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如何听课例谈论文

2024-10-08

新课程下如何听课例谈论文(通用6篇)

新课程下如何听课例谈论文 篇1

一、关注教学理念的体现

“健康第一”作为新课程当中的指导思想, 其目的在于能够让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个基本理念得到坚持与促进;在将学生作为主体的基础上, 也要对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足够重视。只是因为一些教师对于指导思想理解不到位不深刻, 反而可能导致教学里面出现问题或者偏差。如今不少体育老师在教学时都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继而忽略了教授学生运动技能, 以至于体育教学达不到应该达到的目标与目的。面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应该更加关注教学理念的体现, 以免再次发生上面所述的教学错误。体育教学理念确定以后需要在听课过程中基于学生的表现制定教学目标。

二、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

体育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就是要完成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归宿点还是要完成教学目标。检测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看教学目标达成与否。是以, 当听评课的时候, 听课老师不但要检查老师设计的课堂内容是否合理、教学计划是否可行、教学内容是否适宜, 也要检查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落实、教学目标是否顺利达成。理想的新课程体育教学的课堂, 应该是学生能够做到主动地参与、学习、交流。在体育教学中推行听课方式来确保达成教学目标, 从而针对教学目标需用合理的教学策略。

三、关注教学策略的选用

新课改中愈来愈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 这可以使得学生借助于活动让自己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也可以让体育教学的效果得到提升;在听课的时候, 要对教学策略有所关注, 注重教师是否可以以学生年龄特点与学识水平作为基础与依据, 做到灵活选择与合理运用, 并且科学组织, 从而促使在课堂上学生都能够“勤、 乐、善、会”地进行学习。

(一) 自主性教学策略。对于教学其自主性的教学策略的关注重点在于,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没有真正实现学生的大脑、嘴巴和双手的解放, 学生有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做相关的练习和自我表达, 在老师适当引导下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 教学目标有没有达成。

(二) 探究性教学策略。新课程里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改变原来死记硬背和机械式练习的体育课堂教学, 实现学生真正融入到学习当中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能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且能够主动学习。对于听评课, 应该要对教师能否做到组织的有效性以及对学生进行合适引导让他们能够以探究、自主研究的方式进行课堂内容的学习, 实现接受课堂知识和自主探究的相互融合, 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 评价性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 来自于课堂的评价会对其起到导向、诊断、反思、激励与提升的作用与效果。是以在听课与评课的时候, 应该注重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在第一时间内的评价, 使其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若是在课堂教学当中发现学生出现错误则老师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对其进行纠正和引导, 尽可能多表扬表扬学生, 而不是一味批评惩罚。

四、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一)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生的体育学习要想获得实效, 离不开他们对学习的负责态度与对于体育活动的主动参与。在进行听评课的时候, 需要能够重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表现来进行评价。

学生的学习情绪。老师在听课时要仔细观察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如何, 也注意学生投入体育活动时候的精神状态是否饱满, 以及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问题。

(二)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改实施之后, 老师给学生提供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较以前都更多了, 也更注重学生的讨论合作与探究, 活跃了学习的氛围。对于教师而言, 应该面向于全体的学生, 让学生能够进行深层思考。

(三) 关注学生的交往情况

老师在教学当中要注意加强和学生的交流,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老师在听课评课的时候要注重课堂氛围的民主、平等与和谐与否的问题。学生要在学习期间可以科学合理的相互合作, 要能听取别人的看法, 要能够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学习观点,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也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五、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

在体育教学当中可能有很多未知情况会出现, 教学应该将过去为了教学而写教案的心理, 对教学预案要做到精心设计, 从而在教学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进行预案的调整。

(一) 教学环节要科学。合理科学的教学环节更有利于老师对课堂教学的调控, 同时也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从而能够自主探究学习, 对新环境可以适应, 对新环境可以接纳。

(二) 课堂流程要灵活。老师在设计课堂流程的时候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 继而设计出科学、灵活的教学流程, 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能够被完全的激活。

(三) 课堂练习要精心。老师来设计体育课堂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质量和数量的结合, 练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形式需多样化,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练习的效果和目的。

六、关注教学资源的开发

老师教学的根据来源于教材, 其更是将教学学生, 课堂内外以及知识方法、能力发展等连接在一起的重要纽带。新课程对于教师提出了更多要求, 不但要能够将课程资源积极开发与拓展, 并且要传递新教材当中新内容。在体育教学时, 教师需要更有积极性, 教学的内容要更丰富、形式要更新颖。是以, 进行听评课的时候, 应该注重体育教师是否可以做到依据课程标准完成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让体育课堂教学更具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孙飙, 姜文凯.江苏成年人体育生活部分情况调查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1999 (1) .

[2]熊斗寅.从国际大众体育发展趋势展望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前景[J].体育科学, 1998 (2) .

[3]体育保健编写组.《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课程下如何听课例谈论文 篇2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转变教育学观念的新形势下,听课与评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它对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一种良好的途径。但很多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懒于发言,愁于评课,往往三言两语,或者是说一些客套话,东拉西扯,不着要点,没有达到听课和评课应达到的效果。所以,本人觉得大有探讨听课评课之必要。

一、听课与评课的概念及意义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从字面上来看,听课似乎只是用耳朵去听课堂中的声音,去倾听师生的一言一语,而实际上,听课不仅仅指的是“听”,更主要的是去“看”,去“思”,即仔细地观察课堂中的问题,深刻地洞察、思考其中的局限并分析症状所在,它对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评课是教师在听课后,根据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状况加以价值高低等评述,它是教学研究过程中不可缺的一个环节。听课后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议,把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反馈给授课教师,一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和认可,是对他人负责的一种体现:另一方面。通过与授课教师的对话与交流,了解他的教学观和教学思想,相互取长补短,可以增强同伴之间的业务切磋。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有益于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整个教学改革向前发展。

二、如何听课

听课的原则是:要用辩证的头脑去思考,去鉴别,不能全信,不能照搬,应该创造性地吸收,有选择地学习。

1.要明白自己的身份

听课的时候,我们应该把自己定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听课时,最好能和学生坐在一起,以便认真观察、记录学生听课中的知识接受能力、情绪、疑问、各小组合作等学习行为,参与到学生的课堂讨论中,体验学生的学习过程,以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2.应该有准备的听课

听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对要讲的课程内容有所了解。了解上课教师的意图,知道要听的课,教学目的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听课的过程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带着问题去听,评课时,思路清晰,评析到位。

3.听课听什么

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所以听课应从单一听教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观察。教师的教,即教师对教材的取舍,重点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的设计,学法的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等;学生的学,即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参与程度,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合作方式,问题意识等。

4.听课要认真记录

听课做记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实录型,这种形式如同录音机一样,如实的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仿效的用意之多,这种记录方式一般不可取。因为听者记得多,想得就少。另一种是选择型,选择某一侧面或某些问题,而选择记录内容的依据是根据听课者需要,如主讲人的优势所在、课堂的特色、存在的问题等。所以,听课时我们要认真观察,重点记录,详略得当。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细节。

三、如何评课

1.评课的原则

(1)客观性

评课时,要以课堂的真实情况为基础,以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不带任何偏见,恰如其分地进行评议。实事求是地把本节课的得失分析呈现出来。同时,评课者应及时坦率与执教者交换意见,对课的长处一定要充分肯定,看出的问题也要明确指出,不能含含糊糊,无根据地唱赞歌。

(2)目的性

评课应该根据教研活动的目的或听课者听课目的确定评课的目的。评课时一定要围绕已确定的目的进行,做到既有理论阐发,又有具体的教学建议,有说服力和可信度。通过评课,使参与活动的全体教师从一个课堂教学实例中吸取教益,学习教学方法,改进不足,以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3)层次性

被评的教师情况不同,对课堂的教学不同,评课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对于教学上已有一定造诣的教师要求要高一些,侧重对他们教学中的擅长之处,独到见解做出突出的分析和概括,以使他们形成风格和特色;对一般的教师,应根据其教学基本功要求全面评议,让他们逐步达到要求,并针对他们某些方面的薄弱之处,有侧重地加以点拨指导。对刚任教的教师,评课侧重点放在教学目的性是否明确,教学重点是否把握,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条理是否清楚,讲课是否合理等。

2.评课内容

评课要以观察和记录的材料为依据。评课时,一评教师的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组织等;能否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讲练结合,抓住知识主线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创新能力等。二评教师的调控能力,看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的各个环节,以保证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三评教师的教学机智,观察教师能否让学生感到课堂学习是愉快的、和谐的、兴奋的、有成就感的。能否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有效的信息,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果断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四评教师的习题设计,看教师能否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出具有层次性、针对性、开放性的练习题,任学生自由选择。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最终可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信息,有效地去组织课堂教学。

当然,评课时还可以评教学方法,评教师素质以及评教育教学效果。

3.评课的艺术和技巧

例谈新课程下初中英语作业的设计 篇3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英语作业,作业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随着课改的普遍普及,新课程理念已深入每个英语教师的观点,然而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的设计却成了一片真空地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仍存在着教学新方法、作业老路子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在内容上,知识巩固题多,自主积累题少;死记硬背多,合作探究题少;单调重复题多,个体差异题少,不同学生做着统一的作业,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总之,一句话,考什么就练什么,努力追求平时作业题型与日后考试的类型一致性。

这样的作业设计抑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那么怎样通过设计新颖、合理的作业,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怎样通过作业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与自主探究学习意识,如何打破传统作业设计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呢?

二、如何构建新颖和有效的作业

(一)积累拓展式作业设计

鲁迅先生说过:语言的积累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英语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学生通过积累大量的词汇和语言,不仅培养了良好的语感,更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真正落实。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培养学生广泛地观察、大量地阅读、主动地积累,养成“采蜜”的好习惯。因此积累拓展式作业的设计尤为重要,口语积累式作业形式较多,如每日的听读欣赏:组织学生每天听课文的录音朗诵,同时小声跟读,细细咀嚼品味;课前抽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作Daily Report,形式多样,如teljokes,conversations,retell stories,CCTV news等,增强学生的表现参与意识,让他们展示自我,同时也为正式讲授新课做热身运动。书面积累式作业形式更广。如,特殊分类型单词与知识的卡片制作:将单词分类记忆,如水果类、职业类、运动类等,分类摘录,自拟标题,制成卡片积累起来;及时收集:英语谚语的收集,如:“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Well begun is half done.”等。同时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周围的标语与广告词,并及时记录。也可以通过读报、看英语电影,把电影戏剧、报刊书籍中好的精彩的记录下来。教会学生以小见大、逐日积累的良好习惯,明白“处处留心皆学问”的真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进行新的探索,从而设置有弹性、有新意的作业,拓展学生的语言范围,丰富他们的英语知识。

(二)合作探究式作业设计

新课程英语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已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可以让多个学生共同完成。Go for It教材每单元有一个话题,每课时有一个“Groupwork”作业,老师可以把“Groupwork”布置成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分组探讨,参与讨论的学生每人发言,并把观点和感悟集中记录在一位学生的作业本上,呈交给老师批阅。除了在课文“Groupwork”中筛选外,教师还可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如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 2“What should I do?”这一单元中要求就问题给予建议,而现在的小孩多与父母有隔阂,认为父母不理解他们,于是我就此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活动,“What should I do when I argue with my parents?”就此问题引导他们要学会与父母沟通与交流,对偏激、低靡的做法予以纠正,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合作探究式作业在操作前必须计划周密详实,教师要在学生整体认知水平上布置,设计相关程序。首先,确立讨论课题,明确教育目的;其次,选择合适讨论的形式;最后,讨论结果反馈,老师点评。这是一个需要全组同学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作业,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能成为探索活动的组织者、决策者、参与者,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态度和团队精神。

(三)分层递进式作业设计

分层递进式作业设计必须要求教师深入细致了解并研究每位学生,采取自愿形式,设计难度遇异的作业。例如,在布置背诵作业中,要求A类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接受能力强)全篇听后模仿并背诵,同时鼓励他们自觉收听英语节目、唱英语歌曲、看英语电影等。B类学生(基础一般,对英语学习有兴趣但成绩中等或不太稳定,有的比较聪明但不够努力,有的认真刻苦,但学习方法不太正确)要求听后模仿并短篇背诵,长篇只要求指定精彩段落背诵。C类学生(英语学习成绩较差,基础知识较差,接受能力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习惯有待改善,掌握语言知识的速度慢,智力活动消极,不善于思考)要求听后背诵词组与精彩句子,课文只是要求熟读即可;在布置巩固New words作业时,如要求A类学生机械地抄写,显然是不太合适的,通过布置用新的单词造句或写话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要求B类学生在掌握单词音、形、意的同时能适当地运用单词。要求C类学生对新单词音、形、意的掌握就可以了;在布置课后阅读作业时,要求A类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文章,材料的选择可与课文有关,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也可与教材无关,作为欣赏阅读,并把有用的词汇与优美的句子摘录下来。要求B类学生读与课文有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并背诵课文中的优美断句。要求C类学生做好与课文有关的阅读题即可;在布置作文作业时,要求A类学生写周记或日记。要求B类学生写与课文内容或主题相关的作文,允许模仿与套用课文句子。要求C类学生写作内容与课文接近。总之,A类学生在以上的基础上加大口语训练或探究性问题,增大阅读量及写作的练习,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B类学生在基础知识上增加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C类学生多为抄写单词、词组、配套的基础练习并进行强化训练。只有当教师给的任务是学生能完成的时候,学生才会乐意去完成,作业的功效才能更好地发挥。

以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 1在学了将来时态后,布置作业如下:

A类学生:1.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what you will be like in ten years.

2.And do a survey about your friends.

B类学生:1.Rewrite the sentences as the model.

Model:Sally is a student.(doctor;in ten years)

Sally will be a doctor in ten years.

Sally won’t be a doctor in ten years.

Will Sally be a doctor in ten years?

Nancy is a student.(computer programmer;eight years from now)

There is pollution.(less pollution;in the future)

2.Do some exercises on the workbook.

C层学生:1.Copy some signs of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Tomorrow,in the future,in 10 years;10 years from now;nex year;

2.Read the text after the recorder,copy and translate it.

三、作业改革与创新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积累拓展式的作业批改过程中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与水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因此教师要注重效率,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水平。

(二)合作探究式作业不能流于形式,要避免花里胡哨,应注重内在效果,既要有趣也要有实际意义,使学生乐学。同时,教师平时自己就要有探究精神,才能把这种精神无形地传递给学生。

(三)分层拓展式作业给了学生选择的权利,但有些学生不会选择、不会参与,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这也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英语作业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延续,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能力,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师应遵循新课程标准理念,树立新的作业观,创意英语作业,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而且能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使其在作业中体验成功,感悟方法,提高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苗礼群.学生作业优质化的实践.教学与管理,2003,(4).

新课程下如何听课例谈论文 篇4

教师:董浩

我参加了兴义市教育局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说课、听课、评课技能指导》一书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全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与分析着课程改革的背景、平台、桥梁及如何正确进行说、听、评课,书中对于每一个理念的产生、操作,实践与反思都有具体的一个过程与评析,因为这些问题均来自教师的实践。

说课使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教学研究,进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说课能全面衡量一个教师的业务素质;能检查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熟悉和理解程度;能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而且,说课活动还能够促进教师的集体研究,促进教师之间的协作,推动教师发展,能有效拓展教师教学研究的时间空间,推动教研活动向深层次发展。

教师,听课是必不可少的。听课既是教研的需要,也是我们专业成长的需要。通过听课,我们可以进行业务交流、切磋、互动、学习;听不同科目的课,可以促进优势互补,整合观念。但听课听什么?如何高效听课?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学习了《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说课、听课、评课技能指导》一书,它带给我很大的帮助,告诉我听课是要我们借助眼、耳、手等多种感官的,而且还要运用记录本、调查表、录音录像设备等有关辅助工具,从课堂情境中获取相关信息资料。听课者要做好角色定位,进入“学生”、“教者”、“指导者”、“管理者”多重角色;听课不只要看、听、记,还要思、问、谈;要关注教者的教学理念、课堂的教学结构、教材的加工、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总之,通过听课,不仅可以学到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用别人的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更主要的是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将一些听课得到的感性认识归纳,提升为理性认识,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吸取经验和教训,通过取长补短,相互交流,改进自己的教学。

评课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它对教师业务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进步、课堂效率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我虽然也算是一名老教师了,但评课时总感觉条理不清,想到哪说哪,评价不深刻,不能从理论依据出发,结合现场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反应融合在一起加以点评,语言不够简洁、流畅、准确、生动。学习了这本书,我明确了评课的基本内容、原则和标准,懂得了评课中语言运用的艺术和抓住重点评课的艺术。

新课程下如何听课例谈论文 篇5

一、以“美丽谎言”为赠券,孕育自信心

【经典故事】美国移民青年享利从小在福利院长大,他身材矮小,长相丑陋,说话带法国口音,一直很自卑,30岁还没有成家。在他生日那天,他站在河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在这关键时刻,他的好友约翰兴冲冲地跑来告诉他:“享利,我刚才从收音机里听到一个消息,说拿破仑曾丢失了一个孙子。播音员描述的相貌特征与你毫不相差……”我是“拿破仑的孙子”,这一“美丽的谎言”使他逐渐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矮个子真好!我爷爷就是靠这个形象指挥千军万马的。”他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就这样,享利在“拿破仑孙子”这一“金色赠券”的自我诱导下,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三年后,他成了一家大公司的总裁。

【真实案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同他的感受和情感是分不开的。”我们也应这样践行。

波是一名习惯差、成绩差的学生,平时我就特别照顾他、关心他,并尽量挖掘他的优点,真诚地赞赏他,信任他。可是收效甚微。有一次,她语文测试考了48分,回家不敢拿试卷给爸爸看。她爸爸气氛地追到学校里来说:“如果这次考试还是不及格,回家一定要收拾她。”我一看情况不妙,马上从抽屉里拿出以前考的试卷给她爸爸看,并告诉他由于我昨天帮她分析试卷忘记把卷子带回去了,而且这次考了65分。她爸爸听了我这么一说气就消了一半,然后我告诉他这段时间孩子是有一定进步的。没想到我撒了一个谎,使波免去一顿打,当时波对我感激万分。我趁机对她说:“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进步的,努力吧!”从此她学习更加用心了。为了激发她的自信,我第二次考试前把她叫来单独辅导,她考试时破天荒地得了90分,(试卷上题目我都给她讲过了)全班同学都睁大了眼睛,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渐渐地,她有了自信,进步也越来越快,上课会举手发言,集体活动也会积极参加。

我想,这一切可能就是因为我撒了两次谎吧:一次对她爸爸撒谎,一次对全班同学撒谎。正是我那美丽的“谎言”,让他开始对自己的学习有了自信,并逐渐改变了自己,有了飞跃的进步。

二、以“由衷信任”为赠券,深化自信心

【经典故事】一个劳改犯在外出修路的时候捡到了1000元钱,他不假思索地把它交给了监管警察。可是,监管警察却轻蔑地对他说:“你别来这一套,把自己的钱变着花样贿赂我,想换得减刑,你们这号人就是不老实。”

囚犯万念俱灰,心想这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人相信他了。晚上,他越狱了。在亡命的途中,他大肆抢劫钱财,准备外逃。在抢得足够的钱财后,他乘上开往边境的火车。火车上很挤,他只好站在厕所旁。这时,有一位十分漂亮的姑娘走进厕所,关门时却发现门扣坏了。她走出来,轻声对他说:“先生,你能为我把门吗?”他一愣,看着姑娘纯洁无瑕的眼神,他点点头。姑娘红着脸进了厕所,而他像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严严地守着门。就在这一刹那,他改变了主意。在下一站,他下了车,到车站派出所投案自首。

在这世界上,信任是一种弥足珍贵的东西,没有人能够用金钱买得到,也没有人可用利诱和武力争取得到。它来自于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是活在灵魂里的清泉,它可以拯救灵魂,滋养灵魂,让心灵充满纯洁和自信。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应该信任学生。信任学生,便是给学生一个发展的空间,信任学生,就是给学生一个希望,一份期待。

【真实案例】———习惯差,成绩不理想。上课分心走神,作业拖欠,经常早上来学校补作业或抄作业,还喜欢搞恶作剧,常因他给班里、组里扣分,班上的同学不信任他,更不尊重他。

有一次,我上讲完古文《仁者爱人》,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让大家先背诵然后再检查。三分钟过去后,我便让会背的同学举手,我给他们先加分再检查,如果背得下来加双倍分,如果背不下来扣双倍分。也出人意料地把手举了起来。同学们就说他是骗人的不能加分。我说我相信是背得下来的,大家又说那必须第一个检查。我引导学生不能破了规矩,因为我们背书是抽签的。当我抽到背时,他红着脸慢腾腾地站了起来,许多同学都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样子,甚至露出怀疑的表情,我对他说:“别紧张,老师相信你。”没想到他背得非常流利,教室里顿时掌声四起。我说:“,你真的很棒,相信你以后会表现得更棒!”

从那以后,果然比以前表现好多了,虽然早上还有补作业的现象,但她会问同学弄懂后再做,而不是简单地抄了。看来,信任真的能创造美好的境界。

三、以“周报点赞”为赠券,提升自信心

【经典故事】乔伊·吉拉德是美国汽车推销大王,他认为重要的是给顾客放点感情债。他的办公室通常放着各种牌子的香烟。当顾客来到他办公室又想抽一支时,他不会让顾客跑到车上去拿,而是问:“你抽什么牌子的香烟?”听到答案后,就拿出来递给他。这就是主动放债,一笔小债,一笔感情债。一般顾客会感谢他,从而建立友好的洽商气氛。有时来访的顾客会带孩子,这时推销大王就拿出给孩子专门准备的漂亮的气球和味道不错的棒棒糖,他还为顾客的家人每人准备一个精致的胸章,上面写着:我爱你。他知道顾客会喜欢这些精心准备的小礼物,也会记住他的这片心意。

教育面对的是感性的人,应该先让情绪说话,做些感情的投资,定能叩开这些“蜗牛”的心扉,让他们真心爱上学习。

【实践案例】教师不仅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还应该扮演“母亲”的角色。现在的孩子喜欢吃甜点,越蜜越好,如若教师“迎合”孩子的口味,适时也来一罐心灵蜜汤,他们岂有“不乖”的道理。

婧———一个习惯不好,不讨人喜欢的女孩儿。她的日记经常不交,有时破天荒地交了一篇,也是没头没脑乱写的。从她外婆口中得知,她是被领养的,现在妈妈有了小弟弟,更没时间管她了,让家长配合固然不可能,但每天补也不是长久之计,而“班级周报”让她尝到了“蜜汤”的好滋味,让她迈出了自信的一步。

“班级周报”是提升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平台。人人参与投稿,实行个人积分制,发表一篇得10分,积满50分,减免一次语文家作。最高分者被授予“优秀通讯员”“小小作家”“优秀小编辑”等荣誉称号。活动一推出,立马激起千层浪,同时也吸引着很多“抗拒作业”学生的眼球。婧也不例外,从她惊异的眼神中我读出了她的期盼。

两周后的一天,我批阅了一本字迹熟悉又陌生的日记,题目是《拔河比赛》,一看姓名竟是婧的。我发现这孩子在写作上真的有些天分,我便不吝啬五角星和波浪线,整篇文章都画满了表扬的符号,并给了一个大大的苹果,上面写着“采用”两字。但等了一周,编辑那边都说没收到她的稿子,我担心地问她,她委屈地说:“妈妈要上班,还要照顾小弟弟,没有时间给我打稿。”我摸摸她的头说:“我帮你打!”当我敲击键盘时,我将她的作文特意润色了一番。

一周后这篇《拔河逆袭战》新鲜出炉了,文章一登出,学生们个个惊叹不已。班上的“小鲁迅”们用诚恳又略带赞赏的笔调评价了婧的文章。有的称道:真是一鸣惊人;有的说道:如果继续努力,定是我们班的笔杆子。良好的舆论与温情能够融化孩子心中的冰山,婧沉浸在蜜罐里。此后,他又发表了《我们班的热心肠》《我的书虫生活》等,终于她得到了50分,哇!减免一次家作,看她欣喜若狂的样子,我也笑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她的名声越来越大,写日记已经成了她无法割舍的了,她完成了拒绝日记作业到爱上写作的华丽转身,看来我和学生们的感情投资定能收获花儿的绽放。

新课程下如何听课例谈论文 篇6

缺失一:“零起点”预设——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起点

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一课,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目标是这样制定的:“1.掌握5的乘法口诀, 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3.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 教师用了如开火车、抢答、找朋友等很多形式让学生熟记5的乘法口诀.

看得出来, 教师所预设的教学起点是学生对5的乘法口诀一无所知的“零起点”, 但事实是这样的吗?而实际上大部分同学在学习之前已经掌握了5的乘法口诀,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却仍然将学生的学习起点设想成了零起步, 这样不能有效激发学生个体的学习欲望, 教学就成了无效或低效教学.

缺失二:“无差异”预设——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一课, 它出自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 是有名的中国古算题, 这类问题的典型解法是“假设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假设法”来解决该问题, 忽视了图示法、列举法这两种更直观形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教学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类问题, 对于“假设法”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造成了教学中卡壳的现象.

课后讨论上, 该教师也谈了自己的想法:他在教学设计中也考虑到了运用图示法、列举法更为直观形象, 但是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把重点放在了“假设法”的教学上.数学课上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那是无可非议, 殊不知, 教师在关注学生思维训练发展的同时, 却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 造成了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缺失三:“流水线”预设——忽略了课堂的动态生成

传统的教学设计以知识点的完成为目的, 按照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进行设计, 环节紧凑, 逻辑性强, 形成一种固定的“线性序列”.这样的教学设计, 已经逐渐被一线教师们所摒弃.但是, 为了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 防止节外生枝, 在日常教研课、教学公开课中, 这种“线性”教学设计的痕迹还是无处不在的, 很多只是套上了“动态生成”的华丽外衣, 所谓的“动态生成”都是其“线性”教学设计中的一部分.这种“流水线”型的教学设计, 让课堂成了教师演示教学设计的过程, 无视学生是教学主体, 忽略了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与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

上述现象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各级各类公开课中屡见不鲜, 也引发了笔者的深思.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背景下, 作为一线教师究竟应如何做好课堂的教学设计与构思, 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呢?

一、把脉学生, 找准起点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应从学生年龄特点、个性心理特点、原有知识水平、生活知识经验及技能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入手, 为学生准确“把脉”, 客观、准确、深入地了解学生, 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由此为教学“疏通航道”.

1. 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首先教师须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 特定的年龄, 意味着特定的思维水平、思维方式.例如, 对刚进入校园的一年级学生, 如果总是让他们在计算后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 为什么要这样计算”等, 学生往往会“很不给面子”, 因为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直观操作层面, 教师不妨利用学具引导学生操作, 使算理在操作过程中自然建构、生成.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 学生会的无需多讲, 半懂不懂的要适当点拨, 不明白的要重点讨论.同时, 教师还必须洞悉班级学生群体特征, 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 在长期的共同学习中, 都会不自觉地形成各自的特征, 只有熟知班级学生的群体特征, 教师才能选择更适合这一群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 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

教师必须了解学生进行新的学习中的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储备, 也就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教学设计中应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哪些部分没有掌握?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了解学生起点的方式有多种, 可以课前自问自答, 亦可课前与学生谈话了解, 也可以在教学中了解.

如:一教师在一次市优质课评比中, 教学“分数的意义”的时候, 考虑到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 已经具备相关的知识经验基础, 但也考虑到由于是借班上课, 教师对班里学生的认识的程度缺乏了解, 因此, 教师在导入阶段打破常规, 直接在黑板上写了“1/5”, 让学生说说对这个分数的理解, 从而把握住学生的已有认知状况, 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展开教学,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目标分解, 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 它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评价等功能.因此目标的确定是教学设计中重要的一环, 教师在领会挖掘教材、了解学生特点及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 必须制定出紧贴教材编排意图、内容全面、要求适度、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

1. 目标分解

教学目标自上而下的分解过程, 是一个不断具体化的过程.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中最为基本、最具体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确定课时目标, 就必须明确其上位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要设计单元教学目标, 就必须明确其上位目标——年段教学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要设计年级教学目标, 就必须明确其上位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及其相互关系.这就涉及一个教学目标的分解过程.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为正确教学目标的确立打下基础.

2. 任务分析

单元目标或者课时目标确定后, 我们就可以根据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进行任务分析.这里的任务分析, 实际上就是指对学生为了达到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规定的知识以及能力、情感态度等进行具体的剖析.通常的做法是, 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提问和分析:如果我们要求学生获得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能力, 那么根据目前学生的认识水平、知识基础, 他们必须具备哪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而要培养这些次一级的能力, 又须具备哪些更次一级的能力?……这种提问和分析一直进行到教学起点为止.

三、合理设计, 以生为本

1. 关注生活激兴趣

数学来自于生活, 又必须回归于生活, 数学只有与生活紧密结合才能散发出灵性与魅力.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中单一机械的例题呈现形式, 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童话世界、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出发, 以场景图或情境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而且, 许多数学知识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已经耳熟能详, 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如《百分数的意义》一课,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关注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学生在课前调查生活中的百分数, 并让自己问一问、理解收集到的这些百分数的意义.实际教学的效果证明了这一设计的成功.

课堂上教师将学生收集的大量信息抄写在黑板上, 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光明酸牛奶蛋白质含量是1%, 我认为就是100克牛奶中有一克蛋白质的意思;

生:金辉啤酒酒精度小于8%, 我问过爸爸, 他说是指酒精的含量不到这瓶酒总量的8%.比如说100克酒里面, 酒精的含量不到8克;

生:衣服成分100%棉, 就是这件衣服全是棉做成的.

……

学生能够以不同的生活, 用不同的方式来感悟数学, 真正的激发起对学习数学的渴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关注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丰富学习素材, 拓展教学资源, 注重学生的现实体验, 才能实现从“书本中学数学”到“生活中做数学”的转变.

2. 板块设计促优化

传统的数学教学设计以知识点的完成为目的, 按照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进行设计, 课堂往往成为教师演示教学设计的过程.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倡导板块式教学设计.板块式教学设计即将教学设计分成若干内容板块, 分布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视学生课堂实际反应进行“块移动”, 使根据学生的思维实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成为可能, 也为课堂教学的生成提供了保证.“板块设计”比“线性流程”显得更为粗犷, 解放了师生为了急于追赶“线性流程”中的后继环节而匆匆奔走的步骤, 使得师生有了更为宽裕的时空和余地来充分突破各独立板块的预期目标, 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3. 弹性设计孕生成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 都要服从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课前精心的预设, 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 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层面上.教师有备而来, 顺势而导, 才能有真正的“生成”.关键是要分析“生成点”, 预测学生可能生成的状态、设计引导的方法, 使“预设”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成”的质量, 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设计方案.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有效地激发生成, 引领生成和调控生成?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把握教材的精髓, 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既能走进去又能跳出来;其次要拓宽知识面, 丰富背景知识, 增加一些学生熟知的场景, 变成对教学有用的东西;再者清晰地把握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和兴奋点, 从而能够准确地洞察和把握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的走向.

4. 关注个性促发展

每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 在学习方式、学习习惯、认知水平、知识储备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教师如果想让学生同时运用一种学习方法, 定不能符合所有学生的实际, 收不到课堂教学中学法指导的目的, 因此,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 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手段, 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

上一篇: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源下一篇:增强教学课堂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