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单位(精选12篇)
基层文化单位 篇1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 国际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国内外企业竞争十分激烈,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 除了企业产品质量过硬, 销量领先,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 也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有些企业来说, 企业文化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同时, 企业文化对企业具有指引作用, 可以推动企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但是, 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发展非常不平衡, 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工作非常好, 企业发展前景广阔, 然而有些企业虽然有企业文化, 但是企业文化的精神没有深入到企业的每个员工的心中。
企业文化, 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 是一个企业文明程度的反映, 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在公司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机遇、新的挑战,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把企业做大做强, 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就必须树立“用文化管企业”“以文化兴企业”的理念。 (1) 为了进一步弘扬企业文化, 树立起企业正面形象, 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最终达到以文化管理企业的目的, 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制定企业文化建设方案。
一、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 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从广义上说,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 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 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二、企业文化发展现状
我国企业文化发展比较不均衡, 很多知名企业具备自己的企业文化, 同时, 依靠企业文化的无形力量为企业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还有些合资企业, 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企业文化新颖, 给人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然而在我国还存在一些企业, 虽然有自己的企业文化, 但只是表面上的, 并没有将企业文化根植于企业的发展之中。还有些企业为了文化而文化对其他企业文化进行移植或者改良, 成为自己的企业文化。 (2) 这些做法都不利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 就不能对企业发展进行长远的规划。当今市场竞争激烈, 如果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 没有长远的发展计划, 企业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顽强地生存下去。然而, 为了文化而文化的企业, 将他人的企业文化移植改良成自己的企业文化, 这对自己企业的发展更加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来说不能直接制造经济利益, 但是,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公众信誉度, 这对企业的市场营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三、企业文化发展创新
(一) 突破观念, 加强重视
在我国, 有一部分企业发展是从计划经济跟随中国发展而发展的, 其中, 很多企业的生产观念还比较落后, 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企业领导者对于企业文化还没有系统全面的了解, 还不能够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生产的重要性。所以, 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 企业领导者必须对企业文化给予足够的重视, 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其他企业文化进行简单的移植改良。
(二) 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观念
市场经济是要求企业自负盈亏的经济形态, 国有企业的投入和产出都必须经过经济核算, 这要求协调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 并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 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 创造最佳效益。 (4) 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 是普遍的自然法则, 也是市场的竞争规律。在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中, 国有企业必须树立起公平竞争, 合法竞争的观念。
信息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 具有传播性、反馈性和时间性等特点。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 信息业也成为现代企业激烈竞争的焦点, 只有那些对信息具有敏锐洞察力, 迅速应变力的国有企业才能担负起在现代竞争和未来竞争中获胜的历史使命。 (6)
(三) 塑造企业灵魂
企业文化的理论博大精深, 其内容丰富多彩, 但其最深奥, 最具魅力的内容是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 它们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因此, 要精心提炼出最适合本企业发展、最有价值、最有特色的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并加以确立塑造。国有企业对每个发展时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价值观进行整合, 从正确、全面的理解把握和不断创新企业。 (6)
从文化的角度出发, 精心提炼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经营战略等价值观念, 并迅速转变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及企业员工的自觉行为, 再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去, 大力抓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 才能不断提升国有企业文化竞争力, 最终推动国有企业价值与员工价值的共同实现。
四、总结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 建立完善良好的企业文化, 不仅帮助企业提高社会信誉度, 还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同样的, 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能够为企业文化增添更多的内容和信息, 不断丰富企业文化。所以, 企业应该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 为企业订立更长远的发展目标。
注释
1罗超亮.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战略联盟合作关系协同[D].重庆工商大学, 2013.
2吴斌.四川省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 2013.
3魏建功.战略转型条件下中州分公司企业文化再造[D].河南大学, 2012.
4张文斌.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风险识别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
5赵健宇.创新型企业战略与文化协同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1.
6陈媛.企业战略风险的形成及防范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7.
基层文化单位 篇2
摘要: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国家电网公司以“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基本价值理念体系为核心,大力推进统一的企业文化体系建设。近年来,太原供电公司在加快企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深入学习传统文化促进企业文化全面落地,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落地 国家电网公司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以来,基层单位对内对外宣传都充分彰显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干部员工也都对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理念耳熟能详。目前,公司对国网公司企业文化的宣贯工作的基本目标已经初步达到,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初见成效。但是,企业文化建设更重要的是实践,是落地生根,是落实在行动上。因此,就要将理念转变为一个个的行为规范,“外化于行”,将国网公司核心价值观演变为员工的行为规范,细化到每一个岗位,让“诚信 责任 创新 奉献”成为每一位员工的实际行动,让企业文化在基层单位落地生根。
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活力源泉
(一)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长久以来,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和核心的传统文化,已牢固地沉淀于中华民族的心理,形成长盛不衰的传统美德、人格价值及品行修养,激励着我们承担起人生责任、社会责任及时代使命。
(二)企业文化是“做人”的文化,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的文化。而“以人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髓,主要是以人生价值目标和意义实现为标准,体现为以民为本、重人伦远鬼神、肯定自己的心性向善这三个方面。这是当代世界范围内都在推崇的企业伦理,同时也与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倡导“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植观和“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基本信条不谋而合。
(三)企业文化是运用文化的特点及规律,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以尊重人、理解人的主体地位为原则,以培养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内容,以争取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为目的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具有象征性、唯一性、稳定性等特点,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脉相承的。
近年来,太原供电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治企方针,从转变人的思想观念做起,积极组织员工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并将企业文化建设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全面落地。
二、外化于行,将核心价值观演变成员工的行为规范 国网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诚信 责任 创新 奉献”,给我们的行为规范确立了大的方向,但不同岗位的员工,价值观的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怎样才能做到“诚信 责任 创新 奉献”,需要有具体的内容来支撑。在执行过程中,要分层次、分类别地细化每个科室、每个班组、每个岗位的行为规范,来促进企业文化的积淀。
(一)打造科室行为规范。科室对实现公司核心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各科室将“诚信 责任 创新 奉献”核心价值观,实实在在地化解到切实可行、易操作的行为规范中。“诚信”重在提升执行力,在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中,通过细化时间节点,来促进高效有序。“责任”重在权责统一,以服务基层为宗旨,尽职尽责。“创新”需要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思维,率先打造行为规范,就是创新的一大举措。“奉献”意为员工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既要立足岗位奉献,也要定期开展公益活动,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
(二)打造班组行为规范。班组是企业最活跃的细胞,是完成公司各项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各项任务的“一线方阵”。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目标都需要在班组中落实,并直接产生企业的效益。打造班组行为规范,有利于在公司系统全面践行国网公司核心价值观。
(三)打造岗位行为规范。企业战略,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推进。打造岗位行为规范,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践行国网公司核心价值观,全面完成公司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关键。在行为规范的制定上细化到要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按流程办事;制定的工作计划要按时完成;要定期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通过一系列具体要求,督促员工养成办事高效的行为习惯,成为“诚信 责任 创新 奉献”的实践者。
三、宣传引导,制度约束,营造优秀企业文化氛围
在各个行为规范形成之后,还要通过长期培育和约束,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到外化于行,让企业文化在基层单位落地生根。
(一)示范带头,宣传引导。良好的公共氛围,会直接影响员工个人意识形态的养成。而领导的影响力、榜样的影响力、团队的影响力、宣传的影响力等将直接作用于员工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
好的领导班子能带出一支好的员工队伍。正人先正已,从加强“四好领导班子”建设开始,为员工树立起正确的行为规范。
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在朝夕相处的工作环境里,榜样的言传身教能直接影响到身边的员工。要善于挖掘先进典型,并组织先进典型与身边的人多沟通、多分享心得、经验,在交流方式上要掌握艺术和技巧,实现在潜移默化地过程中,让更多的员工成为先进典型。
一个团队里,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会影响少数人的行为方式。从建立优质、高效团队入手,明确团队目标、团队愿景。目标、愿景要贴切实际,简单易于操作,符合基层工作特点,才能达到效果。
宣传工作对员工的影响较为直观。可利用公司网站这一平台,通过事迹展示等来影响员工。有效利用网络成长社区这一载体,定期向员工推荐管理艺术、励志类文章,启迪员工心智。
(二)制度约束,养成习惯。企业文化的形成,依靠制度约束来实现,这就需要通过一级抓一级的追踪来实现制度的约束。班组长负责班员的习惯养成,科室负责班组长及科室成员的习惯养成,领导负责管理人员的习惯养成,形成一个“三级控制”管理体系。在追踪过程中,要建立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奖惩并重,强力推进。要做好检查和反馈,对于不易养成的行为习惯,要加强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缩短“磨合期”。
基层文化单位 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培训;基层单位
文化落地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能否成功落地生根,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决定因素,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实现企业文化落地,使之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才能转化为执行力和发展力,进而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不断提升。近年来,以中国航空航天集团、中粮集团为代表的中央企业,以品牌建设、员工行为规范为抓手,在让文化落地生根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文化落地不是一件一次而就的事,需要企业文化的实施与建设者不断总结经验,做出长期努力。
一、企业文化在基层单位落地遇到的问题和难点
一是对企业文化理念从认知到践行有距离。回顾近年来多家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历程,可以说经过不懈努力,公司的文化理念已经被员工较好的认同,特别是在集团下属的基层单位,这些理念已经成为本单位文化建设的目标,成为推动发展的思想保障和动力源泉。但分析部分企业近几年对文化理念的践行情况,我们会发现,从认同到践行,中间还有不小的距离。首先,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这种做法,往往会使企业文化理念成为摆设。其次,从基层单位来说,个别员工认为,这些文化理念是对公司整体而言的,作为基层单位的员工很难完全践行。三是在践行过程中就理念谈理念、就落实谈落实的现象仍然存在,与自身承担的工作联系不够紧密。
二是行为规范从外化于形到内化于心有距离。从去年开始,多家中央企业对员工行为规范的大力推广,广大员工的从业行为规范化的水平得到提升。从效果来看,外化于形的目的已经初步达到。但从持续提升的角度看,行為规范从外化于形到内化于心有距离。其一,只把对作业行为的规范看作是一种简单的措施,只要简单照做就行。其二,就规范说规范,存在着应付心理。其三,虽然从思想上有了初步的认知,但距离真正把行为变成习惯还有不小的差距。虽然这些问题虽是个别现象,但对我们的行为规范践行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是基层单位文化建设制度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文化要想真正落地,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来保证。从各企业的主体层面来看,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已经达到一定层次,制度对文化的保障作用,文化建设对制度的促进作用都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基层单位文化落地的过程中,相应的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文化落地和主要工作的契合度不够。
二、对破解上述难题的思考
作为基层单位,这三方面的问题的确给企业文化落地带来较大的考验。从系统看,企业文化在基层单位落地,是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离开员工的自发与自觉,很难实现这一目标。从过程看,企业文化在基层单位的落地过程,是与制度紧密结合的过程,只有发挥好制度与文化的相辅相成作用,才会加速实现文化落地。从措施看,要实现文化落地,必须运用好差异化这一有效工具,因为基层单位情况千差万别,差异化推进是文化落地和文化体系建设的有效利器。许多企业从企业文化建设推行肇始,就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强化来破解遇到的难题。
(一)注重文化理念的分解与结合
企业文化理念既涵盖了精神层面的东西,又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从集团层面来说,有自己的文化体系,作为集团的一员,基层企业认同这一理念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作为基层单位,如果在理念践行过程中不因地制宜,就可能显得空洞或者是纸上谈兵。因此践行企业文化理念不能单纯拘泥于形式或条文,既需要从战略的角度来理解,又应该与本单位实际紧密结合,确定理念践行在本单位可以通过哪些内容或者哪些形式来实现,从而把抽象的东西分解成具体的目标。于是企业的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等都通过分解和“化繁为简”,有利于大家立足本单位和自己的岗位来践行理念。
同时,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践行文化理念,其目的就是要使单位中的每一位员工为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目标去努力。从根本上说,企业文化理念的践行,需要随时体现在行动上,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领导团队的带头身体力行至关重要。一是作出表率,二是通过有非常敏锐的观察力和行为引导,以自身作表率,让大家行为一致,从而形成合力。三是注重行为规范从外化于形到内化于心。华为的企业文化之所以被称为狼性文化,既取决于其文化的企业属性,也取决于员工在文化践行中从外化于行到内化于心,说的通俗一点,着重从强化员工在践行行为规范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入手。从企业文化本身来说,员工是其发挥作用的对象。但从企业文化实施推行来说,员工更是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主体。践行行为规范,把要我做变为我主动去做,迫切需要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一过程中,华为的重要做法之一是既重点抓好行为规范执行的同一性,又按照员工的不同岗位、不同素质和不同作业条件做好个性化管理,使员工在规范从业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同时,通过增强对行为规范的认同,把这种践行变为自己的作业习惯,从而实现认识与行动的有效契合,进而通过员工的自动自发行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践行员工行为规范,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企业现有流程的一种再思考和再优化。哪些是同步的,哪些是起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员工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就会给企业规范流程、规避风险增加有效支撑,而这些,也是我们按照中国南车要求,规范自身从业行为的目的之一。举一个例子,在精益生产实施过程中,华为在发展之初对通过标准化作业对员工的作业行为进行了规范,而在践行员工行为规范的过程中,企业把两者结合起来,通过系统思考对作业行为进行了再完善。
(二)注重文化建設制度保障体系完善和建设
在基层单位,要实现企业文化落地,更多的是在行动中强调两者的互补和协同。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是企业管理的两方面。对企业整体而言,可以把企业文化看作灵魂,是企业的思想,决策与制度应该以此为指导来进行。当制度涵被员工遵守时,就会逐步形成一种文化。同样,新的文化又会促进新制度的形成。但对基层单位来说,文化落地地具体措施,很多是在公司的规章制度基础上制定的,因此制度又是文化建设的有效支撑。要把对企业文化的践行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制度无疑又是最好的载体。因此,要想真正实现文化在基层单位的落地,都应使两者紧密结合发挥好协同作用。
一是要依托企业制度体系,确定文化落地活动的各项措施。比如说在关键岗位员工行为规范的实施中,应把公司制度体系中的相关规定与企业对员工行为的要求结合起来,确定了本单位的具体做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后,则可以着手尝试将具体措施制度化。二是将在文化落地的过程中,将企业文化理念作为制定本单位新的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同时将之并贯穿于制度执行的过程。三是要对企业制度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以适应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其中非常重要一点,应本着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和重在执行的原则,把对制度的执行本身也作为了部门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加速了制度与文化在本单位的融合。
三、注重抓好员工文化培训
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过核心价值观、行为规范等体系来塑造与企业发展目标与要求相契合的员工队伍,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企业文化的落地与员工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素质紧密相关。因此,在企业文化推进实施的过程中,对员工的文化培训要高度重视。
首先,文化培训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通过一定的体系和平台支撑才能在持续努力中收到成效。因此要把文化培训纳入到公司员工素质提升的培训体系当中,使了解企业文化、践行企业文化成为员工从业的必备素质和技能。
其次,在文化落地的最初阶段,专业的文化培训必不可少,但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专业培训毕竟培训方式到培训对象都有局限性。在持续推进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把文化培训的内容融入到管理、项目、班组等各项培训当中,使之在其中发挥作用,使大家把对文化的学习与践行变成常态,如此,非常有助于企业文化的落地,有助于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发挥应有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王少杰,刘善仕.中国企业文化的演化模式探讨[M].管理世界,2013, 2:184.
浅谈基层国土资源单位的文化建设 篇4
1近年取得的成效
1.1创新进取的管理文化
管理文化是指特定文化在管理过程的渗透和反映。在一代代国土人的努力下, 五区县国土部门提出了多种土地管理新模式。如响应生态文化建设, 提出并实施了“生态国土工程”; 如“三化”模式, 即管理网络化、手段信息化、监督社会化; 如对“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提出了初步设想。
1.2刚强正义的廉政文化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评价, 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
国土廉政文化主要是指国土干部职工在工作中恪守职业道德、廉洁自律、奉公守法的职业文化, 它是整个国土资源文化体系建设的保障。五区县为推进“廉洁国土”创建, 定期开展 “廉政教育日”活动, 组织学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廉政准则和廉政防控各项规定, 强化广大国土干部依法行政、廉洁自律意识。同时, 加大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推进权力透明运行以及加大监管力度。
1.3爱岗奉献的服务文化
服务文化是指特定文化在服务层面上的反映, 爱岗奉献是指热爱本职工作, 对本职工作全身心的付出, 它是一种普遍的服务精神。
五区县国土部门干部职工在工作中时刻谨记服务群众、奉献群众的理念, 提出了“把麻烦留给自己, 把方便让给群众” 的口号。广大国土干部职工强化服务理念, 转变工作作风,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采取“前置服务”“延时办公”“加班办理”等方式, 提出了“主动对接, 破解难题”、开辟“绿色通道”、开展“上门服务”等措施和建议。
1.4不畏强权的执法文化
执法文化是指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具备和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模式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日益增大的国土需求和相对有限的供给之间产生了严重矛盾。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必需的土地, 国土部门应给予有效保障;对于某些个人或单位为一己之私违法用地, 国土部门必须依法予以取缔。 在执法过程中, 五区县国土部门在“守土有责、护土有方、动土有据、用土有益”的基本方针指导下, 推动土地登记规范化建设, 采取“一地五审”, 即规划线预审、报批地块初审、招标挂牌再审、供地合同复审、登记发证终审, 以确保规范用地, 强化建设用地批后监管。
2存在的问题
2.1国土资源文化不够系统, 统一性不强
由于“国土资源文化”一词是这几年才提出的, 国土资源文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 国土资源文化积淀普遍比较薄弱, 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富有特色的国土资源文化体系。五区县也不例外, 其国土资源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有效的指导方针, 在国土系统内部还没有形成独立的部门, 在其部门网站上也少有关于国土资源文化的独立板块。部分国土干部职工思想意识中还没有形成国土资源文化理念, 轻视国土资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2普通民众参与程度不高, 宣传力不够
目前, 整个国土资源文化建设还主要停留在国土部门之内, 与外部联系偏少, 不利于其在文化建设中集思广益。普通群众仅看到国土资源文化之表象, 对其深层内涵缺乏深入了解。五区县国土部门虽然经常都会在“地球日”“土地日”等活动日举办一些宣传活动向社会传递国土资源文化, 但活动主要在城区进行, 且形式单一、力度较小、范围较窄, 不能调动全民的积极性。
2.3存在形式主义现象, 执行力不足
国土资源文化建设活动形式多样, 但多由领导提出建设目标, 下属单位职工将其视作任务完成, 部分活动不具备国土资源文化建设的意义, 存在追求形式主义的问题。国土知识竞赛、国土演讲比赛、国土征文活动等具有国土资源文化建设意义的活动举办得较少, 从而削弱了国土资源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和执行力。
2.4国土资源文化特色不强, 创新性不高
国土资源文化个性是指本地区的国土干部职工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的, 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特质。在整个国土资源文化建设中, 各地国土资源文化普遍缺乏本地特色、创新性不高, 对自身的文化特质挖掘不够, 缺乏本地特色, 学来的东西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部分职工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创新精神不强。
3几条对策
3.1坚持系统原则, 健全国土资源文化体系
国土资源文化是由国土精神文化、国土制度文化、国土物质文化构成的系统, 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国土资源文化建设要坚持系统性原则, 促使国土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协调发展、联动发展。在国土资源文化建设中, 应以精神文化建设为导向, 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 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 构建一套系统的国土资源文化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下,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充分发挥广大国土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 在日常的国土资源小文化的累积中不断充实、完善整个国土资源文化体系。
3.2弘扬国土理念, 加大国土基层宣传力度
国土资源文化建设要大力弘扬本地区的国土理念, 展现“国土人”的良好精神风貌, 不仅内部之间互相学习, 更要注重与外部联系, 积极向社会宣传。对内, 国土部门应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国土资源文化活动, 树立正确的国土资源文化观; 积极打造特色国土资源文化网站, 让更多的人参与国土资源文化建设。对外, 国土部门应充分利用“地球日”“土地日”等活动日, 积极组织国土资源文化下乡活动, 向基层群众宣传国土知识, 引导他们科学认识、利用国土。此外, 国土部门还要注重与发改委、规划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良性互动, 以制定更加科学的国土规划方案。
3.3增强执行力度, 注重国土文化内涵建设
国土资源文化建设要透过其表面现象去挖掘深层次的内涵, 全面展现国土资源文化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等。在国土资源文化建设中, 应多开展与国土资源文化密切相关的活动, 以国土资源文化景观的打造、国土规章制度的完善推进国土精神内涵的建设, 营造出一种国土资源文化无处不在的氛围, 进而带动广大国土干部职工共同建设国土资源文化, 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深化、丰富其内涵。
3.4倡导创新精神, 打造特色国土资源文化
国土资源文化建设应当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 以国土文化品牌建设促进国土资源事业发展。五区县, 历史悠久, 拥有开拓进取、刚强正义、包容开放等丰厚的文化底蕴, 拥有有情有义、诚实守信、开明开放、创业创新等充满活力的人文精神。五区县的国土资源文化建设应努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国土理念, 如创新、刚直、奉献、包容, 即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刚直不屈的执法精神、乐于奉献的服务精神、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同时, 不断完善其管理、廉政、服务、执法等方面的文化建设, 促进整个国土资源事业的持续发展。
总之, 基层国土资源单位的文化建设来日方长、任重道远, 但只要坚持做, 一定会取得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杨旭.加强国土资源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土地, 2012 (10) .
基层单位意见 篇5
首先,史朝伟同志政治立场坚定,能够顾全大局,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必须保证把党的理论不折不够的贯穿下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拓展,但决不能信口开河。该同志能够深刻理解教材的主旨并深入贯彻执行,是一名政治过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其次,史朝伟同志法学理论知识全面、扎实、系统,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该同志经过系统的法学思维训练,能够持之以恒的不懈追求法学知识,()积累了深厚的法学理论知识。同时,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他能够将法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帮助广大师生解决实际法律难题。
地勘基层单位如何实现科学发展 篇6
关键词:地勘基层单位 学发展观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在宏观上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而且在微观上反映了市场经济对一个地勘基层单位建设发展的新要求。
地勘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强、工作环境艰苦、靠事业费拨款、完成指令性项目的特殊行业。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全国地勘基层单位为了打好转企的基础,都怀着强烈的民发展欲望,创办了不少企业。但从结果上看,有的成功了,有的则不然。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科学发展上存在差异。实践证明,作为一个地勘基层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仅仅具有强烈的发展欲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发展思路,必须要有科学系统的发展战略,必须要有永远艰苦奋斗的发展精神,必须要有扎扎实实抓基础建设的工作作风,必须要有勇于創新的发展意识,须要有善于攻艰破难的发展艺术。只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科学地抓好企业自身建设,强烈的发展欲望才能转变为成功发展的现实。
1 正确的发展思路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对一个企业来说,有没有科学正确的发展思路,其结果大不一样。思路正确,困难的企业可以兴旺发达;思路不正确,好的企业也会衰败。
所谓企业的发展思路,就是企业确定何种主导产业,向社会提供何种产品和服务,其产品和服务定位到何档次,通过何种措施来实现。所谓正确的发展思路,就是发展产业的确定能够从本企业实际出发,能够选择本企业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入;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仅能够适应社会某个方面和某个层面的需要,做到有市场,而且能够与本企业能力水平相一致,做到能提供。
对于企业的最高决策都来说,要做到发展思路正确,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曾经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些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就正确的发展思路而言,本企业人才、技术、装备、管理和文化实力以及业内状况、某种产品和服务在不同领域的社会需求量以及供应状况,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本企业实力在业内所处地们,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空间、利润空间,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在各方面可能发生的变化情况等,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把所有这些与本企业发展相关的客观事物、内部联系搞清、弄通,就是调查和研究。而我们要想把这一切完成好,就必须尊重科学,否则正确的发展思路是产生不出来的。
我们华勘院原是我国冶金金有色系统唯一的一支水文地质专业队伍,计划经济时期,在全国各地创造性地完成了一批技术难度极高的矿区水文地质勘探项目,从而在业内闻名遐迩,并造就一批社会知名度较高的水文专家。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民经济调整,没有了指令性矿山治水和水文地质勘探任务。为了生存,便于开展多种经营,先后创办了机械制造、印刷、塑料、轧钢、水泥、家俱等一批安置型工业企业(当然,后来除包机厂、印刷厂和塑料厂至今保留外,其余的都因为自身在业内没有优势而关停或转让了)。在相当一个阶段中形成了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其中包装机械厂为支撑单位生存发挥过经济支柱作用。到上世纪末,产业结构调整时,我们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看到了水文地质市场日见活跃的趋势,根据单位资源的比较优势,果断调整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工勘岩土业为主导产业,工业企业为辅助产业,制定了大力培育主导产业、稳定提高辅助产业的五年发展战略与规划。经过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个发展战略与规划,全面提升了市场竞争能力,使我院走上了蓬勃发展的中兴之路。我院的成功实践再次证明,企业正确发展思路的产生确实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 促进发展的措施需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
大量的实践一再证明,仅仅有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明确的发展目标而没有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作保证,企业是不能够发展的。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华勘院正是由于下大力培育了水文地质核心技术,创出了国际品牌;正是由于实施了建设经营者、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三支队伍、培育八种类型优秀人物、造就百名拔尖人才的“三八百”人才工程,建设了高素质的核心员工队伍;正是由于勒紧腰带过紧日子和苦日子进行大投入,形成了装备优势;正是由于按照国际标准狠抓了质量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行政管理,提升了管理水平,获得了国际认证联盟颁发的管理优秀奖;正是由于狠抓了资质建设,获得了勘察类综合甲等十多项国家最高级别的从业资质;正是由于全面系统的进行了企业文化建设,获得了省部级一等奖,打造出了核心竞争力,我们院才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才完成了一批国内外其它专业队伍未能完成的高难度项目,才把我院越做越大、越做越强。特别是近三年来,结算收入、经济效益、员工人均年收入都实现了翻番。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个企业要想成功发展,所制定的保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都必须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这是因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就宏观而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就微观上说,企业发展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广大职工,企业发展的任何一项政策措施都必须保证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都必须有利于调动发挥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都必须考虑到有利于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我们华勘院在制定和落实促进发展的政策各,比较好地把握了上述原则。在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下,我们提出了“以人为本办好和谐事业、效益为先建设活力企业”;在培育核心技术上,我们注重了对掌握核心技术专家作用的发挥和后续人才的培养;在处在核心岗位、掌握核心技术、从事核心业务核心员工队伍的建设上,我们出台并落实了切实有效的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政策;在分配政策上,我们提出了富有激励性的经营者年薪制、管理人员岗位工资制、工勘工作量工资制和岗位工人计件工资制;在处理三者利益关系上,我们坚持了经济效益和员工收入的同步增长等等。也正是由于我们较好的坚持了以人为本,才使其它方面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得到了很好地贯彻执行,真正起到了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
3 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需要在科学的创新中提高
在企业发展的要素链条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落实政策措施的实际能力问题。一般说来,企业最高领导者的这种能力越强,促进本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就会落实程度越高,产生的效果也就会越好。反之,这种能力越弱,则落实的程度就会越低,产生的效果也就会越差。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领导者这种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企业的成败。
当然,凡处在企业最高决策者位置的人,都经过了多岗位锻炼,在过去的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在能力上都是强者。但是,由于这些人担当着领导企业发展的重任,面对着有别于以往的新形势、新环境、新任务、新条件,在履职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发生一些始料不及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切不用说客观形势的变化需要对原来既定的战略目标、方针、政策、措施做出及时正确的修订,既便是在落实既实的政策措施中,也会产生一些新矛盾。这就需要这些领导们不断创新,以提高自己把握大局、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能力。
我们华勘院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几年内由一个基础很差、困难很多的单位,一跃成为在行业内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比较高的先进单位,经济总量能够出现一再翻番之势,主要是得益于华勘院处中心地位、起中心作用的院长,能够正确地判断形势,本质地分析问题,科学地处理问题,并注重对全院各级领导都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创新故然需要魄力和胆量,更需要科学、智慧和统筹兼顾,需要做到既不能因小失大、也要尽量避免顾此失彼。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只有在科学的创新中才能够真正提高。而要很好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对于科学发展观学习、学习、再学习,并在学习的基础上实践、实践、再实践。
基层文化单位 篇7
一、释义
关于水文化的概念, 学术界的观点尚不统一。最有代表性的是毛春梅等人的观点, 认为水文化是指人们通过与水密不可分的生产、生活活动所创造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种物质、精神、制度与行为的总和。不仅包括人类在逐步认识自然水的过程中形成的知识总结、借水为喻的种种哲理、与水接触所遗存的历史轨迹、与水接触所传播的生活习俗与信仰、与水相关的美学表现, 而且还包括人类在控制、调节、治导、开发、管理和保护水的过程中, 创造出来的具有水利特点的水利文化。比较全面, 本文所用的“水文化”概念基本与之相同, 但更强调精神价值, 也即水文化中的全部教化。
二、运用水文化加强和改进基层水利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支撑
(一) 水文化认识的深化为推进水利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开掘了新源泉
近年来, 在水利事业不断发展的实践中, 水文化研究成果逐步丰富, 对水文化的认识不断深化, 其内涵已经大为扩充, 特别是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当下, 水文化已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把这种动力放入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视野中来看, 认识的深入无疑是为思想政治工作开掘了新的源泉。
(二) 水文化在水利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有着天然的优势
正如前文所引专家观点, 水文化是中国的母体文化, 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她不仅具有一般文化的优点, 更重要的是她在思想工作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这两方面的特点, 运用到基层水利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中, 一方面体现在具有一般文化的普遍性能, 潜移默化式的而非硬性强制的教化模式;另一方面体现在天然的亲和力和说服力, 容易为水利人所认同、理解和接受, 对他们的影响必然更为持久。
(三) 水文化建设与水利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目的有共同之处
水利部陈雷部长强调:“大力加强水文化建设, 不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内涵, 引导广大水利干部职工深刻理解、全面把握、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 是实现水利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而水利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最终指向是促进水利事业科学发展。目的的共同之处, 事实上为挖掘水文化精髓和加强水利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搭建了一座桥梁。
(四) 运用水文化是水利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和发展的需要
创新是工作不断前进的动力, 思想政治工作也不例外, 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特别需要在内容、方法和载体不断推陈出新。只有如此, 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和活力。在水利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创新、日渐松弛的今天, 挖掘水文化精髓, 借助水文化载体, 充实和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 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尤为必要。
三、运用水文化加强和改进基层水利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一) 运用水文化, 创新基层水利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载体
“有了水文化这一载体, 水利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就可以紧密地结合水利事业的建设与管理活动来开展, 从而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空泛和脱离实际的局面。”我们可以寓水文化于基层水利单位文体活动中, 促进其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水文化活动。如:在基层水利单位既可以组织开展以水或水利为主题文艺演出、歌咏比赛、征文等文学艺术创作和演示活动;也可以借助水这个平台, 开展游泳、垂钓、漂流等多种水上健身娱乐活动。借助这些文体活动,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 营造浓厚的水文化氛围, 既满足了广大基层水利单位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又使大家在浓厚水文化氛围中塑造美好心灵, 提高审美情趣, 陶冶和升华思想情操, 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二) 运用水文化, 创新基层水利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内容
有人说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目标有三项:“即培养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品德、塑造社会主义理想人格和引导积极正确的行为实践。”归根到底是提升人们的综合素质, 引导人的实践行为。毫无疑问, 加强水文化建设, 发挥水文化的功能, 培养和增强基层水利单位职工的综合素质, 属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第一, 研究人水和谐相处, 深化基层水利工作者对水利工作的思想认识。钱宾四先生说, “天人合一论, 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而人水和谐相处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表现。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完美表现, 是人水和谐相处的经典范例, 都江堰至今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诗经》、《论语》、《庄子》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水文化思想, 流传至今, 影响深远, 如“上善若水”、“智者乐水”等等。可见, 水文化已经渗入中华民族的血液, 我们有责任也有必要, 发掘和整理水文化精髓, 灵活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增强基层水利人的文化自觉, 促进水利工作的和谐发展。
第二, 挖掘大禹治水的深刻内涵, 激发基层水利工作者的创业激情。大禹治水的精神代代相传, 并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以致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理和文化。大禹精神内容十分丰富, 其核心是创业。这种创业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民除害、无私奉献的精神。大禹为了治水, “劳身焦思, 闻乐不听, 过门不入, 冠挂不顾, 履遗不蹑。” (《吴越春秋》) 把全部身心都奉献给了治水事业。对于基层水利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而言, 大禹的这奉献精神无疑是绝好的素材, 既高尚又不虚无, 既真实又不虚伪。二是尊重规律、科学治水的精神。在《史记·夏本记》中说禹“左准绳, 右规矩”, “行山表水, 定高山大川”。即他带着测量工具, 到各处勘察地形, 测量水势。“疏川导滞”, 流入大海。水利工作事关一方安危, 影响深远, 一着不慎, 可能会贻害无穷。因此, 科学精神必不可少, 那么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强化这种科学精神, 运用大禹治水尊重科学的事例来增强基层水利工作者科学精神, 或是一条培养基层水利单位科学精神的捷径。三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的精神。大禹治水面临的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是很艰苦的, 面临的挑战是很严峻的。这与我们基层水利工作者在突发水患灾害面前的境遇极其相似。不向困难低头, 艰苦奋斗, 应贯穿于整个水利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之中, 这是我们水利事业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保障。
第三, 研究和挖掘水利先进人物,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增强水利行业职工的历史使命感。中华民族在治水过程中从古到今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操守的先进人物。古有大禹治水、李冰修都江堰, 今有98抗洪英雄李向群和水利先进人物谢会贵等。他们拥有崇高的品格, 他们的身上闪烁着高尚的思想, 发掘提炼他们的精神, 激励感化新时期的基层水利职工投身到水利事业的伟大实践中, 具有十分积极意义。我们的基层水利单位应组织各类活动, 研究和发掘这些精神, 培育新时期的水利文化, 培养水利职工的职业道德和操守, 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结论
基层文化单位 篇8
通过调查, 发现一部分基层单位的党员活动因没有阵地, 党员活动只能临时借用学校、民居等。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支部正常开展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事实证明, 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效率如何、工作效果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部班子的整体素质。没有一支善管理、能干事的支部班子, 没有一支业务能力强、思想境界高的支部班子, 没有一支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支部班子, 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 也是不可能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因此, 建强建优党员活动阵地, 对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力、提高基层单位党建工作水平,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不断提高对基层单位组织阵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建好党员活动阵地是增强党支部战斗力的迫切需要。良好的工作环境, 可以为广大党员发表对党支部的意见和建议, 为党支部了解党员、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供好的平台, 使党支部的战斗力在组织党员、群众进行学习教育, 与党员群众开展交流、沟通中得到增强。
建好党员活动阵地是加强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一些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和党性修养等与飞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 缺乏在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能力和本领。因此, 党员队伍的现状迫切需要建设规范的党员活动阵地, 以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熏陶和管理监督, 充分发挥党员活动阵地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主课堂、主阵地作用。
建好党员活动阵地是提高党支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关键环节。党员活动阵地既是党支部形象的综合体现, 也体现了工作的规范性。当前, 基层单位党支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还须进一步加强, 迫切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和建设标准予以规范。这样, 可以使党支部通过对照检查, 对工作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
二、切实加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
1、明确标准, 精心组织
基层单位要加强党组织的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 切实重视和加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 努力提高基层单位、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要在基层单位党支部中按照“有一套硬件设施、有一套电教设备、有一套上墙制度、有一套活动台帐、有一套报刊书籍”的“五有”标准, 建设合格党员活动阵地。在此基础上, 按照“设施配套好、活动开展好、学习氛围好、管理规范好、党建园地好”的“五好”要求, 争创“先进党员活动阵地”。
2、完善机制, 加大投入
一是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先要解决好投入问题, 基层单位要认真研究探索建设投入的有效机制,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 发挥各个方面的能动性和优势, 努力形成各方协作、齐抓共管的基层组织建设格局。进一步深化党建联系点制度, 夯实领导联片、部门包基层单位工作任务, 强化办实事的工作力度。二是要本着“标准、节俭、实用”的建设原则, 采取“两个一点”的资金投入机制, 即基层单位上出一点, 从有关方面争取一点的办法, 千方百计为基层单位党员活动阵地建设筹集资金。三是要明确任务, 落实责任。协调相关部门从各方面给予支持, 帮助解决基层单位党员活动阵地建设中的实际困难。
3、健全制度, 规范管理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一方面, 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因此, 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是保证党建工作正常运转、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关键。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健全“党员组织生活”、“党员民主评议”、“党内监督”、“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创先争优”、“党员参加党内活动登记”、“党内考评”等制度, 进一步规范基层党组织的活动, 并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和不同政治任务的要求, 不断加强和改进组织制度, 探索新的领导方式和方法;还可以按照党中央在党建工作方面的要求, 在基层支部中推行党支部建设目标管理、工作责任制等, 通过在思想上抓认识、组织上抓落实、措施上抓重点、方法上抓结合、标准上重效果, 使基层党组织的目标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4、“建、管、用”并举, 发挥作用
发挥好党员活动阵地作用, 重点在于加强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组织生活和学习教育制度, 按照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的要求, 坚持组织活动经常化;坚持基层单位级党员活动阵地标准化、电教化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尤其要以增强党支部战斗力为重点, 切实抓好基层单位级电教管理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培训, 强化电教设备的管理和利用工作, 确保技术操作性较强的电化教育工作健康开展。
5、常抓不懈, 持之以恒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 党的建设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作为基层组织建设重要内容的党员活动阵地建设, 也不能墨守成规、一劳永逸、停滞不前。这就要求基层单位党支部要围绕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要求, 不断拓宽思路, 探索新的标准, 创新和完善适应形势要求的制度、规划等软件, 更新和健全党员学习教育所需的电教等基本设施, 使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始终保持与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步进行。用党章以及各类党内的各项制度严格规范党员行为, 从思想教育、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入手, 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
三、不断拓展党员活动阵地建设的内涵
当前, 党员教育管理中的新情况层出不穷, 我们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 进一步拓展党员活动阵地的功能, 丰富党员活动阵地的内涵。
1、注重创新, 不断突出特色
基层党组织在开展活动时, 既要体现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要求, 又要达到生动活泼和充满时代内涵的要求。因此, 要在管理上突出科学性、方式上突出多样性、内容上突出实效性, 通过创新活动方式、内容和载体, 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员接受管理教育的自觉性。
2、围绕中心, 充分发挥作用
基层单位党员活动阵地可以组织广大党员和职工开展农业技术学习及培训, 要改变长期以来基层党组织工作中的自我体系、自我封闭、上下不沟通、横向不联系的陈旧方式, 做到积极交流、相互学习、团结协作、共同提高;在工作手段上, 要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运用到基层党组织中来, 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超前性、科学性, 逐步走出一条具有现代科学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 生动活泼的基层党组织工作新路子, 帮助党员和职工群众掌握致富技能, 进一步提高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职工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
3、丰富内容, 切实增强吸引力
注重党员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着眼于贴近实际、贴近工作、贴近党员、贴近群众, 使党组织的活动不局限于党内, 不局限于室内, 积极“走出去、请进来”, 使党员的活动更加民主开放, 丰富多彩。
总之, 我们要把好的工作方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并在实践中进行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使党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所遵循, 进一步增强党性。同时, 以齐抓共管为目标, 形成党建工作的强大合力。进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扎实有效地开展。
摘要: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效率如何、工作效果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部班子的整体素质。没有一支善管理、能干事的支部班子, 没有一支业务能力强、思想境界高的支部班子, 没有一支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支部班子, 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 也是不可能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因此, 建强建优党员活动阵地, 对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力、提高基层单位党建工作水平,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基层审计单位审计质量控制 篇9
1 审计质量管理控制中问题分析
1.1 收到我国审计领导体制的直接影响
我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 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政府应该自行设计审计机关, 地方的相关审计机关则需要依据法律法规行使独立有效的监督权, 同时要对本级的人民政府以及上一级的审计机关负责[1]。也正是在这样的因素影响下, 很多的基层审计机关不得不面临双重领导的尴尬问题, 而本质上说为当地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 业务上则会受到上级的审计机关指导开展相关的工作。加之我国地方性的审计机关因为受到当地政府财力以及人力的直接管理, 此种模式下逐渐演变成为自己监督自己的体系, 在这样的审计体系下就决定地方审计监督不能有效的发挥其职能。
1.2 行业内部的法律法规制约其发展
自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立法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不过随着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迅猛发展, 其法律的完善甚至是修订工作往往不能与时俱进, 各个部门与组织出台的法规往往不能有效统一, 甚至出现矛盾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促使审计处理处罚、审计评价以及审计定性在某种层面上说有一定的随意性, 这种随意性直接导致审计质量不高, 也出现了审计事项支配的余地较小。审计工作者在具体的执行审计的时候对问题的处罚、定性以及处理的余地往往也较小, 不少地方甚至有人情审计的情况[2]。
1.3 审计成果利用率较差
我国不少地方往往存在这样的现状, 审计项目尽管开展的轰轰烈烈, 不过最终所能起到的效果往往小之又小, 这些问题的存在除了受到计划不当的影响之外, 还和工作的深入有一定的关系, 这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取得审计结果分析不够透彻与审计的最终成果利用程度不高, 往往只能够揭露出所处理的问题, 不能够有效的分析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审计过程中如果问题不能在第一时间解决, 建议不能第一时间得到采纳, 则就不能直接体现出审计的价值。
2 我国基层审计机关采取的对策
2.1 创新领导体制, 提升审计机关的独立性
不可否认的是, 独立性原则是审计机关工作的灵魂, 审计机关直接有效的独立性对于其审计质量的提升意义非常大, 只有充分保证审计机关相关工作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 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 依据现阶段的情况看, 双轨制的有效改革为现阶段审计制度改革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双轨制实际上就是在全新的审计大环境下, 在强调人大预算监督的基础上, 不断强化对权利的约束;另外可以继续有效的保持现有的政府审计作用与优势, 不同部门自身的职业与作用也有所不同, 依据审计部门自身的目标以及职责, 在人大与政府分别构建起履行完全不同的审计组织, 依据现阶段的预算执行审计计划, 而审计费用则可以由人大直接支付, 在充分保障预算执行审计不受到任何地方政府的影响下, 有效提升了审计机关自身的独立性, 最终提升审计质量。
2.2 充实审计资源, 不断提升各审计工作者的素质
首先应该实施人才队伍的创新。目前基层的审计机关因为审计任务相对较重, 往往存在重视业务而忽略培训的情况, 对人才队伍的培训往往缺少长远的规划与系统有效的培训。实际上, 对于审计机关而言, 对人才配需必须突出条条框框, 对所有的审计工作者的工作成长应该尽可能的建立起统一有效管理的方式, 详细的记录所有审计工作者在审计机关工作过程中所接受的所有有效的培训等。
2.3 审计结果采取公告的制度
在实施项目的审计之前, 可以实施公告计划的制度。比如可以在审计工作者每一年定期将实施审计计划在社交网络上进行公布, 现阶段我国浙江部分城市的审计局已经开始实施此项方法, 这样就能够对所有审计项目实施审计之前的告知, 与此同时更多的基层审计也能够采取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科学有效的选取审计结果的公告项目, 就公告项目的选取问题, 应该遵循审计工作者熟悉的行业实施目标公开的原则, 也可以将其作为选取审计公告的前提条件, 所有选取的项目审计结果在公告之后均要对维护社会的稳定有积极的作用, 对地方的经济发展同样需要有帮助, 这对于纠正审计中的问题也积极促进作用。
3 结语
审计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 要重视审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尤其是要重视审计结果的信心反馈, 采取审计回访、审计结果抽查以及审计考评的制度, 定期收集基层审计工作中的问题, 针对问题系统全面的提出改进措施, 提升基层审计机关的工作质量。
摘要:审计是我国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政府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单位的管理风险起到了一定的防范作用, 其能够加强单位对内部审计的重视, 从而对其有针对性的控制进行完善的管理, 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 如何提升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基层审计,审计质量,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李国红.基层审计机关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几个关键环节[J].财会学习, 2016, 14 (5) :177-178.
[2]杨贺, 郑石桥.审计覆盖率和审计效果:基于威慑理论的实证研究——基于全国地方审计机关数据[J].江苏社会科学, 2015, 20 (5) :80-86.
浅析基层单位档案信息利用工作 篇10
一、更新思想观念, 增强档案信息利用服务的主动性
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进步, 基层单位档案工作人员也要努力做到与时俱进, 加大工作力度, 从根本上消除基层单位档案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沿用“机关衙门”作风、因循“机要重地”等想法的影响;改变基层单位档案工作人员处于自我封闭、游离于社会生活之外的现状, 努力做好基层单位档案信息利用工作。为此, 必须首先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 使基层单位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有较大的提高, 能够从封闭的状态步入开放服务的大环境之中, 牢固树立档案信息服务的参与意识, 拓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活动空间, 创新档案信息服务的长效机制, 加大档案信息利用工作的力度, 扩大档案工作在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影响。通过积极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成果, 赢得社会的认可, 进而切实增强基层单位档案工作人员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自觉性、积极性与主动性, 从源头上保障基层单位档案信息利用工作的发展与完善。
二、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的社会意识
人的思想意识的提高需要有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 也需要以宣传教育来促进。要加强基层单位的档案信息利用工作, 使档案信息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就必须使档案工作走向社会, 让民众了解和认识档案信息利用工作的重要性。为此, 基层单位的档案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人们的档案信息利用意识。在宣传范围上, 不但要向领导者、科研、业务及管理人员宣传基层单位档案利用工作的地位、作用, 以及丰富的室藏档案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更要认识到:丰富的室藏档案与个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 每个公民都有利用档案信息的权利, 从而形成关心档案工作、注意档案信息积累、积极参与档案信息利用活动的大好局面。在宣传方式上, 可以灵活运用多种形式, 如利用丰富的档案资料, 创作文学、影视、广播、戏剧等文化作品;利用电台、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公布已开放的典型档案、关于热点问题的现行文件, 向社会提供档案利用信息;利用各种纪念活动或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重要活动等有利时机, 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重点宣传, 形成档案宣传的阶段性高潮, 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同时, 注意适当增加提供档案信息利用服务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以实际工作的开展促进档案宣传活动的常态化。
三、完善馆藏结构, 促进档案信息利用的深入
丰富、完善、合理的档案信息积累与收藏, 是基层档案管理工作乃至整个社会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 基层单位档案管理部门保存的档案大部分是文书档案, 极大地影响了基层单位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活动的开展。就基层单位档案管理部门来说,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变目前档案信息资源的分存体制, 设立基层单位综合档案室或文献信息中心, 发挥整体信息系统的综合效应。在档案接收方面, 要扩大档案收集归档范围, 强化档案信息的形成与积累。在做好接收文书档案的同时, 还应把接收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专业档案和名人、名胜、名优、名产档案以及重大历史事件中涉及民生、民心、民意的文件材料, 为基层单位开展档案信息利用活动奠定基础。同时, 在接收方式上要改变以往“重接收轻征集”、“重常规轻专项”、“重书面轻实物”的传统做法, 关注档案载体方面的领域扩大, 如加强声像档案、电子文件档案、荣誉实物档案等的收集归档, 使馆藏结构更加丰富合理。此外, 要把接收和征集特色档案资料作为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发挥其与档案信息之间的互补作用, 促进基层单位档案信息利用工作的深入、全面发展。
四、改善服务方式, 加大档案信息利用的效益
基层单位的档案信息管理部门要不断改变服务方式和手段, 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利用者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除继续做好正常的查档接待工作, 还要积极为档案信息利用工作尝试创新方法, 寻找新的档案信息利用输出渠道, 如开展档案利用预测工作, 充分了解利用者的档案信息需求取向, 提早做好有针对性的档案信息服务准备, 加强档案信息利用服务工作的主动性;开展档案信息利用前的辅导培训活动, 通过辅导培训活动了解档案利用者的有关情况, 全面、准确地介绍档案信息的内容与构成、档案信息利用方法与必须注意的事项等, 给档案利用者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档案信息利用环境, 提高利用者利用档案信息的能力。
五、提高人员素质, 适应强化档案信息服务的需要
改进基层单位宣传报道工作浅谈 篇11
一、吸引领导重视。基层单位宣传报道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单位领导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这是做好基层单位宣传报道工作的前提条件。为做到既有组织和物质保证,又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就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制造轰动效应,吸引领导注意。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造势,抓住本单位影响比较大的事情,采写几篇有轰动效应的稿子,在一定级别媒体的显著位置发表,通过此种办法,引起本单位领导的重视;其二是借势,主要借助名人和各级领导的力量达到制造声势的目的。借助名人无非是借名和借力,借名,主要是借助名人的影响力,提高宣传报道稿件的知名度,进而通过媒体的影响,提高单位宣传报道工作的知名度;借力,主要是采取与名人联合撰写稿件或请名人撰稿的办法,提高稿子的质量和层次,提高其在重要媒体和显著版面上的上稿率;借助上级领导的力量,主要是经常有意识地请单位领导参加一些重要的宣传报道工作会议,使其及时了解本单位宣传报道工作状况,上级领导对本单位宣传报道工作评价和要求。与此同时,宣传报道工作的负责人,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提出本单位宣传报道工作“上水平”的建议和要求领导解决的具体问题,以求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二是粘贴依靠,让单位领导参与宣传报道工作。主要办法是:在安排总结表彰单位宣传报道工作时,请领导参加,并尽量要求领导讲话,对宣传报道工作给予指导;在日常宣传报道工作中,多向领导请示汇报。特别是对一段时间内某一主题宣传报道工作的设想,要主动征求领导的意见;对比较重要的宣传报道稿件,还要请领导审阅把关。通过上述具体的行动和操作方法,不仅要把单位领导的注意力吸引到宣传报道工作上来,更重要的是要让单位领导亲自参与宣传报道工作,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支持宣传报道工作。
二、建立通讯员队伍。加强宣传报道工作,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完成宣传报道工作任务的骨干力量,而且也是重要的新闻信息渠道。通过他们具体深入的活动,才能及时抓住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一些新的鲜活的东西,使宣传报道工作富有生气和活力。首先,要建立一支骨干队伍,即把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过新闻稿件的人员组织起来,作为建立宣传报道工作队伍的核心和骨干,在通讯员队伍中发挥其主力军的作用。其次,要把有一定写作基础、具备一定素质、喜欢宣传报道活动的人员编为第二梯队,从中培养和发掘人才。在一个基层单位只有建立起这样一支前有带头人、后有接班人的宣传报道工作队伍,在宣传报道工作上才能做得有声有色,长盛不衰。
三、分层次培养使用人才。主要分三个层次:一是有计划地把骨干通讯员送外参加宣传报道高级班培训,或者类似于此类性质的学习班学习深造。同时重点抓好两项工作:第一项工作是抓好带任务学习,即凡是送外培训的骨干通讯员,每人必须带三篇新闻稿件,有针对性地当面向高手学习、请教,力争在省级报刊上发表1~2篇新闻稿件;第二项工作是抓好专题学习汇报,即凡派出学习的宣传报道骨干通讯员,学习回来后集中向通讯员作专题学习汇报。这样,一方面使外出学习者有压力,促使其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另一方面使没有参加学习的通讯员也多了一条增长知识、开阔思路、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二是定内容,压担子。采取定期召开通讯报道汇报会的形式,让通讯员重点汇报各自手中掌握的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专题研讨报道内容。然后按照新闻性和时间性的要求,指派一名或若干名骨干通讯员采取一带一或一带几的办法,分别将要撰写的新闻内容落实到人头。通过这种形式,不仅拓宽了新闻渠道,而且发挥了骨干通讯员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使更多的新人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三是有重点地培养新人,对进步比较快、有发展前途的通讯员,每年抽出半个月的时间,与记者一起实地采访,有意识地让他们进行锻炼和深造,促使其尽快脱颖而出,成为新闻报道工作的骨干。
基层水利单位如何做好档案工作 篇12
一、增强领导档案意识, 加大组织领导力度
基层水利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规范管理。首先, 要提高基层水利单位主管领导的档案意识, 由其担任档案工作第一负责人, 设立一名档案员, 做到一级抓一级, 级级有人管。其次, 基层单位主管领导在日常工作活动过程中, 要监督档案员肩负起资料收集的责任。基层水利单位资料的收集范围主要有:单位的工作计划、总结、党支部会议纪要、人员名册及日常工作中有查考价值的资料等;单位在日常工作中与上级部门、平级部门来往产生的文字、图表等各种资料。再次, 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 经常听取档案管理情况汇报, 及时解决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
二、规范管理, 完善制度
目前有些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业务知识了解较少, 有的甚至不了解档案整理标准, 对档案工作缺乏及时、有效、准确的指导, 从而导致了工作的被动性和盲目性。基层水利单位应根据档案工作要求, 制定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以及收集、归档、保管、借阅利用、保密、档案员岗位责任制等一套较为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定期督查制度的执行情况, 时时督促和指导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一旦发现问题, 及时更正, 以保证文件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加大硬件投入, 改善工作环境
基层水利单位应高度重视档案管理硬件设施投入, 有针对性地增加资金投入。通过逐步增加投入, 配全档案管理硬件设施;资金充裕的水利单位应立足“配全”, 着眼“配优”, 为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高效化打好物质基础。要重视档案室建设, 做到库房、办公、阅览“三分开”, 且布局合理, 便于档案的整理、存放、查阅;重视档案设备的装备情况, 要配备规范统一的档案装具、温湿度控制设备 (如空调、电风扇、排气扇等) 、消毒除虫设备以及计算机、传真机、打印机等。
四、做好开发利用, 提供便捷服务
水利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为水利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而要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 不只是简单地整理好文件、图表、声像等资料, 还要做好档案检索工具的编制、档案文献的汇编以及档案参考资料的编写工作。首先, 由于我县基层水利单位建档时间短, 档案库藏较少, 加上档案员对档案工作认识不深, 因而编制检索工具宜从浅入深。一般来说, 基层水利单位常用档案检索工具主要是档案目录, 多由“立卷说明”、“案卷目录”、“卷内文件目录”三部分组成, 分门类装钉、排架。其次, 要优化档案信息, 使档案内容能从繁杂的资料中汇编成档案文献和专题档案资料, 便于查阅利用。按照水利行业的工作性质, 可了解和把握本单位工作动向和工作重点, 加强横向联系, 按照一定的使用要求确定汇编的题目, 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和处理。如通过发布贴近百姓生活的水利服务信息 (水文信息、水行政许可程序信息等) , 使百姓能充分享受到便捷的水利信息服务, 使水利公共信息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得力助手;通过编写当地水利建设大事记等方式充分挖掘档案信息资源, 进一步延伸水利档案工作, 为单位领导决策、人事工作及其他单位编研等提供翔实的档案资料。再次, 采用先进的数字和网络技术, 建设有效快捷的水利档案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实现水利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水利档案资源。
五、提升基层水利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基层水利各项档案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