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典型胎盘早剥护理

2024-10-15

不典型胎盘早剥护理(共7篇)

不典型胎盘早剥护理 篇1

胎盘早剥是产科的一种常见严重疾病, 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影响。对于不具有典型症状和体征的患者, 护理时必须加倍仔细和小心, 才能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 及时解决, 防止意外发生。因此, 不典型胎盘早剥对临床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本文整理分析了2005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9例不典型胎盘早剥病例, 从病情观察、护理对该病进行进一步探讨。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胎盘早剥患者186例, 其中不典型胎盘早剥89例 (47.8%) , 年龄19~40岁, 平均 (27.2±2.3) 岁;孕周22~42周, 平均 (36.3±2.7) 周, 经产妇32例, 初产妇57例。剖宫产58例, 经阴道分娩31例, 阴道分娩率36.0%。胎盘剥离面积>1/3者8例, <1/3者71例。产前有48例被确诊, 确诊率53.9% (48/89) 。

诱因:不典型胎盘早剥89例病例中,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0例 (56.2%) , 胎膜早破20例 (22.5%) , 外伤7例 (7.9%) , 羊水过多6例 (6.7%) , 双胎妊娠4例 (4.5%) , 脐带因素2例 (2.3%) 。

临床表现:89例患者中, 以无痛性阴道流血、腹部胀感为主要临床症状, 共49例 (55.1%) ;腹痛、腹部胀感、腰痛酸胀22例 (24.8%) ;胎心变化或消失10例 (11.2%) ;血性羊水6例 (0.7%) ;无症状者2例 (0.2%) 。

辅助检查:89例患者中, 经腹B超检查提示异常表现20例 (主要提示为胎盘下方混合性肿块、胎盘声像改变、胎盘增厚、宫壁间液暗区等) ;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20例, 血小板减少5例;胎心监护异常10例。子宫底进行性下降对诊断最有价值, 阳性者有44例。

结果:89例患者中, 重度胎盘早剥8例, 剖宫产术中均证实为后壁胎盘早剥, 轻度胎盘早剥81例;剖宫产结束分娩58例, 产生子宫胎盘卒中8例;发生产后出血34例;出血量350~2 000ml, 平均782ml;无发生DIC。89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预后良好。无孕妇死亡。

护理

护理评估:孕妇入院时需做好护理评估。能够引起胎盘早剥的原因有许多, 但其明确的发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文献报道不典型胎盘早剥漏诊率可达43.6%[2], 从本组研究资料来看, 胎盘早剥的诱因主要是妊娠高血压疾病, 与郑修霞研究一致, 其次是胎膜早破、低置胎盘、腹部外伤史。因此, 产科护士要提高对不典型胎盘早剥诱因的识别能力, 入院时细致询问病史, 对一些合并高危因素的孕妇, 医务人员要警惕胎盘早剥的发生。

产前观察护理: (1) 胎心观察:胎心电子监护, 每小时听胎心1次, 注意胎心变化。当胎盘发生早剥以后, 在子宫内会形成一个缺氧环境, 此时胎儿在子宫内会发生宫内窘迫和窒息等情况, 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则会引起死胎和死产的发生[3]。进行胎心电子监护, 能及时发现胎儿子宫内窘迫。 (2) 观察阴道流血情况:对于胎盘早剥的患者, 其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底蜕膜出血, 在发生出血以后, 血液不断堆积, 则容易引起血肿。对于发生外出血的患者, 一般均能够及时观察到, 内出血须要留心观察及体检才能发现, 对于不典型的胎盘早剥, 应警惕内出血现象。此时护理人员务必密切观察患者的阴道出血情况, 如果患者仅表现轻微的阴道流血, 但是其临床症状和体征相对较为严重, 有大量出血的临床表现, 则应该想到内出血的可能, 密切观察患者宫底的高度变化, 并且对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观察其神态和面色等的变化, 以及时发现问题, 并向主治医师报告, 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并警惕DIC的发生。 (3) 腹痛的观察:腹痛是患者的自诉症状, 孕妇诉腹痛时, 注意鉴别病理性腹痛, 对有诱发因素的患者, 注意扪及宫缩特征、子宫张力及宫底高度的变化[4]。孕产妇出现腹部胀感、子宫张力变大, 及时报告医生, 为正确处理获得良好结局赢得时间。 (4) 加强生活护理: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 针对存在胎盘早剥高危因素患者, 重点加强生活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 取左侧卧位, 改善胎盘血液供应情况, 增加胎儿供氧, 指导胎膜早破的患者取高臀卧位体位, 减少下肢血液回流至盆腔, 降低子宫蜕膜静脉压, 使血管破裂风险降低。从而降低胎盘早剥风险。

产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1) DIC的观察与护理:预防凝血功能异常及DIC。注意观察患者、皮肤、黏膜、牙龈, 是否有出血点及瘀斑, 伤口有无渗血不止, 观察眼底及注射部位的出血、渗血情况。产后24小观察阴道流血动态情况, 如阴道流血不止、血液不凝固、无血凝块。监测血小板、凝血功能的变化, 高度警惕DIC早期征象, 及时汇报医生, 配合抢救。 (2) 产后出血的护理与观察: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500ml称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 为了促进子宫收缩, 立即肌注或静滴宫缩剂及按摩子宫。对于子宫出血不能有效控制的患者, 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并做好常规的吸氧、输液治疗, 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的开展。备新鲜全血、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 做好大出血抢救准备。产后24小时内进行子宫按摩, 15~30分钟/次, 并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神志、宫底高度、子宫收缩情况、阴道流血量情况, 监测并记录生命征及尿量, 观察全身贫血状态及体征。本研究病例产后出血, 经上述护理, 预后均良好。 (3) 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与观察:胎盘早剥需警惕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孕产妇伴发心血管、肾脏慢性疾病的, 更是监测的重点。产后密切观察患者24小时尿量的变化, 准确测量24小时出入量, 尤其每小时尿量, 每小时尿量<30ml/小时, 及时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补液量是否够, 同时报告医生, 做好相应处理。 (4) 产褥期感染的观察与护理:胎盘早剥患者岀血较多, 容易并发各种感染, 应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各种导管护理, 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做好基础护理, 防止感染, 每2个小时翻身1次, 要经常清理床单, 保持清洁, 保持稳固留置尿管, 引流袋与导尿管定期更换。注意监测体温、观察血常规等变化。保持会阴部清洁, 严密观察恶露色、量、有无异味, 每天2次外阴擦洗。鼓励患者进食富有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 以增强机体抵抗力。禁食时每天2次口腔护理, 避免发生各种并发症。

不典型胎盘早剥, 诱因不明确, 主要以轻型为主, 因症状不典型, 临床特征差异性较大, 漏诊率较高[5]。护理人员应提高对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认识, 详细询问病史, 仔细进行体格检查, 发现胎盘早剥的诱发因素, 严格仔细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观察腹痛、阴道流血情况、胎心音变化, 及时发现胎盘早剥现象, 为早期确诊提供有利的临床依据,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胎盘早剥属于围产期的危重症之一,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目前临床上没有很好的预防和早期诊断胎盘早剥的有效方法, 因此, 要指导孕妇做好预防工作。

摘要:本文总结了89例症状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观察与护理。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护理重点是提高对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警惕性, 加强诱因观察及病情观察, 以提高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率;产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降低母婴死亡率。护理人员应提高对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认识, 严格仔细观察病情变化, 为早期确诊提供有利的临床依据,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胎盘早剥,观察,护理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09.

[2] 赵瑾.不典型胎盘早剥43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5, 20 (7) :880.

[3] 王雅楠, 杨孜.影响胎盘早剥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及防范策略[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 26 (2) :114-118.

[4] 胡冰梅.胎盘早剥124例病因分析及临床观察[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0, 12 (4) :305-306.

[5] 黄云.胎盘早剥56例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6) :117.

不典型胎盘早剥21例分析 篇2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12月收治胎盘早剥患者21例,孕妇年龄22~32岁,平均26.4岁,孕龄22~39周,平均35.4周。所有患者均有完善产检纪录及超声资料,并且经产后胎盘检查确诊。

胎盘早剥诊断标准及分度:据第七版《妇产科学》,其诊断标准为产后胎盘检查见胎盘表面附着陈旧血块或血块压迹确诊。分度:Ⅰ度:胎盘剥离<1/4面积;Ⅱ度:胎盘剥离<1/3面积;Ⅲ度:胎盘剥离面>1/2面积。

结果

临床表现:在不典型胎盘早剥21例患者中,9例患者有阴道出血,出血量均<400 m L;17例患者出现腹痛或腹部不适、腰痛、腹部胀满感等症状,但仅5例临床腹部触诊有固定压痛点;2例患者有胎心的异常,表现胎心率<120次/min;2例患者出现子宫张力增高、宫缩频率明显增强。

超声结果:5例患者在首次B超检查出现阳性表现:胎盘后方较规则的圆形或类圆形小范围无回声区者或胎盘局部较周围明显增厚,内部回声增强或有不均;另有2例在复查B超时发现异常。

诊断方式及母婴结局:21例患者在入院时仅有3例以疑似胎盘早剥收住院,余18例均是以先兆早产及流产等其他疾病住院治疗。住院中10例得到确诊,另8例为产后胎盘检查后回顾性诊断。21例患者中经阴道分娩8例,手术产13例;产后未见大出血、子宫卒中、DIC等严重并发症;新生儿亦未出现窒息、休克等并发症。

讨论

胎盘早剥在产科是常见妊娠并发症,也是妊娠晚期出血的重要原因,国内报道的发病率0.46%~2.11%,它与产妇大出血、休克、子宫胎盘卒中密切相关,也可导致新生儿早产、宫内窘迫及产后窒息。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有出血、腹痛、子宫板样硬或胎心、胎动消失等[1],因其临床表现典型,并且临床医师对其认识充分而且警惕性高,故均能及时发现并处理。产后胎盘检查发现其剥离面积均在Ⅱ度以上,而不典型胎盘早剥大部分诊断均依赖产后胎盘检查,临床发病率尚未见具体报道。Kikuta等曾阐述不典型胎盘早剥往往是胎盘边缘的剥离和血肿,因此出血量少,腹痛不明显,因胎盘循环尚在代偿范围,故临床症状多隐匿,易与先兆流产及早产等疾病混淆,且多数医师对此认识不够,故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2]。但非典型胎盘早剥某些类型出现后可静止,但仍有部分病例发展迅速而发展为重型,导致母婴不良结局。

在我们研究中,21例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有13例在早期确诊,8例孕周在37周以上,因此采取手术终止妊娠,母婴结局良好。另5例孕周在24~34周,故临床采用保守治疗,尽量延长妊娠时间,其中2例病情停止进展,在密切监护下,孕足月后即手术终止妊娠。但3例在确诊后病情发展迅速,在手术指征明确后终止妊娠。余8例均在产后胎盘检测发现异常后确诊。

21例患者在临床资料分析表明,出血、腹痛或腹部不适及腹部固定压痛点是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主要症状,其出现频率分别为42.8%(9例)、80.9%(17例)、23.6%(5例),而子宫强度异常及胎心改变仅2例出现。B超初诊发现异常者5例,表现出胎盘后方较规则的圆形或类圆形小范围无回声区,而临床怀疑本病时复查发现者2例。

此21例不典型胎盘早剥在我科住院治疗时,早期仅有3例以疑似胎盘早剥收住院,余18例均是以先兆早产及流产等其他疾病住院治疗。住院中10例得到确诊,另8例为产后胎盘检查后回顾性诊断。

我们研究21例患者及其新生儿预后均良好,未见不良并发症出现。虽有3例进展迅速,但及时采用手术终止妊娠,故结局良好。与国内文献报道差异较大[3,4],其原因可能在于某些不典型胎盘早期并未发现,而临床发现时已属于重症而未计入本研究范围;其次在于我们对此病治疗可能较为主动,多采用手术终止妊娠。

虽然不典型胎盘早剥症状隐匿,临床确诊较困难,但是只要临床医师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有可能提高其早期临床诊断率。我们认为对于在妊娠20周以上孕妇,如果存在妊高征、外伤或在剧烈运动等原因之后出现出血、伴或不伴有腹痛或腹部不痛、子宫局部压痛,应警惕本病可能,应加强监护并反复行B超检查,而绝不能仅凭1或2次B超结果排除本病可能。

综上所述,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不明显,临床误诊和漏诊率较高,但部分病例进展快,不仅增加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早产低体质量的发生率,而且预后效果不理想,因此临床应对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产前诊断工作给予重视,提高产前检出率,以改善母婴预后效果,提高分娩安全。

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提高对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认识及早期诊断率。方法:收治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2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中,9例有阴道出血,17例出现腹痛或腹部不适症状,5例腹部触诊有固定压痛点,2例有胎心异常,2例出现子宫张力增高,宫缩频率明显增强。仅13例为临床确诊,另8例为产后胎盘检查后回顾性诊断,所有孕妇未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结论:不典型胎盘早剥临床表现隐匿,早期临床确诊困难,应提高认识,加强监测并反复检查,才能确保母婴安全。

关键词:不典型胎盘早剥,早期诊断,探讨

参考文献

[1]Tikkanen M,Nuutila M,Hiilesmaa V,et a1.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risk factors of placental abmption[J].Acta Obstetriciaet Gynecologiea Scandinavica,2006,85(6):700-705.

[2]Kikutani M,Ishihara K,Arald T.Valtie of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placental abruption[J].J Nippon Med Sch,2003,70(3):227.

[3]刘奕,陈健,吕杰强.不典型胎盘早剥27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5):30-31.

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诊断与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胎盘早剥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 年龄21~39岁, 平均年龄28.5岁;孕周27~41周, 平均孕周33.5周;初产妇49例, 经产妇2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产后胎盘检查确诊, 胎盘母面有陈旧黑紫色血液凝块或血迹。将患者按照临床症状典型与否分为典型组42例与不典型组3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胎盘早剥的诊断主要以分析临床症状及询问病史为主。一般情况下, 由于症状及体征不典型, 轻型胎盘早剥的诊断漏诊率较高, 借助超声检查予以确诊;在确诊胎盘早剥的同时也要确定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及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拟定治疗方案[2]。产后检查胎盘, 如胎盘母体面有陈旧黑紫色血液凝块或血迹即可确诊。比较典型胎盘早剥患者与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的确诊率、实验室检查指标及母婴结局。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确诊率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典型组患者经B超检查确诊37例, 漏诊6例, 漏诊率为11.90%;不典型组患者经B超检查确诊24例, 漏诊12例, 漏诊率为33.33%。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可知, 不典型组的血纤维蛋白原进行性下降率、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率及血小板进行性下降率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典型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见表1。

2.2 母婴结局

比较两组产妇的母婴结局可知, 典型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及早产低体质量等指标均显著低于不典型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胎盘早剥是指孕妇妊娠20周后及分娩期, 正常位置的胎盘于胎儿娩出前全部或部分与子宫壁剥离, 该病是产科比较常见的病症, 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 如果得不到及时、恰当的处理可能危及母胎生命。临床上一些情况下胎盘早剥缺乏典型症状, 因此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诊断存在较大误区, 而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误诊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B超的检测结果过分依赖, 其实B超检查具有非常明显的局限性[4], 诸多因素均会对检测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而胎盘早剥中至少40%诱因不明显, 缺乏典型症状, 因此过分依赖B超检测易导致漏诊;二是胎心监护使用不足。多种因素均会对胎心监护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检查时发现一次异常并不能作为诊断标准, 而是要采取动态检测的方法;胎监异常对胎盘早剥诊断缺乏特异性, 故也不能单纯作为胎盘早剥的确诊依据。

针对上述易误诊、漏诊的原因, 临床上要针对孕妇出现的一系列异常高度警惕, 应用连续、动态的方法对孕妇的腹痛腰酸程度进行观察, 并观察子宫高度及张力、子宫压痛、生命体征、血色素、凝血功能、阴道出血等情况, 联合B超及胎心监护及时、果断的做出诊断, 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以降低孕妇及胎儿病死率, 改善母婴结局。

综上所述, 不典型胎盘早剥具有症状、体征不明显的特点, 易出现漏诊、误诊, 因此要多种诊断方法联合应用予以确认, 提高早期诊断率[5];临床上要加强胎盘早剥的预防工作, 积极治疗各类合并症及并发症, 改善母婴结局。

参考文献

[1]江雪华.不典型胎盘早剥48例的临床诊断[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6 (12) :1365-1366.

[2]Ovelese Y, Ananth CV.Placentalabruption[J].Obstet Gyneeol, 2015, 108 (4) :1005-1006.

[3]周莉.31例不典型胎盘早剥临床诊断及分析[J].当代医学, 2015, 17 (1) :14-16.

[4]张惠玲, 李海英, 谭萌.胎盘早剥误诊、漏诊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5, 7 (6) :135-136.

症状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2007年我院产科分娩总数5 055例,发生胎盘早剥孕妇54例,发生率为1.07%。孕产妇年龄39岁,平均(29.80±6.86)岁。其中,初产妇33例(61.1%),经产妇21例(38.9%)。平均发病孕周33.5周,20~27周4例,28~36周29例,37~41周21例。

1.2 诊断标准及分类

症状不典型胎盘早剥:产前无任何胎盘早剥的典型表现,仅有宫缩样腹痛、腰酸,或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无任何症状和体征,子宫软,宫缩有间歇,腹部压痛不明显,胎心正常,NST及CST均正常,产后检查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及压迹,或有胎盘后血肿;症状典型的胎盘早剥:有阴道出血或伴持续性腹痛,子宫不放松,宫底升高,破水后有血性羊水,胎心监护异常或胎死宫内,患者有休克、DIC表现。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产前诊断

产前诊断胎盘早剥11例,占20.4%;症状不典型胎盘早剥43例,占79.6%,产前早剥与不典型早剥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阴道出血>400 ml;*:少量阴道出血

2.2 发病诱因

引发胎盘早剥的主要原因为妊娠高血压,占40.8%,其次分别为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外伤、双胎及不明原因所致,其中妊娠高血压与其他因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2.3 胎心监护

行胎心监护(NST或CST)者46例,其中症状不典型胎盘早剥孕妇中行胎心监护者38例,17例异常,占44.7%,包括胎心基线偏低,为110~120次/min,基线平直,加速不达标,或轻度变异减速。

2.4 B超检查

本组39例产前行B超检查,以胎盘后有无回声区,或胎盘明显增厚,胎盘绒毛膜板向宫腔明显突出,羊水内混有异常回声,提示胎盘早剥8例,阳性检出率为20.5%。症状不典型胎盘早剥孕妇产前行B超检查31例,其中,提示前置胎盘3例,羊水少8例,S/D>3.0 4例,胎死宫内2例。产前诊断病例与症状不典型病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3。

2.5 分娩结局

分娩方式:剖宫产27例,占50.0%;阴道分娩26例,占48.1%;1例孕20周者因胎死宫内行药物引产术。43例症状不典型胎盘早剥病例中,剖宫产18例,占41.9%;阴道分娩25例,占58.1%。产前诊断病例与症状不典型病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2.6 母婴结局

母婴结局产前诊断病例与症状不典型病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4。

本组围生儿死亡率与国内报道相同。无孕产妇死亡,无一例行子宫切除术。产后出血8例,发生率为14.8%;症状不典型胎盘早剥病例中有4例,发生率为9.3%(出血量均<1 000 ml);发生DIC孕产妇5例,症状不典型胎盘早剥病例中有1例,发生率为2.3%;合并急性肾衰3例,症状不典型病例中有1例,发生率为2.3%。

2.7 处理时间

在症状不典型胎盘早剥病例中,孕妇出现首发症状至胎儿娩出的时间最长10 d,最短1 h 10 min。

3 讨论

3.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症状不典型胎盘早剥的关系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肾脏疾病、胎膜早破、机械因素等是胎盘早剥的重要诱因[3],但仍有一部分胎盘早剥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本组54例胎盘早剥病例的诱因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2例(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占40.8%,居第1位,与文献报道相似。在症状不典型胎盘早剥病例中,此诱因有18例,占41.8%,亦居首位。可见,本组22例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不满意而诱发胎盘早剥的病例中,81.8%(18/22)的孕妇产前并未考虑胎盘早剥,均为产后诊断。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尤其是治疗不满意者,应警惕胎盘早剥的出现[4],适时终止妊娠,从而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母儿预后。

3.2 症状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

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有出血、腹痛、子宫板样硬或胎心、胎动消失等[5],重型胎盘早剥症状典型,产前诊断不困难,本组产前诊断11例病例中,有7例重型胎盘早剥。而剥离面积较小的轻型病例症状往往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本组症状不典型的43例胎盘早剥病例中,轻型40例,占93%;另有3例重型胎盘早剥亦无典型症状。可见,大部分胎盘早剥病例无典型表现,仅为宫缩样下腹痛、无痛性少量间断阴道出血、胎心轻度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不满意等[6]。本组症状不典型胎盘早剥病例中首发症状为阴道出血16例,占37.2%,均为少量、间断出血;宫缩样下腹痛,或伴子宫局部压痛11例,占25.6%;持续性下腹隐痛7例,占16.3%。B超是诊断胎盘早剥的重要辅助手段,文献报道其诊断率可达75.4%[7]。本组阳性检出率为20.5%,且均为重型胎盘早剥,说明B超检查结果阴性亦不能排除胎盘早剥[8],可以结合彩超测定脐动脉的S/D比值来早期诊断胎盘早剥,本组症状不典型胎盘早剥病例中行B超检查者4例,S/D比值升高,占12.9%[9]。在做超声多普勒监测时发现,在发生胎盘早剥之前,胎儿脐动脉S/D比值已升高,说明先有血流阻力增加,继之再发生胎盘早剥[10]。

3.3 预后

不典型胎盘早剥护理 篇5

1 临床资料

35岁, 孕7产2, 因停经17+1周, 阴道少许流血3+h, 加重10min, 于2009年4月9日入院, 末次月经2008年11月7日, 预产期2009年8月14日, 本次妊娠孕期经过顺利, 未作产前保健检查, 平素月经规律, 曾自然分娩2次, 孕4+月流产4次, 流产原因不详, 既往体健, 从未监测过血压, 查体:体温36.5℃, 脉搏86次/min, 呼吸21次/min, 血压23/16kpa, 患者一般情况好, 神清安静, 步行入院, 心肺听诊无异常, 腹软, 无局限性压痛, 双下肢无水肿, 妇科检查:宫高25cm, 腹围86cm, 无宫缩, 未闻及胎心, 外阴正常, 阴道少量流血, 宫颈管厚, 宫口未开, B超提示: (1) 宫内单活胎, 双顶径3.9cm, 股骨长2.4cm, 胎盘后壁Ⅰ级, 羊水深3.6cm, 血常规RBC3.85×1012/L, HGB105g/L, 入院诊断G7P2孕17+1周先兆流产; (2)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3) 胎盘前置状态, 予硫酸镁解痉, 硝苯地平片降压保胎治疗, 患者休息好, 无不适, 阴道一直有少量流血, 血压波动在20~23/14.5~16k Pa之间, 入院次日查房, 妇查腹隆起, 软、无压痛, 宫底脐上3横指, 子宫异常增大, 孕7月大小、无宫缩, 未闻及胎心, 阴道少量流血, 宫颈口未开, 急诊再次B超检查示:胎死宫内, 后壁胎盘, 胎盘与子宫壁之间见混合性光团及液性暗区, 双附件未见异常, 急复查血常规RBC2.65×1012/L, HGB75g/L, 通过全院会诊讨论, 考虑胎盘早剥、子宫卒中, 造成子宫异常增大, 拟定立即行剖宫取胎术并作好术中输血准备、子宫切除准备及向患者家属告知病情, 术中见腹膜呈紫蓝色, 吸出腹腔内积血300m L, 娩出一死胎, 胎盘位于子宫后壁, 胎盘已完全剥离, 剥离完整, 胎盘大小14cm×13cm×3cm, 胎盘与子宫壁之间积血500m L, 凝血块300g, 整个子宫前后壁呈紫黑色, 不收缩, 用温热水热敷, 宫体局部及静脉用缩宫素60U, 子宫按摩等处理, 子宫仍不收缩, 子宫腔广泛出血不止, 术中失血达2000m L, 出血多且血液不凝, 出血不能控制, 则输血同时行子宫切除, 术后10d治愈出院。诊断: (1) G7P3孕17+1周胎盘早剥; (2) 子宫卒中; (3)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死胎; (4) 产后出血。

2 讨论

2.1 胎盘早剥的诱因

胎盘早剥病因尚未明确, 临床观察胎盘早剥主要与孕妇血管病变, 孕妇高血压为重要发病诱因, 妊娠高血压时全身微小动脉痉挛, 底脱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 毛细血管缺血坏死破裂出血, 形成胎盘后血肿导致胎盘自子宫壁剥离, 其次胎盘早剥与机械因素、子宫静脉血压升高、宫腔内压骤减等因素有关[2]。

2.2 临床误诊原因分析

对于病因存在、症状、体征、典型及B超检查结果, 产前诊断重型胎盘早剥已不难, 但由于胎盘剥离部位, 面积不同, 无明显到临床表现及不细心检查思考, 误诊为流产。本例患者有明显重高血压诱因, 但体型肥胖且症状不典型, 加之接诊医生经验不足, 对异常子宫增大, 阴道流血症状不够重视, 检查欠仔细, 未将子宫异常增大进行分析, 过分依赖B超检查, 误诊为先兆流产, 一味解痉降压保胎治疗而延误病情, 致胎儿宫内缺氧死亡, 手术中出血多, 子宫处理无效而切除。

2.3 B超检查误诊原因

B超诊断胎盘早剥的准确率不断提高, 但准确率仅25%[3], 敏感性较低, 故不能完全依靠B超诊断, 影响其诊断的原因可能为: (1) 胎离早剥以显性出血为主时, 血液外流出, 可无临床症状, B超图像无特征性图像; (2) 胎盘早剥血肿小, 临床症状较轻, 易漏诊; (3) 胎盘位于子宫后壁, 胎儿躯体遮挡, 羊水过少, 加之孕妇过度肥胖及超声衰减等因素影响, 导致图像显示不清楚造成误诊; (4) 胎盘早剥急性期血肿回声与胎盘相似难以分辨; (5) B超医生经验不足, 对胎盘后血肿与胎盘组织透声分辨不清; (6) B超分辨率也是影响诊断的重要因素。

2.4 预防误诊措施

(1) 详细询问病史, 仔细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 典型的胎盘早剥表现为阴道流血, 或持续性腹痛, 呈板状腹。在临床工作中, 对有妊娠期高血压、慢性肾病、全身血管病变、外伤、胎位矫正、脐带过短或脐带绕颈、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双胎第一胎娩出后宫腔压力骤减等高危因素, 要警惕发生胎盘早剥的可能。 (2) 无胎盘早剥的病因和诱因者, 不明原因阴道流血增多, 不能缓解的间隙性腰痛或子宫局部压痛, 难以解释子宫异常增大伴阴道流血, 不明原因胎心异常, 同时伴有临产征兆, 出现血性羊水, 警惕胎盘早剥。 (3) 无原因早产, 抑制宫缩无效而症状逐渐加重, 怀疑有胎盘早剥要反复检查。 (4) B超检查发现胎盘厚度增加无明显胎盘后液性暗区表现, 动态观察B超检查。 (5) 外出血与血色素下降变化不成比例要查找原因警惕胎盘早剥, 一旦确诊应迅速终止妊娠, 减少医疗失误带来母儿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孙丽洲.产科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63~68.

[2]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卫出版社, 2005:118~121.

不典型胎盘早剥护理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选择我院前来就诊的10例胎盘早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 按照临床体征将这10例胎盘早剥患者分成不典型胎盘早剥组和典型胎盘早剥组, 不典型胎盘早剥组7例, 典型胎盘早剥组3例。不典型胎盘早剥组7例, 年龄在23~42岁, 平均年龄为 (27.86±13.22) 岁, 孕周在36~40周, 平均孕周为 (37.21±0.42) 周, 其中有经产妇2例, 初产妇5例。典型胎盘早剥组3例, 年龄在24~42岁, 平均年龄为 (26.53±13.27) 岁, 孕周在36~40周, 平均孕周为 (37.56±0.27) 周, 其中有经产妇1例, 初产妇2例。经确认, 不典型胎盘早剥组和典型胎盘早剥组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两组间的数据可进行比较和分析。

1.2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回顾, 对比分析不典型胎盘早剥和典型胎盘早剥患者的诊断情况和治疗效果, 最后统计其临床数据。

1.3观察指标:对不典型胎盘早剥组和典型胎盘早剥组的产前确诊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及早产低体质量发生率进行观察。

1.4数据处理:对不典型胎盘早剥组和典型胎盘早剥组的产前确诊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及早产低体质量发生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以95%作为可信区, 产前确诊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及早产低体质量发生率使用计数资料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 若两组数据间的P值<0.05, 代表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和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 不典型胎盘早剥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及早产低体质量发生率均高于典型胎盘早剥组, 经对比证实,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临床诊断: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 不典型胎盘早剥组的产前确诊例数少于典型胎盘早剥组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不典型胎盘早剥组的产前确诊率为85.71% (6/7) ;典型胎盘早剥组的产前确诊率为100.00% (3/3) 。

3讨论

导致胎盘早剥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受伤或者发生病变, 而引发蜕膜出血。部分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典型性, 从而给其治疗和诊断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胎儿早剥具有起病急、病情严重等特点, 如不及时进行处理, 可能会引发母体休克、大出血、子宫胎盘卒中等情况, 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母婴预后构成威胁。

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诱因不明确, 症状缺乏典型性, 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明确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 如高龄、外伤、高血压妊娠期综合征等, 有助于减少临床漏诊的现象[2]。除此之外, 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不规律腹痛及频繁性宫缩也是预防胎盘早剥的重要手段[3]。

为了确保母婴安全, 应给予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终止妊娠治疗, 在治疗中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宫口大小、胎心情况等为患者选择分娩方式, 出血少、开宫口大、胎儿小及胎心正常的患者可选择阴道分娩, 反之, 则应该进行剖宫产[4]。产妇结束分娩后, 应为其注射缩宫素, 并按摩子宫, 给予热盐水纱布热敷, 以促进子宫收缩, 以进一步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

本研究结果表明, 不典型胎盘早剥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及早产低体质量发生率均高于典型胎盘早剥组, 产前确诊率低于典型胎盘早剥组, 故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容易出现漏诊及误诊情况, 且预后效果不容乐观, 应该加强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仲文玉, 李秀荣, 张淼, 等.胎心监护在不典型胎盘早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 2013, 15 (9) :1248-1249.

[2]张清莲.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诊断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连续型电子期刊) , 2015, 15 (4) :50-51.

[3]尚兰婷.非典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24) :49-50.

胎盘早剥20例的护理体会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5年共收治20例胎盘早剥患者。产妇年龄最小20岁,最大36岁,平均29.5岁;其中初产妇12例,经产妇8例;孕27周1例,>27~32周1例,>32~34周2例,>34~36周4例,>36周12例;剖宫产1、7例,顺产3例。

1.2 分度

参考《妇产科学》第6版[1],根据胎盘剥离面积将胎盘早剥分为3度,I度胎盘剥离面小于1/4 (11例,55%),Ⅱ度胎盘剥离面1/3左右(3例,15%),1度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面积的1/2 (6例,3 0%)。

1.3 临床表现

产前出血9例(45%),包括阴道出血5例,血性羊水3例,1例阴道出血后胎膜破裂、同时有血性羊水。腹痛、腰痛或子宫压痛4例(20%),其中2例呈板状腹,1例有宫底上升。无明显疼痛,仅有子宫张力增高、宫缩间歇子宫放松欠佳3例(15%)。胎动减少或消失1例(5%)。胎心突然减慢、持续无恢复或消失,无时间行胎心监护2例(10%)。

1.4 发病的高危因素

20例患者基本上都有两种以上危险因素,其中妊高征3例(重度子痫前期2例,轻度子痫前期1例)、占15%;脐带因素5例(脐带缠绕4例,脐带过短1例),占25%;羊水因素5例(羊水过多2例,过少3例)占25%;外伤1例,占5%;胎膜早破3例,占15%;胎盘异常3例(副胎盘1例,球拍样胎盘1例,胎盘钙化、部分梗死1例),占15%。

1.5 结果

发生凝血障碍、子宫胎盘卒中2例,均为经产妇。发生围生儿死亡4例,均为早产儿,其中有2例死胎,2例低出生体质量儿生后3d死亡。发生重度新生儿窒息1例,低体质量儿3例。20例产妇均病愈出院。

2 护理

2.1 详细询问病史

孕妇入院时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做好入院评估,是否有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高危因素存在。

2.2 对可疑胎盘早剥的观察

典型胎盘早剥一般在入院时即诊断,但起病初期及体征不典型者易被漏诊。如先兆早产、胎膜早破伴血性分泌物,妊高征和临产出现腹痛者,常被忽视,直到胎死宫内。本组有6例通过观察及时发现报告,为处理赢得时间。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

2.2.1 腹痛的观察

胎盘早剥患者的腹痛常为持续性无间隙,常伴有腹肌紧张、子宫压痛,而临产宫缩腹痛有间隙。护士在观察宫缩时应把手置于孕妇腹部,注意宫缩间隙、子宫是否变软,若触不到宫缩间隙,腹部张力增高,应疑胎盘早剥,及时报告医师进一步检查,早诊断早处理。本组病例有8例因为护士观察仔细,及时报告医师,为正确处理,获得良好结局赢得时间。

2.2.2 阴道流血的观察

显性出血可通过肉眼判断,隐匿性或可疑出血时,可在腹部画出子宫轮廓,观察宫底有无升高,密切注意血压、脉搏、脸色的变化,以判断是否存在宫腔出血及程度。本组1例发现宫底升高,再次B超确认为胎盘早剥。

2.2.3 胎心的观察

胎盘早剥可使胎儿供血不足,引起胎心异常,当阴道出血较多或腹壁张力较高的时候,尤其应该仔细观察胎心胎动,必要时行NST或OCT检查,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3]。本组有2例因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时发现胎盘早剥。一旦确诊胎盘早剥,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术前准备终止妊娠,并做好新生儿抢救准备。

2.3 产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3.1 产后出血

胎盘早剥发生子宫胎盘卒中时可影响子宫肌层收缩致产后出血。因此在产后要及时使用缩宫剂,如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等,每半小时按摩子宫1次,密切观察宫底高度,子宫收缩情况,有无活动性阴道出血。行持续性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2.3.2 DIC的观察及护理

严重的胎盘早剥可发生凝血功能障碍,需密切观察齿龈、黏膜、皮肤有无出血点及淤斑,注射部位有无出血不凝现象,伤口有无渗血,动态观察阴道流血情况,有无血块,动态监测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功能的变化,警惕DIC的发生,本组病例无1例发生DIC。

2.3.3 急性肾衰竭的观察及护理

对于胎盘早剥的患者,尤其是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要警惕急性肾衰竭的发生。护理人员要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尤其是每小时尿量,密切观察尿量的变化,动态检测尿比重、肾功能,本组病例无1例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2.3.4 预防感染

遵照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产褥期保健和卫生知识指导,每日用洁尔阴液浸泡的棉球擦洗外阴2次,整个护理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预防感染发生[4]。

2.4 心理护理

胎盘早剥患者由于持续性腹痛、阴道出血、胎心变化等原因,可出现情绪紧张、焦虑和恐惧,家属也难以接受。因此,在抢救和治疗的同时要鼓励和安慰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对待患者热情、关心、耐心、细致、和蔼、尊重;多与患者接触与沟通,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解释有关疾病的知识、治疗经过及预后,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3 讨论

胎盘早剥的临床特征差异很大,典型胎盘早剥会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如持续性腹痛和阴道流血,诊断并不困难。但对起病初期症状及体征不典型的病例,往往不易早期诊断而延误诊治,可借助B超检查确定有无胎盘早剥及估计剥离面大小。在观察产程过程中,要注意宫缩情况,重视患者的主诉,勤听胎心音,必要时行胎儿监护,发现可疑胎盘早剥迹象时,及时报告医师,提高早期诊断率和降低围生儿病死率。由于胎盘早剥出血引起子宫腔内急剧缺血、缺氧,致使胎儿宫内缺氧,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病死率、早产率、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增加,特别是在重型胎盘早剥者中尤甚。

胎盘早剥对围产儿的影响特别严重,应加强产前检查及高危排查,强化孕期健康教育及高危妊娠管理,使孕妇认识到高危妊娠的危害性,定期检查,早诊断、早治疗胎盘早剥可降低母婴病死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六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

[2]王若楷,李法升,刘长青.现代分娩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25-128.

[3]王美玲.胎盘早剥4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6,8 (4):520.

上一篇:中药人工周期论文下一篇:专业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