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可行性

2024-09-08

手术可行性(共10篇)

手术可行性 篇1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 一般需选择手术入路, 采用硬膜切口、头皮切口以及手术骨窗等方式, 会减少手术操作有效空间, 从而不利于手术中组织结构的暴露, 很容易将其破坏。而脑组织大范围暴露, 有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手术切口, 以提高操作自由水平。但是随着显微医疗技术的发展, 目前, 可以在手术前精确定位病灶, 并设计精确的入路, 有利于实现对大范围病灶的自由操作, 因此, 不会再出现暴露的现象。该研究对神经外科中锁孔手术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锁孔手术的优势分析

锁孔骨窗能够对锁孔显微手术进行形象概况, 其在设计手术入路的时候, 一般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 同时, 还可以尽量缩小手术切口。锁孔微创手术能够提高手术外观美观效果, 提高神经外科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同时, 微创特点有利于将感染概率降低, 对于手术后并发症有较好的控制作用。锁孔手术中入路便捷, 有利于操作者将精力集中在处理病灶上, 并缩短住院的时间, 减轻护理工作量, 为患者减少大部分的开支。

2 锁孔手术过程中采用的显微手术器械

一般来说, 目前已经实现小型化器械, 其夹钳的前端可以全方向地转动, 在进行锁孔入路操作中意义重大, 如果锁孔为两厘米, 多种器械可以同时使用, 可以应用吸引器管、脑压板等。有时候还可以采用内腔镜。

3 锁孔手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入路的设计

目前一般使用翼点入路, 在设计时将KEYHOLE孔水平线外两厘米的地方作为中心, 并沿着发际设计长度为四厘米的头皮切口, 沿着颞肌的表面将皮下组织分离, 并将肌肉撑开。采取一根直径为2 cm左右的骨窗, 将蝶骨脊磨除之后, 将硬膜切开, 并暴露出脑组织。将侧裂打开之后, 其手术范围跟传统的翼点入路是很相似的。从入路设计来说, 目前还有其他方式, 如对侧锁孔入路、内侧眉弓入路等。

4 采用锁孔入路手术方法的临床基础

随着临床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 目前锁孔手术应用越来越广, 其主要是建立在临床操作者娴熟技巧以及丰富经验的基础上的, 还需确保医疗器械的精细化。因为采用锁孔手术方法很难在手术过程中改变手术的入路方式, 因此, 在手术前应完善其设计, 以确保手术的成功。一般来说, 采用眉弓锁孔以及翼点锁孔作为入路的方式, 都能够有效显露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顶端以及小脑上动脉等起始部位, 但是将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夹闭的时候, 因为受到动眼神经阻挡的影响, 因此采用翼点锁孔时, 其操作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因为受到小骨孔的局限, 在手术过程中要将侧方入路改成前方额下入路也是很难的, 但是如果采用眉弓锁孔, 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 其能规避动眼神经, 从而直接到达靶区中, 简化了手术操作。在手术前进行设计的时候, 应加强对手术过程各影响因素的考虑, 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个性化的设计方案。

在神经外科中应用锁孔入路技术, 加强对解剖结构的研究, 有利于提高手术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的熟练性, 以提高手术效果, 明确不同锁孔入路形式下暴露的具体范围, 并了解颅内的解剖结构, 提高操作者进行手术的信心。

5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锁孔手术的应用

以脑部肿瘤和动脉瘤为例, 对其锁孔手术应用进行分析。 (1) 脑部肿瘤中, 锁孔手术应用具有手术野暴露范围大的有点, 在临床上, 激光刀以及电磁刀等的应用都为肿瘤切除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有利于手术时间的缩短, 并且在小骨孔中应用杆状器械头墙很方便, 手术证明, 锁孔手术可以成功切除松果体区、第四脑室等部位。当采用颞下入路时, 可以切除颅窝后面的一些病灶, 而采用乳突锁骨入路的时候, 可以将听道中残存的肿瘤切除, 采用翼点或眉弓入路时, 可以有效切除肿瘤, 而在一些巨大肿瘤中, 采用联合入路方式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其有利于降低操作的复杂性。还能借助内镜进行辅助检查, 以提高肿瘤切除的效果。但是需注意的是, 除了手术治疗, 还应该结合放疗对病情进行控制, 在锁孔入路手术后, 因为颅脑中还残存着一些肿瘤在功能区中, 因此采用放疗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 在设计入路的时候, 如果有的患者存在巨大肿瘤, 应根据其实际情况, 选择个体化设计。 (2) 动脉肿瘤中, 为了防止手术过程中发生出血的现象, 应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手术进行控制, 分离动脉瘤颈。可以采用眉弓锁孔入路方式, 并根据实际需求暴露同侧的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以及眼动脉等, 将liequist膜打开之后, 可以将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以及小脑上动脉分叉的部位显露, 并且, 在将前床突磨除之后, 能够对眼动脉瘤中的血管进行有效控制, 同时, 将后床突骨质磨除之后, 能够扩大小脑动脉以及大脑后动脉等动脉瘤的空间, 对于一些不能显露近端载瘤血管的患者, 可以再手术前采用球囊导管, 有利于在手术过程中加强对动脉瘤出血的防范。

目前, 显微手术已经在神经外科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其是现代微创手术的一个产物,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不仅降低了手术的创伤程度, 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也有利于将手术风险降到最低, 从而提高患者生存概率, 改善其生活的质量。在上述分析中, 我们知道锁孔手术在神经外科中应用具有其优势, 且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其可行性。同时, 锁孔入路方式的选择也有其临床的基础, 因此, 从整体上来看, 这种手术方式可行性是较高的, 值得在神经外科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继宗.我国微创神经外科学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中华医学杂志, 2009, 84 (10) :793-795.

[2]赵继宗.促进我国微创神经外科健康发展[J].中华医学杂志, 2010 (85) :217.

[3] Pemerczky A, Mflller-Forell w, Linden VE, et al.Keyhole concept in-neuresurgery.withendoscope·assistedmicrosurgeryandcasestudies [M].Stut tgart.NewYork:Thieme, 2009:7-10.

[4]董家军, 兰青.耳前颞下.颞下窝锁孔入路的设计与可行性探讨[J].中华医学杂志, 2006 (39) :65-67.

手术可行性 篇2

广东省人民医院麻醉科

陆爱武

赵国栋

王枚

摘要

目的通过对麻醉喉镜在使用前进行喷雾消毒成膜,隔离喉镜片与口腔粘膜的接触;验证临床使用化验结果,防止手术病人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择常规清水去污后的麻醉喉镜片60例,随机均分为A组(常规碘酒、酒精消毒组)30例,B组(喷雾消毒成膜组)30例。检验项目:① 喉镜片表面涂抹液细菌培养。② 喉镜片表面涂抹液离心后脱落细胞病理检验。结果 A组的涂抹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2%,A组喉镜片表面涂抹液中可见脱落细胞碎片、鳞状上皮细胞、组织细胞、球状菌,发生率为100%。B组喉镜片表面的涂抹液细菌培养和脱落细胞病理检验均为阴性。结论 麻醉喉镜使用清水去污,再用碘酒,酒精涂擦,能清除较大部分沾污的病人口腔细菌,但依然残留病人的少量体液、体细胞和脱落细胞碎片。因而无法彻底摆脱病毒交叉感染的困扰。使用麻醉喉镜保护膜能完全避免这种问题。在不影响麻醉喉镜使用性能的情况下,对防止手术病人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麻醉喉镜在使用前进行喷雾消毒成膜,能有效除菌并避免喉镜片与患者粘膜直接接触,是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与一次性塑料喉镜相比,有不改变麻醉喉镜使用性能,和节约患者费用等优点。其主要配方和工艺为:具有消毒和杀菌作用的醇溶性有机溶剂,配以高分子成膜基质和辅助剂,罐装喷雾形成。其特点为:透明无毒,方便实用。成膜快(5分钟),易清除。下面是对麻醉喉镜在用喷雾消毒成膜前后的表面细菌和脱落细胞检测状况报告。

一般资料: 对照组(A组):随机选择常规清水去污后的喉镜片30例,分别予碘酒,酒精涂擦消毒2次。随机分为A1和A2两组,每组15例,将两组的喉镜片均用浸湿了生理盐水的消毒棉签遍擦,然后将棉签的尾端剪去,其前端放入装有2ML生理盐水的细菌培养管中。其中A1组的细菌培养管送细菌室作细菌培养检查。A2组的细菌培养管送病理科,先将培养管中的涂抹液离心,再将离心后的沉淀物染色,显微镜放大,作检查。实验组(B组):

随机选择常规清水去污后的喉镜片30例,分别全部喷涂喉镜消毒保护膜,随机分为B1和B2两组,每组15例。待喉镜保护膜干燥成型后,将两组的喉镜片均用浸湿了生理盐水的消毒棉签遍擦,分别将其前端放入装有2ML生理盐水的细菌培养管中,B1组的涂抹液送细菌室作细菌培养检查。B2组的涂抹液送病理科作涂抹液脱落细胞病理检验

结果: A1组的涂抹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2%,A2组喉镜片表面涂抹液中可见脱落细胞碎片、鳞状上皮细胞、组织细胞、球状菌,发生率为100%。B1组的喉镜片表面涂抹液细菌培养和B2组的脱落细胞病理检验均为阴性。3 统计学检查:

A1组和B1组的喉镜涂抹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P<0.01(见表1)。

A2组和B2组的喉镜涂抹液脱落细胞病理检验阳性率比较P<0.01(见表2)。

表1

A1组和B1组的喉镜片表面涂抹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

阳性率(例)

阴性率(例)

合计(例)

A1组

3(20%)

B1组

0(0%)合计(例)

表2 A2组和B2组的喉镜片表面涂抹液脱落细胞病理检验阳性率比较

阳性率(例)

阴性率(例)

合计(例)

A2组

15(100%)

0

B2组

(0%)合计(例)

将上述资料进行X2方差统计检验,结果A1组与 B1组,A2组与 B2组,均P<0.01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目前麻醉用的喉内窥镜称为麻醉喉镜,由手柄,喉镜片组成,使用时,其喉镜片与咽喉粘膜直接接触,对于肥胖及声门暴露有困难的病人,粘膜损伤和轻度粘膜出血经常发生.1997年美国临床麻醉感染控制中心提出:要求建立使用一次性喉镜覆盖物,或对每个病人使用时均采取喉镜消毒仪器的高效杀菌方法来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由于喉镜制造过程中,必须保证其有良好的光导性,及刚韧性.且对喉镜的弯度,角度等技术要求含量高.好的麻醉喉镜是顺利完成气管插管的重要辅助因素.由于上述技术要求,至使一次性塑料喉镜在制作工艺上难以完全达到上述要求,且成本较高,临床上推广困难.且根据Asai,-T于2001年在《Anaethesia》杂志上的报告,使用一次性喉镜片会出现导光性降低,与通常全麻喉镜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01).目前我院使用的喉镜均是由金属铸造完成的.价格约在数千至上万元每套,重复使用.常用的消毒方法是先用清水去污,再用碘酒,酒精擦.由于手术面对的病人种类多,肝炎患者,甚至喉尖锐湿疣患者均累见不鲜,面对发病率日见增高的艾滋病隐患,则更令人担心.由于喉镜凹凸不平,一些有缝隙的地方,更成了消毒不净的死角.Simmons,SA于2000年在《AANA-J》杂志上报告:全麻喉镜即使在认为已很干净的镜片上,都会发现人体血细胞和体液,且能分离出超过9种以上的细菌微生物.赵素真等在今年的全国麻醉年会上报告的麻醉喉镜带菌情况调查显示,在用清水冲洗且碘酒和酒精分别擦拭三遍消毒后的喉镜片上,其带菌率仍然高达47%.更何况感染病毒的喉镜是无法通过培养皿检测到.由此可见,全麻喉镜的院内交叉感染隐患严重,必须解决.本次研究提示:使用喷涂式喉镜保护膜能有效除菌,并隔离喉镜片与咽喉粘膜直接接触,达到防止手术病人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目的。

麻醉喉镜消毒隔离保护膜研制项目合作协议书

——2003年广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课题 项目编号:WSTJJ***96501052040 甲方:广东省人民医院(麻醉科)乙方:中山大学(化学高分子教研室)

麻醉喉镜在使用前进行喷雾消毒成膜,主要用于隔离喉镜片与口腔粘膜的接触,防止手术病人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其主要构思配方和工艺为:具有消毒和杀菌作用的醇类无毒有机溶剂,配以高分子成膜基质和辅助剂,罐装喷雾形成。其特点要求为:透明无毒,使用方便,不易划伤破裂;成膜干燥时间快(1—5分钟),易剥离清除。

甲方于2003年向广东省卫生厅申报该项目为科研基金课题,并获成功(项目编号:见题标),得科研经费一万元。乙方与申报时同意参与合作完成。经双方协定,现就具体合作条款列述如下:

1:乙方负责完成喷雾消毒膜的制作配方和工艺,所制消毒保护膜的特点要求如上所述。2:甲方将科研基金(一万元)的50%,转交给乙方后,乙方应在60个工作日内将所制消毒保护膜的配方和制作工艺及样品交给甲方。

3:该项目如果能继续发展,向省级以上部门申报,或产业化,双方应继续合作完成。4:该项目及其配方和工艺,如果能申报国家专利,或得以申报科研成果奖。应以甲方第一,乙方第二为原则。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项目负责人

签名 陆爱武

项目主持人签名

手术可行性 篇3

摘要:远程医疗会诊及远程手术已经逐渐成为医学界革新的大事,但受限于设备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一直依旧是大城市大医院的内部课题。文章就社会影响、技术、成本、医疗环境等诸多方面分析其在中小城市医院应用的可行性,也为中小城市在医疗信息化提供更为深入的技术研究领域。

关键词:远程医疗;远程会诊;PACSDSA;远程手术;虚拟现实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3-0001-04

随着国家《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的颁布以及卫生部对于远程医疗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远程医疗乃至数字医疗逐渐成为城市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阶段,更多的医疗资源和医疗设备尤其高性能远程医疗设备的分布依旧集中在京沪广等大城市,其他城市尤其是新疆中小城市在此依旧无法有深入的进展。

而且,现阶段远程医疗还更加局限在远程病情问询以及远程病历传输等初级阶段,而远程会诊及远程手术作为远程医疗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小城市依旧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

诸多问题的深入讨论,中小城市是否无条件或者不应该实现远程会诊或者远程手术?经过反复论证和思考,笔者认为,中小城市实现远程医疗会诊及远程手术完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下文将从社会影响、技术、成本、医疗环境等诸多方面进行阐述。

1 远程医疗定义及其应用范围

1.1 远程医疗的定义

1984年,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就预言:未来的医生将面对计算机屏幕对远方的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20年后的今天,从远程医疗发展的形势来看,时机真的到了。这些悄悄出现的新型医疗服务,不论被叫做远程医疗(telemedicine),还是最近又被称为E-健康(E-health),都是信息技术渗透到医疗服务当中的标志。最终,医学专家借助于这些技术能够为远方的病人提供更加专业、紧急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医院和医生也能够更好地管理各种疾病患者,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美国总统在国情咨文演说:“从航空业到银行业,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可是医疗人员在使用21世纪的医疗技术为病人服务的同时,却在使用19世纪的传播工具,因而必须改变这种落后的方式。”

1988年美国提出远程医疗系统应作为一个开放的分布式系统的概念,即从广义上讲,远程医疗应包括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双向视听通信技术、计算机及遥感技术,向远方病人传送医学服务或医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美国学者的远程医疗系统的概念做了如下定义:远程医疗系统是指一个整体,它通过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给特定人群提供医疗服务。这一系统包括远程诊断、信息服务、远程教育等多种功能,它是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基础,针对医学资料的多媒体技术,进行远距离视频、音频信息传输、存储、查询及显示。

狭义的远程医疗技术是指电子医务数据通过一定的通讯及计算机技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以利用异地的专家及先进的医疗技术力量来解决当地的医疗难题。这些数据包括高清晰度照片、声音、视频和病历等。而广义的远程医疗技术还包括远程咨询和远程教学等内容。远程医疗技术始于20世纪,随后经历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发展历程,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历史不长,但发展非常迅速,在传输方式、应用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首先,借助现代通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短短40年,远程医疗技术的数据传输方式已经由普通的电话线发展到如今的Internet和卫星等,无论是传输速度还是传输效果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其次,远程医疗技术应用了众多的诸如虚拟技术、远程手术技术以及现代医疗的高新技术,是高新技术应用聚集的领域。

现在的远程医疗主要的模式基本为两种:一种是医院-远程医疗-家庭病人,一种是大医院专家-远程医疗-中小医院,本文着重讨论为后者。

1.2 远程会诊及远程手术的定义及应用

远程会诊就是利用互联网络或者专用网络系统为患者完成病历分析、病情诊断,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的治疗方式,它是极其方便、诊断极其可靠的新型就诊方式,为医疗走向区域扩大化、服务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条件,也为规范医疗市场、评价医疗质量标准、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交流医疗服务经验提供了新的准则和工具。

但基于实际情况,如果无法利用专用医疗仪器进行的病人诊断,往往会有很大程度的偏差,所以本文讨论的其实是指利用中小城市医院的医疗仪器的诊断数据,通过远程调用分析的方式,对病人进行远程的医疗诊断,这样相对降低了医疗诊断的误差,可以帮助医生更好确诊,对症处理。

远程手术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可以使得医生亲自对远程的患者进行一定的操作,同样的过程应用于手术,就是“远程手术”了。也就是说,远程医生根据传来的现场影像进行手术操作,其一举一动可转化为数字信息传递至远程患者处,指导当地医生的手术过程或者直接控制当地的医疗器械的动作,通过远程手术机器人对患者进行手术。

远程会诊已经得到了国内大多数地区的广泛应用,但远程手术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更多的远程手术还是基于通过远程会诊系统指导当地医生手术的初级阶段。随着科技发展进步,尤其是国内网络环境的改善,远程手术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天方夜谈。

世界上首例实验性远程手术已经在1999年成功地进行。2001年7月,海军总医院的副院长田增民教授成功地实施远程立体定向活检手术,成为我国第一例远程手术的开端。同年9月,法国医生雅克·马雷斯科在一洋之隔的美国看着电视屏幕操纵机械手远程遥控法国手术室中的“宙斯”机器人为68岁的法国女病人进行了距离为7000公里,隔着辽阔的大西洋的外科手术,并获得成功,标志着远程手术真正实现了无距离障碍的技术论证。

配合远程会诊系统,远程手术更能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案,同时为后期的术后回访也提供了有力保证。

2 中小城市实施远程医疗会诊和远程手术的价值分析

2.1 中小城市实施远程医疗会诊和远程手术的社会意义

对于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医用资源本身就相当丰富,而且医疗资源的分布也相对密集。以北京为例,3甲以上医院达到62所,其中海淀区和西城区分别拥有15家及12家。这样相对密集的资源,远程会诊及远程手术固然有一定的用处,但其实核心价值并不是很高。

而新疆地区医疗资源就极为匮乏,省会乌鲁木齐三甲数量最多,也不过只有10几家,相当于北京1个区的水平,而地方,例如克拉玛依乃至石河子等经济算相对发达的地区只有1~2家,更多的城市甚至连一家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远程医疗会诊和远程手术的价值尤其的突出。

远程医疗技术对社会个体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对于中小城市人们在就医模式上有了新的选择,并且就医质量可以产生很大的提高。由于医疗行业是高信任度的行业,患者对名医、著名的医疗机构非常信任。这些著名的医疗机构拥有的是品牌、医疗技术和科研能力,而这些医疗能力是中小医院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的,远程医疗恰恰将这部分信任体系通过技术的手段搭建起来。通过远程医疗技术即使是边远地区的人们也有机会接受知名医院、著名专家的医疗服务,节省了旧医疗模式下必须花费的交通费、食宿费、误工费等,而且大大减少了其长时间等待和因为时间、路途的耽误导致的病情恶化等等危险。这样大大提高了中小城市的医疗水平,降低了因为医疗资源不均衡分布带来的困扰。其次,中小城市疾病诊断和治疗可以在第一时间里进行,不易延误病情,减少病人痛苦。最后,通过影响文化、教育、政治等社会建制进而改变社会个体的需求、爱好、情感、信念、性格、气质等等,使社会个体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等发生变化。这些不仅仅从医疗环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降低因城市布局问题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由此可见,远程医疗技术给中小城市居民带来的变化是省时、快捷、方便、节约,直接影响着社会个体的衣食住行和健康需求;同时,通过社会建制间接地影响社会个体的生理、心理、生活、工作等,从而促进中小城市的发展,保证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的合理调配。

2.2 中小城市实施医疗会诊和远程手术的技术意义

中小城市远程会诊和远程手术将极大地推动中小城市网络业务的蓬勃发展,从而从另一个层面大大提升中小城市医疗信息化乃至居民信息化的渠道应用,使原本以娱乐为主的网络资源真正成为利国利民、实实在在解决真实社会生活问题的核心资源。

全国有近18000家县级以上医院,目前每年在数字化医院方面投入仅占医院的年产值的0.3。如果我们使其按照每年18%甚至更高的速率递增,其带来的技术效应和经济效应毋庸置疑。

中小城市远程会诊和远程手术随着深入性的发展,需要开发医疗信息系统HIS、医疗服务系统HSS和图像管理与通信系统PACS(包括数字化远程医疗)、远程监控系统、非标格式流媒体处理、远程协作系统、手术机器人等等,这些核心的乃至周边的开发同样可以很大程度带动中小城市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产生的信息化周边效应,无疑将带动地方信息化产业的高速发展,从而为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2.3 中小城市实施医疗会诊和远程手术的科研教育意义

中小城市实施远程医疗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主要的是远程医疗会诊和远程手术的实施将教学和临床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中小城市的医生将可以真正享受到“一对一”甚至“一对多”的专家指导以及“手把手”的手术实操。

同时,远程医疗会诊和远程手术将国内乃至国际最新的理念可以第一时间传送到中小城市甚至边远地区。真正使中小城市的医院乃至医护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同步到更多前沿领域,无疑为提高整体医疗环境以及医疗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从科研角度来说,中小城市的复杂病例的第一时间发现跟踪乃至手术治疗,可以更容易积累成熟病例,使我国循证医学领域发展得更快。而通过远程会诊等形成成熟体系的回访记录,统一标准的电子病历体系的实施,也将为治疗方法、治疗药物、治疗器械等诸多方面提供有力的实例保证。

3 中小城市实施远程医疗会诊和远程手术具备条件

3.1 从技术条件考虑,远程医疗会诊和手术具有可操作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困扰远程医疗的两大核心问题——传输和精确性问题已经得到了本质上的解决。中小城市在某些方面已经完全具备了实施的条件甚至部分条件还要优于大城市。

远程医疗会诊从技术条件部分已经不再是阻碍,或者退一步来说,至少已不是最大的阻碍。远程传输技术涉及到的文字、图像、视频等内容,由于医学界的DICOM传输标准的统一,使得这些问题变成了只是带宽问题和压缩技术的解决范畴。而出于中小城市带宽成本以及闲置量的考虑,这部分资源相比较大城市反而更有优势。

中小城市的网络建设由于人口相对较少,所以一直处于相对闲置的状态,无奈只好把更多资源浪费在游戏私服、娱乐视频等重复性极强但社会效应极低的网络应用。而相关技术资料显示,六个手术室的远程会诊,只需20M左右的带宽,通过压缩传输技术就可以完成满足高清(HD)DVD视频清晰度,如HD720P(1280×720像素)和HD1080i(1928×1080像素)的视频流畅传输。结合现场的医生和护理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手术实时指导和部分手术的远程实施。

而随着云平台在国内的广泛应用,远程医疗的海量数据存取和实时大规模计算已经可以达到最优化的配置结果。数据分享、资源互联已经让整个远程医疗体系成为一个更为完整的社会性云应用,这些都是中小城市进入远程医疗体系乃至进入云医疗体系的充足条件。

对于技术研发领域,辅助内镜手术机器人系统以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经从研发逐渐进入了应用期。其完美的3D重现技术和数据跟踪、智能分析系统等可以帮助远程手术医生比以往更容易对患者“实施手术”,而完善的多操作臂精细化实施,更是让以往手术大夫无法完成的动作得以实现。在消化领域、介入手术领域、血管神经类微创手术等等领域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骨科、外科、妇产科等等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国内已经层出不穷的远程手术的案例足以证明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缺乏的只是对于中小城市的布局和实施。

3.2 从经济条件考虑,远程医疗会诊和手术完全可行

谈到远程医疗会诊和远程手术,一般的思路都是高昂的费用使之谈虎色变,其实考虑到各种条件,我们可以说,成本费用其实不高,或者说根据条件逐步实施的计划可以让整个项目完全可行。

首先,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国家为了支持中小城市医院的发展以及解决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中小城市远程医疗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卫生部马晓伟副部长说:“卫生部高度重视远程医疗工作。远程医疗作为医疗卫生信息化工作的一部分,已纳入国家医改重要日程,进入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和全面推进的历史性阶段。”从政府层面来说,对于中小城市的远程医疗的资金支持毋庸置疑。

其次,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活跃,投资对于医疗产业的发展更加关注。作为拥有良好资金回笼信誉的医疗产业,尤其是未来前景广阔的远程医疗市场,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随着国家重大专项“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的推广,已经有近百亿资金开始涌入,而且势头发展前景看好。

最后,随着国内医疗IT企业的发展,设备、技术、支持都逐渐地由原来的进口变成了自营,大大降低了设备平台投入的成本,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中小城市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门槛。

而我们换个角度来考虑,即使是按远程会诊的收费标准每人次2000元来算,病人也是划算的。到北京大医院看名专家门诊,挂号、检查费加上病人及随行人员往返的车船费、食宿费,远远不止2000元,如果再让你等上一两个星期,耗费的时间、精力根本就无法拿钱来衡量。更何况随着我们医疗环境的发展和条件的逐渐完善,所需费用可以大大降低到一个非常合理的范围。

国家统计局城镇居民家庭收支抽样调查材料显示:城填居民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性支出中,1985年每消费100元钱,会将2.48元用于医疗保健;到了2000年,这一数字变成6.36元,是15年前的2.56倍,增长速度仅次于交通通讯消费,远程医疗产品与服务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美国Woterford远程医疗的CEO Peter Leiner认为:在未来十年,远程医疗将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据《中国卫生年鉴2001》统计,2000年中国人口总数12.658亿人,年诊疗病例总数22.23亿人次,县及县以上医院15446家。据估计0.5%的年诊疗病例接受并使用远程会诊服务,中国远程会诊服务的潜在市场规模为76.43亿元/年。

也就是说,对于中小城市来说,发展远程医疗不仅仅不是赔钱赚吆喝的事情,而是实实在在可以带来明确经济效益的好事。

4 结语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远程医疗系统是一项便民和为民服务的工程。它是把医疗同信息结合起来,充分地利用和整合医疗资源,密切内外的交流,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医疗的质量。”“因为西部医疗资源缺乏,利用这套系统可以使西部的人民能够看上病,而且得到很好的治疗,又不需要走出家门。”“我说‘密切医学的内外交流,它的结果就是提高医疗水平,也是培养人才的这样一个过程。”

对于中小城市来说,努力发展远程医疗会诊及远程手术系统无论是从城市远景规划、体系调整还是从对关注民生、良好的社会效应方面都利大于弊。而成熟的经济环境、技术环境都切实地支持了这一项目的前行。关注人民健康,关注医疗事业乃至医疗产业的发展,远程医疗体系的建设都是势在必行而且是时不我待的。

参考文献

[1] 中商经济研究院.2011~2015年中国远程医疗市场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R].

[2] Sajeesh Kumar,孙培培,等.远程手术[J].国外科技新书评介,2009,(10).

[3] 赵玉川,等.我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02,(19).

[4] 王卫,夏富乐,唐伟,等.远程医疗系统的发展和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2,23(4).

[5] 白净,张永红.远程医疗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手术可行性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1 3 5例中, 1 2 0例 (8 8.9%) 合并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前次手术包括开腹阑尾切除术、肠切除术、输卵管切除术、剖宫产术、卵巢囊肿剔除术、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等, 距上次手术时间1~30年。腹腔镜组75例, 年龄60~72岁, 平均62岁;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脱垂12例, 卵巢良性肿瘤46例, 输卵管囊肿/积水5例, 盆腔包裹性积液4例, 子宫内膜良性病变5例, 宫颈原位癌3例。开腹组60例, 年龄60~78岁, 平均65岁;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脱垂10例, 卵巢良性病变37例, 输卵管囊肿/积水4例, 盆腔包裹性积液3例, 子宫内膜良性病变4例, 宫颈原位癌2例。两组患者年龄及所患疾病情况相近。

1.2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检查及心脏彩超、肺功能、肿瘤系列等。有合并症者请相关科室协助治疗。腹腔镜组均采用全麻, 头低臀高位或 (和) 截石位, 脐轮上缘切开1.0cm。下腹部手术切口累及或靠近脐部者, 根据既往手术史不同, 对于有明显腹膜炎和切口近脐部的患者, 用脐部开放置套管形成气腹, 或旁开3~5cm做第一穿刺孔。穿刺针 (Veress针) 进入腹腔有落空感后, 建立气腹, 气腹压10~13mm Hg, 1.0 c m T r o c a r穿刺进腹, 检查腹腔粘连情况及下一步手术的可行性。选择合适部位入1~2个套管, 以分离粘连, 显露盆腔病灶, 切口下方膜状粘连, 可用双极或超声刀钝锐性分离, 大网膜粘连分离时注意血管走行, 肠管粘连分离注意器械与管壁的间距, 避免电传导损伤。对于致密粘连处, 先分周围疏松组织后向中心位置分离。若不影响手术视野和操作, 非手术区粘连可不处理。有剖宫产史需切除子宫时, 可在膀胱子宫反折腹膜瘢痕下方打开腹膜, 紧贴子宫分离, 创面双极电凝止血。手术方式有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或辅助下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附件切除术、盆腔粘连分离术。开腹组采用腰麻或全麻下手术, 电刀进腹, 分离粘连后进行手术, 手术方式包括全子宫切除、附件切除术、粘连分离术。

1.3 分析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数据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腹腔镜组中转开腹手术2例 (2.7%) , 1例因肠管及膀胱粘连致密, 1例全子宫切除术后附件包块表面腹膜化, 病灶与盆侧壁、输尿管解剖不清, 腹腔镜手术成功率为97.3% (73/75) ;并发症2例 (2.7%) , 低钾血症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各1例。开腹组手术均成功, 发生并发症4例 (6.7%) , 麻痹性肠梗阻、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尿路感染各1例。两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分别为0.3 1、0.4 9, P>0.0 5) 。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比较

与开腹组相比,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 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 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接近开腹组, 而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这提示, 有下腹部手术史的老年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时, 只要掌握手术技巧, 重视围术期监护, 仍是安全有效的。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术前准备

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内外科疾病, 手术前要重视合并症的诊治[1]。高血压、心脏病、肺心病、糖尿病是老年妇女围术期主要的并存疾病。术前有效地控制血压是重要环节;合并冠心病者应纠正电解质失调, 术前避免突然停用β受体阻滞药, 重视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测定;合并糖尿病者术前控制空腹血糖在6~10mmol/L间, 同时预防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对呼吸道疾病患者术前行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 及时发现和预防呼吸衰竭。术前超声检查可诊断有开腹手术史者脐孔及腹部切口下有无粘连, 对行腹腔镜手术具有指导意义[2]。

3.2 手术技巧

3.2.1 穿刺孔位置的选择

大多数开腹手术后腹腔粘连部位在原切口下方, 只要气腹穿刺点远离原切口3cm以上, 大多数可避开粘连部位[3]。故第一穿刺孔的选择很重要, 瘢痕下方可能有肠管或大网膜组织。若粘连估计不清时, 采用开放法穿刺, 即切开1.2cm的小口, 用止血钳交替钳夹下逐层切开腹壁各层至腹膜, 用手指探入腹腔了解有无粘连, 推开疏松粘连和周围脏器, 置入Trocar, 充气后避免损伤肠管。第一操作孔完成后, 在腹腔镜下选择无粘连处作第2、3穿刺孔, 多选择在反麦氏点, 粘连较少见, 一般均可顺利穿刺。

3.2.2 气腹建立的关键

气腹压力以1 0~1 2 m m H g为宜, 一般不超过13mm Hg。若术中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或氧饱和度下降, 可调低气腹压力或取头高位, 有利于静脉回流。注意充气速度要缓慢均匀。

3.2.3 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分离粘连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和脏器损伤, 结合手术范围及术者水平, 谨慎分离粘连, 避免出血量大, 损伤周围组织, 以及发生再粘连。术后禁食6 h后进流质, 尽早活动, 预防术后肠粘连。

3.3 术中并发症的监控

腹腔镜手术时CO2气腹主要影响循环和呼吸系统。妇科手术常头低臀高位, CO2气腹使心排出量减少, 气道内压力增高, 组织对CO2吸收引起继发性高碳酸血症及酸血症, 故应加强呼吸道管理, 在保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 坚持间歇正压给氧,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CO2气腹对老年人的心肺有一定的影响, 但此变化是一过性的, 通过心电监护可检测, 如有异常要及时处理。有糖尿病合并感染时, 应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 使血糖保持在6.7~11.1m mol/L较为安全[4]。

3.4 术后处理注意事项

术后2 4 h监护和处理非常重要, 有心、肺等合并症者在重症监护室度过麻醉恢复期, 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 避免高碳酸血症, 给予低流量吸氧、止痛镇静治疗。术后需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选择对肝肾毒性小的抗生素;控制血糖水平;用药控制合并症等。

摘要:目的 探讨有下腹部手术史的老年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有下腹部手术史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75例, 以及同期有下腹部手术史行妇科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开腹组接近, 而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明显少于开腹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只要重视围术期监护, 有下腹部手术史的老年患者行腹腔镜手术也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下腹部手术史,腹腔镜手术,老年

参考文献

[1]毛静熙, 陈训如, 罗丁, 等.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60例临床分析[J].西南军医, 2004, 6 (4) :20.

[2]刘嘉林, 余小舫, 鲍世韵, 等.有开腹手术史患者腹腔镜术前超声判断腹腔粘连的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6, 23 (1) :19-22.

[3]罗正琴, 姚爱香.下腹部手术史妇科急腹症腹腔镜治疗41例临床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 2006, 11 (3) :310-316.

手术可行性 篇5

[关键词] 护理专科分组;手术室;手术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4-169-02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手术室中的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护士护理能力全面但并不精通的情况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要求[1-2]。因此笔者所在医院为了提高手术室内的手术护理质量,采用专科分级管理的模式对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分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手术科室共有10个,有手术室10间,全年的手术量约5 000~6 000臺,其中约30%左右为急诊手术。手术室中共有护理人员20人,年龄21~52岁,平均(33.4±11.2)岁;学历:本科5人(25.00%),专科10人(50.00%),中专5人(25.00%);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5.00%),主管护师7人(35.00%),护师及护士12人(60.00%)。

1.2 方法

根据手术的种类,将所有护理人员分为5个专科组:普外及脑外科组、妇产科组、心胸外科组、泌尿外科组、五官科及骨科组。每组人员每3个月轮转1次,护士长根据各专科的手术量分配合适数量的护士。

1.2.1 专科组的组成 按照年龄高、中、低,学历高、中、低及职称高、中、低进行护士的搭配,按照1∶2∶3的比例进行分配。每组专科组设1名组长,要求由职称中级以上、学历专科以上的业务骨干护士担任[3]。

1.2.2 培训管理 每个专科的组长负责各专科组的所有工作,职责包括:专科组内常规培训以及手术室护理新技术学习:手术室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以及维修情况;了解手术医生个人动态习惯;为专科组内人员整理各类资料。不定期派各专科组组长外出进修学习,并将学习内容反馈到专科组内成员。不断向科内护士讲解手术室内的专科知识,了解专科配合的最新动态。

1.2.3 阶段性考核 护士长及专科组长每两周对专科组内的成员进行抽考,对不合格的护士进行强化培训及延长轮换时间。

1.3 考核指标[4-5]

考核指标主要有5个:专科器械设备的使用和保养的合格率;对手术医生手术习惯的了解程度;手术体位摆放能力;手术配合流畅性;手术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率的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的不同观察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分组前后考核结果的比较(%)

时间专科器械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手术体位

摆放能力对手术医生手术习惯的了解手术配合

流畅性手术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

分组前80.3980.3974.5188.2488.24

分组后96.0896.0888.2496.0892.16

P<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随着手术不断向更高难度、更精细方向发展,对手术室患者的护理专科水平也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已经不能同时达到手术室内所有的护理要求,因此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专科分组管理十分必要。

专科分组手术护理中各专科组人员相对固定,定期轮换,有利于护士掌握与提高手术室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6]。对专科有关知识的强化学习,可以使护士能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去学习新的知识;医士与护士的搭配相对固定,有利于建立手术医生的手术习惯备案,及时记录以供所有人共享,使护士能快速了解每位手术医生的习惯与特点,尽快的达到配合熟练的程度,大大的提高了手术室内的手术护理质量,提高手术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患者对手术及护理的满意度,可以明显的缩短手术时间[7-8]。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专科分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术室内的手术护理质量,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英,雷琳,陈焕.手术室专科护理小组的设置与应用[J].广西医学,2011,33(8):69.

[2] 蒋亚茹,王小平,巨会萍,等.风险管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实施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5):86.

[3] 毛晓萍,戴红霞. 手术室专科护士组的设置与管理[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8):83-84.

[4] 姚慧琳.手术室整体化护理的应用与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3):103.

[5]顾明莉.小组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5):98.

[6] 王玉英. 专科护士相对固定在手术室管理中的作用[J]. 西部医学,2004,16(4):340-341.

[7] 许浩,李维英. 手术室专科手术组设置与管理体会[J].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86-87.

[8] 秦淑玉,秦学珍,余琳. 手术室护士专科分组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2006,6(4):71-72.

手术可行性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36例高龄直肠癌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24例, 女12例, 年龄69~85岁, 平均年龄79.1岁;其中直肠癌伴急性肠梗阻12例, 直肠癌伴肝转移4例, 直肠癌伴肺气肿8例、肺心病3例, 直肠癌伴肾功能不全4例, 直肠癌伴脑梗死4例, 直肠癌伴心律失常1例。

1.2 手术治疗

病人均取截石位, 先连续缝合关闭肛门, 上至肛门上缘1cm, 两侧至坐骨结节, 下至尾骨尖, 做一梭形切口, 顺直肠走行方向以电刀游离直肠与周围组织至肿瘤上缘3cm处切除肿瘤。于左侧脐与髂前上棘之间做一直径约4cm 圆形切口, 拉出乙状结肠行双管造瘘。

2 结果

经手术治疗的36例病人中, 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的1例, 出现呼吸衰竭的1例, 其余病例治疗效果满意。

3 讨论

3.1 直肠癌诊疗特点

结、直肠癌缺乏特异症状, 常见症状并无结、直肠癌特异性, 因此临床早期诊断比较困难, 对于年龄大于40岁, 具有以下一项者可作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1) 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2) 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史; (3) 本人有癌症史和肠息肉史; (4) 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慢性便秘、慢性腹泻、黏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史, 慢性阑尾炎史。对高危对象应做肠镜检查, 肠镜能直接观察结、直肠病灶情况, 并取活检做病理检查确诊, 肠镜是目前临床诊断结直肠癌最可靠的方法[2]。影像学检查如结肠双重气钡对比造影检查, 是利用间接或直接方法显示结、直肠病变部位, 往往在肠镜检查不能耐受情况下选用。CT和磁共振检查可用于腹内转移病灶的诊断及术后复发病灶的检测, 对结、直肠癌原发病灶的诊断价值有限。肠镜检查的另一优点是一旦镜下发现腺瘤或息肉样新生物, 可于镜下摘除息肉并作病检以判别其良、恶性。

3.2 直肠癌的治疗情况

手术治疗是目前结、直肠癌早期治疗确切有效的方法。随着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 只有对高危人群早期检查、早期诊断、早期防治, 才能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3]。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 (TME) 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以及一次性吻合器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病人既可以满足肿瘤的根治性切除, 又可以保留有功能的肛门, 大大提高了生存期与生活质量。正是由于近代基础医学的飞速发展和手术技能的提高加之手术器械的合理使用, 使传统手术认为不能保留肛门的直肠癌病人, 80%以上免遭失去肛门的不幸。

3.3 直肠癌的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需做永久性人工肛门时, 会给病人带来生活上不便和精神上的负担, 应关心病人, 讲明手术的必要性, 使其能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2) 加强营养, 纠正贫血, 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的少渣饮食, 以增加对手术的耐受力。 (3) 充分的肠道准备, 以增加手术的成功率与安全性。 (4) 术前3d给肠道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 预防术后感染。 (5) 术前3d给流质, 术前1d禁食, 以减少粪便和容易清洗肠道。 (6) 术前1d根据病情行全肠道灌洗, 同时应观察灌洗效果。

3.4 直肠癌的术前护理

(1) 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2) 术后禁食、胃肠减压至肠蠕动恢复后可进食。饮食应循序渐进。 (3) 保持引流通畅, 并遵医嘱定时冲洗引流管。 (4) 长期置尿管者, 应每应清洗尿道口, 预防尿路感染。 (5) 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可涂用氧化锌软膏或紫草油。 (6) 做好人工肛门的护理。

3.5 直肠癌的预防

由于直肠癌的病因还不完全明确, 所以至今还没有特殊的预防办法[4]。下面列举的预防措施, 主要是为了减少癌变机会和早期发现病人、早期治疗。 (1) 积极防治直肠息肉、肛瘘、肛裂、溃疡性结肠炎及慢性肠道炎症的刺激;对多发性息肉、乳头状息肉, 一旦诊断明确, 应早期手术切除, 以减少癌变机会。 (2) 饮食宜多样化,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偏食, 不挑食, 不要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饮食, 经常吃些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 可能对预防癌症有重要作用。 (3) 防止便秘, 保持大便通畅。 (4) 高度重视定期的防癌普查工作, 随时注意自我检查, 提高警惕性, 发现“警戒信号”后, 及时进行诊治,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以提高直肠癌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李发辉, 张连新.高龄进展期直肠癌的外科治疗 (J)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8, 10 (4) :282-283.

[2]郁宝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理念与技术的发展 (J) .肿瘤学杂志, 2007, 12 (8) :4-7.

[3]和刚, 李海龙, 马金拄, 等.高龄胃癌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 (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8, 6 (3) :173.

手术可行性 篇7

1 手术室专科护理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民群众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只有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 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 护理专科化已成为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方向。

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其对护士的素质要求不同于普通病房。随着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以及护理模式的改变, 手术室护理理念发生了转变。根据患者的个体需要提供适当的护理, 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护理服务, 以达到术后最大程度的康复或将患者所不期望的结果降到最低成为手术室护理的新理念[2]。专科护士的形成和确立是护理专业化和专门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符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发展趋势。卫生部2011年底颁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年) 》中明确指出, 争取到2015年, 在全国建立10个国家级重症监护培训基地, 10个国家级急诊急救护理技术培训基地, 5个国家级血液净化护理技术培训基地, 5个国家级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 5个国家级手术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十二五”期间为全国培养2.5万名临床专科护士[3]。手术室护理是护理的重要内容, 被称为护理专业的“第一专科”, 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随着外科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 手术室护理专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其专业化的特点日益突出。

为规范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 保证培训效果, 卫生部医政司组织中华护理学会及国内有关专家规划编写了《手术室护理学》一书, 作为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教材。随后, 各省、市护理学会也开始定期举办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班。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及认证标准得以逐步完善。据统计, 截至2012年, 全国已有5 789名护士取得手术室专科护士资格。卫生部计划今后加强评选、建立国家级手术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 进一步规范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 提升专科护士培训效果, 为临床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专科护理人才。

传统手术室护士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 (1) 根据手术室需要选送部分临床护士到上一级医院手术室进修学习后成为手术室护士; (2) 通过科室轮转到手术室, 由手术室老护士带学徒式培训。这两种在职培训模式周期长、见效慢, 同时增加了培训经费投入。真正由医学院校系统、规范培养的手术室护理专业人才极其短缺。

2 我院开设三年制大专手术室护理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手术室护理专业培养的护士是面向各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 具备护理工作所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 掌握护理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擅长手术室护理实际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1 行业调研

在确立手术室护理专业培养模式及培养内容之前, 对我院省内外实习单位中的23所三甲医院及5所二甲医院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所三甲医院和5所二甲医院需要手术室护理专业的护理人员, 其中12所三甲医院和3所二甲医院需要三年制大专学历的手术室护理人员。近3年需要的手术室护理人员数量:需要10人以上及7~10人的三甲医院各5所, 需要4~6人的三甲医院6所, 二甲医院5所。

2.2 师资力量

我院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双师型”外科护理学教师共11名 (其中硕士6名) , 专职手术室实训教师3名, 另聘请了1名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手术室护士长 (已退休) 担任手术室实训教师, 部分专业课程教学由合作医院具有丰富手术室临床护理经验的教师承担, 已构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践教学能力强的兼职教师队伍。

2.3 校内实训条件

我院投入一个多亿在新校区建有两栋总建筑面积25 378 m2的省内一流的护理实训中心, 先后投入一千二百多万元购置了国内外先进教学模型和仪器设备, 现有各类护理专业技能实训室125间, 实训床位近五百张, 可同时容纳1 500名学生开展实训;建有现代化模拟手术室6间 (其中层流设计手术室一间) 配有手术床、无影灯、便携式监护仪、输液泵、呼吸机、除颤仪、常用手术器械包、缝合包、吻合器、气管切开包、麻醉机、单极高频电刀等。这为手术室护理专业校内教学提供了保障。

2.4 生源、就业前景

我院生源充足, 每年招收三年制大专护理专业学生近千名, 有二甲及以上校外实习医院98所。成立了由省内护理专家和学院教师共同组成的护理、助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指导护理专业建设、改革与发展。构建了“院校合作、全程共育、分段实施”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和“五位一体”连续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近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85%以上,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在97%以上。学生毕业后既可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 也可从事普通护理工作, 增强就业实力和竞争力。

2.5 可为医院直接输送手术室专业护士

我院设置手术室护理专业, 学生可系统、全面学习手术室护理专业理论, 并到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严格、规范的专业技术训练, 为医院输送一毕业就能上岗的手术室护理专门人才。不仅缩短手术室护士培养时间, 节约医院在职培训成本, 而且解决了因派人外出学习而造成护理人才短缺的问题。

综上所述, 我院开设三年制大专手术室护理专业是护理行业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是就业市场发展的需要, 是切实可行的。

摘要:对我国手术室护理专业开设现状、发展潜力、就业趋势以及我院师资力量、实训条件、生源、就业前景等进行调查分析, 探讨我院开设三年制大专手术室护理专业的必要性。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专业,护理质量,专科护士

参考文献

[1]王彩云, 张颖.手术室护理的专科化发展与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 2013, 13 (5) :5-7.

[2]朱丹, 周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手术可行性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6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肿瘤分期为临床Ⅰ期或Ⅱ期, 无多中心病灶乳腺癌,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 对照组:年龄28岁~53岁, 平均年龄 (36.85±4.36) 岁;肿瘤直径1.36 cm~3.21 cm, 平均直径 (2.36±0.25) cm;分级:11例Ⅰ期, 19例Ⅱ期;病理类型:21例浸润性导管癌, 2例小叶癌, 7例其他。观察组:年龄25岁~50岁, 平均年龄 (35.12±5.10) 岁;肿瘤直径1.02 cm~3.25 cm, 平均直径 (2.04±0.36) cm;分级:12例Ⅰ期, 20例Ⅱ期;病理类型:23例浸润性导管癌, 2例小叶癌, 7例其他。2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均衡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改良根治术,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 垫高患侧, 患侧上肢外展90°, 更好地暴露腋窝;根据肿瘤位置, 取梭形切口, 切口内侧起点于乳房中部或中上1/3交界处;切缘距肿瘤约4 mm, 以电凝档于皮下脂肪、皮肤交界处游离皮瓣;切除乳头、肿瘤周围3 mm内的皮肤、患侧乳腺, 保留胸小肌、胸大肌、腋窝淋巴结。

观察组给予保乳手术治疗, 患者行全麻, 以乳头为中心行放射性梭形切口, 距肿瘤边缘约1 cm处切除肿瘤;乳房过大患者, 可距肿瘤边缘2 cm处切除肿瘤, 将切除肿物采用缝线于2, 4, 6, 8钟方向处标记行快速冰冻检查。若术中冰冻病理显示切缘阳性, 适宜扩大局部切除范围;若2次检查为阳性, 适当再次扩大切除范围[2];若仍为阳性, 则放弃保乳, 改行改良根治术。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 将皮肤、皮下切开, 并对皮瓣、胸大肌外侧缘给予游离, 解剖腋窝, 保留胸肌外侧神经。根据患者淋巴结情况, 来决定其腋静脉鞘的切开。

术后放化疗:2组患者均给予术后放化疗。术后4周化疗, 使用5-氟尿嘧啶 (5-Fu) 、表柔吡星 (ADM) 、环磷酰胺 (CTX) , 时间均为6周。保乳手术者术后2周行局部放射治疗, 全乳照射剂量45~50 Gy, 每次1.8~2 Gy, 每周5次[3]。若为ER、PR阳性患者, 给予内分泌治疗, 绝经患者采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 未绝经患者每天采用20 mg他莫昔芬, 或卵巢去势治疗。

随访情况:2组患者均进行随访, 随访形式包括电话、门诊随访, 每3个月门诊复查1次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 连续随访3年, 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对于局部复发的保乳者, 给予补救手术治疗;对于改良根治术者, 则进行局部扩大根治术。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1年、3年、5年的生存率, 局部复发率, 远处转移率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见表1。

3 讨论

乳腺癌 (breast carcinoma) 属于妇科常见疾病, 早期乳腺癌并不具有典型的体征与症状, 往往需要进行乳腺癌筛查才能够发现。已有学者提出:早期乳腺癌患者皮肤会发生变化, 乳腺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 像小酒窝一样;多数乳腺癌患者可见乳腺肿块, 多为单发、质硬, 且边缘不规则、表面不光滑;乳头皮肤瘙痒、破溃、糜烂等[4]。但也有部分患者的以上症状并不明显。因此, 加强乳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 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多以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术为主。

保乳手术是切除原发病灶内的部分乳房, 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对于术后残留病灶给予放化疗治疗。临床研究已充分证实[5,6]:保乳手术能够最大限度杀灭残余的癌细胞, 可保留患者乳腺组织, 获得良好的乳腺外观,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与改良根治术相比, 保乳手术后患者往往能够获得较好的心理或生理反应。我国学者陈阳珍[7]通过研究发现:随访3年~5年, 6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优良率达94.12%, 1年及3年的生存率均高达100%, 5年的生存率为92.65%, 且患者对美容效果较满意。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给予保乳手术治疗, 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 93.75%, 87.50%, 且与改良根治术的生存率相比无显著差异。

此外, 保乳手术与传统的损毁性手术相比, 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功能恢复时间, 延长患者的生存率。保乳手术的术后放疗较为重要, 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 选择合理的放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保乳手术患者术后给予5-氟尿嘧啶 (5-Fu) 、表柔吡星 (ADM) 、环磷酰胺 (CTX) , 并术后2周行放射治疗, 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与改良根治术相比, 无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有同等疗效, 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降低病灶远处转移率, 能够满足保留乳房患者的期望, 且有较好的美容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荣迅.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 (2) :12-14.

[2]高文杰.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治疗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25) :3391-3392.

[3]廖建军.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16) :2115-2116.

[4]刘松平, 卓恩挺, 冯强, 等.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对比研究[J].河北医学, 2013, 19 (12) :1848-1850.

[5]黎近涛.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疗效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8 (5) :42-43.

[6]韩孝峰.早期乳腺癌32例行保乳手术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 19 (5) :84-85.

手术可行性 篇9

关键词:肺癌手术,胸导管,结扎

肺癌发病率近年来呈日益上升的趋势, 大部分患者是接受肺癌手术治疗。乳糜胸是肺癌手术患者的常见并发症[1]。目前, 关于在临床上对肺癌患者手术时是否一定需要实施结扎胸导管操作尚没有明确的定论[2]。2014年1-12月对我院收治的49例肺癌手术患者进行了结扎胸导管处理,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12月对我院收治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98 例肺癌手术患者, 其中, 男50 例, 女48例;年龄57~75岁, 平均年龄为 (63.5±3.4) 岁;左肺上叶与左肺下叶患者分别为32例、28例, 右肺上叶与右肺下叶患者分别为20例、18例;术前合并糖尿病患者7例, 合并高血压6例, 其他3例。实施肺叶联合切除与一侧全肺切除的患者排除在外。入选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49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入选对象在控制好合并症后, 择期实施肺叶切除手术。所有患者的手术均安排同一手术组的医生实施。研究组患者实施肺叶切除术及完成纵隔淋巴结清扫以后, 在其膈上低位做常规胸导管结扎。对照组患者实施完肺叶切除术及完成纵隔淋巴结清扫以后, 经止血完毕之后做关胸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 同时对术后并发症给予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运用SPSS18.0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 无1 例出现乳糜胸, 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5%, 4例出现乳糜胸, 两组并发症及乳糜胸发生的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基于解剖学理论, 可发现人体体内胸导管比较多, 这些胸导管会跟人体的淋巴系统形成一些交通支与侧支循环。同时有一些人的胸导管跟奇静脉与肋间静脉等会自由交通, 如果远端出现阻塞, 则侧支循环就会产生特殊的作用, 使得远端阻塞不会对人体带来危害。基于此点, 使用胸导管结扎防范胸部手术患者术后并发乳糜胸则有了基本的理论依据[3~5]。

目前, 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实施胸导管结扎能够有效降低乳糜胸的发生是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可。本文显示,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 无1例出现乳糜胸, 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5%, 4例出现乳糜胸, 两组并发症及乳糜胸发生的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由此可见, 实施胸导管结扎能够减少肺癌手术患者的乳糜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有益于防止癌细胞的淋巴转移, 同时不会增加患者的创伤及手术时间。

近些年来, 许多患者的肺癌手术指征不断扩大, 肺癌手术的难度系数也逐渐增加, 导致肺癌手术患者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逐渐增加[6,7]。乳糜胸一旦发生, 可先运用胸腔引流以及控制脂肪摄入等保守方法进行治疗, 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在患者的胸腔里面注射粘连剂以促使患者漏口尽快愈合。如果保守方法治疗没有效果, 则要改为手术治疗[8]。

有的人主张不宜实施预防性胸导管结扎, 原因是人体胸导管的管壁比较脆弱, 容易发生变异, 如果实施结扎处理容易引致远端管腔内部的压力不断上升而存在发生破裂的危险, 如此一来倒会增加术后并发乳糜胸的发生率。而在临床上, 一些医生因为胸导管结扎的过程中有些细节未注意, 比如所使用的结扎线较细, 而用力不均匀引发胸导管出现损伤, 结扎的位置偏高等, 进而引发乳糜胸的发生率比较高。其实, 笔者认为, 胸导管结扎只要科学, 不要出现不恰当的地方是可以避免乳糜胸的发生[9]。只要结扎的方法是正确的, 则不会提升患者术后乳糜胸的发生风险;对患者行肺癌手术仅仅是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 需要进行预防性胸导管结扎处理。

综上所述, 对肺癌患者实施手术的过程中作预防性常规胸导管结扎处理应用价值比较高, 且操作简便, 不会增加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能够进一步降低乳糜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值得借鉴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方震宇, 夏军, 彭涛, 等.医源性乳糜胸的外科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 2013, 21 (1) :43-45.

[2]陈晓冬, 张敏, 段志辉.肺癌术后乳糜胸的治疗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 2011, 20 (3) :177-178.

[3]区帆.胸腔手术后乳糜胸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医刊, 2010, 37 (23) :69.

[4]于戈, 鞠进, 高国刚, 等.胸导管结扎在肺癌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4) :25-27.

[5]赵龙书, 徐洪岚, 彭忠民, 等.肺癌术后乳糜胸20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 2009, 49 (18) :50-51.

[6]陈威, 徐林浩, 魏煜程, 等.选择性结扎胸导管预防肺癌术后乳糜胸的作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9, 45 (5) :488.

[7]王智江, 陈维, 尤伦山, 等.11例医源性乳糜胸的治疗经验〔J〕.浙江实用医学, 2008, 13 (2) :96-97.

[8]徐启良.肺癌术后胸导管损伤的处理〔J〕.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6, 18 (1) :28-29.

手术可行性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110例乳腺良性肿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 超声示肿块边缘光滑、边界清晰,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2) 肿物直径0.4~4.8 cm; (3) 术前B超或C线检查确诊为乳腺肿物; (4) 钼靶、超声或巴德活组织检查排除恶变可能; (5) 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 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 (1) 凝血功能障碍或月经期妇女; (2) 伴有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 (3) 存在其他手术禁忌证者。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19~58岁, 平均 (33.9±7.1) 岁;病程8~45个月, 平均 (19.4±3.4) 个月;肿物直径0.4~4.8 cm, 平均 (2.9±0.5) cm。乳腺超声检查显示纤维腺瘤87例, 乳腺增生性肿块23例;其中单侧乳房肿物82例, 双侧乳房肿物28例。将符合标准的11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物直径、病程、肿物发生部位、乳腺肿物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行钼靶乳腺轴位、正位摄片, 对乳腺内肿物进行定位;术前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再次定位 (图1) 并结合术中触诊辅助定位, 确定后用龙胆紫于体表标记。观察组采用美国强生公司Mamotomme乳房微创旋切系统:患者取仰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在超声引导下用22G针头将局麻药注射至病灶处。在预穿刺点皮肤处作0.3~0.5 cm的切口, 再将旋切刀沿着乳房后间隙切入至病灶后方;打开旋切窗, 将穿刺针凹槽面对病灶, 于图像监控下将旋切刀于肿物底部向前推进3 cm, 再行左右平面扇形旋切, 反复操作直至病灶完整切除 (图2) 。术中采用负压吸引装置对术野中积血、切除组织进行吸除, 必要时输注0.004%肾上腺素以止血。术后穿刺点用创可贴黏合, 术区局部压迫10~15 min, 再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48 h。对照组行常规切除术:患者取仰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 利多卡因局麻后, 按照肿物位置将皮肤切开, 皮下至乳腺肿物并完整切除, 术中电凝止血, 根据肿物大小确定是否放置引流条;术后逐层缝合, 术毕常规抗生素3 d预防感染。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6个月的门诊或电话随访。

1.3观察指标 (1)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瘢痕长度等手术一般情况。 (2) 统计两组患者肿物完整切除率、乳房变形率, 并于随访时调查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 (3)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术后血肿、皮下瘀斑、皮肤瘙痒、患侧肿痛等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手术瘢痕长度显著小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2两组患者完整切除率、乳房变形率及患者满意率比较观察组的肿物完整切除率、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乳房变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术后血肿、皮下瘀斑及皮肤瘙痒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乳腺疾病发生率显著上升, 良性乳腺肿物在临床上也日益常见;调查显示, 良性乳腺肿瘤约占乳腺疾病的1/3[5]。常见乳腺肿物包括增生样瘤变及乳腺纤维瘤等;在各类良性乳腺肿物中, 其中不乏肿物较大者。传统开放式切除术, 无论是区段切除还是肿物全切术, 均存在手术切口大、手术时间长等缺陷;特别是对未婚女性会造成身体、心理双重伤害。李乃刚等[6]证实传统开放式手术能够完整切除乳腺肿物, 治愈效果好;但是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增多, 且开放术式会给乳腺表观留下多处瘢痕, 即使伤口愈合后, 也容易出现硬块, 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不但要求将病灶彻底切除, 对乳腺美观也有一定需求[7,8]。因而显微外科技术在乳腺肿物切除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Mamotomme乳房微创旋切系统是由美国强生公司研发, 其主要包括旋切刀和负压吸收泵两部分;其避免直视操作, 对于开放手术操作困难且不可扪及的乳腺肿物更显示出卓越的优势。在与常规术式比较后, 笔者有以下体会:超声下容易显示大肿块, 通过超声监测能够将病灶准确、完整显现, 从而提高旋切的完整性。选择扇形切除能够将左右平面病灶全部切除, 但是每次旋转幅度尽量不要超过上次切除的边缘, 因为选择幅度过大容易遗留碎片。而对于切口的选择, 在保证切口尽量隐蔽的前提下, 穿刺通道不要过长, 同时避免对乳管的损伤[9]。一般来说, 对于乳腺外上、下象限的肿物, 最好取乳腺外缘切口, 而对乳腺内上、下象限的肿物, 则应考虑选择乳晕旁或乳腺下缘切口[10,11], 从而避免将切口留置在乳房明显皮肤处, 最大限度地保证乳房的外观完整。

本研究对乳腺良性肿物患者分别采用Mamotomme乳房微创旋切系统和传统开放术式, 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手术瘢痕长度显著小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Mamotomme手术以电脑操作为主、手助指引为辅, 从而提高手术效率, 节约手术时间。微创切口小, 术中出血量也随之减少。Luo等[12]报道称Mamotomme旋切术切口约为2~5 cm, 术后不留瘢痕, 也无需缝合, 有利于保持乳房的美容效果。而观察组的肿物完整切除率、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乳房变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Mamotomme乳房微创旋切系统具有单独传送装置, 即无需退出外套针即可将切除组织运送至体外, 从而方便反复切割, 使肿物完整切除率更高。微创手术对乳腺组织破坏小, 乳房不容易变形, 对乳房外观有需求的患者更容易接受。术后并发症也是评价手术可行性的参考指标之一, 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血肿、皮下瘀斑、皮肤瘙痒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Mamotomme乳房微创旋切系统安全性更高[13]。何伟丽等[14]报道称Mamotomme中负压吸收泵能够及时将术野中局部出血吸除, 有效避免血肿形成;而其切除是以“针刺”方式进入旋切刀, 对周围组织影响较小, 因而皮下瘀斑发生率也明显降低。王轶群[15]亦证实Mamotomme手术切除肿物手术时间短, 患者疼痛轻微, 80% 患者术后即可下床自由活动。

上一篇:钢铁产能恶性循环下一篇:使用维护方法