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的临床护理(共11篇)
胎盘早剥的临床护理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我科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入院的80例胎盘早剥孕产妇及有腹痛、阴道不同程度出血、胎心异常和胎膜早破等症状的孕产妇进行严密的护理观察, 尽早做出判断。结果 40例产妇顺产, 39例剖腹产, 1例自然流产, 新生儿均存活, 产妇均未发生产后大出血和感染。结论 通过严密的护理观察及早发现胎盘早剥迹象, 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可降低胎盘早剥对母婴的危害, 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存率。
关键词:孕产妇,胎盘早剥,护理,应用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或孕晚期, 胎盘在胎儿尚未娩出前从子宫壁上部分或全部脱落的现象[1], 是产科妊娠中晚期严重并发症, 国内报道的发生率为4.6‰~21.0‰[2]。胎盘早剥除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关外, 还与外界的猛烈撞击、不慎摔倒等因素有关。加强产前检查和护理观察, 可提高胎盘早剥的诊断率, 使母婴危害降低至最低。本文对我科收治的80例胎盘早剥孕产妇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共收治的80例胎盘早剥孕产妇, 年龄22~40岁, 平均年龄 (31±4) 岁, 孕周28~40周;初产妇39例, 占48.75%, 经产妇41例, 占51.2%, 所有孕产妇均在产后检查胎盘发现血块和压迹而确诊。本组孕产妇临床症状为阴道出血47例, 胎心异常13例, 腹痛11例, 妊高症6例, 无症状3例。所有孕产妇经B超检查均有不同大小的剥离面积。
1.2 治疗方法及护理原则
首先要维持孕产妇正常血容量, 确保静脉通路液体的输入。定时检测孕产妇的血压、呼吸、脉搏、宫底高度和腹围及宫体压痛的范围和程度。为了防止胎儿缺氧, 孕产妇取左侧卧位保证胎盘的血液供应, 并间断或连续给予吸氧, 增加胎儿供氧, 严密观察胎心和胎动。根据每例孕产妇的生育史和临床表现, 制订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1.3 护理方法
1.3.1 一般护理
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糖尿病、羊水过多、宫内发育迟缓、胎儿臀位、有流产史等的孕产妇要提高警惕胎盘早剥的发生, 注意观察, 采取相应地预防和治疗措施, 以降低母婴的病死率[3]。胎盘早剥底蜕膜坏死引起子宫收缩, 询问孕产妇时, 除了有腹痛外, 还要将手放在其腹部, 观察是否有子宫紧张和张力升高;应给予其胎心监护仪进行监测, 若胎儿心率减慢应尤为注意, 严密观察胎心监护仪数值的改变, 及早发现是否有胎盘早剥的可能。
1.3.2 心理护理
胎盘早剥孕产妇多数起病急, 发展快, 对母婴危害大, 孕产妇会出现恐惧紧张的心理, 医护人员态度要亲切, 帮助其解除内心的恐慌, 并与患者家属及时做好沟通, 配合做好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这样有助于降低和避免出现产后抑郁情绪。
1.3.3术后护理
胎盘早剥术后易发生产后出血, 这时产妇要绝对卧床休息, 必要时对剖宫产的产妇腹壁切口处要用沙袋加压, 以减少出血, 让产妇尽量放松心情, 护士要密切观察产妇的出血情况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对于生产后的产妇正常尿量不少于17 ml/h或24 h不少于400 ml, 低于这个数值应考虑为肾衰竭的可能, 可给予20%甘露醇250 ml快速静脉滴注, 或呋塞米40 mg静脉推注, 必要时可重复给药, 一般多数患者于1~2 d内恢复。做好对尿量的输入与输出记录, 在监测过程中发现任何异常反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处理。
1.3.4 生活护理
定时通风换气, 注意口腔卫生护理, 按时翻身, 动作要轻柔。产后6 h可以帮助产妇下床活动, 以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术后24 h拔出尿管后, 鼓励产妇自己下床活动, 防止肠粘连。每日要更换尿管引流袋。
1.3.5 健康教育
鼓励孕妇做产前检查, 通过超声波检查和分娩监视装置可及时发现胎盘早剥发生的高危人群。孕妇到中晚期易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糖尿病等, 若发现孕妇一旦出现了血压、蛋白尿、水肿和血糖升高, 应立刻就诊。孕妇在怀孕期间要特别注意自身安全, 特别是孕后期, 外出时最好有亲人陪同, 避免碰撞挤压损伤到胎儿。
2 结果
通过对80例孕产妇进行精心、细致的护理, 40例顺产, 39例剖腹产, 1例自然流产, 新生儿均存活, 产妇均未发生产后大出血和感染。
3 讨论
胎盘早剥是妊娠中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发生速度较快、危害性极大, 严重威胁孕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若处理不及时, 极易并发产后大出血、肾衰竭、凝血功能障碍、死胎等严重威胁母婴生命的并发症[4]。胎盘早剥的诊断常常不难判断, 但大部分无典型表现, 可有无痛性阴道少量出血、宫缩样下腹痛、胎心轻度异常等, 可经B超确诊胎盘早剥, 并立即做好术前准备, 留取标本做好交叉配血及备血准备, 建立静脉通道, 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防止感染。妊娠期定期做产前的护理观察尤为重要, 及早发现胎盘早剥对预防上述并发症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护理工作者要提高对胎盘早剥的认识, 了解发病诱因和临床特点, 对孕产妇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防止发生不必要的并发症, 以提高产妇和胎儿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环丽.胎盘早剥30例观察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 (9) :160-160.
[2]邹妙玲, 区允定.胎盘早剥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24) :4086-4087.
[3]李伟兰.胎盘早剥20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17) :2065-2066.
[4]张爱霞.胎盘早剥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36) :80-80.
胎盘早剥的临床护理 篇2
毕业论文是每个毕业生都要经过的一道门槛,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下怎么写毕业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诱因、围产儿结局及早期诊治与预防。 方法本院1995年1月—12月共收治孕妇分娩17726例,其中发生胎盘早剥125例,探讨各型胎盘早剥对围产儿的影响。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导致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占33.6%,与其他诱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Ⅲ度胎盘早剥患者发生新生儿窒息25例,死胎6例,新生儿死亡3例,围产儿病死率占25%,与Ⅰ度及Ⅱ度胎盘早剥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它对母婴危害极大,特别是重度胎盘早剥,应尽早诊断,尽快处理,以降低孕产妇的并发症及围产儿病死率。
【关键词】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若处理不及时可威胁母儿生命,胎盘早剥的并发症及围生儿病死率随着病情加重而明显增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1995年1月—月,共收治孕妇分娩17726例,其中发生胎盘早剥125例,发生率0.7%,初产妇91例,经产妇34例;孕妇年龄20~43岁;孕28周~36+6周40例,孕37周~42周85例。
1.2诊断及分类标准胎盘早剥的诊断及分类标准[1]:产前依据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和超声诊断结果确诊,产后依据母体面发现血凝块及压迹等确诊。Ⅰ度:多见于分娩期,胎盘早剥面积小,患者常无腹痛或腹痛轻微,贫血体征不明显。Ⅱ度:胎盘剥离面为胎盘面积的1/3左右,持续性腹痛、腰酸或腰背痛,无阴道流血或流血量不多。Ⅲ度:胎盘剥离面积超过胎盘面积1/2左右,患者出现恶心、面色苍白、呕吐、脉搏细数、四肢湿冷和血压下降等临床症状。若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属Ⅲa,有凝血功能障碍属Ⅲb。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胎盘早剥与诱因见表1。由表1 中可以看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胎盘早剥发生的`主要原因,占33.6%,与其他诱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次是各种引产,创伤占第三位。
2.2胎盘早剥产前B超诊断情况见表2。患者产前B超检查提示胎盘早剥72例,诊断阳性率为57.6%(72/125),Ⅰ、Ⅱ、Ⅲ度胎盘早剥产前B超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28,P<0.05)。
2.3胎盘早剥与围产儿结局见表3。根据胎盘早剥面积分类,比较围产儿病死率,胎盘早剥Ⅲ度围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Ⅰ度、Ⅱ度胎盘早剥,三者差异有显著性(F=1.162, P<0.05)。表1125例胎盘早剥患者发病诱因调查结果表2125例胎盘早剥患者产前B超阳性诊断率的比较表3不同程度胎盘早剥与围产儿结局
3讨论
3.1胎盘早剥的病因近年来,胎盘早剥发生率国内平均为0.46%~2.1%[1],国外报道为1%~2%[2],可导致20%~60%围产儿死亡[3],本组研究中胎盘早剥发生率占0.7%,围生儿死亡率为9.6%,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相符。该病病因尚未阐明,可能病因包括孕妇血管病变、机械因素、宫内压力骤减和子宫动脉压突然升高等,迄今有遗传、易感、免疫反应不良、胎盘缺血、氧化应激等学说[4]。对该病比较公认的两种机制,一种是急性过程,因机械性因素[5],本文有38例外伤或羊水过多孕妇破膜时羊水流出过快,使宫内压骤减、子宫突然收缩,胎盘与子宫错位而剥离;另一种机制由慢性病变导致,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子宫血管发生痉挛,子宫蜕膜和子宫肌层血管发生急性动脉粥样硬化,管腔变窄,导致子宫螺旋小动脉、远端毛细血管缺血缺氧而发生梗死。在痉挛暂时松弛时。毛细血管又骤然充血导致底蜕膜出血,形成胎盘后血肿,引起胎盘早剥发生。本组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导致的胎盘早剥占首位。妊娠期血管病变,必须警惕胎盘早剥[6]。
3.2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胎盘早剥是改善母婴预后的关键,胎盘早剥的典型症状和体征是持续腹痛及阴道流血,腹肌紧张或板状腹,宫缩无间歇,子宫压痛明显。若症状典型临床诊断不难,但对无明显诱因及症状者却容易漏诊。本文无诱因、无症状的胎盘早剥57例,为自然分娩后或剖宫产术中检查胎盘时才发现的,胎盘剥离面全部<1/3。另一原因就是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剥离面小,使得症状不典型。B超检查是诊断胎盘早剥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7]。本文125例行B超检查,仅72例提示胎盘早剥,漏诊率42.4%(53/125)。因此,不能过分依赖B超检查,还应结合临床及胎心监护。动态观察血红蛋白,持续胎心监护,可发现易漏诊的后壁大面积胎盘早剥。本文有68例胎盘早剥在胎心监护中发现胎心基线上升,较平直,无加速,甚至有晚期减速。
3.3胎盘早剥与围产儿结局本组资料中新生儿早产40例(32%),新生儿窒息59例(47.2%),死胎7例(5.6%),新生儿死亡5例(4%),围产儿病死率占9.6%。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同期住院分娩的发病率,且胎盘早剥时间越长、面积越大,围产儿结局越差,本资料显示胎盘早剥Ⅲ度围产儿病死率达25.0%,明显高于Ⅰ度、Ⅱ度胎盘早剥。及时正确处理胎盘早剥对改善围产儿结局至关重要。胎儿未娩出前,胎盘可能继续剥离,难以控制出血,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并发凝血功能障碍等合并症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一旦确诊,必须及时终止妊娠。(1)有胎儿宫内窘迫征象,需抢救胎儿者;(2)胎儿已死,产妇病情恶化,不能立即分娩者;(3)特别对Ⅱ、Ⅲ度胎盘早剥,估计不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分娩者。均需立即行剖宫产结束分娩。
3.4胎盘早剥的预防定期正规产前检查是预防胎盘早剥的重要手段之一,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及时治疗,必要时提前入院待产,严密观察产程与持续胎心监护,掌握缩宫素的使用指征,减少医源性胎盘早剥的发生,及时诊治重症胎盘早剥患者,以减少母儿死亡率,减少新生儿的严重后遗症。
【参考文献】
胎盘早剥的临床护理 篇3
[关键词] 胎盘早剥;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1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3-167-02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lacental abruption in late pregnancy
TANG Chunhong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stetrics,Tumor Hospital of Huaian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Huaian 223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natal diagnosis of placental abrup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in December 2007 to our hospital in June 2011 treated patients were 60 cases of placental abrup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fter a thorough interrogation patients with placental abruption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prenatal diagnosis rate was 63.3%; 43 (63.3%)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associated with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placental abruption was the main reason,vaginal bleeding, abdominal pain,fetal monitoring is a common abnorm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he rates were 38.3% and 31.7%, 20.0%; treatment of all maternal deaths occur no perioperative mortality rate was 75.0% fetus. Conclusion Placental abruption was a serious complication of late pregnancy,placental abruption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patients with early diagnosis and proper treatment,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placental abruption.
[Key words] Placental abruption; Diagnosis; Treatment
胎盘早剥是指正常妊娠20周后或是分娩期处于正常位置的胎盘,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是一种妊娠晚期常见的并发症,其起病急、进展快、如果不及时的进行处理将严重威胁母儿生命的并发症。国内有报道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为4.6‰~21.0‰[1],早期对妊娠妇女进行准确诊断和正确处理对母婴生命安全尤为重要。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60例胎盘早剥患者,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在2007年12月~2011年6月收治的经B超或经产后胎盘诊断的胎盘早剥患者共60例,年龄18~38岁,平均(24.3±6.3)岁;其中初产妇48例,经产妇12例;孕周28~41周,其中28~37周25例,37~41周3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单胎;所有患者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和严重内分泌疾病患者。
1.2 诊断标准
胎盘早剥Ⅰ度:胎盘剥离面积小,患者无明显腹痛或腹痛比较轻微,无明显贫血;胎盘早剥Ⅱ度:胎盘剥离面积为胎盘面积不超过1/3,有持续性腹痛、腰背痛或腰酸等症状,无阴道流血或阴道流血量较少;胎盘早剥Ⅲ度:胎盘剥离面积超过胎盘面积1/3,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恶心、呕吐、脉搏细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降低等,严重者出现休克症状。
1.3 诊断方法
患者入院后及到出院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①问诊:包括患者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等;②常规查体:详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③实验室检查相关项目:三大常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等。④影像学检查:主要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等,仪器选用采用美国GE-Log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将探头频率设定为3.5~5.0 MHz。先经腹部胎儿常规检查及测量,再多角度、多切面扫查孕妇胎盘位置、厚度、观察内部回声、胎盘和子宫壁的相关情况,注意监测孕妇羊水的变化及胎儿的心率。最终根据患者影像学表现结合患者临床症状、问诊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诊断结果。
1.4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如果患者产前出现休克症状,要积极的在产前进行抗休克治疗,治疗原则为补充血容量,给患者输送新鲜血液制品,并注意适量增加凝血因子,以增加纤维蛋白原,有助于尽早终止妊娠反应。在行剖宫产术孕妇中,如果患者出现子宫胎盘卒中,处理方法为及时取出胎儿,立即用热盐水纱布覆盖子宫并按摩,并使用宫缩剂促使子宫收缩,对于重度卒中行子宫,宫缩乏力性出血,保守治疗无效行子宫次全切术。
1.5 随访
对本研究患者进行为期为1~5個月的随访,随访中对患者的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并进行积极的处理,如有必要及时的告知患者来院复查和治疗。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入院后经过详细的问诊、查体、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方法,产前诊断出胎盘早剥患者共34例,诊断符合率为56.7%,28例误诊原因为15例产前诊断为足月临产,9例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4例诊断为先兆早产,均在手术后确诊为胎盘早剥。其中胎盘早剥Ⅰ度患者共14例,Ⅱ度患者共38例,Ⅲ度患者8例。
2.2 分娩方式
本组患者阴道分娩17例,占28.3%;行剖宫产分娩终止妊娠患者共43例,占71.7%。
2.3 胎盘早剥病因结果分析
本研究胎盘早剥病因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43例孕妇合并有妊娠期高血压,其构成比为63.3%,表明妊娠期高血压是胎盘早剥的主要原因。
2.4 胎盘早剥患者临床表现(表2)
2.5 治疗结果
所有产妇均无死亡,围手术期胎儿死亡45例,占75.0%;生存15例,占25.0%,死亡胎儿因早产或重度窒息死亡,其中死胎数共38例,新生儿死亡7例。
3 讨论
妊娠晚期胎盘早剥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其可能与孕妇血管病变、官腔内压力剧降、机械因素及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等因素密切相关[2-3]。本研究表明,60例患者中有38(63.3%)例伴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胎盘早剥的主要病因,其主要机制可能是由于妊娠高血压可引起子宫底蜕膜层的小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样改变,导致毛细血管缺血坏死,破裂出血,胎盘部位血液供应发生障碍从而导致胎盘较易从子宫壁剥离。因此要及时的做好孕前检查,关注孕妇血压变化,如有妊娠高血压要及时的进行控制和治疗,以有效降低妊娠晚期胎盘早剥发生率。
胎盘早剥早期由于其临床表现不明显,而且比较容易误诊为临产,而忽视了胎盘早剥的鉴别[4]。本研究经过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产前诊断率为56.7%,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因为症状不明显而漏诊。本研究表明胎盘早剥患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腹痛、胎监异常,因此早期在详细问诊及B超检查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以胎心音以及胎位等的改变,经过多次严密的观察,结合多种检查才能提高胎盘早剥的检出率。
对于胎盘早剥的处理,由于该病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其分娩方式的选择、用药、是否子宫切除等适应证是治疗的关键[5-6]。要严格的掌握手术指证,对于胎盘早剥面积较小的患者可以积极的纠正其一般状况,及时分娩[7]。对于胎盘早剥严重的患者,如出血过多,胎心变化,要及时的行剖宫产以挽救孕妇和胎儿的生命,更严重者要及时的行子宫切除术。
总之,治疗胎盘早剥患者重点在于预防,早期严密观察孕妇和胎儿状况,动态监测,反复检查,提高对胎盘早剥的认识,才能尽量避免早剥发生,降低孕产妇和胎儿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杜习羽,曹伟,董玉楠,等.不典型胎盘早剥96例临床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7(2):218.
[2] 李蕾.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8):1023-1024.
[3] 周文红.46例胎盘早剥患者的妊娠结局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9):1628-1629,1631.
[4] 夏玉红.胎盘早剥70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9):1322-1323.
[5] 张雪梅.胎盘早剥的诊断及处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7):125-126.
[6] 卢伊涧,黄巧燕,欧静.60例胎盘早剥的多普勒超聲诊断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38-39.
[7] 刘珍.成功救治11例重度胎盘早剥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80.
[8] 林怡,洪秀仪,周创业.妊娠晚期胎盘早剥27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214.
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治分析 篇4
关键词:胎盘早剥,围生儿,妊娠,并发症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 起病急、发展快, 若处理不及时, 可危及母婴生命健康。但因胎盘早剥临床表现不典型, 易存在漏诊、误诊。本文对32例胎盘早剥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诊治体会,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从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到本院分娩的32例胎盘早剥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4~37岁, 平均 (27.3±3.8) 岁;孕周29~41周, 平均 (37.4±2.1) 周;其中经产妇22例, 初产妇10例。
1.2 诊断标准
本院根据产妇胎盘剥离的面积进行分类[1]: (1) Ⅰ度, 胎盘剥离的面积较小, 产妇有轻微腹痛表现, 无贫血体征。 (2) Ⅱ度, 胎盘剥离的面积≤1/3胎盘面积, 产妇有持续性腰腹疼痛, 阴道有少量流血或者不流血。 (3) Ⅲ度, 胎盘剥离的面积>1/3胎盘面积, 产妇有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轻微、休克等表现。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胎盘早剥产妇的典型表现包括腹部疼痛、阴道不规则流血、血性羊水、胎儿呼吸窘迫、失血性休克等。32例产妇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如表1所示。
2.2 主要病因
对32例产妇的分析发现, 胎盘早剥的主要病因是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 其次是胎膜早破、胎盘外伤等。32例产妇胎盘早剥主要病因见表2。
2.3 诊断正确率
22例产妇在产前诊断为胎盘早剥, 产前诊断正确率为68.75% (22/32) 。其中Ⅰ度胎盘早剥有5例, 占22.73%, Ⅱ度、Ⅲ度胎盘早剥共17例, 占77.27%。10例产后确诊为胎盘早剥, 占31.25%。其中自然分娩后发现4例, 占40.00%, 剖宫产术后发现6例, 占60.00%。
2.4 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
32例胎盘早剥产妇中, 有13例进行自然分娩, 占40.63%;有19例行剖宫产术分娩, 占59.38%。15例并发产后出血, 占46.88%, 2例出现出血性休克, 占6.25%, 1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占3.13%, 无1例产妇死亡。8例围生儿死亡, 占25.00%, 其中有5例为死胎, 有2例为死产, 有1例为新生儿死亡。
3 讨论
产妇胎盘早剥是产科较为常见的危急病症, 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 临床表现多样[2]。本组胎盘早剥产妇中, 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是主要病因, 占56.25%, 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孕妇在产前长期卧床不起, 缺乏运动, 导致血压升高。基于此, 为了降低胎盘早剥的发生率, 应于产前加强孕妇对健康知识宣教, 在产前做好健康保健工作, 产妇应加强运动,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胎盘早剥产妇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主要包括腹部疼痛、阴道不规则流血、血性羊水、胎心减弱、休克等[3,4]。本组32例产妇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 其中有部分产妇有阴道不规则流血、胎儿呼吸窘迫、血性羊水等表现。由于胎盘早剥临床表现不典型, 在诊断中容易发生误诊及漏诊, 影响胎盘早剥的早期治疗。王莹[5]探讨胎盘早剥的诱因及诊治, 51例胎盘早剥中产前确诊28例, 漏诊率为45.1%。本组产前诊断正确率仅为68.75%, 漏诊率较高。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胎盘早剥的合并症将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掩盖, 使得胎盘早剥的临床体征不典型。
胎盘早剥严重影响母婴预后和结局, 及早、正确处理是降低母婴病死率的关键。重视产前检查, 及早发现并发症, 积极治疗, 加强胎儿监测, 可降低胎盘早剥发生率, 减少母婴危害。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97-106.
[2]彭洁, 朱勤花.胎盘早剥21例临床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10, 20 (4) :634-636.
[3]刘春城, 刘青云, 黄莺莺.胎盘早剥36例临床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6, 26 (6) :876.
胎盘早剥的病因分析与处理措施 篇5
方法:以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66例胎盘早剥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结果:在病因方面,26例患者的胎盘早剥诱因为妊高征,占患者总数的39.39%;20例患者为胎膜早破,占总数的30.3%;8例患者为外伤,占总数的12.12%;4例患者为慢性高血压,占总数的6.06%;4例患者为脐带因素,占总数的6.06%;2例患者为急性胃肠炎,占总数的3.03%;2例患者为使用凡诺羊膜腔引产,占总数的3.03%。
结论: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产前检查,同时,还应注意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全面了解胎盘早剥的各种征兆,为早发现早诊断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另外,还可以通过多普勒彩超对脐带绕身、绕颈进行检查,以免因脐带过短问题而诱发胎盘早剥。
关键词:胎盘早剥病因分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57-02
在妊娠晚期的各类并发症中,胎盘早剥是非常严重的一种类型,极易导致妊娠晚期阴道出血,该病发病急、进展快,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就会对母婴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了对胎盘早剥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临床诊断与处理工作的整体水平,进一步降低孕产妇与围生儿的病死率,本次研究以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66例胎盘早剥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以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66例胎盘早剥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围生儿死亡12例,6例为死胎,6例为新生儿死亡,但是全部孕产妇未出现1例死亡。本次研究所涉及的66例患者的年龄在24~39周岁,平均年龄27.5周岁,有24例患者年龄≥30周岁。产妇中的初产妇与经产妇人数分别为56例和10例。
全部患者中,有32例患者为腹痛伴阴道流血,14例患者为胎心音减慢或羊水污染,10例患者为腹,6例患者为阴道流血,4例患者无明显症状。
1.2方法。本次研究所涉及的66例患者中,有52例在产前B超检查时已经被诊断出胎盘早剥,由分娩結束后的常规检查结果中我们发现,患者均存在着血块压迹的问题。52例患者产前疑诊胎盘早剥,所占比例为78.8%;14例患者产前未进行诊断,所占比例为21.2%。
2结果
2.1分娩孕周与围生儿预后。6例患者<28周、40例患者为28~36周、20例患者为37~42周。12例围生儿死亡,死胎与新生儿死亡均为6例;新生儿中轻度与重度窒息的人数分别为10例和8例。
2.2分娩方式。56例患者为剖宫产,占患者总数的84.85%;10例患者为阴道产,占患者总数的15.15%。
2.3并发症。本次研究所涉及的66例患者未出现一例死亡,其中,6例患者出现子宫卒中,占总数的9.01%;4例患者为DIC,占总数的6.06%;4例患者休克,占总数的6.06%。另外,围生儿死亡12例,26例合并中、重度妊高征。
2.4诱因。26例患者的胎盘早剥诱因为妊高征,占患者总数的39.39%;20例患者为胎膜早破,占总数的30.3%;8例患者为外伤,占总数的12.12%;4例患者为慢性高血压,占总数的6.06%;4例患者为脐带因素,占总数的6.06%;2例患者为急性胃肠炎,占总数的3.03%;2例患者为使用凡诺羊膜腔引产,占总数的3.03%。
2.5面积与失血量。44例早剥面积不足1/3;14例患者≥1/2;8例患者在1/3~1/2;患者产后出血的平均量为416.5ml,16例患者>500ml,占总数的24.24%;6例患者>1000ml,占总数的9.09%。
3讨论
目前,医学界对于胎盘早剥的病因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但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认为该病与母亲的血管病变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联系,如慢性高血压、妊高征、慢性肾脏疾病损伤等。同时,如胎位外倒转术、外伤、脐带过短等机械性因素;如双胎妊娠第一胎儿娩出后、羊水过多等子宫体积骤然缩小因素;子宫静脉压骤升因素等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关联。在本次研究中,慢性高血压与妊高征患者有30例,占总数的45.45%,在各类发病因素中占据着首要位置。胎膜早破患者有20例,占总数的30.3%,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项因素。
孕妇分娩应在胎盘早剥发病后6h内完成,所以一旦疑诊,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尽快结束妊娠,以免由此引起更加严重的并发症,降低对孕产妇与围生儿生命安全的影响。一般来说,对于经产妇、病情轻微、子宫口已开大且预计在短时间内即可结束妊娠的患者,可通过人工破膜的方法使宫腔内的压力降低,并静脉滴注催产素,从而加速产程。若产程的进展较为顺利,基本上可以采取经阴道分娩的方式。而对于初产妇、病情较重或子宫口未开的患者,则应及时采取剖宫产方式以结束分娩。若患者出现子宫胎盘卒中,应经子宫肌壁注入催产素,同时辅以按摩、热盐水湿敷等处理措施,大多可使子宫重新转为红色。若患者在接受上述处理后无效,应行髂内动脉结扎术或子宫动脉结扎术,同时输入血浆及新鲜血,基本可以纠正产后休克与出血。需要注意的是,子宫卒中并非子宫切除指征,若产时出现出血不止、DIC或重度休克且经保守治疗无效,应立即进行子宫切除,以确保产妇生命安全。
总的来说,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产前检查,对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妊娠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还应注意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全面了解胎盘早剥的各种征兆,为早发现早诊断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另外,还可以通过多普勒彩超对脐带绕身、绕颈进行检查,以免因脐带过短问题而诱发胎盘早剥。
参考文献
[1]刘翠云.探讨胎盘早剥病因及处理[J].工企医刊,2012,25(3):16-17
[2]尹连珍.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与处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165-166
胎盘早剥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篇6
1.1 一般资料
选取胎盘早剥46例患者, 年龄22~35岁, 全部病例均在产后检查胎盘发现血块和压迹而确诊, 产前诊断胎盘早剥为40例。其中初产妇31例, 经产妇15例, 平均孕周35周 (28~41周) 。阴道出血35例, 腹痛39例, 胎心音异常20例, 合并症胎膜早破15例, 妊高征12例, 脐带过短9例, 羊水过多7例, 臀位3例。
1.2 分娩方式与结果
纠正休克、及时终止妊娠并积极抢救处理并发症是处理胎盘早剥的原则[1]。患者入院时, 情况危重、处于休克状态, 应积极补充血容量, 及时输入新鲜血液, 尽快改善患者状况。胎盘早剥一旦确诊, 必须及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法根据胎次、早剥的严重程度、胎儿宫内状况及宫口开大等情况而定[2]。此外, 对并发症进行处理, 如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经临床有效治疗与护理, 成功救治42例;有2例因胎儿发育不良及治疗无效, 病情持续恶化, 而及时终止了妊娠, 胎儿死亡, 但孕妇平安;2例因就诊太晚, 出现重度休克表现, 在救治过程中, 病情无明显好转, 其家属要求转院治疗。
2护理
2.1 加强产前检查, 劝家属及孕妇参加孕妇学校的学习, 预防孕期并发症, 如有并发症或原有合并症需积极的监护和早期治疗, 另外向孕妇宣教, 孕妇要避免腹部受伤, 预防胎盘早剥。
2.2 纠正休克, 改善患者一般情况 护士应迅速开放静脉, 积极补充血容量。及时输入新鲜血, 既能补充血容量, 又可补充凝血因子。同时密切监测胎儿状态。
2.3 护理观察 出血时协助产妇取卧位, 开放静脉通道, 配血, 吸氧, 测血压、脉搏, 听胎心, 检查凝血功能及肾功能。注意腹痛、出血情况, 观察腹痛性质、程度, 用龙胆紫在腹部标出宫底位置, 指示宫底高度变化, 了解内出血情况, 保留会阴垫以查看阴道出血量及凝血功能[3]。监测生命体征, 注意休克的早期症状, 胎盘早剥易引发凝血功能障碍, 应密切观察全身性出血倾向, 准备充足的抢救物品及药品, 警惕DIC的发生。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心情况, 胎儿因供血不足, 易引起胎心率异常, 尤其是胎心率减慢。常用胎心监护仪监护, 当出现频繁晚期减速, 经改变孕妇体位, 给氧气或静脉注射三联针 (氯化钠溶液40 ml+地塞米松+氨茶碱) 后, 晚期减速不能改善者, 应考虑胎盘早剥的可能。做好急诊手术准备及新生儿抢救准备工作。
2.4 为终止妊娠作好一切准备 如孕妇一般情况好, 胎盘剥离面小, 主要是外出血, 量不多, 估计短时间内能从阴道分娩者, 护士应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 阴道流血情况以及胎儿情况。先破膜, 让羊水缓缓流出, 腹带包裹腹部, 压迫局部, 阻止胎盘继续剥离, 并促进宫缩, 加速产程。遵医嘱滴注催产素, 缩短产程, 作好阴道分娩及抢救新生儿的准备;产后仔细检查胎盘, 观看胎盘母体面是否有压迹。如病情重, 急需剖宫产, 协助医生作好术前准备和抢救新生儿准备。此时还需作好家属工作, 讲清病情, 希望得到家属的支持与理解。手术中防止产后出血及肾衰。
2.4 患者在胎盘剥离娩出后易发生产后出血, 因此分娩后应及时给予宫缩剂, 并配合按摩子宫, 必要时按医嘱作切除子宫的术前准备。未发生出血者, 产后仍应加强生命体征观察, 预防晚期产后出血的危险。
2.5 产褥期护理 患者在产褥期应注意加强营养, 纠正贫血。更换消毒会阴垫, 保持会阴清洁, 防止感染。根据孕妇身体情况给予母乳喂养指导。死产者及时给予退乳措施, 可在分娩后24 h内尽早服用大剂量雌激素, 同时紧束双乳, 少进汤类;水煎生麦芽当茶饮;针刺足临泣、悬钟等穴位等。
2.6 心理护理 产妇因病情严重失去了孩子, 还有个别的产妇因产后出血各种处理无效而行子宫切除。这样的产妇安排在周围没有带婴儿的房间, 允许家人陪伴, 以免触景生情。医护人员要安慰, 多巡视, 尽快解决产妇的心理障碍, 接受现实, 恢复正常的心态很好地度过悲伤期。
3讨论
胎盘早剥是一种妊娠晚期严重危及母儿生命的并发症, 积极预防非常重要。护士通过宣传、指导使孕妇主动接受产前检查, 预防和及时治疗妊高征、高血压、慢性肾病等;妊娠晚期避免仰卧位及腹部外伤;施行外倒转术时动作要轻柔;处理羊水过多和双胎者时, 避免子宫腔压力下降过快。临床必须积极对症治疗与护理, 并适时终止妊娠。加强产前检查做好患者的治疗与综合护理, 预防并发症减少孕产妇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99-100.
[2]孙云桥.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4-9.
早期诊断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 篇7
资料与方法
2009年3月-2014年3月收治胎盘早剥患者32例, 均在产后检查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及血块压迹而确诊。纳入标准:均符合《妇产科学》中的胎盘早剥相关标准[1];孕周均<35周。年龄22~35岁, 平均年龄 (25.8±1.0) 岁, 孕次1~3次, 孕周29~34周, 平均孕周 (31.7±0.5) 周。
方法:入院后即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 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立即终止妊娠和保守治疗两种。其中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保胎、抑制宫缩和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治疗, 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胎心和胎动变化, 并观察B超监测胎盘剥离、血肿以及增厚情况等。对于出现胎儿窘迫以及胎盘剥离面积明显增大的患者应立即终止妊娠。
诊断标准[1]:以《妇产科学》为依据, 将胎盘早剥分为Ⅰ度、Ⅱ度和Ⅲ度, 其中胎盘剥离面≤1/4为Ⅰ度;1/4<胎盘剥离面积≤1/2为Ⅱ度;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面积>1/2为Ⅲ度。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统计所得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 所有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所有计数资料用%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分娩方式:32例胎盘早剥患者中75.0%的患者选择剖宫产, 12.5%的患者选择阴道分娩, 9.4%的患者选择产钳术, 3.1%的患者选择臀位助产。见表1。
胎盘早剥母儿结局:本组32例产妇均无死亡。其中发生子宫卒中12例 (37.5%) , 发生DIC 3例 (9.4%) , 发生产后出血10例 (31.3%) , 发生新生儿窒息7例 (21.9%) , 发生新生儿死亡1例 (3.1%) , 死胎12例 (37.5%) 。新生儿死亡和死胎均发生于Ⅲ度患者。
讨论
胎盘早剥是一种发生在子宫胎盘血管部位的病变, 由于剥离部位不同、剥离程度不同等因素, 其临床症状也呈现多样性。据调查研究显示, 胎盘早剥的发生率0.5%~2.1%, 新生儿病死率20%~35%, 给孕妇和新生儿的生活质量都产生了不良影响[2]。胎盘早剥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 目前的研究指出, 吸烟、羊水过多、羊水过少、脐带绕颈、高龄孕妇、胎膜早破以及妊娠高血压等都是胎盘早剥的诱因[3]。宛扬等在研究中指出, 32.1%的胎盘早剥孕产妇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 提示,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4]。在临床上胎盘早剥的治疗目的是改善妊娠结局,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 胎盘早剥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终止妊娠和保守治疗两种。梁晓萍等在研究中指出, 与终止妊娠相比, 保守治疗的方法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5]。B超检查是胎盘早剥的首选检查手段, 能够对胎盘的情况、胎盘与子宫壁之间的连接、羊水情况以及胎心、胎动进行良好的影像表现。根据检查结果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 进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有助于孕妇和新生儿的妊娠结局的改善。
在本研究中, 经早期诊断后, 75.0%的患者选择剖宫产, 12.5%的患者选择阴道分娩, 9.4%的患者选择产钳术, 3.1%的患者选择臀位助产;且3.1%发生新生儿死亡, 37.5%为死胎;新生儿死亡和死胎均发生于Ⅲ度患者。
总的来说, 早期诊断应用于胎盘早剥的临床诊疗中能够及时发现病症, 可降低胎盘早剥的发生, 一旦发现胎盘早剥应尽快给予相应治疗, 这对于孕妇和新生儿的妊娠结局都比较好。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诊断应用于胎盘早剥的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3月-2014年3月收治胎盘早剥患者32例, 给予早期诊断,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观察孕妇以及新生儿妊娠结局。结果:75.0%的患者选择剖宫产, 12.5%的患者选择阴道分娩, 9.4%的患者选择产钳术, 3.1%的患者选择臀位助产。32例产妇均无死亡。37.5%发生子宫卒中, 9.4%发生DIC, 31.3%发生产后出血。21.9%发生新生儿窒息, 3.1%发生新生儿死亡, 37.5%为死胎。新生儿死亡和死胎均发生于Ⅲ度患者。结论:早期诊断应用于胎盘早剥的临床诊疗中能够及时发现病症, 可降低胎盘早剥的发生。一旦发现胎盘早剥应尽快给予相应治疗, 孕妇和新生儿的妊娠结局较好。
关键词:胎盘早剥,早期诊断,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昭惠.探析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5) :108-109.
[2]王淑清, 高文金, 刘敬, 等.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早期诊断对母儿预后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 2014, 21 (3) :415-417.
[3]张健欣, 王淑珍.症状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35) :25-27.
[4]宛扬, 张二红.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和处理[J].临床医学工程, 2010, 17 (11) :63-65.
胎盘早剥的病因及临床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商丘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8例胎盘早剥患者, 以上患者均在产后检查确诊为胎盘早剥。患者年龄23~39岁, 平均年龄25.8岁;初产妇为53例 (占78%) , 经产妇为15例 (占22%) 。胎盘早剥发生于孕27~43周, 发病时间为孕20~28周2例, 孕28~36周38例, 孕36~43周28例。根据胎盘早剥的严重程度, Ⅰ度11例, Ⅱ度24例, Ⅲ度33例。
1.2 方法
通过分析68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 探讨胎盘早剥的发病诱因、产前检查及预防措施。
1.3 诊断标准
根据术后检查母体胎盘上的凝血块及压迹, 确定胎盘早剥分型。 (1) 轻型:以外出血为主, 胎盘剥离不超过胎盘的1/3, 主要症状为阴道出血, 有时会出现轻微腹痛, 贫血体征不显著。 (2) 重型:以内出血为主, 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的1/3[1], 多见于重度妊高征。重型胎盘早剥患者会出现突发性或持续性的腹痛等疼痛症状, 甚至会出现恶心、呕吐。重型胎盘早剥, 特别是胎死宫内的患者可能发生DIC与凝血功能障碍, 甚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2 结果
2.1 胎盘早剥的发病诱因
发生胎盘早剥的68例患者中, 妊高症患者29例 (42.65%) , 胎膜早破患者14例 (20.59%) , 羊水过多患者7例 (10.29%) , 机械性因素患者13例 (19.12%) , 其他5例 (7.35%) 。由此可以看出,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是发生胎盘早剥的首要因素, 其次为胎膜早破。
2.2 临床表现
本组68例患者中均有阴道出血, 其中10例 (14.70%) 有下腹痛, 17例 (25.0%) 产后术后均见胎盘有凝血块及压迹。
2.3 B超检查
本组6 8例胎盘早剥患者产前行B超检查者4 6例, 受检率为67.65%, 46例患者产后均确诊为胎盘早剥, 其中轻型22例, 重型24例。产前B超提示胎盘早剥23例, 其中轻型胎盘早剥8例, 重型胎盘早剥15例。如果超声声像图显示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出现液性暗区, 说明胎盘后有血肿, 界限不太清楚, 对可疑及轻型胎盘早剥有较大帮助;重型患者的B超声像图则更加明显, 除胎盘与宫壁间的液性暗区外, 还可见到暗区内有时出现光点反射 (积血机化) 、胎盘绒毛向羊膜腔凸出以及胎儿的状态 (有无胎动及胎心搏动) 。
2.4 母婴结局
在68例胎盘早剥患者中, 行剖宫产术者65例, 其余自然分娩。产后出血23例 (35.4%) ;子宫胎盘卒中14例 (21.5%) ;围生儿死亡25例 (38.5%) ;无孕产妇死亡。
3 讨论
3.1 胎盘早剥的病因
胎盘早剥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其发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胎盘早剥孕妇在妊娠期并发的高血压疾病、慢性肾脏疾病等血管病变[2]。 (2) 若羊水过多破膜使得羊水流出过快, 子宫内压力减少过于迅速, 使得胎盘与子宫之间产生分离, 从而引起胎盘早剥;双胎妊娠时第一胎娩出过快也可导致胎盘早剥。 (3) 腹部受到外界的挤压或者不小心摔倒, 碰撞腹部等机械性因素也可导致胎盘早剥, 还有胎儿的脐带如果过短或绕颈, 在分娩过程也可能发生胎盘早剥。 (4) 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妊娠晚期或临产后, 孕产妇长时间取仰卧位时, 可发生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此时由于巨大的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 回心血量减少, 血压下降, 而子宫静脉却淤血, 静脉压升高, 导致蜕膜静脉床淤血或破裂, 导致部分或全部胎盘自子宫壁剥离。
3.2 产前检查
在早期诊断过程中, 应仔细观察与分析, 并借助B型超声检查来确定, 对于症状明显的的重型胎盘早剥, 在诊断过程中一般不会有太多困难, 较容易识别出来;但是对于症状不明显的轻型胎盘早剥, 诊断相对来说较为困难, 需要我们认真观察, 仔细识别。胎盘早剥病例主要表现为阴道流血和血性羊水, 因此在临产前要密切观察, 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及时有效处理母婴的预后, 可以减轻病情, 减少大量出血、凝血性功能障碍、DIC、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胎儿存活率。一旦发生胎盘早剥要尽快终止妊娠, 特别是在发病后6h终止妊娠[3], 要避免出现休克、DIC及产后出血等并发症。
3.3 胎盘早剥的预防
胎盘早剥对母婴预后影响极大, 因此要加强产前检查, 积极预防与治疗妊高症;对高血压病、慢性肾炎等高危妊娠应加强管理;妊娠晚期应避免仰卧位及腹部外伤;如需纠正胎位时, 动作要慢要轻, 切不可伤及胎儿;在分娩过程中, 要确保宫腔内压处于正常水平, 避免出现宫腔内压迅速下降。做好孕晚期的预防措施, 可以有效减少胎盘早剥的发生率,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19-120.
[2]贾军恒.胎盘早剥相关因素与结局[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 (2) :189.
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观察 篇9
关键词:不典型胎盘早剥,诊断
胎盘早剥属于妊娠中晚期伴随的一种并发症, 如果不能给予及时处理, 会给母婴生命带来极大威胁, 该病发生率通常为0.46%~1%, 早期诊断以及治疗对预后具有决定性作用。可是早期阶段因为胎盘早剥程度较轻, 亦或是胎盘位于子宫后壁, 不管是症状还是体征均表现不显著而导致误诊以及漏诊。为改善母婴结局, 现将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8例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38例, 均为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 年龄22~41岁, 平均 (27±2.5) 岁, 孕周20~41周, 平均35.3周。38例胎盘早剥患者中, 12例产前得到确诊, 26例产前漏诊, 即漏诊率高达68.42%。设26例产前漏诊患者为观察组, 12例产前得到确诊患者为对照组,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观察。
1.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 采用χ2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为P<0.05。
2 结果
2.1 诱因
观察组中12例诱因显著, 第一诱因为催产素, 第二诱因为胎膜早破;对照组中10例诱因显著, 第一诱因为妊高征, 第二诱因为机械性因素。可见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见表1。
2.2 临床特征
观察组患者临床特征为产程中胎心发生异常改变以及早产;对照组患者临床特征为子宫张力增高、阴道出血、腹部压痛以及腹痛。即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见表2。
2.3 胎盘早剥分型及分娩方式与母婴结局
观察组患者中轻型早剥者20例 (76.92%) , 阴道自然分娩患者21例 (80.77%) , 产程6h以下者15例 (57.69%) ;对照组患者中中轻型早剥者3例 (25.00%) , 阴道自然分娩患者2例 (16.67%) , 即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2.4 B超检查
观察组患者中分娩前接受B超检查者共有18例, 其中11例患者胎盘位于子宫后壁。声像图显示阳性者1例, B超检出率高达5.56%;对照组患者中分娩前全部接受了B超检查, 其中2例胎盘位于子宫后壁, 声像图显示阳性者11例, B超检出率高达91.67%, 即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3 讨论
3.1 胎盘早剥的诱因
现今胎盘早剥的病因还不清楚。大部分学者的观点是胎盘早剥由以下因素引发:胎膜早破、孕妇血管病变、羊膜穿刺以及腹部外伤等机械性因素、羊水过多以及子宫畸形等[1]。此外据相关文献报道可知, 宫内感染、高龄、血栓、肥胖、可卡因、吸烟、肿瘤以及多胎妊娠等也可引发胎盘早剥。也有学者认为, 怀孕中晚期阶段胎儿丢失、多次流产或者是胎盘早剥病史均可提高胎盘早剥发生率。由本组资料可知, 胎盘早剥的诱因主要是使用催产素 (23.08%) 以及胎膜早破 (19.23%) 。因此, 对使用催产素以及胎膜早破者, 一定要预防胎盘早剥的出现。
3.2 胎盘早剥的鉴别及临床表现
胎盘早剥的临床症状主要是阴道流血[2], 据有关文献报道可知, 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受胎盘剥离面积的影响。结合临床特征以及病因, 往往能及时准确地鉴别出胎盘早剥。不过对那些剥离面积不大、早期阶段症状不明显、B型超声检测没有阳性发现且临床症状不明显的胎盘早剥患者, 早期诊断是非常不易的, 极易出现漏诊。相关研究显示, 对那些早期症状不明显亦或是胎盘剥离面积不大的临床特征不显著的胎盘早剥病例, 应将注意力放在其诱发因素上例如宫缩太强、胎膜早破、高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羊水量过大等。还有学者认为, 临床特征不明显的胎盘早剥常常是胎盘边缘部位的剥离以及血肿, 大约31.3%患者具有“胎盘增厚”症状。此外, 还有研究显示, 对那些没有其他并发症但是突然表现为胎心减慢 (每分钟120次以下) , 缩宫素激惹试验不正常亦或是没有应激试验, 与此同时阴道轻微流血、伴随轻微腹痛亦或是有血性羊水患者, 则考虑是否为胎盘早剥[3]。由本组资料可知, 胎盘早剥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胎心改变 (65.38%) 以及早产 (46.15%) 。总之, 当结合病因, 同时伴随阴道流血以及腹痛感, 且B型超声检查显示胎盘边缘部位剥离以及血肿亦或是“胎盘增厚”、胎心不正常但却给不出合理解释时应考虑是否为胎盘早剥。
3.3 胎盘早剥以及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及处理措施
目前胎盘早剥类型以及妊娠结局之间的密切关系已经得到公认, 这也是引发胎儿宫内窘迫、早产以及新生儿窒息等的主要原因, 同时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肾功能衰竭、子宫切除、产妇大出血、子宫胎盘卒中、孕产妇病死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也由此引发。胎盘早剥如果得到确诊, 应结合胎盘剥离面积以及孕周实施综合评估, 并在此基础上考虑需不需要及时终止妊娠。至于妊娠的终止, 现今提倡对那些剥离面积不大, 阴道出血量不多, 没有胎儿窘迫症状, 同时宫口已经开大亦或是经产妇没有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也没有血纤维蛋白原进行性减少症状者, 建议选择阴道分娩方式, 并在待产时尽早实施人工破膜以减小宫腔压力。应对母儿凝血功能指标以及生命体征实施动态监测, 于此同时还应为随时手术做相关准备工作。否则采取剖宫产方式终止妊娠, 不管是术前还是术中都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产后出血。总之, 对产前得到确认或者是疑诊的患者如存在胎儿窘迫可能或者是剥离面积相对较大患者, 建议采取剖宫产方式终止妊娠, 尽早发现子宫卒中等, 以防严重并发症比如DIC等。
胎盘早剥在早期阶段的准确诊断有利于母儿预后的改善, 而临床特征不明显的胎盘早剥往往会延误诊断并发展变化为临床症状明显以及重型的胎盘早剥。因此作为一名临床医师, 应密切观察发病诱因、对临床症状以及胎盘形态进行动态观察、开展实验室检查等, 以使胎盘早剥在早期阶段得到确诊, 防止发展变化为临床症状显著以及重型的胎盘早剥, 这是改善母婴结局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王艺璇, 马秀娥.彩色超声对胎盘早剥的诊断价值[J].中外健康文摘, 2008, 7 (6) :55.
[2]王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胎盘早剥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1, 17 (1) :67-69.
胎盘早剥的临床护理 篇10
【关键词】急诊床旁超声 胎盘早剥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轻型可无任何症状,重型起病急,进展快,可威胁母婴生命。产前超声检查对胎盘早剥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随着便携式彩超在急诊检查中的普遍应用,急诊床旁超声诊断胎盘早剥成为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查方式,提高了临床诊治效率。本文对我院应用便携式彩超急诊床旁超声诊断的18例胎盘早剥病例的声像图特征进行探讨分析,旨在提高超声医师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的准确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2012年在我院应用便携式彩超急诊床旁超声诊断胎盘早剥并经手术证实的孕妇18例。入院时均有突发性剧烈腹痛,4例无阴道出血,其余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年龄19--41岁,孕龄22--40W+。
1.2 仪器和方法 采用百胜Mylab five便携式彩超仪,探头频率3.5-5MHz,行急诊床旁超声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常规对胎儿结构进行超声全面扫查,注意观察胎儿胎心胎动情况及各项生理指标。同时重点观察胎盘情况,如胎盘的位置、形态、厚度、内部回声情况、胎盘母体面与宫壁间有无回声的异常改变等。
2.结果
確诊的18例胎盘早剥病例超声表现如下:(1)胎盘与子宫壁间见形态不规则的液性暗区者5例,其中1例因出血量少自行停止,临床症状无加重,动态观察,数周后血肿呈不均质高回声团。产后检查胎盘母体面均有血凝块压迹。(2)胎盘异常增厚者9例,其中6例仅表现为胎盘与宫壁间边界不清的回声增强区,术中见胎盘母面有血块,剥离面积均小于2/3;另3例表现为明显增厚的胎盘与宫壁间见形态不规则的弱回声或低回声团块,胎盘正常回声消失,其中2例胎儿未见胎心及胎动。术中见胎盘剥离面积大于2/3。(3)胎盘边缘胎膜与宫壁间见不均质低回声者4例,术中见胎盘边缘胎膜与宫壁分离,并有血块形成。
3.讨论
胎盘早剥的病理变化目前主要认为是底蜕膜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从而使胎盘与子宫壁分离。本病的发生率约为妊娠的1%左右。胎盘早剥临床上分为显性剥离、隐性剥离和混合性剥离[1]。根据出血的位置可分为:(1)胎盘后出血:常伴有高血压,血管疾病等,胎盘下螺旋动脉断裂为主要原因,一般出血量较多,症状比较严重。因胎盘边缘仍附着于子宫壁,血液不能外流,故称隐性剥离出血。(2)胎盘边缘出血:多因胎盘边缘静脉撕裂所致,症状较轻,常见于因吸烟等因素而使蜕膜坏死,外伤、子宫肌瘤等亦是致病危险因素。血液可由宫颈流出,故称显性剥离出血。混合性胎盘剥离则兼有前两者的特点。
胎盘早剥起病急,进展快,大量出血者还可导致母体贫血、休克,或子宫胎盘卒中,甚至死亡。可导致胎儿早产、死亡、IUGR的发生。超声检查是评估胎盘早剥唯一准确实用的方法[2]。
彩超诊断胎盘早剥,由于受剥离部位、剥离面积大小及检查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胎盘早剥的超声声像表现不一。可归纳为:(1)早期剥离:胎盘与宫壁间见无回声区,形态不规则,边缘欠整齐;或内部呈不均质的混合性团块回声;或仅见一异常增厚的胎盘,内部呈不均质的增强回声。其厚度一般大于5.5cm,据称最厚者可达9cm[3]。有时可见血肿向羊膜腔突入。产后检查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压迹。(2)后期剥离:胎盘剥离出血不多自行停止后,数天或数周后胎盘血肿逐渐液化,内部回声变为无回声,与宫壁界限清;血肿机化后呈不均质高回声团,产后检查胎盘局部有机化凝血块。(3)胎盘边缘血窦破裂:胎盘边缘胎膜与宫壁分离、隆起,内部可见不均质的低回声。(4)羊水透声性下降,内可见散在漂浮的点状回声。(5)可伴有胎儿心率的异常,如胎心不规则,或加快或减慢,甚至出现胎儿心跳消失。(6)彩色多普勒显示剥离处血肿内无血流信号。
胎盘早剥须与以下几种疾病相鉴别:(1)胎盘静脉窦:系胎盘与宫壁之间厚度均匀的管状暗区,仔细扫查,可见其内无回声为缓慢流动的血液。(2)胎盘附着处子宫局部收缩形成一半圆形低回声区向胎盘突出,形似胎盘早剥。可动态观察,宫缩过后可恢复正常。(3)胎盘附着处子宫肌瘤:为肌层内实质性团块回声,边界清晰,多呈圆形,向周边突出,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周边及内部可见血流信号。(4)胎盘内血池或血窦:位于胎盘内而非胎盘与宫壁间,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内呈云雾状回声。(5)胎盘血管瘤:位于胎盘实质内或突向羊膜腔,边界清晰,CDFI瘤体内可探及血流信号。
胎盘早剥的超声诊断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重视病史和体征是关键。对于临床症状较轻,剥离面积小的病例,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仔细地扫查,否则容易漏诊。当胎盘位于子宫后壁时,因超声远场分辨力较差,诊断较困难。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的符合率也受超声仪器的分辨率、超声医生的诊断经验及操作手法等重要因素的影响。而应用便携式彩超行急诊床旁超声检查胎盘早剥快捷、简便、准确实用,可为临床医生提供较为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争取治疗时间,降低母婴的生命危险,应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丰有吉,李荷莲.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9
[2]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542
1例胎盘早剥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篇11
1 资料与急救
1.1 孕妇20岁, 农民, 孕1产0, 现孕36周。
因和别人打赌, 逞强跳绳, 引起腹痛, 进而出现阴道出血, 在当地卫生院诊断为“胎盘早剥”, 治疗后症状未见减轻, 遂转入我院。入院时孕妇脸色苍白, 持续腹痛, 腰背痛, 阴道少量出血。腹部检查子宫硬如板状, 胎位查不清, 胎心音未闻及, 肛查宫口未扩张。床边彩超提示“胎盘早剥”可能。T 35.3℃, P 102次/min, R 26次/min, BP 80/50mmHg, RBC 2.1×1012/L, Hb 68g/L, WBC12.3×1012/L, 中性0.88, 淋巴0.10, 血型A型, Rh (D) 阳性, 血凝正常, 肝肾功基本正常。
1.2 急救
产妇平卧、保暖、给氧, 迅速建立两组静脉通道, 必要时输新鲜血, 补充血容量, 改善血液循环。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积极术前准备, 通知手术室人员作好手术准备, 尽快终止妊娠。在全麻下行剖宫取胎 (死胎) 。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首先积极抗休克治疗, 让孕妇平卧、吸氧、保暖, 建立静脉通道, 遵医嘱用药。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P、R、BP;迅速组成抢救小组, 并通知手术室作好手术准备, 同时积极术前准备, 抽血查血常规、血凝、血型, 视病情交叉配血, 备皮。
2.2 心理护理
患者来自偏远的山区, 文化低, 对疾病严重性及手术的必要性一无所知, 陌生的环境及由本人的无知所造成的经济负担加重, 使其顾虑重重。医务人员应理解孕妇及家属的心情, 给予关心、安慰和同情, 用通俗的语言告知及时手术的重要意义, 使之理解、配合, 使手术顺利进行, 确保抢救的成功。
2.3 术后护理
患者手术后, 护士应与手术室人员床头交班, 观察产妇神志、面色、输液管及留置尿管是否通畅, 恶露及P、R、BP情况。产妇可采取平卧位, 有呕吐现象者, 头偏向一侧;保持尿管通畅, 无脱落, 尿袋连接处低于耻骨联合的床边, 观察尿色及尿量。麻醉解除后, 在不影响产妇的情况下, 术后12h, 最迟不超过24h可拔出尿管。术后子宫底一般平脐或脐下, 若子宫底在脐上或更高, 则考虑宫内出血、积血或膀胱充盈影响子宫收缩, 应及时检查处理。观察刀口敷料是否干燥, 恶露量、色及气味。每日温水清洁乳房, 麦芽煎水服用或遵医嘱服回奶药。鼓励产妇早进食, 术后3h可进食液体饮料, 以促进肠蠕动, 有利于体力恢复;6h后进食流质饮食, 排气后进食营养易消化食物。
2.4 术后心理护理
由于是产妇本人幼稚无知造成的胎死宫内、大出血等危险情况, 所以产妇术后情绪低落, 言语间处处有悔恨、自责的心声, 对自己健康的恢复漠不关心, 惧怕家人今后指责、埋怨自己。针对这一特殊情况, 医护人员首先做好产妇家属的思想工作, 使他们正确认识这件事情, 尽快调整好情绪, 配合医务人员一起安慰产妇, 使其从悲伤中解脱出来, 树立信心, 尽快治疗好心、生理的创伤。
3 结果
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积极配合和及时抢救, 麻醉及手术顺利, 尽早的取出了死胎儿, 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密切观察并精心生理心理护理, 产妇痊愈出院。
4 讨论
胎盘早剥确切的原因及发病机制不清, 可能与孕妇血管病变、机械因素、宫腔内压力骤减、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等有关。据报道, 胎盘早剥就诊时间与胎儿预后密切相关, 如果患者能在出现临床症状后尽早就诊, 可避免部分死胎[2]。本例是一起典型的因剧烈运动, 导致子宫骤然收缩, 胎盘与子宫壁发生错位剥离, 所致胎儿血液急性中断而造成胎儿死亡、大出血等危机情况, 幸亏抢救及时正确, 未发生产妇死亡事件。
近年来, 随着母婴保健法的普及和孕期保健知识的大力宣传, 孕妇知识不断提高, 但偏远地区的卫生保健知识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和普及, 并且普遍存在早婚、早育现象, 孕妇年龄小, 婚育知识少, 性格争强好胜, 遇事不冷静, 易做出荒唐事。所以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做好患者的治疗, 还要大力宣传孕期保健知识, 强调产前检查的重要性, 使每一个孕妇都能安全度过围生期。
关键词:胎盘早剥,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18-121.
【胎盘早剥的临床护理】推荐阅读:
胎盘早剥的观察及护理08-01
胎盘早剥的观察与护理10-02
胎盘早剥的超声诊断08-23
胎盘早剥的诊断与治疗09-07
胎盘早剥护理12-03
不典型胎盘早剥护理10-15
植入性胎盘临床分析07-12
前置胎盘的临床研究09-03
胎盘血管瘤临床分析09-27
早期胎盘早剥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