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思想和感情

2024-10-15

作者思想和感情(共4篇)

作者思想和感情 篇1

一、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感情的载体。

要培养学生的感情, 前提条件是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成为感情的载体。过去的课堂教学, 学生似一只容器, 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东西。可以说, 学生只能“听”懂, 而不能“读”懂。长此以往, 学生的感情只能处于压抑状态, 从而, 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 要加强学生的自主语文实践活动, 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 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因此, 我们改革课堂教学还应做到“课文不读熟不开讲”, 引导学生在读书中感悟, 所谓“以读见悟”, 我们要将课堂上读书、思考、积累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杜绝学生配合老师上课的现象, 形成老师主导的教学氛围。当然, 老师的主导应以形象思维为支撑, 如简笔画、即兴表演、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体, 等等。一旦学生看出作者所描绘的情境, 自然就领悟了表现这一情境的语言文字, 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 自然而然地也就培养了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二、重视写字教学———字能写“情”。

众所周知, 文字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交际需要产生的, 是划分民族文化的根本界限。因此, 学生在书写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入民族心于写字之中, 同时也铸就了学生的民族之魂。“提笔即是练字时”, 人能写字, 字也能写人。语文老师要重视写字训练, 其他学科的老师也应重视。训练时必须严格认真, 一丝不苟;还要注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尤其要从低年级抓起。值得庆幸的是, 苏教版语文教材十分重视写字的训练, 其编排体现了小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及汉字本身的构造和使用的规律, 目光睿智而深远。作为一名教师, 在写字教学实践中也深深体悟到, 在让小学生掌握书写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开发了他们的认知潜能, 接受了民族文化的传承, 学习了用汉民族特有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看待客观与主观世界。因此, 笔者认为, 学生认真练好了字, 便可以说是尊重和热爱民族文化, 反之, 连字都写不好的学生, 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又从何说起呢?

三、充分发挥教师、教材的育情功能。

现行苏教版的教材编排将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先进的科学技术、高尚的民族气节、壮丽的山河、祖辈的光荣历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等都寓于课文中,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让学生真切体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我在教学中曾尝试过, 效果较为显著。如:描绘祖国壮丽山河名胜古迹的课文, 我往往要求学生边听老师用语言文字描述, 边听音乐发挥想象, 仿佛在神游佳境, 获得赏心悦目的喜悦,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的情怀:同样, 叙事写人、写动植物的课文, 我也是通过反复诵读, 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达到物我两化的境界,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神奇, 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及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就油然而生了。

四、注重口语交际及语言的积累。

口语交际能力是对母语掌握情况的反映, 热爱祖国语言和优秀文化贵在积累。“不论学什么语言都得背, 背诵使人受益匪浅。”千古流传的精美诗文体现了汉民族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方法体系等整个文化体系。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的旺盛期, 我们应趁他们黄金时期多背—些经典的诗文佳作,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爱传统文化的感情是大有裨益的。我们使用的教材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个练习中, 都安排了“熟记成语”、“读读背背”之类的积累, 六年下来, 学生除了讲读课文外, 就可多积累七百多个成语, 近百篇诗文。《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了课外阅读的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能作诗也会吟”;“胸藏万汇凭吞吐”正是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把这项工作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定能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局面。其实, 学生在口语交际、背诵积累的时候不正接受着祖国语言文字的熏陶、优秀文化的渲染吗?

五、开辟多种渠道, 尽情抒发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 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我们可以常开展参观访问、组织办报活动、演课本书剧、开故事会、背诵诗文比赛、搜集门票、汇编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吸收传统文化, 培养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及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作者思想和感情 篇2

一、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二、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学们,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

三、依据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但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这时候,我们要体会作者蕴含在语句中的态度,或者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的特定历史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和结构层次,尤其要联系词语、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言环境来理解。

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抓住含义深刻的句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1)边读边思考,进行质疑问难。(2)联系上下文,解决疑难问题。

四、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

⑴ 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作者思想和感情 篇3

金州新区广播电视台是随着大连全域城市化战略调整, 在大连开发区与原金州区融合背景下组建的。由于金州新区包括了大连先导区中最重要的发展引擎一大连开发区的特殊背景, 而金州新区广播电视台做为区域内重要的新闻媒体之一, 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中, 责无旁贷地承担了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任务。在宣传中要鲜明的把党和政府关注的各项事业发展融汇成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向心力”, 发挥党的喉舌和舆论阵地作用, 及时、准确地反映社情民意, 把与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变成党和政府重视的事情, 体现电视媒体人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 金州新区广播电视台从加强新闻工作者政治思想工作入手, 并努力做好政治思想教育,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提高政治素质, 提升媒体人的职业道德水平

多年来, 电视台一直把新闻工作者的“三项学习教育”作为新闻工作者队伍政治思想素质建设的基础内容, 尤其是对于新加入到记者行列的年轻人, 必须要经过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新闻工作者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教育培训, 使他们在开始履行新闻工作者职责之初, 就能够在这些属于新闻工作者必备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平方面打下坚实基础。这对于他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充分发扬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 自觉遵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十分重要。

在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 电视台, 引导新闻工作者充分认识这一职业的崇高与神圣, 媒体工作对于社会舆论乃至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影响力。一些年轻记者在学习之后深有体会, 感受到新闻工作者所发挥的舆论引导工作, 也是重要的社会性政治思想宣传, 是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社会发展能否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工作。如果新闻工作者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在现实工作中就不能很好地把握新闻宣传政策, 甚至可能导致错误信息的传播和不良社会舆论的泛滥, 从而直接影响到区域内的实际工作, 危害社会发展进程和社会稳定。广大媒体人在实际工作中, 也非常注重政治思想及业务的提高, 在做好业务工作中, 积累学习国家的大政方针, 充分了解地方党委、政府各时期各阶段战略和整体规划, 使自己在做每一项具体的新闻报道、舆论宣传中, 都能站在一定高度, 有效地保证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水平。新区广播电视台合并过程中, 面对复杂的局面和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舆论, 电视台专门邀请专家对新闻工作者和全台职工进行相关历史背景、现实需要等方面的专题辅导, 统一媒体人思想。在此基础上, 电视台, 还从大连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高度开展“两区合一”的一系列主题宣传, 历时半年, 成为电视台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集中宣传, 有力地配合了党和政府工作的有效推进, 得到有关方面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 也为人民群众统一思想认识、顺应社会变迁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实践证明, 不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是新闻媒体牢牢掌握新闻宣传舆论这块思想阵地的重要要务也是唯一要务, 更是出色营造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 提供有力的社会舆论支持, 维护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完善激励机制, 激发媒体人的内在活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 作为区域性新闻媒体的电视台在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中也面临着新的问题, 随着一批批年轻人走进广播电视台, 他们在为媒体增添活力的同时, 自身也面临着与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不一样的实际问题。由于种种原因, 年青一代新闻工作者在工资待遇、经济收入上与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差距很大, 甚至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也有一定差距, 尤其当他们面临成家立业, 结婚生子等双重压力。这种状况表现出的反差就更加明显。工资低、待遇差, 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要求高、责任大, 且又相对比较紧张繁重, 这成为影响年青一代新闻工作者思想稳定和工作热情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此, 金州新区广播电视台在积极做好政治思想工作, 同时建立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工作激励机制, 切实化解这一突出矛盾, 为新闻工作者解除后顾之忧和实际困难。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金州新区广播电视台将激励的重点向一线新闻工作者倾斜, 首先在新闻记者中实行以业绩考核为依据的效益工资, 将新闻采访制作等工作确定量化标准, 结合每个记者完成任务的多少与质量高低, 在基本工资基础上给予效益工资。这种激励机制有效调动了新闻记者的积极性, 促进了新闻报道内容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 而记者们的工资水平也从过去基本一样普遍偏低的状况拉开了档次和距离, 一些能力较强、工作奋进的记者, 实际收入有了成倍的增长, 充分体现了自身的价值。这样的措施在加强新闻工作者综合素质培养方面,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 金州新区电视台还进一步将激励机制向全台延伸, 对那些处在二线的新闻宣传与节目编辑人员以及其他承担不同职责的岗位, 也逐步实行不同形式的考核机制, 基本改变了过去曾经长期存在的岗位之间没差距、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弊端, 有力地推动了全台工作的健康发展。这样的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年青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很多有才华、有能力的新人开始挑大梁, 承担了更重要的工作任务, 这对于电视媒体这样一个非常需要创新能力的单位来看,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树立服务意识、强化媒体人的社会责任

新闻工作者因其特殊的职业特点, 容易产生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有时候在工作中还会有意无意地利用手中的新闻宣传工具对那些自己所不满意或者不理解的事物进行不适当的批评或干涉, 甚至引起基层单位或人民群众的反感, 尤其在金州新区这样一个开放度较高、外国企业占有相当大比例的地区, 一些企业甚至从内部规定上就有许多防备新闻单位干扰的机制, 使电视台的新闻宣传工作在很多情况下遭遇到困难。面对这样一些具有区域特点的实际问题, 我们有针对性地引导新闻工作者从根本上树立服务意识, 充分认识新闻工作者也是社会分工的一种, 在发挥自身社会作用的同时, 也应该使自己的行为受到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约束。在工作实践中, 金州新区广播电视台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 与基层建立密切联系, 让基层单位和群众真正了解新闻工作的社会作用, 也了解新区新闻宣传工作的特殊性, 了解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和自我约束机制, 从而有效地改善了与基层单位和群众的联系, 新闻宣传工作得到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在新闻媒体多样化的时代, 做为最基层的电视台, 所能发挥的作用只能和当地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而社会各方面对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极其重要。由于金州新区广播电视台在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中的积极努力, 多年来没有发生任何因媒体与社会各方面发生矛盾的情况, 也有效地保证了各项宣传工作任务的完成。

开展新闻工作者政治思想教育, 我们不满足于传统的学习方式, 而是努力探索一些符合时代特点、适应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知识结构特点和接受方式特点的创新形式, 使之更加务实有效。在进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教育中, 广播电视台紧密结合具体新闻业务工作实际, 定期讲评媒体人的工作业绩, 引导大家从中体会自身的社会责任与职业精神, 增强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时代使命感。还坚持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方式建立有效的纠错机制, 摆事实、找不足, 毫不含糊地查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对个别涉及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等问题, 在预防性教育和建立社会监督机制的基础上, 发现一起就批评查处一起, 遏制不正常现象和影响媒体公共形象的歪风抬头。

为增强新闻工作者责任与荣誉教育, 金州新区广播电视台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寓教于乐, 尤其是对一线记者, 经常组织他们开展体育活动, 让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有机会放松心情, 共同建设一个具有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勇于进取、奋力拼搏的新闻工作者职业氛围。

这些行之有效的政治思想教育方式, 辅之以科学合理的媒体运行机制建设, 逐步形成了多方面的综合性管理工作体系, 在加强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从而保证了广播电视台做为区域主流新闻媒体中的作用, 为区域的经济与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者思想和感情 篇4

所谓感情,是人们对与之发生关系的容观事物(包括自身状况)的态度和体验。中国古人把这些态度和体验分成喜、怒、哀、惧、爱、恶、欲,称之为“七情”。

感情不仅与人的生理机能有关,更受人的社会性的制约。因此一篇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既体现了作者个体独特的体验,又带有时代社会的色彩。

如果说主旨是作品的灵魂,那么感情就是作品的生命。没有感情的文章是缺乏生命活力的。同时,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也只有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才能与作者产生真正的共鸣,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近年来中考语文考查的重点内容。从具体的题型看,中考试题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一些形式:

1.指明某一词语所包含的感情;

2.指出某一句话所表达的感情;

3.列举作者对某一对象的情怀;

4.整体把握一篇文章的感情;

5.比较两种感情的异同;

6.分析文中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7.理解某一句富有感情的话语的含义与作用

8.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文段的感情;

9.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人物的心理;

10.感受作者的情感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感受。

以上种种题型,从一个词语到句子到全文,从作者的情感态度到读者的感悟体验,虽然形式多样,但考查的都是我们品味语言,领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怎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先要知道作者怎样抒发思想感情。一般来说,作品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所谓直接抒情,就是人们所说的直抒胸臆,即作者直接运用判断、呼告等手段表达出的自己的态度和体验。其特点是直接袒露、气势奔放、感情炽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间接抒情,就是通过叙述、议论或描写的方式来抒情,这种抒情显得含蓄、委婉,往往依附于事、依附于理或是依附于景。

对于直接抒情的把握,主要是从字面上把握;对于间接抒情,则要注意从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的作用上去分析。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辨析词语感情色彩

有时作者在文中运用褒贬词语直接把对人或事物的好恶爱憎表露出来,这是直接扦情的一种形式。分析这类情况,只须明了词语的感情色彩即可。如“崇高”、“伟大”、“光荣”、“奉献”、“正直”、“坚强”、“平易近人”、“当机立断”等表歌颂、赞扬、喜爱的感情,儿化音节也表一种亲切喜爱之情;而“卑鄙”、“渺小”、“耻辱”、“自私”、“下贱”、“软弱”、“见风使舵”、“优柔寡断”等则表批判、鞭挞、贬斥的感情,这是显而易见的。

值得注意的是褒义贬用、贬义褒用的情况。如《背影》中“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藤野先生》中“还要将脖子扭几扭,真是标致极了”,这两句中“聪明”和“标致”为典型的褒义贬用;而《我的老师》中“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春》中“宛转卖弄着清脆喉咙”,这两句中的“狡猾”和“卖弄”为典型的贬义褒用。分析这类词语的感情色彩,一定要注意全文的感情基调,看作者在全文中对这一对象的感情态度如何,以此来判定这些词语的感情色彩。

二、分析特殊句式的效果

有—些句子,如排比、反问,还有感叹句,这那是明显的抒情特征。排比句能营造一种强烈的气势,对抒情有很大的帮助。反问句本身包含了作者的一种倾向,一种态度:肯定反问句表否定的意思,否定反问句表肯定的意思。用反问句比用陈述句语气更强,更利于抒发作者的感情。感叹句更是直接用来抒情,句尾一般用“啊”作结,句中常用“多么”、“那么”之类词语来修饰,句末用感叹号。

如排比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个排比、直抒胸臆,高度评价、赞颂了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精神境界。再如:反问句“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土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同上)以否定形式发问,表达肯定的意思,既赞颂了志愿军战士的“可爱”,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还有感叹句“他们的确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同上)直抒胸臆,篇末点题。

三、描写分析法

有的作品,作者把自己的情感态度寓于描写之中,以美好的形象或丑恶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好恶爱憎。在分析的时候,首先应明确对象在全文处于一种什么地位,再结合全文主旨,看作者的倾向与态度,还要看作者运用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最后结合形象具体分析这一段或几段描写所传达出的情感信息。

如《驿路梨花》中对梨花的描写:“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还有对花和人的描写:“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着花衫的哈尼族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走在前边的约摸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这些描写没有直接表明作者的情感,但美好的形象和画面让人能从中品味出作者心中的喜悦与赞赏。相反的,《变色龙》中对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描写、《范进中举》中对范进、胡屠夫的描写,暗含了作者的讽刺与批判,作者没有明说一句话,但读者读到此处,就会油然而生憎恶之情。

体会描写之中的感情,要学会在把文中所描之形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图像,还要想像自己就是作者,或者是文中的人物,与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去欣赏或是揭露,就能准确地把握作者暗含的情感态度。

四、记叙分析法

文章是作者思想的外现,无论作者想怎样客观地叙述,总免不了带上其情感态度的倾向。因此,我们还能从叙述之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的时候,可以抓住作者叙述之时所用词语的感情色彩、所用的句式的特点,从字里行间挖掘作者的爱憎好恶。如《中国石拱桥》第8自然段谈卢沟桥的抗战历史,第10自然段叙述中国石拱桥的飞跃发展,从“英勇抗战”、“彻底打败”、“世界最长”、“新创造”、“仅有”、“无比优越”等词语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赞颂、自豪之情。再看《徐霞容和〈徐霞客游记〉》中对徐霞客游历过程的一段叙述:“从崇帧九年起,霞客按着预定的计划作万里远游,于九月离家入浙江,十月入江西,转年正月到湖南,三月过湖南入广西。第三年三月,由广西入贵州。五月内贵州入云南,又往返于云贵边界间,最后于第四年四月横赏云南直到腾越(腾冲),这是霞客西游最远的地点。„„他这次行程是生平最远的一次,也是最后的—次,时间长达四年。实际上他在归途中已经染病,到家后半年,竟于崇帧十四年正月死去,年仅56岁。”这一段是十分客观的叙述,但从作者—系列紧凑的时间地点的变换中可见钦佩之情,特别是最后的“竟”、“仅’二字又流露出了无限的惋惜。这样的情况,在《鲁迅自传》中也有表现,无论是写他弃医从文还是回国后与反动派斗争,受反动派的迫害,笔调十分冷峻,但我们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就能从字里行间窥见他热切的爱国救国之情和如火的斗争激情。

五、议论分析法

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各种文体中均有运用。在记叙文中揭示事件意义、人物品质,开头总领下文,结尾总结全文;在说明文中强调说明对象的意义,引发人们的思考;在议沦文中直接表明作者的立场、观点、情感态度;在散文中抒写人生感悟,揭示人生哲理。有很多议论均饱含作者的激情、显示其价值取向、情感倾向。在分析时,首先要明确议论所针对的人、事、物,其次要从全文主旨的高度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最后还要注意议论时所用的词句本身包含的情感态度。如《哥白尼》、《邓稼先》中的议论要言不烦,对哥白尼《天体运行》一书的意义、价值,对哥白尼坚持真理、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进行了充分肯定;对邓稼先在中国两弹研究过程中所作的贡献,对邓稼代崇高的人格给予了高度评价,字里行间洋溢着赞颂之情。更不用说《谁是最可爱的人》、《白杨礼赞》中饱含激情的议论了。就是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中的议论也暗合作者的赞美感情。议论文如《谈骨气》中无论是事例的概述,还是对事例的分析,—些洋溢着赞颂、敬佩之情的词句,就很好地表现出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而另一篇文章《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面对日本右派分子石原慎太郎歪曲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别有用心的谎言,作者义愤填膺,有悲愤、有斥责、有质问、有揭露、有警告,种种情感,通过一些词语、句式一一表露出来,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词语如“暴行”、“耻辱”、“歪曲”、“粉饰”、“煽动”、“信口雌黄”、“别有用心”等;句子如:“谁不知道,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了大半个中国,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丧心病狂地屠杀无辜,制造—个又一个万人坑、无人区,使两千万中国人惨遭伤亡?”“遇难者30万!”“其良知何在?”“难道他不感到有愧吗?”等。这些词句所表达出的感情态度又符合文章主旨的情感倾向,更能促进我们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上一篇:生态精神下一篇:山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