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失误

2024-10-03

翻译失误(共9篇)

翻译失误 篇1

一、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国际商业化程度的提高, 英汉对照的商业标语层出不穷。将商业标语翻译成英语, 旨在吸引外商的兴趣和关注, 然而语用失误的翻译往往会引起外商的误解, 从而丧失宝贵的商机。商业标语翻译的语用失误常常出现在词汇、修辞和文化层面, 译者必须提出相应的翻译措施, 以达到商业标语翻译的语用等值。

二、理论背景

何自然 (1997:205) 指出:“语用失误不是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 而是说话不合适宜的失误, 或者说话方式不妥, 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商业标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 指外商对商业标语的理解与汉语读者不一致。商业标语的翻译要达到实用的目的, 译文与原文就必须实现语用等值, 即“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必须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基本一致。” (Nida, 2001:118) 语用意义分为宽式语用意义和窄式语用意义, 前者体现在文化语境中, 后者体现在语言语境中。 (陈宏薇, 2002:52) 商业标语翻译具有明显的商业动机, 译者应尽可能地考虑到外商的文化和语言语境, 避免不必要的语用失误, 从而让外商充分理解原文的商业动机, 并且采取与原文读者类似的商业行为。

三、词汇语用失误

词汇具有指示和联想意义, 指示意义是词汇实际的语言学意义, 而联想意义是词汇在具体的使用过程的派生意义, 包括读者对该词汇的价值观和态度。 (Nida, 2001:40) 普通译者认为翻译出商业标语的指示意义即可, 但由于不同的联想意义, 这类翻译会造成严重的语用失误。如:

例1:九月, 相约大连服装节。Dating in Dalian fashion festival.

例1是大连服装节的商业宣传标语, 目的在于吸引外商的关注, 参加这次时装盛会。而译文选用了“Dating”一词, 根据《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 (Procter, 1996:357) “Dating”指的是未婚异性之间的约会。大连服装节邀请的显然不是到大连寻求浪漫的情人, 而是到大连获取时装商机的外商, 因此例1的翻译在词汇层面上出现了语用失误。对原文的翻译不妨借用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的歌词“相会在北京”的英文翻译“Meet in Beijing.”利用变译的方式将例1翻译成“Let’s meet in Dalian fashion festival in September.”或者采用转译的手法翻译为:“Welcome to Dalian fashion festival in September.”改译不仅基本实现了原文的语用意义, 更增添了一层亲切感。

四、修辞语用失误

修辞在于使文章更具美感和情趣, 但英汉语毕竟分属不同的语言体系, 人们对同一种修辞手法的审美情趣不尽一致。汉语往往充满了华丽的辞藻, 从结构上讲究工整和对仗, 写作注重作者个人感情;而英语则强调简洁朴实, 讲究实物描写。商业标语翻译中的修辞如使用不当, 不仅达不到宣传的效果, 甚至会引起外商的反感。如:

例2:满树金花, 芳香四溢的金桂;花白如雪, 香气扑鼻的银桂;红里透黄, 花多味浓的紫砂桂, 花色似银, 季季有花的四季桂, 竟相开放, 争研媲美。

Golden osmanthuses are filled with the tree, furnishing with fine aromatic surroundings;Silver osmanthuses are snow white, sweet greeting the travelers;Red porcelain osmanthus are red in yellow.All season osmanthuses are silvery, which are available in all seasons as the name is called.All the osmanthuses are in full blossom, fighting to compare beauty with one another.

例2是上海桂花节的宣传标语, 原文充满了溢美之辞, 旨在吸引国外游客前来赏花。译文采取了逐句对译的方法, 利用了大量华丽的词语, 从汉语审美观点来看, 译文倒也充满了诗情画意, 但国外游客却觉得译文不仅冗长乏味, 而且缺乏实际意义, 没有实现原文的语用意义。根据英语的审美特征, 原文不妨译为:“The Park of Sweet Osmanthus is noted for its profusion of osmanthus.Flowers from these trees in different colors pervade the whole garden with their fragrance.” (贾文波, 2001:80) 改译采用了省略的手法, 略去了大量华而不实的词语, 译文不仅简洁明了, 而且直观写实, 完全符合外商的审美情趣, 从而避免了语用失误。

五、文化语用失误

文化差异常造成商业标语翻译的语用失误, 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种不同的文化圈, 即使是同一件事物也具有完全不同的文化内涵。原文和译文的文化差异越大, 就越需要采用更加灵活的翻译手段。如:

例3:以外贸企业为龙头。with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s the dragon head.

例3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本地, 语用意义就在于告知外商外资企业在本地经济中起到了领头的作用。但在英语文化中, “龙被看作一种不祥的动物。……在圣经中, 龙是魔王撒旦的化身。” (程立, 1999:115-116) 由于文化的差异, 例3译文足以让外商望而生畏, 完全丧失了原文的语用意义。译者可以采用归化的方法, 将“龙头”转译成英语中类似的文化意象, 如“with foreign trade firms as the locomotive” (丁衡祁, 2002:46) “locomotive” (火车头) 与“龙头”都具有领头或牵引的意义, 改译基本上保持了原文的语用意义。

六、结语

在译文中传达原文的语用意义是商业标语翻译的基本要求, 但译文在词汇、修辞和文化层面的语用失误常常引起读者的误解, 从而丧失商机。译者应尽量采取转译、省略、归化等灵活的翻译方法, 避免译文中的语用失误, 使译文和原文基本达到语用等值。

参考文献

[1]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52

[2]程立:英汉文化比较辞典[M].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115-116

[3]丁衡祁:对外宣传中的英语质量亟待提高[J].中国翻译, 2002 (4) , 46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205

[5]贾文波:汉英时文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80

[6]Nida, Eugene A: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40, 118

[7]Procter: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M].现代出版社1996, 357

翻译失误 篇2

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文言文翻译的失误形式

(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二)以今义当古义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可以今义当古义。下面几例翻译均是不妥的。

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门豹治邺》

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译成:使者听了很高兴,按照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

3、(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

4、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这四句翻译均犯了以今义译古义的毛病。例1的“好”属于词义扩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例2的“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责备”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责备”。

例3的“去”是词义转移,由古义“离开某地”的意思,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意义完全相反。译句中的“才到树林中去”,应改为“才离开”。

例4的“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译句中的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

(三)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例如:

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四)词语翻译得不恰当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译成: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

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

(五)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

(六)省略成分没有译出。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如:

权以〈 〉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

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边加上“把曹操的书信”,语言才显得清晰完整。

(七)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如: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

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再如: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

(八)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须要尊重原文的内容,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增添一些内容,以至违背原文的意思。否则,就会造成失误,例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译句中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意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

(九)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译成: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译句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是意思完整的译句。

(十)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例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成: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没有找到。

这个句子翻译的不妥,因为原句是定语后置,在翻译时必须把定语放回到中心词前边,正确的翻译是:

寻找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却没有找到。再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

这个译句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正确的翻译应该是: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

1.舆薪不见,不用焉。(《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看不见一整车的材,是因为不肯用视力。

2.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与也。(《鸿门宴》)

译文:(我)派遣将领守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盗贼进入以及意外事故的发生。

3.狼度 简子之 去远。(《中山狼传》)

译文:狼估计赵简子已经离远了。

4.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译文: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道路。

5.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译文: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是因为曹丘生的传诵啊。

6.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

译文:景帝认为辕固清廉正直,任命他为清河王太傅。

7.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译文:您因为一个人的赞美而召用我,一个人的诽谤而赶走我,我担心天下有识之士听说这事后,就能够窥测出您的深浅。

8.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译文: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石头。

9.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

译文: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10.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译文: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译文:一把竹椅,用它来坐;一张木床,用它来睡。

1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译文:站不住的时候不去扶(他),摔倒了不去搀扶(他),那么还要你这个引导盲人走路的人做什么?引申的意思是,在危机的时候你不援助,要你做什么?

13.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翻译失误 篇3

关键词:旅游翻译 跨文化 分析

作为一名从事旅游多年的导游翻译工作者,笔者经常带领游客参观各类景区景点,并参加了不同的旅游交易会,有机会看到许多景区景点的英文标识和宣传画册上的介绍说明。在与国外游客交流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一些旅游英语用法的合理性和习惯性,以及一些失误翻译造成的误解性和不可理解性。出于对旅游英语的爱好,笔者在本文中对遇到的一些典型语用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在《跨文化语用失误》(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一文中,Jenny Thomas 将语用失误分为两种: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Thomas, 1983). 语用-语言失误指学习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到外语上造成的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犯的语用错误,牵涉到哪些话该讲,那些话不该讲,人际关系的远近,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与人们的价值观念有关。当然,这种区分并不绝对,它会由于语境不同或说话者的角度不同而变化。

一.旅游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语用-语言失误分析

1.照字面意义翻译引起的跨文化语用-语言失误分析在景区靠近水边的地方,我们会看到这样的警示牌:

“小心掉到水里”,其英文翻译附后:“carefully falling into the water”这样的译文歪曲了原文的真正意图,不但没起到警示作用,反而误导了游客的行为,很容易造成不可弥补的错误。

再如:“XYZ优秀文明旅游景区景点”若照字面直译,则为“XYZs outstanding civilized tourist sights and spots”。这样外国游客会感到奇怪了,难道还有uncivilized tourist sights and spots in China? 与其引起这种误解,不如译为“the best scenic spots or tourist attractions”. 这个译文虽不理想,但却表达出了其内在涵义。

另外,在很多旅游景点,都会有这样的提示:“小草依依,足下留情”;“保护绿草,留住绿意”

如果翻译中缺乏跨文化意识,而照字面直译,则译文为“Little grass is reluctant to part, please watch your step”;“Preserve green grass and retain the green color”。

上述译文并未反映出原文暗含的语用意义,只是表达了字面意义。按照美国交际英语特点,即直接、简单、清楚,这些句子用“keep off the grass”即可表达清楚。

2.由于违反英语习惯用法引起的跨文化语用-语言失误分析

在旅游景点出口处,经常看到“欢迎你再来某某地方”,其下配有译文“Welcome you to xxx again!”。而英语的习惯表达法是“We look forward to seeing you again”。英汉对这样的语句的接受程度有时并不具有对等性。在汉语标识用语中,直接明晰的表述一般情况是可以接受的。而根据英语国家的语用原则,得体性往往产生于间接、含蓄。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被动句式和无人称主语句式在英语告示语中的大量应用。例如“闲人莫入”在国外是“Employees/Staff Only”,而不能译为“Strangers are forbidden”。

3.由于单词或词组的误用而引起的跨文化语用-语言失误分析

任何词或词组在不同的语言中都有其不同的语用意义。语言是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反映,在旅游宣传中,需引起格外关注。

我们来看一段英语简介:

Jigong (cock) Mountain, also named Jichi (chicken wings) Mountain in old times, is located 38 kilometers south of Xinyang city. Jigong, in English, means “cock”, people call it “cock” because the whole mountain goes just like a cock stretching its neck to crow, with its head up and its wings spread. (《鸡公山风景名胜区》)

鸡公山是河南省著名风景点。上文中“鸡公山”被译作“Cock Mountain”。而“cock”在一些英语国家中(例如美国)有粗俗的意义。从跨文化的视角看,我们在翻译中应尽量避免误解。为吸引游客,最好用“rooster”代替“cock”。

另外,关于颜色的文化内涵也应该引起注意。例如,“蓝色度假村”“绿色生态之旅”通常会译为“the Blue Villa”“Green Excursion”。这里的“蓝色”和“绿色”最好不要直译为“blue”和“green”,因为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赋予了同一种物品或事物不同的文化内涵。“蓝色”在汉语中意味着“庄重、和谐、安静”,在英语中则意味着“愁闷、忧郁、低级趣味”。而“绿色”在汉语中代表着“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和希望”,但在英语中则蕴含着“不够成熟或缺乏经验”的意思。为避免歧义,从跨文化的角度看,“蓝色度假村”建议被译为“Tranquility Villa”,主要是因为那里的安静气氛,而非颜色之故。“绿色生态之旅”被译为“Eco-Tour”,意即“traveling in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way”(Lu Gusun, 1999)。

二.旅游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社交-语用失误分析

1.由文化词汇引起的跨文化社交-语用失误分析

在开封著名景点“龙亭风景区”的简介中,“龙亭”被译为“the Dragon Pavilion”。这种逐字逐句的直译忽视了其中的文化因素。事实上,“龙亭”是宋金时期的皇宫,靠“Pavilion”一词不能传达出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同样,此景区的“万寿亭”被译为“Wangshou Pavilion”, “万寿”的英语意即“longevity”,是指封建皇帝长命百岁。但汉语拼音“wangshou”则不能传达这种深厚的中国文化意义。另外,龙亭景区的“潘家湖”“杨家湖”的翻译“Panjia lake”“Yangjia lake”也需要考虑。“潘”和“杨”是两个不同的中国姓氏。“潘家”和“杨家”代表两个不同的家庭。而译文中的拼音“jia”对国外游客的理解并无益处。可译为“ Pans lake”(Yangs lake),或 “lake Pan”(lake Yang),这些译法对国外游客都可接受。

2.由违反礼貌原则引起的跨文化社交-语用失误分析

礼貌是处理人际关系时人所共知的准则。语气婉转的表达,是达到礼貌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用语不当,语气生硬也是引起社交语用失效的因素之一。例如,公共场所有关“禁止…”之类的公益广告、宣传警示牌随处可见。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禁止…”译成英语是“Dont”,语法上称为命令式或祈使句,语气生硬不委婉。例如,“严禁拍照”译成“Do not take photo”,“禁止摘花”和“禁止喧哗”分别被译成“Dont pick the flowers!” “Dont make noise!”等,由于语气过重不免给人一种距离感,不利于营造公共场所祥和欢乐的气氛。英语比较强调委婉表达,将“禁止摘花”译为“Keep away from the flowers, please!”或“Take care of the flowers, please!”会使人不自觉地产生一种爱花的心情,把爱花当成自己应尽的义务。“禁止喧哗”译成“Quiet, please!”既简练又标准,让人读了也舒服。

总之,语言文化的差异使语用意义的翻译极富挑战性。旅游英语语用意义翻译的成功与否是确保旅游对外宣传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旅游信息的无障碍传播,并对社会产生间接的精神上和文化上的影响,理应引起翻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立项的《文化传播与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SKL-2015-1473) ]

翻译失误 篇4

关键词:文化翻译,翻译教学,跨文化意识

翻译研究的发展早已进入文化范式阶段, 翻译研究从过去文学翻译和语言学角度, 逐步转向非语言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和跨领域翻译研究。翻译从来就是语言翻译和文化翻译两个层面, 并且具有跨文化传播的性质。翻译的学习和操练并不能只通过语言层面的词汇记忆和翻译技巧熟悉就能实现, 还需要学会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信息。目的论的诺德认为在翻译过程中未能解决源语言和目的语间的文化差异问题就会造成文化翻译失误, 进而就会影响翻译的质量。文化翻译失误的结果就是能翻却不能用, 目的读者不能理解和接受, 影响翻译的可信性和有效性。

一、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中文化翻译教学的缺失

一直以来, 高职院校翻译教学中, 对语言材料中文化信息的处理和考量涉及得并不多, 学生可以掌握语言知识和翻译技巧, 却不具备语言和技巧相依存的目的语文化意识, 造成翻译学习的困难和障碍。翻译教学中的文化翻译教学或者说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不受重视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翻译教材来看, 单元章节多以翻译技巧和文本类型为基础来划分, 内容多是讨论翻译技巧和文本特点, 实践环节多是以语言单位为基础, 从词到短语再到篇章进行从点到面的递进训练, 文化导入或者文化信息翻译的内容并没有过多的涉足, 即便有提到也是以文化背景的方式简单铺成或者以文化贴士的形式让学生课外自学。

从教师和教学活动来看, 教师本身不具备跨文化意识, 例如不曾有过跨文化体验, 或者翻译实践经验少, 就不会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看得很重要。同时语言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起来比较轻松, 而意识的培养在教学准备和教学组织的环节都需要更多的储备和精力, 这样很多教师即便知道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翻译非常重要, 也可能会轻描淡写或者干脆不提。

语言和文化唇齿相依,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翻译课程中必不可少,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还需要多方面的改进和配合。

二、高职院校英语翻译课程定位和跨文化意识培养

从高职院校英语相关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就业来看, 学生多服务于地方经济, 有可能参与到的翻译活动一般就是和进出口贸易相关的销售, 跟单制单、报关、以及会展, 接待和导游等工作。笔译方面接触的多是应用型文本的翻译, 口译方面多是以交际为目的。

从学生的就业需求出发, 英语翻译课程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定位:1.教学目的是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基础, 让学生能够翻译一般商务或旅游方面的材料。2.教学内容笔译以应用型文本为翻译素材, 口译以商务场景或旅游场景中完成工作任务进行翻译训练。基于应用型文本翻译多已有范本惯例可循, 教学设计中实践环节以反复操练为主。3.跨文化意识培养可首先将文化信息按文化内涵进行分类, 结合其出现的语言形式进行归纳和总结。

在教学中建议增设文化导入这样的教学环节, 文化导入教学环节设计示例如下:

若每一个教学内容, 都能设计文化导入教学环节, 对目标翻译文本中常见的包含文化信息的语言形式进行归类和分析, 学生能更好掌握翻译技能, 提升教学效果。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有利于真正实现翻译跨文化传播的本质意义。

总结

翻译的跨文化传播性质就决定了翻译教学必须是语言知识和翻译技巧的传授, 以及跨文化意识培养同时进行。只有熟悉中英语言所使用的文化差异, 掌握文化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才能准确有效的传递文化信息和内涵, 从而使字面的语言翻译具有实际意义, 这样培养出的高职翻译人才才能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1]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2]张全.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翻译研究[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0.

[3]王恩科, 李昕, 奉霞.文化视角与翻译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4]曾昭涛.论高职翻译教学的性质与定位[J].高职教育研究, 2008.12.

翻译失误 篇5

一、公式语的定义

公示语指在公共场所展示的文字,具有特殊的交际功能,以及提供信息完成指令的作用。具体而言,路标、广告、商品说明书、旅游指南、社会宣传、告示等都是公示语。公示语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应用文体,是社会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它向人们传达提示、提醒、警告、请求等这样一些意图,它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了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也反映了生活在这个社会群体的整体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精神面貌,要了解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风貌,往往从这个时代、社会、国家或城市的语用水平获得初步的印象。

公示语是国际化都市、国际旅游目的地语言环境、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公共场所的公示语翻译失误会严重影响城市的形象与对外交流,给外国游客造成不便。

二、成都公示语翻译现存的问题

通过分析成都公共场所的大量公示语翻译失误实例,总结出了以下几种错误:

1.单词拼写错误。公示语翻译中最严重的最明显的错误是单词拼写错误。拼写这种简单错误本可以避免,因为字典上可以查到,但由于译者粗心或者由于公示语标牌制作者不懂英语就可能产生拼写错误。举例如下:

在成都双流机场的电子屏上出现了错误“四川重庆出发”,英文翻译是“Si Chuan Chong Qing,Departues”,最后一个单词拼写错误,应该是“Departures”;在公园看到一些垃圾箱上标有“环保果皮箱”,英文为“Environmen friendly trash box”,其中单词“Environmen”拼写错误,应为“Environment”;某个洗手间(toilet)的英文标牌上竟然写着toile(意为“薄麻布”);看到一个摄影店面广告牌为“春天摄影”,却被翻译为“sping photo”,应改为“spring”。街头单词拼写错误比比皆是就不一一列举了。

2.用词不当,没有理解文化内涵。英汉词汇在表意的范围、联想意义、词汇色彩和使用习惯上有很多不对等的地方。译者若是按字面意思随便查词典进行翻译会导致原文和译文看似相同实则大相径庭。例如,一些住宅区名为xx花园/花苑/绿苑,被翻译为“garden”,此处不是指花园而是指住宅区,应为“estate”。此处应该把建筑设施功能与建筑结构形态体现出来。看到有些车站竟然把入口、出口翻译为“import”、“export”,而实际应该为“entrance”、“exit”;“残疾人通道”被翻译成了“Disabled access”这对残疾人来说很不礼貌,针对特殊群体用词应该含蓄委婉一点,应该翻译为Handicapped Only或者wheelchair access,意为无障碍通道。

3.中式英语。中式英语也就是望文生义,即按照汉语字词的意思一字一句翻译。它没有考虑到英语词汇的内涵以及语序,翻译出来的语句往往与地道英语有天壤之别。

成都一工商局,“领取核名通知单”,被翻译为“to receive a notice of nuclear”,此处的核是核对核实的意思而不是翻译出来的核能;一个酒店的食物“摊黄儿”直接被译为“spreading yellow son”,摊黄儿是一种风味独特的烙制食品,又名黄煎,也有人称其为摊馍馍,译文让人一头雾水不知为何物。“光盘族”居然被译为“CD-ROM”,此处的光盘不是指播放音乐的CD,光盘族是指吃饭不浪费粮食、不浪费食物的人,而不是“光盘只读存储器”。“首选”被译为“the head choose”,是头在选吗?在垃圾箱上看到“不可回收”被译成了“No May Reclaim”,可能是想译成“No Way Reclaim”不仅中式英语还拼写错误,让人无法直视。“谢绝自带酒水”被译为“Declines Brings the liquorwater”,liquor water在英语中是指“白酒”和“烈性酒”此处应翻译成“No Outside Beverage”比较好。

在成都300路机场专线大巴上看到双流机场(候机楼)居然被直接译成“Shuangliuairport(hou machine building)”,很难相信经常有外国友人出入的机场会有这种错误,这对城市形象产生了严重影响。在成都浣花溪公园看到“为了您的健康请勿吸烟”被译为“Please not smoking for your health sake”;还有“温馨提示:行人请走人行道”被译为“CozyPrompt:Visitors Please Sidewalk”;“严禁用自带食物喂鱼”被译为“please do not feed the fishes with your private”。在新都宝光寺洗手间门外看到竖起的公告牌“小心地滑”被译为“Carefully Slide”,这与本来的意思完全不一样,应该译为“Caution!Wet Floor”。这些完全是字对字的翻译,直接是几个单词的拼凑,让人看了一头雾水。

4 . 英语标识语缺失。在公共场所,有些地方没有中英双语标识语,而是完全使用拼音,或以汉字加拼音的组合代替中文加英文双语组合,如“学生公寓”直接译为“xuesheng gong yu”;一家KTV广告牌上的“人生如梦”被译为“Rumeng life”;在一个公交车站看到“公交进站口”直接被译为“jin mouth”;“温馨提示”被翻译为“Wen Xin prompts”。英译公示语本意是为了方便外国游客,可是这样的翻译真的能让外国友人看懂么?

三、产生这些翻译错误的原因

通过分析成都这些公示语翻译失误的实例,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原因:1.公示语翻译标准缺乏;2.翻译工作者专业水平不高;3.标牌制作者职业道德的缺失;4.政府及媒体关注较少。城市公示语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公示语翻译的质量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国际化水平。因此针对出现公示语翻译失误的原因,本文探讨了改善公示语翻译质量的一些建议。

四、提高公示语翻译质量的对策

1.制定公示语翻译标准。组建由专家、学者、翻译家组成的审定机构,对所有公共场所使用的公示语制定统一规范的翻译标准,提升公示语翻译的权威性。国家技术监督局编制、翻译、发布的国家公共标志与标识语提供了广泛应用于道路、旅行、安全、环保、储运等方面的标准汉英翻译规范,翻译人员应严格参照执行。

2.提高公示语翻译人员的从业素质。目前翻译市场尚不够规范,有些翻译人员根本不懂英语或者就学过英语而没有进行专门的翻译学习,滥竽充数的翻译产品和服务社会充斥于市场,翻译产品的质量问题便凸显出来。翻译绝不是查查词典就能做的低级的工作,也不是过了某种考试就能从事的工作,因此建立专业的公示语翻译队伍这一过程将有利于公示语翻译的标准化。在城市公示语翻译方面,译者必须要具备包括在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和翻译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使公示语汉英翻译不能忽略汉语和英语在语言文化上的差异,要让城市公示语翻译更加准确,恰当并体现公示语的特点和功能,使公示语翻译实现其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因此应制定相应的翻译人员资质认证体系,只有从业人员具备了专业的知识,公示语的翻译环境才能得到有效改善。

3.政府、媒体、各机构及市民等都应该认识到公示语翻译的重要性。政府的干预会引起媒体的重视,而媒体的宣传也会让公众意识到公示语翻译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公示语翻译质量,从而帮助城市更好的与国际接轨,塑造更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城市的发展及国际化进程。还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来保障公示语翻译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首先需要得到法律的保障,才可能真正起到作用。

五、结语

随着成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外交往的日益扩大,为促进地区长远发展,成都纷纷加强对外宣传,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充斥着各种翻译错误现象,与制作双语公示语的初衷背道而驰,为外宾造成不便甚至影响城市的形象,因此公示语的翻译以及对公示语翻译的规范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应该制定公示语翻译标准,提高翻译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各级政府、翻译界、媒体、市民等各方人员都应该参与进来,为提高公示语翻译质量献出一份力量,创造一个更好的软环境,为成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进而促进成都经济发展,带动西南地区的发展。

摘要:随着成都的经济实力、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对外开放合作环境不断改善和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成都国际化水平得到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和外国游客来到成都。为了给远道而来的外国朋友们提供方便,也为了传播中国的文化,成都很多公共场所都提供了公示语的汉英翻译。然而这些公示语翻译存在大量失误,这为外国友人带来很多不便甚至是误导。本文通过大量实例浅谈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公示语翻译失误的表现及原因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够改善成都市软环境,提高国内、国际形象,使成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城市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篇6

由于公示语翻译在公众和外国友人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对公示语的任何误译都会导致不良后果。因此, 被称为“城市名片”的公示语的翻译, 日益受到关注。公示语言的英译, 越来越成为开放城市一个不可回避又颇感棘手的问题 (吴伟雄, 1998:35) 。

从公示语的适用范围看, 公示语属社会语用的研究范畴, 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凡是涉及到语言的使用、交际的场合与语境都要讲究语用。语用学与翻译研究相结合, 形成了语用翻译。在日常生活中, 城市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比比皆是。

1 语用失误

英语言学家Jenny Thomas (1983:91) 把语用失误定义为“不能理解话语的意义”。根据Jenny Thomas把语用失误分为两种:语用—语言失误 (pragma-linguistic failure) 和社交—语用失误 (socio-pragmatic failure) 。语用—语言失误指学习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上造成的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犯的语用错误, 牵涉哪些该讲, 哪些不该讲, 人际关系的远近等, 与人们的价值观念有关。 (胡文仲, 1994:29)

2 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语言失误

2.1 译者用词不当所致的语用——语言失误

公示语虽然短小, 表达力却很丰富。在公示语翻译中, 语用语言失误是指译者往往想当然地认为译语受众能充分理解自己的话语, 而出现用词等表达不当, 致使读者误解其话语意思。

例1) :“八方购物广场”译成了Bafang Shopping Square。在中国, 人们常用“广场”来称呼商场或超市, 而对应的英语单词square并不能准确翻译出原文的真实含义, 从而导致英汉信息不对称, 应当译为Bafang Shopping Center。

例2) : (某商场) “入口” (Entrance) 和“出口” (Exit) 译成了“外贸”的“进口” (Import) 和“出口” (Export) , 含义大相径庭。

例3) :拼写错误, 大小写不分, 或按汉语逐字翻译“停车场”译为car park, 正确的应为:car parking。“崇文书城”译为Chong Wen Book City, 正确的为:Chong Wen Bookstore。

例4) :拼音翻译或拼音与英语混用“人民南路”直接译为Ren Min Nan Lu, 某学院“学府东路”译为Xue Fu Dong Lu, 这种翻译在外国人看来就一头雾水。

2.2 译者忽视中英文表达方式间差异所致的语用———语言失误

有些公示语的翻译人员不懂得, 在特定情况下英语中有相应的、习惯性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翻译中生硬套用汉语的表达结构, 故而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用意, 甚至还会引起误解。

例1) :英国某报纸登了一张照片, 该照片是一名英国游客在北京颐和园拍的。照片中是颐和园的一块警示牌, 上面写着“小心碰头”, 其英语翻译是“LOOK OUT KNOCK HEAD”。这位英国游客在看到该标识后将其理解成“寻找诺克·黑德”, 以为是则寻人启事, 就拍下了这张照片, 并把它寄给了英国的报社, 希望通过媒体帮助寻找诺克·黑德。其实“小心碰头”英语中有习惯的表达方式“Mind Your Head”。

例2) :某商场“小心路滑”译为The floor is wet, please fal down carefully!令人大跌眼镜, “小心地滑”可以译为“Caution:Slippery Road”, 或“Caution:Wet Floor”, “Watch Your Step”。

3 公示语翻译中的社交———语用失误

在公示语英译中, 常有因忽视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而致的语用失误。在汉语公示语中, 随处可见“禁止”、“请勿”之类的命令式祈使句。从中国文化思维角度看, 作为社会指令信息, 这类公示语无不妥。但若直译成英语, 语气就会显得过于生硬。而英语国家的这类公示语, 大量运用被动式、非人称表达方法和名词短语, 显得客观、间接、语气委婉。这主要是因为受众所期望的是平等对话, 而不是颐指气使的“冷冻体” (毛荣贵, 2004:73) 。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可根据具体情况, 把强制性语境变为提示性语境, 凸显对受众的尊重。

例1) :某饭店“宾客止步”的告示被译成了“Guests Go No Further”, 前来就餐的外国人会理解为“不要再靠近了, 再靠近, 就??”, 感觉很粗暴。游人止步Tourist Stops!其实使用“Staff Only”的表达方式既一目了然, 又照顾了受众的感受。

例2) :高高兴兴上班去, 平平安安回家来Go to work happily, come back safely!此条公示语的本意是提醒司机们小心驾驶, 隐含着反映汉语文化中相互关心的人际关系。英语译文却套用了汉语结构, 使一些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看了不知其意。从语用翻译的观点看, 用“Good Luck!”或“Safety first in driving”就可以表达出公示语所隐含的关怀和祝愿。

例3) : (某市公共汽车告示) 老年人优先候车Old People Waiting and Getting on First.在西方人看来, 人老了就没有能力了, 老年人往往不愿别人说自己老。所以, 英语中对年纪大的人表达上几乎见不到表示老的“old”一词, 总是以委婉语senior citizens来称呼他们。比如, 在美国公交车上, 人们常常可以看到:“It is law:Front seats must be vacated for seniors and person with disabilities”。这里就巧妙地避开了“old”一词。因此, 这个公示语正确的译法应是“Senior Citizens First”。

例4) :“文明单位”Civilized Unit。我们看到某单位被授予“文明单位”的称号, 其对应的译文为“Civilized Unit”。这很让外国读者诧异, 难道没有获得“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就意味着“不文明、没开化” (uncivilized) 吗?显然这种理解与汉语的意思大相径庭了。这种失误主要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不同而赋予了“文明”和“civilization”不同的联想意义。在汉语中, “文明单位”是指精神文明建设得比较好的模范单位, 相当于英文中的“Model Unit”。

4 城市公示语翻译的语用策略

1) 借鉴法

在城市公示语翻译中, 可借鉴麦当劳快餐店的做法。很多大城市的麦当劳店都能看到“请勿在本餐厅内进食非麦当劳食品或饮料”, 它所配上的相应译文为:CONSUMPTION OF McDONALD'S FOOD ONLY.即逆向翻译, 是常见的翻译技巧之一依此类推, 会员俱乐部MEMBERS ONLY, 贵宾专用DIS-TINGUISHED GUESTS ONLY, 公交专用道BUSES 0NLY等等。此外, 借鉴英语中的“No+动名词”“No+名词/介词短语”结构, 可把“禁止吸烟”译为NO SMOKING, “禁止停车”译为NO PARKING, “谢绝入内”译为NO ADMlTTANCE等等。

2) 创译法

在公共空间宣传语的翻译中, 也应避免语用失误。如在医院里, 随处可见类似的公示语:给我一分信任, 换您十分满意Trust Us You Will Be Satisfied;文明行医, 文明就医Civilized Practice, Civilized Hospitalization。汉语公示语虽然整齐对仗、华丽抒情, 但如果不加处理, 很容易使外国读者觉得虚情假意或华而不实。可译成Trust Us for a Healthy Life;Sharing&Caring.前者, 译文抛开了原文的句子结构, 突显了医院的终极目标:给患者以健康;同时也反映出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后者原译文中的civilized总让人联想到它的对立面“野蛮”、“未开化”, 应尽量避免使用, 建议译文采用Sharing and Caring, 体现出原文想要传达的互相关爱的含义。

以上两例采用了广告翻译中创译 (creative translation) 的策略。它们脱离了翻译固有的框架, 很难找到原文的蛛丝马迹;且译文的意境往往比原文更深远 (李克兴, 2004:65-66) , 是不错的翻译策略。

3) 填补文化缺省法

由于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在公示语英译中经常遇到文化缺失的问题。例如, 在某旅游景点,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中国妇孺皆知, 但外国读者未必知晓, 有必要补充背景知识如下:The legend of the collapse of the Great Wall was caused by the cry of a woman named Meng, whose husband di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eat Wall, is an evidence showing tha the cost of building the Great Wall was not only money, but also the lives of constructors. (游丽琴:2006:74)

再如“三八红旗手”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就可以译为“Model Post of Women (workers) ”。

5 结束语

城市公示语的翻译是一项重要而长久的工作。在翻译的过程中, 需从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的两个层面对翻译结果做出整体的综合, 这样才能用译语形式将原语言的思维内容正确的表达出来。城市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种种语用失误是我国城市文明建设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要避免公示语翻译上的失误, 首先需要从思想上重视, 引入相应的管理。其次要注重公示语的实地调研和相关资料的搜集, 还应邀请各方面专家参与审校, 以确保英语译文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唯有这样, 我国城市的国际化水平才能得以全方位的提高。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 城市公示语的翻译应当避免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语用学为公示语翻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该文对城市公示语英译中的语用失误进行了分析, 提出一些避免语用失误的策略以指导公示语的翻译。

关键词:公示语,语用——语言失误,社交——语用失误,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Thomas 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 1983 (4) :91-112.

[2]窦旭霞.关于烟台公示语英译的调查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 2008, 25 (2) :41-44.

[3]林庆扬.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述评[J].莆田学院学报, 2007 (6) :66-71.

[4]毛荣贵.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交大出版社, 2004.

[5]吴伟雄.中文标语英译浅谈[J].中国翻译, 1998 (1) :35-38.

[6]游丽琴.试论功能翻译理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 2006 (3) :74-75.

翻译失误 篇7

科技英语类文体不同于文学类或其他类型的文体, 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科技英语专业性强, 文体正式, 使用大量的专业名词和术语。被动语态多, 非谓语动词多, 长句子多。所以在理解方面就可能出现很多的错误。

2 科技英语文章翻译中的常见错误

词汇方面, 科技英语词汇分为科技词汇、半科技词汇、非科技词汇。最容易出错的是半科技词汇。半科技词汇是受到语境的限制的,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领域会有不同的意思。例如, module 在电子领域指的是组件, 在建筑里指的是模数, 在计算机里指的是模块或存储器, 而在航天领域里的意思是独立舱。在半科技英语词汇中学生的错误也是最多的。例如, The development of 911across cellular networks is being addressed in three steps.这是一句关于网络的文章中的一句话。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在蜂窝网络中心部设911是通过三个阶段进行的。Cellular 在生物学中它的意思是“细胞的, 细胞质 (状) 的”, 这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意思, 在网络和电子通信中的意思则是“蜂窝网络”, 结果就出现了“蜂窝网络”变成了“细胞网络”这样的错误。

在语法方面比较多的错误是出现在被动语态上。汉语的习惯是大量地使用主动语态, 而英语尤其是科技英语中大量地出现被动语态, 学生在翻译的时候就直接用“被”字, 这样就造成了翻译的不流畅。

在语篇方面的错误主要是集中在段落之间的连接上。例如, One possible concept is a device that somehow can store measured data and communicate with the outside world.译文:一个可行的想法是诊断装置应当能够以某种方式储存所测量到的数据, 并且能否与外部世界交流。而学生译文:一个可能的思想就是一个装置以某种方式可以存储精确的数据, 以保持和外界的联络。

在原句中and 是作为连词表示并列的意思, 翻译成“并且”, 在学生的翻译中译成了“以”这样的话就变成了因果关系, 这样句子的逻辑意思就发生了改变。

3 常见错误的分析

在这次调查中, 我们选取了40篇科技文章让学生做翻译, 并从中用了136句来作分析材料。从所得数据来看, 主要的错误是出现在词汇部分的半科技词汇, 语法部分的结构以及语篇中的连接部分。出现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于科技词汇理解上的难度, 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以及对于句子结构的模糊的理解。

首先, 很多的科技英语词汇多数都有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词根, 这些词根有着相对固定的意思, 而在日常的应用中出现频率很低, 学习者不太会把握。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还会有很多的新的词汇出现, 尤其是在计算机和网络方面, 这样就在理解上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阅读科技文章的时候, 遇到专业词汇就要借助专业的辞典或工具书了。

其次, 中西方的思维模式也有很大的不同。语言反映了人的思维模式。中国人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 在作品中追求的是一种意境。这种思维模式在语言上的反映就是, 汉语在结构上是一种平行的关系。而西方人则更加注意的是语言的形式, 在结构上更多的是主从的结构。

4 提高策略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要从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来努力的。

首先我们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一下提高科技文章的教学。大学英语教师要成为全面型的人才。大多数的大学英语教师在学校时的专业都是文学或语言学, 在讲授文学类课文的时候得心应手, 由于对科技文体的不了解, 在科技文章部分就不能驾驭自如。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扩展知识面, 这样才能跟上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学生要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尤其是一些专业词汇, 要在专业的词典中才能找到。另外要在多媒体的帮助下, 进行自主学习。针对不同水平的同学, 可以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 这样更能够因材施教, 各取所需。同伴之间的反馈在自主学习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课后的练习是对课堂知识的必要补充, 保证课堂知识的掌握。同伴间的反馈学习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学生在课余时间组成学习小组, 给每个小组特定的任务, 这些额外的练习能够使同学提高对目标语的掌握。

摘要:本文中把科技英语的特点与大学英语相结合, 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提高教学质量。

翻译失误 篇8

一、翻译电影在语码选择上的缺陷

一门语言因其使用者的地域、种族抑或是社会地位等原因可以表现为多种语码。沃德霍在《社会语言学导论》中对语码给予了这样的定义。一个语码可以用来指示两个或多个人在交流中所使用的任何种类的系统。语码甚至可以指示一个人所用的语言, 只要他使用具有他个性的语言来达成某种目的。这是一个相对宽松的定义, 这意味着所有的语言以及语言的所有变种都可以被称为一种语码。不同的语言使用者或是相同的使用者在不同的语境之中会选取不同的语码。不同的语码体现语言使用者不同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或是语言在使用时不同的语境。

在英文影片翻译的过程中, 因为电影的受众为全国观众, 所以选用的语码几乎都是标准普通话。这样一来, 也就使得不同语码所隐含的社会意义丧失了。比如说在动画电影《美女与野兽》的原版之中, 野兽王子有一个钟表管家。这个管家的英文中有着非常明显的法国口音。在英语文化中, 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之前的贵族圈子里, 能不能说法语是区别一个人是否有教养, 是否是上流社会一员的重要标志。因此管家的法国口音则是他有教养、有社会地位的体现, 也是他高于其他仆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另一方面, 这样的语码也可以产生一种独特的幽默效果, 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但是在配音的电影之中, 这个管家和其他人一样都在说标准普通话。翻译的版本没有能够产生与原版相同的效果。这就表明, 此电影的翻译对于由社会地位不同所造成的语码不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再比如同样是动画连续剧的《马达加斯加的企鹅》, 在它的中文配音版之中也存在着语码转换翻译不到位的情况。这部动画片中, 四只企鹅居住在纽约的中央公园之中, 并且组成了一个小小的团伙。其中领头的企鹅被其他成员称为“Skipper”。这个称呼其实是海军之中士兵称呼船长的口语说法, 而最小的企鹅被称为“private”即“列兵”, 也就是军队层级结构之中的最低等级。这两个称呼都隐含地表达了此企鹅组织拥有一个类似军队的组织形态。并且在影片之中企鹅们的话语风格也有着明显的军事色彩。在人们的一般认识之中, 企鹅都是呆头呆脑的可爱形象, 而此动画连续剧把组织严密的军事形式安到了一群企鹅身上, 如此强烈的反差造成了一种很强的喜剧效果。而反观在配音影片之中, “Skipper”被译成了“老大”, 而“private”则被译成了“菜鸟”。无论是“老大”还是“菜鸟”在中文之中都很难让人联想起军队, 倒是很容易让人想到街头的小混混组织。这样的翻译使得观众无法体会到这个影片之中所隐含的意思, 也削弱了由此带来的喜剧效果。原版影片还存在另外一刻意的语码转换, 此企鹅组织中, “private”角色采用的语码为英式英语, 不同于其他角色的语码。这一角色在剧中是个略有笨拙、富有同情心的可爱形象。而这一形象与英国人给人的古板保守印象大相径庭。这样也就进一步地推动了这部剧的喜剧效果。但是配音版本中对这种特殊语码没有做任何处理, 采用了标准普通话。这在一定程度上减损了这部剧原有的艺术效果。

二、翻译策略的使用失误

很多语言学家就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提出了相当多的理论。但无论哪一种理论都承认, 文化与语言是密切相关的, 语言是了解文化的绝佳途径。在当前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时代, 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来接触多种文化。电影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将外国文化带入我国。很多人正是通过翻译版本的电影来了解外国文化的。但是在翻译电影之中, 外国文化元素却经常被忽略或是错误地表达。这种失误集中在两个层面上, 即翻译的策略运用和具体的文化事实的翻译上。

翻译主要有两种策略即归化和异化。在翻译电影时, 译者有时会错误地运用这两种翻译策略。比如说, 在电影《超级战舰》中, 男主角和女主角搭讪的时候问“what’s your name”, 女主角回答道“I’m hungry”。这一问答在汉语配音中被译成了“你叫什么”, “我很饿”。不难发现, 此英文问答之中存在一个双关现象。在英语中向别人回答自己名字时, 人们会使用这个一个句式“I’m XXX”, 而在表达饥饿的时候人们则会使用“I’m hungry”。这样一个双关在汉语配音中被完全抹去了, 双关所造成的双重意思只有一个得到了表达。笔者认为在翻译这句时, 译者所使用的翻译策略有欠妥当。译者在此处使用了完全归化的翻译策略, 就是这种策略造成了此失误。其实我们绝大部分的观影受众都具有基本英文水平, 如果在这里使用异化的策略, 直接使用英文对话, 这个双关就可以保存。再比如在电影《马达加斯加3》中, 字幕译者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这部电影的中文字幕之中, 使用了大量的有中国特点的语言。在这部电影的字幕中, 甚至出现了“他比赵本山还有钱”等词句。这些词句在使得我们很轻松地理解意思的同时, 无意之间也改变了电影的原意, 容易造成理解的误区。

三、具体文化元素翻译失误

除去翻译策略, 在具体的文化事实上, 翻译电影也出现过一些问题。电影《反抗军》讲述了一个二战时期由犹太人组成的游击队的故事。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都模仿了《圣经》中的《出埃及记》。游击队长带领队伍走出纳粹的屠杀, 就像摩西领导犹太人走出埃及那样。因为《圣经》维系着犹太族群, 所以这个电影中的台词存在着大量的《圣经》的文字, 尤其是《旧约》部分的文字。例如, 当游击队陷入丛林沼泽和德军的夹击之中时, 有的老人开始在沼泽边祈祷, 希望奇迹发生, 而游击队长却说“God will not part the water”。这里暗指了《出埃及记》中上帝分开红海为摩西走出埃及开辟道路的故事, 但是在整部影片字幕或是其他地方, 没有任何只言片语对《出埃及记》做出说明。这也就造成了电影中文化内涵的巨大损失。在电影《超级战舰》里, 一个美国士兵被他长官称作“chief”, 字幕中把这个词翻译为“老大”。其实如果细看这个士兵的长相可以发现有印第安人特征, 这个士兵应当为印第安裔, 所以“chief”应该是以古代印第安部落酋长来给这个士兵起的绰号, 所以把这个词译作“酋长”应该更为合适。

四、结论

翻译的电影无疑为跨文化交流带来重大便利, 但是在电影的翻译中, 很多社会语言学因素却没有得到合适的处理。这些缺陷造成了电影在翻译上的不准确, 同时也造成了观众在理解上的困难。这篇论文指出并分析了电影翻译在社会语言学上的几点不足。真诚希望本文能够为今后的电影翻译提供一些帮助。

摘要:电影翻译是一种把国外文化的产品带入国内文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失误。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入手对这些失误进行研究, 总结出这些失误普遍出现在语码选择失误、翻译策略以及具体文化事实翻译三个层面, 并对此三种失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影翻译,语码选择,翻译策略,文化事实

参考文献

[1]柴梅萍.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修润与转化[J].苏州大学学报, 2001 (4) .

[2]Ronald Wardhaugh.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翻译失误 篇9

一、《道德经》中通假字的误译

文字通假是古代语言文字中常见的现象。这些通假字的存在会造成语义逻辑思考的失效, 特别是对通假字不了解的外国人更是容易误解。如:《道德经》中的另一核心概念词“德”。古汉语中的“德”和“得”常通假使用。《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中“德善”, “德信”陈鼓应解释说:“德”作“得”:景龙本、敦煌本等, “德善”、“德信”的“德”均作“得”。这里作为通假字的“德”是动词, 意思是“得到”;作为正字, “德”是名词, 意为“美德”。阅读者语意选择的不同, 反映出语义逻辑思考方式的巨大差异, 由“德善”各不相同的翻译可见一斑:

D.C.Lau译作:In doing so I gain in goodness. (如此, 我得到了善。)

Arthur Waley译作:And thus he gets goodness. (因此, 他得到了善。)

Stephen Mitchell译作:This is true goodness. (这才是真善。)

实际上“德善”的意思是:这样可使人人向善。这些翻译都与源文本产生了差异。从“德善”一句的不同翻译可知, 解读者的不同逻辑思维取向, 造成文本形象及内涵的巨大变化。

《道德经》五十六章“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句, 在古汉语中“知”与“智”常通假。古文中这样将两个字通假一用就使没有这些知识的现代读者特别是一些外国读者误解其意了。

二、《道德经》中句法造成的误译

古今语法差异给读者理解古书带来了较大的障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差别不大, 但少数频繁使用的句型, 古今表达方式差别较大。如, 同是判断句, 现代汉语多用“是”来充当谓语, 而古汉语则不然。另外在句序变化和句子成分特别是代词的省略方面, 古汉语的一些特性也常阻滞着读者的阅读。《道德经》第八章:

古文: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 动善时

今译:居处善于选择地方, 心胸善于保持沉静, 待人善于真诚相爱, 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 出事善于发挥所长, 行动善于掌握时机。

英语中有时态、单复数以及词性等的曲折变化, 古汉语则没有这样的曲折变化, 再加上古汉语的表达简洁, 常省略主语、谓语动词及句子其他成分。句法分析不同构成的解读方式不通。以“心善渊”为例, 各家理解各不相同, 造成了翻译多种多样, 异语文本变形严重“

Wing-tsit Chan (陈荣捷) :in his heart he loves what is profound.

Ellen M.Chen (陈张婉莘) : (His/her) mind (hsin) is good deep water (yuan) .

辜正坤:A man of perfect good-ness…He has a heart as deep as water.

陈荣捷将“心”译成in his heart, 相当于副词短语[as to his]heart, “善”被理解为动词, “渊”被理解为名词depth, 即what is profound, 然后再加上主语he。陈张婉莘将“心”看作主语添加了人称代词His/her, is是判断句的谓词, “善”被当作形容词“好的”, “渊”被解读为deep water。辜正坤认为古汉语句中省略了“心”的所有格主语, 故添加He has, “心”即名词heart, 而“善”和“渊”则被视为并列形容词, 修饰“心”。

当前,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发展, 国际上学汉语的人数剧增, 他们大多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作为翻译者我们有责任将悠久的中国文化古籍翻译到外国, 与全世界分享我们的成就, 向世界译介和传播中国文化, 让“世界了解中国”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作为翻译工作者应该更加注意民族语言文化的翻译, 既译之, 则慎之。

摘要:文章就《道德经》的翻译来说明将一国特别具有其文化特色的古籍风格翻译出来是一件相当难的事, 但也不是做不到的事。译者不仅需要精通现代汉语还要对古代汉语达到能驾驭的能力。我们既然译这样的文章就应该谨慎译之, 这样才能把源文本的精神精确地传达到异国他乡。

上一篇:加工应力变形下一篇:多样化高等教育质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