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稳定化

2024-07-14

固定/稳定化(精选12篇)

固定/稳定化 篇1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为高能量外力所致, 常有合并伤或伴发伤, 易引发脂肪栓塞综合征、凝血障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感染、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血栓-栓塞症等并发症, 危及伤者生命, 其死亡率为5%~20%[1], 晚期出现后遗症的概率较高。选择良好的固定方法在治疗中尤为重要。2004年11月至2007年3月使用骨盆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15 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 例, 男10 例, 女5 例;年龄20~59 岁, 平均37.5 岁。致伤原因:车祸伤9 例, 坠落伤3 例, 砸压伤3 例。根据tile分型分类, 侧方压缩性骨折、半侧骨盆旋转不稳 (B2型) 3 例;侧方挤压骨折并双侧骨盆旋转不稳 (B3) 4 例;单侧骨盆前后环骨折垂直不稳 (C1) 5 例;双侧损伤不稳、一侧C型损伤而对侧B型损伤 (C2) 3 例。合并伤情况:休克6 例, 神经损伤3 例, 腹腔脏器破裂2 例, 胫腓骨骨折1 例, 双侧跟骨骨折2 例。

1.2 手术方法

病情稳定后摄骨盆前后位及入口、出口位片, 行CT扫描并三维重建确定骨折类型。骶髂关节脱位者需行股骨髁上牵引。手术于5~12 d进行, 全麻下手术, 取仰卧位。根据术前损伤评估, 确定切开内固定的骨折部位。以经过牵引后骨折移位仍明显且复位该部位能明显修复整个骨盆的解剖序列和纠正畸形的枢纽部位作为有限内固定关注点。耻骨支选择重建钢板固定, 骶髂关节脱位选择单枚拉力加压螺钉或前路钢板固定。内固定术毕透视检查骨折畸形纠正情况。利用外固定架固定针的杠杆原理整复骨盆残余移位。透视下于髂前上棘后方约1.5 cm处, 沿髂骨外板根据髂骨的倾斜度打入克氏针, 髂嵴正中作皮肤小切口, 用直径3.5 mm钻头钻开骨皮质, 将直径5 mm的半螺纹钉以与矢状面成15°~20°角导向拧入髂骨, 进针深度为4~6 cm, 髂前下棘区穿针方向指向骶髂关节, 避免穿入髋臼。两侧髂嵴各穿入2~3枚固定钉, 安装外固定器, 牵引下肢, 位置满意后拧紧外支架。病人术后卧床6~8周, 12周后取外固定架, 逐步负重。

2 结 果

本组15 例, 1 例未获得随访, 14 例获得平均21.3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在6个月内愈合, 其中1 例有骶髂部疼痛, 1 例足下垂畸形, 其余12 例获得骨性愈合, 恢复行走功能, 无下肢短缩。

3 讨 论

3.1 骨盆骨折的受力分析及骨盆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力学分析 依据Tile分型标准对骨盆骨折进行分型, 选取15 例B2~C2型骨折患者。本文主要探讨骨盆后方结构遭受较大暴力损伤的类型, 不包括A型、B1型和最严重的C3型。很多情况下骨折移位在瞬间暴力下发生, 瞬时移位程度与救治后X线资料有很大不同, 一些潜在骶髂复合体结构损伤容易被忽视。在B2型骨折中, 骶髂关节前侧结构为压缩性改变, 骶髂关节复合体保持部分完整, 损伤发生在骶髂骨间韧带和骶髂后韧带或者骶髂关节前缘压缩性骨折, 前侧损伤可发生髋臼前柱或耻骨支骨折, 通常前侧移位非常明显, 并伴有半骨盆内上旋转移位。临床工作中, 我们进行了前柱或耻骨支切开内固定术恢复前环解剖关系后, 再辅以外固定架从立体结构上强化骨盆稳定性。此种强化加固非常重要, 因为前环固定虽然稳定, 但由于手术暴露的困难性, 达到完全对位并非易事。加上被忽略的潜在损伤因素, 单纯前环内固定并不能完全维持整个骨盆环的稳定性, 常常在病人术后侧卧或半卧体位时引起损伤部位微小移动, 造成骶髂复合体愈合困难, 可能遗留骶髂关节疼痛或骨不连。在B3型损伤中, 更常见的是双侧B2型侧方压缩损伤, 多为骨盆靠着固定物时, 受到压迫引起[2]。其损伤特征是耻骨支发生蝶型骨折, 后侧发生双骶髂关节间、关节后韧带损伤或骶髂关节前方压缩性骨折, 其不稳定性比B2型更大。尤其是前方双侧耻骨骨折增加了固定难度, 且不易纠正同时双侧骨折的移位。单纯前路内固定无法满足对抗水平旋转, 需要联合使用外固定架增加骨盆稳定性, 同时简化了前环内固定的范围, 不需要双侧耻骨支均行固定。Tile C型骨折为骶髂后方复合体完全断裂, 涉及垂直剪力的作用, 这种可能为单侧或双侧的骨折多由严重创伤造成, 移位提示所涉及到的剪力作用于垂直或后方平面, 后方移位和不稳定是经过骶骨、骶髂关节或髂骨发生的, 前方损伤可能使耻骨联合和/或两个耻骨支或所有四个耻骨支断裂。由于受累半骨盆完全不稳定, 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常一并断裂。因此, 这些损伤有非常高的合并损伤发生率, 如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血管和神经系统。在此型损伤中, 外固定架通常仅作为早期复苏的临时固定, 而不作为最终的治疗方法[3]。我们在临床工作中, 一般以经过牵引后骨折移位仍明显且复位该部位能明显修复整个骨盆的解剖序列和减少骨折不愈合的枢纽部位作为有限内固定的切开部位。通常的方法是前环行重建钢板固定, 后环复位具有垂直移位的骶髂关节, 使用经骶髂关节拉力螺钉透视下闭合穿针内固定, 或骶髂关节前路重建钢板内固定。这并不意味着骨盆每一处骨折环均需切开固定, 如前环多处骨折只对不易纠正的移位或在恢复骨盆完整性具有“承前启后”作用部位进行有限固定。骶髂关节部位的骨折脱位主要固定垂直不稳定型移位, 变垂直不稳定为水平向不稳定, 恢复骨盆的解剖连续性。骶髂关节拉力螺钉固定受制于三维导航系统, 只能借助X线C臂机多次多角度投照, 非常艰难的固定1枚螺钉, 力量较差。前路骶髂钢板固定则手术创伤大, 内侧骶骨翼可固定部位仅1.5 cm, 只能固定1枚螺钉, 其固定效果对抗剪力作用差, 所以只能达到有限稳定的效果。生物力学研究显示骨盆刚度的40%来自前方结构, 60%来自后方结构。在评估骨盆环的稳定性时, 骨盆的骨骼本身不具有任何稳定性因素, 韧带结构的完整性对维持骨盆环的稳定性起更重要的作用[4]。通过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良好的优势互补, 既可固定垂直不稳定, 又可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有助于骨和软组织结构的修复。

3.2 使用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独特优势 理论上如能将骨折每一点上的不稳定都固定成稳定最为理想, 但这十分不现实, 也加剧手术的创伤, 过分追求坚强内固定, 会导致过高的应力遮挡, 不利于术后康复。采用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方式具有如下优势:a) 使机械应力和骨组织之间更接近生理平衡状态。在骨盆不稳定骨折中, 骶髂关节拉力螺钉固定和后路π棒固定均属于坚强内固定, 应力遮挡高, 对骨折后期的愈合及功能影响较大[5], 是晚期出现后方疼痛的重要原因。而有限内固定减少了应力遮挡, 外固定架属杠杆力学弹性固定方式, 不会产生应力遮挡;b) 操作方便, 简化了治疗方案, 达到了同等治疗效果;c) 外固定架方便取出, 在骨愈合后期 (3个月) 及时取出, 保持正常的应力—应变状态, 刺激骨组织产生适应性骨再造, 恢复正常骨密度。

3.3 外固定架在骨盆骨折治疗的的局限性 外固定架用来治疗骨折有一百多年历史, 但较广泛使用还是在近20年时间。目前, 骨科医师急救伴有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多发伤患者时, 外固定已成为必须考虑的一部分, 在B1型开书式损伤中已成为治疗的最佳方法。但在治疗完全不稳定骨盆骨折时通常被作为内固定术前的临时固定, 对抗旋转力[6]。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也意识到单独使用外固定架有其客观局限性, 如来自垂直方向和较大旋转移位不能有效维持复位和稳定。张建新等[7]认为外固定架对于C3型骨盆后环效果差, 对于骶髂关节脱位、骶骨、耻骨骨折不能达到良好复位, 此时应选择内固定治疗, 使骨盆达到生物力学上的最大稳定。

总之, 对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排除C3型) , 使用骨盆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既可恢复解剖序列的连续性, 又加强了骨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两者的互补作用, 提供了骨盆生物力学的双重固定效应, 简化了治疗方案, 有利于患者康复,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骨盆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15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行骨盆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 根据Tile分型分类, B2型3例, B3型4例, C1型5例, C2型3例。结果本组15例, 1例未获得随访, 14例获得平均21.3个月的随访。1例有骶髂关节部疼痛, 1例足下垂畸形, 其余12例获得骨性愈合, 恢复行走功能, 无下肢短缩。结论对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使用骨盆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既可恢复解剖序列的连续性, 又加强了骨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两者的互补作用, 提供了骨盆生物力学双重固定效应, 有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不稳定,骨盆骨折,内固定,外固定架

参考文献

[1]Mcmurtry R, Walton D, Dickinson D, et al.Pelvicdisruption in the polytraumatized patient:a manage-ment protocol[J].Clin Orthop Relat Res, 1980, (151) :22-30.

[2]邱贵兴.骨盆与髋臼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68.

[3]王青安, 张征石.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外固定架治疗[J].中国骨伤, 2007, 20 (1) :56-57.

[4]王满宜, 杨庆铭, 曾炳芳.骨折治疗的AO原则[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392.

[5]司卫兵, 吴乃庆, 稽鹏, 等.骨盆骨折π棒双重固定效应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 20 (4) :251-253.

[6]邱贵兴.骨盆与髋臼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83.

[7]张建新, 徐展望, 贾连顺, 等.骨盆外固定架治疗骨盆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5, 13 (2) :105-108.

固定/稳定化 篇2

树脂吸附法制备固定化乳糖酶及其操作稳定性的研究

利用树脂吸附并结合包埋与交联的方法进行微生物胞外乳糖酶的固定化.固定化乳糖酶体现了良好的操作稳定性.以5%乳糖溶液为底物,分批反应11次后,乳糖水解率仍保持85%以上;在填充床反应器中进行连续水解乳糖实验,反应62天后,乳糖水解率保持在80%.

作 者:俞宏峰 孙志浩 郑璞 张伟 范云六 YU Hongfeng SUN Zhihao ZHENG Pu ZHANG Wei FAN Yunliu  作者单位:俞宏峰,孙志浩,郑璞,YU Hongfeng,SUN Zhihao,ZHENG Pu(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锡,214036)

张伟,范云六,ZHANG Wei,FAN Yunliu(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

刊 名:离子交换与吸附  ISTIC PKU英文刊名:ION EXCHANGE AND ADSORPTION 年,卷(期): 22(5) 分类号:Q557 关键词:乳糖酶   固定化   树脂   吸附   操作稳定性  

浅析固定化酶的制备和应用 篇3

[关键词]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

一、酶固定化方法

酶固定化方法由酶的性质和载体特性所决定,主要包括:吸附法、交联法和包埋法等。

(一)吸附法。吸附法有物理吸附法和离子交换法两种。物理吸附法是将酶蛋白的分子吸附在惰性载体上,但要选择不引起变性且能保持一定酶活力的载体,对蛋白质有高度吸附能力的有机硅胶、活性碳和石英砂等。离子交换法是利用蛋白质的两性性质,使其带有电荷的基团与离子交换剂形成离子键,而被交换结合至交换剂上。

(二)交联法。交联法是指通过双功能试剂,将酶和酶联结成网状结构的方法,交联法使用的交联剂是戊二醛等水溶性化合物。

(三)包埋法。包埋法是指将酶包裹在多孔的载体中。如将酶包裹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高分子凝胶中,或包裹在硝酸纤维素等半透明高分子膜中。前者包埋成格子型,后者包埋成微胶囊型。

二、固定化细胞技术

固定化细胞技术是通过各种方法将细胞与一定的载体结合,使细胞仍保持原有的生物活性。方法主要有吸附法和包埋法。

(一)吸附法。吸附法是制备固定化动物细胞的主要方法。动物细胞大多数具有附着特性,能够很好的附着在容器壁、微载体和中空纤维等载体上。吸附法制备固定化植物细胞,是将植物细胞吸附在泡沫塑料的大空隙或裂缝之中,也可将植物细胞吸附在中空纤维的外壁上。

(二)包埋法。包埋法是将细胞包埋在多孔的载体的内部而制成固定化细胞的方法。凝胶包埋法是应用最广泛的细胞固定法,适用于各种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固定化。凝胶包埋法所使用的载体主要有琼脂、海藻酸钙凝胶、角叉菜胶,明胶等。

三、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应用相同,都有催化某些反应。区别:固定化细胞技术操作容易,成本低容易回收;固定化细胞技术对酶活性影响更小;固定化细胞固定的一系列酶;由于大分子难以通过细胞膜,因此固定化细胞的应用有一定的限制。

脂肪酶固定化工艺研究 篇4

关键词:脂肪酶,固定化,工艺

引言

有机相酶催化是目前生物技术中一个颇具基础性和应用性的研究领域。有许多有机化学反应已可由酶催化来实现。近年来对酶在有机介质中的催化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 并且越来越深入。法国的Langrand etal.[1]1990年报道用13个不同来源的商用脂肪酶催化一些芳香酯的合成。然而, 目前脂肪酶在油脂化学品开发中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是经济费用。为了降低酶催化法的成本, 许多国家如日本、美国、印度等竞相开展了固定化脂肪酶的研究。固定化脂肪酶具有可以回收, 重复使用, 稳定性高, 产品质量高等优点。脂肪酶的固定化技术在工业生产的连续化和自动化上的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考察了不同种类固定化载体对该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确定了其最佳固定化条件, 为后续有机相酶催化合成工作奠定了基础。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实验材料

芳樟醇:ω (芳樟醇) >97%,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研究所;乙酸酐:AR, 中国医药 (集团) 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使用前均经3A分子筛除水。

回转式恒温调速摇瓶柜, 上海智诚分析仪器制造厂;Perkinelmer高效气相色谱, 美国珀金埃尓默仪器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脂肪酶的固定化方法:

吸附法, 涂布法。

(1) 水相吸附法:移取10mL酶液, 加入一定量的预处理好的载体, 于30℃摇床中振荡4h, 抽滤, 用缓冲溶液洗涤, 干燥得固定化酶。

(2) 载体涂布法:移取10mL酶液, 加入一定量的预处理好的载体, 搅拌均匀, 30℃真空干燥得固定化酶。

1.2.2 脂肪酶水解活力测定和单位

采用聚乙烯醇橄榄油乳化液法[2]:4m L 4%的PVA (聚合度1750) 橄榄油乳化液和5 mL

0.025mol/L pH7.0缓冲液1mL酶液, 37℃反应15min后, 加入15mL 95%乙醇终止反应, 用0.05mol/L NaOH溶液滴定, 酚酞为指示剂。一个脂肪酶国际单位定义为:在测定条件下, 每分钟释放出1μg分子脂肪酸的酶量。

2、结果与分析

2.1 脂肪酶固定化方法的选择

固定化技术是使酶更广泛、更有效应用的一种重要手段。任何一种限制酶自由流动的技术都可以用于制备固定化酶。目前, 用于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种类繁多, 新方法也层出不穷。综合考虑酶与载体之间的作用力, 固定化酶的状态、载体来源及酶的制备过程等因素, 传统的酶固定化方法大致可分为4类:吸附法[3]、涂布法[4]、包埋法[5]、共价结合法[6]。本实验主要采用涂布法和吸附法对脂肪酶进行固定化。

2.2 脂肪酶固定化载体及条件优化

2.2.1 载体对固定化酶活力的影响

固定化脂肪酶的可用载体非常多, 既有惰性的硅藻土硅胶和玻璃珠等[7,8], 也有阴离子交换树脂。从一些文献中可以看出, 载体对固定化脂肪酶的活力影响较大, 作者采用大孔树脂, 硅藻土, 活性炭, 壳聚糖四种载体作比较, 在进行酶活力测定后发现, 大孔树脂的酶活明显高于其它3种载体, 因此, 选择大孔树脂作为本研究的载体。

2.2.2 加量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

图1是在酶量为400 mg, pH为8.0, 浓度为0.1 mol/L的K2HPO4-KH2PO4缓冲溶液, 固定化温度为30℃左右时, 不同大孔树脂加入量对酶固定化效果的影响。

2.2.3缓冲液p H值对酶固定化的影响

图2是在酶用量400mg, 大孔树脂为1.00g, 固定化温度为30℃左右。以0.1mol/L K2HPO4-KH2PO4缓冲溶液, 考察了不同pH值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对酶固定化效果的影响。缓冲溶液的PH值是影响固定化酶活力的重要因素, 酶固定化时对缓冲溶液的p H值有“记忆效应”。如图2所示, 在pH为6.4时制备的固定化酶活力最大。

2.2.4 缓冲溶液对酶固定化效果的影响

表1是在脂肪酶用量为300mg, 大孔树脂用量为1.00g, 温度为35℃, pH为6.4, 0.1mol/L的3种缓冲溶液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由表1可知, 缓冲溶液种类对酶固定化效果影响较大, K2HPO4-KH2PO4为缓冲溶液固定化脂肪酶, 其水解酶活最大。

3、结论

通过测定固定化水解酶活可知:大孔树脂作为固定化载体时水解酶活较高, 在p H为6.4, 树脂与酶质量比为2.5:1, 缓冲液为K2HPO4-KH2PO4时, 为最佳固定化条件。

参考文献

[1]Langrand G, Rondot N, Triantap Hylides C, et al.Short chain flavour esters synthesis by microbiol lipases[J].Biotechnology Letters, 1990, 12 (8) :581-586.

[2]秦昉.碱性脂肪酶测定方法的探讨.无锡轻工大学学报, 1998, 17 (1) :31-34

[3]Allal B, Jacques F, Jacques L, et al.Adsorption of succinylated, lysozyme on hydroxyapatite[J].Journal of Colloid Interface Science, 1997, 189:37-42.

[4]Quinn Z, Zhou K, Chen X D.Immobilization ofβ-2galactosidase on graphite surface by glutaraldehyde[J].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01, 48 (1) :69274.

[5]Markvicheva, Elena A.Immobilized enzyme and cells in poly (Nvinyl caprolactam) based2hydrogels[J].Applied Biochemical Biotechnology, 2000, 88 (123) :145-157.

[6]Yesim Y.Utilization of bentonite as a support material for immobilization of Candida rugosa lipase[J].Process Biochemistry, 2005, 40:2155-2159.

[7]Prady, C.Mecalfe, L, Slaboszewaki, D, et al.JAOCS, 65:917, 1988.

固定化酶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篇5

姓名:胡艳芬 学号:2008132106 指导教师:张孟

摘要

酶是一类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具有反应条件温和, 底物专一性强, 可在水溶液和中性pH 下操作等优点。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在保持其高效专一及温和的酶催化反应特性的同时,又克服了游离酶的不足之处。本文简要介绍了固定化酶的概念、制备方法及其在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广泛应用。重点介绍一些固定化酶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固定化酶 制备 工业 应用 前景

酶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分子量适中的蛋白质,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高度的特异性及控制的灵敏性。大多数酶是水溶性的。由于酶催化反应具有底物专一性、催化高效性、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从而被大家高度重视,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酶的最大缺点是其不稳定性,在酸、碱、热及有机溶剂中易发生变性,活性降低或丧失;而且酶反应后,会在溶液中残留,造成酶反应难以连续化、自动化,同时也不利于终产品的分离提纯,这些都大大阻碍了酶工业的发展,所以有必要采取酶工程技术改善这些缺点。酶工程技术措施较多,其中酶的固定化技术是重要举措之一。酶的固定化是用人工方法把从生物体内提取出来的酶固定在特定的载体上或使酶与酶相交联,酶被限定在一定区域内,但仍保持原有高效、专

一、条件温和的催化功能。

已固定化的酶像化学反应所用的固体催化剂那样, 既能发挥它们的催化特性, 又能回收, 并能多次反复使用, 使整个生产工艺可以连续化、自动化。近年来, 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在固定化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做了大量研究,并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本文将对这些成就做具体介绍。固定化酶的概念

1916 年Nelson 和Griffin 最先发现了酶的固定化现象后, 科学家就开始了固定化酶的研究工作。1969 年日本一家制药公司第1 次将固定化的酰化氨基酸水解酶用来从混合氨基酸中生产L-氨基酸, 开辟了固定化酶工业化应用的新纪元。酶的固定化是用人工方法把从生物体内提取出来的酶固定在特定的载体上或使酶与酶相交联,酶被限定在一定区域内,但仍保持原有高效、专

一、条件温和的催化功能。通常酶是游离的,而经过固定化以后,酶被束缚在一定区域内,因而这样的酶被称为固定化酶

[ 3, 4 ]

[2][1]

。与游离酶相比, 固定化酶在保持其高效专一及温和的酶催化反应特性的同时, 又克服了游离酶的不足, 呈现贮存稳定性高、分离回收容易、可多次重复使用、操作连续可控、工艺简便等一系列优点。固定化酶的制备

酶的固定化(enzyme immob ilization)是指采用有机或无机固体材料作为载体(carrier or support),将酶包埋起来或束缚、限制于载体的表面和微孔中, 使其仍具有催化活性, 并可回收及重复使用的酶化学方法与技术。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物理方法包括物理吸附法、包埋法等。物理法固定酶的优点在于酶不参加化学反应,整体结构保持不变,酶的催化活性得到很好保留。化学法是将酶通过化学键连接到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载体上,使用偶联剂通过酶表面的基团将酶交联起来,而形成相对分子量更大、不溶性的固定化酶的方法。

2.1 传统的酶固定化方法

传统的酶固定化方法大致可分为4 类: 吸附法、交联法、包埋法、共价结合法。吸附法是最早出现的酶固定化方法, 包括物理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该法条件温和, 酶的构象变化较小或基本不变, 因此对酶的催化活性影响小, 但酶和载体之间结合力弱, 在不适pH、高盐浓度、高温等条件下, 酶易从载体脱落并污染催化反应产物等。交联法是利用双功能或多功能交联试剂, 在酶分子和交联试剂之间形成共价键, 采用不同的交联条件和在交联体系中添加不同的材料, 可以产生物理性质各异的固定化酶。交联法一般作为其它固定化方法的辅助手段。包埋法的基本原理是载体与酶溶液混合后, 借助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 通过物理作用将酶限定在载体的网格中, 从而实现酶固定化的方法。该法不涉及酶的构象及酶分子的化学变化, 反应条件温和, 因而酶活力回收率较高。包埋法固定化酶易漏失, 常存在扩散限制等问题, 催化反应受传质阻力的影响, 不宜催化大分子底物的反应。载体偶联法是指酶分子的非必须基团与载体表面的活性功能基团通过形成化学共价健实现不可逆结合的酶固定方法, 又称共价结合法。载体偶联法所得的固定化酶与载体连接牢固, 有良好的稳定性及重复使用性,成为目前研究最为活跃的一类酶固定化方法。但该法较其它固定方法反应剧烈, 固定化酶活性损失更加严重。2.2 传统固定化技术的改进

保持各种传统固定化方法的优点并改进其不足一直是固定化酶方面研究的重要内容。改善酶固定化效果的途径有: 改善表面积以及孔径等物理结构,如采用分子筛或纳米纤维微孔膜;改善化学交联的反应及方式, 如辐照, 引发剂引发等;改善结合的方向选择性, 如采用定向固定化的方法;其他手段, 如利用长臂使酶远离载体表面, 使载体-酶体系的溶解度随温度、pH 值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以便于产物的分离及酶的回收。针对不同的酶有不[5]同的策略, 对于某些酶可能取向很重要, 而对于其他酶可能载体造成的环境重要一些, 因此, 每种酶固定的最佳条件目前还是特异的, 没有统一的理论, 其原因可能是相互间的影响因素太多, 而酶又多由具有复杂组成和空间构型的蛋白质构成, 不存在明显的因果联系。今后可望建立起适用的模型, 使用计算机得到最优的固定策略。2.3 新型酶固定化方法

开发新型酶固定化方法的原则是: 实现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进行酶的固定化, 尽量减少或避免酶活力的损失。通过辐射、光、等离子体、电子等新方法均可制备高活性固定化酶。Mohy 等[ 6] 以137 Cs 为辐射源,通过C2射线引发将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于尼龙膜表面, 经进一步活化, 用于青霉素酰化酶的固定。光偶联法是以光敏性单体聚合物包埋固定化酶或带光敏性基团的载体共价固定化酶, 由于条件温和, 可获得酶活力较高的固定化酶。Li等 利用含芳香叠氮基的光活性酯, 在远紫外光辐照下, 叠氮基光解生成氮烯与PES 膜表面的C-H 键间发生插入反应形成仲胺, 将脲酶共价键合到PES 膜的表面。等离子体是高度激发的原子、分子、离子以及自由基的聚集体, 大量的等离子体常在室温下存在。载体材料表面可以由等离子体进行有用修饰

[ 8, 9]

[ 7]

, 从而引入活性基团。Puleo 等将钛合金T i26Al24V 表面用丙烯酸胺等离子体处理引入氨基, 然后将含碳硝化甘油接枝于钛合金表面, 或者将等离子体处理的钛合金先由琥珀酸酐处理, 再用含碳硝化甘油接枝, 进而将溶菌酶和骨形态蛋白进行固定, 实现了生物分子在生物惰性金属上的固定化。固定化酶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3.1 酶蛋白工程在工业酶中的应用

目前酶蛋白质工程主要集中在工业用酶的改造, 因为工业用酶有较好的酶学和晶体学研究基础, 酶的发酵技术(包括诱变技术和筛选方法)也比较成熟, 而且其微生物的遗传工程发展较好, 其次工业酶无须进行医学鉴定, 能很快地投入使用.如用作洗衣粉添加酶的枯草杆菌蛋白酶, 是一种天然的丝氨酸蛋白酶, 它能够分解蛋白质, 使衣服上的血迹和汗渍等很容易洗掉.但这种酶一般比较脆弱, 在漂白剂的作用下容易被破坏而失去活性, 原因是222位的甲硫氨酸容易被氧化成砜或亚砜.现在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 用丝氨酸或丙氨酸替代后, 酶的抗氧化能力大大提高, 可在0.5mol/L 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停留1小时而活性丝毫未损, 这样便可与漂白剂混合使用.可以预见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和酶固定化技术可以相互补充, 共同发展对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必将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3.2 固定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酶固定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是早期发展起来的一个传统领域.其中最有名的, 也是规模最大的过程, 就是采用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 从葡萄糖生产高果糖浆.其它还包括采用固定化乳糖酶去除牛乳中的乳糖、采用固定化脂肪酶通过转酶反应生产可可油替代品、采用固定化耐热蛋白酶制造甜味剂2天冬甜精, 以及应用固定化L2天冬酶从富马酸铵生产天冬氨酸等[ 7]。1973 年,日本用聚丙烯酸酰胺为载体,用包埋法制成固定化天冬氨酸酶,用于工业化生产。固定化乳糖酶和固定化天门冬氨酸-β-脱羧酶分别于1977 年和1982 年用于工业化生产。

3.2.1 固定化酶在乳制品生产中的应用

牛奶中含有一定量的乳糖,有些人体内缺乏乳糖酶,在饮用牛奶后常出现腹泻、腹胀等症状;另外,由于乳糖难溶于水,常在炼乳、冰淇淋中呈沙样结晶析出,影响风味。乳糖酶可将乳糖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如将牛奶用乳糖酶处理则可解决上述问题。Fernandes等[ 6 ]研究用琼脂糖作载体,固定来源于南极的冷适应菌Pseudoalterom onas sp的β-半乳糖苷酶,并应用于牛奶中乳糖的降解,生产低乳糖牛奶;Caterina等[ 7 ]运用固定化技术,研究牛奶中碱性磷酸酶的耐热性;Mona等[ 8 ]研究用离子吸附法固定来源于B acillus licheniform is 5A1的牛奶凝结酶,并用于干酪生产。

3.2.2 固定化酶在啤酒生产中应用

在啤酒生产中,需添加外源性的淀粉酶来补充天然酶的不足。此外,长期放置的啤酒会由于多肽和多酚物质发生聚合反应而变得混浊,为防止出现混浊,目前主要采用添加蛋白酶来水解啤酒中的蛋白质和多肽。温燕梅等以化学共沉淀法制得的磁性聚乙二醇胶体粒子为载体,固定胰蛋白酶,该磁性酶对啤酒澄清、防止冷浑浊有明显效果;Stepanova等研究用DEAE-纤维素固定β-葡萄糖苷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用于樱桃、李子的果酒生产。3.2.3 固定化酶在茶饮料生产中的应用

将固定化酶法应用于茶饮料生产中,可去除异味,提高适口性,提高营养价值。李平等

[ 9 ]

研究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发酵液中提取β-葡萄糖苷酶酶液,用丝素蛋白将其固定,此固定化酶可应用于茶汁的风味改良;苏二正

[10 ]

等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交联-包埋-交联的方法共固定化了单宁酶和β-葡萄糖苷酶,可应用于茶饮料的除浑和增香处理。3.3 固定化酶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

水解蛋白酶固定化后可用于肽及有机化合物的酶促合成,如硅藻土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可在乙酸乙酯介质中催化合成LeuPhe-LeuLL231 [ 3 ] 彭志英1 食品酶学导论[M ] 1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1 [ 4 ] 罗贵民,曹淑桂,张今1酶工程[M ] 1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 5 ] 杨昌英, 潘家荣, 钟珩等.醋酸纤维素固定化脂肪酶催化猪油合成单甘酯[ J ].湖北化工, 2002,(6): 20 21.[ 6 ] Mohy M Y, Ben civenga U, Rossi S, et al.Charact erizat ion theact ivity of pen icillin G acyl as e immobilized on to nylon membranesgraft ed with different acrylic monomers by means of C2radiation[ J].J ou rnal of Molecular Cat alysis B: E nzymat ic, 2000: 2332 244.[ 7 ]吴国琪,凌达仁,王忱,等.固定化谷氨酸脱羧酶性能的研究[J ].离子交换与吸 附,1999 ,15(1):71.[ 8 ] Mona A E, Yannick C B1 Immobilization of Bacilluslicheniformis 5A1 milk-clotting enzym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tsenzyme p roperties [ J ] 1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Biotechnology, 2006, 22(3): 197~2001 [ 9 ] Kalia V , Goyal L , Pundir C S.烷基胺玻璃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测定血糖[J ].生物工程学报, 1998 , 14(3): 336.[ 10 ] 徐晖,王燕,魏密苏.环境工程中固定化酶与固定化微生物的应用[J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 ,18(3):42.[ 11 ] Dinelli D.Process Biochem [ J ].Process Bio chem, 1972, 7(8): 9 14.[ 12 ] 岳振峰, 彭志英, 徐建祥等.壳聚糖固定化葡萄糖苷酶的研究[ 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1, 27(4): 20 24.[ 13 ] 陈雄.固定化糖化酶的研究[ J ].中国酿造, 2001,(2):19 20.[ 14 ] 唐芳琼, 孟宪伟, 陈东, 冉均国, 苟立, 郑昌琼.纳米颗粒增强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J ] , 中国科学B 辑, 2000,30(2): 119 124.[ 15 ] 马秀玲,陈盛,黄丽梅,等.磁性固定化酶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J ].广州化学,2003,28(1):17

Immobilized in the modern industrial application

Name: Hu Yanfen

Instructor: ZhangMeng

Abstract Enzymes are a class of proteins with catalytic function, with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substrate specificity, and can be in aqueous solution and neutral pH operation, etc..Compared with free enzyme, immobilized enzyme while maintaining its high specificity and moderate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enzymes, they also overcome the inadequacies of the free enzym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he immobilized enzyme,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in biology, medic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Highlights some of the immobilized enzyme applications in modern industry, an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Key words

固定/稳定化 篇6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疾病,占急诊骨折病人总数的17%,其中关节内骨折占桡骨远端骨折的25%。腕关节是活动频率高、功能恢复要求较高的关节之一,治疗不当易导致腕关节僵硬和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手的功能,容易导致医疗纠纷。我科自2009年10月——2012年9月应用手法复位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的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18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一共18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6例,年龄12-60岁,平均年龄40岁。患者均为新鲜闭合骨折。外伤原因:跌倒伤16例,车祸伤2例。骨折按AO分型:C1型8例,C2型10例。手术时间:急诊15例,伤后3-5d2例,伤后14 d1例。

1.2手术方法臂丛麻醉生效后先行手法整复,C臂透视确认骨折复位满意,以一枚直径2mm克氏针于桡骨茎突经皮内固定,另一枚直径2mm克氏针由桡骨远端背侧的伸指肌腱间隙通过桡骨骨折端交叉置入,针尾折弯留于皮肤外,腕关节中立位石膏托外固定。

1.3术后处理术后予患者使用“β-七叶皂甙钠”消肿治疗3天,口服“接骨七厘片(5片/次,2次/日)”4周促进骨折愈合治疗。术后第1天即指导患者主、被动活动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术后2周将石膏外固定调整为腕关节功能位。3-4周后根据患者局部有无叩痛拆去石膏,使腕关节开始主动活动。6-8周后拔出克氏针,进一步加强腕关节功能锻炼。

2结果

术后患者X-Ray示桡骨远端短缩均小于1mm,尺偏角平均为22°,掌倾角平均为12°。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骨折均愈合,无克氏针松动、断裂,无钉道感染,3例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差,出现不同程度腕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旋转时疼痛,握力下降,1例患者术后一直感腕关节强度疼痛。患者腕关节的活动平均背伸50°,掌屈53°,旋前70°,旋后75°。按Cooney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4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83.3%。

3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常见病,以粉碎性骨折为多见,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癥。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尽量保护骨折周围血供、减少周围软组织的剥离,满意复位骨折及稳定骨折端,进而早期功能锻炼。目前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较多:手法复位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外支架外固定。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难以维持良好的复位,容易出现桡骨远端短缩,掌倾角和尺偏角减小,继发关节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费用高,手术创伤大,对严重粉碎性骨折,稳定性欠佳;[1]外支架固定治疗的缺点:①维持骨折复位的能力不如板钉牢固,掌侧骨折块容易出现复位丢失;②桡神经浅支损伤可能;③关节僵硬。[2]王杰等人[3]发现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在DASH评分和降低感染发生率方面优于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在患侧手部握力站健侧百分比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没有差异。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手法复位后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有如下优点:①手术创伤小,对骨折周围血循环骚扰小,符合BO原则,利于骨折愈合;②手术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③无需昂贵的固定材料,住院费用低;④可早期功能锻炼;⑤取出克氏针方便,无需再次住院。因此我们认为该方法对于基层医院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较好选择。

参考文献

[1]倪杰.手法复位外固定架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0(10):62.

[2]姜保国,张殿英,付中国,等.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建议[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2(11):1053-1056.DOI:10.3760/cma.j.issn.1671-7600.2010.11.013.

固定/稳定化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共有46例, 年龄为16~56岁;男性24例, 女性2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30例, 砸伤9例, 高处坠落伤7例。46例按Tile[2]分类:B16例;B26例;B34例;C118例;C26例;C36例。合并伤:失血性休克22例, 胫腓骨骨折7例, 踝关节骨折脱位6例, 尿道膀胱损伤6例, 骶丛损伤2例, 腹部内脏损伤3例。本研究病例术前常规骨盆出口位、入口位X线片及CT扫描, 合并髋臼骨折者加拍髂骨斜位和闭孔斜位片。随机分为内固定组及外固定组各23例, 患者年龄、性别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患者入院后, 均在抗休克、输血等治疗后急诊行下肢牵引暂时固定复位, 待病情稳定, 伤后2~11 d手术, 平均7 d, 内固定组在气管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 根据手术入路选择仰卧位或侧卧位, 根据患者的骨盆骨折情况选择三种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 主要有:前方骨盆内固定、后方骨盆内固定和前后骨盆联合内固定[3]。外固定组在气管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患者仰卧位, 严格无菌操作, 根据患者的骨盆骨折情况进行外固定方法治疗[4]。

手术过程均顺利,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6~30个月至骨折愈合后, 平均14个月。

1.3 疗效标准

参照Matta评定标准, 优:肢体等长, 下肢无旋转, 步态正常, 患处无疼痛;良:肢体不等长<2 cm, 下肢无旋转, 步态基本正常, 患处无疼痛;可:肢体不等长2~4 cm, 下肢旋转<15°, 行走路略跛, 患处轻微疼痛;差:肢体不等长>4 cm, 下肢旋转>15°明显跛行, 患处疼痛[5]。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均为9~14周, 平均10周, 内固定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外固定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与外固定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骨盆骨折多为高能量严重创伤, 临床上常见, 合并脏器损伤及休克发生率高。传统的保守治疗并发症多, 致残率高达50%以上[6]。近年来对骨盆的解剖、生物力学、分类和手术方法的研究已较为深人。对骨盆骨折的预后已达成共识, 认为骨盆骨折预后与骨折的类型及骨折的复位, 稳定性的恢复程度密切相关。普遍认为合理运用内固定有利于恢复骨盆环的解剖和稳定, 允许患者早期活动, 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呼吸道和全身并发症。

近年来内固定手术已成为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有效方法, 这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合。因内固定手术可最大限度地复位固定骨折, 恢复骨盆的解剖形态和近似正常的骨盆力学性能, 对提高疗效和改善后期功能起到积极作用, 克服了保守治疗及外固定治疗复位不良、力学强度不足、长期卧床和远期并发症高的缺点。骨盆骨折早期内固定手术并发症较高, 主要为感染和脏器功能衰竭, 应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 待伤后2~11 d血流动力学稳定, 生命体征平稳, 相关合并症得到妥善处置后进行手术。故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治疗中, 内固定折复位好、固定可靠、更加实用、有效, 内固定为首选。

参考文献

[1]张文捷, 张新武, 任先军, 等.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外固定架确定性处理[J].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 (4) :422-424.

[2]荣国威, 翟桂花.骨折内固定[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338-341.

[3]肖玉周, 周建生, 张长春, 等.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内固定治疗[J].中国骨伤, 2007, 20 (9) :616-617.

[4]王其湧, 曾永平.骨盆外固定架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 2005, 6 (11) :120-121.

[5]Matta JM, Tornetta P.Internal fixation of unstable pevicring injuries[J].Clin Orthop, 1996, 329:120-140.

酶的固定化方法及特点探讨 篇8

一、常用的几种固定化方法

酶的固定化方法主要分为物理和化学两大类, 其中物理方法主要有载体吸附法, 包埋法等, 化学方法主要有共价偶联法、交联法等[1, 2]。采用不同的固定化方法对酶的活力回收及稳定性有较大的差异。

1、吸附法[1, 2]

顾名思义就是使用各种固体吸附剂为载体对酶及产酶的菌体或动植物细胞进行表面吸附, 将水溶性的酶转变成不溶于水的固定化酶的方法。多孔玻璃、硅藻土、多孔陶瓷、氧化铝、硅胶、活性炭、羟基磷灰石等可作为常用固体吸附剂。生产过程必须结合固定化载体的来源和价格以及酶的特点, 固定化操作的难易, 何种条件下使用固定化酶等制备固定化酶。利用此方法所制得的固定化酶的酶活回收较高, 主要原因包括操作条件温和, 技术手段简单成熟等, 故不会引起酶大量失活变性, 同时价格便宜, 并且可以重复使用。但另一方面, 物理吸附作用力较弱, 酶与载体结合不稳定, 应用过程中容易脱落,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业上的大规模应用。

2、包埋法[1, 2]

指的是利用多孔载体包埋酶或含酶菌体使酶得到固定化。使用的多孔载体主要有琼脂糖、琼脂、火棉胶、海藻酸钠、聚丙烯酰胺、角叉菜胶、光交联树脂、明胶、聚酰胺等。根据载体材料和包埋方法的不同, 可分为两大类, 分别为半透膜包埋法, 凝胶包埋法。采用包埋方法, 酶蛋白的氨基酸残基一般不参与反应, 即酶的三维结构很少发生改变, 故酶变性失活较少。但此方法有其弊端, 由于酶被包埋在内部, 只有能扩散进载体内部的底物才能发生酶催化反应, 且产物也要能扩散到载体外部, 故固定化酶动力学行为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酶活性变弱。一般而言包埋方法不适用那些作用于大分子底物和产物的酶的固定化。

3、共价结合法[1, 2]

此法区别于吸附法和包埋法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共价键将酶与载体结合。酶分子中能与载体分子的功能基团形成共价键的侧链基团有:氨基、羧基、酚基和羟基, 咪唑基等。为保证共价处理后能尽量多得保留酶的活力, 故参与共价结合的侧链基团一定不能是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关的必须基团, 否则酶活损失较大或者失去催化能力。共价结合法与其它物理吸附方法相比, 由于其采用共价键进行与载体的结合, 作用力较大, 一般不会因为高浓度的底物或盐等原因而从载体上脱落。但这种方法有其缺点, 主要是反应条件较剧烈且操作复杂, 酶蛋白的三维立体结构容易受到破坏。而酶的活性是结构的体现, 故采用此种方法所制得的固定化酶活力不高, 一般只能回收30%的酶活力。另外, 酶活性中心的变化可能导致酶对底物的特异性等酶催化特点的改变。

二、固定化对酶性质的影响[1, 2]

1、稳定性

固定化酶的稳定性基本上要高于游离酶, 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 耐热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可在较高的温度下发挥催化作用; (2) 更有利于保存和运输; (3) 耐蛋白酶水解作用能力得到一定改善, 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4) 耐尿素、有机溶剂和盐酸胍等蛋白质变性剂的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酶活力损失较少;等等。

2、最适温度和pH

固定化处理之后, 除少数酶的最适温度有明显变化外, 大部分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和催化反应活化能的改变不明显, 与游离酶的差别较少。最适作用温度的变化与采用的固定化方法和载体的特性有关。除温度的改变之外, 酶的最适作用p H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故在工业中使用固定化酶时要区别对待, 不能沿用游离酶的操作条件。酶经固定化处理之后的p H改变一般受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即载体的带电性质和酶催化反应产物的性质。

3、底物特异性

酶经固定化处理之后, 其特性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其中包括对催化底物的特异性改变, 这种改变的程度受底物分子质量的影响。一般而言, 倘若以小分子物质为催化底物, 酶的作用专一性一般变化不大。倘若既能以小分子物质为催化反应的作用对象, 又能催化大分子物质, 这样的酶在固定化前后, 其底物专一性往往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这种专一性的改变受载体结构影响, 即空间位阻。酶经固定化处理, 载体横隔在酶和底物之间, 对于分子量较大的底物, 难以靠近酶的活性中心, 形成酶-底物复合物的速率明显降低, 催化反应的速率相比游离酶要慢得多。

三、影响固定化酶促反应的主要因素[1, 2]

主要包括空间效应、分配效应和扩散效应, 其中空间效应又可分为构象效应、位阻效应、微扰效应。在实际生产应用中, 这几种因素往往是几种一起发挥作用, 而非单独作用, 从而改变固定化酶的相应催化特性, 有可能是正面的, 也可能是负面的影响。

四、结语

酶的固定化是当前工业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 其在不同领域发挥积极且重要的作用, 是提高国民经济的关键技术手段。针对不同种类的酶以及同一种酶的不同固定化方法都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其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郭勇.酶工程.-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158-165

固定/稳定化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4月本院骨科收治的76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 女27例, 年龄为21~5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相关诊断标准[2,3]。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患者取平卧位, 结合X线或CT检查结果在全麻下实施手法复位, 由助手将患者两下肢牵引外展, 医师向远侧推压髂骨嵴矫正向上移位, 骨折断端重叠或嵌插部牵开的信号是感觉到轻微弹响[4]。骨折复位效果由医师使用手指触摸检查, 复位正确后由股骨髁牵引8周维持复位[5]。试验组患者采取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法治疗。患者经明确检查后骶髂关节脱位患者需先进行股骨髁上牵引, 待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稳定后实施内固定和外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术前检查结果和损伤情况分析确定切开内固定的具体骨折部位, 患者全麻下进行手术。一般采取耻骨联合上方水平切口入路, 使得患者双侧耻骨体能够充分显露, 紧贴骨壁将复位钳插入闭孔钳夹复位, 使耻骨联合分离<1 cm, 然后于耻骨前方或上方放置重建钢板, 使用螺钉进行固定[6]。在双侧髂前上嵴后方1 cm处开始沿髂嵴走行分别于患者两侧切开2~3处小切口, 切口间距>1 cm。在患者矢状面呈25°~40°且向尾侧倾斜15°钻孔, 钻透皮质骨后将半螺纹针平稳拧入髂骨 (选择直径5 mm螺钉) , 进针深度控制在4~6 cm, 并将4~6枚固定钉穿入两侧髂嵴[7]。辅助C型X线臂透视螺钉固定位置满意后安装外固定架。牵引患者双下肢再向内旋转双大腿并适度挤压患者骨盆旋紧螺丝固定牢固。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4周再逐步进行康复锻炼, 术后12周可除去外固定支架, 1年后可去除内固定钢板。

1.3 疗效评价

所有患者均获得12~36个月随访,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如下: (1) 优:患者的肢体等长, 下肢无旋转且步态正常, 患处无症状及体征; (2) 良:患者的肢体长短差异<2 cm, 下肢无旋转且步态基本正常, 患处无疼痛; (3) 可:患者的肢体长短差异为2~3 cm, 旋转角度<15°, 行走略跛, 患处有轻微疼痛感; (4) 差:患者的肢体长短差异>4 cm, 下肢旋转角度>15°, 明显跛行且患处有明显疼痛感。优良率=[ (优+良) /总样本]×100%[8]。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76例患者均获得12~36个月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为 (18.21±2.63) 个月。所有患者随访结果均显示骨性愈合。试验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例 (%)

3 讨论

骨盆骨折的主要原因是骨盆受到直接暴力挤压或冲击, 我国骨盆骨折临床发病率较高, 目前正随着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9]。由于骨盆本身作为连接人体的重要骨关节, 骨盆骨折患者一般多出现腰部疼痛、肿胀、会阴或腹股沟皮下瘀斑等, 严重影响患者下肢活动, 严重者多伴有脏器损伤或创伤性失血休克, 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10]。尤其是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并发严重并发症的几率更高, 死亡率和致残率也更高[11]。

随着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临床研究表明内固定术更好的保持患者骨折的解剖复位, 比单纯外固定效果更佳, 尤其是在避免固定后患者骨折端发生剪式或旋转性活动上效果显著[12]。但单纯内固定不能够有效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本院通过将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进行联合, 在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能够形成机械应力和骨组织之间良好的生理平衡状态, 同时钢板的内固定也避免了应力遮挡对骨折后期的愈合及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不良影响[13]。另外, 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操作更加方便, 患者骨愈合后期去除外固定支架可以保持正常应力, 刺激机体骨组织恢复正常骨密度。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优良率可达97.37%, 固定效果显著且与保守治疗相比患者恢复时间短, 并发症发生率低。总之, 采用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临床疗效显著, 推广价值较高。

摘要: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4月本院收治的76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8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 试验组实施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 (18.21±2.63) 个月, 随访结果均显示骨性愈合。试验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联合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临床疗效显著, 应用价值较高。

固定/稳定化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8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选患者经临床检查后均符合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2例。对照组男29例, 女13例, 年龄19岁~68岁;观察组男26例, 女16例, 年龄21岁~69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固定架外固定治疗, 主要方法为:在患者第2掌骨中段位置与基底位置、近端桡骨背侧与掌骨形成45°角的位置切0.7 cm的切口, 将2枚4 mm螺钉固定针从桡侧拧入进行固定, 必要时可在患者桡骨干位置切小切口并用克氏针实施有效固定。对于骨质疏松明显的患者, 可以将螺钉穿过其2, 3掌骨骨基位置进行固定。

观察组患者接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主要方法为:患者取平卧位, 医生根据患者的AO分型来选择手术方式。对于背侧骨折患者, 应选择背侧入路的形式, 在患者桡骨背侧切开切口, 将其延长至桡骨茎突上8 cm处, 向远端延长至腕关节, 将长伸肌与短伸肌向桡骨一侧牵拉, 保证桡骨背侧的骨折部位完全暴露出来, 在复位之后按照近端至远端的顺序将钢板放置于背侧进行固定, 最后缝合。对于掌侧骨折患者, 医生在患者的桡骨一侧腕屈肌做切口, 由患者的屈肌腱进入, 延长8 cm, 并向远端延长至腕横纹, 对患者的腕屈肌、正中神经等进行分离, 并将旋前方肌完全暴露出来, 在C臂机X线下复位。在固定钢板时, 按照先近后远的顺序, 用2~3枚螺钉固定, 避免患者的腕关节被螺钉穿透[2]。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可分为痊愈、显效、无效, 总有效=痊愈+显效。痊愈:患者的骨折部位完全愈合, 外观形态正常, 无疼痛感, 活动不受限;显效:患者骨折部位轻微畸形, 疼痛不明显, 活动受限较少;无效:患者骨折部位畸形明显, 活动受限, 伴随功能障碍, 骨折部位持续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经SPSS17.0软件包进行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痊愈例数为17例, 显效例数为16例, 无效例数为9例;观察组患者痊愈例数为22例, 显效例数为18例, 仅有2例治疗无效。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6%,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则高达95.2%,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26, P=0.024) 。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 一般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 手术治疗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

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 固定架外固定治疗很难保证患者骨折部位不会出现移位现象, 一些患者出现了关节面不平整等问题, 掌倾角与尺偏角减少。钢板内固定术可以保证患者的骨折部位最大限度得到复位, 确保患者关节面的平整, 为骨折部位提供持续固定, 消除患者骨折部位的水肿、血块、碎骨等, 确保腕关节功能得到恢复。此方法可以保证患者关节间隙的正常功能, 避免骨折部位出现缺损。

在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接受固定架外固定治疗, 观察组患者则接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看出,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总之, 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 钢板内固定术可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傅海鹰, 张秀丽, 张雪莹.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31) :84-85.

固定/稳定化 篇11

【关键词】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T型钢板内固定;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7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09-0035-02

桡骨远端骨折主要是指发生在旋前方肌近侧缘以远部位的骨折,大多都是由于间接性外力所引起的,此种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腕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对症治疗,则可能导致其病情不断发展,最终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甚至导致患者出现死亡,或者是导致患者出现病残,从而严重制约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此种疾病,临床医生要及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以有效促进骨折部位的良好愈合,从而实现患者病情的改善,降低患者发生病残的机率[1]。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对其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07年4月-2011年8月间到我院诊治的5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1例,年龄在23-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2岁,女性20例,年龄在25-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1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需要进行及时的对症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T型钢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将所得实验数据记录。

1.2方法:出现此种疾病的患者一般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对此,临床医生首先要给予患者基础治疗,对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对症及支持治疗,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并促进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在稳定状态[2]。在给予患者常规治疗之后,对患者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取患者的平卧位,对患者实行臂丛麻醉,在前臂的远端部位桡侧做一个切口,然后从桡侧屈肌与肱桡肌的间隙中进入,同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血管神经,然后将骨折端完全的显露出来,并在直视情况下对关节面进行复位处理,对于出现关节面塌陷的患者,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填塞处理,以保持关节面的平整,然后选择T型钢板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完成复位后,在C臂下进行检查,查看骨折复位的情况,然后留置引流管,将切口缝合,患者的前臂用石膏进行固定。手术后诶与患者常规的脱水治疗、抗感染治疗,以预防感染,在手术后的第2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功能训练,以促进患者病情改善[3]。

1.3疗效标准: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疼痛缓解,骨折处愈合良好,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消失,疼痛有较大程度的缓解,骨折处愈合较好,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消失,疼痛有所缓解,骨折处有所愈合,出现轻微感染,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效:患者的骨折处没有愈合,病情呈现出不断加重的趋势,对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4]。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t检验,对于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指标进行检验,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患者的前后治疗效果进行检验,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通过对患者实行一系列的治疗,所有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51例患者中,治愈25例,显效15例,好转6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90.2%,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n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治疗有效率%5125156590.2

3讨论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的一种疾病,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着较大的影响,此种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腕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不仅影响到患者的机体功能,同时也导致患者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此,临床医生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实现其快速康复。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采用T型钢板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对于骨折性疾病,固定式非常重要的,只有确保固定的稳定性,才能够保证复位的有效性,才能够促进骨折处的快速愈合。T型钢板固定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固定方法,对于出现不平整的骨质缺损部位,对患者进行植骨处理,从而可以保证关节面的平整度,然后对患者进行稳定固定,可以减少骨折移位,同时更好的确保关节面的平整,以促进患者早期的功能锻炼,实现其病情的快速改善,以提高其生活质量。由此可见,临床上采用T型钢板固定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疾病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有较大的帮助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俞秋纬,陈一鸣,周恩元,汤伟忠.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65(10):89-90 .

[2] 韩立新,李风新,侯岗.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51(04):45-46 .

固定化酶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篇12

1 对固定化酶载体材料性能要求

由于固定化酶载体材料对酶的性质影响极大, 因此, 对载体材料的种类和性能要求十分苛刻, 总的来说, 应满足以下几点:a.带有能与酶发生反应的官能团;b.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c.不溶于水;d.机械刚性和稳定性都非常好;e.能防止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此外, 还希望载体材料无毒、无污染、成本低廉、来源丰富。

2 常见的固定化酶载体材料

目前使用和研究中的固定化酶载体材料种类繁多, 按其组成可以分为天然高分子载体、合成高分子载体、无机载体以及磁性高分子微球等。

2.1 天然高分子载体

天然多糖类化合物比较适合担当酶的载体材料, 此类材料具有无毒, 传质性能好和丰富易的等特点, 主要有壳聚糖、海藻酸钠和淀粉等。

壳聚糖 (Chitosan) 是由甲壳素经化学改性得到的天然多糖高分子材料。用壳聚糖作为酶固定化载体时, 多以戊二醛为交联剂。据报道, 用壳聚糖-g-丙烯腈为载体固定化木瓜蛋白酶, 可以使酶的活力和稳定性都得到提高[1]。最近, 在室温下采用溶液-凝胶法聚合制得了壳聚糖-Si O2混合物, 用于固定葡萄糖氧化酶[2]。为了提高壳聚糖微球 (M--CS) 固定化酶的分离效果, 近年来也有学者通过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化酶, 从而达到比较好的分离效果。如王斌等[3]利用反相总浮交联法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 并对褐海藻酸酶进行固定化研究。

海藻酸是甘露糖醛酸以β-1, 4键相连接的多糖类物质, 从褐藻中提取的海藻酸钠盐是可溶性的, 由Ca2+、Ba2+等多价金属离子可以交联成网状结构的凝胶, 它是较为理想的载体。用海藻酸钠固定化酶的优点是方法较为简单, 条件温和。缺点在于海藻酸钙凝胶在含多价阴离子溶液以及高浓度电解质溶液中不稳定、钙离子易脱落、凝胶变软甚至溶解, 而限制了它的应用。为了克服以上缺点, 葛玉斌等[4]用以戊二醛为交联剂的海藻酸钙固定化淀粉酶, 发现固定化淀粉酶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活性而且稳定性能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淀粉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成熟的果实中, 具有可生物降解、无毒性等特点。用其作为酶的固定化载体不仅固定化方法简单、步骤少, 而且对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易接枝, 并对酶热处理一段时间后, 酶的活力最大可提高40%, 这为工业应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例如, 以淀粉接枝丙烯腈及丙烯酰胺的两亲性高分子化合物为载体固定化糖化酶以及以多孔淀粉接枝聚合物为载体固定化纤维素酶[5], 该固定化酶有较好的贮存和操作稳定性, 酶活性损失较小。

2.2 合成有机高分子载体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化学、物理性能都有很大的可变性, 从理论上来讲, 可以担当任何一种酶的固定化载体, 而且它们对微生物的腐蚀也有较强的抵抗力。例如高分子共聚物, 能经受微生物和酸碱环境中化学物质的作用, 有较好的机械性能, 因此在固定化酶材料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 Ding Liang等[6]制备了基于聚甲基丙烯酸盐二乙烯基苯树脂载体的固定化木瓜蛋白酶。他们通过戊二醛的横向交联或重氮化合物共价结合的方法将木瓜蛋白酶固定在聚合物表面。黄家贤工作组[7]将先合成具有良好生物组织相容性、不易降解且易于由肾脏排出的α、ω-双端氨基聚乙醇, 再与PCVA进行交联反应, 得亲水性显著改善的球状载体, 载体与胰蛋白酶进行偶联反应制备了固定化胰蛋白酶, 该固定化酶的比活大幅提高。合成有机高分子作为酶固定化载体虽然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 但其耐热性不够理想, 因此, 利用有机高分子无机物复合制备出的杂化材料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载体。钱军民等[8]以羟乙基纤维素 (HEC) 和四甲氧基硅烷 (TMOS) 为原料,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 通过TMOS的水解和缩聚反应制了HEC/Si O2凝胶复合物, 用于葡萄糖氧化酶的固定化, 研究表明, 固定化酶的反应、贮存和热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2.3 无机载体

无机载体具有一些有机材料不具备的优点, 如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对微生物无毒性、不易被微生物所分解、耐酸碱、成本低、寿命长等。常见的载体材料有玻璃、硅凝胶、铝、蒙脱土等[9]。无机硅藻土或多孔玻璃比有机载体更耐微生物降解、更高热稳定性和更低的价格, 也受到固定化酶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 随着介孔分子筛制备技术的日益成熟, 人们正在考虑用其担当固定化酶的载体。常见的用于固定化酶的介孔分子筛有MCM型和SBA型, 如薛屏等[10]利用直接法和共价结合法将青霉素酰化酶固定在分子筛MCM-41表面, 提高了固定化率和酶活性及其操作的稳定性。

2.4 磁性高分子微球

磁性高分子微球是一种内部含有磁性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超细粉末从而具有磁响应性的高分子微球。如邱广明等[11]在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共聚体系中加人磁流体, 制得苯乙烯磁性微球, 利用碳化二亚胺法固定中性蛋白酶, 发现粒径越小, 固定化酶的活性越高。

3 结论

综上所述, 目前这几种固定化酶载体材料各有优缺点。因此发挥各类材料的优点, 设计合成性质稳定、生物相容性高、并且具有高强度、适于工业化生产的固定化酶载体材料, 仍然是固定化酶技术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袁春桃, 蒋先明.壳聚糖-g-丙烯腈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研究[J].应用化学, 2002, 19 (9) :862-865.[1]袁春桃, 蒋先明.壳聚糖-g-丙烯腈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研究[J].应用化学, 2002, 19 (9) :862-865.

[2]YM.Yang, et a.l Immobilization of glucose oxidase on chi-tosan-SiO2gel[J].Enzyme and-MicrobialTechnology, 2004, 34:126-131.[2]YM.Yang, et a.l Immobilization of glucose oxidase on chi-tosan-SiO2gel[J].Enzyme and-MicrobialTechnology, 2004, 34:126-131.

[3]王斌, 谢苗, 曾竞华等, 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化褐藻酸酶的研究学[J].中国水产科学, 2004, 11 (3) :253.[3]王斌, 谢苗, 曾竞华等, 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化褐藻酸酶的研究学[J].中国水产科学, 2004, 11 (3) :253.

[4]葛玉斌, 孙铭一, 周慧等.碱性ABSE接枝淀粉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8 (2) :66-68.[4]葛玉斌, 孙铭一, 周慧等.碱性ABSE接枝淀粉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8 (2) :66-68.

[5]潘丽军, 陈实公, 赵妍嫣.多孔淀粉接枝聚合物为载体固定化纤维素酶的研究[J].食品科学, 2006, 27 (4) :115-118.[5]潘丽军, 陈实公, 赵妍嫣.多孔淀粉接枝聚合物为载体固定化纤维素酶的研究[J].食品科学, 2006, 27 (4) :115-118.

[6]Ding Liang, Yao Zhua Synthesis of maero-Porous polmer earrier and immobilization of papai.xranianJ (English Edition) , 2003, 12 (6) :491.[6]Ding Liang, Yao Zhua Synthesis of maero-Porous polmer earrier and immobilization of papai.xranianJ (English Edition) , 2003, 12 (6) :491.

[7]黄家贤, 丁伦汉, 曹等.聚碳酸乙酰酯与双端氨基聚乙二醇交联体系固定化酶载体的合成与表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1, 22 (4) :678-682.[7]黄家贤, 丁伦汉, 曹等.聚碳酸乙酰酯与双端氨基聚乙二醇交联体系固定化酶载体的合成与表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1, 22 (4) :678-682.

[8]钱军民, 李旭祥.HEC/SiO2凝胶复合物包埋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的研究[J].应用化学, 2002, 19 (2) :153-157.[8]钱军民, 李旭祥.HEC/SiO2凝胶复合物包埋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的研究[J].应用化学, 2002, 19 (2) :153-157.

[9]Cao Linqiu.Irnrnobilized enzyme:scence or art?Current Opinion in Chemical Biology, 2005, 9:217.[9]Cao Linqiu.Irnrnobilized enzyme:scence or art?Current Opinion in Chemical Biology, 2005, 9:217.

[10]薛屏, 卢冠忠, 郭杨龙等.青霉素酞化酶在含铁MCM-41介孔分子筛上的固定化研究[J].化学通报, 2003, 10:681.[10]薛屏, 卢冠忠, 郭杨龙等.青霉素酞化酶在含铁MCM-41介孔分子筛上的固定化研究[J].化学通报, 2003, 10:681.

上一篇:世博会下一篇:肿瘤治疗药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