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能力要求(精选9篇)
安全能力要求 篇1
创新消防安全管理模式是提升单位消防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1], 有利于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为强化落实博物馆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全面提高博物馆消防安全本质水平, 结合博物馆实际, 对照“四个能力”建设的标准化要求[2,3], 将消防安全管理整体划分为五大模块 (基础模块、检除隐患模块、扑初火模块、疏散模块、宣教模块) , 通过分析五大模块的工作内容, 制定博物馆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达标验收细则。运用此种管理模式对于督促博物馆深入开展以“检查和整改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期火灾能力、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能力”为内容的“四个能力”建设工作,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基础模块
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包括:单位应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确定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 明确消防工作职责;单位应建立消防安全基本情况档案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档案。
相应验收内容如下:
1) 单位是否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是否定期召开工作会议。
2) 单位是否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职能部门;是否确定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是否明确消防工作职责。
3) 单位是否按照“61号令”的规定建立消防安全基本情况档案;消防安全管理情况档案记录是否齐全。
2 检除隐患模块
博物馆消除火灾隐患工作包括:单位应落实每月、每周的防火检查;开展每日防火巡查;相关职责人每日班前、班后开展本岗位防火检查;实行火灾隐患整改责任制, 发现火灾隐患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火灾隐患, 限定整改期限, 整改完毕组织验收。
相应验收内容如下:
1) 是否组织以周或以月为周期的防火检查。
2) 行政区内是否开展每日防火巡查。开馆期间, 展厅内是否进行每2 h一次防火巡查。
3) 是否制定火灾隐患整改制度;当场能够改正的是否当场改正;限期改正的是否落实整改, 或隐患整改后是否进行验收。
3 扑初火模块
博物馆组织扑救初期火灾工作包括:单位应根据消防法规的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 开展消防安全专项培训;单位应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并定期演练;职工职责明确, 处置程序清晰, 灭火力量及时到位;职工应具备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
相应验收内容如下:
1) 是否按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或义务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或义务消防队是否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2) 是否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预案是否按规定进行演练;职工是否熟悉消防设施、灭火器材设置位置是否备有灭火器、消防卷盘以及消火栓。
3) 职工消防职责是否清晰;消防监控员报告火警等处置程序是否清晰;灭火力量是否及时到位。
4 疏散模块
博物馆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工作内容:保证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畅通, 疏散指示标志明显、连续, 正确引导人员疏散;设置平面疏散示意图, 职工是否熟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设置位置, 掌握疏散逃生技能;火灾发生时, 现场职工应正确引导观众疏散逃生。
相应验收内容如下:
1) 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保持畅通。
2) 疏散示意图是否标明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人员所处位置, 是否能正确引导观众疏散逃生。
3) 职工是否掌握疏散逃生技能;能否正确引导观众疏散逃生。
5 宣教模块
博物馆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内容包括:单位应建立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应确定专 (兼) 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人员, 对员工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在岗人员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单位应采取张贴消防宣传画、悬挂标语、设置消防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内部和对外消防宣传;制作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手册和消防安全提示卡。
相应验收内容如下:
1) 是否建立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2) 是否确定专 (兼) 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人员。
3) 是否开展岗前培训;在岗人员是否按规定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4) 是否开展多种形式对外消防宣传。
5) 是否制作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手册和消防安全提示卡。
6 结语
作为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人员, 依照此消防安全管理模式, 认真检查消防安全工作中各个方面, 全方位展开博物馆“四个能力”建设工作, 构筑博物馆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 确保文物消防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晓刚.运用物联网技术, 创新消防管理模式[G].北京:2012年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 (下) , 2012.
[2]熊伟.谈泸县白酒生产企业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2 (1) :62-64.
[3]高锦田.火灾演化过程和“四个能力”建设[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2 (3) :300-303.
安全能力要求 篇2
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要求
(征求意见稿)
1.考核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应当由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
本要求适用于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2.考核对象
考核对象为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
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煤矿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矿务局局长;第二类为煤矿矿长,分为井工煤矿矿长和露天煤矿矿长。3.考试方式
经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或省级煤矿安全培训主管部门审核,具备《煤矿安全培训规定》规定的学历和工作经历条件的主要负责人,方可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试。
考试应当在规定的考试点采用计算机方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题从国家级考试题库和省级考试题库随机抽取,其中抽取国家级考试题库试题比例占80%以上。试题分为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考试满分100分,80分及以上为合格。
考试不合格可以补考一次,经补考仍不合格的,一年内不得再次申
请考核。4.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含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其中安全生产知识占80%,管理能力占20%。
安全生产知识考试内容分为了解、熟悉和掌握3个层次,考试比重为10%、20%和70%。5.考试要点
5.1第一类主要负责人考试要点 5.1.1安全生产知识
5.1.1.1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及法律法规
a)掌握我国安全生产发展理念;
b)了解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熟悉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 c)掌握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d)掌握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e)熟悉煤矿安全生产规章和主要灾害防治标准。5.1.1.2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a)了解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方法; b)掌握煤矿安全生产准入制度、煤矿建设管理有关规定; c)掌握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基本要求; d)掌握煤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基本要求; e)掌握煤矿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本要求; f)掌握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基本要求; g)掌握煤矿重大灾害防治要点;
h)掌握煤矿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要点; i)掌握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点;
j)掌握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总体要求; k)熟悉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程序; l)掌握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总体要求。5.1.1.3 煤矿职业卫生管理
a)了解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基本要求; b)熟悉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安全管理要点; c)掌握煤矿职业健康监护基本要求。5.1.2 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a)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b)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 c)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职业卫生规章制度; d)有效实施安全生产投入;
e)组织建立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质量达标“三位一体”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f)组织排查、治理煤矿事故隐患;
g)组织制定并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h)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5.2 第二类主要负责人考试要点 5.2.1 安全生产知识
5.2.1.1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及法律法规
a)掌握我国安全生产发展理念;
b)了解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熟悉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 c)熟悉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d)熟悉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e)掌握煤矿安全生产规章、标准和规范等。
5.2.1.2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a)熟悉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b)掌握煤矿安全生产准入制度、煤矿建设管理有关规定; c)掌握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基本要求;
d)熟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建立基本要求; e)掌握煤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编制要求; f)掌握煤矿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与使用要求; g)掌握煤矿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本要求; h)掌握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防范要点; i)掌握煤矿安全风险辨识与管控基本要求; j)掌握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基本要求; k)掌握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要求; l)掌握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程序。5.2.1.3 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井工煤矿:
a)熟悉煤矿安全生产地质保障基本要求; b)掌握矿井开采的基本安全生产条件; c)熟悉矿井井巷掘进、支护安全管理要点
d)熟悉常用的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安全管理要点; e)熟悉采掘机械安全运行基本要求;
f)掌握矿井通风系统安全管理要点; g)掌握瓦斯防治要点; h)掌握煤尘爆炸防治要点;
i)掌握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防治要点; j)掌握冲击地压防治要点;
k)掌握井下火灾防治要点和火区管理基本要求;
l)掌握矿井水害防治要点及井下探放水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m)熟悉井下爆破作业安全管理要点;
n)熟悉矿井运输、提升作业安全管理要点和空气压缩机安全运行基本要求;
o)熟悉矿井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安全管理要点;
p)熟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人员位置监测系统、有线调度通信系统安全管理要点;
q)熟悉井工煤矿常见事故致因及预防措施。露天煤矿:
a)熟悉煤矿安全生产地质保障基本要求; b)掌握露天煤矿开采的基本安全生产条件; c)掌握露天煤矿采场、台阶、边坡安全管理要点; d)掌握露天煤矿钻孔、爆破作业安全管理要点; e)掌握露天煤矿采装作业安全管理要点;
f)熟悉露天煤矿破碎站设置及破碎作业安全管理要点; g)掌握露天煤矿运输作业安全管理要点;
h)掌握露天煤矿排土场的布置及排土作业安全管理要点; i)熟悉露天煤矿防治水和防灭火安全管理要点;
j)掌握露天煤矿电气设备及电力和通信系统安全管理要点; k)熟悉露天煤矿设备检修安全管理要点; l)掌握露天煤矿常见事故致因及预防措施。5.2.1.4 煤矿职业卫生管理
a)掌握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总体要求;
b)掌握煤矿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要求;
c)熟悉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要点; d)了解煤矿职业健康监护基本要求; e)熟悉煤矿劳动防护用品配备要求。5.2.1.5应急救援管理
公共部分:
a)掌握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与实施要点; b)熟悉煤矿安全避险系统建设基本要求; c)掌握煤矿救援队伍建设基本要求; d)掌握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救援指挥要求。井工煤矿:
a)熟悉火灾事故救援与处理措施;
b)熟悉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救援与处理措施;
c)熟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事故救援与处理措施; d)熟悉水害事故救援与处理措施; e)熟悉顶板事故救援与处理措施; f)熟悉冲击地压事故救援与处理措施; g)熟悉煤矿提升运输事故救援与处理措施;
h)熟悉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窒息等其他煤矿事故救援与处理措施。露天煤矿:
a)熟悉露天煤矿边坡和排土场滑坡事故救援与处理措施; b)熟悉露天煤矿爆破事故救援与处理措施; c)熟悉露天煤矿电气等其他事故救援与处理措施。5.2.2 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a)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b)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
c)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d)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e)有效实施安全生产投入; f)组织开展风险辨识和管控工作;
g)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并及时治理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h)组织建立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质量达标“三位一体”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并开展达标创建;
安全能力要求 篇3
检测中心联系方式:
电 话:010-64941131 传 真:010-64812560 联系人:田 帅, 徐 征
项目经理能力要求 篇4
一、基本素质(-5) 身体健康
心理素质(思维、个性、创新等) 知识 经验
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应具备的特质(-9)
较强的技术背景;成熟的人格;讲求实际;和高层主管有良好的关系;使项目成员保持振奋;在几个不同的部门工作过;临危不惧;具有创造性思维;把完成任务放在第一位。
三、能力要求(-4)
项目经理的任务是复杂的,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具有高度的灵活性、适应性、协调能力、说服能力、交流技巧、处理冲突的能力,以及在激烈的竞争中和复杂的组织关系中求生存的能力。换言之,作为一个成功的项目经理,需要有坚强的性格、高超的管理能力、熟练的技术手段。因而项目经理的选拔和培训应注重素质和能力两个方面。
1、领导能力。
领导能力又包括指导能力、授权能力和激励能力三个方面。项目经理能够指导项目团队成员去完成项目;授权能力是指项目经理能够赋予项目团队成员相应的权力,让他们可以做出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决策;激励能力是指项目经理懂得怎样激励队员,并能设计出一种富于支持和鼓励的工作环境。
2、人员开发能力。
指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在完成项目的同时,能对项目团队人员进行训练和培养,使他们能够将项目视为增加自身价值的机会。
3、沟通能力。
它需要与项目团队成员、承包商、客户以及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定期交流沟通,因为只有充分的沟通才可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予以更正等。
4、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是一种综合的判断能力,即面对几个方案或错综复杂的情况,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行动。
四、基本责任 项目目标:三约束,即时间、费用和质量。
项目经理的职责:通过一系列的领导及管理活动使项目的目标成功实现,并使项目相关者都获得满意。 确保项目全部工作在预算范围内按时优质地完成; 保证项目的目标符合于上级组织目标; 充分利用和保管上级分配给项目的资源; 及时与上级就项目进展进行沟通;
对项目团队成员负责,需求得到满足,人力资源增值; 客户满意,客户关系改善; 其他利益相关者满意。
五、各类经理的职责
六、项目综合管理 项目方案
主要包括技术方案,技术目标及概述,以及项目预算、项目周期、项目进度计划、项目人员安排等其它关键要素。 项目进度管理
项目实施之前,必须根据项目方案、项目质量要求和里程碑要求制定严格的项目进度计划。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必须监控实际进度,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项目费用管理
项目费用包括项目前期项目预算,中期费用支出和后期项目决算,各个环节都需要经过公司项目管理小组批准同意。 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必须按照客户要求准确的执行,大到功能模块,小到细节,都必须予以满足。
项目质量的目标,主要由客户最初提出,经项目小组整理成文档,形成项目方案,并最终由客户所理解和确定。
项目质量目标的确定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需要和客户充分的沟通。
项目质量的保证,主要是通过系统测试予以体现。 项目团队管理
人力资源是项目所有资源中最为核心的资源之一,项目团队管理即涉及项目人力资源的管理。
包括:项目团队的组建、开发、管理、考核、培训等。 项目信息管理
项目管理过程总是伴随着信息处理过程,项目信息管理的效率和成本直接影响其他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成本。 项目沟通管理
确定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交流和沟通需求,确定谁需要信息,需要什么信息,何时需要,以及如何将信息分发给他们。
项目沟通管理就是要保证项目信息及时、正确地提取、收集、传播、存储以及最终进行处置,保证项目信息畅通。 项目冲突管理
实践“三学”要求提高应用能力 篇5
本文试图以陈老师执教的7B Unit6 Food and lifestyle的第一板块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为例,谈一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践“三学”要求。
一、学法三结合,激发内驱力
学法三结合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三种形式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取学习的权利、空间、机会,体验因合作交流互助得到成果而带来的快乐,激发学习内驱力,明确目标要求,优化学习方法。个人学习活动形式有阅读、倾听、演练、操作、笔记等,个人学习的关键是学生的积极思维和独立思考。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相互交流、帮助和激励,促进认识和发展,深化和扩大个人学习的成果。对于共性存在的问题则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全班性的学习讨论,以此实现与完善自主学习。
教材7B Unit6 Food and lifestyle主要讲述的是食物、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食用健康的食物,合理安排饮食结构,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和快乐。“Comic strip”是Hobo和Eddie两只卡通小狗关于“吃”的有趣对话,Welcome to the unit是有关食物的单词及Millie和Daniel对食物喜好的对话。教师在实践“学法三结合”的要求下做了如下设计。
设计一:在导入环节中播放一段关于食物的视频,要求学生说出视频中出现了哪些食物。各种各样颜色鲜亮的食物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在心中默念食物的英文名称,观看结束后,先个人回忆视频中食物的名称,然后小组讨论,要求不仅补充齐全出现的食物名称并将食物按vegetables,meat, fruits, drinks,others进行归类, 而且还要写出视频中没有出现的、学生已掌握的其他食物的名称,最后各小组之间展示、竞赛。这一设计通过个人学习、小组讨论、全班展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意识,通过小组内讨论互为补充,为小组之间大胆展示提供了条件。学生热情高涨、自信心强,为下一教学环节进行了预热。
设计二:在听学了Millie和Daniel对食物的喜好的对话后,教师给出了其对应的结构,由同桌之间讨论编说对话,然后邀请两组学生向全班展示对话,再由他们邀请班级其他同学回答他们喜欢和不喜欢哪些食物。此设计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和判断,同时很好地体现出“学是为了用”这一课标要求。
设计三:设想出一个名叫Tom的人物及其早中晚不良的饮食习惯,分三段由全班、小组、个人说明不健康的原因及改正的办法。由于这部分属于拓展内容,难度较大,所以改变了由“个人→小组→全班”的顺序,改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全班共同思考→小组相互讨论→个人汇报”。
学法三结合在本课中根据教学难易程度灵活交替使用,在个体自学中,侧重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小组学习时,着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方向;在全班学习中,着重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避免了教师一言谈、满堂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整堂课学生表现大胆主动、积极踊跃,内驱力得到了充分激发。
二、学材再建构,活用结合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机组合,实行单元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与新授内容寻找到最佳结合点,达到教为学服务。
教者将教材7B Unit6 Food and lifestyle进行重组再建,并对其进行了以下设计。
设计一:将Comic strip中两只卡通小狗的有趣对话作为调味品,放到操练对食物喜好的对话之后,以此调节气氛,活跃思维。同时设计较高层次的问题:“How should Eddiekeep healthy?”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做深入的思考,学会用“should“”should not”提建议。
设计二:在课本原有食物种类的基础上,予以增加和归类。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多样化语境中学习、掌握、回顾词汇。
设计三:在Millie和Daniel对食物的喜好的对话后加入Tips:taste good/bad, be good/bad for us, be bad for our teeth,keep healthy, 让学生有丰富的对话资源, 使得对话内容更精彩。
设计四:对于有不良饮食习惯的Tom,指出其早中晚不良的饮食习惯,并提出改正的建议,最终形成一封建议信。
教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常识对这部分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再建构和适度的拓展,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环环紧扣、前后照应,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找准和激活了结合点,提高了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三、学程重生成,内化知识技能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养成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知识创造的技巧与再生的方法。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重视掌握学习过程,认识到学习过程比掌握学习结果更重要。所以教者通过以下设计指导学生学习。
设计一: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单词的归类→对话的操练→对话变叙述的改写→建议的提炼→书信的形成”组成。教学过程强调情景,通过层层铺垫、逐步过渡、给出大量的素材,让学生归纳总结,自然生成新知。
设计二:情感态度逐步升华,由“对食物的认知→对食物的态度→对健康生活态度的认定”组成。教学过程从表达出发,在一定相关情景中引导学生感知语言,在语言情景中更多地给予学生操练的机会,内化语言规则,贴近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设计三:教学辅助手段多样,运用多媒体视频、动画、音频,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者可以通过以上三条线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获得大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引导、启迪学生,使他们表达、思考、再表达,实现知识技能的自主生成。
总之“,三学”要求在英语课堂中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生生间、师生间的互助合作、激励、竞争、创造,激发内驱力,使得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自信心得到了提升“;三学”还要求在英语课堂中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活用结合点,再建学材,注重学用结合,给学生学习英语提供实实在在的“脚手架”“;三学”还要求在英语课堂中摈弃“填鸭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内化知识技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摘要:当前我们正深入贯彻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主张,课堂教学追求“规则下的自由”,实践了“三学”要求,提高了教学效果,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关注了教育自身的生态发展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获得了可喜的成果。
图书馆员能力素质要求浅析 篇6
一、当前图书馆的发展特点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数字化图书馆应运而生。当前全世界正掀起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高潮, 数字化图书馆已成为国际高科技竞争中新的制高点和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 也是新时期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我国政府与其它发达国家一样, 把加快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和研究, 加速中国信息化进程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及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出发点。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新时期的图书馆将摆脱地理环境的制约形成一个“世界大图书馆”, 每个图书馆将成为这个大家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每个用户读者将成为这个世界大图书馆的的公共用户读者, 全球的信息资源可以及时、准确、方便地为公众所利用。
新时期的图书馆将是数字化、网络化的图书馆, 其馆藏文献的开发与利用具有如下特点:
1、信息利用共享化
数字图书馆的最大特点是信息资源的共享, 这种共享不仅体现为不同地域的用户对信息资源的共享, 也体现为不同地域图书馆对数字化、网络化资源的共建共享, 这种共享把传统的分离割裂的图书馆推向全球一体化、网络化的新境地。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不再是为某一单位、部门、地区、国家提供信息服务, 而是服务于全球的任何用户和读者。信息资源的共享将推动信息资源向图书馆联盟的共建共享模式发展。
2、信息传递网络化
因特网将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和成千上万台计算机联为一体, 从而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信息传递方式, 用户可以方便地共享大量的和分散在不同贮存处的书目数据、数值数据、电子文本数据、视频音频数据等, 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逐渐被打破, 全面实行跨时空的网络化信息传递。
3、信息管理多元化
数字图书馆是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的结合体, 它是一个面向全球的大型信息管理系统, 其信息资源来自于社会各界、各行业、各地区、各部门, 因而其管理系统也将是大规模的信息组织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工程等系统工程的有机组合, 因而其管理方式也应是多元化的, 其管理工作不能由任何一个图书馆单独完成, 必须由整个社会共同来构建与管理这个巨大的信息资源网。
4、信息资源数字化
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础, 数字化图书馆是建立在信息资源数字化基础之上的, 其实质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将各类传统介质的文献进行压缩处理并转化为数字信息。其主要工作包括:将各类传统介质的馆藏文献转化为数字信息;出版发行大量电子出版物;大力开发网上数字资源等, 总之是将文献贮存形式主要以印刷在纸张上的文字转换成光磁性介质形式, 即使数字成为信息的载体, 信息依附于数字而存在。
5、信息提供智能化
传统图书馆是将现有的馆藏文献资料进行有序化的组织加工整理, 提供给用户, 而数字图书馆是将图书、期刊、图片、声像资料、数据库、网页、多媒体资料等各类信息载体与信息资来源在知识单元的基础上有机地组织并链接起来, 并借助智能导航工具, 以动态分布式的方式提供给用户, 并将大量有关信息加以智能处理, 从中提炼出有用的知识单元, 从而一次性地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主题目录、论文和著作的全文, 以及图片、图像、声音等各种知识信息。
二、当前图书馆员的能力素质要求
图书馆员的素质包括有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诸方面。只有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熟练过硬的业务技能, 丰富全面的文化知识, 健康的心理素质, 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协调管理和开发创新的能力, 才能适应新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高, 真正成为一名信息导航员
它要求具有正确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具有高尚的品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以及强烈的敬业精神。爱岗敬业是做好任何一项工作的思想基础。
新时期, 图书馆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突出体现在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传统的看门、守摊, 借借还还, 为读者进行一般性咨询的思想观念己不适应现代化、网络化的需要, 当今的图书馆员应从思想上转变观念, 积极开动脑筋, 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工作态度在热情的基础上, 力求全面周到。只有创造性地工作, 才能充分发挥潜力, 才能使图书馆工作发生日新月异地变化。面对读者的不断增多及读者对信息量需求的日益增长, 图书馆员应深入而确切地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及阅读需求, 充分利用馆藏文献及网上信息资源, 根据特定读者群的需要, 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归纳信息, 并及时准确地提供给读者, 真正成为一名信息导航员。
2、专业素质扎实, 不仅做好“服务员”、“保管员”、“出纳员”的角色, 而且以“信息咨询员”、网络导航员“的身份立足于社会;”以“信息专家”、“知识专家”和“网络专家”的形象面向用户, 这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对图书馆员的要求。
专业素质是指每一位馆员在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做贡献的具体本领, 是立身之本, 也是综合素质的核心。它包括雄厚扎实的图书馆学、信息学基础知识, 要有精深的专业造诣;又要具备进行专业研究、应用、开发的能力;以及熟练的业务技能和较强的业务组织管理能力。
新时期对图书馆员业务素质的要求更高了, 具体应为:
(1) 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不同
学科的专业知识。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员, 不但要对图书馆学有全面精深的掌握, 而且还需要对相关学科和领域有广泛的涉猎, 并不断更新知识, 才能为专业人员提供所需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料, 解答各门科学领域的知识性咨询, 并提供文献综述、信息代理等高层次的服务, 才能在信息服务工作中得心应手。
(2) 具有图书情报学专业理论知识。
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是图书馆员开展图书馆工作流程所必需的, 其掌握程度对图书馆员信息意识的强弱, 捕捉、分析、提炼信息的能力无不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分类学、目录学、工具一书的使用、文献信息的检索等学科理论基础知识。
(3) 掌握一定的高科技技术。
新时期图书馆工作内容己从传统作业过渡到现代化、网络化的管理, 这就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 所以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现代化信息设备的使用能力, 如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知识、数据库管理软件的运用以及多媒体等方面的知识应有充分的了解, 并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
3、身体心理素质。
包括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日臻完满的状态。”尤其是心理素质, 应表现为能有效的了解、控制、整顿、激励自己的情绪, 维系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心理素质属于人的非智力系统, 但它对人的智力系统有决定性的反作用, 最终决定事业成败的不是智力系统而是非智力系统。所以说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是良好综合素质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丁有俊主编.知识经济与图书馆[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2]李金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及馆员素质能力的培养[J」.图书馆建设.2001 (3)
[3]陆继玲、龚怡置.面对新世纪迎接新挑战, 培育新人才[J].图书馆建设.2001 (4)
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能力要求 篇7
关键词:科技档案,管理要求,素质,能力
近年来,试验任务频率增加,各类科研学术交流活动频繁,科技档案需求量越来越大,科技档案在科技活动中的支撑作用日益彰显,其现实使用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为提高科研单位试验训练、科研综合水平发挥了巨大效能。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作为专业技术兼管理型干部,承担着从档案管理制度制定、宣贯、落实;科技文件资料收集、整理、鉴定、归档;科技档案安全管理、装订修缮;档案查询、利用;移交、编研等系列工作,既是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者,也是制度贯彻落实者,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直接影响档案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培养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理论扎实、作风纪律严明、服务意识优质的档案管理干部队伍,是提高科技档案管理水平、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一、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是做好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思想基础。科技档案涵盖试验任务、科研技改、成果专利等技术领域,其研究成果作为科技档案的核心部分,具有经济、科学、军事价值,大多数具有较高密级,不易公开,尤其涉及高新科技或武器装备研发的科技档案,更容易成为敌对势力窃取重点,因此,科技档案管理是一项机要性很强的工作。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不良倾向的侵蚀诱惑,始终保持思想道德纯洁。遵守各项工作制度,恪守职业道德和各项保密规定,自觉维护科技档案安全。
(二)文化素质。
科技档案信息资源丰富,日常处理的科技档案内容涉及型号试验任务、科研技改、学术交流、船舶设备、工程基建、测绘、天文、水文、气象、航海等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随着无纸化办公和文档一体化建设投入运行,电子科技档案管理崛起,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未来档案管理有效手段。一名称职的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自然科学、社会学、法律学、管理学、高科技知识,储备广博的自然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信息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更要创新思维,更新知识结构,跟进大数据分析,从中发现档案利用规律,才能为机关、基层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三)专业素质。
法规制度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依据,也是档案管理人员基本素质。科技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业务工作,要求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和侧重性地练就扎实基本功,掌握和精通岗位所需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要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二要掌握上级机关下发的《档案条例》《科技档案管理办法》《科技档案整理技术要求》《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科技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档案馆档案接收办法》等科技档案工作原则和方法要求。三要掌握《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档案修裱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及行业执行标准。四要掌握档案学、图书情报学、比较档案学、档案管理、科技档案管理、文书档案管理、声像档案管理、档案文献编撰、档案保护技术、档案利用服务、信息检索技术等专业学科知识。五要随时跟踪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最新技能和方法,特别是电子文件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的各种技术。
(四)心理素质。
档案管理属于服务型工作,从文件收集到档案移交,从价值鉴定到提供利用,档案管理人员都要凭借强烈的责任心主动作为才能把既细碎烦琐又单调枯燥的工作做好。而且,一部分辛苦整理的档案资料从上架到销毁一直没有被查阅过,这就意味着付出的劳动成果始终没有展示机会。尤其在物质利益膨胀的当下,没有一线部门引人注目的成果功绩和丰厚回报,重要性经常被忽视,这些都容易催生档案管理人员产生边缘化和消极自卑心态。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意识到档案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沉默而伟大的事业,应从责任使命意识出发,树立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热情服务大众的思想,自觉抵制金钱物质诱惑和名利观念,屏气凝神,坚持尊重历史、尊重档案、严守秘密的职业道德,积极锤炼正能量心理,激发职业自豪感。
二、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五种能力
科技档案工作技术性、管理性、服务性的特点决定了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扎实业务功底,提高综合素质,养成“快速、准确、严谨、细致、求实”的科研试验作风,又要同时具备“决策、表达、组织、实践、开拓”的管理能力。
(一)决策能力。
以往对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能力素质要求并不高,很多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档案管理知识,从事科技档案管理往往就是“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收收发发,外加一把锁”及“坐等靠”的简单粗放型模式。这种观念和模式造成档案管理人员一边抱怨领导机关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抱怨基层科技人员对自己不理解,一边自暴自弃,得过且过,工作懈怠的恶性循环。档案管理人员应转变陈旧观念,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成为档案管理先行者和价值创造者。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是有规律可循的经常性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应了解测控部年度试验任务和科研工作计划安排,提前与机关协调谋划,利用任务间歇期主动安排文件收集、整理、鉴定、移交等事项,拟制合理工作规划并将之纳入测控部全年工作计划,站在全局角度予以实施。科技档案人员还要主动介入管理、参与各单位科技活动,将“三纳入四同步”的管理思维深植各项工作,尤其在船舶建设、科研项目立项、新技术学术研究结题、科技成果评审等关键时段,指导科技文件形成、全程跟踪质量建设,增加工作目的性和时效性,用“档案核心、质量先行”理念提高档案管理地位。
(二)表达能力。
档案管理人员本身隶属科技人员,既服务于科技人员,又与各单位管理人员关系密切,直接参与管理,人际关系复杂,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和文字表达能力,了解领导机关和科技人员需求,才能做到对上建言献策,对下建档指导。
首先,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跟踪国内外科技新闻和科研会议通报,勤与上级机关部门沟通,了解档案法规、政策发展最新动向、科技活动开展情况,利用资料室优势,广泛收集相关文件和资料,挖掘相关信息,提供最新专题编研成果,为领导机关提供真实、丰富的理论依据,辅助决策。
其次,基层科技人员缺乏档案专业知识,只侧重文件形成,对文件转化档案要素不会关注,致使有些材料在归档时先天不足,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了解科技干部对档案的需求和困惑,详细指导建档工作,强化科技人员档案意识。之外,还应充分利用测控部各单位技术、学术交流时机,协同主办方先行授课,宣贯档案法和科技档案相关知识,宣传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科技档案产生源头把住质量关。
再次,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加深对档案学理论研究和操作实践创新,磨炼笔上功夫,发表高水平专题论文,在专业学术交流中占据一席之地,用真本领实功力改变档案人员出不了成果的落后形象。
最后,随着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精通外语也渐渐成为表达能力的一个日益重要的体现。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一定外语交流能力,为科技人员提供准确的专业翻译,编写外文档案文摘,收集编译与试验任务、科研相关的最新外文情报资料,提高外文资料利用率。通过全方位、多角度提供优质服务,使科技档案成为全员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使档案意识深入人心,用真诚获取各方的支持和理解,从而彻底扭转档案管理“边缘”地位,提升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职业自豪感。
(三)组织能力。
科技档案管理不是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就能独立完成的,应该是全员意识、全员参与的管理性工作,具有社会性、开放性、服务性特点。从文件接收、建档到利用、移交,档案管理人员会经常与单位其他部门和外协单位、设备厂所、科研院校交流合作,因此,需要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才能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高质量完成工作。例如档案价值鉴定环节,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向上级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并拟制工作计划,组织成文单位、档案管理部门,甚至史料办公室或制文者本人集体参与、联合办公,对每一份档案和资料从形成背景到成文格式,核查每一个日期、页码和内容的真实性、有效性,从历史和现实等各方面权衡,形成最终集体鉴定意见。
(四)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也就是岗位操作能力,是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能力。科技档案管理环节琐碎,从文件建档、收集、鉴定、分类、标注、录入、归档、组卷、各种载体档案的技术整理到档案资料的检索查询、编研、移交、微缩技术应用、保密与安全管理、电子文件管理等,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熟悉每个环节的要求和规定,还要做到操作熟练,细致不出差错。
(五)开拓能力。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尤其是信息化和计算机交融,各种学科不再孤立,专业划分打破传统界限,科技人员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方式也从传统纸质档案、现场查询转化成以用户为中心,电子档案随时查询、下载的管理模式。档案管理人员应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发散性、创新性思维,通过分析本单位各种档案查询借阅数据,对单位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和判断,加大重点档案保护和建设;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了解世界各国科技档案管理理论和实践操作最新动向,并转化到本单位管理实践中以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与情报学结合,在海量信息中捕捉到能为我所用的科技信息;做好电子档案建设,探索网络环境下电子档案安全保密措施,提高科技档案管理水平和效率,实现科技档案“存储数字化、传递网络化、服务远程化、安全法规化”良性发展。
三、结束语
素质是基础,能力是体现。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单位科学管理能力及服务水平层次。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科技档案管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危机意识,通过不断学习和目标培训,锤炼基本功,提高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更新知识结构,创新工作方法,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实现科技档案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霍振礼,王恩汉.现代科技档案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电视编导的能力要求和培养对策 篇8
一、电视编导的能力要求
(一) 勇于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电视编导人员最应该具备的能力就是创新。电视节目的丰富程度体现了电视编导人员的专业素养。电视编导的创新包含三个方面:第一, 电视节目内容上的创新,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和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 人们观看电视节目的平台增多, 审美能力也不断提高, 以往的电视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观众, 电视编导在组织节目时要学会吸取其他节目的长处, 认识到自身电视节目的不足之处, 抛弃自身节目的缺点, 发扬自身节目的优点, 了解观众的观看需求, 丰富节目内容。第二, 电视放送信息的创新, 电视节目是信息传递的载体之一, 信息的最大特点就是及时性, 电视编导在把握电视节目的同时也要关注信息的更新, 及时替换过时的信息, 保证观众观看到的电视节目的真实性、及时性、新鲜程度, 加强观众对电视节目的信任感。以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为例, 晚会是对一年以来人民的生活状况、热门资讯的汇总, 但是几年来由于在晚会上时常引用一些过时的流行语而招到观众的批评。因此, 在信息的选择上要注意信息的及时更新。第三, 节目深度上的创新, 电视节目不仅仅是电视编导自身思想的体现, 也代表了一个团队, 一个集体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 在电视节目的研究深度上要学会创新, 要向观众传达积极乐观的态度, 提供丰富的资讯的同时对于一些社会上发生的不好现象或者政治敏感话题不应掩盖或者回避, 而是要如实地向观众反映, 适当地带有一些分析, 引起观众的深思和共鸣。
(二) 处变不惊的遇事态度
电视编导是电视节目可以顺利播放的强大助力, 是整个电视放送机构的核心领导人物, 电视编导不仅仅要善于组织新闻信息, 确定节目立意, 了解观众的观看心理, 创造出满足观众视听观赏要求的电视节目, 还要具有处变不惊的遇事态度。在实际的电视节目直播中, 经常会出现突发状况, 如新闻直播中会发生直播人员新闻稿丢失、新闻内容与播放时的实际情况不符、现场设备损坏等, 或者文艺晚会中表演人数不够, 演出人员服装损坏, 舞台灯光背景不符合要求等, 这就要求电视编导具有处变不惊的遇事态度, 运用自己丰富的编导经验解决问题, 稳定工作人员的情绪, 发挥电视编导核心人物的领导力, 调整直播进程, 调动所有的人力和物力, 在现有的情况下给观众呈现出最完美的电视节目。
(三) 对新闻的高度敏感性
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往往是具有掩藏性的, 以记者为例, 同一条新闻也许有无数的记者去踩点、采访、排版发表, 但是同样的内容有的记者可以立刻透过现象看本质写出引人思考的长篇大论, 有的记者却只能简单地排列信息的顺序, 对别人的话简单重复, 言之无物, 更有甚者不经证实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胡编乱造, 混淆读者的认知。一个专业的新闻编导, 必须对新闻具有高度敏感性, 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不受表面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蒙蔽, 准确、及时地发现新闻的价值性, 要通过详细的调查和认真的采访, 呈现给观众真实的内容。例如, 曾经震惊全国的小月月事件, 如果一开始相关媒体报道时只是说小女孩被车碾压后无人问津, 那么这样的新闻就只能成为观众茶余饭后的一时谈资, 但是电视编导人员发现了这则新闻的严重性, 经过对受害者家人的采访, 对周围地形的查探以及监控录像的调取, 最终使观众看到了小月月被车撞倒后二十一位路人路过视而不见的冷漠, 这则新闻也被上升到了道德的层面, 使得整个社会开始反思人性的冷漠和扶不扶的道德问题。在这个例子中, 电视编导对新闻价值的洞悉力, 遇事的行动力都起了决定性作用。
(四) 良好的道德素养
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规矩, 新闻编导的工作跨度各个行业, 不仅要遵守电视部门的职业操守, 也要保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 遵守其他行业的规定。例如, 有的记者在采访农学家培育的转基因工作的研究进程时, 专家会事先告诫那些转基因植物难以培育不能轻易触碰或者有些培育经验因为尚未看出研究成果不便告知采访人员, 但是有的电视编导一味地要求信息的详细性和真实性, 做出大意地进入研究领域造成研究成果的损失, 或者一味地追问培育方法, 就会引起被采访人员的反感。道德素养的另一个方面是坚守底线, 拒绝诱惑, 抵制暴力。电视节目不仅仅是电视编导自身思想的体现, 也代表了一个团队、一个集体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 在电视节目的研究深度上要学会创新, 要向观众传达积极乐观的态度, 对于一些社会的阴暗面或者政治的敏感面, 要敢于揭露, 敢于批判。由于电视编导接触的行业多种多样, 在真相被揭露之前, 为了掩盖真相, 电视编导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权利、财力诱惑或者人身、精神威胁, 但是编导人员一定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事业观, 保持良好的道德素养, 向观众揭露事实的真相。例如, 之前的三鹿奶粉事件, 三鹿曾经是奶粉行业的几大巨头之一, 但是企业人员为了降低成本,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奶粉中掺入三聚氰胺牟取暴利, 造成了不少家庭的悲剧。相信以三鹿企业在国内的影响力和企业财力, 电视编导在新闻报道前一定受到了诱惑或者威胁, 但是相关人员遵守职业道德, 保持良好的道德素养, 向人们报道了这一真相, 替受害的家庭伸张了正义, 也敲响了全国食品安全的警钟。
能力是一个人拥有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遇事能力、自身性格的综合表现形式, 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价值衡量的重点。能力与天分不一样, 天分是天生的, 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 而能力是后天培养的, 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的。
二、电视编导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 接受观众的批评
观众是电视节目的直接观赏者, 也是对电视编导的能力最有资格的批判者。电视编导要想提高自身能力, 就要善于接受观众的批评, 听取观众的意见。观众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对节目的质量打分, 这个分数就是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收视率可以直观地反映观众对电视节目类型的喜恶, 好的节目不怕没有观众。例如, 在如今全民追求娱乐和速食文化的社会潮流下, 焦点访谈、法治报道这些讲究实证, 分析群众身边案件的电视节目的收视率还是居高不下。但是电视编导也不能过于看重收视率, 仅仅从收视率中分析得失。电视编导人员可以通过网络与观众交流, 近距离的听取观众对节目的意见, 不断的改进节目, 促使节目进步。
(二) 在集体工作中积累经验
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个电视节目的形成不可能靠一个人的能力, 而是要依靠电视编导这个集体的力量。电视编导团队的所有成员就是组成木桶的木板, 一个木板的高度不够木桶都不能装满水, 团队也是这样。年轻的工作人员在初入集体时, 不要急于表现自己, 而要听取前辈的教导, 学习前辈在采访、取材、写作方面的工作经验, 迅速习惯集体的工作节奏, 快速融入电视传媒集体。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对于新闻的分析有自己的一套思路, 但是也不可过分相信自己轻视新人, 在提携新人的过程中也要发掘新人的闪光点, 让新人有发挥的余地。电视编导人员相互信任, 相互帮助, 有利于缩短成员之间的距离感, 减少工作压力和猜忌, 建立和谐友好的工作关系, 帮助每个成员在集体工作中积累工作经验, 提高电视编导的能力, 创造出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三) 学习不同的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新闻编导的工作跨度各个行业, 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规矩, 每个专业也有每个专业的知识。提高新闻编导的工作能力, 必须让编导人员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丰富的知识积累可以帮助编导人员在采访取材中发现新闻的细节问题, 保持对新闻价值的高度敏感性, 也可以增加被采访人员对编导人员的亲切感, 降低采访难度。例如, 在采访学者或者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时, 编导人员如果事先做足功课, 对要采访的人的成就有所了解, 在采访时就极易获得被采访人员的理解和共鸣, 帮助采访顺利进行。相反的例子可以看见, 在一些采访中, 记者采访一些年纪大的人时用普通话而不是老人听得懂的方言进行交流, 结果常常答非所问甚至遭到拒绝, 使得采访人员和被采访人员都尴尬, 如果记者学习一些基本方言, 情况就会是另一种样子。因此, 学习不同的知识可以帮助编导人员在新闻运作或者节目放送的初始阶段顺利进行任务, 也有利于提高电视编导人员的专业素养。
(四) 增强行动力
一条重要的新闻在发布会有无数的记者去踩点、采访、排版发表, 但是同样的内容有的记者可以通过观察写出引人思考的长篇大论, 有的记者却只能简单的排列信息的顺序, 对别人写过的话简单重复, 言之无物, 更有甚者不经证实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胡编乱造, 混淆读者的认知。这些质量不一的新闻背后不仅仅体现记者的观察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还要考验电视编导人员的行动力。在新闻的真相被挖掘出来以前, 摆在编导人员面前的线索和证据都是一样的, 有些事件甚至是一眼就有定论的, 最后成功报道新闻与否就看电视编导团队能不能以这些依据为基础, 调动整个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寻找更有力的辅证, 去证明自己的新闻观点, 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先到先得, 以人证和视频资源来说, 先采访到目击证人或者先拿到现场视频的就有优先话语权, 提出的观点也更能让观众信服。因此, 培养电视编导的能力, 要着重培养电视编导人员的行动力。
三、结束语
电视编导是电视节目的创作者, 是整个电视放送机构的核心领导人物, 优秀的电视编导人员必须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处变不惊的遇事态度、对新闻的高度敏感性和良好的道德素养, 在培养这些能力的过程中, 电视编导人员要善于接受观众的批评, 在集体工作中积累经验, 学习不同的知识, 增强行动力, 这样才能为观众呈现出丰富多元的节目或者报道。
摘要:电视编导是电视节目创造的核心团队, 主要通过结合纪实文字和艺术表现手法确定节目立意, 把握节目放送节奏, 创造出满足观众视听观赏要求的电视节目。电视节目是电视编导自身想法的表现载体, 可以向观众传达电视编导的价值观、人生观、审美情趣等电视编导的主观想法, 也可以展现一些社会现象、人文地理知识等客观内容。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得到基本满足, 于是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这就要求电视编导不拘泥于形式, 学会创新, 根据观众要求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元的作品。本文从客观方面分析了新时代下对电视编导的能力要求, 并提出了新形势下相关部门在培养电视编导时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电视编导,能力要求,培养对策
参考文献
[1]陈卓威, 张亚伟.多科性大学影视类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1 (02) .
[2]杨璟, 周英静.民办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困境与策略——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原西南大学育才学院) 为例[J].重庆与世界 (学术版) , 2014 (01) .
翻转课堂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 篇9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师,专业能力,要求
一、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缘起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发展至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一种以掌握学习为理论基础, 将传统教学模式颠倒, 变为课前学习新知, 课上做作业、解决问题, 内化新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传统课堂中老师站在讲台前授课, 学生在不断地记笔记, 学生接受的信息是一样的, 一样的进度。但是当老师呈现的一样的知识的同时, 每个学生的反应是不同的, 这种方式完全忽视了每个孩子的能力的不同。所以美国林地高中的亚伦萨姆斯认为翻转课堂最基本的理念是把传统课堂上的直接讲授移到课外, 充分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技术的介入, 翻转课堂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教学视频, 每天学生在家通过个性化的平台学习知识,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效果自主调节进度。在网络平台上师生的交流也变得简单了, 上课教师不仅仅站在教室里讲授, 更是走进学生中间。翻转课堂使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地了解成为了可能。上课前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单独备课, 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这就是翻转课堂的优越性所在。
二、翻转课堂实施过程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课前学习、课上活动课后评价与总结三个过程。
1. 课前学习设计。
课前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 首先分析教学目标, 教师要针对学习者的特征、学习需求、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的分析判断教学是否适用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将教学内容简化、组合以适应学生在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接下来是教学视频的制作, 教师要通过视频录制软件, 将所表达的教学内容进行视频录制, 要求教学内容简练、幽默、视频效果丰富等使学生能够爱听、听懂, 视频长短大约10分钟左右, 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取视频资料。最后就是设计学习任务单, 这个环节相当于传统教学形式中学生的课后作业, 针对课前视频的教学内容教师要设计一些问题, 能让学生根据个人需要自定进度学习, 自定步骤学习取得学习实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课前练习, 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与其他同学及教师进行交流。
2. 课上活动。
课上活动是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环节是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内化的过程, 对于课前学习知识问题的收集, 教师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教师的组织进行小组学习、协作学习、探索学习等, 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学生们通过讨论、交流、老师的指导、解决问题之后进行成果交流展示。最后教师要根据课堂上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感知学生的疑点、难点、学生在课堂表现以及在一对一辅导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评价。
3. 课后总结评价。
翻转课堂的课后评价比较特殊, “在这种模式中评价应该由专家、学者、老师、同伴以及学习者自己共同完成”,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占主要部分, 评价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 还要通过建立学生档案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对他人的评价等并行。同时也需要对整个翻转课堂进行反思整理, 评价的内容包括:课前设计、学习计划安排、时间安排、活动安排、成果展示、交流等。同时为下一次的翻转课堂提供经验收集、优化、完善翻转课堂的进一步实施。
三、翻转课堂中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
教师的专业能力作为教师教育实践的关键要素一直颇受人们的关注。有人说“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层次、多维度、多因素构成的综合体”, 一些研究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所提出的专业能力的内涵和结构各不相同。本文则认为教师专业能力应划分为教学能力、交往能力、课程评价能力、科研能力四个方面。翻转课堂的出现将对以上四种教师专业能力提出要求。
1. 教学能力。
首先翻转课堂需要教师分析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视频、设计课前任务单等。教师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分析教学内容及学生自身特征, 衡量教学内容是否适用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 如果适合要求, 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有一定的深度, 才能对教材根据学习多维目标加以提炼, 精简成便于学生学习的10多分钟的微视频。翻转课堂中微视频的质量是重点, 当然对于视频录制技术的掌握要有基本要求。所有视频都是老师为自己的学生量身定做的, 能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 又不至于直接将知识转述给他们。因为是针对学生的特点来制作教学视频, 所以录制视频的形式要多样, 录制内容要有重点、简练, 教师的语言要尽量幽默, 等等, 使学生对其感到有兴趣有吸引力。这些都对教师教学技术方面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翻转课堂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课上活动,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要安排课上教学活动, 生生协作、小组交流合作等活动形式。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和学生间讨论的活动中了解学生课前学习、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 还要组织学生之间、小组之间成果交流展示等。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 课堂活跃程度很高, 要求老师要很好地掌控课堂秩序、组织课堂活动, 因此老师需要在充裕的课堂时间里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 丰富学生的实战经验, 翻转课堂的走向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视野开阔性, 这样的课堂里教师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课堂管理能力与课堂组织能力。
2. 交往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主宰着课堂, 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建立在师生地位不平等的基础上的。这样的交流方式阻碍着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发展。翻转课堂的形式则建立了一种和谐平等的保障。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比以前更重要了, 教师绝不是在袖手旁观, 他们总是很忙碌, 在不停地和每个班的每个学生进行互动, 教师根据课前学习情况及网络平台上反映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或师生共同探讨。在课堂上教师不再照本宣科, 取而代之的是与学生的不断互动, 鼓舞和督促他们, 并且参与他们的学习。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其个性化教学方式, 开展一对一或小组学习需要教师组织活动的同时有充分的时间与学生个体交流并进行辅导。与传统课堂相比,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平等交往的时间增多并且以这种交往形式为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能力要提升, 尤其是交往对象是学生本身, 教师的语言、动作、交流方式都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阶段进行, 要求达到彼此间能够和谐、融洽。
3. 课程评价能力。
课程评价是依据一定的课程目标对课程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通过课程评价反馈信息, 可以调控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活动、教学时间安排,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 保证学生知识的掌握。翻转课堂经过课前接触新知、课上活动内化知识的两个过程后, 课后的总结、反馈、评价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常常依靠一次考试来评价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样的评价效果并不科学, 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然而根据翻转课堂比较主要的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档案评价等, 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接受能力等, 可以及时给学生一些补救措施, 例如重新观看教学视频, 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补充, 同时可以调整下一次的翻转课堂的实施, 汲取经验完善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要求教师能够熟悉、熟练运用不同的课程评价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实践、探索适用于翻转课堂的课程评价模式, 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
4. 科研能力。
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培养敏锐的科研意识不仅是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需求, 也是翻转课堂需要教师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尤其是在我国翻转课堂是作为一种舶来品出现的。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有着较高技术含量的课堂组织形式, 与传统课堂区别较大。兴起于美国, 2011年被引入、吸收, 我们需要对其去粗取精, 舶来品大多不会完全适应我国本土情况所以要对其加以改造, 学者们从开始介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到不断深化明晰其内在理论, 最重要的目标是在实践中找到适合我国教育教学情况的翻转课堂。这就要大部分依靠一线的翻转课堂实施者———教师的科研能力。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 缺一不可, 丰富的理论根基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 实践能够更好地给予理论以补充和完善。所以翻转课堂的时间给教师们提出了一个极大的挑战, 在实践的同时要具备科研的能力, 才能将翻转课堂更好地扎根中国, 发挥其有利的教学优势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四、结语
翻转课堂的实施基地在学校, 教学一线的教师是主体, 如何拥有适用于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交往能力、课程评价能力、科研能力等是新时代新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 (4) .
[2]邓银城.简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能力的改变[J].孝感学院学报, 2008, (3) .
[3]张连绪, 冯克江, 王贵军.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 2009, (6) .
[4]李梦丽, 张月琪.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 2003, (6) .
[5]钱国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 2013, (81) .
[6]刘杰.浅谈对翻转课堂的认识[J].课堂教学, 2014, (1) .
[7]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4, (5) .
[8]杨伟杰.翻转课堂:转变与挑战[J].教学与管理, 2013, (10) .
【安全能力要求】推荐阅读:
教学安全能力06-18
安全保障能力07-04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总结05-29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标准08-03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题库09-04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试题10-15
注册安全工程师如果提高执业能力09-03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安全疏散设施九(防烟和排烟设施)11-04
试论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08-27
护理岗位技术能力要求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