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探索(共11篇)
可行性探索 篇1
千禧年就有人指出电视媒体与网络等新媒体的融合是大势所趋。然而9年过去了, 除了少有的几点星星之火可以看作比较成功的案例, 这种融合景象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欣欣向荣。原因在哪里?
新媒体的繁荣早已让传统媒体的老大哥——电视传媒心有戚戚, 网络媒体也纷纷成立电视媒体部, 加大与各电视台的沟通和联络, 双方都对彼此抛出了橄榄枝, 但开花结果的季节远未到来。首先来看看双方的一些态势:电视媒体在网络还未兴起的时候就因为群雄逐鹿, 拼得你死我活, 各家卫视还在面临洗牌和转型, 新媒体却横空出世。就像SM G的一位负责人说过的那样:对传统的电视人来说, 传统的路还没有走好, 但是新媒体已经突然到来了。面对应接不暇的挑战, 电视台必须首先应付机制调整、落地覆盖、电视剧购买、节目创新等很多问题, 对于网络, 是心已远而身未动。再来看看网络的情况:因为技术的瓶颈, 不管从制作还是播出, 视频从来不是网络的强项。虽然生产与传播一体的方式让网络获得了全民传播的巨大空间, 但这种价值只会成为专业机构生产的内容的一个重要补充, 而永远不可能替代专业机构制作的内容。从技术上来说, 电视内容进入网络毫无问题, 但反之就障碍重重。网络媒体在传播上无论怎样优秀, 也只有借助传统媒体才能进入社会主流, 怎样搭桥上路, 网络并没有拿出更有建设性的方法。
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在现阶段的合作更像是两个猎食者偶尔共同享有一头猎物, 而我们所说的“视网联盟”的意义却是通过合作捕食更多的猎物——也就是说跨媒体的核心不在于如何在不同的载体上展示同样的内容, 而在于如何通过新的载体为目标受众提供新的、增量的价值。SM G和中国移动联手打造了一个叫《无线音乐排行榜》的节目。2007年中国移动在无线音乐下载量达到8.75亿次。从SM G开播第一次无线音乐节目, 到颁奖晚会, 仅仅三次节目, 短信业务量呈现出跳跃式的增长——第一次5万, 第二次28万, 第三次超过60万。通过无线音乐数据业务, 包括环球、华纳、百代、新索这样的大唱片公司, 就可以各自取得上百万元的收益。对于SM G来说, 除开节目本身的广告收入, 他们还获得了可观的合作分成。这样一个案例让人不禁联想《加油!好男儿》当年举行时, 如果网络不仅仅是参与报道, 而是与东方卫视一起对这个项目进行经营、招商和运作, 网络获得的将不仅仅是几个有人气的博客和昙花一现的热门话题, 而东方卫视可能获得的将是超过湖南卫视《快乐男声》的娱乐影响力。
重庆卫视在奥运期间推出了一个新栏目《奥运三剑客》, 节目全部利用网络资源, 针对网络播客、博客和图文信息开设了三个板块, 全面评述奥运周边的新闻、花絮。如此大规模并毫无芥蒂地借用和宣传网络资源, 在国内电视中还是第一次。为了实现彼此的视频传输, 双方还建立了专门的管道。重庆卫视的领导说:这个节目的收视率不是我们看重的, 更重要的是开始这样的一种模式, 挖掘出它的潜力并让它的生命力持续下去。三家网络媒体的代表认真地看着电视屏幕上播放的来自他们自己网络的似曾相识又不尽相同的内容, 很直观地感受到了某种内在的变化。虽然这次的合作还不够深入, 但这种模式的巨大潜力已经初露端倪——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进行多平台、多方位、多渠道的深层合作与互动, 既能保持自己的疆土和既得利益, 又能形成集约化的运作模式和宣传优势, “融合与转型”是关乎媒体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这一点对于电视和网络都同样重要。
“视网联盟”一旦形成, 新的媒体标准也将随之制定, 以往以内容为核心的标准将被以产品本身为核心所取代。产品包括内容更高于内容, 它还包括平台、规则、盈利指标等要素。新媒体让信息的传递越来越表现为多元化的参与, 而未来“视网联盟”的机制则在多元化中扮演了制定标准、眼光、解读思路等重要的向导角色, 这可能是未来媒介在内容层面上竞争的另外一个趋势。与之相对应的, “视网联盟”将把电视传媒市场从以往内容层面的竞争提升到技术、渠道、游戏规则、整合机制以及运营模式相结合的高度。面对新媒体未来的巨大空间, 需要传统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都做好准备, 消除壁垒, 从意识到规则到技术, “视网联盟”才能成为可能。
可行性探索 篇2
问题上尤为重视。但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学质量能够很好地提高。因此,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深受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经过数十年的总结和观察中,学者们纷纷提出关于不同形式的教育方法,如“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等等;而“探索式课堂”不但体现了“因材施教”、“以生为本”,而且具体、可操作性强。
探索式课堂是建立在给学生提供大量知识的背景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多从角度去学习和掌握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经过长期的实践活动,这种教育方式的优势在各个方面均有体现。尤其是在注重逻辑思维、科学归纳等理性学科上,更加彰显出探索式教育的合理性。以下,就初中化学“糖类和油脂”在探索式课堂中的教学过程做些微梳理。
一、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探索式课堂需要先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教师需要由浅显的问题出发,从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知识开始来引导学生。如通过举例KFC的炸薯条、香喷喷的米饭,考察学生对于淀粉和油脂这两个物质的了解程度,同时附上相应的形象生动的图片作为补充。挑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同时也加深印象,更好进入老师预设的场景问题,还可以将枯燥的化学名词变成生动的图片。
二、借助实验,探索问题。
1、对糖类(淀粉)的认识可以通过对照性的试验来引导。
如:如何识别哪些食物含有淀粉成分和淀粉是如何产生的。教师先对土豆、黄瓜、玉米、苹果等进行加碘水或者碘酒的实验。其中,一些如土豆、玉米等出现蓝色现象,其他的并没有特别的颜色变化。针对这种的事实,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理解淀粉与碘变蓝的特性。
另外,老师还可以将树叶的一部分用黑色遮光布挡住其光源的摄入。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碘酒实验。结果产生遮光部分的颜色没有变蓝,没有遮光部分的颜色变蓝了。借此,向学生说明淀粉产生的一种方式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看、闻、思等互动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明白淀粉除了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外,还可以在某些特别的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一种叫葡萄糖(C6H12O6)的物质。进而,通过一定的条件还可以让葡萄糖(C6H12O6)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在这个实验中,老师让学生亲身去闻乙醇的味道来加深学生对淀粉转变的理解。可以从理论认识的化学方程式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淀粉转化,传达出了人们通过摄取食物中的淀粉便可以产生出作用在人体中的能量物质,完成生理循环的意义。
2、对油脂的探索。作为和淀粉一样具有C、H、O三种元素的碳水化合物,教师可以先作简单的阐释,如油脂包括了油也包括脂,有动物性油脂,如猫、狗、人的脂肪层,呈固态;也有植物性油脂,来自植物种子的油脂,呈液态。对于液态的油脂,老师将通过与不同溶液的混合实验,让学生观察其分层情况,来了解液态油脂的密度情况。
油脂的知识还涉及到了生活上家喻户晓的油脂清洁问题。生活中,衣服、床单等物品不小心沾染了油脂,便可以通过加入清洁剂将油脂溶解。这种“神奇”的实验在小到街头演示,大到超市促销,都可以看到油脂瞬间溶解的结果。老师则可以将这个实验带到教室,让学生加深理解油脂能溶于某些有机溶剂的特性,必要时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一下家务劳动的乐趣。
三、结合史实,拓展探索。
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糖类和油脂的特性作了了解后,还可以结合史实,将生动的革命历史故事与探索式课堂教学相结合,拓展探索。比如方志敏同志在国民党的监狱中,通过用米汤在白纸上写字,将情报成功的传达到党组织的英雄故事。将如何查看米汤中的文字内容以及产生这个技巧的原理等问题作为学生们思考的问题。
不同课型合作探究的可行性探索 篇3
一、阅读课中的尝试
中高年级语文教学,教师要自觉帮助小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默读、朗读、速读、跳读等阅读方法进行重评判性、创造性阅读。
1、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培养其主体意识,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伙伴型合作关系,以树立学生学习的自尊、自信、团结、互助的意识,便于合作探究学习。例如,教学《长城和运河》一课时,让小学生充分自学探索,运用积累知识,通过看图、读书、提问、小组讨论进入理解、消化、吸收状态,学生不但读懂了课文,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2、创设活动情境。教学时,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发现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动机,激起求索热情,切切实实地去阅读,合作探究未知的知识,直接感受与吸收课文语言,实现真情体验、真情交流。尽量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有兴趣合作,有激情探究。
如教学《云雀的心愿》一课时,可以紧扣“合作——探究——实践”的学习方式而进行设计,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整个学习过程可分四步进行:a.初读课文,理清线索。教师引导质疑,激发学文情趣;学生自读,整体感知。b.抓段落,谈感悟;抓句子,谈感受;抓品读,促感悟的方法,给学生时间让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喜欢”,讲“原因”,让其反复阅读,细品深味,再合作学习,讨论交流,那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回荡在学生之间,升华在学生心中,彰现出合作学习之奇妙。c.主动探究,悟“环保”,练“能力”。《云雀的心愿》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寓意深刻,联系生活做环保教育更表现出生活即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可以让学生搜集材料练“查阅”;学写解说词练“习作”;学做导游练“交际”,无不是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学会搜集、运用、交际,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合作的愉快,收获意想不到的知识与本领。
二、习作课中的尝试
写作能力的高低,标志着一个人语言素养的高低。实际生活中,写作无处不有,无处不用。习作教学要做到四个注重:即注重与阅读教学相结合,进行基础性训练;注重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进行广泛的知识积累;注重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获取丰富的作文题材;注重与现代科幻影视、信息相结合,发展习作想象力。让学生堆积情感与生活素材,写出真情实感,且富于创新。
如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后,我引导学生仿照课文“总——分”的结构方式,以《美丽的校园》为题,写出校园的特点。每个学生只要求写校园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后,小组中4人合成一篇文章,结尾共同完成。动手写之前,要求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校园的特点,明确各自的任务。由于写作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了,还关系到小组的荣誉。所以,同学们的这次练笔特别认真,每个小组汇报练笔时把他们的分工、操作、合作叙述得有条理,显得格外具体,将校园的那种美、静、秀、香等特点形象地展现了出来。除课堂习作途径外,我认为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展开合作探究:
1、教师可借助动画片、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等。以听讲为主要形式进行习作启蒙教学,积累素材;还可以改变、创造角色表演、拓展故事表演等,内心体验;也可同桌对说、小组交流,合作中练笔;更可联系生活想象创作,进行探究。
2、看图作文——作文的捷径。生活中不乏直观形象的典型性画面,有助于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语言滔滔不绝,一“写”千里。
3、日记练笔——学生习作的土壤。借助日记,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表达力,久而久之便会“材”源滚滚,不只长知识提能力,还形成了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何乐而不为!
4、制作手抄报——习作兴趣的激发。儿童表现欲强,又不喜欢走别人的路,就应当给他一片自由、自主的园地,让他们三人一群五个一伙,搜集资料、分工合作、尽兴地去开发,去表现,去创造,在制作手抄报过程中发展其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尝试
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在此仅以综合性学习为例。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兴趣出发选题、定题,放手让家长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搜集、整合、处理信息,在合作中交流,达到“有心载花花自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理想境界,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和本领。
“叙事德育”的可行性实践及探索 篇4
一、学校德育困境的原因分析
1.应试教育的影响
虽然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会出台一系列促进素质教育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在学生家长和社会层面,分数仍然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最重要的指标。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程设置中与升学有关的文化课的地位被无限提高,一切与升学无关课程的地位变得可有可无,考什么学什么仍然是很多学校管理者最“朴素”的教育观。所以,很多“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学校要提高“效率”,首先考虑的就是把德育窄化成德育知识课,把道德作为知识进行讲授并像语数英一样测验考试。那些不能“挣分”的德育活动,则一再被压缩甚至取消。
2.德育工作机制不健全
在中小学阶段,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虽然分属两个科室管理,但是负责德育教育的德育处(有的地方也叫政教处、政务处)更像是一个管理科室,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了行政管理上,并没有形成一个健全的德育工作体系。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向上没有研究力量支撑,学校德育处室向上面对的多是行政机关而不是德育研究机构(大多数地方不设中小学德育研究机构),除了接受一些应景的管理类事务外,不能像教学处室(教务处、教研室)一样得到更高级别研究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引领(我国各地都设有省、市、县三级专门教学研究机构);二是向下没有专门的德育力量,中小学阶段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中流砥柱,但是所有的班主任都属于兼职岗位,既不“专门”也不专业,绝大多数班主任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教学业务上,班级工作也大都停留在“管理”而不是教育层面。
3.德育评价手段不到位
中小学校更愿意评价教师的“师德”和教学业绩,很少有人想到去评价教师的德育能力。至于班主任工作,无论是学校的常规简评,还是评先树优的标准,大都以班级管理的结果为依据,这就直接导致了班主任工作的僵化生硬。一切工作以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为目标,用最简单的方法追求最高的 “管理效力”,几乎成为班级工作的常态。在大多数地方,教师职称中没有德育系列,教师骨干评选中没有德育类别,这种评价激励措施的缺失,也让德育工作者“行无力,做无劲”,德育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二、德育困境下的理性坚持
虽然德育困境的出现原因有很多,诸如社会层面科举意识上的惯性,家长急功近利的教育要求, 以及管理和激励措施的缺位等等。但是,教育的问题,归根结底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 的问题。
不容置否,德育研究是一种隐蔽中的前行,它不像学科教学成绩那么显现,也不能立刻带来学校的荣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功绩”对个体来说也许是几十年后的成功,对社会来说兴许是百年后的民族振兴。如此,德育真的是一件很寂寞的事,它不仅需要我们有强大的内心和豪迈的教育情怀,更需要一种坚韧的力量和放弃名利的勇气。
三、学校德育的可能与可为
作为学校或者教师,若想突破目前的德育困境,有三个要素是必需的:一是要有一颗愿意实践、 研究、能够坚持的心;二是要有符合学生心理、成长和时代特色的德育内容;三是要有适宜的德育方法。这三点归结起来说,方法最重要。因为最好的方法一定是在心甘情愿的心态下,在持续给与学生良好道德的教育实践中,慢慢寻找到的最佳德育途径。下面我就以“叙事德育”为例,来谈谈我的德育实践之路。
1.“故事法”的可能性尝试
从我登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撰写教育叙事就成了我最“专业”的业余爱好。迄今为止,我已留下700多万字的文字痕迹,发表的教育叙事文章也过千篇。但是,这些对我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育叙事写作让我寻找到了一条德育路径。起因很简单,一个历经几任班主任,几乎让我“黔驴技穷” 的“问题学生”,在无意中看到发表在杂志上专门写他的文章后,竟然第一次有了“羞涩”的感觉。于是, 我坚持为他写了70多篇教育故事,他也在这些故事中一点点改变,慢慢成长。由这件事,我发现了故事的教育价值,便开始尝试用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最开始是我写他们,后来是我们一起写自己、 讲自己。在每天课外活动时间,我们班设有“我讲我心”时段,学生把自己一天遇到的故事讲给身边的同学听,并有一至三个同学在全班分享;每天晚上, 学生会把自己的故事及反思写在“我写我心”叙事本上。相比“强制主义”、“灌输性特征”、“脱离生活”、“成人化”、“孤立化”等常规德育,“故事法”的意义在于通过“生命叙事”,可以让学生自己的道德故事进入德育现场,这就为学生个体建构自己的道德经验提供了可能、兴趣和机会。
2.“德育叙事”的可行性实践
在负责学校德育工作以后,我开始对传统的说教法、榜样法、熏陶法等德育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反思,常规德育“忽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主体性、单一化和僵化”的弊端,让我决定改变德育方法,更新德育手段。为此,我们学校慎重提出了一种直接触动学生心灵的“软德育”———德育叙事。德育叙事就是运用故事进行德育的一种方法,不仅是对我个人前期“故事法”的一种梳理和提炼、规范和提升,也是从德育方法到德育模式的一种系统化实践。我们实践的德育叙事模式,以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个人叙事为根本,引导师生和家长一起撰写自己经历的故事,在回顾与反思中让“自我德育”入脑入心;以叙事主题班会、故事沙龙等集体叙事活动为主阵地,通过重要他人的专业引领,在学生心中烙上深刻印痕,实现外力德育的无伤害、优雅化;以心灵述说、故事撰写、影视浸润、读写绘本等德育叙事载体为手段,让德育活动真实到可以任意触及,德育效果达到了最优化。实践证明,德育叙事在学校层面的践行是可能的、有效的,也是最具有积极意义的一种德育模式。
3.“叙事德育”的可为性研究
2013年,我进入区教研室工作,开始潜心进行 “德育叙事”科学性和理论性的研究。所谓“叙事德育”,是指教育者通过叙述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或生活事件,影响和促进学习者进行自我道德建构的一种德育理念,是教师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习者品德发展的有效策略。从实践的价值上来说,它不是简单地叙述一个道德事件, 而是要在道德事件叙述的基础上,借助事件本身所蕴涵的道德价值观加以分析、讨论、提炼,从而理解人生、理解自己、理解他人和社会,进而达到道德自我建构的目的。与传统的道德教育相比,它有四个独特的基本特征:德育内容———以故事为主,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接纳;德育形式——以叙述为主,避免了生硬的说教和道德绑架;德育方法———以共情为主,具有触动、开启和走进心灵的功能;德育目标———以明理为主,关注品德形成的体验、自省和内化。
两年来,经过在县(区)域层面上的实践和研究,“叙事德育”已经在我区德育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无论是在集体教育还是个别教育中,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班级管理上,无论是学生的道德生长方面还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叙事德育都以强大的教育效果说明了一个道理:只要愿意,学校德育不仅可行,更是大有可为。
可行性探索 篇5
关键词: 临床实践教学 临床路径理念 可行性探索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广大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更关心身体的健康,对疾病的诊疗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经济的发展,带动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同时促使高等医学教育深入改革的必要。
临床医学有别于其他学科,最重要的是其研究对象是人而不是物,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在开展临床教学时必须有科学、严谨、明确的训练课程。近些年,由于各大高校扩招,医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现有临床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另外,由于《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加强,患者乃至家属不愿配合临床教学。在当今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医疗环境下,临床带教老师顾忌医患纠纷,不轻易给实习生提供动手操作计划,使得临床教学思想比较保守,造成实习生的临床实践机会不多,难以按照实习大纲完成临床技能操作训练,临床教学质量难以保障,从而严重影响医学人才的培养。因此,主动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医学社会化演进,转变教育思维模式,探索一种适合现状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临床路径(CP)于上世纪80年代末首先在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医疗中心应用于医疗工作,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标志的临床治疗模式,并在欧美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和普遍应用[1]。临床路径是医务人员共同针对某种疾病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制订的有严格顺序、准确时间要求的诊疗计划,目标是让服务对象获得最佳医疗护理服务。CP小组中的任何一员从接诊至患者出院都要按照流程提供服务,制定流程的过程是一个充分循证的过程。
2010年,我国卫生部开始试点试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到目前已有几百余种疾病的临床路径,标志着我国的临床路径化管理的必然性。由此,我们意识到随着临床医疗的不断改变,传统的临床教学面临不断挑战。1995年美国哈佛医学院首先将临床路径应用到临床医学教学中,在授课时将临床路径与临床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效果显著,可以提高临床医师的动手实践能力[2]。
临床路径有相对固定的医疗流程,因此CP式教学模式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要开展CP式临床教学,必须建立CP文本,并以CP文本为平台,对实习医师实施教学,提前让医学生接受全新的单病种质量控制观念,为医学生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临床思维方式。科室带教老师紧紧围绕相应的诊疗计划组织临床教学,避免同科室不同带教老师授课方案、方法、方式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从而突出教学流程的规范化。
CP式教学法在“教”的方面强调教师以引导为主,启发、引导医学生从CP的各个环节中提出问题;在“学”的方面强调医学生自主探索。实习生接触CP文本后,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对疾病由表及里地进行客观分析和推理,并透过疾病的现象抓住本质,有理有据地提出各自的观点,从而培养实习生的探索能力。
CP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需要执行者反复多次与患者接触交流,可创造执行者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机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患方配合医务人员,完成临床路径治疗,使实习生无形中增加临床技能动手操作机会。
CP的最终目标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服务质量,包括医疗费用、住院天数等,这要求医学生必须时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诊疗技术,以实现CP的目标。
目前临床许多疾病的临床进程复杂、变异、不确定性较多,加以其他疾病的患者,都无法实施临床路径治疗,因此教师在应用CP式教学法时要把CP理念与现有医疗资源条件有机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及教学对象选择相适宜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3]。
综上所述,CP式实践教学法对于临床医学生接受全新的单病种质量控制观念,锻炼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临床思维方式,初步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方法,获取较全面、系统现代医学知识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笔者认为,将临床路径理念融入临床实践教学,可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恩典,陈朝辉.临床教学模式在骨科带教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8):1354-1355.
[2]熊雁,王子明.临床路径教学与传统教学在骨科实习带教中的对比研究[J].医药教育,2012,2(7):133-134.
[3]皮呸湘,符淳.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108-109.
探索提高TCCA产量的可行性 篇6
1 TCCA生产现状
TCCA生产示意图如图1所示。
B与C的反应,分三级进行,一级反应是预反应,二级、三级反应是主反应。
预反应器:用于发生预反应,获得足够的能量引发一级反应,使后续的主反应得以顺利进行。影响预反应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室温可以保证其获得足够的能量,引发一级反应,使后面各级反应顺利进行。目前这一工艺技术较为成熟,对产量几乎无影响。
氯化锅:用于发生主反应,是决定产量、质量的重要阶段,影响因素较多。单锅产能统计表见表1。
(单位:t/d)
由图1、表1可知,氯化锅的平均单锅产能为5.69 t/d。根据相关技术资料,采取同类型的氯化锅系统生产TCCA粉,1m3物料B的产量为105~115 kg。而精细化工厂的产量为5.69/58.4=97.4 kg,达不到生产水平要求,说明系统中存在不利于生产的因素,未能发挥最大产能。
2 研究参数选择
2.1 B与C配比
按照岗位生产要求,C/B值既确保B反应完全,又不造成C的明显过剩。C与B的流量配比是生产中一个重要的工艺参数。若C/B值过小,B反应不完全,影响产量;若C/B值过大,则C明显过剩,不利于节能降耗。精细化工厂原先生产使用的物料C纯度为99.5%,为了降低生产成本,2013年改用纯度为95%的物料C进行生产。生产过程一直沿用过去的工艺参数。在纯度降低的情况下,实际的C/B值偏小,从而使B反应不完全,产量下降。
2.2 温度
根据氯化锅温度参数指标上限与下限相差≤5℃,最佳温度为收率最大值时的对应值。氯化锅温度是影响反应收率的重要指标。温度过高,负反应增加,收率降低;温度过低,反应不完全,影响收率和产品质量。根据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收率一温度变化曲线上,应有一个最佳温度T0使收率最大。以此为依据定出氯化锅温度的最佳范围Ta~Tb (Ta与Tb之差≤5℃,因为反应过程温度正常波动范围≤5℃。),可使收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从而确保产量。目前氯化锅温度的工艺参数为22~30℃,温差达8℃。操作人员可按操作习惯进行调节,随意性较大,当温度偏高或偏低时会影响收率,造成产量偏低。因此,温度指标范围过大是主要原因。
3 实验过程
3.1 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参数值
因为B与C的配比、氯化锅温度指标均是氯化锅生产中的控制指标,各指标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故对这2个要因进行正交实验,找出最优组合。
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B与C配比、氯化锅温度的最优组合。根据专业知识和长期生产经验确定这3个因素的取值范S,每个因素取3个位级。
(1)因素a。
C/B值:工艺要求C相对B过量,确保B反应完全。原先制定的C/B值为1.3。因C的纯度有所下降,现考虑提高到适合的值。
(2)因素b。
主反应温度:氯化锅温度工艺指标为22~30℃,此时均能满足生产要求,但收率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实验,找到收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从而确定收率最高时主反应温度的最佳范围。
由于预反应后,反应液的温度高于氯化锅温度控制指标5~15℃,在进入氯化锅后会与锅中原有反应液有明显的热交换,造成反应温度波动较大,这是氯化锅温度工艺指标控制范围较大的重要原因。对预反应液事先进行处理是否能减少其在氯化锅中的热交换,从而减小反应中温度的波动,确保氯化锅温度维持在稳定的范围内呢?经过讨论研究,决定增加因素c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3)因素c。
预反应液处理:通过实验检验对预反应液事先进行冷却处理是否有利于主反应,同时何种冷却方式效果最佳。
3.1.1 选用L9 (34)正交法进行实验
小组根据因素位级表的方案,逐一做了实验,结果见表3。
3.1.2 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寻求最佳方案
(1)结果分析:①看一看:从表3可以看出第5号试验结果最好,较好方案为a2b2c3d3。②算一算:由表3可以算出较优方案为alb2c3d3,与较好方案不一致。由于d是检验列,其极差最小,说明试验误差小,试验有效。③根据极差R值确定因素主次关系:b—c—a。
(2)绘制因素各位级对产率的趋势图(如图2所示)。
较好方案与较优方案的差别在于a因素的不同,因此我们就a因素的不同再进行比较实验。
(3)将较好方案a2b2c3和较优方案a1b2c3进行实验比较,结果见表4。
由以上实验可以看出,组合alb2c3的产率优于组合a2b2c3,且产品质量达到了要求。由此得出最好配比为:C/B值为1.4,主反应温度为26℃(±2℃),预反应液处理使用冰盐水冷却。
3.2实验结果在生产中的应用
选取1#氯化锅系统进行试验。对各分系统进行改造,分别用一个简易换热器对预反应液进行冷却,然后投入使用,控制C/B值为1.4,氯化锅温度稳定在24~27℃。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氯化锅产能日均达6.35 t/d,比原来提高了11.6%。
4 经济效益
中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路径探索 篇7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下,形成了两种完全对立的教学指导理念,一是体育教学主要的是传授一些体育技能和知识;二是体育教学是为了锻炼身体、强健体魄。这样一来,在两种不同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就形成了技能教学与体质教学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在这两种对峙的教学方式之外,竞技体育、主动体育、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的教学方式也随之形成。如今,以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方式已经深入人心,这是由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大的趋势。在这种大趋势背景下,体育工作者必须要结合学校的实际以及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一个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的教学目标。目标要立足学生实际,着眼长远,并且始终贯穿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这条主线,真正的为学生的身体服务,为学生健康服务。
2、改进教材内容
体育教材必须突破传统的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模式,也不能使其竞技化。科学性和实用性是教材内容确定的一个重要依据。增强学生体质和养成终身锻炼的运动习惯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目标,学校要建立以健身、娱乐为主要内容的教材体系,让学生在快乐运动的同时收获一些终身受益的运动知识和技能。
2.1、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核心。
体育教学的教材可适当运用提高技能内容的,这样在增强学生体魄的同时,可以训练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此外可以选取一些娱乐性较强的、学生欢迎的项目,如健美操、舞蹈、球类、民族传统体育等,这些项目深受学生喜欢,对于提高学生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
借鉴大学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学分制。将体育课的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以及课外体育活动,这样能够让学生充分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对于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更有针对性,符合学生兴趣和特长发展的需要。同时,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以及技能的形成。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现在很多学校体育课主要是技能的训练,对体育理论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欠缺,其实适当加大理论课在体育教学中的比例是有好处的。理论知识的普及有助于学生在实际训练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掌握技能。如不同年龄段的体质特征、身体锻炼的方法与原理、体育保健知识、自我监督和评价方法、运动创伤的预防与处理以及心理健康知识等,这些应该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些体育理论。
2.2、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改革
运用成功激励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考试形式有很大的弊端,对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因为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能够进行自主的选择,体育成绩较差的同学在这种考试体制下是没有任何兴趣的,这样只会让基础差的学生更差。如此一来基础不好的同学丧失了学习体育的信息,对体育产生一种畏惧感。实际上,所谓优秀生在这种考试中也是被动和无奈的。因此必须采用成功激励的方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以及进步程度,对学生做出合理的判断,对学生进行激励奖分。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可以将平时的奖分合统考成绩进行这算合计,形成最好的学生出成绩。
分层次教学。在平时教学和考试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就会避免好学生吃不好、差学生学不好的现象。在分层教学和评价中,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得到快乐,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3、确立课程标准
明确中学体育素质教育的目标导向。学校应该以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自身发展规律为指导,进行体育素质教育目标的建立与完善,这也是我们在实施体育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保证。
建立中学体育素质目标的教学体系。要以中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目标为基础,以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为前提条件,对体育课程、体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最大限度的优化和选择,这是建立体育素质教育运行体制的基础。
完善中学体育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它是中学体育素质教育运行体制的主导系统和中心环节。中学生体育素质教育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实施。这个评价体系必须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易于操作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考核体系。
当代我国中学体育将向现代化、全面化、娱乐化、终身化和多元化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将终身体育教育的现代理念贯穿其中,逐步从竞技体育的教学基调和模式中走出来,形成回归自然体育、养身保健体育和终身体育等多形式、多层次、多阶段、多内容的现代综合体育体系。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及科学调整教材结构,让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加强的同时,不断认识体育的功能,感受体育的魅力,享受体育的乐趣,逐步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摘要:进入21世纪后,在体育教学方面我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切实提升中学体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更好地、最大限度的发挥素质教育的功用,这仍然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可行性路,径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成明,徐登峰.试析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J].内江科技,2007.
可行性探索 篇8
目前, 在我国的教育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运用实验的手段也只是应用于文科教学的社会科学方面, 但是在其他领域运用实验教学模拟的方法来教学的还是为数不多的。本文提到的德育的情境教育模拟教学和其他的属于人文科学的一些课程, 是不是也能运用实验的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呢? 对此, 众多的学者和业内人士在进行了大量实践和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并对其实施的可行性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观点。
二、高校德育情境教学实验的特点
教学案例在实际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整个教育教学实验的核心所在。因为德育情境教学的模拟实验是需要通过计算机技术提供的教学软件来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的,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软件的创制是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教学案例来进行研发的。因此, 在教学案例的编制上我们一定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学案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在教学实验中, 教学案例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 一定要做到主题明确, 而且教学案例要紧紧扣住教学大纲的重点内容。因为德育情境教学实验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教育教学方式, 是为实际的教学工作服务的, 它不是单独的实验教学, 而是要在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教材中的一些疑难点和重点知识有一个系统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因此, 实验教学的教学案例要从课程的实际出发具有针对性。
2. 德育情境教学的教学案例要具有鲜明性
德育情境教学的案例在其设计上一定要具有独特的鲜明性。因为在实际教学实验的过程中, 学生才是实验教育主题的主角。因此, 必须要在实际的教学实验中解决各种各样的非常具有矛盾性的特定的问题, 这样才符合德育情境教学的目的。在这方面的设计过程中, 一定要时刻注意突出矛盾,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兴趣, 才更加能够提高学生调动各方面知识储备的积极性, 这对提高学生整体的素质和能力都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3. 德育情境教学的案例设计要具有复杂性
在德育情境教学的实验过程中, 案例教学设计的复杂性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案例的内容和故事情节上既要贴合实际, 又要进行一定的人为加工, 对其进行深化。在更加全面地反映事实的基础上更好地反映教学知识, 这样才会体现出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这对学生整体分析能力的提高和对实际能力的分析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在教学案例的设计上过于简单, 就会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教学的枯燥和乏味, 更有甚者可能会对实验教学产生厌烦情绪, 这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4. 德育情境教学实验的案例设计要具有主导性
在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的过程中, 要注重案例的主导性作用, 要始终注意整个教学实验的过程中是需要以互动来作为主要内容的。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们的案例设计和故事情节才会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 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这是德育情景教学模拟实验成功的关键。而且在实验教学的构成中互动形式还要做到多样化、有趣化和丰富化。这样的实验教学才会让学生产生真实的实验感觉, 才能在根本上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5. 教学案例要具有深度
在德育情境实验教学的案例设计中, 设问的设计非常具有技术性, 因此设问的设计也是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设问上一定要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能使学生通过设问来对知识进行联想和运用, 通过设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具有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和水平。在设问的环节上学生是处于被动地位的, 课堂的积极性和活跃性就要靠设问来进行引导, 因而设问的设计还必须要科学合理, 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并能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实际状况。
6. 德育情景教学的案例评析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在进行了实验教学后, 就要对实验教学的运用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探讨, 以便我们在后来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因此, 在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评析的过程中, 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对学生在实际教学和学习中的表现和情境教育实验的水平进行科学的、客观的评价。对其评价最好写出比较正规的评析报告, 以此确保以后教学实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实验技术的应用分析
在高校, 德育情境教学的实验过程是通过模拟实验的软件来进行教育教学的。因此, 为了教学软件能够安全科学有效地运行, 我们需要建立和完善一个操作简单、易于进行实验教学的系统或者平台。在这个基础之上, 根据实际的教育教学, 需要对所用软件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和掌握。同时, 要开发一些新型的针对课堂实验教学的板块, 这样会更好地营造课堂的实际情境, 这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进步。
此外, 还需要借助与外界的数据资源和课堂实际的教学氛围相连接, 通过一些技术性的指导, 科学地对资源数据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以此来为德育情境教学服务, 提高德育情境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明东.现代技术学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6.
[2]周晓文.文科实验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3) .
可行性探索 篇9
随着时代的发展, “银发浪潮”态势汹涌, 我国目前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危机成了继金融危机之后的又一时代焦点。
2010人口普查显示,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5万人, 占13.26%, 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万人, 占8.7%, 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近1.2亿, 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在老年人口数急剧攀升的情况下, 我国的现实国情令老龄化现状雪上加霜:
(1) 抚养比居高不下。我国一般的家庭模式是“4∶2∶1”, 这意味着中青年人成了整个家庭的支柱, 平均每个中青年人除了养活自己以外, 还要负责2.5个人的全部或部分生活开销, 压力很大;万一中青年人发生意外, 社会的补助也不足以支撑这个家庭其他成员的基本生活。
表1是我国2000-2008年人口普查的抚养比情况:
(2) 人均GDP不足。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000美元以上, 有的超过了1万美元, 而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1000美元, 目前只有4000美元。相比于发达国家在积累一定财富量的基础上实行完善的养老政策和福利保障, 我国则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为我国解决养老问题、发展养老事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有效解决养老问题的关键, 其实就是要做到“老有所养”。借鉴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以房养老”模式, 可以缓解整个社会的养老压力, 同时让一些中低收入的老年人群体能够较好地安度晚年, 从而提高社会整体幸福指数。我国已初步具有“以房养老”的条件:
(1) 产权房数量多。根据中国统计局数据, 中国的住房自有率已达到89.3%, 远远超过英美等发达国家。
(2) 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升。老龄化必将带动老年消费市场的发展, 而单靠退休金及子女有限的生活补助是不能满足所有老年人的需求的。
(3) 新一代老年人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增强。老年人的普遍受教育程度会随着时间推移增加, 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 也更愿意尝试时代发展的产物。
自“以房养老”提出及在少数地区试运行以来, 只有短短几年, 但成效并不好,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传统观念制约。老年人多数想把房产留给子女而不会选择将其反向抵押。
(2) 房地产市场波动。由于房产价格上下波动引致的风险, 限制了“以房养老”反向抵押市场的发展。
(3) 土地所有权年限制约。我国《物权法》规定, 土地所有权的使用年限不得超过70年, 当金融机构拿到房产时要为它的剩余年限支付机会成本。
综上所述, “以房养老”在中国市场具有存在价值, 且其市场潜力巨大, 在未来, 对“以房养老”模式的需求会更多。但是, “以房养老”还需要克服现有的难关, 包括观念问题、机制缺陷等, 才能够真正地在中国发展起来。下面, 本文就将从不同角度对“以房养老”问题进行分析, 进行方案可行性的探索。
二、“以房养老”模式的市场供需分析
目前“以房养老”的整个市场现状是, 市场需求不足, 如何对其市场容量进行正确的估计, 如何从不同角度寻找提高市场供求的突破口, 是首先要加以分析和探讨的。
(一) 供需视角下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需求函数, 可以表示为:
其中, D表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市场需求数量
Q表示老年人口的数量
△k表示老年人口老化的速度
Rk表示老年人拥有自住房的比率
s表示老年人的收入及储蓄水平
i表示市场利率
N表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便利程度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供给函数, 可以表示为:
其中, S表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市场供给数量
R表示金融机构提供住房反向抵押贷款遇到的风险
M表示金融机构提供住房反向抵押贷款预期得到的利润
知道了上述变量, 就可以构建模型, 设定线性方程:
当logD=logS时, 达到供求平衡, 各变量由于各自的权数不同, 对反向抵押市场的影响也不尽相同。针对主要变量对症下药, 就可以有效解决现在“以房养老”面临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从不同的因素来分析整个“以房养老”模式的市场预期情况。
(二) 供求因素影响分析
从老年人角度看, 如今老年人口数量Q和人口老化速度△k增幅稳定, 老年人自住房比率Rk维持在70%-80%的高位, 所以这些因素的影响力很小。主要就要看老年人的收入与储蓄水平s, 市场利率i, 贷款便利程度N, 以及第三方影响因素ε的作用。
由于现阶段通货膨胀利率走高, 使得老年人的储蓄增加, 抑制了老年消费市场的发展, 也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市场造成了冲击。“以房养老”对于老年人来说, 还是新生事物, 要向广大老年同胞推广“以房养老”, 一方面需要金融机构有效的营销, 另一方面也要求养老机构等社会福利机构引导老年人进行新的养老模式的尝试。而金融机构的主要营销对象其实是大量的中青年客户, 这种间接营销方式不见得能起到很好的成效。所以, 笔者认为, 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与养老机构联合, 加强老年人对“以房养老”的认知度, 并建立专门的中介部门进行引导性服务和咨询业务, 从而增加老年人对反向抵押贷款的需求。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看, 目前“以房养老”的风险影响其利润, 是阻碍金融机构发展此业务、造成供给不足的最主要的原因。利率风险Ri对银行利差的影响可以通过建立OAS模型获得, 如何减少银行利率风险是影响反向抵押贷款供给的决定性因素。
此外, 第三方造成的影响ε, 既会对需求造成影响, 也会对供给产生影响。比如: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 它会影响金融机构的反向抵押贷款的业务供给量, 也会影响人们对房屋自留还是房屋抵押的理性抉择;还有养老机构的影响, 养老机构与金融机构的良性联盟, 可以形成金融机构对反向贷款业务的间接性的风险管理, 同时, 养老机构可以聘用老年户主作为工作人员, 以其房屋作为养老站点, 从而使得老年人在实现晚年人生价值的同时, 获得一笔额外收入, 进一步推动“以房养老”的市场需求。
三、“以房养老”模式的风险管理探究
由供求分析, 可以基本确定, 解决主要因素的发展问题, “以房养老”的市场预期良好。然而, 从供求因素出发, 在市场稳定的前提下, 只有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才能确保整个住房现象抵押贷款市场的高效、专业的运行。下面仍是从不同的角度, 分析适合“以房养老”模式的风险管理方法。
(一) 老年借款人风险因素管理
反抵押贷款业务运作时, 房主申请到贷款后可继续居住, 但有责任承担房子的维护费用, 反抵押贷款到期时, 以抵押房产售后收入一次性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由于贷款人对借款人除住房外的经济财产没有追索权, 借款人以房产对所贷款项负有限责任, 因此, 贷款到期时房产价值低于贷款总额的风险将全由贷款人承担。借款者对房屋的维护行为, 对房产进行良好的维护、检修甚至装潢都将对房产再次出售的价值产生重要的影响, 这一部分完全取决于借款者的行为选择。如果借款者预期在还贷时房产价值很有可能低于其贷款总额, 还贷后自己将得不到任何房产价值的剩余, 而资不抵贷的风险又全由贷款者、政府或保险机构来买单, 那么, 他就有激励不对房屋进行正常的维护, 而将节省出的这部分维护款用于自己现在的消费或作为遗产留给后人。这就由老年借款人引发了反向贷款的道德风险问题。
针对道德风险问题, 可以采取以下的解决方法:
(1) 规定合理的贷款价值比例。
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反向抵押贷款的信息平台, 综合借款人的信息, 通过计算, 给出合理的贷款方案, 减少事前信息不对称发生的概率。
(2) 建立高效的动态监管体系。
建立房地产预测、寿险监控等服务市场, 这些机构应当密切合作, 对抵押物进行动态追踪管理, 减少信息不对称发生的概率。
(3) 引入商业保险机构, 分散贷款发放者的风险。
成立专业性担保机构或利用商业性保险机构对反抵押贷款合同进行担保或保险, 可分散目前过度地集中在反抵押贷款发放者身上的风险。若贷款到期时房产售价不及偿还贷款, 担保公司或保险机构可承担部分或全部偿还未清偿贷款的义务或责任。这样, 就相当于是金融机构实现了风险转移。
(二) 金融机构利率风险因素管理
建立OAS模型, 可以得到反向抵押贷款的利差模型。
该式表达的是:反向抵押贷款的价格为P, 在反向抵押贷款持续的T年内, 即期利率为rtn, 现金流入为cf tn, 抵押住房期末的变现价值, 和借款人提前偿还的贷款。
利用该公式, 可以计算得到因为利率风险而造成的价格变化。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以下手段防范利率风险:
(1) 利率保险作为一种有着巨大潜力的新型险种, 可以有效地降低利率风险。
(2) 同时, 建立利率风险预测、发展利率衍生工具等手段, 也可以有效地对利率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四) 政府对“以房养老”模式的作用
政府的财政支持及政策协调作用。政府在以房养老中发挥着财政支持及政策协调的作用。由政府出面向老年人推出了以房养老的倒按揭贷款, 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对个人推行以房养老模式。即:60岁以上老年人把房子抵押给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机构, 由公益性机构一次性或分期支付养老金, 老人去世时产权由这个机构处分, 剩余价值 (房价减去已支付的养老金总额) 交给其继承人。作为金融机构, 一般不太愿意推出以房养老的倒按揭项目, 因为有很多潜在的风险在未来时, 而且在现有国情下, 有以房养老意愿的老人数量不足, 导致这种风险可能难以分散。政府应通过金融创新, 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 推动以房养老模式走向成功。
四、发展“以房养老”模式的宏观经济效应
综合“以房养老”模式的市场供求预期, 和针对市场预期做出的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我们大致构建了发展的整体框架。那么, 结合“以房养老”模式的核心理念, 它对于整个社会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它就整个社会来说发展的价值在哪里?这是进行可行性分析的终极目标。下面, 就让我们从房地产和消费市场两个方面, 来看“以房养老”模式对社会的综合影响。
(一) “以房养老”模式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 房地产业或住宅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 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而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但目前, 房地产业的销售并不景气, 房屋空置率高达20%, 市场走势偏低, 供需矛盾严重, 大多是无效供给, 不适合居民的需求, 积压了大量建设资金, 影响了整个行业市场的正常运转。
“以房养老”可以通过一种房产观念的转变, 把房产从子女继承向房产拍卖转变, 可以增加中青年对房产的需求程度, 不再依赖于老房单传的模式。使得在除却利用房产进行投资这一需求原因外, 人们对居住房的需求增加了。
此外, 金融机构拍卖反向抵押贷款的房屋, 可以繁荣二手房地产市场。
由“以房养老”衍生而出的新的房地产需求可以成为一剂很好的冷却剂, 对冲现在因为房地产业过度繁荣而造成的供给过剩。它对房地产业的总体作用如下:
“以房养老”模式增加对房产的需求—>对冲房地产业的供给过剩—>提升人们对房地产业的预期—>给予金融机构以激励作用, 更好地从事养老业务—>使得整个老年市场良性循环
(二) “以房养老”模式对老年消费市场的影响
“以房养老”模式可以很好地促进老年消费市场的发展。通过抵押房屋每月获得一定的经济补贴, 其实相当于是老年人在现有的工资收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部分可供开销的费用, 这部分额外增加的收入△s, 使得老年消费的需求曲线整体上移, 见图1。
现在通货膨胀导致利率升高, 居民CPI指数持续上涨, 假如不推行“以房养老”, 而且没有其他模式来改善老龄化带来的经济后遗症, 那么, 整个社会就会面临老年消费市场持续恶化的情况:
居民CPI指数上升—>老年人储蓄增加—>老年消费市场萎缩—>企业整体信心下降—>金融机构放贷困难—>金融系统性风险增加
“以房养老”可以有效缓解收入因素s和利率因素i对老年消费市场造成的影响, 同时, 还可以对老年消费市场起到推动作用。比如:老年人通过以房养老获得补贴的同时, 可以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协商将房屋提前拍卖给养老机构, 由户主经营, 这样, 有利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从而带动整个养老消费市场的长足发展。
五、结论
“以房养老”在我国尚存在一些观念上和操作中的风险, 但确有实施的必要性, 而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正如计划生育和住房制度改革一样, 虽然困难重重, 但有所行动才能有所改变。“以房养老”在我国势在必行, 而且前景看好, 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 会有更多的人逐渐接受并选择以房养老;伴着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以及国民信用度的提高, 该项模式会成为我国解决养老问题、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一项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举措。同时, 针对影响其市场供求的主要因素所面临的问题, 一一寻找解决方案, 并进行合理的风险管理规划, 势必有助于推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朱劲松.中国开展“以房养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1 (05) .
[2]张迺英, 唐丹丹, 王强.浅论以房养老模式[J].企业导报, 2009 (10) :213.
[3]祁峰.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以房养老[J].兰州学刊, 2009 (02) :140-143.
[4]范学蕾, 高子建.“以房养老”模式的国情分析及其实施构想[J].商业时代, 2009 (08) :46-47.
[5]李晓.国外住房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以低收入人群为视角[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2009 (01) :40-41.
[6]范子文.以房养老[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90-94.
[7]鞠海峰.城镇住房反向抵押贷款风险及其对策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8]王鸿屹.住宅反向抵押贷款的风险因素分析[J].金融资本, 2009 (02) .
[9]孙兰昊.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探讨[J].天津经济, 2011 (09) :28.
[10]范子文.中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
可行性探索 篇10
关键词:MOOC;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250-03
从2012年开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开始闯入人们的视野,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具有易于使用、费用低廉甚至免费、覆盖人群广、支持自主学习和学习资源丰富等优点”[1],因此在高等教育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并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根据中国知网的统计,截止到2014年11月,关于MOOC的论文共有1075篇,2013年和2014年两年内发表的关于MOOC的论文就多达1051篇。目前发表的论文大多是介绍性的文章(如李青、王涛,2012;王文礼,2013等),有的论文则关注MOOC给高等教育,尤其是对高校教师带来的冲击与挑战(黎静,2013;王左利,2013等),而关于MOOC对自主学习的影响探讨的并不多。实际上,MOOC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教育方式,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支持开放性、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
少数民族的大学生,由于地域、语言、文化、心理等方面的特殊性,在英语自主学习方面存在着诸多困难。从近几年学者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研究来看,由于少数民族学生较低的英语水平,独特的民族心理,复杂的语言习得等因素的制约,使得他们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表现都略低于普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低(刘雪莲,2006;姚春林,2010等)。因此,寻找有利的途径提高少数民族的自主学习能力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从MOOC这一新兴的教育模式出发,探讨利用MOOC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语言自主学习能力的可行性
一、MOOC特点与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MOOC的特点
MOOC课程模式是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David Wiley教授基于Wiki创建的网络开放课程,2008年,加拿大学者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首次提出了MOOC这一名称。他们认为:“MOOC不仅是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聚集,更是一种通过共同的话题或某一领域的讨论将教师和学习者连接起来的方式。”[2]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从这种新兴的网络教学模式的名称看,它具有大规模(Massive)、开放(Open)、在线(Online)和课程(Course)四大鲜明的特点。这四个特点构成了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外部因素。这些外部因素的变化必然会影响、推动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等内部因素的改变,从而达到提高少数民族大学身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二)利用MOOC特点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可行性
1.“大规模”。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MOOC的“大规模”,即指学生在线人数的大规模,也意味着网上有大量的名师名课资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目前大学英语的普遍使用的教材是《新编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体验大学英语》等,这些教材涵盖了大学英语一级至四级,但是很多少数民族的学生英语实际水平达不到教材的要求,这让他们学起来非常困难,不及格和重修率非常高。而MOOC提供的大量英语学习资源,有难有易,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自主选择喜欢的课程,并且每门课程都是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授课视频由一些长达十几分钟的片段组成,可以反复观看,直到最后听明白为止。比如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的“宇宙中心的英语听说课”,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特别适合英语起点较低的学生。同时,学生在MOOC课程中还要参加学习小组、网上论坛,给老师和同学发邮件讨论学习内容等。通过输入大量的学习资源和各种各样的语言输出机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
2.“开放”。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接触不同文化,减少学习焦虑。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山区,了解其它文化的途径非常有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知识的匮乏会严重干扰到语言的学习。“而MOOC的教育理念是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送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让人们能够有更好的职业生涯,提升智能和扩展人脉”[3]。在MOOC提供的在线教育平台,来自于世界各地、各种文化背景的学习者聚集到一起,共同在线上课,在线讨论。少数民族学生可以在这种学习环境中,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与之前相对闭塞的学习环境相比,MOOC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伴学习者。“以Coursera平台为例,据统计(2013年3月数据),在该平台中注册的300多万学生中美国生源仅占27.7%,超过7成的学生来自美国以外的区域,依次是印度人8.8%、巴西人5.1%、英国人4.4%、西班牙人4%、加拿大人3.6%、澳大利亚人2.3%、俄罗斯人2.2%”[4]。除了学生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开放”的另一个特点是学生的层次类别各种各样。“媒体津津乐道的便有81岁老人、两个孩子的单身母亲、蒙古天才少年参与MOOC平台的课程学习”[5]。在普通课堂,少数民族学生因为英语水平较低,相比汉族学生往往容易产生自卑、悲观等消极情绪,很难以一种很好的状态进行学习。而在MOOC课堂,同伴学习者的水平有高有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难度合适的课程,课堂压迫感减少,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焦虑情绪会有所缓解。“著名的外语教育家H.H.Stern认为,情感因素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至少和认知因素同等重要,甚至会更重要些”[6]。MOOC的开放性特点在减少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焦虑、培养自信心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在线”。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线意味着“任何人(只要具备上线条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并能够得到及时的学习反馈”[7]。MOOC课程模式与大学教育非常接近,每门课程约8-12周,每周都要求学生提交作业,完成相关练习。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合理安排自主学习的时间,否则就会跟不上课程的进度。同时,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也要求非常高,因为课程分成一个个视频模块,每个视频持续约8-12分钟时间,视频中间会安排一些小测试。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就没办法回答上面的问题。一门课程结束后,如果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和毅力完成这么课程的学习,那么他们在MOOC平台的学习过程中,时间安排、学习效率包括自我评价的能力都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在线还意味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过程可以随时被记录和监控。学生在线上的所有学习信息、学习动作包括学习习惯、选择偏好等都被记录为数据,通过对这些庞杂数据的分析,MOOC平台能够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预测他的下一个学习行为,并据此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提出最佳学习建议。学习者也可以从大数据的分析中反思自主学习的行为并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4.“课堂”强化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动机。MOOC在课堂组织形式上强调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哈佛大学Eric Mazur博士实验的翻转课堂程式是这样的:(1)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收听广播、阅读相关文章或完成一些之前学过的知识的习题来为上课做准备。(2)在接触课程内容之后,学生被要求对其学到的知识进行评价并把有疑惑的地方提出来。(3)学生登录类似于Facebook的社交工具,贴出他们的问题。(4)辅导教师在课前对问题进行分类、组织,然后针对不同的问题整理安排课堂内容及可能出现的情况。辅导教师不用准备那些学生已经理解了的内容。(5)在课堂上,教师利用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提出问题由学生们一起讨论得出问题答案,找到问题解决方法。教师的角色就是听学生的讨论对话,在必要的时候参与个人或小组讨论[8]。
这种翻转课堂是典型的自主学习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确认,教师不代替学生做主,而是让学生自己定向,寻求问题的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把教学目标当作自己的目标,把教师所希望的教学结果当作自己的追求,学习成为了“我自己”的事情。同时,翻转课堂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许多学习任务都是通过小组讨论和同辈评价来完成的。由于大部分少数民族院校没有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学位证挂钩,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不强,也没有意识到英语对他们前途的重要性。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让少数民族学生感觉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和自己做主的责任感,从而内化为学习英语的动机。而且少数民族学生喜欢跟本民族的学生聚在一起,小组讨论和同辈评价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彼此促进,共同进步。
二、结语
由于受到少数民族文化、语言负迁移、教育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与汉族大学生相比普遍较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也比较弱。MOOC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学习资源丰富,来自不同文化和层次的学习群体,可以随时跟踪、学习、体验,这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英语自学能力提供了可行的途径。但是,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有些少数民族院校还缺乏相应的硬件设施,学生随时随地在线学习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其中教师的作用不可低估。大多数少数民族院校的汉族老师居多,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了解,帮助少数民族学生从MOOC提供的学习资源中选择适合他们英语水平的学习课程,并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与情感支持。教师还可以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自己制作一些微课程供学生学习。少数民族的英语教师可以利用MOOC平台,制作用本民族语言讲授英语的网络课程,供广大少数民族院校的学生学习,这样既缓解了中国少数民族英语教师紧缺的现状,又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MOOC的到来,给高校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提供了解决各种学习问题的新途径,利用MOOC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尚处在初级阶段,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并期待着更多的实证研究出现。
参考文献:
〔1〕蔡文璇,汪琼.2012:MOOC元年[J].中国网络教育,2013,(4):16-18.
〔2〕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OL].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ssive_open_online_course.
〔3〕杨元元.MOOC时代的教学模式革新[J].大学教育,2014,(4):49-51.
〔4〕M. Mitchell Waldrop. Online learning: Campus 2.0[OL]..
〔5〕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7.
〔6〕刘玉梅.论少数民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学院学报,2014,(1):175.
〔7〕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8.
〔8〕崔娟(译).回应对翻转学习常见的五种批评[EB/OL].http://eqilai.com/i/17970,2013-03-29.
可行性探索 篇11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的深度合作、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的联合教学, 对学生 (学徒) 以技能培养、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完全不同于以前的传统学徒制, 传统学徒制仅仅是建立在企业环境中学徒与师傅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际的生产过程, 由师傅传授技艺的过程, 参与的人员很少, 计划性也很局限, 受教育的方式、培训的内容及相应的考核非常单一;而对于现代学徒制来说, 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到参与的对象更为复杂, 有政府、行业、企业、院校、教师、师傅和学生 (学徒) , 涉及到制度、模式、学制、场所、教学内容和方式、考核鉴定标准, 因此, 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进程中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从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 需要相关人员进一步地学习研究现代学徒制, 参考国外的一些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 立足地区的实际情况, 为实现现代学徒进行有针对地研究和探索。 学校必须站在企业的需求角度, 探索新的课程及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 创新实现教室与岗位、教师与师傅、考试与考核、学历与证书的四个融合, 尤其是要让企业参与到现代学徒制的管理和评价, 旨在提高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契合度, 以及学生就业岗位与企业需求岗位相适应为核心, 在创新招生招工、产教结合、校企融合、双师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学徒学籍管理、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评价等方面以求达到有足够的可行性。
2 高职现代学徒制推行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目前, 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校园招聘, 共建实习基地、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等形式招收技职院校的学生, 同时, 职业院校也鼓励规模型企业在校资助开设“冠名班”, 鼓励有相同专业需求的企业在职业院校开设“订单班”, 越来越多的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 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 提供一些生产实际所需要的培训设备, 参与人才培养工作, 指导并评定人才质量和效果。职业院校越来越意识到教育教学工作要适应企业的需求, 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合作的模式,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 努力实现现代学徒制在校企合作下进一步深入, 探索出现代学徒制的一系列政策、制度、课程、管理、师资、学制、场所及考核的新模式。
3 基于数控专业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施
3.1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可行性探索, 解决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 可行性探索一:打破传统的以学校组织教学为中心, 人才培养方案如何以企业的需求为中心来制定, 是推行现代学徒制的根本
职业院校要以专业为单位进行市场调研, 进行企业走访, 根据专业主动地寻求与大型企业的合作, 建立有代表性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让企业的管理、技术、培训方面的专家结合各自的企业人才要求共同制定一套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 从企业的实际岗位出发, 明确岗位上所要求完成的任务, 以及完成各项任务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学院在专业调研与整合的基础上, 开设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 与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共同确定各门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并且细化到课程的实施方式, 理论与实践的环节的内容及比例, 教学的人员与场地, 学时分配及考核要求。 专业指导委员会要在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分工合作承担管理、实施、评价的环节, 委派素质和技能水平较好的企业技术人员担当企业指导教师 (即为现代学徒制的“师傅”) , 指导并配合学校的指导老师完成专业实践教学和评价, 校内指导老师要在发挥专业理论和教学能力优势的同时, 提升专业的实践技能, 努力达到企业对专业技能要求的水平,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导师”制。
2) 可行性探索二:通过现代学徒制如何实现企业师傅与学校老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由于苏州地区数控专业的人才紧缺和流动性大, 有些大中型企业非常愿意与职业院校合作, 乐意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 利用学生在校三年时间的学习、培养及企业培训, 希望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员工所具备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 同时加强职业素养和企业文化教育, 优先挑选一些优秀的毕业学生留在企业, 使企业的发展与学生的职业发展保持良性态势, 达到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教学效果。在此背景下, 如何能让专业技能训练与企业项目相结合?这就要求专业指导委员会与学校共同进行设计分层实施项目教学法, 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 设计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培训项目, 尤其注重其可行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培训, 会积极地促进更多的学生重视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学习, 更具体地明确专业的方向和要求, 提升了人才的培养质量, 满足企业的需求。作为企业, 在员工培训成本上明显地降低, 提升了经济效益;作为学院, 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优势互补, 互利互惠。另外, 如果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够创造出一定的经济效益, 还会促进企业加大对学校培训的投入, 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实训设备投入和材料的消耗进一步减少, 实现一种良性发展。 由于学生 (学徒) 的学习阶段基本上还是集中在学校的实训基地进行的, 对企业的生产影响非常小, 企业只需要安排具备良好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培训员到学校与校内指导老师进行学生的培训, 解决了专业技能训练与企业项目相结合的问题。 同时, 这样的模式也大大促进了企业师傅与校内指导老师的沟通与互补, 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工作, 真正地提升了院校老师的企业能力, 培养出符合要求的“双师型”教师。 学生 (学徒) 在现代学徒制的前两年, 企业不可能安排很多的企业技术骨干投入学校的培训工作, 一个“师傅”可以负责培训同专业的几个班级。 有了专业模块课程的学习, 到了大三, 大部分学生都具备了专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部分优秀的学生还具备了一些企业实战的经历。 根据学生选择, 学校推荐, 企业招聘等不同途径, 学生可以进入自己的企业进行长达半年的顶岗实习,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完成置身于真实的企业环境中, 接受企业更多的岗位和项目的训练, 企业会专门指定安排“师傅”, 可能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师傅, 负责学生在岗位上的任务、完全、质量等一系列与生产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校内指导老师可以在学生顶岗期间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企业了解学生实习的情况, 解决一些教育方面的问题。
3) 可行性探索三:人才评价体系如何做到的综合全面, 满足企业的需求
人才培养的评价也要进行创新, 改变传统的学校评价为主, 要以企业评价、学校评价、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而且要以企业评价为主。 学院成立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在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时, 明确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同时, 就设定了技能考核项目和要求, 这部分应该由企业来鉴定, 可以由校内指导老师参与评定, 学校对学生的基础通识课程、专业专项课程进行评定也要按照企业的要求来设定由学校来实施, 也就是是体现了现代学徒制始终围绕企业的要求为根本。
3.2 数控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数控技术专业学制3 年, 专业方向为数控加工、CAD/CAM、三坐标测量。 面向苏州及周边地区先进制造业生产第一线, 培养具备数控设备操作、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实施、数控加工程序设计、三维造型与制造、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工作能力, 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识图样、懂工艺、会编程、能操作、精测量、善维护”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根据与企业当前的需求分解详细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再根据希望达到的各个工作作务和能力目标, 设计数控专业的课程结构, 再对每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及考核目标进行明确, 确定相应的学时和学分。为了能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学校与企业的共同研讨, 进行相关专业的市场调研, 进行岗位分析, 及当前人才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优化了课程。 第一阶段为通识类课程, 专业平台课程, 目的是能够贴近岗位, 教学的形式是识岗和认识实习, 让学生走进车间, 参观企业, 企业实践, 从而形成职业的概念和认识。 第二阶段为专业模块课程,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 重点进行数控专业的课程学习和训练, 此阶段开始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进行重点地学习相关专业, 目标是接轨岗位, 教学形式主要是集中习岗, 专项项目训练, 引入双导师制, 校中厂及实训技能考证, 参加市劳动局中级技能等级考试为主。 第三阶段为专业拓展课程, 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同时专业课程和技能的进一步提升, 要求能够适应岗位, 教学的形式主要采取顶岗和综合项目训练, 学生完全进入企业, 完成企业的项目, 企业导师为主, 校内老师为辅。 通过校方、企业评价及第三方职业资格认证。
4 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成效
(1) 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实施, 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有了实质性地深入, 通过学习与培训学生职业意识明显增强, 学生的双重身份在学校与企业间平稳过渡, 学生感受并接受企业文化, 在专业方向及实践能力的提升都大大地与企业的要求所接轨。
(2) 用人企业大大缩短企业与学生的磨合期, 基本实现零对接。 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学习, 通过生产性实践基础和专业项目的训练, 第三年为完全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通过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 学生已经熟悉了企业的要求并且通过学习能够基本达到企业的要求, 企业与学校实现了双赢, 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进一步地合作, 达到优势互补。
(3) 现代学徒制促进校内教师与企业技术指导的沟通与学习, 增强了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 提升“双师型”素质, 并且完善学校的“双导师”, 促进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入。
(4) 现代学徒制完善了人才的培养的同时, 加强了学生考核的完善, 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同评价学生。 同时, 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促进了同专业的学生学习积极性。
现代学徒制是实施校企合作渗透的全过程, 校企共同参与, 优势互补, 在不同合作阶段其教学方式及校内老师与企业师傅的安排有所侧重, 注重过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始终围绕企业需求展开。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探索, 积极地推动更多的专业在苏州实施现代学徒制。
参考文献
[1]冯伟国, 徐静, 姜红.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06 (23) .
[2]赵鹏飞, 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 (12) :38-44.
[3]刘家枢, 徐涵.“高职校内生产性的内涵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8 (17) :19-21.
[4]刘洪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新思路[J].教育与职业, 2011 (5)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