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听课与评课

2024-10-06

新课程的听课与评课(精选6篇)

新课程的听课与评课 篇1

一.新课程的听课活动

1、听课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

听课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 包括了解课标, 熟悉教材, 了解教师和学生, 并做出教学工作预案。

2、听课时要详实记录, 抓住重点

(1) 听、看结合, 详细记录。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 因此, 听课时不仅要关注教师教的活动, 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教师的教, 听课者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 课堂教学中确定了怎样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给学生; (2) 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回顾, 回顾哪些内容, 这些内容与新课有何关系; (3) 新课如何导入, 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哪些活动, 设计了哪些问题; (4) 创设了怎样的教学情境, 采取了哪些教学手段, 情境的创设是否有效、恰当; (5) 安排怎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进行探究, 如何探究 (设计了怎样的活动步骤) ; (6) 设计了什么样的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对新内容和已有知识进行整合; (7) 安排哪些练习让学生动手练, 练习采用了怎样的形式; (8)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如何的评价。对学生学的情况, 听课者应该关注这几点: (1) 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情绪怎样; (3) 学生是否乐于参与合作学习; (4) 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5) 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听课者对以上两方面的问题应详细地作出记录。

(2) 要集中精力, 抓住重点。听课者的思维要先于教学过程, 可以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对课堂教学进程进行多种合理预测。在听课活动中, 将实际教学与自己的预案和经验进行对照, 寻找课堂教学中突出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 并依据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标准经予评价, 对好的地方应指出体现了课标哪一方面的理念, 依据了什么教学原则等;同时要指出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的办法。听课者要将这些点评及时记入听课记录, 为评课作准备。

二.新课程的评课活动

1、评课要把学生发展作为关键点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的本质是学习活动, 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且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有效也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因此, 学生学习活动的表现以及经过学习活动后得到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因此, 对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应该从授课和教师的基本功如何转向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结果如何。如果教师合理有效的地创设教学情境,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探究, 主动质疑问难, 且通过学习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 学业水平得到充分的提高, 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 这样的课就可以认为是一堂好课。

2、评课要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 把重点放在“评学”上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 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教学目标的落实最终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因此, 课堂教学评价要改变传统的以“评教”为重点的现象, 把评价的重点转移到“评学”上来, 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 改进教学。

要把评课的关注点, 从教师传授知识转移到学生有效学习的方向上来, 转移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上来, 要把过多的统一讲授转变为以适当的统一讲解与有指导的自主式学习或有条件的探究研讨的形式上来。

要转变评课的着眼点, 评价课堂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 不能仅仅关心学生的学业考评分数, 应该更多地关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活动的环境与气氛, 关注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帮助是否切实有效, 关注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关注学生是否乐于和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关注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

3、评课要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

课堂教学评价要符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 评价的标准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 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课必须从观察到的、感受到的情况出发, 不能想当然, 既要肯定成绩, 总结经验, 又要提出问题及改进的措施, 切实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新课程的听课与评课 篇2

谢 彬 马尔康中学校 xiedelin690@126.com [摘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学校校本教学研究最常见的形式之一的听课与评课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我校实际情况就教师听课与评课活动如何更好地开展谈了一点自己的看法。究竟听课要听什么?怎样听?文中指出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听课就要透过现象听出本质来。对于评课则除了“三维目标”必须考察之外,文中更谈了还要看教学氛围、学生参与情况、是否是师生真情实感的交流以及“帮助教师成长”和“关注学生的学习”才是评课的最终目的。

[关键字] 新课程背景 校本教学研究

教师成长

如何听课

如何评课

从去年秋季高一年级开始,我校就和全省其它学校一样全部进入了高中新课程改革。无论我们教师个人对这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怎样,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显然都将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下去,这已是时代的大势所趋。推进新课改的关键在于教师,从教师教育者的角色看:我们应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积极推动者而不是阻挠者,广大教师应调整好心态,积极应对,站在改革大潮的前列,通过深入学习,积极参与,深入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努力推动新课改的实施。新课改理念下的教育实践也必将为我们教师的成长尤其广大年轻教师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同时,我校与其他学校相比较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我校的高中各年级重点班全部实行的是成都七中网络直播教学,学校里年轻教师偏多,学生知识基础和智能结构差别偏大,这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那么,作为学校校本教学研究最常见的形式之一的听课与评课在新形势下又将如何开展呢?我想,新形势也必将带来新的要求。首先教师作为一门专业化发展越来越强的职业,需要终身学习,而“听课”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所以我们应该感谢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其次“评课”虽然是一种教学研讨行为,但老师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彼此交流,发表观点,彼此启发,共同提高。也可以更好地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听课和评课给了教师对教育教学行为反思、整理和创新的空间。但在现实中,不少老师往往只是为完成学校下达的听课任务而听课,并未作为一种教研活动来对待,更谈不上去思考如何评课了。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我想除了老师平时工作太忙而不够重视外,也有学校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培训少数老师根本不清楚到底该如何听评课有关。我已经参加了两个暑假的新课改培训,并作为阿坝州数学班的班主任,与我州的广大数学教师就高中新课改的不少问题进行过一些交流活动,但我发现老师们大都对于听课和评课这一开展最常见的教研活动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因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就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听课与评课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被认为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以教师活动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的过程,关注的核心是教师的教。而且现实中大量存在的现象是由于听课者既不参与课堂教学、也不直接参与教学内容的学习,因而在听课前并无充分准备,更没有去了解大纲、教材,教学目标以及学生智能情况。这样一来在听课过程中也就必然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信息。这样的听评课,无疑是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研究的效果。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听课实则是一项比较高

还是主动探究?是浅尝则止,还是潜心钻研?教师唱主角的课不是好课;少数人表演,多数人观看的课不是好课;正如在今年我州高中数学同课异构活动中,成都石室中学来的专家蒋老师所言: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思维深度的课也不是好课。二看学生的交往状态,这包括两方面即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在课堂这个环境里,学生一定要感到友好与被尊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有可能学到东西,并进而产生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其次,看是否是有生成的课,是否是有效率的课。有生成的课意味着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情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而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有效率的课则意味着在课堂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且效率较高,而不只是针对部分优生。

第三,由于评课更多的并不是针对赛课和示范课,而只是一堂常态下的课或一般意义下的一堂公开课。因而不管谁在听课,教师要尽量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做到不仅现在可以上,什么时候都可以上。它不可能十全十美,但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有待完善的,太完美的课反而不真实。对于执教者有意外或闪失时,更要注意评议的尺度,多几分热心和耐心。评课一定要记住:“帮助教师成长”和“关注学生的学习”才是评课者的根本所在。

以上是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关于教师听课与评课的一些思考,文中不少观点既有自己平时的所思所想和近年来的培训心得,也参考一些与新课程有关的书籍和相关网络资源。

【参考文献】

[1]:周小山主编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张永春编著 数学课程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9 [3]:胡炯涛著 数学教学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9 [4]:魏超群著 数学教育评价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9

新课程的听课与评课 篇3

“健康第一”作为新课程当中的指导思想, 其目的在于能够让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个基本理念得到坚持与促进;在将学生作为主体的基础上, 也要对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足够重视。只是因为一些教师对于指导思想理解不到位不深刻, 反而可能导致教学里面出现问题或者偏差。如今不少体育老师在教学时都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继而忽略了教授学生运动技能, 以至于体育教学达不到应该达到的目标与目的。面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应该更加关注教学理念的体现, 以免再次发生上面所述的教学错误。体育教学理念确定以后需要在听课过程中基于学生的表现制定教学目标。

二、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

体育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就是要完成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归宿点还是要完成教学目标。检测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看教学目标达成与否。是以, 当听评课的时候, 听课老师不但要检查老师设计的课堂内容是否合理、教学计划是否可行、教学内容是否适宜, 也要检查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落实、教学目标是否顺利达成。理想的新课程体育教学的课堂, 应该是学生能够做到主动地参与、学习、交流。在体育教学中推行听课方式来确保达成教学目标, 从而针对教学目标需用合理的教学策略。

三、关注教学策略的选用

新课改中愈来愈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 这可以使得学生借助于活动让自己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也可以让体育教学的效果得到提升;在听课的时候, 要对教学策略有所关注, 注重教师是否可以以学生年龄特点与学识水平作为基础与依据, 做到灵活选择与合理运用, 并且科学组织, 从而促使在课堂上学生都能够“勤、 乐、善、会”地进行学习。

(一) 自主性教学策略。对于教学其自主性的教学策略的关注重点在于,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没有真正实现学生的大脑、嘴巴和双手的解放, 学生有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做相关的练习和自我表达, 在老师适当引导下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 教学目标有没有达成。

(二) 探究性教学策略。新课程里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改变原来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练习的体育课堂教学, 实现学生真正融入到学习当中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能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且能够主动学习。对于听评课, 应该要对教师能否做到组织的有效性以及对学生进行合适引导让他们能够以探究、自主研究的方式进行课堂内容的学习, 实现接受课堂知识和自主探究的相互融合, 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 评价性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 来自于课堂的评价会对其起到导向、诊断、反思、激励与提升的作用与效果。是以在听课与评课的时候, 应该注重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在第一时间内的评价, 使其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若是在课堂教学当中发现学生出现错误则老师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对其进行纠正和引导, 尽可能多表扬表扬学生, 而不是一味批评惩罚。

四、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一)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生的体育学习要想获得实效, 离不开他们对学习的负责态度与对于体育活动的主动参与。在进行听评课的时候, 需要能够重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表现来进行评价。

学生的学习情绪。老师在听课时要仔细观察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如何, 也注意学生投入体育活动时候的精神状态是否饱满, 以及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问题。

(二)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改实施之后, 老师给学生提供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较以前都更多了, 也更注重学生的讨论合作与探究, 活跃了学习的氛围。对于教师而言, 应该面向于全体的学生, 让学生能够进行深层思考。

(三) 关注学生的交往情况

老师在教学当中要注意加强和学生的交流,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老师在听课评课的时候要注重课堂氛围的民主、平等与和谐与否的问题。学生要在学习期间可以科学合理的相互合作, 要能听取别人的看法, 要能够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学习观点,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也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五、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

在体育教学当中可能有很多未知情况会出现, 教学应该将过去为了教学而写教案的心理, 对教学预案要做到精心设计, 从而在教学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进行预案的调整。

(一) 教学环节要科学。合理科学的教学环节更有利于老师对课堂教学的调控, 同时也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从而能够自主探究学习, 对新环境可以适应, 对新环境可以接纳。

(二) 课堂流程要灵活。老师在设计课堂流程的时候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 继而设计出科学、灵活的教学流程, 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能够被完全的激活。

(三) 课堂练习要精心。老师来设计体育课堂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质量和数量的结合, 练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形式需多样化,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练习的效果和目的。

六、关注教学资源的开发

老师教学的根据来源于教材, 其更是将教学学生, 课堂内外以及知识方法、能力发展等连接在一起的重要纽带。新课程对于教师提出了更多要求, 不但要能够将课程资源积极开发与拓展, 并且要传递新教材当中新内容。在体育教学时, 教师需要更有积极性, 教学的内容要更丰富、形式要更新颖。是以, 进行听评课的时候, 应该注重体育教师是否可以做到依据课程标准完成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让体育课堂教学更具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孙飙, 姜文凯.江苏成年人体育生活部分情况调查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1999 (1) .

[2]熊斗寅.从国际大众体育发展趋势展望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前景[J].体育科学, 1998 (2) .

听课与评课的艺术 篇4

湖南长沙市一中(410005)高建军

一、听课的艺术

(一)听课类比读书

怎样读书呢?

一是要多读,博览群书。书读得多了,收获自然就大。

二是要多想,用心读书。读书仅仅多还远远不够,俗话说“贪多嚼不烂”,还要思考。只有用心地读、思考地读,才能洞察到“书”背后的理论、思想,汲取精华,为我所用,影响行动。

三是要多记,动笔墨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就及时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听课亦如此.听课是学校经常开展的活动,如果我们仅以为这是学校培训教师的方式,是对教师进行教学检查的内容,是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那么,这种听课就是没有效果的或收获甚微。如果我们想从听课中有所收获,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成长,就应改变这种被动式的听课,出于自身教学需求而自觉、自发、自主参与听课活动。这样的听课,才能真正“听”出授课者的智慧,“听”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听”出以后努力的方向。当然,听课前要有所准备,有准备的听课才有效。怎样准备听课才有效呢?

(二)听课的策略

1.听课前的准备

(1)带着教学需求去听课。

教师有听课的愿望,听课之前就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教师会对要听的课作简单分析和选择听同年级的课,有直接的学习参考价值;听学生水平同一层次的课,其经验在本校较易推行;听经验丰富的教师讲课,可让自己的教学探索少走弯路„„如果已经确定要听哪一节课,教师就会进一步了解这节课的主题、内容概况、学生能力层次、教师教学水平等情况。教师往往还会根据自身教学的需求考虑听课时听什么。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本节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及突破方式底气不足,那就要专注听授课教师是怎样把握教材重难点及如何突破重难点。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方面总是不足,那么在听课的过程中,就会注重观察授课教师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去的。如果教师在授课中特别注重课堂的板书或教师的肢体语言或语言的表达,那么在听课过程中也自然会特别关注授课者在这些方面的表现。

带着自身教学需求去听课,就会自觉做好听课前准备,听课时能更快地领悟到授课教师的教学意图,准确地理解各个教学环节,从而提高听课效益。

(2)带着课程理念去听课。

新课程之下的课堂教学,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衡量。所以,听课教师要理解并领悟新课程理念,掌握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明确它们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据此去听课,才能科学评价所听的课,并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收获。

带着课程理念去听课、自然会关注授课教师在教学中有没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并重视其全面发展;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

养等,由此判断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否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吻合,并以此作为评课的重要依据。如果授课教师在这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那么听课者往往还会思考其原因,并积极考虑解决的方法。如某位教师的一堂探究课,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当有位学生提出了错误的做法时,授课教师赶紧予以否定,并让其他学生发言。这个学生红着脸坐下去,再也不敢开口。其实,这个学生只是概念理解错了,但思路基本上是正确的。如果授课教师能够稍加引导,将会对这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很大帮助,而不是让其默默地坐在一旁,暗自后悔。显然,教师对这一细节的处理有违新课程理念。如果听课教师能够看清这一点,定会引起反思、讨论和研究。这将有助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开展,也有助于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

(3)带着实用标尺去听课。

听课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吸取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但是,授课教师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优点,这些优点是否可以吸取,这就需要听课的教师作一番判断和分析。所以,听课时,教师还要带上“实用”这把标尺去衡量授课教师的教学是否有用、可用。如当前的公开课都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例如有位老师的实验课《体验细胞膜的制备方法》,课堂上安排了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发言、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等诸多教学环节等,虽然这所学校学生层次较高,准备也很充分,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环节还是进行得非常仓促。如果换了学生层次相对较低的学校,这些教学方法更难开展。所以,尽管授课教师的点子不错,但并不等于就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再如当前的公开课几乎都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据学生反映他们并不喜欢老师用多媒体上课,因为课堂上要看、要记的东西太多,总是处于紧张状态。尽管多媒体课堂知识密度很大,但学生的收获却没有教师预料的多。可见,多媒体的运用与否、运用多少不能简单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如果教师看到了这一点,听课时带着“实用”的标尺,就会衡量这一节课的实用价值有多大,对自己有多大的借鉴作用,懂得在多媒体教学上不照搬人家的经验,而是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加以灵活运用。

(4)带着欣赏眼光去听课。

听课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所以我们要用一种谦虚的心态听课,用一种欣赏而不是挑剔的眼光看待别人的教学,这样不仅能给授课者以客观的评价,也会使听课者产生一种愉快的心境,易于吸纳他人的教学优点,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每一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在其个性化教学中总有一些能够展示教学魅力的优点。有上进心的听课者,一定会留意那些自己所喜欢、所缺乏、所崇尚的教学优点:如授课教师平和可亲的教态、幽默风趣的语言、细腻的情感、敏锐的视觉、灵活的应变能力、深厚的知识功底、漂亮的粉笔字„„这些虽然难以直接提高听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却有助于把授课者的教学优点变为自身成长的驱动力,完善和丰富自己的个性化教学以及增强自身的素质。有时候,授课教师的一些教学意图,听课教师可能一时还领悟不出来。那么,听课教师应该在听课之后或评课之时主动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询问和请教有关问题。如果授课教师的教学存在着一些缺憾和失误,听课教师也应该以平和的态度与其进行探讨。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独教而不互相听课,不与人交流学习,会使自己见少识浅。在新课程中应广泛开展听课活动,更应注意提高听课的效益。教师如能做好以上所讲的几个方面,在听课中必定受益匪浅。

那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听课?简单地讲,听课者要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听课观。

2.听课进行时的行为

(1)听课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

传统的听课重视记录教师在课堂中的“表演”,而忽略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当然有的听课者也会有意识地观察学生,但是大多重视学生课堂学习的结果,而容易忽略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即使听课者希望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但由于传统课堂常常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在课堂中很少有主动发言、自我表现的机会,所以听课者的愿望一般也会落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就意味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将会发生改变,学生在课堂中将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有更多的表现空间。因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听课者要重视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表现,特别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听课者不仅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言语,也要观看学生的行为,更要关注学生的情绪,以及透过外在的言行来体察学生与教师互动过程中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

(2)听课应更多地关注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传统的课堂与学生、教师的日常生活脱节乃至严重隔离。部分原因是传统课堂只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教师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书本知识就可以应付升学考试了。在这种情况下,听课者自然就无法观察到课堂内容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联系,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也不会刻意去观察教师是否将适当加工的生活事件引入课堂。

新课程精神强调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建立一定的联系,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带进课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所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听课,要特别关注教学内容是否与师生的日常生活发生了联系。例如,有的教师将日常生活的内容试着带入了课堂,听课者就要关注日常生活的经验在课堂中具体的表现方式,教师对其加工和处理是否到位,或者说日常生活的事件与课本知识的衔接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的调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听课应更多地关注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由于传统的课堂一般会呈现出“教师一味讲、学生埋头听”的特点,听课者也无须过多地关注上课者教学方法是否多样,是否灵活搭配、合理运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主张将日常生活合理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仅仅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来组织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实际上,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

要,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灵活多变地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因此,听课者不能无视课堂的这一变化,而是要更多地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方法的意识、行为和能力。也就是说,听课者既要在课堂中观察教师使用了哪些教学方法,也要分析教师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教学方法,以及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4)听课应更多地关注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传统的听课中,听课者听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通过听课来评价上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课堂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评价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对学生也往往只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因而,听课者既无法感受到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也没有必要通过听课和课后评析去引领教师开展多元的课堂教学评价。

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上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给教师的教学水平分个优、良、中、差,而且是通过听课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改进和师生共同的成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听课者对一堂课的教学评析角度不应是一元的,而应是多元的;不仅要从教师的言行评析教学,而且能够从学生的角度评析教学效果;不仅能够关注到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等显性表现,更能够从学生的情绪、表情、学习状态等细节发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需要,以及教师是否能够准确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自身的课堂教学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和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课堂中,听课老师应该集中精力,坚持“四到”:“耳到”——仔细聆听师生对话;“眼到”——认真观察教师教态、表情、肢体语言、板书、所用教具及学生反应与表现;“心到”——边听边认真思考,把授课者的理解、感悟及教法与“我”作比较;“手到”——记录教学流程、重点、难点、板书、师生对话、教学“亮点”及自己触景生情碰撞出的“火花”。当然,听课时不可能将“看、听、想、记”等多种心智活动割裂开来,而是边听边看、又记又想的,是“看、听、想、记”协调发展、联动推进的,联动才是有效听课的真谛。

3.听课的基本要领

(1)全身心投入。

听课必须专心致志,全身心地投入。“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全神贯注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精力不集中往往会贻误听课。比如疗事故出现,常与医务人员用心不专、麻痹大意有关;车祸发生在司机酒后开车或三心二意的时候。同理,听课者要想获得理想的听课效果,也要注意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为此,在听课中就要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如果听课者心猿意马,左顾右盼,或迷迷糊糊地打瞌睡,心思全然不在听课上,这种听课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听课由于单调无刺激,以及长时间的静坐容易使人疲劳和困倦,这就要求听课者用意志来克制自己,使自己自始至终进入角色状态,整个意识要随着讲课情境活动而活动,这样不易走神。

(2)听课要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的结合听课不仅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而且是一种方法和技能。

① 听什么?怎样听?主要应听:a.教师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b.是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c.语言是否流畅、表达是否清楚。d.是否有知识性等错误。e.是否有创新的地方。f.教师的思维是否宽泛,学生的发言是否准确。

②看什么?怎样看? “看”与“思”相伴,所以“看”就是观察。“看”是听课的重点。听课时要做到“五看”,即一看授课者在课堂教学中折射出的教育教学思想,特别是与当前的课程改革理念是否相符。要看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是关注少数学生,还是全体学生,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要看教师是否将学科新课程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能否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还要看教师的教学作风是否民主,学生是否得到“解放”,是否构建和谐课堂等等。二看学生的“学”,这是“五看”的重点。这里的“学”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学,而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要看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学习,情绪是否饱满,学生是否参与教学活动,活动的广泛性、有效性怎样,学生是否在“做”中学,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要看学生能否主动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意见,是否善于合作、乐于交流,是否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精神;还要看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表现。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学生的课堂表现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思想,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素质。三看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效果是检验教师课堂有效教学和教学目标是否落实的试金石。这里不仅要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程度,也不仅要看学生技能的培养和达成,更要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使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有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情感,收获的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品质,收获的是终身发展的能力。四看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挖掘和处理,看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整合,看教学重点难点的突出和突破,看教学程序是否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教学手段的运用等等。五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即语言、教态、板书,课堂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精神状态,多媒体的使用技能和适时运用。教师是学生的风向标,教师在课堂上应具有“精、气、神”。课堂上教师以富有情趣的教学语言、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蔼的民主作风、自然的应变艺术、激励的组织策略感染学生、鼓舞学生、引领学生,学生也会自然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并进入状态,自然与老师“配合”(新课程倡导的是教师配合学生)。

③记什么?怎样记?原则上听课记录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关于听课中的“记”,应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概括说:一要记教学环节或课堂程序;二要记教师教学中的亮点,如富有激励启发的语言、学生活动的有效组织等;三记学生中的闪光点,如学生的奇思妙想、质疑发现和对“权威”的挑战等;四记听课者即时的思考和课后的反思。听课过程中对授课教师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语言的特点、教学思想的体现等的思考都应及时旁批旁记,课后应像“过电影”一样对课堂全程进行反思,并对听课记录加以整理和梳理。听课中的“记”,尤以记自己的思考为重点。

④思什么?怎么思?主要思考是:a.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b.对教师成功的地方和不足或出现错误的地方,要思考原因,并预测对学生所产生的相关影响。c.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该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d.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教学内容。e.新课程的理念、方法、要求等到底如何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并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f.这节课是否是反映教师正常的教学实际水平,如果没有听

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等等。“思”就意味着对课堂教学水平的分析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上,而要透过现象去分析它的实质。例如怎样才算启发思维,不能简单地看课堂上是否问问答答,也不能简单地看举手的人数多少,主要看学生动脑筋的程度。这里不妨分析一下:如果问题刚提出,全班都举手,这能算启发思维很成功吗?这很可能提的问题太简单了。相反,一个问题提下去,开始无人举手,但看得出来,学生在思考,几秒钟以后,有的孩子脸上露出了有所领悟的表情,举起手来,渐渐地举的手多了起来。这才是一种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样,在有的课上,老师提的问题,学生个个答得准,而且语句流畅,一个结也不打,这是不是成功呢?这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事先准备好的,不真实;二是喊出来的都是好学生;三是内容要求偏低了。这三种情况都不会使学生有较大收获。上得好的课,应该看得出学生是怎样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比较熟练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答错了,答得不完整,答得结结巴巴,这是正常现象,正因为这样他才要学习。老师的功夫也就是在学生答错时,能加以引导,答得不完整时,能加以启发。

总之,应该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如教师和学生发言时,就要以听为主,兼顾观察;教师在板书和学生在演练时,就应以看为主,兼顾其他;学生在练习时,就应以思考为主。

二、评课的艺术

1.有人把老师上课比作“画龙”,把评课比作“点睛”,“龙”,因“睛”而腾飞,很形象,同时道出了评课的重要性。“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节课往往因专业的评课而精彩,上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那怎样评课呢?

再谈年轻教师的听课与评课 篇5

一、听课应做到“五带”

听课是一种经常而广泛的教研活动,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传递信息,交流经验的好形式;是研究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素质的必要途径;也是了解教师教学情况,掌握教学动态,研究存在问题,指导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那么,年轻教师应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1.带着“准备”听课。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进行听课与有所准备去听课,效果大不一样,那么,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2)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

(3)针对这节课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

(4)听课前要回忆自己是否教过这节课内容,有什么困惑与问题。再回忆是否听过这节课。

2.带着“取经”听课。看看人家是怎样驾驭课堂的全过程, 精讲多练;怎样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怎样开发学生智力和怎样培养能力。教师是怎么地处理教材,挖掘教材可用的资源。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关系,教师是把知识讲“死”了,还是把知识讲“活”了;是只讲“是什么”,还是讲清了“为什么”。对于课堂意外事件,教师如何处理、如何调控。对于课堂生成出各种有价值教学资源,教师如何筛选,如何引领学生去探究、去解决;教师的教学机智如何发挥,效果怎样。这些我们年轻教师要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而且我们还要借鉴这些经验,指导自己的平时教学工作,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3.带着“需求”听课。我们倡导自主听课,让教师出于自身教学需求而自觉、自发、自主参与听课活动。这样的听课,才能真正“听”出授课者的智慧,“听”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听”出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听课时,教师应根据自身教学的需求考虑听什么。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方面有不足,那么在听课的过程中,就会注重观察授课教师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去的。若自己在授课中感到课堂的板书设计和过渡语言有些欠缺,那么在听课过程中就要关注授课者在这一方面的表现。为此,针对教学内容你认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困惑)是什么。然后在听课中关注人家在这些问题上处理情况,有没有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这样,带着自身教学需求去听课,就会提高听课效益。

4.带着“对比”听课。这个对比包含着多层的意义。与自己教学这节课进行对比、与听过的类似的课进行对比、与自己预设的方案对比。如听课中我们觉得某些环节处理得不尽如人意,那么,可以借鉴别人成功经验,思考哪些需要修改、充实与完善,并在今后自己类似的课堂教学中加以尝试。

这样,在听课中,自然离不开观察和反思。听课教师一方面要观察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的动作、表情,观察他们在教学内容的导入、过渡、剖析、提问等方面的表现,还要观察其对学生启迪、暗示、激励等方面的成效;另一方面要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面貌,以及其倾听、质疑、答问、讨论等状况。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乎学生的口味,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自己,尝试进入授课教师的思维框架,体会他们思考问题的视角和方法。同时多做一些假设,多想想事情的对立面。通过批判性的思考,确立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理念, 不盲从他人观点,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5.带着“欣赏”听课。听课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所以我们要用一种谦虚的心态听课,用一种欣赏而不是挑剔的眼光看待别人的教学。这样不仅能给授课者以客观的评价,也会使听课者产生一种愉快的心境,易于吸纳他人的教学优点,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每一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在他们的个性化教学中总有一些能够展示教学魅力的优点。有上进心的听课者,一定会留意那些自己所喜欢、所缺乏、所崇尚的教学优点。如授课教师平和可亲的教态、幽默风趣的语言、细腻的情感、敏锐的视觉、灵活的应变能力、漂亮的粉笔字等。这些虽然难以直接提高听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却有助于把授课者的教学优点变为自身成长的驱动力, 完善和丰富自己的个性化教学以及增强自身的素质魅力。

二、评课应做到“五看”

过去我们老师在评课时多把目光集中在教师教的层面上,而学生的学习状态则经常被忽视。如今实施新课改,教师的角色地位变了,教与学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那么,评课方式也要相应地改变。笔者认为,教师评课应注意“五看”。

1.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理想的课堂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目标的课不是好课。但仅有目标是不够的,还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能力基础相适应;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具有层次性。这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教师应努力促进以下目标的达成:使大多数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并形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部分学生能灵活、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现代教学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因为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更何况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数学教学内容之中,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使其成为数学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数学教学过程的灵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就数学课而言,一看是否根据课标、教材要求和学生学习实际,确定了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二看落实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方法是否高效、低耗、互补;三看目标的实际达成情况。

2.看教材处理是否合理。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这给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空间。即: 一看教师是否认真钻研教材,把握编写体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按教材思路组织教学。二看教师是否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把握学生的起点,对教材进行合理加工与处理。科学合理地整合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教学更加有效。不受教材的内容所约束,达到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目的, 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正如特级教师钱守旺所说: “我所教学的内容完全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且非常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我可以把教材的内容放在一边,而找一些易于学生接受的实际生活中的内容来教学。”因比,我们今后在处理教材上,应正确地理解把握教材,反复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正确科学地处理教学内容; 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

3.看教学过程是否科学。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调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主动学习并不意味着不要教师的诱导、指导、引导。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对教学进程、问题的难度、教与学的方式、课时的容量等进行适当的调控,并合理机智的处理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

(1)教学环节安排是否科学。听课时要注意思考,教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大的环节内又是如何安排小的环节,怎样使课堂结构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怎样安排得是否有条不紊?一环紧扣一环的,什么时候教师引导,什么时候学生自主探究, 什么时候学生合作交流,什么时候学生练习展示,什么时候反馈评议,什么时候质疑讨论,什么时候归纳小结,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每一分钟的时间效能。

(2)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两性(工具性和人文性),两种积极性(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调动得如何;把数学课上成练习课是错误的;只进行巩固训练,不顾及思想方法同样是错误的。 满堂课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只有洗耳恭听的课,是不对的;整节课放任自流,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是不对的。

(3)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有效。该讲的讲、该导的导、该问的问、该练的练;特别要注意,不要片面地说哪种方法是好方法, 哪种方法是劣方法,也不要说哪种方法是新方法,哪种方法是老方法。关键是能否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和调整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4)课堂反馈渠道是否畅通无阻,主要看形式是否多样, 方向是否多维,矫正是否及时有效。本来学生思路不清晰,却让学生说一说;本来问题没有解决,却让学生练一练,这是不对的。出现问题就要纠正,就要解决,不能含糊。

(5)教学手段是否多样化,高效化。现在不少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过分依赖现代化教育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手段。但许多时候,这些东西成了教学中的奢侈品,成了没有任何教学价值的多余的摆设。

(6)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是否恰当。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是否较强,对于课堂生成出来意外资源,能否有效利用,为课堂教学服务。

(7)板书语言是否正确,教态是否自然,有亲和力。这是起码要求,不用多说。

4.看练习设计是否弹性。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练习,能巩固与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造才能,有着重要的作用。课堂练习对不同层次学生来说应该做到分类要求,自由选择,不搞 “一刀切”。要根据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以“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内容与要求不同的练习。练习时,一是提供有层次的练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决定练习量。这是弹性练习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二是提供不同的练习要求,供学生选择。如同一道练习题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即对学困生只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落实大纲的要求;对优等生要求能一题多解的题目尽量要用多种方法进行解决,还要寻找最佳解决法。 这样,把练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我要练习, 我要认真思考”的情感体验,从而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做,练习效果远比强制性或“一刀切”练习的效果好。

浅谈新世纪职业教育的听课与评课 篇6

关键词:职业教育,听课,评课

说到听课评教, 仿佛谁都可以品头论足一番。然而, 在新旧教学理念交替、碰撞、磨合, 企事业单位用人要求转变的今天;在新教改、新课标起步执行之际, 而应试教育却仍然没有偃旗息鼓的背景下, 到底该依据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 是关系到听课者通过听课能否从中得到启示, 收到收获。而授课者又能否获取有效的听课反馈, 从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防止听、评课走过场, 真正评出实效, 减少随意性或主观性, 因此, 评教就应有一定可行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标准。除了运用过去那些针对授课教师必备、常规的基本要求外, 笔者通过多年实践认为:从评课的原则上, 听、评课着重看“四性”;从评课的内容上, 听、评课着重抓“五点”, 评价讲课还要提倡“三原则”。是否合理, 供大家参考:

一.看“四性”

1.真实性。我们看待一节公共课, 评价的起点是真实性, 也就是看教学氛围的真实性。特别是看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点教学感知的真实思维过程, 看绝大部分学生对知识难点在学习过程中的曲折性;领悟过程的自然性;看对待讨论的知识点问题的互补性与争鸣性是否符合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实际和思维实际;看授课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框架内是否有学生课堂生成的意外情景;看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师作为课堂中“平等首席”是否拥有足够的主角引导能力。

2.实效性。对于职业教育的理论课固然不能上成纯粹的知识课, 也不能按课本诸多方面的内容采取泡沫化, 使学生难以接受, 应根据学历层次, 专业特点, 以“实用、够用” (如, 初级工, 中级工应具备的知识) 的视角出发, 达到教学内容的实效性, 并做到浅显易见, 通俗易懂。要达到如此要求, 就要看授课讲师, 对教材授课内容的备课处理, 能否明确教学目的, 是否领会课程精神要点, 并能否结合专业生产实践知识, 通过梳导, 取其精华, 整理出合理、恰当的教学套路。并能通过教学过程, 一节课下来, 应能浓缩成一些“干货”。实实在在地授人以“渔”。即使是情感的洗涤, 情操的陶冶、视野的开阔, 这样务虚的东西, 也是有迹可循的。所以说, 实效性的应该是评价一节课的重要标尺。当然, 对实效性的追求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一课一得”, 更不能走繁琐分析和机械训练式的老路。

3.创新性。一节好的公开课, 总会给人们带来一些耳馨悦目、意会深长的东西。一节公开课如果没有创新性, 而是千人一面, 就会失去公开课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潜能、风格, 并在教学解读、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独树一帜的追求, 才能给人以启迪。以个性化知识点的应用讲解为例;教师在讲公开课时, 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从而培养学生能灵活运用知识点去解决实践中的根本问题。如果只是仰仗参考书的支撑, 自然也只能是照本宣科, 按葫芦画瓢, 或是鹦鹉学舌地去贩卖别人的思想, 这在当今新世纪条件下;在公开课这种鼓励探讨, 争鸣的平台上, 已不可取了。而我们提倡, 执教应敢于提出新观点, 采用新办法, 也就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 不但能获取新的知识, 而且能多方位地去思考、分析, 寻求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

4.和谐性。一堂成功的公开课, 其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关联是和谐的, 评判一节公开课教学环节的和谐性, 应看能否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看能否把握好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的关系。首先看教学步骤设计的相对明确与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及主讲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教师既不能一言堂, 也不能自由放任。而应引导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双方互动, 适时地回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设计步骤上来。同时, 教师还要注意从学生实际经验和兴趣出发,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还应完成与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不同的新的教学旅程。二是看个性化与逻辑思维之间关系的处理:教师在尊重个性化观点的同时, 既要倡导和鼓励个性化理解, 又不能走向漫无节制的颠覆传统观点和程序, 以消解一般知识点为快意的轻浮做法。三是看教材内容的删减与拓展关系的处理:针对教育对象, 如何因人因材施教, 准确把握好讲授的课目内容, 做到授课内容既能突出知识基本点和重点, 又能适时适量用活教材内容, 而不是照本宣科, 并能使教学内容让学生能用, 管用、实用, 够用进而拓展。

二.抓“五点”

1.切入点。一节课上的质量好坏,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讲课时是否找准切入点。一节成功的公开课, 其骨架显现, 脉络清晰, 学习氛围浓郁, 所授知识学生易于掌握。一节课如果上的不好, 容易出现杂乱无绪的现象, 学生听了厌烦, 开小差, 打磕睡。一个课题讲多讲少、讲深讲浅, 重点、难点又如何定位, 没有一定的规则, 关键要找准切入点, 只有掌握学生、掌握教材、掌握市场要求, 才能找准切入点。

2.制高点。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 应当从学生思维实际出发。为实现教学目标, 达成教学目的, 在传授基本知识点的同时, 对要点问题的分析做到透彻化, 从而抢占制高点。还要站在宏观视野、动态视角上, 去着眼于学生思维的系统发展, 并注意其序列和层次, 梯度和坡度。从而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高潮点。要紧扣学生心弦, 采用渲染铺排, 对比纠错, 悬念照应, 起伏轻重, 谐趣幽默等教学手法, 采取重点精讲, 难点化易的教学方法, 掀起师生互动, 酝酿淳香的学习高潮。

4.动情点。教学讲台好比戏台, 作为授课教师要象演员那样全身心地投入到讲课之中,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以动人的魅力去引领真境。

5.幅射点。讲授知识的幅射点, 既要合乎情理, 又要出乎意料之外, 为激活课堂气氛, 便于学生接纳, 对重点知识的运用, 做到一般问题统一化, 抽象问题具体化;对难点的化解, 做到凸现问题分散化, 复杂问题简单化, 并通过举一反三, 以拓展知识的覆盖面。

三.倡“三则”

评课是为了调动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性, 激励讲课教师, 促进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了有效达到评教的效果, 这里提倡以下三个考量原则:

1.提倡以肯定成绩为主, 促进提高的原则。

评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和促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从而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无论授课效果好与差, 评课时要充分考虑讲课人的课前积极准备, 课中的全身心投入, 课后感受等一系列的劳动付出。为坚定和激励讲课人的信心, 因此, 评教时首先以肯定成绩为主, 促进提高为原则, 从讲课过程环节中总结出优点, 长处及个性, 而不要为一句话, 一个字而因小失大。对教师评价不公。偏离评教目的。但也不能只评优点, 不讲缺点, 而违背评教原则。对存在的缺点, 评教时应以和谐的语言商讨的语气提出, 比如, 用希望、建议、加强等类型的词语来代替缺点、不足、错误等词语。以易于授课者对评教的真诚接纳。

2.提倡百家争鸣, 保留个性的原则。

同评一节课, 由于听课者对课程讲授的方式、方法, 有着不同的见解, 评教时应允许听课者通过研讨或争论的方式提出不足, 以达到明确成绩, 提高认识的效果, 俗言道:“教无定法, 学无止境。”显然, 在教学风格上, 根据教师的个性特点, 应允许授课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措施, 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经过评议讨论和总结, 既要肯定讲课人的一般教学原则, 又能肯定讲课人的个人风格。

3.提倡积极评价的原则。

上一篇:策略与反思论文下一篇:孔子的德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