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诊治体会(精选8篇)
胎盘早剥诊治体会 篇1
胎盘早剥在临床上较少见, 其发病率国内报道为0.46%~2.1%[1], 但其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 来势凶猛, 严重威胁母儿生命, 对其正确的认识、尽早的诊断、及时的处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我院2005年1月—2010年5月发生的6例胎盘早剥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患者年龄21岁~35岁, 平均年龄26岁。其中孕2产1, 2例;孕2产0, 2例;孕1产0, 2例。孕36周1例, 孕38周3例, 孕40周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例, 1例为外力所致。
1.2 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持续性腹痛伴阴道出血4例, 1例为洗衣服后腹部不适, 1例为缩宫素引产患者处于休克状态转入, 转入后为死胎。4例胎儿窘迫, 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为胎盘早剥, 1例未行辅助检查, 短时间内出现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 术中见子宫胎盘卒中、胎死宫内。
1.3 分娩情况
所有患者均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3例行子宫切除术, 2例胎死宫内, 3例新生儿重度窒息, 复苏后转儿科, 1例轻度窒息留本科观察。
2 结果
5例痊愈出院, 1例术后因肾功能衰竭转上级医院, 1周后随访痊愈出院。2例死胎, 4例新生儿存活。
3 讨论
3.1 胎盘早剥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
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胎盘早剥关系密切, 本文有4例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而且是子痫前期重度, 早剥面积5例>50%, 1例达100%.主要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基底膜螺旋动脉退行性变, 血管痉挛导致胎盘缺血、坏死、梗死, 形成胎盘后血肿, 继续出血引起胎盘早剥,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时间越早, 胎盘剥离就越早、越严重。此外,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本身由于胎盘供血不足, 胎儿多数发育较差, 如果出现胎盘早剥, 胎儿预后将更差。因此, 重度妊高征患者腹痛无间歇, 出现或不出现阴道流血, 且有子宫板状硬, 无论B超是否报告有早剥临床医生都要提高警惕, 及时做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筛选及确诊试验, 密切注意病情变化, 动态观察B超, 及时明确诊断, 终止妊娠, 以免对母儿造成更大的伤害。
3.2 早期诊断胎盘早剥关系到母儿预后。 (1) 胎盘早剥的
初期症状:典型的下腹痛, 呈持续性剧痛, 超声检查见胎盘后血肿伴有阴道流血, 为显性早剥;血为暗红色, 不凝血, 不伴有阴道流血为隐性早剥, 隐性早剥比显性早剥更可怕, 后果更严重。本组1例因隐性早剥, 在外院行引产术, 未能及时诊断、及时处理, 最后导致DIC切除子宫, 造成终身不孕。1例洗衣后腹部憋胀不适, 无阴道出血, 仅为胎儿窘迫表现, 入院后短时间内出现休克, 急诊手术, 但胎死宫内。 (2) 胎心异常:初期变化不大, 随着胎盘剥离面积增大, 胎儿心电监护呈现周期性胎心率减慢。 (3) B超检查:胎盘后血肿, 胎盘肥厚, 胎盘边缘膨隆, 胎盘内低回声区等影像。本组2例出现典型B超表现。 (4) 有关DIC的检查, 剥离面积<1/3时, DIC检查出现血小板减少, 其他不明显, 晚期出现DIC改变, 血浆纤维蛋白原下降。
3.3 重症胎盘早剥的预防。有学者报道, 重症胎盘早剥的
危险因素是感染的存在和妊高征急骤发病, 在我院5例均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所致。因此, 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预防胎盘早剥的重要措施。
3.4 胎盘早剥的处理原则。
尽快终止妊娠, 首选剖宫产, 我院6例均为剖宫产。术前合并休克、DIC先积极抢救处理后再手术, 剖宫产可在直视下确认子宫壁被血液浸润的程度, 术中充分暴露子宫与术野, 便于操作。按摩子宫、子宫局部注射宫缩剂, 湿热敷, 宫缩不良者可行捆绑式缝合术, 是否切除子宫应慎重。初产妇先行子宫动脉上行结扎, 若出血无好转, 行髂内动脉结扎, 尽量保留子宫, 以便以后妊娠。若经上述处理, 子宫收缩仍不良, 行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 而此时多伴有DIC, 故处理时一定要及时、充分、全面。
3.5 胎盘卒中的处理。有报道胎盘早剥中, 子宫胎盘卒中
发生率为6%~10%.本资料6例, 3例发生卒中, 发生者胎盘早剥面积均>50%, 早期诊断可减少子宫卒中发生率, 本组有1例因未及时诊断及处理, 导致子宫卒中、DIC切除子宫。我们认为, 如已出现子宫卒中, 术中取出胎儿后, 立即用热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子宫, 并按摩, 直至子宫肌收缩, 色泽转红, 出血不多时, 可保留子宫。本文4例经上述处理后保留子宫, 术后未出现DIC;2例因卒中面积较大, 经各种处理后, 仍呈现紫蓝色, 而且出现DIC而切除子宫。
3.6 术前休克的处理。
术前出现休克, 应积极纠正休克, 最好输新鲜血, 同时积极处理原发病, 我们给输新鲜血浆效果最好, 无1例孕妇因DIC死亡。5例术后第7天痊愈出院, 1例转上级医院。
本病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体征, 不能过分依赖B超诊断, 否则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 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不幸。因此, 应注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特别是重度子痫前期的防治, 避免发生胎盘早剥, 一旦发生应及早明确诊断, 及时处理, 避免母儿并发症, 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13.
胎盘早剥诊治体会 篇2
【关键词】分娩期 隐形胎盘早剥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04—01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起病急、发展快,严重者可危及母儿生命,本文对分娩期发生隐性胎盘早剥3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11年1月至12月合并分娩期隐性胎盘早剥的孕妇30例,孕妇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及肾病史,本次妊娠孕期顺利,。年龄23~42岁,平均32.6岁,其中初产妇22例,经产妇8例,单胎妊娠24例,双胎妊娠6例;38·41周29例,42周1例。
1.2方法 遵医嘱常规测量骨盆、宮底、腹围及内诊,评估骨产道、软产道及胎儿大小;常规行B超检查了解胎儿情况、胎盘位置、双顶径、胎心音及羊水量;电子胎心监护每日一次;规律宫缩进入产程后送孕妇入待产室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心音变化。
2 结果
在试产过程中,第一产程活跃期胎心音突然减慢90-110次/分,伴或无阴道出血,色鲜红,經吸氧及左侧卧位纠正30分钟无改善剖宫产术者5例,术后检查胎盘母体面有暗红色凝血块,提示有早剥面。第二产程因胎心音突然减慢而在短时间不能结束分娩剖宫产者5例,采取宫底按压,会阴侧切在短时间娩出胎儿者20例。
3 护理体会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儿生命,发生于分娩期的胎盘早剥因胎盘剥离面积小,患者常无板状腹的典型症状,发生在分娩期的胎盘早剥多由脐带过短引起,这一现象在近年来逐渐被重视。脐带正常长度30~70cm,平均55cm,脐带的安全长度须超过从胎盘附着处至孕妇外阴的距离,若脐带短于30cm称脐带过短,分娩前常无临床变化,进入产程后宫缩渐频,伴随着胎先露的下降,就会对胎盘施加一定外力而产生剥离,表现为胎心音变慢,患者常无恶心,呕吐,下降迅速且下降幅度大(大于70bpm),恢复所需时间较长或不能恢复,采取左侧卧位,吸氧,头低臀高位 ,30分钟 胎心音不能恢复者,认真消毒阴道口及外阴后,内诊查清宫口开大情况,胎先露位置,结合产妇的胎产次做出选择,短时期不能结束分娩的应立即剖宫产;宫口开全,先露+2的初产妇行会阴侧切术并产钳助产或胎头吸引术;宫口开大5cm,宫口边松软,无头盆不称的经产妇助产士可指导产妇用腹压配合人工扩张宫颈法,使宫口短时间开全,继续指导产妇屏气,直至胎儿娩出,同时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准备,术后产后仔细检查胎盘母体面,均有小面积凝血块及压迹,可判断发生了产时胎盘早剥,对以上30产妇采取正确护理措施,孕妇无并发症,娩出的新生儿一分钟Apgar score评分均8分以上,属正常新生儿。
胎盘早剥56例诊治体会 篇3
关键词:胎盘早剥,早期诊断,母婴预后
胎盘早剥是妊娠20周后危及母儿生命的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往往起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而且由于胎盘附着部位及剥离部位、程度的不同,临床特征差异很大,早期识别胎盘早剥是做出正确处理的前提,与母婴预后密切相关。只有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才能有效地降低母婴病死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1日-2008 年1月1日,我院共收治产妇总数7 182例,其中确诊胎盘早剥56 例,本病院内发生率 0.78%。56 例胎盘早剥均是产后检查胎盘或术后病理确诊。产妇孕周为22+4~41+3周,年龄20~38岁,初产妇43例(76.79%),经产妇13例(23.21%) 。其中轻型胎盘早剥40例(71.43%) ,重型胎盘早剥16例(28.57%)。56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30例(53.57%),腰痛21例(37.50%),宫底升高7例(12.50%),胎心异常38例(67.86%),胎心消失7例(12.50%),血性羊水15例(26.78%),失血性贫血6例(10.7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O)2例(3.57%)。
1.2 诊断标准
全部患者均经产后常规检查胎盘, 发现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及压迹, 从而诊断胎盘早剥。轻型:胎盘早剥面积<1/3胎盘面积。重型: 胎盘早剥面积≥1/3胎盘面积。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因分析
胎膜早破19例(33.93%),外伤13例(23.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9例(16.07%),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5例(8.92%),双胎妊娠2例(3.57%),羊水过多12例(21.42%),原因未明15例(26.78%)。其中,每个病例可有多个病因。
2.2 产妇的结局和分娩方式
见表1。
注:与轻度胎盘早剥比较,*P<0.01
2.3 围新生儿结局
见表2。
注:与轻度胎盘早剥比较,*P<0.01
3 讨 论
3.1 病例分析
胎盘早剥是孕晚期严重的并发症,预后与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密切相关。国内文献道该病发病率为0.46~2.1%[1]。本资料发病率为0.78%。胎盘早剥的病因主要有血管病变、子宫体积骤然降低、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等。根据国内外学者多数认为妊高征居胎盘早剥病因第1位,而本组资料为16.07%,居病因第3位。文献分析[2]胎膜早破并发胎盘早剥较正常孕妇高5.5倍。分析胎膜早破越早胎盘早剥发生率越高,这可能与子宫内压骤然降低,子宫突然收缩,胎盘与子宫错位而剥离有关。孕周越小羊水相对偏多,早剥发生率越高,也可能与胎膜早破时宫腔感染蜕膜的凝血功能改变有关。另有学者认为胎盘早剥时胎盘边缘血的外渗导致胎膜与蜕膜分离,羊膜或绒毛膜缺乏营养,蜕膜坏死导致胎膜早破、前列腺素激活,子宫收缩,故胎盘早剥与胎膜早破、早产有一定相关性[3]。本资料中,胎膜早破19例居首位。另外妊娠胆汁淤积5例居第4位。该统计中羊水过多所占比例较低,可能与胎膜早破时羊水量统计不严密有关。另外庄依亮等[3]在统计中发现吸烟吸毒者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
3.2 轻重型胎盘早剥对孕妇及围生儿的影响
胎盘早剥常合并胎儿死亡、产妇休克、子宫卒中,甚至孕妇死亡。根据表1、表2分析,轻度、重度胎盘早剥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故在产科工作中,尤其应重视对重型胎盘早剥的及时诊治。本资料统计胎儿窒息共19例(33.93%);胎儿死亡 8例(14.28%);早产出生率34例(60.71%);分娩低体重儿17例(30.36 %);产后出血27例(48.21%)。这均远高于我院同期正常分娩的胎儿窒息率 5.3 %、胎儿死亡率 1.348%、早产出生率7.01%、低体重儿出生率13.5 %、产妇产后出血率5.7%。本资料中出现多器官衰竭导致产妇死亡1例(1.79%)。
3.3 早期诊断
一般重型胎盘早剥临床表现体征明显,易于诊断,而轻度胎盘早剥一般症状轻,易拟妊娠合并阑尾炎、卵巢肿瘤蒂扭转、先兆早产、前置胎盘而误诊[4]。该组56 例患者在产前误诊例30例(53.58%) ,故对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检。对难以解释的腰酸、背痛、胎心变化、血性羊水应高度重视,提高胎盘早剥早期诊断率。本研究显示重度胎盘早剥对母儿的影响比轻度胎盘早剥严重的多,故应避免轻型胎盘早剥漏诊而发展为重型胎盘早剥,重型胎盘早剥应争分夺秒尽快处理。对可疑孕妇应常规B超检查,结合临床尽快明确诊断。本组病例中有1例孕 29 周外伤患者,B超检查未发现胎盘早剥,该孕妇第2天发展为重度胎盘早剥、死胎。术中见胎盘早剥面达3/4。另1例孕足月、重度妊高征、重度胎盘早剥、死胎因下级医院延误了10h,昏迷 5h后转入我院,丧失了抢救产妇生命的机会。
3.4 处理
胎盘早剥是否得到及时处理与母婴结局密切相关。应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出血量、胎儿状况,孕周、并发症、产程进展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案,明确诊断的胎盘早剥应尽快终止分娩,估计能迅速分娩者,可以在严密观察下行阴道分娩。若出现病情恶化或产程进展减慢、胎心变化应立即行剖宫术。重型早剥者不论胎儿是否存活,排除已进入第二产程者均应立即手术终止妊娠,以阻止病情恶化。剖宫产术中胎儿、胎盘娩出后应及时给予缩宫素,按摩、热敷子宫卒中处或可吸收线“ 一”字缝合子宫卒中部位的浆肌层,多能保留子宫,只有少数不可控制的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本组资料行剖宫产术 38 例,术中发现子宫卒中 12 例,有 2 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其中1例病情继续恶化致DIC 、多器官衰竭死亡。另本组资料中有 2例分别孕 27周、30周轻度胎盘早剥,胎盘剥离面不大,阴道出血少,产妇一般情况好,病情不再进展,在严密监护下期待疗法,均足月分娩,母婴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夏恩兰.正常位置胎盘早期剥离的病因及分类[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2,8(3):124.
[3]庄依亮.胎盘早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重度胎盘早剥6例诊治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9年3月间我院分娩共16 362例, 其中重度胎盘早剥6例, 发病率0.04%。孕周为29~38周, 经产妇5例, 初产妇1例, 年龄23~35岁。
1.2 辅助检查
B超均提示胎盘后血肿, 3例血色素76~88g/L, 3例血色素100g/L以上。PT、APTT 4例正常, 1例PT>60s、APTT>150s, 1例PT>60s、APPT正常。
1.3 诊断标准
根据《妇产科学》第7版胎盘早剥分类均为Ⅲ度胎盘早剥。无凝血机制障碍的为Ⅲa, 有凝血机制障碍的为Ⅲb。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与分类
6例 (100%) 有腹痛但未临产, 3例 (50%) 为板状腹, 2例 (33%) 有阴道出血如月经量, 3例 (50%) 自觉胎动减少或消失;4例 (67%) 为Ⅲa度胎盘早剥, 2例 (33%) 为Ⅲb度胎盘早剥。
2.2 孕产妇合并症和并发症
6例 (100%) 为子痫前期, 3例 (50%) 为宫内死胎, 4例 (67%) 并发产后大出血, 5例 (84%) 并发子宫胎盘卒中, 2例 (33%) 并发凝血机制障碍。
2.3 分娩情况
一经诊断均行剖宫产。2例 (33%) 早剥面积1/2, 1例 (17%) 早剥面积2/3, 3例 (50%) 全部剥离。出血300~2 500ml。5例发生子宫胎盘卒中, 予以子宫收缩剂、按摩子宫、配以热盐水湿敷子宫, 并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 子宫收缩3例好转, 另2例行子宫井字缝扎捆绑术, 均保留子宫。2例发生凝血机制障碍, 经积极补液、输血、新鲜冰冻血浆等治疗, 其中1例PT、APTT 经纠正4h后好转。3例为宫内死胎, 1例新生儿重度窒息, 出生评分为1分, 经抢救无效死亡。2例为轻度窒息, 出生评分为4分, 抢救后转入儿科治疗。
2.4 母婴预后
4例产妇经抗炎、加强宫缩, 前3d辅以消炎汤, 后3d辅以生化汤等治疗, 术后7d切口Ⅰ期愈合, 痊愈出院。其中1例术后7d并发肺感染, 2例腹壁切口裂开, 经抗炎、二次缝合等治疗, 术后20d痊愈出院。随访6例术后3~6个月月经来潮, 经期经量均正常, 1例已再次妊娠。2例新生儿存活, 尚未发现后遗症。
3 讨论
3.1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 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胎盘早剥最常见的诱因, 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胎盘附着部位的底蜕膜螺旋小动脉发生痉挛, 引起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而破裂出血, 形成血肿导致胎盘早剥。对子痫前期患者未临产出现腹痛、阴道出血一定要警惕胎盘早剥可能, 要及时诊断积极处理, 做好抢救准备;改善母婴预后。
3.2 本文中有1例误诊为先兆早产, 予以保胎治疗过程中出现腹痛加重, 及时行B超检查提示胎盘后血肿, 并行手术治疗, 挽救了母婴生命。特别对于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者, 要仔细观察宫缩情况, 有的仅表现为子宫张力高、胎动减少, 提高早期确诊及时处理, 可将母婴危害减少到最低。
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治分析 篇5
关键词:胎盘早剥,围生儿,妊娠,并发症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 起病急、发展快, 若处理不及时, 可危及母婴生命健康。但因胎盘早剥临床表现不典型, 易存在漏诊、误诊。本文对32例胎盘早剥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诊治体会,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从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到本院分娩的32例胎盘早剥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4~37岁, 平均 (27.3±3.8) 岁;孕周29~41周, 平均 (37.4±2.1) 周;其中经产妇22例, 初产妇10例。
1.2 诊断标准
本院根据产妇胎盘剥离的面积进行分类[1]: (1) Ⅰ度, 胎盘剥离的面积较小, 产妇有轻微腹痛表现, 无贫血体征。 (2) Ⅱ度, 胎盘剥离的面积≤1/3胎盘面积, 产妇有持续性腰腹疼痛, 阴道有少量流血或者不流血。 (3) Ⅲ度, 胎盘剥离的面积>1/3胎盘面积, 产妇有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轻微、休克等表现。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胎盘早剥产妇的典型表现包括腹部疼痛、阴道不规则流血、血性羊水、胎儿呼吸窘迫、失血性休克等。32例产妇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如表1所示。
2.2 主要病因
对32例产妇的分析发现, 胎盘早剥的主要病因是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 其次是胎膜早破、胎盘外伤等。32例产妇胎盘早剥主要病因见表2。
2.3 诊断正确率
22例产妇在产前诊断为胎盘早剥, 产前诊断正确率为68.75% (22/32) 。其中Ⅰ度胎盘早剥有5例, 占22.73%, Ⅱ度、Ⅲ度胎盘早剥共17例, 占77.27%。10例产后确诊为胎盘早剥, 占31.25%。其中自然分娩后发现4例, 占40.00%, 剖宫产术后发现6例, 占60.00%。
2.4 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
32例胎盘早剥产妇中, 有13例进行自然分娩, 占40.63%;有19例行剖宫产术分娩, 占59.38%。15例并发产后出血, 占46.88%, 2例出现出血性休克, 占6.25%, 1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占3.13%, 无1例产妇死亡。8例围生儿死亡, 占25.00%, 其中有5例为死胎, 有2例为死产, 有1例为新生儿死亡。
3 讨论
产妇胎盘早剥是产科较为常见的危急病症, 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 临床表现多样[2]。本组胎盘早剥产妇中, 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是主要病因, 占56.25%, 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孕妇在产前长期卧床不起, 缺乏运动, 导致血压升高。基于此, 为了降低胎盘早剥的发生率, 应于产前加强孕妇对健康知识宣教, 在产前做好健康保健工作, 产妇应加强运动,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胎盘早剥产妇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主要包括腹部疼痛、阴道不规则流血、血性羊水、胎心减弱、休克等[3,4]。本组32例产妇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 其中有部分产妇有阴道不规则流血、胎儿呼吸窘迫、血性羊水等表现。由于胎盘早剥临床表现不典型, 在诊断中容易发生误诊及漏诊, 影响胎盘早剥的早期治疗。王莹[5]探讨胎盘早剥的诱因及诊治, 51例胎盘早剥中产前确诊28例, 漏诊率为45.1%。本组产前诊断正确率仅为68.75%, 漏诊率较高。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胎盘早剥的合并症将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掩盖, 使得胎盘早剥的临床体征不典型。
胎盘早剥严重影响母婴预后和结局, 及早、正确处理是降低母婴病死率的关键。重视产前检查, 及早发现并发症, 积极治疗, 加强胎儿监测, 可降低胎盘早剥发生率, 减少母婴危害。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97-106.
[2]彭洁, 朱勤花.胎盘早剥21例临床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10, 20 (4) :634-636.
[3]刘春城, 刘青云, 黄莺莺.胎盘早剥36例临床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6, 26 (6) :876.
胎盘早剥诊治体会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胎膜早破并发胎盘早剥的孕产妇8例, 设为观察组, 再选取同期非胎膜早破的胎盘早剥孕产妇18例, 作为对照组。28例胎盘早剥的孕产妇年龄在21~40岁, 平均年龄为34.5岁, 其中初产妇16例, 经产妇10例, 孕周在25~414周, 均为单胎妊娠, 按照胎盘剥离程度分为:Ⅰ度2例 (7.1%) , Ⅱ度7例 (25.0%) , Ⅲ 度19例 (67.9%) 观察对比两组早期诊断方法、分娩方式、母婴结局等。两组患者从年龄、孕周、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于孕周在25~36周的胎膜早破孕妇, 胎盘早剥在II度以内的, 产科可给予期待治疗, 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及胎儿胎心变化, 但应随着做好紧急抢救的准备;对于孕周接近37周或在37周以上的胎膜早破的孕产妇, 胎盘早剥II度以内, 并无出现继续剥离的征象, 经胎心检测胎儿情况良好, 可采取严密监护下行阴道试产, 若试产失败, 再改行剖宫产。对于胎盘剥离III度的孕产妇, 应尽快终止妊娠, 娩出死胎。对于胎膜早破并发胎盘早剥的孕产妇, 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1]。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经卡方软件V1.61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胎盘早剥具有复杂的病因, 其中胎膜早破、妊高征与外伤在众多诱因中所占比例最高。观察组剖宫产5例, 阴道产3例, 发生产后出血5例, 子宫卒中3例, 围产儿死亡3例, 无孕产妇死亡;对照组中剖宫产10例, 阴道产8例, 其中2例在试产失败后中转剖宫产, 产后出血7例, 子宫卒中4例, 围产儿死亡3, 无孕产妇死亡, 两组分娩方式皆以剖宫产为主, 对比差异不明显 (P>0.05) , 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后并发症与新生儿死亡率对比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文统计发现, 在胎盘早剥的众多诱因中, 胎膜早破占28.6%, 妊高症占28.6%, 外伤占17.9%, 可见胎膜早破并发胎盘早剥的比例很高, 胎膜早破的产后出血率为62.5%, 子宫卒中率为37.5%, 围产儿死亡率为37.5%, 表明在众多诱因中胎膜早破的危险性较大, 引起的并发症较多。因此, 重视产前检查, 及时发现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 及早发现胎盘早剥的征象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孕期应全面加强产检及产前宣教的工作, 对胎膜早破及胎盘早剥的危险性和防治措施进行有效的产前教育, 预防导致胎盘早剥的各类高危因素, 尤其针对妊高征、胎膜早破、外伤、肝功异常等常见的妊娠并发症, 对高危孕妇进行追踪管理, 增强孕妇的日常自我保健, 避免晚期性生活, 保护腹部免受碰撞等外伤, 进行待产期后, 注意监测胎心变化, 合理使用缩宫素, 避免发生强直宫缩, 预防宫内感染, 防止发生胎膜早破, 尽可能降低胎盘早剥发生率[2]。
参考文献
[1]林颖.56例胎盘早剥的产前诊断和处理[J].中国妇幼健康, 2007, 22 (31) :4408-4409.
胎盘早剥诊治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7例, 初产妇36例, 经产妇21例。年龄22~39岁, 平均年龄 (32.4±1.7) 岁。孕周:21~37周34例, 37~41周23例, 收缩压为155~190mmHg。舒张压为70~110mmHg。根据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7版, 符合妊娠高血压及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轻度妊高征17例, 中度21例, 先兆子痫13例, 子痫6例;胎盘早剥分型:I度胎盘早剥19例, Ⅱ度胎盘早剥27例, Ⅲ度胎盘早剥11例。随机抽取同期50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 2组产妇在年龄、性别、产次上无统计学差异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经过B超检查, 立即给予终止妊娠处理。本组资料中有17例患者为轻度妊高征而且胎盘剥离较轻, 查胎心音良好, 给予阴道分娩, 占29.8%, 分娩过程中待宫口扩大3cm以上立即人工破膜, 静脉滴注催产素, 加强宫缩促进快速分娩。29例患者合并重度胎盘早剥和重症妊高征, 占50.9%, 在短时间内不能进行阴道分娩, 应立即行剖宫产手术;有5例患者在产前出现大量出血、低血压, 占8.8%, 应立即采取积极抗休克治疗, 补充血容量, 输注新鲜血液、补充纤维蛋白原。有6例发生子宫胎盘卒中, 占10.53%。立即给予缩宫素, 用热盐水纱布进行热敷子宫、按摩子宫, 经过处理有2例病情继续恶化, 在进行输血的同时进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1例发生DIC, 在输血的同时进行终止妊娠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统计结果进行χ2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表中可以看出, 妊高征合并胎盘早剥组发生早产儿、新生儿窘迫等患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 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妊高征合并胎盘早剥是孕妇在围产期和分娩期内最常见的合并症, 也是引起孕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到目前为止, 引起胎盘早剥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 据统计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脐带、外伤、子宫静脉压增高等因素有关[3]。妊娠高血压发生时由于全身小动脉发生痉挛, 使蜕膜层部分小动脉增粗发生动脉痉挛硬化, 引起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导致破裂, 血液流经底蜕膜形成血肿, 自附着处发生剥离。本病起病急、发展快, 如不及时处理可危机母婴生命。因此,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保证母婴安全, 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做好产前诊断是预防和减少胎盘早剥发生的重要因素。由于早剥面积的大小、出血量及剥离位置的不同直接影响分娩方式, 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具体进行实施终止妊娠方式,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患者发生剥离时一般情况良好, 宫口已经扩张, 在短时期内能经阴道分娩者, 可经阴道分娩, 在产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心率、阴道出血情况和胎儿是否发生窘迫[4]。对于早剥较重, 病情出现恶化或产程无进展、胎儿死亡者应立即给于剖宫产手术, 本组资料中有3例发生死胎。为提高胎盘早剥的诊断率, 提高围产期有效率, 应不断加强对产前检查的认识, 对有妊娠期合并症的患者进行积极的监测和保护, 严密观察产程, 防止胎膜早破引起早剥, 避免误诊和漏诊, 进行积极预防和处理, 有效提高母婴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任晓娟.妊娠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晚期妊娠258例临床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 17 (9) :84~85.
[2]周丽.48例胎盘早剥的诊疗体会[J].西南军医, 2011 (4) :93~94.
[3]任延巍, 宋佳.胎盘早剥40例临床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 2010 (1) :211.
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护理体会 篇8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胎盘早剥患者186例, 其中不典型胎盘早剥89例 (47.8%) , 年龄19~40岁, 平均 (27.2±2.3) 岁;孕周22~42周, 平均 (36.3±2.7) 周, 经产妇32例, 初产妇57例。剖宫产58例, 经阴道分娩31例, 阴道分娩率36.0%。胎盘剥离面积>1/3者8例, <1/3者71例。产前有48例被确诊, 确诊率53.9% (48/89) 。
诱因:不典型胎盘早剥89例病例中,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0例 (56.2%) , 胎膜早破20例 (22.5%) , 外伤7例 (7.9%) , 羊水过多6例 (6.7%) , 双胎妊娠4例 (4.5%) , 脐带因素2例 (2.3%) 。
临床表现:89例患者中, 以无痛性阴道流血、腹部胀感为主要临床症状, 共49例 (55.1%) ;腹痛、腹部胀感、腰痛酸胀22例 (24.8%) ;胎心变化或消失10例 (11.2%) ;血性羊水6例 (0.7%) ;无症状者2例 (0.2%) 。
辅助检查:89例患者中, 经腹B超检查提示异常表现20例 (主要提示为胎盘下方混合性肿块、胎盘声像改变、胎盘增厚、宫壁间液暗区等) ;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20例, 血小板减少5例;胎心监护异常10例。子宫底进行性下降对诊断最有价值, 阳性者有44例。
结果:89例患者中, 重度胎盘早剥8例, 剖宫产术中均证实为后壁胎盘早剥, 轻度胎盘早剥81例;剖宫产结束分娩58例, 产生子宫胎盘卒中8例;发生产后出血34例;出血量350~2 000ml, 平均782ml;无发生DIC。89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预后良好。无孕妇死亡。
护理
护理评估:孕妇入院时需做好护理评估。能够引起胎盘早剥的原因有许多, 但其明确的发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文献报道不典型胎盘早剥漏诊率可达43.6%[2], 从本组研究资料来看, 胎盘早剥的诱因主要是妊娠高血压疾病, 与郑修霞研究一致, 其次是胎膜早破、低置胎盘、腹部外伤史。因此, 产科护士要提高对不典型胎盘早剥诱因的识别能力, 入院时细致询问病史, 对一些合并高危因素的孕妇, 医务人员要警惕胎盘早剥的发生。
产前观察护理: (1) 胎心观察:胎心电子监护, 每小时听胎心1次, 注意胎心变化。当胎盘发生早剥以后, 在子宫内会形成一个缺氧环境, 此时胎儿在子宫内会发生宫内窘迫和窒息等情况, 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则会引起死胎和死产的发生[3]。进行胎心电子监护, 能及时发现胎儿子宫内窘迫。 (2) 观察阴道流血情况:对于胎盘早剥的患者, 其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底蜕膜出血, 在发生出血以后, 血液不断堆积, 则容易引起血肿。对于发生外出血的患者, 一般均能够及时观察到, 内出血须要留心观察及体检才能发现, 对于不典型的胎盘早剥, 应警惕内出血现象。此时护理人员务必密切观察患者的阴道出血情况, 如果患者仅表现轻微的阴道流血, 但是其临床症状和体征相对较为严重, 有大量出血的临床表现, 则应该想到内出血的可能, 密切观察患者宫底的高度变化, 并且对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观察其神态和面色等的变化, 以及时发现问题, 并向主治医师报告, 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并警惕DIC的发生。 (3) 腹痛的观察:腹痛是患者的自诉症状, 孕妇诉腹痛时, 注意鉴别病理性腹痛, 对有诱发因素的患者, 注意扪及宫缩特征、子宫张力及宫底高度的变化[4]。孕产妇出现腹部胀感、子宫张力变大, 及时报告医生, 为正确处理获得良好结局赢得时间。 (4) 加强生活护理: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 针对存在胎盘早剥高危因素患者, 重点加强生活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 取左侧卧位, 改善胎盘血液供应情况, 增加胎儿供氧, 指导胎膜早破的患者取高臀卧位体位, 减少下肢血液回流至盆腔, 降低子宫蜕膜静脉压, 使血管破裂风险降低。从而降低胎盘早剥风险。
产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1) DIC的观察与护理:预防凝血功能异常及DIC。注意观察患者、皮肤、黏膜、牙龈, 是否有出血点及瘀斑, 伤口有无渗血不止, 观察眼底及注射部位的出血、渗血情况。产后24小观察阴道流血动态情况, 如阴道流血不止、血液不凝固、无血凝块。监测血小板、凝血功能的变化, 高度警惕DIC早期征象, 及时汇报医生, 配合抢救。 (2) 产后出血的护理与观察: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500ml称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 为了促进子宫收缩, 立即肌注或静滴宫缩剂及按摩子宫。对于子宫出血不能有效控制的患者, 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并做好常规的吸氧、输液治疗, 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的开展。备新鲜全血、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 做好大出血抢救准备。产后24小时内进行子宫按摩, 15~30分钟/次, 并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神志、宫底高度、子宫收缩情况、阴道流血量情况, 监测并记录生命征及尿量, 观察全身贫血状态及体征。本研究病例产后出血, 经上述护理, 预后均良好。 (3) 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与观察:胎盘早剥需警惕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孕产妇伴发心血管、肾脏慢性疾病的, 更是监测的重点。产后密切观察患者24小时尿量的变化, 准确测量24小时出入量, 尤其每小时尿量, 每小时尿量<30ml/小时, 及时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补液量是否够, 同时报告医生, 做好相应处理。 (4) 产褥期感染的观察与护理:胎盘早剥患者岀血较多, 容易并发各种感染, 应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各种导管护理, 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做好基础护理, 防止感染, 每2个小时翻身1次, 要经常清理床单, 保持清洁, 保持稳固留置尿管, 引流袋与导尿管定期更换。注意监测体温、观察血常规等变化。保持会阴部清洁, 严密观察恶露色、量、有无异味, 每天2次外阴擦洗。鼓励患者进食富有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 以增强机体抵抗力。禁食时每天2次口腔护理, 避免发生各种并发症。
不典型胎盘早剥, 诱因不明确, 主要以轻型为主, 因症状不典型, 临床特征差异性较大, 漏诊率较高[5]。护理人员应提高对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认识, 详细询问病史, 仔细进行体格检查, 发现胎盘早剥的诱发因素, 严格仔细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观察腹痛、阴道流血情况、胎心音变化, 及时发现胎盘早剥现象, 为早期确诊提供有利的临床依据,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胎盘早剥属于围产期的危重症之一,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目前临床上没有很好的预防和早期诊断胎盘早剥的有效方法, 因此, 要指导孕妇做好预防工作。
摘要:本文总结了89例症状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观察与护理。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护理重点是提高对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警惕性, 加强诱因观察及病情观察, 以提高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率;产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降低母婴死亡率。护理人员应提高对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认识, 严格仔细观察病情变化, 为早期确诊提供有利的临床依据,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胎盘早剥,观察,护理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09.
[2] 赵瑾.不典型胎盘早剥43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5, 20 (7) :880.
[3] 王雅楠, 杨孜.影响胎盘早剥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及防范策略[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 26 (2) :114-118.
[4] 胡冰梅.胎盘早剥124例病因分析及临床观察[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0, 12 (4) :305-306.
【胎盘早剥诊治体会】推荐阅读:
胎盘植入的诊治进展07-04
早期胎盘早剥06-08
重型胎盘早剥09-24
不典型胎盘早剥护理10-15
胎盘早剥的超声诊断08-23
胎盘早剥的临床护理09-04
胎盘早剥的观察及护理08-01
胎盘早剥的诊断与治疗09-07
胎盘早剥误诊原因分析09-13
胎盘早剥的观察与护理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