一名义乌人而自豪。

师:你现在还想知道会场中谁的网名?

生:我想知道,那位老师的网名。(指着前面就坐听课的一位老师)

师:(对前面听课老师讲)哈哈,这位同学,想知道你这位老师的网名,您能满足他一下吗?

听课老师:我的网名叫雅姿。雅是高雅的雅,姿是姿势的姿。

师:那您取这个网名有什么含义吗?

听课老师:(稍沉思)我是一名老师,我所追求的生活是一种简单、清爽、雅致的。在生活中,姿态要高,摆正自己的位置,一切先人后己,我相信自己认真去做某件事了,就问心无愧,付出是一种快乐,付出是一种生活态度,只要付出必有收获。(师生掌声雷动)

师:这位老师说得多好啊,付出是一种生活态度,付出是一种快乐,让我们一起共勉吧。

[点评]

极富义乌人的精明与创意。“义乌佬”的介绍,“义乌佬”网名的运用,用得极具匠心富有创意,极大刺激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又在课堂中无痕地展示了自己,推销了自己,在这样的场合,这样严肃的氛围,这么多学生老师面前,就这样让他大张旗鼓免费做了广告。听课教师的参与互动,而且参与得很好,讲得不错,这时课堂氛围更融洽了,师生之间更没有距离了。一切都是那么无意,生成却是如此精彩。

师:红桃六,你刚才取的网名是什么?

生:我的网名是“快乐精灵”。

师:有什么含义吗?

生:我希望自己快乐一点,自由一点,像精灵一样生活。

师:现在不快乐吗?老师也希望你能更快乐,更自由一点。

师:方块Q,你的网名是什么?

生:钢铁战士。

(这位学生比较胖,高大,众生笑了,后面老师也乐了)

师:谁帮他来说说钢铁战士的含义?

生:我认为,他很强壮,很魁梧,我相信一切困难都压不倒他,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他肯定像钢铁战士一样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师:黑桃九,你的网名是?

生:自由飞翔。我希望自己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的快乐地在蓝天上飞翔。

师:呵,老师感觉,我们班很多同学不够快乐,能把自己的心声在网名中表达出来,是一种积极面对的表现。老师希望大家快快乐乐,开开心心。

师:红桃十,你叫什么网名?

生:我叫吴山。

师:讲网名,不是讲你的真名!

生:吴山就是我的网名,吴原来就是我的姓,山是我所希望的,山代表的是一种强大,勇敢,正直,无畏的精神,我希望我是一座山,一座高山,是任何困难都是压不垮的高山。

师:你肯定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勇敢的人。

师:方块九,你呢?

生我的网名是微笑。

师:这名字很好,为什么取名微笑啊?

生:因为微笑很重要,生活需要微笑,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回味无穷;微笑是一缕温暖的阳光,充满温馨:微笑是一弯静静的小溪,优雅宁静: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师:说得太好了,太有诗意了,让我们生活在微笑之中,让微笑陪伴着我们的生活吧。

师:黑桃十,你说说你的网名?

生:我的网名是科比。

(学生高大,比较胖,看上去有力)

师:那你一定很喜欢篮球了?

生:是的,我很喜欢篮球,我也经常看NBA篮球赛,科比的技术很好,

投篮很准,经常能反败为胜,他是篮球巨星,篮球天才,我很佩服他,我要向他学习。

师:看!中国的科比,就要诞生了!

[点评]

这是习作预热的环节。学生说得充分,思得自主。所以课堂上很少有卡壳的地方,学生还是很愿意很自然地吐露着自己的心声。在这样的课堂里靠的是教师扎实的文化功底和敏捷的教学机智。在这一环节中,我们感受到了上课教师的大气。他只设定了几个大的问题和教学流程,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早就能运筹帷幄,课堂上就得心应手了。如果没有良好的教学机智,随机能力,一旦课堂中出现教师事先没有预设到或与教师的预设完全相左的情况,教师就会手忙脚乱。学生不一样,名字不一样,思路更不一样,每人有每人的思考,每人有每人的精彩,让学生的精彩成就教师的精彩。教师从他的教学机智出发,一步一步引领学生激发了写作的欲望,作文指导成了船儿过水无痕迹。这种顺水推舟式的教学,让听者感觉很轻松与愉悦。

五、猜网名

师:老师现在不叫大家说自己的网名了,我报出牌中的网名,你来猜,他是班里的哪一位?冰雪聪明!

(众生东张西望,交头接耳,低声细语,使劲猜)

生:我想是张丽,因为这网名是女的才会取的,她很聪明啊,人也长得漂亮,如果她用上这个网名,真是名正言顺啊!

师:请问张丽同学,你的网名是不是冰雪聪明啊?

(生摇头,表示不是)

生:我认为是杨霞,因为她是女的,人也很聪明,也很漂亮,个子也比较高,而且她的皮肤像雪一样白,冰雪聪明形容她是太恰当不过了。

师:请问杨霞同学,你是不是冰雪聪明?

(生脸红,不好意思,表示默认)

师:好一个名副其实的冰雪聪明的女孩子。

师:雄霸天下。

(生又是一阵交头接耳,低声细语)

生:我感觉,他肯定是男的,他很有抱负,理想很大,可能也比较霸道吧,我猜不出来。

师:那可能就是你了,哈。是不是啊?(还真有点像)

生:我认为,是叶杭顺。他很有力气,人又长得牛高马大的,我们都有点怕他,他对我们总是霸气十足。肯定是他。

师:请问叶杭顺同学,雄霸天下,是不是你啊?

生:不是我。

生:骗人的。(坐在位子上抢答了)

师:请真正的雄霸天下站起来。是黑桃A。

(学生站了起来,大出学生的意料,此生个子比较小,人也比较瘦弱)

师: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相差远了吧!

[点评]

“让作文变得好玩一些,玩中乐,玩中做,玩中学,玩中写。作文更像小伙伴间说悄悄话,自由地表达天生的真情实感。”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表达自我,真实地流露,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的同伴的特点,猜得很有趣,猜得很好玩,猜得很有水平,猜得有思想。也慢慢从中领会、感悟了习作方法。

六、欣赏下水文并习作

我们在这节课中,给自己取了网名,很多的同学也讲了自己网名的含义,老师也写了个网名的含义,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投影:义乌佬。

呵呵,我是绝对正宗、土生土长的义乌人。我爱义乌,义乌是我家。义乌人民是勤劳的,淳朴的,热情的,热忱的,坚强的,聪明的,团结的,奋发的,积极的。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兼容的“义乌精神”让今天的义乌人能够敢为天下先,为人所不为,走出了一条义乌特色的发展道路。我希望自己也能走出一条有“义乌佬”特色的教学之路。

(自由欣赏下水文,学生认真阅读欣赏)

学生习作,时间6分钟,教师巡视。

[点评]

极富创意的写作内容。写什么,决定怎么写,再决定怎么教。写网名的含义,重点突出,从名字的含义,铺垫了,再到取网名,这就是作文题目指导,不露痕迹。在取网名的两分钟时间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对作文内容进行了思考,再讲自己为什么要取这个网名,这时的作用就是口头作文了,再到猜网名,就是让学生明白,关注同伴,共同提高。到最后的写,就是水到渠成了。创意与灵动的下水文。义乌佬的文字自有其章法,义乌佬的网名下水文,真实,灵动,结合自己,以义乌人,义乌精神自勉,见证了其求真的精神与灵动的语言。使用下水文,不讲方法,只讲内容,以情感人,达到了激发学生写的欲望。

极富创意的作文指导。方法藏而不露,写法以感悟为主,学生是很明了,一写就有东西。内容远比方法重要。只是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开关而已,看似平常,却蕴含着丰富前卫的作文教学思想。

七、修改交流习作

师:大家基本完成习作了,请把笔、纸放下。写好的作文,要不要修改?

生:要!

师:怎么来修改自己的作文呢?老师教你三招。第一招是:请你大声认真地朗读自己写的作文,注意,是大声读,放开声音读。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学生有的拿起了笔进行修改)

师:一请问,这位同学,你刚才改了什么?

生:我改了两个错别字。

师:能改出一个错别字,老师就要表扬你!

师:你刚才改了什么?

生:我读了后,有一个地方感觉不通顺,加了三个字。

师:非常好。能把不通顺的地方都改出来,了不起!

师:要不要教第二招?第二招是一请你再大声认真地朗读自己的作文。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学生拿起了笔进行修改)

师:要不要教第三招?第三招是一

生:大声认真地朗读自己写的作文。(学生都说出来了)

师:我们读了三次,也修改了三次,下面我们来向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作文?谁先来?

(学生,你望我,我望你,不敢举手)

师:(拿起桌子上的扑克牌)这是一副具有神奇魔力的扑克牌,刚才大家在上面写了自己的网名,这牌更是具有了作文的魔力,谁第一个,举手交流,老师就把它送给他。

(马上有四五位学生举手,想发言)

师:哈,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啊!(全场笑了)

(三位学生认真又大声地朗读了自己的习作,文采都很不错,学生习作略)

1、诗韵水转

诗韵第一层含义是我希望自己的生活像诗歌一般压韵,像梦一样美的生活,我也常常做这样的美梦,第二层含义是诗韵时运也,水转,谁转也!激励自己能把梦中的生活尽量多些在现实中实现,我喜欢水,呵呵,其实,水,平常时候很温柔,遇到严寒似的困难后变成坚强的冰块,遇到一些热火般无奈事情,能够成为水蒸气,飘逸而去

2、木木

有的人会认为这是一个很俗的名字,甚至感觉呆板的意味。

其实“木”,可为“树”也。其扎根于地底,风霜雪雨,依旧岿然不动,吸吮日月之精华。其又有涵养水分和造氧之功能,对空气湿度的调节亦有其功。成才之后又可为家具、雕刻等所用,此朴实无华、无私奉献之精神怎能不为人所敬佩?“木木”乃为双木合抱,一木固然能力有限。可双木合抱岂不成“林”,其功效便可大增,其团结一致的精神便是我所推崇的。

[点评]

《我的母亲》教学实录 篇4

师:听你们老师介绍, 咱们班同学的字写得特别漂亮。告诉我, 谁写得最好? (让被推荐的两个学生到黑板前板书, 要求其他学生注意观察书写之笔顺与字的结构。)

师: (对一位学生说) 请你写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的名字———“母亲”。 (学生板书:母亲)

师: (对另一位学生说) 请你写人与人之间交往时最需要的手段———“鼓励”。 (学生板书:鼓励)

(老师对学生的书写进行即时点评)

(指名读“母亲”和“鼓励”)

【陈宝铝:自然、朴素、实在。这样导入可谓一举三得:一为揭示课题服务, 二为全文的学习定下感情基调, 三强调写字的重要。】

师: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来自于母亲, 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她生我们、养我们, 把一切都献给了我们。所以有人说, “母亲的怀抱是最温暖的。”“母亲给予我们一切。”……

学着老师说的, 也说一两句诗意的、深情的赞颂母亲的话。

生1:母亲十分伟大。

师:可以。

生2:母亲十分无私。

师:没错。

生3:我用一首诗来赞颂母亲:“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师:《游子吟》, 真好!

生4:“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师:把母亲喻作春蚕, 感人!母亲生育我们, 养育我们, 她给予我们的爱是不求任何回报的。

母亲, 伟大在哪儿呢?举一个例子: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 汶川发生大地震。顷刻间, 山崩地裂, 房倒桥塌。人们赶紧抢救埋在废墟下的人。当消防队员掀开一块水泥板时, 发现下面竟躺着两个人:年轻的母亲怀抱着两岁左右的孩子。母亲死了, 孩子还活着。这位母亲把生的权利让给了孩子。后来, 在母亲的手机里发现这样一条短信:孩子, 你活着的话, 别忘了母亲。

你们也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没有任何反应)

师: (见学生没有反应) 我再举一个例子:

一个孩子的肝脏出了问题。医生说只有做肝脏移植手术, 孩子才能存活。但是, 找不到合适的肝脏可换, 唯有母亲的肝脏能与之匹配。遗憾的是, 母亲的肝脏是脂肪肝, 没有使用价值。医生说:“你每天跑步, 等肝脏消肿了, 也许能用上。”这位母亲就天天跑步, 半年里跑坏了6双鞋, 肝消肿了。最后, 母亲的部分肝脏移植给了孩子, 孩子得救了。

母亲赋予孩子的爱, 就是这样高尚、无私和伟大。

谁接着说?你所了解到的有关“母爱”的事例。

生1:有一位母亲为了给上清华大学的儿子筹集生活费, 自己去捡垃圾。

生2:有一个孩子身上长了过敏性黑痣, 几乎全身都黑了。母亲为了拯救孩子, 把自己肚子上的皮移植给孩子。

生3:一位母亲为了提供在国外读书女儿的生活费用, 奔走了四个国家打工筹款, 可是她不通任何一国的语言。

【于永正:贾老师的课总是充满着智慧。看似不经意的板书, 看似不经意的话语, 却已触及到了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母亲。大智慧是藏在不经意间的。小智慧, 却大都是外露的, 是张扬的。】

(学生一齐读黑板上写着的“母亲”“鼓励”两个词)

(师在“母亲”“鼓励”之间加上“的”字。指名读课题“母亲的鼓励”。)

【于永正:由“说母亲”到课题的形成, 衔接得多么巧妙而又多么自然!大智慧是体现在自然中的, 是悄然无声的。】

【陈宝铝:怎样调动学生的情感?贾老师用生活中真实感人的两个例子, 来引导启发学生说出类似的事例。虽然学生的发言不很精彩, 但显然已经被贾老师讲的故事所感染。当学生带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走进文本, 理解感悟的难度自然就会降低, 这就避免了许多毫无用处的“繁琐分析”。】

二、点拨指导扎实训练

(教师指着课前板书的三行生字和新词, 让学生反复朗读。着重指导“捺”的读音。)

羡慕 黯淡 甜蜜 按捺

好动 妈妈

破天荒 两鬓斑白 悲喜交集

师:“好动”的“好”怎么读?怎么讲?

生:读第四声。“好”是喜欢的意思。好动, 就是收不住心, 喜欢动。

师:我喜欢看书———

生:我好看书。

师:这孩子喜欢逞能———

生:这孩子好逞能。

师:爸爸好运动———

生:爸爸喜欢运动。

(指导读“妈妈”。先跟着老师读, 再一齐读。)

师:“妈妈”跟“母亲”指的是同一个人。它们间有区别吗?

生:“妈妈”是口头上喊的, “母亲”是书面上用的。

师:对, “母亲”属书面用语, “妈妈”属口头用语。打开书, 看看“妈妈”这一词儿都用在哪些句子里?“母亲”又都出现在哪些地方?

生:“妈妈”都出现在人物的语言里;“母亲”都出现在作者陈述的句子中间。

师:说得比我还清楚。

【于永正:我们都没注意的, 贾老师注意了;我们都知道要了解学生, 但贾老师真正了解了, 而且在教学中体现出来了。“母亲”和“妈妈”还要讲吗?要讲;不讲, 连个别老师都不知道, 何况学生!大智慧是体现在不被人注意的细节里。】

师:“破天荒”什么意思?

生:打破了之前的惯例。

师:正确。意思是“从来都没发生过的, 如今奇迹般地发生了”。北方人喜欢这么说, 咱们南方人不这么用的。

师:“两鬓斑白”呢?

生:是指人的“这里” (学生指着自己脑袋的两侧) 变成白色了。

师:“鬓”指耳朵前面的部位。“斑白”就是有的头发白了, 有的头发还是黑的。

师:“悲喜交集”什么意思?

生1:悲伤和欢喜交织在一起, 形成一种复杂的感情。

生2:当时的情景应该是她既十分悲伤, 又很开心, 两种感情结合在一起。

师:简单地说, 就是“既高兴又悲伤”。

(学生再次齐读生字和新词)

【于永正:在公开课上, 像贾老师这样讲解词语的, 几乎没有了。有人对此不屑一顾, 认为用得着这么费神费心地教吗?大可不必。或者认为, 还讲这些东西?有点“小儿科”, 显示不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大家风范———大谬也!我们是教小学语文的, 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家常”。能“家常”者, 就是大智慧!】

【陈宝铝:这样扎实的教学, 凸显了教师对语文基本功的重视。这样做, 也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自学, 减少教师对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

三、直奔结尾激情诵读

师:字、词会读了, 文章会读吗?请一位同学朗读文章最后一节。

生:“高中毕业了……” (生读得拿腔拿调的, 极不自然。)

师:不要这么读, 要这样读:高中毕业了…… (教师读得清晰、自然。)

(学生继续读)

师:读得真好, 就是要这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我学着这位同学, 朗读最后几句话, 看能不能读得像她一样好。

(师有感情地朗读:“突然, 儿子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滴落在手中的信封上……”读后, 学生鼓掌。)

【于永正:贾老师不说“范读”, 而是说“我学着这位同学”朗读, 其中有多少内涵!这又是一个不经意的大智慧!】

师:接着, 我们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这几句话。

生1:突然, 儿子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 边哭边说:妈妈……

师:要大声地喊“妈妈”, “妈———妈!” (师示范读)

(生1继续读)

生2:突然, 儿子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

师:读得好极了, 就是应该这样读!

生2:突然, 儿子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 边哭边说:“妈妈, 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但是, 从小到大, 你总是不断地鼓励我, 你的鼓励成了我学习的动力。”听了这话……

师:大家注意了没有?她朗读陈述过程的句子时, 运用的是一种语气、一种语调、一种语速。然而, 朗读不同人物的语言的时候, 语气、语调、语速都变了, 变成另一种语气, 另一种语调, 另一种语速。请你再读“边哭边说:‘妈妈, 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生2再读)

师:最后一句话读得太有味儿了, 请再接着读———大家一起欣赏。

生2:听了这话, 两鬓已经斑白的母亲悲喜交集……滴落在手中的信封上……

师:真好!看来, 要想读得比你好, 那是很困难的了。 (受表扬的学生得意地坐下)

生3:突然, 儿子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 边哭边说:妈妈, 我知道……

师:“妈妈”, 叫得不好听。“妈”是第一声, 后面的“妈”是轻声。

生3:妈妈———

师:再叫一次。

生3:妈妈———

【于永正:贾老师教学上的严谨很让我感动。一切都在细节里。细节之处见精神!】

生3:妈妈, 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再也按捺不住……

(生3继续读完剩余部分)

师:读得也相当好!

【于永正:一丝不苟, 严格要求, 这是贾老师一贯的教学作风。没有严谨, 离“学会”就会产生距离。】

【陈宝铝:直奔结尾, 以读代讲。这是本课在教学内容“取舍”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填表复述听记续写

(生齐读课题)

师:文章里, 一共写了几次“母亲对孩子的鼓励”?

生:三次。

师:分别是———

(生说, 略。)

师:说得很清楚。全文写了三次“母亲对孩子的鼓励”。

看看该怎么填这个表格。 (边说边指课前画好的表格)

(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内容填写表格)

师:请同学们按照表格提示的内容, 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说得时候可以看书。

生1:儿子上幼儿园了, 开家长会时, 老师对母亲说:“宝宝有好动症。”但是母亲回家后却对儿子说:“老师表扬你, 说你进步了。”

上小学时, 母亲去开家长会, 老师对她说:“你的孩子考试很差。”但是母亲回家却鼓励儿子说:“老师说你可以超过同桌。”

孩子上初中了, 母亲去开家长会, 老师说:“孩子考重点高中有危险。”但是母亲却鼓励儿子说:“你努力一下就可以考上重点高中。”

师:主要意思说了, 遗憾的是语句不连贯, 还把重要的话给漏了。最好把原话说出来, 按书上写的说。谁再来说一遍?

【于永正:实事求是的评价, 说真话的评价, 在课堂上已经很少见了。似乎一说“赏识”教育, 我们就不敢指出学生的问题了。又一大谬也!学生说错是正常的, 但是教师必须即时指出, 并告诉学生怎样说话才是正确的、才是规范的。这叫“真教”。】

生2:儿子上幼儿园了, 在家长会上, 老师对母亲说:“你的儿子特别好动, 在板凳上三分钟也坐不住。”母亲却鼓励儿子:“宝宝进步了, 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 现在能坐三分钟了。”

上小学了, 在家长会上, 老师对母亲说:“这次数学考试, 你儿子排在第40名, 要多关心一下。”母亲却鼓励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 只要能细心一些, 一定会超过你的同桌。”

孩子上了初中, 一次家长会上, 老师对母亲说:“按你儿子目前的成绩, 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母亲却鼓励儿子说:“班主任对你很满意, 只要你努力, 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于永正:填表是对课文内容的梳理。不但要“说”, 而且要“说得好”, 这是目的。一定要揣摩贾老师的这些教学细节。】

【陈宝铝:以“文章里写‘母亲对孩子的鼓励’写了几次”这一问题的提出,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简单!利用课后练习之一的表格, 让学生先用课文内容填充, 再用自己的话进行叙述, 从而将课文里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有效!】

师:相当不错!把课文的主要意思说了。看表格———幼儿园、小学、初中……后来, 他不是考上清华大学了吗? (在表格空白处板书:高中) 高中家长会的情况, 作者没有写。这是怎么一回事?是作者无意疏漏, 还是故意留白?我们不得而知。没关系, 我们给课文来个“补白”!

【于永正:这就是贾老师的过人之处!他在一般人不加注意的地方发现了语言训练点。】

师:拿出笔, 听写几句话。只有听清楚, 才有可能正确地记录下来———我只读一遍。

“快高中毕业了。家长会上, 老师很忙, 见了这位孩子的母亲说:‘啊!你来了?你孩子进步不小, 他考上一般的大学不成问题。不过, 想考上清华、北大这样一流的大学, 我看, 希望有点渺茫。’”

(生听写句子, 师检查学生听记的情况。)

【陈宝铝:听记, 是学会做读书笔记的关键一环。】

师:请同学们接着写, 家长会结束以后, 母亲在哪里见着了孩子?母亲是怎么鼓励孩子的?

(学生动笔书写, 老师来回巡视, 见大部分学生写完了, 便请两位上台介绍。)

生1:快高中毕业了, 在一次家长会上, 老师很忙, 见了这位母亲, 热情地说:“啊!您来了?您儿子进步不小, 考上一般大学没有问题, 但是, 进入名校的概率很低。”母亲回家对孩子说:“你进入一般大学可以录取, 再加把劲就可以进入清华或北大了。”

师:语句不够顺畅, 还改变了原来的意思。请修改一下, 争取写得更好。

生2:快要高中毕业了, 一次家长会上, 老师很忙, 老师见了这位母亲, 笑着打招呼:“啊!您来了?您儿子进步很大。我看, 他考上一般的大学一点都没有问题。不过, 想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重点大学, 可能性就不是很大。”家长会结束以后, 母亲在学校门口看见了孩子……

师:对了, 丰富自己的想象, 在学校门口母亲见到了儿子, 母子俩会怎么说?

生:母亲走上前去, 紧紧地抱住了儿子, 兴奋地说:“你的进步很大!老师表扬你了, 说你考上一般的大学不在话下, 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重点大学也应该不成问题!”

师:好!老师给你再加一句:“即使留洋出国, 考个哈佛大学什么的, 也有希望啊!”

【于永正:贾老师利用文章的空白处, 加了个“小练笔”。这个教学环节, 贴切自然, 顺理成章, 又一次展示了贾老师的智慧。】

【陈宝铝:这个环节是本课最大的亮点!教者匠心独运, 巧辟蹊径, 抓住课文的“空白”进行“小练笔”, 读与写无痕融合, 浑然一体, 堪称典范!】

五、联系自我以情激情

师:本课的学习任务基本完成了。幼儿园、小学、初中…… (边说边擦去黑板上的表格) 请大家读黑板上的词语。

(生齐读黑板上书写的生字、词。每读一行, 师即擦去一行;生齐读课题, 师擦去“的”字;生分别读“母亲”与“鼓励”, 师再次强调“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鼓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时重要的手段”。此时, 黑板上只留下“鼓励”两个大字。)

【于永正:边擦边说, 不就是对本课学习的一种复习吗?再者, 黑板干净了, 也为下一节上课的老师提供了方便。黑板干净了, 在下面听课的我, 心灵也得到了一次洗涤。】

师:你们得到过谁的“鼓励”?

生:老师、同学、爸爸……

师:得到鼓励就会进步, 才会提高。下面我要说的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

我也得到过别人的鼓励。

四年前的一次体检, 医生说:“你患的是癌症。”我听了, 犹如五雷轰顶, 一下子懵了, 精神彻底崩溃, 整天以泪洗面。但是, 将近四年过去了, 我还坚强地活着!还站在这儿给你们上课。为什么?

因为我不断得到众人的鼓励。试举三个别人鼓励我的例子:

第一, 医生热情鼓励我:“贾校长, 这病并不可怕。”他希望我做到三点:持乐观态度;按时服药;积极锻炼。他还鼓励我:“按目前情况看, 你再活五年、十年不成问题。”我从医生那里获得求生的希望……

第二, 来自孙子的鼓励。孙子上小学一年级, 他知道我患的病不轻, 哭着说:“爷爷!我没有钱买水果给你吃, 但是, 我每天能给你带来一份快乐。”

每天晚上八点, 他准时打电话给我, 向我报喜:“爷爷, 我今天帮助了一个同学, 老师表扬我了!”“爷爷, 我数学考了一百分, 老师夸我聪明!”听了他的话, 我高兴得很, 竟然忘记自己是个病人。

第三, “千课万人”的组织者张伯阳老师知道我患病以后, 特地从杭州赶到上海探望我。我对他说:“张老师, 谢谢你对我的关心。看来, 以后我不能去杭州上课了。”

张老师忙说:“别这么说, 我们杭州的小朋友全等着你去为他们上课呢!”听了张老师那番鼓励我的话, 我就一天天地坚持着!等待着到杭州为你们上课!

正因为有那么多人给予我热情的鼓励, 所以, 今天我还能在这儿和你们一起学习这一篇课文。这就是“鼓励”的力量!

师:你们有关于“鼓励”的故事吗?

生1:我的同学鼓励过我。在四年级时, 一次英语考试没考好, 我很伤心。我的知心朋友告诉我, 老师是可爱的, 会帮助你的。就这样, 我开始慢慢喜欢上英语了。

生2:有一次, 我画画始终画不好, 就很烦恼, 把笔折断不画了。这时, 爸爸鼓励我, 他说, 只要细心画, 再多去请教姐姐, 肯定会画得好的。

生3:我刚开始学习毛笔书法时, 连“一”字都写不好, 我想放弃了。书法老师对我说, 不要紧, 你一定能写好的。在老师的鼓励下, 到现在, 我已经坚持五年了。

师:好!你坚持再学五年, 我就坚持再活五年。

【于永正:听课老师为之动容。祝愿贾老师身体健康!全国的小学语文老师都需要贾老师!】

师: (指黑板上的“鼓励”) 这两个字的分量很重。一齐大声地读———“鼓励”。

得到别人鼓励的人, 一定是幸福的人;

懂得鼓励别人的人, 必然是高尚的人。

假如没有了“鼓励”, 我们这堂课的快乐, 也就暂告结束了。

(学生读毕“鼓励”, 贾老师随手将“鼓励”两个字擦去。黑板上干干净净, 一字不留。)

下课!

【于永正:当“鼓励”二字被擦去之后, 大课堂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不只是对贾老师的课的赞美, 更是对他的人格的赞美!大教无痕!】

【陈宝铝:亲身的经历, 动情的描述, 听课者都为之动容, 更何况置身于课堂里的学生。】

【总评】

于永正:

张庆老师经常对我说, 语文教学要“守常”。“常”就是“法”, 就是规律。古人对语文教学摸得很熟了, 就是识字、写字、读书、背诵、习作。不但摸得很熟, 而且出了很多大家。当代教育绝对出不了曹雪芹、鲁迅、叶圣陶……

贾老师就是语文教育的“守常”人。在短短的40分钟里, 听、说、读、写都有, 就是没有繁琐的内容分析!没有花架子, 却有效;没有煽情, 却有情!

当前, 大家都在讨论、思考:语文到底教什么?怎样教?贾老师的课作了明确的回答:教字、教词、教朗读、教表达 (口头和书面的) 。从学生角度上讲, 就是学字、学词、学朗读、学表达。贾老师是真正向“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了的一位实践者。崔峦先生假如听了贾老师这一节课, 一定会欣慰无比的。

陈宝铝:

贾老师的课, 简约, 但不简单;“平淡”, 恰不乏深刻。

他的课, 彰显了“用教材教”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体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许多本质规律, 也闪耀着语文教学的本色、折射出修订版课标之神采。

1. 突出重点, 摒弃繁琐。

贾老师这节课最突出的优点是摒弃了繁琐的、过度的分析。纵观全课的教学, 贾老师只是抛出一个问题:“文章中, ‘母亲对孩子的鼓励’一共写了几次?”让学生读书作答, 再利用课后表格让学生填写复述, 使学生整体把握了内容。之后, 教者引导学生直奔结尾, 但仍没有进行讲解, 而是以朗读为手段, 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从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 他们已经悄然理解了课文内容, 把握了内涵。

2. 巧用课例, 致力增值。

在课上, 贾老师充分运用课文这一例子, 引领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通过示范读、点评, 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填表复述听记续写”一环的教学, 是本课教学亮点。这个环节, 训练了学生的听记能力, 发展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同时, 促使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的“三次鼓励”, 加深对课文之理解。贾老师借助课文这一例子让学生得言、得意、得法、得智, 成功地实现了课例的增值!

3. 强调体验, 注重熏陶。

《母亲的鼓励》蕴含着真挚、强烈的情感。贾老师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熏陶。一方面, 他倾注真情, 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另一方面, 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所有这些, 都是为唤起学生对母亲爱的情感, 为理解课文作铺垫。

课堂上, 自始至终, 洋溢着浓浓的感激之情、敬佩之情、赞颂之情。学生在体会课文之情、融自己之意的过程中, 思想、品格、情感等都受到感染与熏陶。这必将给他们的成长带来深远影响。

《我的四季》教学实录 篇5

《我的四季》教学实录

师:先找几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一个很简单也很复杂的字,其他同学也要动手。生:(诧异)

师:每一组上来一位同学。生:(上黑板)

师:你认为自己身为物就写何字。生:(茫然)

师:不明白意思?通俗地讲你认为自己是什么东西就写什么字。生(笑)

师:连自己是什么都不知道?不会糊涂到这种地步吧?好好写。生:(都写了“人”字)

师:可见同学都活得明明白白,对自己很了解。生:(笑)

师:这几个“人”写得怎样? 生:(说法不一)

师:实事求是地说能写到这种程度已经不错了,因为“人”字只有简单的两笔,但很难写好。练过书法的同学知道,越简单的字越难写。我们先来简单地欣赏一首现代诗歌,请同学们抄下来。生:(抄)

“人”这个字

张志民

听书法家说: 楚门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设计之“体悟人生”《我的四季》

书道之深,着实莫测!历代的权贵们 为着装点门面

都喜欢弄点文墨附庸风雅,他们花一辈子功夫 把“功名利禄”几个字 练得龙飞凤舞,而那个最简单的“人”字,却大多是——

缺骨少肉,歪歪斜斜„„

1986年11月

师:抄好了吧?一齐朗诵一遍。生:(朗诵)

师:诗人说书法之道深不可测,以哪类人为例? 生:权贵们

师:有奶便是娘的达官贵人,这些人练书法下足了功夫,把吃他娘的奶的力气都用上了,效果怎样?

生:“功名利禄”几个字练得龙飞凤舞,但最简单的“人”字没有写好。

师:该写好的字写得像鬼画符,不该写好的却写得龙飞凤舞。这是人格错位,是变态。生:(笑)楚门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设计之“体悟人生”《我的四季》

师:诗人是借书法之道讲什么之道? 生:做人之道。

师:话不在多,经典就行。生:(笑)

师:借书法之道讲做人之道。对“功名利禄”也看淡一点,要一辈子的功夫用在“人”这个字上,把“人”字写得堂堂正正,有骨有肉。生:(点头)

师:其实每个活在世上的人都在做同一件事,就是用自己的言行书写“人”这个字,只不过有人把“人”字写得缺骨少肉、歪歪斜斜,而有的人把“人”字写得有骨有肉、堂堂正正。田老师相信在座的诸位都想把“人”写得漂漂亮亮,阎王一看到你的字就想请你做他的秘书。“人”这个字需要我们用自己的一生来书写,怎样把这个写漂亮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我们来看看中国现代作家张洁有什么好的建议。

生:(把书翻到《我的四季》)

师:问一个很傻的问题,张洁是人还是自然界? 生:当然是人。

师:我就纳闷,既然是人,为后何白纸黑字地写“我的四季,”吃错药啦?

生:文章的开头不是说“生命如四季”吗?所以“我的四季”就是“我的生命”“我的人生”。

生:作者是用四季来比喻人生或者说作者用四季来象征自己的人生,楚门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设计之“体悟人生”《我的四季》

借四季来谈自己的人生体验和人生阅历。师:你太厉害,我为你鼓掌。生:(也鼓掌)

师: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中国对四季的认识有个过程。商周之前,一年只分春秋两个季节,所以古代有不少历史书称为“春秋”,像《吕氏春秋》《 晏子春秋》《春秋公羊传》等等。后来又加上了“夏”“冬”两季,这样一年就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所以很重视四季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总结出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说法。春天耕种,夏天生长,秋来收获,冬天储藏。四季的这个特点和人的一生特别像,所以经常用四季比喻人生。生:(有所悟)生:(笑)

师:我们先来欣赏人生之春。哪位来朗诵“人生之春”? 生:(朗诵)

师:你很辛苦,但老师还要问一个问题?“人生之春”美不美?你也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回答。

生:这部分应该是写作者的少年时期吧,从内容来看作者的少年时期是灰色,所以我觉得她的春天不美。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虽然生命艰辛,命运不济,但作者决不放弃,以昂扬的斗志、不屈的精神与人生道路上的妖魔鬼怪打拼,读起来有一种阳刚之美。楚门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设计之“体悟人生”《我的四季》

生:(笑)

师:《圣经》里面有句话说:“上帝给以色列一块流着鲜奶和蜂蜜的土地。”老天爷给作者一块什么样的土地? 生:不毛之地。

师:寸草不生,人生沙漠。好象作者是后娘养的。众所周知,建国以后,我们的国家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这场浩劫应该从1957年的反右派运动开始,到1976年结束,将近20年的时间。作者是1937年出生的,1975年作者20岁,1976年作者39岁,她人生中的最黄金的时期是在大劫难中度过的,太残酷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对当时每一个正直、善良的中国人说是命运的沙漠,人生的死海,很多人无法承受选择非自然死亡,选择人工死亡。著名散文作家杨朔,文革时被中国作协的造反派列为重点批斗对象,他给毛主席写信,要求给自己一次机会与作协谈话,但遭到拒绝,他感到绝望,于是在1968年8月3日服安眠药而自杀。还有著名作家老舍,文革时遭到恶毒攻击和迫害,1966年8月23日被红卫兵押到北京文庙批斗,其间遭罚跪和毒打。老舍觉得“士可杀不可辱”,第二天晚上跳北京太平湖自杀。

师:面对人生的不毛之地她是怎样做的?

生: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

师:我们“拼却全身的力气”把这句话齐读一遍。生:(齐读)楚门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设计之“体悟人生”《我的四季》

师:句子不长,但运动量很大:咬、闷、拼、压。生:(笑)

师:哪里还有半点淑女风范,完全是西班牙斗牛士。生:(笑)

师:你们欣赏作者的这种非典型女子的做法吗?

生:我很欣赏,虽然动作很不淑女,但能体现作者对人生的负责的态度。

师:形象诚可贵,精神价更高。生:(笑)

师:虽然生命艰辛、命运不济、命途多舛,但要竭尽全力扼住人生的咽喉,拼出美丽人生。

生:(记)虽然生命艰辛、命运不济、命途多舛,但要竭尽全力扼住人生的咽喉,拼出美丽人生。

师:作者为什么要做出这种非典型女子的举动呢?

生:因为她懂得在给予命运的同时也给予了责任,而责任是没有权利逃避。

师: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是每个学生都没有权利逃避的责任。你是一个负责任的学生,请坐。生:(笑)

师:把相关语句齐读一遍。

生:(齐读)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是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楚门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设计之“体悟人生”《我的四季》

师:我送同学一句话:铁肩担责任,辣手拼人生。生:铁肩担责任,辣手拼人生。

师:人生要拼字当头。作者是怎么说的?

生:我决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师:我绝对期望同学好好地齐读这一句。

生:(齐读)我决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师:整句话的意思理解了吗?

生1: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不可能有谁来帮你走完,不管着条路多么艰难,都要靠自己去开拓。

生2:一个人拥有了生命,就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要指望别人来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什么,自己的生命历程只能是自己走过,在获得生命的同时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师:拥有生命就拥有责任,而且要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的责任。生:(记)拥有生命就拥有责任,而且要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的责任。师:说到责任,我想到了一个故事。古代有一对夫妻老来得子,所以十分的溺爱,当宠物一样喂养,导致儿子丧失了最基本的独立生活的能力,什么事情都依靠父母。有一次,这对夫妇要出远门,又找不到人来照顾儿子,怎么办呢?夫妇两就做了一张很大的饼,挂在儿子的脖子上,够他吃的,夫妇两就放心地出门。谁知道,夫妇回到家里发 楚门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设计之“体悟人生”《我的四季》

现儿子已经死了。为什么呢,原来儿子只知道吃脖子前面的饼,他不知道怎样才能吃到脖子后面的饼。生:(有所悟)

师:人一旦失去了独立生存的能力,后果将是灾难性。希望同学记住:你的命运之星,在你的心中。

生:(记)你的命运之星,在你的心中。

师:在生活中你要学会与人生旅途中的妖魔鬼怪决斗,对它们说我这个人的唯一爱好就是把脑袋提在手里玩。生:(笑)

师:是不是只要有打拼的精神就一生就可以一帆风顺呢?我们作者人生的第二个季节:人生之夏。

师:人生之夏里面也有一个很,搞笑的句子很有哲理。哪一个? 生: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师:很搞笑,是无聊的搞笑吗?

生:想通过脱离实际的幻想去谋求人生的成功是完全不可能的。师:临渊羡鱼是没有用,关键是要回家织一张网。心动不如行动,所以作者说:寻找泉水。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找到了,但结果是鸡孵鸭蛋——白忙活。这里有句话刺痛我的心。“真的,那并非不能,让人真正痛心的正是并非不能。”(学生谈失败经历)

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失败是成功它妈,楚门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设计之“体悟人生”《我的四季》

犯一点错误,遭受一点失败无伤大雅,关键是要及时地反思失败,纠正过失。生:(有所悟)

师:今年高考过后,哪位考生红遍全中国? 生:张非

师:对。四川的高考考霸张非。此张非比三国里面的张非还厉害。2003年,他考进北京大学,2004年7月因成绩太差被劝退;2005年以南充市理科状元的身份被清华大学录取,2007年1月31日,他又因成绩太差而退学。今年,在第三次高考中取得了677的高分再次被清华大学录取。他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说了两句名言:没有欲望痛苦,欲望太多也痛苦;第二句,人必须学会自救。自救的前提是检点自己彻底反思自己的过失。生:(沉思)

师:人生之夏还有哪些内容使你想起了自己经历的事情,或者你听到过的事情?

生1:“弱者,即使你替他挡过了这次风雨,但终有一次会被淘汰,只有强者,会留下来继续走完自己的路。”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在作者的人生夏季里,充满了困难,挫折,磨难,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而是要做生活的强者。

生2: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不经历风雨,又怎能看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老师也真心希望每一位同学,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楚门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设计之“体悟人生”《我的四季》

师:生活是不相信眼泪的。战胜困难的唯一方法是想办法把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做生活中的硬汉。这到这里我想到了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硬汉形象桑提亚哥,他是哪部文学名著里面的主要人物? 生: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师: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十分简单。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捕获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精疲力尽,被他杀死并绑在小船边。在归航途中又一路和凶残的鲨鱼博斗,结果这条鱼还是被众多的鲨鱼吃掉,最后只剩下一副十八英尺长的鱼骨架。老人很失望,他说“我被鲨鱼打败了。” 生:(听得认真)

师:如果作家张洁碰到圣地亚哥老鱼夫,她会怎样说呢?请同学齐读人生之秋。生:(齐读)

生1:没关系,你老人不仅收获鱼还收获了人生。

生2:你已经认真的活过了,无愧地付出过了,没有必要对自己感到失望。

师:这位同学把人生之秋里面含金量最高的句子找到了,只是表达上有点瑕疵:老人只是累了,睡了一觉,不能说“你已经认真活过了。” 生:(笑)

师:齐读这句含金量最高的句子。

生:(齐读)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 楚门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设计之“体悟人生”《我的四季》

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师:《三国演义》里面说了一件事情,魏国的军队正在祁山攻打蜀国的军营,这时候听到消息,说司马懿被吃了大败仗,失了渭河南面的军营,魏国军队顿时军心大乱,急忙撤军,蜀国的军队乘机追赶,魏兵大败,死伤无数。孔明在山上看到魏延把司马懿诱惑进入山谷,一时间火光大起,孔明心中大喜,以为司马懿这次必死无疑。谁知道天下起了大雨,把火把浇灭了,司马懿父子逃走了。孔明仰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生:(听得很认真)

师: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时我们努力,但结果会很不理想。我们也不要过于自责。因为

人生最大的快乐不是最终占有什么,收获什么,而是在于追求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我们的人生收获。我希望在座的诸位珍惜生命,认真生活,努力付出,收获人生,无怨无 悔。

生:(记)珍惜生命,认真生活,努力付出,收获人生,无怨无 悔。师:刚才这句含金量最高的句子最能体现课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特点:语言流畅而优美,含蓄而有哲理。课文另一个写作特点是运用比喻,把人生比作四季。

生:(记)写作特点:①语言流畅而优美,含蓄而有哲理。②运用比喻,把人生比作四季。

师:今年6月比利时著名女子网球运动员海宁获得了法国网球公开赛的冠军。对海宁本人来说这个冠军意义非同寻常,表明她已经从晦暗 楚门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设计之“体悟人生”《我的四季》 的人生阴影里走出来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励志传奇。2003年风华正茂的海宁获得法网和美网的冠军,迎来了事业的春天,但是为了与自己的教练哈德恩结婚,她与强烈反对这场婚姻的父亲断绝关心,失去亲情当然是很痛苦。次后经常受腿伤、背伤的折磨缺席了很多重要赛事,其实有的赛事已经进入了决赛,但由于伤病复发只能退出,对运动员来说这是很残忍的事情。给海宁致命打击的是今年年初与丈夫解除了婚姻,你要知道这场婚姻使她失去了亲情。经过一个月的心理调整以后,海宁勇敢的返回赛场,慢慢地找回了比赛的状态,最终夺取了法网冠军,再次尝到了网球给她带来的快乐。夺冠以后她感慨万千,流着泪说了一段感人致深的话:“老天对我确实不公,让我经受了太多的苦难,但我已经能够安然享受悲伤了,我也不会对任何决定感到后悔。人生就是这样有起有伏,我只是学着从中获取正面的信息,去完成我的使命,毕竟人生苦短。”

生:(记)老天对我确实不公,让我经受了太多的苦难,但我已经能够安然享受悲伤了,我也不会对任何决定感到后悔。人生就是这样有起有伏,我只是学着从中获取正面的信息,去完成我的使命,毕竟人生苦短。(网球选手

海宁)

师:下面请同学改写海宁的话。要求:①运用比喻修辞②语言流畅优美,含蓄有哲理③只要求表达出原话的主要意思,语序可以重新调整。生:(完成)

师:差不多了吧?听下手中笔。我先来。人生就像连绵起伏的群山,有无数的高峰,也有无数的低谷。每个人都是职业登山选手,风餐露 楚门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设计之“体悟人生”《我的四季》

宿、翻山越岭是人生的主旋律。你披荆斩棘,历经艰险,登临顶峰,“一览众山小”的美妙感觉油然而生,但你不能永远伫立山峰之颠,必会慢慢滑向山谷沟壑,“郁郁涧底松”的悲伤之感侵蚀着你的心。这时你得明白,身处深壑低谷意味着你又有机会跻峰造极,再临山顶,“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诗句将脱口而出。上山下山,下山上山,开心灰心,灰心开心,周而复始,这就是人生。

当你登上最后一座山峰,回望自己爬过的群山,你会微笑地想起那些令人陶醉的风景,你也骄傲地说:“那些横峰侧岭都曾被我踩在脚下。” 生:(记)

师:这是我改写的,可能辱没了同学的耳朵,没关系,主要是我了抛砖引玉。生1:(略)生2(略)生3(略)

师:这几位同学改得很好。我们要坚持不懈地练笔,使自己的语言充满诗意。说到诗意我想到了诗人刘大白的一首短诗:“少年是艺术的,一件一件地创作;壮年是工程的,一座一座地建筑;老年是历史的,一页一页地翻阅。”

生:(记)少年是艺术的,一件一件地创作;壮年是工程的,一座一座地建筑;老年是历史的,一页一页地翻阅。师:这首诗是说人生的,意思理解吗?齐读一遍。楚门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设计之“体悟人生”《我的四季》

生:(齐读)师:意思理解吗?

生:少年时期规划人生、确立人生目标,壮年努力付出,实现人生目标,老年回想品味自己的人生。

师:说得很好。课文里面的哪个季节相当于人的晚年? 生:冬季。

师:刘大白说晚年回想品味人生,张洁也是这样想的吗? 生:是的。

师:(板书:冬,晚年时期,品味人生。)其它几个季节怎么概括?自己动手概括一下。生:(概括)

师:你是这样概括的?

生:少年时期,耕种人生;夏,青年时期,浇灌人生;秋,中年时期,收获人生。

师:这就是作家张洁向我们介绍的人生宝典。比牛多,睡得比猫少。生:(笑)

师:我们只有一次生命。作者是怎么说的?

生: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师:对于这句话,你又有何理解呢?

生:这句话告诉我,不要总沉浸在过去,要珍惜现在,因为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楚门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设计之“体悟人生”《我的四季》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使想起了一句名言: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更改了,但未来的事情是挽救的。所以即使我们犯了错误,也不能破罐子破摔,要明白生命只有一次,认真对待生命,学会珍惜时间。

生:(记)要明白生命只有一次,认真对待生命,学会珍惜时间。师:“生命只有一次”,这话好象什么“司机”说过呢,汽车司机还是火车司机?

生:(笑)奥斯特洛夫斯基

师:看我的记性。他那段关于生命的经典语段同学们还能记起吗?好,我们大家来试着齐背一遍。

生: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在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我们又将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我的翻转课堂实录—《找规律》 篇6

【关键词】微视频 项目 翻转课堂 实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07-01

教学背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并结合具体教学情况把翻转课堂理论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学生可以借助科技工具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提前预习,教师也可以借助视频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学习资源,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种课堂形式增加了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接下来,我就我的一堂翻转课堂实录与大家分享。

了解情况:

1.调查学生家庭情况,了解到全班68人,有3人无条件在家观看微课视频。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课外,课内翻转和混合教学相结合。

2.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微课和自学报告单。(本微课视频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下载)

教学设想:

1.发微课链接到本班QQ群内,布置家长和学生一起观看视频,并完成自学报告单。

2.教师批改自学报告单,及时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进行二次备课,适当调整设计。

3.课堂中再次观看视频进行复习。教师针对自学易错题进行集中讲解。

4.课中自觉检测,完成不同层次的练习,小组间互批互改,组长统计情况,教师“一对一”辅导,并适度拓展。

5.通过小测,了解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做到当堂作业当堂完成,减轻学生负担。

课题:《找规律》

年级:小学一年级下册

微课视频链接:

http://v.qq.com/page/t/b/d/t0300a61wbd.html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更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以及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能够表述发现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水果,课件,磁铁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上周星期天,老师去魔法城学习了魔法,今天就给大家变变魔术。猜一猜,老师会变出什么?(老师变水果)苹果,再猜一猜,老师会变出什么?(梨子)继续猜一猜,老师会变出什么?(苹果)再接着猜会变出什么?(梨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

(二)新授

复习微课视频,到魔女城——找规律。

提问:什么是规律?

几个物体为一组重复出现就是一种规律。

你还能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有规律的事物吗?

(强调音乐、舞蹈中也有规律)

(三)讲解自学任务单的错题。

(四)游戏练习。

同学们, “乱七八糟魔女城”这么有趣,大家想不想去?

(想)但是魔女却说:想进魔女城还得过三关。

第一关火眼金睛找规律。

(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规律,从而直观感受、理解规律的含义。)

第二关进阶检测闯关。

(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

第三关小小设计师。

“乱七八糟魔女城”要举行联欢会,请你为联欢会的入场券设计出有规律的花边。

学生上台展示作品,交流欣赏。感受规律美。

(五)小结

恭喜大家顺序地闯过了三关,下面请拿着各自的入场券准备参加下次的联欢会吧!

(六)教学总结: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翻转课堂的家教混合式教学,通过四个步骤进行教学。1.创设情境变魔术引入“乱七八糟魔女城”微课,在课中继续巩固新知。2.讲解自学报告单的学生错题。3.“乱七八糟魔女城”闯关练习。通过圈出重复部分,有节奏的读出重复部分等操作活动,突出“重复”这个规律的核心,加深学生对规律含义的理解。4.小小设计师。以“乱七八糟魔女城”的联欢会为情境,设计有规律的花边。让学生自己创造规律,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总而言之,翻转课堂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需要引导学生充分掌握这一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前预习、课中研讨以及课后提升的教学规划中落实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同时加大学校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在此基础上使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清晰,从而更好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杨豫晖,魏佳,宋乃庆. 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探析[J]. 数学教育学报,2008(04).

[2]刘娟娟.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研究[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8(05).

[3]徐燕. 改变习题呈现方式——例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习题利用和开发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0(08).

[4]汪甜,崔鸿,刘胜祥. 美国加利福尼亚版小学科学教材的设计特点分析[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09).

《我的母亲》教学实录 篇7

师:同学们都知道猫头鹰吧, 谁来说一说, 猫头鹰有什么特点?

生1:猫头鹰专门抓老鼠, 帮助农民保护庄稼。

生2:猫头鹰在夜间捕食, 在白天睡觉。

生3:猫头鹰还有一个特点, 它之所以在夜间捕食, 是因为它有一双夜视眼。在漆黑的夜里, 常人无法看清任何东西, 但拥有这样一双眼睛, 就什么都能看见。

师:有一位伟大的作家, 他的偶像就是猫头鹰。他生活的环境、他创作的文章, 都与猫头鹰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他还画过猫头鹰呢!你们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

生: (摇头) 不知道。

师:他就是鲁迅先生。他生活在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 当时到处混战, 民不聊生, 许多人都认为中国已经没有希望了。就是在这样一个黑暗的环境里, 鲁迅担当起了重任——“抓老鼠”。

生:抓老鼠?

师:这可不是说他真去抓老鼠。这里的老鼠代指一类人, 你们知道是哪种人吗?

生:坏人。

师:对。鲁迅写文章揭露旧社会的黑暗, 批判不为百姓做事的贪官污吏, 谴责他们冷酷无情的行为。

生:鲁迅写这样的文章, 他不怕被抓起来吗?

师:鲁迅写文章时, 用过一百多个笔名, 每次发表文章, 都换不一样的名字, 所以谁也不知道这些文章都是一个人写的。虽然那些胡作非为的高官痛恨这个骂他们的人, 可他们也没办法呀, 因为他们以为写这样文章的人太多, 根本抓不完。连大家熟悉的“鲁迅”这个名字, 也不是他的真名。

生: (惊讶) 鲁迅是他的笔名啊?

师:对。鲁迅的真名叫周树人。他有几部非常重要的作品, 都是以鲁迅作为笔名发表的, 所以大家就记住了他的这个名字。鲁迅去世后, 许多人来参加他的葬礼, 甚至有人为他的离去痛哭……

生:他的这些事情和猫头鹰有什么关系吗?

师:猫头鹰在夜里捕食老鼠, 漆黑一片的环境中, 它依然可以准确地发现猎物。鲁迅成长在中国最黑暗的旧社会中, 几乎所有人都被蒙蔽了双眼, 看不到中国的前途, 也对那些坏人坏事习以为常了, 但鲁迅却要站出来指出这些问题。

生:原来是这样呀!所以, 鲁迅一开始就想成为一个作家, 把不好的事情都写出来。

师:其实, 鲁迅的志愿有过几次改变。鲁迅年少时,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许多无辜的百姓都丢了性命, 为此, 鲁迅立志要当兵。他在南京水师学堂学习, 要在战场上打跑敌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渐渐意识到, 中国缺少的不是士兵, 而是医生。当时有许多穷苦的人生了病, 却没有钱医治。于是, 鲁迅去日本学医, 希望可以帮助这些人。但在学医的过程中, 鲁迅明白了, 他不可能医治所有需要帮助的病人, 而拯救中国人肉体上的伤, 远远不能解决救国的问题。写文章的影响就是改变人的思想, 一个人只有思想上进, 才能付之行动。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 全国人都能看到, 这样也会让影响力更大。于是, 鲁迅最终选择了为文, 当作家。鲁迅的几次改变理想, 都不是考虑自己, 而是为了国家。所以, 他才会如此伟大, 才会有那么多人尊敬他。

第一课时:几本书和一个扁平的鼻子

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 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作家。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你们知道题目叫“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与“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有怎样的区别吗?

生:写伯父鲁迅先生, 说明作者与鲁迅是亲人, 非常亲切。文章里写的事情也是很常见的日常小事。如果题目叫“伟大的作家”, 应该写鲁迅的大事。

师:对, 刚才我给大家介绍的鲁迅先生, 就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而不是普通的伯父。《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里写的都是小事, 一个人的伟大, 也能从他做的小事中表现出来。下面, 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师朗读课文, 读完课文第一个自然段)

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 ……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在第一自然段里, 有一句话是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这段话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你们知道是哪句话吗?

生:开头的一句话:“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 我的年纪还小, 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 以为伯父就是伯父, 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

师:一般每个段落的中心句都是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但是文无定法, 要细读课文, 灵活理解, 绝不能生搬硬套。这段话先写我以为伯父很普通, 他去世后, 我才发现他不一般……

生:“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 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是这句话吧?

师:对, 就是这句话。如果把这句话改成陈述语气, 就是“我的伯父受到很多人的爱戴”, 而这一段是说许多人都为鲁迅送行, 不认识的人也为他痛哭, 因为人们都敬爱他。请大家把“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这句话画上横线, 下面作者就要透过一件件日常小事回答这个问题了。

(师继续朗读课文, 读完第二个自然段)

师:我和伯父谈起《水浒传》时, 我张冠李戴地乱说一通, 伯父笑着说,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如果你们读过鲁迅先生的杂文, 就会知道这句话很符合鲁迅的说话风格。鲁迅的语言通常都是话里带刺, 等被说的人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 都会感到特别羞愧。

生:这句话是讽刺作者的。

师:不过, 鲁迅是善意的, 所以这话里的刺也是温柔的。如果直接批评孩子读书不认真, 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师继续朗读课文, 读完第三自然段)

师:伯父送我两本书, 作者特意提到了书的名字, 一本是《表》, 一本是《小约翰》,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特意写出书的名字吗?

生:这两本书是鲁迅写的吧?

师:你说得很接近。但这两部书不是鲁迅自己写的作品, 而是他翻译的作品。两本书, 都是非常优秀的外国儿童文学。因为鲁迅自己写的文章不适合儿童看, 他就用自己宝贵的时间, 为孩子翻译国外的文学作品。你们说一说, 这体现了鲁迅的什么性格特点?

生:为祖国培养栋梁, 热爱祖国的花朵。

师:对, 鲁迅非常关心下一代。他自己的事情那么多, 自己也需要写很多文章, 却依然不忘记小读者们。所以爱戴他的人, 不仅仅有成人, 也有学生。鲁迅先生要改变当时中国人陈旧落后的思想, 他不仅关心大人, 也关心孩子。

(师继续读课文, 读完第二件事)

师:这件事, 我小时候读不懂, 心里还想, 鲁迅怎么这么傻呢, 走路也不看着点, 把鼻子磕到墙了。不过, 我现在明白了, 这句话是另一个意思。你们懂这句话吗?

生:我觉得是说鲁迅也像猫头鹰一样, 白天睡觉, 晚上工作, 所以他在夜里看不见路, 就碰壁了, 鼻子就扁了。

师:哈哈。看来, 你和我小时候一样, 没有理解这句话。我们刚才说了, 猫头鹰的眼睛在黑夜看东西, 就像我们在白天看东西一样清楚, 它有一双夜视眼呀。那, 鲁迅……

生: (恍然大悟) 哦, 我明白了, 是说虽然鲁迅能认识到社会的黑暗, 但他生活的环境很艰难。

师:那你知道“碰壁”是怎么回事吗?

生:“墙壁”代表敌人, 所以他处处“碰壁”;还有可能是, 那些坏人不喜欢鲁迅写的文章, 他们不让鲁迅发表, 也不敢给发表。

师:你真聪明。鲁迅写的“碰壁”, 并不是指鼻子撞到了墙上, 而是说在生活中, 与黑暗势力作斗争遇到的迫害和打击。这是很可怕的, 但是鲁迅先生却把它当做了笑谈。你们说, 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呀?

生:乐观!勇敢!

师:说得好!但是, 我还要提一个问题, 鲁迅先生“碰壁”, 是为了自己吗?

生:不是!他是为了全中国、全社会, 才勇敢地“碰壁”的。

师:他不顾自己的安危, 一心想着全中国、全社会,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呀?

生:爱国!无私!

师:你们瞧, 餐桌上的一句笑谈, 深入分析, 竟然隐藏着一个伟大的灵魂。鲁迅先生去世之后, 人们在他的身上盖了一面旗帜, 上面写着三个字:民族魂。

第二课时:一只伤脚和一连串的动作

这篇文章里写到的第三件事是全文的重点, 作者没有直接说明鲁迅的性格特点, 而是用形象说话, 这一部分都是对故事的描写, 写得很含蓄。这些小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也是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事例。

(师继续朗读课文, 读完第三部分)

师:“有一天黄昏时候, 呼呼的北风怒号着, 天色十分阴暗。……最后深深叹了一口气”。请同学们读这一部分的第四自然段, 在文中画出爸爸和伯父为车夫包扎伤口时, 作者所用到的动词。

(生阅读课文、画动词, 师指导, 十分钟后)

师: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他找到的动词。

生:跑、跟、拿、扶、蹲、跪、拿、夹、拿、洗、敷、扎。

师:你找得很全, 这些动词中, 有的是普通的动词, 有的却是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 是重点的动词。谁能找准, 并且解释明白?

生:“跑”这个动词, 说明爸爸特别为车夫着急, 不是慢慢走回去, 而是飞快地跑, 他是一个关心别人的人, 即使是陌生人, 也很关心他们。

生:从“扶”字又可以看出来爸爸和伯父都特别关心车夫, 所以扶他起来。

师:旧中国时, 车夫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 没人瞧得起他们。在当时鲁迅的社会地位却非常高, 是作家, 是教授, 他能对一个车夫这样关心, 说明鲁迅关心底层人, 他认为人的社会地位无高低之分, 人人平等。

生:老师, 下面的两个动词, “蹲”和“跪”, 是鲁迅跪着, 还是爸爸跪着呀?

师:这个问题真好, 你认真读一遍, 然后再想想。

生: (思考) 是爸爸蹲着, 鲁迅跪着吧?

师: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鲁迅是文章的主角, 他应该更关心劳动者, 所以我猜, 一定是他跪着。

师:分析文章不是摸彩票, 靠运气, 要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写文章, 都是有语言顺序的, 这是同学们写文章时很少注意的问题。你们看, 这段话中, 开头写父亲跟着伯父拿着药出来, 在后面又写爸爸拿着镊子, 伯父拿着硼酸水, 无论是前面还是后面, 都是写爸爸的动作在前, 写伯父在后, 所以……

生:所以, 在这两个动作中, 也一定是前者是爸爸的动作, 后者是伯父的动作。

师:对呀!你们写作文一定要注意语言顺序, 这是非常重要的。鲁迅没有把自己当伟人, 无论什么时候都处处为别人着想, 对一个比自己社会地位低很多的人, 都会这样关心。从鲁迅给车夫包扎伤口的动作来看, 鲁迅对车夫充满了关爱。同学们在写妈妈照顾自己的作文中, 常常缺少这样的细节描写, 同样是写包扎伤口, 可从你们的描写中, 看不到妈妈对你们的爱。你们再写这样的作文时, 一定要注意细节的刻画。

师:下面, 请同学看这一部分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不明白车夫为什么在这么冷的天气里, 光着脚拉车, 对爸爸和伯父介绍的话, 作者也不明白。当作者要求伯父鲁迅详细解释时, 伯父只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个时候, 鲁迅心里在想什么?

生:这部分的开头, 写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 街上的人那么多, 却没人注意到车夫, 没人帮助他, 鲁迅特别伤心和失望, 他当时心里很难过。

师:你能结合文章来说, 太好了。在这么冷的天气里, 车夫还光着脚拉车, 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他没有钱买鞋子, 家里的生活条件不好。

师:穷苦的人连吃饭都是困难的, 所以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再关心自己是否能穿暖了。鲁迅的这一声叹气, 是对车夫的同情。但是, 别忽略了叹气前面的“深深”二字, 有了这两个字, 含义就变得丰富而又深刻了。

生:他还在关心国家的命运。

师: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忧国忧民。这三件事, 件件与文章最后提到的中心思想有关, 我们继续来读课文。 (师继续朗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 你们找到哪句是文章的中心句了吗?

生: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师:请在这句话下面画上横线。现在, 我们已经在课文中画下了两条横线, 一句是开头的“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另一句是结尾的“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谁能把这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生: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因为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生:之所以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是因为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生:因为伯父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所以他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师:前面提出问题, 后面回答问题, 这是一篇文章中的首尾呼应。这篇文章里, 主要写了三件很平凡的小事。三件事分别写了鲁迅关心下一代, 关心国家, 以及关心穷苦人。从生活中的一点点小事, 就可以看出鲁迅是怎样一个人。写这么大的人物, 要表达这么大的思想, 作者却选择了生活中最小的事来写, 寓伟大于平凡之中, 这种小中见大的方法, 值得同学们在写作中学习。鲁迅在黑暗中寻找希望, 为别人带来光明, 他不愧是最伟大的作家。同学们可以在课余时间, 选择一些鲁迅的文章来阅读。

备课笔记

让一滴水永不干枯

让一滴水永不干枯, 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有的同学说, 把它放冰箱里冷冻起来。这一滴水被冻成了冰, 它就失去了水的活力, 就像大活人变成了植物人, 这是好办法吗?有的同学说, 把它喝进肚子里。太不幸了, 清澈的水, 要变成污浊的尿了, 这一滴水如果知道你想出了这样的办法, 非愁死不可。有一个同学的办法最美妙:把这滴水放进大海里。是啊, 大海才是它的家, 它会开出翻滚的浪花。

由此, 我想到我们的生活。有人说, 生活是创作灵感的源泉;我说, 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海洋。这个海洋是由不计其数的小水滴汇集而成的, 它们24小时永不停歇地在我们身边翻着筋斗、耍着花样儿跑过去。不知道是因为它们太机灵, 还是我们太麻木, 我们总是抓不住它们, 总是一脸茫然地说:“它们在哪儿呀?我没看到呀。”为了让你变得机灵起来, 老师或家长给你下达了任务:写日记。日记也是一个海洋, 一个永不干枯的海洋。只要你把生活中的一滴水装进去, 它就变成永不消失的浪花, 无论你什么时候翻开日记, 都会看到它。别以为今天没发生什么大事, 就写不成日记了, 非得缠着家长带你去滑雪, 滑雪回来就可以写了:“今天, 爸爸带我去滑雪了。冰雪大世界真好玩儿, 我玩得真快乐。”兴师动众滑了一场雪, 只换来日记本上可怜巴巴的两句空话, 你根本没抓住晶莹的水滴, 只捞起了白色垃圾。

最棒的日记不是写这些大而空的事儿, 而是写那些小而实的事儿。比如清晨你推开窗户, 呼吸到清新的空气, 就这简单的一呼一吸, 行了, 够写一篇日记的了;再比如清晨你推开窗户, 呼吸到呛人的烟气雾气和尾气, 你赶紧关严窗户, 就这可怕的一呛, 好了, 又够写一篇日记的了。美好与恐怖, 两种迥然不同的感受, 让它在你的脑海中酝酿, 让自己的心中有话要说, 不吐不快, 这才是写日记的目的, 要培养自己的观察、思考能力, 在平凡中发现精彩, 在黑暗中捕捉闪光, 在大海里捧起浪花。

《春酒》教学实录 篇8

(幻灯片1)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生:蒸糕时, 脚都不许搁在灶孔边, 吃东西不许随便抓, 说话尤其要小心, 要多讨吉利。

师:你读书挺仔细真的很棒!希望你的语言更简洁。其它同学还有补充的吗?

生:喝春酒和会酒。

师:作者最喜欢的是什么风俗习惯?

生:喝春酒和会酒。

师:请快速浏览课文1至8自然段, 用笔划出最能体现儿时的“我”喜欢喝春酒、会酒的语句。 (幻灯片2)

生:“其实我没等她说完, 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 已经不知舔了多少次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师:哪些关键字词能让你体会出“我”最爱春酒?

生:“偷偷”、“好几回”、“舔”、“多少次”、“早已”。

师:这些字词分别写出了什么?

生:“偷偷”写出了作者对酒的喜爱好奇。“好几回”、“多少次”写出了作者“舔”的次数多, 可见作者对春酒非常喜爱。

生:“舔”写出了作者很顽皮可爱。

师:你们对语言的品味真不错!可见作者是字字匠心。那“早已”呢?

生:“早已”写出了作者想喝春酒时的迫切心情。

师:儿时的“我”顽皮可爱, 多么喜爱喝春酒啊!你们小时候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生:我小时候喜欢吃糖, 妈妈说吃多了对牙齿不好, 我就偷偷地买来, 躲在角落里用最快的速度把它吃完。

师:儿时的你也挺顽皮。童心是没有地域差异的, 愿我们永葆童心。儿时的“我”天真可爱, 无拘无束。谁能试着读读?并对他的朗读给予评价。

生: (读课文)

生:应该把关键字词读重一点儿如:“一马当先、不请自到、鼓鼓的、蜜蜂、捧、大包”等。

生:语速还要稍微慢一点儿, 读出感情。

师:“我”率直自由, 天真可爱, 乡亲热情好客, 淳朴善良。还有吗?

生自由发言。

师:其实, 她不仅喜欢喝春酒, 还喜欢喝会酒, 看出来了吗?

生:“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 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眼巴巴”写出了我急切地盼望喝会酒。

师:乡亲们为什么要请喝会酒?

生: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 要起个会, 凑齐十二个人, 正月里, 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

师:“受人点滴之恩, 当涌泉相报”这种感恩是非常讲究的, 有哪些讲究?

生:吃十二碟;席散时, 还有礼品, 每人分一条印花手帕;地点也很讲究, 借“我”家的花厅。

师:乡亲之间和和睦睦, 情真意切。面对如此淳朴善良的乡亲, 母亲是怎样表现的呢?

生自由发言。

师:母亲不仅爱我, 还爱她的乡亲。有情趣的我和有情意的乡亲, 有爱心的母亲一起过春节, 气氛会如何呢?

生:高兴、热闹、温馨。

师:其乐融融, 和睦温馨!

师:儿时的琦君在这浓浓的乡情母爱中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而如今呢?齐读第9自然段, 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生齐读。

生:长大后, 自制八宝酒。用和母亲一样的方法泡酒。

师:喝起来, 又为什么没有道地的家乡味呢? (幻灯片3) 其中什么发生了改变?

生:是美国的葡萄酒酿的。地点变了, 人变了, 气氛变了, 时光变了。

师:一切风土人情都变了, 味儿也就变了。喝起来反而多了一种什么情味?

生:思念之情。

师:“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常年旅居海外的琦君在思念什么?

生:母亲, 乡亲。过年时的浓浓气氛。美好的童年。故乡。

师:这种思念对琦君来说是刻骨铭心。原本甜蜜的回忆中多了一丝绵长的——?

生:忧愁。伤感。

生齐读。读出思念感伤之情。

《狼》教学实录 篇9

师:你来试试, 好吗?

(生低头不语)

师:好像有点不大愿意, 那就不勉强你了。哪位同学愿意?

师:好, 请你来。

(生读《狼》全文)

师:谢谢你, 请坐。

师:读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符合我们刚才提出的两个要求吗?

生:符合。

师:应该说比较符合。有一个句子, 停顿不够明显。大家来看看, 该怎么读?是“其一犬/坐于前”, 还是?

生 (齐) :其一/犬坐/于前。

师:“其一”, 是什么意思呢?

生:“其一”就是“其中一只”, “犬”就是“像狗一样”, “坐于前”就是“坐在屠户面前”。

师:嗯, 请坐。大家很清醒地认识到, 这不是“其中一条狗坐在前面”, 因为屠夫遇到的是两只狼。那么, 这个“犬”字是什么意思?

生 (齐) :像狗一样。

师:你们文言文虽然学得不多, 但是理解了这个“犬”字的意思, 很好。

师:接下来我还想让一位同学来读课文, 这次要求略高一点, 要读出“故事的味道”。怎样才能读出味道来呢?要注意语速的缓急。有的地方读得慢一些, 有的地方读得快一些。有同学愿意来读吗?

师:这位男生, 你愿意吗?

生:读得不大熟。

师:没关系啊, 你试试挑战一下?

(生读《狼》)

师:先停一下, 咱们让他读一半。读得蛮熟练的, 但是整体上读得比较急。这个男生平时是不是性格比较急?我们在读故事的时候, 要注意不该急的地方不能急。余下部分谁来读?

师:请你来读。

(另一生继续)

师:请坐。他有两个地方读得特别好。一处是“屠暴起”, 他读得很快。因为屠夫不能慢吞吞地走到狼的前面, 而应该举起刀, “咔嚓”一下砍下去, 对不对?故事最后的感受部分读得也不错。

师:我们来思考一下, 这个故事在读的时候, 究竟哪些地方要读得比较快呢?你说说看。

生:第四段, “屠暴起, 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毙之。方欲行, 转视积薪后, 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 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 亦毙之。”

师:如果这一小节所有内容都读得很快, 或者都读得很慢, 行不行?

生:不行。

师:对啊。情节紧张的地方要读得快些, 不紧张的地方要读得慢些。比如说, “方欲行, 转视积薪后”这一句。“转视积薪后”, 就是转过去看看, 他还不知道“积薪”后面有什么呢, 可以读慢一点。

师:还有哪些句子是情节关键的地方, 要快读?后面的那位男生来回答。

生 (低声) :我不知道。

师:他不知道, 非常诚实的孩子。请坐。

师:你知道吗?哦, 也不知道。那么, 你知道吗?

生:我觉得, 是“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复投之,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一句应该读得快一点。

师:那你刚才没有读得快呀。你读快点试试看。

(生读)

师:嗯, 比刚才要急了一点。请坐。

师: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 我们要注意。“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 要读得紧张一点;“骨已尽矣”, 要读慢一点;“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要读快一点。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确实有点紧张的味道了。所以, 读出故事的味道来, 就是该急的时候要读得急, 该慢的时候要读得慢。力求读出一点气氛, 读出一点语气。

师:接下来, 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你可以这样开头, “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个屠夫, 一天晚上, 他回家晚了……”咱们不是翻译课文, 而是纯粹地讲故事。听故事的那个人, 要负责给对方补充有遗漏的和讲得不大准确的地方。

(生开始讲故事)

师:刚才我听同学们在讲故事的时候, 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讲的———“屠夫看到有一只狼在其中打洞, 头已经钻进去了, 半个身子露在外面, 于是, 屠夫弄个刀, 把狼的屁股给剁掉了。”对不对?

(生笑)

师:这个“股”是“屁股”吗?

生:不是, 是“大腿”。

师:你怎么知道是“大腿”而不是“屁股”的?

生:有一个成语叫“悬梁刺股”。

师:“悬梁刺股”是“刺大腿”而不是“刺屁股”。请坐。这个“股”字我们现在作“屁股”讲, 古时候“股”是指“大腿”。这种用法叫什么呢?叫“古今异义”。古代咱们的老祖宗在说话的时候, 有一些词的用法跟我们不一样。有个成语叫“涕泗横流”, 这个“涕”是什么意思呢?猜猜。

生:“涕”应该是“眼泪”的意思。

师:哦, 不是“鼻涕”。它和我们现在的用法也有不同, 请坐。以后在学文言文的时候, 我们会经常遇到这种现象, 要引起注意。

师:好, 刚才故事都讲完了, 我找两个同学评价一下。你刚才是听故事的还是讲故事的?

生:听故事的。

师:你的同桌讲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再找一位。

师:你刚才是听故事的还是讲故事的?

生:听故事的。

师:他讲得怎么样?

生:他有个“少时”没有讲, 其他地方都讲得挺好。

师:“少时”没有解释清楚。什么叫“少时”呀?

生:一会儿。

师:还可以说“不久”, 是吧。我刚才发现, 大家讲故事都非常投入。

师:接下来咱们要继续讲故事。这次讲故事, 要用第一人称来讲, 你可以选择这样开头:“我是一个屠夫, 有一天, 我挑着担子回家, 天色已晚, 忽然, 发现后面跟着两只狼……”也可以这么讲:“我是一只狼, 我跟我的伙伴有一天傍晚正在找吃的, 忽然看到前面有个人……”能理解我的意思吧?

生:能。

师:这次呢, 我们要让刚才听故事的人来讲这个故事, 至于他是“狼”还是“屠夫”, 由他自己选。而刚才讲故事的人呢, 就准备听故事。

(生开始讲故事)

师:讲完了吗?有没有自告奋勇想讲一讲这个故事的?

(生不举手)

师:看来你们都长大了, 不会讲故事了。来, 喊一个同学先讲。

生:我是一个屠夫, 一天夜晚, 我挑着空荡荡的担子, 兴奋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师:不能读故事, 要“讲”故事。

生:我一边哼着曲子, 一边走在路上。忽然感觉一股阴风, 回头一看, 发现两双绿莹莹的眼睛在盯着我。我心里十分紧张, 手里不知拿起了什么东西, 直接抛向了它们。一只狼接住了它, 另一只狼还是直直地冲我过来。我又拿起了一块骨头, 扔向了它, 然而那一只狼已经把那块骨头吃完了。它又奔向了我, 我还想扔一块骨头, 却发现篮子已经空荡荡的了。我没有任何办法, 只好向四处看去。突然发现旁边有一个谷堆, 很多柴草堆成了一个小山丘。我仿佛抓住了一根稻草, 急忙跑过去, 倚在上面, 把身上空荡荡的担子卸了下来, 拿起篮子中的砍刀, 向两匹饿狼挥舞着。那两匹饿狼不知是被我吓到了还是怎么样, 竟呆呆地立在了那里, 不敢向前来。这时, 另一只狼跑了, 一只狼蹲在了我的面前, 好像在睡觉一样, 闭上了眼睛, 坐了下来。见另一只狼不见了, 我便拿起砍刀, 冲着这头狼的脑袋, 一刀劈了下去。正当我想赶紧回家的时候, 一回头忽然发现另一只狼正在柴堆里挖着坑。这时我才醒悟到, 原来这只狼是想偷袭我啊。于是, 我拿起了砍刀, 朝着它的大腿劈了下去, 另一只狼也死掉了。

师:故事基本上就这样, 对吧?请坐。有疏漏的地方吗?

生:他讲到“方欲行, 转视积薪后, 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这里, 没有描述狼的动作。

师:狼“身已半入”怎么能有其他动作呢?想一想, 他讲“转视积薪后”的时候, 是怎么讲的?“他转过头去看”, 这狼是在他的哪个位置打洞啊?

生:后面。

师:背后是吧, 要转到柴草的另一面才能看到, 这只狼想前后夹击。这里是“转”不是“顾”, “转”是转到柴草堆的后面。其他讲得都好。

师:下面谁来以狼的口吻讲故事呢?

生:我是一只狼。最近几天, 我的运气一直不好, 和同伴在山中觅食整天没有收获。今天, 天又黑了。我心想, 再出去看看吧。我便和同伴又出去看了看。这时, 我和同伴看到前面有人影闪过。我大喜, 心想:等了这么长时间, 终于找到猎物了。那屠户似乎也很机智, 他好像发现了我们, 不停地向后面扔骨头。我想, 好, 这就当下酒菜了吧。我和同伴不停地吃着骨头, 忽然, 他不扔了。我想, 好, 看来你已经没有什么方法了。然后我和同伴商议, 我们要前后夹击他, 你去前面盯住他, 我去后面挖洞。我便绕到了他后面。这时, 我看见那个屠户, 他手里拿着斧头。“嗯, 这屠夫还挺机警的, 我要快些。”我想。于是, 我绕到他身后, 使劲挖使劲挖。冷不防, 我听到一声惨叫。然后, 我自己也突然感到后面一凉, 忽然明白了什么。这时, 大腿一痛, 我昏过去了。

师:好, 请坐。大腿一凉、一痛, 他就昏过去了。他是想转到后面打洞的那只狼。他听到了同伴的惨叫, 他还想, 我要赶紧挖, 争取把这个柴草堆打通了去攻击。这头狼, 很厉害。讲得不错。

师:如果是前面一只狼要讲这个故事, 可以讲到哪里为止呢?

生:被屠夫砍死。

师:对。也就是说, 讲到“忽然, 只见亮光一闪, 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就可以结束了。

师:好。两只狼, 从不同的角度, 都可以讲一个精彩的故事。

师:这两个男生表现得非常好。

师:现在呀, 我们还要继续来讲故事。请大家以开火车的方式从前到后轮着讲。

师:怎么讲呢?在故事的某个情节处, 请你适当添加一些内容。比如:在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的时候, 这样讲———我想:“不如把骨头扔给他们, 两只狼抢骨头吃, 我就可以脱身了。”这是站在谁的角度来讲的?

生:屠夫。

师:还可以站在狼的角度来讲。两只狼“缀行甚远”的时候, 狼心里就想:“我不能轻易地去攻击, 我得看看他有没有同伴, 路上有没有其他的帮手。等到合适的时候, 我们就扑过去。”在这个故事中, 有很多地方可以加上这样的“我想”。大家准备一下, 可以讲给别人听, 也可以讲给自己听。

师:不要选全篇, 我们只选某一个情节处。比如说, 当“缀行”的时候, 当“目似瞑”的时候, 当屠夫砍死狼的时候。

生:当我把骨头扔完时, 我想, 狼会不会吃掉我?

师:她说“在我把骨头扔完的时候, 我在想狼会不会吃掉我”, 这是可以的。但是这样想有用吗?你得想一点有用的, 想什么比较好?

生:如何逃生。

师:对, 我得怎么逃生。这就比刚才好玩了。

生:在我刚想离开这让人不幸的地方时, 我想:原来有两只狼, 那另一只去哪了?

师:这样的“想”, 让我看到了屠夫的智慧。原来有两只狼, 另一只干吗要走掉了呢?我得找一找呀, 一找就找到了。这就为“转视积薪后”这个动作找到了理由, 非常好。

生:当一只狼径直走开时, 我想, 它要去哪儿?

师:你想得很对呀。两只狼来围着我的时候, 一只狼径直走开了, 它到哪儿去了呢?它怎么不要吃人肉了呢?你这一想, 就留下了故事的悬念。

生:我想……

师:把话说完整一些。

生:当听到另一位同伴的惨叫时, 我想, 我得赶紧挖洞, 去报仇。

师:她是一只有情义的狼。她说, 当她听到同伴惨叫的时候, 想, 我得赶快把洞打通了, 去报仇。

生:当我面前这只狼放松警惕、掉以轻心假睡时, 我想, 不如我猛地一下, 给它来个反击, 把它杀死, 这样, 我便可以脱身。

师:好, 我不如抓住这个机会给它来个反击。请坐, 非常好。

生:那只狼好像睡着了一样, 样子很悠闲, 我急了, 连忙拿起刀, 向狼的脑袋砍去, 我害怕它没死, 又砍了一刀。

师:她心里想的是, 怕它没有死, 又补了几刀。请坐。

师:很多人选的都是屠夫, 有没有人选狼的?来, 请你。

生:我们两个看见屠夫很害怕, 屠夫向我们扔了一块骨头, 我的同伴吃不到骨头。然后, 我慢慢向屠户走去。屠户又扔了一块骨头。然后我过去, 我的同伴也过去。这时, 屠夫不再扔骨头了, 然后我们两个一块向屠夫走去。

师:怎么没有“想”呢?把“想”都忘掉了。请再加上“想”的内容。

生:屠夫很害怕, 然后投了一块骨头。我想, 这一定是屠户想脱身的一个计谋, 于是, 我又让我的同伴去追屠户。

师:好, 请坐。这个环节当中有很多可以加上“想”的呀。我心里想:你想让我们两个人抢一块骨头, 你想溜?没门。

师:大家加上去的“想”让我看到了狼的想法和屠夫的想法。那么, 咱们读到的这个故事是由谁来讲述的?

生:作者。

师:为什么不用狼的口吻来讲?大家刚才讲得多好玩啊。用屠夫的口吻来讲, 也很好玩啊。为什么作者要用第三方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呢?你们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生:我感觉作者是想通过这件小事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就是跟小故事大道理差不多。

师:哦, 由作者来讲这个故事, 就可以告诉我们一些道理。他会发表一些评论, 是吧?

师:我们来看看作者的评论———“狼亦黠矣, 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生齐读)

师:这里对“狼”的评价有一个很重要的字, 是什么?

生:黠。

师:什么叫“黠”啊?

生:狡猾。

师:狡猾, 狼是很狡猾的。故事里有哪些地方让你读到了狼的狡猾呢?

生:“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复投之,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师:轮番追赶, 不舍猎物逃脱。

生:“少时, 一狼径走, 其一犬坐于前。久之, 目似瞑, 意暇甚。”

师:很好, 通过打盹来迷惑敌手。

生:“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复投之,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师:刚才大部分已经说过了, 但她又增加了一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一起追, 狼多力量大。

生:“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师:这个狼可真够狡猾的, 它准备前后夹击。

生:“乃悟前狼假寐, 盖以诱敌。”

师:对, 前面一只狼还要迷惑敌手, 确实很狡猾。有没有补充的?

生:“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里是说“狼不敢上前去”, 是因为屠户他拿着刀, 所以狼不敢贸然行动。

师:非常好, 请坐。

师:她说“狼不敢贸然行动”, 因为它要找时机。其实能表现狼的狡猾、善于找时机的句子文中还有一处。是哪个地方?

(生沉默)

师:“途中两狼, 缀行甚远。”狼有一个习性, 它不会一发现敌手就轻易攻击, 它要观察许久, 再突然攻击, 所以写“缀行”也是说明它在等时机。

师:狼的确很狡猾, 但徐老师认为, 狼也真没有那么狡猾。你觉得呢?

生:老师, 我认为, 狼并不是不狡猾, 只是狼再狡猾, 也没有人狡猾。

师:再狡猾的狼, 也斗不过好猎手。你是这个意思吧?请坐。你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的。我们现在来分析分析看, 狼是不是真的狡猾。徐老师觉得, 如果当时那两只狼遇到屠夫, 立刻扑上去, 一前一后扑上去, 屠夫就被它们吃掉了。文中说“缀行甚远”, 好像它是为了观察等待时机。但是等到屠夫能够躲到柴草边的时候, 它就不能前后夹击了, 对不对?它就失去了夹击屠夫的机会。所以我觉得, 狼也不是真狡猾。是不是?

师:还有哪些地方也可以看出狼不是真的狡猾?

生:“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我感觉, 它要是真狡猾的话, 它的同伴就不会被杀了, 它肯定要从那边绕过去。

师:结果它把头钻到柴草堆里, 像个鸵鸟一样, 看不见屠夫过来攻击它了, 你想说的是这个意思吧?

师:对呀, 它貌似很聪明, 准备打个洞去攻击屠夫, 但是脑袋进去了, 看不清外面的形势, 就被杀掉了。你看, 大家一动脑筋, 精彩的答案就出来了。

师:还有吗?

生:老师, 我认为还有一处, 就是“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其实它们在那里看着不行动, 是因为畏惧屠夫手中的那把刀。但如果它们一起上, 屠夫最多只能干掉它们中的一只, 那最后还是狼获胜了。

师:对。一屠两狼, 势不均力不敌。如果两只狼扑上去, 即使屠夫有刀狼也能把他干掉。但是它们想要夹击屠夫, 反而让屠夫找到了各个击破的机会, 是不是呀?所以, 你说狼“黠”不“黠”?

生:不黠。

师:我们用一个字来评价它, 可以是“傻”, 也可以是“愚”, 或者“蠢”。表面看起来狼是狡猾的, 其实是很愚蠢的。你看, 它们“缀行甚远”, 给屠夫以倚靠柴草堆“自卫”的机会;装睡觉, 给屠夫以突然暴起、找准机会劈死的机会;“一狼径去”, 又给屠夫“各个击破”的机会;另外一头狼在那边打洞, 头钻在里面, 又给屠夫从背后杀死的机会。所以, 当我们再来读这一段的时候, 应该怎么读呢?要带着怎样的语气读?

生:嘲笑。

师:对。那怎么来读出嘲笑的味道呢?读读看。

师:其实这里四个句子, 把升降调处理好, 讽刺的味道就出来了。怎么读升降调?你们自己考虑一下。来, 试试看。

生:“狼亦黠矣, 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师:对了, 那个问句啊, 调子要读上去。

师:来, 再读一遍。

生:“狼亦黠矣, 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师:嗯, 有点味道了。我现在想要问问同学们, 这个故事的题目叫《狼》, 作者仅仅是为了讽刺狼吗?

师:徐老师在“狼”字上加了个引号。猜猜看, 我加引号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狼”不只是动物“狼”, 也是代表当时的一些人, 就是以为自己是很聪明的, 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

师:嗯, 真好。读过《聊斋志异》吗?你跟很多读过的人的想法是一样的。《聊斋志异》里面写了很多鬼、妖、狐狸, 写鬼写妖就是在写人, 写狼也是在写人。所以这位同学说得很对, “狼”是指生活中那些像狼一样的恶人。这样的人很狡猾, 会伤害到我们。面对这样的人,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勇敢地面对他们。

师:要勇敢地去面对, 不要妥协。

生:还要想方设法去摆脱那些诡计多端的人。比方说卖小孩啥的, 要摆脱那些坏人的计谋。

师:他的意思是要擦亮我们的眼睛, 认清恶人的计谋, 是吧?

生:我认为应该像屠夫一样勇敢, 不要只想着逃避。

《桥》教学实录 篇10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请坐。

师:(板书:桥)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个字的时候,你会想什么呢?

生:什么样的桥?

生:哪里的桥?

师:今天咱们也带着这样的问题一起学习第16课《桥》(在桥前面板书:16)。课前大家已经自己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围绕“探究目标”进入小组讨论学习。(出示PPT1)

PPT1:

一、积累运用:你发现了哪些难记难写的字词呢?文中有很多形象生动的短语,你积累了吗?

二、领悟写法:你知道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吗?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吗?你是怎么理解题目的呢?

三、个性品读:你觉得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你从哪个角度来评价的呢?

四、小小创作:学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认识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汉,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进入小组讨论环节((1)读文;(2)讨论每一个目标,分享预习收获;(3)质疑解疑,思想碰撞)。老师巡视,参与小组学习,相机点拨,发现学习亮点。(20分钟)

讨论进行中:

生:我觉得题目“桥”与课文主题不是很配。课文写人的,题目却是写事物的,用“老汉”做题目更好理解些。

生:是啊,我一开始看题目,想到的是天桥、独木桥、石孔桥……根本没与人联系起来。

师:你们都很会动脑筋。写人的文章用与人物有密切关系或共同地方的事物命题是可以的。只是我们还小,大多是写人就用人命题。

生:我觉得老汉很伟大,为别人竟然连命都可以不要。

生:其实作者写老汉这样做,就更突出他的无私,让人读了更加敬佩他。

师:你们的想法都有道理!

……

师:讨论结束,现在我们开始分配展示任务。请各学习组长上台抽取任务。

任务1:词语积累与运用。

任务2:领悟写法。

任务3:个性品读:请从描写洪水的句子中感受老汉的精神。

任务4:个性品读:请站在老党员的角度体会人物的品质。

任务5:个性品读:请站在父亲的角度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任务6:小小创作。

学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有的还显得有些神秘,在展示前不让其他组知道他们的展示形式。

(下课休息)

第二节展示探究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交流讨论了《桥》这篇课文,我想大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故事去认识一位平凡而伟大(板书)的老共产党员。

大家看学习目标,(出示PPT1)有请第一个任务的小组上来。

任务一:词语积累与运用

组长:大家好!我们与大家分享词语积累运用。投影:

生:请大家跟我读……

师:这一小组准备得很充分,把一些难记的字词找出来与大家一起学习,帮助大家巩固掌握,非常好。

接下来,我们进入课文的学习理解。哪一小组呢?有请小组上台!

任务二:领悟写法

生:课文写发洪水的时候,一位老汉在生死关头让人们先逃生,把自己的儿子拉到一旁,最后父子一起牺牲了的故事。

生:全文二十七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四部分。

生: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突遇山洪;第二部分(5~134自然段)……

……

生:我们小组展示完毕。

(台下)生:我有补充———课文运用了许多拟人、比喻的句子,读起来比较形象,感受到当时的危急。

(台下)生1:我想请教你们———课文运用了许多短句,可我记得老师平时要求我们写作文时要写完整的话,在这作者只用4个字就构成两句话,而且没有主语。是不是课文出错呢?

师:你是会学习、爱思考的孩子!

(台下)生:我觉得应该不是出错吧,这样写更可以突出雨势之大。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作者为给后文的“危急”做铺垫,采用了这种表达方式应该是可以的。而对于我们,老师觉得还是要先学会把一句话表达完整,不要随意模仿作者这种表达方式。

任务三:个性品读(请从描写洪水的句子中感受老汉的精神。)

组长:大家好!我们找出了描写洪水的句子,请大家跟我们读一读。(投影句子)

生:“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从中我体会到雨大的超出人们的想象,也为后文做了铺垫。

生:“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从这句话中我知道用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来势之凶猛,不可阻挡。

生:“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山洪爆发,生命有危险,人们纷纷逃命。

师:我想知道:逃命的人群中有没有“老汉”呢?

生:我认为没有。

师:为什么?难道老汉还待在家中?

生:他肯定也跑出来,准备逃命的。

师:对!任何一个人在生命有危险的时候,都会努力保护自己,这是人的本能。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活着。而老汉,他也是如此,也是热爱自己的生命的。(板书:爱生命)

一个热爱生命的人,怎么能在生死关头不顾自己的安危呢?我们一起了解“老汉”———一位老共产党员。请下一个小组。

师:听了这几位同学的创作,老师感到很欣慰,一篇课文能赋予大家那么深刻的、不同的感受。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读题:桥,一座生命桥;桥,一座民心桥!

师:下课。

生:谢谢老师!

《我的母亲》教学实录 篇11

在产品趋向同质化的汽车发展轨迹里,唯有品牌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品质,成为消费者选择的理由。事实证明:雪佛兰母品牌广告的投放令雪佛兰开始了“活出品牌”这个品牌营销的至高境界!

前期做足减法,从无到有搭建一个新平台

在中国群雄争霸的汽车竞争格局中,雪佛兰母品牌的态度还尚未清晰,消费者对雪佛兰品牌的认知,主要是依靠明星车型,而提起母品牌,更多的人只是想到了“变形金刚”。随着明年一系列新产品的上市以及市场对雪佛兰不断提升的关注度,我们和客户都认为的确到了一个时刻:首次树立统一形象,直接和消费者沟通雪佛兰品牌。

一开始,我们基于雪佛兰品牌在中国5年来走过的足迹和现状,基于我们对目标人群的了解,基于对未来雪佛兰产品系列的愿景,启动了一个宏伟的脚本。当我们的主张和方向被肯定后,无论是广告公司、导演,还是品牌团队,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60秒内把“千言万语”和一腔激情,转化成一个主题鲜明、具有高记忆度的品牌宣言。

这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而做减法似乎比做加法还要痛苦。因为我们都很爱这个品牌,希望把思想、情感、品牌理念、价值观、DNA,都完整地呈现。经过前期市场测试以及与20多家经销商面对面的沟通,我们基本找到了一个化繁为简的创意路径,并进而提炼发展成这个平台——“热爱我的热爱”,将雪佛兰品牌特有的年轻、动感、活力、自信传达给所有人,让人们喜欢这份乐观与坚持,让人们相信这个品牌以及他们自己的美好未来。

摒弃常见拍摄手法,用生活原型主角做演员

基于对年轻人更深刻的洞察和信心以及整个Campaign的真实和纯粹,我们选择了把舞台交给普通受众。雪佛兰母品牌电视广告中的故事均来自生活原型,从脚本到演员再到甄选导演,一切都在围绕“强调真实,不做作的热爱”。

历时近半年的作业充满挑战、失落、振奋和激动。提案的文件夹甚至被编到“第11轮”,其中有一轮,单是一个Option就有12个连续的脚本,直到Focus Group,还被推倒重来,包括很努力地说服客户接受TVC中不出现车,包括“很较真”的David Tsui(徐佩侃)导演也曾经一度退出。选择David Tsui是因为他擅长反映“真实的人”,能抓住人物瞬间以引起感情的共鸣,而且叙述方式富有电影感,这种表现形式在广告中并不多见,更易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

“赵峰:一个孩提时代在父亲拖拉机上就立志造车的汽车设计师;谢露:一个热爱旅行却坚持以徒步搭车看世界的旅行者;喜喜、骆乐、Jason:一群热爱淘旧货,并将80年代的流行经营出国际范儿的小店店主;庞志鹏:一个走到哪儿都把曼陀铃背在身上,把小众乐器变成大受欢迎的音乐家……”

《掌声》教学实录 篇12

师:今天, 老师给大家上课, 欢迎吗?欢迎要有所表示哦。 (生鼓掌)

师:老师从同学们的掌声中充分感受到了你们的欢迎之情。掌声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生活中可以用掌声表达心里的想法, 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掌声的故事。

一、导课

(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 你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鼓掌?这是怎样的掌声?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这是怎样的掌声?为什么要把这样的掌声送给小英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并且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由读文)

(课件出示:情绪鞠躬轮流愿意珍惜讲述骤然响起渐渐平息)

师:这些词语在预习的时候还有哪些没掌握好读音, 再抓紧时间练读一下。 (指名读、齐读。)

师: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 结果怎样?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明白。 (生叙述)

师:说的时候要简洁, 但主要内容不能丢。

三、走进文本, 体悟内心

(一) 了解两次掌声

师:这是怎样的掌声?让小英永远也忘不了。让我们再次回到那难忘的演讲课中。请快速浏览课文, 找出具体描写掌声的句子, 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快速阅读后, 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1.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 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 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 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2.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 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 谁能概括地说说这是两次怎样的掌声?

生:骤然响起、热烈、持久、经久不息。

师:什么样的掌声就可以算得上是骤然响起、热烈、持久、经久不息?

生:突然响起来, 没有人带头, 响的时间很长, 鼓掌的人很激动。

(二) 质疑启思, 学习第一次掌声

师:那大家第一次为什么会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就送给她这样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呢?让我们再来默读一下文章的前几个自然段, 想一想, 这其中都有哪些原因。可以把描写小英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师:无声的默读有利于思考, 要边读边想。自己学完之后, 把感受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生1:小英是个残疾的学生, 她走上讲台, 同学们要鼓励他。

师:残疾的小英需要鼓励, 你们也读到这个原因了吗?你们是从哪句话了解到小英是个残疾的孩子?

生2:“因为小时候生病, 一条腿落下了残疾, 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师: (课件出示这句话) 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想一想小英走路的样子会是什么样。

生:摇摇晃晃、走不稳、一摇一摆、歪歪扭扭、不好看、东倒西歪。

师:的确是这样, 那为了不让同学们看到自己这样, 小英每天上学时会怎么做?上课时、课间活动、放学后, 她都会怎样做呢? (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进行拓展想象, 并表达。)

师:是啊, 当同学们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时候, 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嬉戏玩耍的时候, 当同学们放学后兴高采烈地走出校门的时候, 小英一个人孤独地远离大家, 不敢面对大家。同学们, 如果这样的状况发生在你身上, 你就是小英, 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很可怜, 很孤独, 很忧郁, 很悲伤, 很羡慕别人, 很自卑。 (板书:自卑)

师:是啊, 小英很自卑, 她总是孤单的一个人, 不愿意和大家交往, 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也让你感受到了小英的自卑, 快来读给大家听听吧。

生:“在我上小学的时候, 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 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胆小害怕的小英。

生:“轮到小英的时候, 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 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小英连抬头面对大家的勇气都没有, 多么自卑的小英啊!

生:“小英犹豫了一会儿, 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 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师:正向你们刚才读到的, 也正如这两个同学所言, 小英多么自卑呀, 自卑的她需要掌声, 需要鼓励。这骤然响起的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是对小英最大的鼓励。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在刚才读书的过程中, 谁还读到了其他的句子?我觉得同学们给小英的掌声还有其他原因。

生:我觉得小英能走上讲台, 说明她很勇敢, 很坚强, 所以同学们给她掌声。

师:你从小英的什么表现上看出她很勇敢, 很坚强, 我们都来听一听。

生:我从“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 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看出来的。

师: (课件出: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 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你读到了这个句子, 请一个同学来读读大屏幕上的这句话, 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句子中缺少了“终于”。

师:为什么要强调“终于”呢?

生1:小英不是一开始就打定主意走上讲台的, 她很犹豫。“小英犹豫了一会儿, 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 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生2:我是从“犹豫”这个词语读出小英拿不定主意的。上去, 同学们就会发现“我”走路的样子, 会不会笑话“我”?不上去, 又没有合适的理由, 和老师同学们怎么说?

师:瞧这个同学, 抓住了“犹豫”这个词语, 体会了小英复杂、矛盾的心理, 真了不起。让我们联系上下文, 想一想, 小英此时心里还可能在想些什么。

师:同学们, 此时的小英是多么矛盾、多么为难!但是, “小英还是在大家的注视下, 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师:小英勇敢地战胜自我走上讲台是多么的坚强啊!谁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师:这是小英第一次走上讲台, 第一次面对大家。她每走一步, 都如同她的心情那样沉重!一步, 两步……近了……她终于走上了讲台!勇敢地战胜了自我。让我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次掌声。

(课件出示:“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 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 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 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师:没有老师的指挥, 也没有任何一个同学带头, 就是那么一下子、热烈地响了起来, 响了很长时间。同学们, 你们想一想大家要用这掌声告诉小英什么。

生1:小英, 你不用害怕, 你一定会讲好。

生2:小英, 你不要自卑, 我们会支持你。

生3:小英, 你不要难过, 我们不会笑话你。

生4:小英你以前总是早来晚走, 不愿意让同学们看见你走路的样子, 今天你鼓起勇气走上讲台, 小英, 你是好样的!

师:同学们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小英说, 对小英的鼓励、钦佩最后都汇聚成了这热烈、持久的掌声。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把这热烈的、激动人心的场面通过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 (生齐读)

师:自卑需要鼓励, 勇敢地战胜自我更值得钦佩, (板书:鼓励、钦佩、赞扬) 因此小英赢得了这样的掌声, 她也一定是听懂了同学们掌声中的话语, 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真情, 因为她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三) 顺势引导, 学习第二次掌声

师: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 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自由读读这部分内容, 小组之间讨论讨论, 这一次大家为什么又会送给小英经久不息的掌声呢?

(生小组讨论)

生1:小英的故事十分动人, 普通话也很好。

师:这是赞扬、肯定、认可的掌声。

生2:希望你以后也要多给我们讲故事。

师:这是期待的掌声。

生3:我们愿意和你交朋友。

师:这是接纳的掌声。

生4:不要自卑, 相信你是好样的、坚强的。

师:这是祝愿的掌声。

(四) 自由读文, 了解掌声带给小英的变化

师:掌声所代表的鼓励、钦佩、赞扬、期待、认可、祝愿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小英最需要的。掌声是一种最简单的表达, 却带给了小英最丰富的感动。在同学们的掌声中, 小英面带微笑地走下讲台, 她真是变了, 她已不再是那个自卑胆怯的小英了。自由读读第五、第六自然段, 看看自从那次演讲后, 她还有哪些变化?

生:“她不再忧郁, 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 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师: (课件出示这句话) 谁也来读读这句话, 我们关注句子末尾的这个省略号, 想象一下小英还会有哪些变化? (生交流)

师:是啊, 同学们, 曾经自卑的小英在同学们的鼓励、赞扬声中, 变得———

生:开朗、活泼、大胆、乐观、坚强、自信。 (板书:自信)

师:同学们的掌声就像魔法师, 让小英变得快乐、坚强、自信, 难怪小英在给我的来信中说———

(课件出示:“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 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

师:齐读。

四、拓展升华, 延伸情感

师:掌声改变了小英, 掌声就是这么神奇。在我们的生活中, 你认为还有哪些人也需要掌声?

生:生病、残疾、乞讨的人、下岗创业工人、失败的人、遇到困难的人、地震中失去亲人的人。

师:这些是鼓励、认可、赞扬、期望、祝福、安慰、钦佩的掌声。

(课件出示:“是啊, 人人都需要掌声, 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 同时, 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师:的确, 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 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齐读。

师:掌声像冬日的暖阳, 能温暖人们的心田;掌声像葱郁的大树, 为炎炎夏日送来一丝凉爽。掌声还像什么?同学们想一想, 说一说。

(课件再次出示:“是啊, 人人都需要掌声, 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 同时, 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师:同学们, 让我们轻轻地告诉自己———齐读。

同学们, 让我们真诚地告诉身边的亲朋好友———齐读。

同学们, 让我们大声地告诉全世界的人———齐读。

师:同学们, 希望你们把自己的掌声毫不吝啬地献给需要他的人, 把我们的爱播撒到身边的每一个角落。

五、作业

师: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了《苏珊的帽子》《狄摩西尼的故事》这两篇故事, 课后同学们读一读, 一起交流交流感受。

上一篇:装饰装修施工论文下一篇:自清洁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