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的可行性(精选12篇)
评价的可行性 篇1
可行性研究就是在建设项目的投资前期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 从而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一种科学方法。应用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模型对项目可行性进行评价, 可以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 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1] (简称AHP) 是美国著名运筹学专家萨迪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种无结构多维决策方法, 它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把人们的思维过程层次化和数量化, 在目标 (因素) 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情况下尤为实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有以下四步:
1.1 层次结构模型建立。
将问题所包含的因素分层, 一般划分为3个层次:目标层, 表示解决问题的目的;约束层, 表示实现总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准则和约束条件;方案层, 表示有许多备选方案, 即用于解决问题的各种措施、方案。
在层次划分及因素选取时, 应注意:a.上层对下层有支配作用;b.同一层的因素是相互独立的, 彼此不存在支配关系;c.心理学家通过试验认为, 人们对事物优劣及优劣程度的判断能力, 最多在7±2范围内, 超过了这个范围就会造成判断失真, 所以每层因素一般不要超过9个。
1.2 构造判断矩阵。
面对决策问题我们要比较n个因素X1, X2……Xn对目标的影响, 通过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将各因素的重要性量化。每次取两个因素Xi, Xj, 用正数aij表示Xi, Xj的重要性之比。全部比较结果得到的矩阵A= (aij) n×n称为互正反矩阵, 该矩阵所满足的条件:a.aij>0, aij=1aji, i≠j, i=1, 2, …, n, j=1, 2, …, n;b.aii=1, i=1, 2, …, n。
对于如何选取aij, 萨迪提出了用数字1, 3…9及其倒数1, 作为标度其意义见表1[1]。…, n, j=1, 2, …, n;b.aii=1, i=1, 2, …, n。
1.3 一致性检验。
由于客观事物的的复杂性以及人们认识的多样性, 构造出来的成对比较阵A常常不是一致矩阵, 因此, 我们对矩阵A必须进行一致性检验, 以尽量减少主观上的不统一, 从而使最终的结果趋于合理。
A= (aij) n×n是一致阵的充要条件是其最大特征值λmax (A) =n, 因此可通过计算A的最大特征值来判断A是否是一致阵。若A不是一致阵, λmax (A) >n, 而且λmax (A) 越大, 不一致的程度越严重。对于一般的问题, 尤其当考虑的因素较多时, 很难保证判断矩阵A为一致阵, 萨迪给出了一个衡量可以接受的指标以及寻求该指标的方法:
首先计算一致性指标CI:令, 将CI作为衡量成对比较阵A不一致程度的标准。显然, CI=0时, A为一致阵。
其次查找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对于固定的n, 随机构造正互反矩阵A′, 其中aij'是从1, 2, …9, 1/2, 1/3, …1/9中随机抽取的, 此时A′是不一致的, 取充分大的子样得到A′的最大特征值的平均值λ'max (A') , 并定义对于1~9阶成对比较阵A, 萨迪用100~500的子样, 对于不同的n算出了RI的值, 如表2[2]:
最后计算一致性比例, 若CR<0.1时, 认为矩阵A是可以接受的;当CR≥0.1时, 应该修改成对对比阵A直到达到可接受为止。
1.4 计算权向量。
构造出可接受的成对比较阵A= (aij) n×n, 就可以计算n个因素X1, X2……Xn在目标z中所占的比重, 将这些比重写成向量并进行归一化, 记为W= (w1, w2, …, wn) T, 这个向量即为权向量。
权向量常用以下几种求法[3]
1.4.1 和法。
取成对比较阵A= (aij) n×n的n个行向量归一化后的算术平均值近似作为权向量, 即:
首先将A的元素按行归一化;其次将归一化的各行相加;最后将相加后的向量除以n即得权向量。
1.4.2 根法 (也称几何平均法) 。
将成对比较阵A= (aij) n×n的n个行向量采用几何平均, 然后归一化, 得到的行向量就是权向量。其公式为:
首先将A的元素按列相乘得一新向量;其次将新向量的每个分量开n次方;最后将所得向量归一化即为权向量。
1.4.3 特征值法。
求矩阵A= (aij) n×n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向量并进行归一化即可作为权向量。特征值法在层次分析法中提出较早, 应用广泛, 它对层次分析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5 计算最大特征值λmax (A)
其中 (AW) i为AW的第i个元素。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该方法可以合理的确定评价系统中各因素的权重, 为项目评价奠定了基础。
2 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概念[4]是不能用经典集合来描述的, 只能说明属于程度是多少。模糊综合评判理论需要建立评判对象的因素集F={f1, f2, ..fn}, 建立合理的评语集合C={c1, c2, …cm}, 用专家评定或其他方法生成评判矩阵并通过合适的模糊算子进行综合评判[5]。
2.1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2.1.1 建立因素集。因素集是以评判对象的各种因素为元素所组成的集合。通常用U={u1, u2, …um}表示, ui (i=1, 2, …, m) 代表各影响因素, 这些因素具有不同程度的模糊性。2.1.2建立权重集。通常因素的重要程度不同, 为了反映各因素的重要程度, 对各因素应赋予相应的权数, 由各权数组成的集合称为因素权重集。2.1.3建立评价集。评价集是对评判对象的可能作出各种评判集合的总体。通常用V表示, 即V={v1, v2, …vm}, 各元素vi (i=1, 2, …m) 表示各种可能的总评判结果。2.1.4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R是单因素评判的结果, 即单因素评价矩阵。它是从评价集V上的一个模糊子集, 可简单的表示为:Ri={ri1, ri2, …, rin}, 将各因素评判集的隶属度排列成行, 构成矩阵。2.1.5模糊综合评判。单因素模糊综合评判, 仅仅反映了一个因素对评判对象的影响, 但是评判的目的是要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影响。因此, 模糊综合评判可表示为:B=A·R, 其中B为模糊综合评判集, A为权重集。2.1.6评判指标的处理。B称为模糊综合评判集, bj (j=1, 2, …, n) 即为模糊综合评价指标。
2.2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
在实际工程中评判对象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常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6]在因素很多的情况下, 把众多因素按其性质分为若干类, 先按一类中的各因素进行综合评判, 然后在类之间进行综合评判;若每个因素还可以分为多个层次, 则先按最低层次进行综合评判, 再对上一层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评判, 从而得出评判结果。多级模糊评判的一般模型为[7] (见图1)
3 结论
在项目的可行性评价过程中, 影响该项目的因素有定性的, 也有定量的, 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集简化了因素分析的复杂性, 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确定其可行性, 使结果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
摘要:介绍了可行性评价数学模型——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因素, 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能够较好的反映各因素对项目可行性的决定程度。
关键词:可行性,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参考文献
[1]张明, 田贵军, 张锁.投资项目评估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2, 3:436.
[2]齐欢.数学模型方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6:53.
[3]刘锋.数学建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9 (1) :232-238.
[4]P.Venuyopalan.Fuzzy orderedsets.Fuzzy Sets and Systems, 1992, 46:221-226.
[5]冯德益等.模糊数学方法与应用, 1983:79-81.
[6]肖盛变, 王义平, 吕恩琳.模糊数学在土木与水利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10:167.
[7]李士勇.工程模糊数学及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 8:104.
评价的可行性 篇2
指出了在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滞后,前期方案深度不够。需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经济评价的方法与参数进一步完善,重视风险问题及清偿能力分析,提高技术经济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实现投资决策科学化,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设项目 前期工作 经济评价 问题 改进
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是投资决策前必不可少的工作步骤,长期以来,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滞后,前期方案深度不够,建设项目“三超”现象严重等是多年来困扰投资管理的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作好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和经济评价,实现投资决策科学化,提高投资效益,是投资项目各个层次的决策者以及咨询人员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1 如实做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不断完善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
在项目的投资决策中可行性研究本来应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一段时期以来,有的将可行性研究搞成了上项目的脚踏板,究其原因,主要是投资体制还不完善,企业还没有真正的自主权。我国的投资体制改革,开始是投资主体只有国家一个,项目所需资金都靠国家拨款建设,而后改为“拨改贷”,成就了相当多的无本经营企业,企业产权界限不清,管理者权、责不明,利润要上缴,投资伸手要,拨款也好,贷款也罢,只要能拿到钱就可以上项目,企业就有可能在规模上更上一层楼,造成了严重的后遗症;自1986年国家实行了资本金制度,这种情况才开始扭转,投资主体才开始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在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国家正在并继续改革项目审批制度,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在进一步深化。上项目者必须自主决策,投资者要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全面责任,在充分做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做到建设项目“三个不建”,即建设项目没有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济评价不充分不建,项目经济评价效益不达标准不建,只有这样才能如实反映项目的真实效益,作出合理决策。
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作了一些详简不同的规定,原国家计委和建设部于1993年4月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在指导我国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实现项目决策科学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当时条件下,更贴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使我国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理论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金融、投资、财税等方面的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对经济评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技术经济工作者适应新形势,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去研究和解决新的问题,随着我国加入WTO的临近,研究如何与国际接轨,从大的方面看,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构、市场分析的重点内容、方案比选的方法、资金筹措方案的研究和项目风险的分析等;从细节方面讲,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和简化、评价基准的确定、计算价格的选取、重要计算参数的选取等方面的问题都有值得进一步探讨之处。目前,前期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中,主要包括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净现值等五项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主要存在两类问题:一是评价指标不合理。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指标过高,如石油行业分别为17%、20%,天然气分别为10%、12%,此指标是所得税前的评价标准,实际测算中,90%的老油田滚动开发项目都达不到指标要求。二是财务内部收益率存在局限性,当项目建设期、生产期不相同时,财务内部收益率指标没有可比性;同时在项目的经济评价测算中,对于非常规项目,存在同一个项目出现多个内部收益率或没有内部收益率的情况,缺乏指导意义。总之,项目经济评价方法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应将所得税前的指标用于与行业标准比较,决定项目取舍;所得税后指标基本能够反映项目实际运行结果,用于指导和调整项目的.实际运行。同时,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和积累的数据、资料,组织力量对各行业评价参数指标进行修订并公布实施。
2 风险分析应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强调的重点内容
当前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已由法规性文件予以固定下来,目前国内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设有风险分析专篇,而一般的工业项目的风险分析却重视不够,尤其对市场、投资以及经济效益方面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项目的影响程度分析预测不够,导致许多项目实施后实际数据与可研出入很大,甚至完全失实。尽管可研报告中作了敏感性分析,并显示项目效益对一种或几种不确定因素相当敏感,但决策者认识不够,依据方案内部收益率和还款期的大小进行决策,显得过分简单,容易导致失误,造成无可挽回损失。投资项目的建设要耗费大量资金、物资和人力等宝贵资源,且一旦建成,难于更改,因此投资项目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更显重要。为了有效的防范和控制风险,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不仅在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中需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对策研究,更重要的是在项目实施过程及经营中应有效地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分析。因此当前提高风险意识,强化风险分析,重视风险分析的结果是市场经济下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所必须的。
从经济风险分析来讲,这不等同于经济评价中一般意义的不确定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应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变化的可能性,并相应分析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状况,且应多着眼于不利的因素及其带来的不利结果。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风险因素很多,如汇率风险、市场和价格风险、原材料供应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开工不足风险等,不同行业,不同项目以及项目前期的不同阶段可能不完全相同。而且风险因素具有层次性,应深入分析,以识别最基本的风险单元,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防范风险。例如,我们认识到某项目的市场风险较大,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是价格问题还是市场需求量的影响?如果是市场需求量的影响
,要分析是经济环境问题还是替代品的出现?竞争力又是如何等,只有层层剖析,才能找出关键风险因素。风险分析应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量为主,如果投资者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就算借助于敏感性分析的结果,也能粗晓项目风险,作出科学决策。例如,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产品价格降低5%时IRR就低于基准值了,表明项目的价格风险较大,决策时应十分慎重,至少要对价格进一步研究,着重分析价格降低5%的可能性,有条件时应进行概率分析。但如果决策者对这么重要的价格风险提示置若罔闻,后果可想而知。如果项目评价及其风险分析都以科学的数据说话,建设项目的决策失误就将会大大减少。
3 投资项目有关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是编制好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必要前提
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是由咨询单位完成,有理由要求咨询单位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但在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却困难重重。咨询工作受到各方面的制约,一是审批限额的存在,导致为了将项目的审批权留在地方,不得不压低投资(比如控制在多少万元以内),特别是将流动资金作为调节投资大小的“砝码”,导致流动资金准备不足,甚至影响项目的生产经营。其次是为了要把项目争到手,不得不夸大项目的效益,模糊项目的风险,这些制约的因素主要在业主,而不是咨询单位本身;再者若是对于依托老厂的项目,需要老厂的现状资料以及对有无项目状况的预测,这些工作都必须要由业主来完成。同时,各级主管部门和审批机构握有项目的“生杀”大权,对促进项目前期工作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之,做好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有关各方的共同责任,也只有各方面都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可行性研究才能给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4 正确对待市场与价格的预测
对于一个具体建设项目特别是经营性项目来说,市场和价格就是项目存在的关键所在。财务评价的敏感性分析中,对经济效益影响最敏感的因素无疑就是产品销售价格,往往变化1~2种价格,项目就可能从不可行变成可行,一种不合理的价格体系将使可行性研究报告变成为可批性研究报告。因此,市场和价格的预测在经济评价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市场走向和价格高低往往成为项目经济上是否可行的最重要砝码,预测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当前财务评价中,普遍采用现行价格或所谓生产初期的预测价格,这种提法与评价中简化计算以及反映相对准确性的原则是一致的,但往往差之毫厘、缪之千里,甚至导致完全相反的评价结果,究其原因,其一是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健全,不规范,市场经济的规律性不明显;其二是我国经济与国际市场尚未完全接轨,区域性强,产品价格波动大,特别是供求量相对较小的产品,价格的规律性更难掌握;再者,目前我国咨询机构缺乏必要的、完整的价格信息系统,仅仅依靠技术经济工作者经验进行判断,随意性较大,难以得到相对准确的预测结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即一种产品的销售价格在短短几个月内涨落很大,甚至达到50%以上。同一个项目半年之内的财务评价结果可能截然相反,问题就在于产品销售价格预测。因此,要保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且经得住时间的推敲,必须重视市场与价格的预测。要确定合理的预测价格,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国内外市场走向、开工率,市场占有率、市场服务范围、区域条件、运输条件、外贸进出口情况、相关行业的情况、税收等,要制定合理预测模型,进行必要的概率分析,预测应该是有科学根据的预测,不能是随意和盲目的人为取舍。
《方法与参数》仅对价格作了原则性的说明,而对数据的测算、选取及具体应用并未加以详细说明。为了规范这方面的工作,保证评价的质量,应该增加这方面的内容或在有关实施细则中加以明确,并且规定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加深市场预测与价格分析的内容,描述必要的预测过程以及采用的数据和预测模型。
5 通货膨胀及其影响应予以考虑
近年来,许多建设项目财务评价的失实,与过于简化评价影响因素是分不开的,通货膨胀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西方把通货膨胀作为项目评价中相当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尽管在计算FIRR等盈利能力指标时,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但通货膨胀对清偿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世界银行在项目评价中,把所采用价格分为其基价、现价和实价,这种划分很有道理,不同的价格有不同的用途,目的是真实地反映项目实际财务状况,使财务评价结果更趋于相对合理和准确。
无论是称为物价上涨因素,还是通货膨胀,既然存在,并且可能对财务评价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就应该予以考虑。
产品销售价格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供求关系;二是通货膨胀。如上所述,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尚不规范,市场经济规律性不明显,这也会给通货膨胀和供求发展趋势等数据预测带来一定的困难,但随着加入WTO临近,中国经济毕竟要与世界接轨,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同样存在与世界接轨的问题。因此,在财务评价模型中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是必要的。
为了保证项目投资打足,便于资金筹措,在投资估算中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已被广泛认可和接受,但财务评价中其他价格水平如何考虑,在实际操作中理论与实践可能完全脱节,有人认为,既然预测困难,干脆回避,否则,可能更加虚假。但另一部分人认为,国内的项目评价与国外的差距,就在于回避的问题太多,仅考虑相对价格变化,以保证盈利能力指标的可比
性,并不会由此造成实质性误差。但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清偿能力计算,又需要尽量与实际数据一致,特别是计算期内的前5年或更为重要,根据国家的宏观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上述期限内的通货膨胀率应该是可以预测的。
6 清偿能力分析应给予重视
在项目评价中,一般以全部投资FIRR高低来判定经济上的可行性,人们对盈利能力分析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要高于清偿能力分析。然而,清偿能力指标分析决不能忽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清偿能力指标较盈利能力指标来得更为直观、清晰,一个项目如果背着沉重的债务包袱,那是极其危险的。
国内现行财务评价以最大还款能力计算贷款偿还期,仅是一种理论计算,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不一致的,任何一项贷款,事先必须明确贷款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是还款期限,如果不能满足,则另选融资方式和途径,以最大能力计算还款期,实际上是未考虑任何风险因素,是一种理想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一般是很难实现的。通常做法是根据还款期限等计算各年偿债额,再分析资金运用状况和清偿能力,偿债率指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设置的,它反映了债务偿还的保证程度。
清偿能力,势必联系到资金筹措。目前实行项目资本金制度,项目资本金制度要求,建设项目资本金的比例,根据不同行业和项目的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的,石油化工类项目为20%,对不同行业的各种经营性项目分别规定了三档资本金比例最低要求,分别为20%、25%、35%。试行项目资本金制度,对于保证项目负债在合理范围内,以及投产后在良好的财务状况下运转是有益的。但参照目前国内外实际情况,上述比例偏低,一般以不低于30%~40%为宜,而对于技术改造或扩建等由现有企业法人作为投资主体的项目,规定项目资本金的比例则意义不大,因为项目债务是企业法人的债务,由企业法人负责偿还,因此应对企业法人的资产负债情况加以限定,而不是对项目本身,如果一个企业尽管新项目全部依靠货款建设,资产负债率仍维持在比较合适的水平;另一企业同样投资借款较少,大部分由自有资金筹措,而整个企业资产负债率很高,从清偿能力角度看,两个企业融资条件的优劣是很清楚的。清偿能力分析还包括许多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体系。目前流动资金估算失实较为严重,很多项目投产后,因为流动资金不足,导致开工不足,甚至停产,这一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7 国民经济评价亟待规范
对于一般的工业项目,在可研阶段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已日趋减少,这与《方法与参数》的初衷是不一致的,大中型项目,特别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型项目,完全有必要从国民经济总体角度考虑,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对于非盈利的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必要的国民经济评价更是必不可少。同时《方法与参数》有关国民经济评价内容亟待规范、补充和完善,应有专门的政府机构或由权威的社会中介咨询机构定期发布有关经济评价参数,供咨询机构使用。
8 合理发挥技术经济人员的作用
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需要众多人员为之努力,其中技术人员的作用不可忽视,遗憾的是在不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过程中,技术经济人员似一台算帐的机器,点到哪里,算到哪里,几乎没有自主权,同时,技术经济人员往往被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工作,以保证质量,还存在工作量与报酬不相配的问题。
评价的可行性 篇3
关键词:社会消防安全 评价指标体系 必要性与可行性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消防安全状况评价体系不完善,没有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真实反映消防安全现状的宏观分析评价指标。各地通常是采用传统的火灾四项统计数据来分析消防安全状况,评价消防工作成效,或者只是简单地进行单位、行业等个体的消防安全评估,没有建立全面、科学的社会总体消防安全评价体系。公安部消防局启动了“城市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的研究,并取得明显进展,这个领域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构建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成为科学评价消防工作现状,促进社会消防工作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以火灾分析替代社会消防安全状况整体评价的弊端
火灾统计,是消防工作的重要业务基础,及时准确地统计上报火灾数据,客观真实地反映火灾信息和部队灭火救援情况,对于研究火灾规律特点,制定相应对策,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以其作为对整个社会消防安全状况进行宏观评价的指标,显得片面和单薄。
(一)火灾发生的偶然性影响数据的客观性
火灾发生有其必然性,但也存在偶然因素。前些年,辽宁、河南、浙江、广东等省发生的群死群伤火灾迫使当地政府痛下决心,加大消防工作力度,加强消防装备建设,消防工作不可谓不强,但仍发生了沈阳汽配城、广东东莞、浙江温州/12﹒12等火灾。2008年1月2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德汇广场发生火灾,经济损失过亿元。如果单纯使用这样一起火灾数据,对全区乃至全国的火灾形势与社会消防安全状况进行分析,明显失于偏颇。
(二)火灾数据无法全面反映社会整体的消防安全状况
消防工作涵盖人类社会基本活动的方方面面,社会整体消防安全状况评价指标也应该是一个综合性、全面性的评价体系,而我国的现状是在评价消防工作成效时,局限于“以火灾的四项指标论功过”,消防部门一直被四项指标的升降所困扰,一些地方政府在考核消防部门工作时,惟以四项指标的升降论成败。这种消防安全评价上的局限性,严重束缚了我国消防事业的发展,与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二、构建社会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和现实功能
(一)建立体系的必要性
在现有社会消防安全条件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社会消防安全综合评价体系,正确地选取社会消防发展中具有代表性、较为合理、信息量大的重要指标,用客观、准确、全面、科学的方法来评价社会消防发展的各个侧面及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对社会消防发展具有反映、分析、評价、监测、预测等重要功能。建立社会消防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现的功能,可以全面地运用到各级领导的消防决策和管理实践中,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建立体系的基本原则
要使评价体系科学准确,发挥体系的研判、指导、分析、决策功能,就要在评价指标的确立中把握五个原则。一是客观性,指标的确立必须反映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对消防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标准,必须体现当前国家基本国策和消防法律法规对消防工作的要求。二是适用性,指标要宏观,突出重点和主要矛盾,反映保障公共消防安全的主要内容,既要力求全面,又要简洁易行,避免以偏概全和过细、过滥、过繁。三是代表性,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差异等因素,尽量选择具有普遍性、基础性的指标,满足全国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消防状况的总体性、全面性、基础性要求。四是可靠性,要以大量的基础数据为依托,采用科学合理的数据采集方式,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五是指导性,评价体系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科学评价消防安全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以指导消防工作实践,推动消防事业长远发展。
三、社会消防安全评价指标的基本构成
正确地选取社会消防发展状况中能够有效体现社会消防工作发展水平和整体状况的指标,是构建社会消防安全评价体系的基础。公安部消防局“城市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课题中已经有了非常详细的指标内容,这里,笔者从社会消防安全评价(有别于城市消防安全评价)体系方面谈一些看法,主要是突出与当前火灾评价指标的延续性,既力求全面,又要简洁易行。具体指标如下:
(一)社会消防安全整体素质
人为因素一直是火灾原因中的主要成分,人的消防安全素质和意识也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整体安全素质水平的首要因素。具体包括:消防安全常识的普及率;重点工种人员的消防培训率;消防安全教育的普及率。
(二)单位消防安全监管水平
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最终要体现在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上。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消防审核、验收合格率;自动消防设施完好率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应急照明等合格率;单位参加火灾保险率;重大工程项目的消防安全可靠性论证、评估和提供消防技术服务情况。
(三)消防管理体系
主要指政府和建设、财政、规划、教育、公安消防等部门履行消防工作职能的情况。
四、体系建立和运行的保障
(一)大力发展中介组织成为实施消防安全评价的主体
对社会整体消防安全进行评价,需要大量基础性、专业性的数据,且数据的调查与统计无法由单一机构独立完成。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应鼓励合法的消防安全社会中介机构成为实施安全评价的主体,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由社会中介机构具体实施,既为政府减轻工作量,又保证了评估结果的科学、有效和公平。
(二)以法律形式确保消防安全评估体系的建立
可以采取立法、出台地方性规章等形式,确定消防安全评估的组织实施机构、具体评估方法、评估指标以及评估结果的使用等内容,确保消防安全评估工作体系建立并发挥作用。
(三)建立科学的消防安全评估模型
评价的可行性 篇4
一、明确投资主体, 投资决策分析的前提
投资主体, 是投资项目实施后享有该项目带来的收益并承担该项目投资风险的利益主体。长期投资主体的确定决定了长期投资决策分析人员的立场和进行决策分析的评价标准。实际上, 进行决策分析的专业人员, 是站在投资主体的立场上, 对投资项目实施后给投资主体带来的收益与风险进行评价, 从而决定项目的优劣取舍的。因此, 正确确定投资主体是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分析的前提。投资主体在进行项目投资决策时, 首先关心的是全部投资资金的投放和回收情况, 但由于企业投资项目具体使用的资金分别来源于企业所有者和债权人, 因此, 在进行项目投资决策时, 应考虑到各方立场, 分别从自有资金提供者和借入资金投资者的立场分析问题, 提供有关信息。
二、企业所有者, 企业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的主体
项目投资实施后, 所有者、债权人、政府等都从各自不同的利益角度关注着企业的投资项目。当各方利益出现矛盾时, 以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就会使得决策评价无所适从, 甚至可能出现为顾全职工收入和政府税收而损害所有者和债权人利益的情况。所以, 企业的长期投资分析应以企业的所有者作为投资主体。决策分析人员应站在企业所有者的立场上, 分析评价投资项目对所有者收益和风险的影响, 进而决策投资项目的优劣取舍。以企业所有者作为投资主体有以下原因。
(1) 企业的最终所有权属于企业的所有者, 企业投资项目产生的收益和风险最终由企业的所有者享有和承担。企业虽然有直接投资主体, 但真正的投资利益主体是企业所有者。在现代企业制度下, 企业的管理当局是受所有者委托对企业经营管理的, 所以企业的管理当局的决策应以满足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为出发点。
(2) 明确企业的所有者投资主体, 有利于企业管理当局从企业所有者的立场上对企业投资行为进行评价, 使企业长期投资决策分析与企业的最终财务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即股东财富最大化——相一致。只有那些能够增加企业价值, 增加股东财富的投资项目才是可行的, 反之, 则应当舍弃, 明确以企业的所有者为投资主体, 为正确选择企业长期决策分析的评价标准提供了依据。这是明确以企业所有者为投资主体最为重要的原因。
(3) 当一投资项目能够满足企业所有者的要求时, 也可以基本满足债权上企业职工和政府的利益要求。
三、长期投资决策分析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的评价标准是指评价一个投资项目是否可行所应用的利率。当一个投资项目的报酬高于这一利率水平时, 该项目可行;否则, 该项目就应当舍弃。因此, 作为评价标准的利率也被称为“取舍率”。
在进行长期分析时, 如何选择作为评价项目是否可行的利率水平, 对正确进行决策分析, 评价项目的优劣, 决定项目的取舍, 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正确选择评价标准是正确进行决策分析的关键。
对于决策分析的评价标准问题, 在实务中, 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确定项目的折现率:
(1) 以投资项目的资金成本作为折现率。
(2) 以投资的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
(3) 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折现率。在计算项目建设期净现金流量现值时, 以贷款的实际利率为折现率;在计算项目经营期净现金流量时, 以全社会资金平均收益作为折现率。
(4) 以行业平均收益率作为项目折现率。对于以上的评价标准, 至少存在以下两点缺陷: (1) 多种评价标准并存, 决策者选用不同标准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使得决策者无法作出选择; (2) 使用全社会资金平均收益率或者行业平均收益率作为评价标准, 同于它们未与企业的财务目标相联系, 在进行决策分析时, 有可能做出与企业财务目标相悖的决策。
四、筹资成本, 企业长期投资项目可行性评价的重要选择
企业的投资活动是企业实现其财务目标的重要手段, 对企业投资活动的评价应以企业的财务目标的实现为依据和归宿。用企业的财务目标统帅企业投资目标, 应作为选择评价投资项目是否可行的标准和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财务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因此, 只有当一个投资项目能够增加企业价值 (或股东财富) 时, 企业对其投资才是可取的。如果一个投资项目不能增加企业价值, 企业就不应对其投资。由于企业用于项目投资的资金是从企业的所有者和债权人那里筹集来的, 并且, 企业的所有者和债权人对于他们投入企业的资金要求必要的报酬率, 即企业筹集的资金都存在着筹资成本, 所以, 企业用筹集到的资金进行项目投资时, 要求项目的投资报酬率常高于筹资成本。因此, 评价一个长期投资项目是否可行所选用报酬率应该是筹资成本。
使用筹资成本对长期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价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 评价企业投资项目是否可行所使用的资金成本, 应该是新增资金的成本, 而不是原有资金的成本。因为企业原有资金的成本, 并不能表明企业的筹集项目所需资金所支付的资金成本水平, 只有用新增资金成本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 才能够对投资项目是否能增加公司价值做出正确判断。一般而言, 随着企业筹资规模的扩大, 新增资金的成本水平会比原有资金的成本水平提高。 (2) 评价企业投资项目是否可行所使用的资金成本应是新增资金的综合成本, 而不是为某一投资项目所筹集的单项资金的成本。在企业评价拟投资项目是否可行时需要采用新增资金的综合成本, 就是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 在计算了个别筹资成本后, 再计算综合筹资成本和边际筹资成本。资金成本这一范畴把企业财务活动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
评价的可行性 篇5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的重要工作,是确定建设项目在接下来的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和方法。做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保该可行性报告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分析、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的保证,更是保证接下来的建设工程开工和建设进程能否按计划和预测进行的关键保证,进而影响项目建设完工后的效果和效益;在做好这项工作的过程非常重要。
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几点:
1.前期工作准备和工程任务研究:
在这个前期的工作中,任务书的读懂和详细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仔细的分析任务书内容,确定重点内容、基本任务和主要工作,进而确定任务目标和内容,再者就是确定工作的开展计划。对不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要求相关的专业人才,因此,选择相关调查分析人员,需要确定其相关专业类型、素质水平,这是做好工作的最基本的和最影响工作水平的条件,工作人员的品质性格和素质水平却是成就整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最重要因素,所有的成功和失败的最终决定条件不是建设项目的好与坏,更不是软硬件的先进与否,而是人员,因此在开展工作时候,选择正确的工作人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更是项目的决定因素。最后是相关其他资料和器材的准备工作。在前期准备工作是做好所有工作的开端,尤其在任务书读写和研究方面是最重要的,这是确定整个工作方向重点和目标的基本步骤。
2.做好详细调查和分析工作:
这是得到最现实最宝贵的场地资料和进行下一步工作的重要一步,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认真负责的开展调研,并要做到客观、详细,才能得到方案设计和建设计划的依据。
3.遵守国家标准法规和行规:
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制定,这样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才成为制定方案和设计的可靠依据。在现实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调查分析和编制过程中均出现很多的不符合规定的形式,导致下一步工作开展受阻。可行研究调查报告所包含的规范和技术指标,要根据不同的建设项目所要求的规定和指标要求,开展调查工作的相关工作和分析,避免浪费多余的工作和资源做没用的工作任务。
4.做好风险性分析和危险出现的应对措施:
风险分析是可行性研究和分析的重要内容,是分析评价建设项目带来的风险和利益的依据,必须通过对所处的条件,结合实际市场各方面的信息,如材料价格、销售等和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总结和分析,在这个方面则需要有阅历、经验丰富的相关人才进行分析和总结工作。一方面在风险分析中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分析,参考已经建设过的项目工程,吸取经验,分析和总结出出现各种风险的概率,从而重点考虑应重点防御的风险;其次,在出现不可逆转和处理的情况时候,应考虑使用补救措施。另外一方面,风险的出现采取的补救方法所起到的作用和效果也是这个阶段应该考虑的内容,这个时候主要考虑的内容只要应该有:1)以现在比较成功的类似建设项目进行参考,得出在目前比较有效的处理方法和措施;2)进行预测未来可以采用的技术和新的方法,以更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进行解决;3)对于目前出现过的重大和比较难以采取措施处理的问题和难题,应该尽量避免或采取其他风险较低的方法进行方案设计。
风险是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分析,其分析的过程是必须进行详细认真的分析和全面性的考虑,越是考虑充分越是分析仔细,在未来应对出现的风险能力方面就越是绰绰有余,并能够为其提供多个方案选择。然而,风险分析应该多参考相关类似的成功建设项目经验,使用的分析方法和处理措施也应该是比较先进和节省资源的方法,从而满足将风险降到最低点和处理效果达到最佳。
5.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是针对建设项目建设所需耗费的成本资金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全面评估,进而得出这项建设项目是否值得进一步方案设计和建设投资。这项经济评价是整个建设项目决定是否设计建设和投资的关键因素,但这在预测成本效益过程中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要重视市场产品价格动向和市场政策的变化,从而得出比较可靠的价格数据,为比较准确的预测投资成本费用而做出比较精确的定位;另外一方面,国家税收也是一项重要的成本考虑指标。
2)利润回报的高低是建设项目考虑的最直接目标,应该根据现实的产品销售价格和对未来产品前景的详细考虑,得出比较合理预测收入,但这在不同的建设项目所考虑的精确程度不同,例如对于建设周期短的项目其预测的价格波动较小,对于建设周期长、成本高的项目其相对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产生的影响因素也较大;因此必须对不同项目采取不同的评价和预测措施;销售总额减去建设成本和税收,便是该建设项目所得到的利润效益,对于利润的高低是直接决定建设项目投资与否的指标。
在得出由市场价格主导的经济效益评价之后,应该对其进行规范性上的调整,在可允许的条件和规范下,注重建设项目的计划和措施调整,以减低成本、取得到较高水平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这是优化建设项目的必要手段和方法。例如,在一项水坝工程建设过程中,在原先经济评价方法是按照市场价格和正常的预测方法得出了一个比较规范标准的指标数据,为了减少成本,获取更多的收益,对其中的一些相关可调整小项目进行调整,例如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设备减少了原先预测的成本;对其必要的调整。
经济评价的原则:
1)要以国家利益分析为主。对国家投资的项目,其经济效益评价首先要进行国家利益分析,又要从国家考核企业的角度进行企业利益分析。如属地方投资项目或中央与地方联营的项目,还要进行地方利益分析。在企业利益、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评价要以国家利益为主。但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可行性研究中,要研究提高企业利益或地方利益的补救措施。对集体所有制项目和特区中属于外资侨资独资经营的项目,则主要进行企业利益分析,同时也要进行国家利益分析,作为国家审批项目的参考。
2)国家应以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作为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是实现国家的四个现代化,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方法,要能如实地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的真实费用与效益,以便经过评价,国家优先选择国民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四化宏图的实现。
3)项目评价的指标体系要能全面反映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即反映项目的投资、产品成本、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建设工期、达到设计能力的时间以
及项目整个经济寿命期的直接和间接效益的变化情况等因素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可以采取主要指标与辅助指标相结合;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方法,从各个方面评价项目对国民经济的综合经济效益。
评价的可行性 篇6
【关键词】可行性;项目可行性;投资项目
一、前言
可行性分析研究在企业经营开发投资项目的决策与运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以实现企业经营开发投资项目最小投入、最佳的投资效果为目标的科学性分析方法,它从企业标准评价出发,通过对企业开发项目投资可行性步骤分析,给出企业前期工作重点,以编制项目计划任务书。企业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是一项重要工作,它可以保证企业项目运营成本最小化、企业经营开发投资项目运行得以顺利完成。
二、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概述
1.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
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是一项较为成熟的理论,它被广泛应用于多项学科,通过对项目的宏观政策、外部环境及发展预期等进行全面分析,以项目拟建市场前景,确定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是否具有可行性,尽可能的保证项目效果最优化,以辅助决策者做出决策;可行性分析不断完善,并且逐渐被运用在许多领域,尤其是在企业项目决策中,其表现出明显的完整与科学性。随着经济体制不断改革,我国经济建议中也引入了可行性研究,国家出台了相关文件,对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加以规定,以保证决策民主与科学性。
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比较复杂,并且需要消耗大量资金,受外部因素的影响,此时企业开发项目面临具大风险及很多不确定性,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研究项目开发可行性,以得到最佳方案,确定项目潜在风险及未来收益,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充分吸收可行性分析结果,立项过程以可行性分析报告对各项目的可行性做出评价。
2.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特点
首先,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目的是研究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找到适合企业的项目,而项目的可行性需要从:经济可行性及技术可行性入手分析,即企业当前的经济实力与技术能力是否可以有效实施项目。
其次,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是最基础的准备工作,这是一个项目付诸实施的重要支撑,此时它已不只是寻找实施项目的依据,而是为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决策失误的工具,成为项目的规划图,对整个项目全过程加以思考。
第三,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并非容易的事,需要相关人员进行市场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对整个企业项目因素纳入其中,即对各因素进行详实分析,充分调查形成高质量报告,通过充分调研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出切实可行性报告。
最后,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具有鲜明、跨学科特点,它可以通过经济环境及需求预测或者以SWOT分析工具进行准确定位,从财务上进行成本、盈利与风险的大致分析,而这些需要大量数据做为依据,考虑相关政策、主体偏好、技术及市场需求等,这些综合特点难以通过一门学科做好,需要跨学科从多角度进行综合考虑。
三、企业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相关理论及评价标准
1.企业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相关理论
首先,PEST分析模型,对企业宏观因素分析。不同企业具体分析过程存在差异,主要分析: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它可以判断总体形势被广泛应用。
其次,市场需求理论,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过程中进行需求分析十分重要,因此,其需要一定市场需求理论知识,对项目开发进行评价,它对消费者需求总和进行分析,成为最为详尽的需求理论,阐释了需求决定因素及需求曲线导向;受市场需求受价格、货币收入及消费者偏好及相关替代品的影响。
最后,SWOT分析理论,将企业战略、资源及环境有效结合,对分析项目的优劣势、机会及风险通过矩阵表现出来,将各因素综合分析,最后得出决策需要的信息。该理论分析过程考虑了内部及外部环境,是一个全面性的理论。
2.企业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评价标准
当前,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已经被广泛应用,其分析过程需要以多种科学进行分析,项目投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可行,其主要标准包括:
首先,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市场需求,当项目建成后会为社会带来商品,而对于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就是根据资料对项目未来需求量及变化情况进行概率性的判断,对需求量进行分析是市场分析,对其的分析结果可以保证项目投入与产出多少,所以,项目规模、质量、方案等都要通过预测拟定的。
其次,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需要确定投资方向后,对资源、布置、工艺等进行方案比较,通过比较后找到最优资源配置的方案,即布置紧凑、技术先进的、最具有竞争优势的投资可靠方案。
最后,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动力源泉,通过对项目价格、周期、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了解资金投入增值情况,决定项目是否进行深入开发。
四、企业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内容及步骤
1.企业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内容
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分析需要深入细致的划分:
首先,项目的投资机会分析,它是指为企业寻求更加具有价值的投资机会,以项目背景、资源及环境状况等进行调查与分析,找到企业战略规划目标,项目投资机会的分析是最为粗略的分析,它不是项目可行性分析过程中必要内容,如果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已经拟定,则可以直接进入下一阶段。
其次,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初步分析,其对项目生命力加以判断,在投资机会基础上,对项目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它较投资机会分析更深一步,对项目投资机会正确性加以研究,这一过程需要更多更详细的资料对项目因素进行分析,认证项目实施的价值所在,其是否具有可行性,主要包括:目标定位、需求研究、方案构思及建立初步方案等。
最后,对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进行详细分析,它是分析过程最为关键的环节,进一步分析以上过程的信息,更深入的进行论证,多角度进行合理性及可行性探讨,提出最终意见,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主要内容与初步分析相同,但其范围更大,深度更高,准确度更高。
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基本内容包括:项目概况、市场调查、需求预测、项目规划设计建议、进度安排、投资估算、资金筹措、财务评价、风险分析等。
2.企业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步骤
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需要专门团队做好研究任务:
第一,确定可行性分析对象及目的,明确项目实施后需要达到的目标,可行性研究需要系统有针对性;
第二,对实施的项目进行现场资料收集与整理,对市场调查与研究。主要调查:投资环境,如:外部环境、经济发展及各种配套设施等;市场状况,如:客户群、行业竞争关系等;在进行资料收集过程中应该关注相关法规政策及短中长期的规划等;
第三,经营开发投资项目最优化选择。根据可行性分析结果及相关数据,对经营开发投资项目资源提出规划方案,由专家对不同方案进行总结,选出最优方案;
第四,对方案进行论证与分析,当方案选择后以技术指标对项目可行性进一步分析,包括:财务、经济、效益等评价,并进行风险评估,如:概率、敏感性分析等;
第五,编写项目可行性报告,对研究成本进行总结,通过描述体现出研究结论,为项目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五、总结
企业经营开发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可以详尽的了解项目所处的经济环境、竞争环境及需求等,总结开发项目SWOT分析,通过对企业经营开发投资项目投融资、财务及不确定性评价,找出项目发展前景,从经济效益及不确定性对项目分析,使其可以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率,以应对风险,得到确实可行性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勤响. 房产项目论证与房地产立项的关系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07) .
[2] 张庆增. 试论房地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J]. 企业导报. 2013(02) .
评价的可行性 篇7
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锡赤通地处自治区中东部, 区域国土面积为35.10万平方公里, 占全区总土地的29.7%, 总人口864.31万人, 占自治区的35.34%。区域内矿产资源富集, 煤炭保有储量966.8亿吨, 占全区总储量的29.5%, 有色金属储量954.5万吨, 占全区储量的32.8%, 天然碱、高龄土、硅石、水泥灰岩等非金属矿种也很丰富, 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同时, 该区域也是我区水资源较为丰富、环境容量和生态条件较好的地区, 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优越的开发条件。
新世纪以来, 锡赤通地区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 2009年3盟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00.9亿元, 占全区的比重21.95%。随着区域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区域产业结构实现了由农牧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型, 2009年区域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4.8:54.8:30.4, 基本上形成了能源、化工、有色冶炼、农畜产品加工、建材等支柱产业体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区域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实现了较快增长, 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城乡基础设施和区域生态条件也实现同步改善。综合比较分析区域的资源条件和发展基础, 锡赤通地区具备一些一体化发展的有利因素。
(一) 互补的资源特点奠定了区域合作的资源基础
锡赤通区域的3个盟市资源特色和经济优势各异, 具有广泛的互补性与合作前景。
一是农牧业资源优势互补。锡盟畜产品资源富集, 是我区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 牛肉、羊肉、羊毛、羊绒、羊皮、牛羊奶等产品具有比较优势。赤峰市、通辽市地处我国玉米产业带, 是我区重要的粮食主产区, 玉米、小麦、谷子、大豆、油料等产品具有比较优势。通过北繁南育、农牧结合, 既可以发挥资源互补优势, 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共建区域绿色品牌。
二是能源矿产资源优势互补。3个盟市都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 且各具特色。赤峰市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富集, 但能源资源如煤炭比较缺乏。锡林郭勒盟、通辽市能源资源富集, 但矿产资源储量较少。在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加强合作, 可以实现能源产业与高载能产业的有效结合, 共同延长产业链, 构建更加多元化的产业体系, 形成区域组合优势。
三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互补性。锡赤通地区在水资源方面有共同的利益, 赤峰市水资源较富集, 锡林郭勒盟、通辽市水资源相对短缺, 三地区可通过建立水资源调配机制, 实现地区水资源共建共享。
四是人力资源互补与共享。锡盟人口较少, 劳动力资源较为短缺, 而赤峰市、通辽市人口较多, 劳动力资源富余。三地区可充分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 在区域内实现有效的转移和共享。
(二) 同源的地域文化形成了区域合作的人文环境
基于相同文化背景形成的心理认同感能够增强互信, 减少合作冲突, 降低交易费用, 是加强合作的重要人文基础, 没有共同人文背景的合作往往是不稳固的。
锡赤通地区具有开放合作的良好人文基础。首先, 区域内的民众间相互具有文化上的认同感。锡赤通地区早在清朝时期同属于一个行政区, 特殊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民族构成, 使该区域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早发性与延续性、多元性与丰富性、冲突性与融合性、开放性与创新性融合的特点, 也使该区域从文化理念上有天生的认同感, 具有开放、包容和合作的先进理念, 这为锡赤通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其次, 区域人口素质相对较高。锡赤通地区民众教育开发较早, 6000多年前这里就形成了崇拜天地、祭祀祖宗、尊崇君师的三大礼制。如今尊师重教已成为社会风气, 使得该区域人口总体素质较高。较高的人才素质有利于区域合作、建设和创新。
(三) 良好的区位条件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地缘优势
经济发展实践证明, 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潜力往往与其所处地区的经济母体有关, 经济母体越发达, 对该区域的带动作用会越大。锡赤通地区周边的京津冀和东北三省经济较发达, 市场需求大、产业体系先进、基础设施完善、科技教育水平高, 对区域经济的带动、辐射、服务、保障能力均较高, 且与锡赤通存在着广泛的互补性。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说, 相比呼包鄂地区周边晋陕宁等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相竞的状况, 锡赤通地区具有更为优越的周边环境。
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尽管近年来锡赤通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经济结构、产业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生活和基础设施条件均实现了明显改善, 但仍然存在许多制约一体化发展的因素。
(一) 一体化发展的总量基础仍显薄弱
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有相当规模的经济总量做基础, 没有一定的经济总量, 资金、劳力、物流、技术等生产要素就难以流动, 也不足以形成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广泛的产业联系。尽管近年来锡赤通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经济总量在全区的比重还比较低, 与西部的呼包鄂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区的比重仅为21.95%和17.85%, 是呼包鄂地区的40.1%和31.4%;区域经济总量小, 相互需求低必将影响着区域合作的内在动力。
(二) 一体化发展的城市龙头尚不具备
城市是集聚人口、要素和产业的主要载体, 是基础设施体系的主要联结点, 是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目前锡赤通地区的锡林浩特、红山区和科尔沁区3个中心城市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 但都尚不足以承担起区域城市龙头的重任。一是城市规模小, 人口集聚程度低, 难以形成巨大的区域市场需求;二是城市功能不完善难以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起不到带动周边、辐射周边的作用;三是城市特色不明确难以形成合理的城市分工体系, 目前3个中心城市均没有相对明确的区域功能特色, 也尚看不出哪一个能够在短期内能够成为区域龙头。四是城市体系不健全使城市间的要素流动机制受阻。3个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较远, 中心城市之间起联结和过渡作用的次中心城市不够发达, 加上城市间的基础设施尚不够通达, 客观上制约着区域要素的融通和流动。
(三) 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支撑不够强大
区域经济一体化说到底是产业体系的一体化, 即形成水平分工互补、垂直分工相接的产业联系, 这就要求区域内各地区的产业发展呈现不同的结构和层次, 通过差别化形成构建区域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的内在需求。锡赤通地区虽然目前三次产业都得到了较快发展, 但总体来看, 区域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一是产业结构单一。目前区域内工业发展主要以资源性产业居主导地位, 且产业结构存在很大的趋同性。2009年, 能源、冶金、农畜产品加工三大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 锡盟为59.6%, 赤峰市为72%, 通辽市为53%。二是产品结构初级化。区域内产业链条很短, 多数以未经加工或简单加工的产品输出为主, 高附加值产品相对较少。2009年, 锡盟主要工业产品中, 初级产品、粗加工产品比例占到76%, 赤峰市、通辽市也占到50%以上。三是主导产业不够强。即使这些资源开发的低端产业目前产业规模也相对较小, 难以形成足以影响区域产业分工的品牌影响力。这种单一化的产业结构和低端化的产品结构, 较小的产业规模和较短的产业链条, 使区域内产业的竞争性远大于互补性, 难以形成合理化的专业化分工体系。
(四) 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仍然滞后
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要素和物流在更多更大范围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而这一切需要有通达且配套的基础设施条件作保障。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 目前锡赤通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但总体上仍然欠帐较多, 水平较低。虽然从交通条件看, 基本形成了以公路、铁路、民航为主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但与内部无缝对接、外部便捷联通的一体化发展要求尚存在很大差距。此外, 电力、通讯、水利、仓储和市场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
三、一体化发展的评价结论
(一) 锡赤通地区虽不具备一体发展的现实可行性但却具有一体发展的远景可能性
上述分析可知, 从锡赤通地区目前的经济总量水平、产业发育程度、城市带动能力和基础设施条件来看, 目前一体发展的时机尚不成熟, 但由于3个盟市具有地理邻近性、文化同源性和资源互补性的特点, 同时面临着共性的发展问题, 因而从长远看存在着将来一体化发展, 成为自治区东部增长极的巨大潜力, 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锡赤通的一体化发展问题。
其实, 如果现在回过头来看, 十几年前的呼包鄂地区也并不具备一体化发展的条件, 但由于存在着地理邻近性、资源互补性等一体化发展的潜力, 自治区提出了打造呼包鄂“金三角”的发展战略, 并在政策措施上积极支持和引导, 才使今天的呼包鄂具备了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并成了自治区经济增长的引擎。
因此, 对于锡赤通的一体化发展问题应该坚持“着眼于长远发展、立足于当前培育”的方针, 从关键环节入手, 从重点领域突破, 通过早期的统筹规划和政策支持, 引导锡赤通地区按着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去谋划合理的空间布局、协作的产业体系和共享的基础设施, 尽可能避免区域内不同行政主体之间的摩擦和内耗, 降低无序竞争形成的产业同构和政策冲突, 促进区域总体竞争力的提升。
(二) 自治区东西协调发展战略需要把锡赤通地区打造成为自治区东部增长极
首先, 自治区特殊的区域特点, 需要分区域谋划。我区东西狭长2400公里, 南北跨度1700公里, 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经济区, 面积约占全国的1/8, 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划存在明显的不一致, 东中西部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经济区。特殊的区情决定了我区很难用统一固定的模式指导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需要划分为若干个不同层级的经济区域进行分类指导。
其次, 自治区东西发展不平衡, 需要分区域推进。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区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全方位增长, 在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总量规模、经济结构升级和人民生活提高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但同时地区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特别是东部地区明显落于西部。2009年, 呼包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的比重已达54.8%, 东部五盟市仅占全区的34.92%。而锡赤通地区面积占全区30.6%, 人口占35.3%, 但经济总量却仅占全区的21.95%。因此, 无论从我区东西部均衡发展经济角度, 还是从民族地区共同繁荣的政治高度, 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客观上需要在东部地区打造新的增长极。同时, 从区域影响看, 锡赤通地区的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都要大于呼包鄂地区, 推进锡赤通地区的快速崛起对我区总体经济发展意义更大。
(三) 我区丰富的资源优势可以支撑起东西齐飞的发展格局
我区西部呼包鄂地区的快速崛起, 主要得益于鄂尔多斯丰富的煤炭资源开发和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能源、重化工产业。而东部的锡林郭勒盟煤炭资源也十分丰富, 储量仅次于鄂尔多斯居全区第二位, 同样具有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大量能源和资源基础的巨大潜力。因此, 从资源条件看, 依托鄂尔多斯的煤炭资源开发可以支撑起一个呼包鄂西部经济区, 借助锡林郭勒盟的煤炭资源开发也完全可以支撑起一个锡赤通东部经济区的腾飞。我区应利用这种资源优势, 在区域经济战略上坚持“西部打造呼包鄂与东部培育锡赤通并举”的方针, 尽快形成两极并举、东西齐飞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四) 锡赤通内部协调发展需要按一体化理念强化分工协作
“十五”以来, 锡赤通地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相近的资源禀赋和相同的开发模式也使区域内部出现了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加工层次偏低、内部竞争加剧等问题, 严重制约了区域总体竞争力的提升。
一是各地区的工业园区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建设与分散布局情况。目前区域内共有旗县区32个, 而工业园区已达44家, 基本上每个旗县都设立了工业园区。二是产业结构趋同严重。各个工业园区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各自为战, 不考虑是否与其发展定位相适应, 使各园区在产业选择上重复率非常高。以能源、冶金、化工、农畜产品加工行业为例, 基本上每个行业都存在至少2个以上的园区中。三是工业园区普遍缺乏特色。由于各园区对入园企业没有准入门槛, 造成每个园区都成为各种产业的混杂地, 导致无法产生企业聚集带来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
因此, 推进锡赤通一体化, 通过统筹规划与协调机制, 最大限度的优化和整合资源, 实现区域产业与服务的优势互补;同时提升区域内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 可以延伸产业链条,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五) 锡赤通参与周边区域经济协作需要整体一致对外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 任何一个地区都不可能独立于区域经济之外实现自行发展。目前全国各地都纷纷把接轨、互动、融入作为经济工作的主题, 以实现借力发展、借梯登高。近年来锡赤通周边地区的东北三省内部也出现了许多次经济区域, 如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哈大齐工业走廊等。京津冀之间的省际经济合作进程也在加快, 《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待批。各地区都在力图通过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扩大要素配置和资源共享的范围, 以期实现优势互补。
锡赤通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必须积极融入我国东北经济区、京津冀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甚至是东北亚经济圈等多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 通过广泛的区域合作在区域经济中寻求自己的分工定位。但如果锡赤通分别参与跨省域的经济合作, 一是会因行政规格的不对等降低各自的谈判能力;二是单个地区的单项优势难以在大区域合作中形成较强的竞争能力。三是分别对外造成的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恶性竞争会形成巨大的区域内耗, 弱化竞争优势。因此, 锡赤通只有积极推进一体发展和共同对外, 才能在更大范围的区域分工协作中变“指头”为“拳头”, 打造组合优势, 提升锡赤通在跨区域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评价的可行性 篇8
经济的快速发展, 分工的日益细化, 社会对人才层次及技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具体反映到教育领域中, 一方面, 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提高, 往往被狭隘地理解为学历越高, 能力也就越大, 越有可能是“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 由于传统教育模式培养人才的局限性,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下, 应试教育的弊端也暴露无遗。十年来的高校“大跃进”式的扩招,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 确实为社会培养出了更多高层次的人才, 这应该是令人欣慰的事。但事实却远非这样, 我国高校培养出的数以千万计的“高学历”人才中, “高分低能”, 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找工作表现出了高不成, 低不就, 不仅令招聘单位头痛, 也给广大学生家长带来了更多的困惑……
一、主张以等级制取代百分制评价方式的背景
在探讨此问题的根源时, 除了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飞速扩招”的要求, 教学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外, 更深层次的原因, 就是应试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高。长期以来, 无论是学术理论界、社会大众, 还是广大媒介几乎都加入到了声讨应试教育种种弊端的行列中。在许多人们 (包括相当一部分专家学者) 的眼里, 应试教育是一种仅以分数去评价学生能力的教育评价模式。随着竞争的激烈化, 学生考试的分数几乎成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最为标准化方式, 甚至是唯一手段。“分分, 学生的命根;考考, 教师的法宝。”它越来越成为各级各类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个性成长与综合能力发展的最大障碍。甚至有些人士大声疾呼:“如果不改革传统的教育中仅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模式和相关教育体制, 就不能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大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我们国家在21世纪的竞争中, 将会有被淘汰的危险。”因此, 无论从理论界研讨, 还是实际生活中的教育, 不同的人士、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学校, 也都在寻求革除应试教育弊端及其不适合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与评价模式。其中比较热门的话题就是部分地区率先取消了百分制, 并以等级制取而代之, 从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为什么要以等级制取代原来的百分制呢?因为它与传统的百分制相比, 具有以下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第一, 取消百分制, 实行等级制, 可以直接减轻学生对分数的敏感程度尤其是按分数排列名次, 以此来区分学生优劣给学生造成的各种压力。
第二, 实行等级制, 并辅之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措施和评价手段, 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核并反映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情况,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第三, 实行等级制取代百分制, 以比较模糊的方式去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可以避免百分制所带来的“分数万能”的负面效应, 从而端正学校的办学思想, 减轻教师在应试教育中的诸多压力, 等等。
二、等级制取代百分制的局限性
2005年, 教育部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教基[2005]2号) 中明确规定:“学业考试的成绩应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合格标准, 提供普通高中录取用的学业成绩应以等级的形式呈现, 等级数和等级标准应由各地根据考试结果, 并结合当地优质高中资源的实际情况确定。”这一举措刚一出台, 立即得到许多人士尤其是教育理论界的广泛认同。但与此同时, 也有一些对这种以等级制取代百分制的做法持不同观点甚至反对意见的人士, 他们认为, 等级制取代百分制, 也有很大的局限, 甚至同样有根本行不通之处。
1. 人为地划分“等级”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从字面意思理解, 既然百分制中以分数排列名次的做法会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那么, 以等级制来评估学生的发展情况, 人为地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等级”, 这会不会比以分数高低来排列名次的做法更糟糕呢?“等级”的外延含义远比分数广泛得多, 学生心理反应特点决定了被排列在低等级中的那部分人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反应。如此说来, 等级制更容易使那些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受到较为严重的伤害, 也会更容易引起这部分学生的不良情绪体验。
另外, 长期以来, 实行等级制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以五分制为基础, 由于分值太少, 不符合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多多益善”的心理需求。还有就是因差距过小, 更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合理竞争。
2. 等级制能否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的局面
如果说等级制辅之以合理的评价, 包括合理的评价措施和评价手段, 可以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相关方面的发展水平, 从而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但在实践中, 当初在以百分制为基础, 去评价学生考核成绩时,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不仅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合理的考核与评价, 而且还制定了许多相应的措施, 甚至下发一系列文件与规章;各级各类学校也这样做过。但在具体实践过程, 尤其是高考“以分数为唯一录取方式”这一指挥棒的导向作用, 效果不尽人意。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由于百分制有过如此先例, 对于当前被普遍看好的等级制的实施, 也没有谁敢担保其中的各项措施能够真正地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毕竟, 从以往的教育改革实践可以看出, 一些由于人的主观因素决定的东西, 都有可能被扭曲, 甚至变成假的和丑的。因此, 也不能贸然断定实施等级制举措就是灵丹妙药, 当然更不敢奢求它能包治百病, 能够彻底扭转应试教育造成的不良影响。
3. 等级制不如百分制更加科学
在教育评价中, 量变的划分, 按从易到难的程度可分为———称名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四类。依此看, 等级量表应比等距量表低一个层次。等级制评价得出的结果是属于等级量表的, 而百分制评价得出的分数是等距量表的。百分制其分值划分细致, 区分度大, 可比性强, 更有利于区别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成绩的细微差别, 有利于学生准确地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熟练程度。而等级制的特点是模糊, 恰恰不容易把握, 不容易定级, 即使定出了级, 在何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很难说。
4. 实施等级制与社会对人才的最终评价模式相脱节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士还认为, 仅在初中和小学实行等级制, 即使达到了预期目的和效果, 真正减轻了初中生和小学生的竞争压力和心理负担, 但是, 非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高考录取以分数高低为主进行选拔人才的方式没有变, 竞争压力依然存在, 而且会更大。这对那些升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来说, 他们能否适应, 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对于升不上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 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社会, 从事不同的工作, 但如今社会中, 各行各业对职工的考核, 更多地也带有“百分制”的痕迹, 这部分人同样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压力。
三、中小学继续实施百分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以等级制取代百分制的简单做法, 只是从局部出发, 未能很好地着眼全局。因此, 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 它最终只能治标, 不能治本。
1.“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决定了百分制存在的必然性
百分制也好, 等级制也好, 它们只是评价学生某方面能力的一种方式, 其本身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当初实行百分制的时候, 不是也要求了各方面都兼顾吗?为什么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这么大的偏差呢?最关键的因素是, 一方面, 社会分工的不同决定了脑体差别、城乡差别的客观存在, 加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日益高学历化, 许多单位招聘人才对高学历的盲目追求, 人为地导致学历较低者找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另一方面, 我国的高等教育虽然在近些年连续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扩招”, 高等教育规模也比原来扩大了许多。以2008年高校招生人数为例, 大学本科与专科生599万, 研究生44.9万, 2003~2008年间, 全国高校计划招生分别比上一年增加32%、21%、22%、20%、13%。与1998年相比, 仅1999年、2000年、2001年3年共扩招300多万人。即使这样, 由于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仍然极其有限, 仍远远不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学生迫切到著名高校深造的愿望, 专科层次尤其是一些民办高等院校招生遇到冷场是极为常见的。据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网站公布的2003年第三批次专科院校的缺额数, 该市13所民办院校的缺额数占到了80%左右, 即使对这些学校实行大幅度降分 (降分幅度高达100分左右, 实际录取分文理科仅为175分与150多分) , 仍然无济于事。上海如此, 全国其他地方也大同小异。因此, 高考与招生中只能沿用以考试分数这种传统的方式来评定学生成绩和选拔录取学生, 高考指挥棒依然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说, 只要高等教育不能真正面向大众化,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就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以考试分数作为高考人才选拔的方式决定了百分制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 应试教育的弊端并非百分制所致
历来的经验无不证明, 不全面认真地贯彻执行原有的教育制度、方针、政策, 并在实践中完善之, 企图“另起炉灶”的做法最终必将是徒劳无益的。
针对以往中小学教育的“重智育轻德育”以及抹杀学生个性的现象, 教育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当初认为行之有效的措施, 如保送生制度与高考加分措施。1981年, 教育部发文要求高等学校招生必须参考考生在中学的表现与成绩, 但很快考生的档案里就出现了造假现象;1982年开始, 教育部又规定地区级以上各种获奖者、三好学生可以降分录取或给考生高考分数加分, 但随之有些地方三好生和获奖者比例越来越大;1986年, 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决定对少数全面发展或特长突出的学生实行保送上学, 但没过几年, 也因利益的驱使, 保送生制度在实行的过程出现了极大的偏差, 甚至变得面目全非, 引起了社会的强烈不满。据报道, 浙江绍兴一中2009年参加航海模型加分测试的19名考生中, 13名考生的家长分别是越城区副区长、市建行行长、市财政局副局长、市交警支队科长、市教育局科长、绍兴一中党委书记、绍兴一中分校党委书记、绍兴一中分校副校长、古越龙山股份公司董事、绍兴汽运集团公司副总、昌安实验学校校长等, 其余6名都是教师子女。“在这个加分的过程中, 确实是埋下了很多特权的种子。”之所以如此, 关键是该测试可带来20分高考加分, 而据2008年高考成绩统计, 浙江考生每增加1分就可超过200多名竞争者……这些现象一方面严重地引起了社会的强烈不满, 另一方面, 它无不表明, 一些除了考生本人努力之外的东西, 即使相关制度与措施制定者的初衷再好, 但在利益的驱动下, 受各种因素干扰, 都有可能被扭曲、变假甚至流弊丛生。
3. 淡化竞争的结果最终会事与愿违
由于义务教育的实施, 特别是在小学升初中实行免试对口入学后, 小学之间的升学竞争大大淡化, 学生和老师在很大程度上没有了升学压力, 负担减轻了,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却是:老师的责任心也大大地降低了, 随之出现了“不比升学率, 留级受冷落”“家长求留级, 学校不答应”的现象。因为那些符合留级的学生, 一般是“双差生”, 在一些老师那里, 害怕这些学生“带坏一大片”, 大都主张“不如送出去”的心理。在上海某区, 近几年初中毕业生的毕业考试不及格率由原来的10%左右上升到如今的15%左右。而这些学生如果让他们留级, 本来是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这种现象在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显得更加突出。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美国教育注重的是公平, 注重教育的各种“输入” (input) 变量, 如生均投入经费班级规模以及办学的硬件设施投入, 以此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由于对教育的各种有形投入并没有带来教育质量的真正提高, 从80年代中期起开始转向注重教育的“输出” (output) , 也就是从强调过程转向强调结果。对此, 托马斯·B·福德姆基金会主席小芬恩 (Chester E.Finn, Jr.) 分析认为, 旧的教育观念强调把教育看作过程和系统, 注重外在的活动。正在形成的新的教育观念更加强调结果, 突出的是带来满意结果的教育, 否则的话, 不管花了多大精力, 尝试了多大努力, 投入了多少资源, 都谈不上是什么教育。
不管人们以何种变革去改变现实教育中那些不适应教育对象发展的要素, 如陈旧的教育观念与思想、过时的教育体制和评价方式等, 目的都是为了找到更加有效、更能促进受教育者发展的途径。它必然要求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现实教育尤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其中最主要的弊端就是以往的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 轻视德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忽视并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尤其是在当前义务教育阶段, 虽然各种考试原则上不再是选拔性考试 (中考除外) , 但还是应该从长计议, 从全局出发, 制定出来的措施不仅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而且也要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既然如此, 就应该抓住关键, 从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出发, 进行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考试改革, 在此基础上, 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培养其正确的学习观和竞争意识。做到了这一点, 不管是百分制, 还是等级制, 都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 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最终也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
只是在当前社会整体环境下, 实施百分制评价方式更具有可行性。正如著名财经评论员何帆所言:“按照分数来一决雌雄, 这个时候可能对所有的考生来说都是最大的公正。”
参考文献
[1]刘涛.试析当前中小学实际教育中的单一化现象.教学与管理, 2000 (12) .
[2]刘五驹.“百分制”向“等级制”变革中的评价理念误区.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21 (6) .
[3]黄孝玉.等级制完美无缺吗?广东教育, 2005 (2) .
[4]李进忠.美国通过等级量表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学习能力[OL].http://xxshx.jyjy.net.cn, 2006-07-05.
[5]蒋洁, 李静.150分上大学真相调查[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08/19/content_1033463.htm.
[6]浙江高考航模加分者被指多来自权势家庭.中国青年报, 2009-05-15.
评价的可行性 篇9
(一) 公立医院收支综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 目前公立医院亟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 鼓励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形式, 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第一需要发挥医疗保险补偿和控制作用, 第二需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第三需要规范药品采购供应, 第四需要落实和完善政府投入政策。基于以上要求, 综合评价具有必要性。目前基本药物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正进一步完善, 推进了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的改善和革新。
(二) 公立医院收支综合评价体系的主要研究成果及不足
目前从公立医院收支综合评价体系的主要研究来看, 许多地区学者正积极从经济学评价上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国外主要从实践方面展开探讨, 例如, 英国建立了医院星级评审制度, 根据各个单元服务质量制定相应奖惩措施, 这些措施对于改进医院服务质量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综合来看, 国内对于公立医院收支综合评价体系的主要研究大部分集中在理论探讨阶段, 亟需深入开展实践, 应通过合理的绩效评价与考核手段发挥经济杠杆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充分调动公立医院全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公立医院收支的主要组成部分及评价机制
(一) 公立医院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及评价
1. 主要组成
公立医院收入是指医院在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取得的业务收入和从事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以及从财政与主管部门取得的补助经费, 包括医疗收入、药品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
2. 考核指标
科室考核指标有科室收入、平均处方费、平均床日费、平均住院日、人均住院费、病床使用率、治愈率、好转率、病死率等。
(二) 公立医院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
1. 组成部分
从公立医院的具体运行状况来看, 支出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四个主要部分, 即: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
2. 评价机制
部分公立医院在进行支出综合评价时, 选取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常规方法以及多元统计方法等, 比如, 医院临床科室支出评价, 如果所选支出指标较多或者指标间有较强的相关性, 部分公立医院会考虑用主成分的评价方法或因子分析的方法。
三、公立医院收支评价现状描述
(一) 现有的医院收支评价办法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医院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 我国公立医院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均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迄今尚未有一套完整、科学、行之有效的医院收支评价体系, 以致于人们难以用一个比较统一的指标和办法去评估医院收支平衡的优劣好坏。
(二) 现行评价体系概念、依据、指标和方法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现状
从现行公立医院评价体系的实践来看, 医院绩效评价在概念、依据、指标和绩效评价方法等方面存在部分弊端, 主要表现在:1.评价标准不统一;2.评价指标和方法不匹配;3.未实现从模糊定性概念水平向客观量化指标的转变。另外, 部分公立医院工作评价指标繁多, 不能客观地反映医院绩效。
四、公立医院收支综合评价体系分析
(一) 有针对性地选择评级标准进行评价
目前公立医院综合评价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综合评分法、综合指数法、秩和比法等。
(二) 要制定严格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
1. 科学核定各类收入、各项收支的范围与界限
要根据不同医院级别, 正确制定医院收入、支出目标计划。应以业务收支为重点, 充分考虑影响因素, 按照职工人均工作量、检查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 支出方面重点控制人员支出、材料支出、医疗仪器设备支出和管理费用成本。
2. 通过成本结构分析, 找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
主要方式是通过对公立医院成本结构以及相应的成本项目的分析, 找出各个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点。支出评价完善方面, 主要通过控制行政、后勤等类型的管理费用, 最大程度上降低非经营性支出, 从而通过完善评价机制降低医院运营成本。
(三) 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以上部分重点介绍了医院收支风险评价以及财务内部控制方面的具体措施, 本部分将阐述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应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的特点, 有利于全面、动态考核医院的发展情况, 以及时发现医院的不足之处。
1. 预算管理指标
预算收入执行率=本期实际收入总额÷本期预算收入总额×l00%
预算支出执行率=本期实际支出总额÷本期预算支出总额×l00%
2. 结余和风险管理指标
业务收支结余率=业务收支结余÷ (医疗收入+财政基本支出补助收入+其他收入) ÷100%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3. 成本管理指标
门诊收入成本率=每门诊人次支出÷每门诊人次收入×100%
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药品、卫生材料消耗÷ (医疗收入+其他收入) ×100
鉴于目前公立医院综合评价标准及相应体系不尽完善, 下一步将在深入分析医院经营实践的基础上, 完善综合评价方式及考核方法。借鉴平衡记分卡法 (BSC) 绩效管理理论从医疗服务效率管理类指标、财务类指标、医院发展类指标和满意度指标等方面建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结合投入、结构、过程和结果等方面, 经二轮专家咨询建立基于医院内外考核和医院等级评审相结合的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公立医院自我补偿压力以及与之相关的经营成本出现不断增大的现象, 造成医院出现增收不增效益, 且结余率偏低的结果。目前实施的医院收支评价办法已不再适应新形势下医院发展的需要。文章基于综合评价体系完善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 从公立医院收支的主要组成部分、收支评价现状描述以及对公立医院收支综合评价体系进行分析, 阐述公立医院收支综合评价模式。
评价的可行性 篇10
一、我国公路养护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我国公路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 而公路养护因其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等特点成为了主要难题。虽然许多养护机械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养护和维修工作中, 但有报道显示[4], 我国公路养护与公路建设发展对比, 处于严重滞后状态。受地形、季节、工艺、设备先进性等影响, 我国公路养护主要不足之处在于:1公路养护管理不严谨, 养护机械品种不能满足需求;2机械养护设备投入资金有限, 种类不齐, 生产量少, 设备更新缓慢, 主要用于进行清障、划线、修补等简单内容, 路面抗滑、再生设备、桥涵养护等机械缺乏, 严重制约了我国公路养护的高效率和高质量;3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结构设计、管理等诸多技术上水平低下, 设备出现故障频繁、寿命较短等, 因此导致公路养护成本极高。因此基于多目标评价分析我国公路养护机械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机械化水平低下, 配置不合理, 不能实现机械化最高效率、设备更新缓慢、工艺技术和配置方面缺乏理论依据, 不能实现公路养护的高质量目标。
二、国际公路养护现状
国际公路养护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路养护设备种类众多, 比如养护机械、大修和中修机械、再生设备等;2机械设备工作内容多种多样, 除了常见划线、修补等工作外, 还涉及交通工程、桥梁养护以及路面检测等多方面;3国外养护机械技术比较先进, 工艺结构多样, 资源配置合理, 工作效率高。
三、公路养护机械配置的可行性
1.公路养护机械优化配置影响因素。公路养护机械优化配置属于一个系统工程, 主要关系到管理方式、资金投入、机械设备配置水平和工艺技术等问题。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交通量、降水降雪量、地理条件、里程、隧道及桥梁个数和长度等[2]。主要影响作用为:1交通量主要对公路损坏程度和寿命长短有决定性作用, 负荷越大, 对养护设备的投入也相应的提高;2降水降雪量主要是对抛雪机和扫雪机数量起决定性作用, 降水降雪量较多的地方, 应提前配置大型除雪设备和冬季养护设备;3不同的地理条件应因地制宜进行机械配置, 桥梁隧道对养护设备要求较高, 一般需配备有移动式照明设备;4里程长短主要是对机械设备数量起决定性作用, 根据里程适当分配机械设备, 有利于缩短养护周期, 合理利用养护资源, 提高养护效率。
2公路养护机械配置的原则。公路养护机械配置的原则主要是根据公路养护的全局出发, 根据多目标进行评价分析, 一般主要有优化配置原则和可行性原则。优化配置要根据机械设备的规格、交通量、降水降雪量、地理条件、里程、隧道及桥梁个数和长度、公路养护的质量要求和经济投入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以达到资源合理配置、公路养护高效、高质量、安全经济的目标。比如配套完整、技术先进、环保性较强、工作效率高等机械设备优先分配。可行性主要是根据具体的地方资金、道路要求、市场状况等因素, 综合整理养护机械的先后顺序, 保证其在技术上可行, 而经济上有合理[5]。另外还有对比优选、信息充分、群策管理、技术先进原则等。
3公路养护机械优化配置。1日常修补养护机械设备配置, 日常修补养护主要是借助于机械设备进行常规保养和轻度修补, 以保证公路正常使用, 比如局部缺损填补等[5]。另外公路病害随着交通流量、里程、天气变化、排水方式、降雨量等因素不同变化多端, 一般从质量和成本上进行长远考虑, 配置不同程度病害处理机械设备应作为重点。所有机械配置应满足公路养护市场需求, 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2多功能综合养护机械设备配置, 公路养护主要特点就是工作繁杂、作业内容多样化, 再加上季节和地理位置不同, 因此对于养护机械设备的要求极高。为满足公路养护各项需要, 日常修补设备应向多功能转换设备发展, 优先考虑综合养护型, 达到一机多用、高效的目的。3路面、路况检测设备配置, 公路养护与其他工作一样, 路况难以预测, 因此应以预防为主, 及时把握道路状况是公路养护预防性的前提条件。路况及路面检测机械设备的研究与发展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以便于在路况出现问题之前进行及时修补养护, 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设备与路况综合检测车等大型设备。4新技术、新工艺养护机械设备配置, 在机械养护设备配置中尽量选择技术先进, 能够减少人力、物力的设备。要综合考虑新材料、技术、工艺等再养护工作中的不断发展, 避免盲目配置。同一地区配置机械型号要配套, 及时培养相关技术人员, 以便于设备利用和管理、维修。
长期以来, 我国对于公路养护机械的配置都存在很大的缺陷, 往往考虑其中一个目标如经济、安全等, 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其实公路养护机械配置的所有目标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干涉的, 属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因此应综合所有目标及具体条件进行多目标评价分析来完成公路养护机械优化配置。比如我国近年来公路修建穿过许多崇山峻岭, 建造了大大小小无数个隧道, 这时就应根据隧道深度、长短等具体因素, 以保证高效、高质、安全、经济的目标进行机械配置。综上所述, 对公路养护机械配置进行多目标评价分析, 能够有效利用资源, 达到安全、经济等综合目的, 具有可行性。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及汽车制造事业的迅猛发展, 导致我国公路修建项目不断增加。公路不仅仅只是修建好就可以, 最重要的工作在于养护, 一般情况下五年之后就要对公路进行大型修补和养护, 养护得当可以延长公路寿命。因此公路正常养护的技术等级要求高、工作量大、工序繁杂, 需要养护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我国公路养护及道路修建施工作业基本上都已实现机械化, 为了保证公路养护和施工的高质量、高效率等目标, 必须完成对公路养护机械设施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通过对我国公路养护技术及机械配置现状进行综合分析, 利用多目标评价法分析公路养护机械配置的可行性。
关键词:多目标评价法,公路养护,机械配置,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吴彪, 戴彤焱, 何挺继.高速公路养护机械合理配置方案的多属性决策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1, 35 (03) :579-582.
[2]李秀君, 李春龙, 李梦晨, 等.基于多层次模糊灰色耦合理论的高等级公路养护机械配置方案评价[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14, 36 (01) :86-91.
[3]杨平, 陈永平, 王麟珠.多目标评价方法在高速公路养护机械配置中的应用[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11, 9 (02) :239-243.
[4]刘羚丽.浅析农村公路养护机械的现状及合理配置[J].山西科技, 2014, 29 (03) :16-18.
评价的可行性 篇11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环境 影响评价 模拟类比 规划可行性
1 概述
电力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无论对于人的日常工作还是生活来说,都离不开电力的应用。而在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过程中,输变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则更是其中我们更需注重的一项工作。如何做好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模拟、其可行性如何则成为了目前电力工作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
2 输变电工程环境的影响特点
对于输变电环境工程对于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来说,可以主要分为建设以及运行这两个时期。其中,在建设期间其周围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水土流失、施工灰尘以及生活方面所产生的废水等等,这部分环境因素都会或多或少的对周围居民带来一定的交通不便。
2.1 建设期影响
2.1.1 生态环境破坏
在生态环境方面,其主要具有的影响有换流站、变电站以及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占地等等情况而对周围环境的绿化以及植被产生破坏,从而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系列严重的、不可逆的影响。
2.1.2 施工噪声
噪声是一项较为严重的环境影响。而对于输变电工程而言,其所产生的噪声都主要存在于施工层面。而当不同的运输设备同时进行施工时,其所共同产生的大分贝噪音也会对施工环境周围的居民日常工作以及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应当能够对此合理的安排施工时间,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由于施工而产生的噪音。
2.1.3 施工扬尘
由于变电站建设的周期都相对较长,且施工区域也较为集中,这就使实际的施工非常容易产生一定的尘土,对于周围环境以及工作人员的健康都产生负面的影响,而这就需要我们应当能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注重对于器材的合理堆放。
2.1.4 固体废弃物
对于变电站而言,由于其自身具有施工人员数量多、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在建设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数目较大的施工废水,且在建设工程过程中也不会产生很多的生活污水以及施工废水。而对于固体废弃物来说,其则主要由施工废水当沉淀之后所产生的固体而形成相关的废弃物,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影响避免这部分废弃物的排放,从而避免对环境以及水质产生影响。
2.2 运行期影响
2.2.1 水环境影响
在输变电工作中,其在运行期期间不会产生很多的工业废水,只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少量的生活污水,而就是这部分污水无论是数量上还是频率上都非常的少,且这部分生活污水即使被排放至外部也会直接被化肥池处理之后用于附近农田的灌溉以及绿化工作,并不会对周围的水资源产生污染。
2.2.2 固体废物
对于输电线路来说,其在运行期间并不会产生相关的固体废物,而当变电站处于运行期间时其可能出现的固体废物就会是当变压器出现状况、事故以及检修工作过程中所排出的变压器油,而对于绝大部分变电站来说,其都设置好了相应的油井并对变压器油进行收集,这部分变压器油经过一定处理之后完全可以进行再一次的利用,能够良好的避免对于环境以及居民产生影响。
2.2.3 声环境影响
当变电站处于运行期间时,其所能够产生的声环境影响则主要是变电站电抗器等其他配电装备所产生的电晕噪声。其中,这部分主变噪声的来源则主要为其中风冷却装置以及铁芯振动噪声等叠加所形成的,而输电线路噪声则是由于其中绝缘子以及导线等经过放电而产生的。对于这种情况来说,其电晕现象很少发生于晴好天气之中,而经常出现在潮湿雨雪天气中。
2.2.4 电磁辐射影响
电磁辐射对于人体以及环境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其所具有的辐射能够轻易的超出人体以及环境自身所能够承受的限度,并对人体以及环境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当人体长期受到电磁辐射时,其自身的细胞组织会非常容易被杀死或者杀伤。
3 变电站环境模拟类比的可行性分析
对于变电站环境模拟类比工作来说,其所具有的可行性主要有声环境以及电磁环境这两个方面,而只有当这两部分方面的模拟都能够满足要求时,才能够表明这种环境的模拟类比是可行的。
3.1 电磁环境的模拟
对于变电站电磁环境工作来说,其主要规范则主要参考我国所颁布的相关指导规范。其中,其明确指明了对于变电站电磁环境模拟来说应当主要对以下因素进行考虑:首先,是变电站自身的建设规模。变电站由于自身建设规模的不同,其自身的总平面布置、电压等级、占地面积以及进出线的回数都会存在很大的区别。而在这部分指标中,以高压进出线中的回数参数对于换流站的电磁环境以及变电站环境产生的影响最为重要。所以这也使得其成为了对于模拟环境进行类比时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其次,则是变电站自身的容量。对于变电站容量来说,其所指的就是变电站中主变压器的容量。而经过相应数据的分析研究则可以知道,这部分容量的情况变化也会对电磁场产生很大的影响。再次,变电站的电压等级也是十分关键的一项因素。随着电压自身等级的不同,则会直接对于施工电气工程的很多技术参数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这种情况的存在就会使其在实际电场中也会存在不同的电场强度,从而以此对于变电站的电磁环境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最后,则是变电站自身平面的电气布置工作。
3.2 可行性分析
经过我们对于上述模拟工作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对于电变站环境类比工作而言仅仅对电压等级的主变量使用条件以及等级一致性进行考虑、并将其作为相同条件中的参考条件是远远不够的。而这就需要我们应当在实际环境评价工作中应当尤为注重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平面布置的相似性。对于变电站的室外站来说,由于其中的主变压器同其它的配电工作都会布置在室外环境之中,并且其所处环境也仅仅只有一层围墙来对外界同变电站之间做出隔离工作,所以这种情况的存在就会使其对于周围电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将远远大于室内站。其次,就是运行工况相关的相似性。其中,运行工况是在以往类比模拟工作中非常容易被忽略的方面。但是对于一种更广范围的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模拟类比来说给出主变运行负荷最高电压等级以及进出线过境负荷这些影响电磁环境分布的因素,对于整个模拟类比的过程是很有必要的。最后,就是建设规模的相似性。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建设环境自身的模拟工作也是十分关键的。只有我们对建设环境的相似性进行良好的模拟,才能够保证变电站以及换流站不会由于建设规模主变容量同相近以及相同类比且类别过于相似而产生影响。而在对于建设规模进行选取的过程中,也应当重视环境周围是否会由于噪声的情况而产生不足。同时,由于换流站同变电站之间所具有的暂时性以及分散性,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其过于受制于附近环境影响。而为了能够使其同其它类比条件所具有更好的相似性和一致性,就需要我们能够充分的满足拟建站同类比站的相似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较为准确、充分的对拟建站对于附近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估计。
而为了能够使变电站对于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能够降至最低,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使用先进的施工手段以及先进技术:首先对于位于山区以及丘陵地区线路来说,则可以通过改良型基础以及高低铁塔的形式来减少占地面积,并以此减少土石方的开挖量以及水土流失的量。而在基础设计方面,也应当能够对其中塔腿进行适当的降基,并同时减少数目植被的砍伐量,从而最大程度的保护环境。再次未来对变电土建建设采用钢结构安装取代混凝土浇筑;电气安装将采用一体化屏、预制电缆方式进行安装调试,进而大大缩短建设周期。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输变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环境影响的可行性分析是十分关键的一项工作。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对上述各方面的因素如规模、位置、相似性以及对外界环境等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做好电力设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国峰,侯玉巍.试论110kV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污染[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0(22):78-79.
[2]刘聚明,曹英楠,王永平.220kV输变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J].北方环境,2010(03):28-33.
[3]王晶,谷冰,张巍.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管理[J].华北电力技术,2010(01):48-49.
[4]任文春.高压输变电工程电磁场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治[J].环境科学导刊,2009(01):61-63.
评价的可行性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12月来本院接受常规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孕妇,均为单胎妊娠,从中选取正常胎儿200例,孕周20~40周,平均(30.4±9.1)周,入选标准为:孕母健康,无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异常病史,胎儿临床及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所有孕妇检查前均被告知超声检查的准确性与局限性,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GE公司E8超声诊断系统,RAB4-8-D探头,频率4~8 MHz,选用产科检查程序,根据不同孕周,使用2 Trimister或2+3 Trimister Cardiac条件。静脉血流显像:孕妇仰卧位,彩色成像模式为彩色多普勒及HDF,心脏四腔心观显示肺静脉,动脉弓长轴观显示脐静脉及静脉导管,双房上下腔观或主动脉弓长轴观显示下腔静脉,分别进行深度调节并对图像进行放大,在二维图像显示满意基础上分别开启HDF及CDFI模式,仔细观察脐静脉,静脉导管,下腔静脉的走行及血流显示情况,进行动态图像存储备份。肺静脉定位:胎儿肺静脉定位方法参照成人肺静脉定位法[3,4]。右肺静脉定位:靠近房间隔侧为右上肺静脉,远离房间隔侧,靠近胸主动脉侧为右下肺静脉。左肺静脉定位:靠近左心耳侧为左上肺静脉,靠近胸主动脉侧为左下肺静脉。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分析评价。计数资料应用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DF及彩色多普勒对正常胎儿肺静脉显示结果
HDF对1条肺静脉显示率为100%(200/200),2条显示率为95%(190/200),3条显示率为70%(140/200),4条显示率为56%(112/200)。彩色多普勒对1条肺静脉的显示率为99%(198/200),2条显示率为85%(170/200),3条显示率为40%(80/200),4条显示率为21%(42/200),3条、4条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例(%)
2.2 HDF及彩色多普勒对正常胎儿下腔静脉及静脉导管显示结果
HDF对静脉导管显示率为98%(196/200),彩色多普勒对静脉导管显示率为95%(190/200),HDF对下腔静脉显示率为100%(200/200),彩色多普勒对下腔静脉显示率100%(200/200),见表2。
例(%)
3 讨论
彩色多普勒是目前应用最广、最成熟的血流显像技术,可同时显示血流方向,并能根据彩色的明暗度显示相对速度信息,但由于其具有角度依赖性,尤其对于低速血流,当血流与声束垂直时,可导致血流信号缺失,此时如降低速度标尺,则易产生血流溢出伪像。胎儿期静脉细小,心血管系统又有着独特的解剖生理特征,尤其是肺静脉,肺组织处于不张状态,肺循环血流量少,血管阻力高,系统压力高,另外受胎儿体位及母体因素的影响,胎儿静脉系统一直为超声检查的难点。
HDF是一种具有方向性的能量多普勒,采用高轴向分辨率的短宽波段脉冲技术,能够提供可靠的方向性血流信息,由于其均有较好的轴向分辨率,能够明显减少混叠和外溢伪像,与彩色多普勒相比对缓慢及细小血管的显示更敏感性。既往研究证明,HDF在评价肝脏、卵巢及乳腺肿瘤内一些低速血流显像上有较大的优势[5]。本研究通过对200例胎儿肺静脉的观察,虽然胎儿肺静脉内径细小,二维显示率低,但通过HDF技术及结合二维超声显示能够减少血流信号外溢,使血流信号和组织信号同时显示无混叠,从而大大提高了肺静脉的显示率(图1),尤其是对3~4支肺静脉的显示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本组研究中观察HDF的速度标尺为1.8时,对于肺静脉的显示最佳,尤其是中孕时期,速度标尺过高或过低均影响细小低速血流的显示。
注:PSPV为右上肺静脉;LSPV为左上肺静脉
正常肺静脉有4支,分别为右上、下肺静脉、左上、下肺静脉,右上肺静脉由右上叶静脉和右中叶静脉汇合而成,左上肺静脉有舌叶肺静脉汇入[3]。由于受胎儿方位,孕妇体型、孕龄、胎盘附着位置、羊水等因素影响,对胎儿肺静脉定位较成人更为困难。本研究选用HDF结合二维参照成人容积CT肺静脉的定位方法[4],选取重要解剖结构作为标志对肺静脉进行定位:均在胸部横切面四腔心观观察。(1)左上肺静脉:左上肺静脉距离降主动脉较远,斜行进入左心房。(2)左下肺静脉:左下肺静脉紧邻降主动脉,垂直进入左心房。(3)右上肺静脉:右上肺静脉紧邻右心房顶部走行,在上腔静脉左侧进入左心房。(4)右下肺静脉:右下肺静脉较右上肺静脉距离脊柱更近,平行于房间隔水平进入左心房。本研究结果显示,HDF显像能够对胎儿四支肺静脉有良好的显示,且依照上述定位标准,可分别在不同的切面能清晰的显示四支肺静脉。本研究中HDF对右下肺静脉的显示率最高,左下肺静脉的显示率最低,可能与所选取的观察切面及肺静脉与声束角度有关。
脐静脉进入胎儿腹腔后走行于胆囊及胃泡之间,很快入肝,与肝外来源的门静脉一同汇入门静脉窦,门静脉窦分支出左、右肝内门静脉及静脉导管,静脉导管走行与脐静脉一致,为脐静脉的延伸,是胎儿期存在的一条重要血管,位于肝脏内连于脐静脉与下腔静脉,呈“沙漏状”,开口处有括约肌功能,能够调节血流阻力及压力[6],主动脉弓矢状观能够清晰显示静脉导管。下腔静脉走行于脊柱的右前方,双房上下腔观能够清晰显示下腔静脉回流至右房。本组研究中HDF及彩色多普勒对于静脉导管及下腔静脉血流显示无明显差别,可能由于静脉导管内血流速度相对较快,下腔静脉管径相对粗大,本研究中选取的显示切面均为胎儿矢状观,彩色多普勒显示受角度影响较小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HDF技术对于胎儿静脉系统显示是可行的,能清晰显示胎儿静脉系统,对于细小低速血流如肺静脉显示更有优势。
摘要:目的:应用高分辨率血流显像(highdefinitionflow,HDF)技术对200例胎儿静脉系统进行显示,探讨HDF在胎儿静脉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HDF技术对200例正常胎儿肺静脉、静脉导管及下腔静脉进行显示,并与彩色多普勒显像进行对比。结果:HDF对1条肺静脉显示率为100%(200/200),2条显示率为95%(190/200),3条显示率为70%(140/200),4条显示率为56%(112/200)。彩色多普勒对1条肺静脉的显示率99%(198/200),2条显示率为85%(170/200),3条显示率为40%(80/200),4条显示率为21%(42/200)。HDF对静脉导管显示率为98%(196/200),彩色多普勒对静脉导管显示率为95%(190/200),HDF与彩色勒对3条,4条显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F对下腔静脉显示率为100%(200/200),彩色多普勒对下腔静脉显示率98%(196/200)。结论:HDF技术可清晰显示胎儿静脉系统,对细小低速血流,如肺静脉的显示更有优势。
关键词:高分辨率血流成像,胎儿,下腔静脉,肺静脉,静脉导管
参考文献
[1]Paladini D,Palmieri S,Celentano E,et al.Pulmonary venous flow in the human fetus[J].Ltrasound Obstet Gyneco,l997,10(1):27.
[2]Alcazar J L,Merce L T,Garcia Man ero M.Three-dimensional power Doppler vascular sampling:a new method f or predicting ovarian cancer in vascularized complex adnexal mas ses[J].J U lt Resound Med,2005,24(5):689-696.
[3]何怡华,李治安,韩建成,等.正常肺静脉经胸超声心动图与64层螺旋CT对比定位观察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18(12):1037-1039.
[4]晏子旭,徐磊,杨琳,等.320排容积CT低剂量左心房肺静脉成像[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9):1772-1774.
[5]Kim S H,Lee J M,Kim Y J,et al.High-definition flow Doppler ultrasonographic technique to assess hepatic vasculature compared with color or powe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preliminary experience[J].J Ultrasound Med,2008,27(10):1491-1501.
【评价的可行性】推荐阅读: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经济评价的认识07-01
生态足迹导入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探讨07-30
可行性评价论文09-13
应用的可行性06-13
临床的可行性08-08
普及的可行性09-12
整合审计的可行性05-15
市场开发的可行性08-26
翻转课堂的可行性07-07
可行性分析的作用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