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有效

2024-08-11

可行有效(精选10篇)

可行有效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 最具代表性的是崔允淳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 提出了有效教学的理念。它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 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

所谓有效课堂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后, 学生能获得具体进步和发展。它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促进学生愉悦而有效地学习。

现实是, 数学课堂成为很多教师和学生遭受折磨的地方, 老师抱怨:“这样的题我讲了多少遍了, 怎么还是不会呢?”学生埋怨:“数学想说爱你好难。”如何让数学课堂有效率, 让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经营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交流平台, 是一线教师的梦想。如何将有效课堂教学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 形成行之有效的具体策略?很多同行都在为之努力。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我通过研究与实践, 对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在平时的教学中使学生学得主动, 学得轻松, 现分析如下。

二、主要策略

1. 树立学生第一的资源观策略, 重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在于面对的对象是人, 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教师有极大的关系。尤其对于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完全形成的初中生的影响就更为明显。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我们身边的学生就是因为喜欢这位数学教师才爱上数学的, 反之, 又有多少学生因不亲其师而不信其道呢?所以必须改变课堂上紧张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从教师一方面来说的, 体现在教师在课堂上的关注点上。不同课堂的关注点体现了教师不同的课程观与学生观。在课堂上, 教师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是仅仅关注知识目标的达成, 是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还是关注眼前发展, 是关注学生在发展中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还是将学生学习看成是统一共性的活动, 是关注学生的兴趣还是单纯地关注知识的传授, 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将其排除在课程之外, 这些都是教师必须思考的。

教师要根据学情的变化适时地改进教学方法, 与学生多交流, 巧妙地将课堂还给学生, 学会倾听, 让学生说, 教师可以不断地追问, 甚至回抛。

2. 课堂教学真实、有效情境准备策略, 做勤于反思的智慧型教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 以教材为内容,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或模拟一个探究数学知识的情境……《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第一部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而使得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可见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关键作用。毋庸置疑, 数学理解能力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决定性因素, 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起点, 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 帮助引导学生获得较好的数学理解能力, 收到激趣启智的效果。

3. 超越传统课堂形态的组织策略,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个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 然后在实际中去对所提出的每一种假说进行肯定或否定。”课堂上教师可以创造条件改变传统教师权威的组织策略, 让学生自主探究, 或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适切性, 培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让数学课堂活动更有效。

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 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在学习探究中体会自我发现的乐趣, 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促使数学课堂因为有效而鲜活而灵动, 彰显魅力。

4. 建立课堂正面激励机制策略, 让有效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产生强劲的动力, 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 善于合作、主动探究知识等;反之, 学生会厌恶学习, 反感学习。

数学教师的语言没有理由贫乏。只要我们真正关爱学生, 尊重学生, 就一定能发自内心地赞扬与鼓励学生。而我们的表扬其实是初中学生进行有效课堂学习的强心剂,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催化剂。如:“你的进步真大, 只是还要细心一点。”“很好, 你的解答让老师感到吃惊, 连老师都没有想到,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是我见过的最棒的小思想家。”“做得棒极了!再思考一下, 可能会有更多的方法。”学生会在老师的正面激励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思维学习习惯, 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从而正确认识自我, 树立信心。

以上只是我在实践中初步探讨的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几个策略。

池莉在《熬至滴水成珠》里开卷有言:“有一种春, 是无法守候的。这就是人生的春。人生的春往往与年龄没有关系, 却只是一种苏醒。这样的苏醒, 如偏僻乡村篱笆上的野玫瑰, 花朵开得烂漫, 意象上却单单只有光明, 简单, 敦厚与宁静。”“说的是人呢, 说的是人生的春呢, 因此这样的比喻也就是说:人生的春, 天衣无缝, 浑然大气, 是先天的天地精华与后天的着意磨砺融会贯通了。”有效课堂教学的“春”的到来需要我们不断在实践中去探索, 去发现, 去创造。

摘要:有效课堂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后, 学生能获得具体进步和发展。它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促进学生愉悦而有效地学习。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方式。

关键词:有效教学,初中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刘继才.初中数学教师语言艺术.试题与研究, 2011, 2.

[2]詹兴贵.新课改让初中数学教学走进新天地.教学导刊, 2010, 12.

[3]桑杰次仁.谈怎样学好初中数学.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2010, 10.

可行有效 篇2

—可行性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艺术在于创设恰当的情境”,把教学情境比喻成学习活动的发动机,其核心作用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思考、交流,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而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有利于学习的真实性和复杂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所以,数学教育教学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而且要把有效地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现本人就本课题的可行性作以下分析。

第一、顺应时代的召唤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启动和不断深化,以及整个社会对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思想的逐渐认同和认识的不断提高,广大初中学生家长对初中教育的要求也在逐渐地产生变化,比如从单纯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到重点关注学生在学校里的生活质量和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因此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成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无可回避的实实在在的任务和追求,因此让有效情境渗透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顺应时代的召唤,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第二、新课程理念的设计为我们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新课标要求我们通过启发性学习,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由此可得我们所研究的课题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因而可行性是非常高的。

第三、初中学生对于新奇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望。他们有兴趣去探求新知识,研究新问题。因而我们的教育应投其所好,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给孩子们一个自主探究的机会,自主的发现才更容易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的。

第四,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就已经接受了来自于社会、家庭、小学以及周围环境的许多信息,已有了一定量的知识储备。孩子们不但有能力提出问题,而且有能力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教师的情境创设合理,要求适当,初中学生完全可以进行自主探究性分析、学习。

可行有效 篇3

关键词:班级常态合唱寻找探索有效可行

【中国分类号】G623.71

合唱是许多国家用作美育、促进智力发展、丰富文化生活的一种途径,是声乐的最高形式。《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标》也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这些新课标下的音乐教材中体现地尤为明显,在新教材中就加入了大量的合唱作品。见下表:

册数每册教唱歌曲总数合唱歌曲所占数量册数每册教唱歌曲总数合唱歌曲所占数量

五册18首1首合唱歌曲九册18首12首合唱歌曲

六册1首合唱歌曲十册9首合唱歌曲

七册5首合唱歌曲十一册4首合唱歌曲

八册8首合唱歌曲十二册3首合唱歌曲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三年级以后合唱歌曲比重明显增加,特别是九册占了12首,可见,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因此,近几年童声合唱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各校也频频开展合唱节、合唱歌咏等比赛。然而当前大部分农村学校音乐常态课根本无法满足合唱需求,因为课时不足或师资等种种原因,学生在常态课学习合唱困难重重,舍合唱而就齐唱成为了习惯,学生无法建立合唱的概念,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寻找有效可行的常态合唱教学势在必行。我们知道在合唱中,要求声部间高度均衡、统一。那么,面对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怎样才能开展好班级的常态合唱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并体验合唱带来的无穷魅力呢?下面就我个人在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谈几点愚见吧。

一、合唱兴趣的培养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前,流行音乐充斥了大街小巷,很受小学生的追捧,何不从兴趣入手,以流行乐坛优秀组合为切入点,引入我们的合唱课堂呢? 如黑鸭子女声组合、梦之旅组合、八只眼组合等。找找适合让学生听赏的合唱曲,如儿童歌曲《铃儿响叮当》,不同声部的和声美和音乐配器的搭配,它所带给学生的是视听的冲击,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和耳朵,继而思索:原来还有这么多有魅力的演唱形式啊!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教师再及时引导,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另外有许多短小、经典的合唱曲如《水母鸡》、《闲聊波尔卡》等,这些合唱曲都有各自激发学生兴趣的素材,对学生二声部的合唱打下基础很有帮助。再比如一些优秀的音乐影片,如《音乐之声》,在领略玛丽亚和七个孩子的美妙歌声中,畅游1234567七音世界。就看教师是否用心去发掘、收集和整理。

二、建立和声的概念

合唱基本能力的培养是需要一个有的放矢、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从孩子第一天走进音乐课堂就开始。对于孩子来说,跟他们讲什么是合唱还不如直接给两个音用柯尔文手势演示一下,和声概念建立了,就会让合唱教学变得更轻松、更有趣、更高效。

三、合唱活动的训练

在班级合唱训练中,首先从最简单的二声部开始,每次安排一些简单的多聲部视唱练习,逐渐让学生在基础训练中提高听觉的“免疫力”。同时也给学生做一些理论结合实际的讲解,以及基础的声乐练习,以培养和声感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时常发现,分声部唱准了,合起来就跑调,不妨做一些小练习,我就经常采用小合唱曲《火车来了》进行训练,老师和学生的对唱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而当最后15五度音程的和声“拦路虎”使他们止步不前时,我就用手势配以形象地说明:这两列火车在两个“轨道”上行驶,前面出现了立交桥式的轨道,上下同时前进互不“串门”,就一个和声引孩子们过“立交桥”。并及时地说明这就是合唱,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声部组成,扭转了合唱和齐唱概念的混淆。

四、合唱演唱的实施

教唱一首完整的合唱曲要求非常高,在合唱队里我们可以声部各自练习再合成,而常态课,时间和空间有限,当我们要求高声部学习时,低声部也会“被哼唱”,到合练时就会因为受对方声部干扰,而不能把握本声部音高、节奏,导致“串门”、捂着耳朵唱现象。只强调自己声部的重要,缺乏合作意识,导致声部的失衡。所以在进行合唱时,我们要求学生首先要明确自己声部所处的地位、应负担的责任、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间、力度的把握、音色的调节……只有各自把握好自己的分寸,才有可能塑造出美妙的合声效果。例如:在执教《小雨沙沙》时,引导想象一对小雨兄弟来到人间,因为性格的不同,歌唱的音调都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快乐,然后再把收集的歌曲改编呈现出来:

1=C 2/4

53|53|00| 3 33|3 33|3 33|

小 雨小 雨沙沙 沙沙沙 沙沙沙 沙

00|00|1 11 |00|1 11|1 11|

沙沙 沙沙沙 沙沙沙 沙

53|53|00| 4 44|4 44|4 44|

种 子种 子在说 话在说 话在说 话

00|00|2 22 |00|2 22|2 22|

在说 话在说 话在说 话

学生首次演唱时力度太强,这时顺势引导:雨声太强我们听不到种子说话了,伴唱声部将用怎样的力度比较好呢?第二次合作时,学生明显地改变了,达到了和声的效果。这样的安排,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参与状态,耳朵、声音协调配合,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学习合唱的能力。

五、合唱价值的升华

合唱艺术情感色彩非常浓重,柯达伊就在《儿童合唱队》中说过:“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地自由表达,便能创造出完美的音乐效果。”在班级合唱中,还得让学生“从内心起歌”,学会处理、表现歌曲的情感,化情感为心声,在潜移默化中享受美而内心愉悦和感动,并随着音符的流动沉醉与享受其中,与音乐浑然一体达到忘我的状态,这种情感的共鸣也将对学生素质提高和身心和谐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要想把班级合唱教学继续深入,教师更要持之以恒,才能聚沙成塔、自然达成。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2011年5期

2.《音乐教育论》湖南文艺出版社

3.《新课程音乐教学法——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杨丽苏主编

可行有效 篇4

写好试验教案是保证试验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学要取得成功, 就要在授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 根据物理教学过程的具体特点, 设计出合乎客观规律性的教学方案, 对于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的教案准备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师不仅要研究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学生学习物理的接受程度, 而且要按照大纲, 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特点, 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 特别是要以整体为背景, 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点, 明确教材的要求、教材的重点难点, 设计教学过程, 确定教学方法。教师不仅应该重视实验, 更应首先在理论教学案例准备中贯彻以实验为基础的原则要求搞好物理教学。下面就从教师实验教案准备及实施方面来谈几点个人教学体会。

一、克服物理实验教学教案的任意性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不少教师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 由于认识上的不足, 教师在实验教学方法上、在实验教学组织上都存在着问题。普遍的现象表现为:由于教师不愿在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上下工夫、花时间, 都是教师示范, 学生模仿, 导致实验教学方法单一乏味, 以上实验教学的现状, 极大地影响着物理教学质量, 根本无法贯彻物理教学目的、教育改革要求, 何谈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的特殊地位。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 提倡教学法多样化, 让物理实验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增强学生自信心, 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抓好教案质量管理是学校教师实施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具体要求不妨对教案的组织布局做硬性指标规定, 我个人通过多年物理教学总结了教好实验课必须包含备好以下各环节: (1) 课题; (2) 教学目的及任务要求; (3) 重点难点; (4) 试验教学演示过程; (5) 学生参与探究; (6) 学生总结实验现象, 学生讨论后小组发言; (7) 总结并引出本节实验初步结论。如果处理好以上步骤, 就可基本预防实验教案教学过程中的无序任意性, 未雨绸缪预防学生的各种可能操作缺陷, 全面控制好教学过程, 并提高教师的目标责任心和教学实施的效果。

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就是要保证教学理念和新课程落实, 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关键, 制定的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本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学习和发展。教学目标从根本上体现的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自主发展为本的理念。在长期的物理教学中, 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定位、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是认真实施新教材、切实提高物理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前提。“教无定法, 关键在得法”, 物理教学要特别注重学法指导,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 学生情况, 实际条件, 因地制宜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亦可达到提高教学效率, “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物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要进行经常性反思, 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 对教学行为的反思, 还需要定物理教学理论和专业科研为台阶。同时, 要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要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了解新时代对物理知识追求, 扬长避短, 实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此外还要有不断钻研和创新实验教案的敬业精神, 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参与者, 要真正运用好物理实验课堂教学, 使之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二、克服物理实验教学教案课堂实施的随意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广大物理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 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也正在进行。但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还是不容乐观的。目前仍有不少学校存在着: (1) 对作为基础课的物理实验普遍重视不够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所开实验课时数没有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实验设备设施不齐全, 实验教学走过场, 效果不理想等现象。 (2) 思想上不重视实验, 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 只要会动笔考实验就行, 由此而引发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 “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教学思想, 本质就是只图学生掌握结论, 不求思维训练的积累。 (3) 随着多媒体逐渐进入课堂, 使得部分教师过分追求多媒体的模拟实验, 组织随意, 将“录像实验”带进课堂, 让学生看看了事, 省略实际动手操作, 这严重妨碍了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 (4) 实验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整个班级的学生同一时间做同一个实验, 用同一种方法、相同的仪器, 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完, 得出同一结论, 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看别人做, 自己就怎么做;这样做实验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树立科学的实验教学观, 使学生达到掌握物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 养成科学态度, 学会运用实验手段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大力探索适应新时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 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课本让学生看, 实验让学生做, 充分激发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 教师在课内讲重点、关键点和注意点, 发挥好主导调控作用, 主要采取提问、答疑、讨论、观察实验现象、动手操作等方式。在实验中, 加强对学生实验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组织学生实验的问题上也要有所讲究, 常可以采取按教学大纲规定必做的分组实验, 采用一人一组, 总体安排, 或分组前, 考虑到学生动手能力差异, 酌情合理搭配。不管哪类学生整个实验过程全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教师必要时答疑引路。实验报告的书写务必详细, 包含总结与本次实验教学相联系的情况, 统计好学生实验效果分析, 列出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和不足之处。

三、克服物理实验教学后期成果不稳定性

为了温故而知新, 我们可以引导或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形式, 尝试把课外活动逐步有效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 并结合物理实验教学大纲精心设计一些趣味性强、操作比较简单的实验, 让学生在课后实际生活中去检验体会巩固, 这样能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课外活动, 通过举行科普专题讲座、技能竞赛等方式, 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并深入人心。

在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的形势下, 培养高分低能、有智力没有能力的人有悖于素质提高。学习过程不应是被动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理论工程, 而是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并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

总之, 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实验教学反思的研究不少, 但行之有效的还不多, 许多的新问题都还需要我们教师进一步深入探索。我们应该相信, 只要切实地抓好促进物理实验教学配套措施, 通过广大物理教师共同努力, 通过对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懈追求, 也必将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我们相信到那时, 实验教学的现状将得以彻底改变。

摘要: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现今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 实验仍是教学环节的薄弱环节。试图通过分析物理实验教学课堂教案, 来阐述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及其意义。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案,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1]黄光鑑.初中物理试验教学初探[J].Policy&Scientific Consult, 2010, (3) .

[2]张会锋.物理实验与课堂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 2010, (3) .

可行有效 篇5

【摘 要】 《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每一单元后都安排了综合探究活动,综合探究形式多样,教学难度大。本文根据综合探究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普遍存在低效的现象,提出提高《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活动的有效性策略,即教学活动设计主题化、主体化、社会化、实践化,探究评价个性化。这几个方面是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前提、关键、途径和保障。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 综合探究 活动 有效性 探索

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它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选材的内容和呈现方式上都勇于创新,特别是在教材的每一单元后,都安排了综合探究活动。这是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改革的大手笔和重大突破,也是每一单元的灵魂。综合探究内容生动、形式多样,力求有机地融入各种“动脑”或“动手”的活动。同时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有些内容则强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类探究活动应用性强,注重为启动学生思维提供路径,注意为学生思维的拓展留有空间,这一切无不体现新课程的研究性、综合性、探究性的特点。所以说,如果有效地开展综合探究活动课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有很大意义的。但遗憾的是,据笔者所知,有不少教师在综合探究课的教学中没有突出“综合探究”的特点,而是以传统的讲授为主,更谈不上开展活动了。究其原因,其一是教师的观念没有改变,没有领会综合探究的真正内涵;其二是教师怕麻烦,对于一些综合探究必须延伸到课外的,苦于没有时间或精力就全免了;其三是没有好的教学策略,有很多教师想上好“综合探究”课,却又不知如何去开展,显得非常低效。笔者认为第一、第二点教师只要转变观念克服困难就能解决,第三点困难较难解决,现根据这几年来对七、八年级“综合探究”活动课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研究所获得的感受,就如何提高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看法。

一、教学活动设计主题化是开展有效活动的前提

在进行综合探究活动前,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意:①依据课程标准;②结合乡土与学生实际,设计相关情境与问题;③问题与情境的设计一定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有一定的探究性;④活动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实践能力。为了便于综合探究活动的开展,把综合探究活动主题化,即把综合探究活动分为主题研讨类、实践活动类、专题探究类三类,有些综合探究活动可以同时属于其中的两类。

1.主题研讨类活动设计

这类综合探究活动的课堂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个导演,但导演要先明确方向,课前布置任务,做好准备,找到话题,精导妙引,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再提升到一定高度,对意犹未尽的还可以延伸到课外。如:八年级的综合探究七《回顾中华民族的百年历程》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主题,并准备小品,可以以小品的形式呈现,通过对小品的评述回顾中华民族的百年历程。课外拓展为:让学生选择这百年中的其中一个时间段的历史事件编写历史小报,并加以评比,学生参与热情高涨。

2.实践活动类活动设计

这类综合探究活动的最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融入到社会中去,在社会中感悟、体会,通过细心的观察、调查,去认识社会,并尽其所能去尝试解决身边的某一问题,最后以调查报告或研究性学习成果呈现。当然,教师要给以一定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行使社会小主人的职责。如:在八年级综合探究一《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教学设计时,课前布置学生一项任务,让他们搜集有关家乡的文物及保护现状。课堂上,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成果,学生展示完后教师提问:文物现状如何?有没有与本地经济发展发生矛盾?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针对教师设计的一个个问题进行探究后,教师加以点拨,最后课后提升:让学生课后去整理并形成调查报告。以七年级综合探究四《来自家乡的报告》为例。首先告诉学生调查报告撰写的方法以及收集资料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去家乡进行实地考察,通过摄影、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然后进行综合分析,整理资料形成调查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小结反思。其关系如下图所示。学生形成了有关家乡的特产、环境、人文等方面的调查报告。

3.专题探究类活动设计

这类综合探究活动课主要是由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与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以课内活动探究为主,关键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认真钻研课标与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把握探究起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与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提出解决思路,再加以激励性评价,最后联系实际感悟。

以七年级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为例。2007年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冯济红老师执教的《图说遂昌》就是一个很好的专题探究类教学设计。本课通过走进遂昌、畅游遂昌、祝福遂昌三个环节,教学过程中利用浙江省政区图、浙江省交通图、遂昌各种地形比例图、遂昌旅游图创设了一个个情境,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究,不知不觉中各个教学要求全解决了,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二、教学活动主体化是开展有效活动的关键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设置综合探究活动的目的之一。青少年学生的思维敏捷,而且蕴藏着十分可贵的创新和创造天赋。在综合探究活动进行过程中,他们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和思考都是他们知识和能力现状的实际写照,更是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难得机会。因此,在综合探究活动组织中必须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努力使每一个学生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且要经常以赞赏的姿态对待每一个学生以及他们对问题的不同回答。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信心和勇气,只有在这样一种平等的层面上,师生才可能进行平等对话,以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契合、理性的升华,从而促进师生互动、共同发展。不管哪种活动形式均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八年级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为例。先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为4~6个。课前设计探究方案,布置给学生探究任务。要求学生查找世界及本地的宗教名称、由来、历史年代并介绍它的建筑风格。本地的主要宗教建筑有庙宇、道观、基督教堂、尼姑庵堂等。学生调查后制作了课件。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汇报,学生制作的课件非常精美,有来自世界各地宗教建筑、本地的建筑风格,学生还拍摄了一些录像。有一组学生甚至注意到庙宇建筑的房顶上正中都有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从僧人口中了解到这代表佛光普照。有的小组去了孔庙,体会到了佛、儒、道三者合一的景观,套用学生的原话,他们是这样描述的:大殿中央,陈列的是孔子的塑像,他是儒家的代表,而两旁分列观音菩萨和财神爷。很明显观音菩萨是佛教人物,代表慈悲,能救苦救难,人们拜菩萨就是为了祈求幸福、安康。而财神爷是民间传说人物,代表吉祥、富贵,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大殿房顶的太极八卦图,却反映出道教重要思想。从学生的汇报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受到学生已体会到我国文化的多样化和宗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些问题教师也不一定会解释,但学生已会自己去探究了。学生汇报后教师进行点拨:从景观上可以感受到我国文化有什么多样性?为什么?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讨论探究其不同的原因,效果非常不错。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学会了如何收集资料,如何整理资料,如何运用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团结一心,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让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受到知识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教学活动社会化、实践化是有效活动的途径

1.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查

陶行知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曾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不仅要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且要让他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通过查阅文献、上网搜索、个别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在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亲身的体验和感悟,在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认同与内化经济学原理,进而指导行为、提高认识和升华情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传统的教育重知识轻能力和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畸形发展。历史与社会课综合探究活动的核心,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建立学校、社会教育网络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悟、去体会、去探究,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社会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所以,在综合探究活动中,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五次社会调查报告的评比。以实践探索类七年级综合探究七《我是社会小主人》为例。笔者组织学生去学校所在的县东社区参观访问,有的学生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向本社区的居民进行提问,有的学生并没有设计问题,而是去发现问题,通过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了不少问题,特别是环境问题与社区的基本设施被破坏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最后,让学生把他们的成果有效地利用起来。有的学生直接去找社区领导,也有的说回来后打电话给社区领导或找新闻媒体。同时,鼓励学生就这些问题深入调查,形成调查报告。有一组学生发现在玉环城区出现停车难的情况,通过调查问卷、对有关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实地调查后,形成建设性意见。在2007年省研究性学习评比中,《关于玉环城区停车难的调查研究》获得省一等奖,《红绿灯时间分配问题的调查报告》获省三等奖;2008学年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关于玉环实验学校校园装饰文化的调查研究》获省二等奖。

2.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初中学生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特别爱“玩”,教师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让学生主动去“玩”,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七年级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为例。在综合探究活动前,先布置学生制作地球仪,要求每小组必须有一个,材料不限,但要求在地球仪上画出重要的经纬线和主要的海陆轮廓。学生在选材上别具匠心,有的用皮球、保龄球、乒乓球、水浮球等,甚至有的学生用苹果做,支架与底座的选择上也很有特色,有饮料瓶口、铅丝、木板、塑料盒子等。如下图:

图一图二

图三图五

图一选取了一些典型的学生作品进行合影。图二的球体是利用一般的皮球,然后用白纸糊上去,再借助水彩笔在上面画大陆轮廓与经纬网;底座的设计别出心裁,在饮料瓶口内放置一些木屑,再用强力胶粘贴在木板上;支架用较粗的铅丝,并倾斜近23.5度。图三的球体采用保龄球,用衣架的铅丝与盒子固定,蜡笔画的大陆轮廓晶莹剔透,是名副其实的蓝色的星球。图四用水浮球作球体,用细铅丝作经纬线,粗铅丝作支架,并电焊而成。图五中最大的则是环保型的地球,学生用软球作地球仪的球体,配以两片绿叶非常有创意,画得也不错。其他三个则用苹果与乒乓球。

虽然学生制作的地球仪不是很精确,但是面对自己制作的地球仪,学生的积极性会大不一样,在课堂分组探究过程中,学生在自己制作的地球仪上进行探究,效果还真是不一样。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五带的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在动脑、动手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加以点拨。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一难点,如果学生没有动脑、动手是很难掌握的。

四、探究评价个性化是有效活动的保障

学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体,对于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能从多种观点和角度评价,重视每个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评价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和参与状况,从而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所以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不可缺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打击(科学性问题除外),而是对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加以表扬,教师通过及时的反馈,确认学生的优点,激励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探究学习气氛。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自己的收获、感受或自我评价,重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学习感受的升华,也使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主体学习和评价的乐趣。对延伸到课外形成的成果,如制作的模型,绘制的地图,完成的手抄报、小论文、调查报告、小品的演出,材料的搜集、整理等等,都要给以肯定,并给以展出与交流,让作者在别人肯定的目光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让观者在分享别人成果中得到学习。这就是一种让人人都有成就感的全新的评价观。当然,这方面的探索还刚刚开始,最大的困扰莫过于“以分取人”的评价制度。评价主体应提倡多元化,可以是教师评,也可以是学生自评或者小组评,还可以把家长(特别是把参赛学生的家长)请到现场。另外奖项的设置也很重要。设的奖项也要有创意,以激励为目的,并且紧扣新课改的时代脉搏,可以打破传统的一、二、三等奖。如小品表演可以设个人奖和集体奖,个人有最佳个人表演奖、最佳剧本创作奖,集体有精神风貌奖等奖项。既有个人的又有集体的,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综合探究活动的教学对教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五年多的教学实践让笔者发现,综合探究的教学流于形式的多,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大,如时间安排问题,教学资源问题,与其他学科、其他任课教师的协调问题,与家长、社区的配合支持问题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施福荣.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教学研究.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5).

[2]朱明光.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宋乃庆.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4]黄忠杰.《我“看”综合探究课》试教通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可行有效 篇6

始于日本上世纪70年代初的旋喷桩技术 (CCP工法) , 经不断改进, 已经在国内的深基坑开挖挡土隔水、桥墩加固、水坝坝基防渗、旧建筑物地基补强、盾构起始和终端土体加固、深基坑临近旧有建筑物的加固等工程中广泛应用。

工程概况

北京地铁八号线永泰庄站及永泰庄至清河小营区间呈南北走向, 车站位于永泰庄北路和西三旗东路以北, 沿西三旗东路南北向布置, 明挖顺筑法地下车站, 两层三跨, 车站两端均设盾构井, 车站主体基坑长234.7m, 标准段宽20.7m, 覆土3.9m, 南端盾构井宽24.15m、北端盾构井宽26.3m, 基坑深17.74~19.25m。

主要土层为杂填土, 粉土, 细砂, 中砂, 粉质粘土, 粉土, 粉砂, 粘土, 细砂, 粗砂。

距离基坑和区间右线比较近的是总参新建17层办公楼, 与基坑位置关系如图。

该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采用伐板基础, 埋深6.9m。该楼与车站主体结构基坑围护桩最小距离约为21.6m, 与车站附属结构基坑围护桩最小距离约10.6m, 与矿山法施工竖井结构基坑围护桩最小距离约14.8m, 与降水井最小距离约9.9m, 为一级风险工程。该楼邻近的车站主体结构基坑深度约19.33m, 车站基坑净宽24.15m;矿山法竖井深度约19.30m, 竖井基坑净宽约11.4m。

旋喷桩原理与施工方法

采用专用钻机驱动密封良好的喷射管和带有一个或两个横向喷嘴的特制喷射头水冲或振动成孔, 到达预定深度后, 再用高压浆液 (15MPa以上压力) 通过喷射管向土中喷射, 冲击破坏土体, 高压流切割搅碎的土层, 呈颗粒分散, 一部分被浆液和水带出钻孔, 另一部分与浆液搅拌混合, 随着浆液搅拌混合, 喷浆管不断以360°旋转提升, 随着浆液的凝固, 组成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抗渗能力的旋喷桩。

旋喷桩强度与单位桩体中的水泥浆含量、水泥浆稠度和土质有关。单位桩体内水泥浆含量愈高, 喷射的浆液愈稠, 旋喷桩强度愈高。砂性土中的强度显然比软弱粘性土中的强度高。

根据喷射方法, 旋喷注浆法分为单管喷射法、二重管法、三重管法。

二重管法又称浆液、气体喷射法, 是用二层喷射管, 将高压水泥浆与空气同时横向喷射, 水泥浆在四周形成的空气膜的条件下喷射, 加固范围较大, 加固直径可达100CM.

三重管法是一种水、气喷射、浆液灌注搅拌混合的方法。即用三层喷射管使高压水和空气同时横向喷射, 并切割土体, 借空气的上升力把被破碎的土由地表排出;同时另一个喷嘴将水泥浆以较低压力喷射注入到被切割搅拌的土中, 使水泥与土混合达到加固目的, 加固直径可达80~200CM.

旋喷桩设计本工程的旋喷桩主要是止水帷幕、保护相邻建筑物, 考虑使用二重管法, 在总参办公楼与围护桩外的降水井之间施做两排旋喷桩, 在加固地层的同时, 减少建筑基础下的水土流失, 进而控制建筑物沉降和变形。旋喷桩直径800mm, 间距550mm。桩的喷射次序按跳跃式进行。高压旋喷桩喷射材料为水泥浆, 水灰比1.5∶1。加固后土体达到良好的均匀性和自立性。旋喷桩的具体施工参数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

旋喷桩加固体强度加固体的强度与土质和施工方法有密切关系, 施工工艺的不同和土质的多变, 使加固体强度有很大的离散性。在一定土质条件下, 通过调节浆液的水灰比和单位时间的喷射量或改变提升速度等措施, 可适当提高或降低加固体强度。

材料及配比水泥为32.5水泥, 水灰比1.5∶1。根据地质情况 (如有大空洞时) 可适当添加外加剂。

施工方案

本工程深基坑及暗挖区间竖井西侧为总参17层办公大楼, 为最大程度减小施工对大楼的影响, 在基坑维护桩外侧降水井与大楼之间采用旋喷桩作为止水帷幕并保护大楼基础差异沉降。支护结构施工次序:钻孔灌注桩→旋喷桩→降水井→土方开挖→钢支撑架设→到达设计标高。旋喷桩与钻孔灌注桩桩长一致。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钻孔、贯入喷射注浆管至钻孔底设计标高后喷射注浆, 当压力流量达到规定值后, 随即旋转和提升进行自下而上喷射。

1、旋喷前要检查高压设备和管路系统, 其压力和流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注浆管及喷嘴内不得有任何杂物。注浆接头的密封圈必须良好;2、钻机安置在设计的孔位上, 钻杆头对准孔位中心, 钻孔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3、为保证钻孔达到设计要求的垂直度, 钻机就位后必须水平校正, 使钻杆轴线垂直对准钻孔中心位置, 喷射注浆管的允许倾斜度不得大于1.5%;4、地质钻机钻孔完毕, 必须拔出岩芯管并换上喷射注浆管插入预定深度, 插管过程中为防止泥砂堵塞喷嘴, 可边射水边插管, 水压一般不超过1MPa, 如压力过高则易孔壁坍塌;5、在插管和喷射过程中, 要注意防止喷嘴被堵, 在拆卸或安装注浆管动作要快。浆的压力和流量必须符合设计值。使用双喷嘴时, 若一个喷嘴被堵, 则可采取复喷方法继续施工;6、喷射注浆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检查浆液初凝时间、注浆流量、压力、旋转提升速度、冒浆量的量测等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并随时作好记录, 绘制作业过程曲线;7、钻杆的旋转和提升必须连续不中断。拆卸钻杆继续旋喷时, 要注意保持钻杆有0.2m搭接长度, 不得使用喷射固结体脱节;深层旋喷时, 应先喷浆后再旋转和提升, 以防注浆管扭断;8、正常水灰比1∶1, 初凝时间为15h左右, 当浆液初凝时间超过20h时, 应当及时停止使用该水泥;在旋喷过程中应防止水泥浆沉淀, 使浓度降低;9、施工完毕, 应把注浆管等机具设备冲洗干净, 管内机内不得残存水泥浆;10、对喷射深层长桩, 应按地质剖面图及地下水等资料, 在不同深度针对不同地层土质情况, 选用合适的喷射参数, 才能获得均匀密实的长桩, 对深层硬土, 可采用增加压力和流量或适当降低旋转和提升速度等办法;11、通过调节喷射压力和注浆量, 改变喷嘴移动方向和速度达到控制旋喷桩固结体的形状;12、喷射过程中冒浆量小于注浆量20%为正常, 超过20%或完全不冒浆时, 应采取相应措施;13、高压喷射注浆的高压水泥浆液流压力宜大于20MPa提升速度可取0.1 0.25m/min;14、高压喷射注浆主材为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根据需要可加入适量的速凝、悬浮或防冻等外加剂及掺合料, 数量根据试验确定;15、当实际孔位、孔深和每个钻孔内的地下障碍物、洞穴、涌水、漏水及与工程地质报告不符等情况时, 应详细记录;16、对需要扩大加固范围或提高强度的工程, 可采取复喷措施, 即先喷一遍清水再喷一遍或两遍水泥浆;17、当处理既有建筑地基时, 应采取速凝浆液或大间距隔孔旋喷和冒浆回灌等措施, 以防喷射过程中地基产生附加变形和地基与基础间出现脱空现象, 影响被加固建筑及邻近建筑, 同时应对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18、施工中应如实记录高压喷射注浆的各项参数和出现的异常现象。

效益分析

本工程共做旋喷桩551棵, 旋喷桩施工完毕后, 经过降水基坑施工基本无水, 基坑西侧的总参办公大楼无明显裂缝和变形等损坏, 监测数据表明, 止水帷幕达到良好的止水效果和保护临近建筑物的功效, 经济效益比较好。

结论

在地铁车站基坑降水井外施做旋喷桩形成止水帷幕, 有效保证了基坑外建筑物的安全, 同时提高了旋喷桩范围的地层稳定性, 保证了基坑的安全。

可行有效 篇7

一、目前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不强

高职大学生通过学习职业指导课程和听取相关专题讲座,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也仅是停留在粗浅理解的层面, 绝大多数同学仍不懂得如何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未能真正体现和发挥, 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前期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 影响了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

职业生涯规划起源于西方, 在西方发达国家, 孩子从上幼儿园阶段就开始接受生涯教育, 在中学阶段有生涯专家为学生做职业兴趣分析, 帮助学生发现职业兴趣, 并进行有效引导以达到根据其兴趣确定其职业取向的目的。相比之下, 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生涯教育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基本是空白, 近几年才开始在高等教育阶段有尝试性的起步, 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

受前期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 绝大多数的高职大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 很少得到关于自我兴趣方面的有意识地发现、引导和培养。多数的同学在高考填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时, 并非以个人的兴趣和能力为出发点, 而是听从老师、父母的建议, 或是盲目地跟风所谓的热门专业。对于高职大学生而言, 他们目前所就读的专业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未来的职业领域, 但有超过80%以上的高职大学生在入校一年以后, 仍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应有的认识和了解, 更谈不上兴趣和热爱。国内外很多的生涯专家都主张将兴趣作为人与职业匹配的首要条件, 而多数的高职大学生是在大学阶段初次尝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 才开始考虑和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 这让他们中的很多同学不得不面对个人的职业兴趣与所就读的专业相去甚远的矛盾和尴尬。如果忽视我国高职大学生前期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现实, 只简单教给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学生生硬地套用相关步骤所作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往往可行性不强, 最终都流于形式而无实际的意义。

2、标准的职业测评手段的缺乏, 影响了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

自我评估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步骤, 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必须建立在个体对自我全面、充分而客观的认识之上。自我评估的内容包括个体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学识、智商、情商等等多个方面, 国内外的生涯专家尤其强调将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作为匹配人与职业的最重要的条件。

自我评估的方法有多种, 可以采用自评法, 即通过个体自我的反省、分析与探索, 达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目的;可以采用他评法, 即个体通过听取身边熟识的人 (比如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 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 达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目的;还可以采用测试法, 即借助标准化的职业测评手段帮助个体获得对自我的性格、兴趣、能力倾向和价值观等的清晰认识。此外, 生涯规划专业人士创设的一些有趣的认知小游戏, 比如“我的生命线”、“某某的五样”等等, 也被广泛运用于帮助个体认知自我。

上述各种方法在自我评估中通常被结合起来使用, 其中标准化的职业测评手段包括了国内外生涯专家、心理学家和各类研究机构通过长期的研究摸索而创立的各种测试理论和测评软件, 为个人提供了解自己的科学途径, 有助于全面、客观、深入的自我了解与评价, 可以对个人特点和职业 (岗位) 特点进行适合度匹配分析, 进而帮助个体进行职业选择, 即通常所说的“人职匹配”。我国的职业测评专家更是强调, 我国大学生因前期生涯教育缺失, 所受的心理学和职业发展的课程教育比较少, 对自己性格、能力的认识不是很系统, 所以, 使用标准化的测评工具就显得更有必要。同时, 由于缺乏多角度地分析自我的能力和完善的知识体系, 标准化的测评工具也更有助于引起学生进一步自我探索的欲望。

近年来, 以北森测评为代表的国内生涯专家和研究机构在引进西方职业测评软件的基础上, 研究并开发出了一些本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系统。但购买这些测评系统和测评软件需要投入一定的费用, 从目前高职学院的实际情况来看, 虽然职业指导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真正投入用于职业指导工作的费用还非常有限, 多数的高职学院出于经费的考虑, 并未购置专业的职业测评软件。由于无法借助标准的职业测评手段进行全面深入的自我评估, 加上缺少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职业指导师的指导和帮助, 目前, 高职大学生很难设计出比较科学完善并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来, 一些同学即便套用职业生涯规划的一般步骤设计出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由于欠科学合理, 并无实施的价值。

二、将职业生涯规划与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相结合, 全面提高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教育部办公厅最新印发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中, 对该课程的性质与目标作了清楚地说明——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 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这一段说明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这样的信息, 引导高职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应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具体而言,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 高职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宜以确立短期职业目标为主。

设定职业生涯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步骤之一, 理想的职业目标建立在科学客观的自我评估和环境评估的基础之上。按时间长短的不同, 职业生涯目标可以划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一般而言, 长期目标是指10年以上的职业目标, 中期目标是指5~10年的职业目标, 短期目标是指3~5年的职业目标。其中短期职业目标是较具体化, 操作性较强的行动目标。高职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宜重点围绕短期职业生涯目标展开, 即通过自我评估和环境评估, 确立未来3~5年内的职业目标, 这也是高职大学生从大学校园步入职业社会, 就业初期的职业目标。

受前期生涯教育缺失的影响, 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高职大学生, 还难以明确而合理地规划并把握自己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从部分高职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所确立的长远职业目标来看, 多存在好高骛远和不切实际的缺陷。但对于高职大学生来说, 在自我评估和环境评估的基础上, 确定自己未来3~5年的初次就业目标, 却是可以做到的, 而且短期职业目标的确定不仅能帮助高职大学生合理安排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还能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帮助他们按照既定目标理性择业, 避免在毕业求职的过程中出现盲目从众或不切实际的求职行为, 提高求职的成功率, 这对于促进其整个职业生涯的良好发展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和作用。

其次, 高职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应与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结合起来。

从实际出发, 确立合理的短期职业目标, 是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步骤之一, 而在短期职业目标确立后, 采取怎样的行动措施来保证目标的实现则是职业生涯规划得以落实的关键环节。为了确保职业目标的实现, 高职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应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紧密结合起来, 一是全面地分析目标职业对于求职者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要求, 并与自身的实际进行对照和比较, 从中看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二是根据自身能力素质与职业要求的差距, 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大学阶段, 围绕理论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掌握、实践实习的展开、英语计算机水平的提高以及职业素质的培养, 制定出一个目标量化、时限明确、可行性强的行动计划。计划落实的过程也是高职大学生为未来的职业做准备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如果能按照既定的目标踏踏实实地朝前走, 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将得到全面提高, 这对于高职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 只有从高职学院职业指导工作的实际出发, 将高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结合, 与大学毕业后的初次就业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提高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摘要:从高职学院职业指导工作的实际出发, 引导高职大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结合起来, 全面提高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行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薇.就业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曹计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 (610) .

可行有效 篇8

口语交际即口头言语交际, 指的是人们运用有声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强调指出, 口语交际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 并且把“口语交际”作为语文课程五方面内容之一, 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将来的发展着想的指导思想, 这在以前的教学大纲中是没有如此明确的。

综合性学习, 2001年,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提出“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 首次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之中, 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 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 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总目标是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本文研究涉及阶段目标第四学段 (7~9年级) , 具体目标为:“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 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中, 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 共同讨论, 选出研究主题, 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 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 讨论分析问题, 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 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搜集资料, 调查访问, 相互讨论, 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分清原始资料和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援引资料的出处。”该目标强调获得亲自参与的积极体验;强调学会合作和探究;强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培养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强调学科知识与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基于现实的有效性教学路径

1. 要消除一个误解

笔者在本论文中把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合并并不是对这两项教学内容的忽视。一方面是因为苏教版新课程初中《语文》教材编写上采用“合成单元”的设计思路, 围绕主题词把读写口语交际 (或综合实践活动) 加以优化整合, 使之彼此渗透、互相联系, 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和语文学习效率;另一方面, 笔者认为2001年, 新一轮课程改革首次把“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相并列, 是强调了这五项内容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平等, 在培养学生上作用相当, 而不是要求在课时分配上均等, 在教学容量上一致。

2. 要正视一个现实

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和落实, 并非像人们想象得那么简单、那么美好。理论上的美好前景并没有为改变现实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从笔者教学调研的情况来看, 很多学校把它当作教学的附庸、课堂的点缀, 甚至眼光从未顾及并正视过它, 它成了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走进课堂, 依然只有基础知识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 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最多只在考前作些应试方面的指导。审视中学语文教学现状, 我们发现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教学虽然在《语文标准》中具有与读写教学相等的一席之位, 但实践操作中却已成为一纸空文。

3. 要探求一种方法

笔者在初中从事一线教学, 加之考查调研后发现: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有效教学的可行路径之一。

第一, 明确研究性学习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 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这个定义充分显示, 研究性学习虽然首先是以课程形态进入中学的, 但它更是一种学习方式, 这一点首先可以从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中得到验证。

第二, 我们要把握“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追求, 它是指“在语文学习中,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语文现象, 获取知识, 掌握规律, 了解社会, 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由此可见,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开放式、综合性的大语文。它是一种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它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由外而内, 即研究的方向由课外、校外向校内、学科回归;另一种是由内而外, 即研究的方向由文本、课内向课外、校外拓展。二者都强调需要确定研究的主题 (或专题) , 强调学习要保持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强调要注重学习的全过程, 而这一全过程必将为学生提供实际有效的交际任务, 也只有在这一过程中很好地交流合作方能达到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目的。因此, 笔者认为这对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来讲是一条有效的路径。

三语文研究性可行性分析

1. 与时俱进

语文研究性学习和作为独立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不同, 它是对原有课程进行改造, 把新时代要求融进原有的语文课程中, 不是另外增加一门课程。这正符合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实际, 解决了时间不足、精力有限的问题。

2. 尊重唤醒激情

要使学生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 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 树立服务意识, 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 刺激学生的发现欲, 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具体教学中, 教师可以多种方式营造“研究性学习”氛围, 如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 以课堂讨论、辩论为形式, 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以小论文、小作文为依托, 形成“研究性学习”的结果等。教育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 能使他们精神振奋, 思维活跃, 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常州市实验中学语文组在这一方面先行一步, 其中“桥文化”“胡同文化”等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成功开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实践证明, 学生对语文研究性

传统教学方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进行, 在教学中已明显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中学语文学科的新课标指出,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各项设计已越来越多样化, 这些设计已越来越需要一些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穿插辩论模式教学, 是一种通过教师设定一个命题, 然后布置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收集相关论据, 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辩论, 最后综合归纳成条理性的知识板块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初步研究了辩论模式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学生学习的过程性。

一中学语文采用辩论模式教学的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学科中议论文较不易被学生所接受, 枯燥乏味常使他们望而生畏, 新课标内容的构建已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 使教学内容有了可辩论性, 因此构建辩论模式教学, 可使学科内容更具条理化、信息化、口述化, 也更生活化, 因而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锻炼学生的口才、合作与交流能力, 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也使单纯的学科知识与语言表达、信息处理、逻辑推理、思维方式等各种技能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新的时代, 知识大爆炸, 信息满天飞, 人与人的合作与交流显得更为重要。怎样处理信息, 从何种角度思考问题, 怎样表达, 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辩论中去体会、去提升。因此, 在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穿插辩论模式教学, 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使学生能善于从正、反两方面去思索问题, 并使学生在学以致用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让学生终生受益, 对培养新型的现代化人才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二辩论模式教学具有可行性

第一, 现代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适合辩论模式教学。义务教育中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喜欢自我表现, 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渴望自我探索, 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不知所措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这些正好说明了他们更喜欢一种能让他们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 而且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去获取体验与知识。辩论模式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平台, 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与同伴合作与交流的心理体验;同时辩论教学方式又让他们体会到作为学习主体在辩论过程中的乐趣, 并有时会体会到挫折和失败感, 能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

第二, 新课标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点适合辩论模式教学。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 教师与学生角色在新课标下已发生了转化, 新课标下,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

学习——这种不仅以获取知识为目的, 而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是有极大兴趣的, 在活动中同学们焕发了极大的学习热情, 在教师的引导下, 深入挖掘教材、质疑解疑, 尝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主体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当然学生的热情参与也感染和激发了老师们的教学热情, 如此良性循环。

可喜的是, 我市上上下下都很重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体,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探索学习的苦与乐、得与失。这种角色的体现在辩论模式教学中再明显不过, 教师通过设置论题来达到引导学生的目的, 学生确定正、反方后, 围绕论题而展开搜集相关信息的活动, 并从中汲取知识, 成为学习的主人, 并在辩论中不断地疏理知识点, 提升能力。

第三, 从教学指导思想来看, 义务教育的中学阶段适合穿插辩论模式教学。教学指导思想中, 要求在教学中要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变换思考的思想、收集与统计的思想、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集思广益的能力, 所有这些需要渗透的思想方法和需要培养的能力, 都可以在辩论模式的教学中去体现, 这也是教师实施辩论模式教学核心的指导思想。

三辩论模式教学具有可操作性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精心制作一个命题, 在辩论模式教学课堂中, 教师根据教学紧密相连的内容, 精心制作一个内涵或外延都能让学生有论可辩的命题, 以便让学生能力所能及地去收集相关的论据。命题设立后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 让他们分别收集各自的证据材料。

在辩论模式教学课堂中, 通过学生的群体发言、个体发言, 正反两方互相辩论来完成辩论教学的主要过程。辩论中, 要求学生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 鼓励说理;辩论中, 教师可随时注意辩论的方向, 对有理有据的论述应予支持, 对偏离主要方向的言论可适当纠偏;在辩论的最后可由学生进行口述总结, 也可用布置书面作业的形式进行书面总结, 或在教师的帮助下把辩论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使之条理化、具体化, 从而达到辩论教学的目的。

四辩论模式教学具有学习的过程性

辩论模式教学中的主要对象——学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时不在学习, 为论点寻找论据的过程就已经是一个自主的学习与积累过程, 在辩论过程中更是学习的过程, 有辩驳, 也有汲取, 更可以从对方的观点中去探索知识点, 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正所谓辩论胜利学到了东西, 辩论失败同样也学到了东西。

辩论模式教学中每一刻都可以拓展自己的学识界面, 不论是正方人还是反方人的一个观点或一句话, 都有可能点燃自己的智慧之光, 启迪自己的思维方式, 使知识得到不断的补充, 头脑不断地清晰, 愈辩愈明。所以说, 整个辩论教学也是一个不间断的学习过程。

[责任编辑:李锦雯]

笔者所在学校已把这一活动变为常规性活动, 组织学生全年开展, 每年都会给学生专题辅导。因此笔者认为作为语文老师要借助这股东风, 积极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让它成为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途径, 以切实解决现实教学中忽视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问题, 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高。

可行有效 篇9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口腔颌面损伤患者136例,根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其中观察组男35例,女33例,年龄25~64岁,平均(44±2.4)岁,颌面骨性受损34例,颌面软组织挫伤34例;对照组男32例,女36例,年龄27~63岁,平均(45±1.8)岁,颌面骨性受损30例,颌面软组织挫伤38例。两组年龄、性别及受伤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观察组实施个人性护理干预措施。①心理护理干预:口腔颌面损伤在临床上属于外伤范畴,多数患者担心面部因伤口留下瘢痕,使外在形象受到影响,从而表现出自信心薄弱、恐惧、烦躁、焦虑等不良心理,甚至部分患者的受伤原因为交通车祸,则表现出非常激动的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实际心理情况和结合患者对该病认知、年龄、文化程度给予心理疏导,同时向患者讲解治疗技术,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心理状况和树立对治疗信心,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②伤口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主动配合医生对患者伤口的深度、长度、伤口部位、张力状态、有无血肿、污染及面积进行评估,采用组织胶水黏合术治疗颌面部整齐的新鲜伤口及外伤时间48 h内的软组织损伤。针对张力较大的伤口可采用皮下缝合和组织胶水黏合术,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处理伤口,医生和护理人及患者三者在整个过程中只有配合良好才能保证伤口愈合。③口腔护理干预:评估患者口腔内有无如结扎钢丝或牙弓夹板等留置物,口腔组织内有无异物和血痂,牙龈、口腔黏膜有无红肿、出血、渗出及溃疡,患者损伤部位及程度及有无感染,张口程度能达到几指,采用注射器冲洗法治疗张口明显受限和口腔内有留置物患者,冲洗动作要轻柔,可将生理盐水注入口腔后停留一会儿再吸出冲洗液,运用长镊子轻轻取出未冲洗出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④饮食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饮食爱好制定食谱,鼓励口腔张开受限较轻患者多摄入含维生素较多的包含饮食,如果汁、牛奶等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促进伤口恢复。针对骨折固定患者可通过注射器将流质饮食注入患者体内,将鼻饲管从患者牙间隙的空隙塞入口腔内,注入少量的温开水后再注入鼻饲饮食,整个过程均匀推注均匀,防止误吸入气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首先运用氧化剂清理护理患者口腔,将患者口腔内脱落的各种组织和上皮组织清除干净,保持口腔清洁。其次运用1.5%过氧化氢,2%碳酸氢钠、0.05%甲硝唑液、生理盐水、口泰等药剂清理口腔。清理口腔的主要方法有冲洗,护理人员可运用输液设备通过高位压力清洗不能完全自行清洗口腔的患者的口腔,每天早晚各清洗1次。还有擦洗(即使用机械设备清理患者口腔),含漱,即在患者起床后、吃饭前、饭后、睡前通过口含药液的方式清洁口腔。

疗效评价:伤口恢复率[3]:①优:伤口恢复整齐,愈合情况好,口腔功能恢复后其咀嚼功能不受影响,无瘢痕。②良:伤口恢复较整齐,愈合情况良好,咀嚼功能轻度失调,口腔功能基本不受影响,形成少量瘢痕。③差:伤口边缘对合不齐,未愈合,口腔失去咀嚼功能,留下较多瘢痕。护理满意度[3]:本文护理满意度由自制调查问卷组成,其中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是否在患者入院时主动热情接待、是否讲解有关口腔颌面损伤相关知识、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时是否动作轻柔等,满分为6分,0~2分为不满意,3分为基本满意,4~6分为满意。

统计学方法:本次检验结果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伤口及口腔功能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用%表示,用χ2检验,如果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伤口及口腔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伤口及口腔功能恢复优良率97.05%,对照组7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95.58%%,对照组满意度76.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在获得高水平的医疗外,还想获得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颌面部在人体担负着咀嚼、呼吸、语言、吞咽及表情等生理功能,一旦该部位受到损伤,除了会减弱口腔自洁能力,最重要的是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4,5]。再加上受损部位如果不能较好地愈合,则较易留下瘢痕且面部局部组织呼吸困难、肿胀,给患者造成心理、身体双重压力。如何让患者恢复口腔功能及尽快痊愈是目前该病护理的主要方向之一,人性化护理干预是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特殊的口腔外形及口腔内环境变化实施口腔护理,整个护理过程注重其感受,同时根据患者手术范围、口腔大小等制定个性化护理服务,促进伤口愈合。本文研究结果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患者的伤口及口腔功能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常规护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口腔颌面损伤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口腔颌面伤口愈合,改善患者口腔功能,还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使口腔护理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蕾.探讨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护理措施[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8):102-103.

[2]李力.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响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3):69-71.

[3]孙惠,王蕾,方芬,等.共情护理对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5,13(4):218-220.

[4]王永美,王小旱.个体化口腔护理在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中的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30):270.

可行有效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范围是33~72岁,平均46.3岁,病程1~28年,平均7.4年;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范围是32~74岁,平均47.2岁,病程1~26年,平均7.6年。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的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西医治疗,给予降血糖和血管扩张等药物,观察组使用中医疗法,中药药方如下:葛根50 g、天花粉50 g、麦门冬50 g、生地黄50 g、甘草20 g、五味子20 g、南瓜粉5 g以及炒黄糯米10 g[2]。进行水煎服用,1剂/d,分为早晚两次服用。

1.3 疗效判定

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证候积分的减少量超过90%;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命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的减少量在70%~90%;有效: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有所改善,证候积分的减少量在30%~70%;无效:患者的症者和生命体征均无改善,或者加重,证候积分的减少量小于30%。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病监测其FBGA (空腹血糖)、HbA1C (糖化血红蛋白)、FINS (空腹胰岛素)以及ISI (胰岛素抵抗)这四项指标。

1.5 统计方法

该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BGA、HbA1C、FINS和ISI指标比较如表2所示,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中未出现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有4例恶心、2例呕吐,还有2例头痛,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的对比上差异较大(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用药进行治疗,其病程较长,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困扰。临床中通常使用西药进行治疗,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糖尿病,且给患者带来较多药物不良反应。该次研究引入中医治疗的方法,对患者的机体进行整体的调理,药方中的葛根、麦冬门、生地黄、天花粉等均具有降血糖的功效,甘草有养肾育阴的效果,而南瓜粉和炒黄的糯米具有健脾暖胃的功效[3]。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且中药治疗带来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微。观察组治疗后的FBGA、HbA1C、FINS和ISI指标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因此,在治疗糖尿病时,采用中药疗法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各项重要指标恢复情况较好,使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春学.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112-114.

[2]温兴韬.经方治疗糖尿病临床探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2):151-152.

上一篇:老年功能性精神障碍下一篇:网络架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