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置方式

2024-09-16

放置方式(共8篇)

放置方式 篇1

抑郁症是一种高患病率、高复发率的严重精神疾病,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抽搐症状且无恐惧感, 是目前治疗抑郁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是否造成认知功能障碍尚无定论, 且对于不同的电极放置方式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是否有差异及对认知功能有何影响的研究鲜见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电极放置方式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9月顺德区伍仲珮纪念医院收治的抑郁症住院患者100例, 其中男64例, 女56例;年龄 (36.6±7.2) 岁;病程 (5.3±2.7) 年。诊断标准符合CCMD-3抑郁症, 排除其他精神疾病, 均符合电休克治疗的适应证, 无禁忌证。按照电极放置的方式, 分别为电极放置于双前额 (前额组) 和不对称的双侧额颞 (额颞组) , 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具有均衡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常规体格检查及心电图、胸部X线片, 并禁食禁水12h, 常规给予2mg/kg异丙酚麻醉, 1mg/kg司可林松弛肌肉, 阿托品1mg, 采用美国SOMATICS公司生产的醒脉通Ⅳ型多功能电休克治疗仪进行电休克治疗, 3次/周, 每周1/3/5晨8﹕00~10﹕00治疗, 共6次, 所用电量按患者年龄的80%来确定能量百分比, 前额组电极放置于双前额部, 额颞组电极放置于双侧额颞部, 治疗期间不服用抗抑郁药及抗精神病药, 有严重睡眠障碍者可临时服用佐匹克隆, 治疗前及最后1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第2天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修订韦氏成套记忆测验 (WMS) 、木块图案和第四例外测验分别评定两组的疗效和认知功能。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参考文献疗效评定标准[1], 根据HAMD变化幅度评定为临床治愈、显效、好转、无效, 总有效率为临床治愈、显效、好转之和, 采用修订韦氏成套记忆测验评定记忆功能, 选用龚耀先修订的韦式智力测验中的木块图案分测验及第四例外测验评定抽象思维能力, 分别在治疗前、疗程结束后1d、疗程结束后2周各评定1次。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表示为 (x¯±s) , 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评定比较

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前额组治疗第2次和第3次HAMD评分较额颞组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1d时, 图片、再认、再生、联想、木块图案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时, 经历、图片、再认、再生、联想、木块图案、第四例外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3 讨论

记忆功能和抽象思维能力是认知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抑郁症患者有额叶, 颞叶, 边缘系统及侧顶叶等脑区的改变, 引起范围较广泛的记忆功能和思维能力下降[2,3]。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有效率几乎达100﹪[4], 但引起可逆性的近事记忆障碍[5]。无抽搐电休克影响认知功能主要与治疗电极的放置方式、抽搐时间、刺激电量、治疗的次数和频度等因素有关, 治疗电极的放置方式有4种:双颞侧、右侧单侧、双前额和不对称的双侧额颞, 右单侧无抽搐电休克所致的遗忘和定向障碍比双颞轻, 但双颞比右单侧更有效[6]。

本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发现, 两种电极放置方式对抑郁症的治疗都有效, 且两种方式的总体疗效相当, 但电极放置在双前额时, 起效更快;此外, 通过对认知功能进行测评发现, 电休克治疗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影响, 但这种影响是可逆的, 大多在2周内得到恢复, 但电极放置方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这一结果与国外最新报道有相似之处[7]。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前额组比较, ▲P<0.05

注:与治疗前相比, *P<0.05

参考文献

[1]沈渔.精神病学.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41.

[2]周茹英, 刘协和.重症抑郁症与心境恶劣障碍的神经心理学对比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 2002, 15 (1) :4-7.

[3]刘建荣.抑郁症患者记忆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7, 14 (2) :46-48.

[4]朱良君, 肖冬梅.改良电休克治疗重症精神病100例疗效观察[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2, 2 (1) :42-43.

[5]曹新妹, 李杏生, 李萍, 等.氧疗改善电休克治疗所致记忆障碍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2) :65-66.

[6]陈贵明, 王超, 张朝彦.电休克治疗对近期认知功能影响的相关因素[J].四川精神卫生, 2001, 14 (4) :352-353.

[7] Jan-Otto Ottosson, Hakan Odeberg.Evidence-bas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J].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 2012, 3 (125) :177-184.

放置方式 篇2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话,看一个人阅览报纸的书刊,便知道他是哪一类人。所以有些学问深的人,不喜欢别人参观他的书房,知道他收藏、阅读哪类书籍,惟恐因此而暴露了本身的内心世界或思想倾向。秘书作为一名办公室的人员,在办公室放置(或者说是布置)什么书刊是一门大学问,它们可以成为他的“工具”,在别人心目中造成印象或错觉,所以不能掉以轻心。

1、禁忌。即使阁下是一位风流人物,亦切不可在办公室内放置像《花花公子》这类裸子杂志。一般人对色迷迷的人士都不会产生好感,假若进入办公室的人是一名女士,所感自然更大,对你的印象大找折扣。像这类杂志只适宜留在家里,不可带到工作地方。

2、哪些杂志、报纸、书籍最为合适,亦可“装门面”?如果你懂得英文的话(不懂也不要紧,因为杂志、报纸纯粹作为装饰、点缀之用),大可在案头放一份《金融时报》或《华尔街日报》,表示你是一位十分关经济、金融事务的行政人员;中文报章方面的《信报》《香港经济日报》够显分量;杂志方面,英文的《经济学人》、《今日管理》、《财富》;中文的《经贸纵横》、《资本》、《君子》等等。由于格调高,水准够,均能使阁下的“目标”对你另眼相看,相信你是个有料之人。书本方面也很重要,虽然我知道有不少主管根本没有时间或完全不喜欢阅读书籍,但相信他们亦不会反对把书籍用作道具。因此,在选择书籍时应当花点心思。来源:秘书高效率工作手册

BBU集中放置研究 篇3

城区站点资源需求的急剧增加和可用站点资源的不断减少, 有限的建网投资和大规模的建站需求, 是LTE网络建设中所将面临的问题, 而通信网络质量、工程建设进度和节能减排也是在网络建设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与常规建站方式相比, 分布式基站设备小、功耗低、投资省, 建设周期短, 大大降低了建设难度。而BBU集中放置, 则充分发挥了这些方面的优势。

二、BBU集中应用前景

1) 有效降低选址难度, 实现快速建网。受限于机房、引电等条件制约, 传统基站建设难度越来越大, 分布式基站RRU全室外型设计, 适应楼面、墙壁、铁塔等场景, 对机房配套几乎没有要求, 直接引接外市电或配置一体化电源, 即可满足建设要求, 大大降低选址和建设难度, 加快建站速度。

2) 适应分布系统的多天线、小功率的设计思路。小型的室分系统可以选用RRU作为信源替代光纤直放站, 大型的室分可采用BBU+多RRU方式, 采用RRU替代直放站, 有效解决容量和覆盖质量问题。RRU设备尺寸小, 重量轻, 自然散热, 可适应紧凑型的弱电井, 降低信源布局难度, 节约机房配套资源。

3) 有效解决高铁链状覆盖难题。高铁覆盖场景, 切换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分布式基站采用星链混合组网方式, 结合小区合并技术能有效的解决高铁覆盖建设的难题, RRU拉远无需机房, 通过简单的配套即可实现覆盖, 对于引电困难的, 也可采用电源远供技术实现RRU的引电。

三、BBU集中放置思路分析

采用BBU集中放置, 在机房需求、传输、RRU接入等方面, 都有新的变化, 具体如下:

1) 机房需求:采用BBU集中, RRU站点不需机房, 只需为BBU集中点选择合适的机房。

在选择集中机房时, 优先选择核心机房、固网机房及条件好的基站作为BBU集中放置点。机房要求条件好, 空间充足, 配套资源丰富且有预留;还应考虑GPS天线的安装便利性。针对机房及相应配套条件, BBU集中可采用“大集中”和“小集中”两种方案:大集中:单个集中机房里BBU数量在4个以上, 单独新增综合柜用于集中放置BBU。小集中:单个集中机房里BBU数量少于3个, 可灵活采用单独新增综合柜、共用综合柜、单独挂墙等方式集中放置BBU。

2) 传输设备及管线配置。传输设备:根据BBU集中方案确定IPRAN设备的选型。传输线路:区分纯RRU站点、BBU大集中机房、BBU小集中机房对应选择不同的接入光缆纤芯数量。

3) RRU接入。就近接入光交接箱, RRU采用上塔安装;采用BBU集中的RRU站点, 在地理上保持连片, 避免出现插花分布。

四、BBU集中放置的优劣分析

BBU集中的优势如下:1) 降低机房的新建和租赁需求, 降低物业协调难度。2) 节省设备及配套投资, 降低建网成本, 规避投资风险。3) 降低设备及配套能耗, 实现节能减排。4) 配套需求小, 设备安装快, 可降低建网周期, 尽早投入运营以便转化为生产力。5) 结合现有光缆传输网络, 合理规划BBU集中放置, 可降低传输接入的投资。6) 后期可演进组成“BBU池”, 提升小区边缘速率。BBU集中放置也存在潜在风险:1) 集中化管理要求更高, 风险控制等级更高, 这对原班运维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响应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2) 光缆路由的规划难度成倍增加, 传输管道和芯线资源的压力也不断增大, 而城区管道资源及其宝贵, 如何合理调节BBU集中方案和路由规划复杂的矛盾, 是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3) 风险控制能力要求更高, 若风险控制不足, 将会引起大面积断站, 严重影响用户口碑和品牌发展。

五、BBU集中放置案例-混合型商圈

场景特点:客流量大, 建筑物以商业地产或者商住楼为主, 沿街基本为店铺。路面和沿街底商无线环境简单, 信号视距传播;建筑物内部一般隔断较多, 需要依靠分布系统解决室内覆盖。用户群体复杂, 对数据吞吐率和网络质量要求较高。方案设计:河北某市一成熟商圈, 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 附近有两大型商场和一大型超市, 沿街布满各类商店、餐厅。在此商圈范围内, 规划新建LTE站点5个, 选择其中一个机房租赁难度低, 配套条件优秀, 传输管道资源充裕的站点作为BBU集中站点, 其余4个站点单独设置RRU。案例意义:混合型商圈, 往往在城市的繁华地段, 物业租赁难度和租赁费用都很高, 而采用BBU集中则可以把这种难度和费用降到尽可能低;通过BBU集中设置, 可节约多站点机房、空调、监控、消防等基础配套的投资。BBU集中由于机房数量大幅减少, 不用频繁进出机房, 可提高维护和施工的便利性。大型商圈等繁华地段, 用户行为在附近几个站点区域都呈现一定的关联特性, 通过相同类型区域BBU集中设置, 有利于网络参数的设置和优化, 更有利于后期“BBU池”技术的演进。

六、小结

宫内节育器放置480例分析 篇4

1 临床资料

所选择的480例为2005年1月至2009年3月来我院上环妇女, 无妇科疾病史;均有生育史, 其中剖宫产分娩、阴式分娩各240例。480例均经B超测宫颈长度, 术中探针测量宫腔深度。

2 方法

将有剖宫产史的设为观察组, 阴式分娩的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子宫形态特征, 包括宫颈暴露难易、子宫位置及子宫活动度;统计术中、术后 (术后1年电话随访) 并发症, 包括上环困难、失败, 子宫穿孔、带环怀孕、环脱落、月经不调, 盆腔、生殖系统感染。

3 结果

3.1 两组子宫位置、形态特征、活动度及暴露情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 子宫活动度受限导致复位困难、宫颈暴露困难者明显较多, 子宫位置呈前、后屈或极度后屈者明显增多, 所占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2 宫颈长度

观察组宫颈长度为 (4.5 1±0.0 6) cm, 其中>5cm的29例 (12.1%) ;对照组为 (3.95±0.04) cm, >5cm的7例 (2.3%) 。两组患者宫颈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 2 0.3 1, P<0.0 1) 。

3.3 两组病例上环术中及术后近期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上环困难或失败、子宫穿孔、阴道流血、感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 带环怀孕率则与对照组接近;上环困难、失败、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4 讨论

4.1 剖宫产史与上环并发症关系

近年来, 国内外对剖宫产术后足月试产及中期妊娠引产、早孕人工流产术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与尝试;但对于剖宫产术后应用宫内节育器避孕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未引起重视。本文分析发现, 剖宫产后子宫的主要特征是粘连引起子宫位置改变、迂曲和切口瘢痕存在, 可能与上环手术操作困难, 手术时间延长, 术中、术后近期不规则阴道流血、盆腔感染等并发症增加有关。

4.2 并发症预防的建议

流产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 篇5

本文重点讨论流产后宫内避孕, 包括宫内节育器 (intrauterine devices, IUD) 及宫内缓释器具 (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 的即时放置。

1 流产后即时放置IUD的优点、有效性及安全性

1.1 优点与有效性

IUD优点为长效、可逆、经济、方便, 是我国育龄妇女采用最多的避孕方法。为了避免反复流产, 特别是人工流产后, 应选择可靠的避孕方法。流产后放置IUD的优势在于:接受者知道放置IUD能起到避孕作用, 由于流产对妇女心理、身体、时间以及经济都有一定的影响, 此时对避孕有强烈的愿望, 有意愿即时放置IUD, 加之流产后子宫颈口松弛, 子宫内膜清理干净, 使放置IUD手术操作更为简单、便利、准确, 避免再次就诊及再次手术准备工作的繁琐。

目前国际上以妊娠率作为评价避孕效果的指标。规范计算妊娠率的方法有妇女年法 (Pearl指数) 和生命表法, 前者主要用于短效避孕方法, 如复方口服避孕药, 后者则主要用于长效避孕方法, 如IUD和绝育术等。如放置TCu380A带器妊娠率低于1%, 说明避孕有效率极高。

1.2 术时及近期安全性

人流后即刻放置IUD与月经间期放置安全性是否有差异, 是近年关注的问题。早在2001年, Stanwood等对人工或自然流产后放置IUD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循证研究, 认为流产后放置IUD是安全和有效的, 子宫穿孔、脱落、盆腔炎和避孕失败的风险较低, 类似月经后放置报道。中期妊娠流产放置IUD, 其脱落风险增加。立即放置可能比放置延迟脱落率高。然而, 即时避孕益处可能超过这些风险。近年, 我国有近百余篇关于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IUD的报道, 结论均为流产后即时放置IUD是安全的。如林农等比较人工流产术后即时与月经间期放置吉妮IUD的副反应、脱落率、妊娠率、续用率, 结果人流术后即时放置吉妮IUD并未明显延长术后子宫出血时间, 与月经间期、月经后期放置相比, 在经期、经量方面亦无明显差异。无子宫穿孔和感染的发生, 因疼痛、出血等副反应所致的取出率、脱落率、带器妊娠率与月经间期放置相似。楼芝英等观察了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Gyne Fix IUD (吉妮) 、MCu IUD (爱母) 和TCu220 IUD的避孕效果, 使用12个月续用率分别为95.80%、94.49%、87.08%, 结论为3种IUD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效果均较理想, 但TCu220 IUD放置型号不易掌握, 带器妊娠、脱落、月经异常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种IUD。

我国“国家十五”大规模临床试验:对政府采购的TCu220C、TCu380A、宫铜300、宫铜200、元宫药铜220、活性型IUD和非政府采购的母体乐铜375共计7种IUD在4种不同时期放置的效果进行观察, 使用1年的带器妊娠率均较低, 母体乐铜375最高, 也仅为1.07/百妇女年, 包括完全脱落、部分脱落、下移取器及意外妊娠在内的脱落相关终止, 以母体乐铜375最高, 为14.5/百妇女年, TCu380A次之, 为7.0/百妇女年, 活性型IUD最低, 为1.6/百妇女年, 7种IU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在4种脱落相关的终止中, 以下移取器的构成比最高, 占60.1%~95.0%。7种IUD中因出血和 (或) 疼痛的取出率, 以宫铜300最高, 宫铜200次之, TCu220C最低, 分别为每百妇女年3.9、3.7和1.1,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月经间期、人工流产即时、哺乳早期和哺乳晚期放置TCu380A IUD, IUD相关的终止率分别为每百妇女年9.4、8.0、10.2和10.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国外Grimes等, 针对许多临床医生拒绝在流产后即时放置IUD, 认为不是正常月经生理及流产后宫颈扩张放置IUD有脱落的风险等问题, 对宫内两种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Cu T380A与Nova T IUD等11个多中心研究进行荟萃系统分析, 结果显示:流产后立即放置IUD安全、实用, IUD脱落率即时放置比月经间期放置略高, 流产后即时应用宫内避孕者比6个月内月经间期延迟应用宫内避孕者要多。

1.3 远期安全性

近年来, 研究流产后即时放置各种IUD的效果及安全性的报道逐年增多, 多在IUD放置后3、6、12个月中进行比较, 较系统及多中心的研究较少。

关于放置IUD是否会增加盆腔炎症 (PID) 的发生:国外报道放置后感染的发生率为2%~3%, 国内报道0.5%~4%。多数感染是由于原有生殖道炎症术后复发或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细菌上行感染。也有术后出血时间长或经期延长导致细菌滋生。WHO报道放置IUD后患PID危险性的增加仅限于放置后20天内, 风险与放置后的时间呈负相关。美国一项大规模病例对照研究表明, 风险的增加只限于放置IUD后的前4个月, 第5个月及以后危险性都无显著增加。WHO报道TCu220C IUD使用8、10、12年累积PID的发生率分别为0.5/百妇女、0.6/百妇女、0.6/百妇女。

近年国内有报道, 人工流产后立即放置IUD者, 绝经后取器困难, 考虑是人流后子宫软、不同程度损伤而使IUD嵌顿子宫肌层, 或子宫内膜在修复过程中将IUD覆盖包裹而增加取器困难等原因。该报道仅为不锈钢单环使用者, 样本量小, 加之现已不再使用金属单环, 故结论尚不准确。目前IUD在不断改进及更新, 此类问题有待大样本多中心研究。

2 流产后IUD放置的相关问题

2.1 流产后放置IUD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育龄妇女流产后自愿要求放置IUD而无禁忌证者均可采用宫内避孕方法, 国外扩大应用宫内避孕的放置人群包括:未育妇女、青少年、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及艾滋病妇女流产后。禁忌证: (1) 自然流产刮宫有感染可能者; (2) 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长者, 因存在感染的风险; (3) 人工流产后疑有组织残留者。

2.2 流产后IUD即时放置时间

根据各类流产具体情况, 决定IUD的放置时间: (1) 人工流产负压吸宫术和钳刮术后、中期妊娠引产后24小时内清宫术后; (2) WHO指南:孕早期或孕中期自然流产或人工流产12天内, 且不存在感染征象;或自然流产正常转经后、药物流产两次正常月经后均可即时放置。

2.3 流产后放置IUD的种类

2.3.1 带铜IUD

包括: (1) 含铜宫型IUD; (2) 含铜元宫型IUD; (3) TCu 220C; ( (1) ~ (3) 类节育器均可使用10年以上) (4) TCu 380A, 使用期限8年; (5) 母体乐铜375IUD; (6) VCu200 ( (5) ~ (6) 类节育器使用期限为5~8年) 。

2.3.2 释放药物的IUD

包括: (1) 含药含铜的宫型IUD; (2) γ型IUD, 内含消炎痛 (吲哚美辛) 25 mg, 新型活性γ型IUDⅡ (安舒环) , 优点是控制放置IUD后月经量的增加, 使用期限10年以上; (3) 爱母功能型IUD (MCuⅡIUD) , 使用期限15年。

2.3.3 释放孕激素的IUD

目前有代表性的是每日释放量为20μg的左炔诺孕酮IUD (商品名为曼月乐) , 其带器妊娠率、脱落率、下移率及因症取出率均低, 但闭经、不规则出血不良反应较多, 有效期为5年。

2.3.4 吉妮IUD系列

包括4个产品, 吉妮、吉妮致美、吉妮柔适及吉娜, 也属带铜IUD。其创新性结构和放置特点为3个F, 无支架 (Frameless) , 可变形 (Flexible) 结构及固定 (Fix) 式放置技术, 有效期为10年, 对于流产后子宫腔较大 (>9 cm) 者、宫颈口较松、有脱落史及带器妊娠史的妇女, 尤为适宜放置吉妮IUD。

2.4 流产后放置IUD注意事项

2.4.1 术中注意事项

(1) 再次确认无妊娠物残留及无感染迹象, 严格无菌操作, 避免进入宫腔的器械和IUD与阴道壁接触。 (2) 注意宫腔形态及宫颈口松弛度, 选择合适的IUD, 操作轻柔, 以防子宫损伤。术中若感宫腔形态不规则者及经用宫缩剂仍有子宫收缩不良出血者, 不宜放置。 (3) 对哺乳期人工流产及瘢痕子宫 (肌瘤剔除史及剖宫产史) 流产及多次流产等高危情况同时放置IUD者要引起高度重视, 必要时超声监护下放置。 (4) 若放置术中感到IUD未放至宫腔底部时, 应取出重放。 (5) 放置环型或宫型IUD时, 放环叉应避开IUD的接头。 (6) 遇有多量出血、器械落空感、宫腔深度异常、受术者突感下腹疼痛等, 应立即停止操作, 查明原因并做相应处理。 (7) IUD大小的选择:一般流产后子宫腔的深度在7 cm以上, 几种常用IUD型号的选择可参考表1。

2.4.2 术后注意事项

根据中国国情及本院经验, 流产后放置IUD后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并作为健康处方发放受术者。

2.4.2. 1 告知制度

(1) 放置IUD后可能有少量阴道流血及下腹不适感为正常现象。如流血多、腹痛、发热、白带异常等, 应及时就诊。 (2) 放置IUD 3个月内, 在经期及便后应注意IUD是否脱出。 (3) 放置带尾丝的IUD者, 经期不使用阴道棉塞。 (4) 1周内不做过重的体力劳动。 (5) 2周内不宜房事和盆浴, 保持外阴清洁。 (6) 告知放置IUD的种类、使用年限、随访时间。

2.4.2.2放置IUD后出血

若怀疑为人流后的组织残留, 应及时取出IUD, 并进行诊断性刮宫, 清除残留物, 术后给予抗生素。

2.4.2. 3 抗生素应用原则

放置IUD术时合并损伤, 或放置IUD后合并人流不全等原因的感染应给予抗生素, 感染严重者在控制感染下取出IUD, 同时行宫颈分泌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选择抗生素。

2.4.2. 4 定期随访

常规随访时间为放置后3、6、1 2 个月及以后每年1次, 直到停用。随访内容按计划生育常规要求, 如有异常, 给予相应处理。

放置方式 篇6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国家、大型企业信息化的大力建设,很多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都纷纷建立了存储大量数据和媒体的应用系统[1]。1998年图灵奖获得者Jim Gray曾断言:现在每18个月新增的存储量等于有史以来存储量之和。根据预测,2020年数据宇宙将达到35.2 ZB(1ZB = 1百万PB)[5]。面对每天产生的大量数据,银行、国有企业、 中大型企业等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但对于小型企业或服务短时用户来说,建立数据中心的费用是不值得去耗费或完全无法支付得起的,从而催生了一种按需收费的云存储技术。

随着云计算和软件即(Saa S)服务的兴起和发展,云存储已成为信息存储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与传统的存储设备相比, 云存储不仅仅是多个磁盘的整合,更是一个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应用软件、公用访问接口、接入网和客户端程序等多个部分组成的系统[2,3]。云存储主要提供的是存储服务,用户通过网络将自己的数据上传至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在线存储空间中(公有云)。用户只需对自己所存储的那部分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支付费用,不必花费高昂的费用去搭建数据中心, 节省了大量的费用。如果用户数据需要安全和保密,则企业或用户可根据自身条件和情况,搭建企业内部的数据中心,用来保存机密性数据,同公有云协同构成混合云来提供存储服务。

云存储是通过集群技术、分布式文件系统,将网络中大量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整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5]。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众多存储厂商的广泛关注和支持。Amazon公司推出弹性块存储(EBS)技术支持数据持久性存储;Google推出在线存储服务GDrive;EMC公司收购Berkeley Data Systems,取得该公司的Mozy在线服务软件,并开展Saa S业务;Microsoft公司推出Windows Azure,并在美国各地建立庞大的数据中心;IBM也将云计算标准作为全球备份中心扩展方案的一部分;阿里巴巴也在世界各地逐渐建立起了庞大的数据中心Aliyun[4]。那么面对众多的云服务提供商, 用户选择单云还是多云成为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用户来讲, 不仅要满足用户对于性能和安全的要求,还应尽量地去降低成本;而对于提供商来讲,则重在考虑存储效率及服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证满足用户的正常需求。

为应对云服务商垄断和单点故障问题,在学术界就有人提出多云存储架构。为更好地解决多云存储中的性能和可靠性保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云存储的数据放置策略方案,通过优化数据放置和副本存储方案,提高数据访问性能和存储效率。这样既可以为用户提供安全稳定的存储服务,服务商还可进一步提高存储效率。

2基于多云存储的数据放置策略设计

2.1云计算与云存储

云计算是在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然后再交由多台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计算、分析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6]。运用该技术,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单一服务器或PC中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整合,通过虚拟化技术统一到庞大的云计算系统中,达到可在数秒内处理数以万计的数据请求和访问。云计算系统不仅具备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的功能,还具备存储大量数据的能力,由此可以把云存储理解为以数据存储和数据管理为中心的云计算系统。从三层模型分析得出,云计算和云存储的访问层、接口层相同,在基础层方面,云存储增加了数据管理和数据安全的部分相关功能。

2.2多云存储

在The ACM Symposium on Cloud Computing (So CC) 2010会议的“RACS: A Case for Cloud Storage Diversity”的文章中就已提出云服务商垄断的概念,即当用户要将存储的全部数据从单云中迁出时,就不得不为此付出高昂的费用和代价,这样便使得用户对某个云服务平台存在依赖与绑定。在2011年,Amazon云平台因数据过度备份而耗尽其存储空间,从而导致Amazon云平台在短时间内出现宕机和停止服务的状况,使得多个基于Amazon平台的网站长达24小时都处在离线状态。因此为应对和解决云服务商垄断及单点故障问题,则在学术界提出多云的概念。

多云是将各种类型(public、private、hybrid clouds)和品牌(Azure、Amazon、Rackspace、Aliyun等)的云产品部署在一起。 而多云存储则是将这些不同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公有云存储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存储架构体系之内,用户上传的数据分散存储在不同的云存储平台上。

2.3冗余机制

随着人们对于数据安全性及可靠性需求的不断提高,文件的单副本存储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因此就需要采用多副本进行存储,以实现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多副本存储不仅仅在性能上可以保证数据存取的高度并行性,而且在容错上根据副本数目的不同可以提供不同层次的容错度。

当用户将数据上传至多云架构时,则需明确指出该数据的容错度、实时性需求,性能要求、数据获取的主要区域,位置控制器可根据用户数据的各项参数,决定改数据需要采用什么样的冗余机制、存储区域的选择等。例如针对于新闻来说,这类数据对于实时性要求比较高,在存储时需采用多个副本进行存储(通常为三副本存储),这样就可提供高并行存取。对于游戏数据来说,则对存取性能要求比较高,因此我们则需更高的冗余度来进行存储,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对于国内新闻来说, 超过90%以上的用户都来自国内区域,因此我们在存储数据时,则应在国内的数据中心上进行多副本冗余存储,以保证多用户的实时高并发访问。

上图(图4)为冗余机制下数据放置的结构图,当用户将需要存储的数据上传至多云平台时,首先会将数据上传至数据放置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用户设定的容错度、实时性、性能以及数据访问的区域的参数,决定数据需要采取哪种冗余机制进行存储。然后按照控制器设定的冗余要求进行冗余存储。存储数据的云平台会根据云服务商提供的区域特点,拟在每个云的不同区域(美国西部、欧洲、亚太地区、南美洲)中选取一个存储节点。然后将多个云服务商提供的存储资源进行合并,构成多节点的冗余存储架构。

图5中描述将六个文件(A、B、C、D、E、F)采用三副本冗余机制上传至多云平台架构的数据分布图。从图中可以表现出冗余机制的以下优点:(1)当用户请求文件A时,多云架构可从Azure、Amazon、Rackspace三个云存储服务中并行下载所需文件,提高用户请求访问效率,降低访问延迟。(2)解决了单云故障问题,当Amazon云平台出现故障宕机时,如用户需要获取文件B时,则可从Rackspace或Aliyun云平台进行获取,避免了单点故障问题造成的存储和访问服务中断。(3)当文件发生损坏或丢失时,可从包含该文件的两个云平台上进行快速恢复,满足用户对于容错度的需求。综上所述,引入冗余机制不仅可以满足用户对于实时信息获取的低延迟和高并发访问,避免了由于单点故障造成的数据或服务中断问题,还提供了数据丢失时的快速恢复机制,保证为用户提供可靠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服务。

2.4一致性hash算法概述

consistent hashing算法早在1997年就在论文Consistent hashing and random trees中被提出,目前在cache系统中应用非常广泛。在一致性hash算法中,为了满足平衡性,引入了“虚拟节点”的概念。——“虚拟节点”(virtual node)是实际节点(机器)在hash空间的复制品(replica),一实际个节点(机器)对应了若干个“虚拟节点”,这个对应个数也成为“复制个数”,“虚拟节点”在hash空间中以hash值排列,每个物理节点生成的虚拟节点越多,各个物理节点之间的负载越均衡,新加入的物理服务器对原有物理服务器的影响就越保持一致[7]。增加虚拟节点后,可以使得数据可以较为分散且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节点上。

上图(图6)展示了为引入虚拟节点的对象映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Node2节点出现故障时,object1指向了Node1节点, object2、object3、object4均指向了Node3节点,因此造成了数据分布特别不均匀;为了应对这一缺点,从而引出“虚拟节点”的概念,下图(图7)描述的是当引入虚拟节点时数据的分布情况, 对比图6明显地解决了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根据以上的分析, 本文通过运用一致性hash算法到多云架构,使得上传的数据能够均匀地分布在多云架构中,缓解不同区域数据存取的访问性能和效率,提高用户体验。

2.5场景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用户对于应用的体验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如何提高用户体验以及保证不同区域用户体验的相似性成为研究的重点话题,本文拟通过一致性hash算法来解决该问题,使得用户数据在存储时尽可能地分散均匀存储,避免数据存取的不均匀性和两极分化性。

随着应用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用户变得越来越分散,那么如何为全球各地的用户提供比较均衡的性能?因此我们提出利用一致性hash算法可以保证数据分布平衡性的特点,将此应用到多云存储架构中,保证用户体验的相对均衡,缓解不同区域用户体验的两极分化现象。例如有一款游戏,它的用户分布在全世界各地,那么我们在存储游戏本身数据和用户数据时, 因为考虑到当前主流云存储服务提供商(Azure、Amazon、Rack-space等)的所有regions分布,我们会在美国西部、欧洲、亚太地区、南美洲等四个区域进行数据存储,这样既可保证处在世界各地用户的体验相差不会太大,提高应用的用户体验和评价。 另一种情况,我们则会进行特殊处理。例如针对于国内新闻来讲,有可能访问该新闻数据的用户90%以上都处于国内的区域,那么我们在对数据存储时,则会将数据保存在亚太地区re-gions中的多个数据中心,但数据进行存取时,则应保证数据在国内区域尽可能地分散和均匀,这样不仅可保证用户集中访问的服务可靠性,还可保证全国各地的用户体验近似相同,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综上所述,在对数据进行存储模式设置时,我们会根据数据的属性和情况,进行适应性地选择存储模式,在保证性能的同时,还可使得性能在不同区域中得到均衡, 避免或减少两极分化的出现。

下图(图8)中描述的是对数据进行随机放置和使用一致性hash算法放置出现的情况对比。从图中上图可以看出,当我们采用随机放置策略时,有可能就会出现数据的区域聚集,导致有些区域的数据块较少。针对于图中所示情况,当美国、欧洲、 亚太地区进行数据存取时,都能够较快地获取到所需数据;而当南美洲用户进行数据访问时,则有可能就会出现较大延迟, 因为该区域没有存储相关数据,需要在距离较近的美国存储区域进行数据获取,但是由于距离以及网络带宽等的影响,会使得用户获取数据较慢,从而使得用户体验较差;例如当南美洲以为用户访问数据时,因为该区域未存储文件,因此用户的每一次访问都需从其他区域进行获取,那么这就导致南美洲区域的用户体验特别差;而其他三个区域包含了所有的文件,因此当这三个区域的用户访问数据时,都可以及时获取到自己所需数据,用户体验较好。这种数据放置情况下,只保证了一部分用户的较快数据访问,用户体验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图中下图表示采用一致性hash进行数据放置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数据分布相对比较均匀,四个区域中的任何一个进行数据访问时, 大多数情况都可以在自己所在区域的云上获取所需数据。当出现所需数据不在当前区域时,则可就近选择区域进行数据获取。例如当一位美国用户需要获取文件File4时,其所在区域不包含该文件,则可从距离相对较近的南美洲进行获取。由于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而且四个区域的用户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基本一致,因此在保证了用户体验较好的情况下,也进一步改善两极分化现象。

3结论

本文针对多云存储架构下数据放置的不均衡性、用户对于信息获取实时性的需求,提出将多副本存储机制和一致性hash算法应用到多云存储架构中,多副本存储机制可以保证用户对于数据获取性能的要求,还可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致性hash算法在保证用户对于实时信息快速获取的同时,还可保证用户体验的均衡,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参考文献

[1]詹增荣.多云存储平台资源共享与安全架构设计[J].信息技术,2015,15:150-151.

[2]Hayes B.Cloud Computing[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8,51(7):9-11.

[3]LIN G,DASMALCHI G,ZHU J.Cloud Computing and IT asa Service:Opportun itiesand Challenges[C]//Proceedings ofthe IEEE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Services(ICWS’08),Sep 23-26,2008,Beijing,China.Los Alamitos,CA,USA:IEEEComputer Society,2008:5.

[4]周可,等.云存储技术及其应用[J].中兴通讯技术,2010,16(4):24-27.

[5]晏强,张晓锋,丁蕊.云存储技术研究[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11,12:22-24.

[6]张龙立.云存储技术探讨[J].云计算与Saa S.电信科学.2010,S1:71-74.

云计算中虚拟机放置多目标优化 篇7

关键词:云计算,虚拟机放置,多目标优化,蚁群算法,排除法

0 引言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技术,近年来成为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如今,云计算已经成为通过互联网提供访问和服务的新型模式。如果资源分布不合理,那么必然会导致资源浪费。实现虚拟机放置的多目标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大多采用传统的启发式方法[1]或者遗传算法[2]等算法进行虚拟机的放置。虽然这些算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虚拟机放置问题,但是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例如,启发式方法虽然可以在虚拟机放置中解决局部最优解问题,但该方法缺乏全局寻优能力;遗传算法虽然在多目标优化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无法充分利用反馈信息,致使搜索具有盲目性,求解到一定范围时求解最优解的效率比较低。

本文引入本地管理层和全局管理层的管理框架,通过这种管理框架有利于对虚拟机的放置和资源的分配作出更好的决策。本文所用方法是对传统蚁群算法进行改进,并且与排除法相结合,有利于并行计算,效率更高。能够在服务级合约违背率(S)、资源损耗(W)、电源消耗(P)3个相互冲突的目标间得到最优的权衡,在服务级合约违背率较少的情况下,系统资源浪费和电源消耗最少。

1 虚拟机放置

1.1 管理框架

云计算中基础设施节点数量非常庞大,使得建立架构非常困难,本文管理框架为两层管理,分别为本地管理和全局管理,如图1所示。本地管理管理主机等云基础设全局管理运行在一个主节点上,其通过监控收集来自本地管理中的各种信息,包括用户服务质量、资源消耗和电源消耗等,然后对虚拟机的放置和资源分配作出决策。

1.2 虚拟机放置数学模型

虚拟机放置问题一直是云计算研究的重点,其为典型的装箱问题。文献[3]证明了虚拟机放置属于NP-hard问题。根据图1中系统管理框架可知,本文在虚拟机初始化放置问题上实施全局管理需要考虑以下3个因素:服务级合约违背率(S)、资源损耗(R)、电源消耗(P)。其中m、n分别表示物理节点和虚拟机的数量,cj表示第j个物理节点拥有的相应资源容量,ri表示第i个虚拟机请求的资源容量。其数学模型描述如下:

目标:

约束:

式(1)中的3个目标分别是服务级合约违背率(S)、资源损耗(R)、电源消耗(P)。公式(2)~(4)约束了每个物理节点上分配的CPU、内存和网络带宽等资源不会超过其自身的容量。其中,公式(5)约束了每一个虚拟机只可分配到一台物理节点上。

2 基于蚁群算法的多目标优化虚拟机放置策略

蚁群算法是一种可以用来寻找最优解决方案的技术,该算法在虚拟机放置问题上应用比较广泛,并且在处理组合优化问题上具有一定优势。具体设计步骤和处理过程如下:

2.1 适宜度函数

适应度函数的选取在遗传算法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公式(1)分别定义了3个子适宜度函数,取值[0,1]。SLA违背率函数(fSLA)、资源利用函数(fresource)、电源消耗函数(fpower),如公式(6)、(7):

其中,uCPU、umem、ubw、Pbusy分别表示物理结点上CPU、内存、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和乘数因子。fpower反映了在一定电源消耗下有效的工作量。

考虑到需要均衡考虑服务级合约违背率(S)、资源损耗(R)、电源消耗(P)3种目标,故本文的权重值均设为1,因此根据经验在此定义适宜度函数为

2.2 信息素

信息素更新规则如式(10)、式(11)所示。

其中,Sbest为最优解集,ρ为信息素挥发系数,Δγiubest为信息素增量,f(Sbest)为适宜度函数。

2.3 概率转移函数

概率转移函数Pkiu()t为

其中,α为信息启发式因子,β为能见度启发式因子。ηiu(t)为能见度因数,其表达式为

其中,γiCPU、γimem、γibw分别为虚拟机i请求的CPU、内存和网络带宽占主机节点u上相应资源的比例。

2.4 最优解集的构建

利用排除法[4]构造非支配集在多目标遗传算法中是比较常用的方法,本文利用排除法并对其适当改进来处理蚁群算法搜索过程中得到的解,由此实现对于Paxeto解集的构建过程,过程如下:

Step1:设某次循环搜索到的解集为D*cycle={D1,D2,…Dn},其中n为搜索到的解的数量。

Step2:对每个解向量所具有的3个子目标进行评价,如果Di的某个子目标优于Dj对应的子目标,且Di的其他子目标与Dj的比较均为非劣,则断定Di支配Dj,需将Dj从当前解集D*cycle中删除,反之亦然。

Step3:以此类推,将D*cycle中的解相互进行比较,得到本次循环的最优解集D*cycle。

Step4:将D*cycle与全局最优解集Dbest按照排除法进行比较,并将最终非支配解保存到Sbest中。

Step5:继续循环,当循环结束后,全局最优解集Dbest就是所需的Pareto最优解集。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文实验在C1oudSim[4]上实现完成,cloudsim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网格实验室和Gridbus项目宣布推出的云计算仿真软。本文运用蚁群算法对资源分配,和其它一些算法进行了实验对比。

实验设定80个物理节点,每个节点的配置均为10GB的内存、1TB的存储和1Gbps的带宽,而CPU的能力等价为1 000,2 000和3 000 MIPS。虚拟机的请求数量为200个,其中对CPU的请求分别为250,500,750和1 000 MIPS,内存为4GB,存储为200GB,带宽为200 Mbps。物理结点在CPU利用率为0%和100%时所消耗的电源分别为175 W和250 W。实验结果如图2、图3、图4所示。

4 结语

本文采用的算法是一种改进的分布式多目标优化蚁群算法,该算法是将传统的多目标蚁群算法进行改进,选取了服务级合约违背率(S)、资源损耗(W)、电源消耗(P)3个目标,并结合排除法解决虚拟机放置中这3个目标优化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启发式方法和遗传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在服务级合约违背率较少的情况下,有效减少系统资源浪费和电源消耗,具有可行性。本文已将电源消耗作为管理目标之一,接下来将考虑如何兼顾数据中心网络流量等其它方面,从而使其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HYEAR C,MCKEE B,GARDNER R,et al.Autonomic virtual machine placement in the data center[J].Hewlett Packard Laboratories,Tech.Rep,2007:2007-189.

[2]李进超,陈静怡,吴杰,等.基于改进分组遗传算法的虚拟机放置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33(5):2053-2056..

[3]CAREY M R,JOHNSON D S.Computers and lntractability:a guide to NP-completeness[J].1979.

放置方式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江苏省赣榆县人民医院普外科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对47例腹部手术后放置引流管病例进行临床观察与护理, 其中男性27例占57%, 女性20例占43%。年龄7岁~82岁。其中胆囊切除术后7例占14.9%, T型引流管5例占10.6%, 肝破裂2例占4.3%, 脾切除术8例占17%, 肝脾同时破裂2例占4.3%, 十二指肠破裂1例占2.1%, 小肠破裂4例占8.5%, 坏死性胰腺炎1例占2.1%, 胃穿孔2例占4.3%, 阑尾周围脓肿2例占4.3%, 胃癌术后5例占10.6%, 结直肠癌术后8例占17%。

1.2 放置引流管的适应证

①胆囊及胆管术后;②膈下脓肿;③胰腺肝脾术后;④胃大部切除术后或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时间较长且腹腔污染严重者;⑤肠穿孔术后等均需要放置不同性质的引流管等。

2 结果

47例病例经过精心的观察护理, 无一例并发症及其他意外发生, 均痊愈出院。

3 护理体会

3.1 心理护理

腹腔引流过程中病人会产生一定焦虑和恐惧, 这样会使病人的免疫力低下, 诱发感染, 伤口延迟愈合。所以必须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充分得到病人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心理护理是贯穿于放置引流管后的全过程, 病人的心理状况会直接影响引流的效果。因引流管使外界与腹腔相通, 且有不同种类的引流物如血液、脓液、胆汁等, 引流液有不同颜色如鲜红色血液、漏出肠液等, 有的甚至有异味, 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心里紧张、恐惧、烦躁不安等, 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病人及其家属放置引流管的重要性、目的及意义, 向他们讲述有关医学知识, 了解放置引流管的注意事项, 以取得配合, 从而消除顾虑。对于老人、小孩且病情较重者必须有专人护理, 以防止引流管脱出, 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病房要保持舒适安静, 必要时夜间给予适当的镇静药物以保证睡眠。

3.2 按引流管的部位给予标识化管理

实行腹腔引流管的标识化管理, 可避免因无标识而出现的护理差错[2]。用白底、红色边框、背面有黏性的长方形标签, 注明管道的名称、日期、签名及管道维护的频次, 然后将标签对折贴在引流管最醒目的暴露位置, 确保护士能够迅速、正确地分辨病人的留置管道。病人手术结束后转入病区交接时, 应对管道进行一一交接、核对, 并签名, 确保每根引流管道标识正确无误。

3.3 建立引流管护理记录单

孙正芳[3] 等通过建立引流管护理记录单的方法提高了引流管的护理质量。引流管护理单内容应包括病人姓名、床号、引流管种类、留置日期等。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变化、护理时间及内容、巡视时间及内容、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护理者签名等。通过引流管护理记录单, 让每一班次的护士清楚知道已经做了哪些护理工作, 还需要做哪些护理工作, 以保证护理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3.4 放置引流管后护理

3.4.1 密切观察引流管引流液的变化

术后腹腔引流管作为一观察“ 窗口”, 有诊断性意义[4] 。正确的腹腔引流能将腹腔内的积脓、积血、积液以及胆汁、胰液等刺激性液体及时引流出体外, 以防止感染扩散, 促进炎症消退。同时, 腹部术后放置腹腔引流还是观察腹内有无继续出血、有无消化道漏的有效方法[5]。因此应特别注意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性质、量、味, 准确记录24h引流量, 在术后早期 (6h) 重点观察引流液色和量, 便于及早发现术后腹腔内出血, 若术后1小时有200毫升血性液体流出, 为活动性出血, 要及时报告医师;术后第 1天若出现引流液为大量胆汁, 同时伴有黄疸, 则提示肝外主胆管损伤;若引流液量多且含有大量食物残渣, 则提示腹腔内脏损伤, 且可能有化脓性感染征兆。

3.4.2 注意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

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 保证有效引流, 经常由上至下捏挤引流管可防止堵塞: 即挤压时一手用力压住远离腹腔段引流管10~15厘米处 (从腹腔管穿出腹部皮肤处开始向外计算) , 使引流管闭塞, 另一手握成半拳状挤压靠近腹腔段引流管, 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及大鱼际肌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然后, 两手同时松开, 由于重力作用腹腔内积液可自引流管排出, 反复操作, 此操作可减轻患者的疼痛[6]。如发生引流不畅, 则检查引流管是否扭曲、堵塞, 给予调整体位, 用手挤捏或用无菌盐水冲洗, 压力不能过大, 以免造成损伤。

3.4.3 正确掌握引流管放置时间

正确掌握引流管放置时间 , 一般引流管在无引流液引出后24h拔除;若为预防性引流, 一般术后2~3d;如预防发生吻合口瘘, 则需要观察 7~14d才拔除;若用于脓肿引流, 引流管需要逐渐退出, 待脓肿闭合后拔除, 时间视病情而定。根据病人的情况不同的引流管取出的时间方法也不尽相同, 须根据医嘱配合医生进行拔除, 如T型管一般在术后2周 , 经T型管道造影, 证实胆管通畅后方考虑拔管, 在拔管之前, 先夹闭引流管2~3d, 观察患者无发热、恶心、上腹胀痛, 即可拔管, 否则, 仍需继续引流。拔除后残留窦道用凡士林纱布填塞, 1~2日内可自行闭合[7]。

3.4.4 引流管的其他注意事项

引流管是人为建立的体内、外通道, 渗血和脓性分泌物可通过引流管引向体外, 而外界的细菌可逆行进入体内, 引流管不宜过长或过短, 过长易扭曲, 过短影响病人翻身或脱出。下床行走时引流袋要低于引流管的出口, 搬运病人时引流管要夹闭。引流袋每日更换, 更换引流袋时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并妥善放置, 以防牵拉脱落;引流管周围敷料一旦渗湿必须立即更换敷料, 引流袋内引流液达到一半时应及时更换, 以防造成继发感染[8]。置管时间较长的给予红外线灯理疗, 每日1~2 次[9]。

摘要:在普通外科腹部手术中常根据病情需要留置不同的腹腔引流管。引流的目的:一是用于对病情变化的观察;二是一种治疗手段, 就是将腹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 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充分引流、密切观察、早期拔管等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病人痛苦, 有利于术后恢复。故引流管护理质量好坏, 与减少术后并发症, 甚至与手术成败都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腹部手术,腹腔引流,引流管,观察及护理

参考文献

[1]丁桂兰, 颜桂芳.腹部外科引流导管的临床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14) :110-111.

[2]李建群, 张敏, 胡帆, 等.腹腔引流管的标识化管理及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27 (7A) :1023.

[3]孙正芳.引流管护理单在普外科护理的使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3 (1) :206.

[4]孙洁, 普雪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放置引流管的作用及护理[J].西南军医, 2011, 13 (3) :561-562.

[5]王蔚蓝, 孙海明.腹腔引流不当所致并发症5例报告[J].浙江创伤外科, 2009, 14 (1) :94.

[6]李水英, 张梅, 刘帆, 等.腹腔引流管挤压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 (外科版) , 2009, 24 (10) :14-15.

[7]曹伟新, 张美芬.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78.

[8]刘娜, 曹珊, 师兰香, 等.腹腔引流管不同换药方法的应用效果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26 (3A) :77-78.

上一篇:劣化模型下一篇:机房节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