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技馆

2024-10-01

生命科技馆(共12篇)

生命科技馆 篇1

1 问题的提出

人体解剖学作为卫生职业教育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程, 对后续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技能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体解剖学除课堂教学外, 实践教学至关重要。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 因为它不仅可以验证理论知识, 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还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 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培养学生思考、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适应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的需要,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建设了人体解剖标本陈列馆, 但是长期以来人体解剖标本馆形式比较简单, 服务功能比较单一, 特色不明显。为此, 针对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通过对生命科技馆的多元化建设的研究, 集教学、学术研究和科普教育于一体, 更加突出生命科技馆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

2 传统的人体解剖标本陈列馆建设状况

传统的人体解剖标本陈列馆以配置较齐全的标本、模型、挂图为先导, 形成环境整洁、亮化、净化的标本陈列馆。但是, 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硬件建设不足。传统的人体解剖标本馆面积小, 馆舍陈旧;陈列标本品种、数量不够丰富, 部分标本有待更新;配套设备陈旧, 不利于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实验设备陈旧, 使相关科研项目开展举步维艰。

(2) 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不足。人体解剖学与其他学科不同, 其直观性、实践性较强, 教学效果和质量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上[1]。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 而多媒体技术的引进, 则解决了这一难题。多媒体教学手段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 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成为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有利于提高教学改革水平[2]。但传统的人体解剖标本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相对滞后, 不能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标本陈列进行有效整合。

(3) 管理方式单一。长期以来人体解剖标本陈列馆在教学与科研中只发挥辅助作用, 标本管理人员的地位和工作积极性不高, 对岗位的要求和关注不够, 导致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新时期标本馆管理工作的要求[3], 其结果是管理方式陈旧、单一, 几十年一贯制。

3 生命科技馆的建设

生命科技馆的建设不仅能为教学、科研及临床提供更完善、更形象的直观教具, 而且能成为揭示人体结构、了解生命奥秘、宣传健康知识的科普教育基地。

3.1 标本、模型展示区建设

(1) 系统解剖及局部解剖标本展示区:系统解剖按照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依次分区展示;局部解剖按照头颈部、上肢、下肢依次分区展示。

(2) 断层标本展示区:用不锈钢旋转支架展示人体头颈躯干水平断层、矢状断层和冠状断层等断层标本, 并与中医的腧穴、针刺教学相结合。

(3) 血管铸型标本展示区:展示心、肺、肝、肾血管铸型, 以及心肺联合、心肝肺联合血管铸型标本, 上肢、下肢、骨盆及双下肢、手、足血管铸型。

(4) 整体造型塑化展示区:展示运动姿势整体塑化标本。

(5) 胚胎及病理标本展示区:展示胚胎发育及各种病理标本。

(6) 教学用模型展示区:根据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 教学模型具有独特的效果和不可替代的特点, 在生命科学馆集中摆放有内耳、眼球的结构及眼肌的分布、神经传导路径等模型, 这些重要器官虽然有标本, 但因体积太小, 不易观察。通过形态逼真、形式多样的模型使学生建立深刻、立体的形态印象。

3.2 数字化、网络化建设

现代社会是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社会, 为顺应时代的要求, 生命科技馆建设须向科学化、数字化迈进。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 使资源共享成为现实, 它实现了有限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为此, 将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整合, 使想象的东西视觉化, 复杂的过程简单化, 静止的物体运动化, 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又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其建设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硬件建设。建立生命科技馆网络体系, 配置声光电设备, 安装多媒体查询系统, 如触摸屏查询系统和滚动屏滚动资料图片。

(2) 软件建设。建立人体解剖学课程资源库, 将人体解剖学理论知识与标本陈列进行整合, 使人体解剖标本陈列与网络资源互动、共享, 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水平。

3.3 管理模式的构建

(1) 构建“管—养—教”一体化管理体系。一是建立健全生命科技馆标本、模型台账和陈列标本馆综合管理体系, 提高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二是建立健全人体解剖标本养护规范, 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规范标本的养护;三是建立健全生命科技馆教学管理体系, 从组织教学、精讲点拨、实践指导等各环节规范实践教学全过程。

(2) 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管理体系。通过计算机数据库建设、生命科技馆陈列标本管理和资源查询系统建设, 能系统、全面反映出管理、查询对象所有数据及文字、图片、实物等各种资料, 建立健全“馆中有库、库中有馆、馆库结合”的现代化管理体系。

4 生命科技馆的作用

4.1 实践教学

传统的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大多是通过生物标本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基本结构和组织器官, 学生多听实验指导教师讲, 自己接触实物标本少;学生虽然见到了实物标本,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遗忘。生命科技馆的建设,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实物标本, 并结合多媒体技术复习、巩固对人体结构、组织器官及功能的整体知识。

4.2 课题研究

生命科技馆的建设, 为开展生物标本制作、养护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支撑;通过“人体解剖学课程资源库”建设, 实现了实物标本资料、文本资料、电子资料“一体化”, 为查询、统计、研究人体解剖学课程资源搭建了快捷平台。

4.3 科普教育

生命科技馆陈列的生物标本色泽鲜艳、精美、准确、清晰, 像一件件艺术品, 引人入胜。为此, 将生命科技馆作为医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基地, 通过栩栩如生的生物标本, 使他们了解生命奥秘、珍爱健康和生命, 激发他们对专业的热爱, 牢固地树立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5 小结

新形势下, 随着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各种先进教学手段的不断推广, 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建立一定规模的生命科技馆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基础工程之一。生命科技馆的建设与教学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生命科技馆多元化体系的建立, 教学模式由传统的讲授式向“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转变, 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孟凡洁.加强解剖实验室建设提高教学质量[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23 (2) :95.

[2]李鸿玮, 李剑.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多媒体系统的建设及应用[J].科技信息, 2009 (33) :923.

[3]程友斌, 杨茹.生命科技馆建设与管理的关键性问题探讨[J].江苏中医药, 2010, 42 (7) :65~66.

生命科技馆 篇2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激发同学们对科技的热情,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会生活部于11月23日在七号楼大厅举办了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展。辅导员高原、许永继、朱明、旅游管理系主任王朝晖、专业教师孙娜亲临现场进行了指导与观摩。

科技的发展引领生活的进步,环保意识的增强推动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次活动主要强调的是“科技”、“环保”,同学们从生活中取材,利用筷子、旧电机、塑料盒、旧衣服等材料,秉承“变废为宝”的设计理念,融合想象力和凝聚力,创造出一个个既精致又环保的手工艺品。或时尚动感、或高贵优雅、亦或落落大方。不时吸引在场嘉宾和同学们亲身操作,体验“科技”、“环保”带来的乐趣。活动现场到处洋溢着欢乐的笑容。伴随着解说员的生动讲解,嘉宾和同学们来到了绘画作品展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准确传神地诠释着生态环保的内涵,让大家沉浸在科技、环保的世界里,久久不愿离开。同学们用智慧宣传环保,用科技推动环保,科技与艺术完美交融,环保与美巧妙结合,为老师和同学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和心灵的震撼。此次活动是我院在科技文化艺术节中的特色活动。该活动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使环保观念更加深入大学生心中,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我院将继续关注环保、推动环保,着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济管理学院分团委

锻造科技精神 闪耀生命之光 篇3

多年来,卫光生物积极响应党的政策,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提高自主创新与研发能力,并将公司的优秀产品专利化、品牌化,在公司范围内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注重信息交流与对外合作,先后与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广州呼吸病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北京大学、军事科学院等十多个科研机构结盟,建立了生物制品的产学研联盟;聘请中科院、高校多位著名专家作为企业顾问;每月派人参加全国性的生物医药产业及学术交流,获取了宝贵的科技信息,同时依托深圳市血液制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依靠公司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先进的研发设备,加大研发预算投入,旨在不断增强公司的创新科研能力,实现产品多元化与品牌化,推进转型升级发展,走创新发展之路。

尤为一提的是,近年来,卫光生物在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锦才的带领下,不仅有效完善了人才、技术、原料、资金的储备、供应和积累,而且在产品开发、品牌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目前,卫光生物不仅完成了深圳市血液制品工程技术中心大楼的建设,还与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6个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了科研实验室;静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不仅完成了临床试验病例入组临床试验的病例观察及临床试验样品的检测,而且临床试验的数据统计也已基本完成,临床报告正在撰写中;凝血因子类产品的研究开发正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巨细胞人免疫球蛋白项目取得了长足进展,准备申请美国和欧盟的国际专利;静注乙免项目临床试验产品已经通过中检院检定;诊断试剂项目完成全部诊断试剂生产车间改造工作;狂苗项目基本确定毒种建库代数;纯化乙型脑炎SPF鸡胚细胞免疫苗的毒种驯化、毒种的各项鉴定工作、毒种的免疫原性测定、毒种稳定性研究、毒种及细胞基质的外源因子检查等工作目前也已接近尾声;政府扶持资金方面,申请国家发改委产业升级扶持资金1685万元已经通过三审;申请广东省蛋白质(多肽)研究开发中心已经通过建设方案论证。所有这些,都为卫光生物立足科技强企,着力自主创新赢得了巨大的市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7年9月,深圳市血液制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大楼顺利竣工。27年来,在卫光生物经营班子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以“关爱生命、关爱健康”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克服基础薄弱、条件落后等困难,依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逐渐成为行业内的标杆企业。

当历史的车轮碾入21世纪,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都成了企业继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不二选择。卫光生物深谙其道。27年来,卫光生物按照深圳市光明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部署,始终坚持人才储备,不断加大研发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为企业长期稳步发展夯实了人才、技术、产品研发等基础,为做精做强血液制品产业创造条件。

政令畅通,公司管理上下一盘棋

卫光生物目前已步入现代企业发展的轨道,并确立了“向管理要效益,向经营要效益,向发展要效益”的发展之道。工作中,十分注重加大对生产经营管理的监督和控制,在工作上各部门密切配合,紧密协同,做到政令畅通,管理上下一盘棋。

向管理要效益

管理上,卫光生物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引进绩效管理、预算管理、计划管理、精益管理等管理手段,建立全员改善氛围,设立多层次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创新性,构建高效灵活的运营管理体系。具体来说,卫光生物将“向管理要效益”细化为做好四个“改革”:改革现有的生产经营管理队伍,按职责合理设置公司内部管理机构;改革现有的劳动用工制度,使企业员工真正实现用工上的平等;改革现有的人事任免制度,真正做到领导干部“能者上,平者让”;改革现有的分配制度,实行按岗定薪,最大限度地体现按劳计酬,使个人的付出和回报得到科学、合理的挂钩。

向经营要效益

经营上,卫光生物经营班子在对企业愿景、目标的分析下,在对企业资源

及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基础上,制定了长期、中期、短期企业战略目标,用以统领、指导企业的经营方向。风险与运营管理部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按月、季度、半年、年度为周期对各岗位和部门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测量和分析,并反馈公司高层,提出改进建议,以精益管理、计划管理、绩效管理等工具为指导,开展供应链优化、大课题、合理化建议、工艺技改等,改进组织的绩效。为加强生产经营的计划性,使之成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工作,卫光生物本着经营工作需要围绕整体计划,防止无序采购、无序生产、无序销售,杜绝浪费、产品压库等造成经营成本增高,同时,财务开支实行一支笔审批,防止多头审批、重复开支。

在营销方面,卫光生物拥有一支专业的销售队伍,不断加强市场信息的调研,每年召开市场营销会议做好战略部署,开展各种客户联谊活动,积极参与各省、市的药品招投标工作,开展产品学术推广,经过多年的悉心培育,其核心客户群体稳定,形成了以终端市场为主,市场分销为辅的营销体系。

向发展要效益

卫光生物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前正在建设一个按照欧盟标准、投资2.45亿元、建筑面积16800平方米,实现功能模块化、操控自动化、生产密闭化、记录电子化,国内先进、国际一流的血液制品生产车间。年投料可达到500吨血浆,年产值超过8亿元,利税达3.3亿元。同时其已顺利完成生物产业园区土地招、拍、挂工作,取得了6.67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园区建设土地,优化了公司资产,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生产管理方面,卫光生物采用先进的低温乙醇法生产工艺,在稳定提高人血白蛋白、静注丙球等产品单产和合格率的基础上,加大血浆综合利用率,加大凝血因子类产品开发工作,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力争在短期内使卫光生物进入血液制品行业的前5名,成为血液制品的领导型企业。

展示自我,实现企业的快速腾飞

人才是企业发展永恒的动力,卫光生物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其由培训专员负责整个公司的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学习新版GMP和新药典,邀请专家和专业培训机构授课。同时改革用人机制,管理和技术岗位实行竞争上岗试点工作,激励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增强了员工的竞争意识。目前公司拥有员工550人。其中本部员工343人,含硕士及以上学历11人,本科学历71人、大中专学历162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37人、初级职称83人。正光生物通过完善的个人能力提升机制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对骨干、核心人才更是通过专项培训、出国考察、外派深造等方式精心培养,促使公司人才队伍素质能紧跟企业发展步伐。

在企业品牌推广与建设上,卫光生物一直将“卫光”品牌作为企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致力于“卫光”品牌的建设和呵护,专门成立了商标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企业品牌推广机构,通过参加在深圳市举行的生物产业最高规格的“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推介公司的品牌形象;召开市场营销年度工作会议,开展荔枝节等各种联谊活动,加强与客户的沟通。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充分诠释了“卫光”品牌的社会价值。先后与《改革与创新》、《商品与质量》民生周刊、《南方论刊》、《南方大视野》等知名刊物合作宣传公司形象,同时通过积极参加会展展示、媒体交流等活动提升卫光品牌的社会知名度。

除此之外,卫光生物非常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在整个公司范围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提升员工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将企业伦理和商业道德纳入培训和发展体系,以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生命科技馆 篇4

1984年, 周岩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 被分配到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工作至今。1998年至1999年, 周岩攻读了由欧共体及荷兰政府资助到荷兰BRABANT大学和英国DE MONTFORT大学的国际生物技术专业, 并获得硕士学位。1999年11月至2003年, 获得英国资助, 周岩在DE MONTFORT大学NORMAN BORLAUG植物科学研究所攻读植物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 学位课题为“苜蓿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基因组学研究”, 获得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5年, 周岩在英国植物科学研究所从事利用基因工程提高水稻、小麦灌浆强度及提高产量的博士后研究。其研究成果曾在“第7届国际植株分子生物学大会” (2002, 西班牙巴塞罗那) 、“第38届北美洲苜蓿大会” (2002, 美国萨克拉门托) 、“第3届国际豆科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 (2003, 美国达拉斯) 、“第11届国际植物组织培养及生物技术大会” (中国北京, 2006) 、“第3届国际植物分子育种大会” (中国北京, 2010) 等重要国际会议上交流, 受到同行认可。

2005年3月, 周岩回国返校工作, 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科技学院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学科带头人。2008年周岩教授当选为中国生物化学学会植物分子育种专业委员会领导成员;2009年, 当选为河南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长期以来, 周岩教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潜心研究、辛勤耕耘, 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由周岩教授主持的“基因工程”课程, 于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高校精品课程”;2011年基因工程“双语教学”被评为河南省高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周岩教授带领下的“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研究型实验室是“作物学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河南省高校作物分子育种开放实验室”等的重要支撑实验室之一, 该实验室已具备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能力, 正在承担多项分子生物学领域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近几年来在周岩教授的积极努力下, 该实验室已成功申请到国家留学回国基金项目、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等项目7项, 并主持与英国合作开展有关苜蓿基因组学的研究, 主持与厦门大学合作开展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冬小麦品种的研究工作等;近几年来, 周岩教授指导研究生9名, 其中4人已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在学术期刊上发论文52篇, 其中SCI、EI、ISPT三大检索系统收录8篇, 中文核心期刊及CSCD核心库40篇;主编“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育成果二等奖2项;多次受河南省科技厅邀请, 担任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结项验收、科研项目成果鉴定等评审专家;担任来校交流的国外专家学术报告翻译。周岩教授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科技学院巾帼建功标兵”、多次被评为“河南科技学院优秀教师”等, 2012年4月当选为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政协委员。

生命科技馆 篇5

通过对生命科技、计算机技术进行法律思考,指出了科学技术领域进行法律调整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作 者:张华德 孙晓光 ZHANG Hua-de SUN Xiao-guang 作者单位:张华德,ZHANG Hua-de(太原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24)

孙晓光,SUN Xiao-guang(太原科伟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9)

生命科技馆 篇6

附件设备的春天

移动互联网来势汹涌,改变了整个科技产业和创业环境,第三方硬件设备+智能终端App+云服务,创造出一些全新商业模式,让市场逐渐刮起一波可穿戴式设备潮。有市场机构预测,2017年,可穿戴式无线设备市场将由2011年的2077万台增长到1.695亿台。

通过集资网站Kickstarter一战成名的鹅卵石智能手表Pebble Watch,就像是将电脑戴在了手腕上,可以直接操作应用,其特殊的省电电子纸显示屏,不但可以在阳光直射下轻松读取,电力更可持续一周。与iPhone或Android手机蓝牙连接后,能更轻易地获得电子邮件、短信和提醒通知,还可以在使用者跑步或骑单车时测速计时、控制音乐播放、打高尔夫球的时候测距。

当然,由于穿戴式设备能广泛应用于个人健康和医疗管理,其出货量目前主要集中在以消费为导向的运动、健身和保健市场,对个人生活和运动进行跟踪并提供数据共享。比如:对日常跑步数据进行跟踪;判定老年人的跌倒是否造成了伤害;报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监测医院病人的心脏速率等。GE医疗和飞利浦等医疗电子公司正参与其中,国内东软熙康也推出了自己的智能腕表,还有许多新创公司以及专业领域企业也都在开发提供网络医疗应用服务的可穿戴式无线设备。美国耐克公司最近就在大力宣传自家产品“燃烧手环”(FuelBand),戴上后会自动侦测使用者在锻炼时所燃烧的热量,并与热门减肥应用"Lose it!"合作,将资料同步上传到该应用,方便用户随时进行体重管理。

甚者,目前已经有创业公司研究把科技整合到纺织品中:将电子零部件结合到柔软的布料上。智能服饰的主要应用范围应该会在监控医疗与锻炼上,但同时也有可能会扩大到娱乐层面:比如拍拍衣袖就可以调低扬声器的音量;随时改变身上衣服的颜色;甚至在恤衫上随时更换上面的图案或字样。已经有一家创业公司开发的Social Denim牛仔裤,可以让用户更新Facebook状态。通过装配蓝牙功能,这些牛仔裤可以与智能手机进行交流,根据位置信息更新状态;还有适合盲聋疾者手戴的Mobile Lorm Glove产品,能够将短信内容翻译为字母,让这些用户感觉到。

有消息称,谷歌正在研发智能手套,指端上有摄影机、罗盘、陀螺仪、时速表,与其它动作探知器,以及处理器、记忆储存卡和无线通讯的配备。而智能手套的应用有无限可能:操纵电脑界面、增强视觉效果、定位导航、医疗人员可远距触诊、只要动动手指就可点击虚拟键盘等;微软研究院也开发了用于跟踪手部动作改进虚拟探索的腕带式数字系统,通过将红外激光、摄像头和扩散器结合起来,制作出能探测佩戴者个人手指运动的数字手指。

市场新对决

对于科技巨头们来说,穿戴式设备未来似乎并不仅仅是被看做锦上添花的附件产品。独立科技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 Research在最新一份报告《智能人体,智能世界》中指出,下一次计算革命将来自由传感器包裹着的穿戴式设备,而非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Google Glass是目前穿戴式设备最被广为讨论的例子。根据外媒公布的信息来看,Google Glass配备有双核OMAP处理器,运行Android 4.0,支持WiFi、蓝牙和GPS,但是不支持蜂窝网络。Glass配有常见的感应器,包括陀螺仪和加速器,可以追踪用户脸和头的朝向和角度。通过连接安卓系统智能设备,用户可以观看视频、使用对应的应用、导航、阅读电邮、浏览短信、查看股票实时行情,用户眼镜中看到的视像相当于3米处62英寸的大屏幕效果。总之,谷歌眼镜可以帮助你找到想去的地方、展示你收到的短信、告知天气状况、在夜空中查找星座、管理你的音乐与视频,以及其他许多功能。据悉在今年年底前就将可开放一般民众订购。

很多人认为,Google Glass实际上被打造成了一部新型的独立电话,而基于Google Glass所带来的颠覆性的交互体验,很多人也乐意把Google Glass视做谷歌定义下一代电子设备的核心产品,尽管其在数据连接、用户生活习惯上依然面临着种种挑战——毕竟,科技必须社交化,不能让用户脱离现实世界。让这些穿戴式智能设备融入日常生活习惯里,可能比克服技术上的困难还有挑战性。

少数人知道,其实国内也有类似Google Glass的设备,比如中国兵器集团旗下的北方奥雷德研发的可穿戴式电脑“EYETOP掌控者”。EYETOP实现了高清播放、看电子书、上网冲浪、QQ聊天等功能,能清晰辨别最小6号大小的字体,还可以根据眼睛的近视远视情况进行适应、针对脸型提供瞳孔距的调节。

Google Glass方兴未艾,苹果也没闲着。今年年初市场陆续传出苹果正与英特尔合作,计划于今年推出拥有1.5屏幕的iWatch。iWatch能通过蓝牙与iPhone或iPad互通。上月25日,美国专利商标办公室公布了苹果去年提出的一项专利申请,这项专利显示具有弹性屏幕的双稳定弹簧将被应用在可穿戴装置上。苹果还描述了可利用内置电池和该配件上的太阳能板来供应电力。该专利涉及弹性屏幕,是苹果iWatch的必备技术。看起来,苹果iWatch已呼之欲出。

当然,软件对于穿戴式设备也同样重要。它是帮助用户理解他们自身产生的数据的关键渠道,并且能够协助用户改进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过,目前还没有第三方应用在Google Glass上运行,也没有任何本地应用,完全基于云端和专为其开发的Mirror API。业内人士表示,苹果、谷歌和微软都开始相信穿戴式计算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正如PC让位于移动设备),而且将力争成为穿戴式设备时代最有力的支持平台。

移动大变局

那么,穿戴式设备未来究竟能否取代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流电子设备呢?

这个问题,我们或许能从凯文·凯利《科技想要什么》一书中寻找到部分答案。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个传统的观点是:科技是作为外在与人存在的,是生命创造的产物,科技是一种工具,人能够而且应当驾驭它。

凯文·凯利在《科技想要什么》中试图颠覆这种偏见:他把技术看作伴随生命演化数十亿年的元素,看做除开人类定义的植物、动物、原生生物、真菌、原细菌和真细菌六种生命体外的第七种生命体,拥有自己的进化能力,与生物界和人类交织缠绕共生演化。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逻辑去理解这种观点:生命的定义本质都不在于DNA、集体组织或肉体这样的物质,而在于看不见的能量分配和物质形式中包含的信息。在宇宙中可能存在不以DNA方式存在的信息和生命。也就是说,信息成为连接技术和生命的纽带。

那么,科技发展的未来是什么?是拥抱生命,是进化、秩序和充满生机活力。

新浪科技主编甘利最近在一篇文章里称:也许十年后,苹果手表或者谷歌眼镜将成为人体的一部分,就像皮肤、手臂一样,不用时刻惦记它,它与你如影随行。在更远的未来,手机可能只需向人体植入芯片,而Siri将能直接通过对话帮你打电话,帮你订餐馆,了解你的一切隐私,跟你的亲密程度甚至超过你的家人可能谷歌眼镜和苹果手表都不再是植入人体的芯片了,他们已经成为人体基因的一部分,可以参与人类的繁衍和进化。

换言之,生命长入了机器,机器长入了生命。如果DNA可以制作成为正在运行的计算机、计算机可以像DNA那样进化,那么人工制品和自然生命之间存在某种对等关系,科技生命具备共同基本属性,技术元素成为生命的延伸。而且,技术元素和生命界这种彼此交织、缠绕、融合、潜入的历程,在人们感受技术元素创造活力的同时,超越对与错、好与坏、善与恶等道德上的二分对垒。

这些描述如果要真的实现离现在还比较久远,但是,如果以这个趋势来判断,那么和人更为亲密的穿戴式设备将会是科技发展一条必然经过的途径。

当然,如果把这作为未来十年移动大变局的演进方向,那么还有一个不容忽视、与之相关的趋势,则是操作系统的进化。《互联网周刊》坚持的观点是:苹果和谷歌所代表的现有移动互联网秩序将被打破,操作系统、中间件、客户端乃至平台这些“水库的大坝”被HTML5炸掉,下一代的Web APP成为主流,并形成一个去中心的、自下而上建立的全新网络结构。这个网络结构把WEB、移动、定位等等联系在一起,符合大数据的标准,是异构数据的聚合。虽然水库的大坝被毁掉,但由于Html5在技术层面之上把应用P2P化,WEB应用自己与自己产生联系,就象终端不走服务器一样,因而将来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可以象口碑传播那样,彼此之间发生感应,根据需求精准对撞、快聚快散,形成自组织自协调的社会网络计算。

穿戴式设备的本意,是探索人和科技全新的交互方式,为每个人提供专属的、个性化的服务,而设备的计算方式无疑要以本地化计算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去定位和感知每个用户的个性化、非结构化数据,形成每个人随身移动设备上独一无二的专属数据计算结果,并以此找准直达用户内心真正有意义的需求,最终通过与中心计算的触动规则来展开各种具体的针对性服务。

生命科技馆 篇7

波特认为, 产业集群 (industrial clusters) 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 由众多以某一特定产业为核心, 彼此之间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 具有密切关联的企业和机构组成的群体[1]。同时还指出, 其主体不仅包括相互关联的产业及其他实体, 还延伸到辅助性产品制造商、政府、金融机构等支持性组织机构。同产业内各相关企业, 在较为接近的区域范围内群聚, 从而对产业和区域的生产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形成提升作用是产业集群的核心意义, 重点则在于主体间的相互配合, 分工协作。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是指处于以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相关辅助性机构为支撑, 在拥有同一产业文化的地域范围内高度集聚, 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垂直和水平联系的生物医药企业和相关机构所组成的地域产业综合体[2]。在组织结构和职能分工上, 大学和科研机构提供技术, 企业负责生产和经营销售, 相关辅助机构提供金融、运输、培训等服务。

依据产业链式的产业集群是我国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的原动力, 也是制约园区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3]。医药产业链具有一般产业相同的规律, 都是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与管理实现价值增殖。

1 南京生命科技创新园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特征分析

目前, 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不仅拥有良好的基础, 且拥有前所未有的良好历史发展机遇, 是江宁区乃至南京市最具有潜力与发展前景的产业。

1.1 园区已经初步形成以研发创新为主的产业集群

园区拥有国内最大的药学类专业院校中国药科大学;国内知名的医学高等学府南京医科大学;同时园区也是清华大学生科院、医学院在国内唯一的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地;拥有“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华东最大实验动物基地;建立符合GCP要求的药物临床基地三甲明德医院;拥有从公共卫生、流行病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药物筛选、药物代谢、药物分析、药物安评、临床药学等与医药研发相关的一系列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对这些资源, 园区通过专项补助、合作建设等形式, 实现了高校资源与园区内生物医药企业的开放共享, 是产业集群内企业获得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的源泉, 较易形成“人才池”。

1.2 园区骨干企业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园区在抗消化道溃疡药物、抗肿瘤药物、基因技术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技术产品水平居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军地位, 其中南京医科大学陈庆财博士创立的奥赛康药业是全国最大的质子泵抑制剂生产企业, 建有院士领衔的药物研究院, 连续4年荣获医药行业国内最佳研发产品线十佳工业企业称号。千人计划专家章方良教授创办的金斯瑞生物科技是全球最大的基因合成供应商, 拥有全球最大的GPCR药物筛选平台, 月碱基合成通量超过全球市场的40%。

1.3 园区重点发展细分领域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

生物医药产业是典型的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 作为区域未来核心产业, 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园区规划重点发展基因工程、创新药物等为主导的产业链条并逐步形成产业集群, 从而引发一系列该重点方向相互联系的企业在空间上集聚, 由于分工合作, 每个企业专注于价值链上的某一环节, 该产业集群因此呈现专业化强, 对劳动力技术要求高的特性。

1.4 园区集聚的企业成员主要为创新中小型企业

经统计调查, 目前, 园区集聚了谢东、王昌进、陈依军等生物医药领域“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20人, 江苏省“双创”计划和南京市“321”计划人才50余人。顶尖人才的集聚让园区站在生物医药的前端, 充满创新活力, 有希望培育出一批优质的高成长性项目, 例如3名“千人计划”专家领军的前沿生物科技公司, 开发的全球第1个长效HIV融合抑制剂、国家I类新药艾博卫泰, 已进入临床3期, 并获得国家重大专项支持;以长江学者, 著名生物电子学家陆祖宏博士为核心的南京普东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G-100”“AG-200”高通量测序仪, 打破了国外公司在二代测序产业中的垄断地位, 填补国内空白。

2 园区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

总体来看, 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链条较短, 产业的纵向发展期待突破;园区生物医药发展的产业环境优良, 但缺少科学有序的组织规划, 因此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发展还面临着各种问题的挑战。

2.1 总体产业规模尚小, 竞争力明显不足

从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的占高新区构成比例来看, 生物医药产业所占的比例较小, 对江宁高新区的产业的贡献较低。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多为中小企业, 固定资产少甚至为轻资产的公司, 融资难度大, 难以聚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不断地研发创新。企业规模小数量多, 不利于有序地组织管理, 生物医药产业的长周期性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抗风险性。

2.2 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链较短, 但具有纵向发展的实力

由于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长规划较迟, 从战略角度规划培养重点发展领域产业链时间较短, 所以还没有形成较高水平的产业链相互关联和高水平的专业分工协作, 导致发展的效率不高和持续性下降。下一步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产业集群水平, 围绕园区重点领域打造产业链, 形成上下游生产、产品采购、研发、测试、咨询及中间服务等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 在此基础上形成产业集群, 有利于推动产业园持续发展。

2.3 园区生物医药产业技术转化程度低, 产业链纵向延伸困难

园区的医药企业多为中小企业, 很难承担自主研发的整个过程, 很多企业为了生存只能过早地将好的项目向区域外的有实力的单位进行技术转让。因此园区的创新活动还是呈碎片化的特点, 各主体的创新活动没有真正形成衔接、合作和价值传递关系, 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产业化率更低。园区没有形成统筹的技术创新链条, 创新链与产业链结合度也不高, 科研机构没有嵌入园区企业的创新需求。

2.4 园区复合型的生物医药产业人才不足

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品开发要借助于多学科综合实力的整体提高和技术突破, 它的市场培养和监督、企业管理和经营都需要网络一大批的高级专门人才和精英, 需要群体的智慧和合作。相关的产业集团不仅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更要有大批精通医学、药学、生物化学、营销、管理、财会甚至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相关知识和技术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要有雄厚的智力资源。在我国既懂生命科学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 能够驾驭生物产业发展的将帅之才就更是奇缺, 复合型人才缺乏已成为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明显的制约因素。

3 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升级发展路径

以园区生物医药重点领域方向产业链的设计和建设是园区升级发展的方向, 是提高产业集群发展的持续性、动力、竞争力和优势的根本所在。

3.1 建立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专家委员会

建立由政府、技术专家与企业家组成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专家委员会, 遵循生物医药企业发展规律及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因果关系, 借鉴吸取国内外生物医药集聚园区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在园区发展定位与规划、功能区域设计、入园企业甄选等方面群策群力, 使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园能够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相互融合、相互补充、资源利用率及效益产出率最大化[4]。

3.2 以产业链为基础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需要构建企业网络

从规划、建设、招商到运营, 要严格按照产业链设计打造生物医药专业园区, 围绕重点细分领域进行产业链设计, 培养主导产业链核心企业, 强化企业间相互协作、配套和支撑, 打破从研发到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的界限, 向前加强创新研发和转化, 向后促进产品的营销与服务。同时, 适应创新链不同环节, 建立纵向的技术和新产品研究开发体系, 形成了创新链、价值链和产业链的有效衔接。

3.3 以产业链为基础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需要要构建创新网络

由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园联结建立完整的技术创新链, 实现创新空间联系的一体化, 通过三者彼此接力, 形成梯次发展结构, 分别服务于企业的初创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 覆盖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过程, 有利于创新主体利用网络结点向前端、后端传递信息, 相互合作。在该技术创新链中, 统筹建设各类设施, 促进创新资源聚集, 如孵化器大楼、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标准中试厂房、车间、综合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

通过建设上述的创新链构建完善的官产学研创新网络, 使得研究机构、生产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的相互开放、相互交流、相互渗透所形成的创新网络, 实现创新主体间创造性的组合集成, 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 实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相互协同。

3.4 以产业链为基础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还需要构建资源网络

以公共平台为纽带, 由平台方、需求方和供应方多源互动形成资源网络能够吸引企业入驻和科研人士创业, 要建立具有特色的创新服务平台, 形成多元化的服务网络。一是园区向企业提供服务, 包括专业技术服务、创业服务、技术转移服务和金融投资服务。二是园区和企业共同提供服务, 包括实验室共享服务, 园区与企业共建专业实验室, 开放共享使用;三是共建包括政、产、学、研、金组成产业技术联盟, 共享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和共同研发关键技术等。四是企业相互提供服务。园区整合企业的资源和优势, 把企业内部专家、研发团队、仪器设备等资源外部化, 企业之间相互提供智力、咨询、测试等个性化服务。

由上述3方面组成的复合创新网络, 其中企业网络是核心和基础, 创新网络是集群保持竞争力的源泉, 资源网络是连接集群内各主体交流的纽带。

3.5 加强生物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Coenen提出[5], 衡量一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主要指标是:生物医药企业的数量、生命科学家的数量、每年用于研发投入的风险资本、大型制药企业每年用于生物医药研发的资金。因此, 在解决发展所需资金问题的基础上, 需加大生物医药人才引进力度, 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创新环境, 建立人才引进与联合培养的激励机制, 并为其提供稳定的科研经费, 以此培养和造就一批达到前沿水平的技术、科研和管理人才队伍, 另一方面人才的集聚还能够不断衍生新创生物医药企业, 壮大生物医药企业数量。

4 结语

建设研发创新型生物医药园区要立足重点细分领域产业链的规划与建设, 通过产业链系统优化与整体功能提升, 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从而提升园区整体竞争力;要建立专业化的运营模式, 形成协同创新的复合网络;要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与运行机制, 建立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园一体化的创新载体, 发挥中介机构的粘合作用金融机构的推动作用;要以优质项目吸引人才、以优质人才引进项目的互动来培养和造就一批综合性高级人才队伍, 以此逐步提升产业集群的内部协同效应和自我强化机制的原动力。

摘要:文章通过对产业集群概念到产业链式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阐述, 结合南京生命科技创新园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特征分析, 给出了南京生命科技创新园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升级发展路径的建议。

关键词:南京生命科技创新园,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链,升级发展

参考文献

[1]Potter ME.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 (12) :26-28.

[2]玛丽亚, 樊鸿伟.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究[J].开发研究, 2008 (3) :99-102.

[3]张晋之, 徐怀伏.中国医药产业集群形成动力机制研究[J].药业论坛, 2008 (10) :8-9.

[4]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生物医药发展战略报告——园区篇[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生命科技馆 篇8

一、企业生命周期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轨迹

企业生命周期一般是指从一个企业设立到其消亡的整个过程所经历的期间,是企业生命运动轨迹。美国管理学家伊查克·麦迪思把人的成长与老化的生物机理移植入企业,将企业的生命历程分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期、死亡期,并用钟型曲线来描绘其经典生命周期模型。其模型如图1。

笔者理解,经典生命周期模型及理论的侧重点和精髓不仅在于论述企业生命阶段历程及其划分,更在于指出各期间的影响因素。因此,为了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探讨其融资对策,就有必要从其生命周期视角来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提出相应的融资对策。

因为,不同类型的科技型企业其成长轨迹可能大不相同,它们可能经历上述生命历程的几个或数个,循序渐进或跳跃发展,因而,麦氏经典生命周期模型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轨迹而言刻画得太细。一般来说,科技型中小企业大都经历了发展初期、发展中期、发展后期三个阶段(如图1),在这三个不同成长阶段中,由于其产品所处的发展阶段及面临的风险的变化,其融资渠道、融资策略和融资工具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把其生命周期与产品所处的发展阶段结合起来论述其相关应三个阶段融资问题更为合适。

二、基于生命周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主要是由于自身的风险高、资产规模小,资金需求量大,以及盈利能力不明确所导致的。而在它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资金需求和风险、融资渠道则具体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初期

在资金需求状况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初期,是高新技术项目或产品从 “想法”的状态,或有一定科研成果到具有一定新产品市场占有率的过程。处于研究开发期,企业主要通过反复实验,将新技术变为新产品或新行业引进,所以资金需求比较小。处于早期成长期,企业新产品创出新需求,替代了老产品,市场前景日益明朗,销售的爆炸性增长带来高额盈利。因此生产能力必然需要不断追加,资金需求大于开发期。在发展初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比较小,但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是自筹资金满足企业需求。

在企业发展初期,存在的主要风险是:技术产品风险和市场风险。(1)技术产品风险是在产品研制和开发的过程中由于技术失败而引起的损失,可能涉及到新产品及技术的独特性,产生该产品的障碍,专利的保护、产品的寿命等问题。(2)市场风险就是技术创新带来的产品能否为市场所接受,能否取得足够的市场份额。一个或一种产品从研制、开发等一系列过程中市场变化难以预测,会导致前期研究和开发成为无效益投资,因此市场风险也可以认为是产品推广风险和同业竞争风险。

在发展初期,融资渠道比较狭窄,几乎不可能获得间接融资或直接融资,风险资金也会因风险高而很少投资,企业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筹资,可能性最大的是通过吸收种子资金或孵化基金直接注资,或是通过融资性租赁获得间接融资资金,如租赁厂房、设备、实验仪器等,很多企业却在这种方式下,竟遭到损失或失败。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期

在资金需求状况方面,此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从企业产品和劳务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到企业产品或劳务达到市场顶峰。产品销售利润在加速膨胀,降低了企业市场风险,企业最大的特点是迅速向前发展直到顶峰。资金需求是又急又大,而企业资金需求主要是为了发展壮大成为大企业,资金需求量大,且投入方向不确定。

在风险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中期的风险多,主要是财务风险和同行业竞争的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就是企业进入发展中期,产品的销售利润增长势头慢,基本上已定局,投资能否按期收回并获得令人满意的利润,投资是否需要继续,新一轮产品是否能保证得到市场肯定,能否获得有效的收入和利润的风险。此种情况,使得不少对高科技产业的投资以失败告终。据相关资料统计表明,对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失败率在80%以上得不到正常回报。

而在融资渠道方面,随产品销售量的增大,带来了丰厚利润,也降低了风险,融资的成功机会逐渐增大。但因这段时期财务风险突出,并不能从理论角度使企业的融资方式得到实质性的拓展,从而难以获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能获得直接融资或直接注资,还有可能是内源资金,或进入资本市场-——发行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渠道来筹措资金。企业在发展稳定时期,融资方式仍然有限,难以满足企业资金需求。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后期

在资金需求状况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后期,企业进入规模发展阶段,产品销售利润从最高峰向下滑落到产品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市场需求,利润下降,老企业逐步退出竞争,到转产或消失的过程。企业主要资金需求是为了发展壮大成为大企业,或进入新一轮的创业。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处决于企业策略,若进入新一轮创业,则资金需求如同企业研发阶段的需求量,若企业采取消极策略,内源资金可以满足其需求。

而企业面临着发展壮大的风险,可能出现流动风险,即“出口”问题,如何使前期的投资套现。风险的存在固然导致企业资本结构的变化,产生资本结构需要更大的弹性,包括时间弹性,转让和转换弹性等,使得财务风险上升到主要的地位。若企业进入新一轮的创业,还存在技术产品风险、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

对于融资渠道,由于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相对成熟,企业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相对健全的销售网络,有较好的经营记录,高新技术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降低,信用状况提高了,债务融资可能成为主要融资途径。企业的信用制度和担保制度,财务报表记录还不能如大型企业得到金融机构认可,间接融资仍然少。但企业出卖商誉,与其他企业联合或被兼并收购等方式获得股本套现或股权资本。

综上所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各个阶段,资金需求和各种风险高低,都影响着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其不同发展阶段,对资金需求讲究时效,留存利润一般难以跟上企业的发展需求。因而需要保持融资渠道的畅通和融资成本的低廉;但资产规模小,且大部分资产是以无形资产入股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同时各发展阶段的风险呈现不同程度的高低,且整体经营风险较大,使得融资成本不会降低。所以企业融资突出一个“难”字。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阶段融资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不同阶段的独特性,决定了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融资对策。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初期的融资对策

1.技术创新基金

一方面,根据上述分析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初期,存在着诸多风险,且企业尚无盈利记录,信用状况不定,所以债务融资成本过高或无人提供,但在创新机制和创新效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所以创新基金是主要的选择。另一方面,创新基金的独特性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在1999年7月6日正式启动,是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创新基金将重点支持产业化初期(种子期和初创期)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风险大,商业性资金进入尚不具备条件的最需要有政府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编《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5年整理

在实践工作中,到2004年实施进度按期或提前完成阶段目标的新产品项目约占项目总数的89.7%;已有631个项目产品进入或开始进入市场,占立项总数的58%,已实现工业总产值110.85亿元,工业增加值38.77亿元,上缴税金8.34亿元,新增就业人数297 46人。如表1,进一步说明技术创新基金是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并能有效的解决其融资问题。

2.风险投资

这是因为,第一,从企业的角度分析,此阶段,资金主要用于购置生产设备,进一步完善产品和开拓销售渠道,资金需求大,风险资本一般看市进入,并取得企业部分股权。所以风险投资可定义为:向新创建的或成长中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股权资本,并为其提供管理和经营服务,期望在企业发展成熟后,通过股权转化等途径获取高额中长期收益的投资方。第二,风险投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作用。风险投资支持重点是开发(工程化)和试点(商业化)这两阶段。这两阶段的风险大,收效慢,资金需求量大,故银行不愿意提供贷款;因此科技成果转化迫切需要风险投资给予支持。另外从理论上讲,风险投资者对高风险、高回报的偏好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高风险与高回报的特性来看,两者的结合是必然。第三,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的发展相得益彰。当企业业绩逐步得到体现后,为进一步开发产品和加强营销能力,还需要更多资金投入。当企业与股票上市还有很大距离时,而从金融机构贷款需要担保、抵押等筹资渠道有限时,风险资本的参与正好弥补这一缺口。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期的融资对策

1.举债

由于融资渠道趋于多样化,必须在它们之间进行取舍。企业资本结构处于最佳状态时,其总体融资成本才能最小。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具体制定资本结构政策时,应考虑如下实际情况:销售是越来越稳,就越能更多的通过举债方式融资;易作抵押品的资产越多,就越能有利举债融资;营运杠杆越大,就越能够利用举债融资;企业步入加速成长期后,由于盈利能力强,企业可以更多借助留存收益来扩充业务,对外部资金的依赖性就减少;公司税率越高,越倾向于举债融资。因此有些科技型中小企业如软件行业、集成电路行业等享受优惠税率,较多利用举债融资;信贷市场紧缩时举债融资成本增加,财务经理的灵活性意念越强,就越能避免通过举债融资。另外,如果信贷机构信用评级机构认为公司债务过多而风险增加,则债务融资成本就会上升。

2.上市

上市不仅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一种途径,也是风险投资者收回投资,实现投资收益的一个出口。上市使企业更容易募集资金,也为企业建立价值衡量标准,有利企业规范运作。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不仅推动了高新科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使风险投资形成良性循环,为风险投资的不断增长奠定基础。但由于企业的上市需要支付可观的上市的费用,并负责信息披露,关联交易的运作空间也大大的缩小。此外,随着发行在外的股票增加,原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必然有所削弱。所以企业上市要视情况而定。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后期融资对策

1.兼并

在科技型中 小企业的发展中后期,兼并是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也是风险投资的一个重要出口,有它的特殊的意义。兼并不仅是一种融资方式,还是配置技术资源和经营资源的有效的手段。实际上,兼并有可能发生在产品或企业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只是形式有所不同而已。如表2:说明:兼并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后期形式是多种多样。在发展后期,企业为生存进行横向兼并,为提高效率和利润率进行纵向兼并。相关兼并和同心圆兼并为协同效应的发挥和企业管理能力的充分利用奠定了基础。对成长性行业中的企业实施混合兼并,以积累起来的资金充分得到运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后期,兼并时有发生。基于上述,兼并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中小企业融资》115页资料整理

四、结束语

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一个生命周期,这个生命周期与其产品的生命周期紧密相连。在生命周期的不同的阶段,资金需求和风险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发展初期、中期风险较大,中后期较小,根据分析,在发展初期,主要利用创新基金和风险投资,在发展中期,则可利用多种融资方式,但必须制定合理资本结构政策,使资本结构处于最佳状态,整体融资成本最少,举债是重要渠道;上市也是重要选择。在发展后期,兼并是极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在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都可以不失时机地进行兼并活动。

当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它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其融资环境也在不断的得以改进,笔者只是从一个狭窄的方面探讨融资问题,所以很多方面肯定是存在不足的。

摘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更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则制约其发展和经济潜能的发挥。而从其融资现状看,从生命周期视角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采取不同的融资对策,如可在发展初期通过种子基金和风险投资,中期通过上市和举债,后期采取兼并等形式来融资。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生命周期,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许跃辉,万伦来.民营科技企业融资[J].经济管理,2005(5).

[2]景玉琴.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政策型金融体系的构建[J].经济评论,2004(6).

[3]尹成果,张道宏.我国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瓶颈及其突破[J].经济管理,2004(3).

[4]俞建国.中国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2002(11).

[5]肖侠.科技型中小的融资创新[M].北京:工业技术经济出版社,2002(5).

[6]孙琪.关于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分析[J].经济管理,2002(21).

[7]成思危.风险投资丛论[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8).

[8]方芳,曾辉.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与融资效率比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4).

[9]程仲鸣.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对财务管理目标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3(23).

[10]Bidet Zane,Robert Cameroon.Finance[M].Pear-son Education,Inc,2000.

生命科技馆 篇9

1991年我国原国家科委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中规定高科技企业认定标准有4个:高科技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具有大专学历的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30%以上, 且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10%;用于高科技产品研究与开发费用应占总收入的3%以上;技术性收入和高科技产品产值的总和应占企业总收入的50%以上。不管高科技企业如何界定, 唯有“创新”才是其根本标志。高科技企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不同, 融资方式也自然不同。

一般而言, 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5个阶段: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衰退期。在种子期, 企业只是一个思路或构想, 需要继续研发形成样品、样机和完整的工业生产方案。商业上的可行性, 企业的前景始终笼罩在巨大的风险之中。企业若不在种子期内突破技术上的难关, 将构想中的产品开发出来, 取得雏形产品, 就会面临夭折的命运。企业资金用途主要是创业者们的工资和开发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原材料。在初创期, 企业已掌握了新产品的样品、样机或较为完善的生产工艺路线和工业生产方案, 但还需要在许多方面进行改进, 尤其需要在与市场相结合的过程中加以完善, 使新产品成为市场乐于接受的定型产品, 为工业化生产和应用作好准备。由于企业刚刚成立不久, 还没有销售收入, 而且企业需要购置大量的设备用于产品生产与销售, 所以资金缺口很大, 大约是种子期所需资金的10倍以上。在成长期, 产品已经上市, 且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营销基础, 但仍需开发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加大开发市场力度, 扩大市场占有率, 资金需求旺盛。在扩张期, 高科技企业已经具备了批量生产的能力, 但还需快速完善销售渠道, 树立和巩固企业品牌, 确立企业在业界的主导地位。企业为了扩充设备, 拓展产品市场, 以求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所需资金大约是初创期的10倍以上。在成熟期, 高技术企业在产品质量、顾客服务等方面具有了较强的优势, 企业的经营管理团队亦趋于成熟。资产运用效率高, 资金充足, 企业主要产品已在其目标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 已具备较为固定的分销渠道和恰当的促销方式, 销售收入保持稳定或持续增长, 经营状况达到企业的历史最好水平。但是在这一阶段会出现产品技术过时的风险, 即旧技术整体上或局部性地被新技术取代, 企业若无法进行有效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 将出现产品市场恶化、企业盈利滑坡与现象, 从而改变产业竞争态势的情况。在衰退期, 企业面临其他新技术、新产品的严峻挑战, 产品逐渐被消费者遗弃, 市场份额不断下降, 此时企业以资金已回收为主, 出售、转产, 准备撤离。

二、高科技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融资方式

1. 种子期和成长期。

在这两个阶段, 由于未来的发展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一般民间资金冒很大风险去支持这一阶段的创业是有困难的。因此, 处于这两个阶段的高科技企业, 其融资方式只能是国家直接出资或由天使投资。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建立了专项创新基金缓解科技型企业创业早期的资金短缺问题。1999年, 我国也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简称创新基金) , 通过无偿拨款和贷款贴息两种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创新基金可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科研项目相衔接, 因而既可以更好地利用这方面的资源, 又能保证较高的成功率;另一方面, 政府资金的支持填补了风险投资运作的空白, 为风险投资提供了源头活水, 将带动和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天使投资者通常是社会中的富裕阶层, 有时天使投资也称为非正式的风险投资。在1946年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成立之前, 美国的风险资金主要是由富有家族和个人提供的。天使投资者一般是企业创办人的亲戚、朋友和商业伙伴。有些天使投资者就是以前的创业者, 受到风险投资的支持而从自己创办的风险企业上市中, 获得巨大回报, 他们用这些资金来投资同行业或相关行业的其他创业者, 这些投资者更大程度上是对技术和创业有强烈的兴趣。他们通过自己的职业经历积累了足够的财富, 可以用于支持一些小型的创业项目, 而且他们具有一定的资本运作和企业管理的经验, 能够为创业者提供经营上的建议和意见, 而不仅仅只是提供一笔资金, 这对于创业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天使投资者基于对创业者的信任, 愿意在风险企业业务远未开展之前, 就向企业注入大笔资金, 以帮助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但是由于天使投资者只是利用了自己的积蓄, 资金实力有限, 显然不足以支持较大规模的资金需要。我国富裕阶层已经基本形成, 他们中一些人已经开始涉足天使投资。我国天使投资由于受富裕阶层自身素质和观念的限制, 在近期内资金数量不会很大, 但仍旧是我国风险投资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天使投资的存在对完善我国风险投资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正规的风险投资公司在运作上十分规范和严格, 不能满足各种不同创业企业和项目的投资需要;同时随着风险投资资金供应量的增加, 小型项目容易受到忽视, 但这些项目往往也具有较好的增长潜力。天使投资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空缺。

2. 成长期。

在这个阶段, 风险投资成为高科技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风险投资公司大致有3种类型:小企业投资公司 (Small Business Investment Companies, SBICs) ;风险投资合伙企业 (Venture Capital Partnership) ;以及大公司所属的风险投资组织。这3类中, 以风险投资合伙公司最为普遍。其合伙人分为两大类:有限合伙人 (Limited Partnership, LP) ;普通合伙人 (General Partnership, GP) 。有限合伙人是风险投资的真正投资人, 他们提供了风险投资公司的基本投资来源。有限合伙人包括:富有家庭和个人、养老金、捐赠基金、银行持股公司、投资银行、其他非金融公司, 等等。而风险投资家则是普通合伙人。普通合伙人又是资金的经理人员, 他们运筹帷幄, 掌握着风险投资的命脉, 决定着风险投资的成败。他们筹集资金, 筛选并决定投资对象, 参加投资对象公司的经营管理, 负责将所得利润在合伙人之间分配。有限合伙人投资一般占风险投资资金总额的99%, 构成风险投资公司的基本资金来源。而普通合伙人仅占1%。普通合伙人投入的主要是科技知识、管理经验、金融专长。我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 “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为我国第一家专营新技术的风险投资公司,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我国风险投资公司的数量和规模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目前风险资本的主要来源仍然是财政科技拨款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由于国家财力有限, 拨款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逐步下降, 银行因控制风险也始终把科技开发货款控制在较小规模, 使得风险资本增长缓慢。另外目前我国缺少真正的风险投资家, 缺乏对风险投资家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风险投资的运作极不规范, 潜藏的风险很大。

3. 扩张期与成熟期。

在这个阶段, 风险投资、银行贷款、证券市场融资都纷纷向科技企业伸出援助之手。

目前风险投资的来源主要有:大企业投资形成的附属风险机构、以社会资金为主的商业型风险机构和金融附属风险机构。大企业附属的风险投资公司具有资金来源比较有保障、投资方向比较明确、组建成本较低、操作比较简便以及可以依附公司的技术平台进行项目搜寻和筛选等优势。企业进行风险投资是为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服务的, 具体来说, 企业进行风险投资, 目的是为了利用中小企业在高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 或者通过小企业的产品扩大他们自己的主流产品, 或者是消灭潜在的竞争对手。最近国内一些已经建立了相对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大企业 (尤其是一些良好的上市企业) , 纷纷挺进风险投资领域, 并组建风险投资公司。如2000年上半年成立的联想集团创业投资公司。商业型风险投资机构是指资金来源主要以社会资本为主, 采取专业管理, 并以赢利为目的的各种形式的风险投资机构。其资金组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政府投入一定的资金, 吸收其他资金包括投资机构、大企业或大公司等入股;另一种是纯粹的商业资本之间的自由组合。金融机构附属的风险投资机构, 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将风险投资与其他业务结合起来。如商业银行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中寻找合适的风险投资对象, 另一方面又可以将接受其风险投资的企业发展成银行未来各种业务的客户。投资银行通过风险投资来物色好的融资、上市承销、兼并收购的企业, 参与风险投资可以减少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 从而挖掘到一批可以长期合作的优质客户, 为各项业务的开展奠定基础。对企业来说, 在股票上市之前, 为了增加企业的价值, 可能需要一笔资金对企业加以美化包装。而对于金融机构附属的风险投资机构而言, 其投资经理人往往缺乏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缺少对新企业经营的判断和监控能力。因此, 为发挥他们的服务优势, 金融机构附属的风险投资机构往往投资于后期乃至过渡期的企业。这样, 一方面可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另一方面也避免他们对早期企业的管理和行业技术不熟悉的缺陷。

在扩张期与成熟期, 商业银行除了投资风险机构以外, 还直接对高科技企业贷款。从目前银行的经营效益来看, 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商业银行基本都赢利, 是银行效益的高成长区, 与当前银行整体经济效益下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商业银行由卖方市场逐渐走向完全的买方市场, 激烈的竞争使得商业银行在传统业务领域的收益率下降, 严峻的现实将促使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 寻求新的收益增长点。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板运行了一年多, 累计为50家上市公司融资了近百亿元, 为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2007年中小盘股板块上市的条件较成熟的企业有数百家, 半数以上属于高新技术行业, 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的将近70%。以此为平台, 有条件选择一批有业绩支撑、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打造未来创业板主体。这种循序渐进的做法, 更易于投资者理性看待创业板的启动, 消除对现有市场受冲击的疑虑, 坚定人们对推出创业板的信心。

三、高科技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融资方式的演变原因探析

一般而言, 企业的融资方式可分为股权式融资和债务式融资, 股权资金来源可分为自有资本、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公众股权 (发行股票或公开上市) ;债务资金来源可分为私人借贷、商业信贷、金融机构短期和长期贷款。还有一种相对于传统证券化的融资方式来说, 但不计入企业资产负债平衡表的表外融资科目———金融资产证券化, 即把经过评估后的金融资产以证券的形式进行再发行, 并销售给公众投资者以实现资金筹集的一种企业融资方式。而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其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性决定了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有着不同于一般企业的融资方式 (见图1) 。

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方式演变实质上是资本追求利润与规避风险天性使然。当高科技企业处于高度不确定的种子期或初创期时, 银行资本很难观测企业的盈利能力, 企业也没有足够实物作抵押, 所以早期的风险投入只能是企业自筹、财政拨款和风险投资。企业自筹的资金量总是有限的, 大多数创业者不可能仅凭自筹解决困难, 于是向政府、风险投资公司寻求援助就成为必然。政府出于发展国家创新能力的考虑, 会无偿地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 但数量也不会太大。剩下最主要的融资者就只能是风险投资机构了。风险投资机构在仔细考察了企业融资项目后, 以股权的形式分阶段向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还派出人员进驻风险企业参与管理。这种融资方式作到了追求高利润的同时严密地对风险进行控制, 以股权的形式拥有了对未来高收益的索取权, 直接派驻人员降低了信息不对称, 分阶段的资金投入给风险企业带来了经营压力, 作出了随时撤资止损的准备, 以此来规避风险。当高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后, 高度不确定因素减少, 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迅速跟进。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周期就是由各种不同资本相继连接而成的, 风险与收入对应, 每种资本都在自己的位置上以适合自己安全增值的方式完成着资本循环。

参考文献

[1]北京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风险投资与新经济[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

生命科技馆 篇10

东莞南玻科技公司于2006年2月成立, 工厂位于广东东莞, 占地近1, 000亩的东莞南玻绿色能源产业园, 主要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及国际先进的生产工艺, 专业从事太阳能的电池和组件的生产开发。公司具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主要销往欧, 美海外市场, 国内市场。南玻科技公司作为南玻集团太阳能产业链的三大项目之一, 具有四大类的优势:一是自身产业链的支持, 在国内率先完成了由高纯多晶硅材料、硅片、太阳能超白玻璃到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等的完整产业链建设, 有了自身产业链内生产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必需材料多晶硅材料和太阳能玻璃的支持, 更方便了南玻科技公司太阳能光伏设备的生产开发, 降低了成本的同时, 也有质量上的保证。二是公司具有多年的太阳能玻璃和半导体生产研发经验, 在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生产开发上具有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三是与顶尖国际太阳能研究机构的技术合作, 确保公司的产品面向世界, 紧跟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脚步。四是公司拥有面向全球的销售网络。在欧洲, 美国, 澳洲, 中东等地方都设立了营销分公司。

二、东莞南玻科技公司产品市场定位分析

东莞南玻科技公司作为专业从事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研发的公司, 其产品主要面向的是欧, 美等海外市场, 优良的品质和合理的定价一直获得客户的高度评价, 其自身的产业链更是其产品质量的保证, 从东莞市经信息管理局调研数据得知, 东莞南玻光伏几年一直在不断上升发展, 2008年一期产能电池及组件产品各25MW, 2009年单晶和多晶产品产能为50MW, 2010年单晶和多晶产品产能为100MW, 2011年总产能达到450MW, 在2014年已超过1GW的产能, 南玻光伏提供的资料也显示, 在2010年至2012年, 南玻光伏年产值近10亿元, 已然成长为广东省太阳能光伏行业产值和出口额最大的企业。虽然东莞南玻科技公司的光伏产品在不断发展, 但其产品主要面向国外市场的这一产品定位, 在近年的产品销售盈利上则逐渐体现出了其弊端与缺陷。南玻集团年报显示, 2012年公司太阳能行业销售额为8.21亿, 同比下滑了48%, 近乎腰斩。其中东莞南玻太阳能和东莞南玻光伏销售额都出现急剧下滑, 且均未能实现盈利。特别随着全球经济低迷, 光伏组件产能过剩, 光伏大国不断削弱电池组件补贴甚至取消补贴。2013年美国对华组件征收反补贴及反倾销高额税率持续生效, 而欧盟则承诺限制中国组件出口, 中国光伏组件出口受到严重的影响。最终中欧光伏贸易争端达成协议:中方企业每年可向欧盟销售组件的配额被限定在7GW, 销售价格不得低于0.56欧元/瓦, 暂定只有参与了双反谈判的95家联盟企业可享受这一配额, 但出口大头在欧洲的东莞南玻光伏并不在这95家企业之中。这意味着该公司如果想向欧洲市场出口光伏产品, 可能要付出缴纳高达47.6%的反倾销税率的沉重代价。

国外市场出台的一系列针对中国太阳能产品的出口限制政策, 无疑是对东莞南玻科技公司这类主要面向国外市场的光伏太阳能组件生产企业设置了贸易壁垒。因此东莞南玻科技公司这一主要以国外市场为主的营售模式缺陷便显露出来了。在国外市场上为了打破这一贸易壁垒, 东莞南玻科技公司必须及时调整光伏产品的营销模式和产品销售定位, 才能获得快速发展。

三、光伏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一种产品进入市场后, 销量和利润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 呈现一个由少到多, 再由多到少的过程, 就像生物的生命一样, 由诞生, 成长到成熟最后走向衰亡。这就是产品的生命周期现象。所谓的产品生命周期, 是指从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 直到最终退出市场生命的循环过程, 一般包括投入期, 成长期, 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本文分析了东莞南玻科技公司的产品生命周期和其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应该采取的不同投资策略。

东莞南玻公司公司成立于2006年2月, 主要以生产太阳能光伏产品为主, 太阳能光伏产业虽然作为各国重点发展的产业, 并在快速发展中, 但作为一个新兴能源产业, 加上全球经济低迷, 光伏组件产能过剩, 光伏产品市场特别是国内市场仍存较大起伏, 2012年中国光伏装机量累计达4.5GW, 已并网发电项目达1.19GW。虽然增幅明显, 但其总体规模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形式多达几千万千瓦的规模相比, 仍显弱小。所以南玻光伏产品的生命周期正处于销售额缓慢增长的投入期, 也即产业幼稚期, 顾客对于产品还没有充分的了解认识, 因此南玻公司需要快速增加销售额, 推动产品和企业的发展, 除了寻找正确的产品市场定位以外, 还需跟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及时调整产品的营销策略与投资策略。我们用战略性新型产业生命周期和总销售曲线示意图 (图1) 来表达这一过程。

四、光伏产品幼稚期营销策略

从国内外光伏产品市场营销整体态势判断, 可知现在南玻光伏产品正处于一个幼稚介绍期的阶段, 公众对于光伏产品还没有深入的了解和普及, 而且光伏产品作为战略性新型产业, 投资的规模比较大, 在幼稚期利润基本为负, 如图1中B利润曲线和A曲线所示。所以在这个阶段, 南玻光伏公司应该加大在宣传方面上的投资, 提高公众对于南玻光伏产品的认可认知度, 同时应选择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市场, 进入市场的时间要合适, 设法把销售力量直接投向最有可能的购买者, 使市场尽快接受产品, 同时提高自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以缩短幼稚期, 更快进入成长期。这样其销售和利润就如图中B, 利润曲线和A, 销售曲线所示。东莞南玻公司可以结合政府的补贴和推广政策, 如我国于2013年10月1日实施了对纳税人销售自产的利用太阳能生产的电力产品, 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加大对于光伏产品市场推广销售的投入, 结合国家政府的政策, 这一阶段可以选择的市场有城市居民家装市场, 现在的城市居家装市场虽然在装机方面没什么新意, 但是需求量的确是巨大的, 而现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应用系列产品, 可以集合热水、供暖、发电、照明等一系列功能于一体。其节能环保、方便实用, 是居民家装很好的选择, 南玻公司应该加大城市居民家装市场的宣传力度, 同时增加促销的费用, 采取一系列的打折促销活动, 这样既可以在产品幼稚期提高了自身产品的知名度, 而且可以抢先一步提高南玻光伏产品在城市居民家装市场这一庞大市场中的市场占有率, 帮助南玻光伏产品提高销售额, 为日后的销售打下基础。除了城市居民家装市场, 南玻光伏公司还可以选择东莞市政府公共工程市场进行产品的推广, 也可以继续采用近年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惠农政策, 在农村市场进行推广, 进行产品的普及。总之, 在这一时期采取的高促销费用, 高推广费用投资, 低销售利润, 各类市场的选择, 都是为了让南玻产品快速打入市场, 这样就可以将原来传统营销模式下的幼稚期T1缩短到T0, 把这压缩时间后延至光伏产品的成熟期。同时, 可以大大缩短亏损期, 更快进入成长期。这一投资营销策略可用战略性新型产业投入期市场总产量示意图 (图2) 。

五、南玻光伏产品成长期营销策略

生命科技馆 篇11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它们的创业成功率低,企业生命周期短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企业忽视创业风险管理是导致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其创业风险结构是不同的。文章从创业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各生命周期阶段的主要创业风险为研究对象,讨论不同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风险结构及其防范策略,为创业者的创业风险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风险

一、创业企业生命周期

最初研究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是美国学者J.w.戈登尼尔,他在1965年以“如何防止组织的停滞与衰老”为题系统地讨论了组织的生命力和生命周期问题,并指出自然生命体的生命周期是可以预测到的,但组织的生命周期却难以预测,组织的成长与自然生命体不同的是它在停滞之后仍可能恢复生机,继续成长,因此一个组织可以持续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

创业企业生命周期是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其是指创业企业诞生、成长、壮大、衰退直至死亡的过程。

关于创业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在学术界影响较大的有Sahlman的8阶段、David Gladstone的4阶段以及国内的5阶段和4阶段的划分方式。Sahlman(1990)将创业企业生命周期分为种子阶段、创立阶段、早期发展融资阶段、扩展期融资阶段、盈利但资金短缺阶段、快速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退出阶段;David Gladstone将创业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种子阶段、创立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国内学者韩滢(2001)将创业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种子阶段、创立阶段、成长阶段、扩张阶段和成熟阶段:陆立军将创业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形成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创业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5个阶段:种子阶段、创立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如图1)。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特征及主要创业风险

1种子阶段的特征及主要创业风险,种子阶段即创业准备期,主要活动为科技人员提出技术设想,并研究出值得开发的新成果,这种研究具有强烈的知识创新特征,即将高度创造性的智力和技能转化为知识财富。知识创新需要资金投入来支持,但这时的需求量相对较少。由于企业还未建立,也无产品,这阶段是企业的纯投资,没有任何利润回报。

这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有技术风险和融资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往往处手技术创新的前沿,失败的可能性大。国外有关统计表明,在技术研发过程中,从最初创意的提出到最后的研发成功,成功率只占5%左右。此外就是融资风险。影响创意转化为科技成果的重要因素就是研发资金的获取。技术研发的高失败率会使研发人员很难从商业性质的金融机构中取得资金,从而导致资金缺口。

2创立阶段的特征及主要创业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主要通过科技人员自身创办企业来实现,企业主要从事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转移到实际生产:进行产品市场分析;吸引各种资源要素;建立企业组织机构等方面活动。投入的要素主要是技术、资金和人才的有机综合。这一阶段企业所需资金量显著增加。由于产品刚投入市场,要经过一段市场接受和适应期,在产品试销期间,企业几乎无利润回报。

这时企业面临的风险以融资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为主。企业的创建在厂房、设备、原材料、人力等方面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其处于起步阶段,可抵押的资产少,加上创业失败率高、经营风险大的特征使得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吸引风险资本的能力弱。从而易导致融资风险。企业创立初期,产品处于测试阶段,仍需要进一步解决技术问题,许多研发成功的技术就是因为不能转化为生产技术而半途夭折的,这就是技术风险。企业有了产品,就要开拓市场,使产品能给其带来利润,但这是以产品能得到消费者的接受为前提的,影响消费者接受企业产品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即构成市场风险。

3成长阶段的特征及主要创业风险。这阶段产品已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开始批量生产,产品的创新性使其市场空间相当大,销售的快速增长带来高额利润: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高素质的企业家和科技人员扩展到营销、财务、管理等各类专业人才;科技创新行为不但没有结束,而且成为企业的自觉战略行为,主要围绕主营业务进行,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企业快速成长需追加的投入大大增加,由于产品的市场前景广阔,融资渠道会相对广阔。

成长阶段的技术风险已大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科技发展速度加快和竞争产品的涌现,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承受的市场风险要高于一般中小企业。主要表现为产品推广风险和同业竞争风险。一个新产品从研发、试生产、批量生产直至产生效益要经历一段时间,期间市场情况会千变万化,如原创新产品已被竞争对手的成熟产品所替代或原能为市场接受的产品,现已达不到消费者的需求等,那么产品在前期的投资都将成为沉默成本,会给投资者造成较大损失。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者一般都是技术出身。不一定拥有专业的管理知识,易导致管理风险的产生,主要表现为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决策的不科学;组织制度的不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以及对企业内部沟通、人员激励等方面管理不力: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不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及其利益不一致等。

4成熟阶段的特征及主要创业风险。这是技术成熟、产品市场稳定的阶段。产品已有相当的市场占有率,销售增长速度放缓,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利润也逐渐下滑。该阶段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第二创业阶段,涉及到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的流动和转移。

这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仅是发展成熟,更是企业的转型。转型成功与否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成大企业或走向衰亡的关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转型不仅表现在企业规模由中小型向大型转变,更表现在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方向、技术和产品更新、组织结构以及人才素质等方面的质变,这些变化必然会引起企业效益的波动而发生转型风险。随着企业的转型,原有的管理模式也已亟需改革,但这时的企业文化已深入人心,管理模式也已固定僵化,使得管理模式变化和创新的难度加大,从而引发管理风险。

5衰退阶段的特征及主要创业风险。若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成熟后期没有成功进行第二次创业,其就会面临衰退的可能。衰退期里,企业会遭遇设备陈旧、技术和工艺落后、产品老化、生产萎缩、利润下降、管理机构臃肿、思想僵化、内部协调困难等问题。这时企业吸引风险投资的能力和自身的信用在下降,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此外,企业原有的各类人才为了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会另择他业,造成人才流失,导致人才风险。

企业进入衰退期后一般面临着两种前途——衰亡和

蜕变。衰亡是指企业机体老化而引起的破产死亡;蜕变是指企业改变形体而续存。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也较小,破产对于它们来说更易发生。

三、创业风险应对策略

1技术风险的应对策略。科技型中小企业防范技术风险,应该从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人手。技术创新模式可分为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和自主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种子阶段和创立阶段会缺乏资金,承受技术风险的能力较弱,所以往往会选择模仿创新模式。该模式的成功率高,成果可迅速投入市场并带来收益,从而可缓解资金瓶颈。步入成长期后,应该以合作创新为主,该模式目标明确,能防止企业发展的盲目性。成熟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应选择自主创新模式,才能顺利地实现企业的转型而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生命周期,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发展。技术的泄露和流失也是技术风险的主要表现之一,国家应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确保技术成果相关利益者的权益。

2融资风险的应对策略。科技型中小企业可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种子阶段和创立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虽很难通过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进行融资,但除了创业者自己投资外。还可通过申请国家各项扶持基金来获得创业资金,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孵化基金等。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创建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互助会也是创业融资的一条渠道,人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缴纳一定数额会费,由资金互助会将这些会费集中起来发放短期小额贷款,入会企业均有机会申请到远超过入会费的贷款来解决短期资金短缺问题,

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里,随着产品销售额和企业利润的增加,企业经营规模与财务状况好转,除了可以吸引更多风险资本的进入外,还可采取更多的融资策略,如企业间商业信用、信用担保机构融资、融资性租赁、转让闲置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等。

衰退阶段的企业可将一些盈利低或亏损的资产打包变卖来筹集资金,若到了举步维艰时,可考虑通过并购获得发展。

3管理风险的应对策略。管理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企业管理效果,其可分为集权管理、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集权管理的人员结构紧凑,管理过程简化,决策制定和执行迅速,管理效率较高,经营管理灵活,适合初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当企业进入成长期和成熟初期时,简单的集权管理会暴露出决策的片面性,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更能明确企业员工的责、权、利,制度管理成为需要:当企业进入成熟中后期时,各项规章制度趋于完善,企业文化已成型稳固,人本管理模式是最好的选择。依靠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企业凝聚力和企业精神来激发每个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4转型风险的应对策略。规避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转型风险可通过:一是尽量使企业在各方面的转型都渐进式地进行,而非突如其来的变化;二是培养企业员工的创新思想,使其在观念上、心理上能接受并适应企业的变化。

5市场风险的应对策略。科技型中小企业要防范市场风险,要做到:组织优秀的调研人员进行市场调研,分析产品市场前景;调整企业经营模式,降低企业成本:建立新产品开发管理机制,通过按劳分配,优胜劣汰等激励机制来调动科研人员的主动性,提高产品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制定新产品的销售策略,综合运用各种促销手段进行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重视品牌建设,通过品牌策略树立企业形象,提升产品品质。

6人才风险的应对策略。人才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关键要素。近年来我国科技人力投入呈加速增长态势,其中企业的科技人员数占较大比例。据统计,2007年我国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量已达352.4万人,占全国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77.6%。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才主要包括:创业企业家、经营管理者、技术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和财务人员等。其人才风险主要表现为人才紧缺和人才流失。规避人才风险主要从人的方面人手,对员工进行物质上、精神上和企业制度上的激励,激发员工潜力和主观能动性,如合理制定薪酬体系和福利待遇,关心和尊重员工,为其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建立合理的晋升制度等,这样不仅可避免人才的流失。还可吸引更多人才投入企业的创新活动中,解决人才紧缺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家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国发(1999)47号文,

2Gomper s P,Optional investment。monitoringand the staging 0f venture capital,Journal 0fFinance,1995,(50):1461-1490

3陆立军,盛世豪,科技型中小企业:环境与对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4吕宏生,何健敏,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生命周期中的特点及其融资策略,软科学,2005,(3):44-47

5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07年我国科技活动人员投入情况分析,2008,(12)

基金项目: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BR2005506)。

作者简介:刘湘琴,河海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吴勇,河海大学商学院博士生。

生命科技馆 篇12

关键词:生命周期,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策略

近年来, 我国多个省市相继出台了一些对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陕西省政府在《陕西省中小企业发展规划 (2008-2012) 》中提出, 陕西省将重点发展五类中小企业, 其中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这对陕西省的高科技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 技术创新是其根本特征, 因此该类型企业融资具有高额持续的资金投入、明显的信息非均衡、不确定的未来盈利及不一致的风险等级等特点。正是由于高科技企业的这些特征, 导致了高科技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同时中小企业较大企业而言, 其成长的阶段性特征更为明显。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 由于自身实力的变化, 存在不同的约束条件, 相应的可供选择的融资方式就有所不同。所以研究其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策略更具有针对性, 更能提高其融资效率。

一、高科技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

(一) 种子阶段。

主要目标是技术及产品研发。资金用于企业启动, 该阶段的支出是研发人员的工资支出及科研设备、仪器等的支出。

(二) 创业阶段。

主要目标是工业化生产设计, 资金用途为产品开发、测试、试销。此阶段的财务状况为研发及市场支出, 有少量的产品收入。此阶段产品的技术风险逐渐减少, 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成为主要风险。

(三) 成长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开拓产品市场及资金市场, 风险有所下降, 但此阶段要扩大生产所以所需资金有所增加。

(四) 成熟阶段。

企业经过成长期, 接下来就会进入成长速度放缓, 但利润率提高的收获季节, 就是成熟期。进入成熟期的企业一般是规模较大的企业。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扩大生产、降低成本、占领市场。资金用途为扩大生产、销售规模, 产品、技术再开发。

二、陕西省高科技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

(一) 企业自身的原因。

处于创业期的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 资金是这一阶段企业稀缺资源之一。但该阶段企业自我发展能力有限, 靠企业自我的内生资本积累很难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而企业发展中存在大量风险, 也使其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另外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都为创业家提供优惠的贷款, 但许多经营者却放弃了, 其原因可能包括不了解该计划的存在, 避免繁琐的申请程序, 或不懂得如何撰写能赢得贷款的创业计划书。

(二)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过高, 导致其惜贷行为的发生。

作为企业, 商业银行自然会把经济效益摆在首位, 这无可厚非。对银行来说, 同样一笔贷款业务, 程序都是一样的, 但贷给大企业可用较少的劳动获得较高的收益, 贷给中小企业则可能付出相对较多的劳动, 但贷款风险较大。据测算, 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 平均高于大企业的5倍左右。在这种制度框架中, 商业银行宁可花费更多的交易成本竞争大型企业和优质项目的市场份额, 这是商业银行经济理性的一种表现。

(三) 无形资产比重高导致在信贷配给中容易被排除。

高科技中小企业在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债务融资时, 通常面临着“信贷配给”问题, 主要原因是两者之间存在着信息非均衡。对于高科技中小企业, 首先, 由于其资产规模小, 无形资产比重高, 资产规模低于银行所要求的临界抵押品价值的可能性就极大, 那么在信贷配给中被排除的可能性就极大。其次, 即使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大于临界抵押品的价值要求, 但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会使企业选择提供较少的抵押品和支付较多的利息, 在其所愿意提供抵押品价值小于银行所要求的贷款抵押品的临界值时, 同样造成高科技中小企业在信贷配给中被排除。

(四) 上市企业数量少、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能力不足。

陕西是一个科技大省, 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集中, 有着雄厚的科技资源优势, 仅在西安高新区, 科技创新活跃的高科技企业就有3 000多家。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 陕西省上市企业数量少、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能力不足, 上市后备资源挖掘不够, 利用资本市场发展促进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三、融资策略的选择

(一) 种子阶段。

由于此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技术及产品的研发, 所需资金较多, 但又缺乏可抵押的担保品。该阶段高科技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内源融资、天使投资、政府的政策性资金以及风险投资等。另外, 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深入挖掘潜在资源, 介绍研发产品的技术领先性、创业者丰富的创业经验和极强的研发能力等, 让投资者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及创业人员充满信心, 争取他们更多的支持与帮助;与此同时, 深入学习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利用企业研发产品的前沿性及强大的带动作用争取获得政府政策性资金的支持。《陕西省地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产品研究开发及中试阶段、科研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创办企业进行成果转化给予无偿资助。创业科技园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基地。

(二) 创业阶段。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所有制企业筹措资金的能力有差别。因此, 首先要视发起人所需资金的多少及其集资渠道选择最“合适”的所有制形式。高科技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尤其是在发展初期, 缺乏可用来进行担保融资的固定资产, 拥有的是知识、技术和专利等无形资产, 而这些无形资产在我国目前还不能用来进行担保融资, 因此长期信用贷款是高科技中小企业的主要信贷融资方式。中央和地方政府都为创业家提供优惠的贷款, 可以安排政策性担保贷款贴息、担保费用补助和担保贷款风险抵押等政策进行支持。据统计, 截至2011年6月末, 陕西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达到47.20亿元, 较年初增加15.63亿元, 增长49.51%, 较全部贷款增速高近40个百分点。令人感到欣喜的是, 在快速增长的同时,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超过3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中, 仅有一笔金额为407万元的不良贷款, 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仅为0.086%。此阶段也可以利用风险投资来筹措资金, 风险投资是由专门的投资机构向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高风险的中小高科技企业或高成长企业提供权益性资本, 并辅之以管理, 追求最大限度资本增值利得的股权投资行为。它主要投资于技术密集型生产和技术服务型的中小企业。一般来说, 风险投资能够为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强有力的融资支持。

(三) 成长阶段。

2009年7月15日创业板正式上市, 创业板的设立丰富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创造了条件, 特别是为具有成长性及高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发行上市提供了契机。中央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 首先必然倾向于创业板中的高科技企业, 这部分企业发展势头迅猛, 资金扶持后可获更大发展空间。陕西省不少中小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政府各部门要通力合作, 相互协调, 主动上门做好服务, 积极培育企业上市。目前, 还有一些企业对上市工作认识不足, 有关部门要引导企业通过上市审查程序, 规范企业法人结构治理, 使更多企业在上市的过程中, 业绩、管理得到全面提升。地方财政可采取金融机构融资、市场化运作、财政贴息的方式, 对成长期和壮大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另外在这一阶段, 高科技中小企业的产品占有一定的市场, 市场前景比较明朗, 并有了一定的经营业绩, 可以积极与风险投资者合作, 吸引风险资本的介入。

(四) 成熟阶段。

此阶段政府已经完成对中小企业进行资金扶持的使命, 转以税收等的政策性扶持。此阶段企业利润率不断提高, 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 可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或进行上市融资。在进行商业银行贷款时, 大银行拓展小企业信贷服务其实是有经济效益的。只要银行将信贷风险控制好, 银行资产质量保持较高水平, 大中型银行完全可以通过利率上浮来实现风险补偿。《陕西省地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中规定对已具有一定水平、规模和效益的创新项目, 原则上采取贴息方式支持其使用银行贷款, 扩大生产规模, 一般按贷款额年利息50%—100%给予补贴。

由于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地域性较为显著, 对于陕西省的高科技中小企业来说, 应该积极了解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经营特征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规模, 合理选择融资策略, 提供融资效率。Z

参考文献

[1].房艳.从紧政策下的中小高科技企业备战创业板[M].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前沿问题研究, 2009.

[2].杨宜.影响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要素分析[M].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前沿问题研究, 2009.

[3].张济建, 温静.高科技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与融资方式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 2010, (5) .

上一篇:电子政务户安全问题下一篇:温度传感器的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