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的可行性(共12篇)
临床的可行性 篇1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比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任何部分种植[1],如果采取及时有效地治疗,常常会危及生命。在有效治疗基础上,采取及及时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临床护理路径(CPN)是与临床路径相对的,是一种通过图表形式来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的方式[2],其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护理方法,我院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异位妊娠手术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15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从岁21~37岁,平均年龄(25.4±4.7)岁;孕0~5次,产0~3次,孕龄33~58d,平均(42.5±3.6) d。所有患者均有停经史或者月经正常伴或不伴有持续性阴道流血等病史,来院诊断为异位妊娠收入院,均未初次手术治疗,排除有严重的心脑血管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1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及治疗组各7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组成、孕龄、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内容见下表1。
1.3 观察对象
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记录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总住院费用,在患者出院之前发放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进行填写,满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费用及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评价调查结果见下表2。
3 讨论
异位妊娠俗称宫外孕,是指孕卵在正常着床部位以外的地方包括宫颈、子宫肌壁、宫角、输卵管等部位着床并生长发育,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突发性的下腹部剧痛,并可以伴有阴道流血及大量内出血[3],严重者会出现休克危及生命。异位妊娠是妇产科非常常见的急重症之一,随着我国改革的进行,人们生活越来越开放,而人流的概率及次数大大增加,这使异位妊娠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及时发现并进行护理及治疗是治疗异位妊娠的关键,其中护理工作占有重大的比重,良好的护理工作可以保证手术的成功,促进其术后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护理路径由上世纪70年代美国创立并开展,其是一种全新的具有综合性的在整体护理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4]。其与传统的护理模式所不同的地方是传统护理模式中患者处于随从关系,盲目的按照医护之间的意图进行治疗及护理,而临床护理路径中患者处于主动状态,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之上,可以参与治疗与护理的整个过程,更好的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第一,通过健康宣传教育及心理辅导,使患者明白进行治疗的目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风险,使其降低心理上的恐惧,便于医疗及护理工作的开展;第二,通过各种细致的条文,细化护理工作,方便各级护理人员的执行[5];第三,加强医患之间的联动性,使患者配合医护人员,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第四,有效地控制患者的住院花费,减少医疗成分,加大了床位的周转,医患双方双赢;第五,促进构建了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感情投入,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根据以人为本作为设计思路,综合了疾病、心理、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因素,并融入了整体护理、循证医学等方法,更加科学及合理,改变了传统护理模式不重视患者、服务不规范、不周到等弊端,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护理模式。
本研究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的异位妊娠患者其术后恢复天数、住院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平均住院的费用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护理的对照组异位妊娠患者。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形象直观的将患者的病情与护理过程表现出来,做到了全程监控,并加大了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时间,更易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护理治疗措施,提高了患者对医务工作者的信赖,最终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所收治的15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采取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 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来护理,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及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于异位妊娠手术的患者,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帮助患者恢复, 降低其住院费用同时提高护理的质量。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可行性,异位妊娠
参考文献
[1]张彩蓉.临床护理路径在异位妊娠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 2012, 18 (7) :137.
[2]魏波, 魏忠承.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专科版, 2012 (1) :74-74.
[3]李雪芹, 艾艳, 季平.临床护理路径在异位妊娠治疗效果的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8 (3) :126-127.
[4]刁杞香, 古海荣.临床护理路径在异位妊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院报, 2011, 32 (5) :797-798.
[5]黄凤霞, 冯雪兰.临床护理路径图在异位妊娠病人保守治疗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1, 9 (10) :891-892.
临床的可行性 篇2
牙体种植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国内外应用情况
我国在5000年前已有人造牙根的种植记载;真正用于临床在近10多年。在70年代后期各国开始了种植牙研究,在8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临床并在欧美等国形成热朝,目前已进入成熟期,大多数报道5年的成功率已在90%以上。在我国于80年代后期才开始研究,90年代初由华西医大种植中心向全国进行推广,近年来在这个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的研究日益广泛而且研究的内容广而深;分别在种植体的设计、种植体表面处理方法、种植手术技巧、种植后“袖口”上皮感染问题、种植后骨吸收程度、和种植义齿的修复方法进行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尚需解决。种植牙优点
1.够修复无法用固定或活动义齿修复的病例;
2防止缺牙后牙槽骨继续萎缩;避免在固定修复时磨损真牙及减轻真牙的负荷; 3不必使用卡环或基托,达到舒适、美观的修复效果;可完美地恢复咀嚼功能; 4 病人犹如重获真牙等。
5种植牙不仅可以修复单颗或多颗缺牙,其对全口缺牙又固位不好或黏膜较薄不能耐受全口义齿的患者,也是最好的选择。通常情况下,由植入种植体至最终修复完成,需3-4 个月时间(在此期间可有临时修复体)。随着科技进步,操作技术的改进和使用材料的发展更新,拔牙后进行即刻种植和即刻修复也已经成为现实,但这些要由医生检查后视牙齿的具体情况才能确定。
二、即刻种植体的应用
国外报道成功率在85%左右,在应用过程中采用了引导骨再生术,加入植骨材料,如HA 或生物陶瓷、自体骨、脱钙冻干骨。以及骨生长因子的应用。种植体在植入骨中的应用,这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方面获得成功,但仅仅在试验过程中,推广仍有一定困难。磁性种植体的基础研究,在种植体的颈部加上磁性材料,用于制作各种义齿。种植体的表面处理方法的改进,包括表面喷涂HA 或生物陶瓷、生物氧化处理、以及复合材料的应用(如HA+BMP),另外,在种植体表面粗糙化或形成微孔有利于骨整合的形成。种植义齿附着体的设计和临床应用,目前已成为种植牙发展的一个方向,国外对这方面的材料和设计形态研究的比较多,有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后者又可分为球形连接和杆式连接。也有天然牙与种植牙根结合的报道。
三、实施方案
种植牙的治疗过程主要分为2个大的步骤:
第一步:医生会详细咨询患者的病史,健康状况,并做全身和口腔的必要检查,1.口腔全景X 片检查、测血压、查血常规及传染病检查等等,2.了解缺失牙区的骨质和骨量,以确定是否适合手术,再制订相关的方案。手术方案已定,即在专门的无菌室,在局麻下,用特制专用种植机,在牙槽骨上制备孔洞,然后将人工材料制作的种植体植入上颌或下颌缺牙部位的牙槽骨内,再将牙骨床内严密缝合。7~10天拆线后,原先戴着的假牙经医生调整后仍可继续佩戴,所以不影响外观与生活。接下来就是进入骨愈合期,等待第二次手术。种植体植入后,上颌一般6个月、下颌一般3个月的骨愈合期,若植入时进行了植骨等手术,骨愈合期则相应延长
第二步: 4~6个月后,再在局麻下用特制的手术器械在植入种植体相对应的牙龈上旋切一个小口,暴露种植体上端后,安装愈合基台(即使植入颌骨的种植体穿出牙龈),伤口不用缝合,软组织会在3周内成形。当软组织袖口成形后,医生会用一永久性基台替换下愈合基台。7~10天后即可修复取模,制作种植桥架与义齿。这个过程一般10天左右。
四、手术后护理
1.伤口上的纱条轻轻咬半小时到1小时吐去,麻药作用过后可进(温或较凉)流质或软食,餐后轻轻漱口,再用漱口水含漱一会儿,以保持口腔清洁;
2.术后不要激烈运动,不开车、不饮酒和不洗热水澡,睡觉枕头稍垫高;伤口稍有水肿和疼痛属于正常现象。
3.稍有疼痛可服用止痛药; 4.术后服用抗生素3-5天。5.7~10天后拆线,一般情况下14天内不要戴假牙,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假牙不能压迫种植手术区牙龈和暴露的愈合帽;
6.术后如出现疼痛剧烈、肿胀,及时到医院复诊。
五、严格掌握牙体种植适应症及禁忌症。【一】适应证
1.全身健康,局部牙槽骨丰满,咬合关系良好。
2.少数或多数牙缺失,不愿作常规义齿修复者。
3.后牙游离缺失,在缺牙区的远端植入种植体,可适合做双端固定桥。
4.无牙颌患者,牙槽骨条件差。【二】禁忌证
1.有全身重要脏器的疾病,年龄在70岁以上。
2.口腔卫生差,有牙周疾病。3.颌骨疾病。
4.有错合畸形的患者、上中切牙间隙大,缺隙过小的患者。5.有心理障碍的因素存在。六牙体种植并发症、1.创口裂开、再缝合。
2.出血。找出出血原因,对症处理。
3.下唇麻木、牌曲面断层片,查看种植体种植位置,是否压迫了神经,如压迫可取出植体从新植入。
4.窦腔粘膜穿通、取出植体。
5.感染、术后预防用药3-5天、同时保持口腔卫生。6.牙龈炎、术前进行全口洁治。局部上药。7.牙龈增生。
8.种植体创伤、术中医生动作要轻柔。
七、技术路线
经过全身及口腔颌面口内检查后,适应手术者再进行
术前测量,口内测量:用游离标尺测量牙槽骨的实际厚度。>5mm.X全景片,了解牙槽骨的高度和神经的关系(应注意有1:1.26的放大)。模型测量
模型外科:对选择种植体、手术植体植入方向、骨钻孔方向应与植体方向有一致。手术要点:牙龈切开:应避开种植体的植入孔部位。暴露牙槽骨:仅仅剥离钻孔区和唇颊侧牙槽骨。
钻孔:注意方向、转速、深度,必须在冷却的情况下,间断地进行。
安置种植体的要求:种植体长度与钻孔大小与深度一致,种植体上端与牙槽骨表面平齐。缝合:应严密缝合,不能暴露种植体。术后处理:抗炎、激素、局部清洁。一般2-3周可以制作暂时性义齿,3-6个月后再次手术,行冠部修复。修复要求:暴露种植桩的龈缘部分有利于自洁;减轻合力,防止早接触的存在。
八、人员基本要求
口腔牙体种植诊疗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口腔专业。
2.有5年以上口腔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经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口腔种植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4.具有良好的口腔科操作训练基础,熟知口腔及牙体解剖和手术操作步骤,具有丰富的种植手术的经验能处理术中并发症和手术意外
5.熟悉种植设备和机械的性能、用途和使用方法,能及时排除故障
6.熟练掌握种植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的防治 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1.一名经过正规培训的护士,熟悉种植操作的配合 2.3-4名配合默契的手术操作小组
3.一名从事种植器械的清理、隔离、消毒的人员 4.负责种植器械日常维护的管理人员 5.负责种植设备维修人员 6.院感监控一名
7.应当经过口腔种植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九、与其他医疗技术治疗同种疾病的比较:
传统方法镶装的假牙,由于没有牙根的支持,全口假牙及基托是在牙槽嵴上,靠口腔唾液的吸附,牙槽嵴黏膜直接受力;而部分缺牙镶装的假牙,多靠邻牙的支持,在邻牙上需作卡环固位或切割邻牙作牙套固位,邻牙易受损伤。种植牙由于在患者的颌骨里种植人工牙根(即种植体),则是以颌骨和种植体作为支持和固位。比起传统假牙种植牙有以下优点 1.固位好,比传统假牙戴得稳固、牢靠。
2.咀嚼效率较传统假牙有大幅度提高,酷似真牙。
3.种植牙因假牙基托小,全固定式种植体甚至无基托,所以美观舒适,无异物感,对发音影响小。
临床的可行性 篇3
关键词: 临床实践教学 临床路径理念 可行性探索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广大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更关心身体的健康,对疾病的诊疗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经济的发展,带动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同时促使高等医学教育深入改革的必要。
临床医学有别于其他学科,最重要的是其研究对象是人而不是物,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在开展临床教学时必须有科学、严谨、明确的训练课程。近些年,由于各大高校扩招,医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现有临床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另外,由于《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加强,患者乃至家属不愿配合临床教学。在当今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医疗环境下,临床带教老师顾忌医患纠纷,不轻易给实习生提供动手操作计划,使得临床教学思想比较保守,造成实习生的临床实践机会不多,难以按照实习大纲完成临床技能操作训练,临床教学质量难以保障,从而严重影响医学人才的培养。因此,主动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医学社会化演进,转变教育思维模式,探索一种适合现状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临床路径(CP)于上世纪80年代末首先在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医疗中心应用于医疗工作,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标志的临床治疗模式,并在欧美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和普遍应用[1]。临床路径是医务人员共同针对某种疾病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制订的有严格顺序、准确时间要求的诊疗计划,目标是让服务对象获得最佳医疗护理服务。CP小组中的任何一员从接诊至患者出院都要按照流程提供服务,制定流程的过程是一个充分循证的过程。
2010年,我国卫生部开始试点试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到目前已有几百余种疾病的临床路径,标志着我国的临床路径化管理的必然性。由此,我们意识到随着临床医疗的不断改变,传统的临床教学面临不断挑战。1995年美国哈佛医学院首先将临床路径应用到临床医学教学中,在授课时将临床路径与临床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效果显著,可以提高临床医师的动手实践能力[2]。
临床路径有相对固定的医疗流程,因此CP式教学模式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要开展CP式临床教学,必须建立CP文本,并以CP文本为平台,对实习医师实施教学,提前让医学生接受全新的单病种质量控制观念,为医学生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临床思维方式。科室带教老师紧紧围绕相应的诊疗计划组织临床教学,避免同科室不同带教老师授课方案、方法、方式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从而突出教学流程的规范化。
CP式教学法在“教”的方面强调教师以引导为主,启发、引导医学生从CP的各个环节中提出问题;在“学”的方面强调医学生自主探索。实习生接触CP文本后,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对疾病由表及里地进行客观分析和推理,并透过疾病的现象抓住本质,有理有据地提出各自的观点,从而培养实习生的探索能力。
CP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需要执行者反复多次与患者接触交流,可创造执行者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机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患方配合医务人员,完成临床路径治疗,使实习生无形中增加临床技能动手操作机会。
CP的最终目标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服务质量,包括医疗费用、住院天数等,这要求医学生必须时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诊疗技术,以实现CP的目标。
目前临床许多疾病的临床进程复杂、变异、不确定性较多,加以其他疾病的患者,都无法实施临床路径治疗,因此教师在应用CP式教学法时要把CP理念与现有医疗资源条件有机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及教学对象选择相适宜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3]。
综上所述,CP式实践教学法对于临床医学生接受全新的单病种质量控制观念,锻炼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临床思维方式,初步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方法,获取较全面、系统现代医学知识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笔者认为,将临床路径理念融入临床实践教学,可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恩典,陈朝辉.临床教学模式在骨科带教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8):1354-1355.
[2]熊雁,王子明.临床路径教学与传统教学在骨科实习带教中的对比研究[J].医药教育,2012,2(7):133-134.
[3]皮呸湘,符淳.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108-109.
多次药物流产的临床可行性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自愿要求进行多次药物流产终止早孕者的健康宫内妊娠妇女共180例;年龄19~39岁,平均(27.4±2.8)岁;停经前3个月有规律的正常月经周期,妇科检查子宫不超过孕8周大,尿hCG(+),B超检查示宫内妊娠,孕囊三径线平均直径≤35 cm;药物流产史1~4次,平均(1.9±0.3)次;既往药物均为完全流产,与此次妊娠间隔时间6~35个月,平均(12.9±4.3)个月。无严重心、肝、肾疾病或出血性疾病及前列腺素使用禁忌证。
1.2 用药方法
(1)用药前准备:服药前向患者讲明方法及不良反应,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做妇科检查子宫大小与停经天数是否相符;并做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尿hCG、B超检查。(2)连续2 d上午服米非司酮50 mg,下午服25 mg,服药前后需空腹2 h,第3天晨8时空腹到门诊口服米索前列醇0.6 mg,门诊观察6~8 h。如服用米索前列醇后4 h仍未排出孕囊,再加服米索前列醇0.6 mg。观察孕囊排出时间、孕囊是否完整、阴道出血情况及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1)阴道出血量:阴道流血量与平时月经量相比,分别为少于月经量、等于月经量、多于月经量;(2)阴道流血持续时间;(3)流产效果评价标准[2]。完全流产:服米索前列醇6 h内肉眼可见绒毛、胚胎组织完整排出,未经清宫而自行转经者,或经B超检查宫内未见胚胎,子宫恢复良好,阴道流血停止;不完全流产:服米索前列醇,6 h后未见组织排出,或绒毛/胎盘排出不全,阴道流血量多于月经量,需要清宫处理者;流产失败:用药后妊娠物未排出,B超证实宫内仍有完整胚囊,尿hCG下降不明显,需行吸宫术终止妊娠者。
2 结果
180例完全流产160例(88.9%)、不全流产15例(8.3%)、失败5例(2.8%);阴道流血量少于月经量35例、等于月经量120例、多于月经量25例;阴道出血时间8~15 d,平均(11.9±2.3) d。盆腔感染及转经时间分别为1.7%(3/180)、(32.3±6.1) d。
3 讨论
米非司酮是一种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物,可竞争性地与孕酮受体结合。主要作用于蜕膜。使血管充血、水肿,从而使滋养细胞变性、导致体内hCG急剧下降,黄体溶解,蜕膜变性,同时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促使宫缩并软化官颈。米索前列醇可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和官颈纤维组织软化、胶原降解,早期妊娠配伍米索前列醇后可在米非司酮的增效作用下,诱发强烈宫缩而致流产[3],是当前公认的一种较好的药物终止早孕方法,它适用于早早孕,且无人工流产综合征、无宫颈和子宫物理性损伤及术后宫颈和(或)宫腔粘连、感染的危险[4]。
多次流产是指有2次或2次以上的人工流产,近年来流产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结果显示多次药物流产者药物流产不全和失败的发生率高11.1%(20/180)、胚囊排出时间长、阴道流血量多,原因与以前多次药物流产可能发生的“子宫内膜炎性萎缩”,再次妊娠药物流产时易发生组织粘连有关。另外由于多次药物流产者多为未婚、年龄较小存在明显的心理负担精神比较紧张,以及工作、经济原因等不能得很好的休息及营养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完全性流产仍高达88.4%,流产出血量相当于一次月经量,盆腔感染低,而且转经时间(32.3±6.1) d,且药物不良反应轻,均可忍受,无需处理,能自行缓解。
综上所述,多次药物流产具有可行性,除常规注意药物流产只适合停经<50 d怀孕的妇女;用药前需做B型超声检查,了解胚囊大小、位置,以帮助确定是否适合做药物流产;严格按医嘱服药;排出组织需收集好,以确定胚胎是否完整排出体外[5]。对于多次药物流产应与患者充分沟通,让受术者明白药物流产与手术流产比较各有利弊,不能相互代替;加强流产后的管理,观察阴道流血情况、流血量、性质及持续时间,做好输液输血的准备;及早给予清宫术,笔者对57例患者在孕囊或胚胎排出后及时清宫,此时宫颈较软,宫口已开,扩宫较易可避免出血量多、时间长及盆腔感染等。术后告知其保持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要性,应该根据育龄妇女的具体情况,指导其选择安全、有效、最适宜的避孕措施,切实做好避孕工作,积极开发研制推广新型避孕方法,满足不同类型育龄妇女的需求,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6]。
摘要:目的 探讨多次药物流产的临床可行性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自愿要求进行多次药物流产终止早孕者的健康宫内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结果 180例完全流产160例(88.9%)、不全流产15例(8.3%)、失败5例(2.8%);阴道流血量少于月经量35例、等于月经量120例、多于月经量25例;阴道出血时间8~15 d,平均(11.9±2.3)d。盆腔感染和转经时间分别为1.7%(3/180)、(32.3±6.1)d。结论 再次药物流产具有可行性,但需要注意掌握适应证,加强药物流产前后管理,及早给予清宫术,同时指导作好避孕工作,降低非意愿妊娠的发生率。
关键词:再次药物流产,早孕,可行性,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尚秀敏.药物流产终止高危早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中国药业,2009,18(1):57—58.
[2]孙彦.药物流产不全209例临床分析.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 (2):156—157.
[3]彭刚,谭玉红,王庆一.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6,21(5):666.
[4]黄富凯,帕提古丽,李新燕.顿服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用于药物流产325例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4):121.
[5]党琼.米非司酮对37例早孕妇女药物流产的效果分析.临床合理用药,2009,2(1):28.
果树的可行性报告 篇5
县人大驻易贡白村工作队
二o一一年十二月
县人大驻易贡白村工作队关于引进优良果树种植的可行性报告
为抢抓“十二五”开局之年和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机遇,充分发挥易贡白村的资源优势,促进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该村退耕还林后群众面临的产业转型问题,加快发展林业经济,快速为农民增收,县人大驻易贡白村工作队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实施引进优良果树种植项目。为了使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实施,制订该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实施指导思想
围绕易贡白村经济发展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以加速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以学习参考外来先进种植技术为手段,打破易贡白村传统单一的种植模式,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为农牧民群众不断创新和拓展种植范围和增收途径,打造快速发展易贡白村经济模式,推动全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项目实施目标
有效利用现有土地资源,种植优良果树,为当地绿色农副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保障的同时,引进外来技术实现土地资源的整合,在果树林中套种经济作物,使有限的资源合理利用开发,最终实现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促进全村经济快速增长。
三、项目实施时间
2012年3月—2012年10月
四、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退耕还林后,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粮食产量减少了,群众面临着产业转型的问题。果树种植项目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整合易贡白产业结构,在果树中套种黄豆、辣椒等经济作物,无形中变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气候适宜,非常适合种植果树。易贡白村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北岸;属亚热带气候,温暖多雨、湿润,年降水量在2000mm-3000mm之间,平均气温16℃,无霜期多达330天以上,是种植果树的理想之地。
(2)农村剩余劳动力充足。传统的民族意识和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当地群众外出务工人员较少,剩余劳动力较多,可以为发展果树种植、管理提供成本较低的劳动力。
(4)水果市场需求旺盛。目前,当地生产的各种水果倍受区内群众喜爱,且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市场需求正在逐步增加。如能搞好墨脱绿色食品这一品牌,必将占领区内外市场。
五、项目实施资金预算 引进优良果树种植项目,需各种果树树苗1500株:其中核桃500株×30元=1500元,水蜜桃500株×30元=1500元,苹果300株×30元=9000元,油桃200株×30元=6000元。其它2.7万元(运输费与种植费)共计预算投资4.5万元。
六、效益分析
骨关节退行性改变的临床治疗分析 篇6
【关键词】 关节退行性改变 临床 治疗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one joint degeneration of oral drugs,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drugs and unit four quadriceps exercise treatment clinical effect. Method: select 2012 January to 2014 April during the degenerative bone and joint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hospital outpatient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110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oral drugs,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drugs and the stock four myo exercise given clinical treatment. Results: in all patients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110 cases got better, 594 cases of the treatment effect, 890 cases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ly 36 patients no effec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reached 96.36%.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the severity of the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with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has strong operability, and simple treatment, specifications etc., better treatment effect and prognosis.
【中圖分类号】 R68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010-01
骨退行性改变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机械应力分布不均或过度载负而造成软骨磨伤而导致。骨关节退行性改变主要损害的部位在于软骨,关节软骨软化、脱落、裂碎及变性[1]。本研究选择2012年1月—2014年4月期间该院门诊治疗的骨关节退行性改变的患者1100例,给予口服药物、膝关节内药物注射、及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综合治疗取得很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门诊就医的骨关节退行性改变患者1100例,女性患者532例,男性患者568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84 岁,平均年龄52岁。出现单纯外周痛者386例,中央痛者646例,外周加中央痛者253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了X光片检查后予以确诊。
1.2 方法
①在口服药物方面,服用硫酸氨基葡萄糖钾胶囊,一天三次,一次0.25-0.5。②在注射药物方面,患者在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一周一次,每次每个膝关节注射20-25mg。③在关节锻炼方面。要进行在股四头肌功能恢复锻炼,并伴随患者终生。练习时可以在足背置2-5kg沙袋进行负重锻炼,锻炼时需定时定量。同时嘱咐患者选择钙剂、维生素等间断服用,要注意劳逸结合。
2 结果
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经过4周的治疗后,有110例病情好转,占比10%,有594例治疗有效果,占比54.82%,有890例治疗有显著效果,占比78.54%,仅36例患者治疗完全没有效果,占比为3.64%。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36%
3 讨论
骨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发病过程较慢,无明显的症状。在患者发病前期,主要表现在关节长时间隐隐作痛,并且与气温变化有密切关联,气温高时疼痛减轻,当气温降低时疼痛会加重。患者疼通主要出现在晨起活动、行走时间过长,超强度的运动或长时间坐起立开始走时,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关节内积水,局部有按压时疼痛加重及肿胀现象,有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关节红肿、畸形的情况。
骨关节退行性改变会对人们的健康及生活带来不便及危害,因此应加强防治措施,避免该病的发生,包括减少超负荷的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关节损伤及时冶疗、控制体重以及合理饮食等。通过科学营养的饮食方法提升肌体的吸收功能。饮食应做到合理搭配,饮食时注意不要偏食及暴饮暴食,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该研究采用口服药物、膝关节内药物注射及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的方法对患者施以治疗,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6.36%。
综上所述,骨关节退行性改变会累及许多关节,多数患者因关节酸痛、僵硬或急性单关节疼痛来院就诊。通过非手术治疗可以阻止病情发展,降低关节疼痛、僵硬为目的,预防关节畸形,使关节稳定性逐步得到改善。因此,根据患者症状的轻重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性治疗,具有很强的可操性,且治疗简便、规范,预后治疗效果较好,适用于不愿采取手术治疗及中、轻度骨关节退行性改变的患者。
参考文献
[1]李强,王跃华,田振华,张治国,王军. 骨关节退行性改变的临床治疗分析[J]. 中外医疗,2013,32:44-45.
临床的可行性 篇7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 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及相应盆腔炎性反应的增加均可导致异位妊娠发病率的增加[1]。近年来, 随着快速而敏感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检测和阴道B型超声检查的应用使异位妊娠患者得到早期诊断, 这为非手术治疗的期待疗法创造了条件。我院采用期待疗法治疗早期异位妊娠患者25例, 取得较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早期异位妊娠患者25例, 年龄20~32岁, 中位年龄28岁;初产妇19例, 经产妇6例;停经天数37~55d, 平均43d;其中不规律阴道流血7例, 轻微腹痛伴腹胀6例, 无明显自觉症状12例。均无输卵管妊娠破裂证据, β-hCG<1000U/L且持续下降, 输卵管妊娠包块<3cm或未探及, 无腹腔内出血。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血hCG检测, 每3天1次, 盆腔B型超声复查, 每周1次。连续2次检测血hCG无明显升高或下降者改为每周复查1次至正常为止。观察期间如连续2次检测血hCG>50%初始水平或有临床症状或盆腔包块>3cm时放弃期待疗法, 改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期待治疗成功:未采用手术或杀胚药物治疗, 血hCG降至正常, 复查B型超声示异位妊娠包块缩小或消失, 临床未出现急腹症症状, 阴道流血停止, 腹痛消失;期待治疗失败:血hCG升高或无明显降低, B型超声提示异位妊娠包块增大, 临床出现急腹症症状, 阴道继续流血, 持续腹痛。
2结果
本组期待疗法治疗成功21例, 成功率为84.0% (21/25) , 期待治疗成功患者血hCG恢复正常时间为5~34d, 阴道流血时间为8~30d, 盆腔包块消失或基本消失时间为15~40d。4例期待疗法治疗失败后均予甲氨蝶呤 (MTX) 治疗, 其中血hCG下降至正常3例, 药物治疗无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1例。
3讨论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在子宫体腔以外部位的妊娠, 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 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如何选择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较好地保留育龄妇女的生育功能, 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3.1 异位妊娠的诊疗现状
异位妊娠的发病与输卵管管腔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密切相关, 衣原体感染率不断升高促进了异位妊娠的发生, 另外输卵管整形术、绝育术及保守性手术等手术次数的增加也增加异位妊娠的发病率[2]。由于该疾病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 因此漏诊、误诊的几率也较高。因此, 对于育龄妇女具有无停经史、不规则阴道出血者应警惕异位妊娠的可能, 尤其要重视具有阴道淋漓出血、无明显腹痛、无停经史的患者。但尿妊娠试验并不能作为临床诊断异位妊娠的单一依据, 如当血hCG水平较低、尿妊娠试验阴性, 会影响到异位妊娠患者的诊断。
3.2 异位妊娠期待疗法的可行性
近年来, 由于高分辨率超声检查、血尿hCG测定方法的应用, 使得异位妊娠能在破裂前得到早期诊断, 治疗方法包括期待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期待疗法是近年来随着快速康复治疗及损伤控制理念而日益被重视的一种治疗决策, 是指对异位妊娠患者不予任何手术及杀胚药物治疗, 期待异位胚胎机体自身吸收的一种治疗方法。异位妊娠胚胎可在孕早期由于血供和激素不足而死亡, 随后自行吸收消失是其理论基础[3]。药物治疗首选MTX, 给药剂量小, 不良反应轻, 但也有学者认为其可能对生殖系统产生潜在、长期的影响, 临床上应避免不必要的MTX治疗。同时药物治疗过程中还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头晕、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4]。而手术治疗随访时间少, 会造成患者输卵管损伤。因此, 相较于以上2种治疗方法, 期待疗法效果较好, 可避免造成患者输卵管损伤, 同时还会减少异位妊娠反复发生的几率。临床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 对于出现输卵管破裂情况的患者, 要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3.3 期待疗法的适应证及疗效
期待疗法不增加输卵管损伤, 其远期生育率较其他方式有所提高, 反复发生异位妊娠的机会减少。但选用期待疗法需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随诊条件, 并严格掌握适应证。文献报道, 期待疗法适用于病情稳定、无明显症状、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3cm、无胎心活动、腹腔内无出血或出血量<100ml、血β-hCG<1000U/L且呈下降趋势者[5]。期待疗法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腹痛及血hCG变化, 对血hCG不降或升高或有异位妊娠破裂征象者应及时改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本结果显示, 25例异位妊娠患者期待疗法治疗成功率为84.0%, 期待治疗成功患者血hCG恢复正常时间为5~34d, 盆腔包块消失时间为15~40d。
总之, 期待治疗操作简单、无创伤, 同时减少了患者经济负担, 节约了社会医疗资源, 且不增加输卵管的损伤, 远期生育率有所提高, 反复发生异位妊娠的机会减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利锴, 林韶华, 宁丰, 等.异位妊娠期待治疗66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1, 28 (5) :788-789.
[2]冯丽.异位妊娠期待疗法可行性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 (16) :2162-2163.
[3]毛咏红.异位妊娠期待治疗30例分析[J].吉林医学, 2010, 31 (18) :2900-2901.
[4]刘海涛, 孟军.异位妊娠期待疗法的现状[J].医学综述, 2010, 16 (10) :1523-1526.
临床的可行性 篇8
1 蒙医学理论特征及局限
蒙医药临床研究强调“诊断-治疗-评价”三位一体,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从文献研究来看, 迄今为止, 总结蒙医临床疗效的方法不能充分体现其整体辨证施治的量化, 不同场合的治疗难以获得重复验证和认同, 缺乏统一规范的疗效评估与量化指标, 尤其在实施诊疗过程中缺乏统一规范的质量控制, 故对身心合一的状况评价与疗效判定常存在着诸多不足与局限, 进而影响深入研究。因此, 对蒙医的临床辨证及健康相关问题开展量化研究成为新的重要方向, 是结合现代医学思维推进蒙医理论及其临床疗效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对蒙医整体观的诊疗及临床后续治疗决策的制定均有重要参考意义。
通过量表法 (Scale) 对蒙医学辨证进行量化研究是值得尝试的研究方向, 有助于蒙医临床辨证诊断客观化、数量化和标准化。目前, 关于蒙医辨证量化的文献研究较少, 从可行性而言, 可借鉴中医辨证量化诊断研究方法进行探索研究。中医辨证量化研究方法主要有症状赋分法、数理模型、现代检测指标、量表法、多元统计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等[1], 最关键的环节为临床问诊资料采集规范化问题。量表问卷法与问诊内容相似, 均是收集和评定患者的主观感受 (症状) [2]。据文献报道, 近年来中医药学领域引进了较多的国外评定量表, 同时也自行设计了符合学科特色的量表, 实现中医辨证论治的规范化、客观化。
量表原文“scale”解释为“尺度”“标度”“等级”等, 是一个表示数量的概念[3]。量表由若干问题或者自我评分指标组成, 可通过测量或询问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感觉、态度和行为, 从而获得定性的或者定量的主观度量数据的标准化测量表格[4]。量表研制一般包括下列步骤:明确研究目的及评估对象;设立研究小组;确定概念的可操作化定义及其构成;界定条目范围、形成条目池;筛选条目, 形成初步量表;预试验, 考核量表信效度;修改和完善量表等[5]。
2 中医辨证诊断的量化研究
近年来, 随着中医证候辨证研究的深入, 引进问卷与量表的方法以实现中医辨证的规范化和客观化, 为中医药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6]。证候是对疾病一定阶段病理生理变化反映状态的概括, 是辨证结果和论治的依据。有学者将中医四诊信息与证候的关系归纳类似于多元统计中显变量与潜变量的关系;证候 (潜变量) 是无法测量的, 但可通过望、闻、问、切所得的四诊 (显变量) 信息来反映和表达[7]。证的量化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通过量化, 增加药证识别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规范和统一中医辨证用药;从量化角度, 更能准确地把握识证、用方、用药。更重要的是可为中医临床疗效的评价提供量化的标准或量表, 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医干预后的效应维度和效应大小[8]。
量表可用于中医研究的各个领域, 如情志障碍的评定、症状收集、证候诊断的评估及中医药临床疗效的评价等各个方向, 且取得较为成功的效果[6]。王琦等[9]按照中医体质类型概念框架的确立和亚量表的设定、条目收集、条目池的形成、条目筛选、预调查等过程, 编制了由66个条目构成的中医体质量表。中医体质量表由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个亚量表构成, 各亚量表含有7~11个条目, 并对中医体质量表的性能进行初步评价, 显示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
中医辨证诊断量表来源不一, 据统计完全引用国外量表的中医课题占52%, 引用国外量表同时结合中医特点或中医诊断标准占30%, 自制量表占18%[10]。在引进量表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文化差异或存在中西医基本理论体系不同的问题, 可能不完全符合中医理论特点和临床治疗宗旨[11]。因此, 文献研究[12]强调在制定中医症状辨证量表时, 要符合中医学理论和辨证思维规律、原理, 以临床准确辨证为目标。此外, 要注重运用多种方法对条目进行筛选、重视条目的量化分级研究、加强条目权重确定的方法学研究, 注意调查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加强对量表性能的严格考评[13]。
近年来, 多数研究学者根据量表的制作原则和方法, 研制具有中医特色的量表, 用于研究疾病原因、症状及疗效评价。刘国萍等[14]研制了包括寒热、汗、头身胸腹、饮食口味、二便、睡眠、情绪、妇女等8个维度66个条目的中医心系问诊量表, 并进行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内容效度等评价。刘保延等[15]研制出以自填与封闭式为主的《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问卷》, 包括躯体状况、生活状况、情志状况、精力状况、禀赋状况、生活嗜好、社会环境状况等6个部分, 共124条目。该问卷的研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群的健康状态做出判断, 揭示人群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 为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的研究提供方法和工具。
近年来, 患者报告结局指标[16] (Patient Reported Outcomes, PRO) 是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评价指标。PRO量表包括所有直接来自患者或家属的关于生活、健康状况和治疗报告等内容。在慢性病领域, 从患者报告结局指标角度入手, 以量表作为工具评价中医临床疗效, 已逐渐得到认可。陈洁等[17]在共性模块《中华生存质量量表》的基础上, 根据FDA量表研制程序规范, 研制出运用于中医心系疾病 (心主血脉) 临床疗效评价的PRO量表, 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反应度和临床可行性, 可作为中医心血管临床疗效的评价工具。盛凤等[18]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326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调查, 研制出具有较好信度、效度和反应度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特色PRO量表;该量表能较好地反映慢性乙肝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度, 用于辅助评价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张春森等[19]参考国外的慢性心血管疾病评价工具, 编制慢性心力衰竭PRO量表, 对360例患者和100名健康人士的有效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设计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可行性, 准确反映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蒙医学辨证的量化研究思考
蒙医学和中医学的医学体系哲学在指导思想、诊断方法、药物方剂及治则治法等方面有着相似之处, 亦有不同之处[24]。蒙医学引进评定量化方法研究临床辨证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关研究报道较为少见。蒙医辨证施治所依据的条件虽然客观存在, 但蒙医学解决临床问题多以个人经验、经典文献记载及教科书等作为依据, 缺乏统一的量化指标。辨证即以望、问、切三诊获取证据, 结合患者秉性、饮食、起居、生活习惯等综合因索确立诊断依据进行施治;但是, 目前疾病的诊断仍以症状、尿、舌苔变化、脉象等为主要依据, 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医生的个人经验, 难以避免产生偏差[20]。蒙医辨证学的“三根”即“赫依”“协日”和“巴达干”, 指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依赖的三种能量和基本物质, 又是导致人体罹病的内在因素, 因此成为蒙医辨证的理论依据, 三者任何一方出现偏盛或偏衰, 即导致疾病的发生[21]。临床诊断中, 常常对症状进行模糊分级, 例如在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 “三根”出现偏盛、偏衰、太过和不及等;人的体质热能根据不同情况分为热能不平、热能锐、热能钝、热能平等四种。“三根”的偏盛或偏衰主观性较强且相对模糊, 偏盛多少或偏衰多少, 均无确定的客观指标, 因此将定性转换为定量, 找到客观指标, 才能真正衡量证候变化的准确性, 从而进行标准化、客观化的诊断治疗和用药[22]。乌力吉·巴特尔等[23]应用蒙古国出版的《蒙医个性气质类型问卷量表》对国内某高校6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显示, 所有对象中“三根”的七种气质类型均存在, “赫依-协日”型占41.39%, “协日-巴达干”型19.04%, “协日”型15.40%, “赫依-巴达干”型9.60%, “赫依”型8.11%, “巴达干”型5.96%, 混合型0.50%。三种典型气质类型比例依次为协日、赫依、巴达干, 基本符合蒙医气质分型分类理论。故研究认为应用量表法研究蒙医证候具有可行性, 也将是传统蒙医理论与数量化标准理论相结合的探索方向之一。
笔者认为, 鉴于目前研究现状, 蒙医学大可借鉴中医学体系的辨证量化方法, 将量表评定方法延用于蒙医学研究, 且需充分慎重考虑蒙医学自身理论特色与临床辨证理论。蒙医学认为万物 (包括自然界、社会及思维) 均是包含着各种关系的有机整体, 即整体观理论。可以说, 整体观理论是蒙医学辨证论治的核心。在研制蒙医辨证量表时, 首先要建立符合蒙医理论特点的概念框架, 如证候学量表的研制, 其条目池应考虑研究对象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三根”症状、二便、舌诊和脉诊等, 体现了蒙医整体观理论。
临床的可行性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法, 选取我院ICU护士40名为培训对象。入选标准:具有护士执业资格并从事ICU临床护理工作满1年。排除标准:在ICU轮转护士、外院进修护士。40名ICU护士的调查资料齐全, 男4名、女36名, 年龄23~47 (31.4±6.08) 岁;ICU工作年限1~15年, 其中1~5年22名, 大于5年18名。学历:硕士1名, 本科17名, 大专17名, 中专5名。职称:护士14名, 护师19名, 主管护师7名。
1.2 方法
1.2.1 制定培训内容和方法。
由护理专家统一培训入选护士, 培训内容包括:声门下吸引的方式、吸引负压值、吸引的护理等, 重点向入选护士展示已分度[5]的声门下滞留物标本, 培训方法为多媒体讲座。
1.2.2 考核方式。
收集个人一般资料 (姓名、年龄、学历、ICU工作年限、职称) , 培训结束后受训护士随机选择编号为1~20号的新收集的声门下滞留物标本中的三个标本进行分度。
1.2.3 评判标准。
分别对不同标号的声门下滞留物进行实验室分度并与受训护士的判断进行比较。判断一致的为正确, 判断不一致的为错误。
1.2.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录入数据, 进行χ2检验、方差分析。
2 结果
(1) ICU护士对声门下滞留物分度与实验室分度的关系分析, 如表1所示。
ICU护士肉眼判断与实验室分度两者符合率为95.0%, 其中水样分泌物判断符合率为100%, 粘稠样分泌物判断符合率为90.7%, 凝胶样分泌物判断符合率为95.0%。经Mc Nemar检验, P=0.414 (P>0.05) , 说明ICU护士对声门下滞留物分度与实验室分度是有关的, 肉眼观察为水样的, 实验室分度为水样;肉眼观察为粘稠样和凝胶样的, 实验室分度多为粘稠样和凝胶样。
(2) 护士判断正确率与学历、职称及ICU工作年限的关系, 如表2、3所示。
护士无论学历、职称或ICU工作年限的不同, 其判断水样滞留物的正确率均为100%。护士判断粘稠样滞留物不同学历判断正确率由高到低排序:硕士>本科>大专>中专;不同职称判断正确率由高到低排序:主管护师>护师>护士;不同ICU工作年限判断正确率由高到低排序:大于5年>1~5年。护士判断凝胶样滞留物不同学历判断正确率由高到低排序:硕士=本科>大专>中专;不同职称判断正确率由高到低排序:主管护师=护师>护士;不同ICU工作年限判断正确率由高到低排序:大于5年>1~5年。
3 讨论
3.1 护士正确判断声门下滞留物分度的重要性
人工气道建立后, 气管导管使声门和导管气囊之间形成死腔, 口鼻腔分泌物可向下进入声门下、气囊上形成滞留物, 滞留物是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 其含菌量可高达108~1010cfu/m L[6]。常规的口咽部和气管内吸痰, 很难达到声门下间隙, 难以将积蓄在声门下和气囊上的分泌物吸出。此外, 随着导管气囊与气道壁挤压时间的延长, 囊壁易形成皱褶, 使得气囊与气道壁之间不能完全密闭, 一旦滞留物积聚增多, 气囊上滞留物仍会从未被完全封闭的气囊与气管壁的间隙流入下呼吸道。另外, 随着患者体位改变、呛咳、一过性气囊压力下降等, 滞留物也会从气道壁与导管间隙进入下呼吸道, 成为VAP病原菌的重要来源[7]。水样滞留物由于其性质稀薄, 流动性大更易通过上述渠道流入下呼吸道, 而凝胶样滞留物质稠, 流动性小不易被吸引易发生声门下吸引不畅。因此, 护士只有正确判断声门下滞留物性质, 根据其分度选择适宜的声门下吸引方式, 才能达到更有效的吸引效果, 从而降低VAP的发生率, 延迟VAP的发生。
3.2 护士运用新的分度方法正确率高
表1结果显示, 护士对水样滞留物的判断正确率为100%, 这与O’Neal[5]的实验结果相同, 原因与水样滞留物粘稠度低, 流动性大, 其性状与水接近, 护士容易辨识有关。粘稠样滞留物性状浓厚并具有粘性, 流动性较水样滞留物小, 而凝胶样滞留物状似果冻, 流动性最小。根据其性质的不同, 护士判断粘稠样及凝胶样滞留物的正确率分别为90.7%和95%, 说明此分度方法可以帮助护士正确区分高粘稠度的滞留物。表2及表3显示, 虽然护士分度的正确率和学历无关 (P>0.05) , 但将粘稠样误判为凝胶样, 或将凝胶样误判为粘稠样的护士学历集中在大专及中专, 这可能与不同学历的护士对“粘稠”及“凝胶”四字的理解不同有关。硕士及本科护士更能把握两者字面上的差别从而做出正确判断。
3.3 对判断声门下滞留物性质有很大帮助
本研究中, 表2~3说明护士对粘稠样及凝胶样声门下滞留物的判断正确率与学历、职称和ICU工作年限均无关 (P>0.05) 。但分析后发现, 职称为主管护师的护士一般在ICU工作年限>5年, 她们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对声门下吸引专项知识及技能掌握良好, 能够准确、科学地评估患者病情, 因此其判断正确率高。ICU工作年限为1~5年的护士, 护龄短, 临床经验欠缺, 在实践中容易混淆高粘稠度滞留物, 不能准确识别, 此结果说明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对理解和掌握声门下滞留物分度极为重要。可以通过理论授课、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元化培训方式, 进一步提高低年资护士对声门下滞留物性质判断的准确性, 更好得指导临床工作。
4 小结
本研究应用O’Neal[5]对声门下滞留物的分度:水样、粘稠样、凝胶样, 通过对ICU护士的培训, 护士可以100%分辨出水样声门下滞留物, 粘稠样和凝胶样滞留物的分辨正确率也能大于90%, 说明新的分度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通过加强对护士声门下吸引理论与技术的培训, 护士能正确分辨声门下滞留物的分度, 从而根据分度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保证声门下吸引的有效性, 进而预防和降低VAP的发生。
摘要:的:探讨新的声门下滞留物分度方法 (水样、粘稠样、凝胶样) 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40名ICU护士进行统一培训和考核, 对培训后护士的判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护士判断水样、粘稠样、凝胶样三种声门下滞留物的正确率分别为100%, 90.7%, 95.0%, 不同学历、职称和ICU工作年限的护士判断正确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ICU工作年限长的高年资护士较低年资护士判断正确率高。结论:新的声门下滞留物分度方法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护士通过培训可以基本掌握此分度方法, 从而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关键词:声门下滞留物,分度,粘稠度,护士
参考文献
[1]Barbier F, Andremont A, Wolff M, et al.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 and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recent advances in 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J]Curr Opin Pulm Med, 2013, 19 (3) :216-228.
[2]Albertos R, Caralt B, Rello J.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management in critical illness[J].Curr Opin Gastroenterol, 2011, 27 (2) :160-166.
[3]高明榕, 成守珍, 张妙间, 等.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1) :12-14.
[4]Cachecho R, Dobkin E.The application of human engineering interventions reduces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trauma patients[J].J Trauma Acute Care Surg, 2012, 73 (4) :939-943.
[5]O’Neal PV, Munro CL, , Grap MJ, et al.Subglottic secretion viscosity and evacuation efficiency[J].Biol Res Nurs, 2007, 8 (3) :202-209.
[6]侯改英, 马杏云, 张玉英.球囊式负压引流装置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8) :1559-1560.
临床的可行性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110例乳腺良性肿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 超声示肿块边缘光滑、边界清晰,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2) 肿物直径0.4~4.8 cm; (3) 术前B超或C线检查确诊为乳腺肿物; (4) 钼靶、超声或巴德活组织检查排除恶变可能; (5) 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 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 (1) 凝血功能障碍或月经期妇女; (2) 伴有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 (3) 存在其他手术禁忌证者。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19~58岁, 平均 (33.9±7.1) 岁;病程8~45个月, 平均 (19.4±3.4) 个月;肿物直径0.4~4.8 cm, 平均 (2.9±0.5) cm。乳腺超声检查显示纤维腺瘤87例, 乳腺增生性肿块23例;其中单侧乳房肿物82例, 双侧乳房肿物28例。将符合标准的11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物直径、病程、肿物发生部位、乳腺肿物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行钼靶乳腺轴位、正位摄片, 对乳腺内肿物进行定位;术前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再次定位 (图1) 并结合术中触诊辅助定位, 确定后用龙胆紫于体表标记。观察组采用美国强生公司Mamotomme乳房微创旋切系统:患者取仰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在超声引导下用22G针头将局麻药注射至病灶处。在预穿刺点皮肤处作0.3~0.5 cm的切口, 再将旋切刀沿着乳房后间隙切入至病灶后方;打开旋切窗, 将穿刺针凹槽面对病灶, 于图像监控下将旋切刀于肿物底部向前推进3 cm, 再行左右平面扇形旋切, 反复操作直至病灶完整切除 (图2) 。术中采用负压吸引装置对术野中积血、切除组织进行吸除, 必要时输注0.004%肾上腺素以止血。术后穿刺点用创可贴黏合, 术区局部压迫10~15 min, 再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48 h。对照组行常规切除术:患者取仰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 利多卡因局麻后, 按照肿物位置将皮肤切开, 皮下至乳腺肿物并完整切除, 术中电凝止血, 根据肿物大小确定是否放置引流条;术后逐层缝合, 术毕常规抗生素3 d预防感染。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6个月的门诊或电话随访。
1.3观察指标 (1)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瘢痕长度等手术一般情况。 (2) 统计两组患者肿物完整切除率、乳房变形率, 并于随访时调查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 (3)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术后血肿、皮下瘀斑、皮肤瘙痒、患侧肿痛等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手术瘢痕长度显著小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2两组患者完整切除率、乳房变形率及患者满意率比较观察组的肿物完整切除率、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乳房变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术后血肿、皮下瘀斑及皮肤瘙痒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乳腺疾病发生率显著上升, 良性乳腺肿物在临床上也日益常见;调查显示, 良性乳腺肿瘤约占乳腺疾病的1/3[5]。常见乳腺肿物包括增生样瘤变及乳腺纤维瘤等;在各类良性乳腺肿物中, 其中不乏肿物较大者。传统开放式切除术, 无论是区段切除还是肿物全切术, 均存在手术切口大、手术时间长等缺陷;特别是对未婚女性会造成身体、心理双重伤害。李乃刚等[6]证实传统开放式手术能够完整切除乳腺肿物, 治愈效果好;但是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增多, 且开放术式会给乳腺表观留下多处瘢痕, 即使伤口愈合后, 也容易出现硬块, 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不但要求将病灶彻底切除, 对乳腺美观也有一定需求[7,8]。因而显微外科技术在乳腺肿物切除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Mamotomme乳房微创旋切系统是由美国强生公司研发, 其主要包括旋切刀和负压吸收泵两部分;其避免直视操作, 对于开放手术操作困难且不可扪及的乳腺肿物更显示出卓越的优势。在与常规术式比较后, 笔者有以下体会:超声下容易显示大肿块, 通过超声监测能够将病灶准确、完整显现, 从而提高旋切的完整性。选择扇形切除能够将左右平面病灶全部切除, 但是每次旋转幅度尽量不要超过上次切除的边缘, 因为选择幅度过大容易遗留碎片。而对于切口的选择, 在保证切口尽量隐蔽的前提下, 穿刺通道不要过长, 同时避免对乳管的损伤[9]。一般来说, 对于乳腺外上、下象限的肿物, 最好取乳腺外缘切口, 而对乳腺内上、下象限的肿物, 则应考虑选择乳晕旁或乳腺下缘切口[10,11], 从而避免将切口留置在乳房明显皮肤处, 最大限度地保证乳房的外观完整。
本研究对乳腺良性肿物患者分别采用Mamotomme乳房微创旋切系统和传统开放术式, 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手术瘢痕长度显著小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Mamotomme手术以电脑操作为主、手助指引为辅, 从而提高手术效率, 节约手术时间。微创切口小, 术中出血量也随之减少。Luo等[12]报道称Mamotomme旋切术切口约为2~5 cm, 术后不留瘢痕, 也无需缝合, 有利于保持乳房的美容效果。而观察组的肿物完整切除率、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乳房变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Mamotomme乳房微创旋切系统具有单独传送装置, 即无需退出外套针即可将切除组织运送至体外, 从而方便反复切割, 使肿物完整切除率更高。微创手术对乳腺组织破坏小, 乳房不容易变形, 对乳房外观有需求的患者更容易接受。术后并发症也是评价手术可行性的参考指标之一, 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血肿、皮下瘀斑、皮肤瘙痒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Mamotomme乳房微创旋切系统安全性更高[13]。何伟丽等[14]报道称Mamotomme中负压吸收泵能够及时将术野中局部出血吸除, 有效避免血肿形成;而其切除是以“针刺”方式进入旋切刀, 对周围组织影响较小, 因而皮下瘀斑发生率也明显降低。王轶群[15]亦证实Mamotomme手术切除肿物手术时间短, 患者疼痛轻微, 80% 患者术后即可下床自由活动。
临床的可行性 篇11
[关键词] 干扰素;小剂量;流行性腮腺炎;利巴韦林;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7-0108-03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和(或)发热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主要受累器官为腮腺,也可侵犯其他腺体组织及神经系统等,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和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流行性腮腺炎是自限性疾病,但其广泛的多系统损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应用干扰素α-1b皮下或肌肉注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伊犁州新华医院感染科治疗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48例,均符合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标准[1]。年龄1~48岁,平均12.6岁;1~14 岁年龄组患者占93.8%(138/148)。排除已有并发症发生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2 d内就诊,均有发热及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体温最高39.8℃。有明确接触史者103例,占69.6%。148例患者行B超检查均提示腮腺肿大,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者115例,占77.7%。血淀粉酶升高114例,占77.0%;尿淀粉酶升高108例,占73.0%。血白细胞计数正常89例,占60.1%。白细胞计数>10×109/L者10例,占6.8%。白细胞计数<4×109/L者26例,占17.6%。病例资料完整。
1.2 分组情况
1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5例,男38例,女37例;对照组73例,男37例,女36例。两组年龄、病程长短及病情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 100万U肌注,一日1次,治疗3d联合利巴韦林注射剂静脉输液(10~15)mg/(kg·d),一日2次至症状消失。对照组予利巴韦林注射剂静脉输液,(10~15)mg/(kg·d),一日2次至症状消失。
两组其余治疗相同,有持续发热者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处理;合并脑膜炎给予降低颅内压治疗,合并睾丸炎者给予戊酸雌二醇片1~2 mg,tid po。心肌炎者给予1,6-二磷酸果糖及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维生素C1.5 g+三磷酸腺苷注射剂20~40 mg+辅酶A 100 U静脉输液,一日2次营养心肌治疗,每3天复查心肌酶谱及心电图1次。同时注意口腔护理,进流质、半流质无刺激饮食。治疗组应用干扰素3 d,每日检查血白细胞及血小板1次。并监测体温。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3 d内体温降至正常,腮腺肿大消退,无并发症发生;有效:3 d后体温降至正常,腮腺肿大有所消退;无效:3 d后体温无明显降低,腮腺肿痛无好转或加重,加用其他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有并发症发生。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显效44例,有效3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4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9.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Wilcoxon 秩和检验,χ2=17.1490,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退热时间及腮腺消肿时间比较
治疗组75例,仅1例发生睾丸炎并发症,发生率1.3%;对照组73例,并发症18例,发生率24.7%;其中睾丸炎6例,脑膜炎2例,行脑电图检查,均提示异常脑电图,心肌炎及心肌炎倾向(心肌酶谱异常升高)10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7.9852,P<0.01)。
治疗组退热时间(28.5±10.4)h,腮腺及颌下淋巴腺肿消退时间(51.5±10.8)h;对照组退热时间(110.5±11.6)h,腮腺及颌下淋巴腺肿消退时间(110.5±11.8)h。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退热时间及腮腺消肿时间比较(x±s,h)
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有散发病例。90%病例发生于1~15岁的少年儿童;但近年来成人病例有增多趋势。有症状的脑膜炎发生在15%的病例,一般在腮腺炎发病后4~5 d出现。腮腺炎合并胰腺炎的发病率低于10%。腮腺炎病毒属于副黏病毒,对腺体组织和神经组织具有亲和力。通过呼吸道传染进入体内,在呼吸道上皮表面繁殖、再通过血液传播到许多组织,并在这些组织引起局部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直接侵犯腮腺引起非化脓性炎性反应,临床上以不同程度的发热、腮腺弥漫性肿胀、疼痛为主要表现,并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和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1-3]。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功能,对DNA及RNA病毒均有作用,并有免疫调节功能。干扰素作用机制:①干扰素能作用于细胞膜受体,诱导细胞产生多种有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使得病毒的mRNA宿主细胞的核蛋白结合受到抑制,妨碍病毒蛋白、病毒核酸以及复制病毒所需酶的合成,使病毒繁殖受到抑制;②干扰素是正常人体体液中存在的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低分子蛋白质,是强有力的生理抗病毒制剂,除具有抗病毒作用外,还对免疫活性细胞具有调节功能,可使T细胞、B细胞功能明显增强,并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效地遏制病毒侵袭和感染的发生。③干扰素注入人体后,又刺激免疫活性细胞大量产生干扰素,起始动作用[4-6]。鉴于干扰素具有上述抗病毒及增强免疫功能作用,本研究表明72 h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58.7%和13.7%,(χ2=32.2799,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79.5%(χ2=17.1490,P<0.01),说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显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方法;观察同时显示就减少流行性腮腺炎引起的脑膜炎、睾丸炎、胰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发生、缓解临床症状及缩短病程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治疗组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率1.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18例,发生率24.7%(P<0.05);表明早期应用干扰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能有效抑制腮腺炎病毒复制,缩短病毒血症期,并能阻止病毒侵入各组织器官而引起的局部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7],同时外源性干扰素又刺激肌体免疫活性细胞大量产生干扰素,提高机体自身免疫能力,进一步增强清除病毒的作用。我们还观察到患者发病时间越短,及时应用干扰素对缩短病程及缓解临床症状效果越显著。治疗组退热时间(28.5±10.4)h,腮腺及颌下淋巴腺肿消退时间(51.5±10.8)h;对照组退热时间(110.5±11.6)h,腮腺及颌下淋巴腺肿消退时间(110.5±11.8)h。经t检验,P均<0.05。本研究观察发现治疗组发生的1例睾丸炎患者于起病后第4天发生,对照组发生的18例并发症患者于起病后3~5 d发生,发生时间与资料显示基本一致,但对照组18例发生并发症患者中,有18例患者并发症发生是在发病后4~7 d,其中8例患者的并发症是在发热已消退、腮腺肿胀明显消退时出现,故对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发病后1周内一定要仔细观察和询问患者临床症状情况,不能因为腮腺炎症状减轻或缓解而掉以轻心,以免忽略早期并发症症状,不能早期及时发现并发症,影响和耽误治疗。干扰素使用后的主要副作用有:①发热、寒战、全身酸痛、头痛等流感样症状;②抑制骨髓,导致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低;③食欲不振、味觉异常、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但本研究中75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使用小剂量干扰素治疗后,通过对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监测、体温监测,未发现使用小剂量干扰素后高热患者体温进一步升高,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明显降低及出现消化系统反应等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临床用药安全。
综上,本研究认为小剂量干扰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抗病毒作用明确,早期应用疗效更明显,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理想药物。
[参考文献]
[1] 杨绍基,任红. 传染病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9-82.
[2] 王黎黎. 干扰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7,2(10):73-74.
[3] 陈胜利,黄珍平,黄德发. 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当代医学,2009,15(2):158-159.
[4] 杨新影. 干扰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96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192.
[5] 张宏斌,王雪平. 干扰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98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2):182-183.
[6] 杨峥,郑瑞丹,饶日春,等. 大剂量干扰素-迪恩安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 传染病信息,2007,14(3):133.
[7] 于晓凌,王军.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观察[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综合版),2006,29(6):59.
临床的可行性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内收治的80例患者, 其中患者的病种多样需进行针对护理, 在神经内科收治的所有患者中, 男患者42例, 女患者38例, 其中年龄最大的82岁, 年龄最小的64岁, 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 其中实验组40例患者中, 男患者22例, 女患者18例, 平均年两为53.2岁;对照组40例患者中, 男患者, 20例, 女患者20例, 平今年龄为46.7岁。在所有患者中患有高血压12例, 心脏病10例, 脑淤血9例, 脑梗死4例, 其余患者表现为神经痛、脑供血不足等临床症状, 经统计两组患者间的性别、年龄等均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基本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40例患者, 在接受常规的治疗之后,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 按照神经内科的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基础护理, 包括饮食、卫生、用药等。对于实验组的40例患者除进行常规的基础护理的同时, 根据患者的治疗后状态, 及时的进行病情的分析, 制定针对性的早期康复护理计划, 并及时的与患者进行沟通, 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 促进患者积极的配合护理及治疗, 此外由于部分患者病情较重, 不能够自行的进行正常的生活, 需及时的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里干预护理[2]。另外, 加强院内对于医护人员的素质及职业技能的培训, 改善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态度, 做到以人为本充分的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做到及时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同时提高医护人员对与风险管理的意识, 要求医护人员学习《护士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能够做到护理好患者的同时保护好自己, 综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
1.3 早期康复护理
对于神经内科的患者来说, 及早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时, 要保持患者的绝对卧床休息时间, 避免患者过早的运动, 已引起患者的血压变化, 造成脑出血等严重的后移症, 同时避免患者出息情绪上的波动造成心率不齐、心律失常等现象, 另外患者的饮食也应注意, 避免使用油脂类含量过高、不易消化的食物, 给患者肠胃造成负担, 应多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如蔬菜、水果等, 以预防便秘的发生。再者对于大多数脑血管疾病患者, 由于治疗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休息静养, 因此对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应惊醒适当的按摩, 防止关节挛缩及肌肉萎缩, 也可避免因局部组织受压血液循环不畅等现象的产生。此外对患者实行适当心里护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 行动极为不便, 难免会产生烦躁、易怒等消极情绪,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的与患者进行沟通, 适当的对患者进行心理减压训练, 以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恢复信心[3]。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所有患者在经过治疗护理后的具体实验数据, 包括患者的满意率、后遗症情况、护理人员工作热情以及对患者的照顾程度等进行比较分析,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分析
经过2~3个月的临床护理, 两组患者都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以及护理结果, 我们发现大多数常规护理的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满意率较低, 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中, 10表示非常满意, 12例患者表示满意, 其余患者表示不满意, 并且有部分患者在护理后出现偏瘫、口齿不清等后遗症,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 患者的总满意率为55.6%。与此同时实验组的40例患者中, 14例患者表示十分满意, 23例患者表示玩意, 其余患者由于病情较重继续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患者的总满意率可达92.5%。两组患者间比较存在显著地差异性, 即P<0.05。其具体的实验结果如下, 见表1。
3 讨论分析
大多数神经内科患者在临床中伴有, 病情较长、病情反复发作、治疗难、发病突然并且治疗后后遗症较为严重等现象, 而且在临床中由以年龄较大的老年患者居多, 这对于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造成很大的风险, 因此在临床中积极地实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 通过对于患者病情的有效评估, 可快速的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治疗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避免造成护理不当对患者造成较大危害[4]。其次, 对患者病情做到及时有效地监控, 能够及早的发现患者的病情改变状态, 做到及时有效地治疗, 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再者。对于只能卧床休息的大多数神经内科疾病患者, 进行积极地有效地心理干预护理也是必要的, 心理护理能够大大改善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产生的消极情绪, 为患者建立积极正确的治疗态度, 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促进患者的恢复,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对于在神经内科实行早期的康复护理,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艳桃, 杨小梅.神经内病患的护理总结及临床探讨[J].中外医疗, 2010, 29 (11) :11-32.
[2]唐柳妮.早期康复护理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 (中旬刊) , 2010, 1 (11) :2-8.
[3]石宝华.早期综合康复对神经内科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 (16) :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