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的精细化管理

2024-10-14

税收的精细化管理(共4篇)

税收的精细化管理 篇1

今年, 丹东市地税局合作区分局把项目税收的征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切实加强项目税收的精细化管理。

一是严格属地原则, 保证税源基础。杜绝建筑施工税收的跑冒滴漏, 在开具发票环节严格管理, 杜绝不按属地纳税的事件发生。二是加强日常的巡查、辅导, 及时宣传政策。税收管理员定期到辖区内项目现场, 对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对建设单位或房地产企业账目记载进行查看, 及时掌握项目的投资情况、工程进度情况、土地使用情况、发票开具情况、涉及的税收种类及各阶段的缴纳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并及时宣传相关税收政策。三是建立特殊项目管理办法, 对一些重大项目, 实行全方位、全程监控和服务。四是建立健全源泉控管长效机制, 积极与财政、土地、规划、建设、工商、质检等相关部门沟通, 加强部门信息交流协作, 及时掌握项目信息动态。

税收的精细化管理 篇2

作者:王云波 发布时间:2007-05-18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新时期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依法治税,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按照税收征管内在要求,完善征管体制,夯实管理基础,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是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的要求。

我们正处在税收事业大变革、大发展的重要关头,旧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正在层出不穷,面对新的形势,如何判断、如何取舍,尤其需要思想敏锐、头脑清醒。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创新传统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以计算机管理为依托,以过程控制为手段,以全面提高征管质量和执法水平为目标,实现管理、控制、预防三者有机结合的科学管理体系。

一、以能级管理为方向,建立干部考核体系,打造一只能干、会干、肯干的国税干部队伍是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一)积极稳妥推行能级管理。积极推行能级管理,通过考试、考核确定等级,以能定级,以级定岗、以岗定责,做到人尽其能,充分调动广大税务干部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稳步推行能级管理办法,适当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努力营造积极进取、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责任制度。按照上级的要求,结合实际,切实加强税收执法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做好监督检查和考核,明确指导思想,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组织,制订考核范围及内容,分解落实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规程,严格过错追究,进行动态管理,与奖惩挂钩,推动工作落实。

(三)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现在基层人员普遍少,业务素质低,人员老化,已是事实,如何在现有干部体制下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业务素质,已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如我局干部仅60余人,人员少,年龄老化,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征管信息系统上线和税收管理员制度实行后,对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积极参加市局各项培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局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考试等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培训。局领导和科所长带头讲,结合望都人员少的特点,主要就管理员手册、网上报税、四小票采集、所得税汇算清缴、出口退税等等和实际工作结合紧密的进行了系统学习。如结合税收管理员手册的填制开展专项业务培训;每周五邀请业务尖子、以办税服务厅人员、税收管理员、稽查人员等为重点,加强征管法、财会、稽查、信息化等内容的培训。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进行培训,创建学习型机关,形成考试、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逐步建立一只业务素质比较适应现代税收工作需要的国税干部队伍,培养他们能干事、会干事。

(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内容的学习教育,提高税务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增强税务干部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事业心和加强管理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他们想干事、肯干事的热情。

二、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建立职责明晰的征管流程和岗责体系是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我们虽然圆满完成了征管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实现了五个到位,但是征管资源的综合应用水平低还比较低,征管各环节特别是基层县区局职能科室的监控、控管、衔接不紧密,岗责体系欠规范;数据信息利用率低,不能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进行税源分析和纳税评估;人机结合不紧密,形成“两张皮”,征管资源不对称,是目前税收管理上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上级与下级、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形成上下有别内外不同的资源不对称,当然这也是多年工作中形成的。上级考核征管质量完全按照上线系统数据信息,而对实际征收工作中企业的其他信息资源脱钩,导致基层片面追求“申报率、入库率”等形式的东西,而对信息数据以外的数据投入的人财物力度不大,不利于组织收入,形成跑冒滴漏,不利于应收尽收。随着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广泛建立,税务部门人力、物力、财力、征管信息系统资源也在不断增长和优化,征管工作的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征管资源,加强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现有的征管资源,尤其是通过信息化系统,来延伸税收管理的空间。

按照流程再造理论和信息化的要求,建立流水线式的管理方式,环环紧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按照专业户的要求建立征管查岗责体系,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同时要做到人机对应,即人力资源的配置要合理,既要防止对机器的依赖性,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加强业务衔接,进一步完善制度,明确责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征收、管理、稽查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做到分工不分家。如:加强办税服务厅与管理部门的衔接,办税服务厅要将征收信息及时提供给管理部门使用,管理部门要为办税服务厅的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加强管理部门与稽查部门的衔接,管理部门要将工作中发现有偷逃税嫌疑的线索及时提供给稽查部门,稽查部门在查案中发现征管上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意见。

税收征管科学化与精细化是对传统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只有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建立岗责体系,才能形成职责明晰、运转顺畅,实现管理、控制、预防三者有机结合的管理体系。

三、规范制度、创新机制是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保证。

加强税收管理,关键在于落实责任、落实任务、落实目标。强化内部执法监督,重视对税收执法行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规范制度,健全创新机制,让广大干部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形成肯干事、干成事、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一)在制度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主抓、其他领导按分管职责抓、其他科室配合抓,税务所(分局)具体抓、业务科室组织协调,广大干部积极参与”的责任格局。对原有不符合实际的制度进行梳理修订。如在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上。我们强化税收管理员制度对于加强税源管理提高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的认识,客观、全面、辨证地分析过去专管员制度,根据征管工作客观要求加以改进和完善,革除弊端,发扬优点,提高水平。近年来,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初步建立了税收管理员队伍,组织了专门的培训,制定了考核细则,积极探索了税收管理员工作手册等载体。但总的来看,仍有部分税收管理员对自身职责了解不清,开展工作比较盲目,职责履行不够完整。因此,今年今年以来,我们把深化税收管理员制度作为加强征管实施科学化精细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做了税收管理员思想政治及业务强化培训工作;同时以税收管理员手册为重点,我们多次召开各种类型的会议,本着往实里做的思路,结合望都实际,在原手册的基础上,在市局征管处的指导下,积极征求基层部门的意见,反复讨论反复酝酿反复修改制成了活页式手册,也得到了市局征管处的肯定;并结合本地实际,对税收管理员工作纪律、工作目标以及征管底册、工作日志、巡回检查记录、税源分析报告、考核细则等工作内容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制定了六大项工作制度,力求符合基层的实际情况,把税收管理员手册作为统揽税源管理的重要载体。现运行以来,反映良好。通过实践证明建立比较完善的税收管理员队制度,明确了管理职责,强化了对税源的管理,促进了纳税人及时如实申报纳税,提高了税收管理员的管理水平。再比如做好纳税评估。纳税评估主要是分析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料,综合分析纳税情况,具体分析相关指标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横行和纵向比较,增强管理的针对性。以前我们纳税评估工作主要是抓重点税源的评估。形式的东西多,实质的内容少。今年,结合我局实际,我们定期将税收管理员所做的纳税评估数量、质量和综合情况放在局域网上,实行每月一评,公布评估名单,并抽取一户纳税人进行典型评估,将评估过程和结果在网上公布,让全员了解纳税人的经营收入、发票使用、税负、申报有无异常等情况,一方面增强管理水平,调动税收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全员参与,加大监督力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评估水平,实施阳光评估。我们还对重点行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部分行业税收预警指标,今年我们将纳税评估做为税源监控的一项重要手段,建立科学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扩大到轴瓦、纸箱等行业,不断提高数据的综合利用效率,特别是小规模纳税人,科学确定预警值,设置简单易用的操作流程,把纳税评估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促进征管工作。

(二)在信息化管理上下功夫。一方面,加大现有征管信息系统和综合信息系统的利用力度。进一步提高信息应用水平。目前的信息化建设是在多年的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整合信息资源就是在现有设备及应用系统基础上,根据税收征管要求,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对现有综合信息系统内容进行扩充。如我们建立了“办公室、人事、教育、监察、征管、税政”的综合网站,我们现已开始试行信息反馈制度、考勤制度也已初步运行,以后可逐步扩大范围。

(三)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上下功夫。按照全员培训的要求,县局制定每月学习计划、内容、方法、具体时间、主讲人等,本着干什么学 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局领导和科所长带头讲,结合基层人员少的特点,每周五下午为全员学习日,同时要求授课人员认真备课,写出详细讲义,局领导和科所长带头讲,干部认真听,做好笔记,并对学习情况进行通报。

浅谈税收征管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篇3

一、税收征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中的问题

我们应该认真看待税收征管模式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包括:1.体制管理存在的弊端。在我国现行税收管理体制下, 税收征管一直是粗放型指令性的管理方式。2.精细化管理实施的难点多。精细化管理缺乏理论和经验支撑, 人员素质的偏低, 硬件设施落后, 税收成本核算标准不明确。3.岗责体系办法实施可能产生的问题。近几年, 在税收精细化管理实施中, 与之对应的岗责体系实施办法, 也摆在税务机关的议事日程。因此, 岗责体系实施办法的实施, 对于推动精细化管理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是毋庸置疑的。

二、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所谓“科学化管理”, 就是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积极探索和掌握税收征管工作的规律, 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 建立健全税收征管制度体系,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征管工作, 提高管理的实效性。所谓“精细化管理”, 就是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 明确职责分工, 优化业务流程, 完善岗责体系, 加强协调配合, 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 抓住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 区别不同情况,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抓紧、抓细、抓实, 不断提高管理效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科学化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前提, 精细化是在科学化指导下, 体现集约管理, 注重效益的要求。

联系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 并结合税收管理工作的特点来看, 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涵:

1. 以规范化为前提。

规范化是精细化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和必要前提。实施税收精细化管理, 必须以科学的制度为保障, 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等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工作都必须有章可循, 实行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作业。

2. 以系统化为保证。

税收管理工作中, 一方面, 要通过细分, 把工作流程、工作岗位细分成为一个个不可再分的单元, 在做好每一个单元上下工夫, 把小事做细, 把细事做透。另一方面, 要摒弃“本位主义”, 系统地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 从而使精细化管理真正取得实效。

3. 以流程化为方式。

税收精细化管理, 必须贯穿流程管理的思想, 借助于税收征管信息系统, 以流程化为方式, 以“工作流”为载体, 从流程的启动、分配、作业、监控、评价等细节工作形成连续的“流水线”, 把各岗位紧密衔接起来, 实现无缝管理。

4. 以数据化为标准。

目前税务系统在制订和完成重点工作目标时, 已经明确要求数据化, 尽量避免“努力”、“加强”之类的字眼, 数据化管理有了很好的基础。

5. 以信息化为手段。

信息化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出现的, 以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源的一种持续的社会改造和进化过程。实施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就必须有效地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 集先进税收管理理念与现代网络技术为一体,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税收工作, 从而实现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三、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实践中的三重三轻

目前各地税务部门都在积极采取措施, 努力推进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但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误区和倾向, 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三重三轻”。

一是重执行精细化, 轻管理精细化。精细化管理, 顾名思义, 是管理的精细化, 而非执行的精细化。目前关于实施税收精细化管理的报道, 加强税源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为多, 上升到政策法规层面的较少。实施税收精细化管理, 离不开基层税务部门和征管一线广大税务干部脚踏实地的精细化执行, 更需要管理部门和管理岗位人员加强政策调研, 不断总结完善, 以利于规范操作, 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成效。

二是重各个系列精细化, 轻系列之间精细化。从目前情况看, 申报征收、管理服务和税务稽查等各个业务系列都采取了大量精细化管理措施, 成效也十分显著。但是, 涉及各个系列之间的业务衔接问题则不那么严密和精细。岗位工作人员对于岗位职责中明确的事项基本能做到位, 但对于界定模糊、新增事项却易熟视无睹或推诿扯皮。这其中有许多客观原因, 各个系列、各个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要比各个系列、各个岗位自身的业务完善难度大, 困难多。但是不少问题往往就出在这些边缘地带, 这也正是精细化管理的重心所在。征、管、查只是税务机关内部对业务的分工, 它们既是相对独立的管理环节或部门, 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一旦脱节, 势必影响整个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各个职能部门、岗位之间只有既各司其职, 又加强沟通, 相互配合, 信息共享, 形成有机的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管理链条, 才能切实解决“疏于管理, 淡化责任”的问题, 才能真正实现税收管理的精细化。

三是重考核项目精细化, 轻非考核项目精细化。目前基层税务部门存在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倾向就是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工作和事项基本都能认真对待, 精细化管理, 而未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工作和事项往往得过且过, 粗放式管理, 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成了左右日常工作的指挥棒、风向标。对于非考核项目给予必要的关注十分必要, 只不过在时间、精力、人力、财力等方面要有所侧重、合理安排。

四、加强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五方面工作

全面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是科学发展观在税收管理工作中的集中体现, 是国家税务总局总结多年来税收工作经验提出的重要管理理念。在税收工作领域, 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税收管理的环境、对象、方式、手段等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粗放型管理的状况同样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特别是一个时期以来, 一些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由于征管理念偏差, 管理粗放, “淡化责任, 疏于管理”, 导致一些征管制度不落实, 有些地方漏征漏管户较多、企业纳税申报不足、宏观税负偏低等, 影响了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要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 大力推进依法治税, 全面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加强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 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 切实加强税源管理, 强化税务稽查, 严格减免税和欠税管理, 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 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 大力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确保税收收入随着经济发展稳定较快增长, 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作用, 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推行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税收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实现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夯实征管基础, 切实解决税收征管的深层次矛盾和“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 从根本上提升征管质量和效率, 提高税收征管水平。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主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 抓好制度, 提高内部管理能力。

完善内部管理体制, 转换工作模式和管理理念, 根据新职能配置和征管中发现的制度漏洞, 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全面落实《税收征管岗责体系》、《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制订和落实好纳税评估规程、重点税源管理办法、纳税能力。

2. 抓好基础, 提高税源控管能力。

坚持属地管理原则, 完善征管资料档案管理, 结合纳税人类型、行业、规模和信用等级等因素对所辖税源实施分类或分处管理, 实现管户和管事的有机结合, 做到管好一般纳税人, 管住小规模纳税人, 强化“双定”业户的管理。

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 完善税收管理员配套措施, 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的管理。确保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 以此明确税收管理员职责, 加强税源监控, 提高征管的控管能力。

严格税务登记制度, 加强户籍管理, 完善与工商、地税部门的协作机制, 实现纳税人信息的共享和税务登记的源头控管。同时, 加强纳税鉴定的规范化管理, 完善档案资料基础管理工作。

加强税源分析和税源动态监控, 建立税源管理数据指标体系和税源分析的数学模型, 深入开展纳税评估, 重点分析税负异常。

严格欠税管理, 加强延期申报纳税管理, 切实执行滞纳金制度, 定期进行欠税公告, 依法实施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 把清理欠税作为目标管理和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

3. 抓好稽查, 提高税收管治能力。

提高稽查选案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扩大税务稽查案源, 建立工作机制, 认真办好转办、交办和群众举报案件。

切实做好税收专项检查统一组织工作, 深入开展各项专项检查, 做到查一个行业、一个地区, 就规范一个行业、一个地区的税收秩序。同时, 制定统一的检查计划, 避免多头重复检查。

建立健全稽查执法办案责任制, 实施首查责任制, 全面执行案件复查制度, 坚持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制度, 维护公平, 提高检查、办案的能力和水平, 加快办案速度。

认真开展稽查案件综合分析和个案分析, 发现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 堵塞漏洞, 充分发挥税务稽查对税款征收和税源管理的监督与互补作用。

4. 抓好素质, 提高征管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提高管理能力, 牢固树立干事创业的选人用人观, 切实提高干部职工充分运用税收职能, 分析形势、把握大局、服务大局的能力, 依法治税、规范行政的能力, 科学管理、优化服务的能力,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能力。

加大培训力度, 更新培训理念, 创新培训内容与方法, 注重培训效果。加强税收征管法、税收业务、财务会计、稽查审计、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知识培训。

构筑严密的反腐败防线, 完善“两权”监督制约体系, 开展巡视检查, 落实好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 实现教育、制度、监督并重, 全面推行“阳光行政”,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5. 抓好科技, 提高管理手段。

完善整合现有信息资源, 以实施纳税申报“一窗式”、纳税人资料“一户式”管理为突破口, 按照一体化的思路, 通过数据层面的整合和功能填平补齐的方式, 做到全局各职能信息资源互通互联互监共享, 实现各个征管工作环节在信息化支撑条件下的相互衔接。

浅谈如何实现税收管理精细化 篇4

当前,税收征管工作的突出问题,仍然是管理的粗放问题,由于管理的粗放,导致各环节之间缺乏协调,使税收工作存在许多漏洞,税收流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影响了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因此,要解决税收征管粗放的问题,实现税务管理的零缺陷,税收管理精细化是唯一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税收管理和精细化呢?我认为要重点抓好目标、制度、分工、程序、考核精细化。

一、目标精细化。税务机关过去更注重的是执法的强制性,而随着服务型政府的提出,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同时要强调为纳税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这种职能上的转变必然会带来战略目标的方向性变化。税务机关除了要遵循整个税务系统的定位,还必须根据自己在税务系统中的地位、竞争优势、劣势比较、资源分析、发展方向等进行精细化设计,提出自己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不是简单的、笼统的提一些口号,而应该分阶段、分重点、分项目来进行设计,具体包括如在某个时期本单位要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以什么为突破口、采取什么样的途径、如何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修正战略目标等。税务机构分设以来税收工作的实际也证明了战略管理和目标精细化的重要性。比如税制改革时以完善税制保障税收收入为总体目标,促进了税改的顺利实施;最近几 1

年来以推进信息化深化征管改革为总体目标,保证了税收工作的依法、规范和集约化;而通过增值税申报纳税“一窗式”管理,进行信息比对,实现信息整合资源共享等,则使税收征管进一步向精细化目标推进。

二、制度精细化。制度是一切工作的保障,每一项工作都必须通过制度确定下来。当然,制度管理也并不是搞繁琐哲学,而应该简洁、有效、实用,制度建设必须根据工作目标、工作特点、工作要点设计,既要符合实际、简单易行,又要完整全面,不能挂一漏万。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既要包括税收业务的各项制度,如各种管理办法、审批制度等,也要包括人力资源的各项管理制度,同时应包括行政管理的各项制度。要通过建章立制,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体系。制度的设计应当是完整的,公开透明的,便于执行的。分工合理明确,程序简便顺畅,考核严密严格。同时,要通过目标管理卡、绩效考评表、税务人员的绩效档案等对税务人员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而且必须日清日结。考核结果应公正、公开,以绩效为主要标准,尽量避免主观因素。考核结果必须与对税务干部的奖惩、评优、职位升降真正挂钩,避免考核游离于整个组织的管理过程,保证考核机制的激励、促进作用。建立绩效反馈面谈制度也是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考核结果应随时与被考核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包括应该肯定的工作、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税务人员个体工作建设性的改进意见、税务干部对单位与工作的态度、精细化管理五个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适配情况等,疏通精细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误会,鼓励或督促税务人员努力适应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三、分工精细化。分工是现代社会的特征,是专业化、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分工不明确或职能交叉的结果肯定是管理的混乱,影响整个组织的效率。精细化分工的前提是按照目标管理的基础,将每一项工作按照环节或管理对象的不同特质进行细分,确定岗位与职责。职责定位要准确、明确、全面,并力求细化。税收管理不能简单的分为征管查三个系列,而应该在征管查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解。比如征收,就可以分为申报开票、发票管理、税收计划、税源监控、税收统计、催报催缴、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等,申报征收则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受理上门申报、电子申报、邮寄申报、临时征收、申报稽核、报税管理、认证管理等。税务稽查可以按选案、查案、审理、执行等进行划分,查案又可以按行业、所有制性质、税种、地域、税源大小等进一步进行划分,力求培养专业的稽查人才。一般来讲,分工越精细,专业化程度就越高,管理的质量就越好。当然在分工精细化的基础上,更需要岗位间的配合与协作。

四、程序精细化。程序是结果的保证,也是责任追究的基础。行政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要达到管理的目的,必须实行流程管理,尤其是在信息化管理的条件下,流程是保证整个工作顺畅运行的基础。税收征管流程的制定必须包含税收工作的全部内容,包括分工、职责定位、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时间要求、限制性要求等,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各环节之间的勾稽关系,如纳税申报与发票管理、纳税评估、欠缓缴税收管理、税务稽查等环节之间的信息交流等。

五、考核精细化。税务系统过去常常以完成收入任务为考核指标,“以收入论英雄”,结果掩盖了许多管理上的问题,现在的评优、考核等由于缺乏对工作业绩的具体考核,以票数论英雄,结果也往往使考核与贡献相分离。最近一些年来,一些税务机关通过引进ISO体系、目标管理机制等,使税务系统的考核体系逐步走向日常化、系统化和全面性,但目前大多数的考核系统还仅仅局限于对工作程序的考核,如差错率、出勤率、完成任务的饱和度等,而缺乏员工对本单位贡献的关心,反而形成多干事多出错,干多不如少干的不正常现象。考核的精细化事实上基于目标的精细化、制度的精细化、分工的精细化、程序的精细化,考核必须从目标到行为直至结果进行全面考核,只有每一项内容都精细化,考核才有基础。同时,考核精细化要求考核的每一项指标都应力求分解到点,并且对每一点进行标准的量化,将原来的概念性的评价改为显性的数量考核。如纳税服务,税务人员应该做什么,做了什么,做得怎样,纳税人怎么评价,对税务机关的形象的树立起了什么作用等,都必须建立标准值,进行数量分

上一篇:送料装置下一篇:土的本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