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实习的改进

2024-09-28

会计专业实习的改进(共12篇)

会计专业实习的改进 篇1

摘要:化工专业毕业实习是化工专业的一项重要实践环节, 也是高校化工类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毕业实习可以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对化工专业知识起到巩固、促进的作用。因而在高校本科教学计划和教学培养方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分析了化工专业毕业实习的主要形式以及实习过程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最后对化工实习的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化工专业毕业实习,实习现状,改进措施

化工专业毕业实习是在专业课程都已结束后进行的实践性学习环节, 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国内高校都很重视学生的毕业问题[1,3]。化工专业教学的一个最主要目的就是为工厂培养未来的工程师, 所以学生在学习了本专业基础课之后, 必须进行毕业实习这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环节。通过毕业实习可以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所学的化工专业知识在工厂中的应用情况。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对化工专业知识起到巩固、促进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在高校本科教学计划和教学培养方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 化工类专业毕业实习的主要方式

1.1 集中实习

集中实习是由学校统一联系实习单位, 学生进行集中实习, 学校教师和实习单位共同管理。集中实习最大的优点是便于统一管理。但集中实习需要有规模较大的实习单位的支持和配合[4]。我们知道企业生存发展是以经济利益为根本, 对接受如此多的学生实习, 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多不便, 因此大多单位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集中实习学校需要付出较大的经费, 且学生不能按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 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的发挥, 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 在目前的教育制度和市场经济条件下, 集中实习的形式将逐渐被取代。

1.2 与科研项目结合进行实习

少数化工类学生毕业实习与科研项目结合, 将实习任务与科研项目结合起来, 由课题负责人指导。这种实习方式主要在高校实验室里进行, 便于老师的管理和全面指导。但这种实习方式主要是在实验室进行, 缺乏工厂的实战操作, 学生也不可能学到工厂里的方方面面。况且这种实习方式也只能满足很少部分学生, 很难完成高校化工专业的毕业实习任务。

1.3 分散实习

分散实习是目前高校解决毕业实习最主要的一种形式, 学校将实习学生分散到多个与化工专业相关的实习单位, 学生可以自己联系, 自己选择。分散实习解决学校每年联系毕业实习单位难的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是“放羊式”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实习单位小而分散, 学校甚至都不知道工厂的位置,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导致学生的实习热情下降。二是学校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学生到单位后就学习就撒手不管, 甚至有的学校连实习带队教师也不派, 只要学生不出事就万事大吉。三是大多化工企业不把学生看作是实习生, 而是廉价劳动力, 能为本单位创造价值就留用, 不能胜任就走人。以上几种情况导致实习学生很难坚持到结束, 有的甚至干脆就不在去工厂实习, 即使能坚持到实习结束, 学生也不愿意在实习单位就业, 这常常使“校企合作”陷入比较尴尬的局面[5,6]。

以上是目前我国化工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最常见的三种模式, 这几种模式无论从安全管理、实训效果、学生就业等角度考虑, 化工专业的毕业实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导致学生实习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 影响了实习的效果。

2 化工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2.1 联系实习单位日益困难

随着高校的扩招, 化工类专业毕业实习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化工专业的毕业实习一般是在化工企业内进行, 由于化工生产存在安全事故隐患, 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操作。而且企业生存发展以经济利益为根本, 企业拥有自己固定的生产线, 生产交货日期, 而大学生实习并不是只去几个人进行学习交流, 而是意味着上百不熟练的工人一下涌入原本合理的生产线, 那么就很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生产速度减慢, 并且大学生的吃、住以及安全问题都会给企业带来难题, 所以很多化工企业都不太愿意接受大学生来企业进行实习。国家在毕业实习方面也无政策保证, 很多工厂将实习学生当成一种负担, 企业高层管理部门缺乏积极性。

2.2 实习经费不足

随着物价的上涨, 各种实习费用也在不断上涨, 如培训费、就餐费、交通费、住宿费等。而很多高校的实习经费长期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 使学生实习的基本条件得不到保障, 影响了高校对毕业实习的开展。所以保障实习经费的充足, 是毕业实习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

2.3 实习时间的严重不足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化工专业毕业实习时间有限, 目前实习工厂越来越难联系以及实习经费的严重不足, 导致学生在实习基地实习的时间较短, 除了多数时间用于了联系实习单位、查阅资料、写实习报告, 还有部分学生考研以及找工作等。我们可想而知, 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是不客观和难以实现的。由于学生实习的时间短, 所以大多实习单位往往很少给实习学生安排系统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根本没机会去学习生产操作, 更谈不上提高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就失去了实习的真正意义。

2.4 实习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毕业实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 化工类专业的毕业实习大多是在化工企业内完成, 化工生产工艺多数是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等作业中进行的[3], 而对于学生来说也是第一次接触实际操作, 由于缺乏安全意识, 再加上学生的好奇心, 安全隐患将会时有发生。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把安全问题放在首位。

3 化工类专业毕业实习的改进措施

3.1 建立稳定的化工实习基地, 拓宽实习渠道

3.1.1 化工实习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校内化工实习基地可以以某个化工产品的生产线为主体, 锻炼学生操作能力, 不仅具有全方位的发挥实践教学环节作用的功能, 而且具有校外实习不可比拟的优点。学生在校内实习既节约了到校外实训吃、住、行和管理成本, 又减少了意外伤害风险[7]。因此, 高校应加强校内化工实习基地的建设。第一, 化工实习要与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以及科研项目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校内教学、科研资源开展实习教学。第二, 充分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实习。建立化工仿真实习基地, 学生通过仿真实训完成生产过程和运行系统的操作训练, 在仿真系统上可反复进行训练, 还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有选择性地学习;建立了动态演示与仿真实验室。目的是要全方位的收集和制作化工过程单元设备操作动态演示影片, 收集真实产品图片。第三, 在专业实验的基础上.建设一定规模的实验基地或生产线。基地的建设使得化工操作与控制达到化工生产的技术水平。学生可以对设备进行拆解、安装等操作, 也可以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和调整,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1.2 化工实习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化工实习基地是保障化工实习的重要条件。化工专业的建设离不企业的发展与支持, 建立与化工企业长期的合作, 这是解决实习难提的关键所在。要建立相关规章制度, 明确权责, 形成合力, 增强校外实习的效果。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首先, 要根据专业特色选择好对应的企业, 按照互惠互利原则, 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 明确权责, 签汀协议, 形成稳定、有效的校外实习基地。其次, 建没以校外实习为基础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探索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一旦良性循环建立起来, 就可以解决化工类专业的实习问题, 促进学生的就业, 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增加学生就业渠道。再次, 生产实习与部分毕业论文的设计相结合, 丰富学生的实习教学内容, 增加了学生的实践经验.有利于夯实学生的发展和就业基础。

3.2 建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实习制度是保证实习顺利完成的前提。第一, 明确实习的重要性, 端正教师的指导态度和学生的实习态度, 教师在指导中对学生要严格要求, 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第二, 实习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和工厂的各项制度, 不能擅自行动, 要严格服从指导教师的统一指挥。遵守实习单位的管理、安全、保密等制度和劳动纪律。第三, 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确保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化工生产的工艺过程有较大的危险性, 稍不注意就会有受伤或者生命的危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指导教师也应将安全防护作为首要任务来落实。

3.3 增加实习经费的投入

充足的经费支持是化工实习的物质保障。因此, 高校要积极拓展经费渠道, 争取政府、社会和企业等各方面的经费投入。一是高校要重视实习的作用和地位, 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化工实习与其他专业的实习不同, 在经费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 减轻学生的负担[8]。二是要加强企业的联谊活动, 增加感情投资, 促进相互的了解。建强与企业合作, 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主动为企业提供人力支持,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为该企业所用, 教师能为企业科技攻关服务, 则就会降低联系实习单位的难度。也会降低实习的费用。三是以开放的心态、互利共赢的理念, 邀请企业投入设备或资金, 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开展实习、实训, 并根据实习人数, 合理地支付给企业报酬, 解决学校资金困难, 分解风险。

3.4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实习指导教师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就要求每一位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具备工厂实际经验和深厚功底的专业教师、较高的设计能力、较强的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要改变现有的实习指导现状, 选择企业中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高校专业教师共同担任毕业实习的指导教师[9]。此外, 在上岗之前, 指导教师要对企业工艺流程及安全防范进行全面学习, 更好地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也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实现互惠互利。

3.5 严格实习成绩考核制度

实习结束后, 学校要进行总结。表彰先进, 找出不足, 并给每个学生一个公正合理的成绩。高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详细的、客观公正的、操作性强的考核办法, 考核要多方面考虑[10]。要对学生出勤、工艺路线绘制、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等情况考核。对未按要求完成规定的实习学生, 学校要按不及格处理, 从而使学生对毕业实习各个环节都重视。总之, 考核要从各个方面来反映学生的实际实习情况, 力求量化, 已达到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实习成绩。

4 结语

化工毕业实习是化工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高校应抓住新形势下毕业实习的特点, 不断改革实习方式, 妥善解决化工毕业实习的各种突出问题, 不断完善实习内容, 规范实习制度和管理措施,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认真实施, 严格把关, 不断提高化工类专业毕业实习的质量, 培养素质全面具有一定化工生产技术经验的综合性化工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沈春晖.提高化工类专业毕业实习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办法[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6) :123.[2]胡云虎, 徐博, 张文铁.化工实习管理模式探讨[J].广州化工, 2008, 36 (2) :93-94.[3]王树立, 马新起, 郭泉辉, 等.工科实习环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河南化工, 2010, 27 (5) :62-63.[4]彭英.工科院校生产实习问题与对策[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28 (2) :171-173.[5]郭留城, 王文宝, 赫欣.“集中实习”教学模式下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31 (8) :96-97.[6]孙国淮.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8) :140-141.[7]胡云虎, 王凤武, 魏亦军.新建本科高校化工实习现状与改进措施的探索[J].宿州学院学报, 2013, 28 (10) :114-116.[8]何柏, 陈双扣, 曾文碧, 等.化工专业生产实习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2, 23:170-171.[9]孔德顺, 李志, 范佳鑫, 等.化工专业学生校外实习的困境与对策[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4 (5) :84-86.[10]陈晓慧.如何提高化工实习教学质量[J].教育探索, 2013 (5) :164.

会计专业实习的改进 篇2

一天将要结束了,今天我们都做了什么了呢?让我们今天做个总结,写一篇日记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日记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会计专业的实习日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会计专业的实习日记1

还有三周时间我就要离开我实习的公司了,我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越是对公司对公司的同事特别是带我的高老师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

下周就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春节了,因此公司里也需要布置一番,买一些春联,灯笼之类的东西增加节日气氛,这就免不了要从公司的备用金里取出一部分钱,由于已经在公司一段时间了,一些小额的现金是由我来保管的,所以购置装饰品的钱就是我来登记并把钱给了另一个同事让他买了拿单据回来报销。对于给出的钱,我都数两遍,确保无误,同事拿回的单据我也会核对,确保准确无误。

虽然已经在公司快两个月时间了,但是我还是像刚来的时候坚持早上早点去公司,先扫一下办公室,再帮同事的办公室收拾一下,我知道任何事情都是贵在坚持,虎头蛇尾的话,不仅会给公司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且也会给学校造成不好的影响,连累了学校的声誉。所以,我每时每刻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了给自己争气,也为了维护学校的声誉。

在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本分工作中,我又度过了难忘的第七周。

会计专业的实习日记2

寒假终于结束了,这是我本次实习的第一天,我早早的起床去了实习单位---西安南方药材站,这是一家以经营药材批发和零售为主的公司,公司成立不到10年,规模不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由于和公司的经理认识,所以对单位十分熟悉,我径直来到了财务部找到了带我实习的周叔。他对我很热情,寒暄几句后告诉我刚过完年,公司业务刚刚开始,所以各种款项的收付和账务结算都很少,公司的财务部门的业务算是还没有正常开始,因此今天就没什么工作要做,随后周叔向我详尽讲述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业务范围、部门分工等情况,可能是公司经营规模小,财务部的出纳和其他人员都是其他部门人员兼任的,只有在有工作需要的时候才会出现,因此办公室里固定人员很少。后来我看了以前的账务,了解账务的流程,这一天就这样平静的过去了。

会计专业的实习日记3

又到了我记下我一周心得体会的时候了,到今天已经是第三周了,实习周期的一半已经过去了,上一周的时间,高延阿姨主要是指导了我如何登记现金日记账,如何登记银行日记账,如何填写支票,填错后如何改正等等。这周阿姨说要让我单独操作,她发现问题的时候再给我指正,她问我有没有问题,我虽然心里有点虚,但还是拍拍胸脯说没问题。

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虽然看似简单,但真正操作起来还是遇到了不少麻烦。还好有高老师在旁边耐心地指导我,不断地指正我的错误,我很感谢她。

前几周都是在处理一些琐事中度过的,过得比较顺利,但这一周我就有点头大了,让我实际操作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看来理论和实际是有差距的`,我决定以后要多加操练,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会计专业的实习日记4

身为办公室里的一位文员,同样也是一位上班时间必须在办公室办公的我很少会碰到其它的同事,因为我们公司是做灯饰的,大多数同事都是技术人员,他们的上班场合并不是在办公室。可是,当他们有时到办公室来办事的时候,我觉得大家都是同事,应该不要自己“耍高傲”。

那样,实在是错误的!我身为公司的新人,很多事都要向他们学习,处理好人际关系,更加能让大家谈起来不要那么的冷淡因此,我尽量去记住每一个来过办公室的同事,在他们来到办公室的时候多聊聊,消除一下我这个新人与他们之间的陌生感。而且,他们也很友善,也愿意跟我交谈一下,指导一下我的工作等等这些,我都很感激他们。

就好像前两天,有一个同事来办公室报销他去出差的费用,我不清楚是怎么做的,但是他也很耐心的告诉我应该怎么去做,要注意哪些细节。我不止是公司里的新人,而且也是出社会工作的新人。很多事,不仅仅要靠自己去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做起事来不会走很多“冤枉路”,而是会事半功倍,自己获得的也会更多。一个连人际关系的人做事不会永远的成功,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虽然现在不是要“得天下”,但是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确实要学会去处理好人际关系。

会计专业的实习日记5

今天给我安排的任务是装订记账凭证,把打印好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汇总表按照时间顺序放好,每一天的记账凭证下面都放一 张当天的原始凭证汇总表,因为记账凭证式打印出来的,两张纸刚好一般大,所以放在一起也非常整齐。

装订记账凭证时,可以先用打眼机打三个眼,然后用棉线穿起来。这穿线也是有学问的,用曲别针扭一个穿线针,把线双这从中间带过去,再分别从两边的眼中穿出来,与中间预留的双线汇合,打成结,正好可以把结压入中间的眼中,从外观上看,平平的,根本看不出打结的痕迹。再贴上凭证封面,非常整齐好看。这些都是做会计的基本功,只有亲自作了以后才会知道其中的奥妙。下午周叔将以前的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让我看,复习会计科目,不了解的明细科目就问,了解大概的会计科目有哪些。巩固了一下自己的会计基础知识。周叔说这是个小企业,没有什么复杂的业务,以后如果到了大公司,会有很多现在公司根本不会涉及的会计科目和业务,到时候就得靠自己了。

会计专业的实习日记6

今天是正月十六,是我本次实习的第一天,昨晚刚下过雪,到处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我早早出门艰难的步行到了实习单位——河北xx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年前已再次实习过的缘故,我对单位十分熟悉,我径直来到了财务部找到了带我实习的王姐。王姐对我很热情,寒暄几句后告诉我刚过完十五领导还没回来,虽然工人在干活,但是由于过年各种款项的收付和帐务结算都还没有办法进行,公司的财务部门的业务算是还没有正常开始,因此今天就没什么工作要做,随后王姐向我详尽讲述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业务范围、部门分工等情况,可能是公司经营规模小,财务部的出纳和其他人员都是其他部门人员兼任的,只有在有工作需要的时候才会出现,因此办公室里固定人员很少。

午饭过后,王姐给我找了本《财会月刊》看,看完后又找了本《会计研究》,尽管和实习没有太大联系,但我还是希望多看看书,让自己懂得多一些,才能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天就这样平静的过去了。

会计专业的实习日记7

时间过得真快,第二周已经结束了,因为刚进公司的缘故,一些重要的事情我都没有涉及,但是我并没有灰心,也没有觉得大材小用。我想只有从最基本的开始干起,一点一滴地积累,做好我负责的每一件小事。

早上,我基本能保证提前到公司,在开始工作的前一段时间,帮阿姨们的桌子收拾一下,然后再拖一下办公室,让她们工作得更舒适,心情更愉快,也能多教我一些东西啊。

这周带我的延阿姨也教了我一些新的东西,比如去银行要填哪些单子,填写的规范等等,但并没有让我实际操作,她还带我去跑银行了,教我支票的填写规范,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的登记方式,填错后如何更正等等,告诉我在这个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

因为我接触的人和事都是学校里未能接触过的,我也深深体会到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到实践中去的重要性。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了,所学来的知识才不是纸上谈兵。我相信下一周我会过得更充实,也更有意义。

会计专业的实习日记8

今天是实习的第三天,我帮着周叔粘贴票据等原始凭证、整理些原始凭证之类。这与在学校里学习粘贴凭证的方法和情况不太一样。在学校里周叔讲时,都是将所得到的原始凭证直接粘贴到自己所作的会计凭证的背面;而在这里,都是先将原始凭证按日期摆放在一起,将它们按顺序用固体胶棒粘贴到一张大概有A4大小的原始凭证汇总表上,周叔还告诉我怎样贴才能使这些原始凭证粘的整齐又好看,而且使得汇总表的整张纸都被均匀贴满。

会计专业实习的改进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在会计教学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对于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但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时间较短,加之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导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大力加以改进。

一、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受“以专业理论知识为重点”、“以教师为中心”理念的影响,过于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和完整性,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在就业中显示不出应有的竞争优势。因此,应摆脱传统的理论型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树立“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安排课时,改进教学方式,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会计专业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人才为目标,其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应是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和会计职业教育相结合,体现就业导向。课程设置既要注重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更要突出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会计理论教学传授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以“够用”、“实用”为度。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比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会计知识学起来更直观、有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基础理论和基本素质、专业理论、实训、专业方向四大模块进行课程设置。

改变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做法,减少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课时,加大实践教学课时,将实践课时调整到至少与理论课时相等。

改变传统单向教学方式为双向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科学设计、精心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

在教学内容上,充分考虑未来职业岗位需求,科学设计会计职业岗位知识、技术、能力训练单元和模块,强调学以致用,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涵盖会计核算、审计监督、财务管理、税务处理等方面。

二、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通过多环节、多层次的会计实践活动完成的,因此,应根据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及社会需求,进行科学的总体设计,明确课堂实训、课程实训、校内综合模拟实训、校外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形成前后衔接、由浅入深、有机统一的整体,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熟练掌握会计专业技能的目的。

课堂实训应围绕会计基本理论来组织,通过互动式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经济业务中,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为保证课堂实训效果,一方面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认真选择有代表性、趣味性的案例;另一方面要精心组织,注重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给予必要的引导、恰当的评价和适当的激励。

完善专业实训课程教学,首先要重视教学材料的准备,可以采用符合现行会计准则和规范的专门教材,也可以由任课教师根据实践教学需要编制专用教材,注重不同实训课程教材内容的相互连接;实训资料要有一定的现实性,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类型的会计实体。其次教师对于学生实训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要及时答疑解惑或组织学生讨论。

综合实训是将会计岗位的全部技能集中训练,是在校期间最系统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校内综合实训的顺序设计上,可按照先手工、后计算机,先单项、后综合的原则进行。在课时安排上,应适当加大课时,安排在第四学期,以免受就业等因素的干扰。在内容上,要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筹划、财务分析、财务预测等多方面的内容,以便实训能涵盖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在人员安排上,应分组分岗位轮流进行实训操作,以便让每个学生熟悉各个会计岗位的职责。

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可以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财会业务,初步了解各类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让学生对会计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并深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了保证实习质量,需要预先制定会计学专业实习指导书,对实习目的、要求、进度等做出具体的规定,使学生参照相关标准,有目的、有准备地进行实习。同讨,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由专门的老师负责学生的校外实习,通过听取汇报、联系实习单位等途径,随时掌握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实习结束时,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实习鉴定和所撰写的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客观公正地做好实习答辩和评价工作。

毕业实习既是校内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延续,又是学生岗前培训的重要环节。学校要建立相应的检查、考核制度,以确保学生完成实习大纲中规定的实习内容。毕业实习,不仅要注重学生业务知识的提高,而且要有意强化其职业观念,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以便缩短将来的上岗适应时间。

三、完善实践考核制度

实践教学场所分散,环节众多,方式多样,需要相应的考核制度相配套,以保证其效果。

学校应将学生在校期间所有形式的会计实践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过程的考核,并通过及时有效的反馈,对学生产生约束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规范会计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都要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评价要素,设定评价指标,形成评价体系,按该体系对学生实践学习进行考核与评价,全面反映学生出勤、学习态度、知识掌握程度、自我管理、合作精神、自学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根据各环节的特点,可灵活采用现场评估、观察、模拟、口试、笔试、自我评定、小组评定等方式,以保证考核的针对性、公正性。

应坚持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的统一,纠正以结果评价为主的做法,注重完善实践教学的过程评价,防止个别学生投机钻营,弄虚作假。

四、培养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教师的经验和能力密切相关。对于会计实践指导教师而言,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会计理论知识。而且应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解决目前会计专业教师会计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应以从学校内部挖潜为主,以外聘企业兼职教师为辅。

学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能力。首先,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教师实践基地,进行专业培训、顶岗锻炼或担任兼职会计,使他们及时了解会计实务的发展情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丰富实践经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其次,应鼓励教师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

师、注册税务师等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使广大教师不仅拥有“双证”,更具有实实在在的实践教学能力;第三,注重专业教师的后续教育,以便跟上国家财会法律法规、政策变化的步伐,及时准确掌握会计制度和会计处理方法;第四,拓宽教师的来源,在引进新教师时,不仅要面向高校,还要面向企业,这样有不同经历的人才集中在一起,优势互补,有利于整体上提高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也可以从企业聘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具备会计师及以上职称的高级财会人员作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从而拉近教学与实际的距离;或者对教师进行培训,增强其对实际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

五、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会计实践教学基地是会计教学的基本硬件设施,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场所,是会计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基本保证,一般由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组成。

高职院校应当加强会计专业教室的建设,更新实训场地设备,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加大投资力度,高标准建立会计模拟实训室,使其达到仿真水平。除了硬环境之外,还要注重软环境的构建,一是要购买使用正版、流行性会计软件,或者与软件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会计软件;二是实训资料内容要丰富全面,覆盖企业全部经济业务,能满足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能完成专业所有的实训项目,使学生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用直观、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开发和培养校外实践性教学基地,让学生有计划、分期分批实习,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使其能够定期接触真正的会计工作,从而深化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职业的认识。

高职院校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办财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校办企业,吸收部分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日常经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总之,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技能,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切实提高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复合型、实用型会计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国付,普通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财会研究,2008,(12)

[2]周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探讨[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11)

会计专业实习的改进 篇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会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此相应,会计学课程被列入了大量非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中。而我国部分理工科院校,则已经在探索和试行将会计学教育作为实施通识教育的切入点(张健,2010a;杨娜,2010)。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会计学课程对非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渗透已是大势所趋。与此趋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因为起步较晚,还处在探索阶段,在较大程度上仍然难以摆脱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影响,并未能形成适宜于非会计专业教学的有效的会计学课程教学体系。这一缺陷严重影响了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在设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时所意图实现的教育目的的达成。本文试图基于我国高校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现状,明确其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以有效提高我国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的教学效果。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关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的研究文献数量庞大。从各种角度论述了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各种不同问题,其中大量的问题具有共性。部分文献主要采用问卷的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提供了对这些问题的定量描述。调查时间跨度从2004年至2011年,调查对象包含了应用型研究生(MBA)、本科、应用型本科、高职和广播电视大学等不同类别的非专业学生,且包含了自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不同年级(丁丽华和吕静静,2012;庄胡蝶和翟卫华,2012;肖华芳和万文军,2009;刘向,2010;张健,2010;赵莹和曹峥,2006;赵莹、许小建和曹峥,2006;陈敏、徐梅和颜刘瑶,2009)。各文献基本状况如表(1)所示。从已有文献看,非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存在以下共性问题:(1)教学效果不理想。根据笔者对部分高校教学实践的了解,非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的学生满意度普遍较低,且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不高。上述调查文献也支持这一结论:湖南大学调查显示,教学效果评价均值显著低于“一般”,说明教学效果还未达到基本要求(陈敏、徐梅和颜刘瑶,2009);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调查显示,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评价为一般和低于一般的学生占比达到82.45%(丁丽华和吕静静,2012);其他文献尽管并未直接针对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但所有文献均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各项目均不满意,显示出教学效果不好的事实。(2)教学内容和教材与学生偏好相差较大。根据上述文献的调查,大部分同学并不了解会计学与本专业之间的关系,绝大部分同学对课程教学内容满意度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内容过于专业化,部分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与将来工作关系不大,缺乏学习兴趣(庄胡蝶和翟卫华,2012;肖华芳和万文军,2009)。大部分学生对现行教材不满意(丁丽华和吕静静,2012;肖华芳和万文军,2009),现行教材与非会计学专业学生对会计学知识内容的需求取向相差甚远(陈敏等,2009),学生反映教材理论性太强且会计业务处理太多,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教材和自己本专业没有关系(丁丽华和吕静静,2012)。调查研究发现,各类别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有着明确的偏好,其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就共性而言,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分析在所有涉及该项调查的文献中均居于前三位,管理会计则除陈敏等(2009)的调查显示学生不感兴趣外,在其他研究中均进入前三位。就个性而言,上述文献均显示各专业学生对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表现出强烈偏好。此外,财经类专业与工科类专业在偏好上存在明显差异——财经类专业由于专业学习和具体企业理财活动联系较为紧密,因而更倾向于会计学教学内容的直接学习,而工科类专业更倾向于间接了解财会信息(张健,2010)。(3)教学与考核方法不科学。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不满意(丁丽华和吕静静,2012;庄胡蝶和翟卫华,2012;肖华芳和万文军,2009;赵莹等,2006),对案例教学比较偏好(丁丽华和吕静静,2012;庄胡蝶和翟卫华,2012;肖华芳和万文军,2009;赵莹、许小建和曹峥,2006;陈敏等,2009),对师生互动比较偏好(丁丽华和吕静静,2012;庄胡蝶和翟卫华,2012;肖华芳和万文军,2009)。目前,我国各高校在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基本开设了模拟实习课程。就笔者对部分高校教学实践的了解,会计专业教师与学生对模拟实习均持肯定态度,但将模拟实习移植到非专业会计课程教学中,则绝大部分教师与学生认为并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上述文献调查也显示,非会计专业学生对模拟实习基本持否定态度——75%以上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因为内容以会计核算为主,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太难(丁丽华和吕静静,2012;庄胡蝶和翟卫华,2012;肖华芳和万文军,2009),只有一份研究显示90%以上学生认为有必要,可能跟调查对象的学习目的有关(张健,2010);就考核方式而言,满意度评价为一般及一般以下的学生占比达到75.98%(丁丽华和吕静静,2012)。更有研究显示,尽管当前会计学课程考核形式尝试过一些变化,但实质上重知识、轻能力的考核倾向并未调整,造成学生对各类考核方式的认同度均不高(张健,2010)。(4)目标无分歧落实却困难。自文献来看,调查时间跨度从2004年直至2011年,共计八年,而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中的相关共性问题一直存在,这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改善教学效果、改进课程与教学设计,相关高校和教学人员实际上缺乏有效的理论、研究甚至经验规则的指导。从课程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讲,目标决定设计。有关文献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目标进行过明确的阐述(王新红和师萍,2005;陈亚民和王天东,2003),并得到了文献的广泛认可。但尽管目标无分歧,但如何落实却不得其法。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缺乏系统化的课程与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满意度低,原因不在于课程教学目标出现偏差,就在于课程与教学设计存在问题。因为无论教学内容与教材,还是教学与考核方法,都属于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必须考虑的内容。正如本文此前所言,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基本目标,文献中并无分歧。问题在于,如何进行系统化的课程与教学设计以落实目标。针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量的文献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但由于缺乏系统性,可行性并不高。如文献中普遍赞同的教学内容丰富化建议,因为课时、知识体系、需求多样性和变化快等因素限制,在教学实践中并不可行(赵莹和曹峥,2006);而文献中普遍倾向的案例教学方法,即使在MBA课堂实践中,也存在因学生缺乏相关专业基础知识而难以开展讨论的问题(陈亚民和王天东,2003)。在课时有限、学生需求多样化而会计学又自有一套体系的客观情形下,对课程内容和教学与考核方法究竟应如何取舍与协调的问题,只能通过系统化的课程与教学设计解决。(2)对教学与考核方法缺乏足够的了解。本文前述文献调查结果显示,由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普遍仍以讲授法为主,学生普遍对教学方法不满意,但针对学生的不满意,文献中又一面倒地倾向于案例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对各种方法的选择与组合不得要领。高等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包括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乃至自学、自研以及其他方法,教学任务、课程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与办学实力条件不同,都可能有不同的方法,而且这些方法既有科学性也有艺术性,因此高校教师和高等教育中面向学生的一切教育者应该研究教学方法,这种研究别人很难替代,尤其是对方法艺术性的研究、实践和感受(杜作润和廖文武,2003)。与教学方法相应,考核方法也存在显著的多样性,文献中即提及期末考试、期中考试、小组分析报告、独立分析报告、小论文、作业、出勤、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和课堂表现等多种考核方法(张健,2010;赵莹、许小建和曹峥,2006)。从取向的角度,可将迄今为止的课程与教学评价归纳为三大类,即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从模式的角度,课程与教学评价存在目标达成模式、差别模式、外貌模式和回应模式四种典型的评价模式(张华,2001)。正如教学方法一样,考核方法也各有优缺点,且内涵了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如果对此没有深入了解而强行引入某一考核方法,将难以扬长避短,达不到考核的目的,实现不了考核的功能,也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同。如有文献调查显示学生并不喜欢团队案例考,且有理有据(赵莹、许小建和曹峥,2006)。(3)专业人员投入不足。在我国中,尽管有部分高校非会计专业院系保留了一定的会计学师资,但绝大部分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依赖于会计专业院系的师资。如在调查涉及的重庆四所高校中均无专门师资(张健,2010)。当然,问题不在于非会计专业院系是否保留了会计学师资,而在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通常被会计学院系视为非主流的教学任务,往往被视为会计专业教师在本专业教学这一“主业”之外承担的“副业”工作。这一观念的主要缺陷在于,认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仅仅是将会计学知识中与各专业相关的部分切割出来进行教学,相关内容是会计专业教师“主业”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子集,因此“主业”之外再无“副业”。但科学发展规律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却与此观念背道而驰———学科交叉融合是趋势,而大学讲台上分门别类、各自为政的课程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受到质疑,交叉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如美国的“群集课程”试验(杜作润和廖文武,2003)。此外,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一个显著的约束———课时有限,且增加课时的可能性不大。本文前述文献提供的信息显示,非会计专业至多开设两三门会计相关课程,非经济管理专业通常只开设一门《会计学》,且单就《会计学》而言,其课时量最多为64课时,最少仅为32课时。与调查中显示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需求相比,上述总课时明显不足。如果跨专业知识的交叉融合才是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则必然面临先融合后教学还是先教学后融合的问题,且必然要求选择先融合后教学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只关注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师必然无法胜任。正因为专业人员投入不足,所以课程内容不可能先融合后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材不满意、对会计学与本专业深层关系不了解、对课程缺乏兴趣等一系列问题。而专业人员投入不足的另一个直接后果,则是导致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如缺乏系统化的课程与教学设计。

三、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储备专门的师资队伍

非专业教学要求采用先融合后教学模式,客观上要求配备专职的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师。相应师资应对专业交叉领域进行研究探索,融合相关知识。会计学与各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是会计研究的重要领域,交叉教学是会计与教育学的交叉研究领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当然,专职教师可以在授课专业所在院系工作,也可以在会计学专业所在院系工作,但应重点关注非专业会计教学。由于目前专门师资队伍缺乏,这就需要各高校加大培训与储备力度。

(二)明确专业课程教学目标

在整个课程教学设计体系中,课程教学目标居于核心地位。目标不明确,课程教学设计即为空谈。文献中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并不存在分歧: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目标应区别于会计专业,应以“懂会计”从而为其专业服务为目标,而不应以“如何做会计”为目标,可分解为两个具体目标:(1)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及知识,即了解什么是会计,什么是会计信息,并掌握如何使用这些信息;(2)学会进行财务分析,学会为组织决策获取必要的会计信息,并能据以进行预测和决策(王新红和师萍,2005);MBA会计教育目标是培养懂会计、会用会计的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其重心是管理,应当从管理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学习会计,不强调会计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而更强调实践性和创新性,更关注今后工作中可能会涉及到的会计问题(陈亚民和王天东,2003)。但上述目标明显属于普遍性目标,缺乏明确性和可操作性。课程教学目标存在四种典型的目标取向,即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从普遍性目标和行为目标取向发展到生成性目标取向,再发展到表现性目标取向,体现了课程教学领域对人的主体价值和个性解放的不懈追求,反映了时代精神的发展方向,但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取向并不否认行为目标取向的合理性,而是基于更高的价值追求对行为目标取向的超越(张华,2001)。为了开展有效的课程教学设计,应结合具体专业,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开发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或表现性目标。在我国现阶段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设计中,较为可行的方案是借鉴布鲁姆(B.S.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开发合适的行为目标,将来再逐步向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过渡。

(三)合理选择教学与考核方法

教学与考核方法选择,受特定教育价值观、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影响。在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应结合上述条件合理选择教学与考核方法。在我国现阶段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通常采用以讲授法为代表的提示型教学方法,而与讲授法相结合的模拟实习又不为学生认可,因此学生普遍对教学方法不满意,而更倾向于案例教学法,或者更为自主的其他教学方式。问题在于,调查显示非专业学生在课程之前对会计学甚至缺乏基本的了解,即使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MBA学生也是如此,而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和自主型教学方法都需要学生本身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讲授法必然居于基础性地位,绝对不能弃用。但教师可在采用提示型教学法建立一定基础后,灵活采用其他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文献研究中普遍倾向的案例教学法,不同类别学生的理解也并不一致,某些类别学生所偏好的结合案例教学可能更接近于实际案例的示范或展示,本质上仍属于提示型教学方法,因而与MBA教学中采用的案例讨论法存在本质区别。就考核方法而言,传统的考试方式较难测量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而非专业教学则更强调应用,因此应该予以改进。但在引入新的考核方式时应慎重——如果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则应慎用“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的考核方式。

(四)赋予非专业会计教学意义

意义对教学的重要性绝不容忽视,在Yelon(2003)所列的十条有效教学原则中,意义性便居于首位。赋予非专业会计教学意义,意味着帮助学生在所学主题与其过去的经验、当前的情景(需求、兴趣、价值)和未来的目的之间建立系统而有意义的连结,以激发其学习并应用新知识的动机(Stephen L.Yelon著,单文经等译,2003)。调查显示,辅助未来工作和了解财经知识以提高自我素养,是非专业学生学习会计学的主要目的,财经类专业更偏向前者,而工科类专业更偏好后者(张健,2010;赵莹和曹峥,2006;赵莹、许小建和曹峥,2006;陈敏、徐梅和颜刘瑶,2009)。专业学生因为就业的原因,本身赋予了会计教学以意义,而非专业学生则未必能建立这种系统而有意义的连结。因此,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设计,必须在设计时即考虑赋予其意义的问题。这就意味着非专业会计教学,必须能真正实现会计学与各专业知识的融合,或者能真正显著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也意味着,如果该专业的会计学教学的确没有意义,就应该停开该课程。

参考文献

[1]Stephen L.Yelon著,单文经等译:《教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庄胡蝶、翟卫华:《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3]杜作润、廖文武:《高等教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肖华芳、万文军:《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当代经济》2009年第1期。

[5]张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差异化教学改革探讨》,《财会通讯·综合(下)》2010年第10期。

[6]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杨娜:《通识教育平台下会计教学问题探讨》,《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第6期。

[8]赵莹、曹峥:《需求多样化下非会计专业本科会计学教学改革探索》,《财会通讯(学术)》2006年第11期。

[9]赵莹、许小建、曹峥:《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需求分析》,《财会通讯(学术)》2006年第10期。

[10]王新红、师萍:《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探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1]陈敏、徐梅、颜刘瑶:《非会计学专业会计教学体系改革》,《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年第2期。

会计专业的实习小结(1月) 篇5

月份

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会计不是一件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它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准的数字来反映问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漏洞。去税局前一定要检查好自己的表格是否带齐,也许会白去一趟的。一定要理请自己头绪,不能丢三落四。我每时每刻都告诫自己,我在公司或者是税局里的表现不仅代表的是我个人的形象,还关乎着学校的声誉,所以我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其次本月的主要工作就是整理原始凭证→输入记账凭证→登账→打印记账凭证。每个月做完现金、银行存款后,都会有以下几张凭证要输入的—计提工资、计提折旧、计提税金、结转损益。生产企业还要结转制造费用、本月领用材料、产成品入库、结转销售成本。每个月最难的就是做成本了,要估算一个企业的毛利率,这是我最弄不明白的。最考验耐性就是粘贴凭证,面对有些企业为了不交企业所得税,会拿10万的票子过来,最头痛就是路桥的票子,金额小、数量多。在本月我也渐渐的明白自己所学东西还是太少,真的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现代科技发展飞快,企业的会计处理都进行了电算化,企业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工作。但有时还是需要最基本的软件帮助,去记录一些好细微的东西,利用它的好处就是方便快捷而且准确。虽然我已经通过计算机的一级及二级考试,但到实习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对EXCEL表格的操作很不熟练。EXCEL表格对财务来说确实很重要,对内对外的帐本登记都需要用到EXCEL表格,日后我要加强这一方面的学习。

会计专业实习的改进 篇6

一、会计综合模拟实习的必要性

会计基础理论教学一般比较抽象。会计模拟实习是通过塑造一个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在模拟环境中,按照具体的经济业务,学生自己动手,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薄,进行成本核算,编制会计报表直至财务分析,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某单位的实际会计部门,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个清晰的、直观的了解。会计模拟实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其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会计模拟实习可以根据教学环节适当进行,也可以将学生集中在一起适时开展,便于教师集中指导。

二、会计综合模拟实习包括哪些内容

会计模拟实习可分为单项模拟实习、阶段性模拟实习和综合性模拟实习三种形式。

单项模拟实习,是根据会计基本理论教材中的各章节为实习单元,按授课进度分别组织实习。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地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的练习,再进行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的练习、会计账簿登记的练习等。

阶段性模拟实习,是在学生学习完成一门会计专业课程后,学校应安排一到两周时间,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和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与编制程序进行综合的模拟演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本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比如在学完《财务会计》后,可涉及一些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和利润分配的取得等,根据记账凭证填制有关总账,明细账登记以及编制报表等财务处理方法。

综合模拟实习一般在专业课学习完成后再进行,以提高学生对前面学过的知识(如各种会计方法、程序和会计实务)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综合模拟实习资料一般是以单位某一特定月份完整的会计资料,包括基本情况、产品生产工艺过程,成本计算的方法,各账户的月初余额、原始经济业务、财务分析指标、相关财务制度等,按照综合模拟实习的总体要求,从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编写财务说明书到完成实习报告,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模拟演练。

综合模拟实习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分为单独操作和分组操作。单独操作,要求每一位学生单独完成会计模拟实习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使学生通过整个实习操作过程全面系统地掌握各项专业技能;不足之处是不能使学生感受到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不能了解会计凭证在各环节之间的传递程序,学生操作量大,耗用的材料多,费用高,会加大实习成本。采用分组操作,即在每一组内按照会计工作各岗位的分工,进行分项操作。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能明确各项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各类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过程以及原始单据和其他会计凭证在各个岗位之间的传递程序;另一方面也能了解财会部门与企业内部及外部有关经济业务往来的关系,掌握相关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不足之处是组织实习过程难度较大,而且学生对实习过程并不熟悉,对实习内容也不是全面了解。

三、我校综合实习的做法

(一)前四周会计手工模拟实习

财会的理论教学一般比较抽象,通过对一套完整的会计业务的手工处理,让学生自己动手从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到财务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核算方法和会计账务处理流程。虽然会计电算化比较普遍,但在电算化处理之前进行手工操作,有利于学生理解电算化的原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目前还是采用手工或者手工与电算化“双轨”运行进行账务处理,进行手工模拟实习有利于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在手工模拟实习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进行操作。

(二)后两周会计电算化实习,检验手工模拟实习结果

在信息技术广泛使用的时代,大多数企业已全部或部分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成为会计人员的“左右臂”,缺一不可。但在会计模拟实习上,许多学校目前还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操作阶段,没有“与时俱进”。对此,我们进行了改革,要求学生在手工模拟基础上,再使用具有代表性的财务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模拟。具体做法是:利用现有会计模拟实验室,在手工模拟核算资料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会计电算化模拟,从系统初始化设置、建立账套、编制记账凭证,到自动登记账簿和生成财务报表,让手工操作的实习结果通过会计电算化处理得到进一步的验证,让学生深刻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原理,体验电算化的优越性。

(三)这样做的优缺点

1.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实习,可以全面了解大学四年来所学的会计财务课程。但是遗憾的是,虽然在每个阶段都做了相应的模拟实验,但没有一个总体印象,这样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过的内容。

2.通过后续的会计电算化实习,能让同学更加熟悉会计电算化的操作,也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但这一个阶段不能独立,要以前面的学习为基础。

3.两者结合进行,可以取手工模拟之长补电算化操作之短。因为手工做账的最大好处是明了会计线索的来龙去脉,更好地理解会计原理;而电算化的好处在于减少计算错误及繁琐计算,用电算化实验过程检验手工模拟的结果。

四、进一步做好综合模拟实习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学院领导应高度重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实验考核办法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认真地参加会计模拟实验,必须制定一套具有针对性和约束力、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灵活考核办法。一般来说,可从实验技能、实验纪律和实验报告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实验成绩,其中以实验技能为核心。实验成绩在专业学习中属于什么样的地位,也是急待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单项模拟实验和阶段性模拟实验的成绩应并入相关课程的总成绩,而综合模拟实验的成绩应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列示。

(二)师资

要求教师既要懂会计手工实操又要熟悉会计电算化的操作。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因此要求会计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还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

(三)物质条件

物质条件是指,合适的财务软件、有连续6周手工兼使用电脑的实验室、大量的配套账本及账页。会计模拟实习中应重视材料的选择。实习材料的质量是影响会计模拟实习质量的关键。目前这方面的材料较少,特别是综合模拟实习的更少,大多是工业企业会计的实习内容,并且实际上实习项目单一,在新的会计制度实施后,相关教材并没有及时补充修订。这就给学校组织实习带来困难。所以希望专家、学者应重视会计模拟教材的编写工作。

(四)加强手工核算实习与会计电算化实习的结合

现代会计工作的重心是对会计信息的运用,不能熟谙会计循环就无法准确解读会计信息,也就不能有效地运用会计信息。因此,手工模拟实习和电算化模拟实习是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在手工模拟核算资料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计算机模拟,从原始资料的输入、记账凭证的编制到自动登记账簿和产生会计报表,让学生从计算机上体验会计工作的乐趣。要求学生能熟练应用通用财务软件,并能对财务会计软件进行系统分析、开发和维护。

会计专业实习的改进 篇7

一、明确教学目标

如上所述, 纳税筹划在现行会计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一般列入高级选修课程。课程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财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往往很难在课程开始学习之初就得到学生普遍、充分的重视。学生选课的理由往往是完成学分或者在院系既有的教学培养方案规定下被动选课, 而对于课程教学的目标主动认知甚少。因此, 在教学启动阶段, 梳理并向学生传达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能够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优化教学效果。

广义的教学目标具体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课程描述, 明确课程重要性及大致内容框架;二是教学目标, 明确课程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及其对于学生专业发展的意义;三是课程要求, 明确列示详细的课程要求内容和评价方法。

狭义的纳税筹划课程教学目标即学生培养目标, 笔者认为至少应包括以下三点: (1) 培养学生的纳税筹划战略意识。这一目标具体可以分解为两个方面, 一是让学生对纳税筹划的概念、必要性和可行性有充分的理解, 二是让学生认识到纳税筹划的战略性和系统性; (2) 培养学生的纳税筹划专业技能, 即通过系统的强化训练让学生掌握纳税筹划方法论和基本策略。 (3)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优化教材选择与课程内容设计

目前纳税筹划主流教材包括三种编排模式:模式一是以企业经营流程或经营事项为中心, 一般编排框架是“纳税筹划基本原理+以经营流程或事项为中心的纳税筹划理论与实务”。模式二是以税收实体法所涉及的各主要税种为中心, 一般编排框架是“纳税筹划基本原理+以各主要税种为中心的纳税筹划理论与实务”。模式三是包括前两种内容的综合编排模式, 既介绍以流程或事项为中心的纳税筹划, 也介绍以税种为中心的纳税筹划。

与会计学专业其他主干课程相比, 纳税筹划课程内容框架体系选择更为灵活。不同的教材编排模式形成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框架, 教学人员教学内容选择自由度较高。模式一更着重于从问题出发进行教材编排, 旨在结合经营实务讲解纳税筹划方案设计, 较为适合有一定实务经验、带着问题来学习的学生, 如MPACC、MBA、EMBA层次的学生。模式二与先导课程税法、税务会计结合较紧, 是前述课程的自然延伸, 在内容篇章编排上自然延续先导课程的逻辑结构, 因而更适合没有相关实务经验或实务经验较少, 而对纳税筹划职业技能发展有兴趣的本科层次学生选修。模式三则试图提供一个内容覆盖范围上较为理想、完备的教材编排方案, 但具体内容的编排也相应地很难深入, 只能面面俱到、点到而止, 很难在40个课时以内的有限教学时间内完成有一定深度的全面教学。

除了选择合适教材或自编讲义之外, 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必须与时俱进。就具体教学内容框架设计而言, 笔者认为有必要坚持两个原则, 分别对应纳税筹划基本理论和案例适配两个方面, 即基本理论教学要保持稳定性原则, 课程案例适配要保持动态性原则。

对纳税筹划课程内容建设而言, 重中之重是要确立逻辑清晰的纳税筹划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纳税筹划的概念界定究竟为何?纳税筹划的指导方针、目标和战略定位、具体策略以及相应绩效评价体系应如何构建?对一门成熟课程或学科而言, 就上述问题达成广泛的、较为稳定的共识是纳税筹划专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广泛参阅各类观点, 通过比较、辨别与评价让学生了解有关纳税筹划专业知识的知识图谱和进化脉络, 并清晰地界定课程所选择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 这对于学生较好地掌握课程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就课程案例适配而言, 无论是基于经营流程还是基于实体税种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都要坚持做到两个匹配:一是案例应与纳税筹划基本策略和方法匹配, 通过恰当的案例情境分析能够引导学生迅速掌握某一种具体的纳税筹划思路, 这就需要我们对复杂的案例进行一定的抽象和概括;二是案例应与税法最新发展匹配, 及时更新教案, 通过最新或根据最新立法变化改编案例, 引导学生注重对税法立法动态性特征的认识和把握, 将立法意图与具体策略应用相结合, 灵活应用纳税筹划工具和方法。

三、改进教学与考核方法

1. 构建网络互动学习平台。

目前部分教材和大型出版社独立或联合提供了互动学习平台网站。一方面, 对于授课教师而言, 除可通过互动学习网络平台提供下载相关教学配件功能外, 也可以在线指派作业及进行相关的测验, 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弥补传统教学所缺乏的互动机制。另一方面, 对学生而言, 可直接通过网络完成作业的提交, 也可以通过在线测验的实时反馈功能, 了解自身的学习效果。根据笔者对主流教材的考察, 目前真正能做到持续提供互动学习平台网站的教材和出版社几乎还没有, 这就给授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如能通过精品课程或网络课程项目建设实现网络互动学习平台的构建, 则可以大大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2. 完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既可以融入课堂教授, 也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和学习进行。通过案例教学, 可强化学生充分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并能提升学生的分析与表达能力。案例教学法多由学生尽情发挥、自由讨论, 教师所担任的角色只是引导、促进者而非纯粹的指导者, 因而还有助于弥补传统教学过于强调学生理论知识与解题能力的不足。

如前所述, 纳税筹划课程所面临的一个较具特殊性的难题是课程案例适配难度很大。现行教材体系已经涵盖的案例大部分来源于期刊、报纸和其他相关教材、著作中, 由于税制本身的复杂性、动态性以及企业现实环境的差异化, 寻找有一定说服力、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案例客观上存在诸多困难。加之纳税筹划实务本身也是具有一定保密性、关乎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的业务, 通过公开渠道很难获得真实、全面的案例信息, 或者即使能接触真实案例, 也无法在未经授权情形下以真实案例编入教材。以上种种因素给课程案例选择带来了挑战, 使课程案例适配需要授课教师具备较强的案例检索、质量判定和案例改编能力。

科学的纳税筹划方案还必须考虑到方案所涉及的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反应。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主管税务机关、内部部门和员工, 还包括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买家或消费者。客观而言, 现行主流教材提供的案例大多都是建立在若干假设基础上的, 即使是由真实案例改编而来, 也并不一定普遍适用。笔者认为, 纳税筹划案例的功能主要在于引发思考, 理解原理, 而不在于追求独特、唯一的正确答案。因而案例教学法在课程建设中相比其他科目有着更大的应用空间。对于给定的案例, 该案例的假设条件是什么?该案例忽略了哪些可能导致无法实施的因素?假如你是决策人或其他利益相关者, 你觉得应该如何评价这一筹划方案, 有何改进建议?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和学习将使案例教学避免沦为“沙盘推演, 纸上谈兵”的概念推销和数字游戏。

3. 注重平时测验和综合考核。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 当纳税筹划作为一门高年级选修课程开设时, 学生往往初始重视程度不足, 或即使有一定兴趣但一遇到学习障碍便放任惰性情绪。当出现上述情形时, 多种形式的小组讨论和平时测验往往能起到激发学生课程学习兴趣的效果。一般来说, 教学和测验为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的, 教学的效果可从教学方法和测验的配合来达成。授课教师适当运用测验来辅助教学, 并了解学生所处的学习认知层级, 通过测验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纳税筹划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当然, 授课教师也可以从灵活安排的测验中获得宝贵的信息反馈, 用以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纳税筹划是一门高度专业性的实用课程, 筹划意识的形成、纳税筹划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熟悉以及特定案例情境下的筹划分析能力是课程教学的基本能力目标, 这就要求课程考核需要开放、灵活。而据笔者的调查和了解, 目前国内大部分院校仍以考试为导向。显然, 以考试特别是闭卷考核方式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将有失偏颇, 会造成学生仅为寻找单一的标准答案而学习、备考, 忽略知识运用的理论分析与实务技巧。鉴于大部分院校仍将出勤和期末考试作为主要考核方法, 为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 增加教学互动和学生参与机会, 笔者建议可将平时课堂参与、小测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列入课程评分指标, 并根据课程人数、教学环境灵活赋予各个考核指标合适的权重。例如, “出勤率与平时课堂参考”占10%, “小测验”占20%, “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占20%, “期末测试”占50%。

四、小结

本文从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设计、改进教学和考核方法等几个方面初步阐述了课程教学改进思路。这其中, 教学目标中的职业伦理培养、教学内容设计中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系构建以及教学方法中的案例教学适配、嵌入课间测试的综合考核是笔者关注的主要议题。当然, 作为一门高度实践型、能力型课程, 纳税筹划课程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师资培训、教学环境优化、税务模拟、实习基地建设及多个方面的配套项目建设协同推进。

参考文献

[1].黄桦, 蔡昌.纳税筹划.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2].李大明.企业税收筹划原理与方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如何改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篇8

不同的教学实践活动应该采用不同的策略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 如课内实验和仿真实验室的实验, 由于实验目标和条件的差异, 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思路。校内实验和校外实习, 也应该有不同的指导和考核方式。

1. 结合知识的系统传授设置案例分析与课内实验。

案例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活动, 通过有效的案例设计,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经济业务中, 并通过师生互动, 巩固和深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改进案例教学的质量, 一要重视案例内容的选择和整理, 在满足教学目标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 选择有代表性和趣味性的案例, 并预留出分析和思考的空间;二是重视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分析和探讨问题, 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适当的激励。好的案例宜在同一学科或课程间进行推广和共享。

2. 完善会计实训课程教学的三个环节。

会计实训课程既不同于集中若干课时进行的课内实验, 又不同于仿真实验室实验和校外实习, 它是在一个学期的连续课时安排条件下, 就某种系统性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进行的教学活动。完善专业实训课程教学, 必须抓好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的工作。

3. 创新校内仿真实验中心实验教学方法。

校内仿真实验室的实验有别于课内实验, 适合以小班为单位进行的仿真性实验, 有仿真的会计实验资料和计算机设备等。校内仿真实验室实验的前提条件是有完备的会计模拟实验环境和教学资料, 通过环境创设, 使学生感受近似真实的工作环境。为解决目前模拟实验重核算、轻审核的问题, 可以在实习资料中加入一些存在问题的原始凭证。

4. 加强校外实习的管理。

通过校外实习, 学生在工作环境中增加了对于会计专业的感性认识, 强化了职业观念。校外实习是任何校内会计仿真或模拟实验所不能替代的, 与校内实习不同, 校外实习教学的重点是加强对分散实习生的管理和个别指导。

首先, 制定保证实习质量的规范文件。为了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 需要预先制定会计学专业实习指导书, 对实习目的、实习要求与实习进度等做出具体的规定, 在学生进行实习前, 印好发给每一位同学, 使学生参照相关标准, 有目的、有准备地进行实习。

其次, 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与控制。许多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 为了保证每位学生能按要求参与实习, 可采取以下的管理与控制方式:由专门的老师负责学生的校外实习;实习过程中, 要求学生写实习日志, 并要求每周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信函的方式主动向负责老师汇报实习情况。负责老师可主动和实习单位联系, 随时掌握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 还可以让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习有进一步的了解, 将更有助于保障学生的实习效果。

最后, 重视实习后的答辩和评价工作。实习结束时, 要求每位学生提交实习单位出具的接收函、实习鉴定和所撰写的实习计划、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实习答辩是审查实习过程的一种补充形式。通过实习后的答辩,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同时也为保证实习质量奠定了基础。实习成绩评价宜客观公正, 起到正向激励作用。

二、强化各会计实践教学内容的衔接和协调

各项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教学条件和师资配备各有不同, 合理安排各项实践教学内容的衔接关系, 是有效实现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总体目标的重要举措。

从课程内容来看, 适当的顺序是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在先,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在后,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 有机穿插案例分析的课内小实验。各门核心课程一般都应配有相应的实训课程, 以手工操作为主。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课程结束后, 可以安排仿真性的综合性会计实验。手工实验后安排相应的电子计算机实验, 强化软件的应用能力。在每个暑假, 安排学生的校外实习, 共三次实习机会。毕业前还应进行综合性实践和毕业论文的写作工作。

各教学内容的区别定位是实现整体协调的前提。基础会计实验侧重于设计一套既简单又相对完整的实际会计核算资料, 使学生熟悉会计循环全过程, 这是会计专业学习的基础环节。财务会计课程配套实验是对基础会计内容的深化, 主要根据最新会计准则体系设计案例实验, 使学生熟练掌握各项会计业务的核算要求和方法。会计电算化实验必须建立在手工核算训练的基础上, 并与手工相对照。会计综合实践提供一个涉及各行业的集团公司的一个月经济业务资料, 进行会计核算、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和进行财务分析。审计学配套实验提供企业背景资料和会计数据, 履行审计程序并最终编写审计报告, 使学生不仅会做账, 而且会审账, 进一步强化了会计职业能力的守法观念。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侧重于满足企业内部管理活动的需要, 需要以不同的视角的思路去解决问题, 有利于学生开拓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会计专业实习的改进 篇9

我校药学院2003、2004届药学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安排和实习效果总体良好。如:实习单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其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精神大为赞赏, 许多优秀实习生在毕业后就留在了实习单位工作;每位实习生的专题实习各不相同, 必须独立完成, 这培养了他们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避免了依赖心理;在毕业答辩时, 教师严格把关, 未达到合格标准者, 不予毕业, 给下一级学生敲响了警钟, 使其更加注重实习, 甚至在大三时就联系指导教师, 要求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 并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比赛。我校实习生专题实习的课题项目及论文水平在本地区属于中上等。

但在实习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这里仅就我校药学院毕业的2003、2004届学生在毕业实习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做一些讨论, 希望能从总结与反思中, 对药学专业实际教学工作和实习工作的安排加以改进, 提高学生实习效果。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1) 学生在实习中纪律观念淡薄, 不遵守纪律, 如有些学生认为实习时离开了学校, 而自己又不是实习单位的正式职工, 考勤与工资挂钩的制度难以约束自己, 有事不请假汇报, 擅自离岗, 因而造成学校、实习单位两边都不知道学生去哪了、做了些什么的局面。

(2) 学生对实习有2种极端态度:神秘化和简单随意化。一是有的学生对即将走上的工作岗位有神秘感, 认为实习很重要, 不实习就成不了一名好药师, 而有了这个过程, 就一定能成为一名好药师, 从而在实习过程中小心翼翼, 生怕做错事, 不敢动手;二是有的学生认为实习好坏无关紧要, 找到一份好工作才是根本, 没有把实习放在心上, 在实习中不愿动手。

(3) 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没有养成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良好习惯。遇到的问题太难时, 认为自己不可能达到这样高的水平, 于是放弃;遇到的问题简单时, 又认为自己是本科生, 不能做这么简单的事, 又不屑于学。在实习中缺乏沟通和交流, 对出现的问题难以做到快速、有效解决, 使实习出现混乱的局面。

(4) 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较差。在专题实习设计中, 大部分学生都暴露出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知识面狭窄、知识架构不合理、自主学习能力差等问题。由于平时的实验课都由教师讲解得一清二楚, 试剂由实验室工作人员配制, 学生只需按照讲义做就行了, 而一旦进入专题实习, 学生拿到课题时就不知该如何下手。并且学生在实习中缺乏实验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 由于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仪器不恰当, 偶有事故发生, 此时就不知如何处理。

(5) 学生对相应的法规类课程和与实际工作相联系的知识所知甚少。如医院、药厂、医药公司的管理结构、组织制度、药品管理制度等, 教师不讲, 学生也不问。学生对很多实习内容没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如:药品管理法、GMP、GSP、GLP、GAP等与实际工作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没有得到很好应用。对新兴的药物经济学、临床药学和药品营销学等药学学科学习态度漠然, 专业基础薄弱。

针对以上各种情况, 笔者对这些问题及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思索, 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及实习阶段通过完善下列措施, 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具体有以下改进措施。

(1) 在实习期间, 应加强校方与实习单位之间的交流, 使双方共同协作把好实习这一关。实习从动员至结束应该建立一种互动、透明、平等、健康的学校与实习基地、教师与学生、学生和学校之间能较为方便的交流、反馈的双向交流体制, 以利于解决在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便于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进一步做好实习工作, 达到顺利完成实习的目的。在学生进入实习点后要尽可能协调实习单位, 要求选出专职的或兼职的、有一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作为带教教师, 带领、指导学生做好实习的各项工作, 但工作主要由学生本人完成, 带教教师不应代替、包办。

(2) 实习目的和工作安排应更透明, 动员应更充分, 以使学生在进入实习点之前对实习的目的和意义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在对学生进行实习动员和实习前教育时应充分让学生了解实习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但同时也应避免走极端。

(3) 对实习后期学生的专题实习结果及实习成果的评价, 应当进一步完善化, 使之科学化, 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在评价中优秀及良好的意义与差别, 使其能够认真实习, 获得好的评价, 为其大学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4) 加强对学生基础理论的教育, 严格考试制度, 科学管理, 加强引导。

(1) 在日常的理论课讲授与学生实验操作中, 抓紧落实“双基”训练, 并注意结合日常实验纪律教育, 使学生对实验室的基本工作有初步认识和理解。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

(2) 言传身教的身体力行式教育, 教育学生要学习好、生活好、心态好, 同时应增强对学生社会公德和道德意识的教育。

(3) 严格执行各项教学考试制度。“教不严, 师之惰”, 严格要求, 宽进严出, 是我国深化和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要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校园文化, 从而使广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形成一种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潮。

(4) 学有所长的学生完全可以超越教师和书本, 在实现以自我学习为核心和主体的学习活动后, 深入透彻地学习、理解知识, 在学习中实现由被动到主动, 由自发到自觉的质的飞跃。

(5) 在课程设置上要与时俱进。针对当今就业多元化、人才素质综合化的特点, 要加强课程设置及课程调整工作, 如增设市场营销、药物经济学、临床药学等与实际相关的专业基础课[2]。

(5)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给学生做出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示范。除对各种理论知识进行更新再学习外, 还应当尽可能地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为学生进行深入讲解、剖析, 如将药物动力学、体内药物分析与临床药学的治疗药物监测等知识紧密结合, 这样既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 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3]。

针对往届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以上改进措施,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新一届实习生进行了强化教育,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针对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比较多、开课时间不一致的问题, 我们专门对学生开展了毕业实习强化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 将主要专业课如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理学融合在一起, 由专业课教师对实习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常规仪器的使用、基本理论知识体系进行梳理。通过这些训练, 使学生将一些由于时间久远而被遗忘的知识点重新回忆起来, 学生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几门学科知识中的重中之重, 并且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取得更好的效果。针对在毕业实习过程中监控不到位等问题, 我们制订了详细的实习手册, 对毕业论文如何撰写、论文格式、评分标准等问题都进行了详细说明, 使学生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组织纪律性。

药学教育与医药行业的发展、人民的生命健康、用药安全等方面息息相关, 而一个国家医药行业的发展, 也依赖于药学教育。在药学教育中, 毕业实习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药学专业学生在实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反思, 笔者认为应在实习中建立一种交流互动的机制和平台, 使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能注意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和道德教育, 学生能较好地执行实习中的各项活动和安排的内容。这样, 我们就可以较好地实现现阶段医药卫生院校大学生毕业实习的目标和意义, 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培养和输送大批的合格人才。

摘要:毕业实习是整个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其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发现药学专业学生在毕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加以改进, 能够更好实现现阶段医药卫生专业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药学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建芬.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4.

[2]杜文清, 徐伟, 马世平.药学人才需求与就业流向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4, 2:29.

会计专业实习的改进 篇10

一、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考量

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任主要由各个高等院校来承担。按照学科特点,高等院校可以分为综合类、理工类、财经类、师范类、语言类、政法类、民族类、农林类、医药类、艺术类、体育类以及军事类。会计学专业的设置以综合类、理工类和财经类高等院校居多。根据教育部相关资料统计,截止2015年底,我国开设会计学专业的本科院校共有630所,其中开设会计学专业的本科财经类院校共有88所,综合院校共有177所,工科院校共有206所,占74.76%。综合类高等院校,指囊括多学门、跨学科学术知识领域的大学,一般辖有多所学院,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理工类高等院校是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工程、天文、数学及其各种运用与组合的大学,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财经类高等院校,是以财经类专业为主要学科的院校,如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

根据科研规模和科研性质,高等院校可以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应用型以及高等专科院校六种类型。研究型是把研究放在首位的大学,致力于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与科技研发;研究教学型介于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之间,一般是科研与教学工作并重且强调科研的重要地位;教学研究型也是教学与科研并举,只是教学和科研所占的比例不同,其研究创新环境低于研究教学型高等院校的平均水平;教学型是以招收本科层次的学生为主体,主要履行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研究的职能,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高级研究型后备人才;应用型是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在开设会计学专业的高等院校中,以上类型均有涉及。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学科特点及办学优势有很大不同,会计学专业在学校的专业地位决定了学校对其资金扶持、教学资源等倾斜的力度。而且,研究型、研究教学型以及教学研究型高等院校在制定本科培养方案时,会考虑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在本科生课程体系设置时会有相关的衔接课程。

各个高等院校都设定了较为明确的培养目标,涵盖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道德以及从业领域范围,除了以应用型或复合型培养目标为主体之外,还强调国际化以及创新性。从不同高等院校的培养方案来看,尽管对课程的归类有所不同,但是核心课程的基本架构比较清晰,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或称基础会计、初级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和管理会计。除了核心课程之外,各高等院校往往根据自身特点及发展需求设置一些差异化的课程,如财经类高等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往往下设多个方向,不同方向会有体现该方向培养特色的专门课程;而综合类高等院校在管理方面的课程会相对较多。

二、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改进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各高等院校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各自的特色,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平台。但与此同时,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高等院校也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如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融合;在课程体系中实习环节虽有一定的比重,但大多流于形式;教学注重纯粹的会计理论与技术培训,没有在探究性纬度上加以拓展,使得学生缺乏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为此,高等院校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应该进一步调整和改进,从而为我国创新性国家建设输送合格、优秀的会计学专业人才。

1. 突出差异化、个性化人才培养。

会计学专业具有办学层次多样化以及办学范围宽泛性的特点,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根据区域发展差异,将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与地方经济相融合,根据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修正培养方案,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与此同时,不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偏好不同,高等院校应当据此对学生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培养,并在总体范围内,对学生所学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补充。另外,在培养过程中还应该将职业道德等人文素养融合其中,除了体现专业特征,还应该涵盖科学的价值观导向。

2. 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在高等院校现有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应当重点对通识课程、实践课程以及双语课程进行调整。按照新修订的国际会计教育准则,通识教育应当包括八个模块,即了解历史事件或思想、当今世界的文化差异,培育国际视野;关于人类行为的基础知识;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对定量数据的调查与分析;调查、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对艺术、文学和科学的欣赏能力;对个人和社会价值观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价值判断的经验。为提高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应加大实践课程的学分比例,增加实践性选修课程,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内、外会计学相关竞赛。在课程体系的优化中,还需要突出国际化的培养理念,引进国外先进的会计学术思想,利用国外原版教材加大相关双语教学课程的力度。

3. 改革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顺利实现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改变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授课模式,增加师生互动,以学生的课堂讨论为切入点,让学生为教师及其他同学讲解,更深地体会课程的本质。二是将传统教学中理论知识讲解的部分与信息软件结合,将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相结合。三是借助反转课堂、情景模拟等手段,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协作、案例研究、论文研讨等多种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

4. 加强校企合作。

基于会计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高等院校应当积极开展与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其它相关企业的合作,以拓展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校企合作可以采取如下途径:一是与企业合作开设合作教育课程,学生通过参与合作教育课程,与企业财务人员一同工作,全面参与会计业务,观摩会计业务流程,见证、分析具有一定复杂度的会计业务,从而在毕业前获得有价值的工作经验。二是与长期合作企业共同建设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进行企业参访及结合某些特定的会计课程进行一定的实践操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对实习课程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同时也便于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跟踪考查。三是定期邀请注册会计师或者企业财务负责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开展专题讲座和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会计实务处理方法和经验介绍。

摘要:会计学专业人才是推动会计事业跨越发展的基础工程。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会计教育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使得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着严峻挑战。基于这一背景,文章在对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情况进行考量的基础上,从差异化、个性化人才培养,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以及加强校企合作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方法,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罗希亮.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培养方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4(6)

[2]张新民,祝继高.会计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突围之路[J].会计研究,2015(8)

[3]张巧良,周丽丽,陈荣.给予国际教育准则的会计学人才培养问题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12)

会计专业实习的改进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顶岗实习

[作者简介]任晓丽(1958- ),女,陕西凤翔人,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教学与实践。(陕西咸阳71200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6-0087-02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的重要性

(一)顶岗实习

高职院校实施的顶岗实习,是学生在完成文化基础课、部分专业课以及校内专业实践课以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顶岗实习不是参观式的毕业见习。在企业里,学生身兼员工身份,有明确的工作责任和要求,这样的专业对口实习能确保学生毕业上岗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二)加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的重要性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顶岗实习,能促使高职院校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育部要求职业院校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办学,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是一种职业型、技术型、应用型的高等教育,特殊的教育类型和特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运用新型教学模式——顶岗实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

2.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顶岗实习,能促使高职院校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办好高职教育的会计专业。高职院校普遍资金短缺,会计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匮乏,具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少之又少,很难保证会计专业对社会的需要,所以通过实施顶岗实习,高职院校可以利用企业现有的场地、师资资源,共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可以较快提高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能有效实现高职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顶岗实习,能促使高职院校强化会计专业师资力量,建立实习指导教师库。目前高职院校会计教师大多年轻,数量又少,且没有到企业锻炼过。所以通过对学生实施顶岗实习,使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深入实习基地,一边指导学生,一边使自身进行实践锻炼,可以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锻炼他们的实践指导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4.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顶岗实习,能促使会计专业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学生提前到岗位上去真刀真枪的工作,有效实现学校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既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使学生就业竞争力得以增强。

5.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顶岗实习,有利于培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亲身感受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纪律的职业意识,树立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用人单位比较喜欢那些具备一定实践经验,能够合理运用税务法规、财务技术、会计准则的会计人才。可见,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这种需求,各高职院校纷纷组织会计专业毕业生进行顶岗实习,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提高会计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率。然而,实践证明,会计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着流于形式、走过场、不务实的弊端。对于这些弊端,笔者认为是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以下几点突出问题所导致的:

(一)指导思想不明确,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不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对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教学环节认识不明确,重视不够。校方由于对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办学理论学习不扎实,理解不深刻,思想僵化,思维还停留在原有传统会计教学通常采用的“文字表达经济业务,T形账户讲解账务处理”的教学模式下,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造成顶岗实习规划不细致,落实不到位,考核无方法。而学生则由于企事业单位会计岗位少,毕业生人数多,毕业前浮躁的心理和找工作的压力,认为“顶岗实习”是多此一举,从而造成“顶岗实习”管理不当,无法有效实施。

(二)指导不到位,实习难稳定

第一,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所涉及的实习单位众多,实习地点分散,系部对学生的管理只能是巡回检查或远程指导,不可能长期派专业老师跟随学生,因此一些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沟通和直接指导,导致一些学生自己轻易放弃实习机会,使得实习时间长短不一,实习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一些指导教师放松对学生管理甚至完全撒手让学生自行安排,缺乏必要的监管,也影响了实习质量。

第二,由于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中,很多人缺乏实践经验,对企业实际业务操作了解甚少,实践能力匮乏,不具备指导能力。因此,由于会计专业教师的实务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水平有限,致使实习指导不到位,从而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

(三)接收单位不配合,实习难实施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谋求利益最大化,不愿主动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学生到企事业单位会计部门顶岗实习,由于业务不熟不能给其增效,还难免给其会计等部门增加工作量,单位不愿让学生知悉其商业秘密;同时,一个财会岗位只允许一个人进行处理,一般一个企业容纳学生极少。因此,会计专业学生大批量地到某一个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是非常困难的。实质性合作的企业较少,使得学生难以了解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会计核算的全过程,无法做到真正意义的顶岗实习,使顶岗实习流于形式。

(四)学生自身状况导致实习困难

一是认识上期望值太高。很多学生认为经过三年学习自己已有了不少本事,能为企业创造不少价值,因此非常在乎实习单位的岗位安排,如果实习岗位安排没有达到要求,情愿不实习甚至到了实习单位也要打道回府。

二是自身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接受顶岗实习企业的财务人员要经常和财政、物价、税务、银行等部门和单位打交道,所以企业比较重视的能力,如沟通协调、积极的态度与行为、职业道德、持续学习、团队合作、思考与解决问题等,是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所忽视的。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基本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往往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中既要求好待遇又要工作轻松,过分强调自身个性的发展,团结协作精神不强;上班迟到,办事拖拉,缺乏组织纪律性;轻易地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实习协议,有的学生甚至不打招呼便擅自离开用人单位,诚信意识不强。因此当前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的质量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学生自身的状况影响了用人单位与学校的关系,有的甚至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导致顶岗实习单位难找。

三、解决对策

(一)加强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

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学院应组建校系二级、校企双元的顶岗实习管理机构,成立实训管理中心,专人负责全校的顶岗实习管理事宜,以强化顶岗实习的管理,系部应成立系顶岗实习指导小组;校系二级督导机构设专人加强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监控。系部应广泛征求合作企业的意见,与企业共同制定并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系部还要根据会计专业特点,充分听取企业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及财务部长的建议,根据专业技能训练和就业导向等要求制定及完善顶岗实习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大纲》《会计各岗位实习计划》及《会计各岗位实习指导书》。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应实行“双导师制”,明确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及学校指导教师的各自责任。针对顶岗实习学生分散的实际情况,除保证每个实习学生有企业指导教师外,系部应安排足够的校内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管理,要求指导教师一方面要定期进行现场指导;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沟通,并积极运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通信、网络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为学生辅导答疑,学生实习期间须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并定期写出实习总结或心得。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等部门应加强对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督察,及时收集企业、学生、教师的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共同商量解决办法,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能持续改进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机制,才能保证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做好顶岗实习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实践、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按教育部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实训时间一般不应少于半年,主要集中在大学三年级进行。这种较长时间的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必须尽快适应岗位,做好从单一学生角色向学生加员工双重身份的转变。为了尽快缩短顶岗实习不适应期,笔者认为十分有必要进行以下三方面的教育准备工作:

1.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充分了解实习的目的、意义以及实习中将要面对的困难,特别是强调实习纪律,要求同学们遵守学院规章制度及实习单位的工作规程,以保证实践性教学计划的顺利执行。

2.切实做好实习前的培训动员工作。实习前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会计各岗位的技能培训、交流技巧培训与职业礼仪等的培训,强化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加强学生的语言交流和沟通能力,提高同学们上岗前的自信心和操作能力。

3.帮助学生正确定位。采用适合自身能力的顶岗实习方式,以缩短不适应期。

(三)建立校企结合的顶岗实习成绩评价体系

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是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必须进行严格的评价与考核。顶岗实习阶段的评价与考核不同于在校内所开课程的考核,其评价主体应该是校企双方,只有双方共同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的实施,才能保证评价与考核的科学性,达到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技能及综合素质的目的。顶岗实习成绩考核体系及成绩评定应由校企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对考核评价指标进行完善时,应按学生所在的会计岗位,在原有平时工作表现、技能考核、实习报告三部分组成的基础上,增加校企共同实施的各岗位操作观摩和答辩考核环节。企业应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考评,评定学生在各会计岗位上的技能评估成绩,系部应根据企业评定,并结合学生的实习总结报告及答辩进行总结,评定学生顶岗实习最终成绩。通过严格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使学生更加重视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积极协调与实习基地的关系,保障学生的权益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女生比较多,且实习单位分散,为了既保证顶岗实习的正常运行,又充分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学院和企业就学生顶岗实习应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学生实习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另外,学院与企业双方应安排除指导教师外的管理人员,共同负责顶岗实习计划的实施,确保实习的内容、形式和管理方式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高。在与实习企业的合作中,校企双方应遵守国家有关教育培训、劳动就业、生产安全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妥善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场合、方式,避免学生顶岗实习中受到身心伤害,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

(五)积极探索顶岗实习的方式

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方式的选择,影响实习目标的实现情况。笔者认为应由学校统一为每位实习学生联系实习基地并与实习基地签订协议,实习基地按照与学校事先协商的要求安排学生实习,学校配合企业完成学生的实习任务。学生实习后是否留用,企业将视学生的工作情况、表现以及企业人才需求而定。这种方式既可以确保实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计划,还可以满足学生择业的要求。

高职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参加顶岗实习是近年来才采用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教学形式,这种形式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来加以不断完善,使之不断成熟,以便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玉臣.第三年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论坛(教研版),2006(6).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6-11-16.

[3]衣学娟,刘宝昌.高职实施“2+1”教学模式中学生顶岗实习情况的调研报告[J].职教论坛,2007(2).

[4]杨成平.浅析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J].教育科研杂志,2008(12).

会计专业实习的改进 篇12

由于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对实践环节系列课程的评价标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现有的通用评价标准与会计实践课程相矛盾, 会计实践课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也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评价体系的实施需要依靠相应配套制度的建立, 评价结果需要对信息来源的可行性、可靠性进行适当的调整。

1. 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区别

内部评价指的是以学校自身为主体而开展的评价行为, 学校根据预先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对会计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实用性、合适度进行评价。而外部评价指的是由政府、社会评估机构和用人单位对学校进行干预的评价行为, 其评价的内容主要针对学校的办学目标、自我定位、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办学特色等等。虽然会计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分为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两个部分, 但不可否认的是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其教学质量目标是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制定的, 旨在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但是, 从实际评价工作而言, 两者之间仍然存在些许不同之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评价的主体不同

外部评价的实际发动者和组织者是政府部门或者企业, 评价机构作为主体参与进来, 但是实际参与评价的则是聘请的评价专家。而内部评价是以学校法人为评价主体, 教师、学生和员工作为参与主体。

1.2 评价的对象不同

外部评价指的是对学校的整体评价, 而内部评价则是把学生、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各部门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作为评价的对象。

1.3 评价的内容不同

外部评价的评价内容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针对学校办学的目标定位、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办学特色等;内部评价则是从微观的角度评价对象的行为和结果所产生的质量是否符合目标质量。

1.4 评价的方式不同

外部评价选用的评价方式是让专家进驻学校检查质量以及其他的抽查方式;内部评价则是选用学校组织管理者、教师、学生把检查和评价落实到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方式。

1.5 评价的目的不同

外部评价针对学校的办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进行检查, 旨在督促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而内部评价针对的是学校内部的行为与素质, 旨在通过教学质量评价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

2. 会计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存问题分析

2.1 现有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与实践课程相矛盾

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 部分教师沿用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 取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部分, 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工具, 在课堂中照本宣科, 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 课堂气氛沉闷, 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丧失了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高。基于这种理念之上, 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专业素质直接决定了课堂质量以及教学效果, 因此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更加倾向于教学材料的齐全与否, 学生出勤率的高低等。

会计专业的实习教学以学生作为主体, 利用对仿真实验环境的模仿与创造, 让学生参与进来, 并加以指导, 通过实习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实习教学能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更符合教育体制由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趋势。但是实习教学自身的特点, 与实习教学的基本理念相悖, 如果使用同样的课程评价标准, 无法涵盖实习教学的某些评价要素。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过分注重教师的表现以及对课程材料与成果的齐全性的考察, 而忽略了学生真正实际能力的提高以及职业素质的培养。这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习教学目标的实现。

2.2 会计专业实践环节的多样性与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矛盾

完整的会计专业实习教学包括课内理论知识传授、课程实训、校内仿真实习、校外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不同内容, 并且不同环节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都不尽相同。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选定学习资料, 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强化学生对于特定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课程实训则是通过系统的训练, 帮助学生掌握一般会计主体在某一领域的实务操作程序和方法;在实习教学中, 不仅要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还要通过创设情境,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道德意识。校外实习是一种实地的学习方式, 它通过让学生亲身观察和体会实际的工作环境, 来增加学生对实际工作环境及岗位规范的了解和熟悉度, 体验会计工作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让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与职业意识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习单位的选择及实习内容与最终的实习效果密切相关, 然而, 传统而统一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会计专业实践环节的多样性存在一定的矛盾性, 不利于会计专业实习教学评价效果。

2.3 会计实习教学应用现有课程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问题

学生作为实习教学的评价主体, 在现有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之下, 会计知识还有所欠缺, 对教师授课水平的高低无法作出有效鉴别与判断。而作为真正的受教者, 学生对于教师的授课水平有着更加直观的感受, 因此以学生为评价主体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 目前存在着部分学生在做出评价时感性至上, 无法给予客观评价的现象。为了增强会计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 应该在增加硬性和客观评价指标比重的基础上, 聘请会计专家对会计专业实习教学质量作出有效评判。

3. 会计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3.1 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机构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保障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正常、有序运行的有效手段。学校可以通过成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委员会等机构, 制定学校教学评价的总目标。学校由领导带头, 层层落实至下属的各部门当中, 对相关政策、制度进行制定, 并且协调各部门在评价体系中的工作关系, 对评价方案以及评价结果进行审核。此外, 负责实施教学评价体系的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在各自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尽心尽力, 积极做好对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指导以及复查等工作。作为教学的主体和基层单位, 学校各系对于本系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价工作应该依赖于系部教学评价工作小组的建立而完成。

3.2 加强对评价过程管理和控制的力度

要保证会计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和公正, 学校就应该对直接从事教学质量评价的人员有高标准的要求, 要求他们时刻秉承着对学校、教师、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同时, 评价的过程也要以公正、公开为前提, 且必须伴有相关的监督机制。在评价过程中, 学校应该建立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 目的在于完善评价程序, 对学生等评价主体的评价过程进行严格把控, 旨在提高评价的可信度。

3.3 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反馈机制

会计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目的在于改善实习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因此, 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机构需要依照各自的职责, 建立起相应的反馈渠道, 将采集到的信息经过分析之后及时向各有关部门与个人反馈。有关部门在得到反馈信息之后, 要经过认真分析与深入研究, 有针对性地提出调整内容和修改措施。只有通过这种方式, 才能够有力推动各教学单位不断总结、不断提升自我教学能力。

3.4 深入了解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环节具体情况

想要建立一套具有实用性的会计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就要通过听取广大一线教师对于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环节工作的建议来全面了解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环节的具体情况。例如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对毕业实习的形式、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实习环境、实习内容等进行深入了解。

3.5 分析构建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环节监督评价体系的原则

会计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具有导向性、多元性、系统性和实效性的特点, 需要建立一个由学校、教务处、系部三部分组成的三级监控体系, 对实习环境、实习内容以及实习岗位的教学质量进行监督、评价以及意见反馈。同时, 学院的实习教学质量还可以通过学校外部和内部两个部分进行监控和评价。

3.6 结合市场需求, 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实习教学质量, 就必须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会计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而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该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 从实际出发, 紧贴会计专业实习教学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竞争力, 就必须注重对学生岗位职业技能的提升。由于不同专业岗位之间具有差异性, 因此不同的岗位对于从业人员有不同的技能要求。同时,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与社会的实际需求, 一名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岗位素质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因此, 在会计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 不仅要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 还要注重他们的职业素养, 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

摘要:会计专业教学开展实习环节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 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有机结合, 充分体现出会计学科实务性的特点。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课程建设的发展, 因此, 如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会计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孙燕.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11 (2) .

[2]宋正富, 刘德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 .

[3]廖秀珍.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1.

上一篇:思维导入下一篇:地面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