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听课评课刍议

2024-12-11

校长听课评课刍议(共4篇)

校长听课评课刍议 篇1

有效课堂是学校教育追求的永恒主题, 一则学生校园学习的大多数时间在课堂, 二则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个没有终点的过程。我认为一校之长可以不上课, 主要精力用于思考学校管理和发展思路, 发现问题、改进管理策略、制定决策等, 而不是教好一个班级的学生。但听课评课应该成为校长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因为只有深入到课堂中, 校长才能整体了解、诊断课堂教学现状, 保障学校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听课的形式要多样

1. 菜单听课。

所谓菜单式听课, 是指根据教导处统一安排的每两周一次教研课, 校长有选择地听课。这样的教研课, 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 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骨干教师, 每学期都上一节。校长要妥善安排好其他工作, 尽可能地听每位教师的课。一则可以尽可能多地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二则能引起教研组、上课老师对教研活动的足够重视;三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上课老师对校长听课的心理压力。

2. 预约听课。

即校长事先与上课老师约定的听课, 一般提前两至三天打招呼预约。预约听课的对象一般是新教师和需要课堂教学帮助的教师。由于新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 对课堂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 如果校长冒然进入课堂, 会加剧其上课的紧张情绪, 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不高, 自身也比较苦恼, 对此类教师的听课校长不但要预约, 且要尽可能地指导预约听课的教学设计。

3. 推门听课。

推门听课是不打招呼的随机听课, 这是校长了解学校常态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监控手段。推门听课的主要对象是学校骨干教师, 这些教师教学理念比较新、教学基本功好、经验丰富, 课堂驾驭能力较强, 校长的突然介入听课基本不会影响其正常的课堂教学;同时, 一些骨干教师由于其教学能力高于学校大多数老师, 有时会对课堂教学产生不同程度的懈怠, 校长的随机推门听课, 可以促使其时常保持对课堂教学的钻研与投入。

二、听课的角度要多维

1. 常态课。

学生90%以上的课堂学习是在常态课中进行, 因此关注常态课的课堂教学效益应成为校长听课的重点。校长听的是各种学科的常态课, 难以对所有学科均提出学科专业性的指导, 那就应该从有效课堂管理的一些基本策略进行关注。首先, 要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及教师对其养成教育引导是否注意、到位;其次, 要关注教师是否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再次要关注教师是否给学生创设了能激发思考的有效教学情境。

2. 教研课。

学校的教研课往往是有主题的, 且多数与课堂观察相结合进行。校长听教研课时事先要了解课堂观察的主题, 并作相应的听课准备;同时, 校长对上课的内容要有所理解, 且收集相关的教材解读、教学设计等材料, 听课时做到心中有底。校长听教研课时要关注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否到位, 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是否正确、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多样灵活、对生成性的教学问题处理是否得当。如果是课堂观察的教研课, 则要根据主题进行观察与评估, 多思考教学问题现象背后的根源。

3. 选拔课。

学校为了选拔某位教师参加学科课堂教学竞赛或评优课, 一般会在校内先进行选拔赛, 往往会邀请校长也参与这样的选拔性听课。对这样的听课, 校长要慎重, 一般听与自己专业对口的选拔课即可, 不要任何学科的课都听, 因为这样的听课后需要校长提出比较专业的指导建议。听选拔课, 除了要关注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教学过程的设计外, 更应关注的是教师的“台风”、课堂教学驾驭力、表现力及临场应变能力, 这些教学能力是日积月累、与生俱来的, 别人是无法替代的。

三、评课的方式要宜人

1. 鼓励型。

对于新上岗教师、性格内向严肃的教师和老教师, 校长评课时以鼓励为主。因为新教师对课堂教学处于不稳定的摸索阶段, 校长适时的鼓励会有助于新教师对自身课堂教学自信心的树立。

2. 挑剔型。

对于在课堂教学上有追求的教坛新秀、能手、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 校长在评课时不要将主要精力用于肯定其优点、亮点上, 而应更多地指出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并与执教者一起探讨如何改进不足。只要校长的挑剔是有其道理的, 是真心为了提高其课堂教学水平的, 他们也一定乐于接受, 因为他们对课堂教学有自己的追求。

四、评课的原则要坚持

1. 有利于学生成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此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最核心的内涵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校长评课时首先要评每位学生是否都有自己的“责任田”, 都有事情干, 且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其次, 要评教师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次要评课堂教学是否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有了新的提高与发展;最后要评是否促进了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

2. 有利于教师发展。

校长评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而课堂效益的提升依赖于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教学由于学科、学生、教师等因素的不同而千变万化, 校长在评课时, 除了体现课堂教学一般的特征外, 最重要的是要有利于调动教师的教学能动性、钻研性。

校长的听课评课也是一门学问, 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多阅读, 潜下心来多听多评, 真诚地与老师交流听课的收获与困惑, 与全体老师一起奋力划桨, 使学校的课堂教学之舟不断接近有效课堂教学的高地。

校长听课评课刍议 篇2

校长听课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注意听课的目的性、计划性与广泛性。校长听课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安排,不能随心所欲,“乱点鸳鸯谱”。更不能虎头蛇尾,而应当持之以恒,使之贯穿于整个学期的始终。还要注意听课的广泛性,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体艺课,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无论是练习课还是讲评课,都要听。

二要尊重任课教师,遵守课堂纪律。听课之前,要事先给上课教师打招呼,这是对教师的尊重。校长听课,同样要遵守课堂纪律,做到不迟到、早退,不交头接耳,不边听边议,还要关闭手机。这既是为学生做出表率,也能体现出尊重上课教师的基本修养。

三要专心听课,不忘听、看、记、想。“听”教学中的观点是否正确,重点是否突出,分析是否透彻;“看”安排是否合理,讲练是否得法,板书是否规范,学生是否活跃。随着教学活动的进行,校长要及时记好听课笔记。通过听、看、记获得信息后,就得“想”了:这样教行吗?成功之处有哪些?需要改进、探讨的是什么?

校长的评课应实事求是,直截了当,成绩说够,缺点说透,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知导人。作为调研检查型的听课,一般把握的评课原则是:目标明确、导学得法、精讲恰当、勤练有效、教学规范、效果良好。

校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课。

一是从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来评价。看能否体现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看教学目标是否科学适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看是否能根据教学目标安排好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是从教学内容处理是否得当进行评价。同样一节课,由于教者对教学内容处理不一样,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相同的。要结合课堂教学,评议教者是否明确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是否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是从教学方法是否科学进行评价。看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恰当,是否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来获取知识,实现智力和能力的发展。要注意讲练结合,掌握信息反馈,及时调控教学过程。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是从教学效果是否达成进行评价。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具体评价一般可以先从教学时间上评议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目标要求;再从学生参与教学的情况评价学生是否积极思维、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在评课时不能仅就形式、问题评议,还要针对教师的教学观、教学思想进行指导。

五是从教师的课堂教学素养是否优良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教师的素养,包括教态、语言、教具演示、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机智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校长听课并形成了评价意见后,应以诚恳的态度,主动地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要先肯定这堂课的成功之处,不说奉承话、空话。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以探讨、商量的语气提出,不能隔靴搔痒,不着边际;更不能自以为是,以“权”压人,要真正使任课教师心悦诚服。校长听课后,对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忌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全部抖出,只宜提出一两个较突出的问题。既要帮其分析原因,也要引其寻找对策,使其快速成长。对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则应提出更高的要求,促其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

校长的听课评课 篇3

“没有水平的校长抓门房,有水平的校长抓课堂。”事实证明,校长坚持听课评课能获得三种权力:一是严格教学常规的指挥权;二是指挥教学改革的主动权;三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发言权。校长听课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注意听课的目的性、计划性与广泛性。校长听课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安排,不能随心所欲,“乱点鸳鸯谱”;更不能虎头蛇尾,一曝十寒,而应当持之以恒,使之贯穿于整个学期的始终。还要注意听课的广泛性。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体艺课;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无论是练习课还是讲评课都要听,以便及时了解新课程的具体实施情况。

二要尊重任课教师,遵守课堂纪律。听课之前,要事先给上课教师打招呼,这不仅是对教师的起码尊重,而且也能够消除教师的某种逆反心理。校长听课,同样要遵守课堂纪律,做到不迟到、早退,不交头接耳、边听边议,关闭手机,以免影响正常教学。这既是为学生做出表率,也是尊重上课教师的基本修养。

三要专心听课,不忘听、看、记、想。校长进了教室,就要专心听课,不能身在课堂心在外,听课时,既要听、还要看;既要记,还要想。教学中的观点是否正确,重点是否突出,分析是否透彻,这是听的范畴;安排是否合理,讲练是否得法,板书是否规范,学生是否活跃,这是看的范畴。随着教学活动的进行,校长要及时记好听课笔记。通过听、看、记获得信息后,就得想了:这样教行吗?成功之处有哪些?需要改进、探讨的是什么?要对这堂课的成败得失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并及时把意见和建议记录下来。

校长的评课,评的应该是自然真实的教学状态,评课要突出一个“实”字,倡导一个“促”字,实事求是,直截了当,成绩说够,缺点说透,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知导人。

作为调研检查型的听课,校长评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一是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也就是能否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看教学目标是否科学适度,看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二是从教学内容进行评价,首先看教学内容处理是否得当。同样一节课,由于教者对教学内容处理不一样,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相同的。其次,结合课堂教学评议教者是否明确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无知识性和原则性错误,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教者能否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三是从教学方法进行评价,教法主要评价课堂提问和课堂训练的设计是否体现启发式教学原则;学法主要评价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掌握学习方法是形成学习能力的核心,评课时要重点评价教者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四是从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一般可以先从教学时间上评议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目标要求;再从学生参与教学的情况,评价学生是否积极思维、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达到学会并会学的目的。在评课时不能仅就形式、问题评议,还要针对教师的教学观、教学思想进行指导。五是从教师的素质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教师的素养、语言和特长。如教态、语言、教具演示、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机智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校长听课并形成了评价意见后,应抱着虚心、诚恳的态度,热情主动地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要先肯定这堂课的成功之处,既不说奉承话,也少说外行话、空话,使教师感到亲切、实在。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以探讨、商量的语气提出,不能隔靴搔痒,不着边际;更不能自以为是,以“权”压人,要真正使任课教师心悦诚服。校长听课后,对教学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不能“揠苗助长”,操之过急,忌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全部抖出,只宜提出一两个较突出的问题。既要帮其分析原因,也要引其寻找对策,使其快速成长。对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应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之不满足现状,让其自定目标,自加压力,促其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

校长听课评课刍议 篇4

1. 课堂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阵地

校本教研成为中小学普遍接受的方式, 然而真正落实到实践层面, 每个学校的做法可能各有不同, 各有亮点。从校长角度统筹来看, 校本教研的实施究竟从何处切入, 在何处用力是很重要的, 这关系到新课程在学校的整体实施, 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发展, 更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长。

我们认为, 只有课堂才是联系一切教学事件、一切相关人员的重要阵地。新课程聚焦的是课堂, 教师的真本领显现在课堂, 学生更是离不开每日学习的课堂。因此, 我们在考虑什么作为校本教研的着力点这个问题时, 考虑的就是“课堂”。“课堂”是学校一切活动的核心所在, 是第一现场, 所反映的信息量大、真实性强, 由此, 围绕课堂教学开展听课、评课是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核心。

2. 实情分析:听课评课是最佳着力点

经验告诉我们, 教师长期浸身于课堂, 对很多自己的教学问题已是熟视无睹, 而每次作为旁观者观察别人的课堂时, 就能习察出同行的问题。尤其是校长、教导、教研组长在平时的听课中, 往往能发现很多共性的问题, 而许多问题又是借助评课提出来解决的。一些问题可能就需要通过专题研究的方式来探索出路。

听课评课,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能力。对教师而言, 上好课当然是第一要务, 同时, 听课和评课的能力也是需要发展的。在实际管理中, 我们发现, 教师真正学会听课评课, 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体现。尤其对于新手教师来说, 学习听课和评课也是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优秀教师的“传、帮、带”又无一例外通过师徒经常性相互听课评课这一形式来实施的。而优秀教师走进新手教师课堂, 参与听课评课, 更是有利于新手教师缩短适应期而迅速成长。此外, 良好的听课评课氛围有利于学校整体学习文化的营造。

二、听课评课的类型

根据参与群体以及关注点的不同, 学校有多种类型的听课评课。尽管在操作步骤上有很多近似, 但其核心是不同的。

1. 业务学习型:同伴互助下的螺旋式改进

业务学习型的听课评课主要是在同一年段的使用同一教材的教师中进行, 并实现就同一内容两人或三人“教学捆绑”。所谓课的“捆绑”, 是指由两至三名教师前后分三轮共上同一教学内容, 这期间, 教师所在的教研组要针对这一教学内容开展集体备课和评课。对教师而言, 这是一种在同伴互助下的螺旋式的教学改进。上海教科院顾泠沅教授及其课题组提出的“三阶段两反思”为操作模式的“行动教育”模式正是着眼于滚动改进教学, 让教师在行动中成长。

这类听课评课的基本流程是: (1) 教研组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 商讨并确立篇目, 然后由第一轮执教教师简述教案设计思路, 在大家群策群力下, 执教老师写出教案。 (2) 课后, 大家以新课程理念和学科课程标准为指导畅谈得失, 并形成集体反思的书面文字, 由第二轮教师根据集体反思的结果和本班的学情, 修改教案后上课。第三轮同样。在这中间, 每轮课前, 要求有体现专题研究的说课;课堂上则运用“课堂观察量表”或采用课堂实录 (摄像) 方式记录师生教与学的信息;课后则以观察的数据作为讨论、交流和改进这堂课的依据。“捆绑”课全部结束后, 全组形成课例报告, 并上传到校园网与大家共享成果。

业务学习型的听课评课, 是我们教师行动学习的重要方式, 我们力求把每个步骤做到位, 做到事先有策划, 课堂观察有技术, 事后有书面总结, 最后还有网络平台上的报告展示。在这里, 同伴互助起了很大的作用, 无论是教研组集体的群策群力, 还是网络平台上的继续评论与共享, 对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很有帮助。

2. 教学管理型:直面课堂的教学领导

校长和各位教导每学期都要参加学校所有教研组的一次听课评课活动。目的是为了: (1) 了解新课程在各学科的落实情况; (2)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 (3) 了解学校制订的教学管理规定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学校领导层和教师一起, 参与听评课的全过程, 包括课前熟悉教师教案、课堂观察量表以及学校的学科评课标准, 在听取执教教师说课后, 与听课教师一起坐进课堂, 然后还要听取学生、教师的意见, 同时参与教研组的评课活动, 最终形成对该教研组教研活动指导性报告后予以反馈。

在这里, 校长和教导是从管理者角度出发进行全程参与的, 课堂以及教研组活动是其深度了解教与学现状的重要阵地。教育教学工作的调研和视导, 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方面。而采集信息、听取工作建议, 唯有自下而上的方式则更为真实。学校管理层浸入课堂与教研组, 一是出于了解真实状况的需要, 便于管理工作的改进;二是充分传达了管理者的理念: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 课堂是教学管理的出发点。

3. 专业引领型:有针对的课堂指导

专业引领的引领者主要是分管学科的校长、教导, 本校优秀教师以及外请的专家。我们认为, 在专业引领中, 本校资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各种条件限制, 外请专家进行专业指导只能做到间歇性的专业补充, 我们认为充分利用本校资源是很重要的, 而且最大的优势在于:有对本校的实情关怀与关注, 还方便后续指导。

专业引领型的听课评课, 其对象很明确。听课对象主要有三类教师:一类是教学观念相对滞后或多年来进步不大的经验重复型教师。这类教师对于新课程的理念可能没有很好地领会, 或处于明显的倦怠、瓶颈期, 长时无法突破原有经验, 他们主要由学校的管理者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出发, 着手新课程一系列理念、《课程标准》、操作等方面进行指导。第二类教师是踏上工作岗位或教龄不满两年的新手教师。他们主要由带教的优秀教师指导, 从教学基本环节, 如课前准备是否充分, 课上对学生的指导是否到位, 教学策略运用是否恰当, 练习设计是否有针对性等方面进行指导。第三类是教学比较成熟的经验教师, 他们常常会代表学校参加教学评比课, 这部分教师要实现自身价值, 需要总结经验, 形成自己的理论, 并对他人有所帮助。这部分教师则主要由聘请的教研员、学科专家对他们进行指导。

4. 模仿示范型:以优质引领常态

无论是模仿还是示范课, 我们意图通过展示给老师“优质的课堂教学”, 带领常态。其中, 模仿课分为两种:一种是, 外出参加听课的教师回校后, 将优秀的观摩课或看到的教学实录的光盘在学科内部进行完全模仿汇报。另一种是, 对原有的观摩课或教学实录进行研究, 基于实际做出调整, 随后作相似性模仿。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模仿, 一是让执教者有所体验, 二是充分利用校外优秀资源, 作为更多老师学习交流的内容。而示范性课, 则主要是由学校的校长、教导、学科带头人或优秀教师, 在全校范围上公开课。每学期, 各个学科都要推出一堂示范性公开课, 由教研员点评和指导, 每个教研组至少有一名老师参与评课。

三、听课评课的收获

1. 在制度建立和实施中深入学习和理解新课程

一项工作开始时, 是需要一定的规约和准则来约束和规范行为, 这可以保障并逐步完善活动开展。学校为此建立了一系列制度来保障听课评课的落实, 包括各项组织、实施和评价制度。在组织制度上层级分明:开展“听课评课”建设活动, 分为学校、教导处 (科研室) 和教研组三个层级, 明文规定各个层级和责任人的职责。实施和评价也皆有具体规则、评价准则和评价方法等。尤其是指对课堂的各项听课评课规范和标准是教师与管理者共同制定的, 教师们参与的这一制度的建立过程, 也正是深度学习和解读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过程。听课评课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听课评课质量, 多项听课评课规定, 使得评课者与被评课者事先都有一个统一的尺度, 避免了随意性和因标准不一造成的“各持己见”。

此外, 在制度实施中, 我们越来越感到:课堂已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 也是教师相互学习的场所。由于开课评课都要以新课程理论武装头脑, 要符合《课程标准》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与理念, 这就促使教师为开课评课而自求素养的提升。因此, 教师自觉地学习理论、研究课堂, 实现教学的实践智慧等都在开课、听课、评课过程中得到提高。从制度建立到制度落实, 教师的深度卷入无不是对新课程的一个不断学习和理解的过程。

2. 打开教室的门, 更打开教师的心门

当制度的最初效力逐渐发展成教师集体的习惯性行为后, 一种研修的整体氛围和文化也就已逐步形成了。听课评课越来越成为教师的工作常态:老师们过去怕开课不敢评课, 而听课评课的经常化, 明显减缓了教师开课评课时容易紧张的心理。

在这里, 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教学管理者, 大家的课堂大门都是打开的。老教师经常听新手教师的课, 青年教师也有更多机会从老教师的课堂中学到经验;管理者可以听、评教师的课, 教师也有机会听校长和教导主任的课。无论是何种角色承担, 大家都因为敞开的课堂之门, 而彼此敞开心灵。

另外, 课堂开放的过程, 是充分利用学校教师间的差异, 把个体差异当作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 优势互补的过程, 教师与教师、个体与群体间不断地进行着探索性的实践, 并在过程中发现问题、互学互进、合作创新。

3. 管理者与教师共同发展

学校校本教研将着力点放在听课评课, 使得教学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直面教与学的现状, 反思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在这方面, 将过去重上传下达的布置任务式的教研活动和偏重文本的研究, 变为教学现场的实践研究, 研究的重点和问题直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上一篇:人防计算下一篇:超声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