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评估(通用10篇)
可行性评估 篇1
引言
DCS系统, 即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集散控制系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被人们逐渐熟悉,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 目前已经成为发电及石化行业生产运行的主要控制手段。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DCS系统选型时, 用户不仅满足于系统的可用性, 同时会考虑DCS系统人机界面的友好性和开放性以及DCS系统升级的可能性。而DCS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 出于系统自身属性和用户要求改变等因素考虑, 是否对DCS系统进行升级以及如何对DCS系统进行升级就成为使用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1 DCS系统升级的必要性
1.1 DCS系统性能劣化是系统升级需求的根本原因
在DCS系统初期投入使用时, 技术参数一般会略高于设计规格, 充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但是在系统使用过程中, 伴随性能参数劣化造成与用户需求的逐渐偏离, 最终导致系统性能与用户要求的不匹配, 而用户为满足生产的实际需要不得不考虑系统升级的问题。 (1) 系统设备自身老化造成的系统性能劣化。由于发电行业生产的特殊性, DCS系统常年带电工作, 受到电子元器件使用寿命限制、系统设备工作中自身发热和产生的磁场相互影响、频繁操作以及误操作带来的设备损害, 使得系统设备的使用寿命往往低于设计值, 也造成系统设备性能劣化现象在达到某一阶段后呈现爆发式和全面性上升的趋势。另外由于系统设备故障存在不可预测性和不易检测性, 很难在故障出现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旦出现故障往往直接影响到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2) 系统内部软件升级造成的系统性能劣化。在系统投入运行后, 由于系统软件本身升级需要和软硬件配合需求以及打补丁的需要, 系统容量空间被占用, 通信和计算处理等裕度也会受到影响, 运行负荷不断升高, 造成系统处理速率降低, 严重时甚至造成通讯阻塞和中断。 (3) 用户调整系统造成的系统性能劣化。在机组投入运行后, 用户在对DCS系统使用中会对系统控制内容进行调整, 有些工作需要改变系统硬件甚至改变系统的网络架构, 这样会对系统原有设计的裕量和系统负荷产生影响, 严重的话会造成系统超负荷运行或者运行工况异常。[1]
1.2 用户需求提升是系统升级的必要条件
由于用户在使用中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 增加DCS系统的控制范围、增加与外部数据的通讯量、增加更多的性能计算功能等要求, 原有的DCS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的固化造成对于用户要求的响应程度会越来越难, 造成用户在使用中逐渐感觉到越来越不方便, 不得不将系统升级列入日程安排。
1.3 计算机应用技术提升是DCS系统升级的关键性因素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提升, 更多的新兴技术进入工控行业, 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硬件技术和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 也带动了DCS系统更新换代的速度。DCS系统厂家在进行设备更新换代时给原系统使用者带来了很多不便, 也让用户了解到新技术带来的便捷, 用户对待DCS系统升级的问题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寻求。
(1) 计算机应用技术提升造成设备厂家技术转型。在计算机应用技术飞速发展的当前社会, 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 DCS系统生产厂家会将更多关注和技术力量投入新产品研发和应用方面, 原有系统技术支持人员因为流失或被动转型, 对原有DCS系统的技术支持力量不足, 造成系统用户在遇到重大问题时因得不到足够的技术支持而无力解决, 使得用户不得不放弃继续使用现有的DCS系统。 (2) 计算机应用技术提升造成设备厂家设备更新换代。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提升, DCS系统生产厂家也在不断更新自己的硬件设备, 原来设备的生产线纷纷停产或升级, 造成老旧设备的备品备件断货, 系统用户采购周期和费用控制难度增加, 而DCS系统的固化设计使得设备兼容性很难得到保障, 系统维护难度增加。[2] (3) 计算机应用技术提升让用户对于控制策略和控制手段要求提升成为可能。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得到提升的同时, 更多的控制策略在发电行业得到应用, 如神经网络、模糊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先进的控制理论在新建项目中得到应用, 控制手段的先进性让发电行业受益匪浅, 也让原有系统因为技术方面的局限受到冲击, 用户会通过DCS系统升级来实现系统性能和工艺水平的提升。 (4) 计算机应用技术提升让用户可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原有DCS系统在选择时因为受限于当时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选择空间并不大, 但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提升, 选择兼容性更强、人机界面更友好、系统容量更大的DCS系统就成为可能, 也使得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更主动地接受DCS升级。
1.4 原有DCS系统因故障无法继续运行或存在重大隐患是用户不得不对DCS系统升级的最无奈的选择
系统运行中, 由于系统设备老化或损坏, 但由于备品备件无法采购或技术支持力量缺失造成DCS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或“带病”工作, 严重时会影响机组的运行, 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对于DCS系统缺乏正确有有效的评估造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而不得不选择对DCS系统升级, 由于DCS系统升级工作过于仓促, 造成DCS系统升级效果受到影响。某电厂DCS系统是从常规仪表控制改造而来, 改造工期紧张, 在改造完毕后, 出现了测点数量不足、报警信息缺失、控制逻辑不严谨的问题, 给机组运行带来极大不便。
综上所述, 对DCS系统进行升级的必要性可能是多方面的, 寻求必要性中的关键点, 是推动DCS系统升级的首要前提。某燃气发电公司采用的控制系统为某公司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产品, 在投产后不久就出现人机接口不友好、系统兼容性差、备品备件采购困难、技术支持力量不足等问题, 在运行中陆续发生各种DCS系统故障, 在系统维护人员陆续流失的情况下, 通过对DCS系统设备老化、备品备件和技术支持保证性降低和优化机组控制手段等问题的重点关注, 确定DCS系统升级的必要性。考虑升级一台机组DCS系统, 将升级后更换下来的设备作为另一台机组DCS系统的备品备件, 节余的备品备件费用就超出系统升级所需费用, 再考虑到采购周期以及备品备件的应急效应, 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回报。
2 DCS系统升级的可行性
对于DCS系统升级的可行性评估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完成, 需要考虑升级方案的可行性评估、系统升级工期与评估、系统升级费用评估和系统升级项目规模以及施工条件评估等方面, 只有在各方面经过评估后, 才能判定DCS系统升级项目是否真正具备可行性。
2.1 对DCS系统升级方案的可行性评估
DCS系统常规意义上的升级, 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原系统的基础上升级到高版本系统;另外一种是用其它厂家的DCS系统进行替代。因为两种方案对于系统改造范围、改造工作量、技术保障力度、技术攻关与关键技术破解等方面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可以说各有利弊, 需要从技术层面、安全方面和投资以及回报等方面进行全面性的比较, 选择切实可行的升级方案。[3]
2.2 对系统升级工期进行评估
将目前使用的DCS系统升级到新的DCS系统, 该项工作量和完成时间无疑都是巨大的, 在机组运行中很难安排专门的时间来完成该项工作, 一般会选择将系统升级放在机组等级检修中完成, 因此在确定改造方案和工作范围时DCS系统升级项目的完成所需要的时间是否与检修计划的一致就成了可行性评估的重要一项。
2.3 对系统升级费用评估
对于DCS系统升级, 出发点往往有两个, 就是经济性和安全性。不管选择将DCS系统升级到高版本系统或者对现有DCS系统进行替代, 所投入的费用都是巨大的, 但是考虑到系统升级后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提升或者安全水平的提高而言, 回报性也是可观的。对于达到或者接近使用寿命的DCS系统, 对系统进行升级不仅势在必行, 更是对企业安全、稳定的运行负责任的表现。而对于投入使用时间并不长的用户, 就需要衡量系统升级费用与升级后的经济回报和安全水平提升的对比, 也就是说需要对DCS系统升级必要性进行再次评估, 重点突出系统升级到来的经济回报以及机组安全性提升水平。
2.4 对系统升级项目规模以及施工条件评估
很多时候, DCS系统升级仅仅是因为DCS系统某一部分功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用户在确定对DCS系统进行升级时就需要考虑是对DCS系统进行整体升级还是局部进行升级, 局部性升级资金相对较少就可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 但也存在新系统与老系统兼容性问题以及是否会增加老系统的系统负担以及后期是不是仍需要对其它部分升级的问题, 这样就要用户自行把握了。另外在对系统升级项目规模进行评估后, 就要考虑进行施工的前提条件是否具备, 例如是否需要增加盘柜数量、场地是否满足需求以及项目从设计、系统组态、安装和调试等方面问题, 只有各方面条件均满足的情况下, 才具备了系统施工的条件。
DCS系统升级的可行性评估也涉及多个层面, 而且各个因素环环相扣, 各个环节均满足要求, 才可以判定DCS系统升级具备可行性。该燃气发电公司在完成了DCS系统升级必要性评估后, 通过对DCS升级两个方案各项指标进行权衡, 对升级所花费费用和带来的经济回报进行评估, 将单元机组A级检修作为DCS系统升级的时间段, 明确项目中升级范围和改造效果, 最终确定了DCS系统升级的可行性。
3 结束语
DCS系统升级项目评估是一个涵盖技术、经济、安全和工程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工作, 保证项目前期评估工作的准确到位是推动项目前进的必要保障。如果说DCS系统升级必要性评估是对系统劣化程度、用户需求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点和点的关联, 那DCS系统升级的可行性就是各个环节串在一起的一条线。必要性是可行性的前提, 可行性又反过来限制和支持必要性。作为有DCS系统升级需求的用户, 必须明确自己的工作思路, 充分了解和掌握系统的现状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确定自己的需求和目标, 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和要求, 才可以对DCS系统升级项目做出准确而客观的评估。
参考文献
[1]曹煜, 司云超.电厂DCS系统的扩容与升级改造[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4.
[2]王刚, 胡文胜.2号机组DCS系统升级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华北电力技术, 2007.
[3]滕会英, 万晖, 王苏华.300MW机组分散控制系统从WDPF到OVATION系统的升级改造[J].中国电力, 2004.
可行性评估 篇2
对于直接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应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对报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评估应依据规划部门的规划方案审查意见和相关部门建设规范标准。根据项目情况,还应将土地预审意见、环评批复等作为咨询评估的依据。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办公业务用房项目、政法设施项目、社会事业项目和其它相关项目,在评估论证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建设规范标准执行,在规划控制指标范围内尽量优化设计方案。
财政拨款直接投资项目的.建议书编写和评估,应参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并有所侧重,同时可进行适当简化。
2.政府资本金注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
(1)评估内容
应按照委托方的要求,对拟建项目进行相关的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评估论证,为政府投资决策和项目组织实施提供专业咨询意见。
(2)主要评估依据
①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等政策法规;
②政府投资条例等有关政府投资管理的规定;
③国家有关投资建设、咨询评估、项目管理的政策、法规、规定等;
④国家中长期计划、行业规划、地区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
⑤有关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编写的指南、规范及行业规定等;
⑹有关工程咨询评估的管理办法等规定;
⑦规划部门的规划方案审查意见和相关部门建设规范标准;
⑧土地、环保等部门的批复意见;
⑨与本项目有关的各种其他文件规范及有关调研、论证资料。
(3)判断依据
①符合政府投资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
②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标准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③符合社会需求,目标定位合理;
④项目规模、建设内容及工程技术方案合理;
⑤投资构成、融资方案合理;
⑥项目建设及运营模式满足有关政策规定,能够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⑦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了资源;
⑧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⑨土地利用、移民安置方案合理,未对公众利益,特别是项目建设地的公众利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⑩财务方案可行,政府资金能够得到合理利用,稀缺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⑾能够产生理想的经济效果,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⑿社会效果理想;
可行性评估 篇3
农民工子女;户籍改革;成本收益
农民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特殊利益群体,其子女的社会需求以及社会保障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领导及社会人士的重点关注。在国家人口计生委日前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中指出,当前,我国的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流动人口规模达到历史新高,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1]。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时,全国14周岁及以下流动儿童规模进一步增加到1834万人。5年间,流动儿童增长了424万人,增长30%[2]。
近几年,不断出现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因此,社会上就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引起来的激烈讨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民代表大会特意提出来户籍改革的话题,之前也有许多在户籍管制方面提出见解的学者,如:丁建国曾提出我国现存的户籍制度对农民居住和迁徙自由、对农民的财产权、对农民受教育权、对农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都造成了影响,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提出了将户籍制度与受教育权相分离的建议[3]。这一想法获得了众多关注因户籍给流动人口带来不便的学者的支持,它不仅较全面的分析了我国现存的户籍制度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不便,还指出了它已经不适应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也让我们认识到户籍改革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虽然,有许多学者都提出户籍改革是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难题的一个办法,并且有的学者还提出了如何进行户籍改革方法,但是,他们忽略了户籍改革所涉及的利益群体是持什么样的态度。从近几年的户籍改革动态看,中央政府是支持户籍改革的,现在这项改革的难点在于人口流入地大省的阻碍。因此,本文虽然同样从户籍制度的视角出发,但运用了成本收益原理,分析农民工子女户籍入城给流入地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用以证明农民工子女户籍入城是解决当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一个出路。
1.文献综述
2003年9月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2006年6月29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8.6亿元,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奖励资金31.7亿元同时,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20亿元,用于对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城市学校补充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2010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免除了农民工子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在《关于2011年中央决算的报告》中,免除了2900万名城市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支持1167万名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
虽然,近年来国家在农民工子女问题上出台了许多有利于保障其受教育权益的政策,但由于多种社会因素如:户籍管制,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双重困境并没有寻找到好的出路。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李路路在《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中指出阻止流动人口成为永久性居民的潜在原因之一是:城市不能因此不愿在财政上为不断增长的流动人口提供城市的“特权”如果这样做的话,将有可能要按比例缩减城市居民区的“特权”[4]。这就应正了为什么从2001年国务院户籍改革文件下发,到201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都提出地级市以下市区全部放开户籍制度,但是落实不好,究其原因就在于一些地方政府的反对。《我国农民工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组(2010年)发现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学遇到的最大困难时学费高、负担重,其次是没城市户口、升学困难,分别占了36%和27.6%。
有许多学者都看到户籍制度是造成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难的重要原因也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章辉美(2006年)建议制定全国统一的义务教育学籍卡,做到卡随人走,人流卡流;何家理(2008年)指出政府应该实行“义务教育补助卡”制度,改“户籍地入学”为“居住地入学”;宋文珍(2009年)应该建立以常住人口为服务对象的管理模式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李光兰(2012年)提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必须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也有许多学者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你农民工问题,如张光宇(2005年)用模型证明了农民工外出是收益大于成本的;范红忠(2006年)提到农民工进城虽然会给转入地带来不小显性成本,但同样会带来巨大地机会成本及隐性成本。
上述学者的论点对于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没有具体的给出户籍入城的成本到底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是不是收益大于其成本、能不能让转入地的领导欣然接受这些入城的农民工子女。因此,本文从多个利益主体的角度出发,在解决农民工子女户籍问题的同时不仅了考虑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利益,还权衡了流出地、流入地在解决过程中所获得的利弊,用有力的理论证明农民工子女户籍落户城市对推动现阶段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都是利大于弊的。
2.成本收益的应用
A.定义介绍
成本收益分析一般指通过权衡收益与成本来评价公共项目可取性的一种系统经济分析方法。它不同于从个别企业角度出发的投资赢利分析,而是从公共项目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来进行考虑,它还需要分析那些不具有市场价格的收益和成本,而对那些被市场价格歪曲了的收益和成本则要进行“还原”[5]。
B.具体分析
成本。户籍改革一直不能推行的主要原因是,转入地政府不愿支付因新进入的人口而增加的政府支出,以及当地城市居民不愿分享其现有的城市资源。政府方面:如果大量的常住农民工子女户籍转入城市则会给当地的教育资源带来紧缺,这就意味着会给当地的教育部门如何分配现有教育资源方面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也会增加政府在城市管理及基础设施、服务方面的财政支出。社科院蓝皮书指出,今后20年内,中国将有近5亿农民需要实现市民化,人均市民化成本为10万元,为此至少需要40~50万亿元的成本[6],也是农民工子女户籍入城所带来的显性成本,同样是流入地政府为什么不积极实施国家户籍改革政策的核心原因。当地学生方面:在中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下,户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会在升学方面给他们带来巨大压力,而且会同时减少他们进入理想学校的机会。当地社会居民方面:农民工子女户籍入城也就意味着其父母会随其进城,增加了当地的居住人口,缩减了其享受现有公共设施,减少了他们的就业机会,加大了其城市环境压力。学生和居民方面的原因是农民工子女户籍入城给当地带来的隐性成本,现在就把上诉的原因当成是农民工子女户籍入城给当地政府、居民所带来的成本(用C表示),C=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收益。相反户籍入城给当地社会所带来的收益(用S表示)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研究发现,每年多“市民化”1000万人口,可使经济增长速度提高约1个百分点[7],这对于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来说完全是推动当地经济再上一个台阶的有利政策,也是一个显性的收益。农民工子女的户籍入城后其就学会比眼下容易,其花费的也能少很多,就会增加他们的入学机会,从另一方面来看,就是减少了当地所谓的一些问题儿童,减少了不安定因素;伴随着比第一代农民工在教育、技能等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的第二代农民工不断涌入城市的潮流,农民工子女户籍入城的政策会给转入地带来大量的劳动力,给当地经济注入一股新的动力。如果把以上几点当做户籍入城给转入地带来的显性收益,那么其在人才、科技与文化上给当地政府带来的长期的不可估量的隐形收益则在转入地成本收益上起决定性作用。
虽然,农民工子女户籍入城在短时间内会造成当地教育资源的压力或紧缺,但是,其在后期给该城市带来的效益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这一政策会给转入地的教育带来一次转机,而在有限的教育资源的竞争压力下会刺激受教育的学生,给他们带来学习的激情,并给当地培养大批的人才,继而会带来科技方面的创新与进步,这样就会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这就类似管理中“滚雪球”的原理,到最后这一政策所带来的收益一定会是:
长期:S>C
短期:S 这说明农民工子女户籍入城的长期收益是大于它的长期成本的,既该政策会给当地政府带来好处,现在要解决的就是,针对该政策给转入地短期造成的不便与困难,该如何来解决或降低短期成本。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来建议: 3.解决短期成本大于收益的对策 在入城条件上可以稍加严格一些。如农民工需在该城市工作3年以上,其子女才可以享有自愿将其户籍迁入当地的政策,这样就可以把教育部门及政府管理的压力分解到以后的每年中。而且还可以与流出地进行沟通,如每接受一名流出地的义务教育生,流出地要承担20~30%不等的教育经费,这样不仅减轻了户籍流入地政府的财政紧张问题,还可以有效的发挥流出地在在“两为主”政策中的辅助作用。虽然,目前大多数人口流出地多为农民占多数的省份,财政方面与流入地有一些差距,但是从长期来看,农民工子女户籍入城后会腾出部分长期荒废或未能有效利用的土地。当地政府可以充分利用这一部分土地,将其进行整合向大农场的方向发展,这也符合了我国近些年的土地改革大方向。因此,让农民工子女户籍流出地承担20~30%的教育成本是可行的。 中央政府对放宽户籍管制的省会补助拨款。流入地政府在户籍改革上的阻碍态度主要就是因为改革给当地政府带来的成本太高,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指出,今后20年内,中国将有近5亿农民需要实现市民化,人均市民化成本为10万元,为此至少需要40~50万亿元的成本。这么大的成本,对于流入地政府来说肯定也不会一次拿出这么多的财政支出到户籍改革上。如果中央财政给农民工子女户籍流入地政府每人次20%—30%的教育补贴,这样农民工子女户籍改革的财政负担就是,流出地、流入地与中央财政共同负担,这相对于只让流入地政府承担改的的经费来说,更能让流入地政府接受,也更加容易推行户籍改革制度。 完善我国当前的教育制度。当地居民反对农民工子女户籍入城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教育进阶制度在户籍方面对于本省的学子有“福利”。如果农民工子女的户籍入城得到实施,就会缩小当地学子进阶的机会,加大了本省学子的考试压力,既相对的削减了当地学子进行高级教育的“特权”。为了减少这种偏见,需要我国对教育制度进行改进,在高等教育上不再拿户籍说事,并且要鼓励学生创新,而不只是死背书;从道德、体育等多方面来考核学生,而不只以成绩为标准,这可以减小学生的升学压力。 加大力度实施农民工职业能力培训。当今的流动人口主要以第二代农民工为主体,这部分劳动力在接受的教育、学习等综合素质能力上,相较于其父辈有很大的提高。流入地政府可以对这部分人群进行职业培训,这样不但使他们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得到了提升,还减轻了当地政府的外来人口管理成本,减少了城市的不安定因素。并且,由于其子女的户籍已经是当地的了,这有利于留住在当地接受培训的人才,给当地带来人才收益。 4.结论 综上所述,农民工子女户籍入城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解决过程中肯定会牵动多方利益,这就要求地级市政府,中央政府,户籍流出地,户籍流入地等方面协调一致,在目前的形势下主要就是做好流入地政府的工作,让其乐意接受这些农民工子女在当地接受教育。中央政府及流出地在户籍改革上不仅要有支持的态度,更要有实际的行动去帮助流入地安排好进城的这部分人口。 [1]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jrzg/2012-08/07/content_2199409.htm.2012年8月7日 [2]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08-11-19).[2008-11-22] [3]丁建国.论户籍制度对农民工基本权利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06 [4]李路路.向城市移民: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http://www.10jqka.com.cn/baike/cbsyfx/ [6]京华时报[J].2012.11.12 众所周知,医疗设备的购置对于医院的医疗运营和学科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医院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设备的折旧成本以及使用情况也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运行效率。因此,医院应建立一套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及评估体系用于把控医疗设备的购置,使得医院可以将有限的成本投入到最有价值之处,预防和避免医疗设备使用率低下问题的出现。 1.医疗设备购置原则 医疗设备的购置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进行考量 :(1)满足宏观政策要求。(2)技术上对于临床需求及科研发展的作用。(3)使用率及经济效益。(4)医疗单位人员及其他条件配备情况。(5)满足区域医疗资源配置的需求以及其他社会效益。 基于以上的考量,医疗设备的购置还应根据临床需求的“轻、重、缓、急”进行合理配置,优先保障如急诊抢救科室、手术室、ICU以及医技检查科室的需求,同时兼顾医院的重点学科建设,保证医院优势学科的发展。 基于以上原则 , 我们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可行性论证及评估体系,对医疗设备的准入条件加以筛选,评估出最有利于医院和区域卫生发展的配置方案。 2.医疗设备准入评估体系的建立 2.1 医疗设备购置纳入预算管理 一般从七月 - 八月开始,财务部门联合设备管理部门应共同向各临床科室下发上报医疗设备预算的通知,提交对于医疗设备配置的需求。各科室提交计划需求的同时,必须同时提交关于所需购置医疗设备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2.2 医疗设备购置可行性分析 根据医院购置医疗设备的原则,其可行性分析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2.2.1 项目实施必要性 一方面分析该设备对于医院临床及科研工作开展的作用,如是否是医院常规必备设备、是否帮助临床开展新手术、新检查等、或者是否有利于医院科研工作的提高等。 另一方面分析该设备的购置是否有相关政策支持,如是否学科建设要求配备的设备等 ;是否符合医院所在区域的卫生资源配置。 2.2.2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分析该设备技术成熟度情况,属于新技术产品或者经过多年技术更新的产品 ;分析其市场应用情况,可参考其他医院病人检查或治疗效果等。 分析医疗设备引进是否具备相关支持,如 :是否有合适的安装场地、水电配套是否可以满足、有资质的操作人员配备情况等。 分析医疗设备引进后的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如 :设备操作规范、保养维护制度等。 2.2.3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 医院的医疗设备动辄几十万或者上百万,故设备的引进必须考虑使用率和经济效益。 2.2.3.1设备使用率 可以利用专用设备周转率这一指标进行衡量,即年收入净额与专用设备平均净值的比率,这个指标可以为后期设备购置主次排序提供依据。 2.2.3.2 直接经济效益 综合考虑设备折旧、人员费用、耗材成本、维修保养费用、水电费用等因素,结合设备预测的年收入,获得设备预测的直接经济效益及成本回收期。 2.2.3.3 间接经济效益 考虑该医疗设备的引进可能带动的其他相关医疗业务增长。 2.2.4 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 考虑该医疗设备引进后,对于改善病人就医条件、就医便捷性是否提高、是否缩短就医时间、是否有助于提高医院品牌形象等。 2.2.5 项目实施的风险及对策 分析该设备引进是否具有经济风险、技术风险、进度风险、质量风险等,以及相应的对策,确保项目实施万无一失。 2.3 医疗设备的论证 在各临床科室上报购置需求后,设备管理部门应当系统、全面地进行信息收集,之后对于临床需求分析进行论证。论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下临床一线进行调查走访,了解设备引进对于临床工作开展的实用性和可执行性 ;(2)走访兄弟医院,了解他们引进相关设备之后的使用情况 ;(3)了解市场上的相关品牌,熟悉设备的技术情况和市场应用状况。 基于以上调查走访所获得的信息,设备管理部门论证临床科室的可行性分析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得出评估建议,提供决策参考。 2.4 组建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 成立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由院长、分管领导、设备管理部门、医务部门、财务部门、护理部以及主要临床科室技术专家构成,针对医疗设备的购置计划、可行性分析、论证制订、修订有关制度 ;对于设备管理部门提出的论证建议进行进一步的公开论证评估、无记名打分投票,形成最终评估意见上报院办公会讨论。监察审计部门应对全过程进行监督。 3.医疗设备购置决策的形成 院办公会应针对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所提交的评估意见、设备管理部门的论证建议以及临床科室需求可行性分析进行全面的考量,结合医院整体发展方向和发展需要进行分析、判断,通过讨论获得一致决议。 4.结论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设备技术日新月异,市场情况千变万化,这对于医院购置医疗设备也不断提出挑战。而医疗设备的合理购置不仅保障医院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促进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更有利于医院科研工作的推进 ;更重要的是,医疗设备配置的不断优化,可以提升医院整体实力,增强患者对于医院的信心 ;医疗设备的合理配置可以对区域医疗资源分配起到积极影响,是切切实实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1、你能否用语言清晰地描述出你的创业构想?你应该能用很少的文字将你的想法描述出来。根据成功者的经验,不能将这想法变成自己的语言的原因大概也是一个警告――你还没有仔细地思考吧! 2、你真正了解你所从事的行业吗?许多行业都要求选用从事过这个行业的人,并对其行业内的方方面面有所了解。否则,你就得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调查诸如价格、销售、管理费用、行业标准、竞争优势等等。 3、你看到过别人使用过这种方法吗?一般来说,一些经营红火的公司经营方法比那些特殊的想法更具有现实性。有经验的企业家中流行这样一句名言:“还没有被实施的好主意往往可能实施不了。” 4、你的想法经得起时间考验吗?当未来的企业家的某项计划真正得以实施时,他会感到由衷的兴奋。但过了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半年之后,将是什么情况?它还那么令人兴奋吗?或已经有了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想法来代替它。 5、你的设想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你是否打算在今后5年或更长时间内,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计划的实施中去? 6、你有没有一个好的网络?开始办企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组织诸如供应商、承包商、咨询专家、雇员的过程。为了找到合适的人选,你应该有一个服务于你的个人关系网。否则,你有可能陷入不可靠的人或滥竽充数的人之中。 7、明白什么是潜在的回报?每个人投资创业,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赚最多的钱。可是,在尽快致富的设想中隐含的决不仅仅是钱。你还要考虑成就感、爱、价值感等潜在回报。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就必须重新考虑你的计划。 经过自我分析后证明你适合创业,同时你也能正确回答上述的几个问题,那么你创业成功的胜算将会很高,你可以决定着手去创业。但是创业也并不是你一时冲动所决定的,如果创业前你举棋不定,最好还是选择工作这条路。因为,尽管你现在有机会创业,你的动机不错,想法也很棒,但是基于市场、经济能力、或家庭等因素的考虑,现在也许不是你创业的好时机。 品牌延伸策略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就有研究, 国内关于品牌理论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前人有关专家学者关于品牌和品牌延伸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研究的依据和借鉴的方法。但是, 到目前为止, 国内外关于品牌延伸的定性方面的讨论和研究较多, 所涉及的评价方法也都比较简单粗糙, 决策结果受客观环境及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而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层次分析法, 又称AHP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 创造性地将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把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问题化为多层次、单因素的两两对比, 使复杂的系统整体分解清晰, 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决策者主观因素对整个决策准确性的影响。 二、品牌延伸战略可行性评估体系模型构建 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品牌延伸战略可行性评估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通过深化对品牌延伸理论的学习、理解, 借鉴国内外品牌延伸指标体系的经验, 并结合企业品牌延伸发展的具体情况, 确定了品牌延伸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 图1显示了所建的指标体系。 2、建立判断矩阵。 在每一层次上, 对该层指标进行逐对比较, 按照规定的标度方法定量化, 写出数值判断矩阵, 标度及其描述见表1。 3、层次单排序权重的计算。 判断矩阵的权重可通过求正规化的特征向量获得。最常用的方法有求和法和方根法, 本文采用求和法。计算步骤如下: (1) 将判断矩阵每一列归一化 (2) 将归一化后的矩阵按行相加 (3) 将向量归一化 则w= (w1, w2, ……wn) T即为所求特征向量。 4、层次总排序组合权重计算。 层次总排序即利用同一层次中所有层次单排序的结果, 以及上层次所有因素的权重, 来计算针对总目标而言的本层次所有因素权重值的过程。即每个个体指标权重与其上一层主体指标权重相乘, 即得每个个体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权重。 5、层次单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判断同层因素的权数分配是否合理, 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CR (Consistency Ratio) , CR=CI/R I。其中, CI= (λmax-n) / (n-1) , CI (Consistency Index) 为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 R I (Random Index) 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 I值如表2所示: λmax为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 即: 当CR<0.10时, 认为判断矩阵有满意的一致性, 否则, 应重新调整判断矩阵, 直到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为止。 1.6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比率为: 当CR<0.10时, 认为层次总排序结果满意。 三、结果与讨论 1、基础数据的获取。 运用专家调查法, 请15位高层管理人员填写指标两两比较调查表, 各个被调查者根据其多年的工作和实践经验对各个指标的改进程度进行了两两比较, 经过计算, 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结果。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见表3, 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比率为0.0479 (<0.10) 满足一致性。 2、评价结果分析。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所建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 四个一级指标按照权重大小排列为:市场因素, 品牌强势度 (营销因素) , 产品相关性。综合考虑十四个二级指标对品牌延伸的影响, 依照权重大小排序, 排在前七位的是市场需求量、营销渠道、品牌的美誉度、竞争程度、品牌的定位度、受众的相关度、产品价格。权重的大小意味着这一指标因素对品牌延伸影响的强弱。至此我们把十四个二级指标进行了分类, 在考虑品牌延伸时, 可以重点考虑这七个二级指标, 分别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使企业更好的实现品牌延伸成功的战略目标。 3、结论。 综上, 层次分析法综合了风险投资者的个人经验和定量分析工具的优点, 但又不完个依赖于某一方面。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所建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 综合考虑十四个二级指标对品牌延伸的影响, 依照权重大小进行了排序, 可以在众多二级指标中, 选取权重居前七位的因素来研究, 从这些影响品牌延伸的比较重要因素入手, 作为切入点, 以期在企业准备进行品牌延伸时, 从这些因素来入手, 做到有的放矢, 提高品牌延伸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任淑花、卢新卫.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陕西省环境保护成效评价[J].干旱区研究, 2008, (1) . [2]叶双林、郭玮.基于AHP的供应商评价选择初探[J].时代经贸, 2007, (12)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2014年9月~2016年6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产后门诊就诊的产后6~10周女性75例,其中,阴道分娩63例,剖宫产12例,均排除盆腔手术史、盆腔巨大包块及神经系统疾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入选对象均进行盆底肌力测定及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检查前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指导。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及盆底肌力测定的检查间隔时间为0~3 d,期间所有研究对象均未接受任何生物反馈、电刺激及自主盆底肌肉锻炼等治疗。根据盆底肌力测定结果,分成肌力正常组(n=60)和肌力降低组(n=15),比较不同阶段(Ⅱ类肌纤维工作状态、Ⅰ类肌纤维工作状态、Ⅰ类和Ⅱ类肌纤维混合工作状态)两组间LUG值的差别。 1.2.1 盆底肌力测定 应用加拿大Thought technology公司Myo Trac infiniti生产的生物刺激反馈仪SA9800普及版,受检者排尿后仰卧120°,两脚外展(脚后跟靠近)成60°,将阴道电极(南京伟思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放入阴道内,嘱受检者按仪器指令收缩及放松阴道及肛门,检测结束后获取肌电图数值。根据Glazer报告评估指标参考值。盆底肌力评估标准如下:快肌评估阶段,检测快肌功能(Ⅱ类肌纤维),平均最大值小于最低参考值(35μV),提示快肌肌力不足。10 s慢肌阶段,测试快慢肌混合工作状态,总体平均值小于最低参考值(30μV),提示盆底肌肉力量不足。60 s慢肌阶段,测试慢肌的功能(Ⅰ类肌纤维),总体平均值小于最低参考值(25μV),提示慢肌肌力不足。 1.2.2 盆底超声检查 使用GE Voluson E8超声诊断仪,配置RIC 5-9-D型腔内三维容积探头,频率5~9 MHz。探头二维扫查角度为179°,容积扫查角度为120°。嘱受检者排空直肠及膀胱(经超声估测残余尿均<50 m L),取截石位,髋关节屈曲外展。探头外覆避孕套涂抹无菌偶合剂,置于会阴部行矢状切面扫查,当二维图像清晰显示正中矢状切面时,以耻骨联合后下缘为观察参照点,由前至后依次显示耻骨联合、耻骨后间隙、尿道、膀胱颈、膀胱后壁、阴道、直肠和肛管。启动盆底三维成像模式,采集盆底肌静息期及收缩期(嘱受检者用最大力气收缩肛门)三维容积数据后存图。在采集数据时需注意将耻骨联合内下缘和肛管直肠角后方的肛提肌高回声一起纳入取样框中。然后应用TUI模式,层数选择9层,层厚选择2.5 mm,当第3~5幅图像显示的耻骨联合呈闭合、闭合、开放状态时,第3~5幅图像则分别显示最小盆膈裂孔平面上方5.0 mm平面、最小盆膈裂孔平面上方2.5 mm平面、最小盆膈裂孔平面(最小盆膈裂孔平面在耻骨联合内下缘和肛管直肠连接部水平获得),在TUI中心3个层面(-1、0、1层)上测量LUG,即显示尿道黏膜和平滑肌所在的低回声区中心至耻骨直肠肌在耻骨下支附着处内侧缘的距离,分别测量左侧和右侧LUG,每侧的LUG值取3个平面测值的平均值。正常的肛提肌裂孔及LUG测量示意图见图1。同时在TUI三个层面上测量双侧LUG见图2。 LUG:肛提肌尿道间隙(虚线);IPR:耻骨下支;PRM:耻骨直肠肌;U:尿道;V:阴道;R:直肠 -1、0、1分别表示最小肛提肌裂孔上方5 mm平面、最小肛提肌裂孔上方2.5 mm平面、最小肛提肌裂孔平面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盆底Ⅱ类肌纤维工作状态下两组LUG值比较 静息状态及缩肛状态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力降低组LUG值明显高于肌力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盆底Ⅰ类肌纤维工作状态下两组LUG值比较 静息状态及缩肛状态下盆底Ⅰ类肌纤维肌力降低组LUG值明显高于肌力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盆底Ⅰ类和Ⅱ类肌纤维混合工作状态下两组LUG值比较 盆底Ⅰ类和Ⅱ类肌纤维混合工作状态下肌力降低组LUG值明显高于肌力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FPFD是严重影响女性日常生活的慢性疾病之一。妊娠和分娩对盆底Ⅰ、Ⅱ类肌纤维产生拉伸、损伤,是日后发生FPFD的主要危险因素[5,6,7,8]。学者研究发现,分娩因素导致的盆底肌肉功能异常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密切相关,肛提肌损伤是FPD的主要病因,肛提肌损伤的征象表现为肛提肌收缩功能不良[4,9,10]。本研究从FPFD的发病基础着手,应用TUI测量LUG,分析盆底肌力降低组及盆底肌力正常组LUG的差别。以期得到早期预测FPFD的更简单直接的方法。结果显示,静息及缩肛期盆底Ⅱ类肌纤维、Ⅰ类肌纤维、Ⅰ类和Ⅱ类肌纤维混合工作状态下肌力降低组LUG值均明显高于肌力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这表明肛提肌肌力降低时,LUG增大。提示有可能通过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测量LUG评估盆底肌肌力来初步判断盆底肌损伤,从而早期诊断FPFD。 2008年Dietz等[11]提出评估肛提肌功能的重要指标LUG,与MRI测量的肛提肌悬肌间隙(levator symphsis gap,LSG)具有相同的意义。LUG<25 mm提示肛提肌解剖结构正常,>25 mm时提示存在肛提肌撕脱,其敏感度为63%,特异度为94%。2013年徐莲等[12]研究也发现,耻骨直肠肌撕脱会造成LUG增大,LUG可以辅助评估耻骨直肠肌撕脱,是一种较好的评估产后女性肛提肌损伤的影像学参数。至今还没有学者在LUG与盆底肌力的相关性上做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显示,盆底肌力降低时LUG增大。分析原因可能是在分娩过程中胎先露的压迫使盆底肌过度扩张、延长,并且向两侧分离,牵拉神经纤维,肛提肌发生了部分失神经支配。神经损伤后,由于失去了神经支配,肛提肌下垂,肌力降低。由于肛提肌松弛下垂,收缩能力下降,使得静息及收缩状态下,尿道黏膜和平滑肌所在的低回声区中心至耻骨直肠肌在耻骨下支附着处内侧缘的距离(LUG)增大。因此,LUG数值的增大不仅可以提示存在肛提肌撕脱,还可能提示肛提肌肌力的降低。 一直以来,对FPFD的诊断缺乏有效的检查方法,几乎靠妇科检查发现,加上早期患者症状不明显,主观上不重视,早期就诊率低,不利于临床早期干预及早期治疗。因此,采用何种检查手段早期诊断,以及能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取得最佳疗效显得至关重要。目前,盆底结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有MRI、CT及超声检查等。MRI以其良好的组织对比在盆底结构的成像中获得认可[13,14],但由于其存在使用禁忌证(如带金属起搏器和金属节育器的患者),且检查费用较昂贵,不能作为盆底常规查检项目。CT因对人体存在放射性危害而不易被接受。盆底超声具有安全、可靠、无创、经济、可动态观察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PFD(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的早期诊断[15,16,17,18]。学者们通过与临床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评估进行比较分析,已探讨出超声量化评估盆腔器官脱垂程度的方法[19]。近年来断层超声成像技术的应用,使超声拥有了类似CT、MRI的横切面成像优势,能够得到肛提肌裂孔的多个层面成像信息,对于观察肛提肌裂孔及耻骨直肠肌的完整性十分有益。本研究显示,盆底超声有可能通过在轴平面上使用三维超声断层成像技术测量LUG来评估肛提肌肌力,使人们对FPFD的观察研究从刚开始的形态学诊断,包括盆底器官的移动度、尿道漏斗的形成等到了盆底肌肉的收缩功能,对FPFD的认识又进了一步,有可能更早诊断及预防FPFD。陶均佳等[20]研究也发现,盆底肌收缩期各超声参数改变量(耻骨直肠肌长度,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周长、面积)与肌力值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各参数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盆底肌收缩时关闭盆膈裂孔的能力。结合本研究结果可见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在评估产后女性盆底肌收缩功能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然而目前还没有研究做出盆底肌功能异常时,各超声参数的截断值,以指导临床进行必要的临床处理,这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测量LUG可有效评估产后女性盆底收缩功能,帮助早期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摘要: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测量肛提肌尿道间隙(LUG)评估肛提肌肌力的可行性。方法 对2014年9月~2016年6月在江苏省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产后门诊就诊的75例产后女性进行盆底肌力测定及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分别采集静息期及收缩期的肛提肌裂孔图像,在断层超声图像上测量左右侧LUG。根据盆底肌力测定结果,分成肌力正常组(n=60)和肌力降低组(n=15),比较不同阶段(Ⅱ类肌纤维工作状态、Ⅰ类肌纤维工作状态、Ⅰ类和Ⅱ类肌纤维混合工作状态)两组间LUG值的差别。结果 静息及缩肛期盆底Ⅱ类肌纤维、Ⅰ类肌纤维及Ⅰ类和Ⅱ类肌纤维混合工作状态下肌力降低组LUG值均明显高于肌力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测量LUG可有效评估产后女性盆底收缩功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 决定着内部审计的公信力, 影响着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1]。内审质量评估是促进内审部门高效履职、规范操作, 进而提升内审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 对于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发展意义深远。 (一) 是顺应国际内审质量评估主流的理性选择 2004年, 国际内审协会出台了国际内审准则, 明确了质量保证与改进项目内容。内审质量评估已在发达国家付诸实践并逐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2]。2012年, 中国内审协会发布了内审质量评估办法并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 标志着内审质量评估即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进。适时开展内审质量评估工作, 是人民银行内审部门主动顺应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的理性选择, 必将促进内审部门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内审工作质量[3]。 (二) 是深化人民银行内审转型与发展的助推器 近年来, 人民银行把“改进审计质量”作为内审转型“四个改进”之一予以明确。分支机构适时开展内审质量评估, 是促进被评估单位更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模式、提高审计实效, 进而推进人民银行内审转型的有效途径。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 有助于推广国际、国内的行业最佳实务, 分享先进的内部审计管理经验,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发展和持续改进,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 是促进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遵循内审工作制度, 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 通过开展质量评估, 找差距, 求改进, 将体现在《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的内部审计职业理念、执业原则、实务标准、技术方法和人员胜任能力等各项要求, 以及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的具体要求和部署, 全面宣传至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的有关人员, 从而引导和推动《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广泛应用;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 从而提高内部审计行业的职业化水平, 确保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紧扣中心工作、规范、客观, 为各项业务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四) 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重要途径 内部审计要为组织增加价值, 需要合格、胜任的内部审计人员采用合理、适用的程序和方法开展工作, 才能在组织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领域发挥作用, 为组织加强内部控制、降低风险、改善运营、实现有效治理作出贡献。质量评估关注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的能力, 通过这一活动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情况, 从而推动其不断增强专业胜任能力[4,5]。 二、人民银行开展内审质量评估的可行性分析 (一) 人总行高度重视, 为开展内审质量评估工作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 人民银行总行高度重视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2012年, 先后印发了《关于转发中国内审协会<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 (试行) >和<中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手册 (试行) >的通知》, 要求各分支机构结合工作实际, 参考执行, 切实推进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质量评估深入开展。2013年, 在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适时开展内审质量评估的要求, 并组织部分分支机构内审人员参加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举办的内审质量评估培训, 学习掌握质量评估的工作流程、质量评估的主要内容、质量评估的具体标准、质量评估工具和方法等内容, 为深入开展内审质量评估奠定了基础。 (二) 人民银行开展内审质量评估工作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近十年来, 人民银行各级内审部门积极探索开展内审质量评估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内审质量评估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一是开展优秀内审项目评选活动。早在2004年, 人总行就颁发了《中国人民银行优秀内审项目评选管理办法》, 每年均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优秀内审项目评选活动。优秀内审项目的评选标准, 主要包括审计项目确定和审计方案、审计项目组织、审计项目实施、审计报告、审计效果等方面。通过优秀内审项目的评比, 充分调动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和内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促进内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二是开展内审工作业绩考核。人民银行内审司及各分行、各省会中支每年均对内审工作业绩进行年度或季度考核。以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为例, 从2007年开始, 就制定了《海口中心支行辖区市县支行内审工作 (季度) 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表》下发各市县支行, 按季度开展内审工作业绩考核, 并将评估结果报告人事部门。考核内容分为重点工作、基础工作和创新工作。基础工作主要考核内审岗位设置、人员配置、领导重视程度、审计项目的管理等情况;重点工作主要考核审计项目开展的规范性、审计工具和技术的适用性;创新工作则考核审计手段、审计方法的创新性、是否尝试开展国际上已成熟的现代审计类型, 增加了组织的价值、改进了组织管理和运作效率等方面。可见, 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开展的季度和年度内审工作业绩考核, 可以看作是内审质量评估的初级阶段, 必将为深入开展内审质量评估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三) 已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人民银行在开展内审工作业绩考核实践中, 不断完善考核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比如设置了比较完善的内审工作业务机考核指标体系, 对各分支机构内审工作业绩考核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衡量尺度。在评价方法方面, 能够熟练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评估技术以及现场测试、实地察看、查阅法、对比分析法等定性和定量的评估方法。 三、开展内审质量评估的建议 (一) 制定并完善人民银行内审质量评估办法 内审质量评估是人民银行内审领域的一项新型业务, 目前人民银行系统尚无相关制度规定。为促进内审质量评估工作程序化、规范化, 确保内审质量评估工作卓有成效, 建议尽快出台质量评估相关制度办法。如颁布人民银行内审质量评估办法, 明确质量评估的频率、方式、内容、程序等, 制定内审质量评估操作手册, 细化操作流程, 明确评估标准, 为内审质量评估工作提供制度保障[6]。 (二) 加强人民银行内审质量评估培训力度 开展内审质量评估, 人民银行系统尚无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为确保内审质量评估工作顺利开展, 提高质量评估工作水平, 上级行应适时组织质量评估专题培训, 使有关人员深入了解内审质量评估的方式方法, 熟悉质量评估工程的具体程序, 为今后内审质量评估长效化提供人才保障。 (三) 强化内审质量评估成果的运用 开展质量评估, 目的在于促进内审质量提升、增强内审工作实效, 而强化质量评估成果运用是实现评估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 各级行要加大运用质量评估结论的力度, 一方面要将评估结果纳入每年的业绩考核, 于经济利益相挂钩;另外一方面, 要将评估结果作为内审部门年终评先争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从而促进内审部门高效、规范履职。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人民银行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意义, 从质量评估的组织管理、技术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分析人民银行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可行性, 并提出有效开展质量评估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 参考文献 [1]阎银泉.内部审计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视角[J].《财会通讯》.2012年33期. [2]刘瑞芬.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会计.2013年第3期. [3]陈苏明.构架海关内部审计量化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论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06年第11期. [4]安茂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模型研究——以A股保险公司为例[J].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2年. [5]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局广州分局课题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2年. 2010年9月11日至17日, 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委托,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专家在北京召开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会议。 二期工程是在一期工程建设成果基础上, 根据我国防汛抗旱工作新的需求, 建成覆盖全部中央报汛站的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初步建成覆盖全国重点工程的工情信息采集体系和覆盖全国地县的旱情信息采集体系;扩展预报断面方案和调度河段, 提高洪水预报精度和优化调度方案, 强化旱情信息分析处理能力;整合资源, 扩展和提高异地会商能力;提高信息的安全保障水平, 构建科学、高效、安全的国家级防汛抗旱决策支撑体系。 专家组认为:二期工程可研报告确定的总体目标、规模和建设内容符合总体可研安排, 满足可研阶段深度要求。建议在一期工程基础上, 按照总体可研安排, 结合信息技术发展、依据国家防汛抗旱工作实际需要, 尽快实施二期工程。 一、社交网络参与受众评估的有利条件 (一) 拥有规模庞大的跨国用户 Social Network Site (SNS) , 社会化网络服务, 即社交网络, 是指一种基于现实人际关系, 以“六度分离”为基础理论, 建立的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网站。自2003年最先在北美地区流行后, SNS便作为Web2.0时代的最新网络应用席卷全球, 注册用户数量呈几何增长。具有代表性的SNS平台有Facebook、Twitter、微博等等, 2012年12月的全球社交网络分布图显示:Facebook是当今世界第一大社交网络, 在全球127个国家占据主导地位, 用户规模超过10亿, 其中逾6亿是移动用户;Facebook2014年度财报显示:其第一季度的月活跃用户数达12.8亿, 其中包括超过10亿移动活跃用户, 同比增长34%。活跃用户的持续增长使平台的扩展合作对象和盈利渠道前景可观。巨大的用户规模为受众评估提供了覆盖全面的海量样本, 使得分析机构可以对数以百万计甚至亿万计的网帖和微帖内容进行跟踪、监测、分析。海量样本不仅使数据、更加客观, 真实反映观众喜好, 而且可以提升精度, 即使有网络作假者或网络水军的干扰, 也不至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结果的客观性。 (二) 拥有用户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Facebook成立之初主要针对校园市场, 严格捍卫“实名制”, 对用户注册信息的真实性要求较高。因此, 用户会主动向该服务提交姓名、好友关系、照片、性取向、教育经历等其他的个人信息, 包括通过“状态更新”提交的即时想法。它以真实的人际关系为基础, 是现实中人际关系在网络上的延伸。信息的真实性能够优化信息源, 在充满虚假信息和真实信息的网络上建立起一个信任度较高的网络环境, 受众人口统计学数据是传统受众调查中非常重视的部分, Facebook实名制的传统带来了注册用户庞大的人口特征数据, 为受众分析提供了更多基于人口学统计特征定向的选择, 它可以定向大量的数据集, 从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兴趣爱好到人际关系等等。作为包容性更强Twitter, 对用户的注册限制更小, 只提供性别和地理位置的人口统计定向选择。但是, Twitter并没有放弃此块的经营, 于2013年推出了例如人口统计学定位工具、关键字定位工具等新的广告产品, 用于将用户之间的社群关系进行分类, 实现广告的精准投放。 (三) 拥有活跃的电视节目评价行为 如前文所述, 两大社交网站特别是Facebook具有相当数量的活跃用户, 活跃用户的社交网络使用行为形成的海量数据才是可能实现受众分析调查的基础。网络具有“镜像”功能, 由于网络一定程度的匿名性, 受众在网络上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细节和态度都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或某种程度地投射到网络上。无论是通过传统电视机收看节目的受众, 还是在网络上点看节目的受众, 都可能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Nielsen的研究显示:近86%的平板电脑用户和88%的智能手机用户, 会一边使用移动设备一边看电视。除去检查电子邮件, 最常见的与观看电视同时进行的移动设备活动正是访问社交网络, Twitter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其成为最受青睐的聚众讨论电视节目的平台, 在对200多个黄金时段电视节目进行分析后的结论显示:Twitter用户活动与电视节目收视率有着直接的关联性。有关一部电视剧Twitter消息数量的激增将可在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里提高收视率;反之越多观众收看一部剧集, 就会有越多Twitter用户发布实时评论。基于此项联系推出的“Twitter电视收视率”, 测量数据涵盖了在Twitter上对某个电视节目进行讨论的人数、阅读这些讨论的用户数等等, 对社交电视的规模和效应展开了更加有效的评估。由于其私密性, Facebook在吸引电视用户评论方面落后与Twitter, 但是, 由于Facebook公司9.57亿用户为北美之外的用户, 占用户总数的83%。由此, Facebook积极与海外电视网展开合作, 于2013年8月开始向包括了法国、英国、德国、巴西、印度等8个国家的10个有线网络提供主要电视节目的用户评论数据, 二、社交网络进行受众评估的方法设想 由于国际受众多, 分布极广, 具有多元化、虚拟化、碎片化的特征, 利用传统电视收视率调查方法对国际传播的收视行为和收视观感进行调查难度极大。利用社交网络平台, 凭借数据挖掘和语义分析技术支持, 可以实时了解如访问量、访问页面数、停留时间等受众的网络使用行为。同时, 通过在网站上进行在线调查或者投放问卷等形式, 可以实现对受众心理、态度和需求的更深入把握。由于两者可以共用社交网络平台, 不仅在时间上而且在空间上, 都可以做到相对统一, 这无疑会提高调研效率, 降低调研的成本。 (一) 利用社交网络的海量数据进行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适用于一切传播的信息内容, 涉及“说什么”和“怎么说”的两个方面, 相对应内容分析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首先是社交网络上节目的关注度, 反映出所传信息的传播范围, 以及受到关注的程度, 即传播力和影响力;另一个则是对满意度的测量, 反映出信息被接受和喜爱的程度, 即认同力。 (1) 关注度。关注度不是指某个节目被看到的人数或次数的总量, 而是指某个节目在社交网络上被提及的次数, 具体来说, 就是记录和统计相关内容文本在社交网站上被提及的次数, 以及这些文本所能覆盖到的用户数, 即这些文本被多少用户查看过。关注度指标无疑可以反映一个节目的网络人气和受到关注的程度, 而由于网民的普遍性, 网络人气又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节目的影响力。同时, 在社交网络上讨论某个节目, 并不意味着发布信息者是通过网络收看的这个节目, 通过传统电视收看节目的观众, 也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对节目进行讨论。因此, “关注度既不等同收视率, 也不等同网络点击量, 而是一个衡量‘重度’观众的重要指标”。例如, Nielsen推出的“Twitter电视收视率”调查数据统计, 将对Twitter用户在观看体育赛事或者电视剧时发表的评论, 以及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第二屏”分享的想法进行数据统计。该项服务的测量数据涵盖了在Twitter上提及某个电视节目的推文数量, 以及这些推文所到达的受众数量, 即Twitter上对某个电视节目进行讨论的人数, 以及阅读这些讨论的用户数, 从而对社交电视的规模和效应进行有效的评估。其中后一项数据对电视网和广告商来说显得更为至关重要, 因为调查显示, 提及某项电视节目的推文数和其到达受众数往往差异很大。2013年9月, Nielsen研究报告显示, 总计有9.86万观众在Twitter上发布了新一季《实习医生格蕾》两小时首播集相关的内容, 只占了当晚收看这部剧集的930万观众中的相当小的一部分。然而数据同时显示, 虽然这9.86万观众仅仅发布了22.5万条相关的评论, 但这些信息已经被约280万用户查看。进一步调查研究发现, Twitter上关于电视节目消息的受众人数是发布消息人数的50倍, 这些讨论将带动更多人观看节目并加入讨论群, 也是“Twitter信息在部分情况下将有效推升电视剧的收视率”的主要原因。 “Twitter电视收视率”优势主要在于其“统计范围”。这将是第一个能够对某个节目发布评论或消息的人数提供准确统计的工具, 同时分析出数据中体现的“观众参与度”, 以及这些对话和评论影响到的范围有多大。但是, 部分电视网络已经对Nielsen的统计方法提出疑问, 尤其是只要该消息在网页或移动设备屏幕上出现, 就默认消息已覆盖这一账户的统计方法备受质疑。 (2) 满意度。满意度是指与某个节目相关的评论中正面评论的数量的程度, 也就是在网络或微博上表现出来的对某个节目的满意程度。具体来说, 就是通过软件调查技术系统, 自动分析社交网络上与某个节目相关的评论文本内容, 从成百上千的无组织内容中抓取能够定性的评论, 计算其中正面评论的条数占总评论条数的比例, 进而得出满意度数据。满意度可以说衡量的是受众对一个节目的使用与满足程度在社交网络上的表现。 由于节目的类型的差异, 网络满意度不一定与电视收视率以及网络播放率相一致, 是一个独立程度较高的指标。市场研究公司Second Sync在连续两周跟踪了所有黄金时段电视节目在Facebook上的互动情况后的得出结论:约1/4的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电视观众会在Facebook上发布与其所观看的节目有关的内容, 互动的情况往往取决于电视节目的类型。剧情类节目往往会在大结局的时候吸引大量观众进行互动;电影往往会调动观众最大的互动热情;竞争类节目的号召力则与其节目的精彩程度相关。体育类节目尤其能够提高观众的互动热情, 2014年的“超级碗”吸引5000万名观众在Facebook上发布了1.85亿条互动信息。在大型赛事开始、争议性裁判决定出现和比赛结束后, 人们在Facebook上互动的程度最高。此外, 网络信息抓取技术与语义分析调查技术软件系统还可以进行网民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地理市场分布分析, 进一步了解是什么地方的什么人对什么节目的什么方面满意或不满意。不过根据研究公司Keller Fay Group给出的数据显示, 有关电视节目80%的会话都在人们见面时发生, 10%在电话中发生, 剩余10%则大部分在网络上发生。所以Facebook上发生的对话, 内容代表性有待商榷, 毕竟真实世界发生的会话通常会与社交网络上发生会话有很大不同。 (二) 利用社交网络平台进行问卷调查。 首先, 问卷编制上, 社交网络平台的国际受众调查主要是针对广大普通民众, 与国内传播受众调查的着眼点不同, 国际传播的受众调查重在了解全球范围内的受众对国际传播者以及其所传信息的接受和满意程度, 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态度。因此, 问卷设计中应该主要从接触、认知、态度、行为四大层级指标进行问题设置。其中, 接触和认知层面是“量”的体现, 反映的是国际传播者信息的到达范围以及信息传播能力;而涉及态度和行为则是“质”的改变, 反映的传播者以及其信息被接受和喜爱的程度, 强调国际传播者的外部影响力。因为后者涉及情感取向和行为改变层面, 可以进一步评估传播行为的有效性。因此, 应该着重于态度改变和行为调查才更具有现实意义。其次, 在问卷抽样上, 因为国际新受众有着虚拟化、碎片化、多元化的特征。因此, 尽管社交网络平台有着大规模的目标样本, 但是要做到严格意义上的随机抽样可操作性极低。因此, 非随机抽样是比较可取的方法。例如, 采用立意抽样, 根据调查的要求对具有某种特性的对象进行抽样, 抽取认为典型的个体。例如, 在国际传播中, 为调查某对象国受众对某一节目的看法, 可以选择在社交网络上发布过此节目内容的用户进行问卷推送, 立意抽样的样本不能代表总体, 只能反映总体中的某一特定部分。最后, 在问卷形式上, 专业的问卷网站提供多种问卷模板、多种题型、多种形式可供选择, 为问卷编制提供了方便, 并且社交网络平台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将问卷推送给调查对象, 对方只要点击链接, 浏览器就会自动显示问卷, 不仅问卷投递过程方便, 用户的填写也更为便捷。调查结果也会自动录入数据库, 一般专业问卷网站都会提供数据统计分析服务, 能够为调查者生成完整的调查报告。尽管网页问卷调查有很多优势, 但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端。例如, 上文提及的样本的代表性和抽样问题;社交网络与社会大众在人口统计特征上的不一致性使得调查结果的外在效度较低, 不具有社会推断能力等等。 三、总结 2014年1月, 央视-索福瑞 (CSM) 与新浪微博合作推出的“微博收视指数”标志着利用社交网络进行国内受众评估和效果测量迈出了重要一步, 但利用社交网络进行国际受众的调查分析还仅仅停留在设想阶段然而, 从当下新媒体发展一路高歌猛进的背景来放眼全球, 社交网络对传统电视、电影等行业的渗透与合作已经成为不可抵挡的潮流。尽管社交数据体量巨大, 类型繁多, 价值密度低, 及时性要求高, 这些都给数据挖掘和语义分析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但是随着人工智能带来的对数据分析水平的不断提高, 社交网络平台将会在国际传播的受众评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传播全球化日新月异的当下, 运用社交网络进行数据挖掘和语义分析从关注度、满意度、参与度等方面深入了解多元化的国际受众已经成为亟待探索的方向。同时, 传统的问卷调查、受众来信分析、焦点小组、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的作用也不能被忽视。二者互为补充, 在传统电视评价体系中纳入新媒体指标, 可以与时俱进, 可以增加调查的科学性, 也更适合我国国际传播的实际情况。 摘要:在国际传播全球化的时代, 在新媒体语境下, 国际传播方式由单向性走向双向互动, 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使得受众产生了主动性、虚拟性、碎片化、多元化等诸多新特点, 催生了国际新受众的产生。作为拥有庞大跨国用户群体的新媒体——社交网络 (SNS) 正在对国际受众的“传-受”行为产生着深刻影响, 本文将探讨以两大热门社交网络Facebook和Twitter为平台, 展开国际传播受众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国际传播,国际受众,社交网络,受众评估 参考文献 [1]李志.国际传播[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2]周陵琳.全媒体时代的电视综合评估[J].南方电视学刊, 2013 (06) . [3]柯惠新, 陈旭辉, 李海春, 田卉.我国对外传播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法[J].对外传播, 2009 (12) . [4]柯惠新, 黄可.从平面化 (2D) 到立体化 (3D) 对新媒体时代受众测量的思考[J].现代传播, 2011 (10) . 【可行性评估】推荐阅读: 创业计划书的可行性评估07-02 关于纳税评估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分析报告08-10 可行性实验05-20 不可行性06-01 运营可行性06-13 推广可行性06-19 共享可行性06-25 约束可行性07-01 可行性探索08-04 技术可行性08-06可行性评估 篇4
可行性评估 篇5
可行性评估 篇6
可行性评估 篇7
可行性评估 篇8
可行性评估 篇9
可行性评估 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