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建设现状(共12篇)
基层文化建设现状 篇1
我省的文化建设蓬勃发展, 尤其是基层文化建设,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对越来越重要的基层文化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 我们在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时首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普及与提高并重
现阶段, 全省城乡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极为强烈, 不但要求形式上的丰富多样, 而且更要求内容上的品优质高。为此, 我们的基层文化工作应继续坚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和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的基本原则。首先, 应抓好基层文化的普及工作, 繁荣群众文化生活,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通过开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各类文化艺术活动, 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参与其中, 真正成为基层文化的主体。同时又要通过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文化站的专业演员和艺术骨干的示范演出、辅导、评介等交流活动, 进一步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准、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境界, 从而促进文化艺术精品生产水平和群众文化活动水平的提高。
2、正确处理教育与娱乐与交往的关系
首先, 应承认基层文化具有提高基层群众思想文化水平、建设公民道德、净化社会精神环境、创造和谐社会氛围的教育作用, 但同时也还具有愉悦心灵、促进身心健康、娱乐消遣、休闲健身的作用。在这里, 教育与娱乐应当是并行不悖的, 教育寓于娱乐之中。缺少娱乐的教育和缺少教育引导的单纯文化艺术活动都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基层文化的实质内涵。因此, 我们要正确处理娱乐与教育的关系, 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 既要有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内容, 又要不离开基层文化娱乐大众的根本特点,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 通过自娱娱人的娱乐形式, 让广大群众在乐于参与其中, 潜移默化地陶冶其情操, 提高其素养, 并在愉悦其心智、获得审美感受的同时体味人生之美好, 感受社会之美好。因此, 就现阶段的基层文化建设来说, 要更多地开展娱乐性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并有目标指向地推出有发展和普及潜力的优秀节目、曲目。在寓教于乐的同时, 也应看到基层文化活动的交际功能。无论是在任何一个群众文化活动场所, 都有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交流因素存在。尤其是广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大型婚介活动、老年节和邻居节活动等, 其交际性的特点较为突出。对此, 就应倡导开展那些有利于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健康有益的、交际性强的群众文化活动。
3、强化基层文化的地域特色
黑龙江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 从总体上看属于关东文化。如若细分, 每个城市或地区又分别具有本地区的文化特点。如哈尔滨的俄罗斯文化, 大庆的铁人文化, 齐齐哈尔的鹤乡文化, 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文化等。这些文化特点无疑都通过我们的基层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显现出来。但是, 与实践相比, 我们对基层文化地域特色的理论研究仍显不够, 缺乏理论支撑。同时, 在文化创作上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作品、节目、曲目等不是很多。应当说, 冬季黑龙江的基层文化建设做得比较好, 通过“冰雪节”、“冰灯游园会”、“滑雪节”、“黑龙江艺术之冬演出季”和全民参与的冰雪文体活动等, 使基层文化的地域特色凸现出来。但是, 夏季基层文化特点与冬季比较就薄弱了许多。因此, 现阶段应加强对基层文化地域特色的理论研究, 尤其是对黑龙江夏季基层文化建设地域性的研究, 用理论引领实践, 从而使黑龙江的基层文化建设进一步突出“冬暖”“夏凉”的地域文化特色。
总之, 要想搞基层文化建设, 不但是文化部门的责任, 还要积极鼓励、吸引社会力量从事基层文化建设, 形成政府与民间的合力, 分工合作, 协调发展。企业、学校、部队、社区和其他民间文艺社团在从事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社区文化建设的同时, 要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 共同促进基层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基层文化建设现状 篇2
三、基层商业银行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当前,距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已不足年,外资银行业务已纷纷由沿海大城市向内地中小城市渗透,基层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快企业文化建设,尽快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加大管理力度,创造良好环境。
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要将企业文化知识的学习纳入基层商业银行员工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员工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消除对企业文化的错误认识;要重点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对企业文化的学习。学习时可采取专家授课和员工讨论相结合的办法,引导基层行员工将总行企业文化的总体要求和本行实际相结合,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对增强本行发展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增强基层商业银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能动性。
⒉加强宣传,增进了解。可通过在基层行简报、企业网等媒介上开辟介绍专栏,定期组织企业文化知识讲座、编写本行企业文化知识宣传手册等活动,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知识的了解。在宣传时要注意针对员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盲点问题和本行业务发展实际,引导员工自觉将自身发展和本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增强企业文化工作的吸引力。⒊加强规划,协调发展。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急于求成或以偏概全心理只会使企业文化建设走入歧途,因此,必须在总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下根据本行实际合理制定企业文化的短期目标和具体措施。在制定业务发展目标和措施时,要坚持以是否符合企业文化发展长远目标、是否符合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为评判标准,注意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各个方面的平衡协调发展,切不可急躁冒进、因小失大。
⒋加强调研,及时督导。要加强对基层行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指出并督促其进行整改;对检查重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总结并加以推广,确保基层行企业文化建设与总行要求合拍。
⒌加强考核,保证效果。要将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纳入基层行核心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基层行领导班子的绩效挂钩。同时,要改变以往企业文化考核重定性轻定量考核的做法,加大量化考核的比例,解决企业文化考核虚化问题,确保基层行抓出实效。
(二)、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氛围。
花旗银行自创业初始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战略,十分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它的人力资源政策主要是不断创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让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让员工在花旗有“成就感”、“家园感”。借鉴花旗的成功经验,国内基层商业银行应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好“三个重视”,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⒈重视员工的满意度。满意的员工会把满意的心情带到工作中去,从而实现满意的绩效。美国席尔士公司曾做过一项调查后发现:员工满意度提高5%,会连带提升1.3%的顾客满意度,同时也因此提高05%的企业绩效。要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一是要尊重员工;二是要为员工提供能力发展的空间;三是要关心员工个人成长和生活幸福;四是为员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报酬。
⒉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企业要为员工的前途着想,才能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银行有三种职业前途可选择:管理型、专业型和操作型。而每一种职业,还应有不同的等级。当新员工在不同岗位的锻炼后,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其特点,结合本行
工作需要帮助他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并辅以规范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及时对员工的成绩进行奖励,使每位员工都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激发其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⒊重视教育培训。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可采取差别化培训:对于领导干部层,要着重对政策、形势分析、管理艺术、国际同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等方面进行培训,帮助其掌握主流趋势;对于客户经理层,要着重资讯汇集、营销学、客户心理学、投资理财、金融政策、法规的掌握以及银行新业务、新产品的了解、认识等等;对普通员工层,着重要了解本行现状和发展方向,学习基层行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努力打造“金牌”员工。
(三)、抓好建设,树立独特形象。
即企业识别,它包括视觉识别、行为识别、理念识别三部分。其中理念识别是核心,行为识别是动态表现形式,视觉识别是表态表现形式。要构建健康良好的企业文化,就是要通过抓好建设,在社会上树立独特的企业形象,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和明确的市场地位。⒈实施品牌战略。品牌是企业的象征,代表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在服务日趋同质化的阿金融业,品牌是基层商业银行在竞争中的致胜法宝。因此,基层商业银行要全力推进以品牌为载体的客户导向战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抢占市场制高点。著名的花旗银行为了实施品牌战略,把闻名全球的菲利浦公司作为自己学习的典型,成功打造出自己的服务品牌。目前,在众多客户眼里,“花旗”两字代表了一种世界级的金融服务标准。
⒉选择有效载体。一是有形载体。包括统一的网点外观、员工仪表、新产品开发、内部刊物等既有别于其它商业银行又能给客户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的物化表象。二是无形载体。包括先进典型的推广、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优秀的员工素质、良好的社会形象等能在客户心中起到潜移默化作用、增强客户对银行认同度的行为活动。
⒊创新行为模式。行为模式的创新包括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业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在创新中要坚持服务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业务规范化等原则,为客户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提升本行的整体形象。在创新中要从细节着手,确保整个行为模式的统一性。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创新的露出八颗牙齿的微笑服务使沃尔玛的微笑成为迷人的微笑。
⒋抓好制度建设。关键是通过摸索,形成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规范的操作程序、服务程序和管理程序,明确业务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做到人人知晓。并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奖惩,使标准成为基层行防范风险和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四)、理顺各方关系,形成创建合力。
一是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是一种相互交叉互为依存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是培育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而企业文化则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管理工作密切结合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载体。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使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管理工作更好地拧成一股劲,由“两张皮”变成“一张皮”。
二是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统、分关系。商业银行作为一级法人,其文化主体企业目标理念、价值标准和制度规范等,必须统一,不能搞多元化,且企业标识、主要广告用语必须统一,不能各行其是。各分支机构应在总体目标理念的引导下,结合经营状况、人员构成和地区特点,创造性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浅谈地域基层群众文化现状 篇3
[关键词]群众文化;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地域是指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全州行政面积48.27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有蒙、维、汉、回等46个民族,巴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丝绸之路南中两道均通过巴州。这里曾是西汉西域都护府的所在地,西域36国中有11国在巴州境内。这里曾飘拂过张骞的旌旗,驰骋过班超的战马,留下过唐玄奘的足迹。繁荣兴盛了数千年的“丝绸之路”和举世闻名的楼兰文明至今令人遐思无限。
群众文化是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最接“地气”的文化,是文化的家园和坚实大地,是搏动着原始生命、洋溢着生活气息的田野风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尽管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群众文化一直受到忽视和抑制,甚至处于"亚文化"状态,但在多年积累与发展的基础上,一直处于边缘的群众文化活动正发生着迁动,重归它在文化谱系中应有的位置。
如何直面现实,反思巴州文化建设之现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是摆在我们边疆基层一线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思考。
一:重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时代需要
基层群众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基础部分,并且决定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面貌和走向,是由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基层群众文化在时代的呼唤中脱颖而出,走上前台,成为中国两个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最核心的动力是"三个代表"的提出。"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由此开辟了有关文化价值和功能的新的阐释空间。
二:巴州群众文化现状
在新疆这样一个各个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各民族间文化相互交融的文化背景下,以巴州歌舞团、巴州文化馆为首的文化团体长年为广大群众开展演出服务,演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歌舞、弹唱、小品等形式反映当代各项方针政策,配合乡镇、县市各项中心工作进行政策法规、科技时事等方面的宣传活动,深受广大市民及农牧民的欢迎。以群众文艺宣传演出活动为龙头,配合和带动多门类,多层面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也是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亮点。如开展“三独”等各类文艺竞赛、“中国梦”演讲比赛、麦西来普交流、广场舞切磋、斗羊、赛马、扇子舞、腰鼓队、套圈、棋类、球类比赛、钓鱼比赛、业余歌手大赛、中小学生艺术作品大赛、外请文艺团队演出、“访汇聚”工作组专场文艺演出、举办反“极端化”反邪教图片展、放映各类电影等。今年国内大型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西北地区海选赛地点就定在巴州州府库尔勒市。这也是另一角度的巴州良好的文化氛围的体现。
在巴州各社区、文化站都争相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群众文化场所的建设也在逐步完善。仅2014年一年,库尔勒市就完成了市文化馆、市科技馆、规划馆的全面建设,目前,有包括民俗文化博物馆、档案馆、综合展馆、美术馆、图书馆、党史地方史志馆、文化馆等十余个群众文化专馆。
而随着巴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而各县市及农村牧区的群众文化生活也产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文化活动内容、内涵的丰富和品位、质量的提高上。大部分社区及乡村文化室除原有的图书阅览、电视、棋类设施外、大多都配备了电脑、VCD、照像、摄像、体育、健身等活动器材。文化户也在原来只有一些乐器、图书、电视的基础上增添了电脑、音像等先进设备。文化室、文化户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在原有的群众自娱自乐无偿服务的基础上拓展了一定的经营项目。如开展“农牧户家庭民俗文化游”项目,利用当地优越的环境和便利的交通,开发传统少数民族生活、祭祀习俗等文化资源,开展旅游文化和餐饮文化经营活动。这是新时期农村牧区群众文化发展的一个动向。
三: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基层群众文化迎来了新的春天,同时,也不能否认,巴州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部分由于国家的支持出现了新的可喜面貌,但有的地区却由于资金等问题陷于瘫痪状态。即使在一些设施仍然具备的地方,也存在基础设施陈旧、观念落后、人员配备不力、分工不明确、经费投入不足等因素,无法开展活动。大量的农牧区主要劳动力流向城市,农牧区平时留下的人多为老弱者和儿童,在生活都不能完全保障的情况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展开更显单薄。在条件相对比较好的乡镇文化站、室,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文化阵地流失,不能做到常年定时的工作。二是缺乏专业人才。原有的文化专干多已离岗,有的被调离到其他单位或岗位,有的专干被分派其他中心工作而不务专业,有的则因年龄老化或工资低而自然流失。三是基层文化活动普遍资金不足,一些文化活动项目无法实施。这也是巴州群众文化活动与内地城市相比较略显萧条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群众文化组织方面,也有着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对群众文化的注重不够,换而言之,部分僅限于纸面上的。其二:活动内容相对较少,没有较为丰富的内容。活动方式相对落后,创新方面滞后。其三:忙于应付。因为文件的下发而做工作,因为“不得不做”而工作。其四:不注重总结,重活动,轻档案收集整理汇总的现象。其五:在新疆特殊的形势下,后顾之忧较比以往更多,担心出事。对社会秩序稳定的担忧,对聚集人员人身安全的担忧,这往往是影响群众文化活动实施的重要因素。
在群众文化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
我身为巴州文化艺术创作中心的工作者,在去年的下乡采风走访老艺人的工作中,发现巴州的民间群众文化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问题就是“后继无人”。很多非常优秀的民间艺人民间能人身懷绝技,却无人传承。因此如何发扬和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和技艺也成了一个重点问题。
而在群众文化的形式上,存在着一些民间遗留下来的“逅病”,少部分地区的群众文化项目只限于“斗鸡”“斗羊”“斗狗”等。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所以各主管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利用行政资源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组织、引导,组织相关部分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避免一些群众因没有健康的文化活动吸引,粘染上“黄、赌、毒”等不良风气。同时,要引导群众自行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并出台政策给予鼓励。如,可以让群众组织自己的演出队伍等,并进行一些补助,以促进自办的群众文化可以健康持续发展。
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1、建立高层次的群众文化队伍
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在队伍建设上,加强后备力量的培养和各层次在职人员的培训已经成为群众文化事业发展中非常迫切的问题。因此,在群众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上,也应拓宽思路、创新方式,与先进思想优秀工作方式接轨,多学习多实践,如巴州美术馆工作人员今年参加的“全国美术馆馆藏作品普查工作培训”就改进了之前老一套的工作方法,按照国家统一要求使作品收藏工作做得更规范细致。
2、扩大社会参与
群众是群众文化的主体,也是社会化运作中不应忽视的重要力量,而民间文艺社团和专业文艺团体分别是群众文化事业的骨干力量和重要外援。此外,积极争取名人、专家学者对群众文化事业的指导也是扩大社会参与的重要方面。
3、文化志愿者的招募
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文化志愿是社会参与方式中需要重视的重要人力资源。文化志愿者是指自觉为社会公益文化付出时间、劳力和智慧的人士。在欧美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志愿者也称义工。作为义工的重要群体,以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一族”一直是艺术组织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宝库,“灰发一族”,尤其是退休的专业群体也具有特殊的价值。而志愿者的专业训练通常要由代表社会公共礼仪的官方机构承担,只需文化艺术组织根据自己的需求向这些机构申请项目培训,就可免费获得来自政府对志愿者培训的支持。此外,还要对志愿者实施活动进行中的指导与活动结束后的管理。
4、注重群众文化正确导向的宣传教育
同时要注重群众文化正确导向的宣传教育,更要区分层次、突出重点。第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充分发挥乡间艺人、能人的带头作用,用他们的高超技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第二,要从娃娃抓起,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把适宜少儿的、群众文化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日常管理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文化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真正培育起来。使广大青年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身体力行正确的群众文化价值观。第三,要润物细无声,发挥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的作用,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群众文化观。培育和弘扬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观,必须使之融入社会生活,让它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五:总结
对当前基层文化建设现状的思考 篇4
由于基层边防派出所大部分都是处于偏、远、散等地区, 基层文化建设相对较为滞后, 这是目前边防部队一些基层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让基层警营文化焕发青春和活力, 适应新形势、新发展和官兵的新需求, 让基层官兵保持旺盛的斗志, 已经成为我们部队各级基层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适应第一任职的需要, 在此次的假期生活中, 我到某单位进行个人见习锻炼。以下我们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相关了解, 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二、调研内容
1、现阶段基层文化建设现状 (1) 点多线长, 难以集中
基层单位, 尤其是边防大队, 主要负责上传下达工作, 在边防支队与边防派出所之间起着纽带的作用, 而边防派出所分布则比较分散, 主要是以点的形式存在, 部队精心组织的文娱活动反倒成了官兵们的负担, 因此也就造成了尽管基层单位有诸多组织各项文体活动的想法, 但是能否得到官兵的支持和配合, 达到愉悦身心提高士气的目的, 缺少“动力支撑”。
(2) 水平较低, 设备陈旧
公安边防部队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一些基层单位驻地多处在小、远、散地区和呈现点多、线长的特点, 边防辖区内群众整体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很难与“80”“90”后的边防官兵中产生共鸣, 部队的基层文化设施也大多是一次性集体购买, 价格较为昂贵且使用时间较长, 老化现象严重, 如同“鸡腿”变成“鸡肋”, 弃之不舍, 食之无味。
(3) 方式单一, 不够多样
基层各单位都能做到周末有活动, 节日有晚会, 但是由于诸多原因, 基层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大多也仅停留在打打球、唱唱歌等, 方式方法比较简单, 创新意识不强, 不能满足年轻官兵的精神需求, 吸引力和号召力较弱, 因此其这样的文化生活的生命力也就比较“脆弱”。
(4) 良莠不齐, 难挑大梁
基层文化活动质量的高低,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艺骨干的素质。然而, 基层单位有文艺特长的官兵为数不多, 再加上平时活动较少, 得不到锻炼, 得不到提高, 年轻的大学生干部又多分在小、远、散的基层所队, 很难有机会聚在一起相互切磋交流、共同探讨, 发挥不出整体优势。尽管上级很注重对基层文艺人才的挖掘和培养, 但相对边防大队和边防派出所而言, 专业文艺人才还是非常匮乏。所以, 基层单位文化活动难组织、难开展也就变得并不奇怪。因此, 由于没有专业人才, 文化活动室里的各种乐器等文娱器材也很少有人去摆弄, 文化器材就变成了聋子的耳朵, 成为了一种“摆设”。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到组织文体活动时, 节目单上除了合唱就是独唱, 再也拿不出其他节目的“窘状”。
2、基层警营文化建设滞后的原因
(1) 基层缺乏对文体活动人才的培养
一方面基层单位受资金、人员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没有能力去培养文艺骨干, 只有依赖于上级和地方来帮助和扶持;另一方面骨干培养出来后, 由于工作需要, 人员发生变动或面临退伍等情况, 不能保留下来, 造成基层单位文体人才年年培养、年年流失的局面。
(2) 文化活动不够贴近和吸引官兵
“80”“90”后的官兵自我意识很强, 善于独立思考, 他们思想活跃, 知识面宽, 表现出对文化娱乐多样化的要求, 喜欢热爱新鲜事物, 一些战士还有很强的叛逆心理, 而基层单位的文化活动除了唱歌、打球、看报, 就是逢年过节和共建单位合办一台老套的晚会节目, 提不起官兵的兴趣。
(3) 开展文化活动精力投入较少
现在基层单位事务性工作多, 尤其执勤执法任务繁重, 上级检查评比基层频繁, 导致基层单位忙于应付, 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警营文化建设。
3、基层文化工作建设思路 (1) 深入调研, 全面掌握
毛泽东同志说过“你出门时脑子是空的, 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 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 问题就是这样解决了。”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 需要我们各级领导深入基层进行调查了解, 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 倾听基层官兵的心声, 了解基层官兵的内心世界和所需所求, 及时的发现问题从而去解决问题。
(2) 严格贯彻落实《三年规划》, 为基层官兵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基层官兵多处于地区偏远、条件艰苦的地区,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及人民群众的新期望、新要求, 繁重的任务已让基层官兵身心疲惫, 要想让基层官兵保持旺盛的斗志, 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单靠讲奉献还不行, 还要把《三年规划》真正落到实处, 扎实开展基层文化建设, 让官兵们感受到上级领导的关怀和爱护, 让官兵们乐有所去, 玩有场所, 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激发官兵工作活力。同时, 上级部门应该组织一些兵演兵、兵唱兵自编自导的文艺小分队走进基层进行巡回演出, 与官兵同乐。通过巡回汇演, 让官兵参与其中, 从中发现人才, 培养骨干, 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人生舞台, 解决基层不会组织、难组织的问题。
(3) 推进警民共建, 打造鱼水情深的警民关系
要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重要节点, 组织基层官兵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等联手进行文化活动, 用“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军民共建, 营造“让求知的学起来, 能创作的写起来, 会表演的乐起来, 想健身的动起来”的浓厚警营文化氛围, 使警营文化向高层次、高质量、高水平迈进, 不断吸收地方文化活动的优点和长处, 在兵演兵、兵唱兵的基础上增加地方特色, 促进官兵文化生活向多元化发展。
(4) 加强培训, 广泛宣传
针对基层单位小、远、散的实际, 建议采取集中调演等形式, 将基层有所特长的官兵定期集中调演一次, 把部队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个人汇编成官兵们喜闻乐见的文体节目, 深入基层一线和共建单位进行巡回演出。集训结束后, 官兵还可以将学到的东西带回到原单位, 发挥自己的专长, 用学到的知识更好的组织和带领基层官兵开展各项文化生活。
(5) 大力推动警营文化创新发展
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警营文化建设中创新形式与丰富内容的关系, 结合实际采取即兴文体活动、益智文体活动等方式组织官兵随时随地多方位、多角度地开展, 而不是一定要集中在节假日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去完成。要充分发挥干部的组织引导作用, 提倡自编自演、官兵同乐、同台竞技等, 内容应充分结合现代警营生活, 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形势政策教育、创先争优活动, 结合国际国内时事, 寓教于乐、寓乐于教, 提高官兵参与的兴趣, 增强活动效果。
三、调研感想
文化是根植于社会中人们内心的一种知识、信仰和普遍认同, 它对人们的行为起着强大的制约作用, 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警营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和警营建设的有机结合, 为警营生活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 对于进一步增强部队凝聚力、牢固树立边防部队关系新理念、加强新形式下队伍管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也是边防部队基层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鼓舞士气, 确保边防队伍思想稳定和旺盛战斗力具有强劲的效力。同时也是弘扬时代发展主旋律, 促进部队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途径。
基层警营文化建设是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和部队全面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必须要把握基层文化的特点和规律, 坚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实事求是才能让我们的警营文化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基层警营文化建设是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和部队全面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必须要把握基层文化的特点和规律, 坚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实事求是才能让我们的警营文化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篇5
人才,是事业之基、发展之本。而作为基层更加需要各个方面的人才充实到其中,才能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因此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是时代的呼唤,基层的需要,群众的期待。我们于x月x日-x月x日对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县某镇,土地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xx公顷,其中水田xx公顷,山地xx公顷,下辖xx个行政村,x个个居委会,xx个村民小组,总人口xx万人。该镇自古人杰地灵,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境内xx村的三角宝觉寺,有黄龙山清俊亭等名胜古迹,有xx等历史名人。目前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水稻和外出打工。
一、人才队伍现状
该镇机关工作人员共有xx人,其中党员xx人,民主党派xx人,大专以上学历xx人。编制数为xx人,在岗人员xx人。副科以上干部xx人,实职副科xx人,退休人员xx人,停薪留职人员xx人,公务员xx人,职工xx人,专业技术人员xx人,其中有中级职称的xx人。35岁以下的xx人,占总人口的60%。1995年,该镇工作人员总数为xx人,96年至99年进入了大量人员,其中有部分是大中专毕业生或退伍军人,其他大部分是通过各种关系招工进来的,并且文化水平都不高。XX年至XX年,县级要求乡镇精减人员,出现了部分下岗和停薪留职的人员。
二、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x”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这就要求在农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在农村应该增加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规模企业,要求在人才需求上要有真懂技术,有一定的市场经验,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多发展有技来含量的生产。
造成农村基层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就乡镇机关人员来说,原来的七所八站,大部分干部管理权限都上划,收回县直有关部门统一管理,使干部的选拔面比过去大大缩小;乡镇一级在职人员报酬低,报考乡镇公务员的人不多。在这个镇,相当多的顶岗人员是城镇当兵转业安置下来或者是七几年乡镇招聘干部,学历不高,能力有限。该镇xx名在职人员中,退役士兵达xx人,招聘干部只有xx人;因公务人员管理严格,转干程序繁琐复杂,就出现了混岗现象。县直一些部门近年来向乡镇借调借用干部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使得乡镇缺人的现象更加严重。该镇就有3名同志被借调到县直机关。
分析造成基层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村在吸引高校毕业生方面没有诱惑力,很多高校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往往把农村排斥在外。二是农村相对封闭的发展环境阻碍了人才的引进,很多优秀人才认为农村不具备大城市发达的信息络,在个人发展平台较小。三是乡镇工资待遇较低,影响了其吸引力。
由于财政紧张,很多乡镇职工工资发放面临挑战,比如该镇几年前电视台有x个人,其中x个年轻人各有特长,电视台运营情况良好,每年创收20万。镇里规定台里要完成10万的收入就发基本工资,剩下的收入镇财政与台里按五五分成,即台里应有5万元的奖金可发,但实际发下的工资每人不到3000元。这样,年轻人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人才流失严重。新进人员专业技术不过关,电视台收入明显下降,目前电视台每年收入1万多元,入不敷出,工作人员也锐减至3人。
三、加强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乡镇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与人民群众发生最直接的联系,加强乡镇政权建设,培养更多的乡土人才是建设和谐社会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当地发展经济最急需的工作。要改变目前一部分乡镇干部后继乏人的状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提升基层人才待遇。应完善对乡镇干部、尤其是边远地区乡镇干部的选拔作用机制,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多渠道选拔;应动员更多的青年干部到乡镇锻炼,把到乡镇工作作为干部必须经过的一课;关心爱护基层干部,不仅从政治素质上提高他们也应从经济利益上关心他们;对乡镇干部缺编人员应有严格的准入制度,不能把县级安置不了的非干部人员往基层塞,造成基层职工中公务人员比重下降,整体素质下降。
二是增加基层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乡镇人才队伍当前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总量不足,突出地体现在高层次高素质人才严重匮乏,基层人才严重短缺。为此,在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首先是扩大人才队伍总量。其次是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在加大培养力度的基础上,要积极通过外聘等柔性流动的方式引进。再次是优化基层人才队伍结构。在公务员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应达到35%以上。对XX年后未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的45岁以下的公务员要实施学历淘汰,以提高公务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和整体素质。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应达到25%以上。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应达到20%以上。要通过补充毕业生、参加在职学历教育、送出去培养以及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基层文化建设现状 篇6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基层政府;财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升,人们除了物质需求之外,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而且文化需求也呈现动态化和多元化的趋势。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在不断提高自身服务供给能力。对于基层政府来说,财政资金紧张,而且处在公共文化服务的第一线,面对的问题比较复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是比较多的。基层政府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探索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的途径。
一、基层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
在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是以政府为主体的模式,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政府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这种模式的出现主要是由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在政府主导型模式中,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公共文化服务具有法制性,在文化传播中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体现的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公正性和公平性,而且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资金提供者,会根据具体的需要筹集各种渠道中的资金投入到公共文化事业中。另外,由于受到基层政府本身实力的影响,在公共文化服务中还存在以政府为最高指挥和领导者,让中介机构进行文化服务的具体执行。
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政府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基层政府来说,受到财力、人力等因素的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是很到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
(一)没有了解公众实际需求
要保证公共文化服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就需要对公众的实际需求进行解决,但是目前我国基层政府对公众的需求了解不全面,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存在盲目性,没有以公众为中心,在作决策的时候没有将公众的需求考虑进行,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策略失误,影响到公共服务的效果。
(二)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效果不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基层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程度提高,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也积极采用各种形式的公共服务方式,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基层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往往不被公众认可的现象经常发生,一些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利用率较低,利用效果不佳。
(三)资金短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众的文化需求也日益高涨,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公共文化供给。但是由于基层政府的财政资金有限,而公众对公共文化需求的数量增加、种类增多,导致公共文化需求和供给之间出现较大的矛盾。
(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各部门协调性不好
在当前基层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涉及到的管理内容在不断增加,要保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率需要政府、中介机构等各部门之间做好协调工作。但是目前基层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在做出各种决策的时候不注意与中介机构的协调,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出现问题。
二、如何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
(一)树立新的公共文化服务观念
基层政府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首先需要转变政府职能,要不断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树立新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基层政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的思想基础。基层政府工作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积极听取公众的意见,以公众需求为中心,不断为公众提供他们最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的转变和服务意识的提升是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动力,对于保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制
在我国的发展中,基层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垄断地位,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低下,为了改进这种情况有必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制,建立多元化的供给体制,基层政府要积极鼓励民间组织加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来,保证民间组织的独立性,从而改变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不足的情况。另外,基层政府还应该确定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的决策机制,采用自上而下的形式,调动公众的参与意识,加强公众对基层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监督。
(三)注重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
基层政府要提升自己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需要建立一支优秀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在公共服务队伍建设中要经过层层选拔,选择一些热爱文化工作、乐于奉献的人员加入到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中来。基层政府还要为了公共服务队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提高队伍的文化服务水平。、
基层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当前基层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基层政府不断转变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树立新的服务理念,建立一支优秀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
参考文献:
[1]王楠英,王忠国.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的体制创新[J].党政干部学刊,2008(07).
[2]高一琴.公共服务型政府建构的路径选择[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3]唐进 .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现状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企业基层班组建设现状分析 篇7
1班组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班组建设管理,是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的管理。班组既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又是其他活动的实施单位,是企业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把班组工作抓好,是企业做好质量、安全、生产等工作的基础,是培养员工职业道德的基础,只有做好此项工作,企业的发展才能有更大的动力。
2加强班组建设的途径
近年来,很多企业只注重各种指标的完成,从大局抓,而忽视了细节,致使班组建设的发展跟不上企业的整体发展步伐。目前,有部分企业还未认识到班组建设的意义,看不到班组建设对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只是一味地埋头干自己手头的工作,忽略了事务的联系性。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每个企业所面临的形势都异常严峻,加强、促进班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必须的。因此,加强企业班组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班组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有多深,行动就有多大。只有认识、了解了班组建设的重要意义,才能提高学习和执行的自觉性。认识的越深越广,做工作才会越细越真,自觉性也就越高。对班组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提高、深化的过程,不可以一蹴而就。
班组建设涉及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党、政、工、团四方面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不是哪一个部门可以单独完成的。一些职工的思想认识不够,认为只要干好自己的活,其他的一概不管,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不抓质量、安全等工作,生产是无法有保证的,任何一个方面出了问题,最终都会影响到整个企业。此外,班组建设做好了,员工就会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在工作上才可以更用心、更努力。为此,针对这种现象要进行认真分析,经常召开班组会,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用案例生动地解说,用理论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班组建设与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2)从制度入手,使班组建设有“法”可依。任何事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组建设工作亦是如此,各种制度的建设是班组建设的保障。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目的是为了使班组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使班组建设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具体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选好一个班长,班长是班组建设的直接管理者,班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工作的好坏。此外还要明确班组长职责及其他相关制度,班组长为班组建设的直接执行者,也是第一责任人,班组建设工作要以班组长为核心,以班长领导带动整项工作,从内、外两方面强化班组长的素质。二是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评选活动。以竞赛评选活动促进工作质量的提升。有竞赛就要有考核,就要制定具体的考核办及细则。定期召开班组建设讨论会,将工作进行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向榜样学习并进行推广,为班组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主评议活动,进一步促进班组自主管理和民主管理。民主评议是企业吸收员工建议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通过收集意见,发动全员参与班组建设活动,并结合合理化建议一起进行活动,以此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班组建设的民主透明度,最终达到人人参与班组建设、人人关心班组建设的目的。
3)提高班组长素质,促进班组建设和管理。班组长作为班组的负责人,既是具体任务的执行者,又是班组的领导者,在各级领导和员工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事实证明,班组建设的好坏,与班组长素质的高低有着密切联系。提高班组长素质的途径首先要对其进行业务培训,然后让其在实际班组管理中锻炼,将所学与实际结合,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提高班组长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扩大视野,充分发挥班组长在班组建设中的领头作用。
4)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保证班组建设的有效性。班组建设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党、政、工、团多层次进行。但是,多级管理容易使管理混乱,因此,首当其冲的是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形成多家抓、多家管,将各方的工作协调组织,对各自的工作进行落实,有奖有罚,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其次,抓好班组综合考核工作。除了在基础的生产上进行考核,还应将班组建设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综合考核,要面面俱到,应用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最后,推广现代化管理方法,将目标管理、激励机制管理相结合,以点带面,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基层文化建设现状 篇8
首先, 应对我们所面对文化发展的现状有一个清晰地认识。那么, 基层文化发展的现状如何呢?
据调查, 目前石家庄市县级以下文化情况, 除了少数文化发展搞得好的县乡文化馆站及文联 (如井陉县) , 仍能较好地按照职能开展工作之外, 很大一部分馆 (站) 及文联处于一种发展滞后、职能发挥不足的状况。具体表现在:
一、“人”的方面
即是指文化队伍的人员结构及观念意识和精神状态。文化馆、图书馆专业人员少, 而且多是“半路出家”。乡镇文化站虽然有编制, 但多是在编不在岗或在岗不在职 (专职) , 不够专业、更不够专心。石家庄市原来各县都有县办剧团, 现在已是只井陉、正定、平山还有, 且只有演员, 编剧、导演和营销人才缺乏。各县文化馆人员从五六人到二三十人不等, 公共服务水平很不平衡。人员少的馆多数活动举办不了, 靠“化缘”搞些小型文化活动;人员多的馆可以组织规模大点的活动, 但公共服务职能和项目有限, 提供公益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足, 而且时有偏离公益职能, 干一些逐利的事。各类文艺爱好者很多, 但是创作者少, 知名作者和优秀作品更是稀少。特别注意的是, 无论文化行政管理人员还是专业技术人员, 普遍观念落后、意识陈旧、信心不足, 少有作为。
二、“钱”的方面
主要是指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来, “两馆一站”最好的状况是县乡财政拨付了人员基本工资和一点办公经费。文化馆业务经费相当少, 一些像样的正规化的培训项目很难实施开展。比如, 像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 好多地方无经费或经费迟迟不到位, 严重影响了普查规模、质量。图书馆的购书经费不但很少而且还在逐年减少。乡镇文化站则几乎没有活动经费, 文化活动要么不搞, 要么则靠“化缘”解渴。
三、“物”的方面
包括场馆设施、演艺设备都严重缺乏。有的县文化馆只有办公室, 没有开展辅导、培训等活动的场所, 也缺少文艺演展必需设备。绝大多数县图书馆馆舍面积不大、藏书不多 (不到10万册) 。一些乡镇文化站还是“一块牌子、几张桌子和几个汉子 (或妹子) ”, 没有文化活动场所, 连公章也没有, 更谈不上必要的演艺设备。近些年来, 有的县影剧院用来搞非文化出租, 诺大的县竟连一个独立的影剧院都没了;个别的县和乡镇虽然还有影剧场, 但已经年久失修。村和社区文化场所更是寥寥无几, 虽然近来一些农村新设了文化活动场所, 但很少有人进出活动, 没有文娱氛围。
四、“制度”方面
既有体制不适, 也有机制不灵。党政组织对文化工作是否重视, 取决于负责人个人认识和兴趣爱好, 有的抓文化工作也不过是随机搞几次文化活动。县级政府部门没有形成一种有效机制来协调和督查乡镇村的文化工作、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 对文化单位及其人员更是没有科学的评估标准、办法和激励措施。此外, 文化部门与其他组织协作、资源整合的难度大。
上述情况, 是我们在新一轮文化建设起点上所面临的大体现状, 要实现新起点上的基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亟需政府和文化部门在“人”“钱”“物”“制度”方面, 根据每个县乡具体情况, 给予不同的支持和科学的管理, 使各地馆站找准干事位置, 增加干文化的底气士气。解决上述问题是当前文化工作最紧迫的事情, 而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 免费开放等一系列工作才能更有质量的完成。
当前, 县乡镇村级文化工作要做的是:一是建设文化设施, 重点是“两馆一站”;二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重点是图书馆的图书借阅、报纸期刊阅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和文化馆 (站) 的辅导、指导、培训和文艺活动服务以及文联的日常活动;三是发现和培育文化人才, 尤其是经营管理人才、文艺创作表演人才;四是开展文化艺术活动, 包括节庆活动、文艺演展、社区群众性活动等;五是培育文化市场主体, 首先大力培育直接服务于群众文化生活的、活跃文化市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如图书音像店、文化娱乐场所、文艺演出团体等。
做好这些工作, 一要靠投入, 二要靠引导, 三要靠评估激励。
在投入上, 公益文化事业单位“人”“钱”“物”“制度”的建设需由政府投入解决, 这样才能确保公益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质量, 才能保证免费开放工作成功付诸实施。但财政投入一定要讲求效率、把握重点, 设施建设只建基本的、工作人员只养必需的、文艺活动资助高雅的, 即难以社会化运作的文艺活动, 如免费开放活动等。这是政府在文化建设中主体作用的体现。如果文化事业完全由市场来配置解决, 发展方向就会偏离公益性质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 这不是我们所要的。
在引导上, 政府是重要的主体, 但不是唯一的主体,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 都应当是主体。因此, 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 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引导他们支持参与文化工作, 如捐赠、资助文化设施建设或者举办公益性文化活动。必须强调的是, 办好“两馆一站”等公共文化事业, 就是最好的引导, “两馆一站”是直接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载体和渠道。
在评估激励上, 首先, 既要对一个地方文化工作的目标、文化生态、文艺水平、创作潜力、职能覆盖项等进行评估, 促进其文化工作质量的提高, 又要对文化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效率以及公共文化产品的数量、质量等进行评估, 促使其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这是提高财政投入效率的重要手段。其次, 对于文艺单位和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和生产, 调动其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是激励, 如文艺评奖、先进评选、典型命名等。因为激励是对文化创造的肯定, 而这种肯定是文化人最看重的。无数事实证明, 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抓文艺创作是行不通的, 甚至适得其反。
其实, 我们的社会向来是不乏发展基层文化的成功经验和理论的, 只不过, 在经历了一段过于注重物质文明的发展之后, 我们党对发展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有了更为深刻和明晰地认识, 我们要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追求“文化生产力”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了战略部署。我们的文化部门和文化工作者应当更加自觉地把基层文化建设带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惟有如此,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早日建成。
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基层文化建设阔步发展起来, 大幅提升我国的“软实力”, 以文化发展的新成就来回应党和人民的文化期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 新华社北京, 2012 (2) .
[2]党的十八大报告 (全文) 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论述部分, 新华网, 2012 (12) .
基层文化建设现状 篇9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能够使群众的政治素质和文化层次有所提高
一个国家是否能够做到持续发展以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主要取决于人文的开发, 人民智慧的开发。只有全体人民都具备了基本的文化素质, 才能体现出整体国力的提升。因此, 要坚持科教兴国这一基本国策, 用科学的文化知识来激励群众, 推动社会的发展。但是, 文化工作者在实行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 要想实现科教兴国, 文化工作最重要, 特别是县、乡级的文化馆、图书馆, 以及农村的文化大院, 都是普及科学技术的主要课堂, 在后续的教育过程中有很大的作用。可持续发展是资源和环境, 经济, 社会的协调发展, 构建一个与当代的市场经济相互适应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生活方式, 使经济发展植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上, 其最主要的环节就是提高人民素质,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是离不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
2.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乡镇文化站建设的重要性
(1) 在和谐社会构建上提供智力支持
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方面的转型, 是适应时代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来转变的, 这一转型不仅要求物质的充分供给, 还需要社会文化的进步。农村所具有的文化资源是不足够的, 乡村的文化活动以及设施更加的缺乏, 一些传统的文化已经走向消亡。但是, 乡镇文化站却是先进文化的阵地, 其主要的职责是做好群众的组织、宣传、引导及示范等方面的工作, 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很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2) 为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指引方向
新农村的文化建设需要与以人为本这一社会发展目标相互统一, 从而建设和谐社会, 农村的文化建设需要同时符合社会和谐和科学发展的要求。“三个代表”思想中主要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这一过程中乡镇文化站起到宣传党的路线, 政策方针的作用。经过这样的宣传作用, 可以让文化知识达到迅速的扩散, 这样也可以让农民学习相应的文化知识接收爱国主义信念以及民主法制观念等的教育, 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的素质, 弘扬时代的主题。
(3) 服务广大的农村群众
乡镇文化传播的主要目的是能够让广大群众了解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它是文化工作的基层, 并且将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这样可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这一环节中, 乡镇文化站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大力的动员组织群众去参加一些文化活动, 民众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我的提高、自我教育, 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让民众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 提高其创造性, 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当前的农村基层的文化建设现状
1. 基层文化建设得到部分的完善与提高
经过不断的努力以及艰苦的奋斗, 我国的基层文化建设逐渐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城乡的居民文化生活也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 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还是不能与其相适应, 文化得不到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我国也不例外。具体表现为基层的文化建设仍然很薄弱, 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 文化生活方面依然十分匮乏。
2. 个别地区的基层文化建设缺乏后续支撑
一些地方的基层文化建设是相当脆弱的, 经受不起一些不良文化的颠覆以及消散, 有些地区的基层文化在崛起之后又迅速衰落下去, 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强而有力的后续支撑, 以及坚实的基础。
3. 国家领导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
各级的领导对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主要表现为:农村的节日庆祝文化活动丰富多样, 农村的文化工作组织领导机构以及力度不断加强, 农村的文化消费正在逐年的增长, 民间的文化队伍也在逐渐的发展壮大。
三、总结
基层文化建设是当代重要的文化建设之一, 它的发展对于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基层文化建设的目的, 就是建设一个能够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基层文化, 对于中国的共产党人来说, 基层文化建设是思想上的创新。对于整体国家来说, 基层文化建设是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象征,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 它也是团结各族人民的重要支柱。
摘要:基层群众文化是现代文化的坚实基础, 也是现代社会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文化, 在过去的封建社会中, 基层群众文化经常受到抑制和忽视, 甚至还处于亚文化的状态。但是, 经过多年的累积以及发展, 一直以来处于边缘状态的群众文化活动也在发生着变动, 并且重新回到了其该有的位置。本世纪初在文化建设上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得到最新的突破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现状,两个文明,策略
参考文献
[1]陈洪.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现状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 (14)
[2]崔榕.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05)
基层文化建设现状 篇10
虽然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农村都在怎样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 但是农村基层组织依然存在各方面的问题, 严重制约着农村的和谐和稳定。具体来说,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村基层组织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不高
从目前我国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来看, 存在着个别基层党员干部统揽农村经济社发展的重要责任, 但是个别发挥带头致富领导者的能力还欠缺, 很难胜任带领村民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责任。
1.2 农村的基层组织结构设置滞后
长期以来, 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绝大部分都是按照行政组按照自然居住区域进行划分的,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进一步加快了农村市场化的进程, 从而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专业性分工和多层次经营的特点, 传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弊端日益凸显出来。
1.3 农村的基层组织的统筹谋划能力不强
最近几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对基层组织的统筹谋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实现农村个体化经济向集约化经济的转变必然离不开农村基层组织的有效推动。但是传统村民的“小富即安思想”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创新能力的发展, 导致基层组织化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不强, 进而出现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速度不能满足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要求。
2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
2.1 加强对村级干部的培训力度, 提升干部综合素质
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干部, 应该认真落实全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会议的相关精神, 借助创建省级党员电化教育示范区的契机, 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精神, 坚持从群众出发的路线, 从而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
2.2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运用率
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资金投入, 从而为农村基层组织开展各项建设活动提供资金保障, 加大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费的审计, 要保证各项资金的支出收据必须由经手人、村党支部书记以及村委会主任三者会签的制度, 对于数额较大的资金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大会的审批, 从而要保证专款专用。
2.3 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 为农村基层组织服务
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 只有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实惠的组织才会得到他们的拥护。因此基层组织干部必须转变自身角色, 从传统的指挥者转变成指导者和服务者, 对于有助于实现农民增收的好项目, 要主动、积极跟相关部门、领导取得联系, 从而解决项目发展所需的资金、市场以及技术等方面的重要问题。对于有一定条件的村可以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从而实现对农村现有资源的整合, 促进特色经济的发展, 形成规模产业, 从而不断壮大农村经济的积累, 增加农村的经济收入。
2.4 加快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建设, 加快基层民主建设步伐
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建建设,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党组织跟村民自治组织两者的关系, 从而保证村民自治组织在的党组织的领导下, 依法处理自身的各项事情, 让村民代表能够参与到村里重大事项的讨论和决策中;二是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村务公开管理, 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时间以及方式。
摘要:最近几年,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关系、利益格局的不断变化, 继而导致农村出现各种问题和矛盾, 增加了对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难度。农村基层组织作为农村各项工作和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 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探索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以及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胡明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法律指导丛书[J].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1 (05) :114-117.
基层文化建设现状 篇11
一工作现状
1转变党员发展理念,着力提升党员发展质量
一是建立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从过程管理来说,荐优、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党员发展对象,都有明确严格的条件要求,注重每个环节的培养考察。既考察其政治素质、学习成绩,也考察其入党动机、理想信念;既考察其平时表现、群众基础,也考察其在关键时刻的态度和表现。从教育培养来说,把重心从“入党前”转向“入党后”的教育,通过党校实行分级培养。对入党积极分子侧重党的基本知识的普及,以理论授课及自学讨论为主,对党员则侧重实践教育和党性分析。
二是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尝试开展党员发展公开答辩制。对符合入党要求的发展对象进行公开答辩,由党组织负责人、支部书记代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组成答辩委员会,通过自我展示和答辩环节,对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其对党的基本知识理解程度以及如何在实际中发挥党员作用进行全面地了解。也通过公开答辩环节,让普通同学对入党的条件、对发展对象有更深入的认识,增强公开监督的力度和范围。
2规范基层党建工作,着力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一是组织设置上,以有利于党组织开展工作,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有利于党组织作用发挥为原则,科学设置党支部。教工支部建在研究所上,学生党支部以专业建制为基础,同时积极推进高年级支部建在班上的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注重党建的规范化管理,建立了一系列的党员教育制度。如建立党员帮扶制度、党员联系学生寝室制度、党员义工队制度等,让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爱,也让师生党员深入群众,关心集体,在服务中提升党性,树立形象。建立健全党员培养教育制度,开展富有特色的主题活动,通过以侧重党性提升为内容的党员培训全面提升党员的党性意识。建立党员考核制度,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年度考核,举行公开述职述廉,把纪实考核与现场打分结合起来,确定党员的考核等次。
三是加强对学生支部的指导,制定学生入党基本流程图,严格按照党员发展工作程序,指导学生党支部公平、公开、公正地开展党建各项工作。明确学生入党基本条件及毕业班学生入党要求,做到慎重发展、择优发展。
3创新载体抓党员教育,着力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近年来,高校基层党组织日益重视对党员的后续教育,围绕如何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如何有利于党员的教育管理,不断创新党建活动载体。
一是开展支部创新活动,创建“一支一品”。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支部创新,每年通过支部创新活动答辩与评审,来促进支部活动形式、内容等各方面的创新。如党员示范科研小组、入党公开答辩、风采党课等。
二是建立并发展各类党员服务站。依托服务站,开展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各类活动。比如建立党员义工队,通过义工活动,增强党员的身份意识及服务意识;建立校企合作的党员教育模式,使党建活动由课堂向实践转变,由学校向社会转变,使党员在服务社会中增长才干;建立红色实践基地,与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合作,既增强党员的爱国情怀,又提高党员的服务能力。
三是开展党团文化节活动,达到“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的目的。“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把党建工作融于校园文化活动中,更有助于党员作用的发挥。
二存在的问题
1党员的后期教育培养力度不够,党员培养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目前各高校非常重视党员的教育培养,也形成了相应的制度,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制度的执行缺乏配套的激励监督考核,有时会流于形式,达不到教育预期的目标。由于学生支部书记(大多由辅导员担任)队伍稳定性不高,党建经验也相对缺乏,导致党员的教育培训缺乏统筹和连续性。
2教工支部活力不足,组织战斗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个支部在党员和群众中有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决于支部作用能不能很好地发挥。支部作用发挥得好,成为大家心目中的“主心骨”,自然就会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工党支部存在软弱涣散的现象,有的党支部对党员的关心不够,有的教工党支部班子成员只注重自己的业务工作,而对做支部工作所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较少,使教工党支部的工作缺乏主动性和活力。一些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较高、业务水平较高或工作能力较强的党员亦不太愿意做支部工作。一些教工党员对教学和科研工作比较重视,而对政治学习和组织活动缺乏兴趣。种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工党支部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党务干部激励培训手段缺乏,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基层文化建设现状 篇12
一、存在问题
(一) 人员配备不足
以中国人民银行赣州中心支行 (以下简称“赣州中支”) 为例, 下辖17个县市, 中支科技科人员仅有7人, 辖内17个县市支行, 科技人员均兼职了其他岗位工作, 多者甚至兼职2、3个岗位。县支行科技人员平均年龄达47岁, 其中年龄最大的为57岁, 基于目前的形势, 平均年龄将持续增大。可以说, 县支行科技队伍已现青黄不接之势, 与日益繁重的运维任务和不断增大的安全风险压力相比, 科技人员的力量明显不足。
(二) 专业知识薄弱
辖内17个兼职科技人员中, 绝大部分科技人员没有正规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经历, 因此在专业知识的掌握、运用方面尚有不小差距。即使在科技工作岗位时间较长的基层科技人员, 也鲜有接受新知识、新业务的培训。在数据集中的大背景下, 其网络知识、大型数据库知识、信息安全知识明显欠缺, 知识更新跟不上工作的需要。
(三) 运维能力下降
数据集中后, 基层科技人员负责的工作仅限于终端用户的维护, 并未涉及业务系统的开发背景资料如程序语言、数据库等, 其对业务系统的认知与其他业务人员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影响了科技人员运维能力;基层科技人员没有具体研发软件系统任务要求, 致使基层科技人员自学的积极性、研发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四) 管理机制滞后
一是培训不足。科技日新月异, 但与之配套的培训却是少之又少, 因此, 要求科技人员以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可谓是勉为其难;二是激励不足。从科技岗位的性质来看, 科技人员难以实现轮岗, 而多岗位工作经历却是职务进一步晋升的必备条件, 再加上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资格证书相对难考, 不少科技人员为此转考经济系列。
二、对策建议
(一) 完善用人机制, 改善科技人员成长环境
研究表明, 良好的人文环境能激发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工作更富有成效。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切实关心科技人员的生活、工作、学习和成长。一是要宣传科技类典型的先进事迹, 采取通报表扬、会议表彰、文件命名和给予一定的荣誉称号等形式, 倡导敬业、奉献、钻研的精神, 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对贡献大的科技人员, 尤其是对长期工作在县支行一线的科技人员, 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方面应予以适当倾斜。二是要疏通科技人员成长通道, 注重因才选岗, 鼓励岗位成才, 以努力发挥每个人才的业务特长, 使其具有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舞台。对专业能力特别突出、各方面能力较强的科技人员, 可打破岗位经历的限制, 破格提拔。三是要适当安排一些计算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县支行科技岗位, 以缓解科技人员青黄不接的局面。四是要切实改善科技人员的办公条件, 比如笔记本电脑的配备、软件的购置, 特别是培训方面的需求, 因科技知识学习曲线长、学习成本高的特点, 决定了这些方面的需求要比其他岗位更加强烈, 应切实予以解决。
(二) 健全培训机制, 提高科技人员运维能力
坚持按需施教、务求实效的培训原则, 在培训内容方面, 可分层次安排:对支行科技人员, 主要侧重与重要业务系统相关的数据库管理、网络安全和病毒防治等知识的培训, 以提高维护水平和业务技能;对全行员工, 主要侧重计算机信息安全知识培训, 形成全行上下重信息安全、保信息安全的良好氛围。在培训形式方面, 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 邀请专家授课, 或到兄弟行之间参观交流, 相互取长补短, 分享成功经验, 也可到商业银行科技部门交流锻炼, 或者到相关的设备、服务供应商处进修学习。对支行科技人员, 可考虑到上级部门以跟班学习的方式进行岗位培训。要坚持以项目带队伍, 对一些技术骨干力量, 应积极推荐参与到上级行项目开发中, “以干代训, 在干中学, 在学中干”, 在项目实战中发现人才、锻炼人才、培养人才。
(三) 强化激励机制, 激发科技人员主动性创造
通过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优胜劣汰, 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促进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一是要引导科技人员打破“等、靠、要”等惰性思想, 鼓励科技人员参加计算机类资格考试, 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科技人员专业素质。二是要安排科技人员到岗位一线学习业务知识, 一方面可以提高科技人员综合素质, 有利于科技人员自身成长, 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科技人员更好地了解业务需求, 做好运维服务。三是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应鼓励科技人员开发各种小工具、小程序, 对实际应用效果突出的程序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科技部门应将科技支持业务情况纳入年度工作考核, 在考核内容及考核标准的设置上, 应体现对科技人员创造性劳动成果的激励, 以实际应用推动科技队伍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 建立示范机制, 培养科技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